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荆棘 轻松前行:不惧挫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06:11:42

点击下载

作者:张莉莉,金鹏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踏着荆棘 轻松前行:不惧挫折

踏着荆棘 轻松前行:不惧挫折试读:

前言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青年是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群体。当代青少年是未来中国之栋梁,民族之希望。然而,由于当代青少年所处的特殊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学习、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加之在深化改革、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里,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对广大青少年某些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忽视了对他们进行磨难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意志品质和挫折承受能力的教育。因此,随着新旧体制的变革,特别是招生就业制度的改变,不少青少年在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理想与现实发生脱节造成挫折时,便惊慌失措,陷入长时间不良情绪的困扰而不能自拔,甚至会走向极端,造成严重后果。空有高智商而无坚强意志品质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当代青少年是不能够让人放心的一代青少年。因此挫折教育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当前的挫折教育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不成熟的,甚至有的教育工作者对挫折教育还有一定的偏见。因而,对挫折教育的研究还需要理论界和教育界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本书的内容是以教育学、心理学为准绳,以实验数据、调查资料和统计分析结果为依据,书中的实用方法切实可行,适用于各种人群学习。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借鉴了许多著作的精华,在此,对相关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理论修养和实践经历有限,本书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同行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挫折像弹簧,你弱它就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一、孩子青春期特征

青春期,是一个美丽、灿烂的季节,同时也是一段容易骚动不安、令人烦恼的岁月,是一个儿童心理模式被打破,成人心理模式尚未完全建立的特殊年龄段。青春期的青少年既有热情的渴望、交往的扩张和个性的开放,又有自己独处、孤芳自赏的闭锁。这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逐渐发育,不可避免带来了许多的困惑和烦恼,常是人生的“危险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看似复杂,但它是可以把握的。只要我们了解并把握了这些特点,就可以更好地与青春期孩子沟通,走进他们的世界。

青春期常有学生离家出走的现象发生。然而又是什么导致了青春期学生离家出走这样相对普遍的现象呢?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的一点是学生在青春期的心理特点。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 自主意识逐渐加强,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甚至还反抗抵制师长的正当干涉。在青春期后阶段,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能够认真思考、判断、处理自己身边的问题并表现出对社会的关心。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经济的不独立,他们在重要问题的抉择上,仍然需要家庭、他人的帮助、指导。2. 情绪不很稳定。造成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与性的成熟。因此,注意调节和控制自我情绪十分重要。3. 对异性的关注。希望异性关注自己并受到异性喜爱,喜欢和异性在一起。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有女孩子在场,男孩变得格外兴奋,以“男子汉”的姿态博取女孩子的喜爱;与男孩子交往,女孩子更爱打扮,眉目传情,故作姿态,以引起男孩子的注目。在异性方面表现自己,互相取悦、吸引,是健康的性心理。4. 个体心理的发展。青春期中,人的记忆力增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大加强,不但兴趣、爱好变得更加广泛、稳定,而且渐渐形成了自己看待事物的标准,使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但由于意志力还不够坚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尚在发展之中,所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容易灰心、颓丧,或者会出现理智不能驾驭感情的现象。5. 性意识骤然增长。由于生理上出现性发育加速,使得青少年对性知识特别感兴趣,对异性有强烈的交往欲望,对性的好奇感和神秘感与日俱增。6. 智力水平迅猛提高。对问题的敏锐度和概括能力大大提升,逐步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7. 自我意识强而不稳。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常被一些矛盾所困扰。如独立欲望与缺乏独立能力的矛盾,自己心中的“成人感”与成人眼中的“孩子气”之间的矛盾等。8. 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忧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9. 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富有理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对于富于竞争性、冒险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更是乐不知疲。10. 人际交往欲望强烈。一方面强烈希望结交志趣相同,年龄相仿,能够相互理解、分享生活感受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对自己周围的人尽量保持良好的关系,尤其是对自己所属的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性,宁肯自己受点委屈,也要保持生活圈的平衡与协调。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防止青少年成为“边缘人”。

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每天都陷入紧张的人际关系中,极易受到孤独、寂寞、自卑和疑虑等心理问题的困扰。家长不要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将其关闭在家中,按自己的意志去塑造。这样做,必将导致孩子与社会疏远。应该让孩子多与伙伴交流,从中学会如何爱家庭、爱社会成员,让他们拥有和谐的人际氛围。“学校-家庭-社区”应该联动,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老师要与家长加强沟通,逐渐将心理教育推向家庭,以提高教育的合力。同时,社区也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健身、健心的环境。

学生离家出走的事实不胜枚举,我们要注意防患于未然。先一同来分析一下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从社会心理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人际关系紧张。从调查材料来看,出走的中学生大多因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师生关系紧张及与同学相处不融洽,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导致弃学离家出走。2. 人格异常与逆反心理。人格异常的学生会对周围的人抱有敌意和戒备心理,与学校或家庭成员闹矛盾而突然出走。3. 学生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厌学情绪就会产生,某种逆反心理也会形成,有些学生便以逃学或出走的形式表现出来。4. 角色观念变异与拜金心理。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接受了大量信息后,一部分人会对读书不感兴趣,而热衷于读书以外的东西,此外,拜金倾向严重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漫不经心,却希望逃学去挣钱,或学某些歌星、影星,离家外出闯天下。5. 盲目从众心理。当媒体披露因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一些学生压力太大而离家出走的消息后,有的学生就加以仿效,以为是解脱的好方法。从众心理本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若盲目从众,将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家庭和社会应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尤其对于那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同时学校应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重视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中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度过学生生活。二、让孩子不再孤独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都有这样一种体验: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于是总想一夜之间成熟起来。父母的关心不再像过去那样暖融融打动心扉,反而觉得唠叨刺耳;老师呢,在我们心中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信,我们干什么都不能理解;就连平时挺要好的同学,现在也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了,自己一肚子的心事,不知道该和谁谈。难怪进入第二次心理断乳期的少男少女总要感叹:“没人理解我!”“我好孤独!”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会感到特别孤独。具体原因如下:

因为青春期这个阶段是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有关自己和社会的各种信息纷至沓来,需要我们经过不断地思考,最后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这个过程的一开始,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社会赋予我们的角色一下子增多了:我们不仅要作为子女,还要当学生;在同学中,我们想成为被人接纳和喜爱的人;我们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信任。要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好相应的角色,对于我们还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可是我们又想表现得独立和成熟,于是一方面特别需要和别人探讨和交流,一方面又不愿意敞开心扉。所以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小房里,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这种孤独感正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探索的深入,我们会逐渐获得自知、自信的感觉。这时,我们既能够独立思考,也会乐于与人交流了。

知道了学生青春期的特点,对老师和家长更好地教育学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也会带来大家共同期望的效果。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分寸感是很重要的:祖辈对孙辈的关爱要有分寸,父母对孩子的宽容要有分寸,孩子对父母的任性要有分寸。溺爱爱不够,补偿补不完,讨债讨不停,如此下去,麻烦恐怕也会没完没了的。什么是青少年挫折一、认识挫折“以前我们往往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产生挫折感是由于客观事物本身所致,事件A导致后果C。因此当有青少年遇到挫折出现心理失常行为时,人们往往会认为,挫折事件本身是直接原因。比如某某自杀了,为什么自杀?因为考试不及格。但实际上考试不及格的人多着呢,为什么就是他自杀呢?”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卢家楣教授的问题一抛出,不少学生立刻困惑起来。“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能人跟人不一样吧?”一个女生小声对同伴说。“这个传统观念要改变。其实真正引起挫折感或者相应行为后果的,不是挫折事件本身,而是青少年对挫折的看法。也就是说,对挫折事件错误的认知评价,才是导致消极后果的真正原因。事件A导致观念B,最后才是后果C。”

某地农村一个高中生曾有过远大的理想,渴望走进大学殿堂,几经努力,他却屡战屡败。心中的梦想被无情的现实击碎后,他的思维方式进入误区,以致精神崩溃,成了一名间歇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了防止他出手伤人,无奈的父母只好用铁链将他锁在院子里的石柱上,一锁就是整整3年,直到被邻居发现,大家出钱才把他送到医院治疗。

青少年由于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尚未完整,所以对挫折的看法往往容易走入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绝对化。不是从客观事物出发,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缺乏对变故的思想准备,遇到挫折容易导致心理失调。

第二个误区是概括化。以一时一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或他人,甚至否定自己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以点概面,以偏概全,遇到挫折就容易导致因全面否定自己或他人而心理失调。

第三个误区是夸大化。对事情的后果想得过分严重、可怕。有这种思维方式的青少年遇到挫折容易因自畏、自卑而导致心理失调,甚至自寻绝路。

上面提到的那个年轻人,思维方式就进了这三个误区,“认为自己应该考上大学,怎么会没法成功呢?他把这个后果看得十分严重,认为人生就此没希望了,最终导致精神崩溃。”

什么是青少年挫折呢?挫折是人遇到困难,遇到障碍,受到压制而失利失败所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在生命的历程中,到处是坎坎坷坷,到处荆棘丛生,随时都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人人都会遭遇挫折,怎样面对挫折,就成为我们的教育的难题。

当前,我们不少的青少年生活在蜜罐里。在家中是众星拱月,是人人溺爱的小皇帝,是太阳,是宝贝,是几棵大树下的小苗苗。他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世事艰难,不管他人感受,不知天高地厚,大人对他们百依百顺。他们没有挫折体验,出现人格缺陷。有的成为知识的长子,人格的矮子;有的成为文化的长子,生活的矮子;有的成为现代技术的长子,传统道德的矮子;有的经不起生活的检验和摔打而成为彻底的弱者、彻底的失败者。现在各地报道中小学生自杀现象日益增多,有的无端杀害导师、同学甚至父母,爷爷奶奶;许多诗人、作者、歌星影星自杀。这些人上人在挫折面前成为了牺牲品,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常言道,“不经霜寒的蔬果不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都说明生命只有从小不断经受挫折训练,不断经历挫折打击,才能使失败成为进身之阶,成为无价之宝,成为成功之母。二、产生挫折的原因

挫折,是指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干扰和障碍,致使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这其中包含有挫折情境和挫折反应两层含义,前者是指阻碍目标实现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其中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动机的阻碍,较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更大更深远;后者是指由某种障碍和干扰使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愤怒、恐惧、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个人受到挫折时,挫折情境和挫折反应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造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可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

就客观原因来说,如环境条件差、饮食条件较差等,都可能使人产生挫折。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两类。

一般而言,由自然条件导致的挫折反应较轻,由会条件导致的挫折反应较严重。另一种容易导致挫折的因素是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个人身高、容貌、济状况、能力、社会地位、疾病以及某些生理缺陷(口吃、色盲)所造成的限制、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能使人产生挫折。动机的冲突比个体生理条件所造成挫折要更为明显和强烈。我们常常会面对动机冲突,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多种的需要和动机,但并非都能得到,尤其是不可能同时得到。因此,就会遇到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双趋冲突;遇事前怕狼后怕虎的回避冲突,以及类似“鸡肋在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趋避冲突等。一般而言,在动机冲突中,个体的重要动机受到阻碍时,所感受到的挫折就会强烈一些,而较为不重要的动机受到阻碍时,容易被克服或被别的动机满足所取代,只构成一种丧失的心理感受,形成的挫折要小得多。但是,什么是重要动机,什么是次要动机,这与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评价很有关系。

就挫折的主观原因而言,在影响挫折的各种主观因素中,以个人的抱负水平、挫折容忍力、个性特征、过去的经历与经验、受挫后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最为重要。

如果一个人的实际成就高于抱负水平,就会感到满足,产生成就感,实际成就愈是高于他的抱负水平,其成就感就愈强烈。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实际成就低于抱负水平,就会产生挫折,感到焦虑,实际水平愈是低于他的抱负水平,其挫折感就愈强烈。因此抱负水平过高,自我估计过高,是产生挫折的一个重要主观因素。个人的挫折容忍力不同,对挫折的感受程度也会不同。有的人能容忍严重挫折而毫不灰心丧气,有的人遇到轻微的挫折就会意志消沉。这种对挫折的容忍力与一个人的生理条件,过去的挫折经验和对挫折的主观评价有关。一般来说,身体强壮的人比身体瘦弱的人更能忍受挫折,生活中历尽艰辛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从个性来看,乐观的态度、豁达开朗的性格,对承受挫折有积极意义。三、青少年挫折的类型

生活中的挫折(想得到一件物品时,当时父母没有答应,这其实就是一种小的挫折,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耍赖、哭闹就是对抗挫折的情绪表现);竞争中的挫折(竞选班长、组长时遇到的问题,孩子回来情绪不好,情绪表现其实就是抵抗挫折的表现);交往中的挫折(孩子之间交往遇到的挫折,对挫折的一种态度);学习中的挫折(中小学生遇到难题不会解答)。四、青少年遇到挫折的反应

孩子遇到挫折的表现,很自然的反应就是哭,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坚强些,就会说孩子勇敢,其实这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哭,让孩子宣泄。孩子遇到挫折时会发呆,意志消沉,打不起精神,作为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孩子还有另一种行为是攻击、报复,攻击、报复是一种最不可取的耐挫的方式。看来,平时自认为很好的一句“勇敢”却是错误的,孩子若有此行为时,家长应正确引导或制止。

人在遭受挫折时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它或许表现为强烈的内心体验,或许表现为特定的行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焦虑。人在受到挫折后,情感反应是非常复杂的,它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和愧疚的增加,终而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等感受所交织成的复杂的心情,概括称之为焦虑。焦虑是挫折后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适度焦虑,如考试前适度紧张,对提高效率、发挥潜能有一定积极作用,而过度焦虑是有害的,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发展成焦虑症。2. 攻击。个体遭受挫折后,常常会引起愤怒的情绪,为了将愤怒情绪发泄出去,便可能出现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按其表现方式可分为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两种。直接攻击多数是采用打斗、辱骂、讽刺等形式,以侮辱对方人格,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转向攻击不是直接攻击造成挫折的一方,而是将其他人或物作为发泄的对象。例如,有的男生失恋之后回到宿舍摔暖瓶,有的男人受了上司的气回家打老婆等。3. 冷漠。这是一种与攻击相反的行为反应。当个人遭受挫折时表现出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态度,似乎毫无情绪反应。其实,冷漠并非不包含愤怒的情绪成分,只是个体把愤怒暂时压抑,内心深处则往往隐藏着很深的痛苦,是一种压抑极深的反应。4. 退化。又叫倒退或回归,指个体遇到挫折时表现出与自己的年龄、身份极不相称的幼稚行为。退化这种受挫后的表现其根本目的在于发泄心中的不满和博取别人的同情和关注。5. 幻想。指个体以自己想象的虚幻情境来应付挫折,借以摆脱现实的痛苦,并在此虚幻情境中寻求满足。幻想偶尔为之,并非失常,而且任何人都有幻想,青少年的幻想尤多。但是,一旦形成了以幻想来对付现实中的挫折,希求从幻想中得到现实中得不到的满足的习惯,将是十分危险的,并可能形成病态的行为反应。6. 固着。固着是个体受挫后的又一种表现形式。一般而言,个体受挫后需要有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来摆脱所遭遇的困境。但是有人在重复碰到类似的困境后,依旧用先前的方法,盲目地解决已经变化了的问题,“碰鼻子后还不知转弯”就是固着的最好注释。这种情形比较多见于惊慌失措的状态中,如丢失了重要东西,明知这东西是在外面遗失的,仍然不停地在室内翻箱倒柜,不止一次地重复这种无谓寻找的行为。在校园中,最为明显的案例是有些失恋者,明知对方已经无意却仍然旧地重游,徘徊于往日约会的老地方。7. 自杀。自杀是个体遭遇挫折后的极端反应。例如,某学校一位女生,聪明俏丽,从小一直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成绩优异,曾被评为“三好学生”,还担任了班干部,但后来一次班干部的改选中,她落选了,于是,她开始认为世人都在与她作对,不久后的一个晚上,她走出校门融入深深的夜色之中,当人们发现她时,她已经沉睡湖中一湾绿水里。一些体弱多病、涉世未深、生活道路一帆风顺、名利思想和虚荣心强、意志薄弱、胸怀狭窄、消沉抑郁、孤僻内向的个体耐挫力较差,其实耐挫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只要正确地认识挫折、冷静客观地分析挫折的原因,不断调整自己、乐观、豁达地看待人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自身的耐挫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抗挫能力的思考

21世纪,人们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不断地强化。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赢得教育,才能赢人才。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虽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许多地区,近年来青少年因各种心理障碍而产生过激行为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出现让我们意识到,在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所以,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尤其是受挫教育更具有现实的重要性、紧迫性。研究青少年抗挫力脆弱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教育疏导,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青少年抗挫力脆弱的原因(一)成长的特殊阶段是青少年产生挫折心理的自身根源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的特殊阶段,面临着人生的第二、第三次“断乳”。一方面,独立性和成人感日益增强,以一个主体人格参与社会活动,与他人交往,并且特别注重完美,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尚不稳定,不完善,处世、交往的能力和经验都显得不够,承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弱,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有较强的挫折心理感受,情绪容易波动,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人际关系障碍。青少年渴望与他人交往,但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较差,缺乏生活经验和阅历,常常区分不清自尊和自傲的界限,宽容和软弱的界限,处理不好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以致很多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常出现嫉妒、猜疑等消极情绪,常感到心情烦躁、紧张,有的干脆逃避复杂的人际关系,把自己紧紧地封闭起来。

恋爱情感焦虑。青少年恋爱与其身份冲突,且感情不成熟、自控能力差、使青少年的恋爱往往成为无果之花。更多的人品尝的是一杯单相思、失恋的苦酒。恋爱困扰、失恋、单相思等心理障碍,使一些青少年处于情感的沼泽中不能解脱出来,日思夜想,焦虑失眠,抑郁寡欢,导致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有的因此产生悲伤、绝望等复杂心理,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传统教育观念和方法的缺陷是青少年产生挫折心理的教育根源

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也是当代青少年缺乏抗挫能力的一个重要根源。一方面是孩子的事几乎全由父母包办,任何事都不让孩子操心,使孩子缺乏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有些父母又不尊重孩子,打骂习以为常,贬低孩子的人格,扼杀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导致了有些孩子既忍辱,又脆弱。遭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以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这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外,还跟社会、学校以及家庭教育有关。

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最大值。从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来看,初中生竞争尤为激烈。原因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加大课时密度,增加课时容量,采取任课老师轮流上阵的做法,学生有做不完的卷、算不完的题,整个校园被笼罩在考不上重点高中非好汉的怪圈之中。在家庭里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更给青少年施加重压。层层加码,多管齐下,使学生感到如履薄冰,难以应付,致使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最大值,再也不能容纳丝毫的挫折和失意。二、青少年耐挫力脆弱的教育对策

挫折会使学生内心紧张,引起许许多多的负面情绪,并由此可能危及学生的身心健康。挫折情境很难完全避免,要减少学生心理挫折应从心理健康辅导入手,摸清其脉搏,诊准其病,对其进行抗挫能力教育,使学生获得对心理挫折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帮助学生提高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人生难免有挫折,关键是看待挫折的态度。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刻着一句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而另一位颓废的作家的格言是: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这表明对挫折的态度不同,承受挫折的能力也不同,后果也不同。这正如名人所言:“苦难对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打倒。教师应该教育学生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迎接挫折。

人们总希望在人生道路上少遇到些挫折,因为挫折给人带来痛苦和灾难,这是挫折消极的一面。挫折也有积极的一面,它能教育人,锻炼人,磨炼人,激励人,挫折里孕育着成功和胜利。培根说过:“顺境里也许有许多恐怖和不顺心的事;逆境中未尝就没有慰藉和希望!”由此引导学生处于逆境时要坚韧,处于顺境时需要清醒和毅力。因为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平静的水面练不出好水手。遇到挫折时,该做的不是伤心落泪,而是尽可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认真分析原因,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挫折,把挫折当做良师益友,当做上进的阶梯。教育学生学会在挫折中求进步,求发展,求完善。(二)创设挫折情境

所谓创设挫折情境,就是通过创设某种受挫折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指导他们采取适当的情绪控制行为,帮助他们运用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正确手段,提高他们的耐挫力。

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困难,有意识地创设相似的情境,把一个个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境中,引导他们产生某种情绪体验,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受挫后应采取的积极行为的技能。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展示图画或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某种受挫情境。然后启发诱导学生进行广泛地讨论,让他们自己找出合理的行为方式对待所遇到的挫折。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行为上采取一些合理方式,克服挫折所带来的消极、紧张情绪和不良行为。可让学生利用语言暗示自己,消除自卑感;或利用环境,在存在着抗拒情绪时,通过调整周围环境,回避引起挫折的人或事;或利用态度,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增强信心;或利用顺序,把受挫的行动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逐一实现,用成功来提高自信心。

另外,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活动等,让学生经受一些挫折,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三)培养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哪些优缺点,应当心中有数,才能正确评价自己。而挫折感强的学生会把不利的因素片面扩大,对自己不能正确评价。像有的学生期末考试一旦考得不好,就会大哭不止,以后一到考试就焦虑;有的同学因为口才不行,能力差,而产生自卑、放弃、回避的心理等。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承认、接受现实的自我,引导学生客观剖析自己,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要求。有缺点及时改正,及时解脱心理负担,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对待所发生的一切。(四)注重对学生进行情绪疗养

所谓情绪疗养,就是针对学生受挫后的种种消极情绪,分别授以不同的调节、控制并向积极、健康的情绪转化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学生对情绪的矫正、辅导来帮助他们正确地面对挫折,增强自信心,克服困难。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忆学习生活中情绪方面受到困扰的事例,描述自己情绪的变化过程。教师在了解学生情绪变化特点后,一方面要对学生已有的消极、不良的情绪进行矫正,另一方面要利用情感的感染性,通过教师高尚、积极、健康情感的介入,为学生情感发展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积极的情感。

学生遇到挫折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消极的情绪,如愤怒、焦虑、自卑、失望等。教师发现这种情绪后,应主动帮助学生利用不同的调控方法来矫正。如让学生暂时有意识地忘却不高兴的事,或通过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郊游、打球、参加聚会等,来排遣消极情绪。当学生情绪过于激烈而难以控制时,可引导他们采用一些非攻击性的、为道德所容的宣泄方式,如打沙包、大哭一场、大叫几声等,适当发泄情绪。此外,还可用语言进行暗示,自言自语地说一些鼓励或克制自己的话,如“这次失败了,没关系”、“经过努力,我一定能成功”等来控制或自勉。教师应关心受挫的学生,让他们能向自己倾诉失意、苦闷和委屈,在指导他们控制情绪、正确面对挫折时,还要帮助他们分析导致挫折的原因,克服内外障碍,增强自信心,培养他们乐观、坚强的心理素质。(五)建构青少年挫折教育的网络平台

21世纪的教育离不开网络,不能在网络上赢得主动,教育必然要被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从网络上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会越来越大,青少年便是当前和今后网络使用者队伍中的主力军。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用积极、健康的文化主导网络空间。通过在网络上设置心理教程、挫折教育理论、积极的正反面材料,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方式,帮助青少年分析和解决遇到的现实问题。利用网络虚拟的优点,可以使得青少年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大胆地说出自己在现实中许多难以启齿的事,大胆地说出自己遇到的挫折和产生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在网络教育平台上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

21世纪将是一场比意志、比毅力、比信心的竞赛,时代需要进取精神,时代也正造就着进取精神。今后的道路将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引导学生笑迎挫折,战胜挫折,做生活的强者!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一、时代需要青少年更勇敢

人生注定要同各种困难打交道,或是困难吞没懦夫,或是强者征服困难。故而,“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

我们每走一步都会遇到困难,感受到困难的威胁和阻拦。虽然,无论自然还是社会,都不会以我们个人的意志发展,我们的使命便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然而,在这种艰难的改造中,我们自己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作为个人是如此,作为一个国家同样也是如此。积累与消费、发展与停滞、增加投资与资金短缺……这许许多多的矛盾,构成了困扰我们社会发展的困难。如今,生活在这个国度里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各种困难的压力,进而有人觉得活着太累、太难了。难吗?是难。累吗?也确实累。可是,哀叹太难太累并不能解决问题,越是难,越是累,越是需要我们冷静地考虑如何摆脱困境。

我们处在一个错综复杂的困难包围之中,构成这些困难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如人们常说的客观规律,外界干扰,这些原因常常带有不可抗拒性,因而是避免不了的。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如底子薄,没有经过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过程;人口多,使许多诸如教育、卫生、住房、粮食等成为难题;资源缺乏,像森林资源、能源资源、土地(可耕地)资源……都很缺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个人来讲,如家庭环境、健康状况、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所从事的工作……其中都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困难。而另外许多困难却不一定发生,它们常常是因为我们的失误、无知造成的,也就是我们说的主观方面的原因。它们不具有客观必然性,而是偶发的,是经过努力可以避免的困难。在个人的一生中,存在许多由于自身原因而造成的困难,经常听到许多人抱怨命运不好或不公平,事实上他们之所以到处碰壁,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某种偏见、失误有关。一个人处处受冷落,总不能一味地抱怨社会吧,确实存在由于社会的原因使自我发展受到限制的情况,但自己如何面对才是最重要的。二、理智分析困难

对于面临的困难怎么办?一是不怕,二是战胜它。这很好,但光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理智地分析一下,哪些困难是客观的,哪些又是主观造成的。是客观的,我们努力克服它;是主观的,应力求避免。人的精力和生命总是有限的,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减少与困难发生冲突的机会。不管怎么说,困难总不是什么好事。过去有种说法,叫做:“困难是好事,可以锻炼人”,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在这种借口下,多少人陷入了人为的困境而不能解脱,浪费了他们许多好时光。我们应当努力减少主观上的失误,以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付客观的困难。有人说,错误和失败是难免的。是的,可以这么说,但是,决不能以此为借口,而姑息自己的失误。

纸上谈兵总是空。让我们振作起来,勇敢而理智地面对各种困难,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苦难,向着未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三、如何引导青少年战胜困难

1. 客观冷静地分析。有一位女生,接受能力很好。一次语文测试后听写不及格,因而情绪很低落,低着头,一言不发。经老师了解后得知在听写时,正好隔壁班级放录音,而这位女生又坐在最后一排门的旁边,她当时就感到紧张万分,结果适得其反,越想听清老师的声音,越办不到。老师了解原因后我,没有批评她,而是肯定她本是可以做好的,并且鼓励她争取下一次的胜利。随后对她进行复测,听写量大大超过考试量,结果她做得很好。这样,一方面增强了这位女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她的心理承受能力。

2. 提供情绪释放的机会。通过心理疏导的方法,使受挫者将不快宣泄出来,避免产生忧郁症。应耐心听取受挫者的愤怒之言,并出谋划策,以取得信任与合作。还可以通过让受挫者进行体育活动、唱歌、听音乐等来分散对挫折的注意。

3. 改善客观处境,减少当事人的挫折感。具体做法:(1)使受挫者摆脱原来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在原来学校或班级受到偏见或学习困难时,可以转学或调班。(2)改变环境氛围。对受挫者给予同情和支持,少用惩罚措施。乡村学校中的青少年挫折教育一、加强农村青少年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整个社会普遍感受到青少年承受、克服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越来越弱,挫折感反应极为强烈。据团中央学校部对全国近10个省市的2万多名学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调查显示,在你的弱点是什么这类选题中,有4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意志力不强,17.5%的学生认为自己经不起挫折。我们也时常从报端看到中学生离家出走、心态失常、轻生等不适应社会行为的发生。作为一名基层的具有14年教龄的乡村教师,我也深刻体会到孩子们克服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越来越弱,孩子们在面对挫折时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孩子们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不自信、自暴自弃,而且往往容易把失败归咎于客观原因等。这些现象引起了教育部门的担忧,旨在以提高青少年抗挫折能力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教育专家的重视,各式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不断深入到青少年的学习中。二、乡村学校中的青少年挫折教育现状

在乡村教育中,由于受到学校教育条件、师资力以及相关社会环境的制约,挫折教育的开展不容乐观效果不是很理想,如何更好地开展挫折教育依然任重远,所以探索一种适合乡村学校的以青少年挫折教育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迫在眉睫。大多数人认为乡村孩子生活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中,从小养成了艰苦奋斗性格,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较强。然而目前的情况非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发展日新月异,农民入不断提高,一方面农民致富之后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再过自己以前艰苦的日子,往往在经济上给孩子以极的满足,再加上当前的独生子女的比例较高,溺爱的象相当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农民文化水平较城市人有定的差距,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能给予科学的育方法,不能对孩子的行为给予科学的引导和帮助,往不是过分的包容溺爱就是过度的体罚,这些对孩子格的形成以及身心的发展都极易产生不利的影响。所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重担将更多依赖于教师,这也对乡村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乡村青少年挫折教育的方法与意义(一)以教师为核心,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

由于乡村家长的文化水平较城市家长有一定的差距,这意味着孩子从家庭环境或者是家长那里接受到的科学的挫折教育方法相当有限甚至是没有。挫折教育的重担对乡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首先要明确自己在挫折教育中担当的角色。教师在学生遭遇挫折情境以前有必要对其讲解有关挫折的基本知识,引领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树立良好的挫折观。教师应使学生了解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挫折防御、挫折疏导和挫折咨询等有关挫折的基本知识,提高挫折意识,认识到个人因素在挫折反应中的关键作用,自觉地增强应对挫折的心理和能力。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挫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有足够的认识。人生路上,随时随处都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对于每个人来说,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是一帆风顺,而在人的一生中会遭遇多少坎坷和挫折则是难以预料的。以上教育内容可以通过演讲、主题班会以及游戏的形式进行,变空洞的说教形式为活泼生动的活动形式,以求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应该改变以前的说教式的批评教育为赏识教育,避免因为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恰当对学生的精神和自尊心造成伤害。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应该避免以一种批评者的姿态出现,让学生产生心理畏惧,而是应该充满关心和爱心,耐心地开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所在,增强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在潜移默化中使其增强面对困难和战胜挫折的信心。

青少年随着身体生理机能的成熟及独立意识的增强,逐渐形成“具有错综复杂的心理特点”,已进入了一个幻想与现实矛盾的自我调节时期,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又是不可避免的,如家庭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包括父母离异、亲人亡故、受继父母的虐待、个人身体出现病变、学业负担过重、考试失利、同学关系不协调、被别人误解、老师教育措施不当等等,都可能造成他们的心理失衡,陷入抑郁痛苦难以自拔的境地。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班上同学的具体情况,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注,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以对有异常情绪和举动的同学进行特别关注,联系家长以及调查其他学生获取相关的信息,剖析产生问题的具体诱因,然后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可行的方案,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二)教师家长学校多管齐下,勤沟通,提高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

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光靠教师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家长的力量共同开展工作,而且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家庭教育氛围不当是孩子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重要原因。家长“包办”使孩子的实践能力没有机会获得良性发展,孩子“自我负责”的意识也难以培养。这样,当孩子真正面对现实竞争,不能事事满足时,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家长的过分呵护会使孩子产生被动、胆小、依赖性强的心理;也有家长限制孩子与外界接触,担心孩子遇到危险,使其产生孤僻心理。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会增加其心理压力,使之不敢面对挫折;但也不能总贬低孩子,伤害其自尊。也有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当孩子遇到问题不能够给予其正确的引导,而是用暴力解决问题,使孩子长期处于压抑的家庭环境中,时间一长就会使孩子产生心理疾病或是产生叛逆心理,给孩子的身心带来更不利的影响,同时也给学校教师的教育带来严重的影响,增加挫折教育的难度,影响挫折教育的效果。父母应重视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和城市相比,乡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居住比较集中,而且大部分分布在学校的周边,这也给教师开展定期家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教师通过家长了解孩子情况,能够对孩子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尽量做到对孩子的情绪波动和举动异常早发现、早调查、早解决。教师还要尽量向家长传授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使家长配合学校和教师开展挫折教育。

学校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最大阻力来自于家庭社会。因此,学校也必须加大对家长、社会的宣传力度,使他们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取得他们的支持,共同构建起挫折教育的网络。学校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心理咨询室,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负责学校的整体心理咨询工作。学校应向学生和家长提供日常的心理咨询,学校应定期开展有关挫折教育的家长座谈会,让家长认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并向全校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及把挫折教育融入到其他课程的教学当中,如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适度地增加难度,考验学生们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决心,通过多种活动强化孩子们的抗挫折能力。挫折也是垫脚石

在孩子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中,他的许多个“第一次”都给爸爸妈妈带来无限欣喜———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背歌谣……但唯有一种第一次我们希望它晚些,再晚些到来———那就是孩子第一次遭遇失败和挫折。面对挫折永不畏惧一、挫折抵抗力

一个孩子因为在学校里中午睡不着觉而遭到老师批评。从此一到周末,中午吃过饭,男孩就怯怯地对妈说:“我不想睡,你别让我睡觉。”睡觉对他而言,已经成了一件很难完成而且心理负担很重的事。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孩子的情绪还不能好转,很怕老师说他什么,很怕在学校里做错事被批评。

孩子的父母也为此而烦恼:“他的心事为什么这么重?我怎么才能让他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还有,怎么能够培养他遇到挫折也不灰心,能够克服困难呢?我不希望他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心事重重,情绪低落,我愿意他做一个开朗坚强的男孩。”

是的,虽然童年的快乐“无边无际”,但就像学走路的时候总会摔跤,失败和挫折也总有一天会到来。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摔跤时不哭,更希望他在生活的考验面前微笑。姑且让我们把这种微笑的能力叫做“挫折抵抗力”,它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像球一样,每一次被拍打都能高高弹起———不管这种打击是来源于摔坏的玩具还是破碎的家庭。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经教给父母们一个叫做“3C”的办法来帮助孩子们度过困境。所谓“3C”是指control(调整),challenge (挑战)和commitment(承诺)。“调整”是为了帮助孩子了解“困难并不等于绝境”———“我知道没评上三好生你很不高兴,但我相信你下学期会更努力,就一定能得到。”而给孩子“挑战”的感觉则是为了让他学会在不高兴的事情中看到快乐的一面———“转到一个陌生的学校是很让人不开心,但我知道你不管到哪里都能交到很多好朋友。”最后一条是“承诺”,用“承诺”的方式帮助孩子看到生活更为深远的目的和意义———“爸爸没来看你跳舞你一定很伤心,但我们都知道爸爸希望你能跳得非常非常好。”

在生活中,父母应有意识运用“3C”方法来帮助孩子。例如,童童没有被邀请参加同学的生日会,他伤心不已,还抽抽搭搭地哭了很久。童童妈妈告诉童童,可能是同学家的客厅比较小,所以才不能请所有的同学都参加。“我不确定童童心里是否接受了我这个解释,但是第二天高兴地看到孩子已经不再伤心。”

缺乏“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往往会把他们遇到的挫折或者失败归结为一些看来“无法改变的原因”:“我太笨,我就是学不会数学”;或者“普遍的原因”:“我做不好这个,我什么也做不好”;或者是“自责的原因”:“我在新的学校里找不到朋友,因为没有人喜欢我”……而“挫折抵抗力”强的孩子看问题的方式就截然相反,在他们心目中,挫折只是暂时的,而且并不一定是自己的错。

当然,面对挫折的不同反应与孩子们的个性和脾气也有关系,但是作为父母,你完全有能力帮助自己的孩子增强韧性和对挫折的抵抗力。二、增强挫折承受力和挫折化解能力(一)什么是挫折承受力和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茨威格给挫折承受力下的定义是:“抵抗挫折而没有不良反应的能力”,即个体适应挫折、抗御和对付挫折的能力。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部主任萨托拉斯提出三条精神健康的标准,其中有一条就是能够经受生活的挫折,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不仅适应环境,而且能有效地改造环境。由此可见培养挫折承受力对精神健康的意义重大。不同人的挫折承受力不同,同一人对不同的挫折情境承受力也不同。如今,我们常常在报纸和网络看到发生在大学校园的各种极端事件这些都与目前学生抗挫折承受力不强相关。如班干部改选中落选的女大学生投湖;联欢会上唱歌跑调的男生卧轨;品学兼优的女生风闻同学的流言蜚语便上吊。之所以出现这些行为,关键就是他们忍受和排解挫折的能力是不健全的。(二)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1. 生理条件:一个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一般对挫折的承受力比一个疾病缠身、有生理缺陷的人要高。2. 过去经验:一个人在婴、幼儿期所受的刺激,可使成年期的行为更富于适应性和多变性。相反,极少受到挫折,一贯顺利、总受赞扬的人,就没有足够的机会学习和积累对挫折的经验,他们的自尊心往往过于强烈,对挫折的承受力很低。3. 挫折频率:一个人如果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接连遭受挫折频率过高,挫折承受力必大大降低。4. 认知因素:认知是指我们对周围事物的想法和观点,也就是人的认识活动。挫折刺激正是通过人的认知而作用于情绪,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行为反应。由于认知不同,同样的挫折情境,对每个人造成的打击和心理压力是不同的。一般认为,虚荣心重的人对挫折的知觉敏感性高,承受力低。因为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一旦受挫,目标没达到,就会因为虚荣心没有得到满足而难以忍受。5. 个性因素: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个人兴趣、世界观都对挫折承受力有重要的作用。性格开朗、乐观、自信的人,挫折承受力强;性格孤僻、懦弱、内向、心胸狭窄的人,挫折承受力低。6. 社会支持:正如人们常说的,“一个痛苦两人分担,痛苦就减轻了一半”。当一个人感到有可以信赖的人在关心、爱护和尊重自己时,就会减轻挫折反应的强度,增强挫折的承受力。(三)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1. 适当运用心理防卫机制。主体为减轻挫折造成的心理压力,常常有意无意地运用心理防卫方式,称为心理防卫机制。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有以下几种:(1)压抑:生活中常见到一些人非常生气时,努力控制怒气不要爆发出来,这种行为称为压抑。而压抑是指个体在不知不觉中自动地抑制威胁性的一种行动。压抑是否认事实的存在,把不愉快的心情在不自觉中有目的地忘却,以免心情不愉快。压抑这种防卫机制比较常见,但对身心危害较大,心理学家认为,很多疾病都是由过度压抑造成的,遇到挫折最好一吐为快,想办法把内心的不满、不愉快的情感宣泄出来。(2)投射:有时候我们会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想法,将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行动推到别人身上,这在心理学上称作投射。投射通常是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志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说别人有这种恶习或恶念,即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3)合理化:指利用各种理由或借口以提高自身的价值或争取社会认可。最常见的合理化有两种情形,即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吃不着的葡萄就是酸的,达不到的目标就是不喜欢或自己本来就没想要的,这就是酸葡萄心理。比如有的人没考上大学,就会说:“上大学有什么好处,我可不想做书呆子,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甜柠檬心理是夸大既得东西的好处,以减轻达不到目的时的失望。比如,有的人很想去参加舞会,但自己不会跳舞,又不好意思让别人知道自己不会跳舞,便说自己喜欢安静不愿去闹哄哄的场合。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阿Q精神。(4)认同:认同是指一个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建立与另一个人、一个团体或一个目标的同一性。比如寒暑假期间,原来中学的同学相聚时,大家都会赞誉和抬高自己所在学校,其实就是间接地赞誉和抬高自己。认同作用就是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在自己的头上,或是将自己与崇拜的人视为一体,以提高自己的信心、声望、地位,从而减轻挫折感。(5)反向:又称“矫枉过正”现象。个体为了防止自认为不好的动机外露,采取与动机方向相反的行为,这种内在动机与外在行为不一致的现象,称为反向作用。它实际上也是对个人的冲动和欲望进行压抑的一种心理表现。比如,一个女大学生对某男生有好感,但在和他见面时,反而采取冷淡的态度;凡是总爱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人,恰恰反映了他的自卑感。(6)升华:当一个人在人生的主要目标和兴趣上遭遇失败时,转移理想到另一更有价值的事业上去,即升华。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很多文艺创作,多是作家把内在不合理的冲动升华而以社会所能接受的正当方式加以表现。如屈原被放逐以后,写出《离骚》;司马迁遭受凌辱,身陷囹圄,却以《史记》传世;歌德于失恋中得到灵感与激情,写出脍炙人口的世界文学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别林斯基说过:“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许多自学成才的青年,许多在事业上做出成绩的人,几乎都是从这所大学毕业。(7)补偿:一个高度近视、身体单薄的学生无法在运动场上逞强,却可以刻苦攻读,品学兼优,在学业上称雄;一个长相平凡或有生理缺陷的女孩,无法与女伴争奇斗艳,但可以发奋学习,在学术研究上卓有成就,从而获得其容貌不能赢得的声望,这就是补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生活的天空那么辽阔,施展本领的天地如此广大。原先的目标受挫时,不妨通过别的途径达到目标,或用其他目标代替。东方不亮西方亮,旱路不通水路通,只要你持之以恒,你终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2. 正确认识自己。(1)肯定自己,增强自信。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使人猛醒和奋起。关键在于受到挫折时,能否从失败中吸取经验,能否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从而振作精神,重振旗鼓。因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最容易自我贬低,所以失意时更要有意寻找自己美好的一面,增强自信。下面几个具体方法可供选择。①发现自己的优点。努力去发掘自己的优点,逐点用笔记录下来。可分类记录,如个人专长;已做过什么有益或建设性的事;过去什么人称赞过自己;受过的教育;家人、朋友对自己的关怀;等等。你找出自己的优点越多,那么你的自信心就越强。②肯定自己的能力。每天找出三件自己做的成功的事,不要把成功看成登上月球、发明炸药那么大的事。成功可以是顺利买到了合身的衣服,在图书馆借到满意的书,完成一篇小小的散文,在足球场上进了一个得意的球,在宿舍给大家做一盘可口的凉菜,今天上早操我第一个到,今天宿舍我值日得了99分等。日常生活、工作都可以有成功与挫折之分。一日至少顺利完成了三件事,又怎能责备自己一事无成呢?③培养自己某方面的兴趣。在自己的兴趣中,找一样来培养、发展,使之成为专长。专长不必太困难,可以简单到剪发、游泳、做菜或点心、织毛衣、唱歌、跳舞……什么都可以。有了专长,就有机会做主角,自然神采飞扬!④发挥自己的外在美。穿衣不必名牌、昂贵,应打扮得适合自己身份,清新、自然、大方、不落伍。情绪低落时,可以穿得鲜艳明丽,加上适当的发型、化妆。这样不仅使自己的坏心情因为打扮分散了注意力,表情也会生动、活泼些。不能老是哭丧着脸。(2)调节抱负水平。抱负水平是人在从事某种实际活动之前,对自己要达到的目标规定的标准。挫折总是跟目标连在一起的,挫折就是行为受阻,目标没有实现。因此,当受到挫折后,要重新衡量一下,目标是否定得过高,是否符合客观条件。所定的目标最好是既有足够的把握,又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实现。

3.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遇到挫折时,朋友、亲人的帮助支持也是提高挫折承受力的重要因素。人际交往应遵循互惠互利原则。你要想在困难时得到朋友精神上的支持和其他帮助,那么在别人困难时,你应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此外,应多与亲人、朋友交流思想、沟通感情。

总之,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挫折,但遇到挫折也并不可怕,就如鲁迅所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笑对人生,将发生在你我他之间的所有不快就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笑对现实,将发生在天地间的所有怅惘与失意坦荡视之;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笑对自己,将发生在成长中的所有失败与忧伤精心珍藏;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笑对未来,将发生在追求中的所有打击与悲痛悄然释怀———那么,我坚信我们的生活会永远充满阳光。青少年自我调节一、挫折的自我表现

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拿破仑大家都知道,海伦·凯勒又是谁呢?海伦·凯勒是美国学者,她在一岁半的时候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醒来后,眼睛被烧瞎了,耳朵烧聋了,小嘴也说不出话来,成了一位集聋、哑、盲三位一体的特殊儿童。对这样的儿童要进行教育是特别困难的。但海伦依靠自身顽强的毅力学习盲文,靠手的触摸来体验文字的含义和别人说话的意思。她在聋人学校学习了数学、自然、法语、德语,能够用法语和德语阅读小说。考大学时英文和德文还得了优等成绩。1904年,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然后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先后写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所面临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困境,可她勇于面对现实,敢于拼搏,谱写了一曲激荡人心的生命之歌,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海伦面对逆境不自卑,在挫折面前不低头,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挫折(逆境、打击、失败)是指一个人有目的的活动,由于受到阻碍或干扰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这就是说人人都有遇到挫折的可能性。学习压力,与朋友发生矛盾,被人误解,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都是经常遇到的问题。挫折像一把双面刃,有弊也有利,让人欢喜让人忧。生活中常有这样的镜头:某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而离家出走,某学生因高考落榜而走上绝路。挫折给人造成精神上或肉体上的痛苦,使我们遭受失败和打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曲折和艰难。然而挫折也能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变得勇敢,变得坚强。如果我们能化挫折为力量,那么,挫折就成了一笔财富。

人在遇到挫折后,有各种各样的消极表现,常见的有:1. 合理化:自己安慰自己。就如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样,对自己的失败行为进行辩解,以使自己心安理得,阿Q的精神胜利法正是如此。如学生成绩差,便自己安慰道:反正要有成绩差的学生,不可能人人都是好成绩。2. 幻想:在现实中需要得不到满足,便想入非非,将自己置于虚幻之中,以想象成功来代替现实,以得到安慰。如学生知识贫乏,总是想象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情形。3. 攻击:一个人在遭到挫折后,产生了愤怒情绪,而表现出攻击行为。如有的学生在受到老师批评后,就故意违纪捣乱,或与其他同学吵架。有的在遭遇到比较重大的挫折后,将攻击对象转向自身,甚至导致自杀。4. 压抑:指一个人受到挫折后,用意志压制自己的欲望或痛苦经历,表现得若无其事。如考试不好,就根本不去想它,让时间去冲淡一切。二、树立正确观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有为青年,都要受到逆境的考验,逆境就如一块试金石。那么,当面对逆境时,我们究竟该怎样战胜它呢?1.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要从全局着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眼前的挫折。那种具有远大理想、能用正确的积极的眼光去看社会看生活的人,往往更能够承受挫折带来的影响。2. 要正视逆境:生活中有晴天也有雨天,有欢乐也有痛苦。挫折是不能避免的,我们一生必然要与挫折打交道。有人做过统计,发现成名的作家中,绝大多数都经历过坎坷的生活之路。凡成功者,都与挫折进行过无数次战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因此,平时要有良好的心态,有一种随时应付挫折的心理准备,要认为任何挫折的发生都是有可能的。这样,在挫折降临到自己头上时,就不会茫然无措,无所适从。同时,应该看到挫折积极的一面。挫折能够提高我们的自我认识水平,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培养我们坚强的意志,增长知识和才干,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正如列别捷夫所说:平静的湖水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3. 理智地对待挫折: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宫刑后曾准备一死了之,可他想到父亲的嘱托,想到自己酝酿成熟的《史记》,毅然从生死的徘徊中解脱出来,才有了历史巨著《史记》。中学生感情丰富,富有激情,但容易冲动,理智往往控制不住感情。因此,在打击来临后,首先要有一个冷静、理智的头脑,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及眼前的处境,审时度势。眼睛向着理想,双脚踏着现实,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对自己进行鼓励:这正是考验我的时候,正是体现我生命本色的时候。对于不能实现的目标,我们可以用新的目标来代替。其次,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认识你自己”十分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应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