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创业微语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15:59:52

点击下载

作者:马海峰,龚学刚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互联网巨头创业微语录

互联网巨头创业微语录试读:

前言

在当下的中国,互联网很热,创业也很热,互联网创业成为了一股浪潮。站在潮头的那些创业者们靠自身的学识和胆识,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互联网创业环境中一路拼杀,野蛮生长。能够最终屹立不倒的公司,要么唯快不破,要么“剩”者为王,它们都以鲜明的个性谱写了属于自己的篇章。

一方面,那些成功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一夜暴富的“神话”让后来者分外激动;另一方面,超高的创业失败率也成了中国互联网的标签。昔日为业内外人士熟知的很多互联网领军人物都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让人不由得感叹:互联网真的是属于年轻人的事业!

已故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伟大的人物无不天生具有使命感。”本书提到的拼搏在互联网创业浪潮中的诸多佼佼者们,无不在某个创业领域独树一帜且极具使命感。他们往往称自己为“在路上的创业者”,“在路上”这三个字正是对他们创业精神的最好注脚。

这些先一步上路的创业者的经验、教训、智慧和成长感悟无疑是极有价值的,让后来者踏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走得更远正是本书的创作初衷。

近年来,管理日志、管理语录类的著作很多,本书结合了此类著作的各种优点,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上还是在编排的形式上都有所创新,更为集中、全面、多角度地展示了互联网创业的很多方面。虽然本书无法涉及更加专业的互联网技术、投资、国际化运作等方面,但本书实实在在地对企业经营和管理、互联网创业的诸多环节作出了深刻的分析。

这是一本于理想、激情和创新且极具正能量的新时代创业手册。简单地说,这本书的特色主要有以下三点。(1)全书再现了互联网创业先锋们关于经营、管理的经典语录,原汁原味,足够精彩。(2)深究语录背后的故事,一方面保证其出处的客观真实性,另一方面又为读者提供了参考背景,不会让读者误解或者片面地理解这些言论。(3)实战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构成了一幅异常生动的中国互联网创业图景,便于读者吸收和借鉴各方智慧。

基于以上三点的完美结合,可以说,这本书绝对不是对一堆枯燥材料的理论讲解,也不是一本单纯的创业案例集。创作本书的目的是拓宽创业者们的视野,让他们看到前人的所得、所失,让他们的创业之路走得更加顺畅。创业之路没有尽头,今天手捧这本书的读者,明天可能就成为另一本互联网创业书中的英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是团队合作的成果,金跃军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一章,高红敏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二章,李丽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三章,陈艳丽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四章,李鑫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五章,宋华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六章,刘作越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七章,李仁成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八章,王岩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九章,马海峰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十章,龚学刚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十一章,高海友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十二章,全书由马海峰、龚学刚统撰定稿。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可能仍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小虾米也可以有个鲨鱼梦

大胆地做梦,哪怕是异想天开

【创业微语录】感觉到一些东西以后,就实打实去做,不要去想别的东西,就像我感觉到中国将来会很强大,互联网将会很伟大,就决定回国一样。回国这个想法,当年被很多人认为是很疯狂的。我选择回国是因为自己比较实诚,能够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做。而很多留学生就觉得:回国以后工资那么低,还不如去一些大公司。——2009年张朝阳接受《商道》栏目采访时说【幕后链接】

1995年,张朝阳回国创立爱特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搜狐前身)后,曾跟员工说要把公司做成一家像美国微软那样伟大的大公司。按照当时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状况,张朝阳的想法简直就是异想天开。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搜狐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之一。

由此看来,张朝阳的梦想并非异想天开,只要大胆做梦并愿意为之努力,梦想终会有实现的一天。要想了解张朝阳的整个创业历程,就不得不提他特殊的成长背景。

1965年,张朝阳出生于西安,父母都是医生。在单位大院里长大的张朝阳从小就很贪玩,对身边的一切新鲜事物都十分感兴趣,像武术、绘画、音乐,他都尝试学习过。但这些都是张朝阳阶段性的爱好,直到1976年升入初中,他才有了此后20年的人生目标—成为一名物理学家并获得诺贝尔奖。

怀揣着这个梦想,张朝阳十分刻苦地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1981年,17岁的张朝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清华大学精英云集,竞争也格外激烈。为了考第一名,张朝阳每天第一个起床去教室占座位,晚上依然在自习室里学习。有时候,未能考上第一名的张朝阳会用长跑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情绪。

俗话说,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张朝阳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得到了一个彻底改变自己人生方向的机会。1986年,张朝阳与全国各所大学推荐的共700名学生参加了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创办的奖学金的考试。经过三天的考试,只有100名学生拿到了奖学金,而张朝阳就是其中之一。

1986年对于22岁的张朝阳来说意义非凡。他即将奔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这让他离物理学家的梦想越来越近。对于初到美国留学的张朝阳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麻省理工学院的氛围十分自由,张朝阳变得“叛逆”起来,开始挥洒他的青春,过上了“酷生活”。虽然没有存款,但他还是要买车,而且必须是敞篷车才行。

张朝阳虽然变得有些“叛逆”,但并没有荒废自己的学业,他在1993年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但是,没过几个月,张朝阳发现学了多年的物理学并不适合自己。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注重结果的人,没办法搞一套百年后才能得到验证的理论。

就在主动放弃之前梦想的同时,张朝阳幸运地谋得了麻省理工学院亚太区中国联络官的职务。1995年,张朝阳陪同麻省理工学院院长回国访问。那一次,他下定决心回国发展,因为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让他产生了创业的想法。

就这样,张朝阳结束了多年的美国生活,回到祖国,以物理学博士的身份投身到如火如荼的互联网行业,成功实现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梦!【亲历者说】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你的梦想不实际“开复,你是想花一辈子时间写一堆没什么用的论文呢,还是想用产品改变世界?”这是当时苹果公司副总裁戴夫•耐格尔邀请我加入苹果公司时所说的话。正是这句话点燃了我心中“世界因你而不同”的梦想,我放弃了对终身教授职位的追求,做出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个重要的选择。这个选择也奠定了我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直到后来加入微软、谷歌这样的世界顶级公司。我相信,在每一个选择背后都隐藏着一片新的世界。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你的梦想不实际。梦想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而是为了给你的人生带来意义和快乐。

有梦想才能无所畏惧

【创业微语录】争当第一容易,但是做到最好很难。时间将证明一切,我有信心,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我们在做什么。而且幸运的是,未来互联网产业会比较坚挺并且充满希望。我们都很平庸,好在我们有梦想。一旦有了梦想,我们将无所畏惧,而且不再感到无能为力!——2001年马云回答网友提问时说【幕后链接】

1995年,而立之年的马云在美国西雅图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在朋友的鼓动下,马云在一个搜索引擎里输入了一个词“China”(中国),可是什么也没有搜出来。接着,马云又输入了一个词“Beer”(啤酒),很快就搜出一大堆啤酒公司,有美国公司,有日本公司,还有德国公司,唯独没有中国公司。

被激起兴趣的马云便和朋友为自己在杭州开设的海博翻译社做了一个十分简陋的网页,并放在了网上。没过多长时间,他就收到五个人的反馈。马云十分激动,他的直觉告诉他,互联网肯定有戏,它在不久的将来会改变整个世界。

一回到杭州,马云就迫不及待地邀请了24位朋友到自己家里,征询他们的意见。当时,国内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接触过互联网,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再加上马云不懂技术,因此他只能慷慨激昂地讲了个大概,而他的朋友则是听得云山雾里。有23个朋友反对马云创业,有人劝马云:“这玩意儿不是我们能干的,也不是你马云能干的。”只有一个人对马云说:“你要是真想做的话,倒是可以试试看。”

虽然只得到一个人的支持,但马云经过一夜的思考,下定决心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身为当时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之一的马云毅然辞去了工作,投身前途未卜的互联网行业。在身边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马云疯了的时候,马云和妻子张瑛再加上朋友何一冰租了一间办公室,把家里的家具搬到了办公室。他们凑了两万元,成立了海博网络公司,并将公司的网站取名为“中国黄页”,当时是1995年4月。对中国互联网发展史而言,这件事具有重大意义,海博网络公司成为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1997年,马云与合作伙伴杭州电信产生了分歧,他主动离开了中国黄页,应邀去北京帮助当时的外经贸部做网站。马云和他的团队马不停蹄地干了14个月,做了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网站。在这个过程中,马云做电子商务的思路渐渐成熟起来。他甚至连网站的名字都想好了—阿里巴巴。马云把“阿里巴巴”作为网站名称有两个目的:一是告诉大家,只要你在阿里巴巴上做电子商务,那么你就会像阿里巴巴一样很容易地获得财富;二是世界上几乎所有语言对“阿里巴巴”的发音都是“a-li-ba-ba”,所以,这是一个全世界都知道的名字,有利于阿里巴巴的推广。

1999年1月,马云带着他的团队悄然回到杭州,又一次开始创业。1999年2月,马云在杭州湖畔花园的家里召开了一次会议,18位创业成员或坐或站,围着慷慨激昂的马云,聆听他的演讲。从这一天开始,马云下定决心要创办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因为租不起写字楼,马云就把自己的家作为办公室。最多的时候,一个房间里坐了35个人!他们在马云家里夜以继日地工作。

1999年3月,阿里巴巴横空出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然发展成了一个“阿里巴巴帝国”。尽管在创业过程中,马云经常被人说成是“骗子”“疯子”和“傻子”,但他毫不在意,因为他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亲历者说】知乎联合创始人黄继新:创业最重要的四个前提一是要比任何人都透彻地理解创业的含义。二是立即行动,把你的想法实实在在地落实下去,变成原型,再把原型变成产品。你还得找到能和你一起拼命的朋友。此外,你还得想方设法了解用户体验,并以最快的速度改进你的产品。三是创业绝不能拖泥带水,不能前怕狼后怕虎,不能服软,更不能认输。四是要有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市场没热的时候,如果你一冲动就去干了,就会从先驱变成先烈。

创业不是说着玩儿的事情

【创业微语录】创业不是说着玩儿的事,腾讯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我们的服务器都无处托管,创建一家公司可比写软件复杂多了。创业的第一年,腾讯一直喂不饱那只小企鹅(QQ软件的卡通形象),也看不到赚钱的模式。那个时候,时间好像过得特别快,一眨眼,一个月就过去了,意味着你又要给员工发工资了。为了那只喂不饱的小企鹅,腾讯到处去蹭服务器,还到一些高校网站的聊天室里去灌水。我们曾险些把OICQ软件(QQ软件前身)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别人,现在有点儿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因为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2002年马化腾在“西湖论剑”论坛上说【幕后链接】

1993年,马化腾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业。该校受到改革开放思想的影响,奉行实用主义,经常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前来演讲,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受校风熏陶,马化腾也奉行实用主义。大学毕业前,他编写了一套程序,并以五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家公司。

大学毕业后,马化腾就职于深圳润迅通讯公司,从程序员开始做起,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这段工作经历让马化腾对软件开发有了新的认识:软件开发重在实用,而非自娱自乐。为了能让更多人接受并使用他编写的软件,马化腾愿意充当将技术推向市场的角色。

时间很快到了1998年。对于中国互联网而言,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1998年2月25日,张朝阳创立了搜狐。10月,周鸿祎创立了3721。看着同行一个接一个地创业,已经有五年从业经历的马化腾被触动了,他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创业之初,腾讯公司只有五个股东,分别是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徐晨晔和陈一丹。在家人的帮助下,马化腾带着与几位股东凑的50万元,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对于马化腾来说,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曾说:“在腾讯发展的过程中,每一刻都可能死掉。”创业初期,他们几个创始人挤在深圳赛格科技园四楼一间几十平方米的房间里,累了就睡沙发,饿了就吃盒饭,晚上写软件,白天搞推销。

1999年2月,也就是在腾讯公司成立三个月后,马化腾就推出了QQ软件的前身OICQ。OICQ是在以色列人发明的ICQ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ICQ的名称来自英文“Iseek you”,意思是“我在找你”。ICQ可以让用户在互联网上聊天、发送消息和文件等。由于ICQ只有英文界面,而且操作起来比较复杂,所以马化腾认为,在中国推广ICQ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马化腾开发出了ICQ的汉化版,并将其取名为OICQ(即Open ICQ,意思是开放的ICQ),并把OICQ放到互联网上供用户免费下载和使用。由于OICQ的标志是一只可爱的小企鹅,加之其具有很实用的功能,所以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很多人下载和使用。截至1999年年底,OICQ的注册用户突破了500万。

虽然OICQ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但随着用户数量的激增,腾讯必须增加服务器。然而,对于当时还没有找到盈利模式的腾讯来说,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成了沉重的负担。

在四处融资皆以失败告终的情况下,马化腾决定忍痛卖掉OICQ。然而,几经周折,不是马化腾嫌对方开价低,就是买主不看好OICQ。在这种情况下,马化腾彻底打消了卖掉OICQ的想法,下定决心自己“养大”OICQ。

2000年年初,马化腾选择了风险融资,得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两家公司总共220万美元的投资。这笔钱缓解了腾讯的资金压力,极大地改善了腾讯公司的硬件和宽带设施。

随后,马化腾放开手脚,开拓了一系列业务,使QQ注册用户在几个月内翻了一番。2000年,腾讯和广东移动合作推出增值业务,终于实现了盈利。【亲历者说】联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文胜:创业先从赚吃开始大家都想创业,但要先搞明白什么是创业。在我老家闽南是没有创业这个词语的,闽南话就叫“赚吃”,因为以前连吃的也没有,所以想的就是能赚到吃的。后来能吃饱了,就叫“赚钱”,因为需要赚更多钱买其他东西。当赚吃、赚钱满足了基本需求,人就会想创业立功,想更长远的目标和事业,创业先从赚吃开始吧!

有梦想,才能不被各种诱惑所迷惑

【创业微语录】我有一个特别简单的人生哲学:当你面临选择的时候,你的价值观应该变得特别简单。越简单,就越容易做出判断。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做自己的企业,做软件。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就要找一家公司去学习,就要考虑找什么样的工作对实现梦想有帮助。去跨国公司或者国企,要么特别稳定,要么收入高,但并不能让我朝着目标迈进,所以它们对我来说不重要。我不能说自己不爱钱,但有时候,你为了每个月多挣1000块钱,一年多挣1万块钱,10年多挣10万块钱,做出了人生中不正确的选择,没有去追求你人生的梦想,那是得不偿失的。10万块钱算什么,它对你的人生没有任何价值。我的观点是,每个人都要有梦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你才能追随自己的内心,不会因为外界各种诱惑而感到迷惑。我在方正发展得很好,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离开。因为在我眼里,位置、收入、Title(头衔)、管多少人都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创造自己的企业,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产品。如果我继续留在这里,对我实现目标没有任何帮助,我就会毫不犹豫地离开这个地方。——2007年周鸿祎接受《国际航空报》采访时说【幕后链接】

说起中国互联网,就不能不提周鸿祎,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让中国的互联网江湖不至于那么平淡。

出生于1970年的周鸿祎从小就争强好胜,总想干成一件大事。高中时,他读了一本名叫《硅谷热》的书。书中讲述了乔布斯等人用科技改变世界的故事。正是这本书给了周鸿祎很大的启发。他认为,自己做别的可能成不了事,但是搞技术可以,几个人在车库里就能改变世界,这个挺适合自己,很有一股当英雄的味道。

周鸿祎的父母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使用计算机,所以他很早就接触到了计算机。但那时他根本不懂什么是编程,只是觉得有意思。

1992年,周鸿祎被保送到西安交通大学读研究生。在上学期间,周鸿祎就开始“折腾”,开了两家规模很小的软件公司,并四处招人准备在全国建立渠道,以便卖自己编的游戏和杀毒软件,但最后均以失败告终。

1995年研究生毕业时,周鸿祎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去南方某家银行工作,待遇十分优厚;二是去北京方正集团工作,月薪800元,只能住在地下室里。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在周鸿祎看来,只有到电脑公司才能学习怎么编写软件,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方正集团工作期间,周鸿祎曾给国家机关的领导做过电子邮件方面的培训。当时,周鸿祎虽然觉得自己水平很高,但为了防止万一,他还是去查阅了大量资料,又买了所有与电子邮件相关的书,最后开发出了“飞扬电子邮件”这款产品。通过这项工作,周鸿祎积累了三个方面的宝贵经验:一是对互联网有了深入了解,二是懂得了怎样带团队,三是懂得了怎样做产品。

因为业绩突出,仅过了三年,周鸿祎就被升为方正集团研发中心副主任。也许在普通人看来,在事业上能取得如此成就,应该知足了,但在周鸿祎看来,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东西。他认为方正集团已经不适合自己了,他不会让物质方面的东西成为自己实现梦想的阻碍。周鸿祎毅然选择了离开,创建了3721公司。

之后,3721公司被雅虎中国收购,周鸿祎出任雅虎中国总裁,但不久他就辞职并创建了奇虎360公司。不论互联网江湖如何变幻,周鸿祎始终没有放弃梦想,一直在奋斗和坚守着。【亲历者说】绿人网CEO梁宁:直面真实的自己创业首先要志存高远,做生意还要讲本求利,这是商人都知道的。除了这两条基本原则外,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不期盼,不抱怨。当你做职业经理人的时候,公司会使用你的长项,你的短项公司会通过其他同事来弥补。但自己创业的时候,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你就是这个企业的上限和天花板。企业的所得、所失都反映了你真实的实力。你所能做的就是接受现实、苦练内功,实实在在地提升自己的实力。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有机会做好

【创业微语录】我觉得只有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你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和热情。我很幸运,20多年前我是一个程序员,我很喜欢做软件,所以我参与创办了金山软件,我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人生最美妙的事情。——2011年雷军接受新浪采访时说【幕后链接】

大凡在某一专业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人,几乎都是痴迷和喜欢这一专业的人。因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有机会做好。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也不例外。

1969年,雷军出生于湖北仙桃。他从小就对电子产品有着巨大的兴趣,曾自己组装过收音机。这个爱好一直伴随着他进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1987年,雷军在入学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对编程有着更大的兴趣。从此,他几乎每天都泡在计算机室里编程。由于雷军出入计算机室最频繁,以至于计算机室管理员每次见他来都直接往外轰。

大学一年级的时候,雷军读了一本名叫《硅谷之火》的书。书中讲述了包括乔布斯在内的一群年轻人在硅谷创业的故事。雷军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他有了一个宏大的梦想:创办一家世界一流的企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雷军用两年时间修完了所有学分,以便空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追逐自己的梦想。

1990年,大学三年级的雷军与另外三个朋友组建了Sunsir(三色)公司,意为红黄蓝三原色创造七彩的新世界。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四个人连启动资金也没有,最后还是技术较好的雷军把做生意赚的一笔钱投了进来,公司才勉强开始运转。

创业初期,市场上做什么赚钱,雷军和合伙人就做什么,没有什么章法。他们每天白天出去推销,晚上回来就充满激情地做开发工作。最多的时候,他们的团队有14个人,业务也比以前有所拓展,但依旧是入不敷出,甚至有时候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每到这个时候,团队中的一个成员就会利用他高超的麻将技术承担起解决温饱问题的重任—和食堂师傅打麻将。结果,他还真的赢回来不少饭票。

创业虽然艰苦,但其中的乐趣却令人难以忘怀。大学毕业后,雷军加盟金山公司,一干就是16个年头。之后,他开始做天使投资,投资了凡客诚品等一批互联网公司,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即便如此,他还是忘不了大学时的梦想。尽管他已经是不惑之年,但为了不让自己后悔,他还是决定拼一把,再次创业。“如果输了,这辈子就彻底踏实了。”雷军说。

后来做的风生水起的小米公司就这样诞生了。【亲历者说】盛大网络公司原总裁唐骏:什么样的人可以去创业?创业意味着什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去创业?准备好了的人可以去创业。什么叫准备好了?我们知道,创业一定要具备很多基本点。就是说,你是否拥有了一定的资金?如果你没有资金,那你是否有一个很好的技术或者商业模式是别人不具备的,或者是别人没有的?与此同时,你是不是有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团队?你是不是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创业意味着什么?创业很可能意味着失败,因为创业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相对来说,职业经理人的成功道路是比较平稳的。只要你做,只要你努力,总有机会成功,不会大起大落。但是,创业是一定会大起大落的。所以你要想好,你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当你具备这些条件以后,我觉得你就准备好了。准备好了以后,你还要执着,还要不断地调整、改变自己,我觉得这样的人创业成功的概率会很高。

把硅谷模式带回中国

【创业微语录】我们不应该满足于简单地照搬硅谷的经济模式,我们要学会掌握其中的游戏规则,这样才能占据主动。人家做出个什么来,我们去做一个中文版,这固然重要,但是我们能不能按照这些新的思路,尝试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东西,让别人来超我们呢?——摘自李彦宏所著《硅谷商战》的自序【幕后链接】

1968年,李彦宏出生在山西阳泉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工人。李彦宏兄妹五人,他是老四,上面有三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妹妹。中国历来有“重男轻女”的传统,李彦宏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集全家人宠爱于一身,生活无忧无虑。

李彦宏从小就贪玩好动,与勤学好问的姐姐们不同,他并不怎么看重成绩,而是成天兴致勃勃地研读古籍、听戏剧,家人也不怎么反对他,任其自由发展。

就这样,李彦宏在自由的环境下上了初中。这时候的李彦宏虽然依旧贪玩,但是心中却有了改变自己的意识。直到上了初中三年级,李彦宏有了一个最大的人生目标—考上阳泉一中。这所重点高中以“盛产”大学生而闻名,当时的升学率达80%,可见该校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如果能考上这所高中,那么将来上重点大学也就不成问题了。

就在所有人认为李彦宏绝对没有希望考上阳泉一中的时候,李彦宏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理会那些质疑之声,只是一心一意埋头苦学。此时,距离中考只有短短两个月时间,但李彦宏最终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阳泉一中。

考上阳泉一中的李彦宏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并为自己确立了一个更清晰的目标—像三姐一样考上北京大学。他要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绝不比姐姐差。

人一旦确定了目标,就会爆发出无穷的潜能。这股潜能会支撑你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直到实现目标。李彦宏从此彻底收敛了玩心,一心一意地读书。

当时社会上重理轻文,人们常说一句顺口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李彦宏虽然并不偏科,文科和理科的成绩相当,都十分优异,但他对历史和地理更有兴趣,而且文章写得很漂亮,老师还经常让嗓音甜美的女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读他的文章。尽管如此,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李彦宏还是选择了理科,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能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1987年,年仅19岁的李彦宏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即现在的信息管理专业)。

去北京大学报到的第一天,李彦宏就感觉到了学校轻松、自由的氛围。但没过几个月,李彦宏发现图书情报专业是如此枯燥乏味,整天面对的都是一些干巴巴的目录和文献,这显然跟整个北京大学的氛围格格不入。

李彦宏在心情陷入低谷的同时,也谋求着出路。当时李彦宏的三姐已经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并去美国攻读博士。李彦宏不禁想:如果能去美国留学,不就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了吗?于是,李彦宏下定决心向姐姐看齐,和她走同一条路。

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李彦宏买了一大堆托福的书开始狂读,除了睡觉之外,他整天都泡在图书馆里。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李彦宏逐渐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随着兴趣的增加,李彦宏决定把出国留学的目标锁定为计算机专业。

1991年,23岁的李彦宏被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录取。也正是这次海外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为李彦宏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到美国的李彦宏由于转换了专业,加之英文不过关,不仅功课跟不上,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在与教授沟通时他常常说不到点子上,这让教授误以为他是一个差生。

要强的李彦宏并没有被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击倒,他利用课余一切时间去补习功课和练习编程,常常到深夜两点才休息。李彦宏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专业技能和英文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就在逐渐适应了美国的生活并顺利拿到计算机硕士学位的时候,李彦宏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继续攻读博士,直接参加工作。因为李彦宏越来越觉得学术研究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了,他真正的兴趣是做实用产品。

1994年暑假之前,李彦宏成功应聘到华尔街道·琼斯的一家子公司工作。这家公司的老板是耶鲁大学博士,学识渊博,富有才华,十分赏识李彦宏,给了他很多照顾。正是在这里,李彦宏领略到了实业改变人们生活的魅力,这让他萌生了用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改变世界、改变人们生活的理想。

1997年,李彦宏离开华尔街,跳槽到硅谷著名的Infoseek搜索引擎公司,并持有该公司一笔不少的股票期权。而且,这家公司的股票还在不断上涨,李彦宏无疑握住了一把金钥匙。此时的李彦宏俨然已经是一位计算机领域的专家了,他的工作不仅体面而且很受人尊重。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能取得李彦宏这般成就,就应该知足了。如果李彦宏当时止步不前,那么今天李彦宏也许只是一位杰出的技术工程师,而非大名鼎鼎的企业家。

多年以来,李彦宏一直怀揣着用技术改变生活的理想,而要实现这个理想就要创业。自主创业的念头像草一样在李彦宏心里疯长,他决定把自己掌握的搜索引擎技术和硅谷模式带回祖国,促进中国的发展。

1999年底,Infoseek被迪士尼收购,重新调整战略。作为技术总监的李彦宏果断放弃了Infoseek的股票期权,选择回国创业。

从阳泉到北京大学,李彦宏用了18年时间;从北京到美国,李彦宏用了4年时间;从美国回到北京,李彦宏用了8年时间。李彦宏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由一个个梦想筑成的。当他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个阶段的梦想时,他离最大的梦想也越来越近了。【亲历者说】鲜果网创始人梁公军:优秀的互联网创业者应该具备以下几种特质拥有开阔视野、见多识广,知道市场是什么状况、行业缺什么;懂得边界,聚焦一点,定位精准;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务实,眼前事立断立行,长远计日拱一卒;跌倒了,爬起来,自我修复,自我升级,重装上阵;自己要有包容力、引导力;成员间坦诚、简单、少内耗、自管理,分担责任,共享成果。

学习能力是创业的必备条件

【创业微语录】当巨人一步步成长壮大的时候,我最喜欢看的是有关成功者的书;当巨人跌倒之后,我看的全是有关失败者的书,希望能够从中找到爬起来的力量。——史玉柱【幕后链接】

创业者想要创业成功,先决条件是自身具备深厚、丰富的知识。知识不但可以帮助创业者掌握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知识可以训练人的思维方式,对创业者的各个方面都有促进作用。

史玉柱从小就非常喜欢学习,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为他以后开发软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除了酷爱钻研业务知识,史玉柱还酷爱阅读,尤其爱读毛泽东的书。他最喜欢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践相结合。

经历了巨人大厦危机后,史玉柱通过阅读有关失败者的书来反省自己,希望能够从中找到爬起来的力量。可见,史玉柱爱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习书本知识,还为了能够在实践中学习。

众所周知,史玉柱重新站起来靠的是脑白金,而脑白金的热卖则离不开软广告的帮助。有人就认为软广告是史玉柱首创,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早在20世纪80年代,“101毛发再生精”就成功应用过软广告。史玉柱觉得软广告有着惊人的传播力量,于是模仿了这种广告模式,并将其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创业过程中,史玉柱十分重视产品的营销渠道和营销终端,还非常重视农村市场。其实,这同样也不是他的原创,仍然是他善于学习的结果。最早应用这些营销方法的是曾经席卷全国保健品市场的三株。当时,三株几乎在中国每一个农村的墙头上都刷上了三株保健品的广告,在每一户的门缝里都塞进了一张宣传广告单,从而使自己的保健产品红透半边天。史玉柱看到了这些方法的巨大能量,因此在“脑白金”的营销中借鉴了这种方法,最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进军网络游戏领域后,史玉柱为了了解网游市场的情况,每天一多半时间都会用于上网打游戏,他和网友玩家聊天,征求他们对游戏的意见和建议,亲自体验每种游戏的优缺点,为自己开发游戏产品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同样是一种学习。史玉柱非常善于从自己的失败经验中学习。他认为,有过失败经历的人,应该从里面学到点东西。人在成功的时候是学不到东西的,人在顺境的时候、在成功的时候,沉不下心来,总结的东西是很虚的。只有失败的时候,总结的教训才是深刻的、才是真的。在失败中经历过认真地反省、思考,史玉柱在管理、研发等多个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也是他从失败中得到的最宝贵的财富。【亲历者说】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要学会投资自己的脑袋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哪个CEO是培训出来的?CEO都是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参加各种论坛。我讲过,你作为一个领导,想要有眼光、胸怀,就是要多跑多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没有走出县城,就不知道纽约多大。多去看看,我经常跟我的同事讲,人要学会投资自己的脑袋、自己的眼光,你每天旅游的地方都是萧山、余杭,你怎么跟那些大客户讲世界未来的发展是这样子。你把自己放到日本东京去看看,去纽约看看,去其他地方看看,去全世界看看,回来之后你的眼光就会不一样。人要舍得在自己身上投资。

选对方向比盲目努力更重要

少就是多,专注才能做到极致

【创业微语录】这就是我一直跟大家讲的,大家能不能少做点儿事?能不能只做一件事情?少就是多,专注才有力量,专注才能把东西做到极致。——摘自雷军新浪博文《用互联网思想武装自己》【幕后链接】

2012年3月,有一则消息称:小米将在下个月推出低配版小米手机,售价为899元。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条消息引起了不小的骚动,以至于雷军都不得不出来辟谣。他在微博中表示:小米只会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领域,不会考虑中低端配置的手机。

业内熟悉雷军的人都十分清楚雷军经营小米的理念—专注。众所周知,雷军崇拜的人是乔布斯。在《用互联网思想武装自己》一文中,雷军先是回顾了他在互联网行业的历程。从创办卓越网到让金山上市,再到做天使投资人和创办小米公司,雷军总结出了他的“七字诀”,即:专注、极致、口碑、快。其中,雷军认为专注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文中,雷军用乔布斯的故事来说明专注的重要性。1997年,苹果公司危机四伏、濒临破产,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重新把乔布斯请了回去。一回到苹果公司,乔布斯便大刀阔斧地砍掉不同型号的产品,并说服董事会集中研发了Power Macintosh G3、Powerbook G3、iMac、iBook四款产品。乔布斯用他的专注精神让苹果公司完成了从1997年亏损10.4亿美元到1998年盈利3.09亿美元的华丽转身,真可谓是起死回生。

从小米公司创立那天起,雷军就把“专注”作为公司的圭臬。【亲历者说】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点子多但不专注容易失败无论是创业者或者是投资人都是聪明人,聪明人投资聪明人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聪明人都有很多点子,每天脑子在不停地转,洗澡、睡觉都在不停地想公司能怎么发展,有什么新的想法,有什么新的产品可以做。点子一多,到了公司跟下属一说,说了大家就做,做了就不专注,不专注就乱了。我们投资了一些公司,尤其你刚刚起步,你三四十个人做三四个产品最后一个都做不成,一定要专注做出来一个,等你站住脚,把现金流的问题解决了,再去解决其他的问题。但是很多创业者因为自己聪明,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地做了很多错误的事情。

看准的路要坚持一辈子

【创业微语录】其实老实说,我真的没觉得自己跟别人有什么区别,我觉得一点儿区别也没有。无非就是坚持,看准的路要坚持一辈子,我的想法很简单,希望做点有价值的事情。其实这个东西,我觉得很多年轻人也会说,大家说的我觉得都非常好。我不觉得我有什么特殊的,唯一的不同之处可能就是我会去踏踏实实做,一直做下去。我觉得这辈子几十年要活得有价值,生命只有一次机会,我永远不可能再回到这个世界来了,不能像今天这样生龙活虎、活蹦乱跳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就做点儿有价值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短暂的生命,仅此而已。——2011年刘强东接受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采访时说【幕后链接】

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强东在一家外企工作了两年后,主动辞职,去中关村摆柜台,销售光磁产品,启动了创业之路。柜台名叫“京东多媒体”,这就是“京东商城”的前身。

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是一个缔造神话和孕育企业家的地方。这里聚集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寻梦人。很多公司像京东商城一样,比如联想集团也是从这里起步,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扬名海内外的世界500强企业。

虽然中关村的IT是中国第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行业,但是这里机会与危机并存,一些获得成功的人逐渐被人们熟知,同样,也有很多人以失败收场。在2000年之前,中关村卖一台电脑纯利润有五六百元。但2000年以后,电脑销售行业进入了薄利时代,有的产品利润本来就低,稍微一降价就会亏钱,即便能勉强赚钱,也不过一两元的利润。在“一夜变穷”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店主想的就是转型。刘强东说,做得比较出色的店主后来有的开了服装店,有的开了饭店,还有的开了洗脚城。

尽管市场十分不景气,但刘强东依然坚守他的老本行。几年下来,刘强东的生意有了起色。随着公司不断扩大,刘强东的公司搬了好几个地方。即便多年过去了,刘强东还十分清楚地记着当年每个办公的地方:1998年是3.2平方米的一个小柜台,做了一年多的时间,之后搬到了北大资源西楼2422房间,那是一个18平方米的房间。不久之后,又把2426、2424租了下来。不到一年,就买下了这个楼的12层,然后开始建柜台,每年柜台增加四五个。

2003年,就在刘强东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的时候,却遇上了“非典”。很多人在面对这场危机时乱了方寸,结果造成了更大的损失。而眼光长远的刘强东从这场危机中看到了机遇,他决定放弃传统的销售模式,带领团队走上了电商之路。

刘强东从小得不能再小的柜台做起,一直做到京东成功转型,开始做电子商务,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京东商城。可以说,没有刘强东前期摆柜台的坚持,也就没有后来的京东商城,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亲历者说】京东商城CEO刘强东:踏上创业路,千万别回头作为一个经历过创业艰苦历程的过来人,我要给正在创业和即将创业的朋友们提两点建议。第一,如果你确定要创业的话,模式一定要简单,不要整天去想别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模式。我觉得,如果去做别人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你的成功概率最低;如果去做别人做过的模式,你只需要思考怎么比别人做得更好,你的成功概率反而高一点。第二,在你创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挫折和痛苦,还要忍受长时间的孤独,这些东西你都要忍耐。你要在你选定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千万别回头。

不断改变策略,永不改变目标

【创业微语录】我们的策略在不断改变,但有三样东西永不改变:我们的目标、使命和价值观不变。我们的目标是做80年的企业,成为全球十大网站,只要是商人就一定要用阿里巴巴;我们的使命不变,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我们的价值观不变,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和使命,我们的策略就是要不断变化。去年和前年,我们的策略是利用国际资本迅速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利用国际资本培养中国电子商务市场。——2001年马云在“数字化中国”论坛上说【幕后链接】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必须时刻扣准时代的脉搏,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反之,如果固守常态,不思变通,注定要被淘汰。对于这一点,马云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一家企业必须保持“三大不变”,即目标不变、价值观不变、使命不变。

那么,企业变与不变的真谛在哪里?首先,企业要能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唯有如此,企业才能生存下去。这是变化的智慧。

其次,要时刻谨记企业的目标、使命、价值观,以此鼓励员工不断努力,激发他们的潜能和激情,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达到双赢的目的。这是不变的智慧。

马云深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因此,他每一次改变策略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比如,1999年,马云制定的策略是进军海外市场,结果不出几年,阿里巴巴就实现了全球化。很多人认为,阿里巴巴在国外的名气远比国内大,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和马云当年提出的策略有莫大的关系。这就是变化的作用。要想在变化中谋求生存,必须遵守不变的目标、使命和价值观,并将其沉淀为企业文化,以此让企业内部凝结为一个整体。

无疑,马云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具备带领企业前进所必须拥有的“变”和“不变”辩证统一的智慧。马云从创业初期就定下了一个长期不变的目标、使命和价值观。因此,他自信地表示要做80年的企业。后来,随着事业的成功,马云的“野心”更大了,他要做102年的企业。当然,这一调整是基于前期目标之上的。马云雄心勃勃地表示:从成立之初的20世纪最后一年1999年,一直发展到22世纪的第一年2100年,阿里巴巴要成为一家横跨三个世纪的全球性传奇企业,并以持久稳定的发展保障客户利益的最大化。【亲历者说】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新创业的互联网企业如何选择创业方向今天才想到做移动互联网太迟了,但也不是没有机会。只看着后视镜,即看新浪、腾讯在做什么肯定不行。现在看来,一方面,做大的社交平台的创业机会其实比较少。但是小公司可以依赖这些平台快速获取用户,比如我们投资的啪啪,大家应该把大平台看成获取市场和用户的渠道。另一方面,在一些窄众的垂直领域也许会有社交平台的创业机会存在,找一个平台还没有做的空隙去创业。不要总是“入口思维”,需要换思路。比如企业级应用也是很重要的,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中,开发企业级应用的比开发消费级应用的要多。今天正在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会不会带来一些机会,打破以前国内企业不愿意、不喜欢付费的局面?创业者可以尝试做一些好的企业应用出来。

少承诺,多兑现

【创业微语录】最难的时候应该就是在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以后。百度成立的时候,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一个后台的技术提供方,并不向终端网民提供搜索服务。门户网站的搜索频道通常是由我们来提供技术。但是网络泡沫破灭以后,这些门户网站关心的不是如何购买到更加先进的搜索技术,而是如何购买最便宜的搜索技术。后来我们的商业模式从后台走向前台,投资人认为如果百度从后台走到前台,跟门户直面竞争,会把所有的客户都得罪光,所以他们就非常不理解。我每次跟别人争论的时候,总是讲如果你往前看一段时间,你就会理解我的想法。我对自己的想法一直非常有信心,并且把这种信心传递给了别人,同时我相信少承诺,多兑现,这都帮助我最后说服了别人。——2009年李彦宏接受杨澜采访时说【幕后链接】

受李彦宏个性的影响,百度也以低调闻名于世。熟悉李彦宏的人都说他执着、专注、坚定,会为曾经的诺言一直努力,直到兑现。他也从来不许诺没有把握的事情,甚至有把握了也从不说出来。

1999年李彦宏创办百度后,就开始投入到百度第一代搜索引擎的研发工作当中,计划在六个月之内完成。一天,一位投资人打电话问李彦宏能否把项目开发工作从六个月缩短到四个月,如果能做到,他们会追加50%的投资。

对于刚成立的百度来说,购买办公设备、聘请人才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要是一般人的话,只要能拿到投资,往往都会毫无底线地去满足投资人的要求,更何况是追加投资。但是李彦宏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投资人。用六个月完成开发项目是李彦宏经过反复计算的,保证了项目有充裕的开发时间。如果重新做一些调整,把周期缩短到四个月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在李彦宏看来,那样就会违背自己的做事原则,因为在开发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他不能为了一笔投资而做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

事实上,在后续的研发过程中,李彦宏和他的团队不断追求技术上的进步,加快了研发脚步,最后只用了四个月就开发出了百度第一代搜索引擎。

在公司内部管理方面,同样能体现出李彦宏“少承诺,多兑现”的精神。对于最早加入百度的一批员工,李彦宏常和他们畅谈中国搜索引擎的现状和未来。说这些的时候,他往往都是从实际出发,只说搜索引擎有长远的发展前景,因为发展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但他从不会夸海口说百度将会发展成怎样一个大公司。

李彦宏考虑得更多的是员工的未来发展,他不会给员工“画饼”,只是很诚恳地表示,现在百度能提供的薪水并不高,但会有股权,如果公司能上市,也许会是一笔意料不到的收获,前提是大家一起努力。李彦宏用能看得到的东西去鼓励员工为自己的将来努力。

百度早期薪资不高,也有少不人抱怨说李彦宏是个“抠门老板”。但正是李彦宏的这种精打细算,才让百度从容地渡过了2000年那场互联网泡沫的灾难。很多员工对李彦宏分配的股权也没有在意,甚至把自己签署的全英文文件束之高阁,他们不知道李彦宏所谓意料不到的收获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到来。直到百度上市后,那些拥有百度股权的员工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是亿万富翁。他们此时才明白,李彦宏当初的许诺的确不是在给他们“画大饼”。

李彦宏的“少承诺,多兑现”还体现在百度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了公司的成长基石。2003年,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让业内人士一时看不清搜索引擎的未来发展方向,李彦宏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下一代搜索引擎必然具有社区化的特征。但他并没有到处宣扬这个想法,只是专注于技术方面的创新。很快,百度的社区产品先后推出,从百度贴吧到百度知道以及百度百科等产品,都是秉持着“少承诺,多兑现”的观念研发出来的。一直等到产品经过市场和时间的检验,证明其是正确的,百度才开始做一些宣传活动。

而这时百度的产品已经有很高的人气,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在了身后。【亲历者说】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选方向是本能,没什么方法可言判断大趋势、进行SWOT分析、寻找切入口,这些当然需要做,但创业不是择业,这些只是外因。而内因不是方法,是一种本能。我见过的创业者,不管他在做的事情我听没听过,只要听他讲,就会觉得总有机会。他热情万丈、内心燃火,谈到“那个方向”,他会两眼发光、非干不可,还要拉你入伙。我认为一个人在一段时间里,只会在一件事上进入这种状态。柳传志决定做自主品牌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的那一刻,联想已经是一家十分厉害的代理。当时他们代理的AST卖火了整个中关村,继续做代理不好吗?成为中国最大的PC代理商听起来也不错啊,自己去做PC,就不怕被IBM(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惠普、戴尔杀得血本无归吗?岔路口的方向,真没方法判断。唯一的答案,就是柳传志心中想要这么做。你想要的,一定会让你奇痒难耐,让你去说服家人、拉人入伙。如果根本没这状态,外因分析得再透彻,也是别人的创业。问自己动力是什么,有了那个强大如风、把自己吹得站不稳、必须往前跑的动力,你面对的就不是一道选择题了。

抓住关键的细节

【创业微语录】对一把手来说,你应该找出那些最关键的细节亲自去抓。过去我一直是这么做的,往往会成功。我一般只抓市场调研,其他我管得不多,我觉得这个细节非常重要。——2007年史玉柱在《赢在中国》节目作点评时说【幕后链接】

从创立巨人集团到经营脑白金与脑黄金,再到进军网络游戏和保健酒行业,史玉柱的生意彼此之间几乎毫无关系,但他却能做得风生水起,原因何在?这是因为他能时刻精准地把握中国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史玉柱认为,他的成功没有偶然因素,是他带领团队充分关注目标消费者,做了辛苦调研而获得的。这里仅举一例来说明史玉柱是如何做市场调研的。

1998年,史玉柱驾车外出考察市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考察过程中,史玉柱发现,江苏省的江阴市不仅有很强的购买力,而且地理位置优越,离上海、南京都很近。对史玉柱来说,江阴虽然是一块风水宝地,但必须通过更深入的调查才能成功打开市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史玉柱天天往大街上跑,每见到一个人都会与之交流,当地的药店和周围的农村他几乎跑遍了。白天,社区里的年轻人都忙于工作,留在家里的都是一些老人。这些老人长日寂寥,没有人陪他们聊天。史玉柱来了之后,他们非常高兴有人能陪他们聊天。

史玉柱一边与老人交谈,一边向他们问一些关于保健品的问题。在调查中,史玉柱得知这些老人虽然十分喜欢他的保健品,但节俭惯了,自己不舍得花钱买。所以,当他们吃完一盒保健品后,又不好意思告诉子女,便故意把空盒子放在显眼的地方,向子女传达“保健品已经吃完,需要你买”的信息。

获得这些重要的信息后,史玉柱十分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回到公司后,史玉柱就依据老人的心理拟了一条后来成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他将这条广告放在各大电视密集播放。一夜之间,脑白金红遍大江南北,人们争相购买,史玉柱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亲历者说】世纪佳缘前CEO龚海燕:创业艰难,但总有机会存在我觉得很多人对创业的理解有不少误区。很多人认为创业成功和失败的概率是一半对一半,实际上,成功的概率很低,而失败的概率要高得多。另一个误区是,有人认为错过一次机会以后就不会再有机会,实际上永远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关键是你自己是否做好了准备。

动作可以慢,但战略一定要正确

【创业微语录】微软公司的很多产品都不是自己发明的,譬如Windows、Word和Excel等,都是follow别人的,但是它不断地做,不断地改进,就做成功了。所以我说,我们一定要做正确的事情,这个在我们企业里叫战略。动作可以慢,但战略一定要正确,看准了再跟上去。这样风险比较小,这样别人犯过的错误我们就不会再犯。——2005年丁磊在浙江大学演讲时说【幕后链接】

世界上所有生意的本质是供求关系,如果能牢牢把握它们之间的机会,也就等于掌握了做生意的诀窍。比如一个刚兴起的行业,往往被所有人看好,一些商人便大把往里投钱,期望获得丰厚的回报。殊不知,在投钱的背后,必然会有另外一些商人也往这个行业里投钱。所谓物极必反,当大家都往这个行业投钱时,必然会加剧竞争,最终得不偿失。反之,有些谨慎的商人遇到这种情况绝不盲目跟风,他们会仔细分析当前形势,顺势而为,往往能够做到“人弃我取,人取我弃”。

2001年,网易经历纳斯达克停牌事件之后,丁磊变得更谨慎了。痛定思痛后,他把战略目标锁定为在线广告、无线互联和在线娱乐。后来,随着进军无线业务的网站越来越多,丁磊考虑到无线业务不仅容易受到政策影响,而且在技术上也没有门槛限制,于是他决定退出无线业务,把重点放在游戏和广告上。

与当时的新浪、搜狐相比,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以游戏翻身的网易,但丁磊却表现得十分自信。他认为网易人气很旺,在广告业务方面的潜力巨大,只要把战略重点从游戏转向网站内容建设上来,就不愁没有广告业务。

当时,在广告业务方面,新浪和谷歌两家网站做得比较出色。新浪重视内容质量,因此点击率很高,自然就能吸引各类企业在新浪投放广告。谷歌的搜索引擎关键字和自助式竞价的人性化服务也赢得了不少客户。

丁磊把两家网站的长处合为一体,参照新浪在内容上的特色,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和服务,这给用户带来更好上网体验的同时也为网易增加了流量。此外,丁磊还受谷歌启发,用搜索服务来拉广告。2007年,网易宣布推出搜索引擎“有道”,并表示“有道”将在三年内超越百度。

在别人看来,网易不论是开发游戏还是被竞争对手攻击的时候,反应总是很慢。但丁磊对此毫不在意,他认为动作可以慢,但方向和策略不能错。做好一个游戏是如此,做好一个品牌同样如此。【亲历者说】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所谓方向要看好,我举一个创新工场的例子。在一年半前,我们看好智能手机,看好基础设施软件,于是我们投资了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投资了电子商店,投资了广告平台,投资了开发者工具,投资了与PC同步的工具,这些都是未来智能手机行业的重要基础。当时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投资,现在很多VC都希望能够在下一轮参与,而且估值都非常好,我们在这五个方向都成为了业界第一。下一个阶段,廉价智能手机出来了,就要看好中国的年轻用户所要用的娱乐应用,比如游戏、音乐、视频、社交,这些方向成为了第二轮的投资方向。举一个别人的例子,如果20年前有人拿了谷歌的商业计划去投的话,会失败的;如果15年前有人拿了Facebook的商业计划去投,也会失败。而今天他们成功了,是因为他们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而不是点子本身改变了世界。

成功密码—节奏

【创业微语录】世界上没有做错的事情,错误永远是时间上的错误。同样做互动娱乐企业,你也可以有多种做法。但是这几种路你没法都走,哪个先走哪个后走?什么时候走?我觉得这个东西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使你的效率成倍地提高。——2010年陈天桥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幕后链接】

1999年,26岁的陈天桥毅然辞去人人艳羡的陆家嘴集团董事长秘书一职,创办了盛大网络公司。公司涉足动画、漫画等多个互动娱乐领域,并得到了中华网300万美元的投资。

2001年春天,韩国Actoz公司推出了一款名叫《传奇》的在线角色扮演类游戏,并寻找网络运营商。陈天桥得知这一消息后,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绝佳的赚钱机会。同年7月14日,经过谈判,陈天桥以30万美元成功拿到了《传奇》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但同时也把自己推到了悬崖边上。

原来,盛大的主要投资方中华网并不认同陈天桥这一决定,双方产生分歧后,中华网按股比留下30万美元后就撤出了盛大。而陈天桥把这笔钱都砸在了代理权上。也就是说,陈天桥拿到代理权仅仅是完成了第一步,他必须马上筹集到运营《传奇》的资金,同时工作人员也必须马上到位,因为韩国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制作中文版了。

要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把网络宽带、服务器和分销商这些事情办好谈何容易?陈天桥感到危机越来越近,如果不尽快解决,他原来付出的一切努力就白费了。

如何处理危机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能力,陈天桥这时反而冷静了下来。他拿着与韩国方面签订的合约,不慌不忙地找到浪潮、戴尔,告知对方自己要运营韩国的游戏,申请试用机器两个月。他们一看是国际正规合同,于是就同意了。

成功解决了硬件设施问题之后,陈天桥心里更有底了。他拿着合同以同样的方式找到了中国电信。中国电信最终给了盛大两个月的免费宽带试用期。

陈天桥拿着韩方的合同,有效地整合了手中的资源,先后得到了服务器厂家和中国电信的支持,使盛大看到了成功的曙光。此时,韩国公司的翻译工作已接近尾声,运营游戏的基础设施基本铺设完毕。但是,还有一个决定《传奇》是否能够如期公测的关键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找到合适的分销商。

当时,上海育碧公司是全球化的大型网络游戏公司,它拥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和丰富的销售经验。陈天桥虽然不懂营销渠道,但直觉告诉他,与育碧公司这样的大公司合作绝对错不了。

与此同时,时任上海育碧公司副总经理的杨震也为单机游戏市场的饱和而苦恼,意欲寻找一家网络游戏运营商合作。所以,当陈天桥把他的合作意向告知杨震后,杨震十分高兴,当即拍板与盛大合作,并以33%的分成代销盛大点卡。

2001年9月28日,《传奇》开始公测。很快,《传奇》引爆了网络游戏市场。两个月后,《传奇》正式收费运营,在线人数迅速突破40万,盛大快速回笼了资金。

盛大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并时刻把握发展节奏,不急不躁,稳打稳扎,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亲历者说】美团创始人王兴:不要被一个真理绊倒创业初期,你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包括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是这样。最开始,Facebook并不是他最看重的项目,他只是希望通过它来吸引用户,让大家认可他开发的另一款下载软件。直到有人告诉他不要去做其他事情,Facebook才是他真正重要的事情,他才意识到这个项目的重要性。西方人经常说,不要被一个真理绊倒。在现实生活中,太多人被自己认定的“真理”绊倒,之后就再也没爬起来。实际上,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如果你被一个正确的机会绊倒过,但是你不知道那是机会而继续摸索,才是真正错过了这个机会。所以,不妨异想天开一下,多去拓展一下自己的思路,眼界自然就会打开。

迈前一步,发现蓝海

【创业微语录】车停在路边的时候,有一个人发现远处有一个小山坡,然后就说:“哇,我们如果站到那个山坡上去,会看到更好的风景,对不对?”当所有人都想去的时候,忽然发现这个草原和公路之间有一道铁丝网拦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铁丝网是有弹性的,有一个人就想把这个铁丝网按下去一点,跨过去就能去那个山坡。马上就会有反对的声音:不能去,这个铁丝网肯定是国家用来保护草原的,你现在这么踩过去了,不是把草地给踩坏了吗?还有的人更夸张:不行,这肯定是牧民自己家圈的地,说不定牧民已经大老远地拿着枪对着你了,只要你敢跨越,他就给你一枪。然而还是有一个人就这样就跨过去了。后面那些还没有跨过去的人就会想:哎,怎么这个人没有掉到泥巴地里面去?哎,怎么还没有牧民来赶他啊?跨过去的人继续往前走,直到走上那个山坡。然后大家发现,这是一条很正常的路,既不会把草地踩坏,也没有牧民来赶你。于是所有的人都去了。做生意就是这样。当我们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一开始就会有人质疑;当我们走出去第一步的时候,他们会抱着手想这样走肯定不行,又等着看你出丑;当我们已经站在小山坡上享受风景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哎呀,这好像是一条正确的路。这就是生意,别人不敢往前迈的时候,你往前迈,甚至可能迈一步都是生意。——2011年汪海兵在TechWeb上分享创业体会时说【幕后链接】

出生于1980年的汪海兵在华中科技大学读书的时候,就萌生了当记者的想法,并为自己取了一个响亮的笔名“冰岩”。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汪海兵成为了学校的记者。在校期间,汪海兵报道了校园的各种新闻,获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如果一切正常的话,汪海兵大学毕业后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汪海兵的未来选择。

1999年暑假时,汪海兵得到了去北京一家媒体实习的机会。这次实习让他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他第一次看到了网络版的报纸。他意识到互联网将要在中国兴起,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实习结束返校后,汪海兵经过思考,决心投身互联网。从此,他开始专心研究互联网技术,并组建了一支技术团队。后来,汪海兵特意为学校建立了新闻网站和网络电视台,并因此获得了保送计算机硕士研究生的机会。在读研究生期间,他开始为很多公司组建网站,技术日渐成熟。

2004年,汪海兵硕士毕业后顺利进入腾讯公司担任QQ宠物的项目经理。在腾讯的三年时间里,把工作干得有色有色的汪海兵看到了两点:一是儿童接触互联网是必然的趋势;二是儿童互联网市场是个空白,有待开发。

汪海兵的判断确实没有错。在国外,儿童社交网站的建设早已起步,而且不止一家,2008年10家美国儿童虚拟社区公司获得了总额超过3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在这些儿童社交网站中,最出名的是企鹅俱乐部,它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发展出70万付费用户和超过1200万的活跃用户,流量一度超过当时最火的“第二人生”与“魔兽世界”两大虚拟社区之和。2007年,企鹅俱乐部被迪士尼公司以7亿美元的高价收购。

得知这个消息的汪海兵精神为之一振,面对中国将近两亿儿童用户,他坚信这是一个巨大的创业蓝海,如果把握住机会,必然能一鸣惊人。

2007年9月,汪海兵与同样有创业欲望的同事程云鹏、魏震同时辞职下海,创办了淘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所有的创业者一样,汪海兵创业初期也经历过各种质疑和磨难。当时网络游戏已经被妖魔化,家长更是担心孩子会沉迷网络,因此格外排斥网络游戏。在这种情况下,王海兵通过摸索,推出了定位于儿童网络游戏社区的“摩尔庄园”。“摩尔庄园”针对中国儿童创建了一个安全的娱乐环境,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

由此,淘米网迅速打开市场,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于2011年在纽交所正式上市。【亲历者说】上海淘米公司创始人CEO汪海兵:用创新的思维在变革中寻找机遇1.未来几年的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已经进入到网络游戏大众化时代网络游戏在文化产业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需求,像书、电影一样,是很普通的文化消费品。摩尔庄园在内容方面有着非常不一样的创新,进入游戏后五个小时都不打怪。我们把摩尔庄园定位为可以玩的动画片。内容上的创新一直到现在都很重要。2.运营机制的创新定位好用户和市场以后需要进行机制的调整。比如,摩尔庄园面对的是众多儿童用户,晚上10点以后不开服务器。3.跨媒体的网络娱乐时代的来临《画皮II》电影使得《画皮II》游戏也大卖。摩尔庄园的动画片(100多个少儿电视台播放)、电影(影响仅次于《喜羊羊与灰太狼》)和图书也有类似的相互促进作用,跨媒体的网络娱乐时代已经来临。如今,智能电视时代到来,把客厅从单一的接收信息的视觉娱乐空间转变为综合性娱乐空间,这个市场是未来10年要挖掘的。4.网络娱乐的全球化随着手机应用程序的迅猛发展,手机端已经崛起了很多开发商、运营商,并且主战场在国际而非国内。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网络游戏厂商和国际厂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创业初期团队构建是当务之急

给有能力的人让出位置

【创业微语录】开除自己,才能成长。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很重要,而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更重要。原因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应扬长避短。互联网是全球化的,互联网公司就必须是国际化的。网易要发展,要国际化,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来管理。我自己的专长在创意和技术上,我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研究上,而不是整个公司的管理运营。一个人造了一艘船,并不一定非要让他去当船长。这个时代,有专才,有天才,但不存在全才。——2000年丁磊接受《科技时代》采访时说【幕后链接】

有位北大教授曾说:“企业要壮大,创业者必须离开!”此话乍听起来有违常理,创业者怎么会舍得离开自己耗尽心血的企业?但仔细一想却意味深长:企业草创时期,内部组织和市场情况比较简单,团队成员往往能够齐心协力,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但随着企业的日益壮大,创业者的知识和经验会加速折旧,如果依然凭借过去的经验去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和经营企业,创业者会身心俱疲、力不从心。

网易的创始者丁磊就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2000年年初,网易公司从最初的3个人迅速发展到了160人。公司人数的增加意味着公司发展势头良好,但技术出身的丁磊却发觉自己在管理方面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短板。他清醒地意识到,如果继续做自己并不擅长的管理工作,必然会阻碍公司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丁磊决定效仿比尔•盖茨:为有能力的人让出CEO的位置。丁磊此举是十分明智的。

同年3月,经过多方物色,丁磊看中了曾在盛世长城广告公司工作过的黎景辉。黎景辉不仅有出国留学的经历,而且有丰富的营销知识和管理经验。这样的人加盟网易公司,何愁公司未来的发展呢?于是,丁磊请黎景辉出任网易公司的CEO,自己则担任公司的首席技术执行官,专门负责公司产品的研发工作。

与此同时,丁磊将一部分权力交给到另外一些有能力的员工身上,使他们能够放开手脚地去工作。丁磊的放权意在让自己专注于自己的角色,同时也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去思考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

丁磊以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为着眼点,他认为若想让公司成为业界领袖,那么“给有管理能力的人让出位置”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选择。【亲历者说】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对团队要真诚,不做独裁者我觉得他们跟我私交都很好,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我对他们真诚。在管理中,你首先要对你的成员真诚。只要你真诚,你在你的言行上必然会表现出来,也就是内心对他们是真诚的。我们没有发生过内讧,从巨人集团成立到现在。另外,作为“著名的失败者”,独裁专断是不会了,现在不管有什么想法,我都会尊重大家的意见。为此,我成立了七人投资委员会,任何一个项目,只要赞成票不过半就一定放弃,否决率高达2/3。

唐僧式的团队是世界上最好的团队

【创业微语录】中国人认为最好的团队是“刘、关、张”外加赵子龙、诸葛亮的团队,这样的团队真是“千年等一回”。我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团队是唐僧团队。唐僧是领导,也是最无为的一个,他迂腐得只知道“获取真经”是最后的目的;孙悟空脾气暴躁却有通天的本领;猪八戒好吃懒做但情趣多多;沙和尚平平庸庸但是任劳任怨、挑着担子。这样的团队无疑比“一个唐僧三个孙悟空”的团队更能够精诚合作、同舟共济。这就是团队的精神,有了猪八戒才有了乐趣,有了沙和尚才有人挑担子,少了谁也不可以。他们互补、互相支撑,关键时也会吵架,但价值观不变。阿里巴巴就有这样的团队,在互联网低潮的时候,所有人都往外跑,但我们的人才流失率是最低的。——2001年马云在厦门会员见面会上演讲时说【幕后链接】

唐僧之所以能带领三个性格迥异的徒弟历经艰险取得真经,是因为他们各有所长、能够形成互补,这是他们成功的根本所在。马云懂得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养分,并将其转化为商业智慧。

马云认为,一个人在黑暗中走很恐怖,但是如果是十几个人、两百多个人一起在黑暗中手拉手往前冲,就什么都不怕,团队能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这句话很好地佐证了马云确实是依靠团队取得成功的。所以,一家初创的公司要想顺利度过低潮期,就必须借助团队的力量。

如今,业内人士评价阿里巴巴时,总会提到其有强大的团队。马云创业伊始,依靠他极具煽动性的演讲和远大的理想吸纳了一批贤才。比如,阿里巴巴前首席运营官关明生曾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作过15年,历任要职;首席财务官蔡崇信当初放弃一家投资公司年薪75万美元的副总裁职位来领马云几百元的薪水;前首席技术官吴炯曾经是雅虎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技术的首席设计师。

在马云看来,阿里巴巴的人只不过是普通人,但他们一起做了一件不普通的事情。由此可见,团队的力量确实不容小觑。个体的能量即便再强,充其量只是个单打独斗的英雄,而团队则可能改变某个领域的发展方向。

马云意识到,东方人固然聪明,但还需要向西方企业学习人才、市场、资本等方面的知识。因此,他逢山开路,极其娴熟地把东方的智慧和西方管理方式结合起来,让世界各地的人才担任不同的职位,组成了一个非常团结、稳定的团队,并实现了公司的国际化。

现代企业崇尚刘备式的团队,这样的团队固然完美,但三人都是英雄,可遇不可求。而在唐僧式的团队中,虽然每个个体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组合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亲历者说】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专家团队并非是企业的理想团队在中国建立一个专家团队不是那么容易的。作为专家,他们加入你的团队,给你注入了新的力量,但同时也潜伏着很大的危机。在前期,专家不在乎钱,可是到了后期,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对于专家团队,如果搞不好的话,短则一年长则三年,团队就会出问题。因此,不管做什么事情,在与人合作之前都要先定下规矩,不要等到问题出现以后再想办法,到那时候已经晚了。凡事都要放在前面说,避免给企业以后的发展留下隐患。

好团队需要自己培养

【创业微语录】团队应该主要靠自己培养。我觉得,一棵参天大树必须有深扎在地下的根,这种树是最不怕大风的。我过去就不赞同空降部队,但不是像现在这样坚决,现在除了像CFO这种特别专业的人才外,我会尽量使用自己公司内部培养起来的员工。用空降部队,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在培养团队方面,首先是要尊重他们,不能因为自己是老板就觉得他们比你低,要从内心里尊重他们。其次,他们有困难的时候要帮助解决。另外,有利益的时候不要忘记他们,给他们的报酬要超出大部分人的预期。——2008年史玉柱接受《创业时代》采访时说【幕后链接】

史玉柱从1989年卖汉卡软件赚得人生第一桶金,到1991年在珠海创办巨人集团,短短几年内就跻身于《福布斯》大陆富豪榜第八位,成为中国新生代富豪。意气风发的史玉柱决心在珠海建造一座高达70层的大厦。然而,因投资失误,史玉柱的巨人集团不仅被这座大厦抽干了血,而且背负了巨额债款。

当时,困境重重的史玉柱已经有了被外界称为“四个火枪手”的核心团队,他们分别是陈国、费拥军、刘伟和程晨。不论外界如何误解,也不论巨人集团面临怎样的危机,他们始终没有离开史玉柱。

陈国是史玉柱大学同班同学而且还同住一个宿舍,他是史玉柱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在史玉柱最困难的时候,陈国挺身而出,替史玉柱打发上门要钱的债主。在这期间,陈国全面统计了巨人大厦卖出去的楼花,并做了存档处理。陈国此举使史玉柱重振声望,彻底摆脱了欠债不还的恶名。令人惋惜的是,陈国在2002年不幸遭遇车祸。当时,史玉柱正在兰州参加一个会议,接到这个消息后,他马上停止手上一切事务,连夜飞回上海。当他到达医院时,陈国已经离开了人世。这件事情给史玉柱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他停止了公司一切业务,为陈国举办葬礼。此后每年清明节,史玉柱都会带着公司的高层去给陈国扫墓祭奠。由于这次意外,史玉柱特意为公司高层定下一条规矩:干部离开上海,禁止自己驾车。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史玉柱是一个视团队为生命的人。

史玉柱创业之初,费拥军就追随其左右。在巨人集团陷入困境的时候,居无定所的费拥军也不愿意离开史玉柱,最后与妻子离婚了。

刘伟和程晨是两位女性。她们在史玉柱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想过离开,为史玉柱重新创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程晨在公司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还曾向家人借了10万美元,帮助史玉柱渡过难关。

史玉柱能够东山再起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他前期经历了巨大的挫折。其次,他有一支能像他一样拼杀的团队。在史玉柱连工资都发不出的困难时期,他们也毫不在意,依然跟随着史玉柱。

事实上,在创业初期,史玉柱并没有刻意对团队承诺什么,全凭他的真诚带领他的团队前行。也许正是他的这种态度,才能够让“四个火枪手”以及其他成员在其最艰难的时候依然坚定地追随他。【亲历者说】奇虎360创始人周鸿祎:如何建立一支优秀团队互联网创业,万变不离其宗,第一是用户,第二是团队。建立团队,我的心得是:第一,不能以发财为目标,一定要有某种程度的理想主义情怀;第二,财散人聚,要有激励机制,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第三,解决新老交替的问题,留一部分利益给未来。

团队是成功的唯一理由

【创业微语录】那些没有官二代、没有富二代、没有特殊技术的企业,团队将成为其成功的唯一理由。如果失败,就一定是因为团队,不要再找其他任何借口。——2012年刘强东在“未来大讲堂上”演讲时说【幕后链接】

十几年前,京东从一家只有30多名员工的小公司开始做起,野蛮成长,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并于2014年5月22日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在创业道路上一直狂奔的刘强东,经历了诸多的磨难和痛苦之后,终于等来了丰收的果实。京东能有今天的成功与辉煌,其团队有很大功劳,正如刘强东所言:“团队是京东成功的唯一理由。”

早在1998年,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刘强东就开始思考京东如何才能有一个更长远的发展。随着公司业务量不断增加,公司不断扩张,刘强东对京东未来的发展方向逐渐有了思路—搞好团队。

人们喜欢用“草莽京东”、“疯狂扩张”来形容京东一路的迅猛发展。虽然外界对京东的评价毁誉参半,但刘强东并不在意,一直义无反顾地带领京东一路狂奔。刘强东有理想,但并不是人们所想的那样疯狂,他所做的事情和所说的话都有自己的理由。就拿“搞好团队”这一言论来说,他有理有据,并非信口开河,许多知名企业成败的经验无不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拥有一个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强大的团队是企业长存的基石。

有“蓝色巨人”之称的IBM,从创立之初就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并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从最初的商用打字机,到后来的文字处理机,再到后来的计算机,IBM始终领先整个行业,直到今天依然是业界的“巨人”,其他同行想要撼动其地位是难之又难。这是正面例子。反面例子是世界上发明第一台数码相机的柯达。柯达的失败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其管理团队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CEO对柯达的未来也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在破产之前,柯达的几任CEO在选择继续做赚钱的胶片业务还是彻底转型进军数码摄影领域的问题上一直摇摆不定,结果导致错失良机。

所以,刘强东一直强调团队的重要性,而且他对自己的团队充满了信任,认为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一个京东人会有能力把京东带向失败。在许多公开场合,刘强东毫不避讳地表示,将来如果京东失败,一定是京东的团队出了问题,而这其中99%是我的问题,是公司CEO不行。

当然,想要组建一支有超强战斗力的团队并非易事。对于这一点,刘强东也十分明白。所以,京东定期会对员工进行培训,全方位向其灌输京东文化,目的是让员工的价值观与刘强东的价值观保持一致。而京东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前提就是招聘对象不得有在其他公司工作过的经历,原因是京东不想让其他公司的企业文化影响到该招聘对象。

如此一来,刘强东岂不是成了“独裁者”了吗?实际上,外界早已给他冠上“独裁”之名了。但从京东内部的管理和整体运营方面来看,刘强东这样做是利大于弊的,因为如果一个CEO不能为企业指明未来前进的方向,那么也就无法确定合适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这样一来,企业没有愿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时间一长,整个企业必然会陷入混乱。

另外,认真接受京东培训的员工,不仅能够很好地接受京东的企业文化,还能在将来的工作当中做得十分出色。即使有一天出于职业规划或其他方面的考虑,离开京东的人也会成为各大猎头公司关注的对象。当然,要想成为这样出类拔萃的员工并不容易,因为除了选拔人才严格之外,刘强东在工作方面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值得注意的是,刘强东出身寒门,属于草根创业明星。也正是因为这样,刘强东十分欣赏那些出生寒门却不自卑、懂得奋斗的人。他招聘人才时,十分青睐那些能吃苦而且能长期吃苦的人。【亲历者说】凡客诚品创始人陈年:我对团队的管理是“放羊式”管理通俗地讲,只要羊群里有只好领头羊,放羊人把这只俗称头羊的领头羊管好,指引它到你想让它去的草场就行了。头羊不乱跑,羊群就不会散,也就始终是在那一片草场里吃草。当头羊跨出放羊人给它指引的范围时,放羊人拿起自己那把木杆极长的小铲,铲上一块土疙瘩照着头羊打过去,头羊就会明白已跨出了放羊人给它指定的范围,会立即回到放羊人给它规定的范围内。我对员工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管理。我是一个充分授权的人,这个事如果交给一个员工,只要这个事是我管的,我对他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管他。我认为大家应相互承担,这个事你跟我拍了胸口,我就不管,人钱物我都不管。你出了成绩,你升职、受表扬;你失败了,你就被换掉。

团队成员要有互补性

【创业微语录】团队成员应该有互补性,并且能够拥抱变化。腾讯在创业时就遵循了这样的原则,现在仍然在贯彻这一原则。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管理者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所幸的是,我们拥有一支年轻的管理团队,能够很好地应对变化并把握变化带来的机会。——2007年马化腾接受《商学院》杂志采访时说【幕后链接】

众所周知,腾讯在创立之初,包括马化腾在内只有五个股东,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人人都能独当一面。每次在腾讯面临重大抉择时,五人决策小组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集思广益,由最高领导者马化腾整合一切有价值的意见,最后制定出合适的策略。

腾讯的五人决策小组曾针对“是否销售虚拟形象”一事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就在众人争执不下的时候,马化腾综合考虑了大家的意见,决定推出QQ秀以及QQ会员等产品,而这些产品所产生的收入如今已经占到了腾讯收入的一半。

一家企业要想打造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必须先让团队成员彼此消除隔阂,建立友谊,成为一个密切配合的整体。马化腾对团队十分重视。腾讯五人决策小组之间的关系除了同学之外,还有同事,彼此之间都十分熟悉。在股权分配的问题上,马化腾是根据团队成员各自的特点进行分配的。马化腾虽然占股最多,但他提倡民主,从不独断专行,每次遇到事情总会开会和其他股东商量。如此一来,腾讯初期人员虽然少,但彼此之间相处十分融洽,大家有劲都往一处使,这也是腾讯能够迅速做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马化腾根据个人能力和特长分配股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腾讯的稳定。从结果来看,腾讯的核心团队比较稳定,因为创业之前大家都是熟人,又有共同的目标,所有人都能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虽然他们偶尔也会因为某个提案而发生争执,但大家都是为公司考虑,没有掺杂任何个人利益。所以,会上针锋相对的两个人,会下依然像平日那样正常交往。在马化腾看来,矛盾虽然经常出现,但处理起来并不是那么困难。以QQ为例,虚拟形象还没有商业化的先例,所以这个提案刚提出来就遭到很多人质疑。面对质疑,马化腾自己也产生了怀疑,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让大家各自拿出具体的论证和执行方案。方案落实以后,问题和机会就会同时显现,这样一来就容易作出选择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团队成员的个性差异越大,彼此之间的互补性也就越强,团队的竞争力也就越强。腾讯的团队就是很好的例子。【亲历者说】好乐买创始人李树斌:创业要选对人,做对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特长,创业的时候,一定要分析自己适合干什么。创业之前,一定要考察这个事业到底需要具有什么能力的人。如果自己只具备一方面的话,一定要找一个跟自己能力互补的另外一个人。

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

【创业微语录】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国家,团队精神都是非常关键的。微软公司在美国以特殊的团队精神著称。像Windows 2000的研发,微软公司有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相对来说,以前我在别的公司时也曾见到这样的现象:一项工程布置下来,大家明明知道无法完成,但都心照不宣,不告诉老板。因为反正也做不完,大家索性也不努力去做事,却花更多的时间去算计怎么把这项工程的失败怪罪到别人身上去。就是这些人和这样的工作作风几乎把这家公司拖垮。——摘自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一文【幕后链接】

团队的凝聚力指的是大家都把自己当成团队中的一员,与团队的目标保持一致,积极沟通,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共同迎接挑战。

李开复认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独自完成一个项目。想要出色完成越来越多的跨领域项目,每个人必须学会和别的领域的人合作。一家企业下放的权力越多,员工就越应该主动寻求合作,而非一味等待老板来分配任务。如果一个人具备出色的能力,但他自负、孤僻,不善于也不愿意和别人合作,那么就意味着他的价值在缩水。

李开复举了一个反面例子来说明合作的重要性。一家公司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工程师,他在技术领域作出了很大贡献,往往一个人能完成几个甚至十几个人的工作。为此,公司十分器重他,将他一路提拔为公司绝无仅有的高级工程师。他有一个最大也是最致命的缺点,就是不愿意和别人合作,常常用自己的长处衡量别人的短处。有一次,他给一位工程师写完电子邮件后,又将该邮件发送给各级主管经理和总裁。在那封邮件中,他不留情面地指出那位工程师在工作中的种种失误,甚至用“愚蠢透顶”描述那位工程师。这封邮件在公司内部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同事们都有了不满情绪,开始疏远他,谁都不愿意和他合作。通过这件事情,公司管理层也开始意识到,这种喜欢指责他人缺点的人,给公司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他为公司作出的贡献。在21世纪的企业中,这样的人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

由此可见,一支团队只有具备高度的合作精神,才能推动整个企业向前发展。一支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员工,仅凭自己的能力是很难做成大事的。【亲历者说】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团队要有执行力,知道如何把一个点子执行出来关于执行力,举一个中国的例子——京东商城,这个点子改变了世界吗?很了不起吗?没有人想过吗?并不是,电子商务很多人想做。但是为什么今天京东商城这么成功?成功不是来自于他的点子了不起,是因为他的团队很厉害,是来自于他们对物流很懂,他们对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看得很清楚,来自于他们很有执行力。这个例子让我们再一次看到重点不是在点子,而是在团队,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为每个员工提供上升空间

【创业微语录】搜狐是一家非常尊重人的公司。我们认为,一批人好不容易聚到一起来共同做一项事业,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每个人在搜狐可以愉快地、有成就地工作,实现抱负理想。搜狐承认每个人的平等地位,让每个人都感觉在这里有一片晴朗的天空,可以让每个人高远地飞翔。只要你有创意、有能力、有敬业之心、愿意和别人合作,到搜狐来就能做事情。——2004年张朝阳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说【幕后链接】

搜狐创立于1995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之一。除了智慧和魄力之外,大胆用人是张朝阳获得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已经离开搜狐自己创业的酷6网创始人李善友就是他大胆任用的人才之一。

李善友和很多从农村出来的孩子一样,他始终被自卑和生存这两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古语云:“人穷志不穷。”李善友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通过努力,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开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就职于摩托罗拉的人事部。之后,他又以人力资源总监的身份进入搜狐。

2001年,新浪的发展势头远远超过搜狐,搜狐新闻在市场上的份额仅为新浪的25%。一看这种情况,张朝阳着急了,便让高管们想办法。有的高管认为,与其和新浪竞争,不如放弃新闻,专注做女性和时尚这两块内容。当时,身为人力资源总监的李善友眼见整个搜狐士气低沉,便向张朝阳主动请缨,要求分管人事和求职频道。张朝阳当即就让李善友做了新闻总编,并告诉他说,你既然能把人事管理做好,做新闻肯定没问题。

李善友大学的专业是数学,在负责搜狐新闻之前,他连什么是标题都搞不清。为了做好工作,李善友每天超负荷工作16个小时,甚至做梦梦的都是工作上的事情。

李善友在新闻总编辑的位置上一干就是五个年头。到他离开搜狐时,搜狐的广告份额已经达到新浪的93%。从李善友所做出的成绩来看,张朝阳当初确实没看错人。

张朝阳大胆用人不仅让搜狐得到了发展,而且培养出了一批出色的创业者。李善友曾表示:再也不会遇到像张朝阳这样给予下属宽松空间和信任的老板了,否则搜狐也不会培养出周云帆、陈一舟、古永锵、龚宇等如此多的成功创业者。【亲历者说】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中等偏上”是我挑选团队成员的标准“中等偏上”的人有智商,也有做事的实干精神。而“前三名”的人是读书高手,不一定是做事高手。特别差的学生,则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所以,我以我自己感悟到的这种独特的世界观来寻找“最合适的人”。

用对的人把事情做对

【创业微语录】“战略与战术”这些名词挺唬人的,其实很简单,战略就是“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战术就是“用对的人把事情做对”。——摘自雷军新浪微博【幕后链接】“用对的人把事情做对”一直是雷军的座右铭。从金山到小米,雷军用成绩说明了这句话的重要性。

1997年,在软件市场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杀毒软件一定要买一套正版的。这句话反映出了人们对于优秀杀毒软件的渴求,也正是这句话让金山决定开发杀毒软件。在雷军看来,虽然金山词霸已经在中国市场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地位,但是用户并没有形成持续付费的习惯。杀毒软件则不同,随着新病毒的不断出现,用户对杀毒软件会产生持续的需求。金山要持续发展,就需要这样的产品。

想法是好的,可是由谁负责开发杀毒软件呢?当时WPS 97在市场上热卖,公司决定趁热打铁,把公司研发主力投入到WPS新版本的研发上。此时谁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熟悉的项目转而开发一个新项目。雷军思来想去,列出了很多人选,但又觉得他们都不合适,最后他决定让卢新冬来做这件事情。

卢新冬是金山公司的元老级员工,同时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程序员。他为人忠义,信守承诺。在金山公司陷入困境时,卢新冬始终没有想过离开金山,一直很专注地工作。另外,他也非常擅长底层开发和逆向汇编。雷军经过综合考虑,认为开发杀毒软件的负责人非卢新冬莫属。

正热火朝天开发WPS NT版的卢新冬接到任命后,一下子就懵了。在他看来,自己虽然是杀毒小组的组长,但对杀毒行业仅限于了解,根本没有做过深入研究,况且还是自己孤军作战,遇到问题也没有商量对象。基于这样的考虑,卢新冬担心自己难以承担这样的重任,便想辞却雷军的美意。但雷军坚决不同意,他始终认为卢新冬一定能出色完成任务。

面对如此信任,卢新冬也就不再推辞,义无反顾地投入研发工作中。从1997年11月开始,卢新冬一个人在珠海金山三楼的左边角落里日以继夜地工作,没用多久时间,就开发出一款杀毒软件。对于卢新冬交的这份答卷,雷军虽然十分满意,但是他心里十分明白,金山要想做好杀毒软件,仅仅依靠卢新冬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扩充这支队伍。

1998年,雷军的一位朋友给他推荐一个人才,他就是陈飞舟。通过几次接触,陈飞舟正式加入金山公司,成为杀毒软件小组的第二个员工。也正是有了陈飞舟的加入,使得金山的杀毒软件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

一年后,雷军重金聘请了十几位反病毒专家,大大增强了杀毒软件小组的研发力量。随着团队成员的增加,雷军发现卢新冬的管理能力有所欠缺,时间一长恐怕不利于团队的发展。卢新冬是一个天赋极高的程序员,他喜欢一个人埋头工作,不太会主动和其他团队成员交流。经过再三考虑,雷军决定任命陈飞舟担任杀毒软件的组长。如此一来,就能使卢新冬彻底摆脱自己不擅长的管理工作,从而更加专注地投入研发工作。

从起初只有一个人的杀毒软件小组到后来的十几个人的团队,雷军量才任用,使卢新冬、陈飞舟都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从而使得团队更加牢固,一心向前,成功自然水到渠成。【亲历者说】联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文胜:选择合适的人并适时放手很多人出门开车总喜欢自己驾驶把握方向盘,而自己开车需要专注并精神高度紧张,风景更是无法领略。如果让放心的人开车,选择坐车上会是种享受,视野会更开阔。创业也是如此,如果什么都自己干,是很难做大事业的。选择合适的人并懂得放手才能长远发展。

融资—寻找你的『天使』

在不缺钱的时候借到下一步需要的钱

【创业微语录】在不需要钱的时候去借钱,这是一种奢侈,很多人在低谷期的确是没钱,我创业的过程也是这样的。在第一次融资的时候,其实我有一定的资本跟融资者说,我现在的公司已经值很多钱,如果我离开这家公司的话,我会放弃价值很多美元的股票,我愿意冒这个风险,你可以放心把钱投进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是在不缺钱的时候找钱,这是我的风格。——2010年李彦宏在“中关村创业讲坛”演讲时说【幕后链接】

对于创业者来说,能够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口袋里的钱是否充足。在美国硅谷,每天都会有公司因为拿到了风险投资而做得风生水起,当然,也有很多公司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破产。

在互联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李彦宏总结出了一条独特的融资经验:一定要在不需要钱的时候去找投资。百度初创之时,李彦宏赢得了风险投资人的信任,成功拿到了第一笔融资。对于这笔来之不易的资金,李彦宏并没有答应投资者“半年烧光120万美元”的要求,而是精打细算地做了一年的开支预算。李彦宏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他认为把一半钱掌握在自己手中,再向投资人去借钱,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即使借不到钱也没有关系,公司也不会马上垮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