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届学校体育教学观摩研讨大会论文、现场课解析(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 “十城市”学校体育研究会系列丛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4 04:20:11

点击下载

作者:“十城市”学校体育研究会资料编辑委员会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第二十七届学校体育教学观摩研讨大会论文、现场课解析(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 “十城市”学校体育研究会系列丛书)

第二十七届学校体育教学观摩研讨大会论文、现场课解析(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 “十城市”学校体育研究会系列丛书)试读:

前言

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宏伟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体育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根本体现,我们要切实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如果说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那么,体育就是教育的基石。“十城市”体研会从1985年至今已经历了30年的艰难历程,在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突破与转型中坚持服务基层为基本方向。30年来所展示千余节体育课和千余篇体育论文,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校本教材的开发、组织教法上的创新,还是在场地应用上的发展、器材改革上的大胆突破,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顺应了中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不同类型学校30年来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

在本书中,各会员城市报送论文按城市顺序进行排序。各城市报送的论文经过了各会员城市层层选拔,层层评选,论文质量均由各城市教研员评审把关,代表了各会员城市理论与实践研究水平。因学校基层体育教师的理论研究和撰写能力的差异,文章有不妥之处,还望理解与指正。

本书收集的不同教材体系的现场课教案解析,是为现场观摩课提供的参考资料,从文字上描述了执教者的教学思想、设计思路和实施要点,有助于提高实践课的研究水平和评审条件。因是异地上课,所以,现场课与现场课解析资料有细节上的出入,望理解。第一部分论文高效课堂的设计与特征——基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东北师大附中 刘家庆

学校体育课堂不仅对青少年的认知、情绪、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促进青少年个体的身心发展、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参加体育课对于青少年心理和品格的积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本身具有潜在的品格优势和积极心理,但是其潜在的品格优势和积极的心理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适宜的、积极的体育课堂进行干预,进而得到实现和发展。

那么,高效的初中体育课堂应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具备什么样特征的初中体育课堂才能够促进青少年的积极发展呢?青少年在这些课外体育活动中会接触到哪些作用要素呢?这些要素又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呢?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通过总结与探讨高效体育课堂设计的特征,挖掘课外体育活动对于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的作用机制,为有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建议。

依据学校体育课程研究的现状及特征,在分析青少年学生积极品质与心理发展的基础上把握高效体育课堂的设计与特征,这些特征对于提高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青少年学生积极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体育课堂应提供满足兴趣的需要

兴趣是从事体育活动的意识倾向,是青少年最为重要的积极性品格和心理因素。开展和组织青少年感兴趣的体育教学,能够有效地吸引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有利于激发其更广泛地参与体育锻炼的潜在兴趣,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格。二、体育课堂应提供达到负荷的要求

是否能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是参与体育课堂的重要标准之一,运动负荷一般包括负荷的量和负荷的强度两个方面。具有一定运动负荷特征的体育课堂,可以帮助青少年真正感受体育运动魅力、感受体育运动给身心带来的变化,有利于强化其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态度。三、体育课堂应提供独立自主的机会

体育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求参与者自主决策、自主判断。青少年阶段是个体独立自主能力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在具有自主性特征的体育课堂中,可以为青少年提供独立确立目标、制定计划、自主实施的体验,有利于强化其独立自主意识。四、体育课堂应提供身心放松的方法

学校体育课堂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使青少年从繁重的学业中解脱出来,使其在参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达到身心放松的目标。学校体育课堂需要为青少年提供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体验身心放松的机会,有利于青少年摆脱繁重学业带来的消极情绪。五、体育课堂应提供竞争竞赛的机会

青少年喜欢参与具有一定竞争性的课外体育活动,青少年的积极性品格需要在竞争中、比赛中得到快速发展,青少年抗挫折的心理品格同样需要在竞争中、比赛中得到锻炼和磨炼,具有一定竞技性、竞争性特征的体育课堂能够使其得到这样的体验。六、体育课堂应提供团队协作的氛围

相对于其他学校课外活动,体育课堂更具备为青少年提供参与团队协作的条件。由于体育活动、体育教育自身的特征就是要与同伴沟通、置身于团体中参加体育锻炼,因此体育课堂能提供给青少年更多团队协作的经验。七、体育课堂应提供情感交流的场合

根据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的理论,青少年时期的友谊特征是“亲密共享”型的友谊关系,尽管青少年在这个时期有强烈的交流需要,但是能够深入交流的对象通常只是局限于关系亲密的少数朋友,甚至仅仅局限于两三人,青少年普遍缺乏与更广泛同龄伙伴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丰富的体育课堂有利于拓宽青少年的交流范围,促进青少年与更多的伙伴进行情感交流。八、体育课堂应提供欣赏和观赏的意境

体育活动、体育教育另一方面的目的是让广大青少年欣赏体育运动的美、欣赏同伴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美。在青少年积极性心理发展过程中,观赏体育运动、欣赏同伴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同样可以给青少年带来运动快乐和积极的心理体验。九、体育课堂应提供关心、关爱的言语“90后”青少年的特征是,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其在成长过程中享受来自各方面的关爱,却鲜有机会关爱别人、服务别人。学校体育课堂能够给青少年提供这种在活动中关爱同伴、服务同伴的机会,有利于青少年体验服务他人、关爱他人的意义和价值。十、体育课堂应提供观摩学习的平台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可以获得榜样行为的积极心理表征,由此引导学习者在将来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通过体育锻炼所能习得的重要收获就是观察和模仿,青少年积极心理需要同伴的榜样作用,可以促使青少年自发向同伴学习,对青少年品格等方面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十一、体育课堂应提供主观能动的机会

主观能动性是指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能力,是青少年积极性心理品质的反映。课外体育活动能够使青少年体验到积极参与、积极锻炼、亲身实践的价值,能够有效提高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十二、体育课堂应提供模拟社会的情景

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青少年的学业负担太重,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缺乏接触社会的机会,甚至与同伴接触的机会都很少,课外体育活动几乎成为其接触同伴、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唯一途径。体育课堂能够为青少年提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心理体验,能够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快速成长和成熟。

本文探讨了高效初中体育课堂应满足学生什么样的需要,即在设计高效体育课堂时应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探索高效初中体育课堂应具备的特征对于指导初中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去考虑这些因素,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过程中应遵循并发挥高效体育课堂的特征;另一方面,对于评估和评价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通过高效体育课堂应具备的特征来编制评价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问卷,在体育教学之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设计进行有效的完善。参考文献

[1]周涛.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途径和方法.中国学校体育,2012(S2).

[2]康法峰,左侠.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打造高效体育课堂——对体育课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方法的探讨运动,2013(12).

[3]刘建.良好的课堂常规是高效体育课堂的有力保障.新课程导学,2013(5).长春市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的现状与分析吉林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 吕春梅

摘要 足球运动是小学生最喜爱的运动之一,在学校非常受欢迎。经常从事足球运动,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足球运动是身体对抗激烈的团体运动,参与足球运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思想道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小学是校园足球发展的根基,长春市是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重要城市,因此校园足球在长春市小学的开展情况具有极强的代表性与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专家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校园足球开展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对长春市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校指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广泛了解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并对校园足球活动在长春市小学的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今后校园足球活动在长春市乃至全国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长春市 小学 校园足球 现状分析一、绪论1.研究目的及意义(1)研究目的。对长春市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将帮助我们掌握长春市校园足球活动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校园足球活动在长春市乃至全国范围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2)研究意义。足球运动是小学生最喜爱的运动之一,在学校非常受欢迎。经常从事足球运动,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足球运动是身体对抗激烈的团体运动,参与足球运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思想道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足球运动是技术体能的较量,更是智慧的碰撞。在瞬间做出判断并加以实施是它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时间、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决断力、洞察力、创造力等运动智能的能力,它是人体技能和智能的完美结合。2.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文以长春市十所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小学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图书馆及中国知网搜索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设计“长春市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的调查问卷”,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4份,回收率为92%,有效率为91%。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及检验。4)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所获得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校园足球的开展情况及特点。二、长春市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的现状分析

1.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比例分析

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比例见表1。表1 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比例

调查结果显示,校园足球指导员的选择集中在“51%~60%”选项,共有44人选择、占55%;其次为“61%~70%”选项,共有25人选择、占31.25%;最后为“71%以上”选项,共有11人选择、占13.75%;“50%及以下”选项无人选择。以上数据表明,长春市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小学都达到并超过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中规定的“保证全校不少于50%的学生参与活动”的要求。在调查中了解到,这样的情况与长春市特有的足球氛围息息相关,长春市是我国足球参与率较高的城市之一,为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2.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内容分析

长春市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重点是校园足球联赛,但是能够代表学校足球队参与校园足球联赛的学生毕竟只有极少部分。根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的规定,“为了在校园中普及足球运动,各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学校必须为广大在校学生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足球活动”。为此,对各学校开展的校园足球活动组织形式进行调查,结果见表2。表2 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体育课中足球教学内容”选择的人数最多,达到97.5%;排在第二位是“校内足球比赛”,共有76人选择、占95%;第三位是“其他”,共有29人选择、占36.25%;排在最后的是“组织课外足球游戏及活动”共有14人选择、占17.5%。以上统计结果表明,学校组织校园足球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以体育课上的足球教学和学校内部年级间、班级间的比赛为主。在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在体育课中经常参与的足球活动,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这样的情况并不利于校园足球活动的发展。学生喜欢比赛,体现了足球运动最为本质的特点——对抗,校园足球活动的组织形式不能脱离足球运动自身的规律,竞争的娱乐性是足球给予学生的最大满足,学生也能够在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学校应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以加深学生对足球运动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足球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积极性。3.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场地及器材情况分析

因为足球场地、器材是开展足球运动的硬件设施,足够的场地、充足的器材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足球运动、实现体育活动目标的物质保障。没有这些,很大程度上就制约了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对校园足球指导员进行“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所需的器材是否满意”的调查,结果见表3。表3 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场地器材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对所需器材“不满意”的指导员人数最多达34人、占42.5%;选择“非常不满意”的有9人、占11.25%;选择所需器材“非常满意”的人数最少只有3人、占3.75%。由此可见,目前的器材情况并不能满足广大指导员在教学及训练等方面的需要。4.家长对子女参与足球运动认识程度的现状分析

为了解长春市小学学生家长支持子女参与足球运动的动机,本文随机对各开展校园足球学校的部分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见表4。表4 小学学生家长支持子女参与足球运动的动机

从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支持子女参与足球运动动机里面,选择“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的比例为90.7%;尊重子女爱好足球运动的兴趣并给予支持的比例为84.4%;因为家长本身喜欢足球这项运动所以支持的人数是26人,比例占40.6%;而希望子女能够踢出名堂,成为球星的仅占18.8%。根据调查统计结果不难看出,家长在支持子女参与足球运动所持的动机主要是增强子女的体质、磨炼他们的意志,并且尊重并培养他们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40.6%的家长是因为自己喜欢足球运动因此支持子女参与其中,家长自身对足球的喜好程度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子女参与足球运动的支持程度。只有18.8%的学生家长是出于希望子女能够在足球方面有所造诣、踢出成绩,从而支持他们参与足球运动。这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在支持子女参与足球运动方面持比较理性的态度,出发点是锻炼子女们的体魄、愉悦身心,着重培养他们的兴趣,不是一味地想使他们在足球方面有所建树、取得成就。三、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影响因素1.学生主观态度对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影响

学生是校园足球活动的参与主体,而学生的参与行为是建立在对校园足球活动的主观态度基础上的。学生的主观态度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学生生理及心理特征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小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形式运算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中青少年开始理解抽象命题,并且开始思考自身思维的本质问题,这种抽象思维与对未来可能性的思考和理想主义的期待等因素相互关联,体现出半独立、半依赖的特点。据调查,六成以上7~17岁的中国青少年不参加健身活动,许多青少年也仅是在学校的体育健康课中才参与体育活动,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业压力。这与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教育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中国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便是功名化,它强调的是名分。同时,自古以来就存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在这样的模式之下,高考与中考就自然成为衡量学校好坏的依据,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就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尺度,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要面对无止境的功课。紧凑的作息时间表,繁重的学习任务,导致学生很少有时间参与体育运动,享受足球快乐的机会就更不用说了。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之下,家长和教师更要注意引导,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长春市有着良好的足球氛围,也有着广泛的学生基础,从对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学校学生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抱以“积极”态度的学生人数达到78.41%。对学生进行参与动机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将“学习足球技能、知识”作为参与动机的小学生有198人,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49.13%,另外有136人选择“锻炼身体”,比例占33.75%。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长春市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小学生在其主观态度上都十分重视校园足球活动,并且参与动机正确。但仅凭这些还是不够的,校园足球应该借助学生主观态度的优势,进一步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足球与健康的关系,重视校园足球活动。使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并让足球运动成为学生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家庭对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影响

社会当中家庭是最基本的单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身心发育等限制,决定了这一群体自身不能成为行为的主体,需要家长作为其行为的监护人,这样家长对校园足球活动所持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和制约孩子。家庭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起了极其重要的抚育、支持作用,而家庭对其成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功能上。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发展甚为关注,而家庭往往从社会的角度去判断未来人们的职业价值。家长对孩子来说不单单是一个家庭中最主要的成员,并且还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其特点是: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家长对孩子青少年时期及更早期的教育不仅对孩子当时有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也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因此家长是影响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一种运动项目如果能够在社会上拥有良好的形象,它必将是孩子们梦想的目标、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家长鼓励孩子努力的方向。如一些欧洲足球运动强国,足球拥有良好的社会形象,使得青少年家长们乐于让孩子将大量的精力投入这一运动项目中。现阶段中国足球的正面影响越来越少,负面影响却越来越多。加之受到中国足球不景气、运动员出路窄的影响,使得家长更加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走上足球训练的道路,害怕将来没有成为职业球员又耽误了文化课学习,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就会面临被社会淘汰的风险,这也是目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数量偏低的主要原因。

自从我国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后,家庭结构一般是以三口之家为主的小家庭,当前小学生阶段的家庭更是这样的结构。由于人口减少,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极为重要,独生子女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孩子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健康程度,而又不希望孩子从事过于激烈的运动(如足球运动),担心孩子受伤,从而影响将来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于不惜采取限制孩子出门时间或用经济手段来压制孩子参与剧烈运动,以防止运动受伤。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源于血缘亲情的天性,而且包含着对社会、家庭和孩子本人的责任。但是,父母过分保护,总担心会受到意外伤害,孩子出门时常常千叮咛、万嘱咐,甚至于不亲自陪同不能放心,时时刻刻将孩子置于自己严密周到的保护之下。这样的情况限制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削弱了青少年自主意识的发展,压抑了探索的天性,往往会导致青少年社交能力低、适应环境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差,尤其缺乏迎接挑战、应对各种挫折和急剧变化环境的坚强意志和能力。足球是一个集体项目,无论是在日常校园足球活动或是在校园足球联赛当中,学生都不是作为“个体”出现,而是作为“集体中的一分子”出现,在球队这个集体中可以有不同的角色,但是没有“敌人”,这对习惯了家人的呵护与照顾的小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

从对长春市小学生家长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家长支持孩子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动机主要集中在“锻炼身体”与“学习足球技能、知识”两个方面。但在参与态度方面对家长的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结果显示,有42.68%的家长对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持有的态度为“一般”。家长持有这样的态度也并不是偶然现象,在本因子当中有“家长对校园足球活动的了解有助于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调查显示,有24.07%的家长并没有获取校园足球信息的渠道。

随着校园足球活动的深入和校园足球宣传力度的提升,尤其是各城市、各学校校园足球活动网站的建设,更多的家长开始对校园足球有更深的了解,这样的情况也会促进长春市校园足球活动的进一步开展。3.学校场地器材对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影响

足球场地的缺乏可能是“校园足球”推广所面临的最严峻、最难改善的问题。城市的迅速发展,让钢筋水泥占去了我们太多的绿地;不断长高的大楼,已经把我们的校园越挤越小。对于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不少学校是有心无力。师资和场地的限制是校园足球发展中一只最大拦路虎,师资的问题还好解决,可场地是一个最棘手的问题。从和不少老师交流的情况看,很多小学的运动场是小场地,各种运动设施掺杂在一起,个别场地的条件还比较落后,地面粗糙且设施陈旧,很容易造成训练损伤。同时,这些场地还担负着学校各类体育教学任务,很难满足校园足球活动的正常需要,场地限制已经成为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瓶颈,给开展规范化校园足球训练、比赛带来很多困难。有的学校在市区,学校紧挨城市干线,学校围墙不够高,校领导害怕学生将球踢上马路,从而给交通带来影响;有的学校只有两块篮球场和一段50米的跑道,且紧挨教学楼,上体育课的班级又多,场地完全不够用,而且足球可能会对教室玻璃和同学带来伤害。有的学校领导不重视,在学校只有篮球场地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篮球的活动兴趣,忽视足球运动。四、结论与建议1.结论(1)长春市的足球氛围造就了长春市小学参加校园足球的人数达到了实施方案的要求,这和各学校领导的重视是息息相关的。(2)校园足球的组织形式还是比较单一,应该采取使学生感兴趣的各类足球活动。(3)足球场地与器材不能满足校园足球的发展需要,说明长期以来小学足球运动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阻碍了校园足球的发展。(4)家长对子女选择校园足球大部分持支持态度,有助于增强子女的体质、磨炼子女意志,同时也体现出家长能够尊重子女的选择。(5)基层小学足球教练员具有一定的执教经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但教练等级结构分布不合理,专业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2.建议(1)加强对校园足球活动的组织领导。各定点学校要成立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用更多的精力、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落实校园足球活动。把更多的人融入校园足球活动中,组织多种多样的足球娱乐、游戏活动,丰富校园足球活动内容,扩大校园足球的参与面。(2)加快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的步伐和力度。将小学的操场建设为一场多用的多功能操场,在满足教学的前提下,进一步满足学生活动课的要求。建议足协每年从赞助费中按比例安排青少年足球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如球场)、组织比赛的费用,每年资助一定数量小学的体育设施建设。(3)尽快提高教练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推动校园足球活动发展,提高足球运动质量,迫切需要一支自身素质过硬的教练员队伍,尽快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有计划、有组织地定期对基层足球教练员进行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扩大对外交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开阔自身的思路和视野。参考文献

[1]庄谦.青少年校园足球开展情况调查分析——以济南市为例.运动,2011(10).

[2]刘桦楠.上海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1(08).

[3]王格.我国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02).

[4]张勇,方立中.校园足球发展的“四难”与“五计”.体育教学,2011(08).

[5]王炜华,王超,丁纯,李丽.校园足球现状及模式研究.运动,2011(11).

[6]贾珍荣.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思考.体育文化导刊,2010(12).

[7]董众鸣,龚波,颜中杰.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若干问题的探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02).

[8]李卫东,何志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思考.体育文化导刊,2011(03).

[9]曾桂生,郁晶晶.上海市校园足球现状的模型分析与发展建议.体育科研,2011(01).

[10]申世永.开展校园足球,国家政策创造出踢球有良好的升学预期,中国足球才会有发展.体育博览,2011(16).如何进行体育教学中的教师执行力引导长春市104中学 于秋丽

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的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其引导水平的体现。教师只有正确而又巧妙地引导,才能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引爆”作用,实现认识、情感、行为三者的统一,获得教学的最佳成效。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教学除了智力活动外,更主要的是身体练习,因此体育教学中除了智力因素方面的引导外,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对非智力因素的引导。教学中常用的引导可归纳为如下几种。一、示范性“引导”

在运动技术的教学中,动作示范是最常用的一种引导。运用示范性引导,除了一般应遵循的“目的明确,动作规范,重点突出,位置适宜”外,还应结合学生现有水平及难点,加强对动作要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采用完整和分解示范、学生代表示范、模型示范等多种方法。二、探索性“引导”

教学中,当学生初步掌握某一动作的运动技能,但多余或错误的动作还时有出现,学习成绩停滞时,教师可在具体动作的细节或锻炼方法上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和设想,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钻研探索,加速分化抑制的发展,直到有所发现、有所觉悟。

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当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后,可在手指、手腕的动作以及出手的弧度上提出确切的要求,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掌握规律、发展能力。三、情感“引导”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能直接对认识产生影响,与学习动机、兴趣、信念、内驱力等有直接密切的关系。体育教学存在大量触发学生情感的因素,教师必须适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情感引导,既将它作为目的使学生在体育教学所持有的鲜明、强烈、复杂多样的情感中受到熏陶,又将它作为方法使师生间、同学间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加速学习的进程。

在进行情感引导时,首先,要遵循体育的特点,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身体活动中消除抑郁、烦闷等不良心境,产生愉悦、爽快的情绪感受;其次,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对动作技术的主动探索,使他们产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对新动作的美感体验;再次,教师自始至终都应重视自己教态的感染性,尊重、关心学生,做到目光期待、语言诚恳、手势恰当、表情和蔼,才能以情动人,使学生既崇敬教师,又敢于接近教师,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易于相处、心理相容的亲近感,促进学生情绪和责任心的提高;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情绪和心理的变化,根据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教态、计划和方法,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获得教学的成功。四、评价“引导”

正确而适时地运用表扬、鼓励和批评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从而对学习情感起调节作用,即产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积极情感反映。

评价的方式除了语言评价外,还可以运用眼神、表情、动作等,但关键在于准备恰当。对于自信心或成绩稍差的学生,在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运用“认知归因理论”来共同分析学习成果,使之明确努力方向、增强自信、提高学习愿望,在此基础上,再加强个别辅导,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五、兴趣“引导”

学习兴趣是强化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学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而又愉快地投入,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体育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出新颖性和情趣因素,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偶发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借助各种引导方法来保持学生持久而深刻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选择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并使之不断品尝到“智力劳动的成果”。当侧重于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时,可适当采用集体的竞赛游戏,以促使学习态度与情感的相互补充、相互鼓励;当侧重于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时,可适当采用机体的竞赛游戏;当侧重于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时,可在增加示范性等多种引导的基础上,采用各种辅助器材的练习或改变难度的练习来帮助体验动作;当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时,可让学生观看别人的练习或表演,经观察思考后互相评论的方法,或适当引入音乐伴奏来诱发学习情境。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要积极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表现就是教学管理目标的落实,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心情的收获、学习的收获、知识的收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执行力的高低。成都市中小学生运动伤害调查报告吴小刚 梅青 张晓虹 宋晓东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近二十几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却持续下降。这一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已开始采取切实措施予以改善。

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既是应试教育导致的结果,也是学校体育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反映。家长的维权意识增强,但与学校体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缺失与不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当事人对运动伤害及其规律缺乏了解。三方当事人未能科学、理性地对待和处理学校体育活动中发生的运动伤害,造成了学校体育内外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班主任、校长等学校工作人员投入学校体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客观上也影响了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的改善。因此,正确认识与处理运动学校体育中的运动伤害,了解运动伤害的发生规律并加强相关干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运动伤害是伤害的一种常见类型,也是引起儿童及青少年伤害的重要原因。与学校有关的伤害,绝大多数与身体活动和运动有关。学校体育活动(体育课、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早操、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中发生的伤害,不仅会给学生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影响学生学习和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还会给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了解学校体育活动中运动伤害的流行特征,是进一步干预运动伤害发生的前提和基础。调查成都市中小学学校体育活动中运动伤害的现状与原因,有助于为预防学生运动伤害提供流行病学依据。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调查对象与方法

2013年12月24日,成都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向成都市各区县教育局、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社会事业局发布关于填报《学校体育活动中运动伤害的归因与安全管理研究》问卷调查的通知。各区县市随机确定学校及班级,问卷由各学校的卫生教师及班主任负责发放,收集过去一年(2013年1月12月)中小学生在学校运动体育活动中运动伤害发生情况,并使用Excel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录入、汇总和分析。

成都市所辖20个区、县、市(10区、6县、4市),按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随机抽取6所学校,每个年级抽取2个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小学一年级由家长帮助填写。共收回60824份问卷,有效问卷60140份,有效率98.88%。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中小学生2013年1月~2013年12月运动伤害发生情况。问卷包括个人一般情况(性别、年级),运动伤害情况(受伤害时的季节、时间、活动内容、运动项目、部位、种类、原因等)。采用王声湧提出的伤害诊断标准:(1)经医院诊断为某一种损伤者;(2)由教师或医生对受伤者做紧急处置和看护者;(3)因伤休学半天以上者。2.调查结果(1)伤害发生率。伤害发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常是年)伤害发生的人数与同期人口数之比,是进行伤害研究与检测的常用指标,通过计算伤害发生率来帮助了解伤害的发生情况、发生动态、发生趋势、与环境的关系,辅助探索伤害的危险因素,以便从根本上预防伤害的发生并减低伤害的严重程度。

60140份有效问卷中,受过运动伤害的学生有8173人,其中男生4713人、女生3460人,小学2821人、初中2638人、高中2714人。总伤害率为13.59%,男生、女生伤害率分别为15.67%、11.51%,小学、初中、高中的伤害率分别为8.83%、16.22%、22.73%(见表1)。表1 伤害发生率(2)伤害发生时间与地点。伤害发生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37.86%)和冬季(30.14%);伤害主要发生在室外运动场所(88.82%),发生在室内运动场所较低(11.18%)(见表2、表3)。表2 伤害发生时间表3 伤害发生地点(3)伤害发生时的活动内容与运动项目。伤害主要发生在体育课(33.87%),其次是课外体育活动(32.58%),最后为运动训练(14.43%)(见表4);伤害项目主要是田径(40.65%)和篮球(19.20%)(见表5)。表4 伤害发生时的活动组织形式表5 运动伤害发生时的运动项目(4)伤害部位、种类及原因。伤害部位以下肢(55.02%)最高,其次是上肢的(21.89%)(见表6);伤害类型以皮肤擦伤所占比例最高(48.29%),其次是肌肉拉伤(13.73%)和关节扭伤(11.39%)(见表7);伤害发生的原因,自身原因比例最高(59.70%),其次是环境因素(37.05%)(见表8)。表6 运动伤害部位表7 运动伤害种类表8 运动伤害发生原因3.讨论(1)运动伤害发生情况。成都市中小学生总体运动伤害发生率13.59%,低于南京市的39.4%、兰州市的33.67%、广东省连平县的21.45%、深圳市的21.61%。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率可能存在地区、年龄(学段)、城乡等差异,受调查目的(问卷设计)、调查方法(抽样范围、抽样方法、样本量)等影响,同时也受被调查者等主观因素影响。尽管如此,本调查范围大、覆盖面广、样本量大,因此可作为成都市中小学生学校体育活动中的运动伤害发生率的常模,供今后相关研究作参考。

受伤害人群中,男生所占比例(57.67%)高于女生(42.33%),或者说男生伤害率(15.67%)高于女生(11.51%),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男生多于女生;另一方面男生天性好动、活动范围广、偏好刺激性运动,运动伤害可能性更高。此外社会对男女生的教育与保护方式各有不同也是原因之一。从运动伤害有关的时间数据来看,中小学生运动伤害发生季节以夏(37.86%)、冬(30.14%)两季居多,可能与学校体育活动主要在夏、冬两季开展有关。运动伤害多发生在室外(88.82%)运动场所,且以体育课(33.87%)、课外体育(32.58%)活动为主,这主要因为成都市中小学生的学校体育活动主要室外开展(受条件所限制),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是成都市中小学生开展最广泛、最普及的学校体育活动形式。伤害发生的运动项目,田径(40.65%)、篮球(19.20%)等运动项目伤害发生比例较高,与陈建东等的研究相一致,原因是田径、篮球这两个项目是成都市较普及、参与人数较多。受伤害以下肢(55.02%)和上肢(21.89%)比例较高,伤害种类则以皮肤擦伤(48.29%)为主,可能原因:一是学校体育活动主要在室外开展;二是开展的运动项目以田径、篮球最广泛、最普及;三是田径、篮球更容易发生皮肤擦伤。(2)运动伤害发生原因。流行病学和公共健康专家认为,几乎2/3的疾病和伤害是可以预防的,与运动相关的伤害也不例外。尽管许多人认为大多数的运动伤害是“意外事件”的结果,但是这些“意外事件”通常是那些一定能导致伤害发生的因素作用的结果。通常,这些意外事件和伤害与社会的、环境的和行为的因素直接相关,这些因素如果控制得好,将显著减少死亡和伤害的发生。本调查关注的是学校体育活动中发生的运动伤害,学校体育活动应在有教师(体育教师、班主任、教练员等)参与下有组织地进行,因此,将运动伤害发生的原因归纳为学生、环境和教师三因素。

第一,学生因素。学生因素有很多,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身体素质、行为因素等都可能是导致运动伤害发生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对运动伤害的认知与防范能力。思想因素主要包括: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不重视准备活动、注意力不集中。不重视运动损伤的人多缺乏预防损伤的观念,认为准备活动不重要,甚至认为准备活动是浪费时间、消耗体力,或忽视准备活动与项目的关系,思想上麻痹大意,不注意科学的锻炼方法,急于求成或不切合实际地表现自己等都是导致损伤的主要原因。

第二,环境因素。学校体育活动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的活动,且需要相应的体育运动场所、设施及器材。因此,环境因素成为导致运动伤害的重要因素。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成都市中小学生的学校体育活动主要室外进行,受气候制约大,室外的干扰因素多,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导致运动伤害;室外的体育运动场所、设施及器材易受天气等因素影响造成管理与维护疏失,存在安全隐患;学校空间有限,学生人数多,学生密度大,也是导致运动伤害发生的原因。

第三,教师因素。学校体育活动应在教师(体育教师、班主任、教练员等)监督、参与下有组织进行,教师自身对运动伤害预防意识、预防措施与业务能力也直接影响运动伤害的发生。为了降低体育运动伤害的发生,体育教师应掌握体育教学的规律,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等因素,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全面,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灵活调整运动负荷,确保学生的运动安全。三、结论与建议1.结论

成都市中小学学生学校体育活动的伤害率相对较低(13.59%);伤害主要发生在夏、冬两季室外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田径项目,以上、下肢皮肤擦伤为主;伤害主要是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2.建议(1)加强运动伤害的监测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成都市中小学生运动伤害调查,以全面了解、监测成都市中小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的现状、趋势和规律,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为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提供评价依据。(2)增强重点人群对安全的敏感性,加强其安全知识、技能、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执行者和贯彻者,也是学校活动中运动伤害预防最重要的人员,因此,要加强全市体育教师对运动伤害等安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培训;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因此,要加强全市中小学校长对运动伤害等安全管理能力的培养;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动员、鼓励家长参与到包括运动伤害在内的安全管理活动中来。增强教师(包括体育教师)、校长、家长、学生等重点人群对安全的敏感性,加强其安全知识、技能、能力的培养。(3)加强运动伤害等安全管理的科学研究。运动伤害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其发生有规律可循。加强运动伤害等安全管理的科学研究,有助于增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减轻运动伤害等安全问题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危害,有助于减少运动伤害等安全问题的发生。建议设立运动伤害等安全管理研究课题以促进此领域科学研究的纵深发展。(4)加强运动伤害等安全管理工作。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两个重要举措。将运动伤害等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与内容,有助于加强学校管理工作。建议将运动伤害等安全指标纳入体育教师、校长、区市县教育管理人员工作成效的重要参考指标。主要参考文献

[1]杨姗姗,郭欣.儿童及青少年运动伤害的预防研究进展.实用医药杂志,2006(12).

[2]Neil J.Dougherty. Principles of Safety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ewickley: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2010.

[3]王声湧.伤害流行病学.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2(4).

[4]萧黎.南京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情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3).

[5]胡卓生.兰州市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调查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007(4).

[6]陈建东等.广东省连平县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现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7).

[7]凌清琼等.深圳市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1(8).

[8]尹明敏.上海市青少年运动伤害现状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11(5).

[9]张虎祥.兰州市大学生课余体育损伤特点及原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11).

[10]马兰.蚌埠职业技术类院校学生体育运动伤害情况.中国学校卫生,2005(6).

[11]李立明.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学校“校园足球”实施的探讨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龚颜 彭殿奎

摘要 校园足球是学校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了校园足球开展的背景、实施校园足球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以及开展校园足球的建议。

关键词 校园足球 背景 实施措施 建议“校园足球”这一词汇由“学校足球”演变而来。2009年中国足协成立学校足球办公室,采纳薛立主任的建议把原有的“学校足球”改为“校园足球”。2009年4月14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其颁布的《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和实施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中首次正式提出“校园足球”。“校园足球”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中的足球工作及足球活动,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院校、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足球工作主要包括:“足球管理、足球发展计划、场地器材、师资配置与调配、课程设置、足球考评激励方案等。”足球活动主要包括:“足球教学、足球俱乐部活动、足球课与训练、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足球活动、课外体育锻炼中的足球活动。”一、开展校园足球的背景“校园足球”的提出有着特定的背景。首先我们关注两组数据:(1)“2010年初公布的一组最新国民体质报告显示,较之2000年,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国民体质再次下降,其中肥胖率增长近50%,而青少年学生近视率从20%增长到31%”。(2)“中国足协统计,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足球基础严重萎缩。注册人员从1995年的60余万人直线下滑到2010年不足7000人”。针对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状况,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针对目前我国足球发展落后和足球后备资源不足的现状,2009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背景下,“校园足球”以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资源为目标,逐渐形成我国独有的校园足球发展模式,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时至今日,校园足球的开展已历经6年,6年期间校园足球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规模上校园足球的开展城市和省份从最初的44个布点城市到如今的49个国家级布局城市、30个试点县、11个省的72个省级布局城市,校园足球注册小球员人数从最初的7000人到现在的19万人。联赛方面,截至目前,已经有近5000多所大中小学的270万名学生参加了这一活动,年均比赛约10万余场。并且,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已从今年6月开始建立和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四级足球联赛。同时,校园足球的相关培训也在逐年提升并促进了校园足球的根本性发展,仅2010—2011年度共培训校园足球骨干教师7000余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为校园足球的开展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然而,在我国校园足球的开展成绩凸显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校园足球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合理,科学训练水平较低,资金短缺,保障体系缺乏,等等”,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为校园足球的持续发展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关注。二、实施校园足球的措施和方法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校园足球”又是学校体育中的重要的一部分。首先,它是我国体育发展中非常值得重视的一项活动,2015年2月11日新阶段的“校园足球”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传统的“校园足球”开展相比,这次的“校园足球”工作会不仅仅在“校园足球”的实施发展方面提出了新的理念和建议,而且要求严格按照习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把校园足球切实回归校园本身,并将“校园足球”的开展工作做到进一步细化;其次,开展“校园足球”为体育教学模式注入新的活力,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运动技术教学是体育课程的中心,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使之不能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相适应,无形中也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程形式变得单调,限制了学生求知、求学的主动性,而开展校园足球却在体教结合方面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最后,归根结底在于促进广大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长期开展足球活动和竞赛,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竞赛为杠杆,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运动意识和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也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从去年开始,教育部接管校园足球,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我们希望这项活动不要“换汤不换药”,沿着老路进行下去。应该把足球活动融入体育教学中去,真正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作为活动目的。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1.搞好校园足球的普及(1)加大体育课足球教学的比例。把足球运动作为课程纳入校本课程,全校每班每周安排一节体育课(或体育锻炼)开展兴趣足球。除此之外,体育老师在基本保证原有体育课程实施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通过体育课进行足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教学与训练。(2)有目的地开展相关系列活动。平时利用部分班队会、十分钟队会等时间,或足球活动课遇上雨天时,各班可在教室内开展与足球有关的系列活动。如传球、颠球单项比赛,观看足球比赛(或讲座)视频,裁判知识的学习,侃足球,说球星,以及其他与足球相结合的游戏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爱好。2.提高校园足球的比赛水平

在普及的基础上,建立班级足球队并搞好日常训练。各班级根据学生的需要,有意识地建立足球队,利用足球活动课、部分阳光体育活动、午休等时间进行训练。为年级联赛的运行和学校足球队后备人才队伍的组建打下基础。3.抓好校园足球的联赛组织(1)认真组织校内足球联赛。班级间足球联赛是推进校园足球活动的良好途径。联赛的内容不要仅限于竞技足球比赛,要以普及为主,让绝大多数学生参与。比如可以设置以下项目:运球过杆接力比赛、传球精准度接力比赛、颠球接力比赛、班级代表队比赛和年级对抗赛、足球文化传播(啦啦操、摄影、征文)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初步形成“人人有足球,班班有球队,周周上足球课,年年搞足球比赛,人人都参与”的校园足球活动新局面。(2)积极参加校级以上联赛。根据普及的基础,在社团活动中选拔好的学生,组织校代表队,通过训练积极参加市级各类足球比赛。4.拓展校园足球文化(1)做好足球衍生活动的开展。加大对足球运动的宣传和普及,让人人都参与到足球活动中。首先通过学校宣传栏宣传足球知识、趣闻等;其次以普通学生为班底,积极学习并继续创编足球啦啦操,让足球在与音乐的结合中绽放异彩;最后结合德育与少先队和团委合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快乐足球体验活动,学校的废旧足球通过学生们的巧手制作也成为可以点缀教室的独特风景。让学生在足球游戏竞赛、漫画创作、收集足球趣闻或故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享受足球的快乐,在“赛足球、绘足球、影足球、写足球、赏足球、品足球”等妙趣横生的活动里感悟足球的魅力,进而努力打造具有时代特点和少先队团委活动特色的“一项技能与身体素质共同发展、个人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相互结合、困难挫折和勇气快乐并存”的快乐足球文化。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了解足球、喜爱足球,最后参与到足球运动当中。(2)有意识地引导教工积极参与足球活动。由于职业等因素,教职员工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运动与锻炼。学校工会可借助“校园足球”这一契机,积极开展与足球相关的活动。如男教工可开展足球训练与小型友谊赛,女教工可参与编排足球啦啦操。这样既丰富了教职工的文体活动,又提高了教职工的身体素质。(3)努力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现代社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要么担心受伤,要么担心耽误学业,除此之外,应试教育、重文轻武思想、独生子女现状等也都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校园足球”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月报、校报、告家长书、家长会、家访、电访、面谈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也知晓本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并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将有足球爱好的家长组织起来,成立校园足球家长志愿团,选出团长和团员。发挥家长志愿团的作用,在校园足球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校园足球活动。三、开展校园足球的建议

要开展好校园足球活动,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支持和协调,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依据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建议:1.加强组织建设和管理(1)成立专门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校园足球工作的研究和规划制定。下设工作小组,具体落实和开展校园足球工作,这是开展活动的前提。(2)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这是开展活动的关键。首先做好体育教师和外聘教练的聘任工作;按照校园足球工作计划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特别要对体育教师进行“新技术支持下的高质量教学”培训;接着做好体育教师教学课时安排,特别是课外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安排;按规定做好专任体育教师应享受的装备待遇,对体育教师的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计入工作量并发放津贴;最后加强教练组的管理,年初要制定校园足球工作目标和计划,年终要进行总结和奖励。2.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逐年增加体育器材、场馆和教师运动装备的经费投资,完备体育设施。这是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最基本的保障。3.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首先要建设校园足球课程,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课。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面向全体学生并确保校园足球课的质量。

其次要加强校园足球集体备课,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和项目指导。形成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校本教研效率,促进学校体育教研组的建设。教学中要注意淡化“竞技”强化“教学”,避免教学“训练化”、教师“教练化”。以课堂教学问题研究作为主线,丰富体育教学方式,改进专题研究,重点关注分层教学和分类教学,重视研究的过程和成果的推广,努力提高教学研究水平,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

最后要提高校园足球课堂教学质量,按照课堂常规要求,强化体育课堂常规,注重课堂教学的问题研究,开展“体育教师教学技能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