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抱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7 07:42:22

点击下载

作者:张克什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要抱怨

不要抱怨试读:

前言

没有人喜欢抱怨者,正如没有人喜欢自大狂。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盟军将领麦克阿瑟,23岁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点军校。他先是被安排到一个偏远的矿井做管理工作,但他却认为这项工作索然无味……因而情绪低落,牢骚满腹,总是抱怨离家太远。由此他便获得上司的如下鉴定:“麦克阿瑟中尉在执行任务时,没有表现出推荐之中所列出的优点,他除了相貌英俊、仪表堂堂以外,所履行的职责均无法令人满意。”闻听此事后,麦克·阿瑟很是不满,并当即加以反驳。

那么,后来麦克阿瑟又是如何成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呢?噢——,原来是他以后彻底认识并改变了爱抱怨的缺点。假设他一直我行我素,继续没完没了地抱怨,肯定不会有什么显赫的功绩、辉煌的事业,我们恐怕连麦克阿瑟是谁也不会知晓了。

是的,经常能听到一些职场中人抱怨上司、抱怨同事、抱怨工作、抱怨环境,有的甚至发展到了牢骚满腹、喋喋不休的程度,好像这个世界上谁都对不住他。于是,这些人便老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别人庸俗低劣,生活丑恶不堪。

事实上真是如此吗?我们不是盲目的乐观主义者,认为世界是上天安排好了的,专供我们享乐的美妙天堂,一切都尽善尽美,毫无瑕疵;这当然是一厢情愿、自欺欺人的想法。但我们似乎也完全没有必要,非把世界看成漆黑一团不可。世界是现实的,那么,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也应该是现实的。

首先是承认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并不十全十美,而且有着诸多的缺陷和不如意。这样,我们从北京出发去意大利,就不会企望中途见到罗马;我们对待生活的不公和工作的烦恼,就不会动辄气冲两肋、义愤填膺。

其次是认识到光凭愤世嫉俗的情绪并不会改变世界,否则人类就不用胼手胝足、汗流浃背地辛勤劳作了。怨气冲天不仅无济于事,还极易招致别人的反感和厌恶,而且使自己沦为情绪的奴隶,遮住使人生灿烂的阳光,阻断事业前进的道路。

最后是树立起化抱怨为抱负的雄心壮志。因为机会往往乔装成“问题”的模样出现,既需要我们有一双睿智的慧眼,也需要我们有一副矫健的身手,更需要我们有一颗热忱的心灵。时刻牢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自己,如此,我们就会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更宽的胸怀来对待别人,以更热的激情来对待工作。

没有任何抱怨,不仅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更是一种非凡的气度,一种超俗的境界。种下牡丹不会收获蒺藜,播下龙种不会长出跳蚤。收成不是梦想出来的,而无疑是取决于我们的播种、侍弄和耕耘。

你是一个抱怨者吗?你愿意做一个抱怨者吗?作者2005年4月于北京

一、“你抱怨个鬼哎!”

——没有人喜欢抱怨者

人只要有淡水喝,有东西吃,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艾迪瑞肯贝克在太平洋上绝望地漂泊21天后,认为这是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1.什么人在抱怨

我们听说过各式各样的成功者,但你见过靠抱怨而成功的人吗?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发出如下的抱怨:“哎!工作太累了,天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简直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我们那个老板一点人情味儿都没有,好像给他打工就是给他当奴隶!”“看看我们公司那伙人儿,那素质低的,你都没法说!”“我那个单位的环境实在糟透了,根本不是人呆的地方!”“人要是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我咋就没碰到一个好人呢?”“咱一不会溜须,二不会拍马,谁看得起咱哪!这辈子将就混吧。”

……

那么,究竟是哪些人在抱怨呢?

如果不带任何偏见去看这些抱怨者,我们就会发现,有的人似乎确实具备某些抱怨的理由,因为他们所抱怨的问题果真有据可查;而有的人则不过是出于自己过于狭窄的心胸,他自己才应成为别人的抱怨对象。

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是悲观主义者,遇事当前,总喜欢挑些毛病出来。他们对生活、对工作、对人物甚至对整个世界吹毛求疵,似乎到处是漆黑一团,毫无希望可言。他们也可能是自以为是,凡有不如意的人或事,都会起而否之贬之,并以此显示自己的高明和智慧。他们中还有些人可能是心直口快的性情中人,胸中容不下芥蒂之物,凡有怨气,必发之于口以为快。此种人已将抱怨变为一种本能,甚至变成了一种病症,总能发现抱怨的理由,用来启动、润滑自己喋喋不休的唇舌。还有一些抱怨者,他们可能是暂时失意的一些人,抱怨可能变成了他们排解无奈和发泄不满的方式或习惯。实际上问题很简单:可能是别人做错了,影响了团队和他本人的利益;还可能是被别人误解,因而用抱怨来批评别人,并为自己辩解。

不论是哪一种抱怨者,一般总以他人为抱怨对象,不管这个“他人”是某些不确定的人,还是具体的老板、上司、同事。既以他人为抱怨对象,其实质就是对别人提出不满、批评、指责,甚至是诅咒和谩骂。西方有句名谚:“一个人话说得太多了,就不免说出蠢话来。”等到说出蠢话时,对于职场中人来说,就不仅仅是有碍面子的小问题,而是影响个人前程的大问题了。

中国也有句著名的俗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如果因为说话不谨慎,甚至只因为一些于事无补的抱怨,就给自己带来祸端,实在是得不偿失的。当初不过是快乐快乐嘴皮子的事儿,现如今竟然弄到灾难临身的境地,除了得出咎由自取的结论外,还能怪罪谁呢?

人们常常对“得意忘形”的人嗤之以鼻,而对“失意忘形”给人们带来的弊端却常常不以为意。其实,如果说得意容易忘形,倒不如说失意更容易忘形。因为人一旦失意,往往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一是认为别人容易原谅他,二是自己也更容易放纵自己。失意者不再有所忌讳,反正世界都对不住他了,他就不再需要冷静地用理智来约束自己,干脆逞一时之口快,什么有劲说什么,什么话刺激说什么,什么话伤人说什么,任什么样的后果也顾不得去计较了。

我们不论是置身于职场,还是置身于社会,抑或就是置身于家庭中吧,凡是有人的地方,自然就免不了矛盾、摩擦和隔阂,总有别人对我们不住的时候,总之,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抱怨的前提,为我们的愤世嫉俗、牢骚满腹和怨气冲天提供理由。

然而我们是否非得选择抱怨来平衡我们的情绪不可呢?抱怨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问题呢?抱怨者的结局已经很充分地回答了这些问题。那就是,平衡情绪完全可以采取别的办法,抱怨不大可能解决问题。相反,越是抱怨越是难以平衡情绪,越是抱怨越会引起他人的厌烦。抱怨者不仅是在自己破坏自己的形象,当然也是在败坏自己的人际关系,更严重的则是在自毁前程。

因此,我们还能将抱怨当成无关痛痒的小节问题吗?不管是有些理由的抱怨,还是没有理由的抱怨,都不能从其本身方面进行简单评价,而是要放到对人生命运影响的大框架内来看待,将其定性为一种错误行为来认知,才能真正从实质上解决问题。错误,只要是错误,就可能给人带来灭顶之灾啊!2.心里不是堆“垃圾”的地方

总是抱怨的人不仅容易失去朋友,失去人心,也容易失去自己。如果抱怨能够解决问题,那么世界上也就不再需要实干家了。“这破车怎么又坏了”;“这鬼天气,又刮风了”;“真倒霉,这个星期天又加班”;“我比谁少干啥了,怎么就不给我加薪”;“他这个人,真让人看不惯”……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好像从来就没有过顺心的事或顺利的时候,什么时候你与他在一起,都会听到他在不停地抱怨。高兴的事他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他总挂在嘴上。他把自己搞得很烦躁,把别人也搞得很不安。

有个叫詹姆斯的人,他每天都阴沉着脸,总是一副愁苦不堪的样子,熟悉他的人好像就没有从他嘴中听说过“今天真高兴”、“今天天气不错”等等这样让人心情轻松舒畅的话语。每天每时,他都会有许多不开心的事,他总在不停地抱怨。

其实,他所抱怨的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过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小事情,大家天天都会遇到。但明智的人总会一笑置之,因为有些事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事是无力改变的,有些事是无法预测的。能补救的则应尽力补救,无法改变的应当坦然面对,调整好自己的心绪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但有的人却像詹姆斯一样,每一件不顺心如意的小事都会长久地堆积在心里、挂在嘴上,搞得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很糟。在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下,不难想像,他犯错误的几率自然要比别人高,许多新的不顺又在后边等着他,那么他又开始新一轮抱怨——沮丧——出错——倒霉……他自己还不明白——我运气为什么总是这么差?那些能力不如我的人为什么干得总是比我好?他们的运气为什么总是比我好?“万事如意”不过是人们相互祝福的颂词,但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真正现实的生活中,人们所面对的总是一些不尽完美的事情。我们虽不可能保证事事顺遂,但应该做到坦然面对,该放则放,不要把一些“垃圾”总堆在心里,把乌云总布在脸上,把牢骚总挂在嘴上,否则你就会变成倒霉蛋,周围的朋友也觉着你烦人。

抱怨生活吗?那又是为了什么呢?即便不久前我们还那么迫不及待地收下它所能给予我们的一切,但当它变得不再轻松愉快的时候就立刻抱怨它,看来那是不公平也是没有道理的。这意味着我们破坏了我们自己参与并承认的那个游戏的规则。既然我们如此兴高采烈地接受了它轻松、光明的前一半,那么,此刻我们惟一的态度是:拿出我们的勇气、耐心和气度去经受和度过那沉重和阴暗的后一半,也许这才是最重要的。3.别让偏见堵住心门

导致我们失败的不是别人的错误,而是我们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的偏见,是永远不会来不及的。

一位老人坐在一个小镇郊外的马路边。有一位陌生人开车来到老人面前。陌生人下车问老人:“请问先生,住在这个小镇上的人怎么样?我正打算搬来住呢。”

老人看了一眼陌生人,反问道:“你要离开的那个地方的人怎么样?”

陌生人回答:“不好,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我住在那里没有快乐可言,因此我打算离开那里。”

老人叹口气,说:“先生,恐怕你要失望了,因为这个镇上的人,也和你那儿差不多。”

听了这话,那位陌生人走了,继续去寻找他理想的居住地。过了一会儿,另一位陌生人来到老人面前,询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他。

这位陌生人说:“哦!住在那里的都是非常好的人。我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我正在寻找一个更有利于我的工作发展的小镇。我舍不得离开那个地方,但是我不得不寻找更好的发展前途。”

老人面露笑容,说:“你很幸运。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跟你原来住的地方一样好的人,你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想寻找敌人,你就会找到敌人;你想寻找朋友,你也就会找到朋友。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认为别人难以相处;善于与人相处的人,见到任何人,都会相处融洽。

能够与人融洽相处的人是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大度的人,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即使赚钱不多,也很满足,因为他能从融洽的合作关系中获得报酬。

有位学者在他的一本书中写道:

我们要容忍、谅解以及去爱别人,而不是等待他们来服侍我们,更不是给他们机会去表现他们的缺点,而是要我们自己积极主动地容忍别人和讨人喜欢……以一项对别人友善及有益的计划来发展我们自己、我们的能力以及个性,会使我们的友谊更高贵。如果我们这样去做了,恶邻和“损友”也有可能改变为善邻和好友,谁说不存在这种可能性呢?

某些人认为,世上最快乐的事就是和“我们的同类”建立友谊。抱有这种错误思想的人,永远无法体会到去结交三教九流各色朋友的那种乐趣,例如修车人、修脚人、私家侦探、伐木工人、古物修复家。这些人的生活多姿多彩,与他们交往能为你带来无限乐趣……

不要只想着和“我们的同类”打交道,你也要学会和“另类”的人打交道,也许他们是你不喜欢的“恶邻”和“损友”,但他们也是活生生的独具特点的人,不过是有些毛病罢了。你要学会主动地去与这些人相处,打开你的心灵,引导出他们内心的善良。只要你坚持,只要你勇于合作,你就会有所收获,感受到一种新的人生体验和乐趣。4.你是一个抱怨者吗

生活本身就很累,再不停地抱怨东抱怨西就更累了。

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一切都会成为你抱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要知道,一味地抱怨不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所以,不管现实怎样,我们都不应该抱怨,而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并获得幸福。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是快乐的,但是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觉得别人要比自己快乐一点。一个国际研究组织曾对25个经济发达国家所进行的一项“你是否每天都感到快乐”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其中20%的人认为自己“每天都不快乐”,60%的人常常生活在抱怨中。

该抱怨生活吗?想一想,我们是否曾迫不及待地收下它惠赐给我们的一切,但当它变得不再轻松愉快的时候就立刻抱怨它。生活是由辛、酸、苦、辣、甜五味组成,当品尝过它的甜美后,你将不得不再去品尝一下它的辛、酸、苦、辣。甜美的日子固然让人高兴,但如果生活中只有甜,那甜就无所谓甜了。辛酸苦辣的味道固然不佳,却能让你意志更加坚强,思想更加成熟。没有经历过辛酸苦辣,你就白来这世上走一遭。

有这样一个故事:

画家列宾和他的朋友在雪后去散步。他的朋友瞥见路边有一片污渍,显然那是狗留下来的尿迹,就用靴尖挑起雪和泥土把它覆盖上了。没想到列宾发现时却生气了,他说,“几天来我总是到这来欣赏这一片美丽的琥珀色,而你现在却把它涂抹了。”

在生活中,当我们老是埋怨别人给我们带来不快,或抱怨生活不如意时,想想那片狗留下的尿迹,其实,它是“污渍”,还是“一片美丽的琥珀色”,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

不要抱怨你的专业不好,不要抱怨你的学校不好,不要抱怨你住在破宿舍里,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穷或你的女人丑,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富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却没人赏识,不要抱怨你的老板不尽人情,不要抱怨你的同事素质低……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

抱怨,实在是一件随时都会发生的事情。早上起床晚了,抱怨的人会想:“家里人为什么不叫我一声?真是不负责任!”不抱怨的人会想:“也许他们是想让我多睡一会儿。”出门走路,与别人撞了一下,抱怨的人会想:“挺大个活人都看不见,长眼睛干什么的?”而不抱怨的人会想:“他肯定不是故意的,也怪我没注意。”到了公司,有个同事对面走过连个招呼也没打,抱怨的人会想:“他对我有意见?牛什么?我还懒得理他呢。”不抱怨的人可能想都不想,顶多会想:“他准是想着心事,没留神。”工作上辛辛苦苦完成了一个任务,自认为无可挑剔,哪知上司不哼不哈,连个高兴的脸色都不给,抱怨的人会想:“遇上这么一个不懂行的上司,真是热脸贴了个冷屁股!”不抱怨的人会想:“反正都是我应该干的,但求问心无愧。”下班了,领导说大家留一留,晚上要开会,抱怨的人会想:“上班的时候有的是时间,凭什么占用业余时间?”不抱怨的人会想:“也许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公布,再不就是要有新任务。”晚上回到家,累得不行,爱人还没回来做饭,抱怨的人会想:“一天忙得臭死,却连顿现成饭都吃不上!”不抱怨的人会想:“今天可有个一显身手的机会了,我要给家人一个惊喜”……

为什么抱怨的人会说生活得这么累,因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没有看到自己的所得;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也不会埋怨生活,因为他知道,失与得总是同在的,一想到自己的所得,他就会感到高兴。

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如果我们做不到从不抱怨,那就应该让自己尽量少一些抱怨,而多一些积极的心态去努力进取。因为如果抱怨成了一个人的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于事无补,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处处不顺,时时不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自由地生活着,其实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哪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呢?

正如一首叫做《不要抱怨生活》的诗中写道:

不要抱怨生活

尽管失意太多

只有走出自己封闭的心扉

才会真正体会到大海的辽阔

不要抱怨生活

尽管世路波折

秋风可以消瘦花的容颜

而土壤仍会孕育出新的春色

不要抱怨生活

只要默默执著

汩汩涌流的心灵之泉

总会滋润出人生之花的婀娜5.莫钻牛角尖

同样的世界,有人看得乐观,有人看得悲观,只是因为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不管在哪一个公司里,都会有不尽如人意的事,这完全要看个人的处世心态。有些人会尽量往好处想,日子过得照样轻松自如。但有些人就爱钻牛角尖,遇事总绕不过自己的思维领地,似乎是存心给自己找麻烦。

爱发牢骚的人是用一种苦涩的心态来看事情,他们认为所有的问题与苦恼都不过是他负面思想的佐证而已,于是看事情就只能看到负面。他会指责公司里的不公平和他人的错误,好让自己讨回公道。他不知道他所看到的世界只不过是他眼中的偏见而已。牢骚族往往忙于抱怨,以至没有多余的精力、时间来改正自己。然而他并不以为那有什么不对,甚至认为那是正常的和正确的。

没有人爱听别人的牢骚。要摆脱牢骚,就必须尝试正面思考,遇到不如意的事先想解决的办法,想想如何做才会对你最有利。当你认清负面态度有多荒谬之后,你就会改变自己了。你不妨这样调整自己,审视内心——感觉到“我不敢相信我真是那样一个人”,而要使自己从一个爱抱怨的人变成轻松自在的人。

不要抱怨了,尝试一下正面思考吧。它所需要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决定改变自己的负面思考的习惯。当牢骚或抱怨浮上心头,负面思考的想法冒上来时,你要轻轻把它赶走,好比赶走餐桌上的苍蝇一般,然后代之以正面思考。这样,你很快就会习惯于没有抱怨的生活所带来的美好感,以及伴随着你的正面态度姗姗而来的成功。

斯杰奇在接受了一次发牢骚带来的教训后,发誓要彻底改变自己,闭紧嘴巴,决不随便说话。对于爱说话的他来说,这样做刚开始确实有些难,他常常把牙齿咬酸了,愣是没让抱怨溜出口。

一个月后,他觉得自己能够闭上嘴巴了,而且发觉自己能空出脑子观察身边的事情,进而发现事情并不是靠发牢骚可以解决的,牢骚只是消极情绪的发泄,只会将不满情绪加剧,只有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

当他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工作时,就发觉自己实际上没有什么牢骚可发了。每当遇到不满的事情时他都不再轻易发表意见,总是先在脑子里想一想,这件事值不值得发牢骚?发了会起多大作用?如果只有抱怨,那就赶紧闭嘴;如果说出来,对问题的改善有益,那就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去说。

正面思考使斯杰奇变成了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原来那个经常抱怨、牢骚满腹的人不见了。同事们惊喜地发现,现在已很难从斯杰奇嘴里听到牢骚或抱怨了,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不轻易发表批评意见的勤劳的同事。慢慢地,斯杰奇赢得了人品良好的美誉,人际关系处理得非常好。

每个人都免不了会发牢骚,在适当的场合,对适当的人,发合适的牢骚,会为你赢得好人缘。但千万不要把牢骚总挂在嘴上,因为无休止的牢骚会令所有人对你退避三舍。

当你忍不住想发无益的牢骚时,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就算我发了牢骚,我又能得到什么?我能改变现状吗?”“我说这些话的目的何在?会产生什么后果?我期待别人能有什么反应?同意我,还是支持我?他们真的能帮我解决问题吗?”

如果这些问题你都无法回答,而你也没有什么具体目标和结论,那你只有一条路可选择:闭嘴!

另外,如果你想发一些正常的牢骚,也要掌握方法和分寸:(1)不要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乱发牢骚;(2)如果只是发泄情绪,就找一个没人的地方骂骂人或唱唱歌;(3)如果想解决问题,就找个关键人物,以平和的态度把问题反映出来,请求对方解决;(4)如果已对某事发过一次牢骚,也受到了对方的重视,就不要发第二次;(5)不要把不满挂在脸上;(6)把牢骚变成建议,多用商量、委婉的语气。6.让理智掌控自己

人的时间、精力以及一切都是有限的,你必须始终理智地选择开销的方式。

美国南北战争中,葛底司堡战役的第三天,南方将军罗伯特·李率军向南撤退,途中恰遇一场暴雨,田野顿时成了一片汪洋。当他们抵达波托马克时,一条河流横在他们的前头,河水猛涨,漫无边际,根本无法渡过,而背后又有北方的追兵。显然,罗伯特·李的部队陷入了绝境。这对北方联军则是一个难得的战机——一举歼灭或俘获他们。这样,旷日持久的战争就会立即结束。怀着这个迫切的愿望,林肯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米德将军率领部队向罗伯特·李发起攻击,命令他事先不要召集军事会议以免贻误战机。在发出电报的同时,林肯还特地给米德写了一道手令,要他立即行动。

可是这位将军却反其道而行之,硬是先召集了军事会议。他犹豫、观望,寻找种种借口反复打电报向林肯进行解释。结果,河水退了,罗伯特·李的队伍过河而去。这件事简直把林肯气疯了,他冲着他的儿子罗伯特·林肯大声喊道:“我的天啊!这是怎么搞的?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已经把他们套住了,伸手就可抓获!可是我说什么、做什么都调不动这支队伍。在这种情况下,几乎任何一位将军都能够把罗伯特·李收拾掉,要是我在那里,我自个儿也能够把他狠狠地揍一顿!”

失望之余,林肯坐了下来,提起笔给米德写了一封信。当时的林肯,在措词上已非常谨慎和节制。而实际上已经写成的信则不能不说是极为尖锐的指责了。

当米德读到那封信时,会做何反应呢?然而,米德压根儿没有见到这封信。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林肯写好那封信后,抬头向窗外望去,自言自语地说:“等一等,也许我有些操之过急。我是坐在这安静的白宫里发令要米德去进攻,这是非常轻松的事情。要是我当时在葛底司堡,同米德一样,目睹那血肉横飞的惨状,耳闻受伤士兵的痛苦呻吟和死亡时撕肝裂胆的惨叫,也许我也不会急不可待地去下令进攻。一旦我有了米德那样的胆怯心理,我也会重复他所做的一切。不管怎么说,事情已经过去了,这封信发出去又有什么用处呢?我是发泄了胸中的怨气,而米德呢?他肯定要竭力为自己申辩,激起他强烈的不满情绪,自然他也会指责我的不是,这样一来,势必损害一个指挥官的威信,最终会迫使他辞去军职。”想想过去,那些尖刻的指责又有哪一次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呢?于是林肯将这封信搁在了一旁……一直到他去世后才从他的一大堆文件中被发现。“不轻易指责别人”是林肯最伟大的优点之一,这显然也是值得每一个人借鉴的。7.蔑视工作就是蔑视自己

比尔·盖茨已经拥有600亿美元的财富,但他还在拼命地工作。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珍惜自己的生命。

工作本身并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对于工作的态度却有高低之别。在老板看来,评价一个员工的优劣,看一个员工是否能做好工作,只要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就足矣。一个人怎样做他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事业精神的呈显,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所以,了解你的工作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了解你这个人。

所有的老板都认为,一个不重视自己工作的员工,他决不可能尊敬自己;一个不认真对待工作、视工作为低下卑贱及粗劣代名词的员工,他的工作是肯定做不好的。与此相应,如果你轻视自己的工作,那么,老板也必然会因此而轻视你的品质,以及你的低劣的工作业绩。

作为员工,不要幼稚地认为,你对工作的轻视目光,会瞒得过老板的视线。老板们或许并不了解每个员工的表现,熟知每一项工作的细节,但是每一位老板都很清楚,你轻视工作带来的结果是什么,从而明智地根据你的认真程度,重新估量你的价值——当然是极轻贱极低廉的价值了。

奎尔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从进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什么“修理这活太脏了,瞧瞧我身上弄的”,什么“真累呀,我简直讨厌死这份工作了”,“凭我的本事,做修理这活太丢人了”。

每天,奎尔都是在抱怨和不满的心情中度过。他认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隶一样卖苦力。因此,奎尔每时每刻都窥视着师傅的眼神、举动,稍有空隙,他便偷懒耍滑,应付手中的工作。

几年过去了,当时与奎尔一同进厂的三个工友,各自凭着自己的手艺,或另谋高就,或被公司送进大学进修了,独有奎尔,仍旧在抱怨声中做他蔑视的修理工。

罗马一位演说家说:“所有手工劳动都是卑贱的职业。”从此,罗马的辉煌历史就成了过眼云烟。令人惋惜的是,尽管历史给予人们如此深刻的警示,现代职场中,仍有许许多多的员工,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低人一等的。他们轻视自己正从事的工作,把工作视为衣食住行的供给者,视为不能避免的劳动。这一现象,在一些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身上尤为突出。他们总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认为以自己的学识和才干,应该从事某些“体面”的工作,并得到重视。但事实上,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无法被委以重任,工作自然也不是他们所想像的那样“体面”。于是他们就有了许多怨言,蔑视自己的工作。对现有的工作,不能投入全部力量,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将工作做得粗陋不堪,而将大部分心思用在如何摆脱现在的工作环境上了。

结果,不甘平庸的年轻人,因为轻视自己的工作,再也无法走出平庸的工作模式。原来轻视工作的想法,已把他们卓越的才华和创造性的智慧悉数吞噬。而一个轻视自己工作、失去慧根的员工,对于老板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如果仅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你的工作,认为工作仅仅是为了“面包”,那么你工作的价值也未免太低俗了。人生的追求不仅仅只有满足生存的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有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对工作的认识达到这一境界,你就会投注足够的重视和十二分的热情,成功才会尾随而至,而你也就会成为每家公司竞相聘请的对象。

有一位年轻英俊的清洁工,他每天早晨拉着垃圾车经过公寓楼下时,都会晃动他手上的摇铃。当人们提着垃圾袋走向他时,他总是微笑着,在垃圾车旁,优雅地做个“请”的姿势,就像在说“欢迎光临”。

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正值青春年华。原先他在某大城市一家宾馆里当迎宾先生,后来因为老父病重,便回老家照顾父亲,同时兼做了一名清洁工。

在与垃圾打交道中,他总能抱着一颗感激的心,因为有事做是最重要的。人们被他优雅、自信、有礼的言行所感动,每次倒垃圾时,人们都不忘说声“谢谢”。对此,他很激动。他说他永远不会看轻自己,但仍然在乎别人的尊重与肯定。

他把“劳动”两个字演绎得尊贵无比。

一天见他一次,真是三生有幸。因为,他不仅帮人们带走了生活垃圾,也净化了人们日渐蒙尘的内心。8.勿以情绪待批评

既然不认为自己是完人,就完全有可能犯下错误。不敢面对错误的人,那只证明其人的虚荣和虚弱。

我们从小就视批评为自我学习的契机、提高效率的捷径、校正缺点的工具。

不幸的是,自我形象有一大部分是取决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一旦别人对我们的观感和我们自己认为的不同,我们就会觉得困惑、沮丧、挫折和愤怒。受到批评时,我们的想法和反应必须和过去不同,才能让批评对我们产生良好的效果。

要改变你对批评的态度,相信这个负面的评价就代表你个人的失败,你等于是在羞辱你自己。你可能因此处处防备以保护自己,结果反而失去成长进步的机会。

你虽然不完美,但并不表示你没有用;就算别人态度粗鲁或不够体贴,也并不表示你的言语或行为冒犯了对方;就算你上一次求职面试表现不好,并不表示下一次也会一样糟糕;就算你偶尔犯个错,也并不表示你就是白痴;就算你的企划案被主管退回,也并不表示你就做得很失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也可能只是凑巧今天运气不好。任何不快,都只是暂时的,而且都可转换成宝贵的学习经验。如果你能坦然面对批评,把它们当做促进自我改善的工具,就不会觉得有压力。好好利用别人的批评吧!

如果老板批评你,你首先就是倾听,尤其是当对方的批评又非常正确时,应尽量克制自己不要插嘴,更不能反驳。如果对方说得对,就坦然接受,要注意你的肢体语言,不要让它影响了你的接纳诚意。

你要感谢对方通过批评提醒你注意到了这件事。如果这个批评并不正确,也还是要感谢批评者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让你留意到他的看法。

你也可以提出问题。假如批评者的态度过于激动或趋向被动时,适当发问就非常重要了。问题可以暂时平抚激动者的情绪,也可让态度被动的批评者克服胆怯的心理。

你的问题应该能明确引导批评者清楚回答。在问话中,多用对方的用语,如:“我做了什么,能不能明确一点说,让你觉得‘不负责任’?”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你的音调。如果你用嘲讽的口气,不但会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人觉得沟通无望,也丧失了和批评者改善关系的机会。

假使对方的批评有理,你要接受自己并非完人的事实:为你的错误道歉,并向批评者保证不会再犯。

如果批评并不确实,原因可能在于你未能符合批评者的期望。批评者为你塑造了一个虚幻的形象,期望你在特定场合要有特定的行为表现;如果你无法符合这种形象,对方就会非常失望。但这不是你的错——除非你自己也是塑造此种错误形象的帮凶。不论哪种情况,处理方法都一样:提出问题,请对方明确回答,让你了解批评者的期望为何,弄清楚这个虚幻形象是如何形成的,并采取适当的反应或行动。

如果批评者无法明确回答你的问题,可能表示对方的批评举动是更深层的情绪反应,如:嫉妒、缺乏安全感、羡慕、不当的竞争意识或害怕失败。

处理言之有理的批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你做过的事负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得降低自己的地位,或暴露自己的缺点。在承认自己错误的同时,如果必要,可以请批评者建议你该如何改进,如此,你是在设法解决问题,而不会觉得有罪恶感或者无能。

正确对待批评可以体现一个人的风度和修养。上司批评你大都不会有什么恶意,你不要不服气或牢骚满腹,甚而当面顶撞,或者把批评看得太重,一再解释、争辩,或者受到批评满不在乎,依旧我行我素,此类态度肯定会引起上司对你产生不好的看法。

受到老板批评时,也是使一个员工容易产生抱怨的时候,如果真的产生了怨气,这恰是一个员工“犯傻”的时候,此时最需要的是你表现出诚恳的态度,以便改进工作方法。最使老板恼火的,就是你的眼里没有老板,太瞧不起他,老板说过的话被你当成了“耳边风”。若你对批评置若罔闻,或挨了批评就暴跳如雷,而且我行我素,这种效果比当面顶撞老板更糟糕。

接受批评能体现对老板的尊重,表示你能理解老板。错误的批评可能也有其可接受的出发点,你若能处理得好,反而能变成对你有利的因素。

若你不服气,发牢骚,那么当老板认为对你“批评不得”时,就产生了伴随的印象——认为你“用不起”、“提拔不得”。这种做法产生的负效应,会使你和老板之间的感情距离拉远,甚至关系恶化。

在公开场合受到不公正的批评或错误的指责,心理上是难以接受的,思想上也会造成波动。最好的方法是,你可以一方面耐心做些解释;另外,用行动证明自己。若是当面顶撞老板,则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既然是公开场合,你若认为下不了台,则也会使老板下不了台。

实际上,你若能大方地接受批评,老板也会琢磨,这次批评到底是对还是错?

当老板批评你时,并不是要和你探讨什么,因而此时决不宜发生争执;反复纠缠、争辩,非得弄个一清二楚才罢休,这是很没有必要的。若确有冤情、有误解,即使老板没有为你“平反昭雪”,也没有必要纠缠不休。可以找一两次机会表白一下,点到为止。

正确对待老板的批评,首先要明白老板为什么要批评你。可以这样认为:老板批评或训斥你,有时是发现了问题,必须纠正;有时是出于调整关系的需要,为的是告诉被批评者不要太自以为是,或把事情看得太简单;有时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信和尊严,与员工有意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时是“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

不该受批评的人却受到了批评,还有一层“替人受过”的意思……明白了老板是为什么批评,你就会把握情况,应对自如。“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虽然挨批评在情感上、自尊心上受一定影响,可你不要情绪低落,要用一种反思维的态度对待自己,过于追求真理,非要弄清是非曲直,只会使人们感到你经不起任何的考验。应该说,一个优秀的员工反而愿意听到老板的批评,因为听到批评才能知晓自己的短处,以便加以改正,这更有利于自己进步。9.树立荣誉感

脑海与脑海、心灵与心灵之间,有着一种巨大的感应力量,其刺激力、破坏力和建设力都是无比巨大的。

俗话说,一条鱼搅得满锅腥。动辄牢骚满腹,动辄怨天尤人,不仅破坏自己的情绪,而且也破坏同事的情绪。抱怨有如一种传染病菌,凡是接触到这种病菌的人都有可能被传染。说穿了,职场上那些好抱怨的人,大都是缺乏荣誉感的人。有道是,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团队是没有希望的团队,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员工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美国西点军校的《荣誉准则》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个学员决不说谎、欺骗或者偷窃,也决不容许其他人这样做。”西点军校赋予学员的荣誉意识,让他们在任何一个团队中都大受欢迎。正是荣誉感,让他们与那些至今仍没有做出什么成绩的人区别开来。

在西点的教育中,荣誉教育始终处于优先的地位。西点将荣誉看得至高无上。在西点,要求每一位学员必须熟记所有的军阶、徽章、肩章、奖章的样式和区别,记住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和奖励,同时还必须记住皮革等军用物资的定义、西点会议厅有多少盏灯,甚至校园蓄水池的蓄水量有多少升等诸如此类的内容。这样的训练和要求,会在无形中培养学员的荣誉感。这值得企业借鉴,因为一个优秀的员工是不能不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所效力的企业有一个全面清楚的了解的。

军人视荣誉为生命,任何有损军人荣誉的语言和行为都应该绝对禁止。同样,如果一个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足够的荣誉感,对自己的工作引以为荣,对自己的公司引以为荣,他必定会焕发出无比的工作热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对自己的员工进行荣誉感的教育,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唤起对自己的岗位和公司的荣誉感。可以说,荣誉感是团队的灵魂。

如果一个员工没有荣誉感,即使有千万种规章制度或要求,他可能也不会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完美,他可能会对某些要求不理解,或认为是多余而觉得厌倦、麻烦。

有一位朋友曾在希尔顿饭店有过美好的经历。他早上起床,一打开门,走廊尽头站着的漂亮的服务员就走过来,说:“早上好,凯普先生!”问他“早上好”很正常,知道他叫凯普却很难。他马上问她:“你怎么知道我叫凯普?”“先生,昨天晚上你们睡觉的时候,我们要记住每个房间客人的名字。”

后来他从四楼坐电梯下去,到了一楼,电梯门一开,有一个服务员站在那里:“早上好,凯普先生!”“你知道我叫凯普?怎么可能?”“先生,上面有电话下来,说您下来了。”然后他去吃早餐,吃早餐的时候送来了一个点心。他就问,“这中间红的是什么?”服务员看了一眼,后退一步,说那是什么什么。“旁边那个黑黑的是什么?”她又看了一眼,后退一步,说那是什么什么。她为什么后退一步?是为了避免她的唾沫碰到客人的菜。

或许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只是觉得很正常而忽略过去了。但这些看起来是很小的事,却体现出很深刻的道理。如果那个服务员没有一种以希尔顿饭店为荣的荣誉感,她能表现得这样尽职尽责吗?成绩可以创造荣誉,荣誉可以让你获得更大的成绩。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员工,能成为一个积极进取、自动自发的员工吗?如果不能认识到荣誉的重要性,不能认识到荣誉对你自己、对你的工作、对你的公司意味着什么,又怎么能指望这样的员工去争取荣誉、创造荣誉呢?

事实上,只要我们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工作同样会赋予我们以荣誉。我们工作的目的决不仅仅是为了每月有一份不错的薪水,或者是为了有一份可以谋生的职业,我们还追求一种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而这一切都建立在荣誉感的基础之上。只有这种荣誉感,才能让我们对待工作全力以赴,才能让我们自觉地远离任何抱怨,远离一切有损于公司和工作的行为。在争取荣誉、创造荣誉、捍卫荣誉、保持荣誉的过程中,我们个人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了集体之中,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你若没有荣誉感,就说明你并没有真正融入团队。只有把自己视为团队的一分子,才不会以抱怨团队、上司、同事为乐事,才能对团队的荣辱得失牵肠挂肚,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捍卫团队利益的战斗中。二、“别让嘴巴毁了你的前程!”——职场拒绝抱怨

生命并非一个发现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你并不是在发现你自己,而是在重新创造你自己。所以,别急于发现你是谁,而该急于决定你想做谁。——美国教育家威廉·沃德如是说1.经常抱怨会使自己不合群

如果一个人从年轻时就懂得永不抱怨的价值,那实在是一个良好而明智的开端。倘若我们还没修炼到此种境界,就最好记住下面的话:如果说不出别人的好话,就宁可什么话也不说。

抱怨有时可以让人得到舒解,有益健康,但如果抱怨太多,就会令人厌烦了。抱怨绝不是好事,它不会为你带来多少正面的效益。与其整日抱怨,倒不如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对现状不满的人总喜欢抱怨,长此以往,不会不成为其一大性格弱点。常听见许多人抱怨他们的配偶、情人、父母、子女、老板或同事“从来不听别人讲什么”或“拒绝体谅”。我们常因未获得和我们亲近的人的欣赏而怨愤不满,却忽略了他们也需要别人倾听他们的心声,体谅他们的处境。每个人都可以改进自己,让自己的态度更能包容,不至于经常做出过度的反应。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把我们的话真正听进去——肯定对方确实领会了我们的意思。如果情形不是如此,我们便会有一种被误解与被忽视的感觉,因而开始想责怪对方。

如果人们能本着接纳的态度来倾听,像这类沟通上的差错与责难必然会迎刃而解。要彻底弄清楚对方的意思、体会对方的感受,这非要我们以相当的时间完全撇开自己的主观意识与感受才办得到。除了对方的一字一句,我们还需要听出来的是藏在发言者字里行间的那一片谆谆的教诲。

造成麻烦和使我们苦恼的往往不是批评本身,而是我们的自我防卫。比如,你不能忍受他人批评你某个行为小节,结果由于你充耳不闻的态度使事态扩大,导致两人的分歧日益加深。再如,你的老板一批评你,你就怒发冲冠,这样一来你的工作成果连同你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全都大打折扣。如果你是经理,而你拒绝理会顾客与员工的反应,你的工作效率必然下降。

接纳性的倾听态度是向对方表达热情与激发对方创造力的最佳方式。这种倾听的态度包含三个要素:培养设身处地为人设想的同情心;由坚持“我没错”改成“你是对的”;保持平静。

遇到与自己有矛盾的人,应设身处地为其着想,同时这也应是你自己反思的一个机会。有的人遇到与自己有矛盾的人,总喜欢抱怨,说这说那,但这并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抱怨一般有三种:一种是工作上的抱怨,如抱怨上司不公平、待遇不佳、工作太多、同事不合作等等;另一种是生活上的抱怨,如抱怨物价太高、小孩不乖、身体不好等等;还有一种是对社会的抱怨,总是愤世嫉俗,对不公平之事极度不满。

人都有一种正义与刚毅之气,有一种自尊之需,因此难免会对周围的不平之事发泄自己心中的情绪,但你要知道你的抱怨不会给别人带来任何益处。

别人没有听你抱怨的义务,你的抱怨如果与听者毫无关系,会让对方不耐烦,如果你经常抱怨,下次他看见你便会躲得远远的。

有问题才会抱怨,如果你抱怨的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而且天天抱怨,那就会给人一种“无能”的印象。一个能干之人,如果因为爱抱怨而被人认为“无能”,那不是很冤枉吗?

如果你时常抱怨别人,那么你也会被认为是个不合群、人际关系有问题的人,否则为什么别人不抱怨?

对工作的抱怨如果言过其实或无中生有,那么不仅听的人不以为然,不同情你,反而会抵制你,连上司也会对你表示反感。

抱怨也会使自己的情绪恶化,看什么都不顺眼,使自己陷入一种自己制造出来的情境之中。

经常抱怨也会变成一种习惯,遇到压力或不如意之事,便先抱怨一番,这是最可怕的事。

抱怨也会影响其他人的情绪,让不明真相的人心理产生波动,这会破坏工作场所的气氛,而你这种行为也必将受到指责。2.播种蒺藜不会收获牡丹

假如你比别人更有能力,但成就却落后于别人,此时你应比较你们之间都做了什么与怎么做的。

几乎在每一个公司里,都有“牢骚族”或“抱怨族”。他们每天轮流把“枪口”指向公司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埋怨这个、批评那个,而且,从上到下,很少有人能幸免。他们的眼中处处都能看到毛病,因而处处都能看到或听到他们的批评、发怒或生气。“我到公司这么多年了,按理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什么却一直升不上去?一定是有人看我不顺眼,故意算计我!”“你别看某某外表老实,其实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最喜欢在别人背后放黑枪,专打小报告,却偏得上司的喜欢。”

……

或因工作暂时受挫,或因不受上司赏识,有些人经常发出这样的抱怨。

这些人把自己、别人或任何事情都看得太严重,心里稍不平衡便歇斯底里地发作,满腹牢骚,看谁都不顺眼,仿佛世界上所有人都做了对不起他的事。不但如此,他们还整天喋喋不休地到处找人发泄不满,甚至大放厥词,自己抱怨也就罢了,还老想把别人也拉下水。天长日久,不但会给公司制造麻烦,甚至造成同事之间彼此猜疑。

你很难找到一个成功人士会经常大发牢骚、抱怨不停、烦躁不安。相反的,你却常常能够见到毫无建树的员工满肚子怨言。

抱怨或牢骚通常因某种不满而引起,人们在遭遇挫折或不当待遇时,难免会“不平则鸣”,并且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与同情。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一个人不断地把抱怨的矛头对准别人时,反而很容易让人产生反感,产生负面效果。

在公司里,不管你走到哪儿,这些牢骚族的抱怨之声,总是听起来特别刺耳。本来,他们可能只是想发泄一下,但后来却一发而不可止。他们理直气壮地数落别人如何对不起他们,自己如何受到不公平待遇等等,牢骚越讲越多,使得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完全是遭受别人践踏的牺牲品。

牢骚族总是习惯怪罪别人,认为别人应该为自己的问题负责。然而,他们忘了,光是发牢骚,并不能改变现实,只会让他们更可怜自己——悲伤、愤怒、受害、多疑或自以为是。不停地抱怨,你的想法和话语只会妨碍和干扰你自己的阵脚,终究受害最大的还是你自己。

戈洛尔是公司的业务精英。在年终业绩评比时,他的业绩名列整个集团公司的第五名。按照惯例,业绩在公司前六名的员工可获得2万元年终奖金。对此,戈洛尔兴奋极了,甚至他已经许诺为妻子买一条白金项链。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公司公布的获奖名单上竟然没有他的名字!第七名都入围了,惟独裁掉了他,凭什么?

戈洛尔怒气冲冲地去找上司讨个说法。上司看到他一点也不意外,说这次绩效考核,不仅看业绩,而且还要看平时的表现,尤其是个人的心态。很多同事都反映戈洛尔的牢骚与抱怨太多了,影响了公司的团队合作士气,甚至让同事间彼此产生很多误会,导致一些客户丢失。所以,公司决定取消戈洛尔的奖金资格。

上司的一番话,像一记炸雷撞击着戈洛尔的心。他先是诧异,继而愤怒,接着是羞愧,他低下了头,脸上阵阵发烧。上司安慰地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回去好好反思反思,相信明年见到的你会是一个全新的人。”

那一刻,他感到全公司的同事都在嘲笑他、奚落他,让他感到无地自容。对上司的话,他几乎找不到一点反驳的理由,因为他的确就像上司说的那样,爱发牢骚,爱抱怨,同事们都私下里叫他“抱怨鬼”。

有时心里不痛快,发发牢骚也是问题吗?他从来没有意识到,牢骚也会影响到他的生存大计。

其实戈洛尔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本来毕业后他要进的是另一家企业,但后来出现变故,才来到现在就职的公司。所以,刚来时,他就有些不情愿,一进公司就怨天尤人,让上司和同事都觉得不愉快。再加上他觉得一身才气没受到重用,便不免牢骚满腹。他常常抱怨命运不公,抱怨上司事情处理得不好,抱怨同事爱挑他的毛病,抱怨公司制度太严格……总之,从上司到同事,他从来都是不合作、不屑与不满的态度,走到哪里都在发牢骚,都在抱怨,在公司里与同事说,在外面与客户说,牢骚与他形影不离。虽然他的业绩很好,但同事把他的一些行为反映到上司那里,于是他便有了现在的结果。3.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你自己

心中有一个命题,眼睛就会去寻找证据。因此,命题的立意最为重要。

不少员工总是在想着“我应该得到什么”,抱怨公司或领导“没有给我什么”,却没有反躬自问:“为了希望从事的职业我还缺乏什么,可能要付出什么,做得够不够?”抱怨别人者总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抱怨成了不负责任和不够忠诚的借口。这样下去,他们在抱怨中会丧失许许多多的机会,落在别人的后面。

曾经有一位好发牢骚的员工愤然离开了好几个老板,抱怨老板的种种不是。三年后,当他在自己最喜欢的事业上被老板辞退的时候,他终于明白是自己一直欠缺必备的能力,而不是原先的老板没有赏识他。

抱怨似乎是一种很普遍的情况,它也容易传染,而且让别人感染上此病后却浑然不觉。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抑强扶弱、劫富济贫的心态,对那些超越我们、管理我们的人天生有一种抵触情绪。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认为,富人之所以富有,是缘于对穷人的剥削。直到今天,这种财富的原罪始终没有从人们的头脑中消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为富不仁的报道,内容不过是对老板如何奸诈的揭露,以及对“社会底层人士”的同情。

那些落魄的人的确值得同情,但是你想过没有,他们今天的落魄境况完全是由社会或者其他人造成的吗?他们自己就没有责任吗?同样,当他们抱怨老板的时候,没想到自己也有责任吗?表面看,老板们拥有巨大的可支配的财富,但是他们能享受和消费的并不比我们多,相反,他们却付出了比普通人多得多的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更值得我们同情的人——同情他们即使下班铃声响过很久也无法放下手上的工作;同情他们因为改变员工而付出的努力;同情他们忍受社会及员工不公正的评价和议论。那些指责老板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老板的辛勤努力,许多人的命运会更为悲惨。

长期的抱怨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对企业失去忠诚,陷在一种无法自拔的低迷情绪中。因为抱怨,一个人可能会抵不住其他机会的诱惑,或者不能承受企业暂时的困境,所以消极对抗或者另谋出路。比如一个技术人员,刚到一个小工厂,在发展的初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战略不清晰、管理混乱、老板经常变换思路等特点,这时候他抱怨:你是请我来干事业的,不是来和你们变来变去的。他认为这样的企业和老板不值得为之效力,准备跳槽。其实那个抱怨的员工可能不明白,这是很多小工厂必须渡过的一道难关。而一个员工在这种时候不仅要做事,还要学会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并且与老板共渡难关。

作为一名体贴的员工,你应该明白,经营和管理一家公司是一件复杂的工作,会面临种种烦琐的问题,来自客户、来自公司内部的巨大压力,都会给老板带来种种困扰。更何况老板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缺陷。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是超越平庸的一大黄金定律。当你是一名雇员时,应该多考虑老板的难处,给老板多一些同情和理解;而当自己成为一名老板时,则需要多多考虑雇员的利益,多一些支持和鼓励。

很多情况下,老板需要的是员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经常性的抱怨,如果员工这个时候从老板的角度为其着想,并且以老板能够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老板应该是非常欢迎的。

如果一个员工有忠诚、敬业并且毫不抱怨的精神,就一定会被信任并委以重任,即使你受雇于他人,也同样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

其实,反过来想想,当你为你的老板工作时,往往会认为老板太苛刻;而有朝一日自己成为老板时,你就会发现员工缺乏主动性。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你看待问题的角度。

所以,有一点你必须要知道:抱怨于事无补,并且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那些喜欢终日抱怨的人,即使独立创业,也没有办法改变这种恶习,更不会获得成功。4.不要吹毛求疵

那些只顾把时间花在说人长短、毁谤他人的人,是没有时间走向成功的。

也许贫困的生活正像幽灵似的困扰着你,没有高亲贵友,你无依无靠地独自与生活拼搏着,时刻感觉到人单力薄,充满艰辛,因此你急切地希望减轻自己身上沉重的负担。然而,你却仿佛陷入黑暗的深渊之中,负担是如此沉重。于是,你不停地抱怨,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的出身、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上司,甚至抱怨使你遭受贫困,却赐予他人富足和安逸生活的不公正的上苍。

到处都能看到许多失业者。和他们交谈时,你能发现他们充满了抱怨、痛苦和诽谤。这就是问题所在——吹毛求疵的性格使他们摇摆不定,也使他们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最后一事无成。他们与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对他人毫无价值,最终只好被迫离开。每个雇主总是不断地在寻找能够助自己一臂之力的人,同时也在发现那些不起作用的人——任何对公司发展形成阻碍的人都要被拿掉。

不要吹毛求疵,这就是商业法则,是建立在自然法则的基础上的。奖赏只会给那些有用的人。想对公司有所帮助,就必须保持同情心。

以一种温和的态度来告诉自己的老板,他是一个刻薄的人,他的管理存在很多弊端,而没有必要激起他的不满,更没有必要使他与你发展到争吵的地步。

如果你对其他人说自己的老板是刻薄的,那么也就表明你自己也是;如果你对其他人说公司的制度无可救药,那么也就说明你也同样无可救药。

尽管胡克将军——林肯总统的部下,有种种缺点,但他依然得到了提拔。然而,你的雇主可能没有林肯那样宽容大度的胸襟。但即使是林肯也无法永远保护胡克。如果胡克战败了,林肯也不得不再用其他人取而代之——一个更沉着冷静,一个从不妄加评论,从不抱怨他人(甚至敌人)的人。

停止你的抱怨,让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你埋怨的这些事物,并不是导致你贫困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你自身的心态。而这些心态,其实都是有办法改变的。

如果你喜欢抱怨,说明你倒霉的处境是咎由自取,说明你缺乏一种信念,而这种信念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喜欢抱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烦恼忧愁更是心灵的杀手。假如你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那就好像收紧了身上锁链的束缚,使自己身陷黑暗之中。

对工作的态度一旦改变,工作的处境也会随之改变。增强信念,丰富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置身于更优越的环境,就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但一定要记住,什么事都要努力去做。千万不要以为可以脚踩两条船,把什么便宜都占尽了,因为即便你这样做并且获得了成功,也必定是短暂的,很快就会失去。

就像学校的学生必须先掌握一门课程才能接着学习下一门课程一样,在拥有你梦寐以求的丰硕成果之前,你需要先充分发挥你的能力。如果滥用、忽略或低估我们的能力,即使我们所具有的能力并不多,也会慢慢减弱,这是因为我们的所作所为不配拥有这样的能力。5.抱怨不如感恩

你对环境的感受,不仅仅取决于环境本身,更取决于你的心态。

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为了实地了解人们对于同一件事情在心理上所反应出来的个别差异,他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询访。

心理学家问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

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的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找到第二位工人,问他:“请问你在做什么?”

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月的五百元工资,我才会做这样的工作,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心理学家又问遇到的第三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

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闪烁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来作礼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再次接受上帝的爱,心中便常为这份工作献上感恩。”

故事中三个工人对于自己那份工作的态度,正反映出人们对于自己人生的看法。而你愿意用哪一种态度来看待自己将来的前程呢?

或许在过去的岁月中,我们时常怀有类似第一位或第二位工人的消极看法,认为人生就是无尽的苦海,每天只好怀着抱怨活下去;或受困于生活的无奈,为五斗米折腰,一日复一日,过着贫困的生活。

不论你过去对人生的态度究竟如何,其实都不重要,毕竟那是已经过去的了,重要的是,你对未来的态度又是如何?

你可以选择如以往一般,继续消极地过下去,每天常常谩骂、批评、抱怨、四处发牢骚,那是轻易而无需学习便可办得到的。问题是,你真的愿意让自己的一生被这些垃圾来填满吗?

还是你愿像故事中的第三位工人那样,怀抱积极乐观的态度;虽然知道自己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却能为更多人所能获得的好处,为自己的辛苦工作献上感恩。

积极思想正如第三位工人所传达的,它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乐观主义,认为凡事在他看来,都是好得不能再好。真正的积极思想者,是能够运用智慧,审慎判断当前的难处,从中找出正面的含义,给予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