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史话(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07:13:10

点击下载

作者:刘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烟草史话

烟草史话试读:

总序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2011年4月

出版说明

自古至今,始终坚持不懈地从漫长的文明进程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中汲取有益营养,从而培植广阔的历史视野,并具有浓厚的历史意识,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独有的鲜明特征,中华民族亦因此而以悠久的“重史”传统著称于世。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系统完备的“二十四史”即证明了这一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史知识普及工作被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20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主持编写的《中国历史小丛书》,9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组织编写的《中华文明史话》和《百年中国史话》,成为“大家小书”的典范,而后两套历史知识普及丛书正是《中国史话》之缘起。

2010年年初,为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做好历史知识普及工作”的指示精神,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对《中华文明史话》和《百年中国史话》两套丛书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增补,重新设计框架,以“中国史话”为丛书名出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亲任《中国史话》一期编委会主任,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任编委会副主任。正是有了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诸多学术名家的积极参与,《中国史话》一期200种图书得以顺利出版,并广受好评。《中国史话》丛书的诞生,为历史知识普及传播途径的发展成熟,提供了一种卓具新意的形式。这种形式具有以通俗表述、适中篇幅和专题形式展现可靠历史知识的特征。通俗、可靠、适中、专题,是史话作品缺一不可的要素,也是区别于其他所有研究专著、稗官野史、小说演义类历史读物的独有特征。

囿于当时条件,《中国史话》一期的出版形式不尽如人意,其内容更有可以拓展的广阔空间,为此2013年4月我们启动了《中国史话》二期出版工作。《中国史话》二期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系列,拟对中国各区域、各行业、各民族等的发展历史予以全方位介绍。我们并将在适当时机,启动《世界史话》的出版工作。史话总规模将达数千种。

我们愿携手海内外专家学者,将《中国史话》《世界史话》打造成以现代意识展现全部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万有文库”;并将承载如此丰厚内容的史话体写作与出版努力锻造成新时期独具特色的出版形态。

希望史话丛书能在形塑民族历史记忆、汲取人类文明精华、培育现代国民方面有所贡献,并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史话编辑部2014年6月● 序●

一 烟草起始溯源

1 烟草的起源与传播

2 吸烟的流行与普及

二 历代烟草史海沧桑

1 明清时期烟草经济孕育成长

2 近现代民族烟草业初步形成

3 新中国成立烟草行业曲折前进发展

4 烟草税制变迁及烟草专卖制度的渊源

三 改革发展历史巨变

1 国家烟草专卖确立完善,市场化改革不断突破

2 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

3 烟叶基础地位巩固提高,现代烟草农业蓬勃发展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卷烟发展概况

5 科技创新,提升烟草行业整体竞争实力

6 现代卷烟流通日臻完善,国际市场拓展步履铿锵

四 烟草文化源远流长

1 烟具的演变与创新

2 多姿多彩的烟俗景观

3 从烟标看时代变迁

4 风雨百年说烟画

五 关注健康 控烟履约

1 吸烟与健康

2 中国历代烟草控制和禁烟政策

3 中国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4 中国烟草关注公众健康

六 烟草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烟草,又称“相思草”“淡巴菰”,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作物,自明朝万历年间从域外引进我国以来,经过不断发展,目前已涵盖种植、加工、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商贸、文化等众多领域。在世人眼中,它既熟悉又神秘。

烟草的属性复杂而独特,它不是生活必需品,却拥有广泛的社会消费需求;它对健康有一定影响,却为众多消费者所喜好。随着中国烟草业的发展,烟草税收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并直接关系到1亿多人的就业,3亿多烟民的消费需求。面对社会上一部分人的吸烟嗜好,烟草业通过实施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和“寓禁于征”的手段,对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予以保护和尊重,并在实现国家增税、烟农增利、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同时积极回报社会,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承担起一个行业的重要社会责任。

悠悠岁月逝云烟,如椽彩笔写春秋。从诗词歌赋对烟草的描绘到民间烟俗烟趣的形成,再到烟具鉴赏、烟草轶事的流传,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烟草已不仅发展成为一种消费文化,更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漫长的发展历史赋予了中国烟草更多的历史文化积淀。《烟草史话》在历史的长河中回首,循着先人的足迹,采撷历史片段,拼接历史长卷,上溯世界烟草的起源、中国烟草的早期传播,下及新世纪中国烟草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内容涵盖烟草的起源、近代民族烟草工业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后烟草行业的曲折前行、新世纪的改革发展,以及专卖管理、烟叶生产、科技创新、卷烟流通、烟草文化、控烟履约等各个方面。《烟草史话》恰似一部“微型百科全书”,从客观公正的历史角度,以叙述的口吻向读者娓娓道来,并选配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不仅可以让读者循着中国烟草的发展足迹,全面了解我国烟草的起源及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概况和特征,而且可以让读者通过这样一个知识窗口,更全面地了解烟草、认识烟草、对待烟草。《烟草史话》是“中国史话”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出版发行将成为中国烟草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有助于人们用较少的时间清晰生动地了解中国烟草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为烟草行业工作者以及从事烟草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有价值的史料参考。

本书付梓前,得到了烟草行业众多专家学者的审阅和悉心指导,在此深表感谢!2014年3月一烟草起始溯源1烟草的起源与传播

烟草,又称“相思草”“淡巴菰”等,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嗜好品。在当今五彩缤纷的世界上,恐怕没有一种商品像烟草这样令人爱恨交加:它满足一些人的需要,但又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它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却不能被称作药品;它存在一定毒性,但又不能说是毒品。就是这样一种“特殊商品”,令吸食者欲罢不能,也令反对者痛之切之;像天赐圣物,又像美丽诱惑。那么,烟草究竟是什么样的物种呢?

在植物学分类上,烟草属被子门、双子叶纲、管花目、茄科、烟属。被确认的已有六七十个品种,而被人们栽培和吸用的只有两个品种:一个是红花烟草,即普通烟草;另一个是黄花烟草。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烤烟、晾晒烟、白肋烟、雪茄烟、香料烟等均属红花烟草,而黄花烟草则主要用于制作斗烟和水烟。最初,人类咀嚼烟叶,用以防病、祛邪,后来才发展为吸食。随着烟草在世界各地的普及和烟文化的不断传播,旱烟、水烟、斗烟、鼻烟、雪茄烟,以及产生最晚也最流行的卷烟等各种吸食方式也应运而生。最常见的普通烟草

今天,烟草早已传遍全球,家喻户晓,但能清楚地知道它来历的人却为数不多。它是如何降临世间又在何时被发现的?它是中国本土产物还是舶来品?它有着怎样的魔力千百年来令禁者自禁、吸者自吸?这一个个谜团一直萦绕在人们心间。烟草的发现与流传寻找古老的烟草遗迹“烟草究竟从何而来?”这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也有着不简单的回答。烟草起源之争由来已久,“美洲说”“非洲说”“蒙古说”“中国说”,众说纷纭。但现今国际公认的说法仍然是烟草的原产地为美洲大陆。

世界烟草史书记载:1492年,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欧洲人第一次认识了烟草。这是否就是世界烟草的起源呢?确切地说,“新大陆”的发现开启了烟草在美洲以外其他各大洲传播的新纪元,而烟草起源的时间则至少要上溯到数千年前。早在原始社会,烟草就已进入了美洲土著人的生活。但遗憾的是,一千多年前,盛极一时的玛雅文明突然衰落,其后印第安文化又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如今,我们仅能凭着一些残存的文明碎片去寻找远古的足迹。

1882年德坎多(A.De-candolle)在其所著的《农艺植物考源》中谈道:“在欧人发现美洲时,吸烟、闻鼻烟以及嚼烟之风气,已遍及新大陆……观其情形,其起源已甚悠久。”后来,考古学发现证明,在南美洲发掘出的烟草种子已是3500年前的物种,可见,在那个时期烟草已经进入南美洲人类的生活。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描述中级野蛮社会(野蛮社会从约一万年前起到约四千年前止)的财产时也提到,印第安人“除玉蜀黍、豆类、南瓜和烟草外,现在又加上了棉花、胡椒、番茄、可可和某些果树的培植”。

古代印第安人是怎样认识和使用烟草的呢?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可以帮助我们去推想当这“天赐圣物”降临世间,曾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惊喜。相传印第安人一个部落的公主死了,被抬到野外天葬。结果公主非但没被啄食还翩然归来。原来,公主是在一种辛辣气味的刺激下苏醒过来的,发出这种气味的植物就是烟草。于是,崇拜自然的印第安人把它奉为圣草,并冠以“还魂草”的美名。后来,人们把它放在口中咀嚼,再后来又发明了各种吸食方式:煮制成液体涂在鼻孔上,或将干叶放在炭上燃烧用空心管吸其烟气,最普遍的是直接用烟叶或玉米叶将其卷成烟卷儿,再插入空心植物管吸食,享受那令人陶醉的感觉。头部用烟叶裹着的玛雅人吸烟肖像漫画

事实上,印第安人吸烟不仅用于提神解闷、驱疫除病,还广泛用于宗教仪式。不论是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或节日庆祝,还是祭天、地、日、月、诸神和祖先,人们都会把烟草作为最上等的礼物拿出来。在墨西哥奇阿帕斯州帕伦克城,一座建于公元432年的神殿的墙壁上,至今仍保留着一幅半浮雕的画像:一些玛雅人正在举行祭祀典礼,一个身着礼服的玛雅祭司顶着几片呈帽状的烟叶捧着一根烟斗,正在一吹一吸地吐着烟气,画中人物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吸烟者。摩尔根在《古代社会》里也做过详细描述,印第安人召开部落行政会议时,典礼主持人会纳烟草于和平烟管中,将烟管放在自己的薪火上点燃。连续喷烟三次,第一次喷向天空,感恩天神;第二次喷向大地,感恩地母;第三次喷向太阳,感恩太阳神光不灭、普照万物。烟草,已然成为古代印第安人神交流的桥梁。

有一个叫“黑足”的部落,还会选择专门的日子祭拜烟管。人们踏着舞步唱着歌,赞颂魔力无边的烟管。在有的部落,烟草还渗透到他们的恋爱婚姻生活中。在南美洲北部苏里南的印第安人,小伙子去女方家求婚时,一定要择吉日把制作精美的雪茄赠送给女方家长,如果姑娘的父亲欣然接受,这门亲事就算定了。更有意思的是,印第安人常常把烟草和战争联系在一起。烟草可以鼓舞士气,两军开战前,士兵们要先吸上一口烟;烟草也象征着和平,当双方握手言和时,也要互送给对方一只象征和睦的烟袋。玛雅神庙吸烟浮雕模拟场景图

烟草显然已被印第安人赋予了比吸食本身更为重要的意义,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烟草曾与西红杮、土豆、玉米、巧克力一道并称为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的五大发明。只是由于美洲印第安文明与其他大陆诸文明相隔绝,数千年后烟草才得以在世界传播。就如同被印第安人培育成功的长满田地的玉米,当初只是一种连穗还没有一个人拇指指甲大的杂草。烟草最初是什么面貌又怎样被改变成今天的模样,也只能由人们无限遐想了。烟草从美洲走向世界

烟草在美洲大陆独自芬芳数千年后,直到1492年,才开启了它的世界之旅,这得归功于哥伦布。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驾着3艘帆船开始横渡大西洋,去寻找神秘的东方世界,10月12日终于到达了美洲巴哈马群岛上后来被他命名为“圣萨尔瓦多”的小岛。哥伦布坚信自己到达的是亚洲的印度,故把当地居民称为印第安人。令人失望的是,这里没有“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的景象。但这次航行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发现,那就是烟草。

哥伦布船队刚登上美洲大陆,就发现那里的土著人嘴里衔着“干草”叶,一口一口地吸其烟雾。哥伦布在航海日记里写道:“10月25日……遇一人驾独木舟由玛利亚驰往裴南迪;其人携土制面包一块,大如拳,水一瓢,‘红土’少许,粉碎后并加搓揉,外加干叶,在他们心目中极具价值。”日记中的“干叶”就是烟草。哥伦布称之为“Tobaco”,意思是“Y”字形。为什么给烟草起这么个怪异的名字呢?航海史家裴南德斯在1535年出版的《印第安通史》中说:“他们的酋长使用一种Y字形的管子,上边两个孔插入鼻孔,另外一端装上燃烧的烟叶和杂草等。他们用这种方法吸烟,直到失去知觉。”烟草名“Tobaco”原来是语言不通造成的错误。最初西班牙人听到印第安土著所说的“Tobaco”,以为是烟草的意思,其实印第安人指的是Y形烟管,而并非烟草本身,这便是西班牙文“Tobaco”的来历,后来西班牙人虽然知道了错误,却也将错就错。之后又演变出法文“Tabat”,德文“Tabak”,英文“Tobacco”等。

烟草被带回欧洲后,首先在西班牙、葡萄牙作为观赏植物栽培,满足王公贵族们茶余饭后赏其迷人花朵的雅兴。西欧人发现烟草具有灭菌、杀虫、防治疾病的功效,一度把烟草当做药物。同时也学会了印第安人的吸食方法。谷德曼(Goodman)在《历史中的烟草》一书中总结到,在16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烟草都只是“一种有趣的植物,一种域外的草药”,“宫廷的逗趣小玩意儿”。烟草真正作为经济作物种植则是在16世纪中期以后。

当时的法国驻葡萄牙大使尼古特对烟草很感兴趣,自己精心培植,还用它治好了法国太后嘉赛琳的头痛病,于是,太后便爱上了闻鼻烟,还倡议在法国大面积种植,烟草也因此被命名为“太后草”而身价倍增。为纪念尼古特,人们就把烟草中具有特殊功效的烟碱命名为“尼古丁”。

上层社会的推动,加上美洲航道的开通,烟叶和烟草种子也随着欧美大陆日益频繁的商贸往来,不断被带入欧洲。继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瑞士等国之后,其他各国也纷纷加入到种植烟草的行列中来。到16世纪中叶,烟草已在欧洲各国广泛传播。与此同时,烟草的影响也随着殖民者的脚步延伸到世界各地。烟草传入中国与早期传播烟草在中国是否古已有之

烟草何时传入中国?烟草是否为中国本土物产?这是学术界至今仍在探讨的话题。清汪师韩在《金丝录》中说,烟草之名“曰打姆巴古、曰淡巴菰、曰大孖古、曰淡肉果、曰担不归、曰醺、曰金丝醺、曰芬草,曰烟酒,而总名曰烟”。清人黎士宏的《仁恕堂笔记》中载:“烟之名始于日本,传于漳州之石马。”意指初期由于语言不通,人们对烟草的记录是根据外文的发音记录下来的,而“烟”和“烟草”的名称是由日本传过来的并逐渐取代了音译。

然而,关于烟草在我国是本土物还是舶来品的争论一直不断,主要有“三国说”“汉代说”“南北朝说”“唐代说”。其依据大多是我国古文献和民间传说中提到的有关论证,有的则是依据古诗词里提到的“烟草”及考察我国野生烟草生长规律后推断的。甚至有人提出美洲烟草也是由中国传入的。这些是否意味着在美洲大陆发现之前中国境内就存在烟草这种植物呢?

我国民间传说认为,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过程中,发现了可避瘴的“云香草”,从此始有烟草。流传于陕西洛川一带的喜歌这样唱道:“刘备吃烟一辈子,娶了孙权他妹子;关公抽了一口烟,斩了六将出五关。”民间传说和民谣能否作为历史依据,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中国古诗词里确有“烟草”“烟叶”“野烟”“茶烟”之称。李白有诗:“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陆游亦云:“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白居易还提到“烟叶”:“风条摇两带,烟叶贴双眉”,晏几道《浪淘沙》有词:“多少雨条烟叶恨,红泪离筵。”关于“野烟”,清代《滇南本草》确有记载,野生烟草,植株很小,在我国云南、四川、湖南均有分布,但少有人将其作为烟草的代用品吸食。1984年版《中国栽培植物发展史》也提到河南有一种外形很像烟草的野生植物,“本地人民有采摘代烟草吸用的习惯”。

中国历来重视史书修纂,文献典籍浩如烟海,但是在明以前的本草、方书、药谱以及其他历史著述中,均不见“烟草”的内容。因此,烟草是否为中国本土物产还需要寻找更多证据。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此物自古未闻也,近自我明万历时始出于闽广之间。”作为吸用的烟草和吸烟这种嗜好,是在美洲烟草传入之后才有的,其在我国真正流传和兴盛则是在明以后了。烟草传入的时间路线和传播方式《景岳全书》载明万历(1573~1620)年间始有烟草。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识》称:“淡巴姑烟草,万历末有携至漳泉者,马氏造之曰淡肉果。”《福州府志》载,烟草“一名淡巴菰,明万历中始有种者”。这些史籍均认为烟草是在明万历年间始传入中国的。1959年明史专家吴晗先生发表《谈烟草》一文,提出:“在中国方面,最初传入烟草的是17世纪初年的福建水手,他们从吕宋带回来烟草的种子,再从福建南传到广东,北传到江浙。”尽管学术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但大多数人都认为烟草是在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国的。烟草传入中国示意图

关于烟草传入中国的路线,吴晗认为有三条:一是自吕宋入台湾,再入福建;二是由南洋输入广东;三是由辽东传入,从日本到朝鲜再到辽东。其余种种异议,也多是在南北线路、具体的时间和传入国上有分歧,但烟草最早自吕宋传入仍是主流的说法。同时学界也承认漳州、泉州是中国最早引种烟草的地方。

为什么漳泉地区是中国最早引种烟草的地方呢?16世纪中叶,烟草已传遍欧洲并传入亚洲,却无法名正言顺地进入中国。明朝的海禁国策无疑是一道坚强的壁垒。直到隆庆元年(1567),明穆宗才宣布有限制地解除海禁,允许漳州月港开放“洋市”。到明万历年间,漳州月港已与南洋群岛及朝鲜、琉球、日本等诸国家和地区直接贸易往来,并以吕宋为中转站与欧美各国进行贸易。而当时烟草已经传到吕宋岛。因此,中国烟草从“泛海通番”最活跃又最早开放海禁的漳州传入也就不难理解了。

烟草在中国迅速赢得大批追捧者。它除具有可防疫病和寒疾,可“辟瘴”的药用价值外,更被传为有“疗百疾”之功效。达官贵人亦对其宠爱有加,清人陈琮所辑《烟草谱》中赞其“可以遣寂除烦”“可以远避睡魔”“可以佐欢解渴”。文人墨客更是对其倍加渲染,清人沈彩称:“欲不食人间烟火,却餐一炷淡巴菰。”当然烟草广泛传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经济价值。据明末杨士聪《玉堂荟记》记述,当时一亩烟田的产值“可以敌田十亩”。清人沈赤然《寒夜丛谈》记载,明末“边以寒疾,非此不治,关外人至以匹马易烟一斤者”。其商业价值可见一斑。这些都对烟草传播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吸烟的习俗也遍布全国,男女老幼,“朝夕不能间矣”。时人有诗为证:“笑问今天下,何人可暂离?”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烟草在短时间内迅速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红花烟草首先在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种植,再传入内地,在明万历、天启年间更推广到西南区域。耐寒的黄花烟草则传入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还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就是军队在烟草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古代最大的流动群体,军队常依战事需要而不断调动,而烟草也随之跨越数省,由闽广直接到云南,再向其周边传播。最终由福建而“渐传至九边”。明代旱烟袋(长约47厘米,烟锅、烟嘴为铜制。烟管部分为木制,暗棕色。烟杆靠近烟锅部分有两个用棕色丝线编织的烟荷包)

明万历年间姚旅所著的《露书》,被公认为最早记载烟草进入中国的著作。书中记载:“吕宋国出一草,曰淡巴菰……有人携漳州种之,今反多于吕宋,载入其国售之。”明朝末年漳、泉烟草竟向吕宋出口,可见当时已具相当规模了。《寒夜丛谈》追记明末情况时说:“烟草产自闽中……崇祯初重法禁之不止,末年遂遍地种矣。”明清时期传入和传播的实为晒晾烟,至于烤烟,以及之后白肋烟、香料烟、马里兰烟等的传入,都是20世纪以后的事了。2吸烟的流行与普及吸烟之风渐兴

烟草真可谓是“神奇之草”。它传入中国后,便由南向北,从东向西,“不胫而走”。正如明清之际的文人著述所载,烟草“自我明万历时出于闽广之间”,后“渐传至九边”,“岭南、江东诸州及齐鲁秦晋间往往有之”,不久即“达天下矣”。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吸烟是和烟草同时进入中国的。明崇祯元年(1628)的《漳州府志》在《风土志·物产》部分记载:“淡巴菰种出东洋,近多莳之者,茎叶皆如秋菊,而高大,花如蒲公英,有子如车前子。取叶洒酒阴干之,细切如丝,燃少许置管中,吸其烟,令人微醉,云可辟瘴。此外夷吐火之习,闾左少年竞为豪举,然遂有眩仆者。”可见,16世纪末17世纪初,烟草生产已具相当规模,吸烟风气逐渐流行。

崇祯年间,吸烟之风已经相当盛行。明末人王逋的《蚓庵琐语》记载:“予儿时尚不识烟为何物,崇祯末,我地(浙江嘉兴)遍处栽种,虽三尺童子,莫不食烟,风俗顿改。”张介宾的《景岳全书》也说,崇祯年间,“西南一方,无分老幼,朝夕不能间矣”。明末杨士聪则在《玉堂荟记》中让我们看到了北方烟草发展的情况:“二十年来,北土亦多种之。一亩之收可以敌田十亩,乃至无人不用。”清人沈赤然也在其《寒夜丛谈》中追记了明末吸烟的情况:“男女老少,无不手一管,腰一囊。”

明末已经如此,到了清代,吸烟之风更是日益兴盛。清代中期,吸烟进一步普及。陈琮《烟草谱》说:“吸烟之盛,始于城市,而已延及乡村;始于男子,既而渐流闺阁。”清嘉庆年间,包世臣在《安吴四种》中写道:“数十年前,吃烟者十人而二三,今则山陬海澨,男女大小,莫不吃烟。”沈李龙所撰的《食物本草会纂》中说:“普天之下,好饮烟者无分贵贱,无分男妇,用以代茗代酒,刻不能少,终身不厌。”郭起元在《论闽省务本节用书》中记叙:“饮烟者无间寒暑,为用与食盐等而又胜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吸烟已经传遍中国大地,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经济作物的烟草,遭到明末和清朝前期的皇帝们的反对,被禁止种植和吸食,这对吸烟产生过某种抑制作用。皇帝们主要认为种植烟草与农业争地,影响农业生产,对民生毫无裨益,而种烟又要择肥沃之地,农民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势必把好地种上烟草,使得人们吃饭成为问题,所以要予以禁止。然而皇室的禁烟立场并不十分坚定,又缺乏具体的措施,再加上上层社会贵族以及诸贝勒们对烟草的兴趣,所以禁下不禁上,结果禁烟徒有虚名。到清嘉庆以后,政府对种烟和吸烟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改变,烟草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遂成为一种广泛流行的嗜好品了。烟草的流行

为什么烟草能在政府主禁的情势下,以惊人的速度传播至中国广大的地域呢?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有适合烟草种植和生长的条件,这为烟草的普及和吸烟的流行奠定了原料基础。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烟草的地理范围为北纬32°~37°和南纬8°~10°。而我国国土涵盖了北纬15°~53°的广大区域,具备烟草种植和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土壤等自然条件。清末民初种烟人(左图为烟田,右图为晾晒烟叶)

二是有能使烟草种植与流传的经济环境。烟草不同于粮食作物,也不同于其他经济作物,它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特殊消费品。烟草的栽培需要技术,农民种烟主要是为了出售,只有在生产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才能种植,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才可能出售。而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三是有利于吸烟流行的社会文化背景。明朝中后期,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有所改变,社会风俗开始有所变化。普通百姓也开始讲排场。在这样的风气下,吸烟被认为是情趣的体现和“时髦”的行为,自然就流行起来。同时,我国是礼仪之邦,烟草最初传入,就被上至达官显贵下到黎民百姓,视为与茶、酒一样的待客之物。早期的吸烟宣传又十分强调其药用功能,这对烟草的传播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地理、经济、社会文化的共同作用下,烟草日益普及,吸烟者上自公卿大夫下至农工商贾,遍及社会各个阶层。《烟草谱》云:“开门七件事,今则增烟而八矣。”就连妇女也加入了吸烟的队伍。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写道:“烟草初出吕宋,明季始入中土,近日无人不用,虽青闺稚女,银管锦囊与镜奁牙尺并陈矣。”金学诗的《无所用心斋琐语》中描写了苏州一带官绅之家娇柔女子吸烟之状:“苏城风俗,妇女每耽安逸,晋绅之家尤甚。日高,春犹有酣寝未起者,簪花理发,举动需人,妆毕向午,始出闺房,吸烟草数筒。”《广西通志》中有关于苗族妇女嗜烟的描述:“蛮女性喜吸烟,每以烟筒插髻。”《秋平新语》记载,静海吕氏之妻作了一首戏咏长烟袋的诗,诗云:“这个长烟袋,妆台放不开。伸时窗纸破,钩进月光来。”颇有一番趣味。早期吸食烟草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吸烟风气在中国兴起之时,人们所吸食的烟草并不是今天普遍吸食的烤烟,而是晾晒烟。晾晒烟是烟草的农业生产品种之一,是人们将成熟之后采摘下来的烟叶置于阴凉通风的场所或者利用阳光晒制而成。

当时,人们吸食烟草的方式主要是吸旱烟,其次是吸水烟和闻鼻烟。

明朝学者张燮在《东西洋考》中说:“烟初入内地时,食者将烟草置瓦盆中,点火燃之,各携竹管向烟,群聚而吸之。其管不用头。”这段文字描述了我国最初吸食烟草的情况,可谓吸食旱烟的前身。旱烟一般是用多种晾晒烟经过回潮压片切丝而制成,也有将单种晾晒烟研碎而成的。吸旱烟需用烟管,也称“烟筒”,北方俗称“烟袋”。一般是截竹为筒,两头各装铜质烟嘴和铜质烟锅,将烟丝或烟末放在烟锅里,点火吸食。

妇孺皆知的清朝大学士纪晓岚,就是一个大“烟客”。他嗜烟如命,烟量惊人,人呼“纪大烟袋”“纪大锅”。某日,纪氏正在编修馆吸烟,太监传旨皇上即刻召见。纪晓岚忙将未灭的烟袋插入靴中面圣。纪晓岚与乾隆帝奏对良久,烟袋内的余火已烧破袜子并殃及皮肉,纪氏疼痛难忍,不禁呜咽流涕。乾隆帝问其何故,纪氏曰:“臣靴筒内‘走水’(北方方言谓失火为走水)。”皇上听后,即令其出宫。纪氏出宫脱靴时,靴内先是一阵浓烟,随即窜出火苗,烧得纪氏脚颈肌肤焦烂。乾隆帝命纪氏“作文状罪以自赎”,纪氏援笔立就。乾隆帝大笑,赐纪氏烟斗一枚,特许他以后在本院吸烟。自此纪晓岚在自述头衔时,要写上“钦赐翰林院吃烟”。

由于旱烟和烟管制作简单,携带也方便,所以上自皇家贵族,下至广大劳动者,吸旱烟者甚多,而且吸旱烟流传时间很长,是17世纪到19世纪中叶的主要吸烟方式。直到20世纪上半叶,这种吸烟方式仍占据着重要地位。

水烟,在我国出现于18世纪早期,比旱烟约晚一个世纪。水烟的原料是黄花种晾晒烟,制作时刨切成丝,杂以槐树籽、姜黄粉等配料,并压制成块。吸水烟要用到水烟管,也称“水烟袋”,用铜制成,能使烟气从水中过,然后吸入口中。与旱烟相比,水烟减少了火气和烟气对吸烟者口腔及喉部的刺激。

清朝时,水烟的中心产地是兰州,吸水烟最盛行的地区也是兰州,故而清代不少文献都认为水烟起于兰州。其实水烟与水烟袋都是从国外传入的,兰州只是水烟的著名产地。水烟的吸食方式可追溯至古代的波斯(今伊朗),是阿拉伯人的发明。16世纪后期,水烟和水烟袋就流传到东欧、俄国,以后再辗转传入我国。

水烟袋价格较高,使用相对复杂,携带不便,只适合居家使用,多为达官显贵、书香世家、乡间有财者和城市大商贾们所喜用。水烟流行范围不广,吸食时间也不长,20世纪就开始逐步萎缩了。鼻烟的传入与流行鼻烟的传入

闻鼻烟是17~19世纪中国的另外一种吸烟方式。

鼻烟是用烟叶加香料研配而成的一种粉末制品。用法是不用点燃,直接吸入鼻中,所以用鼻烟被称为“闻鼻烟”。鼻烟(snuff)中文称“士拿乎”“士那富”“西腊”“布露辉卢”“科伦士拿乎”等,均为外来语音译。1503年,西班牙修道士帕尼(Romon Pane)随同哥伦布第二次到美洲探险,发现了印第安人用一根细管吸闻烟末,这就是后来鼻烟的雏形。17世纪,鼻烟盛行于欧洲。

清人张义澍在《士那补释》中记载:“鼻烟产海外,自意大利亚(即意大利)、博尔噶尔(今葡萄牙)入贡始献天府。”李调元的《南越笔记》也说,鼻烟“来自西域市舶,今粤中造之”。表明鼻烟是作为入贡或者贸易品进入中国的。清末进口的六鬼牌鼻烟广告

早期传入中国的鼻烟多为德国、西班牙、法国和泰国产制,其中德国商人运来的数量较多。著名的鼻烟品名有德国的金钥匙、十三太保,西班牙的老力鬼,泰国的金花屏等。相当多品种的鼻烟从澳门、上海、泉州、厦门、广州和汕头等地上岸,转销内地。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的大夫,宫廷内的御医、药师逐渐嗜好鼻烟,并开始对国外鼻烟进行研制仿造。

进口鼻烟价格昂贵,最初仅为官僚贵族享用。中国鼻烟的制作相传始于清宫造办处,清康熙年间创制“花薰鼻烟”。清道光年间五口通商后,鼻烟经营日益发达,在广州有商家使用国产烟叶原料仿制进口鼻烟。鼻烟由此开始普及。鼻烟的流行

鼻烟有药用价值,是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末中,掺入名贵药材,并在密封蜡丸中陈化数年乃至数十年后而成的。由于使用简便,并具有药用价值,清代宫廷和官府视其为高级享用珍物,奉为待客珍品。高档与低档鼻烟价格悬殊。当时宫廷内流传一句话:“黄金易得,高尚鼻烟难求。”何为“高尚鼻烟”呢?据资料记载,多年陈化后呈深紫近墨色或微黄色的鼻烟为上品。还有一种白色鼻烟,甚为罕见,被奉为佳品。至于味道浓淡,没有定论,完全随个人喜好。史籍记载,鼻烟有明目、清心、辟疫、活血的功效。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第52回就有晴雯发烧、头痛、鼻塞,闻吸鼻烟以利通窍的情节。

鼻烟很早就作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明朝末年广东已经有专门进口鼻烟的商行,即广州十三行的“天宝行”和“怡和行”。最初传入中国的鼻烟十分稀少,只作为士大夫和达官贵人的一种雅好,并当作贵重礼物馈赠亲友。

清朝的康熙、雍正皇帝对烟草持否定态度,但并不禁鼻烟。据说康熙第一次南巡时,在南京接见欧洲传教士毕嘉和汪儒生。两位传教士送康熙礼物,康熙只留下了鼻烟,并且对盛放鼻烟的珐琅器皿——鼻烟壶非常喜欢。此后,康熙还通过传教士邀请制造器皿的匠师来养心殿造办处传授技艺,生产珐琅鼻烟壶。康熙王朝中叶是鼻烟的鼎盛时期。中国人开始用国产原料制作鼻烟,吸闻鼻烟开始普及。康熙时的沈豫在《秋阴杂记》中记载:“鼻烟壶起于本朝,其始,止行八旗士大夫,近日贩夫牧竖无不握此壶。”

清朝时皇帝所用鼻烟主要来自广州、澳门。在康熙朝粤海关监督的奏折中,就有进贡鼻烟的记录。雍正朝以后逐步形成定制,每年粤海关贡鼻烟两次,每次两箱八大瓶。除了采购洋烟作为贡品,南方各省总督、巡抚在春节、端午节、万寿节也有进贡鼻烟的。初到中国的欧洲人,以及文武大臣参见皇帝,往往以鼻烟作见面礼。皇帝的鼻烟自用有余,于是分给近臣和外官。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很快,闻鼻烟的习俗传遍全国,遂出现了中国自制的鼻烟和鼻烟壶。

民国以后,制作和携带方便的卷烟逐渐普及,这对鼻烟造成了冲击。鼻烟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中国独特的鼻烟壶艺术却经久不衰。二历代烟草史海沧桑1明清时期烟草经济孕育成长明清时期烟叶生产概况早期烟叶种植

福建的漳州、泉州地区,是中国最早传入烟草的地区。由于生态环境与吕宋有许多相似之处,当地居民很快便开始种植烟草。据姚旅的《露书》记载,明末烟草产量已超过并可以出口到吕宋了。且“今处处有之,不独闽矣”。烟草“不胫而走”,向沿海的广东、江浙传播,也向福建省内的闽中、闽西传播。清代《百草镜说》记载:“烟一名相思草,烟品之多,至今极盛。在内地则福建漳州有石马烟,浙常山有面烟,江西有射洪烟,山东有济宁烟,近日粤东有潮烟。”可见这时烟草不仅产量很高,而且品种丰富。

随着烟草被广泛接受,吸烟人数逐渐增多,烟草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到清朝中叶以后,北至黑龙江,南到海南岛,西起新疆、甘肃,东到胶东半岛,都有烟草种植。

多个城市的地方志,都记载了早期烟叶种植的情况。

福建是重要的烟叶产区,在明代的文献资料中,龙岩、永定、长汀、漳平等县就有晒烟种植的文字记载。至清乾隆年间(1736~1795),汀州府(今龙岩地区)8县中,部分地区烟草种植面积占到良田面积的30%~40%。《福建通志》(清乾隆刊本)中就有“膏腴田土,十之三四”这样的记载。

江西新城的新城烟,也远近驰名,销路很广。清朝中叶,湘西、湘南是著名的烟草产区,各家种烟连山遍野。滇南地区也普遍种植烟草,每年产量均颇高。

农民种植烟草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吸食,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利。在明清时期,种植烟草比种植粮食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收益要高。在明代,人们认为烟能去寒疾,因此烟的价格是很高的。在关外贸易中,一匹马能换一斤烟。据王逋在《蚓庵琐语》中的记载,清初,烟草在军队中流传,一斤烟值一两多白银,烟草普遍种植后,烟价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清朝中叶以后,烟价每百斤值十两白银上下。清代《四川通志》记载:“烟产郫县特佳……大约终岁获利过稻麦三倍,民争趋焉。”

利润的驱使,加上清政府对禁烟政策的放开,使得农民争先恐后种烟。

种烟需要较多的人工和肥料,种烟的人家,往往全家老少齐上阵。据清同治年间的江西《新城县志》记载,清嘉庆年间新城有一种“莳烟家”,他们租赁田地种烟,卖给来收烟的客商,因为利润可观,全家老小都参与种烟,人手不够的时候,还要雇工。

在栽培和调制烟叶方面,除了种烟者世代相传的经验以外,一些专门介绍如何种植烟叶的书籍也刊刻出版。其中的打顶技术,很早即为种烟者所运用。主要产区和地方名品晾晒烟

明清时期所生产的烟叶,并没有统一的分级标准,但是商贩检测烟叶品质和人们吸食时,有许多由经验而来的讲究。比如,烟叶出自烟株的哪一部位,颜色是否金黄油亮,燃烧时的香气是否浓烈而不刺激,还有燃烧时的烟灰颜色如何等。

烟草择土,要想得到品质优良的烟叶,必须选择适宜烟草生长的土壤环境。在全国市场上有口碑、销售量大的有福建、广东、江西、四川、山东、湖北等省生产的晾晒烟。

以上这些地方适宜烟草生长,种植烟叶的历史较久,栽培、调制的技术也十分独到。历史上出产过许多地方名品晾晒烟,福建有永定晒烟、平和晒烟、沙县晒烟等,广东有南雄烟、鹤山晒红烟,江西有紫老烟、黑老烟,四川有索烟、泉烟,浙江有松阳晒红烟、桐乡晒红烟,山东有沂水绺子烟、栖霞晒烟、兖州晒烟,湖北有均州晒烟、黄冈淡黄晒烟等。其他还有云南蒙自刀烟、吉林关东烟、兰州水烟、山西曲沃烟等。

这些名品晾晒烟因为自然条件不同而各具特色,在清代就享誉全国,随着交流的深入,它们也曾走出国门,获得世界级的荣誉。

如沂水绺子烟,曾经作为贡品,1956年还被选为地方特产进京参加农业博览会。紫老烟和黑老烟并称“江西二老”,颜色一呈紫红,一呈黑红,民国年间曾经远销海外。黄冈淡黄晒烟,曾在1915年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岁月变迁,有的晾晒烟品种今已不存在了,而有的品种现今还依然可见。在199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名晾晒烟名录》里,我们还能发现它们的身影。烟草商品化的深入发展烟丝手工作坊的兴盛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占主要地位的依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烟草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表现出了很强的商品属性,农民种植烟叶不像种植粮食,满足全家生活之后才会出售,种植烟叶就是为了出售。

随后出现的烟叶切丝加工方式,更加强了烟草的商品化发展。起初,人们吸烟是将晒干的烟叶揉碎直接吸,后来才将烟叶切丝,放进水烟袋或者旱烟筒。生产规模尚小的时候,农民可以自己种植烟叶,自己切丝出售,随着消费数量的增长,市场需求的扩大,烟丝加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了,各地都陆续有了专门加工烟丝兼营销售的烟铺和作坊。他们或者采用本地出产的烟叶,或者到邻近产地去运进原料,切丝调制之后销往全国各地。

这些烟铺和作坊都有一定的规模,雇用工人从数十人到一两百人不等。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作坊,逐渐改造工艺,扩大生产,加强内部管理,成为后来的百年老店,直到卷烟兴起,才逐渐衰落。它们为中国近代烟草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烟丝手工作坊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明天启年间。当时山西人郑世宽在曲沃刨烟,创办烟丝作坊永兴和,用自己的名字作为烟丝牌号。天启六年(1626),福建莆田人王朋朋一家在福州制烟丝,烟铺名字叫“王大盛”。

清康熙年间(1662~1722),福州城区有烟丝店十几家,年产烟丝约3.6吨。在福建永定县,条丝烟作坊曾达到千家以上。山西曲沃的烟丝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由此推动和促进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兴旺发达,比如运送烟叶烟丝的车马店,捆烟的麻绳店,提供资金周转的钱庄、票号等。清嘉庆年间,湖南刨丝业非常兴旺,烟叶行流传着“湘潭刨丝绵而细,宝庆切丝不易碎”的说法。各地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特色。

烟草零售业也有了发展。比如最早的烟桌,还有独具特色的推销手段。在清人陈琮的《烟草谱》中,就有“市井间设小桌子,列烟具及清水一碗,凡来食者,吸烟毕即以清水漱口,投钱桌而去”的描述。

尽管此时烟草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及后来,但已基本形成了主要产销区、贸易集散中心、名牌产品等,烟草商业流通的市场初具雏形。烟丝产品

清代的文献中,记载了许多烟丝产品,比如福建漳州的石马烟、建烟,福建浦城的贡丝等。

清光绪时的《杭州府志·物产志》曾言:“烟,本产于闽,以石马为最。”石马烟出自福建漳州的石马镇,故宫馆藏的清代绘制的康熙帝万寿图中,京城街景繁华,店铺鳞次栉比,其中就有挂着“石马名烟”招牌的店铺。说明至少在康熙年间,“石马名烟”的名气就已经非常响亮了。万寿图

清代有代表性的烟丝产品是福建永定条丝、甘肃兰州水烟、山西曲沃旱烟。

永定条丝是水烟。清康熙、乾隆时期,永定种烟者多,制造烟丝的技术精湛,永定条丝烟更闻名天下,有“烟魁”的称号,其后100多年不衰。

说到“烟魁”的由来,有一个流传很广,非常有趣的故事。这个称号是乾隆皇帝封的。据说,清初永定烟商纷纷前往江南富庶繁华之地开拓市场,他们每日身背水烟袋、旱烟筒,请人吸食品尝,被当地人戏称为“烟鬼”。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扬州,看到人们吸食永定条丝烟,感到好奇,亲自品尝后非常满意,对店主说:“你们的烟真是好极了,但店名‘烟鬼’,稍嫌不雅,不如改一改,叫做‘烟魁’如何?”店主连忙道谢,又见他相貌堂堂,不敢怠慢,亲自相送出门。谁知几天后,府衙突然派人送来一块匾额,要店主叩拜迎接,匾额上赫然印有“烟魁”二字,店主这才知道来人竟是乾隆皇帝。从此永定条丝烟就得了“烟魁”的雅号。

兰州水烟也非常有名,得到文人墨客赋诗赞扬。清代北京诗人舒位在其诗作《兰州水烟》中称赞道:“兰州水烟天下无,五泉所产尤绝殊。”五泉指的是兰州的五泉山,山下出产的烟叶十分有名。业烟者的境况

从事烟叶行的商人,南北奔走,十分辛苦,有时候因为疾病和贫困而客死异乡。据《漳州市烟草志》记载,明末清初,福建漳州南雄县上洋村有一位叫庄应龙的人,创办了上垄烟行,收购当地晒烟,加工成烟丝销售。为了扩大市场,他亲自前往兰州设店经营,后来客死异乡,终年35岁。庄应龙的后人为纪念先辈创业之艰难,建了祖祠,祠堂联语至今仍在:“庄在三星身没外乡神入庙,龙生五子心安慈母业传家。”经过庄家四五代人的努力经营,庄家因条丝烟致富,在乡里兴建了“圭峰楼”“和居堂”“洪福堂”等建筑。

尽管本小利微,但烟业商人也为当地乡里做出了贡献。他们与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还有过一段故事。

郑板桥在山东潍坊任县令时,整修县城资金不足,多亏县烟叶行小摊铺联合起来,捐了二十五万钱,县城整修工程方才完工。郑板桥非常赞赏他们的做法。当他得知有些烟行经纪人剥削小摊铺时,就亲自撰文立碑,记下烟叶行小摊铺回报桑梓的贡献,并表示要“永禁烟行经纪”。这块碑,现在还在潍坊市博物馆保存着。

书札笔迹中,也有记载一些因为经营烟铺而致富的故事。徐珂《清稗类钞》在“农商类”中,就记载了一则这样的轶事:浙江鄞县人郑某,小时候父母就已过世,以行乞为生,后流浪到余姚,给棉花铺的老板打一点零工。同街一位烟铺的老板见他勤勉诚实,从不偷偷用棉花去换糖吃,就问他愿不愿意给自己做工。从此郑某便受雇于烟铺,慢慢开始识文断字,他的聪明勤奋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后入赘主家。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郑某在同行中脱颖而出,不数年,积资巨万,终于从一个受雇于人的乞丐,成为经营烟叶的富翁。

福建永定现存的许多土楼,都是当年因经营条丝烟而致富的商人回乡兴建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烟丝加工业的兴盛。2近现代民族烟草业初步形成“洋烟”的输入与外国资本的掠夺和控制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烟草业的生存环境

早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烟草的种植业、手工业就已经具有明显的规模发展趋势。在烟叶种植方面,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岛,烟草种植遍布各个地区。由于烟草利润较高,许多农民把部分烟草作为商品出售。烟丝加工渐趋专业化,《清代文字狱档》附吴英《策书》记载了当时广西的烟铺状况:“大市烟铺三二十间,小市亦十余间。大铺用工人三二十,中铺不减十余或七八。”

同时,烟草的贩运与销售成为商业活动的中心。《烟草谱》就有这样的记载:“今闽地于五六月间新烟初出,远商翕集,肩摩踵错,居积者列肆敛之,懋迁者牵牛以赴之。”此语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福建烟叶交易的繁忙景象。在当时烟草贸易中,形成了一批大大小小的商品集散中心,如福建漳州和泉州、湖南衡阳、湖北汉口、山东济宁、甘肃兰州、四川中坝等。

种烟专业化的趋势,以及一批批专业加工烟丝的烟铺及作坊的出现,表明烟草行业已进入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阶段。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短短几十年间,清政府先后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1842年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中就这样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口岸,对外实行协定关税”;1860年与英、法、美、俄分别签订的《天津条约》,则明确规定了进口货物“值百抽五”的税收原则。低关税政策为外国烟草制品进入中国打开了方便之门。“洋烟”的输入

在中国还没有引入卷烟之前,大多数吸烟者都是采用将烟叶切制成丝的方式来吸食的,按吸食方式的不同,分为水烟、旱烟两大类。但也有特例。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广东一带开始用小纸片卷烟抽,随后这种吸烟方式普及全国。这种吸烟方式俗称为“一头拧”,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头拧”的吸烟方式在老百姓中还很普遍。

1881年,美国人邦萨克(Bonsack)发明了生产速度250支/分钟的现代卷烟机。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卷烟,现代卷烟工业迅速崛起。

随着外国资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卷烟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也输入到中国。

成书于光绪十年(1884)的《津门杂记》中“衣兜烟卷”记载:“紫竹林通商埠头,粤人处此者颇多。原广东通商最早,得洋气在先,类多效泰西所为。尝以纸卷烟叶,衔于口吸食之。”说明此时采用卷烟吸食的方式已经传入中国。

据史料记载,位于上海的美商老晋隆洋行是较早引入卷烟产品的洋行。最初,老晋隆洋行是一家以经营船上水手生活用品为主的小商行。1888年,该洋行的中国职员邓宁结识了一位来中国推销“品海”牌卷烟的美国烟草公司推销员,便萌发了引入“品海”牌卷烟的想法。经过正式商谈,老晋隆洋行成为“品海”牌卷烟的中国总代理,邓宁在美国烟草公司销往中国的第一箱卷烟提货单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雪茄烟也在同时期传入中国。1895年,在四川什邡诞生了第一个手工雪茄作坊,这也是中国最早生产雪茄的作坊。卷烟风行中国

对于习惯吸旱烟和水烟的中国人来说,一开始对市场上出现的用白纸包烟丝的细长棍儿并不感兴趣。为打开中国卷烟市场,外商采用了许多推销方式。他们利用同业公会和烟铺烟行,以廉价促销、门店分销、代销、广告促销等多种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了国人的吸烟方式。这些手段中,最为有力的一条便是“不要钱奉送”。于是,当年上海热闹的茶楼、戏院等场所,经常有推销卷烟的外国推销员光临,他们一手拎着广告牌,一手放着留声机唱片,借此便很快吸引了许多听众。然后推销员便向观众抛出一只只小烟盒。一开始,中国人很警觉,无人拾取。推销员便自己从盒子中抽出一支,点上火,深深地吸一口,徐徐地喷出缕缕白烟,空气中立即弥漫着卷烟的香味。渐渐地,一些胆大好奇的中国青年开始伸手接过洋人抛来的烟盒。美国烟草公司C.E.费斯克于1902年在中国推销“品海”牌卷烟

卷烟打入中国市场后,从城市到农村,生意越做越大。除老晋隆洋行引入的“品海”牌卷烟外,当时市场上有名的卷烟品牌还有“美女”“鸡”“哈德门”“三炮台”“老刀牌”(又称“强盗”)等。

外国卷烟在中国的销量也与日俱增。高加龙在《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中记载:“将香烟输入中国开始,他们(指美国烟草业制造商)的销售量最初是逐渐增长,但到了20世纪初期却飞速上升,从1902年的12.5亿支增加到1912年的97.5亿支和1916年的120亿支,1916年的销售量为1902年的10倍。”

吸食卷烟,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逐渐风行开来。初期外资在华建卷烟厂概况

随着卷烟工业的逐步发展,为攫取更大的利润,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进一步控制中国的卷烟市场,美国、英国、日本、俄国等纷纷在中国设厂制造卷烟。

光绪十七年(1891),美商老晋隆洋行购置萨克卷烟机,在天津设立老晋隆洋行卷烟厂,生产10支装“品海”牌卷烟,这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卷烟厂。在清末民初反映天津乡土人文的通俗读物《天津地理买卖杂字》中就有:“买烟卷,吸品海,顶球飞艇数刀牌。”可见,天津人对老晋隆洋行卷烟厂生产的“品海”卷烟印象颇深。

随后,外商先后在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陆续建立了一批卷烟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