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天然药食通补——跟《本草纲目》学养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10:26:47

点击下载

作者:李兴广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纯天然药食通补——跟《本草纲目》学养生

纯天然药食通补——跟《本草纲目》学养生试读:

前言

谈到养生食物与本草,不得不提及明代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190余万字,是李时珍倾其一生完成的集16世纪前中国本草学于大成的著作。李时珍在长年行医的过程中总结出丰富的经验,将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60类,记载了1892种药物和11096个药方,如此庞大的工程具有承前启后的非凡意义,为后世养生保健提供了系统、权威的医药食材指南。“药食同源”的理论源远流长。祖先在生活实践中发现许多食物不仅可以充饥、补养身体,还能医治一些简单的疾病。在此基础上无数的中医学家、养生学家等又通过无数的积累,归纳出独特的中医食疗养生体系,认为食物同药物一样,也具有四气五味归经的特性。“食之偏性为药性”,药物和食物不可分,其分类是相对而言的,药物是食物,食物也是药物,只是食物的作用缓和,不良反应小;药物的作用相对显著,不良反应大。

汉代《金匮要略》中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害则成疾。”在得病之前乃至患病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并利用食物的一些特性,为我所用,科学正确地进行食疗调补,既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又可以提高生存的质量,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原则,即在临床治疗时要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结合病人的体质进行相应治疗。饮食疗法也和药物治疗一样,也要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进行选食配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不仅于病无益,反而会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临床病症不外虚证、实证、寒证、热证。虚证主要表现为神疲气短、倦怠懒言、舌质淡、脉虚无力等;实证主要表现为形体壮实、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厚苍老、脉实有力等;寒证主要表现为怕冷喜暖、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迟等;热证主要表现为口渴喜冷、身热出汗、舌红苔黄、脉数等。根据中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虚证患者根据其不同脏腑阴阳气血虚损的差异,分别给予滋阴、补阳、益气、补血的食疗食品治之;实证患者应根据不同实证的症候结合病因,给予相应的食疗食品,以祛除邪气;寒性病证,给予温热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热性病证,给予寒凉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

另外,在辨证施膳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个人的体质特点。例如形体肥胖之人多痰湿,不宜过食肥甘厚味,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形体消瘦之人多阴虚血亏津少,不宜过食辛燥火热之品,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品。还要根据“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分析不同季节下人体生理病理的差异,及其对饮食养生的影响。春季万物始动、阳气发越,此时要少吃肥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应多食清淡的蔬菜、豆类及豆制品;夏季炎热多雨,宜吃些甘寒、清淡、少油的食品,如绿豆、西瓜、鸭肉等;秋季万物收敛、燥气袭人,宜吃些滋润性质的食品,如乳类、蛋类等;冬季天寒地冻、万物伏藏,此时最宜吃些温热御寒之品,如羊肉、狗肉、干姜等。此外,在膳食中还经常添加适当的中草药,如枸杞子、人参、杜仲等来调理身体。药膳(自1982年,人们开始用“药膳”来指代此类膳食,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应该在医院、疗养院或针对家中病人以及亚健康状态的具体对象对症施膳。而每种调治配方也不能一劳永逸,因为人的身体始终处于动态之中,需随时根据体质变化增减药量、调整食方才能奏效,以求达到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之功。

本书以《本草纲目》中整理的药材食材为依据,集中选择并适当延展了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批中草药和食物,具体阐述了它们的基本信息、效用特点、治病验方和经典食疗妙方和药膳,并从多个保健养生目的出发整理出饮食宜忌、饮食原则和食疗妙方,更针对日常高发常见的病症对症择膳,辅以适当的饮食指南,帮助你强健身体,巩固健康。

本草养生,今古同脉。我们以常见病的调补、时令病调补、滋补强身、滋阴养颜、延年益寿等为着入点,针对性地精选了百余味中药,并与日常生活充分结合,使其功效发挥到极致,学以致用,为健康护航。Part 01《本草纲目》中的中药养生速查常见病调补本草

人类的疾病率正在迅猛增长,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肠胃病、肝病等,发病率高,发病范围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下面主要介绍治疗上述常见疾病、多发病的居家本草,相信一个简单的验方或美味的药膳,都可令你的身体更加健康。丹参丹参虽有参名,但补血之力不足,活血之力有余,为调理血分之首药。——《本草便读》主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癖。——《日华子本草》

别名:紫丹参、紫参、紫丹根、赤丹参、红丹参、红参、血参、靠山红、野苏子根。

来源: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

产地溯源:主产于安徽、江苏、四川等地。

现代研究:丹参主要含有丹参酮、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等。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具有强心、扩张血管、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抗菌、保肝等作用。

选购保存:丹参的选购以条粗壮、紫红色者为佳。贮存时防潮、防蛀。

效用特点

丹参作为常用的传统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前有个叫阿明的青年,他母亲患病,经常崩漏下血,却无药可治。阿明听说东海的无名岛上生长着一种蓝花红根的草药,母亲只有吃了它才能病愈。虽然去往无名岛充满艰险,但阿明冲过一个个激流险滩,终于得到了该草药。回来将草药喂食母亲后,没过几天母亲的病就好了。人们为了表扬阿明的孝心,便将该草药称为“丹心”,随着流传,逐渐演变为“丹参”。

丹参的活血化瘀、止痛作用很强,对各种瘀血痛证均可配伍治疗,现代常用于治疗冠心病。

另外,很多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中成药也都含有丹参。丹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与冰片、降香、川芎、红花等药配伍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丹参的常规用法是煎煮,用量是10~15克;丹参性微寒,阳虚患者慎用。

治病验方

丹参饮:丹参30克,檀香6克,砂仁6克。水煎服。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治疗气血瘀滞引起的心、胃诸痛,症见心腹刺痛、腹满痞闷。

备用成药

丹参片: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冠心病,症见胸中憋气、心绞痛。

复方丹参滴丸(颗粒、片):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丹参酮胶囊:抗菌消炎。用于骨髓炎、痤疮,扁桃腺炎,外耳道炎、疖、痈,外伤感染,烧伤感染,乳腺炎,蜂窝织炎等的治疗。

经典药膳

山楂丹参茶

山楂10克,丹参6克,白糖20克。山楂去核,与丹参一起放入炖锅内,加水200毫升,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5分钟,去渣留汁,加白糖即可。活血化瘀。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薤白温中,散结气。——《名医别录》治少阴病厥逆泄痢,及胸痹刺痛,下气散血,安胎。——《本草纲目》

别名:小根蒜、山蒜、苦蒜、小么蒜、小根菜、大脑瓜儿、野蒜、薤白头、小独蒜、野薤、野白头等。

来源:百合科植物小根蒜和薤的地下鳞茎。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归肺、胃、大肠经。

产地溯源: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

现代研究:薤白主要含有大蒜氨酸、甲基大蒜氨酸、大蒜糖等。药理研究表明,薤白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

选购保存:薤白的选购以个大、质坚、饱满、黄白色、半透明、不带花茎者为佳。置干燥处,防蛀。

效用特点

薤白是治疗胸痹心痛的重要中药。中医认为,寒邪凝结于心脉、思虑过度、肝郁气滞、饮食失节、劳累伤脾、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或久病不愈、房劳伤肾等都可导致心脉不通而产生胸痹疼痛。薤白味辛可散寒,苦能降气,性温善散阴寒之凝滞,通胸阳之闭结,善于治疗寒痰阻滞、胸阳不振所致胸痹证,常与瓜蒌、半夏、枳实等配伍;若治痰瘀胸痹,则可与丹参、川芎、瓜蒌等同用。

薤白的常规用法是加水煎煮,常规用量是5~9克。

治病验方

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12克,厚朴12克,薤白9克,桂枝6克,瓜蒌12克。水煎服。可通阳散结,祛痰下气。用于胸阳不振、痰气互结所致胸痹,症见胸满而痛,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嗽、短气、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冠心病心绞痛等见上述证候者可选用。

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实(全瓜蒌)12克,薤白9克,半夏9克,白酒70毫升。水煎服。可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用于痰盛瘀阻胸痹证,症见胸中满痛彻背,背痛彻胸,短气,或痰多黏而白;或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等见上述证候者可选用。

薤白酒:瓜蒌24克,薤白12克,白酒适量。将上述材料加水煎服。可通阳散结,豁痰下气。用于治疗胸痹,症见胸背疼痛,痰多喘闷,气短不得卧;或冠心病、心绞痛等见上述证候者也可以选用。

备用成药

镇心痛口服液:益气活血,通络化痰。用于气虚血瘀、痰阻脉络、心阳失展所致的胸痹,症见胸痛、胸闷、气短、乏力、肢冷,或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舒心降脂片:活血化瘀,通阳化浊,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痰浊阻络所致的胸闷、胸痛、心悸、乏力、脘腹痞满,或冠心病、高脂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经典药膳

薤白三七鸡肉汤

鸡肉(连骨)500克,薤白60克,陈皮6克,三七12克,生姜、红枣、米酒各适量。三七洗净,打碎成小粒状;鸡肉洗净,切块;陈皮水浸洗净;薤白除去根须。把三七、鸡肉、陈皮、生姜、红枣放入沸水锅内,用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煲2小时,放入薤白再煮沸片刻,调味,放入米酒搅匀。可行气、通阳、散结。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川芎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妇人血闭无子。——《神农本草经》血中气药也,辛宜散之,故气郁者宜之。——《本草纲目》

别名:芎、山鞠穷、台芎、香果、京芎、西芎、杜芎、芎营、药芹、蛇休草等。

来源: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味辛,性微温,归肝、胆、心包经。

产地溯源:主产于四川、陕西、江西、湖北等地。

现代研究:川芎主要含有挥发油、生物碱(如川芎嗪等)、有机酸(如阿魏酸、大黄酸)及酯类等。药理研究表明,川芎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状况、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预防血栓形成等作用。

选购保存:川芎的选购应该以个大、断面黄白、油性大、香气浓郁者为佳。贮存时应防潮、防蛀。

效用特点

相传,药王孙思邈带徒弟到四川的青松林采药,却见一只大雌鹤得了急病,不断哀鸣。几天后,药王师徒再次到青松林,已不见病鸟,只见几只白鹤在空中翱翔,嘴里还叼着几片叶子,而那叶子与不远处峭壁上的绿草一模一样。药王经过亲身实践,证明这种草具有活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药王随口吟道:“四川青城天下幽,神仙洞府第一流。奇草仙鹤巧衔递,来自穹苍顶上药。”于是“川芎”由此得名。

川芎味辛性温,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被称为“血中之气药”,以活血、行气、止痛见长,可用于治疗气血瘀滞所致的冠心病心绞痛,常与丹参、桂枝、檀香等配伍使用。

川芎的常规用法是加水煎煮,用量为3~10克。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多汗、月经过多者以及孕妇需慎用。

治病验方

血府逐瘀汤:桃仁12克,当归9克,红花9克,生地黄9克,川芎5克,赤芍6克,牛膝9克,桔梗5克,柴胡3克,枳壳6克,甘草3克。加水煎服。可活血祛瘀。用于治疗胸中血瘀证,症见胸痛如针刺,且疼痛部位固定,或伴心烦失眠、急躁易怒等。

备用成药

速效救心丸: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经典药膳

川芎红花当归炖子鸡

川芎片、当归片、红花各适量,子鸡1只,料酒、盐、葱、姜、高汤各适量。红花洗净,子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爪。将子鸡放入炖锅内,加入料酒、盐、葱、姜,再加入高汤,放入当归、川芎和红花后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炖煮1小时即成。每日一次,每次吃鸡肉50克,随意喝汤。可活血化瘀,滋补气血。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宜食用。

川芎炖水蛇

水蛇1条,川芎片6克,红花6克,当归片6克。红花择去杂质;水蛇切段,放入锅中,加入料酒、葱、姜和高汤,再放入当归、川芎、红花,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炖约1小时,调入盐即可。每日1次,随意食用,可活血化瘀。用于冠心病患者。冰片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新修本草》疗喉痹、脑痛、鼻鼽、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本草纲目》

别名:龙脑、桔片、龙脑香、梅花冰片、羯布罗香、梅花脑等。

来源: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加工品。也有用菊科植物艾纳香(大艾)叶经蒸馏后冷却所得的结晶品(称为“艾片”),以及用松节油等制成的人工合成品。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微寒,归心、脾、肺经。

产地溯源: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现代研究:冰片主要含有右旋龙脑、葎草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倍半萜,以及齐墩果酸、麦珠子酸、积雪草酸、龙脑香醇、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冰片具有镇痛、抗菌、抗炎作用,并可促进人体对药物的吸收。

选购保存:冰片的选购以片大而薄、色洁白、质松脆、清香气浓者为佳。置于阴凉处,密封保存。

效用特点

冰片味道辛香,如果周围的人贴了膏药,我们经常能闻到一股清香微带一点凉丝丝的味道,那就是冰片的气味。冰片主归心经,具有开窍醒神的功能,对冠心病或中风病人出现的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症,具有急救的疗效。由于冰片性偏寒凉,为凉开之品,多用于治疗热性病的神志昏迷,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安宫牛黄丸;若闭证属寒,常与苏合香、安息香、丁香等温开药配伍,如苏合香丸。

现代研究证实,冰片具有显著的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流、抗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能够快速地缓解胸闷、胸痛等心绞痛的症状,所以众多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中都含有冰片。

冰片的用法一般是做成丸药或散剂,不用水煎服,用量是0.15~0.3克。

治病验方

冰片粉:灯心3克,黄柏(并烧存性)1.5克,白矾(煅过)2.1克,冰片0.9克。将以上中药共同研为粉末,每以0.3~0.6克吹患处,治风热喉痹。

冰片黄柏丸:冰片0.9克,黄柏150克。两药研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次以麦冬汤服十丸,治口疮咽燥。

冰硼散:冰片5克,硼砂(煅)50克,朱砂6克,玄明粉50克。用以上中药制作丸药。可清热解毒和消肿止痛。用于治疗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和口舌生疮。

备用成药

麝香保心丸: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心前区疼痛、固定不移;或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益心丸:益气温阳,活血止痛。用于治疗心气不足、心阳不振、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痛、心悸气短、畏寒肢冷、乏力自汗;或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经典药膳

冰片鸡蛋油

鸡蛋、黄油、冰片各适量。取鸡蛋10个(或更多),煮熟去蛋白,用蛋黄干炸黄油,每50克鸡蛋油加入冰片0.3~3克,密闭储存备用。外搽皮损疮面,或滴入瘘管内,可治疗烫伤疮面。银杏叶活血止痛。主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血清胆固醇过高症,痢疾,象皮肿。——《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白果叶。

来源: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叶。

性味归经:味甘、苦、涩,性平,归心、肺经。

产地溯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现代研究:银杏叶主要含有黄酮、萜内酯、酚酸、聚异戊烯醇等。药理研究表明,银杏叶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保护脑细胞、改善学习记忆、抗衰老、调节血脂、降低血糖等作用。

选购保存:银杏叶的选购以外观完整、无虫蛀,且颜色绿、稍嫩者为佳。密封,放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

效用特点

银杏树素有“活化石”的美名,其叶子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目前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

中医学认为瘀血堵塞血管,导致血脉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可导致胸痹心痛,即冠心病心绞痛;又瘀血阻络,经脉不通,肢体关节萎废不用,可导致中风偏瘫,即脑血栓、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

银杏叶擅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所以对于属于中医瘀血阻络证的上述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此外,银杏叶还有降低胆固醇、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这也是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科学依据之一。

银杏叶的常规用法是加水煎服,用量为5~10克,目前已制成多种口服制剂和注射剂,以方便人们使用。

治病验方

银杏瓜蒌丹参汁:银杏叶15克,瓜蒌15克,丹参15克,薤白12克,郁金9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银杏山楂大黄汁:山楂30克,银杏叶20克,大黄10克,丹参15克,瓜蒌10克,海藻10克。水煎服。可活血通脉,辅助治疗高脂血症。

备用成药

银杏叶胶囊(口服液、片):活血化瘀、通络。用于治疗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或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经典药膳

五味银杏红枣蜜

五味子250克,银杏叶250克,蜂蜜1000克,红枣250克,冰糖50克。将五味子、银杏叶、红枣洗净;银杏叶切碎;红枣皮肉撕开,加水浸泡2小时。三药用中火煎沸后改用小火煎约1小时,滤出药汁,加水再煎第二次,去渣取汁,合并药液,用小火先煎30分钟,使药液变浓,再加入蜂蜜和冰糖,不加盖熬炼30分钟,离火,冷却后装瓶。日服2次,每次服20克,饮时用温开水调服,3个月一个疗程。可养五脏,助心气。用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青果干贝球

取冬瓜、青菜各300克,胡萝卜1根,银杏叶30克,白果15个,干贝3个,淀粉、盐各适量。冬瓜、胡萝卜分别洗净去皮挖成球状,用沸水烫熟后捞出,放入凉水内再涮一遍,捞出沥干水。白果、青菜放入沸水中烫一下;青菜先摆于碗的底部。干贝泡发,放入电饭锅中煮熟后,用手撕成细丝。锅中放入银杏叶,加入适量水,用中火煮至还剩一半汤汁。煮好的银杏叶汤中放入冬瓜球、胡萝卜球、白果和干贝丝,加盐、淀粉,倒入碗内即可。青皮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本草图经》青橘皮,破滞气,削坚积之药也……此剂苦能泄,辛能散,芳香能辟邪消瘴,运行水谷,诚专功也。——《本草汇言》

别名:青橘皮、青柑皮等。

来源: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归肝、胆、胃经。

产地溯源: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湖南、浙江、广西、贵州、广东、云南等地。

现代研究:青皮主要含有挥发油类如α-侧柏烯、α-蒎烯、β-月桂烯、辛醛等,黄酮类如橙皮苷、新橙皮苷等,以及左旋辛孚林乙酸盐、天冬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等。药理研究表明,青皮具有调整胃肠功能、利胆、祛痰平喘、升高血压、强心等作用。

选购保存:青皮商品分四花青皮和个青皮两种。四花青皮以外皮黑绿色、内面白色、油性大者为佳;个青皮以黑绿色、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坚实、皮厚、香气浓郁者为佳。贮存时防潮、防蛀。

效用特点

青皮与陈皮来源于同一种植物,但陈皮是成熟果实的果皮。青皮因果实没有成熟,所以果皮颜色发青。

中医学认为,青色入肝,所以青皮最善于疏理肝气,而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作用,多用于肝郁气滞犯胃所致的胃腹疼痛或食积腹痛等病证。

若脘腹冷痛,可将青皮配温通散寒之桂枝、理气健脾之陈皮同用;对食积气滞引起的脘腹胀痛,与山楂、神曲、麦芽等消食健胃药一同使用;如果气滞比较明显的,则可与木香、槟榔或枳实、大黄等药同用,以行气导滞。

青皮的常规用法是加水煎煮,用量一般为3~9克。青皮性烈、耗气,气虚者及孕妇不适合服用。

治病验方

青皮汤:青皮6克,莪术4克,三棱4克,陈皮3克,神曲3克,延胡索2克,加生姜,用水煎服。可理气健脾,消积化聚。用于治疗胀痛、脘腹痞满。

备用成药

柴胡舒肝丸:疏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宽胸舒气化滞丸:舒气宽中,消积化滞。用于肝胃不和、气郁结滞引起的两胁胀满、呃逆积滞、胃脘刺痛、积聚痞块和大便秘结。

经典药膳

青皮粥

青皮10克,大米50克。以青皮加水煎取药汁;大米加水如常法煮粥,将熟时加入青皮汁,调匀,再煮至熟,趁温热食用。可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乳房肿痛、疝气肿痛、食积气滞、血瘀疼痛等症。

枳壳青皮炖猪肚

猪肚500克,枳壳12克,青皮6克,生姜4片。将猪肚切去肥油,用盐擦洗,并用清水反复漂洗干净,再放入沸水中脱去腥味,刮去白膜。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再小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饮汤食肉。可行气消滞、和胃止痛。用于溃疡病、慢性胃炎属肝胃不和者,症见胃脘胀痛、痛无定处、时作时止,伴有嗳气频繁、大便不畅等。枳实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名医别录》

别名:鹅眼枳实、绿衣枳实、川枳实、江枳实等。

来源: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

性味归经:味苦、辛、酸,性微寒,归脾、胃经。

产地溯源:酸橙主产于四川江津、湖南沅江、江西新干;甜橙主产于四川、贵州。四川、江西产量最大,以产于江西的“鹅眼枳实”最为著名,为道地药材。

现代研究:枳实主要含有黄酮,如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等以及维生素C、辛福林、N-甲基酪胺等。药理研究表明,枳实具有抑制胃肠道运动、收缩子宫平滑肌、抗溃疡、抗菌、抗炎、抗病毒、强心、利肝、保胆、抑制血栓形成、抗变态反应、抗氧化等作用。

选购保存:枳实的选购以皮青黑、肉厚、色白、瓤小、体坚实、香气浓者为佳。贮存时防潮、防蛀。

效用特点

枳实质坚硬,气清香,是一味理气健脾、消积导滞的传统中药材。

中医学认为,对脾胃损伤较大的因素为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节,饮食积滞胃肠,使其运化失职,出现胃腹痞满、胀痛。此时可借助枳实辛行苦降、消积导滞的作用,配合消食的山楂、麦芽、神曲等药同用。

若胃肠积滞引起热结便秘、腹满胀痛等症状,则多将枳实与大黄、芒硝、厚朴等泄热导滞之品一起使用,如大承气汤。

若是胃肠感受湿热之邪,引起泻痢、里急后重,多与黄芩、黄连等清热燥湿药同用来治疗,如枳实导滞丸。

枳实炒后作用较平和,一般水煎服3~9克,大剂量使用时亦可用到30克。枳实的行气作用较强,孕妇应谨慎使用。

治病验方

枳实汁:枳实6~10克,加水煎服。可治疗便秘。

枳实导滞丸:大黄30克,枳实15克,神曲15克,茯苓9克,黄芩9克,黄连9克,白术9克,泽泻6克,共为末,水泛为丸服,每次6~9克。可消食导滞、清热祛湿。用于治疗湿热食积之腹部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

枳实芍药汤:枳实、芍药各12克,水煎服。可治产后腹痛,胀满。

备用成药

清泻丸:清热,通便,消滞。用于实热积滞所致的大便秘结;或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经典药膳

枳实炖母鸡

母鸡1只,枳实30克,生姜、葱、大蒜、八角、料酒、花椒、盐各少许。将母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将枳实装入鸡腹内,用白线缝合,将鸡下锅内,与其余佐料加适量水同炖,至鸡熟即可。可疏肝和胃、理气除胀。用于腹部胀满、食欲不佳、情志抑郁等。

利胆消石茶

金钱草300克,炒黄柏150克,炒枳实135克,大黄45克。金钱草、炒黄柏、炒枳实、大黄一起研为末。每次取45克,放入暖壶中,倒入沸水,加盖闷20分钟。服用时倒出,稍凉后代茶饮。可清热利湿、通淋、化痰散痞、清热解毒。用于治疗肝胆结石、尿路结石。栀子栀子,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茵陈除湿热黄疸,加豆豉除心火烦躁,加厚朴、枳实可除烦满,加生姜、陈皮可除呕哕,同元胡破热滞瘀血腹痛。——《本草正》

别名:山栀子、木丹、鲜支、卮子、越桃、黄荑子、黄栀子等。

来源: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肝、肺、三焦经。

产地溯源:产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以湖南、江西产者为佳。

现代研究:栀子主要含有栀子苷、异栀子苷、山栀子苷、去羟栀子苷、栀子酮苷、绿原酸、奎宁酸、棕榈酸、丹皮酚、栀子素、藏红花素、红花酸、多糖、D-甘露醇、胆碱、熊果酸等。药理研究表明,栀子具有保护肝细胞、退黄、利胆、促进胰腺分泌、抗炎、镇静、抗惊厥、抗菌、泻下、降低血压等作用。

选购保存:栀子的选购以药材干燥、个小、皮薄、饱满、色红艳、完整者为佳。置通风、干燥处保存。

效用特点

栀子为三大苦寒药之一,具有很强的清热泻火、清利下焦、肝胆湿热的功效。

湿热蕴结肝胆,易致肝胆气机不畅,胆汁疏泄失常,湿热郁蒸,进而出现皮肤发黄、眼睛发黄、饮食减少、身体疲倦等症,如黄疸型肝炎、溶血性黄疸、病毒性肝炎等多见这些症状。这时可以用栀子配伍茵陈、大黄等利湿退黄药同用,如茵陈蒿汤;或配以黄柏来泻热利湿治疗。

栀子的用法一般是5~10克水煎煮。外用时,生品适量研末调敷。由于栀子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要使用。

治病验方

栀子柏皮汤:栀子9克,甘草3克,黄柏6克。水煎服。可清热利湿。用于治疗湿热黄疸,伤寒身热发黄等。

栀子汤:栀子仁12克,黄芩9克,柴胡12克,升麻9克,龙胆草9克,大黄9克,瓜蒌9克,芒硝6克。水煎服。可清热,利湿,退黄。用于治疗黄疸,遍身黄如橘子色,心腹满急。

备用成药

乌军治胆片:可疏肝解郁,利胆排石,泻热止痛;用于治疗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或胆囊炎、胆道感染或胆道术后见上述证候者。

经典药膳

栀子粥

栀子仁3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栀子仁研细粉,煮粥,早、晚餐温热食用。可清热降火,凉血解毒。用于治疗黄疸、热病心烦、目赤红肿、鼻出血、尿血、疮疡热毒等。

茵陈栀子仁粥

茵陈15克,栀子仁6克,香附6克,车前草3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前4味药加水共煎汤,去渣取汁,与大米一起加水煮成粥,加适量白糖即可服食。可清热利湿,疏肝解毒,消退黄疸;用于肝胆湿热之肝炎,症见皮肤黄染、胁肋疼痛、口苦、食欲不振等。

莲栀梨汁粥

莲子15克,栀子6克,陈皮6克,鸡内金10克,梨3个,大米50克,白糖15克。将鸡内金研成细末,梨捣烂挤汁。把莲子、栀子、陈皮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然后放入大米、鸡内金、白糖、梨汁煮粥即可。可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养心补脾,理气健脾,适用于滞热内生型患儿服用。豆蔻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开宝本草》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气,一经火炒,便减功力;即入汤液,但当研细,乘沸点服尤妙。——《本草通玄》益脾胃、去寒,又治客寒心胃痛。——《珍珠囊》

别名:白豆蔻、豆蔻仁、多骨、壳蔻、白蔻、圆豆蔻等。

来源: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

产地溯源:白豆蔻主产于泰国、柬埔寨、越南。爪哇白豆蔻主产于印度尼西亚。

现代研究:豆蔻主要含有挥发油如β-环糊精、α-蒎烯、β-蒎烯、丁香烯、龙脑乙酸酯、α-松油醇、芳樟醇、柠檬烯等成分。药理研究结果显示,豆蔻可以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有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蠕动、解酒毒等作用。

选购保存:豆蔻的选购应该以个大饱满,质硬成团,果皮薄而完整,皮色洁白,有油性,气香浓郁,味辛者为佳。密闭,置阴凉干燥处保存,防蛀。

效用特点

豆蔻是一味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的常用中药,主要用于治疗湿浊中阻、不思饮食、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等病证。通常将豆蔻与藿香、厚朴、陈皮等燥湿理气之品同用治疗。

豆蔻常规应用为3~6克,水煎服,但应注意入水煎剂时应后下。阴虚内热,或胃火偏盛,口干口渴,大便燥结者不宜使用。

豆蔻归肺经,能宣化湿邪,还经常用于湿温初起,胸闷不饥之证。此外,豆蔻还是一味止呕的良药,对于胃寒、湿阻、气滞引起的呕吐效果最好,可以单用,也可配合藿香、半夏等药一起使用。

治病验方

白豆蔻汤:白豆蔻15克,诃子15克,干姜15克,厚朴22克,水煎服。可化湿行气。用于治疗肠胃受湿、濡泻无度、腹痛食少,或饮食不化。

三仁汤:杏仁15克,白蔻仁6克,滑石18克,通草6克,竹叶6克,厚朴6克,薏苡仁18克,半夏10克。水煎服。可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用于治疗湿温病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等;或肠伤寒、胃肠炎等见上述证候者可选用。

备用成药

御制平安丸:温中和胃,行气止痛,降逆止呕。用于湿浊中阻、胃气不和所致的晕车晕船、恶心呕吐、胸膈痞满、嗳腐厌食、脘腹胀痛、大便溏泄。

经典药膳

豆蔻馒头

白豆蔻15克,面粉1000克。将白豆蔻打成细末,面粉发好后,揉入白豆蔻粉,制成馒头,上笼蒸熟,即可食用。可开胃健脾、理气消胀。用于胸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

豆蔻乌骨鸡

白豆蔻6克,草果6克,乌骨鸡1只,调味品适量。乌骨鸡宰杀去内脏,洗净;草果置炭火烧至外部枯黑,同豆蔻研为细末,装入纱袋,塞入鸡腹中,置砂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后用小火煨至鸡熟透,放入调味品即可,喝汤吃鸡。可补脾胃,止泻痢。用于腹部胀痛,腹泻,饮食减少,食积不化等。猪苓猪苓,凡四苓、五苓等方,并皆用此,性虽有类泽泻,同入膀胱肾经,解热除湿,行窍利水,然水消则脾必燥,水尽则气必走。——《本草求真》开腠理,治淋、肿、脚气,白浊,带下,妊娠子淋,胎肿,小便不利……开腠理,利小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本草纲目》枫树苓,其皮去黑作块似猪屎,故以名之。肉白而实者佳,用之削去黑皮。——《本草经集注》

别名:粉猪苓。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

产地溯源:猪苓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北、河南、云南等地。

现代研究:猪苓主要含有猪苓葡聚糖、甾类化合物、游离及结合型生物素、粗蛋白等。药理研究表明,猪苓具有利尿、抗肿瘤、防治肝炎、增强免疫、抗菌等作用。

选购保存:猪苓的选购应以个大、外皮色黑、断面色白、体重较重者为佳。贮存时,应保持卫生,并注意防潮、防蛀。夏季气温较高,储藏前应对环境进行消毒,消除污染源。如若发现有霉迹、虫蛀,需及时晾晒;严重时用磷化铝、溴甲烷等熏杀。

效用特点

猪苓是一味专用的利水消肿药物,药性沉降,归肾、膀胱经,善通利水道,利水作用较强,可以用于水湿停滞的各种水肿,单味应用即可取效。《子母秘录》记载治疗妊娠从脚至腹肿、小便不利;《杨氏产乳方》记载治疗通身肿满、小便不利,皆单用一味猪苓为末,热水调服。

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泽泻、茯苓、白术等同用。

猪苓的常规用法是加水煎煮服用,用量是6~12克。

治病验方

四苓散:茯苓250克,猪苓250克,泽泻250克,白术250克。研成粉末,一次服用9克,一日1~2次。可利水渗湿。能够治疗小便不利,水湿泄泻等。

猪苓汤:猪苓9克,茯苓9克,泽泻9克,滑石9克,阿胶9克。水煎服。可利水,清热,养阴。用于治疗下焦蓄热,水停阴伤,小便不利,发热,渴欲饮水,心烦不寐,恶心呕吐等;或慢性肾炎、泌尿系感染等见上述证候者可选用。

猪苓丸:猪苓(去黑皮)15克,肉豆蔻10克,黄柏(去粗皮,炙)0.3克。上3味药捣为末,米汤和丸,如绿豆大,每服10丸,食前热水下。可治肠胃寒湿,嗜卧不食。

备用成药

猪苓多糖:利水渗湿。用于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对白血病患者可减少出血和感染,延长患者生存期;同时可抗肿瘤、抗辐射,治疗风湿病、水肿、肺癌、胃癌等。

经典药膳

猪苓瓜皮鲫鱼汤

鲫鱼500克,猪苓30克,冬瓜皮30克,生姜4片。鲫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猪苓、冬瓜皮、生姜洗净,与鲫鱼一齐放入沙煲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煲2小时,调味食用。可健脾祛湿,消肿利水。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属脾虚水湿内停者,症见形体消瘦、体倦食少、小便不利、轻度腹水,或下肢水肿,或皮肤黄疸。萆薢治白浊,茎中痛,痔瘘坏疮。——《本草纲目》

别名:百枝、竹木、赤节、粉萆薢、金刚、山田薯、土薯蓣、麻甲头、粉背薯蓣、黄萆薢、黄山姜、土黄连、黄薯、纤细薯蓣、纤细萆薢、山萆薢等。

来源:薯蓣科植物绵萆薢、福州薯蓣或粉背薯蓣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味苦,性平,归肺、脾、胃经。

现代研究:萆薢主要含有薯蓣皂苷、鞣质、淀粉、蛋白质等。药理研究表明,萆薢具有抗真菌作用。

选购保存:萆薢的选购以断面色黄白、片大较薄、有弹性、整齐不破碎者为佳。宜存放于通风干燥处,防潮。

效用特点

萆薢具有利湿去浊的功效,是治疗膏淋的要药。膏淋是中医病名,属于淋证的一种,类似于现代医学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乳糜尿、急慢性前列腺炎等,以小便混浊、白如米泔为主要症状。中医认为膏淋的发生与肾和膀胱关系密切,因为肾有主水的功能,维持着机体的水液代谢,膀胱有贮尿和排尿的功能,两者共同作用完成水液的代谢和排泄。当肾和膀胱功能失常就可导致一系列病变。淋证就是由于湿热蕴结于肾与膀胱,导致肾和膀胱的水液代谢功能失常,出现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小腹感觉牵扯样疼痛等症状。若病情久治不愈,脾肾亏虚,致使精微物质不能被机体吸收而随尿液排出,则发生膏淋。萆薢善于清利湿热,分清去浊,具有恢复机体升清降浊的功,也就是恢复机体摄纳精微物质以营养全身,促使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功能,临床上常与乌药、益智仁、石菖蒲同用,治疗小便混浊、白如米泔的病证。

萆薢一般用量为10~15克,水煎服。肾阴亏虚、潮热盗汗、遗精滑精的患者不宜使用。

治病验方

萆薢分清饮:益智仁9克,萆薢9克,石菖蒲9克,乌药9克。水煎服。可分清化浊,温肾利湿。用于治疗小便频数,白如米泔;或乳糜尿、慢性前列腺炎等上述证候者可选用。

产地溯源:绵萆薢、福州薯蓣皆称为“绵萆薢”,主产于浙江、福建;粉背薯蓣称为“粉萆薢”,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

备用成药

萆薢分清丸:分清化浊,温肾利湿,可用于肾不化气、清浊不分所导致的白浊、小便频数;或慢性前列腺炎、功能性尿频等见上述证候者也可以选用。

经典药膳

薏仁萆薢粥

薏苡仁30克,萆薢1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薏米、大米淘洗干净,萆薢加水先煎取汁,加入薏苡仁、大米煮粥,调入冰糖,稍煮即可。可消热利湿。用于治疗湿热内蕴、口苦、心烦少寐、小便赤热、遗精等症。

萆薢冰糖饮

萆薢、玉米须各30克,冰糖25克,莲须15克。将全部材料冲洗干净,共放锅中,加入1500毫升水,煎煮至剩500毫升药液时,捞去药渣,加冰糖搅化即可。分3次饮完,或倒保温杯中代茶饮用,每天1剂。萆薢可治湿浊下注、妇女白带等症。玉米须有利尿泄热、平肝利胆的功效。几味合用,适合湿热蕴结型带下患者,症状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黏腻、气味腥秽,伴有胸闷口苦、纳食较差,或小腹作痛,或带下色白质黏如豆腐渣样、外阴瘙痒、小便黄少、舌苔黄腻或厚等。乳香乳香,活血祛风,舒筋止痛之药也……又跌仆斗打,折伤筋骨,又产后气血攻刺,心腹疼痛,恒用此,咸取其香辛走散,散血排脓,通气化滞为专功也。——《本草汇言》

别名:乳头香、塌香、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浴香等。

来源:橄榄科植物乳香树或其他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

产地溯源:乳香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

现代研究:乳香主要含有树脂、树胶和挥发油。药理研究表明,乳香具有镇痛、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祛痰、镇痛作用;以乳香为首味药的子宫丸比多种抗菌素有更强烈的抑菌作用,且能有效地杀灭滴虫。

选购保存:乳香的选购以色淡黄、颗粒状、半透明、无杂质、气芳香者为佳。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效用特点

乳香因源于乳香树脂,呈长卵形滴乳状,气香芬芳而得名。

乳香辛香走窜,味辛“能行”,善走血分,故可促进血液的运行而擅长止痛,有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是治疗外伤科疾病的要药。

治跌打损伤,常与同是树脂类药材的没药一起配伍使用,或与血竭、红花等伤科药物同用,以活血、消肿、止痛。

乳香的常规用法是清水煎服,成人每天用量为3~10克,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研成粉末外敷患处。注意:乳香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性,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因此素体脾胃虚弱、胃口不好或胃病患者慎用;因其能促进血行、消散瘀血,所以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

治病验方

七厘散:朱砂60克,麝香6克,冰片6克,乳香75克,红花75克,没药75克,血竭500克,儿茶120克。将上述材料研成极细的粉末,口服,每次服用1~1.5克,每日1~3次;外用,调敷患处。可散瘀消肿,定痛止血。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血肿痛,刀伤出血,无名肿毒,烧伤烫伤。

活络效灵丹:当归15克,丹参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水煎服。可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用于治疗各种瘀血阻滞之痛证,尤适宜于跌打损伤,症见伤处疼痛,伤筋动骨或麻木酸胀,或内伤血瘀、心腹疼痛、肢臂疼痛等症。

备用成药

九分散: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治疗跌扑损伤,瘀血肿痛。

奇应内消膏: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用于治疗跌打扭伤所致的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症见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大七厘散: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外伤出血。

跌打活血散:舒筋活血,散瘀止痛。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闪腰岔气。

跌打丸: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闪腰岔气。

经典药膳

山药芍香汤

山药、白芍药、薏苡仁、茵陈各9克,党参、杏仁、百部、乳香各5克,茯苓、柴胡、连翘各3克。将上述材料加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可治疗乳腺癌。血竭主五脏邪气,带下,心痛,破积血,金疮生肉。——《新修本草》治一切恶疮疥癣,久不合者,敷。此药性急,亦不可多使,却引脓。——《日华子本草》

别名:麒麟竭、海蜡、麒麟血、木血竭等。

来源: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

性味归经:味甘、咸,性平,归肝经。

产地溯源: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伊朗等国,中国的广东、台湾等地也有种植。

植物形态:多年生常绿藤本,长l0~20米。茎具叶鞘并遍生尖刺。羽状复叶在枝梢上互生,在下部有时近对生;叶柄及叶轴具锐刺;小叶线状披针形,长20~30厘米,宽约3厘米,先端锐尖,基部狭,脉3出,平行。肉穗花序,开淡黄色冠状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6个,排成2轮;雄花雄蕊6个,花药长锥形;雌花有不育雄蕊6个,雌蕊1个,瓶状,子房略呈卵状,密被鳞片,花柱短,柱头3深裂。果实核果状,卵状球形,径2~3厘米,赤褐色,具黄色鳞片,果实内含深赤色的液状树脂,常由鳞片下渗出,干后如血块状。种子1颗。

现代研究:血竭主要含有血竭素、血竭红素、去甲基血竭素、去甲基血竭红素、黄烷醇、查耳酮、树脂酸等。药理研究表明,血竭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抗菌抗炎等作用。

选购保存:血竭的选购以外色黑似铁、研粉红似血、火燃呛鼻、有苯甲酸样香气者为佳。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效用特点

血竭色红走血分,长于散瘀滞,瘀血散则血脉通,“通则不痛”,所以有活血、散瘀、定痛的作用,为伤科及其他瘀滞刺痛病症的要药。

治疗跌打损伤,筋骨疼痛,青紫肿块,既可单用研末外敷患处,也常配乳香、没药、儿茶等同用。

治疗产后瘀滞腹痛、痛经、经闭及其他瘀血停留所引起的心腹疼痛如针刺样者,可与当归、莪术、三棱等配伍,加强活血止痛效力。

瘀血散则血脉通,血脉通则血液运行如常,不会溢于脉外引起出血。故血竭既能消散瘀血,又能止血,且止血而不留瘀,适用于瘀血阻滞、血液不循经所致的出血病证,如外伤出血、痔疮出血等。

血竭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内服多入丸、散剂,研末服,每次用量1~2克。注意:血竭主要通过活血化瘀而发挥治疗作用,没有瘀血证的患者不宜使用;孕妇及月经期忌用,以免动胎气或引起月经过多。

治病验方

麒麟血散:血竭(麒麟血)、没药、当归、白芷、赤芍药、桂心各50克。研成细末,用温酒调下,每日2~3次。用于治疗伤损筋骨、疼痛不可忍等症。

血竭丸:血竭、没药、滑石、牡丹皮(同煮过)各50克,以上诸药研为末,以醋糊丸,大小如梧桐子,服之。用于治腹中血块。

血竭粉:血竭适量,研为细末,用自津唾调和,频涂,可治痔漏疼痛不可忍。

血竭蒲黄粉:血竭、蒲黄各等分,研末,吹之,可治鼻出血。

备用成药

血竭散:用于产后败血冲心,胸满上喘,语言颠倒,健忘失志,胎衣不下。

回生第一丹(散、胶囊):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闪腰岔气,伤筋动骨,皮肤青肿,血瘀疼痛。续断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神农本草经》妇人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腕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名医别录》为治胎产、续绝伤、补不足、疗金疮、理腰肾之要药也。——《本草经疏》

别名:接骨、小续断、接骨草、川断、龙豆、属折、南草、鼓锤草、和尚头、川萝卜根、马蓟、黑老鸦头、山萝卜等。

来源: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肾经。

产地溯源: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贵州等地,以四川、湖北产的质量较佳。

现代研究:续断主要含有三萜皂苷和挥发油。药理研究表明,续断具有促进组织再生、镇痛、止血、排脓等作用。

选购保存:续断的选购以条粗、质软、皮部嫩褐色为佳。贮存时防潮、防蛀。

效用特点

相传有位郎中,他有种让人起死回生之神药,一群恶霸企图骗取此处方。不料郎中揭穿其阴谋,不愿献出秘方,竟被打得遍体鳞伤,动弹不得。说也奇怪,一个月后郎中被打断的腿竟好了,于是又到村里卖药。恶霸们知道了,再次找到郎中打断了他的腿骨,还把他扔进了山沟里。一位好心的樵夫发现了郎中。郎中指着附近一种叶似羽毛开紫花的野草,请樵夫煎给他服。两个月之后,郎中伤愈。这样,能接续断骨的草药便慢慢地传开了,人们给它取名为“续断”。

骨折是骨伤科中常见病证之一。用于治疗中除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练功活动等外治法外,配合药物治疗也是最关键的一环。续断善能活血祛瘀,其又具补益之功,有补肝肾的作用,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精血充足,筋脉骨骼得以滋养,故续断擅长强壮筋骨,而有续筋接骨、疗伤止痛之能,是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伤骨折的佳品。尤其是对于老年骨折及一些迟缓愈合的骨折,效果较好。

续断一般用水煎服,用量为9~15克,也做成丸剂、散剂服用。外用一般研成末外敷。同时注意如果病人所患关节疼痛见红肿热痛的则不应该服用。

治病验方

续断泥:续断捣烂成泥状,局部外敷,治疗跌打损伤。

备用成药

腰疼丸:行气活血,散瘀止痛。用于治疗腰部闪跌扭伤与劳损,症见腰痛、遇劳加重。

外用无敌膏:活血消肿,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清热拔毒。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麻木,肩腰腿痛,疮疖红肿疼痛。

经典药膳

续断自然铜酒

续断30克,煅自然铜60克,白酒500毫升。将前两味药物用白酒浸泡7天后服用。可补肝肾,续筋接骨。用于筋骨折伤。

丰胸汤

羊肉500克,蜂蜜100毫升,干地黄、当归身、续断各50克,怀牛膝10克,黄芪5克。羊肉洗净切成片或丝备用。将羊肉、干地黄、当归身、续断、怀牛膝、黄芪入砂锅,加水煲2~3小时。取浓汁,汁中再入蜂蜜,熬成麦芽糖样,出锅即可。此膳偏温补,秋冬季服用比较好。适合虚劳羸瘦、瘦凹者食用。枳子枳(音止)(音矩),味甘,平,无毒。主头风,小腹拘急。一名木蜜。其木皮,温,无毒。主五痔,和五脏。以木为屋,屋中酒则味薄,此亦奇物。——《证类本草》解酒毒无如枝矩子之妙,一名枳……赵以德治酒人发热,用枝矩子而愈,即此也。——《证治准绳》

别名:木蜜、树蜜、拐枣、天藤、还阳藤、鸡爪子、蜜屈律、白石木子、木珊瑚等。

来源:鼠李科植物枳带有肉质果柄的果实或种子。

性味归经:味甘、酸,性平,归脾经。

产地溯源:主产于陕西、广东、湖北、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地。

现代研究:枳子主要含有黑麦草碱、枳苷、葡萄糖及苹果酸钾等。药理研究表明,枳子具有解酒、抗脂质过氧化、抗肝损伤、利尿、降压、增强耐寒和耐热等作用。

选购保存:枳子的选购以果柄肉质肥大、果实灰褐色、种子红褐色、无杂质者为佳。贮存时防潮、防蛀。

效用特点

枳子作为传统解酒药,素有“千杯不醉枳子,一杯醉倒闹羊花”之说。中医认为饮酒对人体的利弊与酒量和体质有关,正如《本草纲目》中提出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疾动火”,表明过度饮酒将导致“乱其清明,脾胃受累,易生痰,动火助欲”等危害。

对于枳子的解酒功效,据传还是偶然发现的。一人在用枳子树的木材修房子时,一不小心一块木头掉进了酒缸,结果酒化为水了。宋代的一本中药古籍《本草图经》有指出:枳子木能败酒味。到金、元时期,人们逐渐改用其果实和种子来解酒。

枳子具有善解酒毒、清胸膈热的作用,所以对于一般的醉酒诸症常选用枳子治疗,多配合麝香研末为丸服,如《世医得效方》中的枳子丸;对于饮酒过度造成吐血的,则可用枳子配用红甘蔗,炖猪心服来醒酒止血。

解酒药虽然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头晕、呕吐、反胃等酒后不适感觉。但绝不能据此认为自己有了“盔甲护体”,就可以毫不节制地饮酒。

枳子的常规用量是10~15克,水煎服。

治病验方

枳子丸:枳子60克,麝香3克。为末糊丸服。可解酒毒,清胸膈热。用于治疗饮酒过多,又受酷热,津液枯燥,血涩,小便多,肌肉消铄,专嗜冷物寒浆。

枳汤:枳子15克,加水煎服。可益胃生津,止消渴,解酒毒。用于治疗胃阴不足,口渴欲饮,饮不解渴,消谷善饥的消渴,醉酒伤胃等。

枳子四莓汤:鲜枳子4枚,四匹瓦、蛇莓各10克。将以上三味用清水洗净后,一同放入瓦罐中,加入适量清水,先以大火烧沸,改用小火炖20分钟,滤出汤汁顿服。本汤具有祛风通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风内动,手足抽搐,头风等病症。

经典药膳

枳子粥

枳子15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枳子捣碎,装入纱布袋内煎汤煮粥。可除烦渴,解酒毒。用于治疗热病烦渴、醉酒、酒精中毒等。

枳橘皮竹茹汤

枳子30~60克、橘子皮15克、竹茹15克。将诸药加水煎汤,饮服。可生津除烦,健胃和中。用于治疗饮酒过度,心烦口渴,呕逆不食等。苍术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珍珠囊》主头痛,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暖胃、消谷、嗜食。——《名医别录》

别名:赤术、马蓟、青术、仙术、茅术、南术、仙姜、山芥等。

来源: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根茎。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脾、胃经。

产地溯源:主产于湖北、江苏、河南、安徽、河北、山西等地,以河南桐柏、安徽太平、江苏茅山所产质量较好。

现代研究:苍术主要含挥发油,油中主含苍术醇(β-桉叶醇和茅术醇的混合结晶物),其他尚含苍术酮、维生素A样物质、B族维生素及菊糖等。药理研究表明,苍术有抗实验性胃炎及胃溃疡、明显促进胃肠运动、预防肝细胞损害、降血糖、抗缺氧、排钠、阻断烟碱受体等作用。

选购保存:苍术商品分关苍术、北苍术、茅苍术等,选购以药材形如链球状、质坚实、无须毛、外表呈黑棕色、断面为黄白色、显朱砂点、有油性、放置后生白毛状结晶者为佳。贮存时防潮、防蛀。

效用特点

苍术在中药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是一味常用的燥湿健脾药。相传宋代医家许叔微因喜欢睡前饮酒造成身体不适,常觉得胃中辘辘作响,胁下疼痛,饮食不香,偶吐酸水。此病正是因长期嗜酒,湿浊内生,湿邪阻胃引起。遂用苍术1斤、红枣15个、生麻油半两调和制成小丸,坚持每天服用50粒,后逐渐增量,数月后怪病好了。苍术苦温燥湿以祛湿浊,辛香健脾以和脾胃,具有燥湿健脾的作用,对脘腹胀满、呕恶吐泻有较好疗效。

苍术使用方法及剂量一般为水煎服,5~10克。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

治病验方

苍术小椒丸:苍术60克,小椒30克,上药研为细末,醋糊为梧桐子大小的丸,每次服20~30丸。可治泄泻。

越鞠丸:香附6克,川芎6克,苍术6克,神曲6克,栀子6克,共研为末,水泛为丸服。可行气解郁。用于治疗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吐吞酸,恶心呕吐,腹部胀满疼痛;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胆石症、胆囊炎、肝炎等见上述证候者可选用。

黄柏苍术汁:黄柏、苍术各15克,加少许姜汁,水煎服。可治关节炎证属湿热者。

备用成药

舒肝平胃丸:疏肝和胃,化湿导滞。用于肝胃不和、湿浊中阻所致的胸胁胀满、胃脘痞塞疼痛、嘈杂嗳气、呕吐酸水、大便不调。

香砂平胃颗粒:健脾燥湿,理气和中。用于湿食阻滞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胀痛、饮食减少、餐后胀甚、嗳气酸腐、口黏便溏。

经典药膳

苍术粥

苍术10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许。将苍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可燥湿健脾,祛风除湿。用于治疗湿阻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软弱无力等。

苍术山药粥

苍术6克,山药10克,大米15克。苍术水煎取汁,山药打碎浸泡,与大米同煮为糜粥,兑入药汁调匀食用。可补益脾胃,燥湿运脾。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等。三七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补血补气药之中则更神。盖止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药得止而有安静之休也。——《本草新编》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则痛作,血因敷散则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故凡金刃刀剪所伤,及跌扑杖疮血出不止,嚼烂涂之,或为末掺,其血即止。且以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漏、经水不止、产后恶露不下,俱宜自嚼,或为末,米饮送下即愈。——《本草求真》

别名:山漆、金不换、参三七、田七、盘龙七、滇三七、血参、佛手山漆、田漆等。

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

产地溯源: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

现代研究:三七主要含有皂苷、黄酮苷、氨基酸等。药理研究表明,三七能够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具有镇痛、抗血小板聚集、溶栓、造血、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抗心律失常、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提高心肌对氧的利用率、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管流量、提高免疫、抗炎、抗衰老等作用。

选购保存:三七的选购以个大、体重、质坚、表明光滑、断面灰绿色或黄绿色者为佳。贮存时防潮、防蛀。

效用特点

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首次将三七收入《本草纲目》中,也叫山漆,因其善治金疮破损,促进创口愈合,如漆粘物,向来被称为“止血神药”,可以单用三七内服或外敷疮面,也可与血竭、儿茶等散瘀止血药同用。

相传,一个年轻人患了一种疾病,口鼻出血不止,虽经多方医治仍无效果。一天,一位姓田的医生路过,他取出一种草药的根,研磨成粉给青年吞下,不大功夫血竟然止住了。青年把田医生留下的一些神奇草药的种子种到土里。一年后那草药长得非常茂盛。知府大人的独生女患了出血症,多方治疗不见好转,无奈只好贴出告示:能治好女儿病者,招其为婿。青年闻知后带上自种的草药,二话没说,拿出草药研成末给小姐服下。谁知不到一个时辰,小姐竟死了。知府大怒,命人将青年捆起严刑拷打,他被逼讲出实情。

知府大人即令捉拿了田医生,并将其定为“谋害杀人”罪。临刑之日,田医生万般无奈,只好向亲自监斩的知府大人解释说:“此草药对各种血症都有疗效,但须长到三至七年才有效。青年所用之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