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的力量——高中生的社会担当之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7 10:21:02

点击下载

作者:常学勤 主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行动的力量——高中生的社会担当之路

行动的力量——高中生的社会担当之路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行动的力量——高中生的社会担当之路作者:常学勤 主编排版:追风筝的人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6-07-01ISBN:9787100123617本书由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言

读完《行动的力量》这本书,被其中一群群中学生的行动所感染,所激发。他们充满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涌动着青春的活力与激情,表现着学生特有的天真与真诚。在紧张繁忙的学习之余,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的领导力培养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事服务他人、改善社会的工作,经历着书本上和课堂内没有的实践与体验,收获着别样的成长与发展——领导力的提升。这是我们期待已久并为之感动的事情!一

领导力是指影响和改变他人思维与行为的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社会,任何一个事件的成功,都离不开专业的分工与合作,离不开卓有成效的领导。“一只狮子率领一群绵羊的队伍,可以打败由一只绵羊带领一群狮子的部队”,这就说明了领导人的重要性。

然而,不幸的是,当今时代是一个领导危机的时代。领导学研究者伯恩斯认为:“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中,一个最为普遍的渴望便是对强有力的富有创造性的领导的渴求……而目前领导的危机在于,如此多的当权男女平庸无能和不负责任,而又很少有领导脱颖而出以充分满足对它的需要。如果说我们对我们的领导者了解太多,那么我们对于领导就可谓知之甚少……领导是世界上为人关注最多而又被理解最少的一种现象。”

而在领导力培养方面,中学学习阶段至关重要。因为,领导力最本质、最基础的要素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是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因而,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认识到中学生领导力培养的意义和价值。“许多成功人士谈到,他们的领导生涯是从中学生活开始的。”其实,不少世界著名中学在这方面早就开始了探索,并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英国的伊顿公学以“精英摇篮”而著称,英国20位首相和多位企业政界领袖毕业于该校,承担领导责任的文化已经渗入每位师生的内心。美国威斯敏斯特中学,是美国知名的私立高中,学校的办学宗旨之一就是:为世界各地培养领导人。新加坡莱佛士书院创办之初就定位为培养社会领袖人才,并在发展过程中明确了如下办学追求:通过在服务中领导或在领导中服务,培养未来社会的领导者、思想者和先锋者。新加坡华侨中学的发展愿景是“成为培育领袖的世界级学府”。香港圣保罗男女中学的宗旨是“秉承基督教‘信望爱’的精神,培育学生成为未来的领导人才”。澳大利亚墨尔本女子中学的校徽上就写着“致力于培养女性领导力,挖掘女性最大潜能”,等等。可见,重视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著名中学的共识。

很欣喜地看到,我国的一些中学已经意识到了学生领导力开发与培养的重要性,并在未名网等单位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项目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书就是这些中学在学生领导力开发方面特色项目的展示、总结与反思,相信对于其他教育同人均有重要启示。二

从学生所参与的领导力培养项目实践可以看出,成功的领导需要具备如下品质:

1.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

为改善社会、服务他人做出努力和贡献,是这些学校在培养学生领导力过程中所要坚持的首要价值。学生们在项目中所追求的宗旨是服务他人、帮助弱者、改善社会。只有在服务他人和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才能突显领导的意义,实现个人的自身价值。“领导就是服务”也是在这个意义上而言的。项目所选的主题、所从事的实践,和社会需要结合的越是紧密,其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越强,对队员的激发和鼓舞的力量也越持久。

2.善于沟通、有效合作的团队意识

有效领导需要带领团队成员一起,齐心协力达到共同目标。因而,就目标、路径等和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被认为是有效领导必不可缺的素养。当然,有效沟通与合作,离不开对团队成员的尊重,尊重每个成员的人格、个性和想法等,对成员的需求给予满足和引导,关心关爱员工。只有如此,团队成员才可能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尽心尽力。

3.自信进取、坚韧不拔的品格特征

带领团队成员一起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并不顺利,充满挫折和困境,这就需要领导者具备自信进取、坚韧不拔的品格特点。个人的品格是在后天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陶冶的,领导力培养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样突出了这一特点。

除了上述几种品质之外,勇于担当和创新的意识,健全而又高尚的人格,多方面的综合实力等都是有效领导之所需,需要在领导力培养实践中给予相应的关注和开发。三

需要指出的是,中学生领导力培育与开发的项目,都表现出了如下特点:

1. 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注

中学生领导力培育与开发项目,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尤其是对有效领导所应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选择与判断、沟通与合作等能力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虽然这些学生都是学校中参加领导力培养项目的成员,但是其所表现的领导力和成人世界的有效领导差距还很远。然而,其个人原本领导力的强弱不是项目最关注的,项目关注的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提升和进步,如学生们在参与项目中所表现出的激情和热情,项目进行过程中经历的磨难,体验的艰辛,获得的感动,收获的喜悦,等等。虽然有时还很稚嫩,但是这些体验与收获会为其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基坚实的精神底色。

这些由项目带来的课堂内和书本上学不到的实践经历与精神体验,对学生而言是最为宝贵的收获,也是项目最为重视的学生需要发展的品质。这离不开学校的领导与组织,教师的指导与引领。

2.社会各界对该项目的支持与配合

中学生领导力开发项目的推进,不仅需要学校的关注和努力,更离不开社会各界乃至每一位公民的支持与配合。学生在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访谈的过程中需要他人的配合和支持。活动过程中遇到经费困难时,也需要他人帮助。

其实,很难说学生的这些行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现状有多少帮助,但难得的是,社会各界对中学生这样的实践活动抱着鼓励、肯定的态度,并给予了相应的支持与配合。各媒体也都从正面引导的视角对相关事件进行了报道,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给学生和所在学校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未名网等单位专门组织中学生领导力项目展示会,也是对该项目最有力的推动。这是非常难得的社会现象,也是该项目可持续实施的重要保证。在此,我们对关心支持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衷心希望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学校的有效组织下,中学生领导力项目发展的越来越好!中学生领导力展示会越办越红火!为了校园周边的畅通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

我们站在北京牛栏山一中礼堂的舞台上,台下密密麻麻的全部都是注视着我们的眼睛。很快,六分钟过去了,我们将自己那么多天的努力和成果一点一点地呈现给了大家,又在接下来的六分钟里将评委与观众的疑问与质询,一点一点地解释给大家听。这短短的12分钟,不知道包含了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多少次面红耳赤的争吵,多少数不尽的汗水和努力。终于,我们的最后一步,完成了。每个人,都释然了。最终的成绩已经不是那么重要,我们,已经做到了,已经成功了!The originals——缘起

问:你和“领导力”相聚在什么机缘下?你关于“领导力”最开始的看法与认识是什么?

纪博文:我和领导力最初的故事,发生在刚刚进入高一时的学生会干事选拔上。一个学长问我是怎么看待“领导力”这个词的,当时,我一下子被问懵了。现在想想,虽然之前在许多不同的地方多次听到过这个词,但那次学长的提问使我第一次开始思考“领导力”的意义。那时,我只是单纯地认为“领导力”是一种领导别人的能力,是作为一个领袖应该具备的品质,是一种权利,一种能力。我现在还能清楚地记得当时学长脸上的笑容,那时我不懂,不过现在,我懂了。

傅浩然:我刚刚进入高一时便有学长为我推荐“领导力”。当初我真的很疑惑,也很好奇,“什么叫领导力?”但是,当看到我们上一届学长做出来的一个个成功的课题时,我很激动,“这就是我想要的!”我心中暗暗告诉自己。这就是最初的我眼中的领导力。

董琦:我最开始注意“领导力”是在上一届学长做的领导力项目的展示牌上,那时候我才刚进入高中不久,我在展示牌上看到了他们炫酷的身影和成果,感觉领导力是很酷的!

李晓悦:我第一次知道“领导力”,是一个学姐把调查问卷发在QQ空间里的时候,我觉得很感兴趣,就向学姐了解了一下,我发现我想要加入。

王崇旭:我第一次听说领导力是因为我们的项目主席。我们是在体育部认识的,那个时候我仅仅是体育部的一个小干事,而项目主席作为学生会副主席要到体育部待一段时间并视察工作。最开始,我并不知道“领导力”是什么,突然有一天,项目主席问我有没有兴趣加入“领导力”,我顿时懵了。经过她的耐心解释,我对“领导力”课程有了大体的认识,之后我问她:“为什么是我?”“因为我觉得你行!”我并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说,不过我想试一试,我想证明别人对我的肯定是正确的。于是,我便加入到了这个大团队中。

王雅君:我最开始也是那种什么都不懂的人,因为李晓悦(我的同班同学)加入了领导力小组,作为她的好朋友,我看到她一天天地去努力,每天不停地思考完善他们的项目,以至于她和我在一起玩的时间都减少了。我感到很好奇,能让一个对大部分事情都无感的人产生如此大的一种热情与活力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因此,当那天她问我有没有意向和她一起努力时,我就答应了。(.*)

其实,说到我们学校领导力项目成员的分组,也是用了一个很“奇葩”的方法——由两组的暂定组长抽签选择组员。因为害怕为了争组员而打得“头破血流”,就采取了这么个办法,这样大家也不会有太多怨言。因为我们学校比较特殊,最初都是先在学生会中发起这个项目,学生会干部就作为项目组成员开展项目。于是,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随之而生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有责任感的人,就算是学生会干部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项目还没开始进行,就有同学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有的人担心耽误学习,有的人是家长反对,有的人要搬家,有的人是班主任不让参加。总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让原来十个人的团队,骤减成了七个人。

就算是只有七个人,也还是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有个别同学根本就无心于项目,他们加入领导力小组,纯粹是为了好玩,为了自习课能逃避班主任。因此,就理所当然地活动不积极,开会眼睛不离手机。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两周,将全组的积极性都带低了,我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找那几个同学谈话,最后他们自愿退出了。

两个星期过去了,没有什么成果,小组成员只剩下了五个人。

这就是最开始我们五个人相聚的时刻。大家当时还互不熟识、互不了解,只是,我们有了一个团队,一个栖身的地方。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在团队里相处着,磨合着,几个成员已经聚在了一起,共同寻找着其他的伙伴。

于是,学生会面向全体同学招募成员,结果却很不理想。高一年级近一千名学生,却只有一个人报名参加领导力项目学习。更糟糕的是,据了解,这唯一报名的同学,也不是真心投身于项目的同学,和之前的几个一样,只是为了好玩。毫无疑问,我们拒绝了他。于是,第一次面向全体同学的招募失败了。

与此同时,我们考虑是否能够从自己身边的朋友入手,这样能够确保对新成员有确切的了解。就这样,大家又在想课题的同时回去“拉拢”自己的朋友。不久,这个方法果然奏效了。

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李晓悦身边的那个人——王雅君。她总是会在李晓悦开会的时候在一旁等着她,而且,在李晓悦最开始做项目的时候她也有帮忙。我们向晓悦打听了她的为人,晓悦说她是一个认真努力的人,成绩也不错,而且大家觉得,这样以后她和晓悦彼此都能有个照应。就这样,我们询问了她的意见,没想到,她一口答应了。

在这位新成员加入的同时,我们又在体育部发现了一个“不穿裤子”的小伙子。这个称呼是这么来的:我们学校对裤子没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不是必须穿校服裤子,体育部检查的时候只要穿深色的非紧身裤子就行了,但是作为体育部干事,最好是穿校服裤子检查其他同学,而这个同学呢,经常不穿校服裤子。有一次开会,忘记了是因为什么,他放话道:“信不信我明天不穿裤子!”然后第二天,他居然奇迹般地穿了校服裤子,大家便调侃道:“你不是不穿裤子吗?”从此之后,他一不穿校服裤子,大家就调侃道:他怎么又不穿裤子?每次这样他都会抓狂道:“不要省略‘校’这个字!”言归正传,总之呢,我觉得这个小伙子挺可靠的,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特殊的感觉而已。大体了解了他的情况之后,我们对他进行了“拉拢”工作。就这样,王崇旭同学就加入了这个团队。

团队确立后,大家进行了自我介绍,之后,便开始了成员分工。通过自我推荐和大家决定,很快地,项目主席、项目秘书、宣传组、调查组、技术组、评估组、外交组便确立了(因为人少,所以有好些人都是身兼数职)。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任务有了大体的方向性了解。我们分工明确,充分利用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更好地推动项目进行。

终于,大家聚在了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着。(.*)

团队聚齐后,第一个任务就是选择课题。最开始,为了集思广益,大家充分发挥各自的力量,共同想出2~3个项目课题,之后,将课题集合在一起,写到黑板上,大家逐个讨论。可是很不幸,每个人想出来的课题,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要不就是项目实施起来太困难,要不就是推广性太差,要不就是项目意义不大,各种问题,各种困难,最后,所有的课题都被否决了。大家用了两个星期想出的课题,却都没有多大意义,两个星期就这么过去了,就这么无情地被浪费了。于是,我只好让大家继续想课题,记下了每个课题,权衡利弊,先找了几个可行度较高的课题,进行初步研究。

又过了一个星期,成员集合,继续讨论项目课题,结果却十分令人吃惊,没有一个人想到更好的课题。其实,在当时,我已经体会到了,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可以用消极这个词来形容。这是十分危险的情况,再这么下去,小组肯定不会做出多么大的成绩。还好,不是每个人都持消极态度,总还有积极的同学,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于是,我继续分配任务,再用一个星期,每个人都必须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项目。我们已经浪费了那么多时间,不能继续浪费下去,另一个组都开始行动了,而我们组却连课题都没有。

又一个星期过去了,大家一个一个地陈述自己的看法,不过大多数是对之前否决了的项目的新想法。这样也是好的。可是,有一个同学说出了一番让我们十分surprising的话语。“至于领导力,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让人追随你的能力。在选课题的方面,我们一定要发散思维,不能墨守成规,还要有雄奇的想象力。任何惊世骇俗的发明创造,不管是科学还是人文,都离不开这几点。For example,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考,三权分立的创立,爱因斯坦的理想实验与相对论,等等。这都是一种颠覆式创新。虽然我们现在力量很小,也许并不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值得培养、拥有这种能力,不墨守成规,敢于质疑权威,将各种不相关的事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吸引别人的能力,让他人追随,这就是我们的领导力了!”

虽然,有这种认识是好的,但是对我们选择课题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不过最后经过讨论,到底是有了点眉目,大家决定把项目课题暂定在非机动车道被挤占这个问题上。这个问题最开始是李晓悦同学想到的。(据说,是因为她大休出门玩,看到了各种不规范的现象,突然灵光一动,我们其实也可以这样!)于是,我们就开始了针对这个项目的调查研究。最开始的方向就是从非机动车道被机动车挤占和机动车行驶非机动车道的合法性这两大方面入手,大家集思广益,想了各种解决办法。关于机动车行驶非机动车道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公交车、警车、救护车、军车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具有合法性和保障,经调查发现,这个是已经存在的,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另一方面,对于机动车挤占非机动车道的问题,经调查发现,非机动车挤占机动车道也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已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根本无从下手。我们咨询了交警,交警表示,这种情况是可以进行处罚的,但是问题就是没有相应的证据。于是,我们在微博上发起“随手拍”活动,但响应不多。我们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其实这个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般严重。最后,我们什么努力都做了,各种情况都考虑过了,可项目还是进行不下去。无可奈何,大家又改变了方向。课题进行不下去可以继续改,总不能一头扎到底,难不成碰上死胡同还得用头撞出一条道路来吗?不!

当时,时间已经流逝掉很多很多了。近两个月过去了,可是大家做的都是无用功。这时候,大家又把注意力转到了之前傅浩然同学提出的一个关于校园门前停车的项目上。由于我们学校门前是单行线,车辆不合理停放的现象又十分严重,导致了道路在大休时十分拥堵。我们商量着解决的对策,首先向学校提出了一套方案,建议学校在校内建设地下车库(因为当时学校正在建设新楼,所以我们的方案很有可能被采纳)。紧接着,我们开始了调查研究,讨论后发现,这不过是造成交通堵塞的其中一个原因而已。于是,我们就将题目进一步扩大,最后形成了我们最终的课题——“学校周边交通环境综合治理”。(.*)

经过那么长时间的论证及反复之后,我们终于确定了最后的课题。于是,我们便踏上了为新课题而奔波的征程。但是,我们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项目,比之前的选题更是困难了不知道多少倍。

课题确定下来之后,我们对这个项目又重新做了彻头彻尾的调查研究。我们先是找了时间最近的一个大休,对我们学校的状况进行了彻底的检查,各个角落都有人去拍照、录像、采访、总结归纳。之后,我们又去了区里的另一所高中——X中。

我们是挑X中下午返校的时候去的,门卫误以为我们是他们学校的学生,就让我们进去了。当然,我们事先有告诉我们的指导老师,让他帮忙联系X中团委,可是那天X中的团委不在,我们只好自己进去调查了。我们先去见了X中的学生会主席,向他说明了情况后,他建议我们去告诉老师一声。因为团委不在,所以我们就去了教导处,我们找了老师说明了情况,之后他又让我们去找高一的级部主任。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一直都是找同学们各种打听,同学们要不就是不知道,要不就是用很轻蔑的眼光看着我们。不管怎么样,我们最后总算是找到了。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更有戏剧性。

高一级部主任室的两个主任了解了我们的情况之后,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配合与协助,而是……“你们说你们来干吗?别开玩笑了!堵车我们又不是没治理过,效果一点都不好。我们学校都干不好的事情,你们几个孩子又能怎么样?”“我们学校的学生都要学习,哪有时间做什么采访?”“孩子啊,好好学习吧!别整天搞这些没用的。”“你们一中门前那么堵你们怎么不管,怎么跑来我们学校弄这些?”“孩子,咱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咱们不要去管这些大人都没办法解决的事。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别闹了,快回去吧!”

……

这真的是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作为一个学校的老师,不管是对待自己的学生还是其他学校的学生,教给他们的只有一件事:学习。学习固然是学生的本分,可是难道就因为你是个学生,所以就只能学习吗?我们是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人人都知道参加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培养社会责任感,政治书上白纸黑字写着的,要求同学们必须一字不差地背诵过的东西,原来到了某些老师那里却什么都不是!如果顺着这样的思路下去,难道作为一个老师,只能教学,关爱自己的学生,却不能爱自己的孩子,必须要把自己的孩子扔在一边?不是说老师的本分就是教书育人吗?这样的看法真的对吗?当然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和责任:老师在学校是个教师,但是在家里也是自己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学生在学校是个学生,但是他同时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他理应对社会负责,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如果学生的任务就只是学习,那么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一个学生从三岁开始上幼儿园(有的甚至在三岁之前就会被家长送到托儿所接受学前教育),三年幼儿园,六年小学,六年中学,四年大学,就以不读硕士不读博士来算,一个人一生要接受15~19年的教育,上完学之后,这个人就已经18~22岁了。如果这个人只知道学习,一旦毕业,他就面临踏上社会的情况,他不懂得怎么处理人际关系,不懂得怎么算有一个正确的三观,不懂得要为社会做贡献,不懂得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连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都不懂。这样的人只知道怎么求直线方程,只知道背诵之乎者也,只知道地球在不断地运动,他们真的能造福社会吗?这样的人真的是祖国需要的人吗?老师真的要把学生培养成这样的学习机器吗?

可是我们不愿意!我们既然决定了要修领导力这门课,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就是为了不让自己变成只会学习的机器,就是为了增强社会责任感,就是为了磨炼自己的品格。我们不会向困难妥协、低头。小孩子怎么了?小孩也能做大人能做的事,小孩还能做大人做不了的事。为什么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如果一个人小的时候不知道要服务社会,那他长大了会有这个意识吗?似乎不可能!

当时,我们前去“谈判”的每个同学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某些老师的嘲笑与讽刺并没有击垮我们。我们坚持,我们努力,我们不放弃。最终,那两个老师同意随便给我们找个班级让我们采访。我认为,我们也算是胜利了。

不过,这次我们倒是也吸取了一个教训,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充分的准备。

我们结合本校和X中的情况,又打听了我们在全国其他地方的同学,查阅了资料,浏览了新闻之后,我们研究发现:“学校周边交通堵塞是全国各地都面临的一个同样的问题。”(说起这句话,也是有个小插曲的,研究后我们都了解了这个情况,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办法准确地说出这句话,各种版本,各种奇怪。)这个现象十分普遍,并且也已经有部分学校对此做出了行动,包括我们学校在内。但是很不幸,效果并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讨论后,决定用我们自己的方法来治理。我们就首先以城阳一中为试点,来检验我们的效果如何,之后,再进行推广。我们每个人最开始都对自己的项目很有信心,但是,大家当时都不知道,这种热情能持续多久。

可以说,我们一开始的方向、方法就是错误的。我们讨论的每一个项目,都把项目的可行度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这固然没错,可是接下来,就出现了问题。

大体上,我们的方式就是小组开会讨论,每个人竭尽所能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方法,组内再对这个方法进行讨论。其实说起来,这样都是没错的,但是进行起来,问题就逐渐浮出水面了。我们每周都会有两天的时间开讨论会,第一次定在周五中午,第二次定在周日晚上。我们每一次开会,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但是结会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的讨论根本就没有任何成果。为什么呢?当时的情况就如上面所说,我们饱受着看起来没有问题的方法的折磨。举一个实例来说明:

某一次讨论,大家针对解决学校门前车辆不合理停放的问题谈各自的想法。

同学A:我观察很久了,车辆不合理停放有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学校门口是单行线,道路本身就非常窄,停车的人不是不想好好停,而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好好停,因为他们没有位置去规范停车。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转移车辆的停放位置呢?我还注意到我们学校附近有一块闲置的土地,我们可以把那块地方规划好了,给大休的时候接送同学的家长停车,这样一定会有效地缓解交通压力的。

同学B:想法是不错,可是你有考虑过那块地的问题吗?首先,你要去找那块地的主人。如果它是闲置的,我们就要去向政府申请,但如果它已经有主人了,只是主人暂时还未启动这块地上的工程,我们就要去找这个主人!你觉得这块地的主人会同意给大休时候的家长停车吗?他们不会做对他们没有利益的事情,可是,我们去哪里找这个利益?

同学C:还有,就算我们真的能用这块地,我们辛辛苦苦规划好之后,只有大休才能用,两周只使用一次,我们的汗水倒是没什么,可这就是赤裸裸的资源浪费啊!

同学D:那块地离学校也不近,同学们怎么会愿意让自己的家长把车开到那么远的地方?他们自己就要走很远的路,走读的同学还可以,可是住校的呢?带着那么多东西走那么远?

……

同学E:对!我们没办法搞到地,就算搞到了也是资源浪费,我们也没有办法搞定同学们,所以……

同学A:OK,所以这个想法就被否了呗!唉……

这就是当时讨论的状况,每次讨论都十分激烈,大概每个想法持续讨论40~60分钟,可什么有效的成果都没有!就这样,我们讨论了找闲置空地给接送车辆停车,实施公交化用公交车接送同学来减少车辆,规划校园空地给私家车,规划门前道路,开放操场给接送车辆等问题,至于结果,可想而知。

又一个月过去了,无形中,我们对我们项目的信心,似乎减少了许多。讨论再也不如之前热烈,开会再也不如之前积极,想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越来越少,甚至在会上,大家也只是大眼瞪小眼、沉默、玩手机、写作业,更有人谈论起了和项目无关的事情。项目开展得越来越困难,大家越来越不拿领导力项目课程当回事……这时候,我也逐渐开始了反省。

以下为项目主席的内心独白。

到底是为什么,我们的项目居然变得步步维艰,无从下手,甚至团队都面临着解散的危险?难道我自己就没问题了吗?我对项目就真的比我们组员有信心了吗?我的热情就比他们高吗?不见得!他们都没有一个为他们树立榜样的人,我又怎么能怪他们?可是,究竟是为什么连我自己的热情都被浇灭了呢?

——是无止境的付出却不见半点成效。

大多数同学之前都在很认真地想着怎么让项目变得更好,可是每一次,当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和伙伴们分享的时候,得到的不是赞同与肯定,甚至连个鼓励的微笑都没有,却都是无情的质疑,而最后无奈地被否定。长此以往,谁还会有热情进行下去呢?

而大多数的提议不都是我否定的吗?就因为难实施、可行度低,所以我就放弃了,而且还是带着整个团队放弃了。这样真的对吗?就因为前方不可及的困难就放弃,甚至都没有去尝试就放弃?不行!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就算前方有再大的困难,最起码要去尝试之后才能说做不到。如果你不去尝试又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万事皆有可能。为什么要在什么都没做之前说自己不行呢?不管怎么说,什么东西都是要去尝试的。

……

就这样,我们踏上了为目标而奔忙的日子。

我们想从我们之前提出的各个被否决的方面入手,重新对这个项目开始实践。(.*)(一)

又一次,我们进行了讨论:学校周边交通堵塞是全国各地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而造成这个问题的普遍原因便是人流集中、车辆不合理停放、接送车辆过多。为此,我们打算以我们学校为试点,采取一系列措施……我们列出了大体纲要,我们需要和多个部门进行交涉:学校、公交公司、运管局、交警大队等,并且宣传活动要从现在开始就着手进行。

我们想起了之前提交给学校的意见(修建地下车库),学校一直没有给我们答复,我们也不知道事情怎么样了。总之,我们需要尽快和学校领导见面,讨论分批放学、修建车库、开放操场、宣传活动等一系列事情。与此同时,我开始制订小组这段时间的目标与计划,之后,我布置了各部的任务。紧接着,外交组已经开始和各个部门交涉,项目秘书也开始起草给各个部门的信件,宣传组开始策划自己的宣传,调查组、技术组也已经整装待发听候指令。领导力小组终于回来了!我爱的人们和我一起努力着!沉睡了那么久的热情与干劲终于苏醒,奔跑吧,领导力!(二)

首先是和学校的交涉,我们找到了学校的袁副校长,他听了我们的意见后十分赞同,并给我们提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最重要的一条是,因为我们当时注意到我们刚开学时有车停在操场上,但之后非学校车辆却不能入内,我们想让学校开放操场,但是袁副校长告诉我们,这个建议需要改进。严格来说,操场是不允许停车的。我们学校的可以是因为学校的操场准备换新了,学校已经在规划新操场,所以这条建议局限性很大。经我们查阅资料后得知,这真的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本来还打算找到一种能够抗车压的硅胶,但是发现可能性很小,而且就算真的找到了,成本也肯定是很大的,学校不会同意出资的,客观因素总是让我们无能为力,只好放弃这个想法。

可是真的很可惜,很心疼晓悦和董琦。我记得当时我们需要出一个操场规划的方案。因为那段时间体育老师都很少能碰到,我们又要急用方案,有一天,晓悦和董琦天还亮着的时候就去操场了,她们两个去找体育老师却没找到之后,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她俩就去找了学校看门的老大爷,问他们操场的面积。他们哪会知道?这两个傻傻的孩子看到值班室有根长长的竹竿就借了来,没有卷尺,就只好用20cm的小尺子量出竹竿的长度,之后她们居然用那根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的竹竿开始量起了操场的长和宽。我能想象两个女孩子在空旷的操场上,用一根和操场相比那么短的竹竿,一点一点地量着、算着,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那个时候天气很冷,天很短,渐渐地天黑了下来,太阳都去休息了,可是她们还在继续,就为了我们的目标,我们共同的愿望……最后她们的成果——那张规规矩矩的操场规划设计图,却只能沉睡在一堆没用的废纸中了。但是,对于我们来说,那不是一张废纸,它是凝集着小组成员不懈努力的成果结晶,是汗水与力量的整合。

袁副校长还告诉我们,我们的信件修改之后就可以呈交给校长了。又是忙忙碌碌的一天,我努力地修改着大家的信稿,一点又一点,终于修改完了。可是和校长交涉却不是那么顺利。校长毕竟是校长,工作很多很忙,我们去了好多次校长室,要不就是校长在忙,要不就是他不在。没办法,我们只好打听了校长的电话号码,可是就连校长的电话也是很少能打得通的。不管怎么说,最后,我们还是成功地约到了校长。我们的方案很完善,又和校长说了现在的状况和方案的可行性,并且当时已经有了我们对项目的初步评估,彼此交换了意见之后,我们又询问了车库的情况。To our surprise,学校竟然采纳了当时的方案,只是我们一直不知道而已。校长告诉我们,我们当时的那个方案很好,学校经过讨论后,将体育馆地下建造游泳池的部分区域改成了车库。又因为修建车库这个方案现在很多学校都在这么做,所以向政府报批也没有很大的困难,政府直接就同意了学校的申请,现在地下车库已经在修建了!校长说学校会再讨论一下我们的方案,之后再给我们答复。与校长交涉

与此同时,宣传组的宣传方案已经做好了,目前的宣传方式主要是校内宣传。我看了宣传组的方案,完善了一下。之后我们就通过学生会,展开了以板报宣传和主题班会为形式的宣传活动。至于宣传的内容,主要是以“低碳出行”为主题的,为什么要宣传这个呢?这是为了推动另一个措施的施行——推行公交化。(三)

这算是我们活动中最困难的一部分了。因为接送车辆太多,而我们学校门前的道路根本就没有如此大的运载力,于是公交化便成了一个减少接送车辆最好的方法。最开始,我们打算让公交车开辟新线路。我们统计了全校学生的家庭住址,归纳总结,以数量罗列的方式,将我们的努力呈现在了纸上(中间省略了我们一点一点地统计了近60个班级近3000位同学的住址的过程),我们利用一个大休的时间先去找了公交公司。“你们想要公交公司开辟线路把你们所有的同学都送到家门口?这个我们可决定不了,我们得去总部提交申请,但是吧,说实话,可能性非常非常非常小。”“那就算只送几个人多的地方,然后沿路多停几次车也不行吗?”“你们想得太简单了。我们公交公司是有明确规定的,每一辆车都必须按照指定线路走,如果偏离线路出现任何问题,保险公司都是不予赔偿的。如果想要开辟新线路,这也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这个是归运管局管的。”“可是……”“你们可以去运管局申请开新线。要不你们就像农大那样,他们学校有什么活动都会租车,给我们一个方案,我们交上去审批很快也就下来了。”“那样就变成租车了,我们不是这个意思。”“那我也没办法了。我们这里管不了这个事情。”“不好意思打扰你们了。再见!”

所以第一次与公交公司的交涉就是这样,我们以为我们准备充分了,然而并没有。“要不我们去运管局试试?”也只能这样了吧,虽然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他们这是在敷衍我们,把我们推给另一个部门。可是不管怎么样,就算是有小小的一点希望,我们也要抓住!

回校后,我们对这次出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吸取的教训就是:我们需要像给校长一样也给他们呈交一份正规的文件,虽然是一句话就能让对方懂得的事情,也需要重视起来。再者,他们不会做这件事情的很大一个因素是利益问题,我们没有足够大的利益去吸引公交公司,那我们要用什么去吸引他们呢?

声誉,对,声誉!(四)

傅浩然同学在接到尽快写成信件的任务之后,连夜写好了呈交给公交公司和运管局的规范文件,并和王崇旭同学一起送到了各个部门,也和运管局进行了初步交涉。接下来,就只剩等待。一段时间过去了,可是什么音信都没有。

但是我们不甘于等待,将我们命运的主宰权交给别人。因为我们都清楚,就算这样,成功的概率也是很小的。不论怎么样,我们的项目毕竟是个综合治理的项目,还有许多方面都需要努力。就在这个时候,棒棒的李晓悦同学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idea。“我观察到,大休的时候,门前的车辆停车不规范这种严重的问题是来源于一些很小的事情。你们想,我们学校门前是个单行线,本来就不宽,来的车多了,停的也就多了,可是万一,一开始有人乱七八糟地不规范地停车,拥堵问题就大大加剧了啊。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让他们规范停车,我们就需要给他们约束。我在考虑,如果把门前的道路进行重新规划,停车的地方停车,过车的地方过车,你们说,这样如何?”

这是个很棒的方案,经讨论之后决定,现在就可以开始准备实施了。

再一次,大家又开始忙忙碌碌起来了。

我们最先想到了向道路规划部门提建议并取得他们的帮助。于是在一个阴郁的夏日,我们来到了规划部门。路上下起了雨,我们小心翼翼地把企划书抱在怀里,雨水打湿了夏日轻薄的衣衫,但我们为了共同的理想不在意这点小小的挫折。然而,刚刚到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员就以那方面不归他们管为由婉言拒绝了我们,连带企划书也一起被退回。我们盯着那份被退回的企划书,洁白的纸映着漆黑发亮的地板,刺眼得很。原本在我们的保护下没有留下褶皱水渍的一张白纸,被按上了几个略凹陷的手印。雨没有停,我们心里的雨,也一直在下。静静地,不甘和悲伤蜿蜒地流淌在我们心里。没有专业人员和政府的协助与支持,我们只能尽力寻求有专业知识的人来请教,通过多方调查研究,几天后我们终于规划好了学校门前的道路。从什么都不懂到规划图完成,我们心中是满溢的自豪与成就感。我们喜悦地捧着意见信和规划图来到交警大队,请求他们协助我们整治校外拥堵问题。交警大队的队长斜歪在椅子上,叼着烟,居高临下地望着我们,几乎全盘否定了我们的计划。后来经过多次交涉,交警大队队长终于同意定期派交警来学校,为同学们开展知识讲座,增强同学们的交通意识,丰富交通知识,并在大休时派出更多警力协助治理交通。而且,对我们的规划图提出了一点意见和改善措施。与交警大队交涉(五)

正当这个方面进行得还算顺利的时候,我们又意外地接到了交通运输局的电话,我们上次递交给他们的信件终于得到回应了!外交组和他们多次“谈判”后终于帮我们争取到了见面的机会。

这次我们去,不仅是带去了之前的方案,我们又有了新的方案。在这之前,我们又做了两个努力。首先是对我们的方案进行反省,我们觉得让公交车开辟多条新线路的确很困难,那我们就减少,我们找来了从网上下载的详细的地图,将第一次统计的同学家的住址分好街道,全数标在地图上,最后,我们设计了一条新的线路,线路不长,但乘车的人数却很多。再者,我们将途经学校的八辆公交车的站点全部打印出来,分发给各个班,统计哪个公交车站点可途经他们家,最后根据统计算出,如果同学们都乘坐公交车的话,每辆车的人数有多少(中间省略近30个班八辆车n个站点一个一个、一人一人的统计过程)。我们这样做是希望如果同学们都乘坐公交车,那么,公交公司能够定点多发车。选路线

那天下午,我们终于和交通运输局的人员见了面,双方交换了意见之后,他们认为我们改进后的两个方案可行性高一些,于是他们便召开了自己的会议,重新讨论。与交通运输局和公交公司最后一次交涉

一次次地碰壁,一次次地吸取教训,终于我们的方案也变得逐渐完善,逐渐符合有关部门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又和他们见面了,这次除了公交公司的人还有两个交通运输局的人,而且我们也居然进了接待室。我们了解到,原来他们的领导对我们的项目非常重视,面对这个重大的突破,我们欣喜异常。我们心里默默感叹:“终于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一天了啊!”可是,事情却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原来一个项目的改进,需要如此多的对细节的考虑。我们对学校将乘坐公交车的人数进行了多次更加准确的预估。

为了进一步推进公交化,我们在公园、超市等地举行签字仪式,人们自愿加入绿色出行的队伍,愿意向亲友同事宣传绿色公交,低碳出行,逐步扩大了“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我们的“外交部长”王崇旭同学也忙得不可开交,每天电话接个不停。经过长时间的沟通,以及多次的调查,我们为交通运输局送上了一份带有精确的乘坐人数以及详细的线路规划的答卷。我们的意见终于达成了一致。面对如此重大的突破,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欣喜若狂!

终于到了项目进行试点实施的这一天了!我们几个人在校门口望着徐徐开来的公交车,心里异常激动,每个人的眼神中都含着喜悦!效果出奇得好!原本拥堵的路段现在竟变得秩序井然,我们激动的眼泪都要夺眶而出。看到今天这个美好的结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我们得到了超出我们所求所想的奇效。签名仪式合影电视台采访项目主席与交通运输局和公交公司最后一次交涉的路上(六)

下面是董琦同学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放在这里,就当作是我们项目开展了近一年的一个总结:

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我们都以为我们的路会一帆风顺,我们怀着百分之二百的热情走在了路上,我曾天真地以为所有人看到我们是中学生就会伸出一份援手。曾经是哪个苦闷的夏日,我们为了调研学校周边的交通状况跑前跑后,却被级部主任苦口婆心地劝说及早退出好好学习,使我想起了家里那堆未曾动过的卷子;曾经是哪个闷热的午后,我们颠簸了两个小时,只为找到那个没有再联系过我们的媒体,可那两个小时的付出并没有回报,甚至连相关人员的面都没见到,他们以没有预约就不能入内的理由,把我们拒之门外。青岛的夜月凉如水,昏黄的灯光,照不亮我们沮丧的心,心尖尖猛地站立起来,我也才明白我们的路依然很长,我们的前方荆棘遍布。与交通运输局和公交公司最后一次交涉后的合影

我曾想过要退出,我受不了无数次觍着脸与拒绝自己的人说谢谢,我不愿意看到我们努力了多日的成果因别人的一句话而灰飞烟灭。记忆犹新的是,我们为了规划学校外的道路考察了多日,从什么都不懂到规划图完成,各种心酸谁能体会?却因交警大队队长那句“不好”而付诸东流。我们无数次扬起微笑,只为让人们在我们的横幅上签字,多少个微笑,却只能对得上人们的背影。笑得久了,脸上的肌肉都有些僵硬,扯动着全身的神经一抽一抽地疼。我们放弃了自习、放弃了周末,统计出全校学生的住址并规范了几条线路,想请求公交公司开通学生专线,却因一句简单的“不现实”而失败。用力攥着拳头握得关节都泛着白,我们却仍不得不鞠躬说声谢了。后来我们改成了大休定点车的方案提交企划书,却被告知要等待审批。

等待,等待,等待……

我们等待着审批文件的下发,

我们等待着和媒体的会面,

我们等待着和各部门交涉商讨相关事宜,

我们等待着可以证明我们没有不务正业的那一刻,

我们等待着向所有人宣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

我们不怕等待,只怕等待磨灭了我们的梦想,

所幸我们一直在路上。

……

更所幸,我们大家,都一直在。(.*)

那一天,我们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带着我们的行李,带着我们的憧憬与期待,带着我和我的伙伴们共同努力付出那么久得到的成果,抵达了北京南站。满腔的热情和信心,迫不及待地想把大家的成果进行展示。坐上了通往牛栏山一中的大巴车,颠簸在一段又一段的路程中,时不时地传来欢声笑语。终于,我们来到了牛栏山一中。我们被大巴车带到了教学楼前的音乐喷泉旁,一束又一束的喷泉,随着音乐声腾空又落下,这气派的景象带给我的不只是惊叹,更是一份坚定——是经过一次次的挑战和一点点的努力沉淀下来的对成功的执着追求。

回首过去的日子,无数不理解的嘲笑与讽刺,无数次无情无义的拒绝,无数个烈日炎炎下不停奔跑的日子,无数次因意见不合面红耳赤的争吵,无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这些无数的无数,都在大家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解释与陈述,一次次为了项目更好地实现而绞尽脑汁,一次次因一点小成就而兴奋欢笑,一次次不甘放弃的尝试与努力中逐渐演变成一份更加坚定与执着的情感,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的心头。而此刻,我们带着自己与大家的信任和汗水,来到了北京,只为给我们那么多日子的付出与努力一份赞扬和认可。

于是我们来了,北京,牛栏山一中,领导力展示会,我们来了!带着大家的成果,带着我们的热情,带着我们的期待。

紧接着,就是激烈的第一轮展示,这就是把自己团队那么久的努力与付出进行展示的时候。可不知为何,在展示会开始的那一刻,我们突然释怀了——不去在意项目的名次与获奖,只是将我们的成果展示出来便好。突然间我们明白了,其实我们期待的赞许与认可并非只有展示会的评委能给予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肯定,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人是你命运的审判官,除了你自己!于是,我告诉队员们,我们是不是第一不重要,关键是要把平时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尽力就好,不必强求什么。那个所谓的第一,有那么重要吗?我们的努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每个人都为这个项目付出了很多,少了任何一个人,这个项目都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不论是来北京的也好,没有来的也好,每个人都很重要。所以,当我们站上台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成功了,结果并不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很多,我们已经得到了,我们已经是赢家了,不需要那本证书去证明什么,我们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所收获的远比最后的分数有意义得多。我们更应该在意的是“过程和效果”(有形的投入和无形的收获),而非“成果和效率”(有形的投入和有形的收获)。(.*)

这次展示会带给我们最深的体会便是合作的意义,我们真正地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每个人一点点的努力汇聚成团队强大的力量。切身的体会远比教科书上的一行行文字震撼得多。团队合作能带来的如此大的力量是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象过的,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更加体会到了“领导力”的真谛。领导力并不单单是一种领导别人的能力,更是一种领导自己的能力。Leader是重要的,但在一定程度上说却不是必要的。领导力展示会,更加让我们明白了这一点。

请听我们团队的声音:

傅浩然——对于领导力,我记得《创业维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领导力,就是一种让别人追随你的能力。”我一直对这句话充满了敬意,可是这句话真正所表达的含义,我想我一直没有参透。在比赛结束之后,我对领导力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和体会。在这次活动中,我第一次真正地走出了校园,为了课题的选择,为了项目的进展,我不得不细致地观察平常根本不会在意的事情,和一些也许我一辈子都不会见面的人打交道。我也认识到了个体力量的微薄与无助。在彻夜写稿,送稿,却一直没有收到任何答复的日子里,我感觉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我感到迷茫,彷徨,无助。还好有我的同伴们,是他们鼓励了我。我第一次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团队力量的强大。一个领导者,绝不应该单枪匹马地独自撑起一片天,而是应该调动起团队的每一个人来,让每一个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一个伟大的团队,并非是有一个或几个锋芒毕露的拔尖人才,而应该是有一群不在乎个人名利,只为团队利益而默默奉献的高尚的人!而一个领导者要做的就是时刻将团队放在第一位,而非个人,充分发挥团队的凝聚力。一个人就算再出类拔萃,也永远比不上一个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团队!这就是我对领导力的认识。

李晓悦——我原以为领导力只是一个可以获得荣誉的比赛。在最初加入领导力团队开始准备项目的时候,我是迷茫的。第一次接触领导力的我,根本就不知道要做什么,但是同学们积极地思考,向学长们请教,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小方向。后来在为了课题而努力的时候,我们无数次被拒绝,无数次遭遇冷眼,无数次徒劳无功,可是我们并没有放弃,烈日炎炎和大雨倾盆又怎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这个队伍还在一起,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终于,在大家的坚持和不懈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北京之行,我认识了很多很多小伙伴,他们每一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在一起相处了七天。这七天里,我们曾经一起欢笑,一起苦思冥想,我们也曾争吵、落泪。我们不会忘记那天夜晚,向着天空,向着大雨,向着闪电,我们一起喊出的口号“twenty what?twenty five!”感谢能在那么多人中遇见他们,感谢他们让我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团队的力量,收获了成长。还要说的就是大会的志愿者和老师们,非常感谢他们能够为我们提供如此好的平台,让我们引领、超越、梦想,这些都将在我成长的路上留下深深的烙印,还有很多很多,而这些都远远比荣誉重要。我发现,当时选择领导力,是超级正确的决定,如果可以的话,我想陪伴领导力一直走下去,让领导力见证我的成长。

董琦——最开始我只是单纯地觉得这个活动很“高大上”,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报了名。然而令我意外的是,这一坚持,就是近一年的奔波;这一决定,就让我的视野从海边小城扩展到了天南海北。最宝贵的不是我们千辛万苦取得的成绩,而是在那短暂的几天内建立的友谊和拥有的爱。无意中看到的宣传牌,谁也不曾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力量。但这就是领导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神奇的地方。

王雅君——初识“领导力”,带着欣喜,满怀好奇。而这近一年的学习和北京的七天之旅让我铭记一生。我不会忘记我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又在伙伴们的扶持下站起来,一点又一点地进步;我不会忘记我一次又一次地修改着我们的PPT,更不会忘记我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演讲稿上已倒背如流的文字;我不会忘记我们围坐在一起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完成了思考、讨论、分工、整合的工作,更不会忘记彻夜准备熬红了双眼的日子,遇到了挫折不会放弃,遇到了困难勇于承担,互相给彼此力量。领导力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团队,什么是凝聚力,什么是责任感。我爱领导力。We are family!

王崇旭——“领导力”对于我来说,刚开始是不被我注意的,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很随便的小型展示会,但是经过了近一年对领导力项目的学习和努力,还有北京这七天,我改变了我向来简单化的思维:领导力不仅仅是个展示会,它代表了一类人、一种行为和一个社会。一种做公益的人,一种真诚的行为和一个美好的社会。四面八方的伙伴们相聚在一起,一起做着能让大家都开心,让社会更美好的项目。这定是极好的。领导力改变了我,让我重新认识了它,让我爱上了它。虽然它也曾带给我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是结果证明这些都是值得的,只有体会过,才真正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领导力,我一定会回来的!第六届领导力展示会开幕式

项 目 名 称:学校周边交通环境综合治理

项目组成员:纪博文 傅浩然 董 琦 李晓悦 王崇旭 王雅君

指 导 教 师:杨洪兵 李 翔

撰 稿 人:纪博文(主笔) 傅浩然 董 琦 李晓悦 王崇旭 王雅君拾梦川腔重庆市江津中学校

川腔悠悠,几重烟雨渡青山。望不尽,晓雾散,一声醉洛川。

小巷、茶馆、戏台及老人。一支曲就是一卷历史,缱绻徘徊,如影相随。

川剧的发展,不就是浮生一日繁华梦,几多旧事,几多思量。

庭院深深,院落里是破旧的时代,在挣扎。

重拾川剧梦,

让川剧不再是梦。(.*)

深巷,榕树,蝉。

破旧的戏台,昏黄的灯光,零散的人。

去年盛夏的一日,廖茁雅同学无意间路过了一个川剧剧场,那小剧场静默地蹲在深巷的角落里,装潢简陋,鲜有人知。她看到川剧演员们在小而破旧的舞台上卖力地表演,但是,除了几位佝偻老人,留步聆听的人少之又少。上了岁数的木桌椅与上了岁数的老人们凑在一起,酿成一杯川香风味的老酒。“昏黄的灯光下,老人们的白发晃了我的眼。”廖茁雅动情地说道。她的描述让我们的眼眶都湿润了。

李想同学在网络上搜索了川剧的发展现状,我们初步了解到,近年来,重庆地区的民间川剧团纷纷倒闭,川剧的传承与发展面临极大的威胁。

我们又共同观看了微电影《川剧往事》,影片中饰演丑角的吴三与热爱川剧的秦伯伯之间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们。从这部微电影中,也可以窥见川剧在重庆地区日渐衰败的普遍现象:破旧的川剧院,稀少又年迈的观众,人们不再推崇,甚至变相地戏弄,公共场合要求川剧演员穿戏服走模特秀、唱流行歌……也许现实没有电影这样夸张,也许这就是现实。不论怎样,这都让人心寒。

观影结束后,樊尹琳同学感慨道:“我们平时都去追捧美剧、日漫,但我们自己的文化却……”她没有继续说下去。

每个人都安静了,然而内心却都是不平静的——

为什么兴盛了几百上千年的川剧行业在当今社会却逐渐萎靡了呢?为什么看川剧的都是老年人呢?为什么这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却没有走进我们年轻人的心中呢?

带着这一份不平静,我们在一个周末去了小巷深处的“茶园剧场”。石板路延伸到剧场门前,青苔便陡然增多了。只见,眼前是一间破旧不堪的老房子,房顶的风扇吱呀吱呀地摇晃,摇出了一阵悲哀的歌谣。钨丝灯孤零零地在房梁上晃悠,墙上挂着的脸谱照片已灰尘满满,暂时闲置的舞台摆满了杂物,木制桌椅因有了年头而变色变形,挂在一旁的华美戏服长长的袖摆,也免不了蒙上一层细细的灰。

眼见此情此景,我们心情沉重。

难道就这样让川剧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吗?绝不可以!

就此结缘,绝不放手。

于是,我们建立了“拾梦川腔”领导力小组,以“重拾川剧梦”为主题,意在为推动川剧行业的传承与发展献出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

重拾川剧梦,刻不容缓!(.*)

为了解人们对川剧的认知,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打印了1000份问卷,在江津城区向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分发。然而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最后也只收回了800份有效问卷。“叔叔,您好,我们是……”“我忙着呢。”“阿姨,您好,我们是拾梦川腔的小组……”“没兴趣。”

……

一开始,我们不断遭到拒绝,一些人直接沉默地匆匆走过,甚至有人说:“你们这些小孩!不好好读书搞这些干吗!”这让我们信心大挫。不过,也有许多人接受了我们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询问。“你好,请问你看过川剧吗?”“没有。”“那你了解川剧吗?”“不了解。”“您对川剧有兴趣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兴趣呢?”“因为我从未看过,又没有了解,怎么会有兴趣呢?”

这不过是随机询问过程中的一段对话,可几乎每一段对话都大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