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牌:棋牌发明智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06:47:12

点击下载

作者:胡元斌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棋牌:棋牌发明智慧

棋牌:棋牌发明智慧试读:

前言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

中华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而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流传非常广泛,在世界上拥有巨大的影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最直接的源头是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中华文化。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是世界上唯一五千年绵延不绝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

中华文化主要包括文明悠久的历史形态、持续发展的古代经济、特色鲜明的书法绘画、美轮美奂的古典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欢乐祥和的歌舞娱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匠心独运的国宝器物、辉煌灿烂的科技发明、得天独厚的壮丽河山,等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风华独具,自成一体,规模宏大,底蕴悠远,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传世价值。

在新的世纪,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就要继承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令人自豪的文化遗产,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文化形态与文化风采,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为此,在有关部门和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中国文化百科》。本套书包括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作品根据中华文化形态的结构模式,共分为10套,每套冠以具有丰富内涵的套书名。再以归类细分的形式或约定俗成的说法,每套分为10册,每册冠以别具深意的主标题书名和明确直观的副标题书名。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因此,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中国象棋

中国象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称象戏,相传战国时期就已存在。象棋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极具趣味性。

在我国古代,象棋被列为士大夫们的修身之艺。在棋战中,人们从攻与防、虚与实、整体与局部等复杂关系变化中悟出某种哲理。因此,很多历史名人通过象棋流传下不少逸闻趣事。

象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在国内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而且在世界各国也广泛流传,影响十分巨大。

姜子牙推演创造象棋

传说商朝末年,有位姓姜,名尚,叫姜子牙的人。据说他的祖先是舜帝时的大臣,因曾经帮助过部落首领大禹,在上古治理洪水时有过功劳,被封在吕地,姜是他族人的姓氏。

姜子牙出生时,他的家境已然败落,所以他年轻的时候便去昆仑山求仙,拜元始天尊为师,后修仙不成,被天尊派下山,在社会上算卦为生。姜子牙虽然资质不好,但他志气不小,无论修仙不成也好,还是算卦为生也好,他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姜子牙虽然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他却怀才不遇。姜子牙年过60岁,满头白发,阅历丰富,智慧过人,他一直在寻找施展才能与抱负的机会。

于是,姜子牙在商纣王朝谋了个下大夫之职。但是,他见纣王荒淫无道,便隐居渭水北岸钓鱼。

钓鱼的时候闲来无事,为了消遣,也为了追求梦想,他便按照兵书里所讲的知识,开始在地上“排兵布阵”。

他用一根小棍在地上划成道道,分成敌我双方,将石子放在上面,研习打仗,把大帅置在后边,并有卫士守护,不离左右,元帅指挥着兵车横冲直撞,长驱直入,所向披靡。

姜子牙让战马也不懈怠,一蹦一跳地冲到敌方阵地上,元帅命令兵卒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在演习中,遇到障碍物没法办了,他想要是再发明一件能飞越障碍物的武器就好了。他踱来踱去,苦思冥想。

有一天,姜子牙正在演习打仗,就在这时,一个农夫看到姜子牙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闲玩,他想和姜子牙开一个玩笑,就趁姜子牙不注意,拾起一块鹅卵石,隐在一个小土堆的后面,向姜子牙投去,正好击中姜子牙的后背。

姜子牙扭头没有看见人,正要发火,发现地上有一块石子。忽然,他醒悟过来,这石子隔着土堆就飞过来了,于是,他就在他的“阵”上加了一个能隔子打的石子,这就是后来所谓的“炮”。

从此以后,姜子牙经常在地上进行排兵布阵的演习,并不断改进演习的方法,他在地上划成粗道道,按一定的方法摆上写有“将”、“帅”、“士”、“卒”、“马”、“炮”和“兵”的石块。两军对垒,像真的在打仗一样。

后来,当地人就把姜子牙排兵布阵的这个地方叫“棋路地”。多少年后,姜子牙故里的人们还这样称呼,以此纪念姜子牙。

不久,姜子牙到了西岐,把他演习排兵布阵的方法告诉了周武王。周武王根据姜子牙的“排兵布阵”操练兵马,打造战车和大炮等,积极做反对商王朝的准备。

姜子牙“排兵布阵”的打仗方法,在牧野大战中派上了用场,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这之后,周武王把姜子牙这种两军对阵的演习活动,称作象棋。

后来,姜子牙又继续演习棋艺,不断进行改革完善。

早期的象棋 最初的雏形是六博戏,后来东汉著名文学家王逸注释的《楚辞》云:

搏,着也,行六棋,故曰六博。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提到了六搏。据《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当时齐地居民安居乐业,人们“斗鸡走狗,六搏塌鞠”。

那时的棋大概为6子,所以才叫六搏。这与当时的军事具有一定的关系。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5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6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球类游戏,也是每方6人。

这种状况,反映在当时的象棋上,也是以每方为6枚棋子,称“六博戏”。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就是象征着当时的军事组织和战斗的一种游戏。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3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6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

其中塞棋有两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

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了一种叫塞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从而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使象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拓展阅读传说象棋是公元前2000年舜帝创造的。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舜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象,但象桀骜不驯。瞽叟喜欢后妻的儿子,常常想害舜,舜都躲过了。赶上有点小错,舜就会遭到重罚。瞽叟与象合谋多次想加害舜,但舜都成功逃脱了。后来舜做了帝,他的弟弟更是仗着为非作歹,舜就把他弟弟幽禁起来,但又怕象寂寞,就制作了象棋给弟弟做娱乐活动。象棋的“象”字,就代表舜的弟弟。

从楚河汉界得到的启示

在秦朝末年,楚汉争霸时期的公元前205年夏天,西楚霸王项羽在彭城大败汉军,沛公刘邦退到黄河南岸重镇荥阳,两军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

公元前204年楚军包围了荥阳,刘邦感到形势危急,向项羽求和。项羽听从谋士范增的计策,拒绝汉军的讲和要求,并决定乘胜追击。

刘邦势单兵弱,但其善用计谋。他接受谋士陈平建议,对楚军实行反间计,设法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项羽有勇无谋,把范增驱逐出军。

此后不久,形势大转,刘邦兵分两路,一路仍同项羽相持,另一路派大将韩信抄楚军后路,占领河北、山东一带。从此汉军有了更为巩固的后方。

而在此时,项羽的补给十分困难,危机四伏,楚军渐弱,汉军日盛。公元前202年秋,楚军粮尽,无奈之下与汉军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历史上称为“楚河汉界”。

当初,项羽率领的楚军雄踞霸王城上,楚军的旄旌节旗和铠甲服饰都是黑色,整支军队犹如一条黑色的巨龙。刘邦带领的汉军列阵于汉王城上,整支军队都是赤帜红旌,就连全军将士的服饰都是红色的,形成一道红色的屏障,与楚军构成了森严对垒的阵容。

在楚汉两军对垒的过程中,两军将士闲来无事时,就玩象棋的游戏,大家逐渐发现,象棋的双方对垒跟楚汉两军的对垒简直差不多,于是大家就把象棋两方的分界线称为“楚河汉界”。

后来,红色的汉军先越鸿沟攻破楚军,最终歼灭黑色楚军于垓下,有了输赢的定论。于是,在棋局上,逐渐就形成了“红先黑后”的俗规。

人们模拟楚汉战争的场景,制定了象棋棋子的布列规则、棋子行进路径规则及职能作用等。在河界最前沿阵地之上,双方的兵、卒列队,出击的时候向前徒步迎敌,步步为营,又碍于“后退者斩”的军法,因此在规则中便只能每次向前行走一步,且不得后退。

布列在二道阵地上的“炮”,原型便是楚汉战争中的投石车,因为有车轮承载,若无阻碍物,便可长驱直入。如果有棋子为其充当炮架,便可越过炮架直线炮击最近的棋子。

在第三道阵地上,由“米”字构成的城垣外,车马相严阵以待。“车”是古代战车,不仅灵活,而且威力巨大,若冲进敌阵有如冲入无人之境。“马”为挂鞍的铁骑大队,通过一次次的腾挪跳跃,歼灭敌军。“相”则以田为径,在将帅营盘的城外,通过管理农事,筹募粮草等,为军队提供后勤的保障。

在“米”字的城池里,由文武侍卫和出谋划策的幕僚组成的“士”或“仕”守卫保护着“将”或“帅”,并使之能往来城中,调度兵马迎敌。

一盘象棋中,上至将帅,下至兵卒的棋子设定规则,可以看到楚汉战争中的刘邦、项羽、张良、范增、韩信、项庄等人的影子。拓展阅读在象棋文物遗存和文字图谱中,都能证明,两军立营,相持对垒,中隔“楚河汉界”,色分黑红,为“九五”而战。战局中“斗智不斗力”,通力擒敌方之“将”或“帅”等,莫不是来自于楚汉之战,与奠基汉王朝在历史、地理、人文形态诸多方面处处吻合。显示了“楚河汉界”确是对象棋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韩信在狱中完善规则

汉高祖刘邦统一大汉王朝后,有一天晚上,刘邦离开都城长安外出平叛,汉初三杰之一的淮阴侯韩信,被吕后冤害诱捕入狱。冰冷的监狱暗无天日,韩信不禁想起昔日统帅百万大军南征北战的时光,他此刻自知寿命快要到头了,就打算在狱中写一本兵书传给后人。不料这事被吕后知道了,吕后下了一道懿旨,说韩信身为犯臣,不能擅写兵书。在狱中的淮阴侯韩信得知后,悲愤难忍,他不禁仰天长叹道:“唉!这个女人太狠毒了!不但要我的命,连我死后的名声也要除掉啊!”

有个狱卒听到韩信这句话后,便跪在韩信面前说:“小人久慕将军的大名,还请您把用兵之法传给小人吧!”

韩信摇摇头说:“我若不知道用兵之道,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如今悔之晚矣,怎么能再连累你遭受这种杀身之祸呢?”

狱卒再三恳求,韩信仍是不允。韩信在狱中感到十分孤独,他就想起曾经与楚军对垒时玩的象棋游戏,他就一个人在狱中的地上画了“楚河汉界”,自己跟自己玩起了象棋游戏,一是回味自己曾经辉煌的征战,二是打发消磨时间。

韩信自己跟自己玩象棋游戏时,发现游戏规则有很多漏洞,他结合打仗时真正的运筹帷幄与排兵布阵,便不断完善游戏规则。

有一天,那个狱卒又给韩信送饭时,眼里噙满了泪花,不住地在眼眶里打转转,好像有什么要事对韩信说,但又勉强摇头忍住了。

韩信一看狱卒的神色,便感到不妙,就问狱卒道:“吕后那个女人是不是马上要对我下毒手了?”

狱卒一听,顿时抑制不住哭出声来。韩信大笑道:“猎人打完兔子便烹杀猎犬,射尽飞鸟就折断良弓!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倒也没啥可怕的。”

说罢,韩信叫狱卒坐下,从一旁取来一根小木棍,在地上画了个四四方方的框框,又在框框中央处画了一条“界河”,“界河”中写了“楚河汉界”4个大字。

接着,韩信又在河界两边各画了36个小格,并说:“我今年刚好已经36岁,我这一生都在助汉灭楚,屡立大功,到头来还是因为功高盖主,却要死在一个女人手里。念在你平时对我百般照料,想来今生今世我也没机会报答你了,今天我就把生平所学的兵法奇术传给你吧!”

韩信就叫那个狱卒取来布帛和毛笔,并将布帛裁剪成36个小方块,布置在方框内界河的两边。“界河”一面的16个小方块分别写着“帅”、“仕”、“相”、“车”、“马”、“炮”、“兵”等字,另一面的16个小方块上则写着“将”、“士”、“象”、“车”、“马”、“炮”、“卒”等字。

韩信摆好方框后,一边移动小方块,一边告诉狱卒:“这个方框就好比千军万马相互厮杀的大战场,两面各代表一方的兵力。我的兵法之道,贵在主帅要多谋善变,奇正配合,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还要通盘筹划……”

韩信又具体地教狱卒如何跳马、出兵等规则。狱卒一边点头,一边称赞道:“真神奇!将军真是个奇人啊!”

这天,韩信守着方框,认真地教习狱卒地上的兵法。狱卒也学会了韩信的排兵布阵之术。没过多久,韩信就在未央宫前遇害了,那个狱卒便卸职逃走了,躲藏在一个深山里,搭了一间草棚,从此开荒种地,自耕自食。

狱卒一有空闲,就专心研究韩信授给他的独门奇术。因为布帛易烂,他就换成了扁圆形的小木头块儿。为了好区别,他又将木块染成红黑两色。他又根据“奇”的谐音,把“奇”改叫做“棋”,临终时还写了一本《棋谱》,将韩信的“奇术”传给了他的儿子。

后人认为,棋虽然可以布置阵法,但不是真的两军作战,只是一种象征,所以称“象棋”。当然,韩信造棋说法,只是象棋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认同的说法,之所以大众普遍认同,是有许多原因的。

象棋上有“楚河汉界”,这就很能说明象棋发明的年代与淮阴侯韩信的年代相吻合。象棋上有车有马,但车比马厉害得多,显然是战车尚未完全淘汰、而骑兵刚刚开始发展的时代,这也与淮阴侯韩信所处的年代也相符。

象棋中的将帅都是躲在九宫格中不出来的,这极像韩信的指挥风格。发明象棋的人必须拥有很高的智商,也一定很懂得行军布阵。这样的人,在楚汉时代,最有可能的就是淮阴侯韩信。

自从刘邦斩杀白蛇后,便自称是赤帝的儿子,也就特别喜欢红色,连军中的大旗都改为红色。而项羽则喜欢黑色,他穿的衣服,披挂皆为黑色,就连骑的乌骓战马也都是黑色的。

自韩信死后,象棋在秦汉时期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那时候,象棋的前身叫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拓展阅读还传说象棋是西王母发明的,周穆王姬满曾到天界瑶池与西王母相会,西王母便请周穆王下棋。周穆王不会,西王母便教周穆王。后来,周穆王学会了下棋,便与西王母一起在泰山下棋,却被人偷学了,于是象棋就传到了人间。汉魏著名诗人曹植曾写过“仙人揽六箸,对博泰山隅”的句子。仙人下棋的传说在汉魏十分流行,后来在汉代画像砖中仍见到“仙人六博图”。

隋唐象棋的发展历程

在唐朝宝应年间,有一名叫岑顺的人,他在一天午夜猛然听到震天的战鼓声,不禁把他惊醒了,他心想如今是太平盛世,怎么会有战鼓声呢?莫非是梦里听到的呢?第二天,岑顺去问邻居,果然邻居们都没有听到战鼓声,他便认为自己是在做梦,总是去想做梦听到战鼓声的预兆是吉还是凶呢!过了几天,岑顺竟陷入了胡思乱想之中,其间他梦见了一黑一红两支军队,伴着战鼓声正在激烈地拼杀。

岑顺在一旁观战,听到双方军队一边战斗,一边高喊口号:

天马斜飞度三止,上将横行系四方,

辎车直入无回翔,六甲次第不乖行。

战斗非常激烈,在战鼓声中,双方将帅在城垣中调兵遣将,指挥兵卒激烈厮杀,威猛战车、骑兵大队、远程投石车屡屡发挥巨大威力。岑顺在一旁看得热血沸腾,兴致很高。这天梦里,红方军队取得了胜利。

在这之后,连续很多天,岑顺都梦见红黑两军交战的场面。由于每日沉湎于美梦难以自拔,使岑顺变得与世隔绝,身体越来越虚弱。

后来,岑顺在醉酒之时,他才被家人朋友淘出了实情。于是,大家挖开岑顺屋子的地面,结果发现下面是一个古墓,古墓中竟然有一张用金属制成的象棋盘,并且棋子已经摆好,等待人们过去下棋。

宝应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使用时间为762年至763年。这是一则由唐朝宰相牛僧儒所著《玄怪录》中有关记载象棋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倡导象棋,武则天更是进一步推广象棋。当时的社会风尚十分重视弈棋,文人学士会不会弈棋及其水平的高低,都与这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有一定关系。

唐朝名臣狄仁杰,曾以棋局解释政局,首开象棋为政治服务的先河。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棋艺很高,也颇为自负,他曾有“棋罢嫌无敌,诗成愧在前”的诗篇。同时,白居易也是一位象棋爱好者,其中“兵冲象戏车”是他吟咏象棋的名句。

白居易的妻子是牛僧孺党中重要人物杨颖士的妹妹,因为这层关系,白居易曾经为牛僧孺在《玄怪录》中写过一篇《巴邛人》,第一次以小说的形式写唐代象棋制度,与白居易的诗遥相辉映,为唐代的象棋史增添了光彩。《巴邛人》的内容大意是说,有个巴邛人,家有橘园,他已经将所有橘子都采摘完毕了,只余下两个大橘子。巴邛人摘下剖开一看,每个橘子都有两个老人在下象棋。

橘中戏不但成为后人小说、戏曲的题材,也是许多诗人的题材,著名象棋谱《橘中秘》、《橘中乐》等书名就来源于此。

白居易的《和春深二十首》诗云:何处春深好,春深博弈家。一先争破眼,六聚斗成花。鼓应投壶马,兵冲象戏车。弹棋局上事,最妙是长斜。

这首诗写于829年,是棋史界公认的反映唐代象棋风俗的重要资料。当时的大唐都城长安是世界闻名的繁华大都会,白居易的诗中提到的“博弈家”,其实就是一种贵族的私人俱乐部。

这些私人俱乐部中设置了当时流行的博弈娱乐项目,诗句中“兵冲象戏车”就是指象棋。唐代不仅仅出现了专门的象棋俱乐部,甚至连制作象棋的材料都相当奢华,这使象棋的玩家范围被限制在了唐代的达官贵人之间,也使象棋难以向民间传播。大唐的宰相牛僧孺在他所著的《玄怪录》中,有这样描写棋具的文字记载:金床戏局,列马满枰,皆金铜成形。从这段文献可以看出唐代文人侧重于华美的象棋用具,说明当时象棋之风是何等的奢华。众所周知,象棋棋具指的是棋子和棋盘,两样缺一不可,乃下棋的必备用具。

根据牛僧孺所记载的,唐代文人们使用的象棋棋盘的材质分别是金、象牙和檀木。而棋子材料分别是金、玉、犀角和象牙。

这些珍贵材料都是贵重难求的,人们将这些材料制作成纯属娱乐的棋具,毫无疑问,这些用具的使用者的身份地位便不言自明,那些人必定是非富即贵的达官贵人,绝不是一般老百姓能用得起的。

唐代的经济非常发达,那时的国力也非常强盛。其中歌舞声色、游宴博弈的奢华和享乐被视为时尚和地位的象征。这种博弈之风从宫廷开始,上层士人都热衷参与,渐渐发展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不仅白居易喜欢象棋,唐代其他诗人也都痴迷于象棋。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其所著的《论书》说:

是故敢以六艺斥人,不敢以六博斥人,众尚之移人也。

唐代人们以善弈为荣,以不善弈为耻。而人们会不会弈棋以及弈棋的水平高低,往往也和他在社会上的地位高低有着某种关系,这就是唐代的弈棋时尚。

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引导下,象棋压倒了更加文人化的围棋,并且从棋类游戏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热门的博弈项目。

在唐代,下象棋是显示人们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还以白居易为例,他在青年时代对博弈一窍不通。但随着官位的升迁,他在中晚年变成博弈爱好者,可见社会上崇尚象棋的风气。

在隋唐时期,象棋运动参与人数之多、流传地域之广、浸透社会层面之全,以及精神内涵之博大深厚,都让其他样式的文化活动难以望其项背。象棋运动深入隋唐社会生活,形成后来的规模、气势,自有雄浑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

放眼象棋的棋盘,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从大面上看,以九纵五横的线条分为对等的双方,中间相隔“楚河汉界”互相对峙。另一处重点突出,两端底线的中心都有线段组成了一个“田”字形的图案。

这两处组合,都离不开九。前者,九纵五横明喻“九五”,后者,作为“九五”的呼应和补充,以9个交汇点暗含“九垓之田”,也就是俗称的“九宫”。“天子居九垓之田”,在象棋里,天子以将帅作代表。河界两边,就是九五之争的中心,所以就格外让人关注。

对于象棋体现的这种内涵,后来清代哲学家焦循曾经说过:“象棋之戏,每半纵者九、横者五。”

这便指明河界这边的线条是竖九横五,河界那边也是竖九横五。为什么不是竖八、竖七、竖十呢?偏偏却是竖九呢?这横竖多少的里面,到底有啥讲究呢?

依照古代朴素的传统文化意念,“竖”指的是高,“九”乃数之极,九竖表示最高,九天、九霄、重霄九等,都有高到极点的含意。横指的是宽、是方位,五横表示四方和中央,含有把所有的方位都包括进去的意思,宽至无边无际。

竖九横五组合成的九五,它至高至大至广,代表天下,也就是说它代表了皇位。古代小说和俗话里常说的“位登九五”、“九五之尊”,就是表示登上皇帝位,做了天子。可见这里面的学问不小呢!拓展阅读唐文宗开成年间,也就是839年的《续藏经》中的《佛祖历代通戴》也提到了“象棋”,注曰:“昔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牛僧儒用车马将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这段文献记载说明,加炮的象棋是由牛僧儒改制的。然而不知为什么,牛僧儒在上述一文中却对此只字未提。唐朝的象棋棋盘虽未见实物出土,但是通过出土的北宋古锦“四大艺术图案”中的棋盘图形,其棋的制棋格局与国际象棋一样,由黑白相间的64个方格组成。这时的象棋也发生了一些变革,加入了“将、马、车、卒”等4个成员,丰富了象棋的种类,使之更加具有了搏斗厮杀的情形。

两宋时期的象棋大变革

据民间传说,宋代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非常爱好象棋,在他当大宋皇帝之前,他曾在全国各地游览。有一天,他走到华山地界,听说山上有一位名叫陈抟的象棋高手,自信自己的象棋技术不低于人,就上山和陈抟对弈。陈抟看赵匡胤有九五之尊的面相,预知他将要做皇帝,就想和他开个玩笑。陈抟故意把自己的棋形成一个看似必败的局面。笑着对赵匡胤说:“我可以反败为胜!不知阁下能否相信?”赵匡胤看到自己这么好的棋局,绝不相信自己会输,便笑道:“这怎么可能?”

陈抟一心要和他打赌,并笑着说:“如果这盘棋我取胜了,你将来得到天下后就要把华山输给我,怎么样?”

赵匡胤既不相信自己将来能当皇帝,更不相信自己这盘赢定的棋局会输掉,就一口答应下来了。没想到走了几步之后,尽管赵匡胤拥有众多棋子,竟然挡不住陈抟一只单马的猛烈进攻。

赵匡胤输得目瞪口呆,对陈抟高超的棋艺佩服得五体投地。赵匡胤只得无奈认罚,当场写了输掉华山的文契。

后来,赵匡胤当上了大宋开国皇帝,陈抟就带着文契去见他。赵匡胤以礼相待,不负前约,并按照陈抟的意愿,传旨对华山道士和庶民一律免征赋税。

这个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广,以至于华山落雁峰下,还留有人们建造的“下棋亭”遗迹,这种以下象棋来赢取一座名山的故事,不禁令人啧啧称奇!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喜欢象棋,龙子龙孙们自然也受其影响,所以两宋皇帝大都喜欢象棋。

宋徽宗就曾用其擅长的瘦金体御书棋子下棋,并有御制的《宣和宫词》云:白檀象戏小盘平,牙子金书字更明。夜静绮窗辉绛霭,玉容相对暖移声。

另据宋代文人曹勋所著的《北狩闻见录》中记载,宋徽宗甚至在其被金兵掳北去时,也未忘记带上象棋。

南宋时宋高宗赵构等帝王更是大力推广象棋,从而使得象棋在当时得到迅速地普及。

象棋在宋代广泛流行。北宋象棋大革新运动,整整持续了160多年,最后才定型为后来的象棋。

由于火炮的发明,在军事战略战术上也起到了新的变化,它反映到象棋中来,便促使了象棋的变革。

后来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琴棋书画”四样图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棋盘来表示的苏州织锦,和河南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可以看出:宋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有颇多相似之处。

宋代象棋的流行情况,从宋代诗文传奇等诸多记载中,就可见一斑。当时在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间有称为棋师的专业棋手,还有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

北宋时期,先后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所著的《七国象戏》,宋代散文家尹洙所著的《象戏格》、《棋势》,还有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晁补之著的《广象戏图》等著作问世。

在民间,宋代还流行“大象戏”,它实际上是北宋时期象棋形制的一个变种。大象戏的大与小象戏的小仅仅是相对而言的。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发展,象棋在北宋末期终于定型了,如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规则。

从北宋末到南宋初,是我国90路象棋的定型时期。自此之后,我国象棋更向前发展了,象棋谱也应运而生,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增多。

在整个宋代,象棋都被人看作高雅的爱好,有名士蔡伸的词《临江仙》为证:

帘幕深深清昼永,玉人不耐春寒。镂牙棋子缕金圆。象盘雅戏,相对小窗前。

南宋则是我国象棋定型后进入的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定型后的中国象棋,艺术性和娱乐性都大大地加强了,深受当时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爱好。

象棋在南宋初期不仅遍及全国,而且已是家喻户晓。南宋的都城杭州出现了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

在整个宋王朝,涌现出了一大批象棋爱好者,如王安石、秦少游、李清照、刘克庄、叶潜仲、洪遵、文天祥等著名人士。文学家洪迈撰写的《棋经论》,使他成为了早期的象棋理论家。曾经编纂《资治通鉴》的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对象棋进行了大胆革新,发明了广象棋,在我国象棋史上具有一定影响。著名学者陈元靓撰写的《事林广记》,更是我国早期的象棋谱。著名诗人叶潜仲据说棋艺水平很高,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刘克庄称赞他“纵未及国手,其高也无对”。

更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抗元英雄文天祥,人们只知道他留下的《正气歌》,却很少知道他还是一位棋艺水平相当精湛的象棋专家。

文天祥曾写过“行弈决胜负,愈负愈乐,忘日早暮”这样的文章,足以窥见他对象棋的兴趣之浓。他在诗中多次流露出对象棋的浓厚感情。

文天祥还曾经留下一句诗句,“客来不必笼中羽,我爱无如橘里枰”,可见他确实是个象棋爱好者。

相传文天祥还善弈盲棋,应该说,在我国象棋史上,盲棋第一人非他莫属。不仅如此,文天祥还是排局能手,即便崖山之败,他做了元军俘虏后,仍未忘记象棋,曾精心制作过40多个象棋排局,可惜仅有“单骑见虏”一局留传下来。从此局的招法中不难看出,构思之奇妙不仅凝聚着文天祥的聪明才智,同时也闪烁着他勇敢顽强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在宋代,文人学士们还从象棋中体悟到特别的境界和思想,甚至还从象棋中领悟到了辩证法的存在。

比如宋代人认为,“车”是象棋中的大子,棋谚中说“一车十子寒”。也就是“车”挡在了要道的位置,它就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但是“车”如果只是偏处一隅,不仅难以发挥它的威力,反而使它容易成为对方攻击的目标。这也就说明,同样的一个棋子,只是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它的作用可以差天共地,这便是位置的辩证法。

在一般情况下,宋代人认为,下棋大多数要选择“弃卒保车”,但有的时候一定要“弃车保卒”,因为人们最后可以用一只过河的小“卒”轻易取胜,小“卒”能生擒对方主帅。

象棋看似非常平淡无奇,可是这32个棋子却蕴含着无比深刻的哲理,他们将儒家思想和我国传统文化融入象棋之中,极大地丰富了象棋的文化内涵。

象棋可以将人生的哲理浓缩到了“尺许棋枰”之中,它将社会生活中五花八门的竞争形式抽象化,它以两军对垒的方式,把这种竞争形式在棋盘上凝练而生动地展现出来。

大自然的规律是阴阳交替,优胜劣汰,只有适者才能生存,而象棋的规则也是如此。

在象棋中,人们开始在同一起跑线上,他们通过慢慢累积优势,最后靠小优势积攒成的大优势彻底压垮对手,赢得最后的胜利,也体现了大自然竞争的法则,同时也是象棋的竞争法则。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也是竞争。竞争需要智慧、公平、规则,这些在象棋中都可以体现到。

象棋将这些哲理都凝固在象棋的32枚棋子之中。象棋是一门艺术而不是哲学,这体现于它把这些哲理通过下棋的方式表现出来,过程轻松自在,结论简洁明了。人们乐在棋中,也从象棋中挖掘更多的道理,让自己慢慢感觉和体会。

当然提倡竞争并不是象棋的本意,宋代人认为祖先发明象棋的原意,是让人通过下棋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达到“和”的目的。

宋代人还认为,下象棋的双方如果都不出错的话,那么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和棋。当人们下了和棋,他们只会相视一笑,握手言欢。

这看似残酷的象棋斗争,它的最终目的竟然是皆大欢喜的和棋。所以说,战争是为了不战,这是战争的规律,也是象棋的规律。因此,象棋中这个“和棋”两字,也可以包含了无穷无尽的深远含义。

宋代人也认为,人们崇尚的阴阳、动静和去留,这些是人世的一切,这些都是致力于到达“和”的境界。他们追求一种天人合一,体悟自然真谛的理趣。这也是宋代先贤所向往的生活态度。所以,从这点上来说,象棋的棋道其实就是人道。拓展阅读关于宋代的象棋变革,在南宋文人陈元靓的《事林广记》中,记载了我国所能看到的最早象棋图谱。这时象棋中的“将、士、车、马、炮、卒”名称已经被正式确定下来,整个象棋的式样也基本定型了。关于“炮”的应用,有关专家学者认为应该出现在北宋时期。因为北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火炮的时代,并在战争中显示过较大威力,也许是宋代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一位将军改进了这个项目,这才把“炮”添加进去。

元明清象棋的蓬勃发展

在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尽管当时在士大夫阶层中有弈博象戏之称,但是,象棋在市民、手工业者以及农民中却有很大的发展。

传说在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称帝的第二天,他便下令在京城设下一个巨大的汉白玉棋盘,以百十斤的青石作为棋子,然后下令让众多象棋高手们来到京城,在巨大棋盘中相互对弈,致使不少象棋高手累倒在场中。

朱元璋因为出身贫寒,他认为人们应该辛勤劳动,玩象棋是不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