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命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30 23:01:29

点击下载

作者:柯胜雨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王朝的命运

王朝的命运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王朝的命运作者:柯胜雨排版:咪奥出版社:华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8-01ISBN: 9787507544961本书由华文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传说时代贪人初现,反腐靠舆论监督

世界上什么东西可以恒久不变?不要说是爱情,山盟海誓亦会分开。也不要说是高山和大海。随着时光的飞逝,曾经沧海变桑田、万仞高山成小丘。

经久不变或许唯有人的发展。从一万年前的茹毛饮血、树叶蔽体,到今天的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文明高度发达,呈现出螺旋式的跃升。但人性的很多方面,依然停留在史前大洪荒时代。贪婪、虚伪、凶残,与兽性共有的阴暗面,就像难以驱除的鬼魂,一直任性地附着在人类身上,丝毫没有进化。

在人猿作揖告别的那一刻,人性不但没有与兽性彻底决裂,反而滋生了最高级灵长类所独有的丑陋现象——腐败,并伴随着整个文明历程。

腐败,算得是文明社会的难医之疾。

腐败是什么?简单而言,腐败就是贿赂。贿赂是和财富一齐到来的。腐败就是利用最丑恶的手段去掠取财物。腐败,从贪污贿赂、索贿受贿、挪用公款、买官卖官等显性腐败,到性贿赂、感情贿赂、替代行为贿赂、期权贿赂等隐性贿赂,属于人类的另类创新,随着文明的进步,名目愈加繁多,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在敲敲砸砸的原始社会,大家手中只有木棍,天一亮就腰扎树叶,一起出去打猎。夜幕降临,围着篝火平分食物。人们淳朴得像大文豪鲁迅笔下的闰土,根本就没有私有、财富的观念。夜里男女混居,性贿赂、感情贿赂更是画蛇添足。

那个时代,人们平等相处、知足常乐,正如孔子所说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家都尽心尽力于公益事务,平静的日子如同一弯缓缓东流水,贪污、腐败、贿赂无从谈起。

到了文明的前夜,原始社会的末期,随着生产品的剩余和财物的积累,私有制和阶级应运而生。江苏邳县刘林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大部分墓葬没有任何殉葬品。但是有一个规模超大的老妇人墓葬,随葬品特别丰富,不但有数量众多的殉葬猪头骨,还有精致的项链、玉戒指、玉臂环、象牙头梳,洁亮的陶器等等。另一座双男子墓葬发现了带骨角柄的獐牙钩形器、象牙雕筒、殉葬狗等众多的物品,跟其他的墓葬不可同日而语。

这个时期,中原大地上是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后期。孔子如是说,“大道初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社会上已经出现等级分化,有权有势者巧取豪夺,贪婪和凶残初现,贪人终于冒尖了,腐败也渐露端倪。

五帝时代伊始,实行古老的民主制度——禅让制,天下惟能者居之。五帝之首黄帝不愧为人文始祖,他领导得法,华夏先民不但有房、有车(宫室、车船),而且有保健(《黄帝内经》)、有娱乐(发明音律),开始过上小康生活。日子甜甜蜜蜜的,车水马龙、夜夜笙歌。更令人敬佩的是,“轩辕有明台之议”,黄帝不搞独裁,经常在明台召开民主生活会,大行舆论监督。故而黄帝时期成了历史记忆中最美好、最清宁的时期,远古淳朴遗风依旧在,贪污腐败的杂草深深埋藏在土壤之下,不敢露出苗尖。

黄帝之后的颛顼时代,大道既隐,贪恶初现。在部落联盟中有个共工氏,他的家族世代都担任方伯,负责治理水患。但是共工氏“为诸侯之强”,横行霸道,谁也管不了。《国语。周语》说,“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堕高湮庳,以害天下。”——共工氏肩负安民重责,却出了不才子,骄奢淫逸,堕落腐化,在治理洪水灾害时也是乱搞一通,铲平高地、填埋低洼,洪水依然泛滥成灾。更有甚者,共工氏公然挑战颛顼的领导权威,企图另立中央,闹分裂。颛顼不得不以暴制暴,把共工氏赶到荒凉的大西北去,结果共工氏怒触不周山。作恶多端的共工氏不才子甚至在死后还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剪除了共工氏这一腐败势力之后,中原地区平静了好多年。到了帝喾时代,“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服。”——帝喾勤政爱民、生活俭朴,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太平盛世。

帝喾死后,儿子挚昏庸无能,上下离心,中原地区又是一盘散沙。挚只好乖乖地把部落联盟的领导权交给陶唐氏的族长尧。

尧执政时也仿照黄帝,设有专门的议事厅——衢室,广采民意,实施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但是尧一向推崇仁孝,果断杀伐之力不足,甚至连自己的儿子丹朱也管不好。世风日下,一批公益事务的管理者成为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并实行世袭之后,开始堕落变质,腐败的杂草纷纷钻出土壤,日渐丛生。最为甚者,有四大恶人横行于世,尧根本就制服不了。

是哪四大恶人?东方土豪帝鸿氏的富二代,行事阴狠狡诈,世人斥为浑沌(混蛋)。北方豪族少暤氏的富二代,首鼠两端,背信弃义,世人斥为穷奇(小人)。五帝之一颛顼氏的权二代,顽固凶残,无法无天,世人斥为梼杌(恶棍)。南方镇守官缙云氏出了个贪得无厌的官二代,他大肆挥霍,甚至不择手段,索贿受贿,穷凶极恶,老百姓叫苦连天,称之为饕餮(贪婪的人),将他与浑沌、穷奇、梼杌并称四凶。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赫赫有名的四凶之首饕餮从此恶名传千古,成了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腐败分子。

面对这四个异常棘手的家伙,软弱的尧望洋兴叹,只好退居二线,于是把舜推到风口浪尖。

让这个大孝子去反腐吧!

舜是个很厉害的角色。这位来自黄河之滨的泥腿子庄稼汉以其孝行闻名于世,他走马上任伊始,就出笼了三大反腐措施,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打虎拍蝇”行动。

第一个措施,树立诽谤之木。舜坚持走草根路线,史书上说,“舜有告善之族,而主不蔽也”——在各个路口都竖起了木牌,让世人可以随意批评公共权力执行者,以强化舆论监督,夯实“打虎拍蝇”的群众基础。

第二个措施,礼贤下士,宾于四门。浑沌、穷奇、梼杌、饕餮四大腐败势力在地方已经根深蒂固,要想把他们连根拔除,必须组织一支强有力的班子团队对付四恶。于是舜积极网罗人才,找来了几个当时的才隽,让皋陶负责纪检,禹负责水利,垂负责手工业,益负责山林,弃负责农业,契负责民政。

第三个措施,创设谏官“纳言”。《尚书》的《尧典》中说,“帝呼龙曰,龙我憎疾人为谗佞之说,绝君子之行而动惊我众人,欲遏之。故命汝作纳言之官,从早至夜出纳我之教命,惟以诚信,每事皆信,则谗自绝。”舜开创了反腐的先河,任命龙为纳言。纳言是历史上最早的监察官,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反腐专职官员——给事中。其职责是出纳帝命,对部落最高首领的言行教化拥有审核权,监督、纠正部落联盟成员的言论举止。舜还规定,每三年进行一次考核,由考核三次的结果来决定部落联盟公职人员的升降。

经过舜的整顿之后,“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兴旺发达的可喜局面,由是深得百姓的爱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之下,舜轻而易举地拿下四只大老虎,把四凶及其家族流放到遥远的地方去,让他们去戍边,抵御外族的入侵。

打完老虎,舜把矛头直指老领导尧的儿子丹朱。丹朱很不成器,史书说他“惟慢游是好,罔昼夜雒雒,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只知游手好闲,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倒行逆施,跟一群猪朋狗友鬼混,整天醉生梦死。仗着老爹尧做过部落酋长,竟然想跟舜争夺大位。

舜的威望却如日中天,取代年老力衰的尧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于是舜囚禁尧于平阳,将他与丹朱隔离开来。尧一倒台,丹朱成了秋天的蚱蜢,蹦不了几天了。在议事会上众口一词,把丹朱批得体无完肤。最后舜将丹朱拘押在冀州的南宫。那时候没有宪兵、没有警察,但是丹朱的政治生命就此告终。

剪除四凶,扳倒丹朱。舜干净利落地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反腐斗争。

舜的儿子商均也不成材,舜苦心积虑,想把他培养成接班人,甚至发明围棋来开导他。但是商均沉湎歌舞酒色,难成大器,最后被治水有功的禹所取代。

禹绝对是一位好领导,反腐倡廉做得比前两任更出色。《淮南子·氾论训》中提到,“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鞀,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鞀。”——夏禹下令架起五种乐器,钟、鼓、铎、磬、鞀(拨浪鼓),木架上还有文字说明:要教我道的请打鼓,要教我义的请敲钟,要教我事的请摇铎,要诉苦的请击磬,要打官司的请拨鞀。

禹不但沿袭尧舜时代的舆论监督,悬鞀建铎,广开言路。而且以身作则,为廉洁奉公的表率。禹的宫室卑陋低矮,高不过三尺,简简单单覆盖茅草就了事。粗茶淡饭,吃的都是那些狗不理的“粝粱之食、藜霍之羹”。更难能可贵的是,禹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禹身体力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把贪腐不法的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禹传子,家天下。华夏先民迈入文明的门槛,随着夏商周三代国家政权的建立,古老而淳朴的氏族社会被私欲横流的阶级社会所取代,引用恩格斯的话说,“最卑下的利益——庸俗的贪欲、粗暴的情欲、卑下的物欲、对公共财产的自私自利的掠夺,揭开了新的、文明的阶级社会”。“偷窃、暴力、欺诈、背信”,人性的阴暗面日益狰狞、扩张,贪污腐败与反贪反腐的激烈较量正式拉启帷幕。第二章先秦为反腐立法,为贪官划红线

由于史料的缺乏,贪污腐败起源于何时尚未得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贪腐与政治相挂钩。以文明冲突论闻名于世的萨缪尔·亨廷顿一针见血,腐败的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力和财富的交换。历史学家翦伯赞更是直截了当地下定义,贪污是统治阶级的职业,并认为这种职业就发轫于殷商时期。

可见,贪污腐败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夏朝时,启在位期间马马虎虎。太康上台以后就不行了,这位爱打猎不爱江山的昏君很快地就把江山拱手让给了外族人后羿。

太康之弟仲康虽然登上了王位,但充其量也就是个后羿的玩偶。朝政混乱不堪,官员们各行其是。由于天文官羲和玩忽职守,吃酒误事,竟然忘记了向中央汇报日食。在那个年代,观测天文异象可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啊。

国家这么乱,贪官污吏们趁机浑水摸鱼,能抱走几坛酒就抱走几坛酒,能摸几个铜板就摸几个铜板。因为没有留下文字记载,才让他们侥幸逃过了历史的清算。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成汤灭夏之后,吸取末代夏王桀腐败亡国的教训,颁发了一部法律——《汤刑》。后来商代“五朝元老”伊尹引用了《汤刑》有关条款,将当时腐败之风总结为三类,以告诫文武群臣,“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败,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其墨刑,具训于蒙士。”——在宫中纵情歌舞,饮酒作乐,称作巫风。贪恋女色,沉迷游猎,称作淫风。诬蔑圣贤,背逆忠言,疏远德高望重的长者,亲近顽劣愚蠢的小人,称作乱风。这三种腐化之风有十种过失,如果公卿大夫随便染上一种,家庭必然衰败;国君随便染上一种,国家必然灭亡。为官不纠正不良的作风,就要被处以“墨刑”(脸上刺黑字)。这些记载出自《尚书》中的一篇《伊训》,堪称历史上最早的惩腐条款。

殷商的国王们整天忙着迁都搬家,文书档案散落殆尽,甲骨文上的零星记载,让后人无法一窥当时反腐的详情。但是西汉的太史公在《史记》中提及到殷商末期的腐败情况,盘庚迁殷之后,国家曾经鼎盛一时,出现了武丁之治,但是帝甲“淫乱,殷复衰”。帝甲之后,殷商逐渐走下坡路,直至灭亡。末代商王帝辛(纣王)的荒淫腐败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沉湎酒色,“好酒淫乐,嬖于妇人”;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奢华无度,荒淫糜烂,“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巨贪大腐当道,帝辛重用的都是那些蝇营狗苟、贪利善谗的奸佞,如费仲、恶来等。

周朝的奠基者——西伯周文王由于受到崇侯虎的诬蔑,被囚禁于羑里。周人闳夭等大臣为了拯救西伯,搜集有莘氏的美女、骊戎族的好马、还有熊等稀有动物,通过费仲行贿帝辛。帝辛大喜,就毫不思索地释放了西伯。这就是有史记载的第一次重大政治贿赂事件。帝辛利令智昏,头脑发热,纵虎归山,终于在血流漂杵的牧野大战中,绝望地登鹿台自焚。帝辛极度腐败,导致身亡国灭,成为千古笑料。

西周立国之后,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很在意老祖宗们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担心重蹈殷商覆辙。于是从软硬件上下功夫,不但卜都定鼎,而且制礼作乐,建立一套完备的典章制度,以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西周初期几个周王按照周公的既定方针办事,的确干得很出色,政治清明,从上到下,清正廉洁,于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成康之治”。各级官员兢兢业业,自觉与违纪违法划清界限,以至于刑法束之高阁,长达四十余载。

到了第五代君主周穆王时期,西周立国恰好一百年,由于承平日久,官场渐渐滋生腐败。周穆王又忙着西游昆仑山,结果他从西王母那儿回来一瞧,不得了了。各级官员贪赃枉法,顶风作案,令周穆王头疼不已。如此以往,恐将辜负了周公的教诲。周穆王赶紧命令吕侯为反腐立法,这就是著名的《吕刑》。《吕刑》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堪称当时反腐倡廉的利器。《吕刑》为司法人员办案划下红线,不得有“五过之疵”。所谓的“五过之疵”就是指办案人员可能存在的五种徇私枉法行为:

惟官——办案人员与涉案罪犯是同僚。惟反——诱逼、敲诈涉案罪犯翻供或隐瞒实情。惟内——办案人员与涉案罪犯是亲属。惟货——办案人员向涉案罪犯索取贿赂。惟来——办案人员暗中私通涉案罪犯。

周穆王的态度很明确,谁触及这条红线,谁就与涉案罪犯同等处罚(其罪惟均,其审克之)。后人有理由相信,头悬利刃,恐怕那时谁也不敢以身试法。

周穆王为后世开了一个先河,依法反腐。之后东周各诸侯国竞相仿效,晋、齐、楚、秦等。从保存下来的文献来看,做得最好的当属秦国。湖北云梦泽睡虎地秦墓挖出的《秦律十八种·法律问答》,让我们得以一窥战国时期秦国反腐的究竟。

有一条说,“府中公金钱私贷用之,与盗同法。”秦律规定,贪赃同盗。非法窃取公共财物,也就是监守自盗,以贪污罪处理,按盗窃罪来量刑。

秦律对行贿罪的处分尤加严厉,“通一钱黥城旦罪”。那时候一钱的购买力有多少,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十块钱。可是秦律规定,即使受贿一钱,也要判处黥城旦。就是脸上刺下墨字,让他服筑城劳役四年的有期徒刑。有人贿赂你十块钱,一旦东窗事发,就判个四年的苦劳刑罚,实在是太不划算了。《法律问答》还特别提及两条对行贿罪的惩罚规定。

其一,“邦亡来通钱过万,已复,后来盗而得,何以论之?以通钱。”——偷渡出境的人向国内官员行贿一万钱,不过得到了宽恕。但是后来又溜回国犯了盗窃罪,被抓住了该怎么量刑?秦律的判处直截了当,就是行贿罪。

其二,“知人通钱而为藏,其主已取钱,人后告藏者,藏者论不论?论。”——明知某人行贿,代管钱财。主人把钱财取走了,但是后来有人告发代管者,代管者该不该判刑?判刑呗!只要跟行贿罪打过擦边球,对不起,一律严惩不贷。

可见秦国统治者对贪污、行贿的腐败行为已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春秋战国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纷争不已。西陲偏远的秦国,日后为什么能够吞并东方六强,一统天下?我们可以从这里找到答案。

依法反腐的最典型案例当属晋国太傅羊舌肸诛杀羊舌鲋。

羊舌一族,在晋国朝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羊舌肸的老爹羊舌职做过晋国中军尉之佐(相当于国防副部长),有赤、肸、鲋、虎四子,均在国中担任要职,晋人称之为“羊舌四族”。当时的中军尉是四朝元老祁奚,祁奚退休离岗之际,做了一件千古传颂的美事——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祁奚先推荐有杀父之仇的解狐继任中军尉,可惜解狐来不及上任就死了。祁奚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解狐,一仇一亲的,令晋悼公大跌眼镜。不久,羊舌职也死了,祁奚就推荐羊舌职的儿子羊舌赤做祁午的副手。

羊舌肸在晋国是红得发紫的大人物,他当过晋平公的老师。晋平公即位之后,赐封羊舌肸为太傅,算得上晋国的元老。羊舌肸因其品德高尚,与郑国的国相公孙侨(子产)并称侨肸。

羊舌鲋是羊舌肸的异母弟,也是晋国数一数二的人物。公元前529年七月,晋昭公在邾南举行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甲车多达四千乘。羊舌鲋担任代统帅(摄司马),身披金灿灿的甲冑,在众多的诸侯面前风光一时。

第二年,两个投奔晋国的楚国贵族之间发生了一件土地纠纷。当时晋楚形势类似于二战后的美苏冷战,国内一出乱子,大臣就躲到对方去。楚国内乱时,贵族雍子逃到晋国去避难,晋侯把鄐(今河北邢台)赐给他。后来,楚国另一贵族申公巫臣拐走春秋第一淫女夏姬,也跑到晋国去。晋侯又把鄐割出一小块地盘,称为邢,给申公。申公的儿子就成了邢的主人,号曰邢侯。但晋侯在封地时留下了一笔糊涂账,鄐与邢之间界限不清。雍子因而跟邢侯争吵不休,多年不得解决,最后两个冤家把官司打到晋国执政韩起跟前。

这时候,大法官士弥牟出使楚国,羊舌鲋暂代其职。韩起就把断案的事交给了羊舌鲋。羊舌鲋仔细审案之后,发现过错在雍子。雍子听说羊舌鲋是个好色之徒,心下一横,将自己的美貌女儿贿赂给羊舌鲋。

如果此时羊舌鲋能够秉公办案,多年的纠纷马上平息。孰料羊舌鲋抱得美人归,态度急转,改判处邢侯有罪。邢侯怒从中烧,一不做二不休,宣判之时,当庭把羊舌鲋和雍子剁成两半。这一起由性贿赂引发的人命案,惊动了晋国朝野。韩起登时傻了眼,三个人该怎么定罪?赶紧跑去问元老羊舌肸。

羊舌肸搬出《夏书》,夏朝留下来的一部经典。书上有这么一句话,“昏、墨、贼,杀。”传说这是夏朝大法官皋陶制定的一条刑法。羊舌肸依据皋陶的刑法,做了最后的判决:羊舌鲋、雍子、邢侯“三人同罪,施生戮死”。雍子知法犯法,企图以性贿赂霸占他人的财产,这就是《夏书》所说的昏;羊舌鲋执法犯法,贪污腐败,这就是《夏书》所说的墨;邢侯犯了故意杀人罪,这就是《夏书》所说的贼。请按照皋陶的刑法立案。韩起就下令将邢侯处以死刑,雍子与羊舌鲋戮尸于闹市。

从此,贪污腐败罪有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墨。意即贪污不廉洁,下黑手掠夺不义之财。贪腐分子的实质就是一块脏兮兮的黑炭。对待贪腐分子决不能心慈手软,姑息养奸。在处决贪腐罪犯上,战国中期的齐威王绝对算“心狠手辣”。

齐国阿大夫(今山东阳谷的父母官)是个不折不扣的腐败分子,鱼肉百姓,贿赂朝官,欺上瞒下,为了升官发财,无所不用其极。结果逃不过齐威王雪亮的双眼,被扭送到临淄训斥一顿。

齐威王说,寡人把你派到阿去,这几年混得不错啊!寡人身边的随从都把你捧上天。寡人暗地派人去阿体察民情,却发现田野一片荒芜,老百姓面黄肌瘦。之前赵国侵犯鄄,你见死不救。卫侵占薛陵,你视若无睹。可为什么寡人身边有那么多人为你唱赞歌?明明是你沽名钓誉,暗中行贿。

训罢,齐威王杀鸡儆猴,下令将阿大夫和那些受贿的官员,下饺子似的,一个个扔进油锅,登时煮的皮开肉烂。看得朝中大臣浑身颤抖,谁也不敢再贪污腐败了。齐威王的铁血反腐很快就收到奇效,齐国大治,国力鼎盛,一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齐威王自称为王,号令天下。

春秋战国时期,像齐威王那样实行狠字当头的反腐政策毕竟罕见。绝大多数统治者尸位素餐,贪婪成性,腐败事例,数不胜数,令人怵目惊心。老百姓们困苦不堪,《诗经》里就有《硕鼠》和《伐檀》等诗篇,那些都是老百姓撕心裂肺的叫喊声,“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可恶的大老鼠啊,你们什么时候才会灭绝呢?第三章汉代反腐倡廉兴,贪污腐化亡第1节 刘邦和吕后:不打大老虎

春秋战国过去了,迎来了暴秦的黑暗时代。秦朝立国十五年,年年腐败,日甚一日。修长城、修阿房宫,苛捐杂税,征丁征粮。赵高指鹿为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各级官吏变本加厉,肆意盘剥。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怨声载道,终于顶不住腐朽政治的高压态势,纷纷揭竿而起,为腐败亡国的教训做了令人刻骨铭心的注释。

推翻了暴秦,大汉帝国横空出世。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汉帝国的开国君主刘邦也不是不知道江山来之不易,腐败分子就是大蛀虫,迟早会把整个江山吃得千疮百孔。只是那时候经过战火的洗劫,百废待兴,民生凋敝,物品奇缺。连皇帝出行,都坐不上像样的马车。那些文臣武将能搭乘牛车招摇过市,就派头十足了。民间更是一贫如洗,老百姓们住在残垣断壁里,连遮阳避雨的屋顶都没有。就算你大贪特贪,也贪不出什么名堂来。故而刘邦的经济工作重心是围剿那些非法囤积、哄抬物价的富商大贾,并未开展轰轰烈烈的反腐倡廉运动。

但是在刘邦的晚年,却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反腐案件,被誉为“汉初三杰”之首的萧何竟然因为贪污罪锒铛入狱。

这个萧何是刘邦的第一功臣,汉帝国的第二把手。史学家班固如此评价萧何,“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可以说,没有萧何,就没有刘邦。

萧何深谙谋略,精通世故,是个行贿受贿的老手。秦末刘邦担任亭长时,督责派送官吏到咸阳去服徭役。小吏们纷纷凑出三个铜板,孝敬刘邦。刘邦也却之不恭,照单全收。萧何尤其狡猾,别人贿赂三个铜板,我就贿赂五个铜板,结果大受刘邦的赏识。

刘邦跟萧何的密切关系,就是从不起眼的五个铜板开始的。

刘邦称帝之后,萧何负责督建未央宫。萧何大兴土木,不但有东阙、北阙、前殿,还有武库、太仓,极其堂皇壮丽。刘邦回来之后龙颜震怒,国家这么贫困荒乱,到处都在打仗,你还如此铺张浪费,穷奢极欲!

萧何振振有词,修建了宫殿之后,人心才会安定。何况天子以四海为家,不把宫殿修得壮观一点,怎么显示天子的威风,号令天下?几句话就说得刘邦手舞足蹈。

如此擅长拍马溜须的股肱大臣,怎么会惹毛了刘邦,身陷囹圄?

公元前195年,想当皇帝的黥布在安徽举兵造反,由于之前陈豨和韩信相继出事,刘邦整日神经兮兮的,特别提防那些跟随他一起干过“革命”的老部下。唯恐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个一个叛离而去。刘邦亲征黥布时,让萧何留守长安城。萧何在大后方尽心尽责,一如往昔,兢兢业业做好各项后勤工作,确保刘邦能够打胜仗。可是刘邦夜里却睡不好觉,屡屡派人回长安城暗下盘查萧何都在干啥。

有个萧何的门下实在看不下去了,劝告萧何,皇帝对你疑心重重,恐怕是凶多吉少,很快就会大难临头。你官居相国,位极人臣,皇帝就是想再赏赐也没得赏了。最担忧的是,自从你入关中之后,深得民心。十多年来,都是靠着你一个人,才把民心凝聚起来。皇帝之所以多次派人了解你的动向,就是害怕你在关中闹事,朝他背后捅一刀。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萧何心中也是惶惶不安,那我该怎么办?那人给萧何出了个馊主意,何不如你多买些田地,多做些买卖勾当,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腐败分子,以示胸无大志。皇帝自然放心!

于是出现了令人纳闷的一幕,萧何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自甘堕落,被迫腐败。

贪污腐败有两种,一种是主动腐败,主动出击,黑手一伸,索贿受贿。另一种是被动腐败,下级以财、物、色贿赂你,成堆成堆的金银珠宝往你家里送,不收也不行啊。

可是在专制时代,有时候贪污腐败不但不会被处分,而且还成为升官发财的护身符。南宋战火连天,生灵涂炭。张俊等一批抗金将领却躲在后方搂着美女,大肆购买田宅,就连抗金名将韩世忠也不例外。只有岳飞傻乎乎地高喊:“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结果其他的将领都平安无事,官越升越高,而抗金功劳最大的岳飞却落个含恨风波亭的悲惨结局。这是为啥啊?岳飞不会腐败呗。

一个人整天热衷于那些娱乐明星的八卦新闻,不关心国家大事,能有多少出息?古代皇帝就需要这样没出息的人。让你整日沉溺酒色,深陷金山银山而不能自拔,丧失斗志,成了一具行尸走肉,皇帝的位置才能坐稳千载百年。

在安徽前线的刘邦听到萧何又是搞土地买卖,又是放高利贷,心中高悬的石头砰然落地。等他平定了黥布叛乱,载歌载舞凯旋而归时,却遇到了群体性上访。长安一带的老百姓铺天盖地,黑压压的跪在马前,纷纷控诉萧何强买、贱买民间的田地屋宅,以千万计,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不管萧何动机如何,主动腐败或被动腐败,取悦刘邦或趁机捞一把,总之利用了非法手段,猎取暴利,就是一个巨贪大腐。

一代豪杰,竟然沦为彻头彻尾的巨贪!

出人意料的是,刘邦不怒反喜。当萧何前来接驾时,刘邦把所有的诉状书都给他看,还笑呵呵地说,萧老弟应该好好地去感谢那些老百姓!

刘邦之意不言而喻,你买你的田宅,我做我的皇帝。只要对我忠心耿耿,一切既往不咎。

双簧戏本该圆满收场了,但是接下来萧何就画蛇添足,节外生枝了。萧何显然高估了自己跟刘邦之间的同志关系,开始为民请命:长安地势狭小,上林苑一带空地很多。皇上你就放弃了吧,让老百姓进去种植粮食,不要把稻草割下饲养飞禽走兽!

萧何大概是想给老百姓一个交代,以消除被动腐败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不料这么一来,表忠诚的双簧戏就唱走调了。刘邦立刻翻脸不认人,让萧何看清两人之间的真正关系。刘邦大骂萧何:你暗中收了那些富商大贾的多少贿赂?胆敢觊觎我的后花园!

结果萧何弄巧成拙,顶上一个贪污受贿的罪名,捆绑下狱,送交司法部门隔离审查。一时朝野震惊,谁也不敢过问。

几天后,一个正直的侍卫官壮着胆子问刘邦:萧何到底犯了什么罪,陛下会那么惩罚他?

刘邦回答说:过去秦始皇的丞相李斯,把好事都给秦始皇,把恶名都给自己。萧何收取富商大贾的贿赂,想让我放弃上林苑,献媚于老百姓,为自己博得美名,所以将他抓起来。

刘邦的两句话,前面一句才是重点。刘邦并非痛恨何的贪污受贿,而是臆断萧何居心叵测,对己不忠。

不明就里的侍卫官继续啰嗦下去:当宰相的职责就是为民请命。陛下怎可猜疑萧何收了富商的贿赂?陈豨、黥布造反时,陛下率军亲征。要是萧何趁机在长安城内闹事,半壁江山就姓萧的了。我就不信萧何有这么傻,丢了西瓜拣芝麻,会去贪恋那些富商的贿赂。更何况秦朝灭亡,李斯难逃其责。如此亡国丞相,值得我们去效仿吗?陛下不该乱猜疑萧何的。

糊里糊涂的侍卫官越说越跑题,刘邦哭笑不得,只好把萧何放了。

老态龙钟的萧何遇到大赦,光着脚丫,跌跌撞撞进宫向刘邦谢罪。

刘邦没好气地说,萧老弟就不要这么客气了!你为民请命,要我献出后花园,我不答应,我是残暴的封王,你是耿直的比干好了。我把你抓起来,就是要让老百姓看到我的过失!

萧何得到了平反,也摘掉了贪污犯的黑帽子。萧何是个明白人,吃一堑长一智,从此小心谨慎,田地都买在偏僻贫瘠之处,屋宅甚至连个围墙也没有。

萧何贪腐案,只不过是刘邦一手导演的闹剧而已。刘邦自己就是贪财好色之徒,热衷于奢侈豪华的享受。上梁不正下梁歪,朝中官吏竞相效仿,最为腐败者当为北平侯张苍。此人跟李斯、韩非子师出同门,都是荀子的学生。张苍投靠刘邦之后,功封北平侯,后任御史(计相、主计)、丞相。张苍深悉养生之道,皮肤保养得相当好,肥硕皙嫩,为世人所称奇,其中的奥秘就是吃人乳。史书记载张苍的生活糜烂不堪,常常猎取美貌女子做乳母。为了保证乳源充足,张苍的妻妾数以百计,堪比皇帝的后宫。更令人发指的是,张苍让妻妾怀孕以吸取人乳,乳源枯竭之后就被甩在一旁。如此靠人乳苟活下去的腐败分子,竟然能够堂堂正正坐地在丞相位置上,与刘邦的包庇纵容分不开。

汉惠帝时代的元老陈平做了丞相之后,终日无所事事,只知道整天喝的醉醺醺,调戏妇女,结果也没有受到汉惠帝或吕雉的责罚。

刘邦、吕雉不打大老虎,是投鼠忌器,虑及政权的稳定。当时的将相功臣,大都亲身经历过秦末农民战争,深知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因而绝对忠诚于刘家王朝。即使像张苍那样的高官存在某种腐败行为,还谈不上严重冲击到统治秩序和社会经济。没必要痛下杀手,闹得人人自危。

但是刘邦时代在反腐上也并非毫无作为。中下层官员鱼目混珠,一旦揪出贪腐分子,则毫不留情,依法予以严打。湖北江陵出土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是吕雉在公元前186年颁布的,可以帮助后人了解刘邦时代“打小老虎、拍苍蝇”的细枝末叶。《二年律令》对贪污盗窃罪的量刑标准进行了规范化,其严密细致丝毫不逊于今天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二年律令》规定:贪污盗窃金额超过660钱,黥为城旦舂(五年期徒刑)。贪污数额在660钱与220钱之间,完为城旦舂(四年期徒刑)。220钱(不含)与110钱之间,耐为隶臣妾(劳役附加刑)。110钱(不含)与22钱之间,罚金四两。22钱(不含)与1钱之间,罚金一两。

受贿罪等同于贪污盗窃罪。《二年律令》规定,收贿人与行贿人同罪,赃款数额及处罚,完全按照贪污盗窃的量刑标准执行。《二年律令》中也第一次出现了官员赌博罪和通奸罪。西汉政府严禁官员参与赌博,“博戏相夺钱财,若为平者,夺爵各一级,戍二岁”。——违禁赌博,那就是经济犯罪了。不但降一级处分,而且还要戍边两年。

通奸又叫和奸,“诸与人妻和奸,及其所与皆完为城旦舂。其吏也,以强奸论之。强与人奸者,腐以为宫隶臣。”——民间通奸,通常判处四年有期徒刑(完为城旦舂)。但是官吏涉及通奸,受到的惩罚要比民间严厉的多。通奸罪是典型的性贿赂罪,领导干部通奸,影响恶劣,罪加一等,直接以强奸罪论。而在当时对强奸罪的处罚是物理阉割,入宫终身为奴,让你生不如死。

尽管刘邦、吕雉立法严惩各类贪腐行为,但是敢顶风作案大有人在。许多官员心存侥幸,以为事毕之后只要把屁股揩干净,自然无事。

张家山汉简《奏谳书》上记载了一起集体贪腐案。公元前200年,江陵丞汇报说,醴阳县令恢盗用官米二百六十三石又八斗,指使属僚从史石、舍人士伍兴与义三人私自贩卖,非法获赃六斤三两黄金、一万五千五十钱。

西汉之初,物资严重匮乏,一石米价高达五千钱,饿殍千里,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老百姓为了活命,不惜卖掉儿子,换来盘缠,跑到天府之国四川去谋生。醴阳地处洞庭湖畔,盛产稻谷,是鱼米之乡。在粮食供给极度紧张的非常时期,恢一次就将两百六十多石的公粮中饱私囊,如此性质恶劣的腐败案件堪确实令人不耻。

按照《二年律令》,盗贪国家财产超过六百六十钱,判罚黥城旦,并不准以爵位减免赎罪。醴阳令恢秩为六百石,但依律不得赎免,等待的处罚是黥城旦,也就是脸刺黑字、服筑城苦役五年的有期徒刑。服刑期满之后,恢还要面临着终身没为官奴的严厉制裁。

收贿金额低,不足以黥城旦的贪污犯,则判处高额的罚金。有个叫贤的基层人员,因追捕逃犯未果,就拘留其母做人质。贤收取了小猪、酒的贿赂计九十钱之后,将其母释放。这个数目不算太大。结果收贿行为曝光之后,按《二年律令》,罚款黄金四两,值两千五百钱,超过收贿数额的二十五倍。第2节 田蚡和主父偃:两个巨腐的沉浮

汉高祖之后,少主惠帝即位,吕雉垂帘听政。吕后及朝中元老奉行黄老之学,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天下晏然,初呈盛世气息。吕雉死后,大汉王朝面临着易姓换代的危机,刘氏皇族与元老重臣陈平、周勃等空前团结,铲除吕氏的残余势力。继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父子实施更为开明的政治,克勤克俭,把黄老之术和休养生息政策推行到极致。长期实行“三十税一”的超低田赋税率,甚至十几年没有征税,让利于民,纳税人的负担降到历史的最低点。社会经济得以强劲增长,持续繁荣,皇家粮仓米粟爆满,吃也吃不完,结果都腐臭不可食。国库里的铜钱堆积如山,因多年没有动用,连串钱的绳子都朽烂了,这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的出现,除了执行开明的经济政策,也跟统治者卓有成效的反腐倡廉运动分不开。汉文帝、汉景帝不但关心百姓疾苦,废除秦代以来的酷刑,而且大力倡导节俭,反对奢靡浪费,严惩腐败。

这俩父子都是“抠门”的皇帝,汉文帝不但自己穿粗麻布衣,就连最宠幸的慎夫人,也不许穿着拖到地上的裙子。蚊帐、帘布都没有刺绣花纹,比贫穷人家还要简朴。皇宫里盛夏酷热,有一次汉文帝心血来潮,准备搭建一个乘凉的露台。让工程师预算一下开支,结果需要一百斤黄金,相当于十个中产阶级家庭的财产。汉文帝吓了一跳,心想,“我住在老爹(刘邦)盖的宫殿里,尚且心中有愧,现在还要建什么露台?”!于是露台的事不了了之。

有其父必有其子。汉景帝在位期间也是极少兴建宫殿楼阁,他有句名言“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为了保护农业生产,汉景帝甚至下令禁用谷物酿酒、禁用粟喂马。

皇帝就这么抠,那些当官的日子更不好过。汉文帝最恨的是大吃大喝,曾经下令“官吏以饮食免”——谁吃了别人一顿饭,谁掉乌纱帽。后来连汉文帝自己也感到这个规定有点离谱,请客吃饭,人之常情啊,总不能把朋友相会、同学聚餐一并禁止。就稍稍改动规矩,“吏及诸有秩受其官属所监、所治、所将,其与饮食计偿费,勿论”——跟同僚、下属聚餐时,酒饭钱是自掏腰包的,那就另当别论。

有个词语叫腐败饭局。餐桌上杯觥交错之际、谈笑风生之间,腐败悄然降临。文景二帝的反腐,就是从领导干部的吃喝玩乐小细节抓起。

杜绝了餐桌上的腐败,汉文帝又向贪腐开战。公元前167年,汉文帝下诏,“吏坐受赇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皆弃市”。——领导干部贪污受贿,胡作非为。地方官员监守自盗,私自挪用国家财产。此两类贪腐分子,一旦揪出来,无论是谁,通通杀头。

当时的法律规定,凡是贪污金额超过二百五十钱或五百钱,一律就地免职。不但丢了乌纱帽,而且终身禁锢,不得从政。贪污金额超过十金的,那就是一只特大老虎了,以大逆不道罪论(类似于企图颠覆国家政权的反革命罪行),要判处死刑(弃市)的。

正因为最高统治者以身作则,狠刹腐败之风,政治清廉,这才会出现千古传颂的太平盛世——“文景之治”。

文、景之后,汉武大帝刘彻闪亮登场。汉武帝继承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庞大帝国,不存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迫切需求。于是彻底抛弃了黄老之术,肆意挥霍修养生息六十年积累下来的巨大财富。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征伐不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帝国的清廉政风也为之骤变,贪污腐败成风,大老虎日渐猖獗。汉武帝时代的第一只大老虎是国舅爷武安侯田蚡。田蚡的发迹开始于汉武帝即位的第一年,公元前140年。在姐姐皇太后王娡的暗箱操作之下,大将军窦婴被任命为丞相、田蚡为太尉。田蚡手握枪杆子,权势不亚于丞相窦婴。但是好景不长,第二年崇信儒学的窦婴、田蚡跟崇尚黄老之术的皇祖母窦太后(汉文帝的皇后)不和,两人都被炒了鱿鱼。

下台之后,田蚡养精蓄锐,时刻准备东山再起。由于身份特殊,再加上田蚡积极拉拢人心,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官僚集团。

公元前135年,薄太后(汉文帝生母)死去,汉武帝借口丞相许昌、御史大夫庄青翟治丧不力,将他们革职。田蚡凭借着尊贵的国舅爷身份,终于如愿以偿,登坛拜相。韩安国为御史大夫。这个韩安国在田蚡担任太尉时,曾经向他贿赂了五百金,结果如愿做了北地都尉、大司农。

田蚡一爬上权力的巅峰,将他的贪婪、凶残本性展露得一览无遗。田蚡奢侈的生活令人咋舌,豪宅堂皇富丽,为京城所有贵族的府邸之冠。那些最为膏腴肥沃的田地,都落入田蚡之手。从各郡县买来的奢侈品,就像流水般在大路上络绎不绝。行贿的人从四面八方而来,几乎就要将门槛踏破。田蚡的宅邸简直就是一个万花筒,无奇不有,金银珠宝、倩女美妇、名犬好马、古董珍玩等等数不胜数。

田蚡每一次入宫奏事,都要喋喋不休,瞎扯了大半日。汉武帝碍于老娘王娡的情面,对这个骄奢无度的舅舅言听计从。田蚡推荐的人,汉武帝一律聘用,有的一夜暴贵,昨天还闲坐在家中,无所事事,今天就站立在朝堂上,年薪二千石。渐渐地整个朝廷都是田蚡的人马,几乎把汉武帝架空。汉武帝生气地问田蚡:你想用的官员都任命完了吗?我也想提拔几个。

但是田蚡还不知足,腐败行为变本加厉,争分夺秒贪污索贿。有一次竟然要汉武帝把考工官署划给他,以扩建宅邸。这回汉武帝忍不住了,怒声斥责:干脆把武器库的官署也给你算了!田蚡这才稍稍收敛。

在汉武帝面前碰了鼻肿眼青,田蚡又把黑手伸向另一没落贵族窦婴。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儿,也有过辉煌的岁月,田蚡曾经像乖孙儿那样对窦婴弯腰屈膝。如今窦太后已死,靠山没了,窦婴众叛亲离,只有一个灌夫不离不弃。

窦婴在长安城南有一块风水宝地,田蚡对此垂涎三尺。于是田蚡让手下籍福去找窦婴,被窦婴、灌夫二人骂得狗血淋头,结果引爆了田、窦两大外戚之间的战争。汉武帝对田蚡这只大老虎深恶痛绝,准备借机将其铲除。但在皇太后王娡的庇护之下,田蚡愈加嚣张跋扈,先将灌夫下狱族诛,再让窦婴背上“伪造先帝遗诏”的黑锅,最后在渭城大街上将其斩首示众。

田蚡骄纵霸道、贪婪凶残,连汉武帝也奈何不得,堪称政坛上一个超级黑老大。公元前130年春,田蚡突然中邪,惊呼而死。这只坏事做绝的大老虎横行人间十数年,至此天开眼,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田蚡才死,又一只大老虎粉墨登场,他就是汉武帝的智囊人物主父了偃。不过这个主父偃并不像田蚡那样骄横跋扈,人神共愤。他的生平经历惹人怜、惹人喜,又惹人恨。

主父偃绝对是个智慧型人才。他是山东临淄人,学富五车,却很不得志。主父偃最早学习的专业是外交学——长短纵横之术,他的理想就是像战国时期的大外交家张仪、苏秦那样纵横天下,建功立业。后来又学习了儒家的经典《周易》、《春秋》,以及其他诸子百家的学说,可谓是一个大杂烩。

那些自命不凡的儒生们对此嗤之以鼻,把主父偃当做邪恶的异端。主父偃走到哪里,哪里就排斥他。偌大的山东半岛,竟然无主父偃的立锥之地。家里穷得叮当响,锅盖掀起就扬起了一阵灰尘。亲戚嫌弃他,更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主父偃就连一个铜板都借不来,脱下裤子去当铺,谁也不敢要。穷困潦倒如此,主父偃决心出走。可是在齐、燕、赵之间流窜了几年,如同孤魂野鬼,没人肯收留。

主父偃并没有灰心,公元前134年又西奔长安城,去见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卫青。卫青一瞧此人有点学问,就推荐给汉武帝。可汉武帝压根儿没把这个流浪汉放在心上。连觐见皇帝的机会都没有,身上的盘缠也花光了,主父偃走到了人生的穷途末路,就差跳渭河。

绝望之下主父偃给汉武帝上了一道奏疏。奏疏上说了九件事,其中八件是法律,一件是攻打匈奴。没想到最后一搏出现了奇迹,主父偃时来运转,命运由此彻底改变。《史记》上记载,“朝奏,暮召入见”。主父偃早晨呈上奏疏,傍晚汉武帝就找他谈话,惊为奇才,马上授予郎中之职。一年之间四次破格提拔主父偃,从谒者到中郎,最后官居中大夫(即后来的光禄大夫,皇帝的顾问),秩比二千石。从此主父偃飞黄腾达,成了汉武帝身边的大红人。

主父偃先后提出了推恩令、“内实京师、外销奸猾”、立卫子夫为皇后、置朔方郡抵御匈奴等等切中时弊、极具前瞻性的建议,均被汉武帝采纳,为国家的大一统立下功勋。

熬了四十多年,终于熬出头了。但是一朝暴富暴贵之后,主父偃开始堕落变质,明目张胆地索贿受贿。朝中百官畏惧主父偃的权势,担心他在皇帝面前胡言乱语,于是纷纷行贿。主父偃接受的贿赂累计千金,那时候一个中产阶级的家产不过十金。法律也规定,受贿超过十金,就得弃市。依此来看,主父偃这么一个巨贪,就是千刀万剐也不为过。

有人因而为主父偃捏了一把汗:你也太狠了吧!

主父偃却猖狂地放言:我苦苦奔波了四十多年,世人不容我、爹娘不要我、兄弟不认我、朋友不收我,犹如无根浮萍,孤零漂泊,还不如一头丧家犬。“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前不过得风风光光,死后就凄凄惨惨。我已是黄泉路近、日落黄昏,有权不用枉做官。此时不享乐,更待何时?

主父偃的一席话,道出了所有大贪官的腐败逻辑,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今朝有酒今日醉。享乐心理和颓废思想的作怪,已经把主父偃折磨成一只无可救药的大老虎。结果是自掘坟墓,葬身于填不满的欲壑之中。

主父偃垂涎齐国(西汉的地方封国)临淄的富庶,就异想天开,要把女儿嫁给齐王,结果遭到齐国王太后的拒绝。千秋富贵的美梦成空,主父偃恚恨在心,伺机报复。

公元前127年,齐王爆出一宗大丑闻,他跟姐姐乱伦。主父偃正愁着过不了河,不巧来了个摆渡的,赶紧去见汉武帝:临淄的居民超过十万户,税赋何止千金。人口之众,财赋之多,远远超过长安。不是皇帝的亲人,不该封到那儿去啊。如今的齐王和陛下是葭莩之亲,又听说跟亲姐姐胡来,何不趁机将他废了?

既然主父偃这么说,那就这么做吧。汉武帝封他为齐相,去临淄查办齐王。主父偃一到临淄,王宫里就弥漫着白色恐怖,宫女、太监全部被抓起来拷问,供词牵连到齐王。齐王又惊又愧,最后精神崩溃,服毒自尽。

这之前主父偃也揭发过燕王通奸,燕王自杀。主父偃穷困时流浪过的齐、燕、赵三个封国,竟然有两个被他扳倒。赵王惶惶不可终日,担心这颗扫把星光临邯郸城,干脆先发制人,上书汉武帝称:主父偃私自收取宗室诸王的巨额贿赂,所以他们的后代都得到分封。

赵王的书信还没有看完,又传来齐王自杀的消息。汉武帝暴跳如雷,认定是主父偃逼死齐王。下令立案审查,结果发现主父偃受贿不假,逼死不实。汉武帝怜惜主父偃之才,想放他一马。御史大夫公孙弘厌恶主父偃之贪,趁机落井下石:齐王自杀无后,就得废封国置郡县。这件事上主父偃是首恶,首恶不杀,何以谢天下。

公孙弘这么一说,汉武帝狠下心来,将主父偃满门抄斩。司马迁写道,“主父偃当路,诸公皆誉之。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人性便是如此!破鼓万人捶。那些高高在上的贪官污吏,老做着树碑立传的美梦,一旦事发,人们不把他的头颅当夜壶就大幸了。

田蚡、主父偃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为官之道,却走上了相同的贪腐之路。这证明了,贪腐与出身无关。甚至有人认为,贫贱出身的更难以抵挡糖衣炮弹的袭击,更容易腐化堕落。清代史学家赵翼如是云,“盖出身寒微,则小器易盈,不知大体。虽一时得其力用,而招权纳贿,不复顾惜名检。”说的正是主父偃类型的贪腐分子。第3节 汉武帝铁腕反腐:酷吏和刺史

一个胡作为非的外戚田蚡,一个浑身浸透着享乐主义的主父偃,让汉武帝看到了反贪反腐的急迫性和艰巨性。正是汉武帝自己无休止的对外扩张、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将文景之治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而且没有遏住愈演愈烈的奢靡贪污之风,才使得一手缔造的庞大帝国航母有日渐沉沦之势。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即使伟大的政治家也只是杂技表演者,一不当心,就眼睁睁看着自己最美好的建筑物倒塌。汉武帝当然不愿意看到苦心经营的高楼大厦轰然坍塌,于是开始铁腕反腐。

汉武帝坚信,腐败之源在于道德的沦丧、个人私欲的恶性膨胀。那些具备孝廉德行的高尚人物是不会自甘堕落,走向腐败的。朝政要清廉,必须从基层抓起。只要堵住了浑浊之源,一切就会清如许。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向民间征集反腐治国之策,儒生董仲舒呈上了一篇《举贤廉对策》,正戳中汉武帝的思考点。汉武帝当即下诏,郡国守相每年推荐孝、廉的官员各一名,这就是举孝廉。举孝廉的目的在于改变官员的结构组成,从源头上杜绝贪腐的产生。

但是日益猖獗的贪赃枉法,迫使各地民众揭竿而起,已经危及到政权的稳定。汉武帝意识到,一条浑浊奔流的大河,在上游正本清源固然很重要,还需要强有力的手段,去清理中下游的污泥。崇尚暴力征服的汉武帝,就把严刑峻法当做震慑、拔除腐败分子的法宝,他先后任用十大酷吏(宁成、周阳由、赵禹、张汤、义纵、王温舒、尹齐、杨仆、减宣、杜周),试图以血腥的政策来确保官员们的纯洁性。

这些酷吏作为汉武帝的鹰犬爪牙,被赋予特殊的权力,可以在执法过程中为所欲为,甚至凌驾于司法之上,使用各种法外手段打击政敌。十大酷吏中,张汤最受宠信,每次入朝奏事,汉武帝总是听得如痴如醉,乃至于忘记了午餐,直到夕阳西斜。各项重大国策,如盐铁专卖、告缗算缗等等,都是由张汤制定,丞相成了一个摆设的花瓶。

宁成被视为宗室豪强的克星,人人畏之如虎。周阳由每到之处,第一个拿地方豪强开刀。赵禹则发明两种钳制官员的办法,见知法和相监伺——官员必须互相监督,明知他人腐败而不揭发检举的,同罪连坐。

义纵做过三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第一件是捉拿横行长安城的修成君之子仲,这个修成君非同小可,她是皇太后王娡和前夫金王孙的生女,跟汉武帝是同母异父的姐弟关系。第二件是将河内郡土豪穰氏举族杀灭。第三件是任定襄太守时,将监狱中没上枷锁的重罪犯两百余人,以及私自探监的罪犯亲戚两百余人,合计四百余人一并杀害。定襄全郡不寒而栗,那些流氓阿飞立马改邪归正。

王温舒更是残忍,短短的两三天之内,将河内郡千余奸猾土豪族诛,一时间血流千里。河内郡登时死一般寂静,夜间谁也不敢行走,就连狗吠声也听不到。

尹齐斩处豪强贵族,做的比宁成还要绝。杨仆阴沉凶猛,浑身是胆,后任楼船将军,出征朝鲜。减宣因治主父偃案、淮南王谋反案而名声大噪。杜周最为骇人,办案间共逮捕下狱六七万人,受到牵连的官吏超过十万。

汉武帝任用酷吏反贪反腐,确实做出一点成就,特别是惩治那些不法的皇戚贵族、豪强地主。但不少案狱是在迎合圣意、打击腐败的烟雾遮掩之下,大肆借机敛财。除了张汤、尹齐居官清廉,其他酷吏均为祸国殃民的巨贪大腐。如下表所示:酷吏家资或腐败情况购陂田千余顷,役使数千家,致产数千金,从宁成骑数十。张汤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它业。王温舒家直累千金。尹齐家直不满五十金。杜周两子夹河为郡守,家资累巨万。

汉武帝任用酷吏,不但未能有效地遏制腐败,反而产生新的腐败现象——司法腐败。司法腐败比贪赃枉法更可怕,不断触发官民对立。各地暴乱蜂拥而起,“掠掳乡里者,不可胜数。”

司法腐败,败在缺乏有效的监察机制。为了堵住体制性漏洞,汉武帝祭出反贪的大杀器——十三州部刺史。

监察制度创立于秦代,其功能类似于今天的反贪局或中纪委。秦始皇首设御史大夫,其地位仅次于丞相,与丞相、太尉并称“三公”。御史大夫就是中纪委主任,担负着纠察百官、弹劾丞相的使命。在地方上,秦始皇也派驻检察官,最初称巡察官,没有固定的办公点,后为监守官,有固定的办公署衙。

汉承秦制,照抄秦始皇的那一套管理模式,有时还加以创新发展。西汉立国初期,对地方郡县的监察比较混乱、松弛。公元前191年,汉惠帝派出御史,负责监督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位京畿首长的政风。可是派出去的监察御史往往与地方郡守狼狈为奸,相互包庇,甚至出现贪赃枉法的腐败现象。

为了防备地方高官和监察御史相互勾结,公元前167年,汉文帝又从承相史中抽调出一些精干人员,密切监视地方郡守、监察御史的一动一静,这称作丞相史出刺。丞相史,其性质类似于今天的国务院,设官员十五人,秩六百石。

但这一些由中央派出去的临时性反腐机构,以不定期的巡行方式监察地方郡县,在实践中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全国一百多个郡,单单看那些郡守名单就让人心烦,更何况能混到郡守的位置,都不是泛泛之辈。派出去的监察御史,一个个沦为地方首长贪污腐败的帮凶。汉武帝即位以后,干脆在公元前110年废除御史出监,让他们呆在中央好好办事,省得给皇帝添堵。

四年之后,即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正式推行刺史制,这是反腐机制的一大创新。汉武帝将全国百来个郡、国(不含司隶校尉监察的三辅、三河、弘农等京畿七郡)划分成十三个巡视区,分别是冀州、幽州、并州、兖州、朔方、凉州、青州、豫州、徐州、扬州、荆州、益州、交趾,称之为十三部。每部设一个刺史,负责若干个郡国的反腐重任,时称州刺史或部刺史。

刺史就是中央纪检巡视员,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随时可以向皇帝打小报告。这个前所未有的中央纪检巡视小组上面有个头——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相当于今天的中纪委书记。

刺史不受地方郡国的控制,也不像以前那样跟地方首长组成联合政府,共同治理,而是独立的巡视监察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刺史本身地位不高,年薪六百石,官阶为下大夫。但是权力特殊,巡视对象都是那些秩二千石的郡守、国相,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以卑临尊的制约作用。

刺史肩负着监督地方廉政、反贪反腐等重任,具体内容就是汉武帝手订的“刺史六条”。除了这六条之外,刺史不兼它职,也不得过不问它事。“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巡视地方是否存在官僚主义、奢靡之风、侵犯群众的利益等问题。“二条,二千石不奉诏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求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巡视地方领导是否存在违纪违法,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问题。“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为百姓所疾”等等。——巡视地方领导是否存在司法腐败、滥用刑罚等问题。“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巡视地方领导是否存在选举舞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巡视地方领导的家属是否存在不法行为。“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巡视地方领导是否存在违法庇护坏人、勾结恶势力、贪污贿赂等问题。

刺史通常在每年的秋冬出巡所属的郡国,有固定的署衙,蹲点监察,有时深入基层,便利群众的上访,检举、揭发地方官的腐败罪行。年底打道回府,向朝廷汇报,一旦揪出有问题的高官,轻则免职、重则处死。

汉武帝打出了这一系列反腐组合拳,确实收效很大,避免了整个官僚队伍在“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之中垮掉。第4节 西汉第一腐败家族

公元前87年,汉武大帝在对“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的无限懊悔中撒手人寰,八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在霍光、上官桀、桑弘羊、金日磾四位托孤重臣的簇拥之下,登临大位。

幼主当国,朝政注定是不会安宁的。汉武帝归天的哀歌未毕,顾命大臣之间争夺权势的刀光剑影暗自涌动。霍光和上官桀本来是一对儿女亲家,他们的孙女上官氏刚刚年满六岁,就已经母仪天下。

尽管同为皇亲勋臣,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霍光和上官桀就像两个饥饿不堪的乞丐,为了一小撮面包屑而大打出手。上官桀密谋捷足先登,发动政变,废掉汉昭帝,结果被霍光一举击灭。霍光由此一手包揽朝政,大搞独裁十八年。一人成仙,鸡犬升天。随着霍光权势的急剧膨胀,以大汉帝国的决疣溃痈为代价,养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腐败家族。

这个家族的核心人物霍光是以扫灭匈奴为己任的名将霍去病之异母弟。凭借着“霍去病”这个金字招牌,霍光一跃成为光芒四射的政坛领袖,甚至凌驾于皇帝之上,成为大汉帝国实际上的掌权者。

霍光通过政治资本捞取的私人财富是惊人的,“所食凡二万户。赏赐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杂缯三万匹、奴婢百七十人、马二千匹、甲第一区”。

这些数字是什么概念?黄金七千斤,大致是今天的一千八百千克黄金,值四亿五千元。钱六千万,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两千五百万元。再加上京城内最豪华的一栋别墅(甲第一区),霍光的家产超过五亿元,是当时二十五万户普通家庭的年收入。虽然巨额财富都是通过合法手段——皇帝的赏赐而来的,但是西汉政府为了支付这笔御赐,必将掏空国库,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霍光未死之前,一个庞大的腐败家族业已形成。成员包括霍光的亲属子女,以及霍去病的两个孙子。霍光之子霍禹、霍去病之孙霍云都是中郎将,霍去病另一孙霍山官居奉车都尉、侍中,掌控着一支少数民族的雇佣兵。霍光的两个女婿范明友、邓广汉都是皇家卫队长,霍光的党羽遍布朝廷内外,帝国政权已沦为霍氏家族的囊中物。

更可怕的是,在霍光死后,霍氏家族对政权的控制力有逐渐加强之势。公元前68年,霍光死去,霍禹升任右将军,统领京城警备队。霍山封乐平侯,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虽然只是个奉车都尉,却控制了朝廷的行政中枢机构。从而,霍氏家族的权势达到空前鼎盛。

霍去病两个孙子,霍云为奉车都尉侍中、冠阳侯。霍山为奉车都尉侍中、乐平侯。(霍去病之子霍嬗暴卒无后,这里又冒出两个孙子。有人据《西京杂记》记载称霍显曾经产下一对双胞胎,由此推测一个过继给兄长霍去病为后。如属实则霍云、霍山都是霍光之孙。)

霍光姐夫张朔官居给事中光禄大夫。

霍光遗孀霍显本是卑贱的女奴,上位之后赐宣成侯夫人。

霍光之子霍禹,官居右将军,嗣封博陆侯。

霍光长女婿上官安已死,外孙女为汉昭帝皇后。

霍光次女婿邓广汉官居长乐卫尉。

霍光三女婿范明友官居度辽将军、未央卫尉,封平陵侯。

霍光四女婿赵平官居骑都尉。

霍光五女婿任胜官居诸吏中郎将、羽林监。

霍光六女婿金赏,是金日磾之子,封驸马都尉秺侯。

霍光七女霍成君为汉宣帝皇后。

霍光之孙女婿王汉官居中郎将。

霍氏举族狂欢,一门两皇后,全天候监视着皇帝;几个女婿手握京城御林军,随时可以掐断朝廷的咽喉,让帝国窒息而亡。高高在上的皇帝只不过是霍氏家族鱼肉天下的代理人而已。霍家打一个喷嚏,整个帝国都将咳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