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统计问题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7 16:44:30

点击下载

作者:许宪春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政府统计问题研究

中国政府统计问题研究试读:

出版说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三十年来,特别是1998年二次创业以来,秉持“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的出版理念和“权威、前沿、原创”的产品定位,社科文献人以专业的精神、用心的态度,在学术出版领域辛勤耕耘,将一个员工不过二十、年最高出书百余种的小社,发展为员工超过三百人、年出书近两千种、广受业界和学界关注,并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专业学术出版机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经典是人类文化思想精粹的积淀,是文化思想传承的重要载体。作为出版者,也许最大的安慰和骄傲,就是经典能出自自己之手。早在201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二十五周年之际,我们就开始筹划出版社科文献学术文库,全面梳理已出版的学术著作,希望从中选出精品力作,纳入文库,以此回望我们走过的路,作为对自己成长历程的一种纪念。然工作启动后我们方知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文库入选图书的具体范围、入选标准以及文库的最终目标等,大家多有分歧,多次讨论也难以一致。慎重起见,我们放缓工作节奏,多方征求学界意见,走访业内同仁,围绕上述文库入选标准等反复研讨,终于达成以下共识:

一、社科文献学术文库是学术精品的传播平台。入选文库的图书必须是出版五年以上、对学科发展有重要影响、得到学界广泛认可的精品力作。

二、社科文献学术文库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主要呈现社科文献出版社创立以来长期的学术出版积淀,是对我们以往学术出版发展历程与重要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同时,文库也收录外社出版的学术精品。

三、社科文献学术文库遵从学界认识与判断。在遵循一般学术图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文库将严格以学术价值为取舍,以学界专家意见为准绳,入选文库的书目最终都须通过各该学术领域权威学者的审核。

四、社科文献学术文库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学术规范是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学术传播的基础,只有遵守共同的学术规范才能真正实现学术的交流与传播,学者也才能在此基础上切磋琢磨、砥砺学问,共同推动学术的进步。因而文库要在学术规范上从严要求。

根据以上共识,我们制定了文库操作方案,对入选范围、标准、程序、学术规范等一一做了规定。社科文献学术文库收录当代中国学者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原创理论著作,分为文史哲、社会政法、经济、国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等五个系列。文库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包括专著和主题明确的文集,应用对策研究暂不列入。

多年来,海内外学界为社科文献出版社的成长提供了丰富营养,给予了鼎力支持。社科文献也在努力为学者、学界、学术贡献着力量。在此,学术出版者、学人、学界,已经成为一个学术共同体。我们恳切希望学界同仁和我们一道做好文库出版工作,让经典名篇,“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启迪后学,薪火不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8月

作者简介

许宪春,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高级统计师;兼任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所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或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国政府统计研究和实际工作,撰写了二百多篇论文,其中许多论文在国内的《中国社会科学》和《经济研究》、美国的《收入与财富评论》和《中国经济评论》、日本的《统计学》等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出版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与发展》《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问题研究》等多部专著,其中,《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经济问题研究》还被日本学者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主持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或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

撰写的论文和著作多次获奖,其中《世界银行关于中国GDP数据的调整及其存在的问题》获第九届(2000年)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若干问题》等三篇论文分别获得第三届(1996年)、第四届(1998年)和第五届(2000年)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中国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研究》获第十一届(2012年)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与发展研究》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0年)。

内容提要

本书紧紧围绕中国政府统计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以及社会关注的重点统计问题进行研究,它凝聚着作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在社会关注的重点统计问题方面,本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作用和局限性,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回答了关于这一重要宏观经济指标的若干质疑和广大用户的关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收入分配统计核算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和有关计算方法,澄清了关于收入分配统计问题的若干误解;比较深入地揭示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最终需求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标与有关专业和部门统计指标之间的关系,解答了这些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在总量和速度上是否存在偏差,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需求比例,居民、企业、政府三者之间收入分配比例等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是否被严重误判的问题。在中国政府统计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方面,本书比较深入地探讨了中国政府统计中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包括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修订问题,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服务业统计和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问题,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联网直报系统和环比统计制度的建立问题等。本书对于深入了解中国政府统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Abstract

This book studies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official statistics and major issues surrounding them that have drawn the society’s attention. It reflects the author’s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on these issues. The book covers the basic definitions,forms of expression,rol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concept of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and the source data and method of calculation,and the author tries to answer some of users’ questions and concerns with regard to this important macroeconomic indicator. The study provides a conceptualization,basic indicators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accounting,and clarifies some misunderstandings of this issue. The examination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l demand and household disposable income indicators in China’s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and related statistical indicators,clarifies whether there is distortion in China’s GDP figures in terms of either volume or rate,and looks at whether some important ratio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have been incorrectly calculated,such as those among China’s consumption,investment and net exports,and among household,corporate and government incomes. O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official statistics,this book discusses the revision of China’s national accounting system,statistics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the service industr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and urban households surveys,the issue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treamlined corporate accounting system,direct online reporting system and the quarterly change accounting system,etc. This book provides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official statistics.

序言

这是我的第四部论文集,选取的是201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自认为比较重要的论文。这些论文都是紧紧围绕中国政府统计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以及社会关注的重点统计问题撰写的,它们凝聚着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全部论文可以划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面的问题研究,包括三篇论文。这些论文一是针对社会上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和意义的质疑,比较全面和客观地论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作用和局限性;二是为了满足广大用户了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需要,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常规年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分类、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以及第三次经济普查年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对这些基本分类、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的修订。

第二部分是关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若干重要指标与有关专业和部门统计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和中国政府统计相关制度方法的阐述,包括三篇论文。近年来,部分研究人员发表了若干质疑中国政府统计有关制度方法和结果的文章,这些文章大都是从专业和部门统计指标出发,甚至是从对专业和部门统计制度方法的主观判断出发,断定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可支配收入等国民经济核算核心指标及其构成指标在总量和速度上存在偏差,甚至严重扭曲了国民经济中一些重大比例关系,例如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需求比例关系,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收入分配比例关系,等等。本部分的三篇论文有针对性地阐述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和专业及部门统计中的有关制度方法,揭示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若干重要指标与专业和部门统计中有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回答了上述质疑,同时,也论述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若干重要指标与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相应指标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是关于收入分配核算方面的问题研究,包括四篇论文。近年来,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研究的重点领域和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无论是在经济研究中还是在媒体评论中,都存在着对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指标的种种误解。鉴于此,本部分论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关于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指标,以及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有关具体规定和计算方法,对关于收入分配核算基本概念和基本指标的误解进行分析和澄清。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对城乡住户调查中的居民收入指标进行了修订,对住户调查中的居民收入与资金流量表中的居民收入口径范围进行了协调。针对这种情况,本部分论文比较系统地梳理了一体化改革前住户调查中的居民收入与资金流量表中的居民收入之间的区别,一体化改革对城乡住户调查中的居民收入的修订和对住户调查中的居民收入与资金流量表中的居民收入之间的协调,以及一体化改革后住户调查中的居民收入与资金流量表中的居民收入之间依然存在的区别等方面的情况。

第四部分是关于国民财富核算方面的问题研究,包括一篇论文。该文详细探讨了影响国民财富及其分配结构变化的若干因素,分析了国民收入及其分配结构对国民财富及其分配结构变化的影响,阐述了保持国民财富稳定增长和提高国民财富分配结构合理性的若干意见和建议。

第五部分是关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修订方面的问题研究,包括两篇论文。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满足经济管理产生的新需求,反映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的新变化,体现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方法改革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国家统计局正在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进行修订。这两篇论文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修订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核算范围、基本分类、基本核算框架、基本指标和基本计算方法的修订。

第六部分是关于中国政府统计改革和发展方面的问题研究,包括两篇论文。为了适应宏观管理和决策以及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统计信息需求,提高统计能力和水平,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努力推进各个领域的统计改革和发展。这两篇论文阐述了其中比较重要的改革和发展内容,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服务业统计和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联网直报系统和环比统计制度的建立等。

为了尊重历史,除了部分文字修正外,本文集收录的所有论文都基本上保持了发表时的原貌。

由于水平所限,本文集肯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许宪春2015年9月1日第一篇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问题研究[1]准确理解和客观评价国内生产总值

内容提要:本文依据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从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的重要工具、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检验经济政策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等方面比较全面地论述了GDP的作用;从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不能反映资源环境的变化等方面比较客观地揭示了它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准确理解、客观评价和正确使用GDP,在它的适用范围内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它不足的地方用其他指标来弥补的意见和建议。

目前,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我国受到高度关注,有的人给予它高度评价,有的人给予它严肃批评。那么,究竟应当怎样理解和评价GDP呢?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政府统计,特别是曾经长时间从事GDP核算的统计工作者,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GDP的概念和表现形式;二是GDP的作用和局限性。一 GDP的概念和表现形式(一)GDP的概念

GDP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给出的概念并不完全一致。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的GDP概念是依据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确定的。这个国际标准就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制定[2]的《国民账户体系》,简称SNA,被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政府统计所采用。

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GDP是指我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3]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要准确把握这个概念,需要准确理解以下四个基本概念:一是常住单位,指的是创造GDP的主体,也就是我国的GDP是由什么样的单位创造的;二是生产活动,指的是什么样的活动创造GDP,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创造GDP,只有生产活动创造GDP;三是最终成果,指的是什么样的生产成果计入GDP,不是所有的生产成果都计入GDP,只有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入GDP;四是一定时期,指的是GDP是与时间段相联系的概念,而不是与时间点相联系的概念,也就是说,GDP是一个流量,而不是存量。我认为,如果对这四个基本概念理解得比较透彻的话,就会对GDP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遇到一些与GDP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做出比较准确的解释。下面逐一阐述这四个基本概念。

第一,常住单位。作为创造GDP的主体,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把握它?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常住单位是指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它涉及两个重要概念,一是经济领土,二是经济利益中心。什么是经济领土?简单地说,就是我国中央政府可以控制的地理领土。这个定义是比较客观的。比如,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目前台湾并不在我国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所以在计算我国GDP的时候,就暂时不把台湾作为我国的经济领土来看待,这样在国际上不会产生歧义。具体来说,我国的经济领土包括我国的领陆、领水和领空。为什么这样定义?因为生产活动不仅发生在陆地,而且还发生在海洋和空中,为了使GDP更全面地反映生产活动成果,领陆、领水和领空都需要纳入经济领土范围。我国的经济领土除了包括我国的领陆、领水和领空外,还包括位于国际水域,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尽管它们不在我国的地理领土范围内。我国的经济领土还包括我国在国外的领土飞地,比如驻外使馆、领馆用地。我国的经济领土不包括我国地理范围内的飞地,如外国驻我国的使馆、领馆用地,国际组织在我国的办事机构用地等。这样就把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界定清楚了,凡是在这个范围内的都属于我国的经济领土。什么是经济利益中心?一个经济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就认为这个单位在我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这个概念涉及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经济活动场所,比如住户要有住房,企业要有厂房,行政事业单位要有办公用房;二是要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三是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时间,一般以一年为标准,就是说一个经济单位要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从事一年或打算从事一年以上的经济活动才具备我国常住单位的时间条件。一个经济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备了上述三个基本条件,就认为它在我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所以,创造我国GDP的经济活动主体就是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这类单位从事的一定范围的生产活动就是创造GDP的活动,不管这个单位在什么地方从事这种生产活动,它都在为我国创造GDP。这样的概念着眼于创造GDP的经济活动主体,即常住单位,不像普通经济学教科书那样,着眼于经济活动空间,即国土范围。我国的常住单位可以通过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在超越我国国土范围从事生产活动,它照样可以为我国创造GDP。这样的定义比普通经济学教科书的定义更严谨、更合理。

第二,生产活动。什么是生产?生产就是在机构单位的负责、控[4]制和管理下运用劳动和资产将货物和服务投入转化为货物和服务产出的活动。也就是说,所谓生产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机构单位的负责、控制和管理,没有机构单位负责、控制和管理的活动,如原始森林里树木的自然生长和海洋鱼类的自然生长等自然活动不属于生产活动。二是要运用劳动和资产将货物和服务投入转化为货物和服务产出。对于生产活动来说,也是有一定限制的,并不是把所有的生产活动都纳入创造GDP的生产范围。所有有形产品的生产,不论这些产品是对外销售还是自己使用,都纳入生产范围。服务的生产则有一定的限定,住户的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雇用的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服务之外,则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比如家庭妇女在自己家里做饭、清扫卫生、伺候老人、教育孩子,这类活动对于家庭生活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它们没有报酬的支付,不属于市场行为,不纳入GDP的生产范围,这样的活动不创造GDP。所以说家务劳动是否创造GDP,要看它是家庭成员自己提供的还是雇用了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是否有市场支付行为。

第三,一定时期。一般来说,这里的一定时期可以是任何一个时间段。从国际惯例来看,都是以一年或一个季度为一个核算期,也有极少数国家按月核算GDP。

第四,最终成果。把GDP界定为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其目的就是要剔除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例如一辆汽车的生产需要经历许多中间产品的生产过程,如发动机、轮胎、车体、车窗、座椅等,如果不把GDP限定在最终成果上,就会造成大量的重复计算,导致GDP虚估。(二)GDP的表现形式

GDP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价值形式,就是各个生产单位,或者各个行业生产的产品价值扣除生产这些产品时投入的各种产品(不包括固定资产)价值,表现为价值的增值。第二种是收入形式,主要是对投入生产活动的各种要素的收入回报。首先是对投入生产活动的劳动要素的回报,表现为劳动者报酬;其次是对投入生产活动的固定资产要素的回报,表现为固定资产折旧;再次是对投入生产活动的其他要素的回报,表现为营业盈余;最后是对政府为生产活动提供国防和社会安全以及社会管理活动的回报,表现为生产税和生产补贴的差额,即生产税净额。第三种是产品形式,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进出口产品,表现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

价值形式通过生产法GDP计算。这种方法首先是就每一行业计算出它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各种产品的价值(称为总产出)和生产这些产品时投入的产品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称为中间投入);然后通过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得到每一行业的生产法增加值;最后汇总各个行业生产法增加值,得到生产法GDP。用公式表示就是:

生产法GDP=∑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举例来说,粮食种植业在一年中收获了一定数量的粮食,这些粮食的价值就是粮食种植业创造的总产出;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投入了种子、化肥、农药等各种中间产品,这些中间产品的价值就是中间投入;这些总产出减去相应的中间投入就是粮食种植业的增加值。

收入形式通过收入法GDP计算。这种方法首先是就每一行业计算其投入生产活动的各种要素的回报,即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然后汇总这些收入回报得到每一行业的收入法增加值;最后汇总每一行业收入法增加值,得到收入法GDP。用公式表示就是:

收入法GDP=∑收入法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产品形式通过支出法GDP计算。这种方法就是先计算三大需求,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然后汇总得到支出法GDP。在GDP核算中,消费需求称为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投资需求称为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净出口需求称为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等于货物和服务出口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用公式表示就是

支出法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

     (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其中,居民消费支出指用于居民生活的各种产品的支出,例如食品支出、服装支出、交通支出、教育支出、医疗支出等;政府消费支出指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支出,包括行政管理服务、国防服务、公共安全服务、教育服务、科技服务等,这类服务是由政府财政支付,为全社会或社会的某一部分成员共同享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道路、桥梁、机场、码头、厂房、办公用房、居民住房、机器设备、计算机软件等的建造或购买支出;存货增加包括农业企业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存货增加,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原材料和在制品的存货增加,建筑业企业的建筑材料的存货增加,批发零售业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企业的流转存货增加,等等;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既包括经过海关的有形货物的进出口,也包括不经过海关的无形服务的进出口,例如运输服务、通信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

需要强调的是,存货增加也是投资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在我国宏观经济分析中这个指标常常被忽略,这是因为在经济平稳运行的时候存货增加变动幅度不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在经济剧烈波动的时候,存货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突出。例如,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随着市场需求的收缩,产品价格下降,企业持有存货就会带来损失,企业为了减少这种损失,减少生产,销售库存,从而就出现了所谓的“去库存化”,它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向下拉动作用。当经济逐渐恢复,市场需求逐渐旺盛,价格逐渐回升,企业持有存货就会带来收益,从而就出现了“库存回补”的现象,它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向上拉动作用。2009年一季度,存货增加对我国经济增长率产生了4个百分点的向下拉动作用;2010年一季度,存货增加对我国经济增长率产生了1.6个百分点的向上拉动作用。美国在这次经济恢复过程中,存货增加也曾经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三大需求在经济分析和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许多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都依赖三大需求指标,例如,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消费、扩大投资、鼓励出口的经济刺激政策,这些政策都是针对三大需求制定的。二 GDP的作用和局限性

下面阐述GDP的作用和局限性。(一)GDP的作用

GDP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的重要工具;二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三是检验经济政策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四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指标。1.GDP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的重要工具

为什么说GDP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的重要工具?我们可以通过以下5个方面内容来理解这一点。(1)经济增长率。每个国家都希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因为没有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就无法保证大多数居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从而就无法保证大多数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没有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就无法保证大多数企业持续获得较好的收益;没有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就无法保证政府获得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所需要的财政收入。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决定了反映经济增长指标的重要性,即经济增长率的重要性。经济增长率就是用GDP来定义的,准确地说是用剔除价格因素后的GDP,即实际GDP来定义的。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GDP作为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重要工具的作用。(2)经济规模。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主要是用GDP来反映的。经济规模不等于经济实力,但是反过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就谈不上有经济实力。这是许多人关注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的重要原因。例如,2010年中国按汇率法计算的GDP超过了日本,在世界上就引起了比较广泛的关注。(3)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人均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些国家比较小,经济规模不大,例如挪威、瑞士、瑞典、丹麦,但国际上都认为这些国家比较富裕,人民生活水平比较高。为什么?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的人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人均经济发展水平是用人均GDP来衡量的。(4)经济结构。“十二五”规划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我认为,三种类型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非常重要。①产业结构,包括三次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我国目前的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偏重,特别是其中的工业偏重,第三产业偏轻。②需求结构,包括三大需求结构以及三大需求的内部结构。我国目前的三大需求结构中投资比重偏高,消费比重偏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要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③地区结构,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地区结构不平衡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长期存在,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稳定性。例如,如果西部地区长期落后于东部地区,势必造成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上述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地区结构主要是通过GDP来反映的。(5)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用来反映居民购买的消费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变化的。它的高低对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居民名义收入水平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如果CPI涨幅明显上升,就意味着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导致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因此一旦CPI涨幅过高,就会引起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的不满。所以CPI很重要,从普通老百姓到宏观经济决策者都特别关注这个指标的变化。

还有一个重要指数也是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的,就是“GDP缩减指数”。因为最终产品不仅包括居民购买的消费品,还包括政府购买的消费品以及投资品和进出口产品,而CPI只反映居民购买的消费品的价格变化,没有反映政府购买的消费品以及投资品和进出口产品的价格变化,所以它不能完整地反映全部最终产品的价格变化。GDP缩减指数则是全面反映最终产品价格变化的指数。

CPI和GDP缩减指数在国际上都被作为观察价格总水平变化的重要指标,它们在反映通货膨胀方面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CPI集中反映居民购买的消费品的价格变化,GDP缩减指数全面反映消费品、投资品和进出口产品的价格变化。对于普通居民来说,他们更关心CPI,因为CPI的变化直接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对于宏观经济决策者来说,既应当关心CPI,也应当关心GDP缩减指数,因为他们除了必须考虑直接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消费品的价格变化外,还必须考虑其他最终产品的价格变化。这是因为,首先,投资品和进出口产品的价格变化同样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健康发展;其次,这两个指数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投资品和进口产品的价格变化迟早会对CPI产生影响,如果看不到这种影响,对CPI的变动趋势就判断不清楚。所以这两个指数对于宏观经济决策者来说都非常重要,应当比较清楚地理解和把握。

改革开放以来,2000年以前,我国CPI年均上涨率高于GDP缩减指数年均上涨率;2000年以后,恰好相反(见表1)。表1 CPI上涨率与GDP缩减指数上涨率之间的比较2.GDP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1)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首先看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制定过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明确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GDP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GDP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著名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是以GDP来确定

[5]的。

党的十四大提出,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实现8%到9%的增长速度,到20世纪末,GDP超过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要求。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00年,在人口比1980年增长3亿人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GDP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目标比十四大更进一步,因为它考虑了在人口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人均GDP比1980年翻两番。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新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其中第一步是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GDP比2000年翻一番。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力争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

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其中包括,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

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制定的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都与GDP有密切关系。

再看规划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有22个,其中,与GDP有关的指标有6个,包括两个经济增长指标、两个经济结构指标、两个人口资源环境指标。

两个经济增长指标:一个是GDP,“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7.5%;另一个是人均GDP,2010年比2005年翻一番,年均增长6.6%。“十一五”时期超额完成了这两个目标任务。

两个经济结构指标:一个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从2005年的40.3%提高到2010年的43.3%,5年提高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初步核算,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与规划目标相差0.3个百分点。另一个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要从2005年的1.3%提高到2010年的2%,5年提高0.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14个百分点。初步核算,2010年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75%,与规划目标相差0.25个百分点。

两个人口资源环境指标:一个是单位GDP能耗,2010年比2005年降低20%左右。这是一个约束性指标,在“十一五”末期的时候,这个指标成为关注的焦点。“十一五”前三年,这项指标完成得很好。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外需急剧收缩,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滑,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这样,在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迅速回升的同时,高耗能行业也快速增长,对实现“十一五”时期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造成很大的挑战。2010年,国家和各地区采取了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从而基本实现了这个目标。另一个指标是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10年比2005年降低30%。这也是一项约束性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有24个,其中直接与GDP有关的指标有6个,包括两个经济发展指标、一个科技教育指标、三个资源环境指标。

两个经济发展指标:一个是GDP,“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7%,从2010年的39.8万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5.8万亿元;另一个是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十二五”时期提高4个百分点,从2010年的43%提高到2015年的47%。

一个科技教育指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十二五”时期增加0.45个百分点,从2010年的1.75%增加到2015年的2.2%。

三个资源环境指标:一是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十二五”时期降低30%;二是单位GDP能源消耗,“十二五”时期降低16%;三是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十二五”时期降低17%。这三个指标都是约束性指标。

此外,“十二五”规划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还涉及其他一些重要指标。例如,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目标中,明确提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在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这一目标中,明确提出居民消费率上升;在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这一目标中,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关于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较好的指标来反映。但是,我认为,同样的资源消耗产生较大的GDP,或者说同样的GDP消耗较少的资源,应该说是具有较好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标志;居民消费率指的是居民消费支出占支出法GDP的比重;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指的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显然,这些目标都与GDP有密切关系。(2)宏观经济政策。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上,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都和经济增长、价格变动有密切关系。我们可以用一系列实例来说明这一点。

1992~1996年,我国经济连续保持了5年两位数高速增长。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上都是少见的,只有日本和新加坡曾经保持过连续5年或5年以上两位数高速增长的纪录。这期间,我国CPI快速上涨,1994年涨幅高达24.1%。为了解决经济过热所导致的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1994~1997年,国家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率和CPI涨幅迅速回落,为了扭转经济增速迅速下滑的局面,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1999~2003年,为了彻底扭转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实现经济的平稳回升,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3~2007年,我国经济又一次连续保持5年两位数高速增长,经济运行再次出现过热的现象,2005~2006年,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稳中适度从紧;2007年年底和2008年年初,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外需急剧收缩,为了扭转经济增长率快速下滑的局面,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12月,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增速逐步走向稳定但通货膨胀有所抬头时,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3.GDP是检验经济政策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制定经济政策的时候,决策者往往会面临艰难的选择,有时候很难保证某种经济政策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GDP是检验某些经济政策是否实现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例如,在经济衰退的时候,有关刺激性经济政策是否有效地抑制了衰退,促进了经济复苏;在经济过热的时候,有关紧缩性政策是否有效地抑制了经济过热,拉动经济回归到正常水平;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时候,有关经济结构调整政策是否发挥了预期的作用,GDP就是重要的检验手段。比如,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扭转经济增速迅速下滑的局面,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实现了经济增速的迅速回升。GDP数据告诉我们,这些经济刺激政策达到了预期的目的。4.GDP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指标(1)国际义务。作为国际社会大家庭中的成员,每个国家都需要承担必要的国际义务,而某些国际义务与GDP有密切关系。例如,作为联合国的成员,每个国家都需要承担联合国的会费义务。各成员国承担联合国多少会费义务有一个基本的规则,即一个国家承担的联合国会费占联合国全部会费的比重等于这个国家的国民总收入(GNI)占全世界国民总收入的比重乘以1减去宽减率,用公式表示就是:

联合国会费比重=一国GNI占世界GNI比例×(1-宽减率)

其中

宽减率=(世界人均GNI-该国人均GNI)÷世界人均GNI×85%

GNI和GDP两者相差的就是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投资收益净额。对于多数国家来说,这个净额占GDP的比例不大,从而GNI和GDP相差不多。所以对于多数国家来说,用GNI来确定一个国家承担的联合国会费的份额与用GDP来确定相应的份额是差不多的。因此,上述公式说明,一个国家承担的联合国会费的份额基本上是由该国的GDP总量和人均GDP水平来决定的。如果一个国家的GDP总量大,人均GDP水平高,承担的联合国会费的义务就比较多,比如美国和日本;如果一个国家的GDP总量小,人均GDP水平低,承担的联合国会费的义务就比较少;如果一个国家的GDP总量大,人均GDP水平低,承担的联合国会费份额就不如GDP占世界GDP的份额高,比如中国。所以说,一个国家承担联合国的会费义务与该国的GDP总量和人均GDP水平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2)优惠待遇。许多国际组织对其成员国提供一些优惠待遇,比如世界银行向其部分成员国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等优惠待遇。世界银行一般是利用成员国人均GNI水平来确定其是否有资格享受这种优惠待遇的。也就是说,一个成员国的人均GNI水平在一定标准之下,才有资格享受世界银行的有关优惠待遇,否则就没有资格享受有关优惠待遇。(3)国际地位和发言权。许多国家都希望在国际社会上多发挥一些作用,但是,在很多场合,不是自己想发挥多少作用就能发挥多少作用的。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类似一个大的股份公司,其成员国拥有多少份额就有多少发言权。一些小国拥有的份额小,只能与有关国家组成联合执董,这些国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某些政策持拥护或否定意见往往不起作用,因为只有联合执董的意见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说,成员国所拥有的份额决定了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言权,而GDP和人均GDP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拥有多少份额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GDP和人均GDP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言权的重要因素。

以上论述充分说明GDP的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其他统计指标能够取代它的地位。(二)GDP的局限性

在看到GDP的重要作用的时候,还必须看到它的局限性。GDP的局限性也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二是不能全面地反映社会进步;三是不能反映资源环境的变化;四是不能全面地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1)GDP没有充分反映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某些公共服务,包括宏观经济管理服务、行政服务、教育服务、科技服务等,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GDP对这些公共服务的反映是不充分的。GDP注重反映市场活动,市场交易所形成的价格,即所谓市场价格,是衡量GDP的重要标准。但是,公共服务没有市场交易行为,从而不存在相应的市场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标准是通过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所支付的劳动报酬等成本来衡量这些公共服务对GDP的贡献的,但是这些成本并不足以反映这些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2)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差异。经济发展质量很重要,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表现。不同国家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差异很大;不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差异很大;不同国家的排放强度差异很大。这些指标是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从而不同的国家之间,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质量上的差异。GDP基本上不能反映这些经济发展质量上的差异。例如,2005年,我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是5%,但是我国许多资源消耗占世界资源消耗的比重都远远超过了5%,说明我国的资源产出率太低,或者说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太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质量上的差异,GDP是反映不出来的。(3)GDP不能准确地反映财富的增长。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更大程度上决定于它所拥有的财富存量,而不是GDP。GDP是财富存量的重要来源,但财富存量的增长既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也取决于经济增长质量。在经济增长质量较高的情况下,财富存量随着GDP的增长而增加;在经济增长质量较差的情况下,财富存量不一定随着GDP的增长而增加,甚至可能会随着GDP的增长而减少。

一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所拥有的财富存量,而不是GDP。比如住房,大多数居民的住房都是过去建的,只有少数居民的住房是当年新建的。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住房的质量如何?住房的质量好,持续的时间就长;住房的质量差,持续的时间就短。所以如果住房的质量好,住房存量就会随着新建住房的增加而增加,居民的居住条件总体上会随着新建住房的增加而得到相应的改善;但如果住房的质量差,住房存量不一定会随着新建住房的增加而增加,居民的居住条件总体上不一定会随着新建住房的增加而得到相应的改善。例如,由于住房质量很差,新建住房的数量少于原有住房拆除数量时,居民的居住条件总体上就得不到改善。

所以说经济增长质量对于财富的积累很重要。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不高,但它们的经济增长质量较高,所以它们的财富存量逐步积累下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很高,财富存量积累得也比较快,但是相对于经济增长速度来说,相差很多,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由于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它也就不能准确地反映财富的增长。(4)GDP没有反映非市场性家务劳动。做饭、清扫卫生、照顾老人、教育儿童等家务劳动对于人民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家务劳动的市场化程度是不同的。在发达国家,许多家庭雇用保姆从事这种家务劳动;在发展中国家,雇用保姆的家庭要少得多。按照国际标准,雇用保姆所从事的家务劳动是一种具有市场交易行为的生产活动,这种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应当计入GDP,而由家庭成员从事的无报酬的家务劳动,不纳入创造GDP的生产活动范围。因此,发达国家家务劳动市场化程度高,GDP就相应地多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家务劳动市场化程度低,GDP就相应地少一部分。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种家务劳动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由于市场化程度不同,GDP就有所差别。就这一点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GDP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比性。

以上几个方面说明,GDP并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2.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社会进步(1)GDP没有充分地反映公共服务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许多公共服务,例如教育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在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GDP对这些公共服务的反映是不充分的。如前所述,GDP是通过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所支付的劳动报酬等成本来衡量这些公共服务的贡献的,但是这些成本并不足以反映这些公共服务在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2)GDP不能反映就业状况。GDP反映生产活动所创造的最终成果,但是,多少人参与了这些生产成果的创造,多少人想参与而不能参与这些生产成果的创造,不是GDP所反映的内容。也就是说,GDP不能反映就业和失业情况。(3)GDP不能反映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具有同样GDP总量的国家之间,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可能完全不同,有的可能差距很小,有的可能差距很大。GDP不能反映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状况。(4)GDP不能充分地反映社会福利的改善情况。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等社会福利的改善情况,难以在GDP中得到充分的反映。3.GDP不能反映资源环境的变化

GDP是反映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是经济发展往往消耗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也往往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GDP没有反映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逐步意识到改善环境的重要性,一些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改善环境。但是GDP只能反映相应活动所产生的经济上的收益,不能反映人类的这些自觉行为所带来的环境改善的效果。

国际上有人提出绿色GDP的概念。这一指标力图在反映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反映资源消耗的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这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标,也是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指标,遗憾的是,目前还缺乏可操作性。因为大多数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失是没有经过市场交易的,因此找不到一个客观存在的价格来估计资源消耗的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这一点与GDP不同。GDP所描述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是经过市场交易的,市场价格构成GDP估价的重要的客观基础,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的估价缺乏这样的客观基础。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统计部门正式地核算和公布绿色GDP数据,只有学术研究机构有关于这一指标数据的测算和发布。一般来说,政府统计部门对统计指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要求更严格,学术研究机构可以有更多的主观判断和灵活探索。政府统计部门如果核算和发布缺乏客观依据的以主观估计为主的统计指标,那是很难有说服力的,是不合适的。所以,绿色GDP的实施还缺乏坚实的实践基础。4.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1)GDP不能全面地反映公共服务的改善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行政服务、公共安全服务、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医疗服务等公共服务的改善,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如前所述,GDP是通过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所支付的劳动报酬等成本来衡量这些公共服务的贡献的,这些成本并不足以反映这些公共服务的改善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2)GDP不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进步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就业状况、收入分配状况、社会福利状况的改善等方面的社会进步,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由于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社会进步,所以它也不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进步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3)GDP不能反映环境损失和环境改善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环境恶化了,降低人民的生活质量;环境改善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由于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损失代价和人类的自觉行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善成果,所以GDP不能反映环境损失和环境改善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GDP既具有重要的作用,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当准确地理解它,客观地评价它和正确地使用它,在它的适用范围内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在它不足的地方用其他指标来弥补。我们不能要求一个统计指标什么都能做,就像人各有所长一样。一个跳高运动员可能并不擅长于跳远,让他去跳远,他没有拿到好成绩就指责他,对他是不公正的。对待GDP,我们应当采取科学态度。

[1] 本文发表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发表时的题目为《如何全面准确理解和客观评价GDP》。

[2] 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国民账户体系》(简称SNA)已经有四个版本,分别于1953年、1968年、1993年和2008年颁布,前两个版本是由联合国组织制定的,后两个版本是由联合国、欧盟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5个国际组织共同组织制定的。

[3] 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第7页;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调查制度2012》,2011,第1265页。

[4] 在SNA和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货物和服务统称为产品。

[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讲的是国民生产总值,后来这一指标改为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