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师值班日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30 21:55:12

点击下载

作者:宗建平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急诊医师值班日志

急诊医师值班日志试读:

前言

作为一名急诊医师,我要感谢这一袭白衣,几十年间让我遍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当然,也收获了常人无法理解的幸福与满足,这幸福与满足的核心就是责任。当我把责任付诸于每日的忙碌、落实于每一个细节,当我完成的责任日益重大、艰苦,它带给我的快乐越深刻、越长久。这种令人动容的幸福,未在生命绝境里行走过的人无法体会。弘一法师终其一生写下“悲欣交集”,这何尝不是急诊医生平凡生活的真实写照。接触越多的生离死别,越珍惜当下所有;看到越多的人性本真,越懂得平淡方是情深;越到两鬓斑白,越明白不忘初心才最可贵。

今天,我把三十多年身披白衣的一路风霜展现给大家,这一个个自己亲手触摸过的生命故事背后,除了涉及医疗规范制度流程、法律法规、临床思维,还有很多迷茫及经验教训,值得思考、分析、铭记。当然,更想把急诊医生工作中真实的情感展现给普通大众,一方面普及健康知识,另一方面换一点点“将心比心”。

我知道自己不完美,所以不敢停止努力。宗建平2016.8.15一 最后一个夜班

今天是我医师生涯最后一个夜班,因为下周的值班表上已经没有我的名字。这不是说我不再是一个医师了,也不是说以后晚上不再需要到医院去了,如遇到有危重疑难病人,有时还得去,只是按照医院的规定,我已经到了不应该值夜班的年龄,在省级医院或其他同类城市像我这样“大龄”医生早已不值夜班了。

我医师生涯最后的一个夜班,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2012年大年初一。作为一名急诊科医师,30多年来,农历的大年三十或新年初一基本都是在急诊科度过的,早已习以为常,但当这个最后的夜班真的来临时,本想终于可以熬出头了,应该是高兴的事,但在这个冷清、寂寞的大年初一的夜晚,突然倍感孤独和落寞,似乎要失去什么,我就被这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受吞噬着,任由30年的记忆翻滚,我努力地捕捉着那些让我记忆犹新的人和事,直到我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

看了下手表,表上显示5点50分,也就是刚接好班不到20分钟,电话里说急诊室来了一个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需要帮助抢救。心里想真倒霉,最后一个夜班也不让人省心。虽然30多年来抢救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太多太多,但因为是“最后”一个夜班,想法有点特别,自己很想站好最后一班岗,不想让自己从医一生留下什么遗憾,带着这些想法和冲动迅速冲向急诊抢救室,到了现场一看就真傻了,一个60岁左右的老人,全身已明显发绀,全身皮肤紫黑色,紫一块黑一块,患者对所有刺激毫无反应,瞳孔已散到边了,对光反射完全消失,口里插着气管导管,仅靠呼吸机在“维持生命”,任何一个有执业资质的医师都知道,这个病人已经没有救了,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怎么也不敢把眼前看到的结果马上告诉家属,因为在这时这刻,家人是多么需要医师能给他们带来希望,希望在这万家欢乐的日子里,老人能早点醒来。

患者男,61岁,小辈为了孝顺老人,过年前让他住到高档宾馆去了,大年三十全家在宾馆一起吃的年夜饭,初一下午患者又在宾馆洗了个澡,没想到当刚洗完澡,正准备从浴室里出来时,突然感到胸闷,话还没有说全半句就倒在地上,估计老人洗澡时间比较长,水温又比较高,发生心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较大,面对一大群家里人不断地询问,看到亲人们一个个期待的目光,我们自己明知已经没有任何抢救回来的希望,真是难于启齿,为了给家人一个安慰,还是非常积极地抢救了近2个小时。最后还是没有办法,只能痛苦面对事实,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只能把实情告诉了家属。每每这时会感到做医师是多么无奈,带着不安的心与家属沟通,当听到孙辈在呼唤爷爷的时候,自己胸口也一阵阵在作痛,我们有时是多么无能,我的最后一个夜班是多么的痛苦。

夜班还在继续,事情还远远没完,在接下去的两个小时里,忙于会诊,去了产房、去了外科……先后去了4个科室,总算比较顺利地解决了病人的一些问题,想想能让这些患者好好过一个好年,稍稍有了一点安慰。

刚回到办公室不到10分钟,电话又响了,这铃声在告诉我,今晚一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夜晚!看了一下手表,时间刚过了晚上10点,电话那头传来消息:来了一位孕妇,自诉有头痛,是朋友陪来的,没想到陪来的人找不着了,因为孕妇处理的复杂性,不知如何应对,只得请医疗总值班会诊及处理。自己只得又马上返回急诊抢救室,仔细问了病情,患者是一位妊娠8个月多一点的孕妇,湖南人,是来宁波打工的,因为节日,晚上喝了一点酒,酒后感到有点头痛,否认有其他病史;检查患者神志是清醒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正常,四肢活动正常,因为有头痛还认真查了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均无任何发现,按流程请了神经内科医师会诊,结果也同样没有发现神经系统异常,头痛病人最怕脑子里有问题,特别是发生脑卒中,但仔细检查后,既没有发现病人有肢体瘫痪,也没有发现有嘴角歪斜等脑卒中的迹象,如果不是孕妇,对不明原因的头痛,当然是马上会安排做一个头颅CT,但眼前的患者是一位孕妇,经再三考虑只能暂时作对症处理,继续密切观察病情。

初看起来,似乎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但留下一个很大的麻烦等待我们去处理。陪同这个孕妇来医院的男士拿了患者的手机及钱包后不见了,我们试图打通病人的手机,电话中听到的提示是该手机已经关机,因为接下去治疗或检查必须经家属或法人同意,这是法规上对我们医师的要求,面对这样一位没有亲属陪伴的孕妇,感到麻烦大了,孕妇本人开始一点不吭声,在反复追问下,最后才轻轻说了一声没有亲人,我们毫无办法,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

因为自己在这30多年工作中,已多次遇到家属把病人送到医院后,就一走了之,过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来医院讨说法(见病人“失踪”案引发的亲情危机背后),因为有了这些经验,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①首先抢救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孕妇关系到两个生命,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②报告医院总值班;汇报情况,通过总值班报110,目的是为了及时找到家属,当然也为了在法律上留下依据,防止个别别有用心的家属事后来找医院麻烦。

在处理过程中我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通过现代的通讯手段,能尽快找到家属或亲友呢?带着试试看的想法,第一次在微博上发了一条求助消息,介绍了病人的情况,包括病人姓名、年龄、湖南人、病情及电话,希望知情者能通知家人早点来医院,可能因为大年初一的关系,很多人在玩微博,这条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我们非常着急,同时也是为了让“全国人民”证明我们是找过家人的。

手机上的评论在不断更新,转发,过了1小时左右后,真的找到了患者打工的同事,我的粉丝一下也增加了近200人,获得了意外的收获,半夜里似乎疲劳也消除了许多,也是第一次真真感到现代的通讯方法对急救医学的用处,应该重视。

但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小插曲:一位河北的律师@我,批评我暴露了病人个人隐私,这是不道德的,当看到这条消息,开始心里好像被刺了一下,担心自己是不是有麻烦了甚至违法了。这时突然想起相关的常识,我带着试探的口气,非常友好地反问了一句:当生命权受到威胁时,隐私权是不是要让位于生命权?经过几番沟通后,他还是同意了我的想法,因为这一小小插曲,后来我们居然成为了好朋友,虽然没见过面,但经常通过网络谈谈一些想法,有时也会向他请教一些法规问题。

患者的同乡找到了,但事情还远远没有完,更大的挑战在等着我处理:要不要给这个孕妇做头颅CT,这个病人能不能完全排除脑出血或脑卒中的可能。因为是孕妇,又没有家人,问题变得异常复杂,问题一:做CT对胎儿是会有一定的影响,能不做当然是最好,但如果遗漏了脑出血或脑卒中,那后果是可以想象的;问题二:孕妇没有直系的亲人陪同,没有法人代表在场,患者的老乡不能也不敢做决定,我们做医师的怎么办呢?如果决定给她做CT,很可能没有异常发现,虽然说只要做好腹部保护,孕妇是可以做CT的,孕8月做CT不会引起胎儿畸形,但家属会不会理解,会不会投诉我们?好心不一定办好事。

我们在抢救室只好组织了一次全院急会诊,大家意见不一,谁叫我头发是最白的,最后让我做决定,我想到这件事关系到两个人的生命,如果家人不理解又算得了什么呢?最后我们还是决定做一个CT,医师是一个高风险职业,有时输赢也只是一念之差,这时已到初二早上2点多了,最后会诊医师和行政总值班在知情谈话书上签了字,孕妇的腹部在两件铅衣(不透X线的)的遮盖保护下,做了急诊头颅CT。谁都没想到,CT显示的结果让我大吃一惊,病人脑子的颞叶有大面积脑出血,因为脑子的颞叶功能是管理抽象思维功能,所以不会出现运动和感觉障碍,极易漏诊。马上请脑外科会诊,先后紧急做了脑部手术和剖宫产手术,母子总算平稳,这时见到东方慢慢升起的太阳,内心感觉多么温暖。

我也完成了医学生涯最后一个夜班,带着幸福、带着遗憾、带着留恋、带着许多回忆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中,我下决心一定要记下30多年来急诊室的一些重要事件或经验教训,书名就叫《一个急诊医师的值班日记——急诊医学杂谈》(后经反复斟酌,选用本书现在的书名)。

当时虽然说是最后一个夜班,但后来因工作需要,还是一直在上夜班。

思考一、事件一:老人在节日期间不要过度兴奋,也不要太疲劳,更要注意休息;在冬天老人洗澡温度不要太高,浴室要适当通风,也不要在高温下洗澡时间太长,这是我对读者的一个提醒。二、事件二:对读者要提醒的是:孕妇不能喝酒,平时有头痛应尽早去做个头颅磁共振(对胎儿没有影响),检查有无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病因,尽量早期发现,因为后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三、对青年医师要提醒的是:1.一定要做好知情告知,特别是孕妇。2.若遇到可能是无主的孕妇,一定要努力想办法找亲属,一定要汇报上级,或者打110,让公安部门帮你找。3.微博上发消息或许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找到患者亲人的方法。4.孕妇怀孕3个月以上是可以做CT的,但一定用铅衣保护好病人的腹部;努力减少对胎儿的影响,必须做好。5.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是正常的病人,没有肢体瘫痪的病人不能完全除外脑出血的可能,本例是典型案例之一。大多医师当没有发现患者有偏瘫等表现,自然就会认为头痛是喝酒之故,万万没有想到患者是大面积脑出血所致,当时如不做头脑CT,两条人命一定会遇到极大的风险,我们是幸运的,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不值得深思吗?6.处理一定要及时。该文中涉及许多相关医疗制度,你能找一下有几个?必须认真执行。后记

半个月后,孕妇和小孩一切都很好,办了出院手续。没有想到当天下午在宁波妇儿医院门口发现一位弃婴,因为那天发的微博影响力比较大,人们就想到了是不是那个孕妇的孩子,最后经公安部门查实就是那位孕妇的小孩,产妇本人是个吸毒者,生父已被公安收留,所以入院发生的一些事就可以解释了。事后我知道了这个事实,有人在微博上@我说:这种人当时就得让她去死。但我想我作为一位医师只能做自己该做的,尽自己应尽的责任,你不能要求每个病人理解医生,这世上不能理解的东西太多。大地不理解飞雪,才有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太理解就少了五彩斑斓反而单调。二 冷与暖——蛇年春节一位医师的感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家家户户都在包饺子、吃团圆饭、看春晚、放鞭炮,熬上一宿迎来新的一年;但作为一位医务人员,特别是急诊科医护人员,总是在阵阵爆竹声中,在忙碌中,在抢救一个个病人之后,带着疲惫,带着危重病人的希望,回到家中陷入昏沉的深睡。

癸巳蛇年的春节特别寒冷,年前下起了多年来都未曾有过的大雪。大雪给南方的人们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新年的希望,天气虽冷,但人们的心里却是暖暖的。但作为医师的我,感到别样寒冷:一位曾经服药试图自杀的可爱小女孩,通过绿色通道入院,经过抢救治愈已经有3个月了,本来早就可以出院了,却遭到父母的拒绝,不肯接她回家,以至于她大年夜独自滞留在冰冷冷的病房。这对父母何以这样狠心?因为她家租了一块农田种菜,土地要征用,农田里的一个自建的小草房要政府赔大钱,想以小孩的问题来要挟政府。3个月来我们经过多种努力,甚至政府部门都出动协调,但最后小女孩仍旧没人来管。作为一位医师,我感到非常无奈,难道我们要成为兰考县的“爱心妈妈”袁厉害,到孩子出事了,才有人管?为了弥补对孩子的心理损害,同事们在大年三十一早特地给孩子送来一束花、4本莫言的小说和巧克力等礼物,我们能做到的只有这些。孩子回家的路在哪,孩子回到学校的路有多长?我们不得而知。

还有一件更让人寒心的事,一位叫周鲲的老人,是教政治的老师,曾被打成右派,后在浙江万里学院工作,除夕夜病危,非常想见见他的亲生女儿。当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感到有责任帮助这位或将离开人世的老人,于是我们帮他发了微博,网上热心博友也帮忙纷纷转载,我们甚至和报社多次打电话联系,希望能满足老人的愿望。他女儿原来在杭州富阳检察院工作,现在在湖州司法部门工作,在得到他女儿的手机和家庭电话号码后,老人的弟弟帮他打了电话,但手机一被接通就关机了,而家庭电话接通后不是没声音就是联系不上。到了大年初一,老人只是轻轻说了一句“算了,想来总会来的,不想来就不要勉强了,谢谢你们”。看着这位老人慈祥的面孔,我们真的为他感到难过,有一位右派的父亲怎么了,这是父亲的错吗,作为儿女,无论长辈再不好,在病危时想见上你一面不应该吗,何况你还是在司法部门工作,你的心会安吗?这个除夕真让人感到心寒。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有那么多好心的陌生人愿意伸出援手帮助老人,这也算是凛冽寒风中吹来的阵阵春意。

当然这个春节不只是寒冷,还有温暖。初一晚上10点半我接到一位同道的短信:一位85岁的老人,初一早上出走后,家人找了一天,到晚上10点多还没找到。他的家人非常着急,不会发微博,请我帮忙。我当然义不容辞,微博发出后不到10分钟,就被转发了上百次,成千上万的人都在通宵关心这位老人,各医院的急诊室、110在查、宁波晚报、电视台的微博都在转发,都在帮助寻找,一个个素不相识的人们,传递着一份份爱心,这份爱心传遍宁波,传遍了祖国的大地,真让人感动。经过一夜的努力,大家虽然非常辛苦,但还是不肯放弃,隔天清晨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了这个微博寻人的队伍。终于,在当天上午八点,老人的家人找到了这位失踪了一天多的老人。在得知这位老人是被一位好心的村民收留后,大家都为之鼓掌。这就是微博的力量,更是民众的力量,这个春节仍旧是温暖的。

一个春节,连续碰到不同的世态人心冷和暖,这也许是只有我们从医者才有的福气和历练吧。三 从医30年最艰难的抉择

那是我从医30年最艰难的一个抉择,终生难忘。

一个分娩后4天的产妇,因“胸闷气促1天”来我院急诊。入院时一般情况欠佳,血压正常,呼吸稍急促,约24次/分,体温正常,听诊两肺呼吸音粗,两肺底有少许湿啰音,心率108次/分;胸片发现双侧肋膈角模糊,两肺有少许淡片影,提示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考虑“产后肺水肿、肺部感染可能”收住入院。入院后进行利尿、抗心衰及抗感染治疗,次日气促加重,皮肤氧饱和度监测在90%~91%(正常应在95%以上,低于90%为呼吸衰竭),血压偏低,心率在120次/分左右,急诊测血D-二聚体(反映有血液凝固的指标)明显升高(产妇也会升高),怀疑有肺栓塞。急诊做增强CT(又叫CTA,即CT血管造影),果然印证了我们的怀疑,她被诊断为大面积肺栓塞。

看到CTA结果的那一刻,我的心不由得紧了起来。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极其危险,必须立即进行溶栓治疗,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唯一的治疗方法。具体用法是:100万单位尿激酶静脉注射,12小时或3小时内用完。

我们选择了12小时的方案。尿激酶一滴一滴地流入产妇的血管。整整12个小时。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焦灼、不安是那样的痛苦难捱。患者空洞的眼神,家属焦急的面孔,监护仪上闪烁的警报……无时无刻不占据着我的脑海,像一块块石头,压得人喘不过气。然而这种等待于急诊医生而言,又太过寻常,尤其在危重病人抢救时,除了争分夺秒和死神争夺,谁知道我们身上还背负了多少人为的压力呢。

然而,12个小时痛苦的等待甚至祈祷并没有换来我们期待的结果,患者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恶化:患者不能平卧,心率上升到160次/分左右,呼吸极其急促,血压下降,皮肤氧饱和度监测已达到呼吸衰竭的标准,情况十分危急,怎么办?按照诊疗指南,成人尿激酶最多只能用100万U。可是除了尿激酶,手头上已经没有其他药物可以选择。用,就意味着我违反诊疗指南,一旦出现意外,极有可能被定性为重大医疗事故,等待我的不只是经济上的赔偿、行政上的处分,我的从医生涯也可能就此结束。不用,我将眼睁睁看着这个年轻的母亲走向死亡,而她才出生5天的孩子成为孤儿。我是恪守伦理和法律,保全自身,还是“拼死一赌”,去争取这未知胜算的战斗?这是我从医30年来从未遇到的难题,但我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请示甚至去犹豫。

我选择了后者,因为我是一名医生。我有责任,在我的患者面临死亡时,尽我作为一名医生的最大的良心和责任。哪怕这样的选择会让我付出巨大的代价。

我与家属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毫无保留的谈话,我既要让毫无医学知识的家属清楚当前情况的严峻性,更要让他们明白我的别无选择以及我挽救患者的急切心情。这次谈话也很艰难,我心里清楚,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知识从来没有对等过,家属的选择往往也是趋于医生谈话的导向,我的每字每句都影响着他们的选择,而一旦受我的导向做出的选择失败时,我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场纠纷、批判……我告诉家属,这场“赌博”只有两个结果,赢或者输,没有0和100以外的任何概率。于他们、于我,都是。

家属选择了配合我们,也许是我的真诚感动了他们。我们超越了诊疗指南开始下一步抢救。此时,指南上的评估标准已经无法适用了,只能依靠临床表现去判断。我们再一次仔细筛选排查病人所有的临床症状,最后焦点集中在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上:病人的病情在持续恶化,但经过女医生细致检查,病人阴道内却没有恶露,甚至连一点血块都没有。这是完全偏离常理的现象,做过妈妈的人都知道,分娩后1周内因为子宫内膜存在创面,阴道内多少会存在出血现象,何况这个患者已用了100万U的尿激酶,出血应该更多。这个发现突然让我异常兴奋:我遇到了一个特例,患者的高凝状态应该超乎想象,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心。我仿佛找到了死神的心脏,而那把利剑就握在我的手里。此时,我面临的不再是一场赌博,而是一场决斗。我们果断加用了100万U尿激酶,药一滴一滴地滴入患者的血管,时间仿佛凝固了,气氛紧张得几乎冻结,观察、观察、观察……直到药将用完时,监护仪上病人的血压值一点一点慢慢回升了,呼吸衰竭终于得到了纠正,病人的自觉症状明显好转了,气不喘了,心率也下降到正常了,一切指标告诉我:她得救了!她的家庭得救了!!我得救了!!!

那一刻的兴奋是那样幸福,而这种背水一战后的死里逃生的感受,不是一个医生,真的无法切身体会。那一刻我才感到前所未有的身心疲惫。

接下来发生的事更让我没有想到。这对儿在宁波工作的外地夫妻看上去是那样普通,却从北京请来一位专家。这位教授是我非常敬重的老师,我既为自己面临得到这样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而高兴,同时,我已经放松的神经重新又紧张起来。毕竟,我们的治疗方案违反了诊疗指南。怀着敬重又忐忑的心情,我去面见了那位教授。教授认真查看了患者,在肯定抢救结果的同时,语重心长地提醒我:违反诊疗指南的风险太大,作为一个医生,你为何这样选择,考虑后果了吗?我坦诚地说了我的想法:一是为了病人,二是病人的情况特殊,三是现在肺栓塞的循证医学证据(是一种临床试验,最后得出科学结论,制订治疗规范的重要方法)缺乏在孕妇及产妇中的实践,现行的国际治疗规范及国内对治疗孕产妇的肺栓塞还不够完善。教授并没有完全同意我的治疗方案,但她与我一样,更多的是互相理解,是清楚风险之后的后怕。

这是我从医30年最艰难的抉择,留下了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思考几天前我在浙江急诊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急诊医师值班日志(三)《从医三十年最艰难的抉择》一文引起了大家关注,大家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问题,值得我借鉴,也是值得大家思考。有人认为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不会违反指南,也就是说不会超量用尿激酶;有的认为我运气好,否则就死定了。这些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孕产妇发生肺栓塞在诊断治疗上存在着哪些问题呢?我们虽然把病人救回来了,这样治疗的理由呢?列举美国最大医学继教网(也是给医师提供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的网)Medscape上提出的孕产期肺栓塞诊断治疗几个关注的问题:①孕产妇出现胸闷气促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②孕产妇的肺栓塞与普通人有什么区别;③循证医学在孕产妇诊疗中做了哪些工作;④循证医学在孕产妇诊疗中的地位。这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关于孕产妇出现胸闷气促,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是专业问题,如果你是一位医师应该知道,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孕产妇发生肺栓塞时,给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问题很多,如孕产妇怀疑有肺栓塞时能不能做CT,怎么做,对胎儿有多大的影响;凝血功能状态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专业人士可以查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国际上顶级的科学杂志)上相关文献,对这个问题有详细的讨论,总体来说,孕产妇的凝血功能状态与非孕产妇有非常大的区别,大多处于高凝状态,在治疗上也有非常大的区别。循证医学(为明确一种方法治疗疾病是不是正确所做的试验,这种试验通常分两组,一组用新的方法治疗,另一组不用新的治疗方法或用其他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比较寻到的证据来判断新的方法是好还是不好)在孕产妇中做了哪些工作?至今天我本人没有看到一项研究孕产妇肺栓塞循证医学的试验,这就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用非孕产妇做的试验证据可以用来指导孕产妇肺栓塞的治疗吗?没有相应的指南,孕产妇发生肺栓塞只能等待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相关文章指出,必须结合孕产妇的实际情况,结合现有的指南进行治疗,我们的治疗方法算不算符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提出的建议呢?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再这样治疗如果失败了,法律上能不能保障我们医务人员不受惩罚?再从大一点的范围来说,其他疾病也有类似情况,医务人员怎么办?国家层面是不是应出台相关法律来保证?否则若只按指南做,不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病人的生命怎么来保证?这些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最后一个问题,孕产妇的肺栓塞是不是需要做循证医学试验来规范以后的治疗?当然有这样的试验是很好的,但哪个孕产妇愿意做这种试验?哪个愿意献身?我用《英国医学杂志》2003年11月第3期的一篇文章来说明这个问题,那篇文章的结论是:降落伞保护人的结论不能下,因为没有做过双盲随机对照。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难道谁愿意不用保护降落伞从飞机上跳下来做试验?孕产妇发生肺栓塞是不是有类情况啊?所有重危病人都需要做循证试验吗?我们路在何方?再回到我们实际工作中,我们再遇见这样危重孕产妇怎么办?真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真的很难!能参考相关的医学试验和指南,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一方面需要制度上的合法规范化,另一方面也是对医生专业知识的考验,这是一个成熟合格医生的美好愿望吧。毕竟,妙手回春是医疗的最高境界,背后需要同道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厚积薄发、孜孜不倦。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思索,欢迎大家讨论!四 急诊室的骗局(一)

医院急诊科,空气都是紧张的。面对各种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及其家属的期待,医务人员忙碌的身影处处可见:问病情、做体检、抽血化验、止血、人工呼吸……每当病人转危为安,医生护士高兴,病人欣喜;每当抢救失败,家属悲伤之极,医生护士则要压住自己心头的惋惜、遗憾、沮丧、打击,百味杂陈,故作镇静地安慰病人的家属,并做好其他善后工作。在急诊科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钢铁般的意志,这里不仅是救死扶伤的先锋战场(病危、抢救的硝烟随时弥漫),又是社会的一个典型缩影,什么样的人都会碰到。有些人或许充满着焦虑和怨恨,或者布下骗局,任你枉有一颗救人的心,最后却发现是一场乌龙。

记得那是20世纪90年代初,一位新加坡“侨胞”,由市外事办工作人员陪同来急诊室就诊,穿一身西装,举止大方,普通话讲得不错,自称是内蒙古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留学,因牵挂祖国发展,此次特地来宁波商谈投资项目。那个年代招商引资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外事办陪同的工作人员再三要求我们给予特别照顾,我们当然不敢怠慢。

这位“华侨”诉说自己有胆囊炎、胆石症病史,3年前曾做过手术,但术后还是反复发作。2小时前右上腹又出现剧烈疼痛,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来医院急诊,体检发现,右上腹动过手术,符合胆囊手术后留下的瘢痕,没等检查做完,患者症状明显加重,疼痛难受,十分痛苦,希望医生能快点用药,过了片刻又轻轻地补充说,他病程反复多年,一般解痉药没用,常需要用哌替啶(吗啡)治疗才有效。医生想想也是,当即叫护士快点先用备用药,同时给予输液等其他治疗。

1小时过后,这位“华侨”来到医生办公室,非常有礼貌地表示感谢,同时与医生商量,自己经常会在晚上发作,现住在宾馆,交通又不方便,不好意思再三麻烦外事办工作人员,可不可以配一支带回去。想想人家是来宁波投资的,叙说对症,又符合用药指南,所以额外多给他补配了一支。这事就这样过去了,开始根本没有在意。

但过了几天这位“华侨”又来急诊,还是由外事办工作人员陪同,病情与前一次类同,这次由我对面的一位医师接诊,治疗过程也差不多。同样,他准备离开急诊时,又非常有礼貌地道了谢,还说,这次来宁波很顺利,定下来了准备在宁波办公司,非常高兴,公司办起来后,想聘用一位公司专职保健医师,工资在5000元左右。大家想想在那时候,谁不想到合资公司去啊,我记得那时我的月工资只有90余元,待遇相差太大了,谁做梦都想去,坐在我对面的那位给他治疗的李医师,马上接上去说,有可能的话他想去他们公司工作,这位“华侨”满口答应,说公司一开张就来请他。

这时我脑子一闪,在想,外资公司录用员工难道这么简单,不要挑选吗?当时也没有过深追问。过了几天与其他医师一起上班时谈及此事,其中一位医师说碰到类似情况,也说聘请他。这时我们感到问题很蹊跷,汇报了医院,同时告知了外事办。经调查,才发现这个所谓的“华侨”,其实是个高级骗子,不但骗了外事办,而且还是一位瘾君子,已经轮流在几个医院用同样的手段先后骗了8位医师。如果你第一次遇到,你会识破吗?急诊科医师,三天两头可以遇见各种骗子,以各种手段来急诊科行骗,但与这位所谓的“华侨”相比,都是小儿科了。

笔者在急诊科遇见的骗局远不止这些:有装病骗病假条给单位的;有装病骗家人的;有隐瞒性生活史、宫外孕差点误诊的;还有用医保卡骗药到市场上销售挣钱的。林林总总,只要留意,经常会遇见。五 急诊室的骗局(二)

急诊室的骗局(一)让人有点气,下面的这个病例更让人啼笑皆非。

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急诊室送来了一位意识不清的年轻病人。病情就是命令,我一边组织抢救,马上给他吸氧、开通输液通路,一边迅速了解病因;原来,这位患者昨晚和家人争吵后负气离家,一直未归,家人及邻居找了他一天,不久有人发现月湖(医院边上一个美丽的湖)上有一个浮着的人影,立即告知了家人,家人急忙赶过去,花了好大的精力才把那人捞上来,结果一看就是他们要找的人。

我快速给患者做全身体检:患者呼之不应,全身湿冷,关节僵直,肢体强直,但血压、心率以及身体的各种反射却正常。这一下把我搞懵了,我自以为是一个还算合格的急诊科医师,一个溺水后浮出水面的人,全身已经僵硬了,按理说应该死亡了,怎么可能还有心跳、血压?从医学上根本无法解释,从我所学的知识中根本找不到答案,我百思不得其解,忽然心里有了一种恐惧感,面对这么一个危重病人,接下去怎么处理,我陷入茫然。而此时,他的亲友们焦急地把我团团围住,急切地哀求我“救命”,家属中也有人开始哭泣。

带着疑问,我一边不停安慰家属,一边再次向家属确认患者被发现的过程。没错!他确实是浮在湖面上被打捞上来的。我又问了患者其他情况,依然没有头绪。这时,站在一旁患者的母亲突然随口说了一句:儿子小时候可是拿过全国游泳冠军的啊!怎么会淹死呢?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根据患者目前的生理征象,是不是可以大胆推测,这个患者利用自己浮水的本领,制造了溺水死亡的假象?

我快步回到患者身边,再次测量心率血压,还是正常,这进一步支持了我的推测。这时我灵机一动,取下患者的手表和金戒指,请医生护士以及所有家属离开抢救室,抢救室里只留下他一个人躺着。家属们并不理解,情绪激动地质问我。我十分镇定地告诉他们,相信我,这是我“治疗”他最好的办法。

其实急诊室的一场好戏才刚刚开演。等大家走出抢救室后,我仔细向病人家人解释我为什么这样做,希望家人一定要配合好,否则效果会不好,家人半信半疑,接受了我的建议。但我们还是要重视观察病人的情况,但不能进抢救室,只有通过窗帘观察,不要让病人知道我们在关注他,这样病人感到没有人了,不关心他了,他一定会“醒来”;接着家人通过抢救室的外面窗帘一丝缝隙,密切注视着患者病情的变化。不出所料,十几分钟后,这个全身僵硬的人开始动了!他慢慢睁开眼睛,迅速观察房间里的一切,见房间里除了他自己外空无一人,大概满腹狐疑,但仍按兵不动,继续闭上眼睛,一动不动。又有几分钟过去了,房间里依然没有任何动静,他又睁开眼睛,再看,还是没人,这时他按捺不住了,麻溜儿地掀开被子,一骨碌跳下抢救床,举着输液袋大步流星走出抢救室,径直走到我身边,要回他的手表和金戒指。一旁目睹整个过程的家属个个哭笑不得,一切真相大白。

急诊室有时是不是很好玩?六 急诊室的骗局(三)

小小急诊室,骗局之多大概也算世界之最了。甚至连自杀的病人还有很多骗局,你信吗?

自杀来院的病人其骗局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真正想死的病人,这类患者一心求死,通常不会告诉医生吃了什么、做了什么,而是用隐瞒、欺骗或者沉默的方式干扰、甚至误导医生的诊断,拖延抢救时间。面对这样的病人,急诊科医生得使出浑身解数寻找蛛丝马迹,争取用最短的时间与家属一起查明真相,争取抢救时机,挽救宝贵的生命。另一类自杀者往往因为情感纠葛,利用自杀这种方式吓唬对方。这类患者会夸大其服毒(药)的品种或数量。如果医生相信了,因此应用过多的解毒药,后果同样也不堪设想。

对于后一类病人,我有一个“绝招”。比如患者被送到急诊科,全身农药味,实际上往往只是喝了一大口农药,又吐出来,衣服上沾满农药,旁人闻起来农药味特浓,给他人一种喝了特别多农药的假象,仔细检查病人的中毒表现,又与剂量不符。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支开家属,叫她或他家人去挂号,在抢救室里与患者单独谈话,开始希望让病人能讲实话,同时承诺,如果愿意对医生讲实话,我一定为他(她)保密,并配合他(她)做好家属工作。如果劝说没用,就用第二招,告诉病人真的喝了很多农药,必须要进行洗胃、血透等,这些抢救措施会非常痛苦,并且会花费大量的金钱,还可以告诉他胃管插进去有时会破相,不是鼻子歪了,就是嘴里牙齿掉了,这种方式最后常常能得手。这类患者最后都会对我推心置腹讲实话,我也按照双方约定,替他圆了这场“戏”,同时想方设法调解患者与家属的矛盾。

急诊科里的“骗局”花样百出,这些千奇百怪的“骗局”,让一心救死扶伤、满怀职业热情的急诊科医生饱尝了世态炎凉,同时也让我们饱览了人性的千姿百态,给予了我们常人无法体会的人生经历。七 暗藏玄机的肩部疼痛

大家一看题目,就可能会想,不就关节炎、肩周炎之类,这难道也有玄机?大家不要小看,肩部疼痛有时暗藏“杀机”,一不小心,有可能会致命!

那是一个初夏的下午。夏天是一个热情洋溢的季节,天空辽阔,阳光强烈,草木繁盛,知了在树上奏鸣着进行曲。但炎炎夏日不仅不会给急诊带来清流,反而会给急诊科带来闷热、急躁、喧嚣和繁杂。就在这样的一个初夏,一位约40岁的女性,在一群朋友的前呼后拥下,冲进本就炎热的急诊室,大叫两肩膀疼痛,神情非常紧张,请医师快来救助。值班医师不敢怠慢,迅速前去,立即询问病史,快速测量了血压、心率等,没有发现异常。按常规检查了病人的双肩,局部无红肿和压痛,上下左右活动正常,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病人诉说的肩部疼痛程度与检查结果完全不符。接诊医生感到非常奇怪,心里一边暗忖会不会是骗局或有心理问题,一边仍旧嘱咐她平躺到检查床上,以便进行进一步全面的排查。患者躺下后不久,又大喊大叫,这歇斯底里的叫喊声弥散到急诊室每一个角落,让在场所有人感到恐慌。没有办法,只能让她坐起,坐起一会儿后说好一点了。因为肩痛有时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表现,但多在左肩部,还没有见过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为双肩部疼痛的,但为了慎重起见还是做了心电图检查,结果仍是正常。面对检查结果和病人所诉说的极不相称,接诊医师不得不考虑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进一步仔细耐心地询问了最近有没有遇到不高兴的事,工作上是不是有不顺心的地方或压力很大,有没有受刺激之类,都被坚决否认。肩部没有一点异常改变,而病人自我感觉又如此强烈,医师感到非常纳闷。

难道真的是癔症或歇斯底里?为了防止误判,就叫笔者来看一下。接诊医师向我详细汇报病史后,在我耳边又轻轻补了一句,这病人会不会是癔症?虽然急诊室几乎每天有癔症的病人,一般总可以找到病前相关精神因素。如果没有相关因素,诊断一定要非常慎重,否则容易造成误诊。我重新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了认真全面的体格检查,没有新的发现,从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结果分析似乎非常支持癔症,重新再三询问了所有陪同人,既问不出精神刺激史,家庭非常幸福,也没有任何突发事件等,我同样感到非常迷茫。面对女性病人我下意识地问了月经史,患者说月经正常,半月前刚来过,我又追问了一句,月经的量呢?她想了想,量与往常差不多,好像稍微少一点。难道月经少了一点能解释目前这一切吗?即使有妇科疾病难道与肩部疼痛有关吗?真是越想越糊涂,怎么办?既然发现月经可能有点异常,还是叫妇产科会诊吧。

为了解开这个谜,我一直没有选择离开,耐心等待妇产科会诊结果。来会诊的是一位很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会诊后感到妇科好像没有问题,焦点一下就集中在要不要做后穹隆穿刺(用针通过阴道穿刺到子宫后空隙,查明有无血液,是诊断产科引起腹腔内出血有效的方法),如果没有异常,做穿刺会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反之万一有问题,不做会耽误病情。经过反复讨论,在我的坚持下,经过病人同意,做了后穹隆穿刺。穿刺结果:抽到3ml血液,血太少了点,还是不能说明问题。是穿刺损伤?还是真的有腹腔内出血?诊断结论到底是什么?肩痛、癔症、月经异常还是腹腔内出血?脑海一片紊乱。考虑到有腹腔内出血可能,为了防止意外,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把病人收住入院了。

忙碌而充满挑战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下班后一直苦苦思索,没有找到更好的答案,做梦还在想着肩痛、癔症、月经异常还是腹腔内出血。这是每个医师所必须忍受的煎熬吧?

第二天一大早,顾不得洗漱,一起床就打电话到医院妇产科护士站,询问了病人的情况。值班护士说病人昨晚一直很好,生命体征平稳。想想病人应该不会有大问题了,匆匆吃完早饭就安心去上班了。但到上午9点许,病人的病情出现了急剧恶化,感到头晕胸闷气促,脸色苍白,血压下降,腹腔有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有大量出血,紧急手术,原来是宫外孕惹的祸。

到这时才顿悟,想起以前在外文书上看到过,宫外孕破裂出血可引起两肩部疼痛,特征是平卧后加重。庆幸自己前一天因为腹腔内可能出血把她收住入院,庆幸自己的良好习惯——女性的病人必须询问月经史。一种说不出的愉快感稍稍修复了近一天的煎熬痛苦。这是一种只有当医师才能体会到的特殊的美,从医之美就不在身边吗?!

这个暗藏玄机的肩部疼痛的案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再遇到肩部疼痛时,你还会想到宫外孕的可能性吗?你会去问病人的月经吗?你会请妇产科会诊吗?小小的肩痛,有时也是很可怕的。

思考宫外孕患者以两肩部疼痛这一症状来医院就诊的确罕见,诊断过程也曾经差一点误入歧途。我们还碰到类似病例3例,但都是男性。临床特征都是双肩疼痛,平卧时加重。开始时询问病史没有什么特别,结果通过做B超确诊为腹腔内出血,脾破裂所致。诊断明确后,在反复追问下,才想起发病前1周左右有左上腹轻度外伤史,诊断得到了验证。大家有可能会问为什么?学过解剖的都知道,膈肌的外周部位是由胸十一、十二神经支配,所以为什么有时胸部疾病会表现为腹痛,腹部疾病同样有时候恰恰表现为胸痛,这两种情况都是因为膈肌外周部位受到刺激。膈的中心部位由膈神经支配,膈神经来源于颈三、四神经,颈三、四神经放射部位正好是肩部。所以就不难理解,当腹腔出血,平卧时血液刺激到膈肌的中心部位就表现为肩部疼痛。有时膈肌相应部位有炎症时,同样也会出现肩痛。当然后者与体位无关。这是我事后在病理上的理解和考虑,请同仁们指正。问题是当肩部有疼痛时医生会不会想到腹部疾病或腹部有少量出血?腹部疼痛时会不会联想到胸部疾病?胸痛会不会想到腹部病变?这些都不是常规病理现象。医生不是神,在变幻万千的病症面前,尤其是在临床急诊的时候,有时真的恨不得自己有火眼金睛。八 致命的腹泻(一)

腹泻对老百姓来说就跟感冒一样,再普通不过了。谁一年到头没个一两次拉肚子?所以,腹泻几乎人人都会自行诊断,无非是大便次数变多,便稀,有时伴有点腹痛。

腹泻在我们这个东海之滨的海边城市更为常见,特别是在夏季,外地游客来宁波,怎能抵挡住鲜美无比的东海海鲜的诱惑呢?再说阿拉宁波人特别好客,餐桌上不要说全是海鲜,至少也得上八盘十盘海鲜吧,客人尽兴之余,因为胃肠道不适应,往往到晚上10点左右,医院急诊科总会遇到一波外地游客因腹泻而就诊的高峰,开点药,或输点液体就可以搞定。但在我们认为司空见惯的腹泻中,有时会潜伏着巨大危险,一不小心麻烦就会悄悄找上急诊科医师。

那也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一位36岁女士,看上去气质不错,因为腹泻5~6次,在单位同事陪同下,快下班时来医院急诊科就诊,没有明显发热等其他不适,大便为稀便,没有黏液脓血等,以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史,现在病情稳定,没有其他疾病史,自用小檗碱(黄连素)后症状不见好转,感到特别累,想来输点液。

该患者是一家大银行的中高层干部,要求住院,恰好消化科床位不紧张,就顺水推舟,给她安排了床位。

谁也没有想到,死神突然降临。第二天早晨6点多,病房里开始忙碌起来。突然病房里传来一阵急切的呼叫,医生护士飞奔过去,发现昨天傍晚刚刚入院的这位腹泻患者躺在床上,心跳呼吸停止,隔壁床的患者们惊呆了。医生护士马不停蹄实施抢救:心外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然而,无论怎么努力,三个多小时的抢救也依然没能挽回患者年轻的生命。

这下可不得了,病房一大早就聚集了大量的家属,情绪非常激动,哭声、骂声不断,还有的说,你们医院水平这么差,什么三甲医院,连小小的腹泻都不会看……还有更难听的话,但换位想一想,病人家属的冤气也不是没有合理的地方,一个只有30多岁的女士,只有5~6次腹泻,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暴死了,能不气吗?但作为医务人员,自己也不敢相信,也感到非常痛苦、迷茫和恐惧,我想,这时医务人员心中巨大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每一个医务人员,一辈子从医生涯得经过这样无数次的考验!如果没有这种承受能力,没有坚定的信念,劝你不要从事临床医疗,否则成不了一个合格的医务人员。

大家知道,一个银行的中高层干部,年收入应该不菲,况且这么年轻,对一个家庭可以说是一个灭顶之灾,面对这个结局,不能总是可惜啊痛苦啊,问题总得要解决的,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病人家属想知道,医务人员更想知道。医院领导非常重视,中午就组织了全院的专家进行专题讨论。说实在的,由于患者入院不到12小时,资料尚不完善。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无论专家们怎么努力寻找线索,却始终没有可以让人信服的结果。大家感到非常无助,就在讨论准备结束起身时,主管医师不经意说了一句:他们俩夫妻关系好像不太好。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下意识大喊一句:有了!在座的专家们狐疑地望着我。“我怀疑他杀,我们一定要坚持尸体解剖”我坚定地说。经过与家属的反复沟通,最终同意了尸体解剖。1周后,结果出来了,结论:大量中药雷公藤致死(注:雷公藤的有毒成分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可引起胃肠黏膜充血、水肿、坏死,中毒者可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如果不是主管医生那句不经意的嘀咕,如果没有做尸体解剖,不仅患者的冤屈得不到洗刷,医院也要面临经济上的巨额赔偿,还有永远无法弥补的声誉损害。

一个小小的腹泻,潜藏着巨大的危险,让我们深知:行医,如履薄冰。

思考公众号中《致命的腹泻(一)》反响比较大,大家也提出不少问题,本案初看起来是一例普通的腹泻病例,怎么也不会想到是一件刑事案件,它给我们带来哪些经验、教训和思考?1.死因该例病例死因非常明确,法医尸体解剖的结果为雷公藤中毒致死,至于为什么会中毒,事后查实是投毒造成的,这些让警察去调查,不想在这里多讨论,我想大家应该可以理解。2.雷公藤中毒早期怎么识别?雷公藤,又叫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的根,藤本灌木,主产于福建、浙江、安徽、河南等地。生于背阴多湿的山坡、山谷、溪边灌木丛中。它喜欢较为阴凉的山坡,以偏酸性、土层深厚的沙质土或黄壤土最宜生长。味苦、辛,性凉,大毒。归肝、肾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肿止痛、解毒杀虫。用于湿热结节、癌瘤积毒,临床上用其治疗麻风反应、类风湿关节炎等,有抗肿瘤、抗炎等作用。但其有大毒,应须谨慎。雷公藤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药物之一,该植物经过加工后,一般不会引起严重毒副作用,但它的中毒量与治疗量还是比较接近的,我们在临床上感到,如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但腹泻次数不会很多),要当心中毒或过量,我们已遇到多例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病人,出现腹泻后不久突然死亡的情况,所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一旦出现腹泻一定要非常警惕!再提醒大家一下,对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如果出现不明原因腹泻,要怀疑有雷公藤中毒的可能,并随时有发生猝死的可能,一定要高度重视。有了这点认识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主管医生那句不经意的嘀咕,让我会立即想到谋杀的可能。3.经验和教训如果不了解这个病人的夫妻关系,我们还会想到中毒吗?难,真的很难,虽然我多次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对临床很难解释的病情或临床表现一定不能除外中毒,但在此病例中我自己开始也没有想到。4.对不明原因的死亡要不要立法做尸体解剖?这是一个争论多年的问题,如果这例病例没有做尸体解剖,大家可以想象后果会怎么样,医院的赔偿、医生扣奖金、主管医师职称受到影响,真的会非常惨。在临床工作中,还有多少病例因为死因不明,让医师或医院背上黑锅?从此医师身败名裂,或一个非常优秀的医师从此就结束医学生涯?笔者强烈要求立法,对不明原因的死亡病例,必须做尸体解剖。5.雷公藤是一种毒性中药,长期或过量服用毒性中药是会发生中毒的,千万不要轻信中药无毒的假设。九 致命的腹泻(二)

上一篇《致命的腹泻(一)》表面看是腹泻致死的临床事件,其实是一件引人深思的刑事案件,如果不是主管医生不经意的那句嘀咕,如果没有尸体解剖还原真相,我们能破这个“案”吗?如果说这个病例是个例的话,下面那个病例则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

1993年,那个夏天特别炎热。一到晚上,医院急诊科内外黑压压一片,每位医生的诊桌前都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急盼早点就诊的患者,痛苦的叫喊声和抱怨声充满了诊室。再看值班医生,马不停蹄地询问病史、体检、开处方,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个个满头大汗,根本没有喘气时间。医生面前是摞成小山似的病历卡、检查单,背部围满就诊患者和家属。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急诊科来了这样一位30多岁女性患者,自诉东西吃坏了,腹痛,下午起共腹泻5次,没有发热等症状,月经正常。这是典型的肠炎啊!接诊医生迅速给予输液、解痉药物(消炎止痛)治疗后,让病人去输液。一个多小时后,患者家属突然冲进诊室,对着还在人群中顾不得抬头的医生呼叫:病人越来越难受了,脸色特别难看。医生立刻赶过去,再仔仔细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发现血压急剧下降,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病人的腹泻次数与病情极不相符,高度怀疑有腹腔内出血或宫外孕可能。紧急请产科会诊、紧急送手术室,最后确诊为宫外孕。令人无比心痛的是,由于当晚中心血站缺少AB型血,这位孕妇终因出血太多,没有抢救过来。又一出人间悲剧。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说,这个病例可以说接诊医生太不仔细,缺乏经验。但有时早期诊断是非常困难的,谁对一个腹泻的病人马上会想到是宫外孕呢。当然,我们不回避医生早期没有诊断出宫外孕,但是如果我跟你讲述当时的医疗环境,也许你的责怪会变成深深的无奈,以及长久的深思。

该病例发生在90年代初,医疗资源更匮乏。不仅医院少,医生也少。那时候的夏天,一般市级医院的夜间急诊几乎可以用“火爆”一词来形容,每个急诊的医生前半夜几乎要接诊近百名患者,其中绝大部分是高热和腹痛腹泻。医院里里外外都是输液患者。输液室坐不下就坐走廊,走廊坐不下只得到急诊室外空地上。没地方挂输液瓶,家属提着,树上挂着。常常见到门外的树上挂满了输液瓶,很是壮观。

面对如潮的患者,医生不得不加快诊治速度,根本没有时间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正规的体格检查,比如一个腹痛腹泻的病人坐在医生面前,医生用手去按一下腹部有无明显压痛检查就算完成,接诊每位患者的时间只有2~3分钟(这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医疗速度,也只有中国医生能做得到)。为了应对超负荷的医疗工作压力,卫生行政部门也想了很多办法。还清楚记得,为了减少医生开处方的时间,医院根据不同症状,预先制订了医嘱套餐,提前在处方上印好了相应编号:1号方,2号方,3号方……医生快速询问病情后,只需在处方相应编号前打对勾即可。药房也提前应对,根据处方编号对相应药品进行打包,药剂师按编号发放。在当时的医疗环境下,这种流水线操作的办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