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716文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9 15:08:48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716文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716文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试读:

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716文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25分)

1.春秋三传

2.建安风骨

3.花间派

4.边塞诗派

5.诸宫调

二、默写并分析杜甫《登高》(10分)

三、论述(20分)

1.陶渊明诗的风格特征

2.周邦彦词的艺术特征

四、《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意蕴变化及演变历程(20分)现当代文学

一、名解(20)

1.敬告青年

2.中国诗歌会

3.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底层写作

二、简答

1.简述鲁迅故事新编的内容和艺术特色(10)

2.新学派的艺术特色和主要贡献(10)

3.论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上的讲话对于新世纪文学的影响(15)

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716文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25分)

1.春秋三传

答:《春秋三传》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实质上是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传》,相传为战国齐人公羊高所作,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春秋谷梁传》,简称《谷梁传》,相传为战国鲁人谷梁赤所作,也是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体式与《公羊传》相类。《春秋三传》都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史实具有重要意义。

2.建安风骨

答:“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风骨”是建安时期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等。“建安风骨”作为中国诗歌史上重要的诗歌风貌对后代诗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陈子昂、李白等都对“建安风骨”推崇备至。

3.花间派

答:“花间派”是晚唐五代时期的一个词派,后蜀赵崇祚编辑了一部词集,名为《花间集》,其中收录了十八位词人的五百余首词作。词风多为浓艳香软,内容多为离别相思和男欢女爱。后人称集中的作家为“花间派”。该派继承了温庭筠的词风,重要词人有韦庄、欧阳炯等,对后世词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边塞诗派

答:“边塞诗派”为中国盛唐时期的诗歌流派。边塞题材自汉魏时期兴起,至盛唐达到高峰。该派主要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等,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边塞诗派”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诸宫调

答: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所谓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而每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套曲少则一二首,多则十多首。诸宫调又称“话本”,诸宫调作品中出现的代言体叙事,与小说话本对人物声口的模拟,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存诸宫调的代表作为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二、默写并分析杜甫《登高》(10分)

答:默写: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分析: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句法严谨,语言锤炼。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写山为远望 ,写水为俯瞰。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登高”的节候。下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却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深秋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这一联分承五、六句:“艰难”备尝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结果。《登高》一诗全诗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诗中风急、猿啸、鸟飞、木落,伴以滚滚而来的江水,整个境界卷入到急速的流动之中。全诗用了很多在动作上连贯性极强的动词,造成全诗的流动感和整体感,使人读来有一气浑成之感。但细究起来,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有极精密的考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首联上句第一字仄声换成平声,下句第一字平声换成仄声,一开始便用轻重的变化增加了两个节奏。“猿啸”处本应是二仄声,他为了使“天高”与猿声连着表现一种高扬凌厉的情调,用了一个平声字“猿”,三个平声连续上扬,“啸”仄下沉,两头均有一个急速的起伏,最后一个“哀”字,扬而不返。这首句对平仄的精心安排充分表现了杜甫“晚节渐于诗律细”的艺术特色。《登高》一诗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集中体现了杜甫律诗创作的艺术特色。

三、论述(20分)

1.陶渊明诗的风格特征

答: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陶渊明作诗不存驰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将日常生活诗化,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具体地说,陶诗的风格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

①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

②陶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含着生活的情趣。陶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现的,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杂诗》其一)等诗句都言浅意深,富有启示性。(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的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陶诗不仅仅是朴素,陶诗的好处是在朴素中见绮丽。

①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简直达到了化境。

②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都是明白如话。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如:“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归园田居》其五)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根荆薪,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生活情趣,显示出他对邻人的亲切,以及农村淳朴的风俗。

③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例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待”字、“掷”字、“贮”字,这三个动词都是常见的,看似平淡却很精彩,不可更易。

总之,陶诗源于《古诗》,又绍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力,魏晋诗歌在他那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陶诗所展现的自然诗风,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周邦彦词的艺术特征

答:周邦彦是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其词作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题材以羁旅行役与咏物为主。抒发羁旅行役之感是周邦彦词作的重要主题,飘泊的孤独疲倦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所作咏物词既丰富,如咏新月、春雨、梅花、梨花、杨柳等,又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为南宋咏物词的重寄托开启了门径。(2)周邦彦如杜甫,创作时精心结撰,追求词作的艺术规范性,“下字运意,皆有法度”(沈义父《乐府指迷》)。周词的法度、规范,主要体现在章法、句法、炼字和音律等方面:

①周词的章法结构,主要是从柳永词变化而来。柳词善铺叙,但大多是平铺直叙。周词也长于铺叙,但他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过去、现在、未来和我方、他方的时空场景交错叠映,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其名作《兰陵王·柳》即今昔回环,情、景、事交错,备极吞吐之妙。周词的铺叙,还善于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他能够把一丝感触、情绪向四面八方展开,又层层深入地烘托刻画,使情思毫发毕现。如《六丑·蔷薇谢后作》,此词不过写惜花之情,然多方铺垫,千回百折,文笔跌宕,变幻多姿,将一缕惜花情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周邦彦能自铸伟辞,但更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如从己出。周词往往是一首词中数句化用,不仅从字面上化用前人诗句变成新的语言,更从立意上点化前人诗句而创造出新的意境,从而把它发展为一种完备的语言技巧。最典型的是《西河·金陵怀古》,全词系化用唐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石头城》、《乌衣巷》和古乐府《莫愁乐》三首诗而成。语言既经重新组合,意境更饶新意。

③调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周邦彦与柳永一样,也长于自度曲。他新创、自度的曲调共五十多调,虽然创调之多不及柳永,但他所创之调,如《瑞龙吟》、《兰陵王》和《六丑》等,声腔圆美,用字高雅,较之柳永所创的部分俗词俗调,更符合南宋雅士尤其是知音识律者的审美趣味,因而受到更广泛的遵从和效法。

④周词音律和谐,注重词调的声情与宫调的音色协调一致。宫调不同,声情各异。如商调凄怆怨慕,黄钟宫则富贵缠绵。为使音律和谐,周词审音用字,也非常严格精密。他用字不仅分平仄,而且严分仄字中的上去入三声,使语言字音的高低与曲调旋律的变化密切配合。

⑤周词与杜诗一样,还特别擅长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这一方面使字声的错综使用能更恰当地表达喜怒哀乐的不同情感,另一方面也是为加强声情顿挫的美感,而且适应歌唱者的自然声腔和乐曲旋律的需要。音律上做到拗怒与和谐的矛盾统一,是清真词的独创。

总之,周邦彦作为与苏轼前后相继的词坛领袖,在词的法度格律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对词体的发展及后世词人的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以致“作词者多效其体制”(张炎《词源》卷下)。

四、《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意蕴变化及演变历程。(20分)

答:白居易的《长恨歌》、白朴的《梧桐雨》、洪昇的《长生殿》都写关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都歌颂了李杨二人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也都表达了对唐玄宗重色轻国导致安史之乱的痛惜,但其意蕴还是有所变化的,大致是由感叹本朝恨事到借历史写兴亡再到回归晚明至情论,歌颂至真之情。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以诗人的才情,避开史书、杂史中所记唐明皇、杨贵妃的不伦淫乱之事,叙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采用了民间传说,突出唐明皇在马嵬事变后对杨贵妃的深挚的思念,情词悱恻,哀感动人。但诗中也用了“汉皇重色思倾国”,“姊妹兄弟皆列土”,“不重生男重生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等婉而有讽的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既包含着对美人不幸的深切同情,对美的毁灭的沉重感伤,也无疑蕴含有对唐王朝盛世消失的惋惜、慨叹和讽谕之意。

身历金元易代之变的白朴作《梧桐雨》杂剧,演唐明皇宠爱杨贵妃,乱了朝政,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被迫让杨贵妃自缢,最后着重表现他失去杨贵妃的悲哀,成为一幕“纯粹的悲剧”。《梧桐雨》是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白朴虽非唐人,没有杜甫、自居易的那种痛切之情,但他也有亡国之痛,《梧桐雨》便是借历史故事抒写兴亡之悲的。白朴的《梧桐雨》也写到杨、李的情爱、侈逸,但创作的着眼点却不在于此,他要向经历过沧桑巨变的观众,宣示更深刻更沉痛的人生变幻的题旨。白朴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让雨湿寒梢、敲愁助恨的景象,搅动了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沉痛伤悲的语言,也使人荡气回肠,更能透过人物的遭遇感受到江山满眼、人事已非的怆痛。

洪昇《长生殿》重新演绎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基本上继承了白居易诗和白朴剧的内容和意蕴,但也有所改变。《长生殿·自序》表明了其创作思想,他作《长生殿》,是写唐明皇、杨贵妃之情事,而命意在于显示“乐极哀来”的道理,以“垂戒来世”。就这一点说,与白居易诗、白朴剧的意蕴是一致的,但他要改变故事的悲剧结局,让唐明皇、杨贵妃“败而能悔”,“死生仙鬼都经遍,直做天宫并蒂莲”。马嵬事变,杨贵妃自缢,《长生殿》没有像《梧桐雨》杂剧那样以唐明皇怀着痛苦的心灵夜雨思人作结,而是一方面表现现实中发生的唐明皇杨贵妃悲剧的馀波,另一方面则表现唐明皇和死后的杨贵妃在真和幻两个世界里发生感情交流,最终双双进入月宫,实现了“长生殿里盟言”(《重圆》)。这就将《长恨歌》里无法实现的幻景化做了幻想中实现了的美好愿望,以精神的“长生”消解了现实的“长恨”。这固然还是留下了非现实的缺憾,但却表现出对至真之情的崇尚,重新弘扬晚明尚情的思想。

总之,从《长恨歌》到《梧桐雨》再到《长生殿》,其内容意蕴既有承继也有演变,从悲叹爱情悲剧到感慨历史兴亡再到鼓吹至真至情,同样的故事在不用时代展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貌,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现当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1.敬告青年《敬告青年》是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的发刊词。其鲜明地提出了“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确认“人权平等之说兴”与“科学之兴”,“若舟车之有两轮”是推进现代社会进化的基本条件。

2.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于1932年9月在上海成立,代表刊物有《新诗歌》旬刊等,发起人为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卢森堡)等人。他们提出要“捉住现实”,要求诗人站在“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立场上去把握与反映现实,要求“诗与诗人的大众化”。

3.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包括郭沫若、茅盾、冯乃超、夏衍等人在内,出版了《抗战文艺》作为会刊。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鼓励作家深入战争现实生活。“文协”的成立标志着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以及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等几种文学运动的汇流,组成了文学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包括国共两党作家在内的大联合。

4.底层写作“底层写作”源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主要体现了创作主体对现实生活的密切跟踪,对弱势群体的体恤和关怀,尤其是对转型后的中国社会结构形态及其精神走向给予了自觉的思考。底层写作切入中国社会群体的生存现状,延续了“五四”以来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立体地多层面地探寻与挖掘大时代背景下各式人物的生存、生活与生命,又以其关注弱势群体的人性光芒,对生命人生的深刻揭示而日益受到关注。代表作品鬼子的《瓦城上空的麦田》、《上午打瞌睡的女孩》、《被雨淋湿的河》

二、简答

1.简述鲁迅故事新编的内容和艺术特色(10)《故事新编》是鲁迅在1934至1935年连续创作的5篇从历史与传说中取材的小说,包括《奔月》、《采薇》、《出关》、《补天》、《理水》、《铸剑》《非攻》、《起死》。作品用崭新手法写古代题材,赋史事以新意,借故事以针砭现实,思想上、艺术上都颇有成就,为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典范之作。

纵观《故事新编》,其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抹去了古人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神光,而将其还原于常人、凡人的本相;(2)采取“古今杂糅”的手法,有意打破时、空界限,其目的是要在古今相通之中,以现代照亮古代,更有力地揭示了古代人与事中某些被掩盖了的真相;(3)“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与语调(旋律),互相补充、渗透与消解;(4)总体风格从容、充裕、幽默与洒脱。尽管骨子里仍藏着鲁迅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

2.新学派的艺术特色和主要贡献(10)

题干不完整,略。

3.论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上的讲话对于新世纪文学的影响(15)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创作方向,提出并解决了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重新阐释,明确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与传统的关系。毛泽东这一讲话所体现的思想对新世纪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在这一讲话影响之下,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体现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创作方向;同时,这一时期的文艺在“左翼”文艺运动理论建设的基础上,将大众化、民族化的讨论和实践进一步引向深入,真正意义上解决了文学为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

如这一时期作品真切地深入农村,关注农民的斗争实践,考察农民的思想感情:戏剧《白毛女》反映了旧社会将“人”变成“鬼”,新社会将“鬼”变成“人”的主题;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描写土改中农民与地主的斗争,歌颂了人民的觉醒和新中国政权的伟大。(2)在毛泽东的倡导下,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密切关注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与传统的复杂关系。

如赵树理深入农村,写出了一系列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他的《小二黑结婚》就有活生生的生活原型。这一时期出现的新评书体小说、新章回体小说、民歌体叙事诗等也都是在吸收民间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3)这一讲话对建国后的文艺进程产生了毋庸置疑的决定性影响,讲话所体现的指导思想,在建国后近30年间,规范和制约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走向和实践品格。

建国后文学受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仍坚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如当时出现的具有史诗性质和反映阶级斗争的作品“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系列,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突出了时代的战斗精神;建国后文学仍关注对民间传统形式的利用和对中国传统小说叙述技巧的改造,如梁斌的《红旗谱》、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或多或少地借鉴了民间的形式;周立波《山乡巨变》采用的“方言体”,贺敬之、郭小川的“民歌体”,体现了对传统文学的借用。

总之,这一《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比五四以来新文学所一再提倡的平民化、大众化要具体得多,政治内涵非常突出,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716文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古代文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春秋三传

2.江西诗派

3.神韵说

4.梁园文学群体

5.四大谴责小说

二、作品分析

默写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并加以分析。

三、论述

1.南北朝时期南朝民歌与北方民歌的不同艺术特色

2.十年长安生活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3.从《莺莺传》到“董西厢”“王西厢”,试分析“莺莺故事”的思想意蕴及其演变过程现当代文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东北作家群

2.样板戏

3.文学研究会

二、简答

1.新月派及其新格律歌的艺术特色

2.先锋小说的实验性

3.从文学创新的角度,分析中国20世纪文学与外国文学的联系

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716文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古代文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春秋三传

答:《春秋三传》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实质上是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传》,相传为战国齐人公羊高所作,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春秋谷梁传》,简称《谷梁传》,相传为战国鲁人谷梁赤所作,也是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体式与《公羊传》相类。《春秋三传》都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史实具有重要意义。

2.江西诗派

答:江西诗派是指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25人中有10多人是江西人,而且他们的诗歌创作大都受黄庭坚影响,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都比较相近,所以将他们称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的成员众多,影响深远,一直延续至南宋,成为两宋诗坛最重要的诗歌流派。

3.神韵说

答:“神韵说”是清初王士禛所倡导的诗歌理论,强调诗必须有神情韵味,写诗只取“兴会神到”,诗的内容要朦胧含蓄,似有寄托,又难于实指,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为此,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作品也以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为主,但缺乏真情实感。

4.梁园文学群体

答:梁园文学群体是汉代梁孝王为中心的文人群体。汉代文景时期诸侯王养士成风,形成了多个以诸侯王为中心的文学群体,其中梁孝王最为突出。梁孝王筑有梁园,当时许多名人除枚乘,庄忌,邹阳自吴王处转投其门下外,公孙诡,羊胜等人也齐聚梁园,形成彬彬之胜,而梁园的良好氛围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这些人的文学才能,梁园文学群体盛极一时。

5.四大谴责小说

答:四大谴责小说是指晚清《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四部小说,鲁迅最先称之为“谴责小说”。这些作品主要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直抉时弊,在近代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批判现实的文学潮流,是“小说界革命”潮流中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但这些作品在艺术表现方面比较粗糙,只注意写病态,不注意塑造典型形象,而且结构松散,情节单调。

二、作品分析

默写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并加以分析。

答: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分析:

这首《江城子》作于乙卯(公元1075)年,这时苏轼四十岁,在密州作官。此词是在梦见去世十年的妻子王弗之后所写下的。王弗是苏轼的结发妻子,两人情深意重,但王弗二十七岁即去世,至作者写此词时正好十年,词中满含作者对亡妻的思悼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是千古悼亡之佳作。

词的开头一句就说已经和妻子死别十年之久。“生死”,是说彼此一生一死。“两茫茫”,是由于生死隔绝,互相情况茫然。离别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长的十年;此别不是生离,而是生死的永别;不是互通音信,而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这句词看来只是简单地记叙了事实,实际上却满含了作者深深的怀思。“不思量,自难忘”,不必特意想念,却从未真正忘记。十年间,苏轼早已续娶,妻儿都在身边,不可能时时想念亡妻,但不想念却“自难忘”,一个“自”字,表明那种难忘是自然而然的,根深蒂固的,突出了感情的深挚真诚。

王弗的坟墓远在四川彭山县,距离作者当时所在的密州有几千里之遥,所以说“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隔千里,连到坟前诉一诉相思之情的可能都没有。正是在“自难忘”的思念中,作者由自己的寂寞联想到亡妻的“孤单”,亡妻孤单单埋在几千里之外,他的寂寞、悲伤又能和谁去诉说呢!“相见”,当然已经不可能了,使作者更为悲痛的是,就算是彼此重逢,由于他十年来的奔波劳碌而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恐怕妻子也难以相认了!这里在夫妻之情中又织进了仕途失意、饱经风霜的身世之感。“纵使相逢应不识”饱含了多少无奈与辛酸!

下片转入写梦。上片重点写对亡妻的怀念,是在梦醒之后的感触,所以这里转入触发自己怀思之情的梦境就显得很自然。“积思成梦”,完全合乎生活的逻辑。“夜来幽梦忽还乡”,作者在叙述昨夜作梦回到家乡的时候,用了“忽”字,这就表现了他在万般思念之中,忽然能够同亡妻在梦中相见的喜出望外的心情。以下四句具体写出梦中相见的情景。“小轩窗,正梳妆”,在梦中,他看到:妻子正在窗子前面梳妆打扮,正如当年少年夫妻的美好。“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他们十年死别,一旦“重逢”,本来该有千言万语,一时却不知从何说起。只能是互相注视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代替话语的只是满面的泪水。这无言的注视和如泉的泪水,所包含的感情,是任何其它语言都难以表现得出来的。“相顾无言”两句极富画面感,这凄婉断肠的一幕,令人为之唏嘘。

最后,从梦境又回到现实,以对妻子永志不忘的深情结束。但是,他没有直接地说出,而是根据想象,描绘了那只有明月和短松相伴的千里孤坟;并且断定,那就将是使他长此以往悲痛欲绝的地方。这就使他的感情得到了形象化的表现,而让读者感到意味深长。

这首词,用家常话,写肺腑情,质朴自然,真挚动人,是悼亡词中的佳作。

三、论述

1.南北朝时期南朝民歌与北方民歌的不同艺术特色

答: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1)南朝民歌的艺术特色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包括吴歌与西曲两类,多清丽缠绵的情歌。

①现存南朝民歌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其内容或表现对于爱情的渴望,或表现既得爱情的欢乐,或表现相思的痛苦,或表现坚贞不渝的爱情,或表现对于负心男子的怨恨,或表现婚姻不自由的苦闷,这些作品,以清新浅近的语言,表现真挚细腻的感情,风格艳丽柔弱、哀怨缠绵,真实地再现了江南女子在爱情问题上的复杂心态,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西曲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以江陵为中心。它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所反映的生活面比吴歌稍广,而且更多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其突出的特点是结合劳动来描写爱情。因此在情调上与吴歌的闺阁气息有所不同,风格也较为开朗明快。

②南朝民歌的形式特点,是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清妙的歌谣随口唱来,不雕饰,不做作,便将内心深处细腻缠绵的情感真切地表现出来。

③大量运用双关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双关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同音异字的,如:以“藕”双关“偶”,以“莲”双关“怜”,以“丝”双关“思”,以“碑”双关“悲”等;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以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匹”,以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等。这些巧妙的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2)北朝民歌的艺术特色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

①北朝民歌的内容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北朝民歌中,有表现北方的景色和风俗的作品,有反映北方民族粗犷豪迈个性和豪侠尚武精神的作品,有反映战争的作品,有反映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的怀土思乡作品,有反映穷苦人民饥寒交迫的生活以及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作品,当然也有反映爱情的作品。

②北朝民歌语言朴素无华,情调坦率爽朗,风格刚健豪放,与南朝民歌形成鲜明的对比。如:“雨雪霏霏雀劳利,长嘴饱满短嘴饥。”(《雀劳利歌辞》)“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黄禾起赢马,有钱始作人。”(《幽州马客吟歌辞》)“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紫骝马歌辞》)等。

③北朝民歌中有不少反映爱情与婚姻题材的作品,这些歌曲坦率直截,与南朝情歌缠绵婉转的情调大不相同。如:“月明光光星欲堕,欲来不来早语我”(《地驱乐歌》);“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捉搦歌》)等都显得大胆泼辣。反映婚姻问题的,多半是女子希望早嫁,如:“小时怜母大怜婿,何不早嫁论家计”(《捉搦歌》);“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折杨柳枝歌》);“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折杨柳枝歌》)等。这些歌唱直率而朴素,毫无忸怩羞涩之态,与南朝民歌相比,也同样有直与曲、刚与柔之别。

总之,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情调风格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形成了或清婉缠绵或豪爽劲建的特色。

2.十年长安生活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答:杜甫自天宝五载(746)到长安之后,颠沛十年,这十载长安,使杜甫历尽人生辛酸,看到了生民疾苦。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情怀,变得更加强烈。这对于他的诗歌创作意义巨大。这段时间,他写下了《兵车行》、《前出塞九首》、《丽人行》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反映天宝后期动乱行将到来的社会风貌的名作。十年长安生活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沉郁顿挫的诗风得以形成

杜甫十载长安,历尽辛酸,“卖药都市,寄食友朋”。正因为长安时期的生活是艰苦的,所以反映在杜甫诗作中的多是沉重情调,形成了杜诗的“沉郁顿挫”风格。杜甫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如长安十年后期名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先叙抱负之落空,仕既不成,隐又不遂,感情起伏,待到郁勃不平之气要爆发出来,却又撇开个人的不平,转入对骊山的描写。由骊山上的奢靡生活,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平愤懑之情似乎又是要喷薄而出了,但感情回旋,变成了“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深沉叹息。“入门闻号眺,幼子饿已卒”悲痛欲绝的感情看来似乎要难以自制了,但又没有喷薄而出,最后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2)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开端

杜甫在长安十年期间,亲身经历了底层贫苦百姓的辛酸,亲眼目睹了社会的黑暗腐败,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不平愤懑都形诸笔端,开始了具有“诗史”性质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杜甫对于统治阶级的腐败及社会不公有深刻揭露,如“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前出塞九首》),“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后出塞五首》),《丽人行》讽刺杨国忠兄妹的骄奢淫逸,《兵车行》揭示唐玄宗的穷兵黩武,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更是生动具体描述了玄宗后期沉湎声色的情景,揭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可以说,正是十年长安的困苦生活让杜甫将笔端更加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黑暗面,从而创作出了许多反映现实的诗歌作品。(3)更加坚定了仁民爱物的儒家操守

杜甫自小受儒家传统教育,但青年时代的杜甫也曾有过访仙问道的游历,在长安的十年,杜甫经历了生活的困苦,目睹了百姓生活的艰辛与国家的危机重重,从而坚定了儒家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信仰。正是因为亲身经历了困苦的生活,更能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所以杜甫才能站在百姓的立场写出“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间疾苦的诗篇。而这种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操守也为后来创作“三吏”“三别”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作品奠定了基础。

总之,长安十年生活在题材内容、风格基调、思想内涵等方面都对杜甫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此后杜甫毕生的诗歌创作也影响深远。

3.从《莺莺传》到“董西厢”“王西厢”,试分析“莺莺故事”的思想意蕴及其演变过程

答:从《莺莺传》到“董西厢”“王西厢”,“莺莺故事”越来越丰富动人,“莺莺”的形象越来越丰满立体,故事的思想内蕴也逐渐从“非礼不可入”到抨击封建礼教到充分肯定自由的爱情不断深化。

元稹的《莺莺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作品。该作由喜到悲,凄婉动人地描写了莺莺与张生相见、相悦、相欢,而以张生的“始乱终弃”作结的爱情悲剧的全过程,细致地展现了莺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深刻社会内涵的典型性格,塑造了一个冲破封建礼教樊篱、争取爱情自由的叛逆女性形象。但是作品最后却为张生的“始乱终弃”“文过饰非”,认为其抛弃莺莺是“善补过者”,肯定其“非礼不可入”的行径,这使得文章的思想内蕴重回封建礼教藩篱,但也从客观上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意蕴。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故事本于元稹的《莺莺传》,但并没有像《莺莺传》那样夹杂陈腐的观念,而是热情地歌颂爱情,颂扬青年男女对礼教的反抗。董解元对原作中的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作了大幅度的改动和创造,使莺莺和张生都成为为爱情敢于抗争的人,因此,《董西厢》成了一个以大胆追求婚姻自由为基调,充满乐观进取精神的爱情故事。董解元把莺莺对张生的爱,与“报德”连在一起。莺莺的自我表白是:“报德难从礼,裁诗可作媒;高唐休咏赋,今夜雨云来。”董解元尽管歌颂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求,但又竭力表明他们的越轨行为有其合理的一面。他所塑造的莺莺是深受封建思想束缚,而又羞羞答答地追求爱情的大家闺秀。

王实甫的《西厢记》则把董解元所改编的莺莺故事重新调整,并对故事的题旨作了新的改造。在王实甫笔下,张生、莺莺固然是才子佳人,但才与貌并非是他们结合的唯一纽带。王实甫强调,这一对青年一见钟情,“情”一发难收,受到封建家长的阻梗,他们便做出冲破礼教樊篱的举动。对真挚的爱情,王实甫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它纯洁无邪,不必涂上“合礼”、“报恩”之类保护色。他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只要男女间彼此“有情”,就应让他们同偕白首;而一切阻挠有情人成为眷属的行为、制度,都应受到鞭挞。在文学作品中强调“情”的自主,是进步潮流对封建伦理、封建礼教猛烈冲击的表现。王实甫希望所有恋人能够如愿以偿,等于不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眼内,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在王实甫以前,谁也没有像他那样响亮、明确地提出“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他写的崔、张故事,贯彻着这一题旨,从而使由《莺莺传》以来流传了几百年的题材,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总之,从《莺莺传》到“董西厢”“王西厢”,莺莺与张生的故事被不断重新演绎,从最初追求爱情自由的失败与“非礼不可入”的辩解演变成歌颂婚姻自由,反抗封建礼教,最终又演变成充分肯定真挚的爱情,发出“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呐喊。在“情”与“礼”的斗争中,“情”逐渐占据上风,并最终完全压倒“礼”,歌颂了人性的解放与爱情的自由。现当代文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作家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2.样板戏“样板戏”源于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题为《贯彻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的文章,这篇文章首次将京剧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为八个“革命现代样板作品”。其文艺观念是“根本任务论”,表现形式是“三突出”,创作方法上遵循“三结合”的原则,“革命样板戏”包含的民间隐形结构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3.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1921成立于北京,后活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等,核心机关刊物为《小说月报》。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艺术”的现实主义主张,要求文艺表现或讨论社会人生问题,关心人民的疾苦。遵循这一创作原则,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作家写出一批“问题小说”和乡土文学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要求。除创作外,文学研究会还在新文学理论探讨、外国文学译介诸方面取得较大成绩,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学运动的发展。

二、简答

1.新月派及其新格律歌的艺术特色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而形成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林徽因、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形成后期新月派,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新格律诗歌的艺术特色呈现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节制。反对诗歌中情感的泛滥,主张“理智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2)本质淳正。要求新诗回到诗本身,他们认为只有“言志”的内容与“语言形式”和谐统一;(3)格律严谨。以“和谐”与“均齐”作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4)注重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①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如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中不断重复“飞扬,飞扬,飞扬”一句,重复的运用,读来乐感明快、朗朗上口,既造成雪花的轻盈感,又产生了轻松愉快的情调。

②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如闻一多的《死水》,整首诗分四节,每节四行,每行九字,形式十分整齐,着实体现出“建筑美”的特色。

③绘画美。多采用华丽的辞藻,借鉴中国诗画相通的传统。徐志摩《再别康桥》中写到夕阳中的金柳、潭底倒映的彩虹、水中的清荇、斑斓的星辉等织成了色彩明丽的画面。

2.先锋小说的实验性

先锋小说产生于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的崛起为代表。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与生存探索这三个层次上的推进,对以后文学创作影响很大;(1)“先锋小说”重视“文体的自觉”,即小说的“虚构性”,和“叙述”在小说方法上的意义。通常认为,它的观念和方法,与法国“新小说”(阿兰一罗布·格里耶的“零度叙述”)、拉美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的创作、六七十年代美国的所谓“反小说”有关;(2)重视叙述,关心故事的“形式”,把叙事本身看做审美对象。“虚构”与“真实”在作品中有意混淆、拼接,并把构思、写作过程直接写进作品,参与文本的构成;(3)“先锋小说”的叙述,大多只是平面化地触及感官印象,而强制性地拆除事件、细节与现实世界的意义关联。这样拓展了小说的表现力,强化了作家对于个性化的感觉和体验的发掘;同时也抑制、平衡了80年代小说中“自我”膨胀的倾向;(4)“先锋小说”总体上以形式和叙事方式为主要目标的探索倾向,在后来其局限性日见显露,而不可避免地走向“形式的疲惫”。

先锋小说的出现改变了已有的文学图景与文学路向,打破了统一的世界图像、文学图像和传统的文学规范,标志着文学进入90年代的个人写作与个体叙事的无名状态。

3.从文学创新的角度,分析中国20世纪文学与外国文学的联系

中国20世纪文学与外国文学的联系,不逊于与自身传统文化的关联。外国文学为中国20世纪文学提供了新的观察尺度和技法尺度,影响了中国20世纪文学的创作。(1)提供了新的观察尺度,使得文学的创作题材有所创新。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中国20世纪的文学开始关注精神的向度、生命的意义,表达孤独的主题。

①以五四时期的鲁迅为例,其文学思想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最为明显:

如鲁迅作品中对“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的关注,对人灵魂深度的挖掘,对人自身的反抗等思想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以他的《狂人日记》为例,深受果戈里同名小说和尼采思想的影响。

②体现在新时期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的创作中,外国文学的影响更为明显:

如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表达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余华的《活着》对生存意义的思考和苦难的理解;寻根文学蕴含的文化上的孤独感和先锋文学蕴含的精神上的孤独感都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2)提供了新的技法尺度,外国文学在艺术手法上大胆采用现代技巧,对文本语言和形式的探索,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创作。

①以五四时期的鲁迅为例

其小说的叙述模式、先锋试的文体实验和小说实验的广泛性都无疑受到了外国文学的深刻影响,如他的作品《狂人日记》借鉴了果戈里的日记体创作模式、《在酒楼上》、《孤独者》中体现的复调模式深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等。以他为典范的文学创作,影响了现代文学史上一大批作家的文学创作。

②以新时期先锋文学的小说实验为例

如马原的小说叙事技巧,其观念与方法与法国“新小说”(阿兰一罗布·格里耶的“零度叙述”)、拉美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的创作、六七十年代美国的所谓“反小说”有关;格非文本中影像与实物、虚幻与真实,记忆、时间、空间的随意游走;莫言文本中感觉的越位、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等等都与外国文学的影响密切相关。

总之,20世纪中国文学的蓬勃发展与外国文学的传入与影响密切相关,研究外国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能让我们更为深刻、更好地理解20世纪中国文学。

2012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716文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古代文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楚辞

昭明文选

郊寒岛瘦

花间词人

铁崖体

二、论述:

1.《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2.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表现特点

3.《琵琶记》的悲剧意蕴文艺理论部分

一、名词解释:

俄国形式主义《镜与灯》

净化

灵感

二、简答: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境界”有哪些论述?简要说明

2.韦勒克和沃伦所著《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理论贡献

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古老的民谣说明文学活动的起源是?

三、论述

什么是典型?什么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文学典型的艺术特征。现当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摩罗诗力说

敬告青年

孤岛文学

学衡派

在新的崛起面前

二、简答题

1.通过具体文学作品,分析中国通俗文学的艺术价值

2.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延安文艺与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的联系

三、论述题

从“启蒙”的角度,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八十年代文学与五四文学的联系。世界文学

一、列举

世界四大寓言式作品:《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莱辛寓言》、《伊索寓言》

弥尔顿根据圣经编写的三大作品:《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安娜.卡列妮娜的两条线索:安娜对爱情的追求、列文对社会出路的探索

日本反自然主义的三大流派:唯美派、白桦派、新思潮派

二、名词解释

天方夜谭

梵我合一

托尔斯泰主义

他人就是地狱

三、解答

1.悲惨世界的故事梗概

2.圣经对西方现代文学的作用

三、论述

写出哈姆雷特悲剧的八种解释学说,并作简要分析。

2012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716文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古代文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楚辞“楚辞”作为一种文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楚国,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吸收中原文化的精髓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句式以六、七言为主,多用“兮”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因《离骚》是楚辞的代表,故后人又把楚辞称为“骚”或“骚体”。西汉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以及汉代东方朔、淮南小山等人的作品编为一集,名为《楚辞》。

2.昭明文选《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在东宫时延集文人共同编选而成。该书已初步注意到文学与其他类型著作的区别,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不选经书和子书,史书也只略选论赞。全书分为38类,是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唐代李善为之作注,又有吕延济等五人的“五臣注”,后有人将李善注和“五臣注”合刻,成为“六臣注”。

3.郊寒岛瘦“郊寒岛瘦”本指唐代诗人孟郊、贾岛的诗歌风格,二人诗多愁苦凄清之境,且诗风孤郁悲凉,凄寒局促。苏轼《祭柳子玉文》评曰:“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

4.花间词人“花间词人”指晚唐五代时期的词人,后蜀赵崇祚编辑了一部词集,名为《花间集》,其中收录了十八位词人的五百余首词作。词风多为浓艳香软,内容多为离别相思和男欢女爱。后人称集中的作家为“花间派”,也即“花间词人”。该派词人继承了温庭筠的词风,代表词人有韦庄、欧阳炯等,对后世词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铁崖体“铁崖体”是指元代杨维桢的诗歌风格。杨维桢号“铁崖”,是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他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从而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最能体现“铁崖体”特色的,是他的乐府诗。以气势雄健的奇思幻想突破了元代中期诗歌甜熟平稳的畦径,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但杨维桢有时一味求奇,不免诡异晦涩。

二、论述:

1.《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答:《孟子》是先秦说理散文的代表,展现了缜密纯熟的论辩技巧和气势浩然的文风,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长于论辩

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特征。《孟子》的论辩文,在逻辑上也许不如《墨子》严谨,但更具有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

①与先秦其他说理散文一样,《孟子》中的论辩文,也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中孟子就一步步将齐宣王逼得无话可说,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孟子》对二难推理的灵活运用和机智的反应,使其论辩更有左右逢源之妙。如陈臻利用孟子在齐不受馈金,在宋、薛却受馈金的矛盾态度,提出诘难将孟子置于两难境地,而孟子则以“皆是也”,肯定受与不受都对,都有理由,因为导致受与不受的条件不一样(《公孙丑下》)。

②“孟子长于譬喻”(赵岐《孟子章句·题辞》),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孟子的比喻性推理,从逻辑上来说,有些未免牵强,却使孟子的论辩,富于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孟子》中的比喻,大多浅近简短而贴切深刻,如“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离娄上》),以一个简单的比喻,表现民众归仁的必然趋势。此外,《孟子》中也有少数就近取譬,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如“齐人有一妻一妾”(《离娄下》),人物毕肖,结构完整,情节生动,具有很强的戏剧性。(2)气势浩然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说大人,则藐之”(《尽心下》),在精神上首先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写起文章来,自然就情感激越,词锋犀利,气势磅礴。气盛言宜,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概,是《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同时,《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3)语言平实晓畅《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练准确。和古奥难懂的《尚书》及铜器铭文显然不同。它继承发展《论语》、《左传》、《国语》等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可以说,后来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孟子》那里已经成熟了。

总之,《孟子》散文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对于后世散文影响深远,韩愈、苏轼等唐宋古文家都对《孟子》推崇备至,并深受其影响。

2.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表现特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