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怎么办:民生热点面对面(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4 05:49:00

点击下载

作者:《十个怎么办:民生热点面对面》编写组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十个怎么办:民生热点面对面

十个怎么办:民生热点面对面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十个怎么办:民生热点面对面作者:《十个怎么办:民生热点面对面》编写组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9-01ISBN:9787516627839本书由新华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1.产奶大国何以纷纷“海外背奶”?——聚焦消费者三大“奶关切”

目前我国牛奶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但乳品进口量占比却接近我国乳品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消费者“海外背奶”缘何不断?国产奶何时能放心饮用?中国人喝中国奶还需跨过几道坎?

针对当前中国奶业的现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6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对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部署。工作安排从健全法规标准入手,突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违法严惩,加快完善统一权威监管体制,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2015年8月18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中国奶业D20峰会上介绍,农业部连续7年实施生鲜乳质量监测计划,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保持在100%,规模牧场的生鲜乳乳蛋白、乳脂肪含量均大幅高于国家标准。

据了解,农业部从2009年开始连续7年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和专项整治,监测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奶站和运输车,覆盖国家公布的所有违禁添加物。截至2014年,累计抽检生鲜乳样品12.4万批次,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检测全部合格。“近年来,我国多款产品在国际乳制品质量评比中荣获大奖,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这充分说明,我们完全有能力生产出安全优质的乳制品。”韩长赋表示。

当天,伊利、蒙牛、现代、光明等全国20强乳品企业还共同签署了“中国奶业D20企业联盟北京宣言”,承诺“视质量为企业生命”“坚决不碰质量安全的高压线,坚决不踩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红线”。

近年来我国乳业生产水平大幅新台阶 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提高。目前奶牛存栏达到1400万头,牛奶产量稳定在3500至3800万吨水平,位居世界第三位。但从人均消费水平看,我国依然属于“贫奶国”,2014年人均奶类占有量为33.8公斤,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产奶大国何以纷纷“海外背奶”——聚焦消费者三大“奶关切”“从孩子出生到3岁,我一直找朋友从日本背奶粉回来。国产奶不放心,‘海外背奶’又担心‘断奶’。”说起“海外背奶”的经历,家住哈尔滨的丁先生万般无奈。

中国奶业协会最新数据令人尴尬——目前我国牛奶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但乳品进口量占比却接近我国乳品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消费者“海外背奶”缘何不断?国产奶何时能放心饮用?中国人喝中国奶还需跨过几道坎?消费者“海外背奶”为哪般

丁先生的选择代表了当下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心理。尽管一些国家对婴幼儿奶粉实施限购政策,甚至要查“出生证”,但我国一线城市的很多年轻父母依然在想方设法寻求海外代购,各种乳品的海淘依然火爆。权威声音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奶业造成了全面、系统的冲击,表现在消费者身上,就是对国产奶的不信任,时至今日不能消除。——中国奶业协会会长 高鸿宾

虽然我国是牛奶产量大国,但同时却又是乳类进口大国。中国奶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显示,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每天销售牛奶2亿多斤。每年进口的乳粉和乳制品折合成牛奶约为1200万吨,约占到全国奶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洋奶”进口量增加明显。数据显示,我国进口奶粉从2008年的14万吨激增至2014年的105万吨,6年增长7倍多。而在中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中,外国品牌所占比重有所增加。“消费者为何热衷‘海外背奶’?主要还是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费者对‘国奶’质量信心依然不足。”对此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奶业造成了全面、系统的冲击,表现在消费者身上,就是对国产奶的不信任,时至今日不能消除。”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说。历经7年“冰河期”“国奶”质量是否有提升“我以前买过进口常温奶,一盒250毫升的进口奶大约七八元钱,现在长期喝还是买三元、光明等品牌的低温奶,因为知道是农垦品牌,有自有奶源,而且一盒两元多钱也承受得起。”北京市民贾女士说。

时至今日,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已有7年,民族乳业走过漫长的“冰河期”。不过,种种迹象显示,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奶业拉开了全面转型的序幕,国产乳制品不断获得国际认可,消费者对国产奶认可度有所提升,“冰河”有望“解冻”。“目前国内规模化牧场养殖比例接近50%,比7年前大幅提升,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国内一些大型乳业集团的奶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以说,现在是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奶业发展的最好时期。”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说。

记者了解到,现代牧业的液态奶、飞鹤乳业的婴幼儿配方乳粉2015年获得了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君乐宝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则通过了全球食品安全标准(BRC)A+认证。君乐宝在天猫2014年“双11”和2015年“618”活动中,实现了国产奶粉销售量首次超越国外品牌。“从质量安全的指标上看,我国乳品一些指标并不比欧美低,从乳蛋白含量上看,我国牛奶多数都大于3.0%,和发达国家牛奶相似。”原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说。

据王丁棉介绍,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国家对乳业的监管大大加强,农业部从2009年开始连续7年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规模牧场生鲜乳菌落总数17.3万个/毫升,个别企业低于2万个/毫升,大大高于欧盟50万个/毫升的标准。仍需跨过质量、成本门槛

专家指出,虽然国内奶制品整体质量有所好转,但依然存有安全隐患。让更多中国人喝上中国奶,需要跨越质量、成本等多道门槛。权威声音(乳业发展)坚持一手抓生产发展,一手抓质量安全监管,要强化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创建,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构建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模式。——农业部部长 韩长赋“质量是奶业的生命线。要通过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制度,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乳品质量安全。”王丁棉表示。

记者了解到,为在“洋奶”包围中寻求突破,国产牛奶品牌狠抓质量关,自救图强。现代牧业推进自种自养自产自销的产业链一体化,实现各环节零距离的无缝链接,做到2小时内完成从原奶挤出到加工成品;蒙牛精选牧场奶建立“可追溯+”战略,成为全球乳制品行业率先应用“一包一码”技术实现精准追溯;伊利、光明、新希望等诸多乳企则加快海外优质奶源布局步伐。

其次,要推动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促进国产牛奶价格的合理回归。“在质量相当的情况下,价格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决定因素。目前我国牛奶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这就要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最终降低消费价格。”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副研究员董晓霞建议。

从乳业发达地区经验看,无论是新西兰、美国,还是欧洲,奶牛养殖主要以规模化养殖为主,一家一户散养比例很小。我国近些年虽然扭转了“小、散、低”养殖局面,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5%以上,但传统散养比例依然过半,既为质量安全带来隐患,也不利于成本的降低。“坚持一手抓生产发展,一手抓质量安全监管,要强化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创建,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构建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模式。”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

专家表示,从根本上说,只有实现了奶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的“双提升”,才能提振消费信心,从根本上抵御“洋奶”冲击,让更多中国人喝中国奶。奶粉注册制,能否结束奶粉品牌乱象?

千呼万唤始出来!2016年6月8日上午,在征求意见稿出台近一年后,《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公布,《办法》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明确,我国境内生产销售和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实行注册管理,并严格限定申请人资质条件。

业界普遍看好这项被称作“奶粉注册制”的新规,认为这将改变奶粉市场的品牌格局。奶粉注册制到底将带来哪些变化?是否能够让宝宝喝上放心奶?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疑问一:“史上最严奶粉新政”严在哪?

近年来,品牌杂乱的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一直让人“看不清、摸不透”,不少中国妈妈因此患上“奶粉选择困难症”。网友“路得做英国代购”说:“市场上到底有多少品牌啊?我在英国生活,奶粉只有三种!”网友“米诺的亲爱”说:“宝贝喝的某品牌,光我知道的就有飞帆,星飞帆,超级飞帆。超级飞帆就有两种不同包装。”【记者调查】

近年来,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品牌杂乱的现象一直存在。据统计,目前我国10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共有近2000个配方,平均每家企业有近20个,个别企业甚至有180余个配方,存在配方套牌、贴牌生产现象。这不仅让年轻妈妈们挑花了眼,还花了冤枉钱。“明明是同一种东西,却通过不同的包装和不同的名字,引起消费者的混淆,从而为企业的不合理定价创造了空间。”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解释,当一种品牌存在多年以后,价格逐渐固定下来,如果突然抬价将流失消费者,所以这时企业就会利用原来的配方创造出新的品牌,换上新的包装,突出某个亮点,从而达到抬价销售的目的。

依照新规,上述现象将被杜绝。《办法》要求,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如此,要想全部申请下来也并非易事,工厂的管理水平将决定能够申请到的配方数量,三个系列很难全部拿到。

乳业专家宋亮说,与以往政策相比,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奶粉新政”的新规漏洞少,操作性强,对市场影响大。其中“最严格”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写入新版食品安全法,上升至法律层面;二是要求相对苛刻,企业产品系列数不超过三个,将对国内多品牌的企业和国外大型代工企业造成重大影响;三是准入门槛大幅提升,将极大抑制资本进入。

此外,《办法》指出,对产品中声称生乳、原料乳粉等原料来源的,要求如实标明具体来源地或来源国,不得使用“进口奶源”“源自国外牧场”“进口原料”等模糊信息。专家观点奶粉注册制虽然不会直接提高奶粉的质量,但能够大幅度减少品牌,倒逼企业更加规范。——农业部干部管理学院副研究员 陈瑜疑问二:新政能否整顿行业乱象、重振国产品牌口碑?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奶粉口碑遭遇“滑铁卢”,市场份额也急剧下滑,尽管已经有所好转,但难以恢复元气。网友“痞夫”说:“三鹿的后遗症还没有消失,国人的信心依然没有回来!奶粉,这是多大的市场啊,结果没有人珍惜!白白让路给国外品牌!”奶粉注册制是否能挽回民众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呢?【记者调查】

袁运生说,国家单独为某一种食品产品制定重大政策是极为少见的,奶粉注册制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层面对保护婴幼儿的重视,也是付出了惨重代价换来的法制环境。

袁运生表示,奶粉注册制和近年来我国对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行严格监管的举措一脉相承,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将进一步向药品监管水平看齐。

专家预计,新规实行后,市场上的2000多种奶粉品牌将会削减至几百种,将有利于缓解妈妈们的“奶粉选择恐惧症”。宋亮说,品牌减少以后,消费者和品牌的互动将更加集中,也有助于恢复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农业部干部管理学院副研究员陈瑜说,原来奶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个品牌出了事,消费者就会不信任所有的国产品牌。奶粉注册制虽然不会直接提高奶粉的质量,但能够大幅度减少品牌,倒逼企业更加规范。“要让百姓真正恢复对国产奶粉的信心,还得依靠我国奶业质量的整体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也将进口配方奶粉纳入监管范围内。宋亮认为:“奶粉注册制与生产许可证及海外企业认证一起,将极大加快对国内落后产能的淘汰和国外不合格奶粉的抵制,确保市场流通奶粉安全可靠,同时大批小品牌和小企业退出市场将极大提升市场集中度,便于恢复消费信心。”疑问三:奶粉注册制能否让孩子喝上放心奶?

婴幼儿乳粉配方过多、过滥,配方制定随意、更换频繁所带来的质量隐患是妈妈们选择困难的主要原因。网友“MrCool 2670”表示:孩子食品安全多严也不过分。网友“老贺”表示:奶粉新政,保护的是民族的希望。权威声音新政(奶粉注册制)实施对行业影响深远,一方面将从侧面扭转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让真正具备研发能力、品牌优秀的企业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新政将迫使企业更加注意安全问题,确保风险最低。——乳业专家 宋亮【记者调查】

专家认为,短期来看,奶粉注册制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减少市场上的奶粉品牌,消费者不必再受夸张宣传误导,花冤枉钱,消除选择困惑;但从长期来看,新规将极大地提高行业集中度,市场上仍有600多种品牌进行充分竞争,既能提高乳制品行业的整体水平,又能使奶粉价格趋于稳定,逐步与国际接轨。

陈瑜说,新规将加速行业整合和洗牌,一些企业旗下四分之三的品牌都将消失。“如果企业的品牌数量得到了限制,将激励企业提高配方创新能力,让国产奶粉品质得到根本的提升,让孩子们喝上放心奶。”

袁运生说:“新规将保护规范的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从这个角度看,新规将清理和净化奶粉市场,就是提高食品安全。”

另有专家认为,通过推行注册制,可以建立奶粉行业全程追溯体系,加强政府对奶粉生产环节的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采取措施,将风险降至最小。

宋亮说:“新政实施对行业影响深远,一方面将从侧面扭转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让真正具备研发能力、品牌优秀的企业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新政将迫使企业更加注意安全问题,确保风险最低。”提振奶业信心需要乳企精益求精

近期,乳业新闻的热度再次飙升。2016年4月底,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出通告,湖南省加比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超级优盾婴儿配方奶粉和吉林省敦化美丽健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金贵族幼儿配方奶粉分别检出氯、锰微量元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新华社评论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乳业信心的恢复也非一朝一夕,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的同时,更需要乳企与奶农理顺利益分配关系,从而实现整个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均衡化。

而不久之前,黑龙江省知名乳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双城分公司因设施设备管理、基粉检验两个方面不合格进行整改,值得肯定的是,该公司根据专家建议制定整改措施,经现场验收,已经整改完毕。

一方面,进口乳制品大举“攻城”,其液态奶市场份额逐年攀升,婴幼儿奶粉品牌更有垄断一二线城市刚需之势;而另一方面,国产乳企近年来虽频频走出国门,致力产品研发,却仍被乳业“搅局者”所累,消费者信心难以恢复,市场发展区域只能“乡镇化”。“内忧外患”的情势之下,中国乳企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提高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才是关键。

中国乳制品为何问题频发?乳业发展症结究竟何在?有业内人士直指,在中国,原料奶、乳制品、消费市场三者之间呈现的是断裂式联系。简单理解,奶农、乳企、消费者,这三者之间没有达成利益平衡,而本应顺畅的信息沟通也异常艰难。

一盒优质牛奶产品的诞生,完美的市场营销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它需要优质原料奶的供应,成熟的加工技术,同时也要求企业拥有完善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以确保产品安全生产。针对乳业发展的困境,中国奶业协会此前曾提出建设“优质乳工程”,即建立优质乳标识制度,通过原料奶质量等级设定推动奶牛养殖技术升级,带动养殖业良性发展,同时全面实施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实现整个乳业良性发展。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也公开表示过,中国乳业面临的问题仍是市场缺乏信心,要提高产品质量,恢复国人对民族乳业的信心。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乳业信心的恢复也非一朝一夕,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的同时,更需要乳企与奶农理顺利益分配关系,从而实现整个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均衡化。链接我国民族奶业实现“四新”

近年来,中国奶业加快发展,已成为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发展中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在生产能力等方面实现了“四新”。

——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目前,我国奶牛存栏达到1400万头,牛奶产量稳定在3500万吨至3800万吨的水平,位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奶类占有量从1978年不足1公斤提高到2014年的33.8公斤。如今,市场上的高温奶、酸奶、巴氏奶、奶粉、乳饮料等各种产品种类齐全、供应充足。

——生产方式实现新转变。2014年,全国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5%,机械化挤奶率达到90%,分别比2008年提高25和39个百分点,年产9吨以上的高产奶牛超过130万头,养殖“小散低”的局面得到扭转。种养加一体化经营加快推进,目前全国已有1.3万个奶农专业合作社,乳企自建和参股奶源基地比重超过20%。乳品企业加快“走出去”,在大洋洲、欧洲等布局奶源基地。

——乳制品加工业实现新发展。2000年至2014年,全国乳制品产量从217万吨增加到2651.8万吨。同时,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加大,产业集中度逐年提高。2014年,全国共有乳品企业631家,比上一年减少27家。去年底,前10家国产品牌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达到54.2%,比上一年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

——法规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20余项规章制度颁布实施,生乳国标等多项乳品质量新标准公布。陆续实施促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初步构建起了涵盖饲草料、良种、牧场建设的政策体系。延伸阅读重拳出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解读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2016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对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部署。工作安排从健全法规标准入手,突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违法严惩,加快完善统一权威监管体制,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专家认为,工作安排全面部署了2016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加速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制度

工作安排要求制修订一批重点食品安全标准和农药兽药残留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生产经营和监管工作的重要技术依据,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会长顾振华认为,2016年将加快公布整合后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废止一批内容重复、不再适用的标准。

顾振华认为,根据监管工作的需要,还将加快制修订一批重点食品安全标准和农药兽药残留标准,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求。

工作安排提出,推动加大食品掺假造假行为刑事责任追究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锦光说,对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提升人们保障食品安全的意识非常必要。源头治理始终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重中之重

工作安排要求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着力解决农药兽药残留问题。

顾振华说,源头治理是发达国家解决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确立的食品安全工作原则。

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是生产各类健康食品的来源,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罗云波说,农产品质量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源头治理始终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重中之重。

罗云波说,2016年还将加大对境外源头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实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并开展进口食用植物油、养殖水产品、肉类、酒类等重点产品专项检查,对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开展全面检查。有的放矢综合整治突出重点问题

工作安排提出,持续加大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婴幼儿辅助食品、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等重点产品的监管,着力整治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突出问题。加强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

质检总局网站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904批。不合格食品涉及22类产品,主要不合格产品是糕点饼干类、饮料类和酒类,来自57个国家或地区,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标签不合格等项目为主要不合格原因。

顾振华说,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针对当前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工作安排提出了综合整治、补齐短板的相关措施。通过专项整治,有利于解决一批长期困扰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2.如何为所有孩子创造良好的人生开端?——聚焦教育规划纲要学前教育专题评估报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五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倍受社会关注的“入园难”“入园贵”得到有效缓解,但部分难点热点问题依然存在。

学前教育事关下一代的“人生第一步”,要帮助他们扣好人生这第一个扣子。在为解决大中城市“入园难”“入园贵”攻坚之际,还应大力解决乡村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等较为严重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为所有孩子创造良好人生开端。学前教育五年投入4000亿元 缓解“入园难”“入园贵”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2015年11月24日表示,经过努力,五年来学前教育发生重大变化。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达到4000个亿,每年平均800个亿,而规划纲要颁布前,每年仅有160多个亿,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难题。权威声音五年来(2010年——2015年),新改建扩建幼儿园12万所,在园幼儿的增量相当于前十年增量总和的两倍。幼儿园教职工新增近160万人。——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 郑富芝

2015年11月24日,教育部发布《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我国东、中、西部,抽取江苏、山东、安徽、江西、陕西、四川等6个省份,共54地的幼儿园家长、幼儿园园长和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相关利益群体填写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实施纲要以来缓解“入园难”、解决“入园贵”情况的满意度。

报告指出,近五年来,尤其是2011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各样本省、市、区县均建立了学前教育的经费保障措施,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总量逐年增加且增幅显著。

在有五年完整数据的10个样本县中,对农村学前教育投入的经费增长了1011.5%。自2011年开始,各地均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并陆续制定了相关政策,将生均公用经费作为学前教育专项财政投入。

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方面,报告指出,各级政府积极扶持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教办园、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初见成效。“五年来,新改建扩建幼儿园12万所,在园幼儿的增量相当于前十年增量总和的两倍。”郑富芝说,“幼儿园教职工新增近160万人,300多万幼儿园教职工全员参加了国家和地方各级培训。”

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作为“供方策略”,是解决“入园贵”问题的基本路径和重要手段。“农村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公办园为主体,构建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郑富芝说。

他说,城市要在进一步发展公办园的同时,充分考虑民办园比例较高的现实,有计划地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降低收费标准,让城市普通市民的孩子能上得起幼儿园。让孩子不仅有园上还要上得起——教育部答问学前教育热点难点

学前教育能否纳入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投入何时达到国际平均水平?民办幼儿园如何留住合格教师?幼教“小学化”倾向怎样扭转?“黑园”现象怎样遏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过半,学前教育依然面临很多备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根据2015年11月24日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学前教育专题报告,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需要考量

问:学前教育是否会纳入义务教育?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老百姓希望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反映了大家希望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上幼儿园,而且能够上一个价格既便宜教学质量又好的幼儿园。但是这个问题涉及立法和条件保障能力等诸多因素,目前暂时没有时间表。今后要做到入园不难、入园不贵,各级政府要履职尽责,多建普惠性幼儿园,让孩子不仅有园上还要上得起。科学核定成本:加大投入维持幼儿园日常运转

问:评估报告提出,国际经验表明,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在80%以上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学前教育经费占比平均为9.67%,2014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70.5%,但相应经费占比仅为3.5%。政府在学前教育投入总体仍然过低,如何解决?

郑富芝:大多数公办园以及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的日常运转主要依靠收费,亟待建立长效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建机制的核心是财政投入的标准问题。因此,下一步工作重点是科学核定运行成本,推动各地制定公办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完善普惠性民办园的扶持办法,把政府投入和老百姓负担二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教师待遇动态监管:维护民办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权威声音目前,我国民办幼儿园已占到了半壁江山,如果不重视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

问:由于编制、待遇无法落实,很多民办幼儿园面临教师短缺或流动性大的发展瓶颈,该怎么办?

郑富芝:发展学前教育的重点是扩大资源,难点是在教师,这不仅是经费问题,还涉及编制等。目前,我国民办幼儿园已占到了半壁江山,如果不重视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保障措施比公办幼儿园教师要差很多,这是一个短腿和薄弱环节。下一步重点要在民办幼儿园办园资质上把好关,进行动态监管,教师待遇发生问题后,必须有相应整改监督措施。不管公办还是民办,如果老师的基本权益保证不了,这个幼儿园都是不合格的,未来会按照国家规定,想尽一切办法维护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小学“零起点”教学:解除家长“怕跟不上”的担心

问:虽然政府严禁幼教“小学化”,但一些地方幼升小的选拔方式也迫使很多家长不得不选择超前教育,怎么办?

郑富芝:幼儿园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研究建立科学的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制定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对各类幼儿园进行质量监测评估,定期发布评估结构,接受社会监督;严格规范小学招生和起始年级教学,严禁小学以各种名义进行选拔性入学考试,一年级严格实行“零起点”教学,教学进度不得提前,解除家长“怕跟不上”的担心。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巡视员姜瑾:国际研究表明,家长对于孩子成长的贡献高于机构。教育部门应该加大科学保教的普及宣传,让家长理解学前教育不是知识学习阶段。同时要在全国设立实验区,推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坚决治理无证办园:要把孩子转移到合格幼儿园

问:一些地方无证办园,幼儿在“黑园”生存和发展状况堪忧,如何治理?

郑富芝:存在大量黑园是现实,各地分布不大一样。举办幼儿园的审批是有的,但是不具备条件的也办园,表明监管方面还没有完全跟上。此类幼儿园为何屡禁不止,本质原因是普惠性幼儿园不够,因此我们要首先治本,把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放在第一位,同时也要加强监管,绝不能放松对黑园的治理。此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提出了针对黑园的治理,对基本具备条件但还不具备审批条件的,政府再扶持一把,让它通过整改加强按正常幼儿园去办;另一类通过扶持帮扶仍不达标、影响到孩子身体和生命安全的要坚决取缔,停办后各级教育部门一定要把孩子转移到其他合格的幼儿园。四大数字折射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

学前教育普及率提高、幼儿园数量增加、幼儿教师队伍壮大……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中的一系列数字可以看到,从2009年至2014年,我国学前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50.9%提升至70.5%【纲要规定】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五年发展】我国在园幼儿数和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学前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2009年仅为50.9%,2014年达到70.5%,提高了19.6个百分点,提前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2014年,全国在园幼儿达到4050.71万人,比2009年增加52.41%,“入园难”得到有效缓解。幼儿园数量:从13.82万所到20.99万所【纲要规定】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五年发展】2014年,全国幼儿园总量为20.99万所,比2009年增加7.17万所,增幅达到51.88%。2011至2014年,全国新增幼儿园43131所。其中,乡村新增13899所,占比32.23%;镇区新增16945所,占比39.29%;城区新增12287所,占比28.49%。农村(包括乡村和镇区)新增幼儿园数显著高于城区。新增的公办幼儿园(含公办性质幼儿园)主要分布在乡村和镇区(占比86.55%),城区仅占13.45%;新增民办幼儿园则主要分布在镇区和城区。学前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大,为增加适龄儿童入园机会、缓解“入园难”提供了基本条件保障。经费投入:2014年达2048.76亿元,是五年前的8倍【纲要规定】明确政府职责,加大政府投入。【五年发展】2014年,全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2048.76亿元,是五年前的8.37倍。作为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的重点投入方向,农村学前教育投入经费显著增长。在有五年完整数据的10个样本县中,对农村学前教育投入的经费增长了1011.5%。

自2011年开始,各地均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并陆续制定了相关政策,将生均公用经费作为学前教育专项财政投入。幼儿教师:2014年教职工达314.2万人,五年来翻一番【纲要规定】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五年发展】2014年,全国幼儿园教职工数达到314.2万人。五年前,这一数字为157.1万。其中,幼儿专任教师2014年达到184.4万人,比2011年增加52.84万人,增长40.17%。

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已达66%。幼儿园教师持证人数逐年增加,无证教师人数总体上呈逐渐下降趋势。从部分样本市的情况来看,2014年,有幼教资格证的教师占比为61%,持非幼教教师资格证的占比17%,无证教师占比为22%。此外,各级培训覆盖的教师人数持续增长。以江苏、陕西和四川三省为例,2009年参加培训的幼儿园教师人数为60750人,到2014年,已经增长到119896人。努力为所有孩子创造良好的人生开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五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倍受社会关注的“入园难”“入园贵”已得到有效缓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4年,全国新增幼儿园7.17万所,幼儿园总量增幅达51.88%,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50.9%上升至70.5%,提高19.6个百分点,提前实现规划纲要目标。然而,从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入园难”“入园贵”看,要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尚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社会多个方面共同努力。在一些地方,为孩子能上一个好幼儿园,家长们依然费尽心思、跑断腿,动辄几十万元收费的“天价幼儿园”也依然门庭若市。新华社评论

“十三五”期间,各地在进一步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的同时,应着力探索、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和管理办法,通过财政补贴和收费管理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支持“普惠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

对此,中期评估的结论是,质优价廉的公办幼儿园数量还是不足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此,需在落实好教育纲要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资源配置格局,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公益普惠”势在必行。“入园难”普遍表现为“入公办园难”。相比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质优价廉,成为家长们的理想选择。相关数据显示,公办幼儿园数量在近年有明显提升,其中教育部门办园2011年止跌后,于2014年达到50.13%,集体办园和其他部门办园在2012至2013年止跌回升。但一些教育专家指出,依靠财政资金、集体资金办园毕竟有“天花板”,应该更多依靠社会力量来提供学前教育服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从根本上解决“入园难”“入园贵”,还要从供给上入手。质优价廉的幼儿园多了,幼儿园入读“打破脑袋挤破头”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十三五”期间,各地在进一步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的同时,应着力探索、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和管理办法,通过财政补贴和收费管理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支持“普惠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

学前教育事关下一代的“人生第一步”,要帮助他们扣好人生这第一个扣子。同时,根据中期评估揭示的问题,各地在为解决大中城市“入园难”“入园贵”攻坚之际,还应大力解决乡村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等较为严重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为所有孩子创造良好人生开端。链接“家门口”的公办幼儿园

傍晚时分,家长们聚集在幼儿园门口的空地上,等待孩子放学。大门打开,孩子涌出,家长上前牵起自己宝贝的小手,童稚声中,大大小小的影子相依回家。这是陕西省洛川县槐柏镇统将村的一个情景。“一体共享”

这里的幼儿园如同城市里的幼儿园般干净、漂亮,教师专业、亲切。这是陕西洛川县一个村级公办幼儿园。

在洛川县,从村到乡镇再到县城,公办幼儿园的建设、配置、师资、课程要求统一标准。

洛川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南部,是一个以苹果种植为支柱的农业县,如今,这里几乎家家户户有果园,青壮年基本不外出打工。而以往这里有不少农民外出打工。“几年前农村幼儿园很缺,出去打工是为了孩子上学,能够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统将村民袁梅花说。

城里的公办幼儿园好,但农民的孩子很难享受到,“城乡之别”从孩子3岁起就开始呈现。

眼下,袁梅花不再担心这个问题了,因为自2013年起,离县城60多公里的槐柏镇统将村有了公办幼儿园,袁梅花的孩子就在这个幼儿园上大班。“村里适龄的孩子都在这个幼儿园上学。家长早上8时把孩子送过来,下午5时接回去,早中晚饭幼儿园负责,而且不用交学费。”袁梅花说,“家长在果园的活计一点不耽误。”

小巧的楼房,绿色塑胶草皮,标准的教室,完整的教学、活动器具……作为一个村级幼儿园,槐柏镇统将幼儿园与记者走访的石头镇中心幼儿园和位于县城的洛川县第二幼儿园,无太大差别。

统将幼儿园的园长侯延侠是从县城幼儿园调来的。至于师资力量,村乡县3级幼儿园实现了“双向流动”。“每个教室面积均超过110平方米,融洗漱室、休息室、衣帽室、活动室于一体,教室内钢琴、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教育设施一应俱全。”洛川县教育局局长吉录怀介绍说,“洛川县公办幼儿园是免费的。”“大手笔”创意

2011年以前,洛川县只有县城有两所公办幼儿园,短缺的资源与旺盛的需求之间差距巨大。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石,学前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儿童的成长……要想办法解决幼儿园缺少的问题。

然而,洛川是年财政收入只有2亿元的“穷县”,幼儿园建设资金从哪里来?在编制严格控制的情况下,新建幼儿园教师缺口又怎么补?

面对困难,县里首先争取建设资金,将这些资金集中起来运用,不足的再由县财政补。

没有教师怎么办?他们用大学生村官的办法来解决教师问题。3年后实行考察考核,合格后实行聘用制。

据吉录怀介绍,自聘教师在3年内参照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每年每人2.1万元,3年后考核合格后,根据学历、教师资格证、职称等要素来套工资。2012年至今,洛川县已招聘教师300余名,目前140多名已经考核合格。

据了解,洛川县目前有公办幼儿园20所,民办幼儿园17所;有14000余名幼儿,在民办幼儿园上学的孩子有4000多名。

在洛川县石头镇中心社区,家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没有这些“家门口的公办幼儿园”,很多家长就得出去租房子或者选择进入民办幼儿园,每年的学费需4000元,加上家长陪读的房租、生活费、交通费等,一个家庭每年得开销2万元。现在不仅减少了这笔开销,还能把劳动力解放出来,把果蔬生产搞好,增加经济收入。持续探索

有了“家门口的公办幼儿园”,村民享受到的是比城里还好的政策。吉录怀说:“截至去年(2015年),洛川的省级示范园就达到5所。”

吉录怀坦言,目前还存在一些需要破解的困难。教师队伍缺口仍然比较大。

目前,全县适龄儿童学前3年入园率由2010年的69.5%提升到95.6%。“我们洛川还有4所公办幼儿园正在建设,2016年秋季即将投入使用。在‘十三五’期间,全县还有7所规划建设。”吉录怀说。延伸阅读在园幼儿超4000万 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有多远?——聚焦教育规划纲要学前教育专题评估报告

什么时候上幼儿园能不排队求人?什么时候上幼儿园能不交赞助费?什么样的学前教育真正有益?……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学前教育专题评估报告宣告一系列利好消息后,彻底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呼声依然强烈,推动着改革措施的进一步落实。专家观点幼儿园运行经费的渠道单一、教师编制体制的设置欠缺都阻碍着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学前教育专题评估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刘焱质优价廉:鼓励和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如果进公办园,要四处托人还要交赞助费,要是进家门口的民办园,每月的费用很贵,也是不小负担。”北京的曲女士纠结了很久。

尽管在2011至2013年,北京通过新改扩建幼儿园1000余所,但是从家长普遍反馈的情况看,优质公办幼儿园的学位依然十分紧俏,供不应求,而知名民办幼儿园的收费又让很多工薪阶层望而却步。

而在一些偏远地区,充满色彩和趣味的幼儿园依然是山乡儿童的“奢侈品”。在四川省洪雅县,个别幼儿园30平方米左右的教室要容纳60多名幼儿;在甘肃宁县,孩子们在教学楼边的旧教室里上“学前班”,只能靠缺乏幼教经验的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百花齐放 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

根据学前教育专题评估报告,自2009年至2014年,全国幼儿园总量增幅达到51.88%,学前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大,为增加适龄儿童入园机会、缓解“入园难”提供了基本条件保障。

但是,报告也强调,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质优价廉的公办幼儿园数量明显不足;西部农村地区非普惠性民办园的比例高达67%……

评估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说,幼儿园运行经费的渠道单一、教师编制体制的设置欠缺都阻碍着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规模和质量。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指出,今后要更加鼓励和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农村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公办园为主体,构建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城市要在进一步发展公办园的同时,充分考虑民办园比例较高的现实,有计划地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降低收费标准。科学保教:坚决向幼教“小学化”说不“有了我们的前车之鉴,我们周围的朋友都给孩子报了各种学前教育培训班。”四川省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儿子在面试一所知名公办小学时被考题难哭了。老师以“孩子连两位数的加减法都不会”为由拒收,让倡导“快乐童年”教育的夫妻俩后悔不已。

幼儿教育“小学化”在一些地方相当严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说,虽然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幼儿园升入小学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但部分名校因名额有限,在招生中往往附加考试、面试等条件,并按考试成绩分班,直接形成了幼教“小学化”的导向。

学前教育专题评估报告指出,科学保教观念真正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获得普遍落实还有待时日。权威声音今后要建立科学的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幼儿园进行质量监测评估,同时要严格规范小学招生和起始年级教学,严禁小学以各种名义进行选拔性入学考试。——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

很多家长明知这样对孩子不好,却也只能随大流。沈阳市民张媛说:“虽然目前孩子学的知识有些超前,但别的孩子都在学,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多学些东西。”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指出,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5年间,教育部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严格规范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和工作流程。

郑富芝表示,今后要建立科学的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幼儿园进行质量监测评估,同时要严格规范小学招生和起始年级教学,严禁小学以各种名义进行选拔性入学考试,一年级严格实行“零起点”教学,解除家长“怕跟不上”的担心。加强监管:绝不放松对无证办园的治理

广州天河区某小区内集中了大量早教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其中一些悄悄承担着幼儿托管的职能,供幼儿午睡的狭小房间没有窗户,简易床铺层层堆放墙边,孩子们的午饭全部是外卖订餐,卫生和营养情况无从知晓。“孩子不足三岁,正规幼儿园不接收,家里没人帮忙带孩子,我自己还要上班。”一位妈妈无奈地说。

新华社记者在各地走访时发现,在一些城乡接合部或城中村,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没有本地户籍无法入读公办幼儿园,而正规私立幼儿园收费对他们而言又太贵,他们只好把孩子送到一些租用农民房的“黑园”。

刘焱指出,我国多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未设学前教育管理和教研部门,学前教育管理和指导力量单薄,难以适应由于幼儿园快速发展带来的日益繁重的管理和指导任务。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科长黄悦告诉记者,民办三级幼儿园已经成为缓解入园难、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园难的重要途径,但是办证难、办证慢现象在此类幼儿园中比较常见,许多幼儿园都等不及证件齐全,被迫边办证边开园,也给管理和幼儿安全带来了隐患。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桑标教授表示,一方面要严厉查处和打击无证办园等现象,另一方面也要对符合需求、特别是普惠公益性的民办园的开办予以支持和便利;同时,要注意避免只重前置审批而后期监管乏力的现象,对民办园进行定期的监管和评估。

郑富芝表示,政府对举办幼儿园有着明确的审批体系,但是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幼儿园的存在,说明我们的监管还没有跟上,而这些幼儿园屡禁不止,根本在于质量高、收费低的幼儿园太少。今后我们一定要把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放在第一位,同时绝不放松对无证办园的治理。3.“零择校”何时能实现?——聚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五年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取得显著进展,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在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教育投入、缩小城乡经费投入差距上显见成效。

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将伴随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全过程。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不让一名学生失学,让高质量的教育公平不断得以挺进,将使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早日到来。我国1124个县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定

教育部2015年11月26日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指出,截至目前,全国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县(市、区)达1124个,其中京、津、沪、苏、浙5省市已整体通过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均衡评估。专家观点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已经成为公共财政首要保障的领域,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巩固。——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宋乃庆

评估报告指出,5年来,我国在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教育投入、缩小城乡经费投入差距上显见成效。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定额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单位面积中央补助标准稳步提升,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900多亿元。

目前,我国已构建了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体系,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2014年,全国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性教育经费支出比2010年增加3668.51元,初中增加5145.42元。2010年至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从14163.90亿元增加到21410.38亿元,增长51.16%。“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已经成为公共财政首要保障的领域,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第三方评估总负责人、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说。

教育经费支出城乡差距不断缩小,2010年至2013年,城乡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性经费差距从504.80元下降到153.64元;城乡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性经费差距从492.21元下降到140.17元。

2010年至2014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66亿元,招聘农村特岗教师24.37万人,覆盖中西部地区22个省份的1000多个县、30000多所农村学校(村小、教学点)。同时,中央财政安排62.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开展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培训教师达700万人次。

此外,随着2014年西藏教学点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全国6.36万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使得400多万边远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不开口子 不打招呼 不写条子——“零择校”城市探秘“不开一个口子,不打一声招呼,不写一张条子,引导每个孩子按划定的片区就近入学”——这是百姓期盼的“零择校”实现的美好愿景。那么,已经宣告“零择校”的城市是不是真的能堵住择校漏洞?家长和孩子对此如何评价?记者带你探秘河北邯郸、安徽铜陵和山西晋中等“零择校”城市。邯郸:扩强扶弱推动均衡

邯郸市自2004年开始采取“盟校、并校、设分校、建新校”等方式,一方面壮大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对薄弱校倾斜投入,通过“扩强扶弱”推动教育资源均衡,目前已基本消除主城区内的“差校、零择“笑” 新华社发 蒋跃新 弱校”。以邯郸24中为例,原来因作为教学水平低、学风相对差,片区内5所小学的学生严重流失,而如今被名校11中兼并后,片区内80%的小学生毕业生都留了下来。

此外,不少学校通过建设“特色校”,打破了唯升学率择校的单一标准,学生家长“因材择校”、学校“因材施教”,形成自己独特校风。走进邯郸市29中,记者看到每个专业教室里大提琴、小提琴、古筝、二胡等乐器都摆放整齐,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鲜明。学校秉持特色办学理念,把音乐教学作为主要校园文化,通过装备一流的音乐设施、聘请知名音乐家指导,以专业特色吸引片内学生入学率达到90%以上。

邯郸市教育局副局长赵小今说,以“特色学校”打破“千校一面”的格局,通过重构教育内容、手段、模式和教育方法,让每所学校的“特色”之光分流学生家长的择校需求,也是当前破解“择校热”的一个有益探索。铜陵:“无缝衔接”对口招生

与许多正在发展扩建的二三线城市一样,铜陵市原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基本都集中在主城区,新城区内的学校吸引力明显不足。为此,铜陵市采取加强“薄弱校”基础设施建设、校长教师轮岗交流、优先强化“薄弱校”信息设备等措施,使新城区学校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同步实现质的飞跃,“薄弱校”成为优质校,学生家长不再热衷择校,而是将就近入学视作最佳选择。

同时,铜陵在推行“指标到校”的同时,努力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升学的对口招生,以“无缝衔接”消减择校热情。每年幼儿园结业前,小学老师都会到学区内的幼儿园大班了解孩子们的成长、性格等情况,而初中老师也会下沉到学区内的小学毕业班,向学生介绍即将升入的中学基本情况。每年暑期,毕(结)业的学生都会到新学校参观、提前上新生适应课,消除原本的陌生感。

实行“入学衔接”的家长说:“孩子上完新生课后,我们觉得班上的小朋友都是就近入学,上学环境熟悉、人头又熟,我们根本没考虑过择校。”晋中:划片、招生全部公开

山西晋中从2008年开始,对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整体进行标准化建设,坚持把每个乡镇的初中都办好。同时,把区域内16所优质高中80%的招生指标按人头比例全部下放到初中,另外20%的指标作为奖励,分配给综合评价而非单纯是升学率较高的初中学校。同时,向广大家长宣布,小升初择校者不得享受优质高中统招名额。同时,晋中将学区划片全部公开,招生编班全部公开,对学区适龄儿童人口进行摸底、登记,每年在招生启动前通过媒体告知广大家长学生所在学区及学校。

晋中市榆次区家长段大姐告诉记者:“经过三年的学习,孩子在一所很普通的初中发展良好,顺利考上优质高中,门口卖菜的大嫂家孩子在另一所普通学校同样考取了优质高中,可见各学校的水平差异不大,择校真的没必要了。”义务教育热点难点的解决之道——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如何管理培训机构?居住证制度实施后,义务教育如何发展?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情况如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过半,义务教育依然面临很多备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根据2015年11月26日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期评估义务教育专题报告,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打出“组合拳”,严管校外培训机构

问:评估报告提出,小学生课业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目前存在“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情况,并且存在大量的校外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如何监管?权威声音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问题要打组合拳,单一的办法难以奏效。首先要转变家长观念,形成正确的成才观。——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 王定华

王定华: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问题要打组合拳,单一的办法难以奏效。首先要转变家长观念,形成正确的成才观。儿童幼儿时期并不是学的越多越好,如果知识的增多造成了兴趣泯灭,将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不利。

禁止公办教师到校外培训机构任职,教育部对此有明确禁令;学校不认可补习证书,校外机构获得的任何证书,在入学时都没有效果。另外,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已经拟定了自律公约,教育部将推荐给更多的培训机构,在培训中体现对孩子的尊重。

再有,推进法治建设,对“黑”机构要联合相关部门予以取缔,合法机构要按照国家法律约束自身行为。教育部也将推进相关的立法修法工作,特别是在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中作出一些规范。教育部门已做好居住证制度实施应对

问:随着居住证制度的实施,将会对当前的教育制度带来一定冲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