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高效栽培法(新农村书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4 18:21:49

点击下载

作者:石鹏皋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食用菌高效栽培法(新农村书屋)

食用菌高效栽培法(新农村书屋)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食用菌高效栽培法(新农村书屋)作者:石鹏皋排版:KingStar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12-01ISBN:7535222455本书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一食用菌——21世纪人类的新食品1.什么是食用菌?

食用菌,通称蘑菇。它是指真菌中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的种类,即通常所说的菇、蘑、菌、耳等。诸如香菇、平菇、草菇、金针菇、蘑菇、口磨、猴头菌、羊肚菌、牛肝菌、竹荪菌、银耳、黑木耳等都是食用菌。食用菌是一种不含叶绿素,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有机体。目前能进行人工栽培的有20多种。2.食用菌有哪些营养价值?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历来是菜中佳品。目前,这些过去只为少数人享用的“山珍”,已经进入城乡家庭,并正在发展成为多品种的菌类食品和菌类蔬菜,成为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之外的第三类食物,即菌类性食物。

食用菌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糖、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大多数食用菌都具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而且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成分比较齐全。如草菇蛋白质中含17种氨基酸,香菇、平菇中含18种氨基酸,双孢蘑菇中则含19种氨基酸。几乎所有菇类都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的,而又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中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蛋氨酸和胱氨酸的含量比动物性食品还高。食用菌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十分丰富,其含量也为一般蔬菜所不及。多数食用菌中都含有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吡多醇、叶酸、抗坏血酸、泛酸、生物素和维生素A等。食用菌中维生素D虽然较少,但它们却含有大量维生素D的前体——麦角固醇,麦角固醇在阳光照射下可转变成维生素D。灰分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矿质元素,如人体所必需的磷、钾、钙、铁、锌、锰等。3.食用菌有哪些药用价值?

关于食用菌的药用价值,我国古代医书中已有不少记载,目前更加受到国内外药学界的重视。不同的食用菌具有不同的药用功能,如银耳能提神生津,补脑强心,润肺养胃,滋阴补肾;黑木耳能润肺清肺,消化纤维,轻身强志,通便治痔;香菇能滋补强身,防治感冒,还可防治肝硬化和坏血病、双孢蘑菇则可降低血压,治疗肝炎,抵抗病毒;猴头菌可治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和慢性胃炎;密环菌能治疗风湿,腰膝疼痛以及头晕肢麻等症;茯苓能够利尿养身,健脾安神;发光假密环菌能治疗胆囊炎和降低血中GPT的含量等等。更值得重视的是,香菇、平菇、草菇、金针菇、木耳、双孢蘑菇以及羊肚菌、美味牛肝菌、大马勃等大多数食用菌菌体内都含有不同成分的多糖体,研究证明,这类多糖体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抗癌效果。食用菌作为日常生活中理想的营养和保健食品,正在日益受到人类的重视。4.食用菌对改善人类食物结构有什么意义?

当今世界人口恶性膨胀,粮食和能源日趋紧张,人类营养严重不足。据统计,全世界50亿人口中,有1/3缺乏营养,2/3的人口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其中有4.6亿人(40%是儿童)严重缺乏蛋白质。因此,如何解决人类对蛋白质的需要,也是当今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人们食物中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动物和植物。一般而言,植物性食品中蛋白质含量低,且往往缺乏1~2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动物性食品中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但却伴随着高脂肪和高胆固醇。同时,我国人多地少,饲料不足是发展畜牧业的一大限制因素,故单靠发展动物性食品来满足12亿人民对蛋白质的需要是不现实的。可以预见,食用菌生产必将在解决世界粮食紧缺,尤其是蛋白质不足的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成为21世纪人类食品的一类新的重要来源,这无疑对于改善人类食物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5.发展食用菌对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有什么意义?

食用菌在其生长过程中,通过分解和利用植物纤维素和木质素而营造自己,生产富含优质蛋白的子实体供人类食用。这种独特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使食用菌生产成为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中心环节而出现于整个大农业之中。它既能满足人类对食用菌需求量日益增长的需要,又能有效地使农作物秸秆及其他废弃物变成优质有机肥而归还给农田,从而增加农作物产量并减少环境污染,对建立“一业为主,综合发展,多级转换、良性循环”的高效无废料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特殊意义。可以预见,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农村丰富的劳力资源和多结构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各种农林废弃物资源,将会越来越有效地被利用,从而大大地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最终达到能量转换率最高,物质产量最大,资源保护利用最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佳的目的。6.食用菌的发展前景如何?

食用菌含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堪称全价营养。食用菌既可在自然气温下人工栽培,也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工厂化的周年生产。食用菌生产具有原料充足,技术简单,生产周期短,生物效率高,投资小而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所以,它较生产动物蛋白质容易、快速、经济、合算。生产菌类性蛋白,既不与粮争地,也不与人和动物争粮,它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通过生物的转化作用,把大量的粗纤维变成可供人类食用的优质蛋白。这样一种蛋白质的生产形式,其发展前途是不可估量的,其产品数量之大也是十分可观的。尽管目前全国食用菌生产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但各地大量的事实证明,食用菌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成为我国农村,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和山区人民致富的一条好门路;成为城市菜篮子工程中的一大要素;成为改善人类食物结构,增加食用蛋白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总之,就其在大农业或者说在整个农村产业结构中的地位而言,它已当之无愧地成为整个农村产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食用菌生产是一个充分利用工农业有机废物生产高蛋白菌类食物的过程。它既可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又能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菌类食品,还可变废为宝;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有机肥料,足见它是一条发掘新能源,增加食用蛋白质和粮食生产,减少环境污染的新的重要途径。其原料丰富,来源广泛,栽培容易,周期较短。随着野生菌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品种不断增加,新的优良菌种和栽培技术的不断出现和推广应用,我国和世界的食用菌生产必将发展成为一个大众化的生产行业,产品将会越来越多,质量将会越来越好,产量将会大幅度地增长,食用菌作为人类蛋白质食品的主要来源之一的愿望必将成为现实。7.怎样促进食用菌生产的发展?

食用菌业已经成为人类开发菌物和植物资源的一项新兴的产业。为了促进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首先,应该加强食用菌生产领导机构的建设,设立各级食用菌生产技术推广站,及时推广新技术,传播新信息,交流新经验和随时解决食用菌生产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以提高菇农的科学种菇水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发展和建立适合山区和农村特点的市场体系,使农户、企业和内外贸系统间建立起一个既相互独立,又具有机联系的流通体系。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形成以食用菌商品购销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系,再逐步开拓经济合理的新的流通渠道。第三,食用菌生产逐步向企业化发展;食用菌的生产方式应从粗放型向集约化迈进。国内外供、销并重,内销干品和鲜品并重。同时,还要开拓熟品食谱,以食用菌为配料,生产具有中国风味的快餐食品。要提高食用菌制罐水平和商品质量,多创外汇。要加大食用菌加工业的发展力度,以改变产品面貌,扩大消费范围,缓解产销矛盾;减少变质消耗,多次利用资源,实现经济增值。第四,要以生态经济学的观点抓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在山区,把食用菌生产与栎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菌棒残体还田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抓。要特别注意对栎木的有计划地采伐,科学合理地综合利用;要狠抓栎类的保护、抚育和再生以及新营栎林基地的建设,实现栎林长盛不衰,资源永续利用。在农村,要狠抓稻麦草大面积栽培食用菌高产稳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扩大棉壳和木屑栽培食用菌的生产规模,并抓好菌糠还田,形成一个以农作物秸秆和废料栽培食用菌为特点,菌糠还田促进粮、棉、油增产的低耗能,高产出,无废料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使食用菌生产真正成为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中心环节。二香菇栽培技术1.香菇有哪两种栽培形式?

香菇生产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两种形式。段木栽培即是以纯菌丝接种于段木,经过培养管理,使香菇菌丝体在段木中定值和生长发育,直到采摘香菇的过程。代料栽培则是用锯木屑、甘蔗渣等富含木质素、纤维素的城乡有机废弃物,代替木材生产香菇等木腐菌类的生产方式。

在拥有较多蓄积量菇树(适于种菇的树)的山区和丘陵地区,宜采用段木栽培形式,建立以生产干香菇为主的外向型食用菌基地;处于平原地区的城镇和农村,则可发展代料栽培,建立干、鲜菌并重的内外兼容的食用菌生产基地。2.段木栽培香菇有哪些生产程序?

段木栽培香菇的生产程序见图1。图1 段木栽培生产程序示意图3.段木栽培香菇有季节要求吗?

温度是决定香菇栽培季节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香菇生长发育的最活跃因素。香菇菌丝生长温度为5~34℃,最适为24~26℃;32℃以上、5℃以下菌丝生长不良。子实体发生温度为5~24℃,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13~18℃。因此,香菇子实体自然发生季节主要在春、秋两季,冬季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产菇少;夏季气温高,超越了香菇发生的温度界限,不能出菇。图2 香菇段木栽培季节图

图2为段木栽培香菇周年生产季节示意图。即于秋冬季选择菇场,砍树截段,定购菌种;春季人工接种,堆放发菌。菌丝经过春、夏在段木中生长蔓延,好的当年就能形成二次菌丝,秋后就能出菇。没能出菇的,菌丝则需继续生长蔓延,经过冬天直至翌年春夏,然后形成子实体原基,到秋后长菇。

香菇栽培的季节性很强,即在香菇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较强的季节性,故在安排生产时,要不误农时,各生产环节都应在图2所示时间范围内尽量提前,一环扣一环,环环工作抓好,否则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香菇的产量和质量。4.怎样选择菇场?

香菇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发生阶段对温度、湿度、光照、空气等环境因子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根据情况,统筹考虑,使菇场环境条件能够尽量满足香菇生长和发育的要求。菇场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香菇的产量;菇场位置是否合适,将关系到投工的多少,也会影响香菇的产量和质量。根据香菇不同生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将栽培场分为发菌场和出菇场的生产方式称为两场制。发菌和出菇都在同一场地,只是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使环境条件分别适应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发生和生长,称为一场制。一般而言,两场制利于获得高产。然而,在山区,交通运输困难,实际多采用一场制。实践证明,只要精心管理,一场制也能获得较好收成。5.发菌场应具备什么条件?

段木接种后,是菌丝在菇木中定植和蔓延阶段,通常称为发菌期。此时菇木含水量要求在4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以65%~75%为宜,温度在5~35℃范围内,并要求通风透光良好。所以发菌场应该是:(1)菇树资源丰富,能较长期地周转使用。(2)坐北朝南,避北风,向太阳的山腰或低山缓坡地。(3)有较高大的遮阴树,通风好,有适当的散射光。(4)近水源,排水好。6.出菇场应具备什么条件?

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要求菇木含水量6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0%~90%,温度7~20℃,荫蔽度70%,空气清新。具体要求是:(1)山脚避风而平坦的场地,高湿的环境。(2)有常绿遮阴树,荫蔽适当,通风良好。(3)靠近水源,用水方便,排水通畅。(4)房屋附近作菇场,要选环境清洁、空气流通、无日光直射的地方,也可搭阴棚。7.怎样清理场地?

为了创造一个适于香菇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杂菌害虫孳生为害的生态环境,必须认真清理场地。(1)先按春夏之交三分疏露、七分荫蔽的要求,选留必需的遮阴树,再把其余的成材砍作段木或枕木。同时,清除场地外围数米内的一切灌木和杂草,砍除乔木的低矮枝丫,以便利于操作管理和场地通风。(2)清除并烧毁场内及场外数米的枯枝落叶、树皮、树根及其他腐朽之物,使杂菌、害虫无孳生之地。(3)平整场地,开辟通道,开挖排水沟,修建浇灌设施。(4)在天然荫蔽不足的地方,要搭盖人工阴棚(高2米)。(5)在地面上撒石灰,除虫防蚁,抑菌防病。8.怎样选择菇树?

据统计,可以生长香菇的树木有200余种。由于各种树木的成分、质地不同,所以出菇早晚、菇的产量和质量以10食用菌高效栽培法及产菇年限也各不相同。一般以材质紧实、营养丰富,心材少、边材多,树皮厚薄适中且不易脱落的树种为好。松、杉、柏、樟、楠等树木因含有芳香油类物质不宜采用。

从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来看,壳斗科、桦木科的树种是栽培香菇的理想树种。其中如麻栎、粃栎、栓皮栎、白栎、槲栎、茅栗、黑桦、枫杨、化香、枫香、米槠、甜槠、刺栲、南岭栲等最为常用。9.什么时候砍伐菇树?

砍树季节应是一年内树干积累养分最多的季节。一般可以物候为准,从树叶有3~4成变黄的时候开始,直到翌年早春树枝萌芽时为止,都是砍树适期,即所谓叶黄砍树。这段时期,树木处于休眠状态,积累的养分最丰富;树木含水量少,树液流动缓慢,韧皮部和木质部结合紧密,树皮不易脱落;气温低,害虫和杂菌少。叶黄砍树还有利于栎类、枫香等树种树桩的萌芽再生,实现菇树的永续利用。另外,砍伐期还应与接种期相吻合,一般在接种前1个月左右砍伐为好。含水量高的树种和粗大树木,要提前砍树;含水量低的树种或较细的树木,可稍迟砍树,以免水分蒸发过多。总之,砍伐时期,以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干燥,所含水分适于菌丝生长要求,接种后适合于菌丝的定植和成活为好。10.应该砍伐什么样的菇树?

一般树径以齐胸处直径15厘米左右为好,树龄以15~25年为宜。树皮厚的,如栓皮栎,树龄可小些;树皮薄的,如枫香、茅栗等,树龄可大些。直径小于10厘米的幼龄树,心材少,且材质疏松、养分少,接种后虽然发菌快、出菇早,但菇小而少,产菇年限短,浪费资源。直径在20厘米以上的大龄树,接种后一般要经两个夏天才能成批出菇,但菇较大,质量好,产菇期长,可连续产菇5年以上。缺点是出菇迟,管理不便。11.原木为什么要进行干燥处理?

通常将砍倒后的菇树称为原木,原木剃枝截段后则为段木。刚砍伐的树木含水量较多,不适于香菇菌丝的定植和生长,必须进行适当干燥。干燥的方法是借叶片表面蒸发掉多余的水分,即所谓“抽水干燥”。直至含水量减少至40%~45%时,才宜接种。含水量过高还易招致青霉菌的侵入;含水量过低,所接菌种的水分往往反被段木所吸收,菌种失水必然导致成活率的降低。而且,段木太干,树质太硬,难于保证打孔质量。12.怎样掌握原木的干湿度?

干燥时间的长短,应视树种、树龄、林相以及伐期、场地、气候而异。一般在砍树10~15天左右,以干燥至树木失去萌发力,或打孔时树液不渗出为度。也可根据原木横断面出现的裂纹来判断干燥程度,如当原木横断面稍微出现裂纹时表示含水合适,当裂纹大而且接近树皮则为过干,横断面不见裂纹则是过湿。过湿需进一步干燥,过干则应浸水或洒水以补充水分,一般浸泡一天或连续淋水2~3天,待树皮吹干之后,便可接种。总之,宁可偏湿,不能太干。13.怎样剃枝截段?

原木经过干燥后,便应及时剃枝截段。剃枝时不可平剃,而应在枝丫分杈处保留3~5厘米的杈桩,在枝丫处营养比较丰富,可以增加出菇量;同时平剃易增大伤口面积,为杂菌的入侵提供了机会。截段最好在接种前几天进行,即将原木按一定长度截成小段,即为段木,段木长度一般以1.0~1.2米为宜。14.为什么要保护好树皮?

为了避免杂菌的侵入,在伐木、集运及其他操作过程中都应注意保护好树皮;在段木及树枝丫的截面也应立即用浓石灰水(1份生石灰加20份清水)涂刷。涂刷石灰水后,可按树种(如硬质木和软质木)及段木的粗细的不同分开堆放,以便接种后分开管理。若暂不接种,则要按“山”字形或“井”字形堆放在通风处,并以树叶覆盖,以防风吹雨淋而引起干燥脱皮或腐烂。15.段木香菇商品菌种有哪几种类型?

用作段木栽培的香菇菌种的种型,主要有木屑菌种、木块菌种和液体菌种三大类。菌种遗传性状的优劣和菌丝体活力强弱,都直接影响香菇段木栽培的产量和质量。因此,作好菌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16.怎样确定所需菌种的数量?

品种确定后,要适时定购菌种,或自己生产菌种。所需菌种数量根据生产规模、点菌密度和菌种种型而定。一般而言,接种1立方米的段木按照长1米,直径10~12厘米,100筒计算,需生活力强的锯木屑菌种14~20瓶(750毫升菌种瓶),或优良木块菌种3~4瓶(1000粒/瓶)。17.怎样鉴别菌种的质量?

香菇菌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高低。关于菌种质量,除了要求菌种本身具有优良的遗传性状之外,还须要求在生产中培养出成熟、生活力强的纯菌种。优良的菌种应该是:①菌种瓶内的菌丝体上下内外均匀、洁白,菌丝体与瓶壁不脱离,气生菌丝体非常旺盛,伸展到某一程度就互相连接,将培养基包成块状,形成相当坚实的菌块。②菌块有弹性,不散碎不萎缩,菌瓶内壁和底部无积水,菌膜薄、不变褐。有的菌种出现小菇蕾,也是好菌种,只是菌龄偏长了一些,应尽快使用,但在使用时要去掉菇蕾和菌膜。③从菌种瓶中掏出一小块培养基,若培养基为浅黄白色,且变色均匀一致;菌丝体既向空中伸展,也往基内生长,此为成熟菌种。④在无菌条件下打开瓶盖,揭开菌膜,待其露出浅黄白色木屑后,将瓶盖复原,放在20~25℃的环境中培养。在两三天内,培养基表面若能再生出旺盛的气生菌丝,五六天后,浅黄白色的木屑便被白色菌丝体所覆盖,这说明该菌种新鲜、生活力强。

与上述情况相反,则为劣质菌种。如菌种瓶内菌丝体生长不匀,仅表面长得好,其他部位很少有白色菌丝,基本为木屑颜色,说明该菌种不理想,是因培养料太湿所致;若发现有青、绿、黄、粉红等杂色,说明该菌种已被杂菌污染,切勿使用;若菌块与瓶壁脱离,并开始萎缩,表面或上部菌丝呈褐色,说明菌种已经老化;若菌块表面或下端已有液体,尤其是有淡褐色或深褐色的液体,说明菌丝已开始自溶,不能使用。

木块菌种老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木栓组织软化,一捏就碎,这种菌种不宜使用。18.什么时候接种?

段木栽培一般于2~4月接种,因为此时旬平均气温大约在5~20℃。但春季接种宜早不宜迟,最好能在3月上旬全部接种完毕,以便清明前后定植成活。有些地方因各种原因也有推迟至4~5月才接种的,此时接种污染率高,成活率低,即使接种成功,当年也不能出菇。冬季砍伐的树木含水量低,一般硬质原木只有45%~50%,因此砍伐后如气温在5℃以上也可早日接种。此时气温低,杂菌不易生长,而香菇菌丝仍可定植和缓慢生长,并可采用覆盖来提高堆温。只要接种成活,菌丝长入形成层,再遇严寒便已无妨。但要注意,严寒和积雪期不宜接种。19.怎样在段木上打孔?

打孔工具最好采用电钻,因其工作效率高,又可保证打孔的深度。在无电源的农村或山区,多采用锤形打孔器打孔,打孔器的直径一般为12~13毫米。树皮盖的直径应比孔径大2毫米,因此,采用14毫米的皮带冲取树皮盖,以和打孔器配套。若用圆木块菌种接种,则孔径应与圆木块直径相吻合。20.接种时要注意些什么?

接种木屑菌种主要包括四道工序。即取树皮盖、打孔、放菌种和盖盖子。接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若树皮太厚,超过1厘米,十分粗糙,有青苔地衣,则应先用树皮刨适当刮去一层老皮,然后再打孔,这样作有利于接种和出菇。②合理密植,深浅适中。因为菌丝横向生长慢,一年约为8厘米,而纵向延伸快,一年可达30厘米,所以行距小、穴距大,一般行距6~8厘米,穴距10~15厘米,孔深1.5~1.8厘米。行要直,两行孔排列为“品”字形,多行则为“梅花形”。段木两端孔可密一些,第1穴离断面5厘米左右,枝丫节疤处要多打一穴,其目的是让菌丝尽早占领地盘,以防杂菌入侵。不同直径段木接种孔数见表1。③及时接种,认真过细,逐孔装填,松紧适中,不留孔隙。若菌种装填过多,加盖时易挤出菌种中的水分;若菌种装的太松太浅,则易形成“吊气”,菌种易干缩而死。④盖穴时要用锤敲紧锤平,盖好树皮盖后,最好用毛笔均匀涂抹封蜡(石蜡80%,松香15%,猪油5%混合熔化),以防水分蒸发和雨水、病菌侵入。⑤接种应在晴天进行,但要避免太阳直射。若无法避开风雨天,则应在工棚树阴下或室内接种。⑥接种场地应坚实清洁,或先在地面垫好枕木,以免段木在接种时沾污泥土等污物。⑦一切接种工具均应清洁,并用开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防止接种时带入杂菌。⑧挖菌种时尽可能使之成块状,不宜过碎,使用木块菌种接种时,穴的大小、深度应和菌种的大小、长度一致,使菌种接种后不致脱落或凸出或凹陷。⑨在段木多而接种时间拉得较长的情况下,应先接种伐期早、含水量少或直径小的段木,后接伐期迟、含水量多和中、大口径的段木。⑩取树皮盖、打孔、装菌种、盖盖子、涂蜡应采用流水作业,全部工序当天完成。切勿隔天或提前几天取树皮盖或打孔以免造成干燥和增加杂菌侵染的机会,以电钻打孔,应在孔内热量散发,孔温降低后再装填菌种,以防烧菌。表1 段木直径与对应的接种穴数(段木长1米)21.堆放菇木要注意什么问题?

接种后的段木称为菇木。从菌丝体定植到开始出菇,菇木约需在发菌场堆放一年左右。因而根据发菌阶段、菇场地形、天气及环境条件采用不同的堆放入方式至关重要。同时,在堆放过程中适时变换菇木堆放方式,使菇木始终处于有利于香菇菌丝体生长发育的状态,也是培养优质菇木的重要措施。

刚接种的菇木,由于菌种在接种时菌丝受到损伤,生活力下降,因而应将菇木堆放在避风、温暖、湿润和排水良好的树阴下。或采取直立式,或采用顺码式。这两种堆放形式的共同特点是占地少,易覆盖,利于保温保湿。22.堆放菇木有哪些方式?

直立式是以活树为中心,将菇木靠树竖立排放。顺码式则是先在地面平行排放2根枕木,枕木间距60厘米,然后将菇木在其上平放顺码,堆高1.5米。菇木堆好后,上面和四周先以稻草或树枝叶覆盖,再覆薄膜,以保温保湿,防止雨淋。

经过1个月左右的堆放,香菇菌丝在菇木中已定植生长,这时可结合翻堆,根据具体情况改变堆放方式。如井叠式、覆瓦式、蜈蚣式等(图3~5)。图3 井叠式图4 覆瓦式图5 蜈蚣式

井叠式:此方式适于平地或缓坡梯地,多雨季节或场地较湿的情况下采用。其特点是占地较小,利于通风排湿。一般100平方米约可堆放8000根菇木,适于房前屋后及大规模栽培。其摆法是底层离地面约25厘米,然后每5~7根一层,堆高可达1.6米左右。此法利于通风排湿,采菇后菇木短期养菌也常用此形式。

覆瓦式:此法宜在雨水较少或菇场比较干燥的情况下采用,可用于平地或坡地。具体做法是:先栽上两根“丫”形树枝(或垫两块石块),叉高50厘米左右,彼此相距70厘米左右。两“丫”上横放一根菇木,横木上平行斜靠4~6根菇木,再在靠近菇木顶端30厘米处横放入一根,又斜靠一排,依次摆放,形似覆瓦状。排放时,菇木细头着地,粗头朝上;横木可略粗一些,使各排保持较大空隙;上下排菇木要相互错开,以利通风。菇场湿度大,木叉应高些,排放略稀些;菇场较干燥,木叉可低些,排放稍密些。此法利于菇木保湿,在发菌期和出菇期均可采用。

蜈蚣式:此方式较井叠式更利于通风排湿,因而多用于通风较差的多湿场地,或在菇木数量少,场地坡度较大的情况下采用。23.翻堆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菇木堆放1个月左右,含水量将会发生变化。为了调节菇木含水量,加强通风换气,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翻堆。翻堆的要领是调换菇木位置。翻堆间隙一般为1个月,但在排水较差的场地,特别是多雨季节则应勤翻堆,一般可15~20天一次。翻堆的方法因菇木堆放的方式而异。如直立式、覆瓦式和蜈蚣式是将菇木调头;顺码式、井叠式则需上转下,堆中转到堆外。翻堆的时间最好是在雨后抢晴进行。24.发菌期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菌丝定植成活期,管理工作的重点是适当覆盖,增温保湿。接种后1个月内,一般不必浇水和翻堆。如果接种时段木偏干,接种后又天晴无雨,则可向堆上洒水,给菇木补充水分,增加环境湿度,促进菌丝定植成活。25.怎样检查菌种是否成活?

接种1个月后,应及时检查菌种成活情况,以便采取补救措施。以木屑菌种接种的,如树皮盖已被菌丝长牢固定,盖周围可见白色菌丝,说明接入的菌种已经成活,并向周围蔓延生长。如无上述迹象,则要揭开树皮盖检查,若发现菌种干燥或未恢复生长,说明湿度不够或温度过低,可采取洒水或覆盖等措施,促使菌种成活定植。若接入菌种已松散或变黑霉烂,说明菌种已死,应在孔旁重新打穴接种。

以木块菌种接种者,可挖出几个菌种检查,若菌种呈黄白色,接种穴壁呈浅黄色,闻有菇香味,证明菌丝已经定植。若木块菌种变黑,说明菌种已死亡,应分析原因,立即补种。26.发菌场怎样才能做到“六干四湿”?

整个发菌期的管理主要是水分管理,发菌场以“六干四湿”为宜,地面潮湿,但不积水。菇木含水量4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过湿或过干,均不利于菌丝体在菇木中蔓延,反而有利于杂菌的孳生。如果发菌场是湿度较大的北向杉树、柏树林,则应该砍除一些低矮树枝,铲除地面杂草,以利通风排湿。在地势较高的松树林,比较干燥的杂木林中,干旱时则应加强荫蔽保湿,或改换堆放方式,或转换场地,或于早晨或傍晚给菇木浇水增湿。不同的季节管理的重点也不一样。27.不同的季节发菌场的管理有什么不同?(1)夏季光照强,温度高,加强荫蔽,注意通风是管理的重点。具体方法如:在加大阴棚的荫蔽度的同时,适当增加阴棚的高度;改变堆码方式,如采用井叠式,利于通风换气;若遇长期阴雨,当菇木吸足水分后,则应盖膜防雨。(2)秋季秋高气爽,比较干燥,为了保证菌丝体旺盛生长,加强水分管理则是关键。在不下雨的情况下,应每隔10天淋一次水,同时要增加翻堆次数,最好是20天左右一次,以及时调节菇木中的水分和改善通气状况,促使菌丝均匀而快速的生长,并向深层发展,一般说来,当年3月前点的种,11月份就有“报讯菇”出现。不过,这时菇木中菌丝体生长并不充分,故可不急于要它当年产菇,而是继续认真管理,促使菌丝体大量生长,以积累足够的养分,为翌年春菇大发生奠定物质基础。(3)冬季气温很低,有时达零下几度。为了使菌丝在寒冷的季节里仍能生长,管理的重点则是保水保温。如每隔20天淋一次水,待树皮干后,盖以稻草或麦秸,再覆盖薄膜,保水保温,保证严寒条件下,菇木中菌丝体仍能继续生长。28.什么时候架木出菇?

架木时间:菇木经过一年的精心管理,即到第二年春天或秋天,其内菌丝体已充分生长蔓延,达到生理成熟,即使是较粗的菇木,也会大量出菇。这时,就必须将要出菇的菇木从发菌场转移到湿度比较大的出菇场架立起来,以便出菇。

一般而言,从接种的第二年春季(3~5月)起,每年的春季或秋冬季(9~11月)都是架立菇木的时间。一根直径10厘米的栎树菇木,可连续产菇3~5年。29.成熟菇木的标志是什么?

架立菇木之前,要先鉴定菇木的质量,看其是否成熟,以便将有杂菌污染和菌丝生长不良的菇木挑出,实行分类管理。成熟菇木有如下标志:①表皮无杂菌,上有若干“十”字形裂口,并在裂口处或接种孔边露出由菌丝体纽结成的白色瘤状突起。②手按树皮,感觉松软,富有弹性。③手掂菇木,感觉重量变轻。④敲打菇木,发出浊音或半浊音。⑤揭开小块树皮,皮下形成层变成黄褐色或柿子色,且具有鲜香菇的香味。⑥经一个夏天即有“报讯菇”的菇木。30.补水催菇的方法有几种?

为了促进香菇整齐出菇,便于管理,采收及加工,可将成熟菇木集中起来,进行补水催菇。补水催菇的方法有淋水催菇、浸水催菇两种。其主要原理是,由于菇木在发菌场长期堆放,含水量大大减少,而出菇以及菇的生长发育都需大量水分,因而在架立菇木之前,如果没有明显的降雨过程,则必须进行人工补水,使菇木中含有足够的水分供给子实体的生长发育,直至采收。实践证明,在培育优质菇木的基础上,适时补水催菇,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31.什么是淋水催菇法?

将成熟的菇木按井叠式堆放,用自来水管、小型水泵或喷灌机抽水喷淋,无上述设施则以人工喷淋。水质要求中性偏酸,清洁而低温。一般连续淋水3~4天,要经常不断地淋喷,使菇木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让水分逐渐渗入菇木,含水量达60%左右。淋水完毕,若是春季,可用薄膜覆盖菇木,保温保湿2~3天,即有大量菇蕾出现;若是秋季,淋水3~4天后即有小菇蕾出现,也可将菇木贴近地面摆成角度较小的覆瓦状,再行淋喷,使菇木在均匀吸水的同时,较多地接受光刺激,以利出菇。当每根菇木上大量地发生菇蕾之后,就可架立枯木。32.什么是浸水催菇法?

将成熟的菇木浸没在凉水池中,压上重石,浸泡12~24小时,使之一次吸足所需水分,然后轻轻捞起,摆成直立式或顺码式,保湿催菇。在催菇过程中,若菇木表面已干,还未见原基出现,可再淋水补催,直至菇木上有大量原基出现为止。浸水催菇不宜在流水中进行,以防养分流失或丢失菇木。浸水时间还可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如日平均气温高于15℃时,浸1昼夜,5~10℃时浸2昼夜,11~14℃浸36小时。软质木,菇木吸水较快,浸水时间可短些;硬质木,吸水较慢,浸水时间可长些,时间可在24~48小时之间变动。催菇之后,若遇5℃以下低温天气,可用草帘、薄膜严覆菇木保温保湿,每天揭膜通风1次,待大量菇蕾形成后,即可散堆起架。33.为什么要打木催菇?

补水后,可用锤敲打菇木两端的截面,或将菇木竖直在平整的石块上撞击几下,称为打木。打木和补水一样,能够促使香菇早日发生,出菇整齐。在实际工作中,菇木浸水前后的搬运已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打木的作用,敲打或撞击则更加加强了刺激。打木时应注意不损伤树皮,也不要在菇蕾出现后进行,否则幼菇会因打木引起菌丝断裂而夭折。补水打木后,把菇木在菇场上呈井叠形堆放,覆盖保温保湿,每日通风1次,催蕾出菇。34.什么是“人字形”架木?

经过补水、打木催蕾以后,必须架木出菇,以保证菇蕾正常生长,同时便于管理和采收。人字形架木方式是,先在地上栽两个“丫”形树桩,两“丫”上面平放一根横木,横木长度根据需要或地形而定,一般以5~10米为宜。横木距地面高度约65厘米,然后将菇木在横木两侧呈人字形交错排列(图6)。人字形架木的特点是菇木离地面较高,利于通风排湿,一般适用于比较潮湿的菇场,此种架木形式采菇比较方便。图6 人字形架立菇木35.什么是“覆瓦式”架木?

覆瓦式架木方式是,菇木上端离地面50厘米左右,菇木间距10厘米左右。其特点是菇木离地面较低,菇木之间的密度较大,耐湿能力较强,适用于较干燥的菇场,但采菇不太方便。无论采用哪种架木形式,两架之间都应留一条通道,以便于管理和采菇。36.架木之后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香菇从菇蕾到长大成熟,一般需要几天到十几天的时间,因而在架立菇木后,应使菇场的地面保持湿润状态,交及时消除地面杂草,加强通风和散射光照射,以促使香菇正常生长。一般而言,高温高湿生长快,鲜菇产量高,但菌柄长、菌盖薄、干重少、质量差。温度较低时生长慢,但菌柄短而粗,菌盖肉厚、质地紧密、干重多、质量好。37.花菇有什么特点?

花菇,尤其是菌盖颜色较浅、花纹明显的亮花菇,是香菇的上品。其特点是柄短肉厚,菌盖半球形,表面龟裂成明显的白色花纹。花菇既有上等商品的外观,又有滑嫩鲜美的口感,其经济价值高,卖价好。

形成花菇必须具备如下条件:①菌丝体发育良好,达到生理成熟;②菇木一次吸足水分,含水量达60%左右;③菇蕾长到直径2~3厘米时,环境干燥,白天相对湿度偏低,为50%~70%;④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且微风习习。38.花菇是怎样形成的?

当菇蕾长至直径2~3厘米时,在上述天气影响下,夜间湿度较低,香菇生长缓慢;白天气温较高,空气比较干燥。菌盖表面细胞水分散失较多,无法正常分裂,而菌盖内部湿度适宜,菌肉细胞仍可正常分裂,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如此昼夜交替,气温日高夜低(相差10℃左右),空气日干夜湿,以至菌盖表皮细胞的增加速度远远落后于菌肉细胞,到一定的时候,菌盖表面龟裂成白色菊花形或不规则的花纹。这种天气持续的时间愈长,裂纹愈大,花纹愈明显,即可形成亮花菇。如果在菇蕾直径小于2厘米时就碰上这种天气,加上菇木含水量少,菇场过于干燥,小菇蕾就无法继续长大,则只能形成花菇丁。如果在花菇形成后期,正当菇蕾迅速膨大时碰上半天以上的阴雨,菇蕾表面的花纹就会由白色变成褐色,从而形成褐花菇。所以在花菇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碰上阴雨,就应及时搭盖塑料雨棚,避免花菇淋雨后变色,雨停之后要及时揭膜。39.采菇后的菇木应怎样管理?

菇木因树种、径粗、出菇情况及管理水平的不同,产菇年限也有差异,但大多都可产菇3~5年。因此采菇后的菇木管理,直接影响下批菇及总体产量。一般来讲,6~9月是菇木越夏养菌的时期,这时,应该创造一个比较阴凉的环境,把菇木以井叠式方法堆放起来,使菌丝休养生息并继续向菇木深处生长,以吸收和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为再次出菇作好物质准备。

已采过菇的菇木,很易吸收水分,也易遭杂菌害虫侵害,其内菌丝体还易因夏季高湿而衰竭死亡。所以,菇木管理的重点是防日晒干旱、防杂菌病虫、防高温高湿。对荫蔽不足的菇场,要增加覆盖物,加强荫蔽,避免中午太阳直射菇木;遇伏旱年份,应在加强荫蔽的同时,适时淋水保湿,并结合翻堆;若有害虫为害可喷0.1%敌敌畏防治;雨水较多时,则应适时翻堆,清理场地,通风排湿;经常检查菇木,防治杂菌为害。寒冷干燥的冬季,菇木难以出菇,故可将采过秋菇的菇木堆放在避风向阳的地方,适当加以覆盖,增温保湿,增菌养菌,到适合出菇的季节,又可催蕾出菇。40.代料栽培香菇有什么特点?

长期以来,香菇生产只限于菇木资源丰富的山区。木屑代料栽培香菇的成功,使香菇生产由山区走向平原,为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开辟了道路。代料栽培香菇有如下特点:①原料广泛,可充分利用伐木场的树桠材,锯板厂和木制品厂的碎木屑,有效地提高了木材利用率。同时,一些工农业生产中的下脚料,如甘蔗渣、棉子壳、玉米秆、花生壳等,不仅取材方便,而且变废为宝。②生产周期短。一年可完成全过程,而段木栽培香菇则需3~5年。③产量高,代料栽培生物效率一般达60%以上,高的可达100%,而段木栽培目前只有20%左右。但是,木屑栽培香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产品质量不如段木栽培的好,因而成品率(出菇菌筒数量与接种菌袋数量的百分比)和产品销路不够稳定。所以目前应根据市场销路、技术水平来确定是否大规模地发展香菇代料栽培。而从长远来看,代料栽培已经成为大幅度提高我国香菇产量的主要途径,对于丰富菜篮子,改善人们的食物结构均具十分重大的意义。41.代料栽培香菇有几种方式?

代料栽培香菇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木屑菌块室内栽培和木屑菌筒园田化栽培。两种栽培方式的原料及生产工艺基本相同。所不同的一是脱袋压块后室内出菇,一是脱袋后直接放在户外荫棚下出菇,前者适于城市香菇生产,后者适于乡镇进行集约化经营。压块栽培香菇现已少用,本书不作介绍。42.园田化代料栽培有哪些生产程序?

生产程序见图7。图7 园田化代料栽培香菇生产程序示意图43.代料栽培受季节限制吗?

代料栽培可以不受季节变化的限制,只要具备人工控制温湿度的条件,一年四季均可栽培。然而,鉴于我国农村现阶段的情况,还只能结合香菇的生物学特性,顺应季节性温湿度的变化来实现香菇的代料栽培。因此,栽培季节仍然是园田化代料香菇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

香菇制袋接种,一般于9月份进行,这时日平均温度已降至25℃左右,适合菌丝生长,经过2个月的菌丝培育,11~12月即开始长秋菇,春节前后长冬菇,立春至清明长春菇,以赶上元旦、春节和“五一”上市。而当夏季高温到来时,香菇生产已告结束。接种太早,气温超过30℃,不利菌丝生长,极易污染;接种太迟,低温来临,影响秋菇产量,甚至当年不能出菇。44.代料栽培前要做好哪些准备?

代料栽培香菇工艺比较复杂,需要较多设备,而其又具生产周期短和季节性强等特点,因此,作为栽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十分重要。较大规模的香菇生产一般要做好生产设备、生产场地和生产资料方面的准备。45.代料栽培的生产设备包括哪几类?

生产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1)原料加工设备:ZQ-600型枝丫材切片机 PFCS40型木片粉碎机(2)拌料装袋设备:WJ-70型搅拌机 MT-08型装袋机(3)灭菌设备:常压灭菌灶或简易灭菌灶(4)接种工具:接种箱、接种针、接种器46.代料栽培的生产场地包括哪几部分?

生产场地主要包括拌料场、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和培养室五个部分。整个布局要求协调合理,一字形排开,以便省工省力,减少污染。(1)拌料场:拌料装袋的场所,面积依生产规模而定,一般日产1000~2000袋者,其面积以20~30平方米为宜。场地地面用水泥铺成,要求避风雨、有水源、有电源。(2)灭菌室:建造灭菌灶的地方,场地要求同拌料场。(3)冷却室:供灭菌后培养料冷却的地方,要求具备接种室的条件。日产千袋者可用缓冲间代替冷却室,日产千袋以上者,则需设专用冷却室,安装冷却设备,以利流水作业。(4)接种室和接种箱:这是进行无菌操作接种的地方。接种室应安装双层玻璃窗,密封性好,便于熏蒸消毒。室内四周六面要尽可能光滑、耐水洗,不吸潮。接种室面积常为3~4米×4~6米,高2米,设一拉门与缓冲间相通,吊装一只紫外线灯管及1~2只日光灯,室内摆放2~4个茶几式工作台(长155厘米,宽55厘米,高75厘米),工作台上放接种工具,如酒精灯、药棉及镊子等。(5)培养室:接种后菌袋发菌的房间,培养室最好设在冷凉、干净的地方,培养室单间面积不宜过大,以16~24平方米为宜。要求既能通风换气,又有很好的保温去湿性能。培养室内要放置有多层的架子,以供存放菌袋之用,也可在地面直接堆码菌袋。47.代料栽培需要哪些原材料?

生产1万袋所需原料和物品见表2~4。表2 生产10000菌袋所需原料数量表3 生产10 000菌袋所需其他材料表4 生产10 000菌袋所需消毒药品数量及用法48.菌袋的培养料有哪几种常用配方?(1)木屑100千克、麦麸20千克、石膏2千克、糖1千克、水115~125千克、pH值5.5~6。(2)木屑50千克、棉子壳50千克、麦麸20千克、石膏1千克、糖1千克、水125~130千克、pH值5.5~6。49.如何拌料?

按照配方要求并根据日生产能力,称好原料和各种辅料;于拌料场将木屑(或棉壳)、麦麸、石膏粉混合均匀;将已溶化的糖、肥料以及规定数量的水倒入料堆;反复搅拌多次,以保证干料均匀吸水,如有条件者可用搅拌机拌料,WJ-70型食用菌拌料机,每小时可拌料800~1000千克。拌料时应注意如下两点:(1)水要适量:培养料含水量50%~55%时最适香菇菌丝生长,因此应根据原料和辅料的质地和特性,灵活掌握用水量。培养料标准水量应当是:紧握培养料松开手指,料结成团,自然放下,碰地即散,说明含水量适中。若握料后指缝有水纹渗出,属偏湿;有水珠下滴则太湿,应摊开让水蒸发。含水量偏高,易引起通气不良,菌丝生长不好;含水量太低,菌丝也难以生长。(2)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配制培养料时,可加入0.1%的多菌灵以防杂菌污染。50.如何装袋?

拌料后必须及时将培养料分装于塑料袋中。料装至半袋时,应把袋提起抖一抖,并在地上震动几下,让料沉实,并用装料木棒伸入袋内轻压,然后再装到离袋口5厘米左右处为止。用棉纱线把袋口先捆扎两圈,再把袋口薄膜反折回头捆扎牢固,使之密封,最后把料筒稍稍压扁,即可送去灭菌。

为了保证质量,提高工效,最好以装袋机装袋。1台装袋机配备6~8人,1人铲料上机,1人递袋、1人装袋,3~5人扎口。轻拿轻放,以免弄破菌袋。

装袋力求松紧适度。过紧,易胀破袋子;过松,菌筒难以成形,且易污染杂菌。51.如何灭菌?

装袋之后应及时灭菌,一般从拌料装袋到进灶灭菌应在6小时之内。灭菌时宜采用常压灭菌灶或简易灭菌灶。灶内菌袋的摆放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方格板分层装袋,层距50厘米,每层格板上叠放4层菌袋,四周留足10厘米的空隙,使蒸气流畅,培养基受热均匀。另一种是用周转筐装袋进灶,周转筐长70厘米,宽45厘米,高45厘米,这种方式进出料方便,菌袋搬动次数少,可减少破损。在灭菌操作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先清洗锅内污水换入清水,然后把菌袋移入蒸仓内,合理排放。(2)菌袋进仓后要旺火猛攻,使4小时内上升到100℃,然后始终保持锅水沸腾,使灶内温度保持在100~103℃,并维持10~12小时。(3)及时加入开水,防止锅水烧干。加水时切勿用冷水,以免造成锅内水温下降,影响灭菌效果。(4)防止漏气,尤其是木制蒸笼,蒸气往往由蒸笼缝隙处喷出,可用湿纸或湿棉阻塞缝隙。(5)灭菌后2小时左右即可出料。要用干净工具将菌袋搬至干净清洁并已消过毒的冷却室(或接种室)内摊放冷却,当培养料温度降到30℃以下时,便可准备接种。52.如何对接种室进行消毒?

接种室在使用前必须清洁干净,进行两次清毒,即在菌袋搬入接种室前后各进行一次。如采用福尔马林熏蒸,应在使用前12~24小时进行,以保证消毒效果和接种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气味太浓时,可用氨水喷雾或碳酸氢铵熏蒸,以吸收空中游离的甲醛分子,或者打开接种室与缓冲间的门,接种前再用5%的石炭酸或来苏尔向空中喷雾一次。53.怎样对菌种进行预处理?

由于菌种均为7~8月培养,棉塞上常常带有大量的杂菌孢子,所以接种前对菌种进行预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做法是:①挑选无杂菌、长势旺的菌种;②用消毒药液清洗菌种瓶外壁;③在接种箱内按无菌操作将棉塞换成无菌塑料薄膜(用消毒药液浸泡5分钟以上),密封后放入接种室备用。54.接种人员应怎样相互配合?

接种人员不宜过多,通常3~4人一组。菌袋先打穴、贴胶布、后灭菌的,传递菌袋、预撕胶布、接种各1人。灭菌前菌袋未打穴的,则增加1人打穴。

打穴接种都必须严格实行无菌操作,而清洁卫生是无菌的基础。因此,接种人员的肤发指甲一定要干净,工作服等应经常洗晒熏蒸,手要用75%的酒精消毒。打穴者应先用酒精球或浸有新洁尔灭的湿纱布把将要打穴的位置拭干净,然后打穴,打穴者手中的打孔器刚离开孔穴时,另一人应紧接着将种器内的菌种压入穴内,第三人很快地把通过酒精灯火焰灭菌的胶布块贴牢接种孔,第四人则把菌袋搬走码好。55.接种时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接种穴分单面排列和对面排列两种,单面排列时每袋4穴;对面排列者每袋5穴,即一面3穴、一面2穴,互成品字形。接种穴口径1.5厘米,深2厘米,并用与接种口相同大小的木棍,向口内轻压一下,使之平整,然后贴上3.4厘米×3.4厘米的正方形胶布,封住穴口。

采用枝条菌种的可用插入法接种,不必打穴,但要在插口处贴封小块胶布。贴封胶布的方向要一致,以方便操作和拱胶布。

接种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一进接种室便各就各位,一旦接种开始,应不要来回走动,更不能中途进入接种室,以免导致空气剧烈流动,造成污染。接种操作动作要快,配合默契,各项操作有条不紊,干净利索,一气呵成。56.怎样堆码菌袋?

菌袋接种后,应及时移入培养室(即发菌室)排放培育,发菌良好是高产的基础。为使菌袋内菌丝迅速蔓延生长,必须加强发菌期的管理。发菌室要求阴凉、干燥、空气清新,为了防潮、防杂菌,可在发菌室内地面,尤其是四周墙脚撒一薄层干燥的石灰粉。搬进室内的菌袋应以井叠式堆放为好。横直每行3~4袋,堆高6~8层。堆叠时,菌袋应与四周墙壁有一定距离,以利空气流通和便于管理。同时还应注意将接种穴,即胶布块暴露在外,不要压盖在袋下。因此,可将菌袋接种穴朝向两侧空间堆叠,这对预防杂菌入侵也具有重要作用。57.怎样调节发菌室的温度?

发菌期间,室温最好控制在25~27℃之间。接种后的头3天,料温一般较室温低,这时室温可控制在27℃左右;接种4~5天后,当接种口四周可见白色绒毛状菌丝时,说明菌丝已经定植,此时应把室温调低至25℃左右。随着菌丝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加快,袋温也不断提高,通常会比室温高出2~3℃,因而后期室温必须控制在25℃以下。假若袋温超过30℃,菌丝生长明显减慢,甚至被抑制。如果超过35℃,则易导致菌丝死亡,其菌袋变软,培养料发臭。所以必须将室温控制在上述指标之内,若温度偏高,应及时打开门窗通风降温,或改变菌袋堆码形式,如将菌袋排成疏散井字型,每层2~3袋,堆高2~3层。58.发菌室为什么要通风排湿?

在发菌期间,菌丝靠吸收培养料中的水分维持其生命活动,并不需要从袋外吸收水分。因此,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形成一个空气新鲜、比较干燥的环境,以利于菌丝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杂菌的孳生繁殖。一般室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下。59.翻堆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整个发菌时间约60天。当菌袋培育7~10天后,要进行一次翻堆,使上、下、里、外菌袋受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的影响趋于一致,达到发菌均匀的目的。

翻堆时,应认真检查杂菌,当发现个别菌袋接种穴周围或袋内培养料中有红、绿、黄、黑斑点时,说明已有污染,应以20%甲醛溶液、0.1%多菌灵液或95%酒精注射被污染的部位,注入量以浸透整个杂菌斑块为度。注射完毕,用胶布封闭针眼,以控制杂菌蔓延为害。对污染面积较大,但尚未产生杂菌孢子的菌袋,可检出晒干,重新利用;对于严重污染,已产生杂菌孢子的菌袋,要轻拿轻放,最好用湿报纸包好后带到安全处集中烧毁。总之,翻堆与检查杂菌同步进行,当杂菌蔓延较快时,应增加检查次数,以便及时处理,控制为害。60.什么时候开口通风?

经过20天的培育,菌丝从接种穴向四周蔓延,菌圈直径一般可达8~10厘米,这时可将贴在接种穴上的胶布撕开,拱起一道豆粒大的空隙,让氧气进入袋内,促使菌丝向培养料深处生长。但注意不要将胶布全部撒掉,否则培养料中水分容易丧失。

接种口胶布拱起后,袋内氧气增加,菌丝生长加快,袋温也会不断上升。这时,要密切注视袋温的变化,防止高温烧菌。因而,此时的室温一定要控制在25℃以下。拱口之后,随着袋温的升高,要菌袋稀叠,并要加强室内通风。若温度实在太高,可将菌袋搬至室外荫棚下堆叠,但要注意遮阴防雨。61.什么时候脱袋?

接种后,经过60天左右培育,菌丝已布满袋中培养料,达到生理成熟,其标准是:①菌筒见光后,袋内出现大量原基,即菌筒表面有2/3处出现瘤状突起;②接种穴周围略有棕褐色的转色现象出现。这时,如果气温为12~22℃,最高不超过25℃,便可脱袋。脱袋太早,菌丝没达到生理成熟,转色困难,不利于子实体的发生;脱袋太迟,过于成熟,不仅营养消耗,而且袋内黄水有可能渗入培养基内,引起杂菌污染;同时,菌膜也会逐渐增厚,影响原基发育和正常出菇。62.怎样选择菇场?

在菌袋生理成熟之前,必须事先准备好出菇场地。菇场要求近水源,地平坦,背北朝南,避风向阳,清洁卫生,交通方便。房前屋后、瓜棚果树下的空地,中、晚稻田、冬闲田均可辟为菇场。63.怎样整理菇床?

整理畦面,开沟作畦。畦面宽1.4米,可立放8~9个菌筒,畦高15厘米,龟背形;畦长视场地而定,一般8~10米。畦间设人行道,宽40厘米,还要开好浸水沟,沟宽60厘米,深70~80厘米,长度视场地而定(图8)。图8 菇场的菇床1.浸水沟 2.4.人行道 3.菇床64.怎样设排筒架?

脱袋后的香菇菌丝体,称为菌筒。为便于菌筒的排放,须构筑梯式排筒架。架子的长宽与畦面尺寸相同。直竿两根,平行固定于畦面的两边,横竿数根,两头用细绳固扎在直竿上,横竿间距20厘米,离地高度25厘米。为便于薄膜覆盖,还应准备弓形竹片,竹片间距0.5米左右。65.怎样搭盖阴棚?

棚高2~2.2米,支柱要打牢,以防北风积雪压塌;棚顶可排放树枝、秸秆,形成“三分阳,七分阴”;四周要围篱笆,以挡风御寒,防止禽畜入侵。永久性菇场,四周可种瓜果、葡萄、银花等。66.如何脱袋排场?

选择晴天或阴天上午进行,雨天或西北风天气不宜脱袋。具体做法是:将全部菌袋搬至菇场,以利刀将袋膜纵向划破轻轻取出菌筒,与畦面成70~80度角斜靠在横竿上,每行8~9筒,筒间距4~5厘米。不同品种分开排放,有少量杂菌者应单独排放。排放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折断,一旦折断,可按原样接好排放,一周后断裂处的菌丝即可相互交织,使其牢固地吻合在一起。菌筒排放完毕,即从数根弓形竹片插在畦面,要求略高于菌筒,间距50厘米左右,然后在竹片上严覆一层薄膜,四周以泥土压实,以保温保湿,使环境利于菌筒表面菌丝恢复生长。67.什么是菌筒转色?

脱袋排场后,菌丝逐渐恢复生长,后在菌筒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绒毛状的菌丝,接着倒伏,形成薄薄的菌膜,同时开始分泌色素。即菌膜由白色转为略带粉红色,再逐步变成棕褐色,最后形成一层相当枯木树皮的褐色菌膜,这就是所谓菌筒转色。在适宜的条件下,转色通常在脱袋后8~12天结束,若气温低则需10~15天。

转色的深浅、菌膜的厚薄,直接影响香菇的产量和品质。转色适宜,菌筒表面形成一层棕褐色而有光泽的菌膜,其出菇早、密,朵形好,产量好;转色深,菌膜厚,出菇迟,稀,朵形虽大但产量低;转色淡或一直不转色,出菇小、肉薄质差,产量也低。68.菌筒转色管理期有哪些技术?(1)排场后的前3~5天,是脱袋后菌丝恢复生长阶段,此时管理工作的重点是覆盖保湿辅以通风降温。要使菇棚内的相对湿度达到85%~90%,即可见薄膜上有一层密密的水珠,畦面的土壤呈湿润状态。因此,薄膜必须严密覆盖,一般不去掀动,棚内温度最好控制在20℃左右,若温度高于25℃,则需揭膜通风降温,提膜最好选择夜间或清晨气温低时进行,白天可在地上或向菇棚空间喷水降温,但不要喷到菌筒上。(2)第5~6天,当菌筒表面长满浓白色的菌丝时,要增加掀膜次数,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以增加氧气和光照,拉大菌筒表面干湿差。此后,菌丝局部开始转色,则应加大通风量,通风时间可延长为1小时,并结合喷水1~2次,连喷两天,喷水时可冲掉菌筒表面的黄水,喷水后让菌筒表面风干,待手摸不粘时盖好薄膜,迫使菌丝倒伏转色。(3)转色后期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拉大昼夜温差,继续保湿通风。白天盖膜保湿,夜间揭膜通风。如遇高温天气,可以边喷水边通风,利用水分蒸发降温,利用通风带走水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