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学(第三版)(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物流管理系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4 02:14:23

点击下载

作者:霍红 牟维哲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货物学(第三版)(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物流管理系列)

货物学(第三版)(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物流管理系列)试读:

第三版前言

货物是指经由运输部门承运的一切原料、材料、商品以及其他产品或物品。货物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货物。

本书力求在继承传统的货物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物流的最新发展,对货物学的理念进行重新整理和拓展,系统地阐述货物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本次修订主要是对旧版中已经过时的内容进行了剔除,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完善,同时增加了货物学的最新知识,特别是补充了最新的国内外有关各类货物的标准、规定等,更新了原有货物品种分类,完善了货物质量要求。

本书由霍红、牟维哲任主编,第一、三、八、九章由霍红编写,第二、四、五、六、七、十章由牟维哲编写,研究生朱婧、贾鑫参与了资料整理方面的工作。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教材,也适于各级各类开办高等继续教育的院校使用。书中若存在疏漏与不完善之处,恳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以便我们不断完善。编者

第一章 概论

学习目标1.掌握货物的各种分类方式。2.熟悉货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机械性质。

第一节 货物学的研究对象

货物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运输环节的货物。通过对货物的分类、性质、包装、标志、质量、标准、检验、运输、装卸、理货、质量维护、堆存保管、配积载等内容的研究,探讨保证和提高货运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货物学主要研究以下方面:货物的分类、成分、结构及其物理、化学、生物和机械性质;货物的包装、标志、丈量与衡量以及货物的积载因数;货物质量与货物质量管理;货物标准;货物检验;货物运输;货物储存和养护;清洁普通货物、液体普通货物、粗劣普通货物、特性货物的相关知识等。

货物学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阐明货物与运输有关的性质,解释货物质量变化的科学规律,制订货物运输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货物数量完整、质量完好,同时,探索对货物运输科学管理的方法,改进货物的运载条件,改革货物的运输包装与标志,提高运输过程中配积载、装卸、库场保管的技术水平,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载重量,有效地使用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加快货物周转,提高运输生产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总之,就是要通过对运输环节货物的研究,安全、优质、高效、迅速、便利地运输货物,提高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节 货物的分类

货物(cargo)是指经由运输部门承运的一切原料、材料、商品以及其他产品或物品。

货物是运输生产的主要对象。在物流过程中,运输的货物品种繁多、自然属性各异且批量不一,因此,基于货物运输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我们非常有必要对货物进行科学的分类。由于货物在运输、装卸、包装、保管等环节的要求各不相同,我们可以依据运输方式、装卸搬运方式、储存场所及自然特性等对货物进行分类,从而在工作中尽可能地使货物的运输条件适应货物,以保证货物运输的质量和安全,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本节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货物进行分类,如按货物的包装形态分类、按货物的装运要求分类、按货物进出境的报关程序分类、按货物的自然特性分类等。一、按货物的包装形态分类

按照货物的包装形态进行划分,货物可分为件装货物、散装货物以及成组装货物三种类型。(一)件装货物

件装货物又称件杂货或杂货,它以件数和重量承运,其标志、包装形式不一,性质各异,一般批量较小且票数较多。件装货物按其包装特点可分为包装货物和祼装货物。(1)包装货物。它是指装入各种材料制成的容器的货物或捆扎的货物,如袋装货物、桶装货物、捆装货物等。(2)裸装货物。它是指在形态上自成件数,在运输中不用另加包装(或简易捆束)的货物,如汽车、钢板、木材等。(二)散装货物

散装货物简称散货,是以散装方式进行运输,以重量承运,无标志,无包装,不易计算件数的货物,一般批量较大且种类较少。散货按其形态可分为干制散装货物和液体散装货物。(1)干制散装货物。如矿石、化肥、煤等。(2)液体散装货物。如原油、动植物油等。(三)成组装货物

成组装货物是指用托盘、网兜、集装袋和集装箱等将件装货物或散货组成一个大单元进行运输的货物。成组装货物又可分为以下几类:(1)托盘货物。托盘货物是指将若干包(件)货物集合放在一个托盘上,用塑料薄膜等材料连同托盘一起形成一个装运单元进行运输的货物。(2)网兜货物。网兜货物是指使用棕绳或尼龙绳、钢丝绳等编织的网兜来盛装的货物。(3)集装袋货物。集装袋货物是指装入可折叠的涂胶布、树脂加工布等软材料所制成的大型袋子的货物。适用集装袋的货物类型广泛,主要是粉粒体货物,如矿砂、水泥、纯碱等。(4)集装箱货物。集装箱货物是指装入集装箱内进行运输的货物。按货物性质和形态,可选用通用集装箱或特种集装箱装运。按装运方式,集装箱货物可分为整箱货和拼箱货。二、按货物的装运要求分类

根据货物装运要求的不同,可以将货物分为普通货物(general cargo)和特殊货物(special cargo)两大类。(一)普通货物

普通货物是指由于本身不具有特殊性质,所以在运输过程中没有规定特别条件的各类货物。

普通货物又分为如下几类:(1)液体货物(liquid cargo)。液体货物是指盛装于桶、瓶、罐、坛内的,在运输过程中容易破损、滴漏的各种流质或半流质货物。如酒类、药品、各种油类及其制品、普通饮料等。(2)清洁货物(clean cargo)。清洁货物是指洁净的、干燥的货物,也可称为精细货物(fine cargo)。如供人们食用的糖果、糕点、茶叶;在运输保管中不能混入杂质或被污染的各种针织品;不能受重压、磕碰、摔打的易碎品中的陶瓷器、玻璃制品;肥皂、洗衣粉、洗面奶等各种洗涤用品和化妆品;盆、杯子等各种塑料制品。(3)粗劣货物(rough cargo)。粗劣货物是指具有散发异味、易水湿、易扬尘和易渗油等特性的货物。如货物中会散发气味的生皮、鱼粉、烟叶、大蒜、氨水、油漆等;易扬尘并使其他货物受污染的水泥、炭黑、矿粉、颜料等;易渗油的煤油、豆饼等。(二)特殊货物

特殊货物是指本身的性质、体积、重量和价值等方面具有特别之处,在积载和装卸保管中需要采用特殊设备和采取特别措施的各类货物。

特殊货物包括如下几类:(1)危险货物(dangerous cargo)。危险货物是指具有燃烧、爆炸、毒害、污染、腐蚀和放射射线等性质,在运输过程中会引起人身伤亡、财产毁损,在积载、装卸和保管中需要采用特殊设备、采取特别措施,且需要按照有关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的规定进行运输的货物。(2)冷藏货物(reefer cargo)。冷藏货物是指在常温条件下容易腐烂变质或需要使用冷藏箱、冷藏船、冷藏舱在某种指定的低温条件下运输的货物。这类货物又称鲜货,如新鲜的或处于冷冻状态的牛肉、鱼肉、鸡肉、蛋及其制品,处于低温状态的水果、蔬菜等。(3)贵重货物(valuable cargo)。贵重货物是指本身价格昂贵的货物。如金、银等贵重金属,玉器首饰,货币,高档电器,精密仪器,名贵药材,历史文物,以及其他高价商品。(4)有生动植物货物(live stock and plants)。有生动植物货物又称活货,是指具有正常生命活动,在运输过程中仍然需要特别照顾,需维持其生命和生长机能,以避免其枯萎、患病或死亡的动植物货物。如牛、马、猪、羊等家畜,鸡、鸭、鹅等家禽,以及其他兽类、鸟类、鱼类等活的动物货物;花卉、树苗、盆景等植物货物。(5)笨重长大货物(bulky and lengthy cargo,heavy cargo)。笨重长大货物是指重量超过一定界限或者单件体积过大(过长)的货物。如钢轨、机车头、各种成套的设备等。

根据我国港航计费规定,每件重量为3~5t的货物为重件,超过5t的为超重件,长度超过9m的货物为长大件;国际标准规定,每件重量超过40t的货物为超重件,长度超过12m的货物为超长件,高度或宽度超过3m的货物为超高或超宽件。在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中,有时也以船舶、码头的起吊能力作为划分笨重长大货物的标准,例如,卸货港码头上无起吊设备,而船舶吊杆的安全负荷为8t,这时,重量超过8t的货物就是重件货物,承运人或其在装货港的代理人应该将重量在8t以上的货物的情况及时通知卸货港代理人,以便卸货港代理人联系、安排设备进行卸货作业。(6)邮件货物(mail cargo)。邮件货物是指出入境的邮件、包裹等货物,它要求交货迅速,以便能及早送达收件人手中。(7)拖带运输货物(towing carriage cargo)。拖带运输货物是指较适于经编扎后在水上拖带运输,而不便于装载在船舶上运输的货物,如竹子、木排、船坞等。(8)涉外货物(foreign-related cargo)。涉外货物是指外国驻华使领馆、团体和个人的外交用品,以及国际礼品、展览品等物品。三、按货物进出境的报关程序分类

报关程序是指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和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或者其代理人按照《海关法》的规定,办理运输工具、货物、物品进出境及相关海关事务的手续和步骤。根据货物进出境时报关程序的不同,可以将货物分成以下几类。(一)特定减免税货物

特定减免税货物是指海关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准予减免税进境,使用于特定地区、特定企业、特定用途的货物。其中,特定用途的减免税货物包括国内投资项目、利用外资项目、科教用品、残疾人专用品等;特定企业的减免税货物主要是指外商投资企业的减免税货物;特定地区的减免税货物包括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减免税货物。(二)一般进出口货物

一般进出口货物是指在进出境环节缴纳了应纳的进出口税费并办结了所有必要的海关手续,海关放行后不再进行监管的进出口货物。如转为实际进口的原保税货物和原暂准进出境货物,易货贸易、补偿贸易进出口货物,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货物,实际进出口货样广告品及其他不享受特定减免税和不准予保税的一般贸易进口货物。(三)暂准进出境货物

暂准进出境货物是指为了特定目的,经海关批准暂时进境或暂时出境,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复运出境或复运进境的货物,包括使用ATA单证册报关的暂准进出境货物、展览品、集装箱箱体等。(四)保税货物

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货物。保税货物可以分为加工贸易保税货物、仓储保税货物和区域保税货物。(五)其他进出境货物(1)过境货物。过境货物是指从境外启运,在我国境内无论是否换装运输工具,通过陆路运输,继续运往境外的货物。(2)转运货物。转运货物是指由境外启运,通过我国境内设立海关的地点换装运输工具,而不通过我国境内的陆路运输,继续运往境外的货物。(3)通运货物。通运货物是指由境外启运,由船舶、航空器载运进境并由原运输工具继续载运出境的货物。(4)出料加工货物。出料加工货物是指我国境内企业运到境外进行技术加工后复运进境的货物。(5)无代价抵偿货物。无代价抵偿货物是指进出口货物在海关放行后,出于残损、短少、品质不良或者规格不符等原因,由进出口货物的发货人、承运人或者保险公司免费补偿或者更换的与原货物相同或者与合同规定相符的货物。

另外,还有进出境修理货物、进出境快件、溢卸进境货物、误卸进境货物、放弃进口货物、超期未报关货物、一般退运货物、退关货物等。四、按货物的自然特性分类

按自然特性的不同,货物可做如下分类:(1)冻结性货物。冻结性货物是指含有水分,在低温条件下易于冻结成为整块或产生沉淀的货物。如煤炭、散盐、矿石在低温时易冻结成大块,造成装卸困难;墨汁、液体西药受冻后会产生沉淀,影响质量。(2)热变性货物。热变性货物是指当所在环境的温度超过一定限值时会发生形态变化的货物,如石蜡、松香、橡胶等。(3)自热性货物。自热性货物是指在不受外来热源影响下能够自行发热的货物,如油纸、棉花、煤炭等。(4)锈蚀性货物。锈蚀性货物是指在环境中易于生锈导致毁损的金属类货物,如铁、钢材等。(5)染尘性货物。染尘性货物是指容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灰尘而被污染甚至失去自身性能的货物,如各种纤维货物、液体货物及食品等。(6)扬尘性货物。扬尘性货物是指极易飞扬尘埃且能使其他货物受到污染的货物,如矿粉、炭黑等。(7)易碎性货物。易碎性货物是指机械强度低,质脆易破的货物,如玻璃及其制品、陶瓷器皿、精密仪器等。(8)吸味性货物。吸味性货物是指容易吸附外界异味的货物,如茶叶、香烟、大米等。另外,有些吸味性货物本身还具有散味性,如烟叶、糖、咖啡等。(9)吸湿性货物。吸湿性货物是指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或水分的货物,如糖、盐、化肥,以及棉布等各类纤维织物。(10)带虫害病毒货物。如未经消毒的生牛羊皮、破布、废纸等。

第三节 货物的性质

在装卸、运输和保管等各个环节中,由于货物本身的自然属性、化学组成与结构不同,当受到温湿度、阳光、雨水和微生物等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运输中装卸搬运的外力影响时,货物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质量变化,造成货物使用价值的下降或丧失。因此,为了保证货物运输安全和货物质量,减少或避免运输中产生的货损货差,我们有必要掌握不同货物的不同特性。货物的各种特性,是由货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和机械性质所决定的,研究货物的特性,就是要透过货物质量变化的现象,找到其变化的实质,掌握质量变化的科学规律。一、货物的物理性质

货物的物理性质是指货物具有的受外界的温度、湿度、阳光、雨水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物理变化的性质。货物发生物理变化时,其原来的化学组成虽没有改变,但数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甚至会损坏,为生物变化和化学变化创造条件,使得货运作业困难或发生危险性事故。

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主要形式有:固体货物的软化、熔化或溶解以及吸湿或散湿,液体货物的挥发、凝固或冻结,气体货物的压力变化与爆炸等。(一)货物的吸湿性

货物所具有的吸附水蒸气或水分的性质,是货物运输中发生质量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货运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货物的吸湿能力取决于下列五个因素:(1)货物的化学成分。如果货物的化学成分中含有亲水性基团,货物就易吸收水分。(2)货物的结构。由于物质的吸附作用,多孔性物体和粉粒状物体因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所以具有较强的吸湿性。(3)物质的易溶性。易溶于水的货物就容易吸湿。(4)货物蒸发水分的气压。当货物表面水气压小于空气中水气压时,货物会吸湿;反之,货物会散湿。水分的流向取决于两者的气压差,由高压的一方流向低压的一方,直至两者达到平衡状态。(5)货物的纯度。货物组成成分中含有杂质,会降低蒸发所需气压,从而增强吸湿性。例如,纯度高的氯化钠不易吸湿,但普通氯化钠(食盐)因含有氯化镁等杂质而具有较强的吸湿性。

货物吸湿的程度还与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有关。当空气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时,货物易散发水分;当气温较低,且相对湿度较大时,货物易吸收水分。

在运输中,货物含水量过多,超过其安全水分标准时,会出现货物潮解、溶化、分解、发霉等变质现象;货物含水量过少,会致使货物损耗、发脆、开裂。为防止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吸湿变质,需熟悉各类货物的安全水分标准,加强温度、湿度控制,采取防潮措施。(二)货物的溶化和熔化

溶化是指某些固体或粉末状的货物在储存保管过程中,因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溶化变成液体的现象。如食盐、食糖、尿素、氯化钙、硝酸铵等。溶化后,一方面使得货物的质量下降、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可能会污染别的货物。特别是有些货物溶化后,在干燥的条件下又会失去水分重新结晶而结块,给装卸搬运带来困难。因此,要加强货物保管过程中的环境湿度的控制,同时还要合理控制垛型,货垛大利于防潮,但容易结块;货垛小不容易结块,但不利于防潮。

熔化是指某些货物由于熔点较低,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会逐渐变软甚至熔化为液体的现象。如松香、香脂、石蜡、肥皂、药品中的糖衣片等。货物的熔化与货物的熔点低是有直接关系的,同时,还与环境的温度、货垛的压力有关系。所以,易熔化的货物在储存时应控制环境的温度,将货物放在阴凉通风的场所,在船上要选择远离热源以及太阳不能直射的地方,同时要合理控制垛型。(三)货物的挥发性

挥发是低沸点的液体货物或经液化的气体货物(如液态氮)迅速蒸发到空气中的现象。液体货物发生挥发现象,是由于液体货物表面的分子比其内部分子的运动更为活跃,它的表面蒸气压大于空气压力,所以能不断地挥发扩散到空气中去。挥发的速度与气温的高低、空气流动速度的快慢、液体表面接触空气面积的大小成正比。常见的易挥发货物有酒精、白酒、香精、花露水、香水、化学试剂中的各种溶剂等。另外,硫黄、樟脑等固体物质也能直接升华。

液体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挥发会减少其有效成分,增加其损耗,降低其质量,还容易引起燃烧或爆炸。如果挥发的蒸气有毒性或麻醉性,则容易造成大气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防止液体货物挥发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包装的密封性。同时,要注意控制仓库温度,使货物保持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储存,以防止其挥发。(四)货物的污染性

污染性是指某些货物本身具有异味、渗漏、熔化、溶化等性质,能污染其他货物的现象。常见的污染性货物有散味的、扬尘的、渗漏的、感染性的等。为防止货物污染,首先要对有污染性的货物采用严格的包装,防止污染扩大,影响其他货物;其次,有污染性的货物要与怕污染的货物分开存放,减少货物被污染的可能性。对于散味性的货物尤其要注意,不仅要防止易吸附异味的货物被污染,如食品类、贵重货物类,还要防止不同气味的货物之间的串味。(五)货物的干缩裂

干缩裂是指木材、竹等及其制品,在环境温湿度不适宜的条件下,常会出现的开裂、变形等变化。木材及其制品等对环境的温湿度的要求较高,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下,木材会湿胀、腐朽变色,在干燥高温的条件下,木材会变形开裂,因此要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将木材等的含水量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二、货物的化学性质

货物的化学性质是指货物的组成在光、氧、水以及酸、碱等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的性质。货物的化学性质是由货物的组成成分决定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意味着货物质量发生了变化,货物遭受了损失,严重的甚至还会殃及其他货物及发生严重事故。钢铁生锈、肥料失效以及黑火药爆炸等都属于化学变化。

在运输过程中,货物发生化学变化的形式主要有氧化、锈蚀、燃烧、爆炸等。(一)货物的氧化

氧化又称氧化作用,是指货物与空气中的氧或放出氧的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氧非常活泼,极易与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而使货物变质,甚至发生危险事故。一般情况下,氧化作用的进行是十分缓慢的。但是,如果氧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而积聚起来,就会发生自热、自燃现象,如油布伞、油纸、桐油布等油制品,若尚未干透即行打包运输,就容易发生自燃。因此,对于一些发热量较大、燃点较低的货物,如黄磷、废电影胶片等,要特别注意防止自燃事故的发生。另外,橡胶的老化、茶叶的陈化、煤的风化等也属于氧化现象。(二)货物的锈蚀

锈蚀是指金属或金属合金同周围的介质接触时,相互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而逐渐遭到破坏的过程。金属货物之所以会发生锈蚀,一是由于金属本身不稳定,在其组成中存在自由电子,或组成成分不纯;二是由于水分和有害气体的作用。锈蚀是金属货物的主要破坏形式。(三)货物的燃烧

燃烧是指物质相互化合而产生光和热的过程。物质与氧激烈地化合引起燃烧或继续维持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或氧化剂)以及一定的温度,三者缺一不可。液体和固体燃料通常需要先受热变成气体后才能燃烧而产生火焰,而气体燃料则能直接燃烧并产生火焰。(四)货物的爆炸

爆炸是指物质非常迅速地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而导致压力急剧上升的一种现象。爆炸分为化学性爆炸和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是指物质受外因的作用,产生化学反应而发生的爆炸。物理性爆炸是指货物包装容器内部气压超过容器的承受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如氧气瓶的爆炸。

爆炸反应的主要特点是反应速度极快,释放出大量的热和气体,产生冲击破坏力。爆炸和燃烧的主要区别在于反应速度,爆炸多伴随燃烧发生,如黑火药等爆炸品发生爆炸时即如此。三、货物的生物性质

货物的生物性质是指有生命的有机体货物及寄附在货物上的生物体,在外界各种条件的影响下,能分解营养成分的性质。它包括货物本身的生命活动(呼吸过程消耗营养物质)和微生物在有机营养内活动两个方面。如粮谷、豆类、菜果等通过缓慢氧化(呼吸)维持生命;鲜鱼、肉类等主要由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使营养物质分解。呼吸强度和微生物活动的程度与货物的温度和水分含量有关。在温度较高、水分含量较多的情况下,生命活动较为旺盛;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生命活动被抑制。

在运输过程中,货物发生生物变化的形式主要有酶、呼吸、微生物、虫害的作用等。(一)酶的作用

酶又称酵素,是一种特种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因为一切生物体内的物质分解与合成都要靠酶的催化来完成,所以酶是生物新陈代谢的内在基础。如粮谷的呼吸、后熟、发芽、发酵、陈化等都是酶作用的结果。影响酶的催化作用的因素有温度、水分、pH值等。(二)呼吸作用

货物呼吸是有机体货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种分解有机成分的生物化学反应,这种反应能产生水分与热量,是为获取热能维持生命而进行的新陈代谢现象。呼吸作用是一切活的有机体货物都具有的最普通的生物现象,寄附在货物上的微生物、害虫等也具有此特性。

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有机体货物中的葡萄糖或脂肪、蛋白质等,在通风良好、氧气充足条件下受氧化酶的催化,进行氧化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体货物利用分子内的氧进行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可造成有机体中的营养成分大量消耗并产生自热、散湿现象,而严重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酒精积累过多会引起有机体内的细胞中毒死亡。所以,在运输过程中应合理通风,并尽量控制有关因素,使货物进行微弱的有氧呼吸。(三)微生物作用

微生物是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其个体形态的小生物。微生物作用是微生物依据外界环境条件,吸取营养物质,经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变化,进行生长、发育、繁殖的生理活动过程。微生物的种类很多,而造成货损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酵母菌和真菌三大类。

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因素有:水分、氧气、温度、物质氢离子浓度和渗透压。由于微生物所摄取的养料必须在溶解状态下才能进入细胞体,所以,水分是微生物生长活动的必备条件;大多数微生物活动需要氧气,有些微生物在缺氧时也能活动;温度对微生物活动有重大影响,不同的微生物在各自适宜的温度下能迅速发育、繁殖;各种微生物有不同的pH值的适宜值,即在适宜值环境下活动旺盛;微生物是依靠外界一定的渗透压摄取养料的,在外界渗透压过高(进行盐渍、糖渍等处理)时,微生物会出现致命的“质壁分离”。此外,紫外线、射线、超声波、化学药剂、抗生素和植物杀菌素等,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有致命的影响。

根据运输的客观条件和货运质量上的具体要求,在运输中,为抑制呼吸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应采取控制水分和温度的方法。微生物的生存条件一般是中温(25℃~35℃)、高湿。所以,控制货物的含水量和环境的温湿度,调节氧气的浓度,是防止微生物作用的有效措施。同时,还要保持环境卫生,防止货物被污染。(四)虫害作用

虫害作用对有机体货物的危害性很大,害虫不仅会蛀食货物,破坏其组织结构,引发货物破碎、孔洞、发热和霉变等,而且害虫的分泌物、粪便、尸碱会污染货物,影响商品的质量和外观,使商品的使用价值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如粮谷害虫能使粮谷结露、陈化、发热和霉变等,老鼠、白蚁等会咬蛀货物的包装、库场建筑物并传染疾病等。

虫害作用一般与环境的温湿度、氧气浓度、货物的含水量有关系,其中温湿度是最重要的。为防止虫害,应控制有关因素并做好运输工具和仓库的清洁卫生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切断虫、鼠来源,同时采用化学药剂或其他方法杀虫、灭鼠。(五)胚胎发育

胚胎发育主要是指鲜蛋在保管过程中,当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适宜时,胚胎会发育成血丝蛋、血环蛋,导致其新鲜度和食用价值大大降低。为抑制胚胎发育,应加强温湿度控制,最好是采取低温储藏或截止供氧的方法进行保管和运输。(六)发芽

发芽是指有机货物在适宜条件下,冲破“休眠”状态而萌发的现象。发芽会使有机货物的营养转化为可溶性物质,供应有机体本身的需要,从而降低货物的质量。发芽的过程中通常伴有发热、发霉等情况,有时还会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增加货物损耗,降低货物的质量。四、货物的机械性质

货物的机械性质是指货物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具有抵抗变形或破坏的能力的性质。货物采用不同的包装,可具有不同的抵抗变形或破坏的能力,所以,货物的机械性能既与货物本身的质量、形态等性质有关,又与其包装质量有关。抗压强度(抗压性)是最常用的机械性指标,是指物质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单位为帕(Pa),它决定着货物的堆码高度或耐压的强度。常用的机械性指标还有韧性,即物质抵抗冲击力的能力。与韧性相对的是脆性,脆性强的货物或包装不耐外界冲击力的破坏作用。货物具有的韧性或脆性如何,一般可通过包件跌落试验了解。

在船舱、库场堆装及搬运操作过程中,对于那些机械性能较差的货物,应严格按照注意标志的要求作业,尽量减少或杜绝那种包装尚好,但内部货件因受到过大的冲击影响而破碎损坏的事故。

货物发生机械变化的形式主要有变形、渗漏、破碎、结块等。(一)货物的变形

货物的变形主要是指具有可塑性的货物发生变形。所谓可塑性,是指货物受外力作用后发生变形,而当移去外力后,不能完全恢复原状的性质。这类货物虽不易碎裂,但受到超过其所能承受的压力时就会变形,影响质量。如橡胶、塑料制品,特别是有热变性的橡胶、塑料制品,在高温条件下受重压、久压更易变形。皮革制品和铝制品等也是如此。

因此,易变形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堆装时须注意堆形平整,堆装高度不宜过高,尤其是不应在上面装重货。装卸搬运要避免摔、抛以及各种撞击,机械作业要稳铲、稳吊、稳放,防止货物受外力作用变形。(二)货物的渗漏

液体货物容易发生渗漏。货物的包装或容器质量有缺陷,封口不严,灌装不符合要求,在搬运时撞击、跌落,受高温作用等,都会使货物发生渗漏现象。

在运输过程中,应加强对液体货物包装容器的检查,做好高温时的防暑降温措施,装卸搬运要使用合适的器具,船舱内应紧密堆装,不留空隙,以避免引起碰撞而造成货物渗漏。有污染性的易渗漏货物应堆装于底部位置;渗漏物有挥发性、散湿性的,应做好防护。(三)货物的破碎

破碎是货物由于质脆或包装强度弱,以至于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就容易破损的性质。各种玻璃制品、陶瓷制品以及用玻璃、陶瓷做包装的货物都属于易碎货物。

易碎货物在运输、保管和装卸过程中,为了防止损坏,必须采取如下措施:首先,要采用坚固的包装,包装内还可以采用适当的衬垫材料进行缓冲,包装外面必须粘贴“易碎”等指示标志;其次,在搬运装卸中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野蛮作业,堆放的场所应选择不震动、平整并且不下沉的地方;再次,在码垛过程中要注意按照堆码要求正确操作,货垛不能堆放得太高、重货不能堆放在上面,以保证下面的货物不会被堆放在上面的货物压坏;最后,堆垛后还要注意捆绑加固,防止货垛倒塌,以减轻跌落和翻倒冲击对货物造成的损坏。(四)货物的结块

粉粒晶体状货物易结块。装载时堆码超高或受重货所压以及潮湿、干燥、高温、冷冻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货物结块。货物结块不仅会对货物的质量有损害,而且会在装卸中造成货物包装断裂,以致散装货物难以卸货。

在运输过程中,货物堆码勿重压、久压,装卸中不宜用水喷洒货物,以免造成货物结块损失。五、货物的自然损耗

货物的自然损耗又称自然减量,是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本身的性质以及有关运输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货物质量不可避免的减少。这种由于非人为因素而减少的货物重量占运输货物原来总重量的百分比,称为货物的自然损耗率。货物自然损耗率的大小与货物的种类、包装以及装卸方式、次数、气候条件和运输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运输双方可以在有关合同中事先规定耗损限度。比如在海上货物运输领域,按国际航运习惯,一些货物公认的自然损耗率如表1-1所示。表1-1 国际惯例公认的部分货物自然耗损率

在货物运输过程中,货物的非事故性减量在自然损耗率或规定的损耗限度以内的,承运人不负任何赔偿责任。

造成货物自然损耗的主要原因有:(1)货物中水分的挥发和干耗。含水分多的货物及轻质馏分的油品,因为气温的变化和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必然会因水分的自然蒸发或轻质馏分的挥发而造成重量减少。(2)液体货物的沾染和渗漏。液体货物通过包装(如木桶)非人为地沾染或渗漏在装运容器(或油舱)内而引起货物重量的减少。(3)粉粒固体货物的飞扬和散失。粉状、颗粒状货物因物质的飞扬及通过包装空隙的散失而引起货物重量的损耗,如矿粉、面粉、谷类等的损耗。

第四节 货物的计量

货物的计量不仅直接影响船舶、飞机、车辆等运输工具的载重量和载货容积的利用程度,而且关系到有关库场堆放货物时如何充分利用场地面积和空间等问题,同时与货物的装卸、交接也有直接的关系,有时还是计算运费的基础。一、常见的度量衡制度

目前,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比较广泛的度量衡制度有公制(the metric system)、英制(the British system)、美制(the U.S.system)以及在公制基础上颁布的国际单位制(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我国采用的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法定计量单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国家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制度。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目前,除个别特殊领域外,一般不允许再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我国出口商品,除照顾对方国家贸易习惯约定采用公制、英制或美制计量单位外,应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我国进口的机器设备和仪器等,应要求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否则一般不许进口,如确有特殊需要,也必须经有关标准计量管理部门批准。二、货物的计量单位

货物的计量单位依货物的不同性质而定,且不同的数量计算方法有不同的计量单位。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货物计量单位有以下六类:(1)按重量(weight)计量。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吨(metric ton)、长吨(long ton)、短吨(short ton)、千克(kilogram)等,主要适用于初级产品(如大米、花生、煤、铁矿)以及部分工业制成品。(2)按数量(number)计量。常用的计量单位有件(piece)、双(pair)、套(set)等,主要适用于日用消费品、轻工业品、机械产品,以及一部分土特产品,如文具、纸张、车辆、活牲畜等。(3)按长度(length)计量。常用的计量单位有米(meter)、英尺(foot)、码(yard)等,主要适用于金属绳索、丝绸、布匹等货物。(4)按面积(area)计量。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平方米(square meter)、平方英尺(square foot)、平方码(square yard)等,主要适用于玻璃板、地毯等货物。(5)按体积(volume)计量。常用的计量单位有立方米(cubic meter)、立方英尺(cubic foot)、立方码(cubic yard),主要适用于木材、化学气体等。(6)按容积(capacity)计量。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公升(liter)、加仑(gallon)、蒲式耳(bushel)等,主要适用于谷物以及液体、气体物品,如小麦、玉米、汽油、酒精、啤酒等。三、货物重量的计算

在进出口交易中,重量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货物数量计量单位。合同中常用的计算重量的方法如表1-2所示。表1-2 重量计算方法

计量货物重量时,原则上应逐件衡重,但因受条件或时间限制,不具备逐件衡重的条件时,可采用整批或分批衡重、抽件衡重并求平均值等方法测得重量。货物衡重可使用轨道衡、汽车衡(一种地秤)、吊钩秤、皮带秤、定量秤,水路运输时对散装运输的大宗货物还可以采用水尺计重(或称水尺检量)。四、货物数量的确定

在洽商交易时,应准确掌握进出口商品成交的数量。(一)对出口商品数量的掌握

为了准确掌握出口商品的成交量,在商定具体数量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国外市场的供求状况。当确定向某市场出口时,应了解该市场的需求量和各地对该市场的供应量,有效地利用市场供求变化规律,按国外市场实际需要合理确定成交量,以保证我国出口商品能卖得适当的价钱。对我国出口商品的主销市场和长年稳定供货的地区与客商,应保持一定的成交量,防止因成交量过少或供应不及时而导致国外竞争者乘虚而入,使我们失去原有市场和客户。(2)国内货源供应情况。在有生产能力和货源充足的情况下,可适当扩大成交量;反之,如货源紧张,则不宜盲目成交,以免给生产企业履行合同带来困难。(3)国际市场的价格动态。当价格看跌时,如有货源,应争取多成交、快抛售;价格看涨时,不宜急于大量成交,应争取在有利的时机抛售。(4)国外客户的资信状况和经营能力。出口商品的成交数量应与国外客户的资信状况和经营能力相适应,对资信情况不了解的客户和资信欠佳的客户,不宜轻易与之签订成交数量较大的合同,对小客户的成交数量也要适当控制,对大客户的成交数若过小,势必缺少吸引力。总之,要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成交量。(二)对进口商品数量的掌握

为了准确地掌握进口商品的成交数量,一般需要考虑下列因素:(1)国内的实际需要。在洽购进口商品时,应根据国内生产建设和市场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成交量,避免盲目进口。(2)国内支付能力。确定进口商品数量,应与国内支付能力相适应,当外汇充裕而国内又有需要时,可适当增加进口商品数量;反之,如外汇短缺,而非急需商品,则应控制商品成交数量,以免浪费外汇和出现不合理的贸易逆差。(3)市场行情变化。在洽购进口商品时,还应根据国际市场行情变化确定成交数量,当市场行情发生对我方有利的变化时,应适当增加成交数量;反之,则应适当控制成交数量。本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危险货物2.特定减免税货物3.保税货物4.过境货物5.无代价抵偿货物6.货物的自然损耗二、简答1.件装货物可以分为哪几类?2.货物的吸湿能力取决于哪几个因素?3.货物的锈蚀原理是什么?4.造成货物自然损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三、案例分析青铜器会受骤冷骤热的影响,甚至会自然断裂。曾有一个喜欢收藏青铜器的藏家,买了一把战国时期的复合剑,此剑是由多次铸造复合而成的,价值很高。当时由于是冬天,这个藏家把家里的空调温度调得很高,导致这把战国古剑自然断裂了。青铜器由于多年深埋地下,皮层钙化,遇骤冷骤热很容易出现断裂。湿度也会对青铜器产生影响,带锈的青铜器要特别注意防潮。有一种粉状锈,在遇到潮湿、闷热天气时会迅速蔓延,最终会把整个青铜器都腐蚀掉,并且这种锈会传染其他青铜器。为了防止粉状锈,应该用刀将青铜器表面的粉状锈清理干净,直到露出新铜,然后涂抹上特制的药水,以防止粉状锈的腐蚀。不过,在南方潮湿的环境下,粉状锈会有再生的现象。另外,出土的青铜器见风会有裂纹出现,一般含锡、铅等合金元素的物品比较容易裂,尤其是白亮的铜镜。思考:利用本章所学货物特性的知识,分析本案例中青铜剑自然断裂的原因。

第二章 货物质量与货物标准

学习目标1.掌握货物质量的概念及内涵。2.掌握货物的质量要求,能够对消费性货物和生产性货物的质量要求进行具体说明。3.掌握影响货物质量的主要因素。4.了解货物标准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熟悉货物标准的分类。5.掌握货物标准化的形式,了解贸易壁垒的种类。

第一节 货物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一、货物质量概述(一)货物质量的概念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制定的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0:2015)中,将货物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特性就是可辨别的特征。特性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货物的特性包括货物的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人体工程学(例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以及其他类别的特性。

固有特性就是某种货物本来具有的特性(如产品的质量特性),而不是人们赋予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产品的所有人)。

要求就是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明示的、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指的是在文件中明确指出的相关法律、法规或合同规定。通常隐含的需求或期望指的是组织、顾客或其他相关方不言自明的惯例或习惯做法。在这里,“组织”指的是公有的或私有的公司、集团、商行、代理商、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和社团等的部分或组合。“顾客”指的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包括消费者、最终用户、零售商、采购方和委托人等。“相关方”指的是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可以是由一个组织或其中一部分,或多个组织构成,例如顾客、公司员工和股东、供方、银行、合作伙伴等。(二)货物质量的内涵1.货物质量的广义含义(1)“质量”术语,既用来表达在比较意义上的优良程度,又用于定量意义上的技术评价,如“质量水平”和“质量度量”是对质量的“定量”意义的评价。(2)在贸易合同中,货物质量是对货物品质特性的具体规定;在购物环境中,它隐含着消费者需要的各种表现形式。(3)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受相互作用的活动所构成的阶段影响的,因此,对具体产品而言,要界定质量领域范围。(4)质量是按需要规定的特征和特性,即规定的质量标准。组织聚焦于质量,以提升其文化,影响其行为、观念、活动和管理过程,传递价值,满足顾客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5)质量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质量要求需要不定期地修改、规范。2.从货物质量属性来理解货物质量

从货物属性来看,货物质量的含义具有使用的针对性、比较的相对性和标志的可变性。使用的针对性,是指在一定使用条件下给定货物的用途;比较的相对性,是指对使用目的相同的同类货物的使用价值相对于不同货物个体的比较;标志的可变性,是指货物受各种因素影响,其质量在变化之中。3.从消费者需求来理解货物质量

从消费者需求来看,货物质量包含内在质量、外在质量、包装质量和市场质量。货物的内在质量,是指货物的品质特性,诸如原材料质量、理化性质、使用性能、使用效果、使用寿命等。货物的外在质量又称外观质量,是指货物的款式、形状、结构、色泽等,即货物的外观形态,它是由货物的自然属性决定的,但受各方面因素诸如个人兴趣、爱好以及各方面的社会因素等的影响。货物的包装质量,是指货物的内外包装质量。评价货物包装质量的依据,一是维护货物的性能作用如何,二是表现和展示货物的价值效果如何,三是是否达到诱导消费的目的。因此,包装质量也是货物质量的一种外部形态表现。货物的市场质量,是指社会公众对货物的认可程度,它是反映货物社会效应的重要标志。(三)货物质量的构成1.从形成环节来看

从形成环节来看,货物质量由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和市场质量构成。

设计质量,是指在生产过程以前,设计部门对货物品种、规格、造型、花色、质地、装潢、包装等方面在设计过程中形成的质量因素,是货物质量形成的前提条件和起点。制造质量,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符合设计要求的质量因素,是货物质量形成的主要方面,它对货物质量的各种性质起着决定性作用。市场质量是指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对已在生产环节形成的质量的维护保证与附加的因素,是货物质量实现的保证。2.从顾客的认知角度来看

从顾客的认知角度来看,货物质量分为认知质量和消费质量。

如果说内在质量与外在质量可以通过生产者对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的改进加以提高,即控制质量的主动权在企业的话,那么产品的认知质量与消费质量的评判和控制主动权则在消费者手中,基本上脱离了生产者的控制,生产者只能通过必要的手段引导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认同。

货物的认知质量是顾客所能感知和认可的质量,认知质量的高低不仅受产品本身内在与外在质量的影响,还与顾客经验、期望值、产品生产分销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竞争产品的质量等因素紧密联系。

产品的消费质量是产品使用中产品本身“适用性”和“符合性”的总体表现,它可以通过顾客消费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的最终评价来表示,具有综合性和目的性。产品的消费质量不仅要满足“符合性”标准,即符合产品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而且要满足“适用性”的标准,即产品质量能够满足顾客需要,能使顾客满意。消费是产品生产、销售的终点与目的,在消费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的评价包含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各个因素,因而消费质量具有综合性和目的性等特点,同时,产品的消费质量也决定了产品在下一个生产、销售与消费周期中的竞争优势。

产品的认知质量与消费质量已经超出了企业所能完全控制的范围,因此,提高认知质量与消费质量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提高产品内在与外在质量的难度。要解决这个难题,企业就必须更深入地了解顾客的认知过程,理解顾客认知的落差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战略和策略来弥补落差,从而最终提高认知质量与消费质量。3.从表现形式来看

从表现形式来看,货物质量由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附加质量构成。

货物的外观质量主要是指货物的外部形态以及通过感觉器官能直接感受到的特性,如货物的式样、造型、结构、色泽、气味、食味、声响、规格(尺寸、大小、轻重)等;货物的内在质量,是指通过测试、实验等手段反映出来的货物特性或性质,如货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机械性质以及生物性质等;货物的附加质量,主要是指货物的声誉、经济性、销售服务等。

对于不同种类的货物而言,货物的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附加质量三者各有侧重,货物的内在质量往往可以通过外观质量表现出来,并通过附加质量得到更充分的体现。4.从有机组成来看

从有机组成来看,货物质量由自然质量、社会质量和经济质量构成。

货物的自然质量是货物的自然属性给货物带来的质量因素,是构成货物质量的基础;货物的社会质量是货物的社会属性所要求的质量因素,是货物质量满足社会需要的具体体现;货物的经济质量是货物消费时在投入方面所要考虑的因素,反映了人们对货物质量经济方面的要求。二、货物的质量要求(一)基本要求

要使货物的用途满足消费需求,就必须对货物质量提出基本要求。货物种类繁多,各自具有不同的用途及特点,因此其质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货物质量所包含的各项基本要求并非独立的、静止的、绝对的,特别是对某种特殊货物提出具体质量要求时,要根据该种货物的具体用途进行具体分析,同时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相适应。

货物质量的总体要求可概括为适用性、安全卫生性、审美性、可靠性、耐用性、经济性和信息性七个方面。1.适用性

适用性是指货物为满足主要用途(或使用目的)而必须具备的性能,它是构成货物使用价值的基本条件。货物的用途不同,对货物适用性的要求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类货物,由于具体的品种不同,对用途和性能的要求也各不相同。2.安全卫生性

安全卫生性是指货物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具有使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环境免遭危害的性能,它是评价货物质量极其重要的指标。货物的安全卫生性主要体现为货物本身所具有的维护人身安全的性能。此外,在考虑货物的使用不给使用者造成损害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不给第三者的人身安全、健康以及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损害。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需求不断变化,人们对健康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不断制定和出台相关的环保法规和货物环保标准,检测和保障货物的安全。3.审美性

审美性是指货物能够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属性,如货物的形态、色泽、质地、结构、味道和品种多样化等。货物的审美性可分为外观表面及装饰的美观性(如外观疵点的数量及分布、质感、色彩的和谐与流行、整体美等),形态的表现力(如形态的创造性、风格的独特性与新颖性,以及与流行式样的相符性等),结构组成的紧凑性(如结构组成的和谐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等),与环境的适应性,满足人们味觉、嗅觉、听觉等感官嗜好的程度等。货物本身是为人所用的,要以人为本,货物的结构设计要保证符合人体工程学,因此,在进行货物设计时,其结构、尺寸、颜色和形状都要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活动规律,达到方便、实用、舒适、美观等目的。4.可靠性

可靠性是货物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实现规定功能的能力。它是与货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无故障性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质量特性,是评价机电类货物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可靠性通常包括耐久性、易维修性和设计可靠性。

可靠性一般可用寿命来衡量。寿命一般是指使用寿命,有时候也包括储存寿命。使用寿命是指工业品货物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保持正常使用性能的工作总时间,它是体现货物能按规定用途正常工作的时间性的质量特性。储存寿命是指货物在规定条件下使用性能不失效的储存总时间。5.耐用性

耐用性一般是指货物抵抗各种外界因素对其产生破坏的性能,它可以反映该种货物的使用寿命和次数,可以说明货物的耐用程度。一般来说,对皮革、橡胶制品等货物常用强度、耐磨性能等指标来评定其耐用性。要保证货物的配(部)件在形状、大小、装配上结构合理,同时,为了保证货物的耐用性,各个厂家也会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规定保修期限,为保证货物的正常使用创造条件。6.经济性

货物质量的经济性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统一在“物美价廉”基础上的最适质量;二是货物价格与使用费用的最佳匹配。7.信息性

信息性是指消费者有权获得的货物有用信息,主要包括:货物的名称、用途、规格、型号、重量、容量、尺寸、原材料或成分、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或有效期、商标、质量检验标志、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以及运输、储存、安装、使用、维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安全警告、附件情况、售后服务内容、生产者责任等。(二)消费性货物的质量要求

由于货物种类繁多,用途各异,因而具体涉及每种货物时,其质量要求又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货物质量的基本要求是根据货物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消费者的期望和社会需求来确定的。消费性货物一般可根据用途,按吃、穿、用分为食品、纺织品和日用工业品三大类,再分别提出质量方面的基本要求。1.食品的质量要求

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对食品的质量要求有以下三个方面:(1)食品的卫生无害性。这要求食品的成分中不得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不洁物。这是食品符合卫生要求的基本条件,是衡量食品质量十分重要的指标。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来源一般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食品本身含有有毒成分。如蚕豆种子中含有巢菜碱苷,人食用这种物质后,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蚕豆黄病);木薯的根、茎、叶都含有亚麻仁苦苷,亚麻仁苦苷或亚麻仁苦苷酶经胃酸水解后产生游离的氢氰酸,从而使人体中毒。第二,生物对食品的污染。有的食品带有寄生虫和寄生虫卵,食用后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极大危害,如人们因食用了含有蛔虫虫卵的食品产生的蛔虫病。第三,生产加工时混入毒素。食品在加工过程中,过量使用添加剂或香精,罐头铁皮中的铅、砷等成分溶入食品中等,都会造成食品的污染。第四,环境或化学药品造成的污染。这主要是指废气、废水、废渣或不适当地施加农药等原因造成的化学性污染,以及由放射性物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侵害食品卫生。第五,保管不善产生的毒素。(2)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的营养价值是指食品中所含的机体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素,如蛋白质、无机盐(矿物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粗纤维等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这些物质在人体中具有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劳动能量、保证身体健康的作用。

能给人体提供营养物质,这是一切食品的基本特征。例如,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基础,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维生素则可调节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等。营养价值是保证人体维持生命活动、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是决定食品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食品的营养价值包括营养成分、可消化吸收率和发热量三方面。(3)食品的色、香、味、形。食品的色、香、味、形可以反映食品的新鲜度、成熟度、加工精度、品种风味及变质状况等,同时还会影响人们对食品的食用兴趣,从而影响其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根据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只要食品具有悦目的颜色、诱人的香气和可口的滋味,那么人们见到或闻到这种食品就会产生强烈的食用欲望,这时人体的消化器官就能分泌出较多的消化液,从而提高人体对食品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天然色素按来源不同,分为植物色素、动物色素和微生物色素三种。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允许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有45种,已经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天然食用色素共有19种。食品中可添加的化学合成色素共计28种,主要有胭脂红、苋菜红、靛蓝、柠檬黄四种。国家标准规定食物中化学合成色素的含量不得超过0.05~0.1g/kg。

香气是食品中多种挥发性香味物质作用于鼻黏膜感受体所引起的感觉。目前增强食品香气主要有两种方法:加入食用香精或加入香味增强剂。

味道是食品中的可溶性滋味物质溶于唾液或水后刺激舌表面的味蕾,再将刺激传递至中枢神经而产生的感觉。

外观形状是为了迎合人们的心理而对食品要求美观、和谐,并要求外形稳定,以适合生产、运输、储存和食用。2.纺织品的质量要求

纺织品是人们日常穿着的必需品,对个人起着保暖、装饰与美化等作用。纺织品质量标准规定了五个指标:原材料、织品结构、织品物理机械性能、外观疵点和染色牢度。纺织品的原材料决定织品的外观特征及基本性质,如织品丰满度、光泽程度和手感柔软挺括程度。合理选择织品原材料,对提高纺织品穿着服用性能和加强养护是很重要的。织品结构是指纺织品的织纹、重量与厚度、密度、紧度、幅宽与匹长等,这些在质量标准中都作了相应规定。织品的物理机械性能是指织品的透气性、透水性、吸湿性、缩水率、拉伸强度、抗裂强度、抗顶强度、抗磨强度、抗皱强度、抗疲劳强度等。织品的外观疵点是指织品上存在的各种缺陷,如破损、斑渍、色条、破洞、缺经、染色不均、色差、纬斜等。这些缺陷除影响外观外,也严重影响织品坚牢度使用性能,因而对织品的外观疵点必须严格控制。染色牢度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对使用中常遇到摩擦、汗渍、洗涤、熨烫、日晒等各种作用的抵抗力。

对纺织品的质量的基本要求是良好的穿着服用性能、良好的卫生性能、美观艺术性能与良好的力学性能。(1)穿着服用性。纺织品的穿着服用性是指以纺织品制作的服饰所应具备的基本性能,包括起毛起球程度、缩小率、刚挺度、悬垂性、透气性、抗静电性、保暖性和耐热性等。纺织品经受摩擦后往往形成绒毛或小球状突起物,称为起毛起球,纺织品要求不易起毛起球。纺织品经水洗后引起尺寸变小称为缩水,用缩水率表示,纺织品要求缩水率要小,因为纺织品缩水会引起成衣变形,影响外观。此外,纺织品要求有良好的刚挺度与悬垂性,刚挺度是指纺织品抵抗形变的能力,它会影响纺织品的手感和服装的挺括性,悬垂性是指从中心提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