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话说中国历史系列5)(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1 02:30:08

点击下载

作者:龚书铎,刘德麟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宋(话说中国历史系列5)

宋(话说中国历史系列5)试读:

前言

以史为鉴,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以把握中国社会治乱兴替的内在规律,可以洞悉修齐治平的永恒智慧。然而,让人们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掌握中国历史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东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下五千年之中,人物多,事件多,神话与传说并存,正史与野史交错,头绪繁多,内容庞杂。政治、经济、军事、中外交往、思想、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内容如果未经梳理就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那么往往会使读者一头雾水。除了典籍史料所承载的历史之外,文物、遗址、古迹、艺术作品等等,也同样反映着历史的真实。如何把这些东西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让读者能够清晰明白地去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真实,无疑成为编辑出版《话说中国历史》一书的缘起。《话说中国历史》按照不同的历史分期,通过新的体例、模式来整合讲述中国历史,涵盖政治、经济、军事、中外交往、艺术、思想、科技、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经纬交织,全面反映每一朝代治乱兴衰的全过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了或高亢激昂或哀婉悲痛的场景,让人们重温那一段历史,不断唤起人们内心尘封已久的记忆,与中国历史再次进行亲密接触,深入地寻绎历史中所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随机穿插的知识花絮、专题和附录,有机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知识信息更为密集,从而营造出一种全息的历史镜像。通过文字,可以感受历史镜像,而通过图片,则可以阅读图片中的历史。图片与文字相互映衬,可以立体地反映中国历史,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通过这种结合,使得文字信息更为生动,更为多彩,使读者深刻感受中国文化的底蕴,从而产生一种阅读上的震撼。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在讨论荣与辱的时候,阅读历史、了解历史、把握历史真实,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历史是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之所在,是何者为荣、何者为耻的感性事例的集中体现和理性判断的一个标尺。在不远的将来,阅读历史、了解历史会成为一种时尚,人们通过历史,可以感受到如何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寻找到寄托心灵的精神殿堂。

北宋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韩志远教授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以汉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建都开封(今属河南),其创建者为宋太祖赵匡胤。

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病死,七岁的恭帝继位,时任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掌握了军权。翌年正月初,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发动兵变,率军入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夺取了皇位。赵匡胤即位后,仍定都开封,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经过十余年的南征北伐,赵匡胤消灭了后周藩镇势力的反抗,攻灭了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宋太宗赵匡义即位后,招降割据吴越的钱俶,平定北汉。于是自安史之乱以来,二百多年的封建军阀割据局面基本上结束。北宋疆域东、南临海,北境以今天津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辽接壤,西北至今陕西白于山、甘肃东部、青海东北部与西夏、吐蕃毗邻,西南与越南接界。

北宋共历九帝,前后一百六十八年。这长达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阶段中,可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

前期(960~997)即宋太祖、宋太宗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北宋统治者除了致力于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之外,着重在政治、军事和经济制度方面进行改革,以确保宋朝统治长治久安。其主要的改革措施有:一是军制改革。取消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职务,朝廷设枢密院,掌管调动军队,但无统兵权。三帅统兵权和枢密院调兵权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直接对皇帝负责。军队实行更戍法,定期换防。二是行政改革。宰相下设数名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以分其军、政、财三权,使宰相无法独揽大权。对独霸一方的节度使,采取“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办法,逐步从地方调回都城任闲职,其原领州郡由朝廷控制,委派文官任知州、知府,直接对朝廷负责。经过改革,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强化。这对政治稳定,结束分裂局面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高度中央集权也带来“强干弱枝”,军队战斗力削弱等消极后果。

中期(998~1099)即宋真宗至宋哲宗统治时期。这一时期是北宋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由于实施两税法、代役制和租佃制等新的经济制度,从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增加、垦田面积的扩大、铁制工具制作的进步、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倍增等等。据统计,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北宋户籍上有523万多户,而到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北宋户数已逾1246万多户。宋太宗至道二年(996),耕地有3亿多亩,而至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增至5.2亿多亩。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北宋的造船、矿冶、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在生产规模和技术上都超过了前代。商业市场打破了旧的格局,大小城镇贸易盛况空前,纸币的出现及广泛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时期也是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时期。尤其是闻名于世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三大发明、开发和应用主要是在这个阶段。然而,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矛盾日益严重的时期。军队数量猛增,官僚机构庞大,土地兼并加剧,使国家财政连年亏空,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对此,宋朝政府也试图进行改革,北宋改革影响最大的是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和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结果,两次改革收效甚微,北宋逐步走向衰落。

后期(1100~1127)即宋徽宗、宋钦宗统治时期。这一时期是北宋王朝最腐朽黑暗的阶段。由于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众多的农民倾家荡产,无以为生,纷纷起事,反抗暴政。其间以方腊、宋江先后领导的起义影响最大。内忧不已,外患又起。北宋长期与辽、夏、金争战不休。与西夏战事刚止,金军又大举南下。靖康元年(1126),金军攻占开封。次年二月六日,废宋帝,北宋亡。·北宋·BEISONG01>>时间:960陈桥兵变事先进行周密的筹划,抓住机遇,当机立断,忙而不乱,一举底定形势,发动一场尽量不流血的政变,是赵匡胤陈桥驿兵变成功的主要原因。历史的选择“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遂罢兵。”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这首《咏史》诗中千秋疑案的发生地——陈桥驿,在开封城东北20里。后周显德七年(960),后周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此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中国历史在一个小小的驿站被彻底改写。一个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封建王朝于此肇端,一部既令人心驰神往又扼腕叹息的跌宕历史从此开始。青白釉人形瓷注子·宋此器造型奇特,将注子塑成立姿的矮胖男子像,头顶为注口,面部五官刻画细致,双手前拱捧笏状注流,矮胖的身躯外穿宽肥袍服,形成圆柱体注身,容积大而且形体稳重,确属别具匠心。

从安史之乱到陈桥驿兵变的205年时间里,藩镇割据,战乱不止,国无宁日,生民涂炭。特别是在五代十国的动乱年代里,数十年间,皇帝更换了八姓。哪一个藩镇统帅兵强马壮,他就可以做皇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经历了太久的分裂,饱尝了足够的苦难。国家统一,发展生产,安居乐业,已成了人心所向,众望所归,这一伟大使命摆在了历史面前,待人承担。

后周世宗柴荣,犹如一颗划破漫漫夜空的流星。在他即位后很短的时间里,进行了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改革。由于经济的恢复发展,使得北方的政治局面趋向稳定,为封建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南取淮南,北伐幽燕,就在一个看似蒸蒸日上的伟大时代即将开始的时候,这颗光照黑暗年代的流星陨落了。显德六年(959),其子柴宗训即位,时年仅七岁。这样一个年幼无知的皇帝是无法继续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的指针再次发生了偏移。黄玉经火龙把杯玉件琢制前经火烧一下,称作“经火”,此杯曾经火。杯形呈七瓣花,外围浮雕一条行龙盘绕。杯把雕成龙头,口中含珠,双前爪抓杯口。设计精巧,雕刻精细,极具宋代龙纹造型的特点。

手握禁军兵权的赵匡胤,便当仁不让地站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上,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改写历史。黄袍加身陈桥驿

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后周朝廷再次接到了来自镇、定二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边防急报:契丹和北汉合兵南下,意图中原。宰相范质、王溥和枢密使魏仁浦未加核实,便急匆匆地决定派赵匡胤率殿前司军北上抵御。他们不知道,所谓辽军南侵的消息不过是赵匡胤集团制造的谣言,作为实现改朝换代阴谋的一个步骤。与这个谣言一起满天飞的,还有“点检作天子”的说法,孤儿寡母,主少国疑,政出多门,再加上“点检作天子”的“神符”,怎么能不引发“身承天命”的都点检改朝换代的野心呢?就在初一的晚上,赵匡胤率军出征前到同平章事、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在京巡检韩通家辞行,韩通之子韩徽恳请父亲趁机除掉赵匡胤,以绝后患,却被韩通制止,后周王朝失去了最后一次机会。整个开封城中的百姓都已经知晓了“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的消息,惟有后周幼主和文臣对此茫然不察。延伸阅读 “三条玉带”的掌故北宋取代后周后,吴越转而臣附于宋,吴越王钱俶特地入朝向宋太祖赵匡胤进献犀带以示臣礼,宋太祖握着珍异的犀带说:“朕有三条玉带,与此不同。”钱俶诧异,忙问其故。宋太祖笑着说:“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汴河即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上承黄河,流贯京城,注入淮河,是北宋首都供应及商业经济的主要交通线。惠民河即唐蔡河,一般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闵河,下段为蔡河,它经新郑(今属河南)贯穿开封,最后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入淮。五丈河是自京城东北达于京东地区的一条主要水上通道,并沿此运路复经京畿地区与江南等地联接起来。汴河、惠民河、五丈河是北宋环绕京畿、辐射四方、联接各地的三大主要运河水道,它们与黄河构成北宋内河漕运系统的四大主干。因此,宋太祖所谓的“三条玉带”,真正是维护宋皇朝统治的漕运生命线,同时也可说是其政治生命线。

正月初三早晨,大军出开封爱景门向北进发。军中号称知晓天文的小校苗训,宣称看到“日下复有一日”,指称这是天命授受的预兆。晚上,大军屯驻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赵匡胤的亲近将校聚集谋划,大家认为:“当今天子年幼无知,我们拼死拼活作战,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现在就拥护点检作皇帝,然后北征也不晚。”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谋士赵普假意出来劝阻,一面叮嘱大家一定要安定军心,不要造成混乱;一面却连夜派人驰返京城,让留守的大将石守信、王审琦做好内应,伺机待变。于是,整个军营便沸腾起来,全军将士都拥到赵匡胤住处外面,一直等到天色发白。第二天天刚亮,部分将士顶盔贯甲、手握兵刃,直奔屋内。赵匡义连忙叫醒喝醉了的哥哥,将士振臂高呼:“大军无主,愿立点检为天子!”没等赵匡胤答复,有人已经把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大家跪拜磕头,山呼万岁,并将他扶上马,请他回京主持大局。赵匡胤还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己贪图富贵,想要立我为天子。如果能够听从我的命令,我就答应你们的要求;不然,我不能做你们的天子。”拥立者一齐表示惟点检之命是听。赵匡胤在马上当众高声宣布:“回京城之后,你们要保护好周朝的太后和幼主,不许凌辱朝廷大臣,不许抢掠国家仓库。执行命令的将来必有重赏,否则就要严惩不贷!”三彩陶舍利塔此塔出土于河南密县法海寺北宋塔基地官。共七层,在第二层塔身前壁设匾牌,上刻铭“咸平二年四月二十日施主仇训”。舍利塔造型秀丽,比例匀称,釉彩鲜艳,确系北宋佛教艺术精品。点检作天子

随后,大军回转,自开封仁和门入。由于有石守信、王审琦的配合,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受到将令节制的大军亦秋毫无犯,解甲归营,京城的秩序很快安定下来。

这时,正值早朝,后周幼主和文臣们听说兵变的消息,顿时手足无措。范质抓着王溥的手,长叹道:“仓促遣将,我们的罪过呀!”此时,稍微清醒的只有韩通,他企图回家组织部下抵抗,行至中途,便为赵匡胤的部将王彦升发觉。王彦升追到韩府,将韩通父子一并斩杀。

赵匡胤回到都点检公署不久,范质、王溥便被将士们拥至。赵匡胤见了他们,呜咽流涕道:“我受世宗厚恩。现在我被将士逼成这个样子,你们说怎么办?”刀架在脖子上,两位文人宰相当然不知道该怎么办。持剑怒目的军校罗彦环不失时机地厉声喝道:“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王溥吓得立刻下拜,范质没办法也只好随后跪下,口呼万岁。在军人的刀锋之下,顾命大臣改换门庭,孤儿寡母所能做的只剩下拱手让出江山了。

赵匡胤等迅即来到崇元殿举行禅让礼,赵匡胤的党羽、翰林学士承旨陶榖立即拿出后周皇帝的退位制书。赵匡胤在殿下拜受后登殿即皇帝位。次日下诏,因其所领归德军节度使州名宋州(今河南商丘),建国号宋,改后周显德七年(960)为大宋建隆元年(960),宋朝正式建立。赵匡胤死后被尊谥为太祖皇帝。建隆元年(960),宋太祖赵匡胤时年34岁。

在开封安定数日后,宋太祖还赠予殉周的忠臣韩通中书令的官职,以礼厚葬,嘉奖其“临难不苟”的精神。对于王彦升则怒其擅杀,终生不授其节钺以示惩罚。这无疑也是在告诉新朝的群臣要效法忠贞,讲求气节。

陈桥驿兵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中原由乱到治,由分裂走上了统一,安史之乱后长达205年的军阀混战自此终结。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经济得以迅速发展。陈寅恪先生评论宋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个文化辉煌的时代,无疑就是以陈桥驿兵变上演的黄袍加身而开其端的。黄居寀·山鹧棘雀图轴此画为北宋画院画家黄居寀所作。所绘野水坡石,竹草棘枝,衬出神采各异的鸟雀。在鸟雀之中,又着意刻画近处的山鹧,细致入微。·北宋·BEISONG02>>时间:961最著名的酒局一席酒宴,一段谈话,手握重兵的将领们就此顺从地交出军权,这在充满血腥与阴谋的古代政治斗争中,无疑是个戏剧化的传奇一幕。“子胥功高吴王忌,文种灭吴身首分……”一旦天下平定,君主往往便要大杀功臣,这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诸如汉朝刘邦、明朝朱元璋就是这样的典型,然而同样下层出身的宋太祖赵匡胤非但不杀勋旧,反而采取一种和平的策略,让君臣都得到较好的结果。皇权的威胁

宋太祖赵匡胤凭借自己手中的军权,轻而易举地取代了后周,成为中国北方的统治者。登基伊始,为了嘉奖参与“陈桥驿兵变”的将领,宋太祖分别任命慕容延钊为殿前都点检,高怀德为殿前副都点检,韩令坤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为侍卫马步军副指挥使……这样一来,皇帝直辖的禁军分别由这些老将统率。如此安排固然在兵变之后迅速稳定了军情,然而这些禁军主要将领的威望与权力,很快就成为皇帝直接掌握禁军的阻碍。

出身军旅,又经过“黄袍披身”的皇帝深知兵权的重要性,在建隆二年(961),也就是赵匡胤当上皇帝的第二年,他看到国内局势已经得到控制,便决心解除这些禁军将领的兵权。这一年的闰三月,赵匡胤解除了慕容延钊与韩令坤等人的禁军统帅职务,让他们出任外地藩镇节度使,并宣布不再设置殿前都检点一职。

在此之后,赵普几次建议赵匡胤进而解除石守信等人的军职,宋太祖起初不以为然,认为他们的忠诚是毫无疑问的。于是赵普对他说:“如果石守信的部下有人贪图富贵,拥戴他们仿效陈桥驿兵变,将黄袍披到石守信的身上后,这些人还会继续忠于您吗?”这番话让宋太祖忧心重重,决心彻底解决禁军将领兵权的问题。宴会上的“可生之途”

同年七月,赵匡胤把石守信等旧部召来饮宴。当众人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他们说道:“如果没有你们出力拥戴,我是坐不上这个位置的。但是你们是不知道当皇帝是多么困难呀!我自从做了皇帝之后,每天晚上不是睡不着,就是作恶梦,说实话还不如当节度使的时候快乐。”石守信等人忙问为什么这样?宋太祖道:“这不是很清楚的么,我这个皇帝的位置,世上有谁不想要呢?”听罢,众人慌忙离席,跪倒在地上道:“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宋太祖感叹道:“话不能这样说的,我知道你们没有异心,不过你们的部下就难说了。他们若是为了得到更大的富贵,一旦将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到时候就算你们不想当皇帝,又能够办得到吗?”

这一席话让众将面面相觑,知道自己因为手握重兵受到君主的猜疑,搞不好会有杀身之祸,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惶恐得哭泣起来,纷纷要求宋太祖指明一条“可生之途”。赵匡胤开导众将说:“人生在世有如白马过隙,只是短暂的瞬间。贪求富贵的人其实不过是想积累财富,多多享乐,不让后世子孙陷入贫困。你们不如放下军权,到各地去购买良田美宅,颐养天年,为子孙留下永世的产业。赵氏宗室也同你们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宋太祖是在用保证其荣华富贵的承诺来向将领们换取兵权。皆大欢喜

石守信等人见宋太祖如此推心置腹,不留回旋余地,且此时宋太祖威信极高,只得俯首听命。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禁军宿将同时上表说自己有病,请求皇帝解除他们的军权,宋太祖顺水推舟,欣然同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事后赵匡胤遵守自己的许诺,与这些旧部结成姻亲,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之女嫁给了赵匡胤的三弟赵光美。

经过“杯酒释兵权”后,宋太祖选拔了一些资历较浅、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又不断分化和削弱他们的权力,分别设立殿前、步兵、马军三个互不统帅、直接听令于皇帝的都指挥使来统领军队。同时在朝廷中设立枢密院,专门负责军队调动。这样一来,三个都指挥使的统兵权与枢密院的调兵权分开,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权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在最大限度上防止了兵变的产生。历史词典

糊名考校之法

为防止科举考试作弊,淳化三年(992),殿试礼部奏名合格进士,宋太宗采纳将作监丞陈靖的建议,初次实行“糊名考校”法复试进士。糊名亦称“封弥”或“弥封”,是将考生试卷前面的姓名、籍贯及原来乡试的情况登记等项贴封起来,在决定录取名单后,开拆弥封,借以防范主考官徇私舞弊,有如现今所行密封卷首法。咸平二年(999)礼部试时,选派官员专司封印卷首,明道二年(1033)诸州解试也实行弥封制。自此,各级考试在试者纳卷后,普遍密封卷首,或临时截去卷首,将试卷编成千字文号,应举者考试成绩的优劣“一决于文字”。糊名考校方法的实行,取消了贵族、官僚利用科举世袭的特权,为地主阶级各阶层“平等竞争”提供了重要保证,是我国封建社会行之有效的考试方法之一,对选拔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北宋·BEISONG03>>时间:北宋初年被撤掉的凳子从秦汉至唐宋,皇帝对待宰相的礼仪逐渐降级。宋太祖废除“坐而论道之礼”后,宰相失去了与皇帝对坐的权利,其实他们失去的,又何止是一张凳子呢?“独制天下”的障碍“宰相”是中国古代对政府最高行政官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中,意思是管理家务与奴隶的人,西周开始作为官员的称谓,出现了执掌国政的太宰,负责贵族家务的冢宰,以及管理乡邑的邑宰等。“相”的本意为“相礼之人”,带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指的是在朝廷中主持政事的高级官员。不过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只有辽代以“宰相”作为正式官名,在其它朝代,宰相往往是朝廷行政方面最高官职的代称。

建隆元年(960),34岁的宋太祖赵匡胤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此时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才能够结束自安史之乱以后长达二百余年的乱世,让赵家王朝永延国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宋太祖精心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官僚体系,层层叠加的政府部门、强干弱枝的军政制度与文人出身的官吏是这个体系的最大特色。然而在宋太祖看来,即使将地方权力集中到朝廷,也并没有真正解决中唐五代以来“君弱臣强”的问题,因而需要进一步牵制和削弱文武百官的权力,使由地方集中到朝廷的权力,最后完全集中到自己手中,以达到赵氏皇帝“总揽威柄”、“独制天下”的目的。

百官之中权力最重的宰相,就成为宋太祖首先开刀的“对象”。宋朝文官服宋朝百官常朝视事,皆穿公服,惟在祭祀典礼及隆重朝会时穿著祭服或朝服。公服幞头,一般都用硬翅,展其两角,只有便服才戴软脚幞头。宰相的凳子

宋太祖取代后周以后,以范质为侍中,称为昭文相;以王溥为司空,称为史馆相;以魏仁浦为右仆射,称为集贤相。三位宰相并设,而不置副宰相。以上几人都是五代的旧臣,早在后周就进入朝廷的权力中枢,范质更是后周世宗柴荣的托孤重臣。宋太祖对他们忌讳甚深,之所以使他们出任要职,无非是为了笼络人心、巩固统治,并趁机将其由要害部门调出而已。就在这一年,宋太祖的心腹赵普取代了范质、王溥,开始主持掌握军机的枢密院,朝廷政务实际上操纵在宋太祖和赵普等人手中。这一时期,宋朝中央机构的运作远不能说是一种正常状态,担任枢密使的赵普所起到的是宰相的作用,地位比赵普更尊崇的范质等人反而类似副宰相,只是处理一般政务,起辅助作用而已。金背光银菩萨像银质菩萨像,背光为金质。菩萨双目微睁,慈祥的神态中蕴含庄严。背光上的火焰纹,愈显金光闪烁。这是北宋时期大理国佛教造像中的珍品。

就算三位宰相的权力已经被巧妙地架空,他们百官之首的身份依旧让宋太祖觉得不安。按照封建王朝的传统礼仪,宰相同皇帝商议重大事情时,皇帝必须赐予他们座位,君臣对坐讨论政事,这就是三公坐而论道的“坐论之礼”。这种待遇无疑是宰相地位崇高的体现,自然也是增强皇权的阻碍。

一天早朝,宋太祖忽然对范质和王溥说:“我眼睛有些昏花了,你们把奏疏送上来。”在范、王二人离开座位时,宫廷侍卫乘机将他们的凳子搬走。这一动作到底意味着什么,久经官场的宰相们心领神会。从此在朝会的时候,他们便主动将奏折递交皇帝,不久又上疏要求废止“坐论之礼”。宋太祖当然接受了这一建议,从此宰相们只能和寻常官员一样站立在朝堂之上。

宰相自贬身价的作为,无疑大大降低了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以及在百官之中的威信。即使是这样,宋太祖仍旧对这三位老臣心怀疑虑。在乾德二年(964)正月,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位宰相同时被免去职务。就在同一月,赵普官拜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成为当时唯一的宰相。从这时起直到开宝六年(973)八月,“上视(赵普)若左右手,事无大小,悉咨决焉”。但是即便赵普如此为宋太祖恩宠信任,他也只能在站在庙堂中与皇帝说话了。渔夫图(局部)·北宋·许道宁许道宁是北宋著名山水画家,多为官僚贵族作壁画卷轴。《渔夫图》代表了许道宁晚期的画风,表现了山峦溪谷交错的北方山野风光。皇权的加强

其实自秦汉以后,中国的封建王朝就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和削弱相权。早在隋朝,宰相实际上就已经是一个群体,即皇帝以外的朝廷最高领导阶层,而非哪一个具体的官职。宋朝延续唐朝旧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乾德二年(964)以后,朝廷虽然依旧设立三省六部,但是这些部门的长官不经特许不能管理本机构的事务,实际上成为安排元老旧臣的闲职。真正行使行政权力的是“中书门下”这一机构,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任。政事堂还设有参知政事,这个相当于副宰相的职位分割了同平章事的部分领导权。又以枢密院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长官为枢密使,与政事堂合称东、西“二府”。“二府”之外又有户部、盐铁、度支“三司”,这三个部门主管财政收支,号称“计省”,其长官为三司使,号称“计相”。二府三司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组成最高行政机关。经过宋太祖的这样一番调整,宰相的权力与地位大不如前,再也不能影响到皇帝的决策权。延伸阅读 二府制宋代朝廷最高行政机构中书门下和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一文一武对掌大政,合称“二府”。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习称政事堂、都堂、政府、东府,设在宫城中,是宰相和副相办公处。宰相包括侍中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平章事。宰相兼领三馆,并以所兼任昭文馆大学士、史馆监修国史、集贤院集贤殿大学士作为上相、次相、末相之序。副相指参知政事,习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参知政事升政事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中书下设孔目、吏、户、兵礼、刑五房办事机构,习称中书五房,分理政务。枢密院习称枢府、西府,主管军队的调遗和移防等,长官为枢密使、副使,也称为执政,下设办事机构为枢密院承旨司,设承首、副承旨,后设承旨、副都承旨。承旨司下又分设兵、吏、户、礼四房,后增设刑房及处理边防事务的北面河西房。·北宋·BEISONG04>>时间:北宋初年炮制出来的金匮之盟赵普作为赵宋皇朝的开国奠基人之一,既辅佐太祖开国立业、创建制度,也帮助太宗迅速稳定了权力移交之后的政治局面。特别是其针对太宗嗣位非正而炮制金匮之盟,一方面为太宗争取了政治资本,一方面也改善了自己与当今天子的关系。烛影斧声

开宝九年(976)十月二十日凌晨,正值盛年的宋太祖忽然驾崩,时年50岁,死前并无任何暴疾的征兆。太祖去世前夜风雪漫天,太祖召其弟晋王赵光义入宫饮宴。左右近侍皆不得侍奉,只是在烛影摇曳中,远远看到晋王时而离席,好似有躲避和谢绝之意,然后又见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大声地对晋王说:“好为之,好为之。”谁料,次日凌晨天还未亮,太祖就驾崩于万岁殿。

太祖的皇后宋氏急忙派宦官王继恩召皇子赵德芳入宫,想让赵德芳承嗣。不料,王继恩自作主张,中途改道去召晋王,并与早已迎候于府门外的晋王亲信、医官程德玄一起劝说赵光义(原名匡义,为避太祖讳而改名光义。登基后又改名为炅)入宫。当王继恩回宫后,皇后问道:“德芳来了吗?”王继恩答道:“晋王到了!”宋皇后见到赵光义,知道大势已去,且惊且怕,只能口称“官家”(宋代俗称皇帝为官家),央求赵光义保全母子性命。赵光义也佯装哭泣道:“共保富贵,不要担忧。”

开宝九年(976)十月二十一日,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并打破常例,即改当年为太平兴国元年。鎏金舍利瓶银龛此银龛于1966年在浙江瑞安慧光塔塔基出土。银龛中央置一舍利瓶,瓶腹正面刻有“冲汉舍瓶,道清舍金”八字。银龛外壁布满花卉,顶部为一朵盛开的牡丹。金匮之盟

太祖死得蹊跷,太宗即位也令人疑窦丛生,为后人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谜案,使得时人议论纷纷,人心颇有不服。太宗的当务之急便是安抚人心,力求为自己的夺位之嫌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太平兴国六年(973),前朝宰相、河阳节度使赵普抛出了“金匮之盟”,算是给太宗解了围。八卦菱花镜·宋此镜为菱花形钮座。主题纹饰为八瓣菱花,里边各饰一八卦符号。

按照民间的说法,太祖、太宗和秦王赵廷美兄弟三人的生母杜太后,在临终前曾召当时的宰相赵普进宫听受遗命。杜太后问太祖道:“你自己知道你为什么能得到江山吗?”太祖呜咽哭啼不止,不能回答。杜太后见此,便责备太祖说:“我是自己老死的,你哭也没有用。我刚才跟你谈的是国家的大事,你怎么只知道哭泣呢?!”杜太后又问刚才的那个问题,太祖这次回答说:“我之所以得天下,全靠了祖先的余德,太后的庇荫。”杜太后说:“你说的不对!你能得天下,是因为周世宗让幼儿即位做了皇帝,人心不附造成的。倘若周朝有一位年长的君主,你能得到天下做皇帝吗?”

接着,杜太后又教训太祖,为了防止后周那种幼儿主天下而失天下的情况出现,宋朝要继立长君。她要求太祖死后要传位给自己的弟弟光义,光义死后要传位给小弟秦王廷美,廷美死后则传位给太祖之子德昭。最后杜太后说:“四海至广,万机至众,能立年长者为君主,实在是国家社稷的福分。”太祖叩谢母亲的临终教诲,哭着说:“我一定按照母亲的教导来办。”为了监督太祖实施,杜太后又让赵普把自己的话记下来做为将来皇位继承的依据。赵普随即在杜太后床前按照太后的意思写好了誓书,并在誓书末尾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太祖便将誓书锁于金匮,交由谨慎可靠的宫人管理,秘藏宫中。相互利用的盟约

太宗继位之后,一度以皇弟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封齐王;太祖之子赵德昭为永兴节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同时,下诏令齐王赵廷美、武功郡王赵德昭位在宰相之上。但随着自己地位逐渐巩固,太宗决心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可是又受到“金匮之盟”的限制,左右为难。太平兴国四年(979),太宗在高粱河战败,一度失踪、六军无主,军中竟出现拥戴赵德昭的事件,这使得太宗为此深感惊惧。太宗回到汴京,迟迟不赏消灭北汉、攻取太原的有功将士,一时朝中、军中议论纷纷。赵德昭入宫规劝,不料太宗却因此大怒,冷冰冰地对德昭说:“等你自己做皇帝了,再赏也不晚!”赵德昭听了之后,惶恐异常,回府就自杀了。两年以后的太平兴国六年(981),赵德昭的弟弟赵德芳也不明不白地死了。太祖的两个儿子都死了,对皇位的威胁就剩下了幼弟廷美。要打击赵廷美,太宗在当时急需一种完全有利于自己的舆论和一个非常得力的助手。

赵普是太祖开国时的元老重臣,太宗正可借用他的重要地位和政治影响来打击廷美。而此时的赵普连遭冷落,又被宰相卢多逊逼得无处可退,甚至身家性命都岌岌可危。赵普为求自保,也瞧准太宗的需要,投其所好,抛出了“金匮之盟”修改本这张王牌。

赵普所提供的“金匮之盟”的修改本是完全有利于太宗的“独传约”。在这个版本中,杜太后的遗诏变成了独传于太宗。而对于赵廷美、赵德芳则只字未提。为了继续表现对太宗的忠心,赵普甚至以太祖为例,告诫太宗:“太祖已经错了一回,你怎么能错第二回呢?”赵普以开国元老和“金匮之盟”唯一记录者的身份,不但使得太宗即位变得名正言顺,而且也为太宗下一步打击幼弟,进而实现传位亲子的计划铺平了道路。

当然,太宗也不忘投桃报李,恢复了赵普的相位,并将其置于首相的地位,正好压在了卢多逊的头上。第二年,赵普向太宗告发卢多逊跟赵廷美交往密切,意图不轨。太宗借机大兴牢狱,将赵廷美安置到了房州(今湖北房县),卢多逊则被流放到了崖州(今海南三亚崖城镇)。赵廷美的势力被彻底涤荡,太宗传位亲子的道路障碍至此也被扫清。雪夜访普图·明·刘俊《雪夜访普图》是描写宋太祖赵匡胤退朝之后,于风雪之夜造访重臣赵普,并和他策划如何结束十国割据局面的故事。·北宋·BEISONG05>>时间:978吴越降宋宋朝建立后,弱小的吴越政权立即表示臣附。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正式归顺,辖有13州1军86县的吴越地就此划入了中央政权的统一管辖之下。开国君主的遗言

唐帝国的崩溃使得当时的中国陷入了一个四分五裂的境地,从朱温建立梁朝开始的五十多年里,中原地区前后换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暂的王朝,合起来叫做“五代”。与此同时,在南方和巴蜀地方,还有许多割据政权,有的称帝,有的称王,前后一共建立了九个国家(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加上在北方建立的北汉,一共是十国,所以这一时期被称为“五代十国”。军阀割据势力们彼此互相侵攻,中原大地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

吴越国是一个南方的弱小的割据势力,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吴越国的统治者从创始人钱镠开始就采取了“事大”的对外方针。在后梁的朱温即位不久,当时还是镇海(今浙江杭州)节度使的钱镠就首先派人到汴京祝贺,表示愿意称臣。朱温十分高兴,封了他做吴越王、诸道兵马都元帅。后唐灭梁以后,钱镠又向后唐上表称臣,不仅得到了吴越国王、天下兵马都元帅的头衔,而且还得到了玉册金印,以示恩宠。钱镠临死前留下了一个遗言:“子孙后代要量力而行,如果遇到了真正能统一天下的人要尽早归附。”白釉刻花龙首净瓷瓶·宋定州净众院舍利塔,建于至道元年(995),从塔基地宫中出土定窑瓷器多达55件,有盒、罐、瓶、壶、净瓶等多种,其中以这件净瓶最引人注意,它是罕见的大件北宋早期定瓷精品。净瓶用堆贴和刻画手法制作装饰花纹,肩部饰尖瓣覆莲三重,下腹饰尖瓣仰莲四重,其间是横置的花草图案。净瓶的短流作龙首形状,张开的龙口即为流口。通体施白釉,晶莹洁净,散发出恬静的美感。怀壁其罪

有了钱镠立下的方针,后人也是有样学样,尤其是他的后人钱俶更是把“事大”的这个方针发挥得淋漓尽致。钱俶本名叫钱弘俶,为了避宋朝的讳所以改名为钱俶。在五代的后周时期,由于后周的强大,钱俶立刻表示了臣服,不仅进贡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还积极配合后周的军事行动。后周显德三年(956),周世宗征讨淮南的时候,钱俶应后周的要求出兵进攻常州。钱俶的这种臣服的姿态自然让后周的统治者很高兴,于是连连加封钱俶的官职,后周广顺元年(951),授诸道兵马元帅,第二年,授天下兵马元帅。到了后周世宗的时候又加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可见后周对钱俶的满意程度。北宋建立后,钱俶更是恭敬有加,不但加倍地进贡上好的瓷器金银,还亲赴汴梁进行朝觐,可谓是把属国的礼节做到了极致。杭州保俶塔保俶塔位于杭州的西湖北岸。此塔原名应上塔,始建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5)。传说赵匡胤建北宋后,把吴越王钱俶召进了京城汴梁。吴越王的母舅吴延爽为祈求他能平安归来,特建此塔,称为保塔。

当然吴越国的统治者们如此地对大国奉承讨好并不是他们喜欢这样做,实在是为了在当时险恶环境当中生存的一种不得已的手段。当时的吴越国的疆土狭小,极盛时也只辖有杭、越、湖、苏、秀、婺、睦、衢、台、温、处、明、福13州;另又设有镇海、镇东、中吴、宣德、武胜、彰武等节镇。这块土地丰裕肥美,所谓“怀壁其罪”,吴越国虽然富裕但是毕竟疆域太小,实力不足,这就使得吴越国成为了周边各大割据势力必取之而后快的一块肥肉。蹴鞠纹铜镜·宋铜镜圆形,背面浮雕四人蹴鞠图像。蹴鞠即中国古代流行的足球运动,常有女子参赛,这面镜背图像是研究中国古代足球的珍贵图像资料。景德镇窑影青观音坐像·宋此坐像观音菩萨头戴化佛冠,胸前佩璎珞,外披通肩大衣,双手结定印,面相丰腴,神情安详。外衣和坐处施影青釉,有冰裂纹。其造型、釉色和胎质均属景德镇窑的上品。助宋灭南唐

当年钱镠衣锦还乡,他的父亲却避而不见,说了这么一番话:“我们家数代都是耕田打渔为生,没有人能富贵到如此地步。现在你控制了13州,三面受敌还要和人争雄,我怕你一旦失败要牵连我们整个家族。”这番话清楚地道明了吴越国所处险恶境地。为了保存自己,吴越的统治者必然要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当然吴越国的实力太弱,所谓的“远交近攻”也只能变成抱住中原强国大腿的一种狐假虎威的自保之道。

宋朝立国之后宋太祖赵匡胤定下了一个先平定南方再扫平北方的战略方针,这样就使得吴越国一下子首当其冲。就在宋朝发动攻灭南唐的战争后,当时的南唐后主李煜曾致书钱俶说:“今天我完蛋了,明天你还好得了吗?”这句话明白地道出了当时吴越国的尴尬处境。吴越国的丞相沈虎子也说南唐是“国之屏蔽”,要求和南唐一起对抗宋朝,以此来保住吴越国的独立地位。可是钱俶最终看清楚了当时的天下大势,知道宋朝的统一是不可抗拒,顽抗到底最终只能死路一条。于是钱俶不仅没有援助南唐,反而遵照赵匡胤的命令,派出大批精锐夹击南唐,最终促成了南唐的灭国。和平统一

南唐灭国之后下一个自然就是吴越国,这一点无论是吴越国的统治者钱俶还是他的臣子心里都十分清楚,可是人总是会心存侥幸,钱俶也不例外,还幻想宋太祖看在吴越国多年忠诚侍奉的份上让吴越国维持自身的独立。可是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钱俶第二次去汴京朝觐时,曾经依附南唐的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向宋太宗赵光义献上了漳、泉二州的土地。有了这样的先例,吴越国想躲也躲不过去了。钱俶知道如果不尽快归顺宋朝,就会大祸临头,最终决定“保族全民”,将他的“锦绣山川”和11万带甲将士悉数献纳给宋朝,实现了和平统一。

由于和平统一,吴越国军民无一人死伤,也无丝毫的财产损失,为此宋太宗对钱俶大加赞扬。在吴越国统治时期,时人对这个割据政权没有多少好感,并留下若干吴越国“重敛虐民”的记载。钱俶“纳土归宋”后,躲过一场战争浩劫的吴越居民感谢钱氏的功德,世代流传的都是钱王兴修钱塘江堤等利国利民的事迹,甚至有钱王射退钱塘江潮之类的传说。直到六百余年后的明代末年,人们仍可看到“吴越之民,追思钱氏,百年如新”的情景。泽及子孙

由于钱家自始至终的忠心“事大”政策使得钱俶归宋后受到空前的礼遇,太宗“申誓于山河”,发誓永保钱氏子孙富贵。钱俶先被封为淮海国王,后改封为邓王。对于抵达汴京的近三千名钱氏族人,太宗大加封赏,让他们“文武自择其官”,被授予官职者有上千人,不少人出任或在后来升任节度使、观察使、将军、尚书,直至当上宰相。钱俶之子钱惟演还娶了公主,和皇室结为亲家,待遇优厚至极。北宋末年,在开封等地的钱王后裔已达上万人。因此,当时的人们都说,“忠孝盛大,惟钱氏一族,信为善之报不虚。”

宋代灭亡后,后世的人们鉴于钱王的历史功绩,对其后裔仍很敬重。明代初年,钱王后裔、江西建昌知府钱克邦在办理税粮时有过失,可能会被朝廷处死,其子便带着后唐昭宗时赐给钱俶的恕本人九死、子孙三死的金书铁券,去南京“诣阙自陈”。明太祖朱元璋召见了这个少年,对他说:“五代时天下大乱,各据一方,你的祖先能保护两浙的人民过上和平的生活。到了宋朝,知道太祖、太宗是真主,便将土地归附。你的祖先做下的这些功绩,可延续到现在。”于是朱元璋法外施恩,赦免了钱克邦,并发回已经查抄的田产家财。在清代,乾隆皇帝在屡次下江南时多次亲临西子湖畔祭祀钱王的表忠观等处,并在一首御制诗中称誉钱王“端因识时务,可以号英雄”,称誉钱氏子孙“勖哉钱氏族,百世守家风”。历史词典

六和塔

六和塔乃北宋开宝三年(970)吴越国王钱俶为镇压钱塘江大潮而建,位于杭州城钱塘江畔,北倚群峰,因该地旧有六和寺,取佛家六种规约之意,故称。别名六合塔,则是“天、地、东、西、南、北”六方以显示其广阔的含义。初建时规模极大,塔身为砖木结构,共分9级,高167米多,斗拱、重檐、塔身三者在尺度阴影处理上极为恰当,明暗间隔收分合度,轮廓衬托分明。塔身上装有塔灯,在钱塘江上夜航的船只,都把它当作航标。宣和三年(1121)毁于兵火,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重建。塔身减为七级,平面呈八角形,仿木结构砖砌,外观木檐13层,高59.89米,占地1.3亩。每级中心皆有小室,小室外有廊道,级与级间铺有螺旋形阶梯,塔内须弥座上均雕有花卉、人物、虫鱼鸟兽等图案,精致入微,栩栩如生。塔外木檐回廊宽阔舒展,登塔之人可由塔内进入外廊,周览江山景色。每层檐角上则挂有铁马。历经元、明、清三代修葺,现存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照原样修建的。·北宋·BEISONG06>>时间:922~992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宋太祖以后,北宋王朝的君主大臣们都极其重视自身的文化修养,在皇帝、宰相亲自带头的榜样影响下,崇尚儒学重视文化的风气很快流传开来。宰相须读书

北宋初年的一个冬天,夜里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在一片银妆素裹之中,两位客人先后来到汴京城内的某处深宅大院,在温暖的火炉旁宾主三人饮酒夜谈,就是在到这里,北宋王朝结束五代乱世,平定天下的策略诞生了。这两位来客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和他的胞弟、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这座深宅大院的主人则是北宋的开国元勋赵普(922~992)。

赵普的原籍在幽州蓟县(今北京西南),后来他的父亲带领家族迁到洛阳(今属河南)居住。后周时,赵普在军中担任小吏,以勤奋能干得到赵匡胤的赏识,很快被提拔为归德军节度使掌书记,成为他的幕僚。赵匡胤称帝以后,赵普的官职不断提升,最终在乾德二年(964)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身为朝廷重臣的赵普并非文人出身,这在极重文治的北宋实在是一个罕见的特例。曾为小吏的赵普年少失学,虽然认识文字,读的书却并不多,再加上他平素不擅言辞,所以很多人都以为他从不读书。决心大量任命文官,开创一个全新制度的宋太祖经常劝他在平时多注意学习文化,甚至为此很严厉地批评赵普。从此赵普开始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努力地学习儒家典籍。李铁拐木雕像·宋此雕以“八仙”中的李铁拐为造型题材,雕出光头赤足,破衫半袒的老年乞丐形貌。左手撑铁拐,右侧足蹬于拐上,侧身昂头,右手高举酒壶,将酒注入口中。造型极富动感,人物传神,是宋代木雕佳品。磁州窑童子戏鸭图瓷枕《论语》治天下

赵普读得最多的是被儒生们分外推崇的《论语》,赵普将这部号称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书籍放在卧室的盒子里,每天退朝回家就关上房门用心攻读。在后世作为启蒙读物的《三字经》中,有这样几句话——“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这段话的意思是:赵普宰相认真研读《论语》,即使做了官也坚持勤奋学习。一个小吏出身的人能够得到后世儒生这样的推崇,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过了一段时间,同样重视文治的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他组织当时的著名学者编纂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太平总类》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读物。对于这样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三卷,于是更名为《太平御览》。这位以好读书闻名的皇帝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成语“开卷有益”就出自这里。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赵普被宋太宗从河阳(今河南商孟县)召回朝廷,升任太子太保。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赵普被封为梁国公,再次担任宰相一职。此时赵普已经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得到任命后,他自信地对宋太宗说道:“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由此传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千古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后来被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做出不同的解释,许多学者认为这是读书一定要专精的证明。崇拜孔子的儒生相信这说明儒家典籍包含了世间的一切道理,仅仅读熟一册《论语》就足以让人出将入相。批判儒家文化的人则将之理解为装聋作哑的权谋之术。无论如何,北宋开国君臣们开创了以文官治国的先河,在举国崇文的浪潮下,中国迎来了又一个文化高峰。历史词典

宋初“四大书”

宋初四大书,亦称“四大类书”,指《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太平广记》,李昉等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内容多为野史传奇小说。《太平御览》,太平兴国二年,李昉等据《修文殿御览》等类书编撰,历时七年成书、共1000卷,分55门。《文苑英华》由李昉等编辑,自太平兴国七年至雍熙三年(986)成书,共1000卷。内容上承《文选》,辑录萧梁末至唐末作家2200余人作品,诗文近两万篇,分为诗、赋等38类。《册府元龟》,景德二年(1005),真宗命王钦若、杨忆等人编纂,大中祥符六年(1013)成书。全书1000卷,辑历代君臣事迹,按事件、人物分门编纂,分为31部,共1104门。孙注撰音义。取材以正史为主,以及经书、诸子百家。四大类书所据皆为宋代以前古本,散佚失传者赖此得以考见其佚文。·宋朝·SONGCHAO五彩缤纷的岁时节令形成于汉代的四时节令到唐宋已基本定型。从正月一日开始,元宵、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中秋、重阳、立冬、冬至等重要岁时节日,均有民俗活动,而且极为讲究。宋代的岁时节令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的多彩侧面。元旦“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今春节),即正月初一,是中国古代最盛大的节日,宋代亦袭此节,家家户户“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北宋末年,唐代名将秦琼、尉迟敬德取代传说中能打鬼驱邪的钟馗成为“门神”。由于宋代印刷技术的进步,还出现了木版年画,张贴于家中,增添节日气氛。自宋代发明火药后,从除夕夜到元旦,燃放爆竹也是一景。南宋时期临安城还要在元旦燃放焰火。新年伊始,家家户户还要拜天地、祭祖先、互相祝贺。上层士大夫中还流行送名片以代替登门拜年。这一天,“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元宵观灯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也称灯节。唐代时,灯节为三日,宋初延长为五日。宋帝多强调元宵节应“与民同乐”。城内处处张灯、人人观灯,南宋时临安城内“四十里灯光不绝”。元宵节灯品繁多,以“苏灯”为最,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种种奇妙,令人佩服。宋朝还出现了“猜灯谜”的节日活动。南宋时,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将谜面写在纸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影清刻花注子注碗·宋寒食与清明

寒食为宋代三大节之一,节前做好饭菜,节日期间禁火。北宋时期放假七天,南宋时缩到五日。节前,宋人还有家家折柳插门的习俗,江淮尤其盛行。南宋时期,临安一带的市民还有乘舟游西湖、看龙舟的习俗,不少士庶在湖中饮宴行乐,“至晚携西湖土宜(土产)而归”。寒食节的第三天为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节日,“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以尽思时之敬。”皇室也早早“发宫人车马往绍兴攒宫朝陵。宗室南班,亦分遣诸陵,行朝享礼。”扫墓时还要烧剪成圆钱或元宝形的“纸钱”。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夏季的重要节日。“自五月一日至端午节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粽子、五色水团、茶酒共餐,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北宋时期盛行“合泥做张天师,以艾为头,以蒜为拳,置于门户上”,或用朱砂写“茶”字倒贴在墙上,南宋民间还要制作小红袋,装入雄黄,系于身上,都是为了达到驱邪避瘟的目的。端午期间人们还要吃粽子,饮雄黄酒、菖蒲酒等。中秋与重阳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秋季的重大节日,也是赏月的最佳时节。两宋赏月之风不减前朝,“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赏月之余,石榴、梨、枣、栗等中秋助兴佳品也是不可或缺的。除赏月外,赏桂、观潮在宋代也十分盛行。尤其是宋室南迁后,临安观潮更是热闹。九九重阳,自秦汉以来逐步形成的登高、插茱萸、赏菊花、吃重阳糕等习俗在宋代依然兴盛。北宋汴京民众在重阳节“多出郊外登高”,在郊外高山上聚会行乐。宋代还极为流行赏菊、佩菊。宋代重阳糕的制作也更加精致,最为著名的是狮蛮糕。◆玉兔捣药饰件◎宋人的节日缤纷多彩,中秋节是其中重要的节日。八月十五,一轮明月挂在空中,人们不免想起传说中的月宫,说起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冬至与除夕

冬至与寒食、元旦为北宋的三大节日,至南宋冬至则与元旦并列,称为“亚岁”。北宋汴京“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南宋杭州也是“最重一阳贺冬”,“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南北宋两朝在冬至之日,都要在京城南郊举行“祭天”,称为“南郊”,以祈求上天保佑子民。冬至还有吃馄饨、喝稀豆粥的饮食习俗。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宋人称为交年节,也称小年。这一天要举行“醉司命”、“照虚耗”、“诵经咒”、“扫屋宇”等多种节日活动。从小年夜开始,到除夕“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由于除夕是“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宋人还有守岁的习俗,“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北宋·BEISONG07>>时间:979太宗受挫高梁河五代时期,契丹国趁着中原大乱夺取了幽云十六州。北宋建立后,为了确保中原地区不受到来自北方的威胁,理所当然要夺回这片土地。然而宋太宗仓促北伐,导致失败,从此幽云地区与中原隔绝长达两百余年。幽州攻防战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亲统大军进攻北汉,包围了其都城太原。辽国南府宰相耶律沙率军来援,被宋军击败,北汉主刘继元随即投降。北汉灭亡,宋朝基本完成了统一大业。

然而此战的轻易成功却使宋太宗头脑发热,过高估计了己方的实力,他立即移师向东,想要一举收复幽云十六州。诸将都劝谏说:“长期在外,士兵疲倦,粮饷匮乏,不宜再战。”太宗根本听不进去。

当年六月,宋太宗没等诸路兵马会合,就匆忙挺进至辽国占领地区,直指涿州(今河北涿州),随即将辽国北院大王耶律希达所部击破于沙河(在今河北易县境内),又与辽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恶战于得胜口(今北京昌平北)。宋军势如破竹,辽国守将纷纷投降,宋太宗更加志得意满。

辽国涿州判官刘厚德举城投降,宋军遂于二十六日挺进到幽州城南,耶律希达和耶律斜轸退守清沙河(在今北京昌平境内)。当时守备幽州的是辽国名将韩德让,他在危急中安抚人心,严密防守,以待援军的到来。宋太宗屯兵坚城之下,一连半月都无法攻克。钧窑尊·宋尊高18.4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21.2厘米,河南禹县出土,为宋代钧窑瓷器中的精品。高梁河之战

此时辽景宗耶律贤(948~982)在位,他患有头风病,无法正常上朝理事,朝政都由皇后萧燕燕(953~1009)决断。萧皇后听到宋军北伐的消息,立刻召集众臣商议,并发五院兵马,由耶律沙、耶律休哥(?~998)等将统率,分道救援幽州。

七月初六,耶律沙所部到达幽州,与宋军大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宋军人数众多,士气高昂,耶律沙虽然奋勇厮杀,临近傍晚的时候也已损失惨重,准备向北撤退。就在这个时候,耶律休哥率领精锐骑兵赶到。耶律休哥,字逊宁,契丹名将。他听说耶律沙即将战败,就命令士兵每人手持两个火把,趁着夜色直插宋军侧翼。宋军看到满山遍野的火炬,不知道契丹援军来了多少,人心慌乱,士气开始低落。

此时,驻守清沙河的耶律斜轸也赶来救援,两将分左右两翼夹击宋军。已经鏖战了大半天的宋军本就疲惫不堪,经不起两支生力军的冲锋,各部纷纷崩溃。韩德让也趁机打开幽州城门掩杀出来,宋军大败,死伤万余人。乘坐驴车逃命

宋军溃败中,宋太宗也身负重伤,逃到涿州后没等歇息,耶律休哥率大军又已杀到,太宗伤重无法骑马,臣子们只好找来一辆驴车,把他扶上车去,混在乱军中向南奔逃。

宋军丢弃粮草辎重无数,所收复的各州土地又重新被契丹人占领。各部好不容易站稳脚跟,收拢败卒,却找不到宋太宗的去向,混乱中很多人怀疑太宗已经遇难,提议拥立太祖之子德昭继位。后来终于找到了太宗,此议才作罢。

回到汴梁后,太宗认为既然此次北伐失败,就不能再赏赐灭亡北汉有功的将领们。德昭为众将请赏,太宗嫉恨前事,斥责他说:“等你做了皇帝,再赏赐也还不迟!”德昭闻言大惊失色,回家后就自刎身亡。

高梁河之战是北宋转向“守内虚外”战略的转折之一。此役使宋初经过苦心训练而日渐强大的宋军伤亡惨重,而拥戴德昭的事件更让太宗恐惧。战后,太宗不但没有加强军队的训练,反而开始全力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此后宋军的战斗力日益下降。雪筱寒雏图·北宋此图为北宋佚名作品。北宋花鸟画早期承接五代时的西蜀,至神宗朝开创了花鸟画情景交融的新气象,至徽宗朝达到顶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