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要养成的50个习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4 21:35:44

点击下载

作者:王星凡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学生要养成的50个习惯

中学生要养成的50个习惯试读:

前言

在激励中慢慢成长

还记得童年的时光吗?你穿着爸爸和妈妈的大鞋跌跌撞撞地走路,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大人;爸爸开车时,你总是感到好奇,车停稳之后,自己也试了试开车的感觉,不知不觉中,汽车灯给开了,大白天开灯,害得爸爸一出门就被罚了款;每当妈妈化妆的时候,你十分兴奋,也想试一试,便在脸上“涂鸦”,把自己涂成了一个大花脸;唱歌时,你把“我无法把你看得清楚”唱成了“你不发光,我看不清楚”;你幽默细胞的跳动,给家人带来了多少欢乐……顽皮与欢笑中,你慢慢地长大。

时光荏苒,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童年的时光悄悄溜走,迎面而来的是少年时光,你也从一个快乐无忧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肩负重任的中学生。

童年是美好而快乐的,又是难忘而又匆匆的,它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虽然童年已经逝去,但我们迎来了青春,把握好现在,把握好未来!

青春给予我们梦想,我们就要不懈地追求;青春给予我们激情,我们就要热烈地生活;青春给予我们力量,我们就要执著地拼搏。

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有很多东西我们无法选择,比如外表长相,出生门第,生活的遭遇。也许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茧,但是,有些东西我们是可以选择的,比如自尊,自信,毅力,勇气,可以让我们冲破茧,展现生命的美丽。

什么是丑陋,什么是美丽?美丽,其实是参与事情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累积和沉淀的过程。外表可以不美丽,但你的言谈可以美丽,你的举止可以美丽,你的心灵可以美丽。身高可以不高,但你的志气可以高,你的生活热情可以高,你的人生姿态可以高。快乐和友情不需美和丑去鉴定,开心和交友是每个人的简单的权利,只要你不放弃,没有人可以剥夺。态度决定一切,只要你有改变自己的渴望,积极坦诚地和别人交往,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相信你可以重新来过,塑造一个积极向上、开朗洒脱、充满自信的阳光少年。

在青春期,我们会有很多苦恼,也许会一个人流泪,有时甚至怅然若失。但青春更多的是梦想,是激情,是幸福。因为拥有青春,我们每一天都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迎接新的挑战;因为拥有青春,我们可以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并努力追求;因为拥有青春,我们不怕失败,相信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少年虽然有难度、有压力,但它是人生珍贵的一页,也是一种成长的快乐。让我们放开身心,一起尽享学习带给你的阳光、水分、沐浴和滋润吧!

推荐序

良好习惯往往是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青少年有各种各样的梦想,要将这些梦想变为现实,从小就要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

一个人也许没有很好的天赋,但是,他一旦有了好的习惯,就一定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收益。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英国著名科学家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也曾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一个人精神、情操、品质、能力所形成的前提,便是良好的习惯。古训说“七分做人,三分做事”,习惯常常是透视一个人的反光镜,从习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处理问题的态度等等。

习惯在本质上是自动自发的,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则会变成一种持久的影响力量。设想一下这种伟大的力量,它能够使你自动地获得更健康的体魄和更融洽的人际关系,使你取得更大的成功,为你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带来积极而持久的影响,而这一切都是自动进行的。对于个人的成长来说,如果一种方案具备了持久和自动的效力,还有什么方案能够与其媲美呢?

我认为,青少年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灵和体魄,而养成良好习惯的第一步主要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健康、学习习惯等。

本书就是从生活习惯、健康习惯、学习习惯、处世习惯等方面说明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说得确实很全面,也很有趣味性。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在生活中增加一个好习惯是那么简单易行,而它们改变生活的力量却是那么强大。

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好习惯伴随一生,一定会收获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一章 品德习惯

当你真正在寻找良好的品德并且开始发现它的时候,它本身所具有的力量就会令你折服,使你在所不辞。最终,你会明白,几乎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都包含有它自身的不容违背的内涵。1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培养孝敬父母的习惯

  

  

在湖北省西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有一个贫困的家庭,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当一张张奖状覆盖满斑驳脱落的土墙时,儿子也考上了县里最好的中学。

但母亲却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无法劳作了。当时的中学,学生每月都需要交给食堂30斤米。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就悄悄告诉母亲:“娘,我要退学,帮你干活。”

母亲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里高兴,但书是一定要读的。放心吧,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过去。”

儿子很固执,坚决要留在家里,母亲无奈,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落在儿子的脸上。这是儿子第一次挨打,儿子顺从了母亲。

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来到了学校食堂的门前,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登记的熊师傅打开米袋,眉头紧锁地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这里有早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时母亲涨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就收了。

第二个月初,又出现了上面的一幕,但熊师傅还是把米收下了。第三个月初,母亲望着熊师傅,脸上堆着比哭还难看的笑。熊师傅一看米,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呵斥说:“今天是怎样背来的,还怎样背回去!”

母亲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你说实话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熊师傅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母亲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腿已肿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眼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别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她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子知道后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早上,就怀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10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掌灯后才偷偷摸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放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

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热泪盈眶。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忙摇着手说:“别……别,如果让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校长最终还是知道了这件事,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学费和生活费。三年后,儿子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的那天,校长特意将他请上主席台,令人奇怪的是,主席台中间还堆着三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述母亲讨米供儿子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界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疑惑惑地往台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剧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读完这篇文章,你是不是深有感触,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的米袋饱含了母爱——背出了一个清华大学生,真是了不起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们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父亲和母亲”,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妈和爸爸”。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字眼,充满了希望、爱、抚慰和人的心中所有亲昵、甜蜜和美好的感情。在我们的一生中,父母是我们的一切。在我们悲伤的时候,他们是安慰;在我们沮丧的时候,他们是希望;在我们软弱的时候,他们是力量。他们是同情、怜悯、慈爱的源泉。假如我们失去了父母,就失去了我们所依托的胸膛,失去了为我们祝福的呼喊,失去了保护我们的眼睛。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从小就懂得知恩必报,孝敬父母。但孝敬父母不应当是句空话,而应该体现在行动上。可是看看我们的周围,很多同学却成了家中的“小太阳”,父母却变成围着“太阳”转的“月亮”,有的同学感觉这样做很过瘾,父母应该为自己做这做那,这能谈得上孝敬父母吗?我们要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应该感激父母为我们和家庭付出的辛苦。现在有很多人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么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样我们怎么会从心底孝敬父母呢?父母每天在外辛苦地工作,每一分钱都凝聚着他们的血汗,来之不易啊!

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为他们多做事情。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当父母生病时应该主动端茶送水,为他们求医问药,多说宽慰话;当父母外出时,我们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打扫卫生,洗刷碗筷等。这样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会逐渐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

想要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就从下面的事情开始做起吧。记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持之以恒,才有效果。

1. 当父母询问你在校情况时,要耐心回答,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而不是心不在焉或敷衍了事。

2. 当提出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要体谅、理解父母的难处,而不是发脾气或生闷气。

3. 当父母生病时,要关心体贴父母,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对父母不闻不问。

4. 当做错事被父母批评时,要虚心接受,并及时改正错误,而不是与父母争辩,强说自己有理。

5. 当被父母误解时,要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消除他们对你的误解,而不是埋怨争执致使误会更深。

6. 当你因事情耽误需要晚回家时,记得打电话给父母,让他们别为你担心。

7. 当你庆祝自己的生日时,不要忘了是父母给了你生命,记得真诚地对他们说一声——爸妈,我爱你们!

8. 记得爸妈的生日,不需要昂贵的生日礼物,一个深情的拥抱,就是给他们最好的祝福。

9. 记得闲暇时间多陪父母聊聊天,而不是在CS或传奇世界里流连忘返。

10. 如果可能,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爱,很多时候就是一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节。

记一记

游子 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2 为爷爷奶奶做些事情 培养尊敬老人的习惯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有必要将这种美好的品德继承下去。同时,尊敬老人的美德也反映了一个人道德教养的高低。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生动的例子,有些人认识到了尊敬老人这种品德的重要,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马路上,戴着红领巾的同学,扶着老人过马路的情景;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不少相反的例子,有些人顶撞自己的爷爷奶奶;有些人取笑老年人说话的样子,故意模仿老年人走路的姿态,甚至用很生硬的态度来命令老人为自己做这做那。

曾听一位老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爷爷60岁生日,一家老小高高兴兴地聚集在家里为爷爷庆祝60岁大寿,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孙子,看到又大又好看的生日蛋糕,就嚷嚷着要先吃一口,爸爸没有同意,儿子就任性起来,蛮横地说:“你们不让我先吃,你们也别想吃!”抡起胳膊,狠狠的一巴掌就把蛋糕打翻在地。爷爷心里非常伤心,流着眼泪说:“我爱你11年,你爱我一天都不行吗?”

爷爷11年的爱都换不到孙子一天的爱,多么令人心寒啊!这样的事情也许你听说过,也许发生在你的身边,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孙子不讲道理,不顾人情,说出伤人的话语,做出无礼的举动?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养成尊敬老人的习惯。在我们的家庭中,除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最爱我们的人了,甚至疼爱我们的程度超过了爸爸妈妈。我们没有理由不尊敬老人,更没有理由伤害老人的心。下面的事例为我们树立了尊敬老人的榜样。

陈磊原是哈尔滨三中的学生,后以630分的“托福”成绩被美国著名的米德尔伯里学院录取。现在在纽约华尔街全美排名第一的投资银行——高盛银行工作。陈磊从小就知道关照老人。

幼年的陈磊很惹人喜欢,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是爸爸妈妈的希望所在。家人对她倾注了浓浓的爱。陈磊在享受爱的温馨之中,培养起对家人和对他人、对生活的美好感情,从接受大家的爱当中学会爱大家,养成了关照老人的习惯。

每逢家人吃水果,陈磊每次都是把大的给爷爷奶奶,自己留小的。有时爸爸妈妈给她买来小食品,她也是主动让爷爷奶奶、妈妈爸爸尝一尝。每逢节假日家人聚餐时,都等爷爷奶奶长辈人入座后,她才上桌。遇到好吃的东西,她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多往爷爷奶奶的碗里夹。

陈磊很小的时候就很懂事。每逢节假日,爸爸妈妈常带着她去看姥爷、姥姥。走在路上的时候,她都是尽量自己走。实在累了,才让爸爸妈妈背她走一段。当爸爸妈妈问她:等爸爸妈妈年龄大了,走不动时,你能背我们吗?每次她都痛快地说:能!有时,看爸爸妈妈背她走得吃力,她便主动要求下来自己走。一次去江边玩,爸爸妈妈累得全身出汗,她无论如何也不让背着她走,自己走得满脸通红,路上行人见了,觉得这个小孩挺懂事儿,那时她还不到3岁。

从陈磊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尊重老人的习惯在于从小培养,时时刻刻想着为老人做些事情,自己能做的事情坚持自己做。只要你留心培养自己的习惯,相信你也会做得和陈磊一样,也会得到老人的更多关怀。

培养关照老人的习惯,我们的意见是:

1.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入手。经常帮老人做事情,用礼貌语言与老人交往,关心、慰问生病的老人等等。日积月累,良好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2. 纠正不良行为。我们处在易冲动、自制力差的年龄,容易出错,常常做出对老人无礼的举动,如对老人发脾气、摔东西、不理睬等。一旦发现这些问题,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自己让步只会产生更多的过错,是养不成好习惯的。

3.多与老人交往,增进相互感情。有些人不喜欢接近老人,也不关心老人,这往往是和老年人交往很少的原因造成的,没有产生感情。要多与老年人谈心、接触,懂得老年人的心理,这样就会与老年人和谐相处了。

记一记

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惠特曼

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

——卡耐基3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培养礼貌待人的习惯

  

王丽是一位很优秀的学生,不仅成绩好,而且非常讲文明、懂礼貌。例如,在餐桌上,爸爸妈妈热情地为她夹菜,她会面带微笑,高兴地接受,并不嫌弃菜是否是自己喜欢的,会津津有味地吃下去。

咳嗽时,她会对在场的人说“对不起”,饭后,保姆为她取水,她会让保姆在一边休息,自己去取水,她认为不该随意让别人帮自己做事,如果是要麻烦别人,一定要说“请”、“对不起”、“麻烦您”、“谢谢”等礼貌用语。“少年有天性,习惯成自然。”在日常生活中,文明礼貌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黏合剂”和“润滑油”。我们虽然在校园里,但更要注意培养礼貌待人的习惯。可以想一想,一个举止粗俗、满嘴脏话的人能受到人们的欢迎吗?肯定是不会的。这样的人即使学问再丰富,也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肯定没有好前途的。相反,一个人举止文明,待人彬彬有礼,必定会受到人们的肯定,人际交往对他来说并非难事,他会有很多的朋友,做什么事情都会很顺利。

文明礼貌也是财富。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个贫穷的牧师。他过着俭朴的生活,虽然衣服不是很好,但总是干干净净,特别整洁。他对人非常友好,总是谦和地与人们打招呼,经常送给穷人一些食物和生活用品。

一天,两个着装简朴的老妇人来到教堂做礼拜,周围的人见了,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两位老人,指指点点,嘻嘻哈哈笑个不停。几个游手好闲的小伙子竟然上前拉扯老人的衣服,翻来覆去地要看个究竟。两个老妇人很害怕,不敢继续往前走。

看到这种情景,年轻的牧师连忙上前疏散了围观的人群,然后带着她们沿着中央过道走进教堂,很快帮她们找到了座位。

这两个老妇人原来是一对亲姐妹,她们两个人都没有孩子,虽然和这位牧师素不相识,但姐妹两个却执意要把一大笔财产留给牧师。

牧师意外地得到这笔财富,是因为他的热情善良,礼貌待人曾给老妇人带去了春天般的温暖,让她们的人生不再孤独,不再寒冷。现在设想这样的场景:当你走进校园遇到同学时,同学面带微笑冲你点了点头,说:“你好!今天你看起来很精神嘛!”这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接着,我们再设想另外一种情境:当你走进校园遇到同学,同学面无表情地看了你一眼后,与你擦肩而过。这种情形下,你的情绪又如何呢?可以想象,在第一种情形下,你的心情一定会很愉快;而在第二种情形下,你的情绪自然就不会那么好了。

当然,并不只是你个人会有这样的感受,这是人们共同的感受。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交往并获得友谊和支持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就是善意的微笑,文明的举止。这样人与人之间更容易靠近,让人感觉彼此更加友善,生活更加温馨。而且,文明礼貌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宽容气度,出现矛盾时,一声“对不起”可以消除对抗情绪,熄灭怒火,使双方冷静下来,宽容对方。试想一下,如果你遇到的所有人都面无表情,这个世界将会是怎样一种令人难过的景象!与此相反,如果我们身边的人都能礼貌待人,我们的心情就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要养成文明用语、礼貌待人的习惯,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可以采取下面几种方法:

1.学会谦逊待人。谦逊待人、先人后己,我们不知受教了多少遍,落实了没有呢?可千万不要将其搁置在心灵的一角,染上厚厚的灰尘。无论对待朋友,还是陌生人,从一句“你好”开始;在与其的交往中,懂得谦让和基本的社交礼仪。

2. 学会对他人抱以微笑。冷酷的表情或性格可能给你迎得了回头率和神秘感,但也在你和他人之间布上了一层薄冰。对他人微笑就是对自己微笑,就是怀抱阳光,谁不想不愿生活在阳光中呢?在我们示以他人关怀的同时,对于他人的关怀我们也要礼貌地接受,不要因为自己的心情低落而拒绝他人的好意,或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

3. 尊重他人的看法及生活习惯。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观点,要敢于接纳与自己不同的合理观点。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比如进入他人房间时先敲门,不要嘲笑他人生活中的一些怪癖,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是不同的。

4. 培养自己的集体意识。很多同学的集体意识越来越淡薄,自我的小宇宙虽有强烈的燃烧欲望,但离开了集体,就失去了力量,所以在集体活动时不要擅自决定,服从集体安排。

记一记

名言 礼貌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约翰·洛克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松苏内吉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4 爱护公物 人人有责 培养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

  

小刚正在与小明聊天,可当小刚准备起身的时候,却是椅子与身子一起起来的,小刚让小明帮忙看是什么东西,原来是一块香口胶粘在了小刚的裤子上了。谁这么缺德?小明和小刚都一起用力拔,终于拔了下来。小明在一旁开玩笑似的与小刚谈论关于香口胶这件事,可是小刚却闻到一阵刺鼻的臭味。

小刚将目光落在了小明的桌子底下。小刚问小明,是不是什么东西在桌子下发霉了。小明说不可能。说着小刚就和小明把桌子下捅了一通儿。原来,在小明的桌子下面,发现了已经发霉的鸡蛋。这时,小明什么也不说了。

小刚与小明都被不爱护公物的人给害了,他们的亲身感受告诉他们,爱护公物是多么的重要!

同学们,不知你们是否看到楼道上、教室里的墙壁污迹斑斑?再看课桌椅,更是不堪入目,它们仿佛都在控诉你们所犯下的“罪行”。还有那教室里的长明灯,窗户在风中哗哗作响……破坏公物是一种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陶铸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有了崇高伟大的理想,还一定要有高尚的品德。没有高尚的品德,再崇高再伟大的理想也是不能达到。”我们想要健康地发展,想要将来事业上有所成就,首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提倡爱护公物,节约水电,反对破坏公物。

爱护公物是一个人高尚道德之所在,爱护公物是一个人崇高品质的体现,爱护公物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写照。爱护公物能显示一个社会的风尚,体现一个民族的素质,反映一个国家的精神。

爱护公物,从我做起。挪动桌椅,小心翼翼;

爱护公物,从我做起。开门开窗,轻手轻脚;

爱护公物,从我做起。花草树木,切勿攀折;

爱护公物,从小事做起。不要在雪白的墙壁上蹬踏留痕;

爱护公物,从小事做起。不要让电灯开关粉身碎骨;

爱护公物,从小事做起。不要让扶手护栏身首异处;

爱护公物,从身边做起。随手关灯,节约每一度电;

爱护公物,从身边做起。拧紧水龙头,节约每一滴水;

爱护公物,从身边做起。捡起地上的纸屑,保持环境卫生。

破坏公物,暴殄天物,必须制止;

破坏公物,亵渎文明,应该批评;

破坏公物,心术不正,应该指出;

破坏公物,伤天害理,坚决斗争。

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公物;

要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公物;

让爱护公物成为我们每个同学的自觉行动;

让爱护公物成为我们每个同学的良好习惯;

让我们携起手来,杜绝损坏公物的行为。

爱护公物,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1.每位同学都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坚决远离破坏公物的陋习。

2. 发现身边的同学肆意破坏公物,不能视而不见或扬长而去,应当及时提醒,劝阻并教育他们。

3. 要充分意识到破坏公物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把爱护公物的行为落实到生活中。

记一记

名言个人与集体

做公民的一方面要自己爱惜公物,一方面对于损坏公物的人还要一致反对。我们应当爱护公物如己物。

——陶行知

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

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益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

——马卡连柯

5爱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培养爱护环境的习惯

索巴一家住在美丽的青海湖畔。长久以来,他们以放牧为生,过着快乐的生活。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游玩。当地人们的生活随之也比以往丰富了许多。索巴家的位置属于青海湖的56景区,在他家草场的前面就建起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饭店。

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索巴发现自家的羊越来越消瘦了,不肯吃草,满口牙已长到6岁的大羊,看起来却像小羊。开始的时候,索巴以为自己家的羊生了病,花1000多元钱买来精饲料喂养,但一个月后,这些羊连饲料都不吃了。后来他剖开死羊的肚子,发现羊胃里填满了各种塑料垃圾。

原来,在饭馆的后门,残羹剩饭、鱼内脏、塑料袋、饮料瓶等各种垃圾满地都是,而羊非常喜欢吃塑料袋中央裹着的油性残留物。索巴的儿子说,羊一看见垃圾就会像疯了似的往上扑,拦都拦不住,但羊是没办法打开塑料袋的,索性连塑料袋一块儿吃下去了。“由于吃下的塑料袋长时间滞留胃中难以消化,这些羊是被活活饿死的。”索巴扯出死羊肚子里的塑料袋,欲哭无泪。

这样的惨剧并不只是索巴一家的遭遇。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塑料垃圾使青海湖畔56景区周边藏族牧民家的羊正在一只只“离奇”死亡。目前,在56景区,对死于“塑料杀手”的羊只数量尚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有村民反映,全村20户牧民共有近千只羊死亡,经济损失约在30多万元。

其实,塑料袋这样的“白色污染”只是造成环境恶化的一个因素。我们还面临着土壤沙化、工业污染空气和水、草原退化、温室效应、物种减少、农药导致疾病等等环境污染问题。我们人类也因为环境污染正在蒙受着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遭受到各种各样的痛苦。例如,淮河水污染严重,两岸的庄稼都靠着严重污染的水来浇灌,所以淮河沿岸上亿百姓的健康和生存问题受到严重影响。再如,近年来频繁骚扰长江以北地区的沙尘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也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

了解了环境恶化带来的不良后果,我们就要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行动起来保护身边的环境,爱护我们生活的家园。那么,我们如何爱护环境呢?

保护环境包括很多内容,因为环境包围和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们要呼吸,需要减少空气污染;我们要喝水,需要避免水污染;我们要吃饭,需要消除土壤污染;我们要健康,需要避免电磁辐射,需要减少噪音污染……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哇!这么多!怎么做呢?而且,好多事情是我做不了的。”说的没错!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大事,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等方方面面都来关心和参与。那么具体到我们中学生,在保护环境方面可以做的事情有哪些呢?

1.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环保不是口号,而是一种意识,只有拥有这种意识,才能时刻提醒自己,才能将其付诸于实践。多从媒体或老师、朋友那接受环保方面的知识,了解如何进行环保,这样才能有正确的环保行为和方向。

2. 环保从我做起。生活中的环保比比皆是: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资源不是无穷无尽的;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饮具;尽量少使用塑料制品;分类处理垃圾;爱护树木花草……需要我们用心对待。

3. 勇于向环境破坏说“不”。环保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需要全体人类的共同努力,所以仅有“我”是不够的。对于社会上他人对环境做出的破坏行为,我们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记一记

名言 环境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马克思、恩格斯

人类不是环境的创造物,环境是人类的产品。

——迪斯累利

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

——欧文6 小小一口痰 细菌千千万 培养维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大家还记得“非典”这个词吗?也许有的人听到这个词还会心惊胆战,但也恰恰是那一场瘟疫,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堂课——维护公共卫生,关爱生命健康。“不随地吐痰”成为人们响亮的口号和坚定的行动,可是现在大家留意下身边的人,你会发现仍然有一部分人还有这种坏习惯。“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在合适的环境里,痰液中的病菌会以惊人的速度生长繁殖。有人做过实验,把一丁点儿痰液放在适合细菌生长的环境里,24小时之后,痰液中的各种细菌几乎布满了整个培养液,数量已成为最初的几亿倍!普通的一口痰,里面通常会有上百万个细菌,这样的细菌能引起肺炎、流行性感冒、麻疹等传染病,而且痰液中含有多种病毒,这种病毒可以传播各种传染病。

痰液中的另一个危害是细菌不易消除。这一点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许多人虽然意识到吐痰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并且改掉了吐痰的恶习,常常把痰液吐在纸巾里。这样并不能阻止有害细菌的传播,普通的纸巾结构疏松,细菌是很容易跑出来的。

不随地吐痰仅仅是维护公共卫生的一个很小的方面。大家看到下面公园里发生的一幕,也许你会对公共卫生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一位妈妈带着小孩在玩耍,孩子玩累了,于是母子俩就坐下来休息。休息时孩子吃了水果,妈妈将水果皮装入了一个小塑料袋里,等他们休息了一会儿再去玩时,母子俩起身后还仔细将地上没能入袋的纸巾、果皮等再入袋,然后才拎起小塑料袋朝远处的果皮箱走去,把小塑料袋投入果皮箱中。

母子俩的行为令人赞赏。

保护公共环境,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还包括不乱丢垃圾、不乱涂乱画,不张贴小广告等等。然而我们却常常看到一些不好的行为,不论是公园里,还是街道上,甚至校园里、教室中,常常能看到一些人遗留下的纸屑、果皮、痰迹;在一些公共场所,明明挂着不准吸烟的牌子,然而整个空间都弥漫着呛人的烟味;在很多旅游景点的墙壁上或者树干上,刻写着“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

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是很注重公共卫生的,有些国家的民众做得非常好。在德国,处处都能感到自然环境的优美。在林间和路旁,很难看到飘飞的白色污染物,即使是位于居民集中地的河流,也总是清澈诱人,少见肮脏的漂浮物。这样好的自然环境,来自德国法律法规对环境的严格保护,来自清洁工的辛勤劳动,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德国民众都有很强的社会公德意识,自觉注重环保和公共卫生。

注重公共卫生已经成为德国民众性格的一部分。在街道等场所,虽不能保证有个别散漫的人随手丢下几片垃圾,总的看来,都是很清洁的。在需要扔垃圾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是寻找附近的垃圾桶。在不能马上找到垃圾桶的时候,他们会把垃圾包好暂时放在口袋或者包里,待找到了垃圾桶之后再扔。随地吐痰的恶习在德国更是从来看不到的,如果有人想吐痰,也会吐在一张卫生纸里,包好后扔进垃圾桶。

可以看出,公共卫生习惯不是一时一事就能养成的,它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一句话,公共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培养,使它成为我们的一种自觉行为。

培养维护公共卫生的习惯,要坚持做到:

1.了解一些公共卫生常识。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读书中,可以积累一些公共卫生常识,比如:随地吐痰可以传染很多流行疾病,乱丢垃圾影响环境美,抽烟有害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等等。

2.管住自己的口和手。管住自己的手,不乱丢垃圾,不乱涂乱画;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合抽烟,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

记一记

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谚语

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

——谚语

预防胜于治疗。

——狄更斯7 摒弃谎言 坚守诚实 培养诚实的习惯

  

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在一幢楼的台阶上,一群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挤作一团,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这是他们在学校的最后一次考试。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通过跟以前一样的考试。

一些人开始谈论他们暑假的计划,另一些人则谈论他们将会得到的兼职工作。

老师走了进来说:“这是最后一次考试,你们可以带着书或笔记本,但不能相互说话,教室里需要保持安静。祝你们顺利!”说完,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

当老师把试卷分发下去,学生们注意到只有五道评论类型的考题时,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太简单了,看我们谁做得最快?”大家互相调笑着。

但两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人提前交卷。老师开始收试卷。学生们看起来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是一种恐惧。

教室里更加安静了。老师俯视着他面前这些焦急的面孔,然后问:“完成五道题目的有多少人?”

没有一只手举起来。“完成四道题的有多少?”

仍然没有人举手。“三道题?两道题?”

学生们不安地在座位上扭来扭去。“那么一道题呢?肯定有人完成一道题的。”老师最后问道。

但整个教室依然沉默。老师放下了试卷。“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他说。“亲爱的同学,你们手里的试卷,对于你们来说,确实比较困难,因为这些问题你们根本就没有接触过,”他接着说,“所以你们没有做出来,一点都不奇怪。相反,如果有人做出来,反而会让我感到惊讶。”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但是,我很高兴,因为你们每一个人都通过了这次考试,一次有关品德的考试,那就是诚实,很高兴你们没有让我失望。在这个最后的时刻,我需要对你们说的是希望你们一直保持这种品德,因为你们很快会发现这会为你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师的名字已经被遗忘,但是他的这堂课却没有一个学生遗忘。

诚实是通往成功的车票,坚守诚实你将风雨无阻。

亚里士多德认为,心灵的高尚之处在于能公开说出自己的爱恨,能十分坦诚地评论各种事情,能为了真理不顾别人的赞成或反对。

那些没完没了地说谎和弄虚作假的人,他们唯一能获得的好处,就是即使讲了实话,大家也不会信任他们。因为再美的谎话也只能欺骗别人一次两次,多了就没人相信。

有一个公司招聘员工,面试的时候总经理出了这样一道算术题:十减一等于几?

有的应试者说:“你想让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还有的说:“十减一等于九,就是消费;十减一等于十二,那是经营;十减一等于十五,那是贸易。”

只有一个应试者回答:等于九。结果这个老实人被录用了。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回答?是不是感觉轻易说出这个答案,会显得自己很愚蠢、智商低?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人把“诚实”视为“愚蠢”。一个简单的问题,被千奇百怪的答案搞得十分离奇。

所以请记住,坚守诚实是最可贵的美德。

1. 自己有缺点、错误要勇于承认,接受批评,自我批评,决不应该隐瞒、造假。这样,长大了才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地做人。

2. 多读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经典优秀的文艺作品毕竟沉淀了某一方面的文化精髓,经得起岁月的考验。购买一些关于诚实的书籍(比如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认真品读,会让自己在无形中培养成优良的传统美德。

3.多和长辈交流。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要积极地和长辈交流,请他们谈谈意见。在交流中,你要如实地说出你的困惑,说出你为什么选择逃避、选择用谎言来蒙骗对方等。相信经过这些努力之后,你就是一个人见人爱的诚实的孩子。

记一记

名言 诚实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君子诚以为贵。

——礼记·中庸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8 勇于承认错误 真诚道歉 培养敢于承认错误的习惯

  

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犯错误、做错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它将伴随你一生,无论你愿意不愿意。但是,人们对待错误的态度是不同的,有些人能够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承担应负的责任;也有很多人选择了逃避过错,推卸责任。其实,承认错误,担负责任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任何不愿破坏自己名誉、不愿最终破财的人,都必须认真地对待错误和责任。这也是每个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品德和习惯。

一天晚上,妈妈指责小刚做了一件她不赞同的事,小刚不承认;相反,小刚十分生气,说了很多令人伤心的话,并当着妈妈的面摔门进了房间。

但一进房小刚就觉得不对。小刚知道自己做错了,并且态度粗暴,太过分了!接下来,小刚想:我是该待在房里睡觉,让事情过去,还是应该出去向妈妈道歉?

过了几分钟,小刚打开门,径直走向妈妈,紧紧拥抱她,告诉妈妈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抱歉。妈妈并没有责怪小刚,事情立刻就过去了,就像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小刚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高兴。

所以,不要让我们的自尊和懦弱妨碍向他人道歉,因为道歉不像看起来那么可怕,它会让我们事后觉得开心。此外,道歉还可以让人们消除敌意。当人们被冒犯时,他们的反应通常是拿起武器,保护自己。但是,当我们道歉后,就能消除他们对我们的敌意,并且改善相互的关系。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小的时候,家中有许多果园。果园里长满了果树,但其中夹着一些杂树。这些杂树不结果实,影响着其他果树的生长。一天,父亲递给华盛顿一把斧头,要他把影响果树生长的杂树砍掉,并再三叮嘱,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砍着自己的脚,也不要砍伤正在结果的果树。在果园里,华盛顿挥动斧子,不停地砍着。突然,他一不留神,砍倒了一棵樱桃树。他害怕父亲知道了会责怪他,便把砍断的树堆在一块儿,将樱桃树盖起来。

傍晚,父亲来到果园,看到了地上的樱桃,就猜到是华盛顿不小心把樱桃树砍断了。尽管如此,他却装作不知道的样子,看着华盛顿堆起来的树说:“你真能干,一个下午不但砍了这么多树,还把砍断的杂树都堆在了一块儿。”

听了父亲的夸奖,华盛顿的脸一下子红了。他惭愧地对父亲说:“爸爸,对不起,只怪我粗心,不小心砍倒了一棵樱桃树。我把树堆起来是为了不让您发现我砍断了樱桃树。我欺骗了您,请您责备我吧!”

父亲听了之后,哈哈大笑,高兴地说:“好孩子!虽然你砍掉了樱桃树,应该受到批评,但是你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没有说谎或找借口,我就原谅你了。你知道吗,我宁可损失掉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意你说谎逃避责任!”

华盛顿不解地问:“承认错误真的那么珍贵吗?能和一千棵樱桃树相比?”

父亲意味深长地说:“敢于承认错误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德。只有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看到你今天的表现,我就放心了。以后把庄园交给你,你肯定会经营好的。”

本着父亲的教导,华盛顿一生都把勇于承担责任作为人生的基本信条。后来,这个故事传遍了整个美国,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责任已经成为描述美国人一个不可或缺的词。

如果我们为了一时的面子,或害怕受到惩罚而胆小畏缩,那么错误就成了我们心里永远的伤疤,会折磨我们一辈子的。所以,为了不让错误留在心底,我们都应该拿出承认错误的勇气来,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我们感到骄傲,并为我们鼓起掌来的。

达尔文曾经说过:“任何改正都是进步。”

知错能改,就是在不断进步!勇敢地面对错误,培养敢于承认错误的习惯吧。这样做会让你更加优秀!

既然知错就改对我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如何才能鼓足勇气,向别人承认错误呢?这需要对错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形成一种意识,养成习惯。

1.对待错误,要有正确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犯错误是难免的,只要能敢于承认错误,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所以对错误,不要有恐惧心理,而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地认知。只有如此,才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2. 承认错误就够了吗?错误也有它的价值,就是让你看清楚你的弱点所在。只是简单地说一句“我错了”是远远不够的,不妨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我错在哪了呢?”、“需要如何改正呢?”

3. 对于他人的建议、批评要善于接受。旁观者清,往往身边的朋友比你更能认清你的缺点和错误。对于他人的建议,不要认为丢了面子和尊严,相反,正是这些逆耳的忠言铺就成功的垫脚石。多想想别人说的有没有道理,再思考如何改正。

4. 在勇于承认错误的同时,善于认清自身的价值。承认错误不等于全盘否认,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一次错误,只要不危及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并不等于画上人生的句号。相反,它还可能帮助你完善自身。所以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相信自身的存在价值。

记一记

名言警句 知错就改

只有心甘情愿地坚持正确的东西,才能从中得到不可言喻的安乐。

——马蒂尔

我宁可坚持正确的东西而得不到丝毫谢忱,也不愿意不受惩罚地去犯任何错误。

——大加图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那么真理也要被关在外面了。

——印度谚语9 言必信 行必果 培养守信用的习惯

  

曾经有人做过调查,就是要了解生活中“你最喜欢什么样的人”和“你最不喜欢什么样的人”。结果是在“最喜欢”这个问题中,守信用的人排在第一位,在“最不喜欢”这个问题中,不守信用也排在第一位。也许这个结果能给我们提示一个道理:坚守信用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很久以前有个名叫荣义的孩子,十岁时他的父母相继病逝,他不得不替人打工赚钱。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在茶馆的工作。

有一次,荣义发现自己在忙碌中,一时大意,少称了二两茶叶给一位相熟的顾客。他焦急地跑了几里路补送茶叶到她家中。顾客知道后,说道:“荣义,只是二两茶叶,你可以等我下次再买茶叶时补给我啊!何必那么麻烦呢?”

荣义说:“我们做生意的,最重要的是信用,说六两茶叶就是六两,绝不能少。”

又有一次,一位顾客交待荣义,他先去办些事后才回来拿茶叶。那个顾客很晚才回来,发现荣义还在等他,非常惊讶,问道:“荣义,如果我忘了回来,难道你就等到天亮吗?”

荣义回答道:“我们做生意的,最重要的是信用。说等就会等。”

从此,茶馆的生意蒸蒸日上,老板和顾客都对正直而守信用的荣义赞不绝口。

说了就要做到,是我们与他人相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好习惯,也是做人的美德。只有守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成就大事业。

信用是一个人立身行事之本。孟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全无信用可言的人,一定会为众人所不齿;不要轻率许诺,轻诺必寡信。言必行,行必果,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

说话一定要算数、一诺千金,培养自己崇高的人格,做个让人信赖的人。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大家都想有好朋友,都希望朋友能真诚地对待自己,可是,如果自己不对别人真诚,是很难获得他人的友谊和信任的。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培养讲信用的好品质,而且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

1.要增加一点责任感。有的人为什么说话很随便?就是因为缺乏一点社会责任感,不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譬如,答应了他人3点钟约会,4点还不到,一点都不考虑对方是多么的“等人心焦”,不考虑浪费他人的时间,甚至还认为是“小事一桩”,无所谓,这就是无责任的表现。一定要加强这样的意识──人是一个社会的人,你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在表现着一种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为什么做人做事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因为这是一种责任的表现。因此要做到讲信义,就必须加强做人的责任感。

2.自己对他人做出的承诺要三思而后行,要考虑到它的可行性。报纸刊登过这样一个案子:有一老汉其子被他人撞死,找不到凶手,于是便贴出“悬赏告示”:“有知道者请举报,给奖金二万元。”他人见这“告示”后,面问老汉所说悬赏是否是真,得到了肯定,便提供了目击线索,破了案,但是,老汉却因自己家境实在贫穷而无法兑现承诺,于是被告上了法庭,并打输了这场官司。这个案例告诉人们,自己对他人做出的承诺必须审慎,要留有余地,是自己有能力实现的,是可行的,而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时冲动,不能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顾一时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一旦做出允诺,就必须要实践自己的诺言。

3.在与他人交往时要避免受功利的诱惑。狡诈、欺骗他人是不讲信义的很重要原因,而受功利的诱惑则是导致人产生狡诈、欺骗行为的最主要原因。为此,做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受功利的诱惑,不要太实用主义,不要因蝇头小利去算计他人,不要只看到自己鼻子下的一点事,眼光要放得远一点,只有这样,人才能变得诚实,才能谈得上信义两字。

4.要从小事做起,将守信用、讲信义培养成一个习惯。守不守信用,讲不讲信义,是一个人具不具备良好人品的表现,而它的形成不是想形成就能形成得了的,而是在生活实践中慢慢形成的。百尺之台,始于垒土。为此,一定要注意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当人自小形成一种一撒谎骗人就会在内心感到耻辱、不安、难为情时,他就会成为一个守信用、讲信义的人。

记一记

名言 信用

做一个有信义的人胜似做一个有名气的人。

——罗斯福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工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一事的言行而失掉。

——池田大作

当一个人受到公众的信任时,他就应当把自己看作为公众财产。

——杰弗逊10 管住自己的行为 培养自我克制的习惯

  

小强总是管不住自己,上课插嘴,骚扰同学,在家看电视没完没了,作业草草了事。老师说他没有自制力,克制不住自己。自制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生活中,人们会碰到许多诱惑,它们总是展示迷人的一面,引诱我们渐渐远离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每个人都会面对种种诱惑,学生做作业时,会受到游戏的诱惑;小孩子即使生了蛀牙,也会受到糖果的诱惑。面对诱惑,自制力弱的人往往不知不觉陷入其中;自制力强的人却能控制自己做出有利于自己和符合道德规范的行动。

自制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善于迫使自己执行定下的决定,二是善于抑制与自己目的相违背的愿望和行动。

一天中午,小华到隔壁好朋友小芳家玩。她们不知怎么就谈到了钥匙链。小芳说,她家有个钥匙链,可漂亮啦,是她爸爸从日本带回来的。那个钥匙链是个小公鸡形状,一身红,还是个立体的,只要一按它脚上的按钮,小公鸡的嘴就会自动张开,喔喔地叫两声。

小华非常羡慕小芳有这么好的钥匙链。她很想看看小芳说的小公鸡钥匙链到底是什么样子,可小芳从不许任何人动她的抽屉。碰巧小芳的妈妈要小芳上街买酱油,等小芳下楼后,好奇心使小华打开了抽屉,拿出了钥匙链。哇,好漂亮的钥匙链!小华想:“自己要是有一个那该多好啊!”这样想着,就把钥匙链放进了自己的兜里。

小华之所以拿走了小芳的钥匙链,是由于她抵制不住诱惑而做了错事,这说明她的自制力很差。因此,从小培养自制力是很重要的。

现在的孩子自制力很差的原因有二:一是被家长溺爱娇宠,很少受到限制,养成任性、专横的性格,缺乏自制;二是他们的成长经历太顺,生活、学习的事都由父母安排,依赖性太强。

任何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备高度的自制力。历史上,自制力极强的伟人们的例子数不胜数。法拉第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在他温文尔雅的背面,是火山一般炽烈的激情。他是一个容易激动甚或脾气暴躁的人,但是,在法拉第的性格中,有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自制力。

在这个世界上,诱惑无处不在,欲望随时会产生。但是法拉第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投入到化学事业中,坚决抵制一切诱惑而专心沿着纯科学之路探寻、求索。

正如廷德尔先生所说:“综观他的一生,这位铁匠的儿子、装订工的学徒不得不在15万英镑的巨额财产和他所热爱的科学事业之间决定取舍。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死时他一贫如洗。但是,他的名字在40年里一直光荣地名列英国科学名人录的榜首。”

人类必须容忍和克制,脾性必须服从于理性的判断,必须尽量避免坏的心情、坏的脾气和尖酸刻薄、好挖苦人的习惯。一旦人们的思想松懈,这些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卷土重来,就会在我们的本性上为它们建立永久的基地,这些东西就会盘踞在我们的心灵中。

培养自我克制的能力,培养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是我们今后能够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如果一个人想光荣地、和平地度过其一生,他绝对有必要学会在小事抑或大事上进行自我克制。

怎样才能培养善于自制的习惯呢?

1. 懂得分辨是非黑白,有正确的价值观。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就要不断增添自己的生活和社会阅历,因为要对自己的行为有好的约束能力,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强烈的“正义感”,才能“大义灭亲”,检讨自己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2. 难以自持时学会转移注意力。很多同学总是觉得学会容忍和克制有些力不从心,总是难坚持到最后。比如上网,很多同学明知道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却不可自拔,人在教室却心痒手痒,这个时候不妨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想想最近有没有其他有趣的事,和好友组织一次郊游,或是考虑学习滑雪。这样,“欲罢不能”的心情总能在注意力的转移过程中得以缓解、改善。

3. 时刻不忘磨炼自己的自制力。磨炼自制力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因为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从小事不断地积累和锻炼。

记一记

名言 任性

能约束自己的人,最有威信。

——塞涅卡

只有那些晓得控制他们的缺点,不让这些缺点控制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巴尔扎克

唯有自爱,自识自制,指引人生,才能导出神圣的力量。

——丁尼生11 知法守法,决不违法 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且日益趋向低龄化。据报道:浙江省1983年抓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995名,而2004年已多达12663名,21年内竟上升了4倍多,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据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是因为法律意识的淡薄或者是对法律的一无所知。北京市发生的两起案件就很有代表性。

北京西城区某中学一男同学,向一名女同学借钱,人家没借给他,就用菜刀把人家砍死了。当公安人员逮捕他时,他还说:“警察叔叔,你千万别告诉我妈妈,告诉她,就不让我上学了。”北京海淀区某中学七八名学生结成一个偷盗集团,多次入户行窃,罪行十分严重、他们在法庭上被问及自己犯了什么罪时,却说不知道,并声称偷盗是出于好奇,想试试本事。

由于不知法、不懂法,那些年少的孩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但是,法律不会因为他们不懂法而任其逍遥法外,不懂法也不能减轻或掩盖他们犯下的那些无法弥补的过错。当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当为自己的无知付出昂贵的代价时,他们才悔不当初,才明白了知法懂法的重要性。只是岁月没有回头路,到无法挽回的时候再去后悔,显然已是悔之晚矣。

然而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一些人是在知法犯法。由于贪欲的无限制膨胀和缺乏严格的管理,他们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葬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南京曾经发生过一起学生长期结伙盗窃案件。6名团伙成员在案发时平均年龄还不到18岁,他们同校同班同宿舍,最令人吃惊的是他们所学专业竟然是保安。

在南京公安机关的预审室里,17岁嫌疑人小力供述他们的违法犯罪事实:“两年前我带着录取通知书来到学校报到,同宿舍6个同龄的同学成为好朋友,好‘哥们儿’。不久,我们耐不住学校严格管理的业余寂寞,大家一商量就决定溜出去‘热闹热闹’。从此,我们经常是集体翻墙头出去喝酒抽烟。

日久天长老是喝酒抽烟,大家都有点烦,再说家里给的钱老是这样花也不太够。一天晚上,几个哥们儿在外面喝啤酒,也点不起什么菜,都觉得很无聊。当时有人说,老是这样不好玩,咱们不如顺便去‘拿’点东西。借着酒劲大家都很赞成。

从那以后,我们时常夜里酒足饭饱后,就一块到附近一些中小学校行窃。由于学习的是保安专业,对刑法、公安业务、保安管理知识等有很多的了解,起初,我们盗窃也还算有点节制,只是‘拿’些铅笔、橡皮擦、牙刷、毛巾和书本等,不‘拿’太值钱的东西。当然,因为懂专业知识也使我们作案比较谨慎,相当注意不留痕迹等反侦察的问题。

后来,经常作案胆子就大了,把学习的法律知识都抛到脑后,什么值钱就‘拿’什么,几个哥们儿有福同享,作案时互相提醒,每次都很顺利,对仅仅到中小学‘拿’点东西不感兴趣了。最后一次大家商量,快毕业了,今后要分配到不同单位,6个人没机会一起‘拿’了,决定干点大的,就去了那家手机店。”

因为他们是“铁哥们儿”,心齐,有事经常能互相“打掩护”,先后盗窃的财物将近1万元,都没有被学校和家长发现。6名学法不守法的花季少年,就这样纵容自己无限制的贪欲,最终东窗事发,在即将走出学校的时候得到的不是毕业证书,而是法院的一纸判决书。

沉痛的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学习法律知识,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学会按照法律的准绳去评判各种或简单或复杂的社会现象,根据法律的要求来决定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与此同时,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一定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1. 认真学习和遵守校规校纪。《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校整个集体的行为准则,每个学生都应遵守,不能任性妄为。

2. 养成健康的思想、品行。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看一些积极有益的书刊,陶冶自己的情操。防止不良思想的影响,拒绝看不健康书刊、音像制品。

3. 开展健康的人际交往。不良交往是导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交朋友要谨慎,多交一些在品行上超过自己的朋友,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坚决拒绝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

4. 学习法律知识。可以有针对性、有选择性或较系统地学习法律条文。例如《宪法》、《教育法》、《国旗法》、《国徽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内容,从而掌握有关的法律知识。

记一记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培根第二章 学习习惯12 参考书 好参谋 培养使用参考书的习惯

  

佳佳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一个既会学习又会考试的学生,其实,佳佳的智力并不超群,平时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也并不比一般同学多,但是,不论是平时的小测验,还是每学期的考试,她的考试成绩在全班都是前几名。佳佳的学习秘诀在哪里呢?

有一次开班会,老师让大家交流学习经验,探讨学习方法。

轮到佳佳的时候,她说:“其实,我的方法跟大家差不多,只不过,我在认真掌握好课本的基础上,会去买一些参考书,每门课不必多,只选择一两本好的参考书,然后随着上课的进度,精读细研,就可以了。”

说到参考书,同学们议论纷纷。“哎,我家的参考书太多了,都看不过来,好像背着一个巨大的包袱。”“我把参考书里的题目都做了,成绩还是没有提高。”“参考书里的答案跟教材不符,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啊,现在书店里的参考书太多了,不知道选哪个好。”

……

确实,社会上关于学生学习的参考书可以说是多如牛毛。如果不加选择地乱用,真的会事倍功半,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面对这众多的参考书,其实没有必要都看,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不允许,况且其中也不乏“冒牌货”。因此,是否会选择合适的参考资料,也是影响学习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那么,怎样在这众多的参考资料中,进行恰当的选择呢?

首先,在你购买参考书之前,必须先了解参考书的种类和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

1.补充型:这种参考书的特点是单元顺序跟我们的课本一模一样。不过,内容比课本要详尽。

2.专门型:跟课本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对某一件事情详细说明。例如:“动物的彻底研究”、“单词征服要诀”等。

3.综合型:这种参考书把入学考试各科目的要点、试题趋势,做了综合性的编辑,部分标题很醒目。

4.重点型:依照学科类别,把每一科的考试重点,扼要列出。一般都拿它作为考前总复习之用。“英文单词精选”、“英文片语大集”、“数学公式集”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5.问题型:以练习问题为主,有考试用、课本补充用两种。特点是搜集的内容十分广泛,应有尽有。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购买适合自己的参考书。

选择参考书要针对自己的实际需要。自己在阅读的哪一个方面是薄弱环节,就挑选以这一方面内容为主的深浅适度的参考书。总之,善于和勤于使用参考书的人,他们的阅读就会事半功倍,对书中的疑点、难点能比较快地得到解决;而不善于运用参考书的人,他们就失去了把书读得透一些、了解得多一些的机会。

善用参考书,去进行追根寻源的“组合阅读”吧。

怎样选择和使用参考书呢?

1. 参考书一定充分利用。挑选参考书一定要精心,不要多,但一定要充分利用。拿到一本书不要迫不及待地做题,很多书都在习题前有一些知识的归纳和典型题的分析,看看这些也挺有用的。

2. 重点查看书里面的题目是不是针对自己的,题目难度是否深浅适中,题目是否与教科书及平时课上练习的思路基本一致,是不是偏题怪题。

3. 多听听别的同学和老师的意见,和同学一起做同一本书,有利于交流;做老师推荐的书,有利于和老师交流。

记一记

名言 读书

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

——高尔基

书读得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伏尔泰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13 多问几个为什么 培养敢于提问的习惯

  

有一年,中国中学生到国外参加一项奥林匹克竞赛,成绩十分喜人,获得的金牌数量和奖牌数量,都名列参赛各国首位。

赛后,竞赛组织者请出了出题的专家、教授,跟这些参赛的各国中学生们见面,希望选手们向专家、教授提问题。

除中国选手外,其他国家的选手都十分踊跃。有的国家的中学生指出,出题者在某些题上的思路不对,没有现实意义,如果改变一下会更好;有的咨询某方面问题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方向;有的拿出自己的题目让教授专家来解答。

而获得金牌和奖牌最多的中国学生,却在旁边默不作声。不是他们英语过不了关,其实他们参赛前都经过英语的强化,都有非常好的口语,而是中国学生平时的注意力以及竞赛时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解答专家们的题目上了,没有胆量、没有心思去想,专家的题目还会存在什么问题,于是提不出问题,就干脆不开口。

俗话说:问是学习的老师、知识的母亲。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事事都通,许多问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无所知,即便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一定什么事都比别人知道得多。有问题并不可怕,怕的是不问。

美籍华人李政道教授一次在同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座谈时指出:“为什么理论物理领域做出贡献的大都是年轻人呢?就是因为他们敢于怀疑,敢问。”他还强调说:“一定要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要敢于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否提出独特的问题对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善于动脑和思考,就会不断发现问题。对一个中学生而言,学会提问更是学习积极主动的表现,有疑而问,由问而思,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相反,如果提不出问题,说明你的学习过程还不够深入,对自身能力的培养还不到位。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提问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去积极思维、积极主动地提问。学会提问,须经历一个从敢问到善问的过程。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多交流、相处,提高自己的胆量,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养成善于自我提问的习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心到的结果,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非思不问”的习惯,善于提问是建立在多思的基础上,这样的问题才会是高质量的。

培养善于提问的习惯,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敏于发现。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2. 仔细读、认真想。学会从课文的字、词、句、段、标点等各个要素中发现问题,在“不懂的”“似懂非懂”的地方深入挖掘,经过思考、整合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 向老师或同学咨询提问的技巧。

记一记

名言 疑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爱因斯坦14 思考,会让你更聪明 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

  

德国数学家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在历史上颇有影响,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有“数学王子”之称。

高斯非常善于思考,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在他小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高斯的父亲做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3岁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3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高斯10岁时,有一次他的数学老师让他们全班解答一道习题:“计算出1+2+3+4……+100=?”。这个题目在今天早已家喻户晓,可是在那个时候,那个场合,对于一群小学生来说,还真不容易。要算出这么长的算术题耗时不少,孩子们都想争取第一个算出来,立刻在草稿纸上做了起来。

只有高斯还没有开始动手,不是想偷懒,也不是发呆,他在想,难道一定得经过这么复杂的计算过程吗?从客观上说,他在进行思维的谋划,谋划的目的是要寻找一种能够成倍提高思维效率的策略,这个过程花去了相当于其他同学进行加法计算的二分之一的时间。这时候,老师看见了他,走上前来问他怎么了,为何还不开始计算。高斯说他已经知道答案了,是5050。老师十分诧异,问他是否提前做过这道题。于是高斯告诉老师,他通过观察发现这一组数字中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这样的等式一共有50个,因此这道题可以化简为“101×50=5050”。“真是太精彩了!”老师赞扬地说。

这种“精彩”并不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智力水平。事实上,中学生的智力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系数只有0.21,它应该取决于我们良好的思维习惯,使智力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认真的思考虽然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加了一个环节,却使解决问题的时间缩短了很多,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高斯进行思维的谋划虽然花去了相当于别人解题所耗时间的一半,然而计算出“101×50=?”只需要1秒钟。从这里边,你看到善于思考的威力了吧!

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把散的知识点连结成一个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质量。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有选择地吸收,可以防止“死读书,读死书”,从层次上提高了个人的学习能力。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还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新发现,新发明。

怎样才能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呢?其具体做法是:

1.遇事学会“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变一变”,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件事物,我们都要从多个方面来认识它,都要往多个方面想一想它的用处。经常进行这种思维训练,非常有利于开发自己的思想,说不定哪一天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发明家呢!

2. 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要及时问老师和父母。

3. 每学过一个概念,要力图弄清:这个概念是怎么得来的?如何定义的?每学过一个规律,要力图搞清:这个规律是如何得来的?

记一记

格言 思考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波尔克

谁不用脑子去思索,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

——歌德

不下定决心培养思考的习惯,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爱迪生15 坚持创造性学习,才能把书读好、读活 培养积极创造的习惯

  “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人是蠢材。”可见,天才不同于常人之处,就是习惯于从新的角度去观察问题。

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同样说的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不能举一反三,则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习便成了“死读书”。

一个学生的学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的创造性。创造性不是天赋决定的,它的获得完完全全来自后天学习与生活实践中的有意识的培养。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通过系统的、持续的思维训练,具备超凡的创造力。

东东是个聪明而且顽皮的孩子,在学习上,他从不认为一道题只有一个答案,而是尽可能地找出更多的答案。

一次物理考试中,其中有一道题是“如果给你一只气压计,你怎样才能用它测量出一座大楼的高度?”由于快要交卷了,于是这个顽皮的男孩索性在试卷上写道:“把气压计系在绳子的一头,从楼顶放下去,只需要测量它到达地面时绳子的长度就行了。”

物理老师阅卷时被这个颇具创意的答案气炸了。东东被叫到办公室,老师问他:“这是你做出的答案?你没细心读过题吗?本题是问你‘怎样使用气压计’。”“好吧,老师,请再给我一些时间,我一定能找到更好的答案。”

第二天一早,男孩竟主动找到物理老师,说他发现了好些“切实可行”的测量方法,算起来居然有十多种。

老师十分诧异地看看他,问道:“你究竟找到了哪些方法呢?”“比如,可以像普罗泰戈拉测量金字塔的高度那样,使气压计直立于地面,当太阳光下影子的长度与气压计高度相等时,测量地面上大楼影子的长度就能得出它的高度。”“另外,我还可以把气压计当重物,利用动滑轮将它吊到楼顶,用绳子的长度除以2。”“还可以尝试把那只气压计干脆从楼顶上扔下去,利用重力加速度计算出自由落体坠落的高度。”

……

孩子一口气说完了十来种方法,老师听了问道:“你既然可以想出这么多的‘花招’,怎么就没有思考过我为什么一定让你使用气压计?”

学生笑了:“其实我明白,你是要让我通过地面和楼顶的大气压差来得出答案。”“对啊,你既然知道,为什么不早说呢?”“我不愿意跟别人一样,这个答案太常规。”“是想标新立异吗?”“不是,是我发现所有的问题都不止一个答案。”

东东的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在父母的培养下养成的习惯,他的父母要求他解决每个题目要想出5种解答方法,而他却要求自己能想到更多。

试着寻找新的答案,这正是创造性思维区别于常规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只有超越常规与传统,你的探索才会更有价值。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只靠简单的重复劳动取得自身学业的成功是极为困难的,只有不断开动自己的脑筋,坚持创造性学习,才能把书读好、读活,才有可能在学习上取得突出的成绩。

我们该如何培养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呢?不妨尝试如下方法:

1. 选择最有效的学习方法。遇到再难的问题都不要轻易放弃,也不要轻易问老师,而且要坚信自己一定能解决。要从研究中学习,从学习中研究。

2. 制定正确的学习方法。很多同学学外语时喜欢拿着书一边走一边读,有的则找一个安静的角落,一边读一边写,听说读写一起上。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都要调动五官一起学习,如此,学习的效率可成倍提高。

3.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

北京版九年制第七册《马背上的小红军》一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肯骑陈赓的马,不肯吃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