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9 17:18:39

点击下载

作者: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试读:

前言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成效的反映,也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水平的反映,更是社会文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健康素养是预测人群健康状况的较强指标,与人均期望寿命、生命质量高度相关;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可有效减少健康不公平,显著降低社会成本;建议政府将健康素养纳入公共政策,将提高国民健康素养作为卫生和教育等政策的明确目标。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健康和素养提升工作。2009年,我国将面向城乡居民开展《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宣传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健康教育项目的重要内容,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实施。2012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指标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为一项衡量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2014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为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指明了工作方向,提出了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要求。2016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13个主要指标之一。

为及时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健康素养影响因素,从2012年起,在中央财政经费支持下,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每年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监测范围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监测点,监测对象为非集体居住的15~69岁常住人口,样本量为8万~10万城乡居民。

为了系统总结中国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成果,全面反映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将2012—2015年监测结果汇总,形成《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每年的监测工作得到了各级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编者  2018年7月第一章 健康素养概述第一节 健康素养的概念及意义一、健康素养的概念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目前,我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是否具备健康素养:①是否具有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理念;②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③是否具有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基本技能。二、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意义

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可以使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和意识,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应对健康问题的能力,最终目标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从经济社会角度来看,健康素养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综合指标,是人群健康状况的一项较强的预测指标,是健康和福祉的决定因素,提高健康素养可以减少健康不公平,降低社会成本。三、中国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迫切性

首先,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这种状况还将会较长时间存在,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了卫生资源的发展水平和供给,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是从根本上提升全社会健康水平的最有效措施。

其次,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呈“井喷”态势,慢性病不仅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已经成为影响人均期望寿命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而慢性病的主要防控措施就是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从源头上遏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增强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病残和死亡,这些都依赖于个体健康素养的提高。

第三,一些农村地区卫生条件较差,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等仍然是农村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提高农村居民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

第四,城乡居民疾病早期发现率普遍较低,是导致预后差、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水平密切相关。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树立健康风险意识,掌握疾病早期识别知识,定期体检,可有效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率。

第五,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健康教育课的设置薄弱,导致全民普遍缺乏健康知识、疾病预防、健康心理、社会交往、生命与死亡等相关教育,普遍缺乏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民都需要补一堂健康课,迫切需要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第二节 健康素养研究历程

我国的健康素养研究是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的。但是,我国的健康素养研究和国外健康素养研究侧重点不同。国外对健康素养的研究侧重公众对健康相关材料的获取、理解、甄别和应用能力。我国对健康素养的研究侧重考察个人对健康知识、健康技能的掌握和健康行为的养成。下面就我国健康素养研究情况做一简要介绍。一、健康素养研究的启动

2005年,在国家科技部公益基金资助下,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现更名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着手健康素养的研究工作,拉开了健康素养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大幕。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出台

2007年,原卫生部妇社司召集医疗卫生系统内100多名专家、学者,历时1年多,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反复研讨。

2008年1月,原卫生部发布第3号公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提出了现阶段中国城乡居民应具备的66项基本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其中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25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34条和基本技能7条,简称《健康66条》,这是世界上第一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

在此基础上,原卫生部妇社司组织专家编写了《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全面阐述了《健康66条》的主要内容。2008年5月,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启动仪式暨《读本》首发式。2008年8月,原卫生部下发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方案(2008—2010年)》,为我国全面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0年,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开展了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健康素养概念内涵为指导,以《健康66条》为评价内容,构建了我国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由三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有3个,分别为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二级指标有6个,分别为基本理念、基本知识、生活方式与习惯、卫生服务利用、认知技能、操作技能;三级指标有20个,分别为对健康的理解、健康相关态度、生理卫生常识、传染病相关知识、慢性病相关知识、保健与康复、安全与急救、法规政策、环境与职业、营养与膳食、运动、成瘾行为、心理调节、个人卫生习惯、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就医行为、获取信息能力、理解沟通能力、自我保健技能、应急技能。

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健康素养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是开展健康素养评价的基础性工作,是健康素养标准化试题库建设和标准化监测问卷制定的前提和保障。四、健康素养标准化试题库及标准化监测问卷

自2008年开展了首次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之后,很多省市也相继开展了辖区内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由于缺乏统一的、具有可比性的调查问卷,各地报告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较大。为了给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提供一套统一的测量工具,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于2010—2012年开展了健康素养标准化试题库研究。

在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开展标准化试题库研究工作。标准化题库构建包括:《健康66条》的维度划分、各维度权重的确定、在维度细分的基础上开发试题、每道试题难易度与区分度的确定、题型、题量的确定。理论上,保证随机生成的每一套健康素养问卷在覆盖面、维度权重、难易度、区分度、题型、题量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同质性。

健康素养标准化试题库的建设,不仅为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开展辖区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提供标准化调查问卷,还为连续开展全国健康素养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第三节 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国家行动一、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重要政策

2008年1月,原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同年8月,制定下发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方案(2008—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健康素养促进工作。

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传播,倡导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009年7月,国务院启动并部署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是其中一项独立的服务内容。

2011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普及健康教育,实施国民健康行动计划”。

2012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实施国民健康行动计划,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主要媒体要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科学就医和安全合理用药”。

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把2015年“城乡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达到总人数10%”作为“十二五”时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国家标准。

2012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健康素养监测体系”,“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发挥健康教育体系和健康教育基地的作用,针对重点疾病、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活动,继续推进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到2015年,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10%”。

2012年中央财政启动全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包括开展健康公益广告、健康巡讲、健康素养和烟草流行监测、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6项工作。

2013年3月,在国家新一轮“大部制”改革中,卫生部与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内设宣传司主管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2014年4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了《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10%;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

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到2030年达到30%”。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二、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重大实践(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009年,国家实施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既是一项独立的服务内容,又是开展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明确的经费保障。200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为人均15元,2013年为人均30元,2016年为人均45元。按照2010年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3.39亿(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计算,2016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超过600亿。

随着经费投入的增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2009年为9大类,2011年为10大类,2013年为11大类,2016年为12大类。

2016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12大类45项服务。(二)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

2012年,国家启动了“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专项经费投入。2012年财政投入费用为2.38亿,2013年为2.44亿,2014年为2.59亿。“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旨在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作用,确保有效落实深化“医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任务。主要内容包括:①公益广告;②健康巡讲;③健康促进县(区)建设;④12320热线戒烟咨询服务;⑤健康促进医院建设;⑥健康素养和烟草流行监测;⑦重点疾病和重点领域健康教育;⑧地域性疾病健康教育。(三)健康中国行项目

2012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了“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该活动第一周期为3年,每年选择一个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主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动员各方面力量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将其打造成健康促进的品牌活动,力求形成规模效应,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013年主题为“合理用药”,2014年主题为“科学就医”,2015年主题为“无烟生活”。

活动内容包括:①下发活动方案;②开发权威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传播材料;③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④利用大众媒体广泛宣传。(四)中国烟草控制大众传播活动

2008年7月,原卫生部正式启动了“中国烟草控制大众传播活动”,每年举办一届。活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原为卫生部)主办,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承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协办,美国无烟草青少年运动支持。

活动设立了“控烟宣传报道优秀作品征集、评选、表彰”“媒体控烟宣传报道培训”“省级控烟机构媒体传播能力建设”“年度控烟十大新闻事件评选”“社交媒体控烟传播”等活动板块,旨在动员和引导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开展控烟宣传,推出更多、更好的控烟宣传报道作品,提高公众控烟意识,营造控烟社会氛围,引导社会舆论,推动控烟履约工作的进展。第二章 健康素养监测概述第一节 监测方案简介一、监测背景

2012年,国家启动了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健康素养监测是其中工作内容之一,标志着连续性、规范性健康素养监测工作的开始。截至2015年,已经连续完成4年的监测任务,建立了稳定的健康素养监测体系,培育了一支以省、市、县三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主体的监测队伍,监测结果已成为各级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健康政策的重要依据。

本章节以2015年健康素养监测为例,介绍健康素养监测方案。二、监测目的

1.了解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变化趋势;

2.分析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确定优先工作领域;

3.评价卫生计生政策和健康教育工作效果;

4.提升各级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5.为制定卫生计生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三、监测对象、内容与方法

1.监测对象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非集体居住的15~69岁常住人口,不包括集体居住于军事基地、医院、监狱、养老院、宿舍等地点的居民。

常住人口是指过去12个月内在当地居住时间累计超过6个月的居民,不考虑是否具有当地户籍。

2.监测内容

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个方面。调查问卷的设计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为框架,问卷经专家反复论证及预实验,确保达到较高效度和信度,问卷总分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931,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个方面的克朗巴赫系数依次为0.871、0.774和0.802,问卷分半效度系数为0.808。

调查问卷共50个题目,满分65分。其中判断题8题,单选题24题,多选题14题,情景题共1个大题(含单选题3题、多选题1题)。

根据知-信-行理论分类,问卷内容可以分为3大类:基本健康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