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健康加油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1 17:02:12

点击下载

作者:史德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40岁健康加油站

40岁健康加油站试读:

第一章中老年养生之道

关于养生之道,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最早也是最经典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指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生于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阴阳及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动的根本。阴阳平衡,人体就能够健康;阴阳失衡,就会患病,就会早衰,甚至死亡。所以养生的宗旨,最重要的就是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

提到阴阳,首先要提到《易经》。《易经》有非常高深的哲理,那就是阴阳哲理。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都属于阳;反之,背阳光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凉的都是阴。从人体看:头为阳,脚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另外,阴阳之中又分阴阳。

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的运动,在运动中保持平衡。《易经》中的太极图就是阴阳平衡的缩影。这个太极图由阴鱼和阳鱼组成,表示阴阳双方是在不停地消长转化着。这种消长转化就是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阳极则阴、阴极则阳。太极图的这条“S”线就表明阴阳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一种处在阴阳消长转化当中的平衡。这种平衡表现在大自然就是阴阳气化的平衡,表现在人体就是阳气和阴精的平衡。如果阴阳能够平衡,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所以说,如果一个人面容是红润的、明亮的、发光的,那就说明他的五脏一定是安康的。

人体的阴阳如果平衡,那么生命的活力一定很强,生理功能一定好,心理承受力高,能吃能睡气色好,心情愉快精神好。人的五脏阴阳平衡、阳气和阴精平衡,他的应急能力就强,对不良情况的适应能力就好,而且耐受疲劳的能力强,抵抗一般疾病的能力强。因此,阴阳平衡非常重要。

阴阳失衡的后果阴阳失衡了就容易导致疾病。阴阳为什么会失衡?阴阳是互根、互补、互制的。如果有一方出现不足,或者有余,那么另一方就会代偿弥补。假如代偿弥补失调,阳气和阴精就不能够维持正常的平衡。阴阳失衡有多种表现,首先就是亚健康。造成亚健康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由于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用心、用脑过度,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一种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负荷状态,过度的疲劳造成精力和体力透支。

缺乏必要的运动。平时由于工作压力和生存压力,再加上许多人没有保健意识,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必要的运动,造成身体某些器官功能过早衰退。

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即使是健康人,也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处于亚健康状态。

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前期表现。在发病前,人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出现器质性病变,但在功能上已经发生了障碍,如胸闷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

由于人体机能的退化而表现出体力不足、精力不足和神经的适应能力降低。

由于人体具有很强的自调能力,所以对轻度阴阳失衡具有调节代偿能力,可以暂时维持一段时间的平衡,这时的平衡较正常状态的平衡水平稍低。亚健康就是属于这种平衡。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或者出汗、掉头发、情绪失常,以及吃饭不香、睡觉不沉、性功能降低、判断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要考虑可能是亚健康亮起的红灯。

亚健康有三个下降:生命活力下降;生理本能即饮食、睡眠、性功能下降;还有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如果出现亚健康的情况,就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如果查不出病来,就要考虑是不是因为过度疲劳引起的。超负荷劳动是形成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另外,还要看一下是不是营养不良、睡眠不足,或者是精神压力、心理压力过大。如果有这些原因存在,就要尽快调整,亚健康也可以慢慢地恢复。

有专家认为,对处于或正在进入亚健康状态的中年人来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意思是说,自己完全可以从饮食、生活、保健等多方面调理自己,这比过分服用保健品来重获健康的做法要明智得多。为此,医学专家提出了简便易行的应对良策,即全面合理的膳食、恰当的生活调理、及时的心理调节。

维持阴阳平衡的举措生命的阴阳平衡对健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来维护阴阳平衡呢?每个人的生命储备是有限的,因此要合理安排。生命好比是燃烧着的一根蜡烛,燃烧得越旺,熄灭得越早。所以,维护生命阴阳平衡要注意节能养生这个问题。节能养生包括静养生、慢养生和低温养生这三大法宝。节能养生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阳气和阴精,避免不必要的损耗,从而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让力量用在刀刃上,千万不要做不必要的损耗。

(1)静养生是对生命的轻抚

静养生能够降低阳气和阴精的损耗,从而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延缓早衰、延长寿命。静养生首先要心静,只有心先静下来,生命才能静下来。心静下来,呼吸、心跳、血压才能够降低,人体的生理代谢、阳气和阴精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为此,建议大家做五分钟的静养功,可以采取半坐位或者平卧,眼睛半闭,两臂自然下垂,然后把意念集中于下丹田(脐下三寸处)。然后做深呼吸,想一件美好的事,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丹田。所谓想一件美好的事情可以是以往的愉快心情,也可以是美好的自然风光,或者是曾去过的旅游名胜,任凭丰富的想象,使自己的思维幻游于海宽天阔之间,达到精神洒脱、飘飘欲仙的程度。调查显示,沉思冥想者的发病率要低50%。沉思冥想对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症等疗效更佳,即使是健康人,也可以消除疲劳,有益于左右脑平衡使用,给自身机体充电。专家认为,静养生对免疫系统的功能可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达到预防疾病的功效。

(2)慢养生是节能养生的重要秘诀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古代人一呼一吸大约是6.4秒,但现在的人是3.3秒,比古人快了将近一倍。可见,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呼吸频率越来越高。生命的长短与呼吸频率成反比,呼吸频率越慢,寿命越长;呼吸频率越快,寿命越短。慢养生首先要做到心慢。心慢下来,呼吸、心跳才能慢下来,这样才能减少阳气和阴精的损耗。人们可以慢慢地做家务、慢慢地洗澡、慢慢地带孩子,跟上班的时候应该有鲜明的、不同的节奏,这样让人体的能量节约下来。总的原则是有快有慢、有紧有松、有忙有闲。

(3)低温养生通过降低消耗来保存生命的能量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指出“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就是说在高山上的人寿命都比较长。因为高山上温度比较低,低温养生可以降低代谢,降低阳气和阴精的损耗。冬天室温不能过高,暖气不要开得太大,要多接地气,多吸阴气,多饮地下水、井水、矿泉水。另外,低温养生还要多吃水生食物(如水稻)、越冬食物(如冬小麦、大白菜)、冬生水果(如冬梨、冬瓜、冬枣)等。

总的来说,静养生、慢养生、低温养生互为因果关系,是生命节能的三大重要法宝。

(4)饮食养生是通过补和泄来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

先说补,补就是补充营养。要维持生命就需要不停地补充营养。泄就是要清理体内垃圾。人的一生在不停地产生各种垃圾。所以,在此介绍几个清除生命垃圾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泄法。通过吃一些食品,比如说萝卜、青菜等等,可以通导大肠,防肠癌。第二个方法是利尿法,可以每天喝绿茶,在清晨和傍晚的时候喝水,起到清洗膀胱的作用。第三个方法是活血化瘀法,这个方法非常重要,可以冲刷血管内物质的淤积。要想活血化瘀,可以运动,还可以吃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或者药物。另外,还要冲洗毛孔。冲洗汗毛孔主要是通过运动,或者是喝姜汤、喝热粥、吃辣椒或者是喝少量的酒,让身体出汗,起到通窍排毒的作用。还可以用减毒法来排出体内垃圾。比如,平时多喝一些绿豆汤、生姜、绿茶,或者多吃蔬菜、水果都可以帮助人们排出毒素。

人的一生如何平衡营养?要根据人一生各个时期的阴阳消长转化来平衡。青少年时期,人处于阳长的阶段,就应该补阳为主,多吃一些动物蛋白,如牛奶、瘦肉;中年时期阴阳消长是持平状态,就应该以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并重;老年阶段是阴长阳消的时候,就应该以养阴精为主,饮食以植物蛋白为主,可以多喝豆浆。

人的饮食要全面,饮食全面是维持生命平衡的根本保证。主食应该以米和面为主,其他的豆类、玉米、小米等为辅。主张吃时令菜。比如夏天的西红柿、黄瓜质量最好;冬天的白菜和萝卜营养价值高。因为季节菜是和自然界的阴阳气化相顺应的,得天地之气最浓厚,所以营养价值也最高。

(5)睡眠养生是对生命的充电

睡眠的目的也在于通过调整阴阳平衡而为生命的涵养做储备。提倡睡子午觉,子午觉就是子时大睡,午时小睡。子时是23点到1点,这个时候阴阳大会,称为合阴时间。在这个时候进入熟睡状态对养生的效果是最好的。午时是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阳气最盛,称为合阳。这个时候就要因人而异,阳虚的人,在这个时候睡觉养阳效果最好。但是阳盛的人在这个时候稍稍休息一下就应该进入工作。睡子午觉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小憩可以静卧,也可以静坐,15~30分钟就可以,最好是能够半躺或平躺。中午休息一下,下午的精力一定会很好。

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有人说过:“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把睡眠称为“生命宴席”上的“滋补品”,认为睡眠是一切精力的源泉,是病人的灵药。巴甫洛夫称“睡眠是神经系统的镇静剂”。随着年龄的老化,睡眠也会老化。世界卫生组织(WHO)把“睡得香”列为健康的重要客观指标。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都遭受各种睡眠障碍的困扰。在这些人群中,又有三分之一的人患有重度睡眠障碍。我国同样有20%~30%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中年人应酬较多,工作繁忙,往往睡眠较少,严重地透支健康。

要想睡得香,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①睡前三小时不进食,可散步、洗热水澡或热水泡脚,每天定点上床。

②睡前避免兴奋过度。睡前应避免情绪激动。如不看易激动的电视节目及体育比赛、少饮水,特别是浓茶、咖啡易使大脑兴奋,更应少饮或不饮,以免夜尿增多,影响睡眠。

③睡眠时,卧室光线不宜太亮,保持安静,噪声超过35分贝就会使人难以入眠。室温最好为19~20℃,不冷不热易使人入睡。

④不睡软床,最好睡硬质床。枕头以哑铃状为宜,仰卧枕高5~9厘米为好。

⑤睡觉时的姿势、方向要正确。从养生角度看,以右侧卧位、两腿弯曲如弓状为宜。取右卧方向,心脏不会受压,可使血液流向腹部、流向肝脏,对肝脏代谢有利,也可使胃中食物顺利进入肠内,也利于胆汁流畅,帮助消化,促进身体健康。有人研究发现,长寿老人常侧卧及仰卧交替,尤以右卧为多。

⑥大多数人每天的睡眠时间需7~9小时,有些人达10小时,午睡30分钟至1小时。晚间不应超过11点上床睡觉,绝对保证12点至第二日早晨5点睡眠的黄金时间。

⑦入睡困难时,可采用入静冥想的办法,也可采取意守丹田(即想着肚脐)或反复想蓝天白云景象,边默念“蓝天白云”,或连续边想边念“绿色草原,白色羊群”,就会顺利入睡。只要一天中动静结合,实现平衡,精力、体力就会越来越好,进入良性循环。

(6)性养生是对生命的协调

性养生的重大意义在于协调人体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得好,衰老就能够减缓,寿命就会延长。实践也证实,家庭幸福、夫妻恩爱的人寿命都偏长;反之,家庭不幸、夫妻不和的人少有长寿者,可见性养生是多么重要。中医认为,肾精是肾气之根,是生命之本,人的生、长、壮、老、死都和肾有密切的关系,养生的第一条就是要养肾。所以,节制房事是养生的关键,也是性养生的第一要义。

总的来说,养生的原则是通过各种方法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养生的理念是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中医养生谈

中医养生观《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提出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揭示了人类益寿延年的奥秘。与此同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养生的自然观、防治观、意志观、精气观、动静观及食疗观。

(1)自然观“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2)防治观“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

(3)意志观“意志者,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发挥人的意志作用,结合季节特点,调养精神意志。春应舒畅,夏当充实,秋要安定,冬宜伏藏,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4)精神观“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涩已除,故神去之,而疾不愈也。”精气是机体抗病的源泉,精气的盛衰决定人体的生长和衰老的过程。

(5)动静观“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6)食疗观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化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黄帝内经》谈养生《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分《素问》、《灵枢》两部分。关于养生学内容主要有:

(1)长寿根基,首责先天《内经》认为,长寿与先天禀赋有关。强调人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生命禀生身父母而有形。禀赋厚实,则“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指出先天肾脏精气充足,形体壮实,肢体内脏功能健全,营卫气血流通畅达,呼吸消化功能正常,津液充足,卫外坚固,就能够寿度百岁。

(2)摄生方法,归纳四项《素问•上古天真论》将养生调摄方法归纳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也就是说养生应做到:①适应周围环境,避免外邪侵袭。②锻炼身体,强壮体魄。③节制饮食,注意起居。④保养精神,保持精气充足。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精神与形体相称协调,享受天赋的自然寿命。

(3)治疗未病,重视预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具有高度智慧的人,对于疾病不着重于治疗,而是着重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正和治理国家一样,不是国家出了乱子才去整治,而是在平时加以很好的防范。假如已经发生了疾病再去治疗,这样做就像口渴了才去挖井、战争开始了才去铸造武器一样,为时已太晚了。这种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思想,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内经》中还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经常排除杂念、思想专一、静养心神、闭目休息是调养精神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千金方》中的养生之道《千金方》的作者孙思邈把养生称为“养性”,是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求“内外病悉皆不生”,而延长人的寿命。书中认为,养生应做到:

(1)要节护精气神

孙思邈在书中将人体比喻为一盏灯,精、气、神比喻为灯中之油膏,生命活动如同灯火之光辉。若灯芯用“大柱”,则油尽灯熄较快,人的寿命即短;若灯芯用“小柱”,则油尽灯熄较慢,人的寿命自长。因此,本书认为养精大要之“啬神”、“爱气”、“养形”以及“戒房事”,都着眼于节约生命的能量。

(2)要饮食清淡,注意节制

书中指出,若贪食过多,多则不消。书中提倡饮食清淡,宜“大小麦面”。而猪、鸡、蒜、生肉、生菜、白酒、大咸之品,都应当禁忌。

(3)轻体力劳动和适度运动

书中认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主张每餐食毕,当以热手摩腹,出庭散步五六十至一二百步。四时气候和畅之日,度量其时节寒温及体力状况,步行二三里地为佳。闲暇之时,自种枸杞、百合、甘菊等,做轻微体力劳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衣服、身体要清洁孙思邈不讲究衣着外观和质量的优劣,却非常注意整洁,要求“第一勤洗浣,以香沾之”。并且要求“身数沐浴,务令洁净”才能使“神安而道胜也”。

睡眠勿覆其头睡觉时蒙着头面部是一种不良习惯,有碍于呼吸新鲜空气。

不吃生腐食物本书指出,“一切肉惟须煮烂”,若得肉必须新鲜,似有气息则不宜食,烂脏损气,切须慎之戒之。

注意口齿卫生书中说,“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又忌强力咬啮坚硬脯肉,反致折齿破齿之弊”。其说至今有借鉴意义。

古人话养生

陶弘景养生之道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士,南朝齐梁时代丹阳秣陵人。他博学渊识,通晓天文历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还工草隶,行书尤妙;特别是精通医理,药物学造诣尤深,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著《本草经集注》及《养性延命录》、《陶氏效验方》和《药总诀》等。

(1)“十二多”与“十二少”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教戒篇》中,列出了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十二多”,即多思、多念、多欲、多事、多语、多笑、多愁、多乐、多喜、多怒、多好和多恶。并一一解释道:“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憔煎无欢。”他还强调说:“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

针对“十二多”,陶弘景提出了“养生十二少”的原则,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这“十二少”,后来竟受到隋唐时期的神医孙思邈的格外推崇。

(2)重饮食养生

陶弘景非常赞同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所说的那句话:“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道惟在于药。”于是,他精心研究食养、食疗和药补、药疗,并最先提出了“饮食节制说”,主要包括食品、食量和饮食时间。在食品方面,他认为“厚味哺腊,醉饱厌饫以致聚结之病”,所以要“去肥浓,节咸酸”。在食量方面,他认为“食不欲过饱”,“饮不欲过多”。在饮食时间上,应“先饥而食,先渴而饮”,“不欲饱食便卧”。

在其《本草经集注》一书中,陶弘景明确表示:食物和药物一样,也具有寒热温凉四气、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属性,从而归入不同的经络脏腑。因此,饮食也应当“对症下药”。若热体、热病,宜多吃寒凉性食物,如绿豆、小米、豆腐、油菜、苋菜、黄瓜、西瓜、竹笋、茄子、梨、柑橘、白果、田鸡、螃蟹、甲鱼等;若寒体、寒病,宜多食热性食物,如麦面、蚕豆、生姜、大葱、胡萝卜、荔枝、大枣、葡萄、粟子、红糖、蜂蜜、鸡肉、狗肉、羊肉、牛肉、鹿肉、鲫鱼、鲢鱼、鳝鱼、海虾等。若属其他病症,需服平性食物,则可多吃糯米、黄豆、豌豆、山药、南瓜、花生、猪肉、鲤鱼等等。

乾隆养生之道乾隆享年89岁,是自秦朝到清末二百多位皇帝中寿命最高的一位,当称帝王寿魁。他的长寿“法宝”便是16字养生法则,即“吐纳肺腑,强筋壮骨,适时进补,十常四勿”。

(1)吐纳肺腑就是吸入自然界清气,呼出体内浊气。中医认为肺主宣发和肃降,可将胃气和津液输布全身,通调水道,护肌表、脏腑,若其功能正常可避免气短、咳嗽及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病的发生。据史载,乾隆每天黎明起床后,必去室外做深呼吸运动,以吐故纳新。几十年如一日,称得上“持之以恒”。

(2)强筋壮骨是指勤活动,使筋骨得到锻炼。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运动时,由于肌肉活动加强,体内产热增加,体温随之升高。这时,体内白细胞灭菌的能力大大增强,可以抑制各种病原体释放毒素,还能使心脏、血管、骨骼及肌肉等更加强健。据史载,乾隆经常参加各种操练、狩猎、出巡,这自然就增强了他对疾病的抵抗力。

(3)适时进补是指按照不同的季节补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乾隆的“进补”主要是食补和药补。两者在我国早已有之。乾隆是位学识渊博的帝王,对食补和药补十分讲究。据御膳房记载,他日常所吃的有猪、羊、鸡、鸭等家畜、家禽,有新粳米、老黄米、高丽江米、粳米、白面、荞麦面等粮食,有鸡蛋、豆腐、芝麻、蜂蜜、干枣、枸杞、核桃仁、松子仁等副食,还有茄子、黄瓜、豌豆、水果等新鲜果蔬。此外,还经常食用保健食品,诸如“八珍糕”、“健脾蒸糕”等等。在药补方面,乾隆最爱饮用补肾益脾或气血双补的宫廷寿酒,尤其是龟龄酒、松龄太平春酒,他每日必饮2次,每次一盅。在他晚年时,他还按照御医的建议,结合四时节令天天服用一些“清宫寿桃丸”之类的中成药。这些药有的滋阴助阳、有的养血通络、有的活血养心、有的润肠通便、也有的是脾肾双补,延缓衰老。当然,茶补、膏补之类,乾隆也绝不放过。

(4)十常四勿指的是“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施、肢常伸、肛常提”和“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①“齿常叩”利于固齿。晋代道家葛洪说:“清晨叩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叩齿能促进牙周膜、牙龈腔的血液循环,改善牙齿的营养供应,所以对保护牙齿极有益处。

②“津常咽”,津被称为“玉液”、“醴泉”、“甘露”、“神水”等,是一种宝贵的营养物质。我们的先人很久以前便发明了“叩齿鼓漱”功法,即清晨起坐,闭目绝虑,舌抵上腭,调匀呼吸,然后叩齿14遍。接着,用舌左右前后上下沿着齿、龈搅转14遍。待津液满口,再鼓漱14遍。最后,把鼓漱之液,分三次用意念吞送丹田。

③“耳常弹”是因为“肾开窍于耳”,而肾又是“先天之本”,肾的强健与否通过经络系统直接影响全身各个脏器的功能,从而对人的整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若按摩耳垂前后的听宫穴,或用右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左耳,用左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右耳,都可促进血液循环,不但有保护听力的作用,还有益于肾的健康。

④“鼻常揉”是因为“鼻为肺之窍”,肺部有病,会反映到鼻部,如鼻塞、流涕等等。若常揉鼻子,则可疏通脉络,通宣肺气,增加肺及呼吸道功能。对鼻炎及多种肺病均有预防和治疗的功效。

⑤“睛常转”是因为转目有利于强化眼球的弹性,增进眼睛的滋润,预防眼球底部的血管硬化,从而起到避免和治疗眼疾的作用。

⑥“面常搓”即经常进行“干洗脸”。干洗脸可促进脸部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还可以改善皮肤张力,并使之得到滋润。

⑦“足常摩”是因为足在身体最下端,营养较其他部位差,却负荷着五脏六腑及筋骨、皮肉的重量,承担着人体的运动功能。因此,负担特别重,容易衰老。此外,脚的皮下脂肪少,容易着凉,经常按摩脚心,便可防止“脚老”,预防感冒。

⑧“腹常施”是因为按摩小腹,能顺气消积。孙思邈在其《千金翼方》中曾写道,饭后以热手摩腹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

⑨“肢常伸”是因为四肢的静脉血离心脏较远,若长时间处于某一姿势,肌肉组织内的静脉血管就会松弛、扩张,淤积很多血液,使循环血量减少,人就会感到疲劳。若舒展四肢,则能引起全身大部分肌肉的收缩,把淤积的血液送回心脏,从而大大增加循环血量,改善血液循环,疲劳感也便随之消失。“肛常提”是因为提肛能升提阳气。常提肛可以升提阳气,能防止便秘、痔疮等疾病的发生,有益于身心健康。

此外,“食勿言”出自孔子所说的“食不语”。是指用餐时应专心致志,把注意力集中在饮食上。“卧勿语”主要是为了不耗肺气。中医认为,肺为五脏华盖,主出声音。凡人卧下,肺即收敛。如果这时候说话,对肺有损害。此外,睡前说话也会使人神经兴奋,从而影响入睡,甚至导致失眠。“饮勿醉”是因为“酒醉伤身”。酒进入人体后,首先通过肠胃道进入血液循环,其中90%要经过肝脏代谢,另10%通过肾脏、肺脏代谢。酒精在肝脏经过氧化,转变为乙醛,对肝脏有毒害作用。所以长期或大量饮酒会损伤肝细胞,影响肝功能,从而造成肝硬化。

而“色勿迷”则是强调要“节欲”。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强调说:“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故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盛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始终保持着早起的习惯。良好的起居习惯对乾隆皇帝的身体健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乾隆皇帝有合理科学的养生方法,而且能够坚持如一,所以直到暮年,乾隆皇帝仍身康体健。

曾国藩的体育养生观曾国藩一生中对体育养生之法做过不少的探讨和实践,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生之道,对后人有很重要的影响。

身心交养,动静兼用的保健观他说:“养生之道,以君逸臣劳四字为要。省思虑,除烦恼,二者皆所以清心,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君逸即养心,就是要清心寡欲,胸怀宽广,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追求心理的健康。“臣劳”,就是身体四肢要经常锻炼,常常运动,处于一定的劳累状态,才能筋骨常健。由此可见,曾国藩的养生之道,既重视心理的健康,也注重身体的锻炼与体质的增强。

重视自然调养,反对用药妄施攻治的诊疗观曾国藩反对身体稍感不适就用丹药治疗。他说:“窃谓治身当以不药二字为药。”他在寄给儿子的信中说:“尔虽体弱多病,然只宜清净调养,不可妄施攻治。”曾国藩晚年,政治思想崇尚无为,他的养生观也崇尚无为,注重自然调养。

劳顿养心、强健筋骨的锻炼观曾国藩一生颇以心力劳苦自任,做事认真踏实,亲自实践,自创“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五到之说。他以勤自励,以苦为乐,认为“君子有三乐”,把“勤劳而后憩息”作为三乐之一。他认为“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愈明”,“只有勤,才能强健筋骨、磨炼意志,保持自己身体之康泰”。勤奋做事,心力劳苦,是他一生努力实践的锻炼观的核心内容。

养生之道杂谈

常“养心”者善养生对40岁的人来说,“养心”是养生的重要一环。尽管中年人的生理机能开始走向退化,但身体的衰老和心理的老化并不一定平行发生。事实上,常“养心”者才能善养生。

心正即要有道德心,仁义心。《论语•雍也》说“仁者寿”,就是说仁德者高寿。

心静静能养神,静可生慧。心静就是要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雅境界。

心安《内经》云:“心安而不惧,志闭而少欲,气从以顺。”保持内心安详,可克服浮躁,细品人生。

心宽《礼记•大学》有言:“富润屋,德润心,心广体胖。”此处说的“胖”是安详舒泰之意,心广即心宽。胸怀宽广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对他人的宽容,也是自我解脱。

心忍祖国医学认为“怒伤肝”。养心须要学会忍耐,即忍受和排解一切败坏心境的因素。一忍过后,心胸畅然,妙趣无穷。

心善善心待人,可令自己常处于助人为乐的生活氛围之中。施善可养生,好人能长寿,养生之道,贵在养德。

心诚为人诚恳,开诚相见,胸怀坦荡,就会拥有良好的心境。以仁爱之心视物,以仁爱之心待人,这是智者的选择。

养生念好一字经生活中时常充满着矛盾,中年人的心理世界也是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所以,要想保持心境平衡,必须要有好的养生方法。请记住以下保持心态平衡的“养生一字经”,保证越活越年轻。

心静好比“一湖水”高峡出平湖,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人在心静如水时,看待事物比较全面,认识也较透彻,处理正确,能避免误差。

毅力好比“一座山”人应该有像山一样的毅力,面对很多困难时,一咬牙就过去了。

心中长明“一盏灯”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就犹如心里有一盏明亮的灯,面对世事纷争,不恼不怒,万事等闲看,阴晴顺自然。

心里长存“一杆秤”不把自己看得太重或太轻,力求主观评估和客观实际相一致,有了自知之明,才能保持心理平衡。

人生犹如“一支箭”人生是一个过程,开弓没有回头箭。如常令自己回到往事中去,为往事而悲而喜,一样会致病。只有忘却烦恼,满目青山,一直向前看,往前走,才能健康长寿。

养生保健五忌忌久静,久静伤神过分安静或寂寞的处境,会使人变得精神不振,性情孤僻,丧失生活信心,导致健康状况下降。

忌久坐,久坐伤肉坐是消除疲劳的一种必要的休息,但久坐易使肌肉衰退与萎缩。因此,老人应多参加适合自己的户外活动,加强肌肉锻炼,以增强体质。

忌久卧,久卧伤气久卧身体会软弱。睡眠应适度,要顺应四时,春夏季晚睡早起,秋季应早睡早起,冬季早睡晚起。

忌久视,久视伤血久视会伤血耗气,产生头晕目眩等症。故看报或看电视应控制在1~2小时之内,不宜连续观看。

忌久立,久立伤骨气血运动靠动静结合调节平衡,如果长时间站立不动,就会影响气血运行,使人体部分组织和细胞营养失调,出现气滞血凝,从而招致疾病。

养生保健七戒戒饿了才吃人感到饥饿时,胃里的食物早已排空。这时胃液就开始侵蚀胃黏膜,引起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因此,饮食规律是养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戒渴了才喝等到口渴时,再补充水分是很不恰当的。专家告诫,每个成年人每天需饮水2000毫升左右,而且最好做到少量多饮。晨间或餐前一小时喝一杯水大有益处,既可洗涤胃肠,又有助于消化,促进食欲。据调查研究发现,有经常饮水习惯的人,便秘、尿路结石的患病率明显低于不常饮水的人。

戒累了才歇许多人误以为累了是应该休息的信号,其实累了是身体相当疲劳的“自我感觉”,这时才休息已为时过晚。过度疲劳容易积劳成疾,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疾病乘虚而入。不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都要适当地休息或调整。

戒困了才睡困倦是大脑相当疲劳的表现,不应该等到这时才去睡觉。按时就寝不仅可以保护大脑,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睡眠是新陈代谢活动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只有养成定时睡觉的习惯,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才能维持睡眠中枢生物钟的正常运转。

戒急了才排大小便在体内停留过久,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过度充盈,粪便和尿液内的部分有毒物质被人体重吸收,可导致“自身中毒”。因此,应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尤以晨间为好,以减少痔疮、便秘、大肠癌的发病机会。

戒胖了才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者日益增加。导致肥胖的原因主要是进食过量,营养过剩,缺乏运动。而这几种诱因完全可以在体重超标之前加以预防,如控制饮食,防止暴饮暴食,调整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理想的减肥药,因此减肥不如防肥。

戒病了才治疾病应该以防为主,等到疾病上身,已经对身体造成危害。疾病到来时都是有信号的,比如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就是疾病的前奏。平时应该多加强保健,提高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一旦感到身体出现亚健康,要引起注意,要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养生保健须“三知”要想健康长寿,就要尽力做到“三知”,即上知天候、下知环境、中知人体。

上知天候就是要知道天时气候同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一般是随着天时气候的变化而变的。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不同,致病的性质也就有所区别。春天气候温和,应防温病;夏天气候炎热,应防暑热病;秋天气候干燥,应防燥症;冬天气候寒冷,应防伤寒。痹症、哮喘等一类的病症,也往往在气候急剧变化之际或季节交换时节复发或加剧,故也应提前预防。不仅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一日之中昼夜的变化,也会对人体生理和病理活动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知道四季、昼夜变化与人体生物节律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养生保健措施,是健康长寿的保证。

下知环境就是要了解地理环境同人体与疾病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久居南方或北方的人,一旦南北易居,初则多不适应新的地理环境,有的甚至因不服水土而发病。故须入乡随俗,在居住、饮食、着装、防疾、保健等方面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防范措施。

中知人体就是要认识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心理特征,真正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有自知之明,从而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实施科学的养生保健,适度地参加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求医问药,量力而为地参加社交活动,以开明豁达之心态与家庭邻里和睦相处。切忌盲目求医,不可乱施大补,不可赶浪头式地健身,更不可终日沉醉于社交酒会和应酬之中。

体态与养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人的骨质开始逐渐疏松,肌肉组织的弹性和韧性也开始下降。但若能注意正确的体态和加强预防保健的功能锻炼,就可以长久保持形态之美。

坐姿由于体力及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许多中年人坐着的时间较多,所以无论是端坐、靠坐,还是伏案而坐,都应选择正确的体态,否则极易引发脊柱弯曲、肩部不适或肌肉劳损等病症,甚至酿成某些内脏器官的疾患。在入座后,上肢宜放松,两手采用自然习惯的姿势,下肢宜自然屈曲,双脚并拢,不要养成长时间架“二郎腿”的习惯,否则会影响腿部正常的血液循环,造成双腿麻木。

卧姿一般认为侧卧比俯卧、仰卧更合理。睡眠时采取右侧弓形的卧姿,有益养生。

行姿正确的走路姿态应是端正、平稳、自然,上身应尽量挺直,两臂宜摆动自如,步伐要均匀有力,幅度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坚持以正确的行姿走路,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还能调节和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

立姿虽然在生活中站着不动的情况很少,但立姿恰好是检验中年人活动能力和精神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准。站立时宜保持自然和平稳的状态,上肢下垂、挺胸收腹,双下肢用力均匀。

根据上述对人体体态的要求,应尽量做到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站如松。

养生“四少、四多”少欲多足是指人们若要长寿健康,就要克服私欲,知足常乐。凡私欲熏心者,必患得患失、猜疑妒忌、绞尽脑汁、心神不定。久而久之,必定虚火内升、伤心伤身。

少言多思言语过多会伤气,况且语多再加上过激,更易斗气,伤神又伤身。少言,并不意味着少思,凡事要多思,就不会令脑细胞萎缩,便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

少逸多劳生命在于运动,很多人耽于安乐,缺乏运动,身体久不活动,气血不畅,久而久之,百病丛生。因此各个年龄层的人都要多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能健康、延缓衰老。

少食多餐人吃得多,吸收少,白白增加内脏负荷。过量吃喝最易肥胖,肥胖是健康之大敌,会进一步引致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癌症等等。因此要长寿,一定要节制饮食,少吃多餐,正所谓“千金难买老来瘦”。

延年益寿话“五和”“和”乃协调、和谐、平衡、融洽之意,它存在于天地万物的运化之中。植物从幼苗到开花结果,是因为有土壤、雨水和阳光等诸多因素的和谐一致,否则就难免萎靡枯槁。人体也一样,需要在多方面保持“和”的状态,方能防老抗衰、益寿延年。

体内和要保持体内和,就必须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和劳逸有度,过与不及都会失和。例如,暴饮暴食会破坏和,当食不食也会破坏和;狂欢达旦会破坏和,偷懒嗜睡也会破坏和;超负荷劳动会破坏和,好逸恶劳也会破坏和。此外,“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过度也会引起体内阴阳失调、气血不和,导致疾病。因此,要想保持体内和,还得养成遇事不急不躁的好习惯。只有保持心平气和,才能“神清气爽天地宽,心身和谐体健康”。

与家人和夫妻之间,要尽量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体贴,在意见分歧的时候,要冷静处理、互谅互让。凡事要为对方着想,“长相知,不生疑”,双方思想上不设防,才能举案齐眉,心心相印。家人和睦相处,家庭关系融洽和谐,良好的心境自然有益于健康长寿。

与他人和与他人相处,应少一点私心,多一点爱心,少一些计较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嫉恨多一些宽容,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心态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都处于最佳状态。如此,机体的免疫力就会增强。反之,若人际关系失调,长期处于焦虑不安、委屈忧伤等不良情绪之中,就会引起多种疾病。

与社会和就是要遵守政府法令,遵守各种社会公德。“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让自己的心灵处于平衡愉悦状态,身体机能自然和谐,无疑有益于人体健康。有些人贪污受贿、谋财害命、为非作歹,必定终日不得安宁,其心境往往处于紧张、惊恐或内疚、忏悔之中,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异常情绪会引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一系列反应,进而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降低人体免疫力,导致疾病缠身、未老先衰的恶果。

与自然和大自然是美好的,闲暇之时到大自然中去欣赏飞瀑流泉、奇峰怪石、绿树修竹、芳草异卉、虫吟鸟鸣,会让人忘却忧烦,让人顿感心爽神怡。良好的心情会使人的生命节律与自然相融合,无形中会激发生命的活力,提高生命的质量。

自我调适“四个平衡”自我调适是指每个人都要选用适合自身情况的各种有效方法,以达到综合平衡使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做到精神和机体对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完美适应。“调”是手段,是“自我把握”的意思,包括调整、调节、调度、调剂等。“适”是目的,是“实现平衡”的意思,包括适宜、适合、适度、适量、适当、适中等。

(1)调适自身的生理平衡

优质全面的营养是生理平衡的物质基础应从优质食物中全面摄取各种营养素,以防品种和数量的不足。调剂膳食平衡首先应将各种食物科学搭配,做到营养平衡。其次应选择“三高三低”饮食,即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低糖、低盐食物。

适度运动锻炼是生理平衡的重要条件首先要提倡有氧运动,其次要强调适度锻炼。锻炼的度应按以下方式把握:一是锻炼超过5分钟无疲劳感;二是锻炼20分钟后,心率达到170次/分左右;三是锻炼过程中无心悸、气短、头晕或其他不适感。

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走路是最适合中年人的项目,慢跑适合体质较好的中年人。登山或爬坡、爬楼梯特别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此外,下蹲、游泳、跳绳、健身操、乒乓球、太极拳等都是适合中年人的锻炼项目。

(2)调适自身的心理平衡

自甘衰退、自寻苦闷、自卑自馁、自找孤寂、自惭形秽、自暴自弃,这些不良心态对心身健康危害极大。因此,培育健康的心理,调适心理平衡十分重要。

(3)调适生理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

人的生理规律与自然运动规律相适应,才能调适脏腑机能、益气补血、养精安神、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要坚持早睡早起,二要饮食定时定量,三要适度运动,四要适时增减衣服,五要确保充足睡眠,六要改善生存环境。

(4)调适心理活动与社会人文环境平衡

精神心理活动与社会人文环境相适应,人便能心情愉悦、心理平衡、心身健康;反之,则心情烦恼、心理失衡,身心健康受损。为此要勤奋学习,不断用新知识、新理念和新信息充实自己。要认真做事;要家庭和睦,尽情享受天伦之乐;要亲朋互助,相互了解,沟通情况;要走进社会从而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养生保健七误区误区一:不疼不痒就没病中年人对体内变化不敏感,即使身体有病有时也没有不适(如疼、痒)的感觉,因而易掉以轻心,延误诊治。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是中年人养生保健不可忽视的问题。

误区二:能吃能睡身体好能吃能睡固然是健康的表现,可有时候又是疾病的反应。有的病并不影响食欲和睡眠,相反还会使食量增加,睡眠时间延长。如甲亢、糖尿病、肥胖症等就是这样。

误区三:体格好就是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因此说,身体没有疾病不见得就是健康。养生保健既要注意身体健康,还要注意强调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误区四:有病不求医中年人往往忙于工作而忽略自身的健康。身体不适,自认为忍一下就过去了;或有病不求医,自己凭经验买点药吃。结果延误疾病的治疗,使病情越来越重。

误区五:治病就是打针吃药把疾病的治疗简单地看成是吃药打针,忽视疾病的综合治疗,甚至舍近求远、舍易求难,放弃非药物的有效治疗方法。如对轻度糖尿病只需饮食控制治疗持怀疑态度,仅依赖药物,而引发副作用。

误区六:越舒适越好有的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享乐。能快乐就快乐,能舒适就舒适,误把养生当享受。殊不知,过于享受、过分舒适,会直接危害健康。

误区七:运动越多越好到处都在宣传“生命在于运动”,由此许多人误认为运动越多越好。其实超负荷的运动对身体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动静结合,适度运动,才对身体健康有益。

第二章 健康才能长寿

在我国高等学府中,有一位年逾百岁的老寿星。他就是原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陈纳逊教授。陈老虽已年过期颐(期颐指一百岁),而思维却十分敏捷,他强调养生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增进健康,而长寿又必须以健康为前提。他说:“许多年来,我没生过什么病。我认为,健康比长寿更重要。人要保持健康,应该做到脑勤、眼勤、嘴勤、手勤、足勤。而五勤的重点是抓脑勤、腿勤,带眼勤、嘴勤、手勤。”

脑勤,为了保持大脑健康,除了注意各种营养成分之外,最重要的是勤学习和勤思考。

腿勤,要经常散步或跑步,以便锻炼腿脚。

眼勤是指勤于阅读和观察。

嘴勤是指勤于交谈;吃饭勤于咀嚼,做到细嚼慢咽。

手勤是指勤于动手操作。

人的寿命到底有多长

人的自然寿命寿命是指生物出生起到死亡为止的时间。人类寿命的长短是由生物天赋的体质(先天性因素)和出生后的环境影响(后天性因素)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自然寿命是个生物学概念,又称正常寿命或真正寿命。平均寿命是指人的平均期望寿命,也就是一个人能活到多大岁数的平均年数。目前世界人类平均寿命为61岁,欧洲人平均寿命最高,为72岁,非洲人平均寿命最低,为49岁。1979年我国上海市(包括郊区)男性平均寿命为70.8岁,女性为75.48岁,男女平均寿命为73.14岁。1980年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中,百岁老人有3765名,最高年龄为130岁,且女性较男性多2倍左右。据2006年4月8日中新社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4月7日公布的《2006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82岁,蝉联世界第一,其中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甚至超过86岁。报告显示,中国男性70岁、女性74岁,人均寿命72岁。

有的科学家对哺乳动物提出了“寿命系数”的概念。有人认为哺乳动物的自然寿命相当于“生长发育期”的5~7倍,据此推测人类的自然寿命应该是100~175岁。有人认为自然寿命是“性成熟期”的8~10倍,据此推测人类的自然寿命应该是110~150岁。1961年,美国老年学家海弗利克推算,人体大约由500亿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大部分从胚胎时期开始分裂,大约进行了50次分裂以后细胞才死亡。从这个分裂次数推算,人体自然寿命应在120岁以上。所以,研究人类长寿的科学家推断,人类的正常寿命应该为100~150岁。

人的生理寿命远短于自然寿命的原因目前人类的生理寿命要比自然寿命短很多。加拿大“世界现代生物研究院”的学者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方式的改变在地球上,除了人类以外,所有的动物均采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充分发挥肺的功能,增大肺活量。而人类从直立行走开始,就改为胸式呼吸了,因而肺的呼吸量变小,大大降低氧气的吸入量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及生理机能。

(2)运动姿势的改变人类的直立姿势缩小了骨骼、关节、肌肉、韧带等全身运动系统的活动幅度,并使脊柱负荷过大;直立姿势使大脑处于人体最高位置,导致大脑很容易缺血缺氧;平时左手右手使用不均匀,致使大脑缺乏逆向性调节;由于直立,一般人的心脏所产生的收缩压与原血量难以适应强度较大的生理运动。也就是说,姿势的改变使得极为重要的运动系统、大脑和心脏等产生了薄弱环节,容易发生疾患。

(3)消化系统功能的改变人类以熟食为主,使得消化功能出现了十分明显的退化。人类废弃生食后,肠胃中的细菌构成也随着改变。这样,导致人类极易出现致命的代谢病,如糖尿病及各种消化道疾病等富贵病。

(4)循环功能的改变人类生活在日益舒适的环境中,使血管所经受的刺激越来越少,致使全身微血管逐渐硬化变窄,再加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也使人的心脑血管更容易硬化而缩短寿命。

此外,人类的神经系统高度发达,心理活动变化多端,因而人类情绪的变化也是影响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多数人身体健康状况差,而死于偶然疾病所致的“病理性死亡”。而真正尽其天年、无疾而终的“生理性死亡者”极为罕见。

人类衰老探因

解开人类衰老之谜

(1)器官衰老有序可循

衰老是一切生物个体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必然过程。它表现为各组织器官的衰老及其功能的减退。人体器官衰老是有一定程序的,几个主要器官的衰老变化表现如下:

①心脏与血管心脏潜力在成年时最强,之后大约每过1年减少1个百分点,70岁时为40岁时的50%。中年人的血管因弹力纤维逐渐收缩、断裂、消失而导致弹力减退;血管内膜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变硬;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而口径变小。

②呼吸系统中年人鼻黏膜及咽部淋巴组织亦趋向萎缩;肺组织萎缩,肺泡变大,弹性减退,胸廓前后径扩大,形成老年性肺气肿。25岁青年每分钟可向组织输氧4升,而70岁老人只能输氧2升,肺功能明显减退。

③消化系统中年人牙周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化,咀嚼功能减退;中年人各种消化腺开始萎缩,胃酸分泌减少,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分泌下降,故消化功能减退;中年人的胆囊及胆管变厚,胆汁变浓,并含大量胆固醇,故易于发生胆石症。

④泌尿生殖系统中年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血流量减少,葡萄糖再吸收能力下降。更年期后,女性卵巢萎缩并硬化,雌激素分泌骤减,同时乳房萎缩,外生殖器变小,宫颈萎缩;男性睾丸也渐趋萎缩并纤维化,阳痿率慢慢增加。中年人膀胱容量减少,30岁时为0.5升,到70岁时减少到0.25升,因而容易出现多尿。

⑤运动系统人进入中年后,由于常喜久坐不动,每过10年,肌肉会递减5~10个百分点,75岁时的握力只相当于35岁的75%;肌腱韧带萎缩并变僵硬,故老人腿脚不便,行动迟缓;骨骼大量脱钙,皮质变薄,髓质网眼扩大,形成骨质疏松症,骨质变脆,容易发生骨折;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化,出现纤维化、骨化,形成骨赘,造成骨质增生。

⑥神经系统中年人大脑细胞逐渐减少,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一般从40岁开始,到80岁时减慢15~30个百分点;神经反应时间延长,动作不如年轻人敏捷;体温调节较差。

⑦脑功能女子40岁左右,男子50岁左右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开始老化,大脑皮质不断萎缩,体积变小,重量减轻,脑细胞数减少10%~17%,脑功能衰退可出现记忆减退,特别是近事易忘。

上述各种变化是逐步进行的,随着年龄增长愈来愈明显,且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早衰者,虽然年龄只有50多岁,可是组织器官的衰老已达70岁的水平;而老当益壮者,虽然年届70,衰老的程度也不过相当于50岁。由此可见,衰老的进程虽不可抗拒,但通过各种保健方法可以延缓它的进程,减慢各组织器官的老化速度。

归纳起来,人体器官在衰老时出现的主要变化是:

组织和细胞的衰老表现为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器质改变、脏器萎缩、脂褐素颗粒堆积。

细胞间质的衰老细胞间质中水分减少,黏度加大,皮下结缔组织纤维化,弹性减退。

生理功能下降内脏器官的储备力下降,适应能力减弱,免疫功能、代谢功能、组织氧化程度降低。

(2)人体衰老进程受内、外环境的影响

人体衰老进程除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包括体液、激素、免疫体系共同形成的内环境以及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人们一日三餐中的糖、脂类与蛋白质,在细胞线粒体内经生物氧化产生能量(ATP)供机体一切生理与生化活动的能量需要。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物在细胞内被氧化的过程中不断消耗从空气中吸收的氧,进入细胞内的氧90%在线粒体中用于生物氧化,但仍有1%~4%的氧同时被转化为氧自由基,这种物质最易损伤线粒体DNA,从而产生线粒体DNA片段的缺失,影响线粒体的功能,无法对人体供应能量。DNA损伤是影响衰老进程的重要因素。像老年糖尿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心脑血管病等,都是因为线粒体DNA有不同程度的片段缺失所致。

适度节食可以延长寿命,但道理何在,很少有人知道。人吃得多,线粒体负荷就大,氧自由基就会大量产生,对线粒体功能影响就大。氧自由基也会攻击细胞核,使之损伤;攻击蛋白质,使之变性;攻击脂肪,使之氧化,从而影响细胞功能,加速细胞衰老。如果限食,其负荷降低,可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使细胞损伤减轻,就可延缓衰老进程,延长寿命。

科学家揭秘十大衰老因素

(1)慢性炎症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器官发炎越来越多。例如,关节炎就是最常见的炎症之一。另外,患病的不只是关节,还有脑细胞、动脉壁、心瓣膜等等。

(2)基因突变许多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能引起基因突变。随着年龄增长,细胞“处理”机制越来越不规律,从而引起基因退化变质。

(3)细胞能量枯竭细胞的“电站”——线粒体,需要一定的化学物质来保证细胞的活力和清除细胞的毒素。如果这个“充电”过程减弱,就会出现心肌梗塞、肌肉组织衰退、慢性疲劳、神经性疾病等。

(4)激素失衡人们身体里的亿万个细胞正是有了激素,才能准确地同步工作。随着衰老,这种平衡变得不规则,从而引起各种疾病,包括抑郁症、骨质疏松、冠状动脉硬化等。

(5)钙化作用通过细胞膜里的特殊管道,钙离子可以进出细胞。身体衰老,钙离子进出的通道遭到破坏,导致脑细胞、心瓣膜、血管壁里积聚过多的钙。

(6)脂肪酸不平衡为了产生能量,身体需要脂肪酸。随着年龄增大,脂肪酸离不开的酶开始不足,结果出现心律不齐、关节退化、容易疲劳、皮肤发干等等。

(7)非消化酶不平衡细胞内经常进行多种同步的酶反应。年复一年,渐渐失去平衡,首先发生在脑部和肝脏。这是造成神经学疾病、中毒性组织损伤的原因。

(8)消化酶不足各种消化腺功能衰退,无法产生足够的酶,结果消化系统慢性机能不全。

(9)血液循环衰竭多年之后,毛细血管(包括大脑、眼睛和皮肤的毛细血管)的渗透性遭到破坏。由此,引起中风、视力减退、皮肤出现皱纹。

(10)氧化应激反应给任何年龄的人带来不少麻烦的氧自由基给已过中年的人带来的麻烦更多。它影响许多生理过程的正常流向,从而加重身体负担,引起各种疾病。

血液偏酸性者易衰老医学研究发现,血液的酸性度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常人的血液酸碱度pH值应该在7.35~7.45之间,高于此数值,表明血液偏碱性;低于此数值,表明血液偏酸性。

研究表明,中老年人的血液pH值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的,换言之,人的年龄越大,血液就越偏酸性。研究还发现,同等年龄的中年人,他们的血液pH值是不一样的。中年人的血液会偏酸性的原因主要与人血液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关系。血液中含氧量高的时候,血液就会偏碱性;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高的时候,血液就会偏酸性。

由于中年人的呼吸功能减弱,氧气的吸入相对不足,结果导致人体血液中氧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血液也就偏酸性。

人的血液偏酸性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改变,导致血黏度增高、血管壁硬化,还可引发多种老年病。临床上,患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癌症、动脉硬化的人,他们的血液都明显地偏酸性。由此可知,血液的酸碱度对身体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中年人可以通过缩唇呼吸法和饮食调整来控制血液的酸碱度。缩唇呼吸法非常简单,取坐位、卧位、站位均可,在安静状态下,深吸一口气,然后将上下嘴唇收缩成圆管状,慢慢呼气,尽可能向外多呼气,如此反复呼吸10分钟即可。据检测,缩唇呼吸法是适合绝大多数中年人的,只要坚持每天锻炼,必能改善血液酸碱度,增强体质,防治疾病。

调整血液pH值的另一方法是调整饮食结构。让他们多吃一些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食品,少吃一些酸性食物,如糖、淀粉类食品。

健康标准

完全健康的含义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表述健康的含义是:“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加入了道理健康的含义。2000年,又加入了生殖健康的含义。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良好、道德健康和生殖健康五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现对这五方面的健康做如下解释:

(1)躯体健康就是指人体生理的健康。

(2)心理健康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标志:

具备健康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有自尊、自爱、自信以及有自知之明。

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和信任。

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的追求。

(3)社会适应良好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为大家所接受。

(4)道德健康最主要的是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观念,能按社会行为规范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的幸福作贡献。

(5)生殖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

中年人十大健康指标眼有神目光炯炯有神,无呆滞感觉,说明精气旺盛、脏器功能良好,思想活跃。

声息和说话声音洪亮,呼吸从容不迫,心平气和,反映出肺脏功能良好,抵抗力强。

小便通畅说明泌尿、生殖系统大体无恙。

后门紧无腹痛、腹泻之虑,则消化功能健旺。

形不丰保持体形匀称,不宜过胖。

牙齿坚注意口腔卫生,基本没有龋齿和其他口腔疾病。

腰腿灵每周运动三次以上,每次不少于半小时,肌肉骨骼和四肢关节有力灵活。

脉形小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都应该保持在正常范围(60~80次/分),说明心脏和循环功能良好。

饮食稳坚持定时定量,不挑食和偏食,不暴食酗酒,无烟酒嗜好,注意营养科学合理。

起居准能按时起床和入睡,睡眠质量好。

五看中年人健康一看饮食食欲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当您的食欲突减、食量下降时,一定要请医生查清原因,对症治疗。当然,食欲陡然亢进也是异常表现,同样也要查清原因。

二看体重体重的变化是人体健康与否的标志。人的体重可以反映身体健康状况,体重迅速增加或急剧下降,都对健康不利。所以,维护您的体重平衡,控制在规定增重的范围内尤为重要。

三看睡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如果人长时间改变自己的生活节奏,就会影响内分泌,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因此,要尽可能保证起居定时、睡眠充足,做到与人体的生物节律相吻合。

四看颜色即大、小便的颜色。要经常注意大、小便的颜色,不同质量的饮食,排出的粪便也会呈不同颜色。当便中混杂血液、黏液或腹泻不止,说明胃肠道出了毛病;若大便呈沥青般黑而黏稠时,说明消化道出血;大便若呈白色,可能是患了胆道疾病。便秘是引起人体衰老的重要因素。

五看脾气若经常无端地发脾气,则可能由疾病所致。一般来讲,高血压、胃病、肝炎等都会引起人的烦躁不安,使人容易发脾气。

此外,平时还要多注意自己的呼吸、体温是否正常,还应定期测量血压、检查血糖等。

衰老的征象与衡量指标

衰老的征象衰老的征象主要表现在容貌和姿态两方面。古人曾用四季自然景象的变化来描绘人的五官衰老的状态:目视春雾(视力模糊)、耳似夏蝉(耳鸣)、齿似秋叶(牙齿脱落)、发似冬霜(白发)。但事实上外貌衰老的个体差异很大,且外貌衰老与脏器衰老的程度往往并不一致。因此,单凭外貌改变作为判断衰老的唯一指标,是不完全可靠的。

(1)容貌的衰老

皮肤的衰老征象皮肤的衰老征象表现在皮肤皱纹增多。这是由于皮肤脱水和皮下脂肪减少所致,尤其与弹力纤维的变性有关。前额皱纹在30岁就可出现轻微痕迹,30~50岁逐渐变深、变粗;然后鼻唇沟变深、眼外眦出现扇形皱纹;50岁后,耳前、口角周围、面部也先后出现皱纹;最后在后颈及侧颈出现菱形皱纹。

此外,表皮色素斑的出现是衰老外观的主要标志之一。表现为暗褐色的老年斑,俗称“寿斑”。见于脸部、手背、前臂、小腿、足背等处。也可出现淡褐色或黑色疣状物,称为“老年疣”。

眼的衰老征象眼的衰老征象常见于角膜周围出现半月状或环状混浊,称为老年环。这可能是与脂肪沉着有关。眼裂变窄,这与眼窝内脂肪组织减少、眼球凹陷和提上睑肌张力减低有关。眼睑黄色瘤或小色素斑也常见。

毛发改变毛发改变表现为白发及秃发。头发变白首先出现在两鬓部,其次为额部,最后为枕部。眉毛、鼻毛及耳毛则有过度生长现象。秃发从额或头顶开始,最后出现在颞、枕部,多见于男性,可能与男性激素有关。

(2)姿态的改变

身高缩短,变小;体重减轻;齿龈萎缩,牙齿松动或早脱落,牙槽吸收,出现瘪嘴;脊柱后弯,呈驼背样。

此外,还会经常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视力减退、腰酸背痛、性欲减退、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灵活、体力不支、容易失眠等症状。

衰老的指标人体的生理学、组织学和形态学等方面的老化改变可作为衡量衰老的客观指标。现介绍以下几项简易指标来衡量一个人是衰老还是早衰。

(1)食欲食欲应该是食量和食味的总称。食量指每餐或每天能吃多少,食味指对饮食有没有挑剔,吃起来味道怎样。如果不论什么饭菜,吃起来总是津津有味,这是食欲好的表现。

(2)睡眠睡眠主要是指睡的深浅度。睡得好的表现是入睡较快,睡得很安静、很深,而不是噩梦连绵。睡得好还要看能睡多久,中间醒后能否较快地继续入睡等。

(3)体力体力是指能参加哪些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能步行多远,爬山或上楼后有些什么感觉,血压、心率、呼吸等有什么变化。

(4)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主要看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有的人气候稍有变化就不能适应,必须马上加减衣服,稍受风吹雨淋就易生病。身体健康的人,对外界气候的变化能很好适应。

上述各项变化可作为衡量一个人衰老的简易指标,但必须在相应年龄、职业、生活条件者之间相比,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可比性。

男性衰老的十大标志

(1)视力眼球晶状体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变厚,男子50岁以后会出现视力衰退和聚焦不准的情况。

(2)头发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头皮上毛囊的数量日益减少,头发越来越稀,生长速度也越来越慢,秃顶的男性越来越多。

(3)心脏功能男子20岁以后心脏的调节能力越来越低。20岁的小伙子运动时每分钟心率最快可达200次,30岁时减少至140次,以后每增加10岁,心脏每分钟最快跳动次数减少10次。

(4)听力鼓膜变厚,耳道萎缩变窄,对音调的辨别能力尤其是高频声音的辨别越来越困难。这种状况在60岁后变得更加明显。

(5)供氧及耐力70岁男子的体力只及20岁男子的一半。

(6)肺功能胸腔骨骼越来越僵硬,控制呼吸的肌肉负担越来越重。呼吸时有更多的有害物质残留在肺部。

(7)脂肪男子在25~75岁之间,体内脂肪组织的比例增加将近一倍左右,且增加的脂肪大多堆积在肌肉和器官组织里。

(8)性生活频度性冲动次数的减少不可避免。据统计,25岁左右平均每年可达104次性高潮,50岁为52次,70岁时为22次左右。

(9)阴茎勃起角度30~50岁间男子勃起角度比年轻时略低,50~70岁间则明显降低,心血管病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10)肌肉与骨骼肌肉逐渐萎缩软弱,骨骼发生退行性变化。

中年人疾病隐患

中年人要警惕八种健康隐患中年人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特点,在生活中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因素。关心健康,就一定要关注这些不利的因素。

(1)乱吃乱补乱吃乱补会增加人的心脏负担。因为乱吃会加重心脏和胃脏的负担。乱补也不好,补药也是药,没有医生指导,乱吃补品是很危险的。

(2)乱投医有些人有病常相信“偏方”,尤其是患不治之症后,便有“死马当作活马医”的不正确看法。那些道听途说、感情用事的办法不仅会干扰疾病正常的治疗和恢复,还会增加痛苦,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3)随意中断治疗由于有些病恢复较慢,若不经过长期的系统治疗,很难控制病情。在许多情况下,由于中年人感觉开始迟钝、神经反射功能减弱,故不应以自我感觉来判定疾病的轻重而随便停药。

(4)乱服药中年人患病后,由于求成心切,常擅自增加药物种类或剂量,这是十分危险的。中年人药物代谢缓慢,容易在体内形成蓄积,产生毒副作用。

(5)生活不规律中年人工作繁忙,压力较大,有时加点加班,或忙于应酬,饮食、睡眠不规律,对健康非常不利。

(6)过分激动过分激动的害处很大,容易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脑肾缺血、缺氧,导致心肌梗塞、脑中风、心力衰竭等疾患,甚至导致猝死。

(7)蹲厕过久蹲便时下肢血管会发生屈曲,加上屏气排便,腹内压力增高,造成血压升高。另外,久蹲后站起容易发生一过性脑缺血,容易晕倒,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

(8)剧烈运动从生理角度看,中年人不宜用力过猛或进行剧烈的活动,因为这些动作容易造成肌肉劳损及关节韧带撕裂。同样,中年人心肌代谢功能不如过去,过度运动可能引起心率加速、血压上升等,诱发心绞痛发作、脑中风或心肌梗塞。

注意反常情况中年以后人的适应能力下降。对中年人来说任何反常的情况都是长寿的“祸根”,因此中年人要特别注意反常现象。

(1)反常气候每当季节转换、天气反常时,要及早做好预防,以适应天气的骤变。

(2)情绪反常情况平常容易激动、急躁,对自己和他人要求过高,喜怒哀乐无常,每因小事就怒气冲天,这样既有害于健康,还会促使某些疾病较早发生或趋于严重。

(3)步态异常有些中年人步履蹒跚、老态龙钟,有这种步态的中年人里大约有16%是老年病的病理现象。在引起中年人步态异常的因素中,以神经系统病变最为多见,如中风、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病、各种脊髓疾病等。另外,许多骨关节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全身肌肉无力及某些药物也可引起步态异常。对于这些病理现象,应及时求医,查找病因,进行治疗。

(4)反常饮食有些人为了追求“瘦”而盲目地减少进食,这样会损害人体健康。此外,偏食也是一个反常现象,它可能造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得不到补充,从而影响人体的许多重要生命活动。

中年人疾病降临前的两次警报从生物学角度说,健康代表平衡,包括体内各种代谢平衡(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等)及各种系统的相互调节功能。反之,一旦失去这些平衡,人体就会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拉响健康警报。

(1)第一次健康警报

中度疲倦感。

精神紧张,健忘,头脑不清楚,无法自我放松。

头痛,肌肉紧张,局部麻木、抽搐、挛缩。

食量突然增加,肠胃消化不良,特别喜欢甜食及高钠食品。

全身或局部发痒。

有时咳嗽或打喷嚏。

自己感到潮热,面部潮红,或畏寒。

易出现意外状况,有不安、挫折感,心情郁闷。

体重不正常增加。

不平衡引发的症状多数是脂肪、甜食、盐分等摄取太多而纤维素摄取不足造成的,只要注意均衡饮食便可恢复平衡。

如果依旧饮食不当,就会造成体内脂肪、黏液、毒素等堆积,人体会本能地寻找新的平衡,以期把过多的分泌物排除,如此加重了排泄器官的负担,导致排泄器官功能减退,由此拉响第二次健康警报。

(2)第二次健康警报

呼吸时有异味,身体有异味(体臭),口苦舌干。

鼻窦充血肿胀,反复咳嗽、打喷嚏,经常感冒、气喘。

皮肤干燥或多油腻,易起红疹和过敏。

身体过热,容易出汗,手足潮湿。

打嗝,胀气,便秘,腹泻,呕吐。

反复头痛,肌肉、关节、脊柱僵硬疼痛,慢性背痛。

尿频,乏尿,刺痛,四肢肿胀。

严重焦虑,颓丧,恐惧,易怒,情绪不稳定,狂闹。

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糖偏高。

易出意外。

夜卧不安宁。

了解和发现以上症状警讯,有助于防患于未然。但出现这些症状时不可擅自用一些止痛药、消炎药、肠胃药等,这样做无疑会关闭身体警报系统,不利于就诊治疗。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医。

警惕“脑危时刻”

(1)清晨6时至9时

清晨6时至9时是中年人脑血栓发生的危险时刻。为此,中年人平时应稳定情绪,多参加户外活动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少吃过咸及油腻食物,即使在夜间也应适当喝水或牛奶等。

(2)餐后1~2小时

临床上众多的脑血栓病历反映出,餐后不久容易出现血栓,以致半身不遂。因此,绝不能暴饮暴食,尤其是晚餐更不宜过饱,要适可而止,少吃油腻过重或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引发脑血管意外。

此外,长时间上网聊天或玩游戏、娱乐(玩牌、打麻将等)、淋浴、大喜大悲和气温骤变、冷空气袭来时,都要提高警惕,这些都是必须提防的“脑危时刻”。

酸性体质 百病之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透支生命。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中年人,在学习、工作和活动后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减退、腰酸腿痛、四肢无力、头昏、耳鸣、睡眠不实、失眠、腹泻、便秘等,到医院又检查不出什么毛病,而身体又时时被这些症状所折磨着。

那么,是什么侵害人体的健康?答案是体液酸化在作怪!

最先提出“酸性体质”的是日本著名医学博士莜原秀隆,他发表了轰动世界的研究报告——体液的酸化是百病之源!

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包格乐认为,人类80%的疾病与体质酸化和免疫力低下有关,人们得病是酸性体质造成的。

日本东京都立卫生试验所的柳泽文正博士曾做过一个实验,找102个癌症患者抽血检查,结果他们的血液全部偏酸,也就是说100%的癌症患者是酸性体质!

酸性体质的含义占人体之重70%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度,并在较窄的范围内保持稳定,这种酸碱平衡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如果这一平衡被破坏,就会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效率,并导致各种疾病。国外有科学家断言:“百病皆从体液酸性化开始。”

最新科学研究表明,体质强健、精力充沛的人,其体液的pH值始终保持在7.35~7.45之间,呈弱碱性。从传统医学讲,人产生于自然,人与自然息息相通,自然界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pH(酸碱度)正好也是7.35~7.45之间。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科学研究发现,当人体体液的pH值正常时,体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活性最强,能够吞噬和消灭癌细胞、细菌和病毒等。而在酸性体液环境中免疫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等)的识别及吞噬功能削弱,导致整个免疫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敏感度下降。而酸性体液会引发各种体细胞为适应酸性体液环境而产生的不利突变,从而导致肿瘤等疾病。例如,癌细胞周围pH值为6.85~6.95,而癌细胞在酸性体液环境中易生长与扩散。

人体体液的pH值每下降0.1个单位(即趋向酸性),胰岛素的活性就下降30%,因而增加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酸性体液还会导致血液黏度上升、流动性下降,使血红细胞携氧和养分供给能力低下,影响血液循环的效率。

日本著名医学博士莜原秀隆说:“由于酸性体液而导致的疾病几乎囊括了除细菌感染和外伤的一切疾病,危害可谓巨大!因此预防现代文明病必须预防酸性体质,确保体液酸碱平衡。”

酸性体质隐藏了下述诸多健康隐患:

(1)酸性体质会破坏组织器官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人体的体液受酸性物质污染后,细胞就要突变甚至死亡,组织器官就会发生病变,人就会产生亚健康状态或者生病。

(2)酸性体质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呈弱碱性,如果体质变酸,人体的免疫功能将随之减弱,而一些病毒和病菌在酸性条件下活性最强。

(3)酸碱失衡影响细胞功能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一切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如果酸碱失衡,呈酸性体质,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会受影响甚至被抑制和破坏。

(4)酸性体质与高血脂、脂肪肝、高血黏度的关系人体体液长期酸性化,会使体内血液某些成分发生改变,特别是血浆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有效地去除代谢产生的酸性产物,会使血脂升高,导致高血脂、血液黏稠、脂肪肝。

(5)酸性物质沉积在血管壁易患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中脂肪与脂质含量过高。由于甘油三酯、胆固醇是酸性物质,所以动脉粥样硬化就是酸性物质在血管壁沉积引起的。

(6)酸性体质与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脂糖代谢紊乱性疾病,脂糖代谢紊乱,会在体内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增加肝脏和肾脏负担,破坏体内酸碱平衡,影响体内胰岛素的活性。由此造成恶性循环,使糖尿病病情不断恶化,产生各种并发症。

(7)酸性体质与痛风痛风的发生主要与体内高尿酸血症有关。尿酸是典型的酸性物质,所以痛风与酸性物质有密切关系。

(8)酸性体质与疲劳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浑身乏力、犯困、腰酸背痛、精神不振等等。疲劳综合征主要是因为体内酸性物质过多,不能及时排除而沉积在肌肉组织中引起的。所以,疲劳综合征是酸性体质的典型表现。

(9)酸性体质与代谢综合征人体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出现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水平异常,在医学上称之为代谢综合征。体内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并逐渐在体内沉积,使人体酸碱度向偏酸性发展,造成酸性体质,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10)酸性体质与骨质疏松症、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症产生的重要原因是由于体液偏酸,加速了骨质疏松,人体在新陈代谢时会生成一些有毒的酸性废物,在不能马上排除时,就易患各种风湿痛及痛风,感觉四肢关节麻木、疼痛,全身酸痛或腰背痛等。

(11)酸性体质与癌症几乎100%的癌症患者都是酸性体质。人体每天产生10000个左右的癌细胞,但由于人体免疫细胞能及时将癌细胞吞噬,所以一般人不会得癌症。当人体处于酸性体质状态时,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癌细胞不能及时被人体免疫系统发现和消灭,造成癌细胞增殖、转移。

导致酸性体质的原因

(1)食物过量的肉食、甜食、海鲜、饮酒等都是造成人体体液酸化加剧的重要原因。中国首次全国性营养和健康综合性调查显示,目前国人食谱显著改变,身体能量由原来的谷类、薯类、豆类和蔬菜为主的饮食供应,逐渐改变为以动物性食品和纯热能食品(油、酒精)供应为主。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人群迅猛增长。

(2)环境污染在大城市只要是在无风的日子里,都可以看到一片烟霞,这主要是汽车排放的废气不能扩散积累而成的现象,本来人们应吸入新鲜及富含负离子的空气并呼出体内酸性废物二氧化碳才有利于健康,结果人们却吸入浓度很高的汽车废气,其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碳。城市大气的恶化,使人们体液酸化加重,健康受到威胁。

(3)不良生活习惯熬夜、吸烟、酗酒、缺少运动或过量运动,都会导致体液酸化加剧。

(4)压力人们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为求生存与发展,必须迎接挑战,从而承受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对此如不善于调节与减压,就会造成情绪紧张和恐惧,使体内酸性物质大量产生,导致体液酸化加剧。

酸性体质的九大表现皮肤无光泽,脸上容易长斑、痘等。

脚气或身上容易长湿疹。

稍做运动即感疲劳,上下楼梯会感觉气喘。

一上车便想睡觉。

步伐缓慢,动作迟缓。

常出现便秘、口臭现象。

容易发胖。

容易出现肌肤淤青。

手足容易发凉。

自测体质的酸碱性每个人均可根据下述问题测定自己的体质是否酸碱失衡。

是否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

是否经常夜里睡眠不好,早晨起床后又头晕脑涨?

是否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

是否经常食欲不振?

是否经常腰酸腿疼,全身乏力?

是否一年四季都容易手脚冰凉?

是否皮肤粗糙,易患皮肤病?

是否胃肠、肝、肾功能不好,常出现便秘、口臭现象?

是否经常出现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

是否牙龈经常会出血、外伤伤口愈合缓慢、皮肤容易淤青?

是否易疲劳、嗜睡,总是想睡觉,稍有运动就会觉得累?

是否脚汗,四肢容易冰冷?

如果自检者答案为“是”的问题占半数以上,说明自检者属于酸性体质,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应在日常饮食中有意识地多摄取碱性食物,并在生活习惯上加以改变,以调节身体内的酸碱平衡,达到理想状态。

调整酸碱度,让体质呈弱碱性

(1)科学饮食,多吃碱性食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体液的酸碱度与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关系密切。根据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可以将食物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三大类。

碱性食物凡钾、钙、钠、镁等元素含量较多且在体内氧化代谢后生成阳离子的食品,称为碱性食品。大部分蔬菜、水果、豆类都属于碱性食物。这是由于蔬菜中含有大量的钾、钠、钙、镁等矿物元素,它们在人体内通过代谢产生带阳离子的氧化物,呈碱性。碱性食品又可分为强碱性食物、中碱性食物和弱碱性食物三类。

强碱性食物包括海带、菠菜、红薯、茶叶、葡萄、螺旋藻等。

中碱性食物包括西瓜、萝卜(干)、胡萝卜、西红柿、梨、香蕉、苹果、橘子、番瓜、草莓、莴苣、鸡蛋白、柠檬、蘑菇、木耳等。

弱碱性食物包括红豆、南瓜、土豆、洋葱、菜豆、黄瓜、藕、大豆、牛奶等。

酸性食物凡磷、氯、碘、硫等元素含量较高,且在体内氧化代谢后生成阴离子的食品,称为酸性食品。大部分肉、鱼、禽、蛋等动物性食物及大米、白面及其制品均为酸性食物。酸性食物也可分为强酸性食物、中酸性食物和弱酸性食物三类。

强酸性食物包括鱿鱼(干)、蛋黄、乳酪、白糖做的面点或柿子等甜食。

中酸性食物包括火腿、鸡肉、鱿鱼、猪肉、鳗鱼、虾、牡蛎、牛肉、面包、奶油等。

弱酸性食物包括白米、面粉、花生、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鱼、泥鳅等。

判断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味道,而是指它被人体消化、分解后的产物是酸性还是碱性。例如,一看就会使人流口水的石榴、葡萄、草莓、柠檬等是典型的碱性食物,醋也是碱性食物。

中性食物凡不含矿物质的软水以及蒸馏水等属于中性食物。

人体含有大约80%的碱性元素及20%的酸性元素,因此最健康的饮食方式,是摄取80%的碱性食物及20%的酸性食物。而其中,80%的碱性食物以蔬菜60%及水果20%的比例来摄取最为适当;而20%的酸性食物,则以蛋白质及淀粉各占10%最为恰当。

(2)有氧运动,有效排酸

运动使血液循环加快,身体出汗,汗液能带走体内大量的酸性物质,调整酸碱平衡。建议每周做有氧运动不少于3次,每次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反而会增加酸性物质。

(3)多喝水喝水能促进代谢,加快排尿,帮助带走酸性物质。但要注意自来水中含有酸性有害物质,所以在水烧开后要把壶盖打开,再烧两三分钟,让水中酸性有害物质能随蒸汽蒸发掉,而且烧开的水最好当天喝,不要隔夜。

(4)早睡觉不熬夜每天凌晨1点以后仍不睡觉,人体的内分泌功能失调,产生毒素,使人体体质变酸。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几率比抽烟或喝酒的都要高。所以,每天尽量在深夜12点以前睡觉,最好在10~11点就寝睡觉,不要熬夜。

(5)早餐要吃好,夜宵要少吃或不吃一天三餐中,早餐最重要,但许多人不吃早餐,一早空着肚子,体内没有动力,血糖降低,体质变酸,长期下去将导致慢性病。

凡是晚上8点以后再进餐就称消夜。吃夜宵隔天会感觉疲倦。睡觉时胃肠处于休息状态,因此食物停留在肚子里会变酸、发酵,产生毒素。要养成科学的、合理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尽量避免吃夜宵。

(6)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良情绪对人体体液酸化的影响也很大,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情是预防人体酸性化的有效措施。

(7)少吃精致食物,常吃粗粮精致食物缺乏纤维素,会导致肠胃老化,功能变差,甚至萎缩,使所吃食物变成毒素,继而使体质变酸,开始滋生慢性病。所以,在日常饮食中切忌偏食、节食,常吃粗粮,补充多种营养素。

长寿秘诀

美国《福布斯》杂志开出的长寿秘方根据专家建议,美国《福布斯》杂志曾开出十大“长寿秘方”。

(1)不要贪睡根据《大众精神病学档案》公布的研究结果,睡眠过多的确会缩短人的寿命。研究显示,每天睡6~7个小时的人,属于平均寿命最长的一类。

(2)开朗乐观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生性乐观的人比生性悲观的人早期死亡率低50%。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相比,血压更低,也更加健康。

(3)夫妻和谐性生活可以使人减轻生活压力,使身体得到更充分的休息,从而降低血压,预防心脏病和中风,有助于长寿。

(4)养只宠物养宠物(尤其是养狗)的人与不养的人相比,所受生活压力较小,血压较低。另外,心脏病发作后的存活率也比不养宠物的人平均高12%。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宠物饲养者的孤独感较少,与宠物相处获得更多欢乐,并且进行了体育锻炼。

(5)生活富足根据美国国家健康数据中心的统计结果,家庭收入最低、所受教育最少的人群所遭遇的健康问题也最多。当然,并不是说越富有越好,某些公司的执行总裁们必须承受高于常人数倍的巨大工作压力,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6)戒除烟瘾戒烟的确在延长寿命方面显示出其效果。根据2003年的一项调查结果,那些长期吸烟并且烟瘾很重的中年男人,与那些从来没有吸过烟的人相比,患前列腺癌的概率要高出整整一倍。

(7)减少愤怒研究显示,那些被归类为“在压力面前往往显示出最高级别愤怒”的男性,与那些在发脾气方面往往慢上几拍的男性相比,患早期心脏病的概率要高出两倍。这是由于愤怒与高血压之间的联系。所以,应该尽最大努力,摆脱压力对个人心情的干扰。

(8)抗氧化剂多吃含有抗氧化剂的食物,可以帮助清除人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减缓细胞衰老。研究显示,食用豆类是摄取抗氧化剂的最佳来源,蓝莓及其他种类的水果对身体也十分有益。

哈佛大学公开的百岁长寿秘诀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以新英格兰10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身体、精神、健康状态、家谱、生活环境等因素进行了调查,得出了下述十条百岁长寿秘诀。

(1)解除压力长寿的老人容易克服心理压力。他们具有良好的性格,可以经受各种给身体、精神带来巨大伤害的逆境、离别、感情波动等。

(2)笑口常开专家指出,笑可以带来类似于散步或游泳等所产生的运动效果。因为在笑的时候,可以吸入更多的氧气,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心脏运动增强,血压稍有上升,组织会得到更多的氧分。

(3)祈祷冥思有学者指出,经常进行祈祷和冥想、想象疾病愈,可以降低血压,减少癌症患者的痛苦。

(4)接受变化长寿的老人是现实主义者。很多老人行动不便时,考虑到别人的看法而不想使用拐杖或步行器,但长寿的老人不顽固地反对这种对行动和身体安全有帮助的辅助器具。

(5)迎接挑战要想长寿最好经常迎接新的挑战。有特色的运动会使大脑得到均匀的锻炼。跳舞、绘画、学习乐器、学习新语言、义务服务、运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会增强大脑的机能。要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其中旅游是最为有效的,旅游时可以学习当地的历史、文化等知识。

(6)讲究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每天喝一两杯红葡萄酒。应避开的食物有奶油、黄油、乳酪、肉、鸡皮等,最好远离胆固醇含量高的鸡蛋黄、动物内脏、乳酪、咸肉等食物,也不要吃过期的食品。

(7)避免动脉硬化高血压、肥胖、压力、吸烟及直系亲属中有60岁前患心脏疾病者,其患动脉硬化的可能性就高。戒烟、吃含胆固醇和脂肪少的食物、限制热量摄入、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及定期健康检查等,都可以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8)努力防癌家族中如有患癌症者也不要紧张,应定期到医院接受检查。特别是要积极避开致癌物质,比如尼古丁、黄曲霉素等。

(9)预防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中女性约占80%,中年女性闭经后,骨质流失进一步加剧,更容易发生骨折,应摄取充足的钙质以预防骨质疏松症。例如,多吃些低脂肪乳制品、椰菜、豆腐等,服用钙片也是一种方法。每周进行3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吸烟、喝酒会加速骨质的流失,最好避免。

(10)保护视力视力丧失是老年常见病之一。视力障碍影响到读书、运动、社会活动等诸多方面,因此应注意保护视力。

十种人有望健康长寿科学家们经研究认为,以下十种人有望健康长寿:

(1)身材矮者美国科学家认为,人类存在着一个适宜的高度,以便使身体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个高度是男子165~168厘米,女子159~162厘米。

(2)稍胖者美国科学家调查600万人的体重,稍胖者其寿命达80岁以上。

(3)秃顶者秃顶多因雄性激素分泌旺盛所致,而雄性激素恰是男子的护身符。

(4)耳长者耳朵长的人多高寿,可能与其体内肾气旺盛有关系。

(5)腰细者“裤带越长,寿命越短”,腰细者活过70岁以上的约占95%,且很少患心血管病。

(6)头胎者我国调查资料表明,第一二胎者寿命最长。在90岁高龄组中第一二胎出生的占60.6%,100岁年龄组则占77.3%。

(7)居绿者在物质生活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常年忙于绿叶红花丛中的花匠,比长居于花木稀少、空气干燥的闹市的人平均多活7年。

(8)多梦者人脑中存在一种影响睡眠的物质梦催眠肽。一种人有梦催眠肽,另一种人无梦催眠肽。

(9)血压略高者芬兰医学家发现,80岁以上的寿星,血压大多保持在160/90毫米汞柱左右,其存活率远比血压只有120/70毫米汞柱的老人高。

(10)B型血者B型血者性格温和平静,从容大度,不过分争强好胜,随遇而安。研究人员发现,长寿人群中B型血的人占83%。

影响寿命的八项因素

(1)遗传因素由于长寿父母与短寿父母基因的影响,可延寿或折寿达20年。

(2)生态环境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的生活环境可延寿20年,而空气污浊、噪音超标的生活环境则可折寿20年。

(3)家庭美满与否家庭美满与否可加减寿命10年。

(4)烟瘾大,常酗酒烟瘾大、常酗酒者折寿20年。

(5)饮食与运动合理饮食与适当运动,可延寿20年;反之,折寿16年。

(6)心情好坏心胸开朗,豁达大度,可延寿10年;心情恶劣,好发脾气,会折寿10年。

(7)睡眠睡眠良好与否可增减寿命8年。

(8)性生活性生活适度,可延寿5年;荒淫无度则折寿10年。

若谈及性别对寿命的影响,则男性应减2年,女性则增4年。这大概是基于世界上长寿女性往往比男性为多,而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男性所受压力较大之故。

延年益寿“五字经”世界上没有长生不老之药,却有延年益寿的秘诀:聊、放、跳、笑、俏。中年人若能灵活运用,定会健康长寿。

(1)聊聊天可宣泄情感,互通信息。通过聊天,可使沉重的心情、抑郁的情志得以疏解。聊天可密切友谊,改善人际关系,充实生活,增长知识,克服寂寞孤独感。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多讲话有益于大脑功能,能使人变得更聪明,创造力增强。同时,聊天还能改善血压、脉搏,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2)放人生在世,岂能事事尽如人意?这就需要拿得起放得下,做到“升降不惊,荣辱坦然,得之不喜,失之不忧”,永远保持乐观开朗的品格和态度,做心境的主人。如果遇到挫折放不下,不能解脱自己,悲观忧郁,会使人早衰或罹患多种疾病。

(3)跳跳是良好的运动方式。跳可使人体氧气需要量增加,从而增加肺活量。跳可使骨骼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获得更多营养。跳可使毛细血管开放量增大,带来大量养料和氧气,使肌肉发达,富有弹性,增加力量。跳对防止脱肛、痔疮、关节炎、颈椎病等均有好处。

(4)笑笑是七情中最积极、最美好的情绪,是精神营养的滋补剂。适度的笑可维护和促进机体功能的相对平衡,有益智安神、延年益寿的作用。大笑能使全身肌肉骨骼得以松弛,既可解除机体紧张疲劳,也可解除厌烦、抑郁、自卑等心绪。

(5)俏健美之俏,反映人的健康的心理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给人以活力和朝气,加之打扮入时,俏装健美,自然会显得年轻。俏的打扮入时、合理、新潮,散发着青春活力,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大方整洁的着装,除自我欣赏外,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营养与健康长寿营养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个体生长发育及细胞更新的必需物质。它通过人体的免疫系统、酶系统和激素调控等多种渠道,影响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因此,营养在对抗衰老和延年益寿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改善营养,增长寿命

研究证明,人的寿命长短与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医疗卫生水平及营养状况均有关系。其中,膳食营养状况如何,与人的寿命长短密切相关。

营养的改善,可以促进健康,延长人的寿命;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则会导致疾病,缩短人的寿命。

(2)营养的抗衰老作用

改善营养不但能益寿延年,同时在抗衰老方面,也能发挥同样重要的作用。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从人的出生开始到生命终止的全过程,营养深刻地影响着老化的生理过程及晚年健康和寿命长短。

近年来科学研究进一步从事实和理论上证明了许多营养素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尤其是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的抗衰老作用更为明显。

(3)中年人不宜食用含胆固醇过多的食物

中年人不宜食用含胆固醇过多的食物,但也不能一概排斥。因为胆固醇是人体的脑、神经与肾上腺等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还有许多促进人体生理功能变化的作用。所以,胆固醇也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

研究证明,人体的胆固醇太少不行,多了则有害。要使体内胆固醇含量适中,就必须在饮食上下工夫。1987年美国《谨慎饮食杂志》介绍,在每天的饮食中,胆固醇含量最多是300毫克。参照此,分析以下几种食物:

一个鸡蛋约重50克(一市两),含胆固醇317毫克。每天吃一个鸡蛋所含的胆固醇就可以了。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每周最多吃三个鸡蛋黄,而蛋白则不限。

瘦猪肉每50克含胆固醇33.5毫克,每天大约可吃450克。

瘦牛肉每50克含胆固醇31.5毫克,每天也可吃450克左右。

瘦羊肉每50克含胆固醇32.5毫克,每天同样可吃450克左右。

鸡肉每50克含胆固醇58.5毫克,每天可吃250克。

但由于个体特点、食物混吃以及体力消耗等许多不同情况,上述计算方法仅仅是参考数据。单就控制胆固醇的摄取量来说,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每个人的个体特点。如经医生检查,血浆胆固醇总量已超过220毫克/分升以上,要尽可能控制,并要设法降低;反之,如总量很少,就可适当补充一些。

要视体力活动量的大小调节。若经常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含胆固醇的食物也可适当多吃一些。

要考虑综合饮食及烹调方法。猪肉久煮可减少脂肪30%~50%,清炖牛肉中的胆固醇可能还要减少一些。此外,如果在吃炖牛肉的同时,多吃一些绿叶蔬菜,则可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蔬菜中的纤维素还可以帮助卷走附在肠壁上的脂肪。

环境与健康长寿人与一切生物都不能脱离环境而生存,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环境之中,环境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有重要意义。适宜的环境,有利于民族的繁衍昌盛,有益于促进人体的健康与长寿;不利的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健康、长寿都会带来威胁。

一切健康长寿的生命体,必须与环境保持平衡。要保护好适宜人类生活的大环境,同时要创造并管理好自己的小环境。在此主要是讨论个人小环境与自身健康的关系。个人小环境包括内、外两方面,即个人周围的环境和体内五脏六腑的环境。

(1)避免和清除环境污染

居室污染居室内的装饰材料和家具尽量选择天然材料,不用不合格的建材和饰材。沙发、地毯是细菌、螨虫安居之地,25%的过敏和50%的哮喘由此引起,最好不用地毯,沙发罩应经常换洗。

②人体污染人本身是室内一大污染源。人体代谢过程产生500多种废弃物,其中呼吸道排出的有150种,如二氧化碳、氮等。3个人在10平方米的房间内停留3小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3倍,氮含量增加2倍。健康人每天通过吐痰、咳嗽、打喷嚏,也会排出大约400亿个细菌和病毒。因此,应注意开门开窗,通风换气。

电器污染一台彩电连续使用一天,家用电脑连续使用两天,则房间内的有害气体——溴化二苯呋喃比闹市街区还多。电脑键盘、鼠标和电话拨号盘上滋生的微生物数量是卫生间坐便器的400倍,因此要经常擦拭。微波和电磁辐射可能致癌,手机最好不要放在胸前、裤袋内及枕头下,使用时应接通后再放到耳边通话或使用耳机。

时装污染干洗时衣服上存留的四氯乙烯,有可能致癌并伤害肝功能及神经系统,因此不宜立即穿着,应挂在通风处,待四氯乙烯彻底散发后再穿。

染发污染一般染发剂中二胺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含铅的染发剂对身体也极为有害。

煤气热水器及煤气污染煤气燃烧时所产生的一氧化碳、氯仿及做饭炒菜时产生的油烟等有害物质,对身体极为有害,应及时用排风扇排掉。

死水晨间拧开自来水龙头,有时会流出黄色的水,这是水管中不流动的死水,是水与金属接触后受金属物污染而形成的,对身体有害。因此,晨间应放掉死水。存放在容器中三天以上的水,也是死水,或已变质,不宜饮用。

案板与餐具污染案板易藏细菌,每次用完应该用水冲洗干净。不能用碱性洗涤液清洗不锈钢餐具,因其含有的有害金属被溶解后,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些印花瓷餐具也含有铅,加热会加速挥发,对人体不利。

电冰箱污染研究发现,保存食物一般冷藏温度是4~8℃,在这种环境下,绝大多数的细菌生长速度会放慢。但有些细菌属于嗜冷性菌,如耶尔森菌、李斯特氏菌等,在这种温度下反而能迅速增长繁殖,如果食用,就会引起肠道疾病。因此,冰箱并非保险箱,生食、熟食应分开存放,并经常消毒。

吸烟污染研究证明,一支烟可致死一只老鼠。烟气中含有毒物质达几百种,其致病、致癌危害早已被证明,对吸烟者、被动吸烟者的危害尽人皆知。戒烟百利无一害。

汽车尾气污染马路上汽车尾气污染会随风刮进居室。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氢氧化物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全美心脏协会曾报告,除导致癌症及肺部疾患外,长期暴露在这种污染的空气中,会使人提早发生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患者的死亡率增加50%以上。如离开这种空气污染的地区2.5米,患动脉硬化的几率下降5.9%。

(2)重视人体自身排毒功能

当粮食、蔬菜、水果、禽肉、水和空气进入人体内后,人体会不知不觉吸收其中的有毒物质;人体自身代谢也会产生毒物;药品和保健品等也会产生有害健康的毒物。为了保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人体必须经常“大扫除”,排除体内的有毒物质。

清扫皮肤平时通过饮水、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促使排汗,加速皮肤排毒。

清扫肠道,防止便秘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对及时排毒极为重要。多吃纤维素食品,多喝水,适当补充酸奶等含有益菌的食物,这些均有利于肠道排毒。

清扫血液选择易于排毒的还原食物清扫血液,消除自由基。如菌类、绿豆、海带、韭菜、南瓜、芹菜、大豆、核桃、花生、杏仁、绿茶、青菜、胡萝卜等。

清扫肺部肺是易于积存毒物的器官,若毒物经肺进入血液,则影响全身。经常高歌呐喊;到室外空气新鲜处做深呼吸;抬起双臂后做主动咳嗽,每天反复做十次,每次间隔做正常呼吸,这些可以促进排痰,有利于清除肺部毒物。

除酸性病根,维持酸碱平衡人体内环境体液是弱碱性(pH7.35~7.45),只有保持弱碱性体质,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由于营养过剩,目前80%的人属酸性体质。要经常保持弱碱性体质,除了要保持营养平衡、心理平衡、动静平衡外,多摄入蔬菜、水果、豆类、海带等碱性食物也十分重要。

(3)保持适宜养生的家居环境

适宜中年人养生的家居环境,应注意下述六要素:

温度室内温度以18~20℃为宜。室温过低,易着凉感冒;室温过高容易使人疲惫、精神不振。

湿度居室内最佳湿度应是50%~60%。湿度大,使人感到潮湿、气闷;而空气过于干燥,人体会蒸发大量水分,引起皮肤干燥、口干、咽痛等不适,尤其是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会因痰不易咳出而加重病情。

通风注意开窗通风,排出室内废气,让新鲜空气补充进来。一般居室开窗20~30分钟,室内空气即可更新一遍。

噪声研究表明,噪声达到50~60分贝时,一般人就会有吵闹感。对有心脏病的人,安静就是一种治疗手段。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宁静、幽雅的环境,利于休养。

床铺应选用硬床,以床垫不下陷为宜。床的高度应在膝盖以下,与小腿长相等,过高过低都会使人感到不便,容易摔倒。

采光让阳光直接照射室内,能够给人以舒适感,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消毒、杀菌作用。

生活方式与健康长寿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告知:“健康长寿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条件占7%,生活方式占60%。”研究证明,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糖尿病减少50%,癌症减少1/3,传染病减少50%以上。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对其养生保健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生活方式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生活规律。这是人类适应自然、天人合一、平衡和谐的自然规律。人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有周期性的节律,称其为生物钟,生物钟紊乱就会得病生癌,甚至死亡。

一年中的“魔鬼时刻”是指冬季和夏季,这两个季节是发病死亡的多发季节,死亡率要比平时高出1.5倍。德国司坦芬教授称一周之中的星期一为“黑色的星期一”,因这一天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比其他日子高出40%。芬兰专家也证明,星期一中风最多,星期天下降至最低。一天中,上午六点至十点是危险时刻,此段时间由卧到立,血压增高,耗氧增加1.7~3倍,易诱发心脏病及中风。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心肌梗塞28%是发生在这段时间。

另外,午夜睡觉暗藏玄机,此时血压最低,起夜时血管收缩,由卧到立,血压变化,耗氧增加。所以,起夜须遵循“三个半分钟”原则,即起床醒后躺半分钟、坐起在床上等半分钟、再在床沿坐半分钟。对中年人来说,生活规律,拨准生物钟更加重要。起床、大便、吃饭、活动、午休、喝水、锻炼、睡眠一定要定时安排,形成条件反射,对健康长寿的好处不可估量。康德教授有句名言:“一个人如果在生活中表现出杂乱无章、毫无次序和节制,他便不可能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第三届世界养生大会”新闻发布会报道,在北京的2万多居民中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北京有1/3的市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生活方式疾病。而在我国死亡率居前几位的疾病中,有44%以上的患病人群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导致的。

(1)不良生活方式占致病因素的50%~60%

世界卫生组织将“生活方式病”列为21世纪威胁人类的头号杀手。专家表示,目前人群疾病谱和死亡谱已发生很大变化,疾病的病因按生活方式、行为因素、人类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保健服务因素等方面划分,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几乎占50%~60%。同时,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指出,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癌症和呼吸道疾病等导致死亡的人数,在发达国家占总死亡人数的70%~80%,在不发达国家中也占40%~50%。

(2)中年开始养生保健,65岁后少花2/3医疗费

著名心脑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说:“目前我国人群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者仅占15%,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却占85%左右。这导致了相当多的年轻人患腰、脊、颈椎、心血管、高血压等多在中年出现的疾病。”因此,在中年时就要注意养生,65岁后所花的医疗费比不注意养生的人少2/3,生命质量指数也明显好很多。

(3)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生活方式疾病主要是由不良饮食习惯、精神紧张、吸烟酗酒及运动不足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专家指出,除乳腺疾病外,其余生活方式疾病均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少吃动物脂肪、动物内脏、低盐摄入、控制饮食、避免肥胖及加强身体锻炼是防范“生活方式病”的关键。

附:十二种不良生活习惯①睡眠过多睡眠过多很容易加重脑睡眠中枢的负担,使各种生理代谢活动降到最低水平。

②洗脸过频洗脸过多会使保护脸部皮肤的皮脂膜受到经常性破坏,导致皮肤受更多的刺激而容易衰老。

③刷牙过久刷牙可清洁口腔和牙齿,防止牙病和口腔炎症等。但刷牙时间过久会使牙龈损伤,不利于牙齿生长,还会导致牙周炎。

④步行过久步行时足弓要保持一定的高度和张力,步行太久,足弓就会下陷使趾骨负重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⑤喝茶过浓浓茶会使胃黏膜收缩、蛋白质凝固,并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及铁质的吸收,还会影响睡眠。茶中含有微量的氟,会使牙齿变色,关节变形,久而久之甚至会造成瘫痪。

⑥喝酒过量酒喝多了会损伤肝脾胃,长期饮酒还会使酒精在人体内积累形成慢性中毒,麻痹神经,使人体代谢功能紊乱,加速衰老。

⑦物品共用有些家庭喜欢家人一起共用日常用品,如毛巾、口杯、脸盆等。这种多人共用日常用品的做法很容易发生传染病。

⑧不吃早餐不吃早餐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不吃早餐,夜间分泌的胃酸得不到食物的中和,就会使胃不舒服。早餐有助于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不吃早餐,人容易感到疲倦和头痛,或者诱发低血糖而虚脱。长此下去,势必引起胃溃疡、贫血等慢性疾病,造成营养不良,从而导致早衰。

⑨吃饭过饱吃饭过饱会使胃胀过度,肠胃蠕动缓慢,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导致消化功能障碍,加快人体衰老。

鞋跟过高使足趾和前脚掌负重过度,身体向前倾,胸腰后挺,导致腰肌韧带损伤,容易发生趾外翻、趾囊炎、关节骨折等病症。

洗澡水温过高不少人喜欢洗热水澡。研究证明,若水温超过42℃不仅容易导致交感神经活跃、心跳和血压变化增大,而且还可能改变血液状态,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的人,不要在42℃以上的水温中长久浸泡。

饭后马上喝茶有些人习惯在饭后,马上冲泡一杯茶,这是极不好的习惯。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质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导致体内缺铁,甚至诱发贫血,所以最好是进餐一小时后再饮茶。

抗衰延寿关键在自己俗话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生活习性和喜怒哀乐。所以,抗衰延寿的关键还是自己。要想延缓衰老,争取长寿,应做好以下几点:

(1)避免过度疲劳无论是工作,还是干些自己愿意干的活,都要注意适度,持续时间或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引起周围血管收缩,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同时会使心跳加快,增加心肌耗氧量及工作负担。

(2)生活要有规律平时所说的起居有常,指的就是生活要有规律,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活动、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睡眠都应有一定的时间安排。

(3)合理饮食所谓合理饮食,是指定时定量,食物多样,注意营养结构,少吃动物脂肪或内脏,多吃新鲜蔬菜和谷类食物、植物油、豆制品等。勿偏食,要吃早餐,中餐吃好,晚餐吃少,且忌暴饮暴食,七八分饱即可。

(4)保持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指心胸要开阔,情绪要乐观,千万不要为琐碎小事争吵不休,避免情绪激动、生气、多愁善感。要笑口常开,宽容人、理解人。

(5)经常锻炼身体或参加劳动“生命在于运动”,但要适当注意运动量,一般以不感到疲劳为度,或掌握在运动后心率不超过120次/分为度。可打太极拳,练气功,参加健身操、慢跑或散步。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和劳动,这是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的关键。

(6)不吸烟和酗酒吸烟对于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吸烟不仅对本人有害,而且危及吸烟者周围的人。

酒是把双刃剑,少量的酒是健康的朋友,过量的酒就是罪魁祸首。据国外研究,40%的交通事故、50%的犯罪、25%的严重疾病都和酗酒有关,酗酒绝对有害。

(7)养成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早、晚饭后刷牙,保持口腔卫生;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保持住房卫生。

(8)定期健康检查每年最好有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疾病隐患,及时治疗,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延缓衰老的五大秘诀

(1)低温睡眠在凉爽的房间里(室温17℃)睡觉,能使人青春常驻。德国一所大学的研究人员首先证实了这一点。若将苹果冷藏,它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新鲜,这也同样适用于人和动物。温度越高,人体内新陈代谢过程进行得越快,人也因此早衰。所以医学家建议,睡觉时室温最好不超过17℃。

(2)轻度饥饿每天最多摄取热量约6千焦耳,身体细胞活动就能快速进行新陈代谢。有学者认为,这样人就能活到120岁。

(3)补充维生素在每个年龄段,男人和女人的细胞需要不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了一种神奇物质,即增长激素,此物质在人18岁时,比出生时多4倍。30岁以后,人体的生长停止了,肌肉和皮肤变得松弛。美国科学家对65岁病人每周三次注射增长激素,结果显示,肥胖消失了,皮肤绷紧了,而且肌肉又重新结实了。

(4)性爱刺激富有规律的性爱能刺激人体的激素生成,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并且能产生一些令人惊讶的返老还童的效果。爱情比任何美容更有效,比如,一次全身心的接吻能使免疫功能得到增强,并形成抗体和淋巴细胞,使胰腺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相互间亲热、温存能促进循环,使人年轻。

(5)积极向上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能使人更显容光焕发,充实的工作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也能使人在幸福的感受中保持健康的最佳状态。

第三章 吃出健康吃出长寿

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和需要,应用日常食物的营养来调理养生,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长寿或疾病康复的目的,此种方法也叫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的关键是保护脾胃。饮食养生在保护脾胃的基础上,应努力做到营养平衡。营养素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营养素就没有健康。摄入量过多或过少,吃的比例不对,就会失去平衡,也就没有健康。而要做到营养平衡,就必须

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

所谓饮食包括饮和食两方面。饮又包含饮水和饮料,而食物又包括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现分别介绍如下:

如何饮水我们每天都要饮水,但饮水问题基本有两方面,其一是饮水的卫生问题;其二是饮水的方法问题。

(1)饮水的卫生问题

目前人们所饮用的自来水,考虑到成本,仍采用“加氯消毒法”,故难以去除因污染而使水中含有的大量有害物质;再加上冗长的输水管道和高层建筑物中二次供水的贮水箱长期得不到清洗,这些都给自来水带来了二次污染。

1988年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报告指出,在美国的供水中已发现2110种污染物,其中2090种污染物属有机污染物。在这2110种污染物中,有765种存在于自来水中,其中20种已被确认为致癌物,23种为可疑致癌物,18种为促癌物,56种为致突变物。又如,日本等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由于江、河、湖等地面水受到有机物污染较多,而目前自来水经加氯消毒后,固然能杀灭水中的有毒病菌,但一旦氯与水中的有机物结合就能产生各种有机氯化物,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及氯化烃类等有害物质。这些化合物中,有的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为致癌物。

据美国《新开周刊》于1992年10月13日报道,长期饮用含氯气之水,与人的直肠与膀胱癌变有很大关系,其中原因是食用水在烧煮时,会使水中氯气与有机化合物混合,其中硝酸盐变为有毒的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经胃酸作用而有机会产生一种有毒致癌物亚硝胺,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所以,提高水质的洁净度,减轻自来水不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急需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

目前,人们对日常饮用的自来水的深度处理不外乎两方面:

其一是饮用纯净水。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购买经处理的大桶水。对这种水有时真假难辨,碰到弄虚作假的,就不是纯净水,可能就是一般河水。另一种是购买净水机,内装一种复合过滤装置,灌入自来水,出来的水就是净水。这种净水机需经常清洗,使用不甚方便。

其二是在自家安装一台自来水过滤装置。这种净水装置内部安装的超级过滤器是使用滤孔直径小于0.01微米(十万分之一毫米)的滤芯,能滤除城市自来水在供水过程中因二次污染而产生的细菌、病毒、胶体和铁锈等各种杂质,并保留水中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过滤后水中的微生物和浊度等主要卫生指标达到国家瓶装饮用水的标准,亦即可以直接饮用。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喝烧开的自来水最好(矿物质、微量元素多),大可不必天天喝纯净水。

(2)饮水的方法问题

至于对卫生的水怎么喝,其原则是不渴也饮(口渴是缺水已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渴饮不足。

饮水的方法是:应多次、少量、慢饮。每日应以6~8杯(1500~2000毫升)为宜。北京市卫生局曾推荐为7杯/日,早晨空腹喝杯白开水(300~500毫升)。实验结果也表明,一杯普通的水烧开后,盖上盖子冷却到室温,这种冷开水在其烧开并被冷却的过程中,氯气减少了1/2,水的表面张力、密度、黏滞度、导电性等理化特性都发生了改变,很近似生物活性细胞中的水,因此容易透过细胞而具有奇妙的生物活性。

专家建议,早、中、晚三餐前1小时,晚餐后至睡前1小时和上午10点、下午3点以及运动时等多个时段,分次少量喝些水;根据不同情况选饮不同的水;吃饭时和刚吃完饭则不要大量饮水。

总之,饮用水应以清洁自来水为主,辅以其他。对大多数人来说,应以喝白开水为主,再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或在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饮料,才有益于健康。

食物的种类食物从来源上可分为两大类: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

植物性食物有谷类、豆类、蔬菜类、水果类、干果类和硬果类等,主要提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大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

动物性食物有畜肉类、禽肉类、蛋类、鱼类、乳类、虾蟹类。主要提供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

(1)植物性食物

①谷物

如玉米、荞麦、燕麦、薯类、小米等。为预防现代病,营养学家提倡多吃粗粮,做到多品种粗细搭配、干稀搭配,选杂粮混食,或粮药兼备,起到一定的滋补和保健作用。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改变玉米是“粗粮”的观念,人们已视其为“黄金食品”,认为玉米能使人健康长寿。西方国家曾走过精制食品之路,结果“富贵病”大为增加。尝到了苦头的他们兴起了玉米食品热。另外,美国的印第安人以玉米为主食,患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者较少,也是很好的佐证。

②豆类

大豆号称“营养之花,豆中之王”。大豆营养成分全面,物美价廉,堪称最佳健康食品。所谓大豆一般是指黄豆、青豆、黑豆,杂豆则指赤豆、绿豆、豌豆等。大豆富含蛋白质、卵磷脂、亚油酸、磷脂、皂甙、维生素E、纤维素、植物性雌激素(大豆异黄酮)等。生物利用率及营养价值与动物蛋白相当,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

③蔬菜类

蔬菜是人类膳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重要来源。现摘录数种简介如下:

胡萝卜在目前已经发现的20多种维生素中,在胡萝卜里竟占了一半以上,其中以胡萝卜素含量最高。胡萝卜素被人体消化吸收后能转变成维生素A,它能保证视紫红质的充分合成,还有保护黏膜的作用,对保护眼睛和治疗夜盲症有效,人称“养眼蔬菜”。美国学者认为胡萝卜是美容蔬菜,因其对头发、皮肤、黏膜有保护作用,还有润肤、展开皱纹、消除斑点的作用。

南瓜嫩南瓜可作为蔬菜,老南瓜可作为饲料或杂粮,故有饭瓜之称,祖国医学认为南瓜有补中益气、解毒杀虫等功效。

苦瓜又称凉瓜。此瓜与肉同炒时苦味不进入肉中,所以有“君子菜”的美称。《现代饮食营养指南》中指出,研究人员已经从苦瓜中分离出类胰岛素物质,叫多肽-P,动物实验表明其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所以,苦瓜是糖尿病人的食疗佳肴。

番茄又称西红柿。生食番茄,原汁原味,维生素C含量丰富。因其中有机酸和抗坏血酸酶的保护,因此不论鲜贮、烹饪等,营养都不会损失太多,故其吸收利用率较高。为了防癌,番茄熟食效果更佳,因为生番茄不易释放脂溶性番茄红素,这种营养成分与蛋白质结合,又被纤维素包裹,需加温烹煮后番茄红素才会更多地释放出来。除一般公认的作用外,它也是有名的防癌战士,防癌作用已被认同。

大蒜不仅是佐餐佳品和烹调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而且有很重要的药用价值及滋补强心作用,是值得推荐的保健佳蔬。

黑木耳美国学者曾撰文指出,中国及东南亚各国冠心病患者远较西方少,可能与平日菜肴中多有黑木耳有关。1985年北京心肺医药中心研究人员经研究证实,每日服用5~10克黑木耳有明确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胆固醇作用,与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相当。而有文献报告,阿司匹林长期过量服用或用法不当,曾有人发生眼底出血,但黑木耳却无此副作用。当然,不可否认冠心病仍需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④水果类

水果种类很多,现只将易被忽略的两种水果做一下介绍:

苹果号称水果之王。苹果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保健作用。其中含有果胶,可使胆固醇下降,防动脉硬化;其中的果酸,能稳定血糖,使人易饱而不易发胖;其中的鞣质,能防止肌肉骨关节发炎;其中的硼,能协助脑运作,只要微量即可协助预防骨质疏松症;其中的钾,可协助排水,减轻心脏负担;维生素C,可提高免疫功能;纤维素能促进肠蠕动;其中的B族维生素和果酸可使头脑清醒。

草莓号称水果皇后。具有美肤养颜的作用,能滋润皮肤,减少皱纹,是理想的美容食品;可减肥;有清暑解毒、润肺化痰之功效;利尿止泻,助消化;易于吸收,特别适合体弱者。

(2)动物性食物

对动物性食品,各种书籍皆有详细记载,在此仅就易被大家忽略的动物食品做些介绍。

①鱼类食品

鱼类食品是最理想的动物食品。可预防影响人体健康的多种疾病。其营养高于家畜及家禽食品,易被人体吸收。牛肉在胃肠中消化需要5小时,鱼肉仅需2~3小时。鱼肉中83%~90%的蛋白质能被人体吸收,家畜仅有75%。鱼肉成分中所特有的一种名为塔沃林的氨基酸可预防高血压,能够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调节血糖。

②肉皮

国外称肉皮为被美食遗忘的角落。因为肉皮含有极丰富的胶原蛋白,对防止器官萎缩、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增强皮肤弹性有较好的作用。并有促进生长发育、延缓衰老和防癌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营养学家提出的原则是,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类食物,可以自由摄取;动物性食品(肉、蛋、奶等)应适量摄入;而精制糖、酒和油脂类,必须限量摄入。这种提法综合了各种营养学知识和易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意义,可以作为食物摄取的指导性原则。

大家都知道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这些营养素主要来源于人们餐桌上的鱼、肉、禽、蛋和油、米、面。医学研究发现,过量摄入高脂肪、高蛋白质和高糖类的物质会发生营养过剩。过剩的营养在人体内会发生生化反应而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影响体内酸碱平衡,形成酸性体质,从而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痛风、癌症、骨质疏松症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生。很多疾病不容易治好,很大程度上也与人们酸性体质的严重恶化和恶性循环有关。如何来解决酸性体质,用什么办法来改善酸性体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现在提倡合理饮食,注意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的合理搭配。另外,做一些有氧运动也是维护体内酸碱平衡的一个重要措施。

人类的标准膳食结构应为:谷豆类食物、菜果类食物与动物性食物之比应为5∶2∶1。现代人虽然与原始人有很大不同,但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之比仍应为7∶1。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受生活水平的影响使这个比值增大或者减少,都可能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引起各种相关疾病。

关于食量总的来说,饮食的量要少而精,品种多而全,注意选高营养、低热量、高纤维素的食物。“食不过饱”是我国传统的养生经验。研究证实,一般七八成饱最利于健康长寿,理由是:

过饱会使胃肠负担过重,消化液分泌供不应求,血液集中于胃肠,大脑则相对缺血。

生理学家认为,人体需要的热量,只需摄取食物热量的1/5~1/3就可以了。

有研究认为,长期饱食会引起骨质疏松。

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研究报告说,发现了少食长寿的基因依据。

日本东北大学营养研究小组经研究发现,过饱后,大脑中的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比进食前猛增数万倍,而这种因子,正是引起人体大脑早衰的一种主要物质。坚持少食的人可使血液中的红细胞活泼化,从细胞中排泄二氧化碳,氧气得到充分补给,这也是少食的人为何长寿的道理。

科学研究已经揭示,节食状态的机体可以活跃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推迟胸腺的萎缩;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保持清除自由基细胞酶的活性;减少下丘脑垂体分泌衰老激素;减少蛋白质的合成,降低代谢率;使葡萄糖水平降低,延缓糖基化,从而达到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该吃、不该吃或应少吃的食物

(1)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佳食品榜

最佳水果木瓜、草莓、橘子、柑、猕猴桃、芒果、杏、柿子、苹果、西瓜。

最佳蔬菜红薯、芦笋、卷心菜、花菜、芹菜、茄子、胡萝卜、荠菜、金针菇、大白菜。

最佳肉类除鱼类外,鹅、鸭其脂肪量不比畜肉类(猪、牛、羊)少,但其化学结构接近于橄榄油,有益于心脏。

(2)我国营养学专家推选的十类健康食品

大豆及大豆制品(豆腐、豆奶、豆浆);黑木耳等菌类食物;

十字花科蔬菜,如花菜、卷心菜、白菜;绿茶;

牛奶和酸奶;胡萝卜;

海鱼;荞麦;

西红柿;禽蛋。

(3)应限制的食品

高度白酒;

腊肉、火腿、咸肉等烟熏食品;

咸菜、酱菜、榨菜、泡菜等腌菜类食品;

煎炸类食品。

(4)应少吃的食品

松花蛋、臭豆腐、方便面、炸薯条、油条、味精、爆米花、动物内脏(尤其是脑、肝)、果冻、粉条、葵花籽、烤牛羊肉、腌菜。

(5)尽量不吃的食品

含较多食品添加剂、香精、色素、杀虫剂、保鲜剂的食品;

养鱼池中饲养的鱼;

用激素和化学养料催长的动物肉;

罐头食品,保鲜食品;

从污染地区运来的蔬菜。

(6)绝对不要吃的食物

青西红柿,长斑红薯,发芽土豆,腐烂生姜,烂白菜,未煮熟的四季豆和豆类,鲜黄花菜,未腌透的腌菜,畸形瓜果,变质甘蔗,霉茶叶,霉花生米,变质银耳,死蟹,死鳝,头体分离的虾、毛蚶,其他变质的食品。

早餐的吃法

(1)不吃早餐的危害

西方人较中国人体质相对要强,可能与饮食有关,但是不排除人种等因素。两者饮食习惯最大的不同点是西方人较注意食物营养素的保存。在整个饮食过程中,强调以“不破坏营养素”为餐饮的首要原则;而国人饮食则更喜欢色香味俱佳,烹调方式以炒为主。举个例子,青椒里有大量的维生素C,国人喜欢青椒炒肉,西方人喜欢凉拌青椒,保存其全部的维生素C。

中国人的早餐比较简单,或者说不重视早餐,导致整个上午所需能量不足或者上午、中午有发生低血糖反应的风险,特别是中年人和有血糖波动问题者。低血糖最大的危害是造成脑细胞缺少能量甚至死亡。另外,有研究表明,不吃早餐可能会造成胆结石发病率升高。

(2)中国人吃早餐的不良习惯

炸油条、炸油饼是中国人的一种常见早餐。早上,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油条、油饼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极易使人产生饱胀感。油炸食品带进机体过多的脂肪,易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另外,油炸食品反复使用的油中常含有腐败物、致癌物。国人的另一种常见早餐是单纯主食为主,如一个馒头,一碗粥。两者都是碳水化合物,比较容易吃饱,但是早餐中缺少维生素和优质蛋白质。

(3)早餐的基本原则

①以主食为基础,50克左右,高个者可以增加到75~100克。

②增加一些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或少量的熟肉制品。

③补充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或饮品,如橙汁等。另外,有人有早餐吃炒青菜的习惯,也值得提倡。

④从补钙方面讲,以牛奶或酸奶为首选,豆浆亦可。需要提醒的是,早餐的营养是一个完整概念,不能等中午、下午再来补。

(4)吃早餐要注意的问题

①吃早餐时,不要空腹喝粥。因为淀粉经过煮的过程变为糊精,糊精可使血糖迅速升高,更应该避免短时间内血糖上升太快。所以,喝粥前最好吃一片面包或其他主食。

②近几年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的不利影响与动物性脂肪相似。故建议吃西式早餐不宜每天抹黄油,而且每次不宜超过一块黄油,最好能以果酱替代。

③西式早餐中含有大量火腿类食品,钠、增色剂、保色剂的含量较高。高糖、高油的西式早餐容易造成胃排空能力减弱,一些人进食后可能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

④早餐吃冷食伤胃气,最好食用热粥或热豆浆配面包点心。从中医角度看,吃早餐应该吃“热食”,才能保护“胃气”。中医学说的胃气,并不单纯指“胃”这个器官,还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后天的免疫力等。因为早晨身体各个器官还未完全走出睡眠状态,假如这时候食用冰冷的食物,必定使体内各个器官出现挛缩、血流不顺的现象。

因此,早上第一餐食物,应该是热稀饭、热燕麦片、热牛奶、热豆浆等,然后搭配蔬菜、面包、三明治、水果、点心等。

一日三餐巧搭配

(1)一日三餐要科学搭配才合理

先说早餐,每人每天早餐需要250~400千卡的热量,占一天的1/5。早上人体消化功能弱,早餐不需要过于丰富和过饱,有条件的话,可以在上午9:30~10:00加一份“小餐”。一日三餐,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有条件,最好是“3+3”,即三份正餐加三份副餐。少量多餐,食物分散,对健康人群同样是提倡的,这样可以减少胰腺等器官的负担。正餐的分配方法是:早餐占1/5,午餐占2/5,晚餐占2/5;或者早、中、晚各占1/3。现实生活中大家往往是早餐、午餐较为简单、缺乏营养,而晚餐过于丰盛,这是不科学的,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有潜在的风险。这种现象可以通过三份副餐来调整,上午9:30~10:00、下午2:00~3:00、晚上睡前2小时各加一份副餐。

(2)晚上睡前2小时加副餐

如果晚餐非常丰富,睡前再加餐,就会导致肥胖。睡前2小时再加份副餐的前提条件是一天饮食总量不变。晚餐后至第二天早餐的间隔时间太长,有人常常有夜间饥饿感,这样容易导致低血糖反应。还有一部分人,血糖波动较大,睡前不加餐,夜里血糖很低,第二天早餐后血糖反弹得很高,这种波动幅度很大的血糖浓度对人体危害性较大。

(3)一日三餐应注意的问题

①对于一日三餐,不要矫枉过正,多吃了一口,少吃了一口,无关紧要,不要成为心理负担。营养需要月积年累,而不是靠一口饭来吸收的。

②不能忽视任何一餐。某一餐大吃特吃或某一顿不吃,有时往往是胰腺炎、痛风等疾病突发或复发的主要诱因。

③一日三餐要重视自然饮食,不提倡一味依赖保健品、人工合成物品来补充。

晚餐四不过

(1)晚餐不过饱

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如果晚餐过饱,必然会造成胃肠负担加重,其紧张工作的信息不断传向大脑,使人失眠、多梦,久而久之,易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中年人如果长期晚餐过饱,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会造成胰岛素B细胞负担加重,进而衰竭,诱发糖尿病。同时晚餐过饱,必然有部分蛋白质不能消化吸收,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有毒物质,加之睡眠时肠壁蠕动减慢,相对延长了这些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有可能促进大肠癌的发生。

(2)晚餐不过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