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九百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7 17:21:30

点击下载

作者:黎红雷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国学经典九百句

国学经典九百句试读:

论语

〇〇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处】《论语·学而》。【注释】时:时常、随时。习:实习、实践、运用。说(yuè):读音和意思与“悦”相同,喜悦、高兴。【大意】学了道理而随时实践它,不也令人喜悦吗?

〇〇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处】《论语·学而》。【注释】朋:朋友。【大意】有朋友从远方来了,不也令人快乐吗?

〇〇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处】《论语·学而》。【注释】愠(yùn):怨恨。【大意】即使别人不理解,我却不抱怨,不也是有气度的君子吗?

〇〇四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出处】《论语·学而》。【注释】弟(tì):读音和意思与“悌”相同,指弟弟敬爱哥哥的情感和行为。【大意】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为人的根本吧!

〇〇五 吾日三省吾身。【出处】《论语·学而》。【注释】三:多次。省(xǐng):自我检查,反省。【大意】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

〇〇六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出处】《论语·学而》。【注释】弟子:学生。孝:孝道,孝敬父母。弟,读为“悌”(tì),悌道,敬爱兄长。谨:谨慎。文:文献、文化知识。【大意】弟子们在家里要尽孝道而孝敬父母,在外面要守悌道而敬爱兄长,要谨言慎行,要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关爱大众,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来学习文化知识。

〇〇七 礼之用,和为贵。【出处】《论语·学而》。【注释】用:施行。和:和谐、协调。贵:珍贵。【大意】礼的施行,以达到和谐为珍贵。

〇〇八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出处】《论语·为政》。【注释】北辰:北极星。所:处所,位置。共(gǒng):读音和意思与“拱”相同,环绕。【大意】为政者修行自己的德性以治理国家,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正中的方位,别的星辰都会环绕着它而运行。

〇〇九 温故而知新。【出处】《论语·为政》。【注释】故:以往的知识。新:新学到的知识。【大意】温习以往的知识,而获得新的知识。

〇一〇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出处】《论语·为政》。【大意】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随后再说出来。

〇一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处】《论语·为政》。【注释】罔:迷惑、糊涂。殆;疑惑、危险。【大意】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苦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获得确定的知识。

〇一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处】《论语·为政》。【大意】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啊!

〇一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处】《论语·为政》。【大意】做一个人,却不讲信用,实在不知道那怎么可以。

〇一四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处】《论语·里仁》。【大意】早晨闻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那也可以啊。

〇一五 放于利而行,多怨。【出处】《论语·里仁》。【注释】放:放纵。【大意】放纵地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许多的怨恨。

〇一六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处】《论语·里仁》。【注释】喻:通晓,明白。【大意】君子通晓的是道义,小人通晓的是利益。

〇一七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处】《论语·里仁》。【注释】省(xǐng),自我检查,反省。【大意】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〇一八 德不孤,必有邻。【出处】《论语·里仁》。【注释】邻:邻居、伴随。【大意】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独,一定会有心灵相通的人来伴随他。

〇一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处】《论语·公冶长》。【大意】聪敏伶俐,而爱好学问;谦虚下问,而不以为耻。

〇二〇 三思而后行。【出处】《论语·公冶长》。【注释】三:多次、反复。【大意】反复思考之后才采取行动。

〇二一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出处】《论语·公冶长》。【大意】让老人得到安逸,让朋友得到信任,让年轻人得到关怀。

〇二二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处】《论语·雍也》。【注释】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文:文采,经过修饰的。野:粗野、粗鲁。史:言词华丽,虚伪、浮夸。彬彬:配合恰当。【大意】质朴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〇二三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出处】《论语·雍也》。【注释】知,读音和意思与“智”相同。乐:喜爱。动:好动。静:好静。【大意】智慧者爱水,仁德者爱山;智慧者好动,仁德者好静;智慧者快乐,仁德者长寿。

〇二四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出处】《论语·雍也》。【大意】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

〇二五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处】《论语·雍也》。【大意】自己想成功,同时也让别人成功;自己想拓展,同时也让别人拓展。

〇二六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处】《论语·述而》。【大意】孜孜学习而不觉得厌烦,谆谆教人而不知道疲倦。

〇二七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处】《论语·述而》。【大意】以大道为志向,以德行为根据,以仁爱为凭借,灵活掌握六艺。

〇二八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处】《论语·述而》。【注释】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悱(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大意】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〇二九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出处】《论语·述而》。【大意】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记了;快快乐乐,把一切忧愁都忘记了。

〇三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处】《论语·述而》。【大意】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而学习,看到他的缺点则改正。

〇三一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出处】《论语·述而》。【注释】识(z hì):记住。【大意】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

〇三二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处】《论语·述而》。【大意】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不安。

〇三三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出处】《论语·述而》。【大意】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

〇三四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处】《论语·泰伯》。【注释】弘:广大。毅:强毅。【大意】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〇三五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出处】《论语·泰伯》。【注释】笃(dǔ):坚实、坚定。【大意】坚定信念,爱好学习,至死也坚守正确的道理。

〇三六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出处】《论语·子罕》。【注释】意:臆测。【大意】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

〇三七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出处】《论语·子罕》。【大意】年轻人值得敬畏,怎么能够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

〇三八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处】《论语·子罕》。【大意】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使它丧失主帅;但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放弃志向。

〇三九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处】《论语·子罕》。【注释】凋:凋落、凋零。【大意】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

〇四〇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出处】《论语·子罕》。【大意】智慧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〇四一 过犹不及。【出处】《论语·先进》。【注释】犹:相似,如同,相当于。不及:达不到。【大意】过分相当于达不到。

〇四二 克己复礼为仁。【出处】《论语·颜渊》。【注释】克:克制、约束。复:复归。【大意】克制自己,复归于礼的要求,这就是仁。

〇四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处】《论语·颜渊》。【大意】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〇四四 君子不忧不惧。【出处】《论语·颜渊》。【大意】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〇四五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出处】《论语·颜渊》。【大意】四海之内,到处都有自己的兄弟。

〇四六 民无信不立。【出处】《论语·颜渊》。【大意】如果民众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〇四七 民众足,君孰不足?民众不足,君孰与足?【出处】《论语·颜渊》。【大意】如果民众的用度够,国君怎么会不够呢?如果民众的用度不够,国君怎么又会够呢?

〇四八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出处】《论语·颜渊》。【大意】居于职位不懈怠,执行政令要忠实。

〇四九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出处】《论语·颜渊》。【大意】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〇五〇 政者,正也。【出处】《论语·颜渊》。【大意】所谓“政”,就是执政者带头端正的意思。

〇五一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出处】《论语·颜渊》。【注释】偃(yǎn):倒伏。小人:小民。【大意】君子的品德好比风,小民的品德好比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

〇五二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出处】《论语·颜渊》。【注释】下人:下,动词,对人谦恭有礼。【大意】所谓通达,就是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话语,善于观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

〇五三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出处】《论语·颜渊》。【注释】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歪邪。【大意】把正直的人选拔出来,位置在歪邪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歪邪的人回归正直。

〇五四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出处】《论语·颜渊》。【大意】以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依靠朋友来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〇五五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出处】《论语·子路》。【注释】先:率先、带头。有司:下属各部门的管理者。赦:赦免。

举:选拔。【大意】给下属带头,赦免他们的小过错,选拔贤能的人才。

〇五六 名不正,则言不顺。【出处】《论语·子路》。【大意】名分不正确,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

〇五七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处】《论语·子路》。【大意】自身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下属也会去行动;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下属也不会服从。

〇五八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出处】《论语·子路》。【注释】苟:如果,假如。【大意】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么能够端正别人呢?

〇五九 近者悦,远者来。【出处】《论语·子路》。【大意】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来归附。

〇六〇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出处】《论语·子路》。【大意】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〇六一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出处】《论语·子路》。【大意】平日端正庄严,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〇六二 行己有耻。【出处】《论语·子路》。【大意】自己在做事时要有羞耻之心。

〇六三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出处】《论语·子路》。【注释】狂:激进、进取。狷(juàn):拘谨,有所不为。【大意】进取者一意向前,拘谨者有所不为。

〇六四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处】《论语·子路》。【注释】和:不同的东西相互协调。同:相同的东西加在一起。【大意】君子讲求协调,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而不讲求协调。

〇六五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出处】《论语·子路》。【大意】君子安静坦然而不会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会安静坦然。

〇六六 刚毅木讷近仁。【出处】《论语·子路》。【注释】讷(nè):言语迟钝而谨慎。【大意】刚强、坚毅、朴实、言语谨慎,这四种品质接近于仁德。

〇六七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出处】《论语·宪问》。【大意】贫穷却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贵而不骄傲反倒容易做得到。

〇六八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出处】《论语·宪问》。【注释】久要:长久地处在穷困中。成人:人格完备的人。【大意】见到利益想到道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地处在穷困之中还不忘记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说是一位完美的人了。

〇六九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出处】《论语·宪问》。【大意】合于道义要求的才获取,别人就不会厌恶他的获取。

〇七〇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出处】《论语·宪问》。【大意】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〇七一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处】《论语·宪问》。【大意】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政务。

〇七二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处】《论语·宪问》。【大意】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〇七三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出处】《论语·宪问》。【大意】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〇七四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处】《论语·宪问》。【大意】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〇七五 不怨天,不尤人。【出处】《论语·宪问》。【注释】尤:责怪、怨恨。【大意】既不埋怨天,也不责怪人。

〇七六 修己以安人。【出处】《论语·宪问》。【大意】修养自己来安抚别人。

〇七七 言忠信,行笃敬。【出处】《论语·卫灵公》。【注释】忠:诚恳。信:可信。笃:笃厚。敬:恭敬。【大意】说话要忠实守信,行为要笃厚恭敬。

〇七八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出处】《论语·卫灵公》。【大意】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〇七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处】《论语·卫灵公》。【注释】利:磨利。器:工具。【大意】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首先就必须磨利他的工具。

〇八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处】《论语·卫灵公》。【大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〇八一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出处】《论语·卫灵公》。【注释】厚:重、严。薄:轻。远:远离。【大意】严于要求自己,而轻于责怪别人,那就可以远离怨恨了。

〇八二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出处】《论语·卫灵公》。【大意】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〇八三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出处】《论语·卫灵公》。【注释】矜(jīn):庄重。【大意】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〇八四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出处】《论语·卫灵公》。【注释】举:举荐,提拔。【大意】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正确的话。

〇八五 小不忍,则乱大谋。【出处】《论语·卫灵公》。【大意】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〇八六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出处】《论语·卫灵公》。【大意】人能够把道发扬光大,不是道能够把人发扬光大。

〇八七 当仁不让于师。【出处】《论语·卫灵公》。【大意】面对仁德,就是自己的老师,也不同他相让。

〇八八 有教无类。【出处】《论语·卫灵公》。【大意】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类别。

〇八九 道不同,不相为谋。【出处】《论语·卫灵公》。【大意】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〇九〇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出处】《论语·季氏》。【大意】若是财富均衡,便无所谓贫穷;上下和谐,就不会感到人少;安乐稳定,国家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〇九一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出处】《论语·季氏》。【注释】来:招徕、吸引、招致。【大意】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的教化招致他们。

〇九二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出处】《论语·季氏》。【注释】友:动词,交朋友。谅:诚信。【大意】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信的人交朋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就有益了。

〇九三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处】《论语·阳货》。【大意】人生来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后天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〇九四 君子义以为上。【出处】《论语·阳货》。【大意】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

〇九五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出处】《论语·微子》。【注释】谏:劝谏、挽回。【大意】过去的不能挽回了,未来的还可以赶得上。

〇九六 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出处】《论语·子张》。【注释】容:接纳。矜(jīn):同情。【大意】尊重贤人,也能接纳普通人;鼓励好人,又同情能力不够的人。

〇九七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处】《论语·子张》。【注释】优:优裕,有余力。一说“优秀”。【大意】做官了,还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还有余力便去做官。

〇九八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出处】《论语·尧曰》。【大意】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

〇九九 不知礼,无以立也。【出处】《论语·尧曰》。【大意】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

一〇〇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出处】《论语·尧曰》。【大意】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言语,就不能认识人。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孟子

一〇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注释】老吾老:第一个“老”字作动词用,尊敬。幼吾幼:第一个“幼”字作动词用,爱护。【大意】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

一〇二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大意】以民众的快乐为快乐的人,民众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民众的忧愁为忧愁的人,民众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一〇三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注释】镃(zī)基:农具,相当于今天的锄头之类。【大意】虽然有智慧,不如乘势而起;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待农时。

一〇四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注释】浩然:盛大而流动的样子。【大意】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一〇五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注释】假:借,凭借。【大意】有实力而凭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有道德而施行仁义的人则可以使天下归服。

一〇六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大意】用道德而使人归服的,是发自内心的心悦诚服。

一〇七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大意】祸害和幸福都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一〇八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注释】不忍人之心:不忍他人受到伤害的心情,怜悯心,同情心。【大意】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民众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一〇九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注释】恻隐:同情。【大意】没有同情心,那就不是人;没有羞耻心,那就不是人;没有谦让心,那就不是人;没有是非心,那就不是人。

一一〇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注释】端:发端,起源,源头。【大意】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一一一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大意】有仁德的人就像射手:射手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也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而是反过来找自己的原因罢了。

一一二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大意】君子,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别人一起来行善。

一一三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大意】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齐心协力。

一一四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大意】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

一一五 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大意】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其建议不被听从,就应该辞职不干。

一一六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出处】《孟子·滕文公上》。【大意】有固定财产收入的人,才有持之以恒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固定财产收入的人,便不会有持之以恒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一一七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处】《孟子·滕文公上》。【大意】干脑力劳动的人管理人,干体力劳动的人被人管理。

一一八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出处】《孟子·滕文公上》。【大意】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一一九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出处】《孟子·滕文公上》。【大意】把钱财分给别人叫作惠,把好的道理教给别人叫作忠,为天下发现人才叫作仁。

一二〇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出处】《孟子·滕文公下》。【注释】不忘:不忘本来是常常想到的意思,虽然常常想到自己弃尸山沟和丢掉脑袋的结局,但并不因此而贪生怕死。所以,这里的“不忘”也可以直接理解为“不怕”。壑(hè):坑谷,深沟。元:首,脑袋。【大意】有志之士不怕弃尸山沟,勇敢的人不怕丢掉脑袋。

一二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大意】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一二二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处】《孟子·离娄上》。【注释】规矩:圆规和曲尺。【大意】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一二三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出处】《孟子·离娄上》。【注释】徒:只有。【大意】只有好心,不足以治理政治;只有好法,好法也不能够自己实行起来。(好心和好法必须配合而行。)

一二四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出处】《孟子·离娄上》。【大意】关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是否还不够恳切;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还不够高明;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的礼貌回应,那就应反问自己的恭敬之心是否还不够真诚——凡是行为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一二五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出处】《孟子·离娄上》。【大意】一个人总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一个家庭总是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一个国家总是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一二六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出处】《孟子·离娄上》。【大意】获得天下有办法:获得民众的支持,便可以获得天下;获得民众的支持有办法:获得民心,便可以获得民众的支持;获得民心也有办法:他们所需要的,就给他们,并为他们聚积它们,他们所厌恶的,就不强加在他们身上——如此罢了。

一二七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出处】《孟子·离娄上》。【大意】仁,是人们最安适的精神住宅;义,是人们最正确的光明大道。

一二八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出处】《孟子·离娄上》。【大意】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

一二九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出处】《孟子·离娄下》。【大意】君主把臣下当作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当作狗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一般的人;君主把臣下当作泥土草芥,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仇敌。

一三〇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出处】《孟子·离娄下》。【大意】人要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一三一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出处】《孟子·离娄下》。【大意】人和禽兽的差异就那么一点点,一般人抛弃它,君子却保存它。

一三二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出处】《孟子·离娄下》。【大意】关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总是关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总是尊敬他。

一三三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出处】《孟子·万章下》。【注释】挟(xié):倚仗。【大意】交朋友,交的是他人的品德,而不能够有什么倚仗他人的念头。

一三四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出处】《孟子·告子上》。【大意】生命是我想拥有的,正义也是我想拥有的;如果不能两样都拥有,那就舍弃生命而坚持正义。

一三五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出处】《孟子·告子上》。【大意】学问之道没有什么别的途径,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一三六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出处】《孟子·告子上》。【注释】官:官能、功能。【大意】心的功能在于思考,一思考就会有所得,不思考就得不到。

一三七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出处】《孟子·告子上》。【注释】弗(fú):不。夺:丧失。【大意】首先要把大的功能树立起来,那么小的功能就不会丧失了。

一三八 人皆可以为尧舜。【出处】《孟子·告子下》。【大意】人人都可以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

一三九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出处】《孟子·告子下》。【注释】拂乱(fúl uàn)扰乱、干扰。曾:同“增”。【大意】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使他的行为总是受到干扰——这样来振奋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所缺少的才能。

一四〇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出处】《孟子·尽心上》。【大意】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一四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出处】《孟子·尽心上》。【大意】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一四二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出处】《孟子·尽心上》。【大意】好的政治得到民众的财富,好的教育得到民众的心。

一四三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出处】《孟子·尽心上》。【注释】怍(z uò):惭愧。【大意】君子有三大快乐: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一四四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出处】《孟子·尽心上》。【大意】关爱亲人而仁爱民众,仁爱民众而爱护万物。

一四五 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出处】《孟子·尽心上》。【大意】智者没有什么事物不应该知道的,但是急于知道的应该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一四六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处】《孟子·尽心下》。【注释】社稷:社,土神。稷:谷神。古代帝王或诸侯建国时,都要立坛祭祀社稷,所以,社稷又作为国家的代称。【大意】民众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

一四七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出处】《孟子·尽心下》。【大意】仁的意思,就是人,把仁与人合起来讲,就是道了。

一四八 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出处】《孟子·尽心下》。【大意】人人都有不忍心干的事,把它推及到他所忍心干的事上,就是仁;人人都有不肯去干的事,把它推及到他所肯去干的事上,就是义。

一四九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出处】《孟子·尽心下》。【大意】言语浅近而含义深远,这是善言;把握住的十分简要,而施行时却效用广大,这是善道。

一五〇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出处】《孟子·尽心下》。【注释】守:操守。【大意】君子的操守,是从修养自身开始,进而使天下太平。

大学

一五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处】《礼记·大学》。【注释】大学: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礼仪;十五岁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大学问。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使彰明”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光明正大的意思。亲民:此处“亲”应为“新”,弃旧图新的意思。【大意】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一五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出处】《礼记·大学》。【注释】知止:知道目标所在。得:收获。【大意】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一五三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出处】《礼记·大学》。【大意】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一五四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出处】《礼记·大学》。【注释】格物:接触、认识、研究万事万物。【大意】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一五五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出处】《礼记·大学》。【注释】庶人:众人,大众。壹是:都是。本:根本。【大意】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大众,人人都要以修养自身的品性为根本。

一五六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出处】《礼记·大学》。【注释】厚者薄:该重视的不去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去重视。【大意】该重视的不去重视,不该重视的却去重视,这样不分轻重缓急却想做好事情,那是不可能的。

一五七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处】《礼记·大学》。【注释】苟:如果。【大意】如果能够一日新,就应保持日日新,新了还要更新。

一五八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出处】《礼记·大学》。【注释】中:内心。外:外表。【大意】内心的真诚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君子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保持谨慎。

一五九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出处】《礼记·大学》。【大意】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一六〇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出处】《礼记·大学》。【大意】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母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一六一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出处】《礼记·大学》。【大意】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一六二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出处】《礼记·大学》。【注释】鲜(xiǎn):少。【大意】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少有啊。

一六三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出处】《礼记·大学》。【注释】硕:大,肥壮。【大意】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都不知道自己庄稼的好。

一六四 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出处】《礼记·大学》。【大意】不能教育好家人而能教育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君子在家里教育好家人就能达到教化国人的效果。

一六五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出处】《礼记·大学》。【大意】君子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

一六六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出处】《礼记·大学》。【注释】老老:尊敬老人。长长:尊重长辈。弟(tì):读音和意思都与“悌”相同,敬重兄长。恤:体恤,周济。倍:通“背”,背离,行为相反。【大意】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民众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民众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民众的行为就不会背离。

一六七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出处】《礼记·大学》。【大意】民众喜欢的他也喜欢,民众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才称得上是民众的父母。

一六八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出处】《礼记·大学》。【大意】所持的道义得到众人的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众人的心就会失去国家。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

一六九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出处】《礼记·大学》。【大意】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

一七〇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出处】《礼记·大学》。【大意】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

一七一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出处】《礼记·大学》。【大意】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

一七二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出处】《礼记·大学》。【大意】君子有正确的途径: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

一七三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出处】《礼记·大学》。【注释】恒:永恒,永远。【大意】生产财富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永远充足。

一七四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出处】《礼记·大学》。【注释】发:发达。【大意】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

一七五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出处】《礼记·大学》。【大意】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道义为利益。

中庸

一七六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处】《礼记·中庸》。【注释】天命:天赋,自然禀赋。率性:遵循本性。修:修明。【大意】人的自然禀赋叫作性,遵循本性行事叫作道,修明大道而推广叫作教。

一七七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出处】《礼记·中庸》。【大意】中,是天下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天下人都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状态,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一七八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出处】《礼记·中庸》。【大意】君于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

一七九 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出处】《礼记·中庸》。【注释】流:随波逐流。倚:偏,歪。【大意】君子与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

一八〇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出处】《礼记·中庸》。【注释】遁(dùn)世:独自隐居。见知:被人知道。【大意】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

一八一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出处】《礼记·中庸》。【注释】造端:开始。【大意】君子的道,开始于夫妻之间,但它的最高境界却昭著于整个天地。

一八二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出处】《礼记·中庸》。【注释】远:远离。【大意】道并不远离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远离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一八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出处】《礼记·中庸》。【注释】陵:欺侮。援:攀援,巴结。怨:怨恨。【大意】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巴结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怨恨了。

一八四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出处】《礼记·中庸》。【注释】辟:同“譬”,譬如,就像。迩(ěr):近。卑:低处。【大意】君子的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

一八五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出处】《礼记·中庸》。【大意】治理政事的关键在于用人,要想得到人才在于领导者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

一八六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出处】《礼记·中庸》。【大意】仁就是关爱他人,关爱亲人是最大的仁;义就是做事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

一八七 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出处】《礼记·中庸》。【大意】君子不能不修养自身;要修养自身,不能不侍奉亲人;要侍奉亲人,不能不了解人道;要了解人道,不能不了解天道。

一八八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出处】《礼记·中庸》。【注释】知:读音和意思与“智”相同。【大意】喜欢学习就接近于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于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于勇。

一八九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出处】《礼记·中庸》。【大意】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重贤人就不会思想困惑。

一九〇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出处】《礼记·中庸》。【注释】豫:同“预”,预备,准备。【大意】做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

一九一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出处】《礼记·中庸》。【大意】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

一九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处】《礼记·中庸》。【大意】广泛学习,详细询问,缜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践行。

一九三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出处】《礼记·中庸》。【大意】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

一九四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出处】《礼记·中庸》。【大意】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先天的品性;由明白道理而后做到真诚,这叫做后天的教化——真诚也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而后也就会做到真诚。

一九五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出处】《礼记·中庸》。【大意】真诚是事物的归宿和发端,没有真诚就没有事物,因此君子以真诚为贵。

一九六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出处】《礼记·中庸》。【大意】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

一九七 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出处】《礼记·中庸》。【注释】问学:询问,学习。【大意】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高深而又奉行中庸之道。

一九八 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出处】《礼记·中庸》。【注释】道:通“导”,先导。【大意】君子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式,言语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准则。

一九九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出处】《礼记·中庸》。【注释】害:妨害。悖(bèi):相冲突。【大意】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理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

二〇〇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出处】《礼记·中庸》。【注释】经纶:整理,治理。【大意】只有天下最高的真诚,才能成为治理天下的崇高典范,才能树立天下的根本法则,才能掌握天地化育万物的深刻道理。

诗经

二〇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处】《诗经·国风·周南·关雎》。【注释】关关:拟声词,水鸟叫声。雎鸠(jūjiū):鱼鹰。洲:水中的陆地。窈窕:娴静美好的样子。淑:善,好。逑(qiú):配偶。【大意】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丽好少女,君子追求好对象。

二〇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出处】《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注释】夭夭:桃树含苞欲放的样子。灼灼:花开鲜明的样子。华:花。之子:指出嫁的姑娘。归:女子出嫁。宜:和顺,和善。【大意】桃树含苞满枝丫,花开灿烂似红霞;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顺成新家。

二〇三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出处】《诗经·国风·邶风·柏舟》。【注释】匪:非。棣棣:雍容娴雅的样子。选(xùn):读音和意思与“逊”相同,退避,退让。【大意】我心不是一块石,不能随意翻过来;我心不是一张席,不能随意卷起来;举手投足要庄重,不能拘谨避开来。

二〇四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处】《诗经·国风·邶风·击鼓》。【注释】契阔:聚散;契:合;阔:离。成说:成言,誓约。偕(xié):共同,在一起。【大意】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愿发誓对你说:紧紧握着你的手,白头到老与你过。

二〇五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出处】《诗经·国风·鄘风·相鼠》。【注释】相:察看。仪:庄重的仪态。【大意】看那老鼠都有皮,做人怎能无尊仪!要是做人没尊仪,不死还有啥意义?

二〇六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处】《诗经·国风·卫风·淇奥》。【注释】切:切制。磋:锉平。琢:雕刻。磨:磨光。都是制造玉器、骨器的工艺,常用以比喻人的品德修养和学问的精深。【大意】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二〇七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处】《诗经·国风·卫风·硕人》。【注释】荑(tí):白茅初生的嫩芽。领:脖子。蝤蛴(qiúqí):天牛的幼虫,身体长而白。瓠犀(hùxī):葫芦籽,洁白整齐。螓(qín):蝉类,方头广额。蛾:蚕蛾。倩:笑时脸颊现出酒窝的样子。盼:眼睛里黑白分明。【大意】手指柔软如嫩荑,肌肤细滑如凝脂,脖子雪白如蝤蛴,齿白齐如荫芦籽,前额方正眉细弯,轻轻一笑酒窝起,回眸流盼令人迷!

二〇八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出处】《诗经·国风·卫风·木瓜》。【注释】投:投送。琼瑶:美玉。【大意】你用木桃送给我,我用美玉作回报;美玉不是为回报,更是为求永相好。

二〇九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出处】《诗经·国风·王风·黍离》。【大意】有人明白理解我,说我心里多忧愁。有人不能理解我,问我还有啥追求?

二一〇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出处】《诗经·国风·郑风·风雨》。【注释】晦:昏暗。不已:不停。【大意】风吹雨打天地昏,雄鸡啼叫声不停;既已见到意中人,心中怎能不欢腾!

二一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出处】《诗经·国风·郑风·子衿》。【注释】子:男子的美称。衿(jīn):衣领。悠悠:这里指忧思深长不断。宁:难道。嗣音:传音讯。嗣,通“贻”(yí),给、传、寄的意思。【大意】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去会你,难道你就断音信?

二一二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出处】《诗经·国风·魏风·园有桃》。【大意】我的心中多忧伤,又唱歌来又诵谣;有人不解我的心,说我书生太狂骄。

二一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处】《诗经·国风·秦风·蒹葭》。【注释】蒹葭(jiān jiā):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伊人:那个心中思念的人。【大意】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思念我的心上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二一四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出处】《诗经·国风·陈风·月出》。【注释】皎:明亮。佼(jiǎo)人:美人。僚:美好的样子。窈纠(yǎo jiū):步履舒缓,体态优美。劳:忧愁。悄:忧愁的样子。【大意】月亮出来洁又皎,月下美人仪容俏,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恼。

二一五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出处】《诗经·国风·豳风·伐柯》。【注释】柯:斧头的柄。则:法则。【大意】砍木头啊做斧柄,斧柄规则在手边。

二一六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出处】《诗经·小雅·鹿鸣之什·棠棣》。【注释】阋(xì):争吵。阋于墙:在家(围墙里面)争吵。【大意】兄弟在家吵又争,遇上外侮共抵抗。

二一七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出处】《诗经·小雅·鹿鸣之什·棠棣》。【注释】翕(xī):聚和。湛(z hàn):深厚。【大意】妻子儿女志意合,就像琴瑟和谐声;兄弟亲人相团聚,欢快和睦享深情。

二一八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出处】《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伐木》。【注释】丁丁(zhēng zhēng):砍树的声音。嘤嘤:鸟叫的声音。【大意】众人砍树响丁丁,鸟儿鸣叫声嘤嘤;飞出深谷不停息,一直飞到高树顶;小鸟为何嘤嘤叫?只是为了求知音。

二一九 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出处】《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南山有台》。【注释】只:语助词。德音:好名声。【大意】君子真快乐,民众好父母;君子真快乐,美名必永驻。

二二〇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出处】《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菁菁者莪》。【注释】菁菁(jīng jīng):草木茂盛的样子。莪(é):莪蒿,一种可吃的野草。阿:山坳。仪:仪容,气度。【大意】莪蒿葱茏青又齐,丛丛长在山坳里。已经见了那君子,心情愉悦好礼仪。

二二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处】《诗经·小雅·鸿雁之什·鹤鸣》。【大意】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二二二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小旻》。【注释】暴(bó)虎:空手打虎。冯(píng)河:徒步渡河。【大意】不敢空手打老虎,不敢徒步过河行;人们只知这危险,不知其他灾祸临;面对时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二二三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弁》。【注释】匪:非。浚(jùn):深。垣(yuán):矮墙。【大意】不高就不是山峦,不深就不是水泉;君子不能轻发言,有人耳朵贴墙边。

二二四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出处】《诗经·小雅·谷风之什·蓼莪》。【注释】鞠:养。拊(fǔ):通“抚”,安抚,抚慰。畜:通“慉”,爱护。顾:顾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腹:指怀抱。昊(hào)天:广大的天。罔(wǎng)极:没有准则。【大意】爹啊辛勤生下我,娘啊细心哺养我,抚摸我来爱护我,成长我来教育我,照顾我来挂念我,出入家门抱着我,如今要报二老恩,老天无端降灾祸!

二二五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出处】《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大东》。【注释】周道:大路。砥:磨刀石,用以形容道路平坦。矢:箭。【大意】大路平坦如磨石,笔直好像箭杆样;君子路上常来往,小民路旁睁眼望。

二二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处】《诗经·小雅·甫田之什·车辖》。【注释】景行:大路。【大意】巍峨高山人景仰,平坦大道人遵循。

二二七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出处】《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大意】歧周虽然是旧邦,承受天命气象新。

二二八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出处】《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注释】无:语助词。聿(yù):发语助词。厥(jué):其。永言:久长。言同“焉”,语助词。配命:与天命相合。【大意】牢记祖先别忘记,进德修业要努力;天命永远相配合,自己多多求福气。

二二九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出处】《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注释】臭(xiù):味。【大意】上天行事总这样,没声没味可分辨。

二三〇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出处】《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旱麓》。【注释】岂弟(kǎi tì):即“恺悌”,和乐平易。遐(xiá):为何。作:作育、培养。【大意】苍鹰展翅飞蓝天,鱼儿欢跃在深渊;和乐平易好君子,怎不培养好青年?

二三一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出处】《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思齐》。【注释】刑:同“型”,典型,典范。寡妻:嫡妻。御:治理。【大意】示范嫡妻作典型,示范兄弟也相同,治理家国都相通。

二三二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出处】《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既醉》。【注释】匮(k uì):缺乏。锡(cì):同“赐”。类:族类。【大意】孝顺子孙出不尽,上天赐福你族类。

二三三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群匹。【出处】《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假乐》。【注释】抑抑:庄重的样子。秩秩:有条不紊的样子。群匹:众臣。【大意】容仪庄重令人敬,德教言谈条理明;不怀私怨与私恶,诚恳遵从众贤臣。

二三四 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出处】《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卷阿》。【注释】冯(píng):凭借,助手。翼:遮护,辅助。岂弟(kǎi tì):即“恺悌”,和乐平易。【大意】你有助手有贤相,孝敬祖先有德望,前头导引左右帮,君子快乐又平易,你是天下好榜样。

二三五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出处】《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卷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