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9 19:38:44

点击下载

作者:鸿恩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界上下五千年

世界上下五千年试读:

前言

世界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既有繁荣辉煌,也有曲折艰难,过去的历史的积累,铸成了今天灿烂的现代文明。通过学习和了解过往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体会生存的智慧。

在这上下五千年中,充满了各种传奇瑰丽的神话,惊心动魄的战争,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而它们组成了人类的历史。在漫长的过去,人们各自独立、分散地生活在世界的不同地区,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明。

为了帮助小朋友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世界历史的进程,丰富知识储备,我们精心编撰了这部《世界上下五千年》。全书基本以时间为序,按照历史时代分期,以故事形式精彩扼要地讲述了世界历史演进过程,包括了历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历程,使读者在愉快阅读过程中得到最想知道的、最需要知道的、最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

本书选取了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这些经典故事娓娓道来。同时,书中还精心选配了数百幅内容涵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的图片,包括出土文物、历史遗迹、战争示意图、名人画像等,与文字内容互为补充与诠释,使小朋友仿佛置身于一座真实立体的历史博物馆,精美的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文图对应,将世界历史的丰富与精彩更直观、更真实、更立体地呈现在小朋友面前,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睿见卓识,增加并拓展人生阅历。 第一章文明古国人类文明的曙光

当中欧人还在四处游猎和采集时,生活在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就已经创造了人类的第一个高度文明。他们发明了车轮以及由毛驴或牛牵引的犁具。他们修建了可容5万人居住的城市,并修筑了保护城市、阻挡洪水的堤坝及可以灌溉农田的河渠。所有这些工程都必须进行规划和组织,就像物品的生产和分配在规模巨大的群体中需要规划和组织一样。于是苏美尔人就找到了一种把重要事情在记忆中固定下来的新方法。他们首先利用小的图像符号,例如代表男人、女人、牛、水果篮或者粮食口袋的图形来记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图形变成了符号体系,也可以用来记录一个过程和作为相互通报的形式。他们把这些像楔子一样的笔画印在用黏土制成的泥版上、软的陶版上,然后进行烧制,使上面的图像得以保存。从此,口头方式已不再是向同世和后世传播知识的唯一途径。

车轮和“楔形文字”的发明,是苏美尔人在人类文明史上迈出的两大步。同样在其他领域,他们也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比如把整体划分为12个单位或60个单位的度量制度。我们现在把每小时划为60分钟,每分钟划为60秒的时间划分制度,就来源于此。至今人们还把放在一起的12件物品称为一打。耕种神庙土地的人正在向神庙捐献粮食。

苏美尔人对城市的建筑和组织已经如同一个小国家了。城市为首的是一名城主,有权代表神灵统治这个城市。我们知道,苏美尔人当时已有自己的信仰,而且这种信仰是一种多神的宗教。

城主颁布法律,以规范人们的生活,他规定每个市民必须交纳赋税的额度。这些税赋用于支付祭司和城市管理费用,修建军事防御设施,保证水源供应,增加仓库的储备,供非常时期使用。可以说,苏美尔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税收制度。

苏美尔人在各个城市之间也常常发生争执,主要是为了争夺财产、土地,尤其是权力。某些争执变成了战争,某些战争则是以神的名义进行的。

苏美尔人的繁荣时期持续了约1500年。大约公元前2000年,他们的文明扩展到了中东的大部分地区。而以后他们为什么从历史上消失,我们还无法给予准确的回答。但他们的创造和他们的文明却延续了下来。刻在泥版上的文字

现代人对古代各国历史的了解,靠的主要是文字记述的资料。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世界别的地方发现的古代文字中,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使用的楔形文字也非常古老。

楔形文字的辨认,同埃及象形文字的辨认过程极为相似。这件事可追溯到2500年前。

那是公元前522年3月的事情。当时波斯皇帝冈比西斯率大军远征埃及。有一个叫高墨达的僧侣,冒充被冈比西斯处死的皇弟巴尔狄亚,在波斯各地发动了叛乱。叛乱持续了半年之久。皇帝冈比西斯在从埃及返回波斯的途中突然病死,一时间波斯贵族们群龙无首。这时有一个叫大流士的贵族用阴谋手段获得了皇位并最终平定了叛乱。为了称颂自己的功绩,大流士让人将他平定叛乱的经过,刻在米底首府爱克巴坦那(今天伊朗哈马丹)郊外贝希斯顿村附近的一块大岩石上。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顿铭文。上表写于公元前3000年,记录了苏美尔的食物,右边是一些早期的图画符号,其中一个表示“吃”。右边的表格表示了苏美尔文字不同时期字体的变化以及所表示的意义。

贝希斯顿铭文上面刻着三种文字:巴比伦文(一种后期的阿尔德语)、埃兰文和古波斯文。183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国学者罗林森发现了这个铭文,并制成了拓本。1843年,他译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然后又将古波斯文与楔形文字对照,终于读通了楔形文字,从此解开了楔形文字之谜。

早在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在开发两河流域的同时就创造了代表其文明的楔形文字。

但当时苏美尔人还不懂得造纸,他们就用黏土做成长方形的泥版,用芦苇或木棒削成三角形尖头在上面刻上字,然后把泥版晾干或者用火烤干。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泥版文书。一开始,苏美尔人的泥版是圆形或者锥形的,不便于书写和存放,后来苏美尔人便将泥版改为方形的。苏美尔人的大部分文字材料都是刻在这种方形泥版上才保存下来的。到现在为止,人们在两河流域已经挖掘出了几十万块这样的泥版文书。

另外,由于苏美尔人用的是芦秆或木棒做成的、尖头呈三角形的“笔”,落笔处印痕又深又宽,提笔处则较为细狭,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古文字称为“楔形文字”。最古老的楔形文字是从右到左直行书写的。因为书写不便,后来就把字形侧转90度,改成从左到右的横行。汉谟拉比和刻在石柱上的法典

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一个名叫苏萨的古城旧址上发现了一块高2.25米,底部圆周长1.9米,顶部圆周长1.65米的石碑。这个石碑上刻的就是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它把我们带到了近4000年前的古巴比伦社会。

古巴比伦王国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公元前1792年,汉谟拉比成为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国王。他勤于朝政,关心农业、商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他也关心税收,处理各种案件。他在位40年,使巴比伦成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汉谟拉比每天要处理的申诉案件太多,简直应付不了。他就让大臣把过去的一些法律条文收集起来,再加上社会上已形成的习惯,编成了一部法典。汉谟拉比命令把这部法典刻在圆石柱上,并将石柱竖立在巴比伦马都克大神殿里。

这部法典一共有282条法律条文,共52栏4000行,约8000字。圆柱被挖掘出来的时候,正面7栏(35条)已经损坏,其余的基本保存完整。上面的字迹优美,是一种只有王室才使用的楔形字体。《汉谟拉比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包括诉讼手续、盗窃处理、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地位等条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

在巴比伦社会中,除了奴隶主和奴隶,还有自由民。这部法典的很多条文是用来处理自由民的内部关系的。处理的原则就是“以牙抵牙,以眼还眼”。比如,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瞎了一只眼睛,对方就要同样被打瞎一只眼睛作为赔偿。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整体。《汉谟拉比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奴隶有着不同的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

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法典还规定了一些更严厉的条款:逃避兵役的人一律处死;破坏桥梁水利的人将受到严厉处罚甚至处死;帮助奴隶逃跑或藏匿逃亡奴隶的人,都要处死;违法的人在酒店进行密谋,店主如果不把这些人捉起来也要被处死。

这件稀世珍宝现在还收藏在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圆柱上被涂毁的7栏文字,可以根据后来发现的《汉谟拉比法典》的泥版文书进行校补。到目前为止,“石柱法典”仍是世界上现存的一部最古老、最完整的法典。古埃及王国的建立

在今天仍赫赫有名的上古时代帝王中,古埃及的美尼斯恐怕是年代最早的一个了。他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建立者,是古埃及国家统一的奠基者。古埃及是世界古国中的古国,而美尼斯正是站在这一切开端处的特殊人物。

尼罗河每年7月到11月定期的泛滥带来了肥沃的黑色土壤,这是它给古埃及人的慷慨的赠予。这方肥沃的土地养育了越来越多的人。于是,有了农业,有了文字,有了神庙,有了智慧,也有了私有制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一般认为,古埃及同两河流域一样,于公元前3500年前后进入了文明时代。

经过不断的混战,古埃及形成了两大地域性王国。南方的河谷地带为上埃及,北方的三角洲地带为下埃及,分界点大约在今天的开罗。上埃及崇尚白色,国王头戴白冠,国库称白屋,崇拜鹰神荷鲁斯;下埃及崇尚红色,国王头戴红冠,国库称红屋,崇拜蜜蜂神或眼镜蛇神。拉美西斯

在美尼斯之前,他的前辈蝎王已开始了统一上下埃及的战争,不过成就不大。美尼斯在公元前3100年前后成为上埃及国王,他发动了大规模征服下埃及的战争。战争的惨烈场景和其间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已经湮没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了,但其结果却永恒地记录在了青史之中。美尼斯最终征服了下埃及王国,成为第一个得到“上下埃及国王”称号的君主。

为巩固对下埃及的统治,美尼斯在河谷和三角洲的交界处,也就是原上下埃及的交界处建立了一座要塞城市——白城,后来被古希腊人称为孟斐斯,遗址就在现在的开罗附近。建这座城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下埃及的控制,防止来自三角洲地带的反攻。美尼斯还修了一条长堤坝以防止城市在尼罗河泛滥时被淹没。

古埃及的统一在历史上意义重大,它使得古埃及人民更少受到战争的摧残,加强了整个古埃及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同时也使古埃及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和稳定的国家体制。历史证明,古埃及文明在统一后发展迅速,并超过了纷争不断的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的31个王朝由此开始,就像尼罗河一样漫长。深山里的秘密

1922年,几名印度勘察队员偶然来到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拉尔卡纳县南部,在佛塔的废墟里,找到了几块刻着动物图形和令人费解的文字的石制印章。

在此后的60年里,有好几支考古工作队相继来到这里进行了发掘和整理,终于发现这里是一座重要的古代城市的遗址。这座标志着“印度河文明”的古城,就是举世闻名的摩亨佐·达罗古城。

摩亨佐·达罗与哈拉巴一起,被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称为“哈拉巴文化”。摩亨佐·达罗是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750年青铜器时代的一座世界名城。这个城市的居民叫“达罗毗荼人”,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并用棉花织布的民族之一。他们创造了结构独特的文字,还发明了相当精密的度量衡方法,发展了高度发达的城市经济,而且广泛地和其他各文明民族进行着贸易往来。在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里发现的石制印章

这座古城最早是一些小村庄。后来,各个村庄逐渐扩大,渐渐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城市。摩亨佐·达罗城有高大的城墙和宽阔的街道,居民大约有数万人。城里的房屋排列得井井有条。

摩亨佐·达罗城里街道大部分是东西向和南北向的直路,成平行排列,或直角相交。主要街道宽达10米,下面有排水道,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排水系统。

古城里的建筑物都用火砖砌成。现在,人们仍能看到5000年前留下来的高达7.5米的断垣残墙。古城里的住宅大小不等。小住宅只有两间房,大住宅里有大厅和许多间房屋。凡是多房间的住宅,都有几间面向中央庭院,另有一扇侧门通向小巷。在这些住房中间,最突出的是一幢包括许多间大厅和一个储存库的建筑物。它可能就是当时摩亨佐·达罗城的国王或首领居住的地方。另外,还有不少两层的楼房,下层是厨房、洗澡间,上层是卧室。这些显然是属于有钱有势人家的住宅。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

在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里发现的大量石制印章,不仅是一种雕刻技艺精湛的工艺品,更是研究人类古文明最珍贵的文献资料。因为,在这些印章上刻有牛、鱼和树木的图形文字,很像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遗憾的是,这些“天书”至今还没有被人们识读。曾经有一位学者说,他已读通了125个这种文字,并认为摩亨佐·达罗文字已由图画文字演变到了带有表音性质的文字。

古城摩亨佐·达罗遗址的发现证明:古印度也和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一样,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第一次环游非洲

腓尼基是古代一个城邦国家,位于今叙利亚一带,西临地中海,东倚黎巴嫩山,北接小亚细亚,南连巴勒斯坦。由于腓尼基地处西亚海陆交通的枢纽地区,所以航海和商业都特别发达。

在古埃及的文献里,腓尼基被称为“腓尼赫”。古希腊人称它为“腓尼基”,意思是“紫红之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当时的埃及、巴比伦、赫梯以及希腊,贵族和僧侣都喜欢穿紫红色的袍子,可是,这种袍子很容易褪色。他们都注意到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一些人总是穿着鲜亮的紫红色衣服,他们的衣服似乎总也不会褪色,衣服即使穿破了,颜色也跟新的一样,所以大家把地中海东岸的这些居民叫作“紫红色的人”,即腓尼基人。用玻璃制成的腓尼基人肖像

腓尼基人还以善于航海闻名于世。他们曾经进行过人类第一次环绕非洲的航行。说起腓尼基人环绕非洲的航行,那还是2600多年前的事情。有一天,埃及法老尼科把几位腓尼基最优秀的航海家召集到王宫里来,下令让这几位腓尼基人去开辟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航线。尼科法老对这几位腓尼基航海家说:“听说你们经常自吹腓尼基人最善于航海,我让你们从埃及出发,一次也不向后转,而且始终沿着海岸右边航行,最后回到埃及。如果你们做不到,现在就对我说,我也不会惩处你们,但是今后就不要再自吹自擂了;如果你们能够做到,我一定重赏你们!”腓尼基人靠这种船出海远航。

开辟新航道要冒极大的风险,但腓尼基航海家们勇敢地接受了尼科法老的挑战。几天后,腓尼基航海家们驾着3艘双层的划桨船出发了。

一晃3年过去了,尼科法老以为这些大胆的腓尼基人早就在大海中遇难了。一天,尼科法老的一个大臣向他报告:“报告陛下,3年前出海的腓尼基人回来了,正在宫外听令。”尼科法老一听,大吃一惊地说:“什么?他们还活着!快让他们进宫。”腓尼基人进来后,尼科法老把脸一板,说:“大胆的腓尼基人,竟敢欺骗我,快说,这3年你们躲到哪里去了!”腓尼基人将这3年的航海经历详细地说了一遍,然后向尼科法老献上了他们沿途搜集到的各种珍奇的东西。尼科法老终于相信了,说:“腓尼基人真是最优秀的航海家。”然后他重赏了这些航海家。

腓尼基人的环非洲航行,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因为当时欧洲人曾经传说大西洋就是世界的尽头,没有人能够越过直布罗陀海峡。但是,腓尼基的航海家们却经地中海,进大西洋,向北一直到达英吉利,向南一直到达西非,这证明了腓尼基人在航海方面的高超能力。流浪的犹太人

在非洲和亚洲中间,有一片叫作阿拉伯的大沙漠。4000年以前,一个被叫作“塞姆族”(又被称为“闪族”)的游牧民族为了寻找水草,赶着他们的羊群在这片沙漠中到处寻找牧场。

塞姆族中有一支叫作希伯来人的部落。希伯来人早就听说在大沙漠的北方,有一块特别富饶的土地,它的形状像一弯新月,被称为“新月沃土”。但是这里早已被一个叫作迦南人的部落占领。为争夺这块土地,希伯来人同迦南人进行了许多年的战争。迦南人十分英勇,希伯来人根本就不是对手。

被迦南人打败的希伯来人处境十分困难。全族的人聚到一起,商议部落今后的出路。一个老人说,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遍地羊群、年年五谷丰登的好地方。到过那里的人都将它称为“天堂”,它就是埃及。如果想要让希伯来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只有去那里。全族人最后一致同意了老人的意见,离开巴勒斯坦,前往埃及。一个身着华丽长袍,头发经过精心编织的迦南人。

大约在公元前1700年,族长带领所有的希伯来人离开了巴勒斯坦,经过千难万险,来到了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的草原,并在那里定居下来。

埃及真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希伯来人在这里安定地生活了几百年。

但是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要建造两座巨大的宫殿。他把希伯来人变成了奴隶,让他们开山挖石,服各种苦役。过了几十年,拉美西斯二世死了,埃及又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野蛮民族和海盗的入侵。

这时,希伯来人的首领摩西乘机带领全族人越过红海,逃出了埃及。在逃离埃及的行程中,希伯来人受尽了苦难,他们缺水少食,风餐露宿,每天行走在大沙漠中,有不少人想返回埃及,宁可重新当奴隶,也不愿再受这种迁徙之苦。

摩西看到他的族人对命运失去了信心,内心十分痛苦。一天,当他们经过西奈山麓的时候,摩西爬上了山顶。在山顶上,摩西待了足足40天。下山后,他对以色列人说,他见到了耶和华(希伯来人敬奉的神),并得到他的圣谕,有了它希伯来人就能交好运。后来,摩西成了犹太教的创始人。在摩西的鼓励下,希伯来人最终逃出了埃及。以色列王国的建立

逃出埃及后,摩西对希伯来人说,回到迦南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大多数希伯来人都没有勇气同勇猛强悍的迦南人进行战斗。摩西只好带着希伯来人到处流浪。40年过去了,摩西已经成为一个衰弱的老人。不久,摩西去世了,接替摩西领导希伯来人的是约书亚。这时希伯来人的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经过长期艰难生活的磨炼,年轻的希伯来人个个成了强悍勇敢的战士。约书亚带领他们经过无数次的战斗,终于渡过了约旦河,在迦南定居下来。

约书亚之后的希伯来人的首领,是一位名叫参孙的勇敢的战士。参孙的力气非常大,能空手撕裂猛狮,他曾经用一块驴肋骨打死了1000个敌人。希伯来国王大卫正演奏竖琴

参孙死后,希伯来人仍旧生活在动荡之中。当时的希伯来人还分成了许多小部落,其中较大的部落,一个叫以色列,一个叫犹太。由于一直没有一个能够使所有希伯来人都佩服的人出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希伯来人的各个部落没有统一的领袖。正当希伯来人处于分裂状态时,来自地中海沿岸岛屿的一个叫作腓力斯丁人的强大部落向希伯来人发动了进攻。希伯来人没能抵挡住腓力斯丁人的进攻,连本族的圣物“约柜”也让腓力斯丁人抢走了。

就在希伯来人四分五裂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扫罗的勇敢的年轻人,在一次迎击敌人的进攻中表现得十分勇猛、机智和果断,成了全体希伯来人尊敬的英雄。全体希伯来人一致推选他为希伯来人的新王,为他举行了希伯来人最隆重的涂油圣礼(即把油涂在扫罗的身上),承认他为希伯来人的最高首领。后来,扫罗王因为在一次战斗中失败而自杀了。

扫罗死后,一个名叫大卫的青年登上了王位。他曾经是一个强盗头领,后来被扫罗收服,成了扫罗的带兵官。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大卫率领希伯来人将腓力斯丁人打败,并从腓力斯丁人手中夺回了圣物“约柜”。大卫像

不久,大卫的军队又攻下迦南人的一个叫耶路撒冷(意思是“和平之城”)的小城市,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犹太王国,并把首都建在耶路撒冷,将圣物“约柜”供奉在耶路撒冷的神殿中。大卫还在耶路撒冷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神殿,自己也过上了豪华的帝王生活。聪明的所罗门

大卫死后,他的儿子所罗门继承了王位。在所罗门的领导下,国家日益强盛。

所罗门智慧过人,《圣经》中记载了一个他断案的故事:有一次,两个妇女到所罗门那里去告状,都指控对方想独占自己的儿子,并声称自己才是孩子的母亲。所罗门说:“你们都说自己是孩子的母亲,我很想公平地处理这件事情。这样吧,我让人将孩子一劈两半,你们一人拿一半吧!”一个妇女号啕大哭,坚决不同意,跪下来哀求所罗门收回成命,说自己不争这个孩子了。另一个妇女无动于衷。所罗门由此断定,那个坚决不同意剁开孩子、放弃孩子的才是孩子真正的母亲。因为只有母亲才会真正疼爱自己的孩子。

所罗门时代是犹太人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所罗门同时也是一个比他父亲更加追求享受的国王。他下令继续修建许多宫殿和神殿,其中最宏伟的是位于耶路撒冷锡安山上的犹太教圣殿。耶和华的“约柜”也被送到新落成的圣殿中。在许多世纪中,这个圣殿也成了犹太人团结的象征。绘画《所罗门之歌》

虽然所罗门领导的国家很强盛,但是国家的统一却不稳固,以色列和犹太两个部落之间的矛盾和摩擦不断。所罗门死后不久,约在公元前935年,以色列—犹太王国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犹太王国,首都是耶路撒冷;北部为以色列王国,首都是撒马利亚。

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灭亡,耶路撒冷全城的犹太人都成了俘虏,被称为“巴比伦之囚”。到公元前538年,巴比伦又被波斯征服了。波斯王居鲁士释放了囚禁在巴比伦的犹太人。但是,犹太人在回到耶路撒冷之后,并没有过上和平的生活,还不时遭到外族的侵犯。犹太人在绝望中,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弥赛亚”(救世主)的来临。在“巴比伦之囚”被释6个世纪之后的公元66年,罗马总督提图斯掠夺耶路撒冷神殿和宫殿里的宝物,遭到了犹太人的坚决反抗。斗争持续了4年,到公元70年,整个耶路撒冷被提图斯淹没在血泊中,他屠杀了全城的犹太人,另外有9.7万人被变卖为奴隶,他们有的被送到矿山采矿,有的成了罗马斗兽场的角斗士。所罗门正在演讲

此后,犹太人便离开了耶路撒冷,散落到世界各地,有的甚至来到中国,居住在开封等地。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犹太民族仍然是一个没有国家的民族。军事强国亚述

公元前30世纪末期,在两河流域的北部,一支叫亚述的部落兴起了。到了公元前8世纪后期,亚述国已经成为两河流域最强大的国家。

在国王提格拉·帕拉萨三世(约公元前745年—公元前727年在位)时代,亚述人建立了一支当时世界上兵种最齐全、装备最精良的常备军。提格拉·帕拉萨三世和他的后代凭借强大的军队,进行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伦和埃及等地,成为两河流域和北非一带最强大的军事强国。

亚述国王对在战争中失败而不肯投降的国家进行了极其残酷的报复,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破城之后,亚述士兵残酷地对待城里的人们,敲碎他们的头颅,割断他们的喉管,火烧他们的房屋,抢走他们的财产,还掳走他们的妻子和儿女。

公元前743年,亚述军队攻陷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由于城中军民拼死抵抗,城破之后被亚述士兵斩下的头颅竟然堆成一座小山。亚述人还把成千的战俘绑在上端削尖的木桩上,让他们在“桩刑”的痛苦中慢慢死去。对于孩子,亚述人也不肯放过,统统杀掉。城中所有的贵重物品都被运回亚述。公元前8世纪,亚述王辛那赫里布将都城由萨尔贡城迁到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尼尼微。所以,在犹太人的经典中,尼尼微被称为“血腥的狮穴”。这块雕塑描述了亚述弓箭手把一支由阿拉米人组成的小分队打得仓皇逃窜的情景。

公元前2500年左右,尼尼微开始成为一座真正的城市,并成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在成为亚述的首都之后,尼尼微开始了自己的鼎盛时期。辛那赫里布对战争不感兴趣,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尼尼微的建设方面。他兴建了一座正方形的“盖世无双王宫”。这座王宫包括两座亚述风格的大殿、一幢椭圆形建筑物以及一个植物园和一座凉亭。王宫里的浮雕长达3000米。这件古代艺术珍品现在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辛那赫里布还在他的“盖世无双王宫”的西北,为他的后妃们盖了一座后宫,为皇太子盖了一座东宫。他还加宽了尼尼微的马路,增加了城市公园,修建了供水网,并且从郊外60千米处的山上引水入城,以保证尼尼微城里的供水。

辛那赫里布王的继承者阿萨尔哈东王在位时,仍继续扩建尼尼微,从而使它成为一座像《圣经·约拿书》中所描绘的有12万多居民的大都城。

阿萨尔哈东的继承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亚述巴尼拔王。他除了大量收藏亚述人的图书——泥版文书外,还兴建了巨大豪华的亚述巴尼拔王宫。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7世纪后半期,亚述帝国由于内乱外患,迅速走向衰落。居住在巴比伦地区南部的迦勒底人,在首领那波勃来萨的领导下,很快攻占了亚述的南部领土,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并于公元前605年消灭了亚述帝国。亚述灭亡之后,新登基的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便开始了和埃及的争霸战争。他从埃及手中夺得了对巴勒斯坦的霸权。

公元前601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再度与埃及交战。这一战,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新巴比伦军队不得不退回巴比伦。3年来一直臣服于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犹太国王约雅敬趁机脱离新巴比伦,投向了埃及。《圣经》中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形象

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听到犹太国王投降埃及的消息之后,大发雷霆,发誓要踏平耶路撒冷。公元前598年底,投降埃及的犹太国王约雅敬死去,他的儿子约雅斤即位。尼布甲尼撒二世认为进攻犹太王国的时机已到,亲自率领大军攻向耶路撒冷。经过两个多月的围攻,在犹太内部亲巴比伦派的推动下,犹太国王带着所有的大臣一起出城投降。尼布甲尼撒二世废黜了约雅斤,封约雅斤的叔叔为犹太王,并为其改名西底家,让他宣誓效忠新巴比伦王国,不得反叛。然后,他下令将犹太王室的大部分成员和犹太的能工巧匠一齐押往巴比伦。临行前,他又下令部下对耶路撒冷的神庙进行洗劫。

公元前588年,埃及又向巴勒斯坦地区发动了进攻。犹太国王西底家和这一地区其他臣服于新巴比伦的小国,又纷纷起来响应埃及人。先知耶利米和一些亲巴比伦的犹太大臣,不同意西底家向埃及靠拢的做法,劝他不要反对尼布甲尼撒二世。但是,这一次犹太反对新巴比伦的力量显然占了上风。不久,尼布甲尼撒二世又率新巴比伦军队对耶路撒冷发动了第二次围攻。这次围攻历时18个月。由于饥荒和内部分裂,耶路撒冷终于在公元前586年陷落。

尼布甲尼撒二世对一反再反的犹太国王无比痛恨,下令在犹太国王西底家的面前杀死了他的几个儿子,然后又挖去了西底家的眼睛。当双目失明的西底家被押到尼布甲尼撒二世面前时,尼布甲尼撒二世对他说:“这就是你们背叛我的下场!”然后又下令用铜链锁着西底家把他带到巴比伦去示众。

耶路撒冷全城被洗劫一空。城墙被拆毁,神庙、王宫和许多民宅被焚烧。全城活着的居民几乎全被掳到巴比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巴比伦之囚”。

尼布甲尼撒二世是古代奴隶主阶级有才干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公共工程组织者。他巩固了新巴比伦王国的统一局面,为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空中花园后人关于“空中花园”的想象图

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期,新巴比伦王国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也比较繁荣。为了显示他的文治武功,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修巴比伦城。

由于尼布甲尼撒二世同巴比伦的神庙祭司集团关系非常密切,他新建、修复了许多宗教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巴比伦的马都克神庙的塔寺,即“巴别通天塔”。该塔寺在古代远近闻名。尼布甲尼撒二世还重修了通往马都克神庙的大街。

此外,尼布甲尼撒二世还建造了巴比伦城的外城墙。著名的伊丝塔尔门在尼布甲尼撒二世时进行了改建。城墙的墙面装饰着光彩夺目的琉璃砖拼出的龙和公牛,阳光之下,满壁生辉。同城门相连的城墙是双层的,两个门楼,前后四道门,城墙很厚,墙上有战垛、箭楼。

在修建巴比伦城的过程中,他还修建了“空中花园”。一提到巴比伦文明,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首先就是“空中花园”。它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巴比伦壁画上的雄狮

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尼布甲尼撒二世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害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形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天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了公主的欢心。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

令人遗憾的是,“空中花园”和巴比伦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筑一样,早已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我们只能通过后世的历史记载和近代的考古发掘来了解它了。大流士改革

冈比西斯死后,波斯王位由假扮王子的拜火教僧侣高墨达篡夺。可是,8个月以来,新王从不召见大臣。大臣们虽然都很惧怕他,但对这样奇怪的事情也不免在私底下议论:“为什么新国王不在公众场合露面呢?”也有人传说巴尔迪亚就是拜火教僧侣高墨达。就在人们将信将疑的时候,冈比西斯的一个王妃发现新王没有耳朵。她的父亲欧塔涅斯知道后马上断定新王的确是僧侣高墨达,因为在居鲁士在位时,这个高墨达由于过失被居鲁士下令割去了双耳。欧塔涅斯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另外6名波斯贵族。七个人商议决定发动政变,夺回政权。大流士

没几天新王不是真正王子的消息传遍了整个都城,高墨达也听说了。他见真相已经败露,就仓皇逃走,最后在米底被欧塔涅斯和大流士一世等人杀死。

假王既然已经死了,就得再选出一个人来做国王,七个人经过不停争论,欧塔涅斯决定退出王位的竞争,其余6人商定找一天在郊外集合,谁的马先叫谁就当国王。结果,大流士一世在马夫的帮助下当上了波斯王。

大流士一世继位后,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帝国本部的波斯贵族拥兵自立,自称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刚被征服的地区也趁机纷纷独立。

大流士一世经过大小18场战争,残酷镇压了各地的叛乱,重新统一了帝国。

公元前520年9月,踌躇满志的大流士一世巡行各地,为了标榜自己,大流士一世在克尔曼沙以东32千米的贝希斯顿村旁的悬崖峭壁上刻石记功,留下了著名的《贝希斯顿铭文》。这个铭文的上半部分是大流士一世的雕像,他左脚踏着倒地的高墨达,右手指向波斯人崇拜的光明与幸福之神阿胡拉·马兹达。8名被绳索绑缚着脖颈的叛乱首领被雕刻得很矮小,与高大伟岸的大流士一世形成鲜明对照。浮雕下半部是铭文,上面写着:“我,大流士,伟大的王,万邦之王,波斯之王,诸省之王,叙斯塔斯帕之子,阿尔沙马之孙,阿黑门尼德……按阿胡拉·马兹达的意旨,我是国王。”《铭文》用波斯、埃兰、巴比伦三种文字刻于贝希斯顿山距地面105米高处的悬崖上,宣扬了大流士一世的功业和他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根据大流士形象制作的工艺品

稳定了国内局势后,大流士一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外征服上。公元前517年,他派兵夺取了印度河流域西北部的地区,建立起帝国的第20个行省。公元前513年,他率兵亲征黑海北岸,征服了色雷斯,然后海陆两路并进,指向多瑙河下游和黑海北岸的西徐亚人。大流士一世的部队遭到了西徐亚人的有效抵抗,损失8万之众,最后被迫撤退。公元前500年,大流士一世前往希腊在小亚细亚的殖民城邦米利都,镇压当地反波斯的起义。攻下米利都后,他借口雅典的海军支援了米利都而出兵希腊,从而揭开了长达50年的希波战争的序幕。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他的女婿马尔多尼率战船600艘出征希腊,但在中途遭遇风暴,损失惨重,无功而返。公元前490年,大流士一世再次兴兵从海上进攻希腊,并在马拉松成功登陆,但拥有强大骑兵的波斯军却被全部由步兵组成的雅典军打得惨败而归。虽屡遭挫败,但大流士一世始终没放弃征服希腊建立世界帝国的念头,不过时间已经不允许他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公元前486年,正当他策划再度出兵希腊时,埃及爆发大规模起义,大流士一世亲自前往镇压,未及成功便死了。大流士一世在位期间,为巩固中央集权,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政治上,他在被征服地区普遍设行省、置总督,对行省采用分权但却相互制约的统治方法,同时尊重被征服地区的宗教、法律和习俗,建立起了有效的中央集权体系。经济上,他实行新的税收制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军事上,他自任军队最高统帅,各行省军政分权,建立了以波斯人为核心的步兵和骑兵,和以腓尼基水手为骨干,拥有600~1000艘战船的舰队。为便于调遣各行省军队和传递情报,不惜重金修筑“御道”,设驿站,备驿马,在波斯全境形成驿道网。驿道虽然是出于行政目的修建的,但也极大地便利了商业的发展。此外,他还派人勘察了从印度河到埃及的航路,开凿了尼罗河支流到红海的运河。大流士一世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奠定了波斯帝国数百年的基业。

大流士一世在位期间是波斯帝国的鼎盛时期,他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和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地区,使波斯帝国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荷马史诗“九城争夺盲荷马,生前乞讨长飘零”。这诗句描写的是古代希腊著名的盲诗人荷马。荷马的代表作品是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合称《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主要叙述了希腊和特洛伊之间传奇式的战争情节,着重描绘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伟大形象。荷马

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王都伊利昂城,联军主将阿喀琉斯英勇善战,屡创奇功,令特洛伊人闻风丧胆。这时,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夺走了阿喀琉斯心爱的女奴,阿喀琉斯非常气愤,从此拒绝出战。特洛伊人乘机反攻,一举获胜,希腊人面临全军惨败的危险。阿喀琉斯心里暗暗为希腊人的命运着急。他让自己的好朋友帕特洛克拉穿上自己的盔甲,替他去应战。特洛伊人误以为是阿喀琉斯又回来参战了,纷纷向后退去,帕特洛克拉杀了特洛伊联军的主将,大获全胜。盲诗人荷马在唱诗

特洛伊的王子赫克托尔是个智勇双全的英雄,他发现帕特洛克拉并非阿喀琉斯本人,冲上前去将一柄标枪投向他的后背,并将阿喀琉斯的盔甲剥下穿上,向希腊人杀来。

形势万分危急,阿喀琉斯悲痛万分,他重上战场,身先士卒,亲手杀死了赫克托尔。

在一个月光如水的深夜,赫克托尔的老父突然来到阿喀琉斯的营帐。他老泪纵横地说:“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儿子死在自己之前更心痛的了。”阿喀琉斯心中郁积的怒火被冲洗得干干净净,他将赫克托尔放在马上,交给他的父亲。双方停战12天,分别为赫克托尔和帕特洛克拉举行了葬礼。《伊利亚特》只写到赫克托尔战死,但围绕伊利昂城的战争还继续打了很久。最后希腊将领奥德修斯献计造了一只大木马,运用“木马计”才攻下了伊利昂城,结束了这场历时10余年的战争。之后,奥德修斯带着他的伙伴,乘船向他的故乡伊塔克出发。从这里就开始了以奥德修斯在海上的历险为中心的另一部史诗《奥德赛》的故事。《奥德赛》着重描写想出“木马计”的希腊将领奥德修斯回国途中的传说。

现在,人们都认为《荷马史诗》不但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而且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史诗反映了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历史,这段历史也因《荷马史诗》而被称为“荷马时代”。奥林匹亚赛会

据古代希腊神话传说记载,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天神宙斯主宰着天地万物。为了表达对宙斯的崇敬和祈求,古希腊人在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的奥林匹亚举行盛大的祭祀。他们献上整牛整羊作为祭品,载歌载舞,欢庆宴饮,同时还要进行短跑竞赛活动。《掷铁饼者》

到公元前766年时,古希腊规定每隔4年在奥林匹亚举行一次竞技大会。这就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雏形。

最早的竞赛项目只有200码(大约182米)短跑,后来逐渐增多,有摔跤、掷铁饼、投标枪、赛马和赛车等。除了那些犯叛国罪和对神不敬的人,每个有气力、身体灵活的古希腊公民都可以参加比赛。最受观众欢迎的项目是驾着马车赛跑。比赛时,众马奔腾,车轮滚滚,尘土飞扬;观众的欢呼声伴着隆隆的车声、骏马的嘶鸣,方圆数十里都能感受到那热烈的气氛。因为这种比赛需要自己有马,又要接受专门训练,所以参加比赛的往往是贵族的代表。

运动会结束,竞赛优胜者要戴上用月桂编成的王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桂冠。戴着桂冠的优胜者比国王还要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爱戴。

奥林匹亚赛会是古代希腊人生活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事情,甚至战争也要为运动会让路。交战的双方要暂停攻击,等到5天运动会结束以后再继续交火。后来,休战期延长到1个月,最后延长到3个月。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即使在外敌入侵的时候,古希腊人仍把运动会放在第一位。

奥林匹亚赛会对古希腊人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全国性的运动会使古希腊的各个城邦有了共同的社会活动,有利于彼此接近,也增加了各城邦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使很多城邦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此外,运动会还促进了希腊文化艺术,特别是雕刻艺术的发展。古希腊著名雕刻家米隆创作的《掷铁饼者》,主人公肌肉健壮,线条流畅,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青年运动员在掷出铁饼前一刹那间的紧张状态,被誉为不朽的艺术珍品。希腊人中曾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没有奥林匹克,就没有希腊雕刻。拳击和摔跤比赛斯巴达

古希腊最强大的城邦中,雅典第一,斯巴达第二。所谓城邦,就是一个国家,它以城市为中心,周围是乡镇。斯巴达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拉哥尼亚三面环山,中间有一块小平原。“斯巴达”原来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种的平原”。约在公元前11世纪,一批叫作多利亚人的希腊部落,南下进入拉哥尼亚,他们毁掉原有的城邦,在这里居住下来,这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不过它既没有城墙,也没有像样的街道。斯巴达人就是指来到这里的多利亚人。

斯巴达人在征服拉哥尼亚的过程中,把原有的居民变成奴隶,称作希洛人。希洛人被禁锢在土地上,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每年将一半以上的收成缴给奴隶主,自己过着半饥半饱、牛马不如的生活。

斯巴达人崇尚武力,斯巴达人的社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制度,整个斯巴达社会就是个管理严格的大军营。整个社会的人都过着军事化的生活,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军事训练。斯巴达人除了军事外,不得从事其他生计。斯巴达的婴儿呱呱坠地时,就被抱到长老那里接受检查,如果长老认为他不健康,他就会被抛到荒山野外的弃婴场去。母亲还会用烈酒给婴儿洗澡,如果他抽风或失去知觉,就证明他体质不强壮,任他死去,因为他不可能成长为优秀的战士。战神雅典娜

男孩子7岁前,由双亲抚养。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他们不哭、不挑食、不吵闹、不怕黑暗、不怕孤独的习惯。7岁后的男孩,被编入团队过集体的军事生活。他们被要求对首领绝对服从,被要求增强勇气、体力和残忍性。他们练习跑步、掷铁饼、拳击、击剑和殴斗等。为了训练孩子的服从性和忍耐性,他们每年在节日敬神时都要被皮鞭鞭打一次。他们跪在神殿前,火辣辣的皮鞭如雨点般落下,但谁也不许求饶,不许喊叫。满20岁后,斯巴达男青年正式成为军人;30岁成亲,但每天还要参加军事训练。60岁时退伍,但仍是预备军人。

斯巴达女孩满7岁后仍留在家里,但她们不是整天织布做家务,而是从事体育锻炼,学习跑步、竞走、掷铁饼、搏斗等。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身体强健的母亲,才能生下刚强的战士。

斯巴达人轻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在斯巴达城里,几乎看不到一座宏伟的建筑物,斯巴达人也鲜有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传到后世。

斯巴达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不断加剧对希洛人的压迫和剥削。英勇的希洛人多次举行起义。斯巴达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还给了起义军自由。斯巴达的统治也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斯巴达一天天走向衰亡。开辟民主之路

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古城雅典的中心广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农民、手工业者和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兴致勃勃的人们正急切地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将在此宣布一项重要的法律。

只见梭伦在众人的注视下大步登上讲坛,高声宣读了这项旨在打击没落氏族贵族、促进奴隶制经济发展的法律——解负令。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契全部废除,被抵掉的土地归还原主,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做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梭伦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声明:“此法律的有效期为一百年。”

在此之前,雅典农民的境况是极其艰苦的,借了财主的债若还不清,财主就在借债者的土地上竖起债务碑石,借债者就会沦为“六一汉”,他们为财主做工,收成的5/6给财主,自己只有1/6。如果收成不够缴纳利息,财主便有权在1年后把欠债的农民及其妻、子变卖为奴。现在,财主再也不能这样做了,广大平民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厄运,那些因欠债而被卖到异邦的人也能回来了。正如梭伦在诗中所写的,他拔掉了竖在被抵押的土地上的债权碑。梭伦因此受到了广大平民的爱戴。梭伦

梭伦按财产的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4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谁的财产多,谁的等级就高,谁享有的政治权利就多。第一、二等公民可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最高官职,第三等只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这一制度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但它意味着身为贵族,如果财产少,也享受不到过去那么多政治权利了,而新兴的工商农奴主可凭借自己的私有财产,跻身于城邦政权高层。这就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奴隶主开辟了取得政治权利的途径。这为雅典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在梭伦改革之前,雅典实行的德拉古法以严酷著称,它对偷窃水果、懒惰等过失都要判处死刑。人们指责它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血写的,梭伦改革了这一酷刑。他还采取了许多鼓励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措施,如奖励有技术的外国手工业者移居雅典,给予其公民权;改革币制;确定私有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等。

梭伦首席执政官任满后,便放弃全部权力离开雅典去远游了。据说他到过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一路上留下不少美谈。晚年他退隐在家,从事研究和著述,他死后的骨灰撒在了他曾为之战斗过的美丽的萨拉米斯岛上。从马拉松到温泉关——希波战争

公元前493年,波斯国王大流士想征服美丽富饶、欣欣向荣的古希腊城邦。他幻想不战而降服古希腊,于是派出使者到古希腊各城邦要“水和土”,意思是让他们臣服归顺波斯。希腊最大的两个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当然不愿臣服。雅典人把波斯使者从悬崖抛入大海,斯巴达人把使者丢进井里,让他们自己去取“水和土”。

大流士一生从没受到过这样的羞辱,他恼羞成怒,决定派最有经验的大将军出征古希腊。公元前490年,波斯大军横渡爱琴海,在雅典郊外的马拉松平原登陆。处境危险的雅典,立即把全体公民组织起来,甚至将奴隶编入军队,赶往马拉松,占据有利地形。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激战开始。在这场战役中,雅典军队以少胜多,波斯人丢下了6400具尸体和7条战船,战败而逃。

马拉松战役是古希腊人和波斯人交锋的第一仗,这场战役极大地鼓舞了古希腊人为自由和独立而战的斗志。

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薛西斯登上王位。薛西斯为实现父亲的遗愿,发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古希腊。

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又挥师几十万,向古希腊进发。波斯大军迅速席卷了北希腊,七八月间来到了德摩比勒隘口。该隘口是中希腊的“门户”,因为关前有两个硫黄温泉,所以又叫“温泉关”。关口极狭窄,仅能通过一辆战车,是从希腊北部南下的唯一通道。古希腊各城邦组织了反波斯同盟,他们据此关隘,奋勇抵抗。薛西斯久攻不下,无计可施。最后,在古希腊叛徒的带领下,薛西斯率队抄一条秘密小路到达温泉关关口背后,致使古希腊军队腹背受敌。斯巴达人战至最后一人,温泉关失守。海战时,战斗在水面和地面上同时进行。

攻占温泉关以后,波斯军队长驱直入,直扑雅典城。然而雅典城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波斯王薛西斯大怒,下令放火烧毁了古希腊这座最大、最富庶的城市。原来,雅典杰出的海军统帅提米斯托克利建议所有的妇女儿童都坐船到亚哥斯的特洛辛和本国的萨拉米斯岛上去躲避,所有的男人都乘着战船,集中到萨拉米海湾。不久,古希腊各城邦的联合舰队在萨拉米海湾同波斯海军决战。一番激战后,波斯前锋舰队抵挡不住,被迫后撤。而正从后面增援的波斯战舰并不知道战况,笛鼓齐鸣,猛往前冲。由于正值顺风,鼓成满帆的后援战舰冲入海湾,正好同后撤的前锋舰只迎头相撞,乱成一团。提米斯托克利见此情景,乘机指挥全军四面出击。波斯舰队进退两难,被冲撞得七零八落,毫无还手之力。波斯海军统帅阿拉禾西亚见败局已定,只得狼狈后撤。波斯海军大败。一位古希腊重甲步兵投矛的情景

古希腊军队从防御转入进攻,战争进入后期阶段。公元前449年,古希腊军队又于塞浦路斯附近大败波斯军,希波战争至此以古希腊的胜利而告终。伯里克利与雅典

提起古希腊的强盛与繁荣,人们往往会想到雅典城和伯里克利的名字,因为最能代表与反映这种强盛与繁荣的,是伯里克利统治时期的雅典,因此古希腊的“黄金时代”又被称作“伯里克利时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