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良方1500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2 04:55:49

点击下载

作者:杨培君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脑病良方1500首

脑病良方1500首试读:

前言

中医的脑病,包括中风、头痛、眩晕、癫病、不寐等。由于据中医基础理论,将现代医学所说的脑的全部功能,分属于五脏,尚未形成以脑为中心的一整套独立的辨证体系,故脑病按脏腑辨证,多归于心系疾病及肝胆系疾病之中,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脑部疾病以及部分循环系统疾病。

脑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急性脑血管病,在我国城乡居各类死因的第二位,其发病率约1%~2%,年死亡率约0.6%~1%,患病率在5%以上,全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30万,中风死亡者近100万。且该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的人,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剧,死亡率高,大约3/4的存活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大大影响了生产力,危及人类健康。

祖国医学对脑病的防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内经》就记载有对中风发病的不同表现及阶段的认识,此后历代医家对脑病的防治都有较深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治疗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近些年来,我国中医药界的专家、学者对脑病的研究成就令人瞩目,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部分疾病可以脱离西药治疗。然而,离彻底征服本病尚有一定的距离。本着为人类尽快征服脑病,本着弘扬、发展中医药治疗脑病的特色优势的宗旨,本着为临床、教学、科研人员提供一本最新实用、有效的参考书,也为脑病患者提供一本自疗康复的参考书,我们查阅了近十年来全国各大期刊杂志80余种,收集、整理出这部《脑病良方1500首》。诚望本书的出版能为临床工作者、教学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为从事脑病的科研人员起一点醒思启冥的作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及种种原因,未能与原著作者取得联系。凡原著未标方名者,笔者冒以“药名”或“功效”冠以方名,并用“☆”表示。用古方加减但已失原方意者,或一则古方经多位学者加减变化,为便于检索或记忆均重新命名,也在方名后加“☆”以示区别。原著未写明剂量者,录用处方亦未写剂量;未标功能者,本书按方中药效写出功效;无用法者,按“每日1剂,水煎服”应用;未标明疗效者,录用时亦未写疗效。

由于编者学识肤浅,水平所限,虽经再三核对,而书中谬误之处亦恐难免,敬请原著作者及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正。编者1998.6.26第一章中风先兆症

中风一证,病重且急,现代医学称之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一旦中风,轻者瘫痪,重者猝死,致死致残率很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中风先兆症乃中风发病前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与中风发病有密切联系的临床综合征。

祖国医学很早就对中风先兆症有所认识,早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就有“汗出偏沮,令人偏枯”的记载。后世医学家多有发挥,《证治汇补》云,“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医学准绳六要》云:“即中风证,必有风证,必有先兆……”而对中风先兆症记述最详的要属清代王清任了,他在《医林改错》中记录了34种中风前驱症状,并且强调说:“因不痛不痒,无寒无热,无碍饮食起居,人最易于疏忽。”

近年来,许多学者经过临床资料总结认为,中风先兆症有以下特点:①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②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或舌麻,唇麻;③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④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⑤与平日不同的头痛;⑥突然原因不明的跌跤或晕倒;⑦短暂性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⑧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⑨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⑩整天昏昏沉沉欲睡——嗜睡状态;一侧或某一肢体不自主抽动;突然出现短暂的视物不清。

另外,通过调查发现,中风的发生与某些疾病密切相关,称为中风高危因素,目前大多数学者公认的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心脏病等。

中风发病其始至微,其成也甚,且对其治疗,中医西医均颇棘手,故应重在预防。要预防中风发生,就要积极治疗中风高危因素和中风先兆症。第一节 中风先兆通用方☆处方1:豨莶桑椹饮

组成:豨莶草45~60g,丹参15g,制首乌12g,桑椹子15g,当归10g,川芎10g,桑叶10g,杭菊花10g,白蒺藜 15g。

功能:滋补营血,活血化瘀,平熄内风。

适应症:中风先兆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血压高加钩藤、夏枯草、决明子各15g;血脂高加月见草10g,生山楂15g,泽泻10g;上肢麻木加桑枝30g,姜黄10g;下肢麻木加地龙、怀牛膝各12g;面肌麻木加全蝎3g,僵蚕12g,蝉蜕6g;舌强不灵加菖蒲、郁金、延胡索各12g;口角流涎加益智仁12g,佩兰10g;肌肉抽跳加白芍30g,甘草6g;脚软膝重加木瓜10g,杜仲15g。

方源:蔡浔远.辽宁中医杂志 1995;22(2):76☆处方2:益气活血熄风汤

组成:黄芪30g,丹参30g,田七10g,川芎5g,生地20g,白芍20g,羚羊角2g,葛根30g。

功能:益气活血通脉,平肝熄风镇痉。

适应症:中风先兆症。

用法:日1剂,水煎服。

加减:痰多加半夏、茯苓;呕吐加赭石、竹茹;腰酸加熟地、牛膝;失眠加炒枣仁。

疗效:临床治愈39例,显效13例,有效6例。

方源:卢永兵.中医研究 1994;7(1):33☆处方3:二丹饮

组成:丹参30g,丹皮12g,川芎9g,赤芍15g,红花9g,夏枯草30g,川牛膝30g,钩藤16g(后下),豨莶草15g,珍珠母30g。

功能:活血化瘀,平肝熄风。

适应症:中风先兆症,主要是高血压或高血压脑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头痛眩晕眼花重者加天麻10g,茺蔚子15g;面赤目红,烦躁易怒,口苦咽干,溲黄赤者加龙胆草6g,白薇6g;项背强,口角流涎者加葛根15g,半夏9g,竹茹9g,地龙9g。

疗效:对降低血脂,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有良好的作用,以胆固醇降低最为理想。

方源:史宇广,等.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中风专辑.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2:258(高濯风方)☆处方4:痰瘀饮

组成:丹参30g,葛根30g,地龙15g,赤芍15g,法半夏15g,瓜蒌皮12g,浙贝母12g,川芎6g,胆南星9g,天麻10g,山楂18g。

功能:祛痰通络,活血化瘀。

适应症:中风先兆。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赖祥林.新中医 1991;(9):53☆处方5:滋肾养肝熄风汤

组成:龟板30g(先煎),干地黄30g,葛根50g,怀山药50g,白芍18g,山萸肉10g,枸杞子15g,怀牛膝15g,钩藤15g(后下),麦冬12g。

功能:滋阴肝肾,平熄内风。

适应症:中风先兆。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赖祥林.新中医 1991;(9):53。☆处方6:党芪丹芎煎

组成:生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丹参30g,川芎10g,赤芍15g,当归10g,葛根30g,石菖蒲10g,制南星10g 。

功能:益气活血化痰。

适应症:中风先兆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治疗61例,缓解11例,显效32例,好转15例,无效3例。

方源:疗效:须进.江苏中医 1996;17(10):20处方7:山花汤☆

组成:山楂12g,赤芍12g,玉竹12g,路路通12g,红花3g,地龙10g,当归尾10g,丹参15g。

功能:活血通络。

适应症:小中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叶仕宏.新中医 1991;(6):23☆处方8:菊楂六味方

组成:熟地15g,山茱萸12g,山药15g,泽泻12g,茯苓12g,丹皮9g,枸杞12g,菊花15g,山楂30g,丹参20g,天麻15g,女贞子15g。

功能:滋阴补肾,平肝潜阳,养血熄风。

适应症:中风先兆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如有一过性肢瘫者加黄芪(用量宜大)、地龙;兼有面部麻木或舌强者加僵蚕、钩藤;头昏胀痛较甚伴烦躁、口苦者加栀子、石决明;伴有心悸胸闷者加枣仁、瓜蒌皮。

方源:陈长江.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4;(6):4。☆处方9:活血潜镇方

组成:黄芪30g,丹参25g,川芎25g,当归20g,地龙15g,赤芍15g,葛根25g,鸡血藤25g,牛膝25g,云苓20g,何首乌20g,半夏10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

功能:益气活血,化痰潜镇。

适应症:中风先兆症。

加减:阴虚者加生熟地各20g,丹皮20g;阳虚者加淫羊藿10g;肝阳上亢者加钩藤25g;有痰热征象者加黄芩15g,竹茹1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治疗50例,显效20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

方源:王世英.中医药学报 1990;(6):29处方10:防栓汤

组成:当归30g,黄芪100g,赤芍、川芎各20g,丹参30g,地龙、天麻各20g,首乌30g,草决明(先煎)20g,山楂30g。

功能:行气活血,化瘀通脉。

适应症:中风先兆。

用法:每剂3煎,取汁450mL,每次150mL,早晚分服。

疗效:治疗125例,通过3周的治疗,临床症状均消失。

方源:赵树民,等.辽宁中医杂志 1990;(11):19☆处方11:防瘫汤

组成:何首乌30g,丹参30~60g,川芎10~15g,当归10~20g,赤芍30~60g,生地15~30g,生山楂30g,桑椹子15g。

功能:滋补肾阴,活血化瘀。

适应症:用于中风先兆者:①一过性半身不遂(24小时内自然恢复);②舌强不灵,或时有流涎;③眩晕,头痛或头胀;④视物昏花或一过性黑矇;⑤腰酸耳鸣,健忘;⑥肢体或面部麻木,或有肌肉抽跳。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15天为一疗程。

方源:赵承祥,等.中医杂志 1989;(2):37☆处方12:益气活血化痰方

组成:生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石菖蒲1 0g,丹参30g,川芎10g,赤芍15g,当归10g,葛根30g,制南星10g。

功能:益气活血化痰。

适应症:中风先兆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5天为1疗程。

加减:面红目赤、眩晕加天麻10g,钩藤15g,石决明(先煎)30g;言语謇涩加远志6g,郁金10g;心中烦热,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腻者加黄连、莲子心各3g;腰酸、耳鸣加枸杞子、何首乌各10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0g。

疗效:临床治疗61例患者,缓解11例,显效32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1%。

方源:须进.江苏中医 1996;(10):20☆处方13:抗栓防风丹

组成:水蛭、地龙、生地、首乌、白芍、大黄、葛根、黄连。

功能:活血化瘀,清热养阴。

适应症:中风先兆症。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1~1. 5g,日3次口服。

方源:杨建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1996;10(1):5(吕志杰等方)处方14:平肝潜阳汤

组成:珍珠母30g,生牡蛎30g,生槐米15g,豨莶草15g,夏枯草15g,牛膝9g,赤芍9g。

功能:平肝潜阳。

适应症:缺血性中风先兆肝阳上亢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张鹤年.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0;(5):16☆处方15:化痰通络汤

组成:陈胆星9g,法半夏9g,石菖蒲9g,丹参9g,天麻9g。

功能:化痰通络。

适应症:缺血性中风先兆痰浊瘀滞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张鹤年.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0;(5):16☆处方16:益肾养阴汤

组成:干地黄12g,麦冬12g,玄参12g,石斛9g,女贞子9g,肉苁蓉9g,菟丝子9g。

功能:益肾养阴。

适应症:缺血性中风先兆肾虚不足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张鹤年.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0;(5):16处方17

组成:大陵穴。

功能:疏通手部经脉气血。

适应症:脑中风先兆、多发性神经炎、癔症、臂丛神经损伤、颈椎综合症。

疗法:大陵穴合谷刺。患者取坐位,暴露颈、肩、臂部。根据颈椎增生部位先取患侧颈椎夹脊2~3个,再酌情取肩、肘、臂部穴位3~5个,进针得气后留针,最后取大陵穴。用2寸毫针从大陵穴处进针,使针体和皮肤呈30°~45°角向指端方向刺入,进针1~1. 5寸,并采用合谷刺法,使酸胀感先后达于拇、食、中指和无名指、小指端,留针半小时。隔日1次,视病程长短,3~6次为一疗程。

疗效:27例中,痊愈18例(66.7%);好转8例(29. 6%);无效1例(3.7%)。有效率96.3%。

方源:王惠玲.中国针灸 1995;(1):40☆处方18:曹氏加减镇肝熄风汤

组成:明天麻9g,钩藤15g,杭白芍12g,怀牛膝18g,代赭石15g,生龙牡各18g,龟板18g,全蝎6g(研末冲服),制首乌18g,枸杞18g,怀山药18g。

功能:镇肝潜阳。

适应症:中风先兆期。

用法:水煎2遍约250mL,分2次温服(上午9时、下午4时各服1次)。

禁忌:忌烟酒辛辣食物。

方源:曹晓岚,等.中国中医急症 1994;3(2):72☆处方19:曹氏豁痰开窍方

组成:白术12g,茯苓15g,陈皮9g,半夏9g,枳实6g,胆南星9g,远志9g,菖蒲9g,郁金9g,竹茹6g,生半夏5g,竹沥水30ml(分2次服)。

功能:豁痰开窍。

适应症:中风先兆期。

用法:水煎2遍约250mL,分2次温服(上午9时、下午4时各服1次)。

禁忌:忌烟酒辛辣食物。

方源:曹晓岚,等.中国中医急症 1994;3(2):72处方20:曹氏加减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芪30g,党参15g,赤芍12g,川芎9g,当归尾12g,广地龙12g,红花9g,炒桃仁9g,全虫9g(研末冲服),菖蒲12g,炙远志12g,枸杞 12g,白菊花12g。

功能:益气活血。

适应症:中风先兆期。

用法:水煎2遍约250mL,分2次温服(上午9时、下午4时各服1次)。

禁忌:忌烟酒辛辣食物。

方源:曹晓岚,等.中国中医急症 1994;3(2):72处方21:曹氏加减杞菊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18g,怀山药15g,杭萸肉12g,粉丹皮9g,枸杞 12g,白菊花12g,北沙参15g,麦门冬12g,生石决明30g,莲子心6g,怀牛膝15g,全虫9g(研末冲服)。

功能:育阴熄风。

适应症:中风先兆期。

用法:每日1剂,水煎2遍约250mL,分2次温服(上午9时、下午4时各服1次)。

禁忌:忌烟酒辛辣食物。

方源:曹晓岚,等.中国中医急症 1994;3(2):72☆处方22:平肝通络汤

组成:钩藤、滁菊、石决明、珍珠母、桑寄生、川牛膝、丹参、赤芍、地龙。

功能:平肝潜阳,祛瘀通络。

适应症:中风先兆证之肝风痰瘀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何光明,等.陕西中医函授 1990;(3):24(张鹤年等方)处方23:祛瘀清腑汤

组成:桃仁、红花、生川军、赤芍、钩藤、决明子、地龙、川牛膝、竹沥。

功能:活血祛瘀,清腑泻下。

适应症:中风先兆证出痰瘀化热。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何光明,等.陕西中医函授 1990;(3):24(张鹤年等方)☆处方24:玄麦石斛饮

组成:鲜生地、元参、寸冬、川石斛、天花粉、当归、川牛膝、赤芍、地龙。

功能:补益阳气,活血化瘀。

适应症:中风先兆征之阴虚血瘀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何光明,等.陕西中医函授 1990;(3):24(张鹤年等方)☆处方25:赤芍平肝通络汤

组成:钩藤、赤芍、滁菊、地龙、石决明、桑寄生、川牛膝、丹参、珍珠母。

功能:平肝祛痰,化瘀通络。

适应症:中风先兆症,属肝风痰瘀。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高秀梅,等.天津中医 1995;12(2):42(张氏方)☆处方26:地粉归芍饮

组成:鲜生地、天花粉、元参、麦冬、石斛、当归、赤芍、川牛膝、地龙。

功能:养阴清热,化瘀通络。

适应症:中风先兆症,属阴虚血瘀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若属气虚血瘀则改用补阳还五汤。

方源:高秀梅,等.天津中医 1995;12(2):42。☆处方27:活血平肝方

组成:丹参25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12g,赤芍15g,珍珠母25g,川牛膝15g,黄芩 9g,山栀9g,夏枯草9g。

功能:活血祛瘀,平肝潜阳。

适应症:中风先兆证属肝阳上亢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阳虚者加肉桂、制附子、杜仲、巴戟天;高血压甚者酌加山楂、石决明、泽泻;瘀血甚者酌加水蛭、三棱;麻木偏于上肢者加桑枝、天麻,麻木偏于下肢者加牛膝、天麻,麻木偏于面部者加僵蚕、全虫。

方源:张本奇,等.中医研究 1997;(10):4☆处方28:活血益肾方

组成:丹参25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12g,赤芍15g,白芍15g,元参15g,天冬15g,龟板20g,龙骨20g,牡蛎20g,牛膝18g,枸杞 15g,首乌15g。

功能:活血祛瘀,滋补肝肾。

适应症:中风先兆证属肝肾阴虚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同“活血平肝方”条下。

方源:张本奇,等.中医研究 1997;(10):4☆处方29:活血益气方

组成:丹参25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12g,赤芍15g,黄芪30g,党参15g,桂枝9g,丝瓜络12g,甘草6g。

功能:活血祛瘀,益气通络。

适应症:中风先兆证属气虚血瘀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同“活血平肝方”条下。

方源:张本奇,等.中医研究 1997;(10):4☆处方30:活血豁痰方

组成:丹参25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12g,赤芍15g,姜半夏12g,姜南星9g,茯苓12g,白术15g,炒枳壳9g,橘红9g,僵蚕12g。

功能:活血祛瘀,豁痰祛湿。

适应症:中风先兆证属痰湿阻滞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同“活血平肝方”条下。

方源:张本奇,等.中医研究 1997;(10):4☆处方31:天麻牛膝首乌煎

组成:天麻、钩藤、牛膝、枣仁各15g,代赭石、石决明、夜交藤、制首乌、丹参、川芎各30g,菊花15g。

功能:滋阴潜阳。

适应症:中风先兆证属阴虚阳亢。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冯登云.陕西中医函授 1990;(6):17☆处方32:夏贝菖僵方

组成:半夏、云苓、贝母、天麻、胆星、地龙各15g,代赭石、丹参、川芎各30g,陈皮、僵蚕、菖蒲各10g。

功能:祛风豁痰,化瘀通络。

适应症:中风先兆证属痰瘀阻滞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冯登云.陕西中医函授 1990;(6):17☆处方33:女贞首乌丹参煎

组成:熟地、女贞子各20g,山萸肉、枸杞子、益智仁、粉丹皮各15g,制首乌、粉葛根、丹参、川芎各30g,菊花、菖蒲各10g。

功能:补益肾精,活血化瘀。

适应症:中风先兆证属精血不足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冯登云.陕西中医函授 1990;(6):17☆处方34:黄精地龙饮

组成:黄芪100g,党参、黄精、当归、首乌、丹参、川芎各30g,地龙、赤芍、白芷、生蒲黄各15g,炙草10g。

功能:补益气血,化瘀通络。

适应症:中风先兆证属气虚血瘀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冯登云.陕西中医函授 1990;(6):19处方35:李氏加味建瓴汤

组成:生山药、生龙骨、生白芍、钩藤、僵蚕、牛膝、生牡蛎、柏子仁、桑枝、丹皮、代赭石、生地、石膏。

功能:平肝熄风,滋阴潜阳。

适应症:脑卒中先兆期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头痛眩晕、面赤目红、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小便黄、脉弦、舌边红可加龙胆泻肝丸。

方源:李成纲.陕西中医函授 1988;41(3):43处方36:

组成:双上焦区穴、双肝胆区穴。

配穴:①头针:胃区;②体针:大陵穴。

功能:平肝熄风。

适应症:中风先兆。

用法:先针上焦区穴,继针肝胆区穴,皆用泻法(也可配合电针治疗机)。初发配胃区,以泻为主;心悸配大陵穴,留针20分钟。

说明:治疗期间宜清淡饮食,忌酒。

方源:韩育斌.陕西中医函授 1990;(6):19第二节 高血压病及高血压脑病用方一、高血压病及高血压脑病通用方处方1:温阳化水降冲方

组成:茯苓15g,桂枝9g,白术6g,甘草9g。

功能:温阳化水。

适应症:高血压病。症见头晕,腹中热气上冲,冲到胸则心烦心悸恐怖,至咽喉则呼吸困难,至头则头热汗出,汗出后即突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

用法: 日1剂,水煎服。

方源:史宇广,等.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心悸征忡专辑.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2:136~137(朱进忠方)处方2:活血潜降方

组成:生蒲黄12g,赤芍12g,地龙12g,红花10g,桃仁10g。

功能:活血熄风通络。

适应症:有中风先兆症状的高血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治疗45例,Ⅰ期2例,Ⅱ期26例,Ⅲ期17例。经2年随访观察,无1例发生中风。

方源:孔炳耀.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6;(8):14(徐华元等方)处方3:平压散

组成: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益母草各20g,沙参、红花、钩藤、牛膝、当归各15g,黄连、桑枝各10g,黄芪45g。

功能:止痉,降低血压。

适应症: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中风等证。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包5g,日服2~3包。

方源:唐仁晓.辽宁中医杂志 1997;(10):461处方4:血脉康冲剂

组成:1.制首乌15g,山楂15g。2.维生素E100mg。

功能:滋阴消积。

适应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等。

用法:将首乌、山楂捣碎,开水沏,每日2~3次,代茶饮;将维生素E100mg,每日2次,与上药同服。两月为一疗程。

方源:郑高峰.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0;3(5):317处方5:寿尔康茶

组成:决明子、沙苑子、泽泻、灵芝、首乌、茶叶。

功能:降血脂,降血压。

适应症:高血脂、高血压。

用法:1袋/次,2次/日,温开水浸泡饮服,每30天为一个疗程。

方源:李莲芝,等.陕西中医函授 1996;(6):18处方6:平肝降压汤

组成:石决明30g,夏枯草15g,柴胡10g,生地15g,白芍15g,泽泻15g,大黄6g。

功能:平肝降压。

适应症:高血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黎杏群,等.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11(11):647处方7:活血片

组成:鸡血藤30g,丹参15g,赤芍15g,红花10g,川芎10g,桃仁10g,山楂15g,王不留行15g。

功能:养血活血,祛瘀通络。

适应症:原发性高血压。

用法:每日3次,每次5片。疗程5~6周。

说明:活血片由北京东升制药厂将其加工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1g。

方源:程文立,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17(12):718处方8:引火归原煎☆

组成:地黄15g,山萸肉10g,山药10g,丹皮10g,泽泻9g,茯苓10g,官桂3~5g,牛膝10g。

功能:滋补肝肾,引火归原。

适应症:高血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2周为1疗程。

疗效:31例中,服5剂血压下降正常者21例,服8~10剂血压下降正常者10例。有效率100%。

方源:方柏荣,等.黑龙江中医药 1987;(1):40处方9:桑仲汤

组成:桑寄生30g,杜仲30g,夜交藤30g,白芍20g,代赭石20g(先煎),钩藤20g(后下),酸枣仁20g,淫羊藿15g,牛膝15g。

功能:调整肝肾阴阳平衡,平肝降压,养心安神。

适应症:原发性高血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治疗70例,显效43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4%。

方源:杨权生.新中医 1995;(4):25处方10:天麻寄生煎

组成:天麻12g,钩藤20g,生牡蛎30g,生地15g,枸杞12g,丹皮12g,泽泻15g,丹参30g,地龙12g,木瓜15g,牛膝15g,桑寄生18g。

功能:平肝镇静,降压,活血化瘀通络。

适应症:高血压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万德新.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0;3(2):108处方11:柴胡疏肝散加味

组成:柴胡、薄荷、枳壳、香附、当归、芍药、甘草。

功能:疏肝理气,活血解郁。

适应症:高血压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路广晁.中国医药学报 1994;9(3):40处方12:钩藤散

组成:石膏5g,陈皮3g,麦冬3g,半夏3g,茯苓3g,人参2g,防风2g,甘草1g,生姜1g,钩藤3g,菊花2g。

功能:清热化痰,熄风通络。

适应症:高血压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李钟英.北京中医 1987;(3):55处方13:通脉降压汤

组成:丹参30g,川芎15g,益母草30g,牛膝15g,寄生30g,泽泻15g,夏枯草30g,菊花15g,蝉衣12g,草决明15g,珍珠母30g(先煎),木香10g。

功能:活血通脉,降压除眩。

适应症:高血压病。

用法:水煎服,1日3次。

加减:若头痛明显者可加全蝎6g,地龙12g;耳鸣者加磁石30g(先煎);若痰浊偏重者加半夏10g,白术12g;夜寐不安者可加夜交藤30g,枣仁30g;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者加元参30g,生地12g,知母12g,黄柏12g;肢体麻木明显者加乌梢蛇30g,威灵仙12g。

方源:王多让.中国中医药报 1998;13(3):23处方14:黄精四草汤

组成:黄精20g,夏枯草、益母草、车前草、豨莶草各15g。

功能:清肝平肝,通经利尿降压。

适应症:高血压病。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两次,将药液混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源:董建华.中医杂志 1989;(9):23处方15:钩芍降压颗粒

组成:生白芍、钩藤、干地龙、生地、葛根、川牛膝、泽泻等。

功能:滋阴平肝。

适应症:高血压。

用法:每包5g,每次1包,每日3次。

疗效:观察30例,显效19例(63.33%),有效6例(20.00%),无效5例(16.67%),总有效率83.33%;

方源:张崇泉,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17(11):682处方16:速溶珍珠粉胶囊

组成:珍珠粉。

功能:镇心安神,养阴熄风。

适应症:高血压。

用法:每粒0.25g,每日2次,每次2粒。

疗效:75例中治疗结果判为显效者25例,有效25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66.7%。

方源:龚康敏,等.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10(10):444处方17:大柴胡汤加味

组成:柴胡15g,白芍20g,黄芩9g,半夏9g,枳实12g,酒军9g,大枣4枚,生姜9g,石决明30g,灵磁石30g,钩藤12g。

功能:疏通肝气,滋阴潜阳。

适应症:高血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口服。

方源:苏德易.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8;(1):14处方18:大黄车前饮

组成:大黄5g,车前子20g,泽泻15g,茯苓15g,益母草30g,怀牛膝15g,当归15g,郁李仁5g。

功能:泻下利水。

适应症:高血压。

用法:每日1剂,开水煎服。

加减:头晕加石决明、天麻;偏于风阳上扰加生龙骨、生牡蛎;肝肾阴虚加首乌、女贞子;火盛者加夏枯草;心悸不寐加珍珠母;肢麻加鸡血藤。

疗效:观察组138例,经用轻剂泻下利水法治疗30日后,获显效者99例(71.7%),有效者32例(23.2%),无效者7例(5.1%)。

方源:张治愈.中医药研究 1996;(5):42处方19:威乐降压片

组成:山楂、葛根各24g,红藤、桑寄生、虎杖各15g,加西药可乐宁0.075mg,利血平0.25mg,异丙嗪、双氢克尿噻各12.5mg。

功能:降压。

适应症:高血压。

用法:每日3次,每次5片。

方源:何世银,等.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9;9(7):426处方20:凉血化瘀降压饮

组成:丹皮60~80g,川芎25g,玄参25g,牛膝25g,丹参25g,钩藤30g,白芍25g,龙骨25g,桑寄生20g。

功能:凉血化瘀降压。

适应症:高血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15剂为1疗程。一般服2~4疗程。

加减:肝肾阴虚加枸杞子、沙苑蒺黎、熟地、鳖甲;肾阳虚加仙茅、仙灵脾;痰湿壅盛加半夏、茯苓;心脾两虚加山药、炙远志、当归、茯苓。

疗效:治疗32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

方源:吴深涛.中医药学报 1996;(2):41处方21:王氏平肝降压汤

组成:天麻、白芍、黄芩、栀子、杜仲各15g,钩藤、天冬、玄参、青葙子各20g,怀牛膝、石决明各30g,甘草5g。

功能:平肝降压。

适应症:原发性Ⅱ期高血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王静明,等.中医药学报 1996;(2):38处方22:桑决合剂

组成:桑寄生60g,决明子50g。

功能:平肝潜阳,祛湿。

适应症:高血压。

用法:每日1剂,煎水150mL,早晚各服75mL,30天为一疗程。

禁忌:忌食动物脂肪、猪头、猪内脏、猪脚,多食蔬菜,每天步行万步。

方源:李爱兰.江西中医药 1989;(3):33处方23:平肝化痰汤

组成:天麻10g,钩藤20~30g,珍珠母30g,牛膝10g,半夏10g,陈皮10g,云茯苓10g,甘草6g。

功能:平肝化痰。

适应症:高血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血压升高幅度大加夏枯草10~15g,菊花10g;头痛加蔓荆子10g;头昏嗜睡加石菖蒲15g,远志6~10g;夹瘀加川芎10~20g;烦躁口苦加栀子10g;不寐加龙骨、牡蛎各20g。

方源:李春英,等.中国农村医学 1997;25(3):47处方24:金蒲丸

组成:钩藤、石菖蒲、川芎、牛膝、夏枯草各12.5%,郁金、泽泻各16.7%,珍珠层粉4.2%。

功能:平肝潜阳,行血熄风。

适应症:高血压。

用法:水泛制成小丸。

疗效:显效率41. 94%,有效率44.62%。

方源:孔炳耀,等.新中医 1993;(12):19处方25:远菊二天散

组成:生远志15g,菊花15g,天麻15g,川芎15g,天竺黄12g,柴胡10g,石菖菖蒲10g,僵蚕10g。

功能:平肝清热,熄风化痰安神。

适应症:高血压病。

用法:共为细面,装入胶囊,每次餐前半小时服2.0g,每日3次,总服用量最小126g,最大546g。

疗效:治疗151例,显效99例,有效4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2.72%。

方源:王孜优,等.辽宁中医杂志 1987;(2):21处方26:绿胆安

组成:猪胆汁、绿豆、安定。

功能:清热安神。

适应症:高血压病。

用法:取带胆汁猪胆,于胆囊颈部剪开胆囊壁,将新鲜绿豆

置于胆囊中,悬吊于干燥通风处,待胆汁完全浸透绿豆后,将整个胆囊连同绿豆一起置于温箱中烤干,粉碎成细末,以每克中含安定2.5mg之比例加入安定粉,然后以每片含胆汁浸过之绿豆0.2g和安定0.5mg的剂量压成片剂。每日3次,每次0.6~0.8g,连服15天为1疗程。

疗效:治疗85例,显效49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83.5%。

方源:周宗梅,等.湖北中医药杂志 1990;(1):8处方27:侯氏黑散加减

组成:菊花40g,白术10g,细辛3g,牡蛎10g,防风10g,桔梗8g,党参10g,矾石3g,干姜3g,川芎3g,桂枝3g,茯苓3g,黄芩 5g。

功能:清热化痰,坠浊活血,通瘀散湿。

适应症:高血压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7天为一个疗程。

疗效:53例中,显效14例,好转32例,无效7例。

方源:陈业海.广西中医药 1990;(4):9处方28:桑夏汤

组成:桑寄生30g,夏枯草30,酸枣仁30g,川芎15g,牛膝15g,山楂15g,地龙15g。

功能:清肝益肾,活血降压安神。

适应症:高血压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20日为一疗程,治疗二~五个疗程。

加减:肝阳上亢型加天麻、钩藤(后入)、石决明、黄芩、栀子、知母;痰热内壅型加茯苓、竹沥、半夏、竹茹、黄芩、胆星、石菖蒲;阴虚阳亢型加杞菊地黄丸;妇女冲任失调合二仙汤。

疗效:治疗146例,显效96例,有效40例,无效10例。

方源:王登岭.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4;7(10):624处方29:活血平肝益肾汤

组成:川芎15g,赤芍15g,丹皮15g,全蝎5g,桑白皮15g,蟋蟀2对,羚羊角粉0.3g(吞),槲寄生15g,钩藤15g,丹参15g,水蛭3g,黄芩15g,杜仲15g,鹿角片15g,女贞子15g,罗布麻叶15g,柳树叶30g。

功能:补肾活血潜镇。

适应症:高血压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加减:高血脂加茶树根、米仁、山楂、僵蚕或青礞石类;血液粘稠度高者加三棱、莪术或蜈蚣;更年期患者加仙茅、仙灵脾;不寐加青龙齿、白茯神;项强巅顶痛者加葛根、藁本;头晕视力不济者加天麻、杞子、杭菊等。诸种加减药的剂量均视病情而定。

疗效:治疗55例,显效43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36%(无效3例均属间断服药)。临床症状均消失。

方源:徐勤.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5;(7):17处方30:钩藤泽泻汤

组成:钩藤15g,泽泻30g,生白芍15g,生石决30g,生牡蛎30g,谷精草30g,天麻10g,益母草20g,首乌15g,桑寄生15g。

功能:益肾平肝,活血清热。

适应症:高血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兼见耳鸣目糊、腰膝酸软为肝肾不足,加女贞子、旱莲草、生地、甘杞子等;胸闷痰多、肢体麻木为痰湿壅盛,加白术、茯苓、半夏等;口苦烦怒、面色潮红为肝火过盛,加黄芩、山栀或龙胆草等;若血压升高,有出血倾向,加槐花、蚕砂、黄芩等。

疗效:治疗36例,显效24例,好转9例,无效3例。

方源:汤炳南.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5;(8):21处方31:桃红四物汤加味

组成:熟地、川芎、白芍、当归、桃仁、红花、川牛膝、豨莶草、草决明、丹参、磁石、菊花。

功能:补血活血,通络熄风。

适应症:高血压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曹秀兰.陕西中医函授 1994;(4):21处方32:半夏天麻饮

组成:半夏、白术、当归、麦冬、川芎、牛膝、党参、桃仁各10g,陈皮、天麻、竹茹、菖蒲、枳壳、柴胡各15g,生地、泽泻各20g。

功能:益气养阴,豁痰化瘀。

适应症:高血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张枢帆,等.中医药学报 1994;(4):31处方33:90大圣降压口服液

组成:绞股蓝、夏枯草、葛根、杜仲、天麻、玄参等。

功能:补肝熄风。

适应症:高血压。

用法:每支10mL,含生药30g,每日3次,早、中、晚各服用1支,30天为1个疗程。

疗效:48例中,总有效率92.3%。

方源:史培圣,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4;14(3):145处方34:活血潜降汤

组成:川牛膝20g,钩藤30g,丹参20g,益母草10g,桑寄生15g,地龙10g,川贝母6g,生地、山药各10g,泽泻20g,甘杞子10g,制附片3g,茶叶适量。

功能:活血通络,平肝益肾。

适应症:原发性高血压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失眠严重者加夜交藤15g或炒枣仁10g;心悸气短明显者加五味子5g,明党参15g;腰酸肢冷者改用怀牛膝,附片增至10g,加杜仲16g;半身不遂加川芎、黄芪各10g,动脉硬化加制首乌10g,草决明15g或槐花15g;血脂胆固醇高者加山楂20g。

方源:严冰,等.江苏中医 1988;(8):7处方35:章氏益气化痰汤

组成:黄芪30g,白术20g,茯苓20g,党参20g,半夏15g,陈皮1 0g,白芍20g,川芎10g,胆星6g,丹参20g。

功能:健脾益气化痰。

适应症:高血压。

用法:水煎服,2日1剂,30天为1疗程。

说明:服药期间酌情忌食高脂食物,适量活动,治疗1~4疗程。

方源:章继才.云南中医杂志 1990;11(2):33处方36:范氏加减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0g,生地10g,木通10g,车前子10g,泽泻10g,牛膝10g,钩藤10g,夏枯草15g。

功能:清肝泻火。

适应症:高血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范爱平.中医教育 1995;14(6):46处方37:牛膝赭石煎

组成:怀山药30g,怀牛膝30g,生赭石25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生地黄20g,生白芍15g,柏子仁15g,生甘草3g。

功能:平肝潜阳。

适应症:高血压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个疗程10天,连服3个疗程。

加减:舌苔黄、脉数有力者加黄芩;阳明实热便秘者加大黄;头痛、头晕甚者加菊花、钩藤、天麻、龙胆草;夜不能眠,心悸气虚者加太子参、黄芪、夜交藤、酸枣仁;心绞痛者加三七、延胡索;血脂高者加泽泻、槐花;肝肾阴虚者加淫羊藿、桑椹、肉桂、泽泻;脑血栓形成者可合用补阳还五汤或地黄饮子加减;高血压危象者可用铁锈水煎服之。

疗效:120例患者,显效72例,有效4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7%。

方源:黄玉腾,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16(9):561处方38:化瘀承气汤

组成:丹参30g,川牛膝30g,酒制大黄6g。

功能:活血化瘀,通腑泻火。

适应症:高血压并发肾功能衰竭或眼底出血者。

用法:每日1剂,每剂加水600mL,浓煎至250mL,温服。

说明:出现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脑出血时可用本方灌肠,每日120mL,心衰者用强心药。

方源:欧亚龙,等.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0;3(1):26处方39:川军血府逐瘀汤

组成: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生地10g,川芎10g,赤芍10g,柴胡10g,枳壳12g,甘草3g,桔梗10g,牛膝10g,酒军10g。

功能:行气活血,祛瘀导滞,引血下行。

适应症:顽固性高血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治疗50例,显效38例,治疗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

方源:袁聿文.浙江中医杂志 1991;(5):200处方40:益肾降压汤

组成:黄芪30~45g,黄精15~30g,女贞子15~30g,仙灵脾15~30g,怀牛膝12~20g,泽泻30g,桑寄生15~30g,炒杜仲15~30g。

功能:调补心肾阴阳。

适应症:老年高血压。

用法:水煎服,日1剂,连服7~8周。

加减:少寐多梦,心悸心烦,血压波动较大加炒枣仁15~30g,夜交藤30g;头痛明显,血压波动不大,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增高,或伴有胸闷,胸痛,冠心病心绞痛者加丹参15~30g,生山楂30g,瓜蒌30g;嗜睡明显加人参9g,五味子6g;耳鸣耳聋加葛根30g,石菖蒲9g;小便频数加益智仁9g,桑螵蛸15g;偏于阴虚,烘热,汗出,血压波动较大加知母9g,黄柏6g,炒酸枣仁30g;偏于阳虚,下肢浮肿,四肢冷,心悸,喘促,小便不利,或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增高,血压波动不大,冬季血压高于夏季者,减泽泻用量,并酌加仙灵脾用量,另加巴戟天30g,葶苈子18g。

疗效:66例中,治愈42例,好转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5.5%。

方源:陈茂仁,等.天津中医 1992;(5):21处方41:补肾活血降压汤

组成:首乌、女贞子、淫羊藿、丹参各20~30g,黄芪30~45g,川芎、赤芍、怀牛膝各10~20g。

功能:补肾填精,活血化瘀,降压。

适应症:老年性高血压病。

用法:每日1剂,文火水煎取汁分3次服用,30天为1疗程。

加减:血脂偏高者加生山楂、泽泻、海藻各15g;伴有脑血栓者加桃仁,红花、全蝎各10g,三七粉(冲)2g;糖尿病者加葛根、山药各30g,天花粉、生地各20g。

疗效:治疗156例,总有效率100%。

方源:马国教,等.陕西中医 1997;18(3):106处方42:益气化瘀汤

组成:丹参30g,黄芪30g,当归15g,黄精15g,炒枣仁20g,生山楂20g,葛根20g,生蒲黄12g。

功能:益气化瘀。

适应症:老年高血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

方源:段学忠,等.新中医 1991;(3)2:27处方43:养血柔肝熄风汤

组成:当归、白芍、全蝎、天麻、僵蚕、杞子、地龙、钩藤、菊花、牛膝、龙骨、牡蛎、蜈蚣。

功能:养血柔肝熄风。

适应症:高血压脑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治疗60例,临床治愈4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

方源:孔炳耀.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6;(8):15(赵育才等方)处方44:葛菊温胆汤

组成:竹茹10g,枳实10g,陈皮10g,云苓15g,栀子10g,川连10g,钩藤20g,菊花10g,葛根20g,汉防己15g,夏枯草15g,生龙牡各30g,甘草6g。

功能:化痰降浊,清热潜阳。

适应症:高血压脑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阚方旭,等.河南中医 1990,(3):27。二、高血压病辨证方处方1:清脑降压汤Ⅰ号

组成:珍珠母20g,石决明25g,何首乌50g,白菊花15g,钩藤15g,玄参40g,白芍15g,牛膝15g,蒺藜 15g,地龙15g,夏枯草15g。

功能:平肝潜阳,养阴泻火。

适应症: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Ⅰ~Ⅱ期,头晕、头痛、头胀,口苦,目赤,失眠,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滑。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张成思.吉林中医药 1998;(1):15。处方2:清脑降压汤Ⅱ号

组成:珍珠母20g,石决明25g,何首乌50g,白菊花15g,钩藤15g,淫羊藿15g,金樱子15g,黄芪20g,熟地50g,茯苓20g杜仲20g,巴戟15g。

功能:滋补肝肾,潜阳安神。

适应症:原发性高血压(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Ⅱ~Ⅲ期,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等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以上二方治疗76例中显效66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6%。

方源:张成思.吉林中医药 1988;(1):15处方3:清肝降压汤

组成:柴胡、菊花、钩藤、黄芩、丹皮、栀子、香附、青木香、佛手。

功能:清肝泻火。

适应症:高血压病(初期)。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多梦易惊者加炒枣仁、夜交藤;手足发胀者加泽泻;便秘者加大黄;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者加龙胆草、黄连。

方源:路广晁.中国医药学报 1994;9(3):40处方4:路氏益肾降压汤

组成:桑寄生、炒杜仲、仙灵脾、黄芪、黄精、女贞子、牛膝、泽泻。

功能:补阴益阳,调理阴阳。

适应症:高血压病(后期)。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兼见口干心烦、面部烘热者,加知母、黄柏;失眠多梦者,加夜交藤、炒枣仁;血压持续不降者,加决明子、生山楂。

方源:路广晁.中国医药学报 1994;9(3):41处方5:加味二仙汤

组成:仙灵脾、仙茅、巴戟天、黄柏、当归、知母。

功能:滋肾降火。

适应症:高血压属妇女冲任不调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王小沙,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4;14(2):125处方6:升降散

组成:僵蚕30g,蝉蜕15g,姜黄45g,大黄60g,石决明40g。

功能:潜阳熄风,清火。

适应症:高血压(肝阳上亢)。

用法:共研细末,用黄酒、蜂蜜调匀,分次冲服,每日2次。服药6天。

方源:兰广宇.吉林中医药 1990;(3):29处方7:马氏天麻钩藤饮加减

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功能:平肝潜阳熄风,滋补肝肾。

适应症:高血压眩晕(肝阳上亢,肝肾阴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为增强平肝潜阳之功,加菊花、夏枯草、龙骨、磁石、决明子;火盛兼见目赤,苔黄糙、脉弦数,加龙胆草、丹皮以清肝泄热,便秘加大黄、枳实;肝阳亢极化风,加羚羊角、牡蛎、代赭石以镇肝熄风;肾阴虚明显,加女贞子、龟板、鳖甲以滋养肝肾。

疗效:317例中,痊愈93例,显效195例,好转29例,总有效率为100%。

方源:马振峰,等.中医函授通讯 1995;(5):36处方8:血压健胶囊

组成:黄芪、法半夏、桑寄生、杜仲、川芎等。

功能:益气补肾,化痰活血。

适应症:原发性高血压之气虚痰浊型。

用法:每日3次,每次3粒,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用本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1.11%。

说明:研究表明,本品还可显著降低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对高血压所致的血管及肾脏损伤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方源:王清梅,等.新中医 1998;30(1):35☆处方9:杞菊夏枯饮

组成:枸杞子、菊花、山药、茯苓、丹皮、牛膝各10g,夏枯草、川断、白蒺藜、钩藤各15g,桑寄生20g。

功能:滋补肝肾,平肝潜阳。

适应症:高血压属肝肾阴虚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范爱平、中医教育 1995;(6):46处方10:参芪地黄汤加减

组成:天麻、钩藤、生地各15g,栀子、寄生、牛膝、杜仲、当归、柴胡、赤白芍各10g,丹参、鸡血藤各20g,黄芪30g。

功能:益气养阴,熄风通络。

适应症:高血压属气阴不足、虚风内动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张枢帆,等.中医药学报 1994;(4):32处方11:桂附地黄汤加减

组成:肉桂5g,附子、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杜仲各10g,川断15g,牛膝10g,夏枯草15g。

功能:温补肾阳,兼滋肾阴。

适应症:高血压属阴阳两虚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范爱平.中医教育 1995;(6):46处方12:大补元煎加味

组成:生地、枸杞子各20g,山萸肉10g,山药15g,杜仲、党参、当归、牛膝、炙甘草各10g,山药、龟板各15g,龙骨、牡蛎各30g。

功能:益气养阴,填髓充脑。

适应症:高血压属气阴两虚、脑髓失充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说明:应嘱其低盐,忌肥甘厚味之品,调情志,勿房事。

方源:张枢帆,等.中医药学报 1994;(4):30处方13:救逆汤加减

组成:生地黄25g,炙甘草、龙骨各20g,丹参、党参、磁石、麦冬各15g,白芍、阿胶、瓜蒌、川芎、枳壳各10g。

功能:益气养阴,宣痹通脉。

适应症:高血压属气阴两虚、心脉郁痹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张枢帆,等.中医药学报 1994;(4):31处方14:银蒺胶囊

组成:白蒺黎、银杏叶。

功能: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止痛。

适用症:高血压病血瘀证。

用法:提取白蒺黎中的有效成份和银杏叶中的黄酮甙,按11 ∶4制成复合制剂,每粒22.5mg。每次45mg,每日3次,口服,2个月为1疗程。

疗效:32例中,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

方源:顾仁樾,等.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7;(11):16处方15:范氏加减建瓴汤

组成:牛膝30g,代赭石30g(先煎),生地15g,白芍12g,黄芩 10g,丹皮10g,佛手6g。

功能:养阴清火,平肝潜阳。

适应症:高血压病阴虚火旺,肝阳偏亢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范瑛华,等.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1;(4):30☆处方16:钩藤石决饮

组成:钩藤、菊花、石决明、枸杞子、女贞子、生地、生龙牡。

功能:滋补肝肾,育阴潜阳。

适应症:老年性高血压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王晓光,等.实用中医西结合杂志 1995;8(7):410☆处方17:钩藤僵蚕方

组成:青葙子、僵蚕、钩藤、马兜铃、白蒺藜、姜黄、丹参、川芎。

功能:平肝熄风,化瘀通络。

适应症:老年性高血压属肝阳暴张、肝风内动者。此型病人以舒张压升高为主。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王晓光,等。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8(7):410☆处方18:珍珠沉香饮

组成:黄芪、丹参、当归、夏枯草、川牛膝、珍珠母、沉香、谷精草。

功能:益气活血通络。

适应症:老年性高血压属气虚血瘀、内风妄动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说明:此型病人血压升高幅度不大,但治疗时舒张压却难以下降。

方源:王晓光,等.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8(7):410☆处方19:半夏菊花夏枯煎

组成:半夏、天麻、茯苓、陈皮、僵蚕、丹参、川芎、蒲黄、夏枯草、菊花、怀牛膝。

功能:平肝化痰,活血通络。

适应症:老年性高血压属肝阳挟痰浊上扰。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偏于痰热加竹茹、胆南星、橘红等清降痰火。

方源:王晓光,等.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8(7):410处方20:平调阴阳方

组成:钩藤、枸杞、菊花、寄生、山萸肉、川牛膝、桑叶。

功能:助阳益阴。

适应症:老年性高血压属阴阳失调。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说明:此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加减:偏阳虚加熟地、附子、肉桂;偏阴虚加龟板、何首乌等。

方源:王晓光,等.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8(7):410处方21:宋氏加减金匮肾气丸

组成:黄芪30g,生地15g,熟地15g,茯苓15g,泽泻15g,山药15g,牛膝15g,桑寄生15g,菟丝子15g,附子12g,炒杜仲12g,丹皮9g,肉桂9g。

功能:温阳补肾,滋补肝肾。

适应症:老年(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服药达疗效后可间断服药。

加减:失眠者加酸枣仁30g,夜交藤20g,五味子12g;偏阴虚火旺者去肉桂、附子,加黄柏9g,知母12g,龟板30g;偏阳气虚者重用黄芪30 ~50g;夜尿多者加益智仁20g,桑螵蛸 12g,菖蒲15g;下肢水肿者加车前子、防己各12g,益母草15g;兼血瘀者加丹参24g,赤芍12g。

疗效:58例,有效率96.7%。

说明:西药组采用心痛定10~20mg,日3次,口服或含化,控制症状和血压发作,日3次或2~3次。心率超过100次以上,或服药后有心慌、头晕、头痛者,用心得安20mg,3次/日,既能增加降血压效力,又能减轻心痛定不良反应。

禁忌:早期高血压,肝火旺盛或明显阴虚火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脉弦劲,忌用黄芪。黄芪用于高血压病必为阴阳两虚型。

方源:宋文华,等.陕西中医 1998;(1):9处方22:长生降压液

组成:杜仲、牛膝、枸杞子、生地、五加皮、白芍、菊花、肉苁蓉、红花等。

功能:滋补肾阳,温阳益气。

适应症:老年肾虚证高血压病。

用法:将上方制成口服液,每支1 0mL,相当于生药10g。每次1 0mL,每日2次,口服。

说明:经302例肾虚证高血压应用观察,结果证明本品有良好的降压效应,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能改善心功能,降低外周阻力,缩短体外血栓长度,降低全血粘度。是一种较好的降压药。

方源:周文泉,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15(9):532三、高血压病单验方处方1:钩藤浸液

组成:钩藤20g。

功能:平肝潜阳,降压。

适应症:高血压。

用法:剪碎,布包(加入少量冰片),于每日晨起和晚睡前放入盆内,加温水浴脚,每次30~45分钟,可不断加水,以保持水温,每包用1天,10天为1疗程。

疗效:治疗50例,显效27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

方源:李增林.辽宁中医杂志 1989;(8):23处方2:荠菜茶

组成:荠菜全草适量。

功能:清热利尿、降压。

适应症:各期高血压。

用法:每日15~30g,沸水泡茶频饮。处方3:玉米须茶

组成:鲜玉米须适量。

功能:利尿降压。

适应症:高血压及慢性肾炎水肿。

用法:每日10~20g,沸水泡茶频饮。处方4:菊花茶

组成:市售菊花。

功能:清热明目,平肝降压。

适应症:高血压头昏目眩。

用法:每日10g,沸水泡茶频饮。处方5:菊花龙井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