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沟通技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8 00:18:57

点击下载

作者:徐文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心理学与沟通技巧

心理学与沟通技巧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心理学与沟通技巧作者:徐文排版:南通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4-01ISBN:9787531737612本书由北京金文掌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上篇明白对方想什么,你才知道如何去说第一章 从眉眼间的变化窥见内心的波动一条眉毛上扬,表示对方在怀疑

被人们称为“读脸专家”的杰勒德·尼伦伯格,与助手进行了大量关于人的心理活动和面部神情之间关系的实验,结果发现,眉毛最能暴露一个人的心理秘密。

尼伦伯格表示,如果一个人只挑起左边或右边的眉毛,通常表示对别人所说的话、所做的事不理解,有疑问,好像在说:“真的吗?你确定是这个意思吗?”

如果一个人双眉向上挑起,则表示十分欣赏、喜欢或极度惊讶,有时也用来表明将要提出问题。

乔治如约来到了局长办公室。其实像乔治这样的普通特工是很少有机会和局长面对面交流工作的,如果不是情况万分紧急,乔治也不会想到带着方案来直接约见局长。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乔治的一个线人告诉他,可能有两个恐怖分子将携带一批重要文件在明天抵达纽约某机场,其所乘航班十分特别。乔治对该次航班进行调查后发现,该班次恰恰是美国某高官回国所搭乘的那一趟。这样的情报,让乔治感到有些匪夷所思,可是这个线人给他的情报一向很准,他也不想因此而放弃一次消灭恐怖分子的机会。当乔治把自己的想法报告给主管后,主管因为乔治无法向其提供足够的证据而否定了他的方案。这让乔治感到十分懊恼,于是他决定亲自找局长来讨论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乔治一进局长办公室,坐在大办公桌后面的局长就从头到脚地打量了他好几回,显然对他的到来并不太友好。

果然,还没有交谈几句,局长就开始对乔治的方案百般挑剔起来。无论是对整个计划还是具体的执行,都说了一箩筐的反对意见,最后甚至想以计划完全不可行为由,彻底否定此次行动。乔治不得不反复强调计划的重要性,可局长只是“嗯”了一声,并不自觉地挑起了左侧的眉毛,抽了抽嘴角,流露出一副完全不相信的表情。

乔治看出了局长的否定,于是他干脆向局长借了一张纸,掏出笔,在纸上将计划的每个步骤和时间安排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又将如果放弃这次计划可能带来的损失一条条为局长列了出来。直到这时,局长才把原来挑起的眉毛放了下来,眼里带着笑,不断地点头,显然已经接受了乔治的计划。

就是通过局长眉毛的一高一低,乔治敏锐地发现了在否定的信号中所包含的机会。事后乔治解释说:“一条眉毛上扬,一条眉毛保持下垂,是一个人‘疑惑’的标志;而一个人既惊讶又疑惑时,则会出现一条眉毛上扬的表情;如果两条眉毛都上扬,则表示非常惊讶。当时局长只有一条眉毛上扬,我便判断他对我的计划是感到非常惊讶和疑惑的。于是我对计划做了更详细的说明,并在说明的过程中套出了局长惊讶的原因。等局长心里的惊讶与疑惑都被化解了,他肯定会同意我的计划。”

若一个人在说“是吗?原来是这样!”时扬起一条眉毛或是不停地用手抚摸眉毛或眼皮,就表示他并没有完全相信你。此时我们必须进一步套出对方不相信的原因或是拿出更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话。只有努力消除对方的疑惑,我们才能赢得更多的信任。

如果你在说“有时间喝一杯”时,对方的眉毛做出了上扬的动作,就表示他认为你的邀请不过是一次外交辞令罢了。此时,若你能够继续向对方确认聚会的时间和地点,那么对方肯定会对此表示感激,并大大提高对你的信任程度。

正常情况下,人们很少出现一条眉毛上扬的表情,所以如果发现这种表情,一定不要认为它是偶然现象,而要认真对待,并努力找出原因。要知道,在交往过程中,任何一方心存疑虑都会切断沟通的纽带。如果看到眉毛上扬的动作,我们一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消除对方一些有负面影响的观念,千万不要再按照原来设计好的思路继续该话题,否则只能无果而终。眉毛会随情绪变化而变化

FBI内部专门研究人类面部表情的专家们通过实验发现,眉毛除了上扬的动作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变化。很多时候,FBI特工在办案过程中只要观察对方眉毛的一举一动,就能把对方的心理活动猜个八九不离十。特工中的很多人就是从以下细节来获得线索的。

◆深皱眉头

皱眉通常分为两种:防护性皱眉和侵略性皱眉。

防护性皱眉的目的是,保护眼睛免受外来的伤害,在皱眉时还会把眼睛下面的面颊往上挤,眼睛仍是睁开的。当一个人面临外界攻击、突遇强光或受到强烈情绪的刺激时,通常会出现这种退避反应。

至于侵略性皱眉,其基点仍是出于防御,是担心自己侵略性的情绪会激起对方的反击,与自卫有关。

最常见的深皱眉头,往往出现在厌烦、焦虑、沮丧、恐惧或犹豫不决等情形之下。

◆眉毛内靠和外扬

如果一个人的两边眉毛向中间靠拢,你就知道这个人在思考问题,正如俗话说的,“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如果两边眉毛向外扬起,定是喜气洋洋,称作“眉飞色舞”。

◆耸眉

眉毛先扬起,停留片刻,然后再下降就是耸眉。耸眉经常伴随着嘴角迅速而短暂地往下一撇。耸眉表示的是一种不愉快的心理,有时也表示无可奈何。此外,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当一个人讲到重要处时,也会通过不断耸眉来强调自己所说的话。

◆眉毛斜挑

眉毛斜挑是指两条眉毛中的一条下降、另一条上扬的形态。扬起的那条眉毛就像提出一个问号,反映了眉毛斜挑者那种怀疑不解的心理。在成年男子脸上,我们会经常看到这种无声语言。

◆眉毛打结

眉毛打结是指眉毛同时上扬及相互趋近。当人们遇到麻烦事或极度忧郁时,通常会表现出这种表情,而成为哭丧脸,一副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的样子。一些患有慢性疼痛的患者就会经常如此,而急性的剧痛产生的是低眉并且面孔扭曲的反应。

◆眉毛闪动

眉毛闪动就是指眉毛先上扬,在瞬间内再下降,像流星划过天际,动作敏捷。这是全世界人类通用的表示熟人出现时的欢迎信号,是一种友善的行为。

当眉毛出现闪动时,说明对方心情愉快,内心赞同或对你表示亲切。眉毛闪动通常伴有扬头和微笑,但也可能单独发生。眉毛闪动经常出现在对话里作为加强语气之用。每当说话人想强调某一个字时,眉毛就会闪动,像是在暗示:“我说的这些都是很惊人的!”

总之,眉毛的一些细微动作能够很好地揭示一个人的心理变化,下次与人打交道时,千万别忘了留意他的眉毛!目光告诉你的那些秘密

许多电影里都有这样的搞笑镜头:犯错的年轻女孩低眉顺眼地站立着,一个保守、严厉的老学究从眼镜框上方打量着她,久久不说话……如果你遇到目光从眼镜框上方延伸出来的人,这表示他对你所说的话充满了怀疑,他希望可以从你的情绪反应中证实你的话的可信度,这是对你审视的表现。

眼神多种多样。从眼镜框上方透出的眼神往往是冷冷的,带着拒绝交流的味道,是一种不太客气、心怀戒备的注视。一般来说,从眼镜框上方看人往往不是正视,而是用斜上方的目光看人或是余光扫视,有这种习惯的人一般都是刻板、保守、斤斤计较、心存鄙视的人。他们的目光表露出来的是轻视一切、怀疑一切,有一些人甚至带着性格上的缺陷。

这样的人也可能用眼神表达指责。如果你从他的身边走过,他往往先看看你的头,又看看你的脚,可能还会轻轻地撇撇嘴,那么他的眼神就是在指责你,你的动作引起了他的不满。以眼神指责往往不太显眼,比较客气。当然,也有一些戴着老花镜的人,仅仅是为了从眼镜上方看清外面的世界,这样的人不在此列。

米歇尔·阿基利认为,一个人在与他人进行交谈的过程中,视线朝向对方脸部的时间占据双方谈话时间的30%~60%。因此,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对方交流的目光能让你轻易了解他是个什么类型的人。

◆目光左右移动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目光常常左右移动,这说明他们的生活正处于不安的状态,这样的心理会让他们感觉到不舒服。这些人常常感觉缺乏自信,习惯自欺欺人,严重者甚至有被迫害妄想症。

◆目光总是不规则移动是不怀好意的表现

如果有人在和你交谈的时候,目光总是不规则地移动,就会让你觉得这是一个不正经、不可信或心怀歹意的人。实际上,这不只是一种感觉,有上述行为的人也许正准备设下圈套来陷害你。如果他是你的亲友,也许他是在盘算着一场恶作剧来使你上当。

◆翻白眼的怪异目光是怀疑和轻视的表现

在和你谈话的过程中,如果对方时不时地翻白眼并且用怪异的目光看你,或者忽然间用锐利的目光盯着你,这表示他对你有所怀疑或轻视。他想通过这样的目光来检测你的情绪反应,从而证实他对你的猜测。还有一些性格有缺陷的人,也习惯用怪异的目光看人。

总之,了解人类的心灵之窗,你能在他人的视线注视下轻松自如,你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接收到别人眼神传递出来的信息。通过眼神探出其真正意图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内心的隐秘和冲突,总是会不自觉地通过眼神的变化流露出来。这一点也早已被FBI特工注意到,他们在约谈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重点观察的就是对方的眼神。

那么,在交谈时,我们怎样从对方的眼神里探出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呢?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你见他眼神沉静,便可明白他对于你着急的问题,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向他请示办法,如果他不肯明白说,多数是因为事关机密,不必要多问,只静待他的发落便是。

◆你见他眼神散乱,便可明白他也是毫无办法。徒然着急是无用的,向他请示,也是无用的。你得平心静气,另想应付办法,不必再多问,多问只会增加他六神无主的程度,这时是你显示才能的机会,快快自己去想办法吧!

◆你见他眼神横射,仿佛有刺,便可明白他异常冷淡。如有请求,暂且不必向他陈说,应该从速借机退出,即使多逗留一会儿也是不适当的,退而研究他对你冷淡的原因,再谋求恢复感情的途径。

◆你见他眼神阴沉,应该明白这是凶狠的信号。你与他交涉,须得小心一点。他那一只毒辣的手,正放在你的背后伺机而出。如果你不是早有准备想和他见个高低,那么最好从速鸣金收兵。

◆你见他眼神流动异于平时,便可明白他是胸怀诡计,想给你点苦头尝尝。这时应步步为营,不要轻易接近,前后左右都可能是他安排的陷阱,一失足便跌翻在他的手里。不要过分相信他的甜言蜜语,这是钩上的饵,是毒药外的糖衣,要格外小心。

◆你见他眼神呆滞,唇皮泛白,便可明白他对于当前的问题惶恐万状,尽管口中说不要紧,虽未绝望,也的确还在想办法,但却一点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你不必再多问,应该自己考虑应付的办法;如果你已有办法,应该向他提出,并表示有几成把握。

◆你见他眼神似在发火,便可明白他此刻是怒火中烧,意气极盛。如果不打算与他决裂,你应该表示妥协,速谋转机。否则,再紧逼一步,势必会引起正面的剧烈冲突。

◆你见他眼神恬静,面有笑意,便可明白他对于某事非常满意。你要讨他的欢喜,不妨多说几句恭维话;你要有所求,这也将是个好机会,相信他一定比平时更容易答应去满足你的愿望。

◆你见他眼神涣散,神不守舍,便可明白他对于你的话已经感到厌倦,再说下去必无效果。这时你应该赶紧告一段落,或乘机告退,或寻找新的话题,谈谈他所愿意听的事。

◆你见他眼神凝定,便可明白他认为你的话有一听的必要。你应该照预定的计划婉转陈述,只要你的见解不差,办法可行,他必然是乐于接受的。

◆你见他眼神下垂,连头都向下倾了,便可明白他是心有重忧,万分苦痛。你不要向他说快乐事,那样反而会加重他的苦痛;也不要向他说苦痛事,因为同病相怜越发难忍。你最好说些安慰的话,并且从速告退,多说也是无趣的。

◆你见他眼神上扬,便可明白他是不屑听你的话。无论你的理由如何充分,说法如何巧妙,还是不会有愉快的结果,不如戛然而止,退而另求接近之道。

总之,眼神有散有聚、有动有静、有流有凝、有阴沉有呆滞、有下垂有上扬……仔细参悟之后,必可发现人情毕露。眼珠转动的方向也蕴藏秘密

人们在交谈时,眼珠往往会朝不同的方向转动。所以,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对方在思考时眼珠的动向,便可在不知不觉之中洞悉对方的性格。“虐囚案”的发生,让外界对美国的监狱管理提出了质疑。美国当局委派了FBI对此事展开调查,其中囚犯指控最多的是监狱长伯特,于是特工们决定对伯特进行约谈。约谈在伯特的办公室里展开。

办公室内部的布置可以称得上简洁而高雅,由此可见房间的主人是一个非常有修养的人。当特工们见到伯特的时候,更是无法相信他与囚犯们描述的“监狱恶魔”有什么联系。因为无论是从伯特的穿着、出身、谈吐,还是从他接待特工的行为举止来看,都显示出了一种彬彬有礼的态度。在大家落座之后,约谈也随即展开。

伯特面对特工们咄咄逼人的追问,始终保持着温和的态度与有理有据的回答,这更是让特工们坚信他和囚犯们形容的“脾气暴躁、下手狠毒”的形象是完全无法联系在一起的。在整个约谈的过程中,伯特除了在回答问题时会不时地向右转动眼珠外,其他行为都显得极为自然。但正是因为伯特这种转动眼珠的习惯,让一位精明的老特工对他的真实性格产生了怀疑。

因为在此之前,斯坦福大学的一些教授就曾对眼珠的转动与人的性格之间的关系做过专门研究。教授们请来若干位男士,并在30秒内不间断地向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注意观察他们眼珠转动的方向。随后又将他们分为两组:A组是在回答问题时眼珠向左转动的人,B组是在回答问题时眼珠向右转动的人。

在对A组与B组男士的性格进行分析后发现:B组的人性格更为急躁,攻击性更强,而且这类男士很难将焦躁不安的情绪压抑很长时间或是彻底隐藏起来,他们一定会找机会发泄出来;而A组男士的性格则与B组恰恰相反,他们大多会将心中的不快封闭起来,不会表现出他们的攻击性。

通过眼珠的转动便可推断出:监狱长伯特本身是一个性格暴躁的人,他在特工们面前所表现出的温和态度只是一种伪装。于是特工们故意在第二次的约谈中,用不客气的言语挑衅对方,借其性格的弱点来套出实话。结果这个监狱长果然中计,将其易怒狂暴的性格暴露无遗。

易怒的人大多都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由于这种性格并非一日养成,所以想要改变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由此可知,在我们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是一个习惯将眼珠向右转动的人,就可以推测出这是一个攻击性很强且难以应付的对手。在交谈过程中,只有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放大的瞳孔出卖了他的“爱”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得好:“任何人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眼睛除了作为人体的视觉器官之外,还能真实地传达出人的各种情感。正如人们常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那么,如何从眼睛读出一个人内心的秘密或者隐藏的事情呢?FBI特工告诉我们,这就需要从他的瞳孔变化、视线方向、眼神接触以及眨眼频率中寻找答案了。

◆瞳孔会把最真实的感觉告诉你

科学家发现,瞳孔不会“说谎”,它是生命机能灵敏的显示器,是大脑的延伸,是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标志,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内心的感受。

瞳孔对兴趣的反应灵敏到令人吃惊的程度。爱德华·海斯博士在全美医疗催眠学会总会上提出了自己的临床实验成果:“当眼睛捕捉到足以导致舒爽的、刺激的事物时,瞳孔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迅速扩大。”

其实,人们很早就知道怎样透过瞳孔的变化来解读他人的内心。据说,古代波斯的珠宝商人就是根据顾客看到首饰时瞳孔的大小来要价的。如果一枚钻戒的灿烂光泽能使顾客的瞳孔扩张,商人就把价钱要得高一些。

在恋爱期间,眼睛是最能传递感情的器官。当一个男人碰到自己心仪的女人时,瞳孔在自身产生的强烈的追求欲望的刺激下会不由自主地扩张,对方也会心照不宣地读懂这一信号。尤其在灯光朦胧、光线暗淡的地方,瞳孔会加速扩张,从而让相遇的两个人互相产生吸引力,成就罗曼蒂克的爱情。

另外,在恐怖、紧张、刺激、愤怒、疼痛等状态下,瞳孔都会扩大,而在厌恶、疲倦、烦恼时则会收缩得很小,呈现出一种“激光式的眼神”。如果瞳孔没有变化,就表示他对看到的人或事物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视线方向是沟通的前奏

人们在交谈时,眼球往往会朝不同的方向转动。透过这些方向,可以窥探出人的内心活动。

当一个人向上看时,说明他很有可能在思考或者试图想起某件事情。或许他是一个善于视觉思维的人,正尝试着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图形。如果眼睛向下看,可能表示服从,或者对某件事感到愧疚。如果一个人的眼睛向侧面看,那么请注意,他可能要生气了。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他试图逃避对话或者心不在焉。

◆人际交往的关键在于眼神接触

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说话时要注视着别人,这是最基本的社交礼貌。如果某人在与我们交谈时,没有看着我们,那说明他要么没有在听,要么在隐藏什么。所以,不管我们何时何地与何人打交道,请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对视眼睛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一种欣赏,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但千万要注意对视的时间。

在《人际行为心理学》一书中,作者迈克尔·阿盖尔提到,人们互相注视的时间通常占全部接触时间的30%~60%,如果互相注视的时间超过60%,那他们很有可能互相爱慕,或是准备打架了。但是,要判断他们接下来到底会发生什么,则需要仔细观察他们的一系列行为。

通常,一个性格外向的人在眼神交流方面往往不存在什么问题,而一个腼腆的人则可能不会跟别人进行太多的眼神接触。我们也可以说,当一个害羞的人与他人进行了诸多异于平常的眼神接触时,往往表明他在伪装或撒谎。请你千万不要在这个常识上犯错误。

对于一个正处于凝视或注视状态的人,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他的眼神是否集中或目光是否呆滞。如果一个人的眼神集中在他所看到的物品上,他的眼睛就会变得非常灵敏,这也意味着他在思考或分析该物品;如果一个人的眼神迷茫,似乎心不在焉,那么他很有可能是在白日做梦,且没有意识到眼前的物品。

◆眨眼频率暴露谎言

眨眼睛既属于一种自发性的行为,也属于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不管一个人的眼睛看上去是干涩还是水润,注意其眨眼频率非常重要。要时刻关注和你交谈的人的眨眼频率,看他的眨眼频率是正常、过快还是过慢。请注意,你说的话和做的事也会影响到对方的眨眼频率。当我们判断一个人的意图时,要多观察其眨眼频率,再结合其他姿势进行综合考虑。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人撒谎,其眨眼频率就会比平时高很多。例如,美国海关检查员通常会告知游客,如果有违禁物品未申报,就会被遣送回国。你是否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做法?因为游客已经填写了申报表。其实不然,当检查员提出这个要求时,会仔细观察游客的眼睛,看对方的眨眼频率是否正常。如果游客的眨眼频率过高,检查员就会检查对方的行李。

FBI特工通常也会记录下犯罪嫌疑人的眨眼频率,以协助他们确认对方是否有罪。因为较高的眨眼频率能反映一个人的罪恶感,而较低的眨眼频率则说明这个人正在准备坦白一些事情。想要表现强硬,就不要先移开视线

美剧《别对我撒谎》的热播,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微表情研究热”。正如一个儿子还在读小学的家长的描述:“我的儿子正在上小学,由于怕影响他学习,不想让他看电视看到很晚,于是我就告诉他说电视可能出了一些问题。”可是儿子当时就用非常明确的言语回答我说:“你不要骗我,因为你说话的时候用手摸了摸额头,就表明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根本不自信,所以你在说谎,你在想什么我很清楚的……”

其实,电视剧里那位出尽风头的莱特曼博士,相比现实生活中每天都需要去判断对方表情的FBI特工来说,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联邦调查局有一卷录影带,记录了在一次案件中特工们与被约谈对象交流的全过程。被约谈人卡特——一名杀人嫌疑犯在回答特工的问题时所有细节都被完完整整地记录了下来。当特工问完卡特一个非常具有挑衅性的问题后,卡特稍稍向前探了探身,非常温和地给予了回答。从提问到回答这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一般人很难发现其中的不寻常之处,甚至还会因为卡特温和的回答而相信他确实是无辜的。可是整个过程却逃不过经验丰富的特工们的眼睛。

第一次约谈结束后,特工们通过录影带再次回顾当时的情景,非常清楚地注意到一个细微的情节,于是他们便将录影带倒了回去,并用四分之一的速度进行慢放。在其中一段不到1秒钟的画面里,卡特的表情出现了完全的扭曲:他的鼻子是皱着的,面部肌肉是弯曲的,牙齿也露了出来,眉毛已经压低,这完全是一种恼怒和厌恶的表情,并且在他回答完问题之后,还偷偷地看了特工两眼。由此可见,卡特对自己的回答是非常不自信的。

要知道,人类一些细微的表情通常只会持续1/25秒,一般人很难察觉,但它却恰恰能反映出当事人最真实的情绪变化。若是在我们向对方提出问题后,对方做出了非常肯定的回答,然后在快要说完时,出现抬头或是视线上移观察我们表情的动作,就可以肯定他对自己的回答并不自信。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回答不自信,才会非常在乎他人的想法,于是为了能够了解别人的想法,才会去偷偷观察对方。而这种信号在通常情况下只能维持0.5秒左右。如果我们在谈话快要结束时发现了这种表情,就能准确地掌握对方的内心世界,此时千万不要轻易放过对方,而是要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套出事情的真相。

在卡特的案件中,特工们在看完录影带后,就通过否定对方回答的方式,找出了事件的真相。所以说在套话过程中,能否准确判断出对方表情所传达出的“是否自信”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我们经常会听到:“我说的价格已经是最低了,我不可能再降了。”“我说过,这件事我不知道,因为我当时根本就没有在现场。”……对方在如此强硬的口气之下,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却偷偷地观察我们,那么我们便可以判断出对方的强硬是假装的。

若此时我们继续与其对视,那么对方往往会移开视线,并且低下头,因为他害怕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被我们识破,为了掩饰,而不得不低下头。这时便更能断定他的回答并不是很自信,或者说根本就是有回转余地的。这样我们就完全没有必要向他妥协,而是要采取同样的态度对其进行反攻。在对方虚假的强硬面前,我们更加强硬的态度只会让他更加紧张,迫使其撤销自己先前的言论,最终套出他的心理底线。

当然,若是我们想向对方假装强硬,那么在我们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就不要主动移开自己的视线,因为这样同样会给对手可乘之机,套出我们的心理底线。第二章 口鼻上的小动作泄露真实想法鼻子上隐藏的情绪线索

一般来说,在通过脸部表情和五官解读他人的内心活动时,你可能没有把鼻子当作极富情感表现力的部位,因为它所传递的信息远远不如眼睛和嘴丰富,但它仍旧得到了FBI特工的重视,为我们总结出如下三条经验:

◆鼻孔鼓起表示受挫或生气

当一个人的鼻孔鼓起时,说明马上会有一场战斗发生。因为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当人们受挫或生气时,呼吸往往会变得急促深沉,而鼻孔变宽正是身体吸入更多氧气的方式,这就预示着他在准备一场对抗。

动物也是如此。得克萨斯州的一位牧场主曾告诉我们,一头生气的公牛在冲向你之前,鼻孔会变大,且呼噜呼噜地大声从鼻孔喷气。这是一个严重警告,你必须认真对待。

◆鼻子紧皱表示厌恶

紧皱的鼻子通常表示厌恶(从轻微的不满到极度厌恶),似乎说明这个人闻到了一股特别糟糕的气味。

把常见的表示厌恶的行为描述成“嗤之以鼻”最恰当不过了。这个举动清楚地传达了一个人的讨厌和反对之意。看到不喜欢的食物,连婴儿都会本能地把头移开,似乎在躲避那种令他讨厌的味道,而成年人则会尽量把头向后仰。

有时候,一个人的鼻子紧皱还表示他在沉思,且并不满意自己的某个想法。

◆捏鼻梁是深思的动作

如果一个人用手捏自己的鼻梁,则往往说明这个人正在关注并深思自己所要作的决策。一个正经历着内心激烈挣扎的人,会把头放得很低,同时用手捏鼻梁,以检测自己是真处于困境之中,还是这只是个噩梦而已。

如果我们被问到一个难以答复的问题,为了掩饰内心的混乱,勉强找出一个答案来应付,我们的手通常会不自觉地挪到鼻子上,摸它、捏它、揉它,甚至还特别用力地压挤它,一副“要我回答真是为难”的姿态。

当一个人这样做时,我们最好保持安静,等着他对正在讨论的事情提出异议。要让他明白,我们认同他的感受,不会给他任何压力促使他赶快从思考中脱离出来,而是会耐心地等他说出自己的疑问。

除此之外,还有歪鼻子表示不信任;鼻子抖动是紧张的表现;哼鼻子则含有排斥的意味;用手指挖鼻孔表示一个人特别无聊或者遇到挫折……

由此可见,鼻子虽然是人体五官中最缺乏运动的部位,所能表现的表情也非常少,但由于它位于整个面部的正中,高高耸立,上接天庭,下临人中,所以同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当你观察一个人时,不妨从鼻子的语言入手去看透对方。撒谎时千万别挠鼻子

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说谎的时候感觉鼻子里痒痒的,会不由自主地用手去触摸,以缓解这种不适感。还记得意大利经典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中的主人公匹诺曹吗?只要他一说谎,鼻子就会随之变长。

美国几位科学家近日发现,“撒谎会长鼻子”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他们解释说,当人撒谎时,焦虑感会引发鼻子部位的血液流量增大而使之略微膨胀。尽管这一变化可能不明显,其他人用肉眼也许根本就无法注意到,但撒谎者本人却会因为鼻腔组织充血而感到刺痒并用手去抓挠。

几位科学家甚至还深入研究了比尔·克林顿就莫尼卡·莱温斯基事件向陪审团陈述的证词。他们发现,克林顿在说真话时很少触摸自己的鼻子,但只要一撒谎,他的眉头就会在谎言出口之前不经意地微微一皱,而且每四分钟触摸一次鼻子,在陈述证词期间触摸鼻子的总数达到26次之多。

结合平时积累的大量实战经验,FBI特工也认为,触摸或轻轻地擦鼻子(通常用食指)是撒谎的典型表情。

很多年前,已故著名肢体语言交流专家瑞依·伯德威斯特尔教授与一个年轻人讨论他写的一本书。当教授问年轻人对这本书的意见时,年轻人擦揉着鼻子,说他非常喜欢这本书。

伯德威斯特尔教授见此情景,笑着说:“你说谎,其实你一点都不喜欢这本书。”年轻人愣住了,但他并不明白自己是怎么露出马脚的,只好承认自己只读了该书的几页内容,就发现“写的东西真的很乏味”。

这就要怪那个年轻人在肢体语言交流专家面前擦揉鼻子了。

摸鼻子是一种常见的肢体动作,是否所有摸鼻子的动作都表示说话者在撒谎呢?中国政法大学微反应研究小组组长、“心理应激微反应”课程主讲人姜振宇在《非常了得》节目中给出了答案:“用微表情来看人,也要注意这是不是一时的下意识反应,不要生硬地照搬微表情的教条。有的人习惯摸自己的鼻子,这不能判定他就是在说谎。”况且,如果直接把说话时摸鼻子解读为“想要掩饰某些内容”,让那些有鼻炎的人情何以堪啊!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每一个手势解释得那么绝对。判定他人是否在说谎时,还需结合其他说谎迹象来进行解读。有时候对方做出摸鼻子的动作只是因为花粉过敏、感冒,或者是被眼镜压迫而感到不舒服。

但是,因鼻子不舒服而擦揉鼻子和因撒谎而触摸鼻子,两者之间仍然有明显的差异。因鼻子不舒服而挠鼻子时会非常用力,但因撒谎而触碰鼻子的动作就会非常柔和,一般是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很快地摩擦几下,有时甚至只是略微轻触,几乎令人难以察觉。此外,后者的动作看起来很优雅,并且常常伴随着其他手势,如交叉双臂、身体动来动去或者快速眨动眼睛等。“其实,当我们看到摸鼻子的动作时,如果能够确定对方没有鼻子的不舒适,是可以逆向推导一步,得出对方激动(或紧张)的结论的。关键点是要分析对方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生理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激动(或紧张),是你提的问题,还是他回答的答案,还是此前发生过的某些事情,或者是此后可能发生的某些状况。结合这些情境因素,排除病症等纯粹的生理原因,也许就能分析出那个摸鼻子的人心里在紧张什么了。”姜振宇博士进一步解释说。

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有必要提醒你,下次撒谎时千万别挠鼻子!舔嘴唇,不只是性暗示

嘴巴是唯一一个既能通过语言的方式,也能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的身体部位。我们都知道,人体发出的语言信息可能并没有反映出这个人真实的想法或感受。然而,嘴巴所传达出的非语言信息却相当可靠,几乎不会误导你。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FBI特工去学习一下嘴巴在不说话的时候是如何传达内心想法的吧!

◆噘嘴和噘唇

噘嘴就是下唇故意突出,它可以表示多种情绪,比如伤心、失望或沮丧等。人们在逗趣或者认真的时候也可能噘嘴,但一般偏向于表示不满和生气之间的过渡反应。此外,该表情还能让人联想到幼稚,所以要谨慎使用。当看到一个噘嘴的动作时,很多人容易变得烦躁。

噘唇一般表示一个人很生气。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噘嘴姿势被认为是“噘唇”:一种是,当人们克制怒气时,上下嘴唇相互挤压在一起;另一种是,嘴唇从各个方向挤压在一起,使得嘴巴看起来很小,充满张力。不管是哪种姿势,都表示这个人正试图抑制自己的愤怒或尝试着避免被他人评论。

◆舔嘴唇或咬嘴唇

通常,舔嘴唇被视为一种富有挑逗意味的性信号。如果你正和一个男人调情,而他做出了舔嘴唇的动作,那么不管他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说明他想亲吻你。当然,舔嘴唇并不只是表示性暗示。如果他感觉嘴唇比较干,也会通过舔舐而使其湿润。

当一个人咬自己的嘴唇时,通常表示他很焦虑、不舒服、沮丧或者尴尬。除此之外,咬嘴唇还表示一个人很迷茫。尽管咬嘴唇被视为一种心神不定(有时为幼稚)的表现,但很多人都有咬嘴唇的习惯,且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这一行为。

除此之外,嘴部常见的其他动作也很好解读。例如:嘴巴大张表示惊讶,嘴唇紧闭表示生气,嘴角上扬表示喜悦,嘴角下垂表示自责等。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绝不要忽略对方嘴巴的表现。吐舌头的含义多多

在舌头的吞吐间透露着大学问,FBI特工提醒我们,与人交往时要注意观察对方舌头的变化。

虽然舌头是身体内部的一个器官,但因为它可以露在外面,所以成了身体语言的媒介,可以用来表达恐惧、欲望、拒绝,以及侵犯他人等信息。而所有的这些,都可追溯到婴儿被喂食的本能反应。

例如,有许多敏感、脆弱,带点神经质的人,经常有“咬东西”的动作,追根溯源,即是婴儿饥饿时紧咬母亲乳头才觉得心安这种原始本能的再现。

因此,“咬东西”是一种“自我安慰”。它是婴儿时期因为某些不知道的原因而形成的习惯性焦虑所造成的。婴儿时的吮手指,小时候的咬指甲,长大后的咬圆珠笔,咬香烟,咬的东西虽不同,但意识深处那种焦虑不安则是一样的。

在舌头的诸多动作里,FBI特工认为,最值得讨论的,乃是用舌头表达“拒绝”的动作。

例如,当人们受到巨大的惊吓时,除了目瞪口呆、双手平举、掌心向外,还会经常把舌头长长地露出来。这些动作的意义以前一直令人费解,到了现在,大家都认为,这是一种夸大的“拒绝”动作。双手平举,手心向外,是一种想要把可怕推开的动作,而舌头被长长地吐出来,也和婴儿用舌头顶开他不要的食物一样,是在表达拒绝,只是这种拒绝的程度更大了一些。

由于上面这种动作是自己被吓时的身体语言,于是,当人要侵犯别人时,就会“己所不欲而施于人”,用这种动作来侵犯他人。这就是“侵犯式的吐舌头”,也就是所谓的“吐舌头,扮鬼脸”。这种动作之目的在于吓人,无礼地侮辱人,但它的根本仍是“拒绝”,以及转化成的“轻蔑”。

当人们碰到某种小惊吓、小紧张、小尴尬时,就会吐舌头。但这种吐舌头不会太久,吐一下很快就会缩回去。这种形态的吐舌头,在幼儿园学童身上非常容易看到。它所表达的是程度最轻微的拒绝。由于这种动作并无侵犯性,而且多发生在幼童身上,尽管幼儿园教师会在幼童伸舌头后加以制止,但这种动作毕竟还是存续了下来,成为一种“扮可爱”的表现,用来表达不是那么严重的小紧张、小惊吓、小尴尬。

吐舌头除了表示拒绝外,还可能表达一种心理——无论老幼、不分男女都是这样,那就是“侥幸逃过一劫”!

FBI特工安东尼斯想买一部好车。于是,他来到经销商处,对销售员说:“我愿意以这个价钱买下这辆车。”销售员和安东尼斯讨价还价了一会儿后,使了惯用的一招说道:“好吧,让我问问我们经理。”于是,他去找经理,安东尼斯就走出他的办公室,随便逛逛。

几分钟后,安东尼斯碰巧瞥见那个销售员和他的经理在一扇玻璃门后交谈。虽然安东尼斯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但是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安东尼斯看到那个销售员在和他的经理说完话之后,做了一个吐舌头的动作,虽然动作很快,但是安东尼斯绝对没有看错。

安东尼斯回到那个销售员的办公室,等着他回来。他没多久就回来了,走进门对安东尼斯说:“我们经理认为我给你的价格已经是最好的价格了。”

安东尼斯反问道:“你的意思是,这是你们能接受的最低价了?”“是的。”他回答说。“没有再商量的余地了?”安东尼斯用一种刨根问底的语气说道。“没了。”他点头说,“这是我们的最低价了。”“既然这样的话,谢谢你!”安东尼斯边说边从椅子上起身走出办公室,头也不回地往大门走去。当他走到出口处的时候,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并且喊道:“等一等!等一等!”

那位销售员又把安东尼斯哄回他的办公室,告之可以在所谓的最低价上再降低2700元,这个新的最低价比安东尼斯第一次给出的价格仅仅高出100元而已。

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第一,要摸清买这辆车的价格底线是多少;第二,当你看到销售员做出吐舌头的动作时,你就要知道他试图侥幸地让你接受所谓的最低价。

一旦你学会观察这种行为,那么,无论是在讨价还价还是在进行激烈的竞争时,对你而言都非常有用。抚摸下巴是在“自我安慰”

虽然下巴看起来像是反应比较迟钝的脸部部位,但却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一个人的想法和感受。比如,突出下巴意味着反抗。当小孩子不想理会父母的建议时,通常会突出自己的下巴。

用手抓抚下巴,似乎在说“很好,让我考虑一下”的姿态,似乎是遍行于全世界的,也是人们在进行决策过程中常做出的姿态之一。亨利·希登在《夸张的姿态》中写道:“这种姿态意味着明智的人正在做判断。”

在舞台上,尤其是在莎士比亚戏剧中,大部分演员会常常做出这个姿态,同时搭配一些语言来表现正在仔细地研判或分析问题。在观看棋赛时,我们往往也会看到比赛者在需要走下一步时会做出这个姿态。在决策已定之后,搔胡子、摸下巴的动作就会停止。与该姿态相呼应的比较常见的脸部表情是:眼睛微斜,好像要从长远考虑,看看问题的最佳答案是什么。

有的时候,摸弄下巴、脸颊等动作,还代表着内心不安、恐惧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卷入水门事件后,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出现了摸弄下巴、脸颊等动作。而在水门事件爆发前,尼克松从未有过这种动作。心理学家法斯特教授据此认为,尼克松这次肯定脱不了干系。

摸自己身体这种“自我接触”,在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自我安慰”。自我接触的基本意义多为内心不安、紧张加剧、恐惧等。人在精神上受到伤害或产生紧张情绪时,便会不由自主地做出种种举动,触摸自己的身体,如摸、抓、捏等。尼克松的自我接触,就是由于证据确凿,不自觉地将其恐惧心理流露了出来。下巴的角度是态度的分水岭

当你向一群人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如果留心观察一下他们,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你发言的过程中,他们中的很多人会把手放在脸颊上,摆出一种估量的姿势。当你的发言接近尾声,让他们对你刚才的发言发表意见时,有趣的现象便开始出现了:他们会迅速结束自己原先的估量姿势,将手移到下巴处,并轻轻地抚摸下巴。这时,每个人的下巴的角度又都是不同的。

下巴的动作一般分为抬高下巴和收缩下巴。下巴的角度不同,所代表的态度也不同,这可能会暗示他们的决定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你的最佳策略就是冷静地观察他们的下一个动作。

如果他们在抚摸下巴之后,将自己的手臂和腿交叉起来,并将身体后仰在椅子上,将下巴抬高,那么,他们的最终决定可能是否定的。一旦出现此种情况,你大可不必惊慌,因为事情还没有到完全无法挽回的地步。此时你应迅速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请他们说出心中的疑惑、不满,然后一一解答。这样一来,那些原来心存疑惑、感到不满的听众很可能会改变他们的决定。

如果他们在轻轻抚摸自己的下巴后,身体后靠,同时手臂张开,下巴的弧线内敛,这就表明他们的决定很可能是肯定的。一旦出现此种情况,你就可以接着在台上尽情地“纵横驰骋”了。

下巴的动作除了与对方态度的认可与否定相关外,下巴的角度还和威严感、傲慢有关。我们观察以动作片闻名的男影星的海报时就可以发现,他们总是以高抬的下巴来显示自己的雄性特征。抬高下巴的姿势大多会呈现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

女总裁出差时与下榻的宾馆服务人员发生了一点争执。她坐在沙发上,对方站在她的对面。女总裁说:“你不用说了,把你们经理找来。”她说话时,高高抬起下巴,但并不是为了把视线落在站着的服务生身上,因为她望向了另一边。

当对方的视线位置比我们高时,我们可能会抬起头来与他讲话。但这个女总裁显然不是为了这个目的才高抬下巴的。她显示了一种自认为高人一等的傲慢态度,高抬的下巴和望向另一边的视线都在向对方表示“对继续谈话没有兴趣”。

用高抬下巴表示高人一等也自有渊源。我们必须承认高度很能影响一个人的气度,虽然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领导者的身高对他的形象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军事院校指挥专业的学员选拔中,身高就是很重要的参考指标。身高通常都是先天的,无法更改。但人们乐于从细节上来提升身高,比如高抬下巴。动作者潜意识里想要比对方高出一些来,于是用伸长脖子并且高抬下巴的姿势来强调。

相反,下巴收缩的角度则代表一种小心翼翼的畏惧感。爱收缩下巴的人与喜欢高抬下巴的傲慢人士性格截然相反。他们比较谨言慎行,凡事都很小心,所以能够办好手头的工作。但他们只注重自己眼前的工作,相对保守和传统。

下巴的动作虽然轻微,却可以表情达意、反映内心。

◆表示愤怒的下巴

愤怒的人往往会向前撅着下巴。撅下巴一般表达威胁和敌意。观察那些不听话的小孩,在回答“不”之前,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战般地撅起下巴。

◆表示厌倦的下巴

当你看到对方手平展,轻叩下巴下面数次,这表示他正感到十分厌烦。最初这一动作只表示某人吃饱喝足没事做,现在,它更多是暗示厌倦之感。

◆表示全神贯注的下巴

当你看到有人轻轻地、缓慢地抚摸下巴,就像摸着他的胡须一样,最好不要轻易打扰,这表明此人正在精力集中地思索或聆听。

下巴的角度是态度的分水岭,是了解个性的媒介。如果你想了解自己是被接纳还是被拒之千里,那么看看对方的下巴吧!喜欢用手捂嘴的人,多少有些自闭

你的周围一定有这样的人,他们笑起来总习惯用手捂住嘴巴。这样的人性格大多比较内向,属于十分安静的人。他们大多有自闭心理。同样,捂住嘴巴笑的女孩,往往也是容易害羞的人。她们性格会很温和。这类人一般不会轻易向他人吐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包括亲朋好友。

平时不笑都喜欢用手捂嘴的这种行为,在女性身上比较常见。此类人性格较内向、保守,甚至有点自闭。她们严重自卑,不敢过多暴露自己。如果你是她不熟悉的人,那她会对你戒心百倍,一直竭力隐藏自己,试图做某种掩饰。即使是在网上,她也不会多透露给别人一点关于自己的信息。

一般来说,我们在谈话的过程中,都不会非常直观地谈论自己,但在不知不觉、有意无意当中,总有透露自己的时候。我们多留心谈论内容,多观察谈话者的神态和动作,细心一点,就会获得一些有益的东西。可是如果你遇到一个在说话时爱用手捂嘴巴的人,想了解他就困难得多了。他一般拒绝谈论自己,包括曾有的经历、自我的性格以及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看法等。他的性格比较内向,甚至很自卑,没有特别喜欢、特别厌恶的东西,主观意识比较淡薄,不太爱表现和公开自己。

即使在你的反复启发下,他勉强谈论了自己,也只是在单纯地叙述,不会加入过多修饰成分,而是习惯将自己置于事外,仿佛在谈论一个外人。这样的人比较客观、理智,情绪也比较沉着和稳定,一般不会有过激的行为。

与此相反,如果你遇到一个在说话过程中习惯性做捂嘴动作的人,他却不回避和你讨论自己,甚至对自己曾有的经历、个性特点等夸夸其谈。这表明这是个主观意识较浓厚、爱表现和公开自己、多少有点虚荣的人,而且有很深的城府,做出捂嘴的动作无非是在影响你的判断力。这样的人特别喜欢表达对外界一些事物的看法、态度和意见等。一般来说,这样的人性格大多外向,感情鲜明而且强烈,特别注意细节。

此外,爱用手捂嘴巴的人在恋爱的时候不够大方。如果他对一个人有好感,不会很明白地表示出来。如果你约这样的人出去,他会连笑都加以掩饰。到底答不答应你的示好,他会纠结上一段时间。在态度方面,他也表现得不够大方。因为他天生就不够自信,甚至有些自闭。如果你和这样的人起争执,他一般会选择顺从你。长期捂嘴笑的人,一旦结了婚的话,男的会惧内,女的会怕老公。第三章 手足连心,无意中的微动作是情绪暗语从握手方式初步了解对方个性

握手动作是从古代的一种手势——古代人在见面时会将双手举起来,示意自己没有携带武器——演变而来的。在罗马帝国时代,人们见面后并不握手,而是抓住对方的前臂表示问候。在现代,握手已成为人们在社交中最常用的一种见面礼和告别礼。

其实,握手的方式、力度等都能够表达出握手者对对方的不同礼遇和态度,显露出握手者的个性,同时还可以了解对方的个性,赢得说话的主动权。

◆握手方式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

握手的动作虽然简单,但每个人握手的方式却不尽相同。美国心理学家伊莲嘉兰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一个人与他人握手时所采用的方式最能反映出他的个性和态度。

◆标准式的握手

也称平等式的握手,其具体式样为:双方手心向左,握住对方。握手的同时,双方的眼神交流控制在三次以内。这是一种单纯的、礼节性的表达友好的握手方式。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友善真诚的态度,握手时请注意保持微笑。

◆双握式的握手

也称美国政客式的握手,其具体式样为:先用右手握住对方的右手,再以左手轻轻放在相握的两只手上面。在与他人握手时,习惯双手握持对方的人大多热诚真挚,心地善良,诚实可靠,对朋友最能推心置腹,喜怒形于色而爱憎分明。

◆支配式的握手

也称控制式的握手,其具体式样为:掌心向下或向左下的方向将手伸出去,这样对方为了迎合他,只能将自己的手心朝上了。人们在初次握手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优越感、主动或傲慢,通常会采取这种握手方式,意喻着自己处于支配他人的地位。

◆谦恭式的握手

也称乞讨式的握手、顺从性的握手,其具体式样为:掌心向上或向左上的方向将手伸出去,而不会和对方垂直伸出的手掌对齐。有些人在握手时,为了表示自己对对方的尊重、敬仰,或者为了表示自己的谦和、平易近人,通常会下意识地采取这种握手方式,意喻着自己愿意受对方支配。

◆转换式的握手

其具体式样为:一个人利用握手时的转换把对方的手压在底下,自己的手最终置于上面。他会伸出自己的手,握住对方,然后将对方的手翻转过来,这样,对方的手掌便处于下面了。这种握手方式表达了一种简单的非语言信息:“我占上风了!”意味着自己争取到了双方交往的主动权。

◆拉手式的握手

其具体式样为:一个人用自己的双手温柔地拉起对方的双手,通常是以自己的右手拉起对方的左手,同时以自己的左手拉起对方的右手。在危难之中,人们一般不会通过握手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而是会温柔地拉起对方的双手,利用脸部表情交流他们深深的同情,有时还会加上一个拥抱的动作。这种方式即告诉需要帮助的人,你会一直陪着他,直到他渡过难关。

◆指抓式的握手

又称为捏手指式的握手,其具体式样为:握手时,有意或无意地只用手指抓握对方的几个手指或指尖,而掌心不与对方接触。采取此种握手方式的人大多个性平和而敏感,情绪易激动。不过,他们心地善良且极富同情心。异性之间表示矜持、稳重;同性之间表示冷淡、生疏或地位尊贵。

◆抠手心式的握手

其具体式样为:两手相握,但不是很快松开,而是慢慢滑离,手指在对方手心适当停留。此类人情感丰富,喜欢结交朋友,一旦建立友谊,就会忠诚不渝。

此外,还有一种很普遍的握手方式,即以右手握手,用左手抓住对方的前臂或肩膀。一般情况下,两个亲密的老朋友见面时,使用这样的握手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双方在握手之后,还会立刻给对方一个热情的“熊抱”。但若不是很亲密的朋友,以这样的方式打招呼,大多数人会感到很不舒服,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姿势不够真诚,是一种错误的奉承巴结。

◆握手力度与性格相关

在和别人握手时,握手力度很大通常表示这个人很自信,属于掌控他人之人。但力量过大,会显得鲁莽有余、稳重不足。另一方面还说明握手者的内心比较热情、诚恳或有所期待。此类人大多精力充沛,自信心强,性格坦率、坚强,为人则偏于专断独裁,组织力及领导才能超凡,是一个天生的领袖人物。

在和别人握手时,力度适中,动作稳重,双目紧紧地注视着对方——这种人个性坚毅,有责任感而且可靠,思维缜密,善于推理,责任感强。每当困难出现时,总是能迅速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可行的应对方法,值得信赖。

在和别人握手时,伸出一只无任何力度、无任何质感,不显示任何信息的“死鱼”般僵硬的手掌,轻轻地触握一下对方的手,既不紧也没有力量——这种人大多很内向,性格懦弱,缺乏魄力,冷漠无情,消极傲慢,做事缺乏果断利落的干劲。

◆根据手心是否出汗可以判断一个人紧张与否

伴随着恐怖和惊讶之类的感情变化,人的身体中不受意志控制的自律神经就会活动起来,引起呼吸的紊乱、血压和脉搏的变化或者汗腺的兴奋(精神性的出汗)。如果握对方的手时,感觉到对方的手掌渗着汗,就可以判定对方此时心情紧张,内心失去了平衡。

在警察局活跃一时的科学侦查老手就曾经劝警官们试用一下“询问握手法”,就是在询问嫌疑犯时轻轻地与对方握握手。开始询问时先握一下手,然后每当触及核心问题时,边说“让我们慢慢谈,好吗”之类的话,边握对方的手。

假如嫌疑犯开始时手掌是干的,在谈话过程中渐渐变湿润了,基本上就可以推测出此人正是罪犯。众所周知的测谎仪,就是依靠记录受测者汗腺的兴奋情况,对其心理状况进行科学的判断,其原理和“询问握手法”没有什么不同。

除此之外,如果有人在握手时紧抓对方的手,并且不断上下抖动,就说明此人很热情、很乐观,对人生充满希望。他们的积极热诚也会使他们经常成为人群中的焦点人物,颇受他人爱戴、倾慕。如果在晚会上和不相识的人一个劲儿地握手,就表明这个人喜欢显示自己。

握手的习惯,各国都不一样。例如,法国人喜欢在进入或离开一个房间时都握手,而德国人只握一次手……与人握手之前,最好先了解当地的习惯,学习适当的问候方式可以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双手合起的方式,透露不同心理状态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只是从脸部表现出来,当人们努力抑制脸部表情的变化时,身体的其他部位也会在无意中泄露真情。

双手是除脸部之外活动最频繁的身体部位,也是我们人类拥有的最实用的身体部位。一个人用他的双手做了什么,能够告诉我们相当多的关于这个人的想法和感受方面的信息。并且在手语中,双手能够像语言一样传达无尽的信息。

把双手合在一起,是我们经常做出的一种手部动作。这种动作常见的具体姿势及相应的心理活动揭示如下:

◆双手摆成尖塔状,表示自信

把两手指尖合起来,相互对应接触,形成一种“教堂尖塔”的手势,常用来表示信心,有时也被视为一种装模作样、自大或骄傲的动作。

大多数时候,人们将双手摆成尖塔状是无意识的。但是,也有人故意通过该手势强调他们强烈的安全感和绝对的自信心。

例如,有人提出这样一条建议:商务人员在谈判过程中给出最终报价之后,可以做出这一手势。按照建议,一个人在开出最终报价后,靠坐在椅子上,微笑着将手指摆成了尖塔状。这个时候,他的客户频频看他,过了很长时间,坚定地说道:“成交!”在谈判过程中,该手势好像有一种魔力,能轻易地将他人征服。

在《白宫智囊的读心术》中,作者亨利·卡莱罗曾提到一件关于尖塔状手势的趣闻逸事。

史蒂夫·麦奎因是美国一位著名的电影演员,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酷王”。他出演过很多热门电影,包括经典电影《大逃亡》。

有一次,卡莱罗坐在飞机的头等舱,发现自己的邻座竟然是麦奎因,于是他们开始交谈起来。在谈到麦奎因在《辛辛那提少年》中扮演的那个扑克牌玩家时,卡莱罗认为,麦奎因的表演并不出色。“酷王”听到这里,将手臂交叉起来,用他敏锐的蓝色眼睛盯着卡莱罗,并略带怒气地问道:“你什么意思?”

卡莱罗解释说,在该电影的一个重要场景中,麦奎因扮演的扑克牌玩家在无意中向对手展示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即他在下赌注之后,将手摆成了尖塔状。

麦奎因点点头。卡莱罗进一步解释,凡是稳重的职业玩家都从来不会做出这种手势,除非他在虚张声势,但麦奎因扮演的角色显然不是这个意思。所以说,这是麦奎因犯的一个非语言手势错误。

听完卡莱罗的解释后,麦奎因迅速放下交叉的手臂,打了一个响指,并告诉卡莱罗,其他人对他饰演的这个角色有过相同的评价,但是他们无法给出理由,只是能“感觉到”。

麦奎因紧紧握住卡莱罗的手,对他的建议深表感谢。在接下来的飞行时间里,他们相处得很愉快。

人们在讲话或聆听时,偶尔也会摆出这个手势,但双手位置可能稍微高一点或低一点。

有些不经常使用尖塔状手势的人在偶尔使用时,往往把双手位置举得非常高,几乎是透过自己的手指缝看人。这种行为一般会让人感到不自在。如果你要跟这样的人谈下去,必须学会自我控制。而较低的尖塔状手势在女性中最为常见。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优雅的尖塔状手势,即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其中一只手将另一只已握成拳头状的手包裹起来。

一般情况下,这种表示自信的、优雅的尖塔状手势在生意场中最为常见。不过,有些公司职员、律师、医生,尤其是就自己喜欢的课题发表演讲的教授,都会摆出这一姿势,似乎表示他们非常满意自己现在的职位。

我们还发现,大多数人的行为都是无意识的。在有的情况下,谈判中处于弱势的一方偶尔将双手摆成尖塔状,会给强势的一方留下这样的印象:摆出这种手势的人深藏不露,知道的要比所说的多,因此会立刻转变话题。

在此建议各位,如果下次谈判时你的观点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富有说服力,不妨做出尖塔状手势,然后保持沉默,等待对方的反应。

◆两手相搓,往往心有所期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无言地表达过自己对某种东西的期待。比如,人们在参加某项活动之前,会揉搓双手,就像洗手一样。除非是天气寒冷双手冰凉,需要靠摩擦取暖,否则就是以非语言的方式传达出自己对这项活动十分感兴趣。赌徒在掷骰子之前,总是喜欢把骰子放在两手之间搓一搓,然后再掷出,或许就是这个原因吧!

当小孩子看见妈妈搭乘的旅行大巴停下时,会高兴得摩拳擦掌,一副期待姿态,急欲看看妈妈的旅行包里装的是什么好吃的。年过花甲的公司主管在得知公司刚刚承接了一笔大买卖之后,也会做出这一手势。

在许多大城市,门卫、侍者及其他服务行业的员工一般都会采取各种期待的姿势来传达自己希望得到小费的想法。比如,把口袋里的硬币弄得叮当作响,或是摆出一副手掌放到身后、向上摊开的“古埃及雕像”的姿势。

通常,口头上的语言停顿是期待姿态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比如,侍者会说:“祝您今天愉快,并希望您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然后停下来,等待顾客有所表示。如果顾客没有明白侍者索要小费的暗示,他会接着说:“先生,让我帮您看看是否为您预留了更好的桌子。”如果顾客一再忽略这种暗示,得到的服务就会大打折扣了。

◆十指交叉紧握的人,很难使别人信服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挺直身躯,端坐在会议桌旁,将双臂放在桌子上,两手十指交叉紧握,言辞很委婉地说道:“我一向持开明的态度,真诚地希望能够解决问题。”无疑,在座的人会有意或无意地观察到他言行的不一致。

因为摊开的手掌表示坦白和真诚,而紧握的拳头正好相反。像他这样以欺骗他人的方式欲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最终很有可能会适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