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431金融学综合题库【历年真题+参考教材课后习题+专题练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2 09:56:5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431金融学综合题库【历年真题+参考教材课后习题+专题练习】

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431金融学综合题库【历年真题+参考教材课后习题+专题练习】试读: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

2013年东北财经大学431金融学综合考研真题

2013年东北财经大学431金融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 货币银行学(50分)

一、简答题(共3题,共20分)

1.简述2001年颁布实施的《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6分)

答:《新巴塞尔协议》包括互为补充的三大支柱:(1)第一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最低资本要求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受规章限制的资本的定义、风险加权资产以及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最小比率。其中,有关资本的定义和8%的最低资本比率没有发生变化,但对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问题,新协议在原来只考虑信用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2)第二大支柱——监管当局的监管。这是为了确保各银行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内部评估程序,用于判断其面临的风险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资本是否充足做出评估。监管当局要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化解状况、不同风险间相互关系的处理情况、所处市场的性质、收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因素进行监督检查,以全面判断该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3)第三大支柱——市场纪律(market discipline)。市场纪律的核心是信息披露。市场约束的有效性,直接取决于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程度;只有建立健全的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各市场参与者才可能估计银行的风险管理状况和清偿能力。为了提高市场纪律的有效性,巴塞尔委员会致力于推出标准统一的信息披露框架。

2.公开市场业务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有何优点?(6分)

答:公开市场操作(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以影响基础货币的活动。公开市场业务作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越性:①中央银行能够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②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③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④由于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它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会像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那样,产生震动性影响。

3.简述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8分)

答: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其最初思路可以归结为: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用符号可表示为:M→r→I→E→Y

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主要环节是利率:货币供应量的调整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

上述分析,在初期阶段,凯恩斯学派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只显示了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而没能反映它们之间循环往复的作用。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遂有进一步分析,凯恩斯学派称之为一般均衡分析。(1)假定货币供给增加,当产出水平不变,利率会相应下降;下降的利率刺激投资,并引起总支出增加,总需求的增加推动产出上升。这与原来的分析是一样的。(2)但产出的上升,提出了大于原来的货币需求;如果没有新的货币供给投入经济生活,货币供求的对比就会使下降的利率回升。这是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作用。(3)利率的回升,又会使总需求减少,产量下降;产量下降,货币需求下降,利率又会回落。这是往复不断的过程。(4)最终会逼近一个均衡点,这个点同时满足了货币市场供求和商品市场供求两方面的均衡要求。在这个点上,可能利息率较原来的均衡水平低,而产出量较原来的均衡水平高。

对于这些传导机制的分析,凯恩斯学派还不断增添一些内容,主要集中在货币供给到利率之间和利率到投资之间的更具体的传导机制以及一些约束条件。现实经济生活是复杂的,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有必要使分析具体化。但不论有何进展,凯恩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的特点是对利息这一环节的特别重视。

二、时事分析题(共10分)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得率下调0.31年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自同日起,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作调整,金融机构要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继续抵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试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人民银行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意义与政策意图。(10分)

答:略。

三、论述题(共2题,共20分)

1.试论述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10分)

答:通常认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是保证资金的安全,保持资产的流动,争取最大的盈利,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1)安全性:安全性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和一般企业不同,商业银行是负债经营,它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资产安排的规模、资产的结构、资产的风险度及现金储备的多少。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做到以下三点:①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注重资产质量;②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③必须遵纪守法,合法经营。(2)流动性: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能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其他支付的需要。商业银行要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方法有两种:①实行资产变现;②通过负债的途径,或者以扩股增资的方式取得资金,或者以吸收存款或借款的方式筹得资金。(3)盈利性:盈利性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根据商业银行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的主要内容,商业银行实现盈利的途径主要有:①尽量减少现金资产,扩大盈利资产比重;②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更多的资金;③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④加强内部经济核算,提高银行员工劳动收入,节约管理费用开支;⑤严格操作规程,完善监管机制,减少事故和差错,防止内部人员因违法犯罪活动而造成银行重大损失。

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目标,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所决定的,也是商业银行实现自身微观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相结合、相一致的要求所决定的。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好,有利于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商业银行盈利水平高,既可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也为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积累更多的资金,扩大产业资本规模,增加有效供给。

2.试述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10分)

答:1956年,弗里德曼发表了《货币数量学说的重新表述》一文,奠定了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基础。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货币主义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1)总财富。货币是人们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个人所持有的货币量受其总财富限制。总财富包括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由于总财富难以直接计算,用“恒久性收入”来代替,这是现代货币数量说的主要特点。(2)财富构成。即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人力财富要转化为现实的非人力财富,受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转化过程中,人们必须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以应付交易的需要。这一货币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3)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在一般情况下,货币收益为零,而其他资产均有收益,其他资产收益率提高,则货币需求将减少,反之则货币需求增加。(4)其他因素。人们对货币的嗜好程度以及人们对未来经济稳定性预期也会影响货币需求。

因此,弗里德曼提出了如下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学派认为,在短期内,财富构成、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都是不变的,对货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而在货币学派的分析中,其收入是指恒久收入,恒久收入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所以货币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具有稳定性。第二部分 国际金融学(50分)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外汇期权交易具有选择权,因此无风险。(   )【答案】×【解析】外汇期权交易的买卖双方的收益和风险是不对称的,对期权的买方而言,其成本是固定的,而收益是无限的;对期权的卖方而言,其最大收益是期权费,损失是无限的。

2.外汇期货交易的最大损失是保证金的丧失。(  )【答案】×【解析】期货交易所一般有初始保证金和维持保证金的规定。当期货合约的保证金账户余额低于维持保证金要求时,必须追缴差额,否则将被强行平仓。

3.用硬币计价结算,对出口企业带来的外汇风险比较小。(  )【答案】√【解析】所谓硬币是指汇率稳定且具有升值趋势的货币;软币是指汇率不稳定且具有贬值趋势的货币。出口商在以硬币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时,由于硬币不断升值,将来当出口商收到贷款时,就可以将这笔货款兑换回更多数额的本国货币;同样,进口商在以软币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时,由于软币不断贬值,将来当进口商支付货款时,就可以用更少的本国货币兑换到这笔货款。此方法的实质在于希望将汇率变动所带来的好处留给自己,而将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损失推给对方。

4.一般情况下,石油的价格与美元的汇率变动成反比。(  )【答案】√【解析】假设美元贬值,石油价格自然上升,此外,大家持有美元的意愿减少,增加对石油的购买,也会刺激石油价格上涨。

5.抛补套利又称无风险套利。(  )【答案】√【解析】典型的抛补套利行为是,当事人借入利率较低的某种货币,在现汇市场上,将这笔资金转变为利率较高的另一种货币并进行投资;为避免汇率风险,他同时订立一份远期外汇合同,在到期日按商定的汇率卖出后一种货币的本利以偿还借款。因此有抛补套利是无风险套利。

6.进口公司向银行买入外汇时应使用买入价。(  )【答案】×【解析】从银行外汇买卖的角度出发,可以分为买入价、卖出价和中间价。其中买入价,即买入汇率,是银行从客户或同业那里买入外汇时使用的汇率。因此进口公司向银行买入外汇,也即银行向出口公司卖出外汇,应当使用卖出价而不是买入价。

7.一种货币相对另一种货币贬值5%,则另一种货币相对这种货币升值5%。(  )【答案】×【解析】以欧元和美元为例,假设贬值前1美元=A欧元,即1欧元=1/A美元,那么若美元对欧元贬值5%,则贬值后,1美元=A×(1-5%)欧元,即1欧元=1/[A×(1-5%)]美元=1.0526/A美元=(1+5.26%)/A美元,所以,欧元对美元升值5.26%。

8.投资收入属于资本与金融账户。(  )【答案】×【解析】投资收入属于经常项目。经常项目包括以下三个子项目:货物和服务、收入以及经常转移;其中收入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

9.银行的现钞卖出价低于现汇卖出价。(  )【答案】×【解析】一般来说,外国现钞不能在本国流通,只有将外钞兑换成本币,才能够购买本国的商品和劳务。把外币现钞换成本币,就出现了买卖外币现钞的兑换率,即现钞汇率。现钞汇率不等于外汇汇率,这是因为外国现钞存放在本国银行没有意义,需要送到外国银行生息,运到各发行国去,才能充当流通或支付手段。而运送外币现钞必须花费一定的运费,保险费等,且要承担一定风险,因此,银行在收兑外币现钞时的汇率(即买价),要稍低于外汇汇率,而卖出外币现钞时的汇率(即卖价),则等于外汇汇率。

10.法定货币贬值一定能刺激出口。(  )【答案】×【解析】美国经济学家勒纳特别探讨了既定进出口供求弹性下货币贬值政策的国际收支效应问题,提出著名的马歇尔一勒纳(ML)条件。ML条件就是指以贬值手段改善贸易收支逆差的充分条件在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

二、计算题(共2题,共10分)

1.已知即期汇率$1=SF1.6280/90和£1=$1.5140/50,请计算£1等于多少SF?(5分)

答:£1=1.6280×1.5150=2.4664

£1= F1.6290×$1.5140=2.4663

£1=2.4663/64

2.某企业3个月后需用美元支付200万欧元进口货款,预测汇率会有大幅度变动,采用外汇期权交易保值。已知即期汇率为$1=€1;协定价格€1=1.0100$,期权价格€1=$0.0338;佣金占合同金额0.05%,采用欧式期权。请问3个月后市场汇率为$1=€0.8500情况下该企业应如何操作?(5分)

答:1€=1/0.85=$1.1765

美元贬值(欧元升值),贸易公司可选择执行合约(看涨期权)。(1.1765-1.01)×200=33.3万

0.0338×200=6.76万

0.05%×200=0.1万

33.3-6.76-0.1=26.44万

所以,在此情况下企业可以执行看涨期权,获得收益26.44万元。

三、简答题(共2题,共16分)

1.简述汇率的本质及影响其变动的主要因素。(8分)

答:(一)汇率的本质

略。(二)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1)国际收支。当一国的国际收入大于支出即国际收支顺差时,本国货币升值,外国货币贬值,反之则本国货币贬值,外国货币升值。国际收支对汇率水平的影响,需要在收支差额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才会比较明显。(2)相对通货膨胀率。相对通货膨胀率持续较高的国家,由于其货币的国内价值和购买力下降相对较快,则其货币相对于外国货币也会贬值。(3)相对利率。本国利率相对于外国利率较高时,投资者愿意持有本币资产,进而本币需求上升,本币升值。反之则本币贬值。相对利率对汇率的影响,需要和相对通货膨胀率结合起来看,更具体地说,实际利率对汇率的影响,要大于名义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政策工具的范畴,具有被动性,因而它对短期汇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对长期汇率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从长期看,真实利率趋于稳定)。(4)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与总供给增长中的结构不一致和数量不一致,也会影响汇率。如果总需求的整体增长快于总供给的整体增长,满足不了的那部分总需求将转向国外,引起进口增长,从而导致本国货币贬值。当总需求的增长从整体上快于总供给的增加时,还会导致货币的超额发行和财政赤字的增加,从而间接导致本国货币贬值。因此,简单地说,当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时,本国货币一般呈贬值趋势。(5)预期。就经济方面而言,预期包含对国际收支状况的预期,对相对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对相对利率或相对资产收益率的预期,以及对汇率本身的预期等等。预期一方面会改变利率、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变量以间接影响汇率,另一方面还会在外汇市场上直接影响汇率,譬如,集体性的贬值预期可能会推动货币的贬值。(6)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往往导致货币供应增加(政府融资)和社会总需求增加,因此,赤字的增加将导致本国货币贬值。但如果赤字增加同时伴随着利率上升(譬如,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那么它对汇率的影响就不确定了。(7)国际储备。国际储备,特别是外汇储备的多少,能表明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稳定货币的能力的强弱。储备增加能加强外汇市场对本国货币的信心,因而有助于本国货币升值。反之,储备下降则会诱使本国货币贬值。(8)劳动生产率。在工资水平稳定的前提下,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快速增长,使单位货币代表的价值相对增加,从而使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相应上升。不过,劳动生产率对货币汇率的影响是缓慢而长期的,它不易被马上察觉出来。

2.简议人民币升值压力。(8分)

答:略。

四、论述题(14分)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14分)

答:(1)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经济因素的,也有非经济因素的。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五种原因:

①季节性和偶然性原因。由于生产、消费有季节性变化,一个国家的进出口也随之而变。季节性变化对进出口的影响并不一样,由此造成了季节性失衡。典型的季节性国际收支失衡发生在以农产品作为主要出口商品的发展中国家。无规律的短期灾害如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也会造成一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引起国际收支失衡。季节性和偶然性国际收支失衡都是临时性的,它们对国内经济的危害相对较小。

②周期性原因。因经济周期波动使经济条件变动而发生的盈余和赤字交互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例如,在经济繁荣时期,进口需求增加,可能出现经常项目赤字;在经济萧条时期,进口需求下降,可能出现经常项目盈余。从资本与金融项目看,经济繁荣时期,投资前景看好,资本流入增加;经济萧条时期,投资前景黯淡,资本流出增加。二战后,主要工业国的商业周期波动极易传播至其他国家,从而引起世界性的周期波动,致使各国国际收支出现周期性失衡。

③货币性原因。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利率水平等货币性因素与其他国家比较发生相对变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货币性失衡。例如,一国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多,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该国一般物价水平和生产成本便会普遍上升,该国的出口便会受到抑制,而进口则受到鼓励,从而造成该国经常项目收支恶化。另外,货币供应量过多,还会引起本国利率下降和资本流出增加,从而造成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逆差。两者结合在一起,会造成一国国际收支逆差。货币性失衡不仅与一国经常项目有关,也同资本与金融项目有关。

④结构性原因。指当国际分工格局或国际需求结构等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一国的产业结构及相应的生产要素配置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结构性失衡。各国由于地理环境、资源分布、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等经济条件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从而形成各自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当国际间对某些商品的生产和需求发生变化时,如果一国不能相应地调整其生产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则会引起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失衡。

⑤外汇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投机性资本流动是利用利率差别和预期的汇率变动来牟利的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可能是稳定的,也可能是不稳定。不稳定的投机使汇率变动更加恶化,投机造成贬值,贬值又进一步刺激投机,从而使外汇市场变得更为混乱,资本大量外流。资本外逃是保值性资本流动。当一个国家面临货币贬值外汇管制、政治动荡或战争威胁时,在这个国家拥有资产的居民与非居民就把其资金转移到他们认为稳定的国家,造成该国资本的大量外流。不稳定的投机和资本外逃具有突发性、规模大的特点,在国际资本迅速流动的今天,它们已成为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2)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措施

一国国际收支失衡会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必须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如果一国国际收支经常出现失衡而收支差额较大,特别是发生长期性逆差时,必须要进行调节。国际收支调节可以分为自动调节和政策调节。自动调节通过汇率机制、收入机制和货币机制的调节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但自动调节只能在某些条件或经济环境下起作用,而且作用效果和程度也无法保证。因此,各国都采取一定的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使国际收支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稳定的方向发展。一般说,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外汇缓冲政策。外汇缓冲政策是指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向外借款,来对付国际收支临时性失衡的政策。一般做法是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当国际收支失衡后,货币当局运用该基金在公开市场操作,买进或卖出外汇,消除超额的外汇供求。这种政策以外汇为缓冲体,故称外汇缓冲政策。运用外汇缓冲政策调节季节性、偶然性失衡和不正常资本流动造成的失衡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它可以使外部失衡的影响止于外汇储备阶段,而不影响国内经济与金融。但对长期性失衡,该政策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此,不宜用于调节长期性失衡。

②汇率调整政策。汇率调整政策就是指发生逆差时实行本币贬值,发生顺差时实行本币升值的政策。汇率调整旨在改变外汇的供求关系,经由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化、资本融进融出的实际收益成本的变化等渠道来实现政策目标。但通过汇率调整实现调节目标,要求本国进出口商品具有充分弹性,而且汇率调整,尤其是竞争性贬值容易引起贸易伙伴的报复,从而引发货币战。

③需求管理政策。需求管理政策是运用扩张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控制需求总量,进而消除国际收支的失衡。这是战后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财政政策一般是从收支两个方面进行调节,其主要政策工具有税收、政府支出和国债政策。财政当局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松动的或紧缩的财政预算对总需求进行直接调节,并通过国内企业的传递,特别是涉外企业的传导来实现对国际收支的调节。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和措施总和。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等。对于由国内需求失衡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需求管理政策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方式。

④直接管制政策。直接管制政策是指对国际经济贸易采取直接行政干预的政策。它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以直接管制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优点首先在于其效果迅速而显著。其次,在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为局部性因素时,较易针对该部分实行管制,因而不必使整个经济变动。但直接管制政策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而且容易招致他国报复。一般来说,直接管制政策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应以其他政策难以迅速取得效果的情况为限。第三部分 证券投资学(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债券有多种分类,其中,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  )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品种。

A.国际债券

B.欧洲债券

C.记账式国债

D.贴现债券【答案】A【解析】B项欧洲债券是国际债券的一种;C项是按债券形式进行的分类;D项贴现债券是按付息方式进行的分类。

2.马柯威茨(Markowitz)描述的资产组合理论主要着眼于(  )。

A.系统风险的减少

B.分散化对资产组合风险的影响

C.非系统风险的确认

D.积极的资产组合管理以提高收益【答案】B【解析】马柯威茨有关证券组合理论认为,投资者的投资愿望是追求高的预期收益,并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因此,对于一种证券组合,不仅要重视预期收益,而且也要考虑所包含的风险。马柯威茨的证券组合理论回答了,在既定风险水平的基础上,如何使证券的可能预期收益率极大,或为获得既定的预期收益率,如何使承担的风险极小。

3.当市场收益率变动50个基点时,(  )的平价债券将经历一个2.3元的价格波动,假设债券的面值为100元、票面利率为12%。

A.久期为6年

B.久期为5年

C.久期为2.7年

D.久期为5.15年【答案】D【解析】久期的计算公式为:,即2.3/100=-D×[-0.5%/(1+12%)],解得久期D≈5.15年。

4.测度分散化资产组合中某一资产的风险用(  )。

A.特有风险

B.收益的标准差

C.再投资风险

D.β值【答案】D【解析】β系数是一种风险指数,用来衡量个别股票或股票基金相对于整个股市的价格波动情况。β系数是一种评估证券系统性风险的工具,用以度量一种证券或一个投资证券组合相对总体市场的波动性。

5.票面利率为10%的附息债券其到期收益率为8%,如果到期收益率不变,则一年以后债券价格(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到期收益率,债券价格是溢价的,高于面值,如果利率保持不变,随着债券到期日的接近,债券价格逐渐趋近于面值,所以明年的价格会是降低的。

二、简答题(共2题,共20分)

1.简述相对强弱指标的含义及其应用。(10分)

答:相对强弱指标(简称RSI),也称相对强弱指数、相对力度指数,RSI以一特定时期内股价的变动情况推测价格未来的变动方向,并根据股价涨跌幅度显示市场的强弱。计算公式为RSI=[上升平均数÷(上升平均数+下跌平均数)]×100,其中,上升平均数是在某一段日子里升幅数的平均而下跌平均数则是在同一段日子里跌幅数的平均。

其作用具体如下:(1)顶点及底点:30及70通常为超卖及超买讯号;(2)分歧:当市况创下新高(低)但RSI并不处于新高,这通常表明市场将出现反转;(3)支持及阻力:RSI能显示支持及阻力位,有时比价格图更能清晰反应支持及阻力;(4)价格趋势形态:与价格图相比,价格趋势形态如双顶及头肩在RSI上表现更清晰;(5)峰回路转:当RSI突破(超过前高或低点)时,这可能表示价格将有突变与其它指标相同,RSI需与其它指标配合使用,不能单独产生讯号,价格的确认是决定入市价位的关键。

2.上交所、深交所发布的股价指数及特点。(10分)

答:股价指数是衡量股票市场总体价格水平及其变动趋势的尺度,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状态的灵敏信号。(一)沪深300指数

沪深300指数是沪深证券交易所于2005年4月8日联合发布的反应A股市场整体走势的指数。在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成立后,沪深证券交易所把沪深300指数的经营管理及相关权益转移至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沪深300的成分股数量为300只,指数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0点。指数计算采用派许加权方法去,按照样本股的调整股本为权数加权计算。沪深300指数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二)上交所的股价指数(1)成分指数类

①上证成分股指数:简称上证180指数,是上交所对原上证30指数进行调整和更名产生的指数。上证成分股指数的样本股共180只股票,基点为2002年6月28日上证30指数的收盘点数3299.05点。选择样本股的标准是遵循规模(总市值、流通市值),流动性(成交金额、换手率)和行业代表性三项指标。上证成分股指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公式计算。

②上证50指数:上证50指数根据流通市值、成交金额对股票进行综合排名,从上证180指数样本中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地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龙头企业的整体请状况。该指数以2003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该日50只成分股的调整市值为基期,基点为1000点。其计算方法、修正方法、调整方法与上证成分股指数相同。

③上证380指数。以2003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点为1000点。指数的计算方法、修正方法、样本股调整时间和方法与上证180指数相同。(2)综合指数类

①上证综合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以全部上市股票为样本,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按加权平均法计算。

②新上证综合指数。简称新综指,指数代码为000017,新综指选择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沪市上市公司组成股本,以2005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样本股票的总市值为基期,基点为1000点。新综指采用派许加权方法,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三)深交所的股价指数(1)成分指数类

①深证成分股指数。以1994年7月20日为基日,基日指数为1000点,起始计算日为1995年1月23日。深证成分股指数选择了40甲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成分股,以成份股的可流通股数为权数,采用加权平均法编制而成。

②深证100指数。以2002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基准指数为1000点,从2003年1月2日开始编制和发布,深证100指数从深交所上市的股票中选择100只A股作为成分股,以成份股的可流通A股数为权数,采用派许加权法编制。(2)综合指数类

①深证综合指数。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全部股票为样本股,深证系列综合指数均为派式加权股价指数。深证综合指数以1991年4月3日为基期,1991年4月4日开始发布,基日指数为100点。

②深证A股指数。以1991年4月3日为基日,1992年10月4日开始发布,基日指数为100点。

③深证B股指数。以1992年2月28日为基日,1992年10月6日开始发布,基日指数为100点。

④中小板指数。以2005年6月7日为基日,基日指数为1000点,2005年12月1日开始发布。

⑤创业板综合指数。以2005年6月7日为基日,基日指数为1000点,2005年12月1日开始发布。

三、论述题(共2题,共25分)

1.证券投资组合管理的意义及基本步骤。(10分)

答:(1)证券投资组合管理的意义在于采用适当的方法选择多种证券作为投资对象,以达到在一定预期收益的前提下投资风险最小化或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投资收益最大化的目标,避免投资过程的随意性。(2)证券组合管理的基本步骤包括:

①确定证券投资政策。证券投资政策是投资者为实现投资目标应遵循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包括确定投资目标、投资规模和投资对象三方面的内容以及应采取的投资策略和措施等。

②进行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分析是证券组合管理的第二步,是指对证券组合管理第一步所确定的金融资产类型中个别证券或证券组合的具体特征进行的考察分析。

③构建证券投资组合。构建证券投资组合是证券组合管理的第三步,主要是确定具体的证券投资品种和在各证券上的投资比例。在构建证券投资组合时,投资者需要注意个别证券选择、投资时机选择和多元化三个问题。

④投资组合的修正。投资组合的修正作为证券组合管理的第四步,实际上是定期重温前三部的过程。因为投资者对风险和回报的态度可能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作为对这种变化的一种反映,投资者可能需要确定一个新的最佳组合。

⑤投资组合业绩评估。证券组合管理的第五步是通过定期对投资组合进行业绩评估,来评价投资的表现。业绩评估可以被视为证券组合管理中的一种反馈和控制机制。

2.影响股票发行价格的因素和确定股票发行价格的方法。(15分)

答:(一)影响股票发行价格的因素(1)本体因素

本体因素就是发行人内部经营管理对发行价格制定的影响因素。

一般而言,发行价格随发行人的实质经营状况而定。这些因素包括公司现在的盈利水平及未来的盈利前景、财务状况、生产技术水平、成本控制、员工素质、管理水平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利润水平。在正常状况下,发行价格是盈利水平的线性函数,承销商在确定发行价格时,应以利润为核心,并从主营业务入手对利润进行分析和预测。主营业务的利润及其增长率,是反映企业的实际盈利状况及其对投资者提供报酬水平的基础,利润水平与投资意愿有着正相关的关系,而发行价格则与投资意愿有着负相关的关系。在其他条件既定时,利润水平越高,发行价格越高,而此时投资者也有较强的投资购买欲望。当然,未来的利润增长预期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买股票就是买未来。因此,为了制定合理的价格,必须对未来的盈利能力做出合理预期。在制定发行价格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利润进行理性估测。

①发行人主营业务发展前景。这是能否给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报酬的基础,也是未来利润增长的直接决定因素。

②产品价格有无上升的潜在空间。这决定了发行人未来的利润水平,因为利润水平与价格直接相关。在成本条件不变时,价格的上升空间将直接决定利润的增长速度。

③管理费用与经济规模性。这是利润的内含性增长因素。对此要有切实客观的分析。

④投资项目的投产预期和盈利预期。投资项目是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很多情况下,未来利润的大幅度增长取决于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

除了利润这一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外,发行人本身的知名度,产品的品牌,这次股票的发行规模也是决定股票发行价格的重要因素。发行人的知名度高,品牌具有良好的公众基础,就会对投资者产生较大的响应度,产生较大的市场购买需求,因而发行价格可以适度提升;反之,则相反。股票发行规模较大,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股票的销售,增加发行风险,因而可以适度调低价格。当然,若规模较小,在其他条件较优时,价格也可以适度提升。(2)环境因素

①股票流通市场的状况及变化趋势。股票流通市场直接关系到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在结合发行市场来考虑发行价格时,主要应考虑:第一,制定的发行价格要使股票上市后价格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第二,在股市处于通常所说的牛市阶段时,发行价格可以适当偏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一般有资本利得,价格若低的话,就会降低发行人和承销机构的收益。第三,若股市处于通常所说的熊市时,价格宜偏低,因为此时价格较高,会拒投资者于门外,而相对增加发行困难和承销机构的风险,甚至有可能导致整个发行人筹资计划的失败。

②发行人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经济区位状况。发行人所处的行业和经济区位条件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和水平有直接的影响。

以上两个因素之所以对股票发行价格有着直接影响,其原因在于发行人所处的行业和经济区位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发行人的未来发展,影响到发行人的未来盈利能力,进而影响到股票发行价格的高低。

就行业因素而言,不但应考虑本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如是成长期还是衰退期等,还应进行行业间的横向比较和考虑不同行业的技术经济特点。在行业内也要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如把发行人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相比,找出优势,特别是和同行业的其他上市公司相比,得出总体的价格参考水平。同时,行业的技术经济特点也不容忽视,如有的行业具有垄断性,有的行业市场稳定,有的行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等,都必须加以详细分析,以确定其对发行价格的影响程度。就经济区位而言,必须考虑经济区位的成长条件和空间,以及所处经济区位的经济发展水平,考虑是在经济区位内还是受经济区位辐射等。因为这些条件和因素,同样对发行人的未来能力有巨大的影响,因而在发行价格的确定时不能不加以考虑。(3)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涉及面较广。一般而言,不同的经济政策对发行人的影响是不同的。政策因素最主要的是两大经济政策因素:税赋水平和利息率税赋水平直接影响发行人的盈利水平,因而是直接决定发行价格的因素。一般而言,享有较低税赋水平的发行人,其股票的发行价格可以相对较高;反之,则可以相对较低。利率水平一般同股票价格水平成反比,当利率水平降低时,每股的利润水平提高,从而股票的发行价格就可以相应提高;反之,则相反。在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由发行价格决定的预期收益率水平不能低于同期的利息率水平。

除了以上两个因素外,国家有关的扶持与抑制政策对发行价格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一般都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特别在经济政策方面,国家往往采取对某些行业与企业进行扶持,对某些行业与企业的发展进行抑制等通常所说的产业政策。这样,在制定股票发行价格时,对这些政策因素也应加以考虑。(二)确定股票发行价格的方法(1)以累计投标为主的市场化定价方法

采用累计投标法,让机构投资者参与确定发行价格。

累计投标法源自美国证券市场,市场化的定价在累计投标法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其一般做法是,投资银行先与发行人商定一个定价区间,在招股说明书和分析报告完成以后,分析员和销售员通过逐个拜访、通讯等方式向其客户(主要是机构,如基金等)介绍发行公司的情况及股价定位,由此逐步积累定单,发现不同价格下的需求量。路演结束后,投资银行就能根据定单确定一个基本反映供需关系的价格区间。如果在价格区间范围内认购量很少,就调低发行价格或推迟发行;如果超额认购非常多,就调高发行价格。价格确定后,投资银行在发行时把新股按确定的价格先配售给已订购的大机构,再留出一定比例向公众发售。

累计投标法可采用网上网下同时询价的方法,让中小投资者直接参与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2)议价法

这是指由股票发行人与主承销商协商确定发行价格。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在议定发行价格时,主要考虑二级市场股票价格的高低(通常用平均市盈率等指标来衡量)、市场利率水平、发行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发行公司的风险水平和市场对新股的需求状况等因素。

2012年东北财经大学431金融学综合考研真题

2012年东北财经大学431金融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 货币银行学(共50分)

一、简答题(共4题,共30分)

1.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6分)

答: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论述了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并通过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论述将利率这一重要变量引入货币需求函数。该理论假设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个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是人们为了日常交易的方便而在手头保留一部分货币。因交易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与收入同方向变动。谨慎动机也叫预防动机,是人们需要保留一部分货币以备未曾预料的支付。因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也与收入同方向变动。投机动机是指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的高低呈反方向变化,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一般用于商品或劳务交易,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用L表示,是收入Y的递增函数,即1L=L(Y);投机性货币需求L则与利率有关,是利率的递减函数,112即L=L(i);货币总需求L由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构22成,即L=L(Y)+L(i),表明对货币的总需求是由收入和利率两12个因素决定的。

2.简述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8分)

答: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的比率。利率是衡量生息资本增殖程度的尺度。从现实角度考虑,有以下几个影响利率的因素:

①平均利润率

利润是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可分割的总额,当资本量一定时,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决定着利润总量,平均利润率越高,则利润总量越大。而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利息率要受到平均利润率的约束。因此平均利润率越高,则利率越高。

②借贷成本

它主要包括两类成本:一是借入资金的成本,二是业务费用。银行再贷款时必然会通过收益来补偿其耗费的成本,并获得利差,所以它在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时,就必然要求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和业务费用之和,否则银行就无利可图甚至出现亏损。当然,银行还可以靠中间业务的手续费等其他收入去弥补成本。

③通货膨胀预期

物价变动主要表现为货币本身的升值或贬值,物价下跌,货币升值,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在金融市场上,由于本息均由名义量表示,借贷双方在决定接受某一水平的名义利率时,都考虑到对未来物价预期变动的补偿,以防止自己因货币实际价值变动而发生亏损。所以,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利率水平有很强的上升趋势;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利率水平也趋于下降。

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改变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可贷资金的数量。当中央银行想要刺激经济时,会增加货币投入量,使可贷资金的供给增加,这时可贷资金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下降,同时会刺激对利率的敏感项目,如房地产、企业厂房和设备的支出。当中央银行想要限制经济过度膨胀时,会减少货币供给,使可贷资金的供给减少,利率上升,使家庭和企业的支出受抑制。

⑤商业周期

利率的波动表现出很强的周期性,在商业周期的扩张期上升,而在经济衰退期下降。

⑥借款期限和风险

由于期限不同,流动性风险、通胀风险和信用风险也不同,所以利息率随借贷期限的长短不同而不同。通常利息率随借贷期限增长而提高。为了弥补这些风险现实发生后无法收回贷款本息所造成的损失,贷款人在确定贷款利率时必须考虑风险因素,风险越大,利息越高。资金从投放到收回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购买力的风险、利率风险、违约风险和机会成本损失风险等。

⑦借贷资金供求状况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从总体上说,平均利润率等因素对利息率起决定和约束作用,但市场利率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资金供求状况决定的。市场上借贷资金供不应求时,利率就会上升,供过于求时,利率则要下降。

⑧政府预算赤字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政府预算赤字与利率水平将会同方向运动,即政府预算赤字增加,利率将会上升;政府预算赤字减少,利率则会下降。

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状况

国际贸易状况的变化通过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两方面影响利率的变化。在产品市场上,当净出口增加时,会促进利率上升;当净出口减少时,会促进利率下降。国际资本流动状况对利率的影响与国际贸易状况的变动在货币市场上对利率变动的影响相类似。当外国资本(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短期的证券投资)流入本国时,将引起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导致利率下降;当外国资本流出本国时,将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导致利率上升。

⑩ 国际利率水平

由于国际间资本流动日益快捷普遍,国际市场趋向一体化,国际利率水平及其趋势对一国国内的利率水平的确定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二者体现出一致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其他国家的利率对一国国内利率的影响;二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对一国国内利率的影响。而欧洲货币规模的增大和范围的扩大,国际金融市场上竞争的加强,也会降低国内利率水平或抑制国内利率上升的程度。

3.简述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8分)

答:商业银行经营的对象是特殊的商品——货币,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的功能主要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和金融服务四项功能。(1)信用中介职能

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资本集中到银行,再通过资产业务把货币资本投向社会各部门。商业银行是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和借入者的中介人来实现货币的融通和资本投资的,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利息间的差额中获得利润。通过信用中介的职能,商业银行能通过吸收存款,并将其转化为贷款,从而在不增加社会货币资金总量的情况下,提高整个社会货币资金的增值能力;信用中介职能还能有效地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商业银行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自身利益的原则,合理分配和贷放资金,从而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进而大大提高社会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2)支付中介职能

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是指通过存款在不同账户间的转移,商业银行代理客户完成对货款的支付和债务的偿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金,成为企业、机关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以商业银行为中心,形成了经济生活中无始无终的支付链和债权债务关系。支付中介职能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流通费用,并加速了资金的周转,促进了经济的增长。(3)信用创造职能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建立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之上的。商业银行利用其所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取现金的前提下,存款的反复放贷会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当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受着一些因素的限制,这些因素包括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率、全社会的现金漏出率、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等。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的制约机制,还发挥着现代社会宏观经济调控的十分重要的杠杆作用。(4)金融服务职能

金融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在国民经济中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等的特殊地位和优势,利用其在发挥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功能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融资代理、信托租赁、代收代付等各种金融服务。

4.简述货币政策的时滞及其构成。(8分)

答:货币政策的时滞,即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是指中央银行从制定货币政策到货币政策取得预期效果的时差。由于经济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政府当局未必能及时认识和判断有无必要采取政策行动。即使认识到了采取措施的必要性,但由于行政手续所需时间较长,也未必能立即执行。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假定无外界因素干预的话,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奏效。

一般地说,货币政策的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部分。(1)内部时滞。它是指从经济现象发生变化,需要制定政策以矫正,到中央银行实际上采取行动的时间过程。它可再分为两个阶段:①识别时滞。这是指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间距离。这种时滞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信息的搜集和情形的判断需要时间,对某个时期的经济状况的精确度量只有在其后一些时候才能得到;另一方面,即使有了明确的资料,中央银行做出判断也需要一段时间。②行动时滞。它是指从中央银行认识到需要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这段时间。中央银行认识到经济形势变化之后,将立即对此项经济情况进行研究,以找出可行的对策,研究与行动都需要时间。

整个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2)外部时滞。它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外部时滞又可分为三个阶段:①中期时滞。这是自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该行动对金融机构产生影响,使金融机构改变其准备金水平、利率及其他信用状况,以致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影响力的时间过程。这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以及金融市场的敏感程度。②决策时滞。这是指自利率或信用条件改变后,个人与厂商面对新的情况,做出改变其支出习惯或支出行为决定之前的时间过程。③作用时滞。即支出单位决定支出意向后,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就业都会产生影响,这段影响过程称为作用时滞。

外部时滞主要由客观的金融和经济情形决定,受经济结构以及各经济主体行为因素影响较大。由于经济结构及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因素都是不稳定和不易预测的,因此,外部时滞的时间长短就难以掌握。

二、时事分析题(共1题,共12分)

2011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10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对M的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将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和非存款2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计入了M,试回答下列问题:2

1.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的原则是什么?(2分)

答: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供应量层次的主要依据。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因此,按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对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我国现行的货币供应量层次是如何划分的?(6分)

答:我国目前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既考虑了货币流动性,同时还考虑了各层次货币量在交易过程中的地位和用途。目前我国将货币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M=流通中现金0

M=M+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10的信用卡类存款

M=M+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21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M+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32

其中M是指流通中的现金,M为狭义货币供应量,M为广义货012币供应量,M-M是准货币。,M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213的。

3.为什么此次中国人民银行调整M统计口径?(4分)2

答:在负利率的宏观背景之下,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类理财产品加速了存款的分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10月份人民币存款同比增幅减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类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不断攀升,尤其是信托类、外汇类、债券投资及结构类理财产品的推出加快了存款流失的速度。而此次人行增加的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主要就是指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小额信贷公司等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存款。考虑到与银行存款的替代性,信托公司的资金占据主要地位,这些替代性的金融资产并没有计入货币供应量,使得目前M的统计比实际状况有所低估,为了更加充分2反映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同时也为了加强对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监控,中国人民银行对M统计口径进行了修正。2

三、政策解读题(共1题,共8分)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l2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的首次下调。试分析这一政策调整的经营背景与政策意图。

答:(1)存款准备金的含义

存款准备金,也称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之一,它不仅可以增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的流动性和其现金的兑付能力,还可以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当发生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缩小货币乘数,迫使商业银行紧缩信贷规模,从而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当经济处于衰退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货币乘数,促使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这样存款准备金率成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量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手段。(2)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经营背景与政策意图

自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12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中国人民银行从2011年12月5日起首次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下调有着特殊的现实背景,是在三年不断地上调存款准备金后首次实行下调。到2011年11月,国内通胀回落态势明确,热钱流出迹象明显,公开市场操作大量到期,经济恶化可能性加大,这些都为降准提出了内在需求。此次下调直接的触发因素为11月的资本市场暴跌,下调准备金率意在平复市场的恐慌情绪。但背后的根本原因可能是人民币升值预期趋淡后国际资本外流压力的体现,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从中国经济当前的状况来看,实体经济普遍资金短缺,加之CPI的回落等原因促使央行下调准备金率。中国经济存在进一步放缓的风险。此外欧美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债务问题久拖不决的局面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第二部分 证券投资学(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8分)

1.境内上市外资股是股份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募集并在我国境内上市的股票,该股票称为(  )。

A.H股   B.N股   C.A股   D.B股【答案】D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