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2 21:14:38

点击下载

作者:华夏国学书院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试读:

前言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这个大花园中的三朵奇葩,其中“词”之上冠以“宋”字,实是因为词到两宋如赤日中天,娇花吐蕊。

唐五代流传下来的词不足两千首,但两宋词却超过两万首之多。词在两宋之所以能大放异彩,繁盛至极点,一方面是因为词体已臻成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宋代结束了五代纷乱,政治复归一统,进入承平享乐时期,上至帝王、官宦、名士,下至市侩、走卒、妓女,都热衷歌乐,上流社会与中下层社会对声乐的需求共同推动了词在北宋初期的普及和繁荣,及至北宋动荡离乱以及南宋偏安时期,填词制曲已成为社会上的主流风气。

按照时间顺序以及词的发展脉络,可将两宋词大体划分出六个时期。

第一期从北宋初至宋仁宗天圣、庆历年间,唐五代词的萌芽已长成蓓蕾,花苞欲放,北宋词进入酝酿期。

北宋建国初期五十多年间,词人相对较少,只有王禹偁、寇準、林逋等人留下了少量作品;直到11世纪上半期,晏殊、张先、欧阳修等大家络绎登上词坛,宋词才开始焕发新彩。晏殊继承了冯延巳的词风,主要表现士大夫阶级的享乐生活和闲雅情致,诗风端丽温婉;欧阳修开始对词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作出突破,逐步摆脱花间词的影响,为宋词开辟出新的意境。

题材,也提高了词体的文学地位;另一方面,苏轼虽然也创作了不少风格婉约的作品,但其主要词作风格豪迈大气,追求阳刚之美,是豪放词派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秦观、黄庭坚、贺铸等也是此期重要的词人,是异彩纷呈的北宋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期从哲宗末年到北宋都城汴京被攻破,词学逐渐从追求音乐性向纯文学方向发展。

周邦彦成绩最为突出,他兼具前期各家所长,人称“词家之冠”,又为其后南宋婉约词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周邦彦善于勾勒,精于剪裁,其语言典雅富丽,把闺情、羁旅写得有滋有味,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另外,宋徽宗赵佶、女词人李清照是本期异军突起者。前者显示出高俊的才华;后者虽被奉为婉约派的重要人物,但其后期词作又不乏豪情逸思。

两宋之交是宋词的第四期,从宋徽宗宣和年间之后到南渡后宋宁宗庆元年间。政治与日常生活的常态被暴力打破,此前承平享乐的文学主调被颠覆,词风发生剧变。

其中一派抱着对国事政局漠然的态度,成为放达而颓废的一派,代表词人为朱敦儒、陈与义、范成大等人;另一派则忧国忧民,以笔为枪支抒发愤懑,代表人物是张元幹、岳飞、张孝祥、陆游、辛弃疾等人,其中以辛弃疾成就最大,他把豪放词风推至巅峰。前言01

从宋词的语言风格、艺术手法、思想感情、历史地位等多角度加以点评,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提供参考,以帮助读者领悟宋词之美。

尤其特别的是,本书设有“大师导读”版块,集合了古代名家词话和近现代著名国学大师与学者的点评,将杨慎、陈廷焯、许昂霄、况周颐、金圣叹等古代词论家,以及王国维、梁启超、龙榆生、夏承焘、俞平伯、顾随、俞陛云、吴熊和、游国恩等近现代大师的观点一一囊括其中,从更专业的角度给予阅读指导。

本书选词经典,解读到位,注释详尽,版块分明。无论对宋词的大众爱好者,还是对有学习需求的中学生而言,这本兼具通俗性、权威性、文学性、工具性的词选,都是极佳的选择。前言02

李煜

李煜01

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在位十五年,史称李后主。后降宋被俘,幽禁于汴京,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被宋太宗毒死。其词的创作以降宋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多写宫廷生活,精致华丽,内涵不深;后期抒写亡国之痛,清新真挚,寄慨遥深。李煜也因后期词作成就而被称为“千古词帝”。

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01

赏析

遭遇亡国之痛后,南唐后主李煜的生活似有人晕开了一团浓墨,四处涂抹,以至于所有风景都失了颜色。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已是昨日之事,李煜在这近似灰色的世界里,有了更多时间去回忆和反思。他把身世之痛与人生哲理相交融,创作了这首《浪淘沙令》,只用白描手法,绘出内心的哀婉凄绝。“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上阕先写梦醒所见。淅淅沥沥的雨声惊扰了词人的美梦,也将本就郁闷的心思搅扰成一团乱麻。这一场雨后,不知又会有多少落红铺地,春意阑珊,不知不觉中竟又已到暮春时节。逝去的残春,就像被惊醒的梦,又像被掠夺的故土,都不可追回。凄清雨声和阑珊春景,与词人心境恰恰重合,倍增凄苦之意。

既是暮春,便是近夏,虽有冷雨叨扰,夜间难免有些许凉意,但不至于让人生“寒”。词人却道“罗衾不耐五更寒”,只叹薄薄的衾被抵挡不住五更天的寒气,可见他心底那一份始终得不到熨帖的苦寒。

丧国之辱,离家之痛,终究是时光也无法愈合的伤口,唯有在梦里,才能得到片刻解脱。梦里,他“不知身是客”,已然忘记了阶下囚的处境,犹是南唐的君主,在华贵的宫殿里纵情

欢娱。“贪欢”本是一桩美事,但因有了前文“梦里不知”的背景,再缀以短暂的“一晌”二字,可知尽欢之后,将会是更加难耐的春寒。

下阕继续抒发梦醒后的悲恨情怀。他曾不止一次“凭栏”,只为了瞭望昔日的“三千里地山河”。但他的故土已经与北宋广袤的土地融为一体,再也不是他李氏江山。这种失落感与无力感每每让他痛苦不堪,故而词人一再告诫自己:“独自莫凭栏!”否则,望进眼里的“无限江山”只能让人徒生伤感。此处乃是以反语表达忧愤,正因为心中充满故国之思,才有“莫凭栏”的激愤之语,才有“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无奈慨叹。

词人与故国无奈分离,从此归家无望,由此身世引发的悲痛,简直切肤入骨。接下来,词人又由个人身世之哀联想到宇宙人生的悲剧,不由发出一声长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此句结拍,既照应了上阕描绘的“阑珊”春意,也道出了人生际遇的漂泊无定。

水流,花落,春去,人亡,故国亦渺渺不可寻觅,世间一切莫不如此——一旦逝去,便无法挽回。“天上人间”四字,极言“春去”范围之广,时间的流逝、空间的变迁,一切关于宇宙、人生的固有悲痛,都容纳于其中,境界深广而悠远,堪称绝唱。浪淘沙令02“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王国维

夫亦往情深一往使之然。惟其深而不拔,乃郁为幽怨;惟其往而不返也,又突发为雄奇。

——俞平伯

流水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将四种之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

——唐圭璋

虞美人

虞美人01

赏析

关于宋太宗赐药毒杀李煜一事的缘由,历史上有多种说法。宋代王铚《默记》记载,李

煜作《虞美人》,命歌妓在生日当晚奏乐歌唱,因此惹怒宋太宗,最终导致殒命。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属实,《虞美人》的确表现了李煜作为亡国之君那深重难解的怅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上阙起句以奇问发端。用“春花秋月”概括春秋胜景,凝练又俗白。“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之景,但对于心怀忧苦的人来说,春日的繁盛花景、秋日的清朗月色,只会加深心底的愁思。词人没有明写自己因见此景生恨,而是用“何时了”三字向天发问:这些景致何时才会终了?这一问极其无理,却更显沉痛。花好月圆之景无休无止,词人每每触景便会回忆往事,但往事又不堪回想。因为过去他是南唐的皇帝,现在却国土丧尽,沦为阶下囚,两相对比,令其心碎,只好把一腔幽怨投向引发愁恨的美景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着一“又”字,照应首句“春花秋月何时了”,表达对此景无法“了”的绝望。小楼上风清月明,良辰美景醉人,却让登楼的词人发出“不堪回首”的沉重叹息。虽然不堪回首,但他还是忍不住痴痴望着故国的方向。种种矛盾和难言之思,尽含其中。

下阙,词人陷入沉思,想到宫殿里的“雕栏玉砌”,应该还与“春花秋月”同在吧?只是曾在那里欢歌笑语的人,恐怕已经不在了。“只是朱颜改”一句是揣测语气,流露出浓重的哀愁。身为亡国之君,他对星移物转、物是人非的悲凉感受比常人要深得多,开篇至此抒发的都是物常而人难久的慨叹,亦隐含李煜对旧事的悔恨。

江山还在,江山的主人却已更换,词人问天天不理,问物物不语,只好扪心自问:“问君能有几多愁?”种种愁绪,难以言说,最终归结为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东流之水,正如前文所述“春花秋月”,都是永无休止之物,用以比喻词人无穷无尽的愁与恨,既贴切,又使词境显得辽阔无际。

最末两句流传千古,因其滔然之势,激越之情,绵延之思,又因流畅直白的文字和精练准确的形象概括,历来为人称道。整首词状难言之情如在目前,写难言之思精准深刻,既有清新的语言、具体的情境、真挚的感情,又有深厚的语意、抽象的思索、无界的情怀。虞美人02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王国维

他到底是一位天生的诗人,无论在后唐的帝位上,还是做了大宋的臣虏,写的词都充满性灵,从不作帝王家语,而是作为一个最真实的人,诉说自己最真实的心情。他的人,他的作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一个真字。尤其入宋后的作品,真个是满纸血泪,字字催人泪下。

——周国平

相见欢

相见欢

01

赏析

这首小令语出天然,全无雕琢,但文脉贯通,情致起伏。首句“林花谢了春红”,看似平常道来,实际上暗含深意。“林花”与“春红”是同一事物,却偏偏拆分两处,显得词意曲折。先点出“林花”,再强调这是“春红”,委婉地传达出作者对残花的怜惜。“谢了”二字,平实自然如口语,却形象地表现出凋谢的突兀,暗含扼腕之意。“太匆匆”紧承“谢了”二字,直言叹惋之情。“匆匆”已含无尽悲哀,“太”字则为这种悲哀更添一笔凄苦。花谢本是常事,但此时春意未去,红花却过早凋残,自然引起作者无限悲叹。“无奈”一句,点明花瓣凋残是因“朝来寒雨晚来风”所致。花残本已引发作者的哀怜,何况是因遭受风雨摧折而纷纷凋落,这与作者的遭遇和心情不谋而合。他看到满地残损的花瓣,仿佛看到了自己饱经痛苦的一生,因而发出“无奈”之叹。“胭脂泪”三字,呈现出婉约词香浓艳丽之风,但李煜即景而言,自然写出,真挚动人。红花层层叠叠落了满地,花瓣被雨浸润后,如胭脂一般鲜艳,花上犹带的雨痕如泪痕一般,仿佛正在自怜凋谢的命运。“泪”字将花人格化,实际是作者将自身情绪投射其上,花之“泪”便是人之“泪”。此处词境上物我交融,文字上却浑然不露雕饰痕迹。“留人醉”,并非指酒醉,而是痴迷如醉之意。人与花泪眼相看,分明是人想要留住花的美好,却以为是花在留人。这里承接上句的“泪”而来,延续物我一体的手法,将人的痴醉刻画得十分传神。正因为痴醉,所以想要徒然留住花期;也正因为痴醉,所以分辨不清究竟是谁在多情相留。

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谁也留不住谁,两者相看的时日能持续多久?此情此景“几时重”?这一问,因早已知道答案,所以显得凄恻。“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既是对上句的回答,也是前文所郁积的情绪的爆发。“自是”二字,流露出“花落人亡两不知”的绝望和哀怨,并由此上升至对生命固有缺憾的深远慨叹。“人生长恨”言人生失意之痛,“水长东”则将人之憾事比喻成滔滔不绝的东逝之水,与李煜《虞美人》中“一江春水向东流”寓意相同。水向东流,暗含永恒不变的意思,将它与人生之恨相提并论,并不仅仅提取一己体验发出感慨,而意在指出普遍意义上的、人所共通的“恨”。

此词文字浅白,而词意密合;情近意切,气韵贯注其中,使词情充沛;用语简洁,却能道出丰厚的人生之思。相见欢02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做作,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

强烈直爽的性情。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周汝昌

句句明白,没有一个生字。句句凝练,没有一个废字。寥寥几笔,情景毕现。这才叫大家小品,能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周国平相见欢相见欢01

赏析

这首《相见欢》中没有华丽的辞藻,结构上也不见新巧之处,全篇浑如白话,却自有一种天生的风姿,引人入胜,正如清代周济对李煜词的评价:“粗服乱头,不掩国色。”“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上阕开篇将情与景杂糅写出。这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并非纯是技巧,而是词人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他被宋室幽禁,每天目见耳闻的都是这座深幽小楼以及庭院,其中的景物早已与他孤独凄清的情绪融为一体。无论是幽寂的庭院,还是如钩的新月,或高耸的西楼,都沾染上了他深深的愁与恨。

特意点出“独”字,表明是独自倚楼,倚楼而“无言”,可见愁绪之深。在一人一楼的冷寂场景中,又衬以一钩冷月,营造出凄婉之境,将“无言”的情绪渲染得更加凄迷。“月如钩”还表明这是一弯残月,月的阴晴圆缺正如人的悲欢离合,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契合人的心情,而且为下阕抒发离愁奠定了基础。“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二字直点心境,同时也是对“梧桐”、“深院”、“清秋”这些景物的概括。梧桐在古典诗词中历来象征愁绪,李煜词中亦是如此。“深院锁清秋”,表面写深院锁住秋色,实则暗指词人被幽禁的处境。正因为身心皆被锁在小院里,所以李煜才会“无言独上西楼”。由此,被“锁”的人与被“锁”的梧桐、清秋,真正实现物我如一的境界。

下阕抒写离情别绪。“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三个短句把抽象的愁绪比喻成具体的丝线。因“丝”与“思”谐音,所以诗词中多有此喻。但李煜的比喻却翻出新意:丝线即使成为一团乱麻,也可以用快刀斩断,但心中的愁思却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李煜的“离愁”不是一般的分离之悲,而是痛失家国江山,从一朝君王沦落为阶下囚的深切悲苦。这种悲苦令他上西楼而“无言”,因为不可说,也难以说出口,因此“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心中的离愁品起来究竟是什么滋味,词人也说不清楚,于是只好说“别是一般滋味”。“别是”二字,是对汹涌澎湃的感情有意识的抑制。一曲亡国之音,不得不发之为声,却又不堪唱,不能唱。词人心头滋味之复杂,可想而知。愁到深处,实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李煜对“愁滋味”的描述,实际上是无解之解,但千古之下,撼人心腑,足见其直击心灵的力量。相见欢02

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续集》

南唐李后主乌夜啼词最为凄婉,词曰“无言独上西楼”云云。

——清·徐釚《词苑丛谈》

破阵子

破阵子01

赏析

创作这首词时,南唐已破,作为俘虏的李煜被软禁于汴京。他回首城破国亡之时教坊奏乐,辞别金陵的情景,有感而发,词中蕴含浓郁的家国之悲和身世之痛,以及词人对自己一手断送江山的深切悔恨。

南唐自938年立国,至975年亡国,时间跨越近四十年,故词开篇说“四十年来家国”。南唐最盛时幅员辽阔,拥有三十五州,因此称“三千里地山河”。前两句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回忆故国景象,气势开阖,情感沉郁。“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描绘国都金陵的宫殿。“凤阁龙楼”极言宫殿的巍峨气势,“玉树琼枝”则表现宫苑里奇花异草竞相斗艳的景象。透过这两句,一方面可看出太平岁月里国家的繁荣与宫廷的豪奢,另一方面也可见李后主安于逸乐而导致国亡的事实。

在汴京“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里,李煜回忆起过去的繁华生活,常常表现出既留恋又悔恨的心情。“几曾识干戈”一句便是如此。此句紧承上文中的繁盛气象而来,当年富饶的小朝廷偏安一隅,悠然自得,何曾料到会有战乱干戈呢?“几曾”二字流露出怨恨之意,词人痛恨宋军打破繁盛美梦,另外还颇具警醒意味。正因为“不识干戈”,所以当时国亡在即,君臣依旧醉生梦死,浑然不觉。如今由李煜这位亡国之君道出,便有沉重的悔悟破纸而出。

下阕以“一旦”领起,写国破之后的事,将上阕盛景一扫而光。李煜写自己“归为臣虏”之后,“沈腰潘鬓消磨”,“沈腰”指腰肢消瘦,“潘鬓”指鬓发斑白。“消磨”一指肉体,一指精神。史书记载,李煜的臣子徐锴临终之时曾说过“吾今乃免为俘虏矣”,表示庆幸之意,而身为皇帝的李煜却“肉袒出降”,甘做“臣虏”。被俘后的屈辱和痛苦,透过“沈腰潘鬓”四字,可见端倪。“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词人回想起离开金陵那日,仓皇之间辞别太庙时,

教坊乐工正吹奏着一支离别的曲子。“最是”在情感上有叠加递进的效果,突出词人对此事印象深刻,却不堪回首。当时正是亡国之际,李煜匆忙辞别太庙,心中充满前路未知的茫然和凄楚,偏偏又听到教坊奏乐,悠扬的乐声瞬间触动了他心中最深沉的隐痛。然而,这种痛楚无法诉说,也无人可诉,只能“垂泪对宫娥”。

词人直写亡国之事,却没有着笔于亡国时的情景,而是用几近口语的浅近语言,择取印象最深的细节直接道来,毫无矫饰,因此也就显得越发深沉惨痛。破阵子02

东坡书李后主去国之词云:“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以为后主失国,当恸哭于庙门之外,谢其民而后行,乃对宫娥听乐,形于词句。

——宋·洪迈《容斋随笔》

王禹偁

王禹偁01

王禹偁(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诗人、词人、散文家。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然因为人刚直,敢于直谏,屡遭贬谪。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王禹偁一改宋初小令的柔弱奢靡,文风自然清新,平易畅达,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主。著有《小畜集》,今存词一首。

点绛唇

【注释】

①睇(dì):斜着眼看。点绛唇01

赏析

这是北宋王禹偁流传于世的唯一词作。他一改宋初华丽奢靡、柔媚冶艳的词风,整首词作清丽雅致,堪称宋初词坛的一缕清风。

开篇一句“雨恨云愁”以情带景。江南烟雨细蒙蒙,云烟氤氲,如此幽美景致堪称一幅佳画。然而,雨云本是无情物,又何来恨与愁呢?词人心中郁结,抱负难展,所以在他眼中,这江南的绵绵细雨,分明是恨意浓浓;天上层层叠叠的云朵,分明是愁思难解。无情景物有了人的喜怒哀乐,被赋予了人的感情。

虽然作者眼中的云雨难消愁思恨意,但是江南的景色“依旧称佳丽”。这“依旧”二字并非毫无来由。南齐诗人谢朓在《入朝曲》中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用“依旧”二字,笔触之中隐隐包含着淡淡的哀叹。

词人并未吝惜笔墨,而是对江南的“佳丽”之景做了更细致的描绘:悠悠烟雨缭绕,朦胧中能看到湖畔的江南小村和点缀其中的鱼市,一缕淡淡的饮烟,细卧空中。景色清丽淡雅,

宛若风景画卷。“孤烟”这一意象让人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诗显壮怀激烈,词显清丽动人。王禹偁生动地描绘出了江南的雨景。

然而,词人的心情并未因这江南的清丽景致而变得欢愉。“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看着水天相连处,一行大雁展翅翱翔于天际,词人不禁联想起“平生事”。自古,诗人、词人常用鸿雁寄托情怀。李白在《相和歌辞·鞠歌行》中写道:“奈何今之人,双目送征鸿。”这“征鸿”是感叹凄凉;刘长卿的“逋客多南渡,征鸿自北飞”(《送李二十四移家之江州》),这“征鸿”是述说心中的无奈苍凉;李清照的“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这“征鸿”则是倾诉哀婉衷肠。

飞过的征鸿使王禹偁想到了自己的男儿壮志、平生抱负。虽然出身贫寒、门第卑微,但是他对仕途满怀抱负;得中进士后,他却只做了一个小小知县,又因仗义执言屡遭贬谪。他恨意难消,恨的是伯乐难遇;他愁思难解,愁的是知音难觅。词人心中苦闷,不知何时才能一展才华抱负,如同征鸿一般展翅搏击于天际。

最后,王禹偁不禁感叹:“谁会凭栏意!”凭栏,即倚靠着高楼的栏杆。凭栏之人多有所思。如南宋岳飞所著《满江红》中:“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同样的意象,两位词人却呈现出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岳词热血满腔、气壮山河,一位奋勇无畏的民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王禹偁的词则委婉含蓄,将万千思绪都寄托在对远去飞鸿的凝视之中。点绛唇02

翰林王公元之,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足以追配此六君子者。

——宋·苏轼

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

——清·张宗橚《词林纪事》

寇準

寇準01

寇準(961年—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生于书香门第,累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人刚直,常直谏,晚年屡遭贬谪,终病逝于贬所,享年六十三岁。寇準七岁能诗,其七言绝句尤为出众;存词五首,颇有韵味。留有《寇莱公集》。

江南春

江南春01

赏析

一江春水上烟波浩渺,在苍茫的暮霭中,隐约可见杨柳轻柔摇曳。夕阳余晖照耀下的村庄寂静无人,只见萋萋芳草萦绕天涯,朵朵杏花纷纷飘落。词人用极短的篇幅,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暮春晚景图,表达了无限情思。词中主人公是一位伤春怀人的女子,她移情于景,因心中有愁,于是眼中的渺渺春水、依依杨柳、萋萋芳草、飘飞杏花,都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波渺渺”三字,既描写江南烟波浩渺的江水,也指代佳人含情脉脉、望穿秋水的深情眼眸。“柳依依”中“柳”与“留”谐音,古人送行,常折柳相赠以示惜别之意。柳色青青,依依摇曳,令人不由得心生惜别之意。

情感在“孤村芳草远”一句中被抒发得更为浓烈。“孤”字既写出江南村庄的孤零,更道出主人公孤独的处境与心情。“芳草”这一意象,更是离愁别恨的代名词。如近代李叔同《送别》中便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之句,连天的芳草就像蔓延的相思之情,寇準词中绵延“远”去的“芳草”,亦含此意。“斜日杏花飞”,夕阳将落未落,就像迟暮的美人。在这水乡暮色里,娇美杏花纷纷飘落,景色虽浪漫却也凄婉,令女主人公想到自己如花的容颜,将在漫长的等待中衰老,愁苦便又深了一重。

前四句笔触婉转,抒写了怀人伤春的情思,情感在层层铺陈中终于迸发,词人在最后两

句直抒胸臆:“江南春尽离肠断,

满汀洲人未归。”江南的春天已经到了尽头,怨相思、恨别离的百转愁肠也已寸断。青春年华在漫漫无际的等待中消磨流逝的遗恨,在此被抒发得淋漓尽致。多情的女主人公有意采花赠给情人,无奈“人未归”,哀婉的情愫流露无遗。

这首词温软清丽,抒发了女子伤春相思之情,寄托着词人的惆怅:英雄易老,恰如美人迟暮,真是令人无可奈何。江南春02

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盖人之难知也如此!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这是代表北宋贵族方面的小词,这才是北宋真正的抒情文学。

——胡云翼

钱惟演

钱惟演01

钱惟演(977年—1034年),字希圣,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人。宋真宗时入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编书之余,常与杨亿、刘筠等十七人唱酬,结集为《西昆酬唱集》。钱惟演是“西昆体”的代表,且能文能词,存世著作有《家王故事》、《金坡遗事》等,存词二首。

玉楼春

玉楼春01

赏析

钱惟演一生为仕途奔波,为求仕进趋炎附势、阿谀奉上,几经沉浮仍未实现官至宰相的心愿,到了晚年,更是屡受打击。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与钱惟演有姻亲关系的刘太后宾天。仁宗亲政,着力肃清刘氏党羽,钱惟演被贬谪汉东。本词就创作于这一背景下,钱惟演用凄婉哀凉的笔触,抒发了晚年衰颓愁苦、仕途屡屡受挫的感怀。

起首两句以春景开篇,分述城楼上下之景:城墙上莺歌燕语,一片喧闹;城下烟波蒙蒙,水浪击岸。“风光”、“烟波”是目中所见,意蕴委婉,显朦胧之美;“莺语”、“拍岸”是耳中所闻,生动真切,宛然回响耳畔。首句的“乱”字显示出极强的炼字技巧,仅一字将春景渲染得生动热闹。黄莺乱啼,暗示春色已暮。面对易逝的春光,词人难免感伤。“绿杨芳草”本是明丽春景,但因牵扯出词人对旧日风光的回忆,令人不禁愁思满怀。词人责问“绿杨芳草几时休”,即叱问这恼人的春天何时会过去。在古典诗词里,“芳草”常指代伤春或别离的感伤情绪。钱惟演情由景生,由景入情,在“绿杨芳草”这触动愁情的景象面前,情感达到高潮——“泪眼愁肠先已断”,满腹心事无从说起,最终化作愁泪千行。“情怀渐觉成衰晚”,词人觉察到自己情志萎靡、身体衰老的景况,心中有大势已去之感,但却无可奈何。他对镜自照,“鸾镜朱颜惊暗换”,只见镜中“朱颜”已尽显衰老,不禁暗暗

惊叹。着一“惊”字,写出词人在镜中看到自己苍老容颜的刹那惊愕的神情;用一“暗”字,又写出年华在漫长岁月的流逝中悄然老去,两种情态一长一短,相融相彰,都抒发了暮年衰晚的情怀。

感伤情绪无所依托,词人只能借酒浇愁,愁绪却更深一层。“昔时多病厌芳尊”,早年多病厌恶饮酒,“今日芳尊惟恐浅”,而今满腹愁肠唯恐杯中酒浅。词人对“芳尊”的前后态度对比鲜明,一个绝望于仕途、无望于生命的垂暮老人以酒消愁愁更愁的形象跃然纸上,结句颇有点睛效果。

完成这首词后不足一年,词人溘然长逝。感知生命与仕途都行将就木,钱惟演创作了这阕词抒发内心的愁苦,情感格外真挚,读来令人唏嘘。玉楼春02

此词暮年所作,词极凄婉。

——宋·黄昇《花庵词选》

芳尊恐浅,正断肠处,情尤真笃。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

潘阆

潘阆01

潘阆(?年—1009年),字逍遥,号逍遥子。为人疏狂豪放,颇具传奇色彩。至道元年(995年)赐进士及第,试国子四门助教。未几,以狂妄追还诏命。宋真宗时获释其罪,任滁州参军。诗风类似孟郊、贾岛。有《逍遥词》,其中《

酒泉子

》十首专咏钱塘自然景物,颇具特色。酒泉子酒泉子01

赏析

潘阆一生游历广泛,且极喜以山水风景入词。其存世的十首《酒泉子》中,多回忆江南美景、钱塘山水,词风清丽,这首词便是其中之一。

上阕“长忆”两字表达了词人对西湖旖旎风景的记忆之深,将回忆中的西湖画卷徐徐铺开。次句“尽日凭阑楼上望”中,“尽日”与“长忆”相互呼应,都能表现出词人对西湖的由衷喜爱,而“凭阑楼上”本是诗词中常出现的情景,使用不当则易流于俗套,但因词人凭栏所见之景别有意趣,故而此处也显得很有新意,可谓旧语出新意,更见巧思。

由第三句开始,词人把回忆中的江南美景具体绘出。杭州秀美,西湖悠然,正值清寒秋日,三三两两的钓鱼舟卧于湖上。潘阆用词精炼,仅十二字就把西湖小舟那闲适清雅、不惊不扰的情态描绘出来了。

下阕将西湖画轴继续延展,呈现出另一番美景。“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这两句声形并茂:远处的芦花荡中花絮漫天,似有悠扬笛声从中传来;不知被何人惊扰,一行白鹭猝然惊飞,似有嘎嘎叫声响彻耳际。词人先写听到的笛声,“依约”二字绘出笛声淡隐幽远的朦胧美;后写所见之白鹭,“忽惊起”三字写出白鹭惊飞入空,翩然而去的情状。

词人沉醉于西湖美景,仿佛与静谧的湖水、飘逸的云朵、清寒的秋日融为一体,但“别

来”二字,忽然将他从追忆中拉回到现实,令其忍不住开始抒发当下心愿:莫过于驾一叶扁舟,“闲整钓鱼竿”。

以回忆之态而起,以西湖风景为主,以忆者之情作结,是这首词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景与情互相交融,昔与今穿梭交织,虽以白描运笔却不失情味,无怪此词写成后,“一时盛传”。酒泉子02

潘阆,谪仙人也,放怀湖山,随意吟咏。词翰飘洒,非俗子可仰望。

——宋·黄静之《<酒泉子>词跋》

潘逍遥狂逸不羁,往往有出尘之语。

——宋·杨湜《古今词话》

林逋

林逋01

林逋(968年—1028年),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长期隐居西湖孤山,寄情山水,逍遥自在,终生不仕,也不婚娶,爱好种梅养鹤,世称“梅妻鹤子”。为人孤高清傲,善绘画,喜作诗,然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宋仁宗赐谥号“和靖先生”。存词三首,后人辑有《林和靖先生诗集》。点绛唇【注释】

①王孙:本指贵族公子,常用来指代出门远游之人。点绛唇01

赏析

林逋的《点绛唇》是咏草词中的佳作。词中文字清丽,意境幽远,词人借咏春草抒发伤春的惆怅,寓情于景,寄托了绵绵离愁。“金谷”指金谷园,是西晋巨富石崇在洛阳建造的奢华别墅,相传“高百丈”,可“极目南天”。昔日石崇曾在金谷园中为征西大将军王诩饯行,后来南朝文人江淹在《别赋》中有“送客金谷”之句,后世文人再用“金谷”入诗词时,常取其蕴含的送别之意。曾经繁华奢丽的金谷园,如今人去楼空,满目凄凉,然而草木依旧逢春而生、年复一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乱生”二字既描绘出金谷园风华不再、荒芜凄楚的情状,也道出词人心中的离愁别恨。“谁为主”三字有明知故问,引起读者重视之意,此时荒园早已无主,抒发了世事无常、人生沧桑的感叹。“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绵绵烟雨中,春色凋零,曾经灿烂的花朵从枝头坠落,飘逝而去。这满目烟雨,加深了词人的惆怅情怀。金谷的主人石崇有个名为绿珠的爱妾,为石崇坠楼而死。唐代诗人杜牧《金谷园》诗中有“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之句,林

逋词中的“余花”二字情调哀伤,令人不禁感怀红颜薄命,春色易逝,人生变幻无常。

折柳相赠是古诗词中经典送别场景,且常发生在长亭,因此“长亭”这一意象也就蕴含了惜别之意,古人有“送君十里长亭,折枝灞桥垂柳”之语。“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过片两句描绘出了一幅长亭送别的画卷:夕阳西下,暮色中的长亭被离愁萦绕,离歌唱了一曲又一曲,还是不忍分离。

结尾三句将离情进一步渲染。“王孙去”,亲友渐行渐远,送别者心中难免有“不要一去不归”的祈愿。宋代梅尧臣《苏幕遮》词中也曾云:“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这两句写人已远去,唯见无边无涯的春草铺满四方道路。“萋萋”二字,既写芳草之貌,也状词人心境。词人胸中的离情,就像这蔓延而去的芳草,绵延无际。

这首婉约词可谓咏草的杰作。在林逋笔下,无情的芳草拥有了人的情感,咏物与抒情同时展开,浓郁的离愁被寄托在了春草之中。点绛唇02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