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上海终身教育的MOOCS研究(卓越管理论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8 19:47:02

点击下载

作者:肖君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面向上海终身教育的MOOCS研究(卓越管理论丛)

面向上海终身教育的MOOCS研究(卓越管理论丛)试读:

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提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终身学习发展,已经从一种思潮或者观念,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实践和现实的社会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和经验。面向终身学习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打破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界限,能够适应不同程度的教育,从而形成了全新的教育生态。终身学习MOOCs平台是开放教育的新大陆,对打造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将具有积极意义。

从十二五规划强调通过技术融合各类学习平台,形成多方参与的市民教育学习网络和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在线学习、全网智能搜索、终身学习档案等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构建终身学习云服务平台,到十三五规划指出加快探索终身教育MOOCs资源服务供给模式,有效提升MOOCs教育资源服务水平与能力,可以看出MOOCs是终身学习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可以将零散的优质教育资源按照大规模在线学习的需求进行重整,使终身学习者享受到随时随地的高质量的在线学习服务。本书对MOOCs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发现,MOOCs是终身学习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MOOCs呈现出资源数字化、学习自主化以及环境虚拟化、泛在化的趋势,这些特征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运用技术去支持不同的学习方式,开拓更多的学习途径,能够为终身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实现技术助力终身学习的落地和发展,因此,构建面向终身教育的MOOCs学习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对面向终身学习的MOOCs平台设计研究方面,本书通过对典型的MOOCs平台分析,从教学法的角度,从学习环境、领域知识、学习者特征、教学模式等几个角度构建出MOOCs的整体框架,并提出顺应MOOCs发展趋势的泛在学习模式。为了开发出更具有可用性和伸缩性的MOOCs平台,本书设计的MOOCs平台功能在技术支持上实现多终端的自适应切换,学习服务支持上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分析—交流—评估”四个层面的学习服务,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和持续学习需求。

在对面向终身学习的MOOCs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方面,本书对如何将各种优质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为学习者提供最优质、最便捷的学习资源服务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通过分析国内外MOOCs在线课程的设计现状,总结目前MOOCs在线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终身学习中的MOOCs在线课程特征及结构要素,用于面向终身学习的在线课程的设计开发。本书从基于学习活动的MOOCs在线课程设计、MOOCs在线课程的内容设计、移动MOOCs在线课程设计这三方面出发,提出了基于学习活动的MOOCs在线课程设计模型、在线课程内容设计综合模型、移动MOOCs学习活动交互设计框架,并开展相关案例研究。基于学习活动的MOOCs在线课程设计,学习活动是唤起学习经验的必要途径,也是在线课程设计过程中最佳的分析单元,因此,分别从学习目标、任务单元、学习活动、学习支持、课程评价五个方面设计MOOCs在线课程;MOOCs在线课程的内容设计主要是课程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媒体的组合,从微课和增强现实这两个较为高效和创新的学习形态出发,探究如何更好地将微课和增强现实融入MOOCs课程中,有效地提升MOOCs课程质量,给学习者更好的学习体验。在移动MOOCs在线课程设计方面,重点突出移动MOOCs学习活动的交互性,包括需求分析、最终目标确定、活动任务确定、约束条件分析、活动场景分析以及活动场景设计六部分。为教学设计者提供面向终身学习的MOOCs在线课程设计思路和设计模型,教学设计者可以把多种学科的教育工作整合到这些启发式设计模型中,使在线课程学习的教学能力最优化。本书融合了学习活动、微课、增强现实以及移动学习的学习理念和方式,提出了相应的在线课程设计模型并开展应用研究,这为终身学习的MOOCs在线课程设计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也为有效整合各类在线学习资源提供了便利。

在对面向终身学习的MOOCs运营模式研究方面,本书立足于终身学习的MOOCs发展,针对当前国内外最具代表性的七个学习平台进行了运营模式的特征对比,总结发现资金支持为MOOCs运营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支撑,如何规范课程获取、学习质量保证、商业模式、技术服务等则是整个运营的关键环节,迁移到我国终身教育的情景下,对这些核心内容进行把控是成功运营的关键。本书在对面向终身学习的MOOCs平台运营机制核心元素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性出发,设计了终身学习的MOOCs运营模式,其具体运营机制主要包括平台技术机制、运作机构机制、课程管理机制、联盟管理机制、质量保证机制与业务运营机制等,分别管辖:平台技术服务;代表各方利益的运作机构;MOOCs课程资源建设;MOOCs教育机构联盟;学生的质量保证各环节,如招生、培养、学习服务、考核、认证;可持续发展的业务运营。本书融合技术、经费、产权等市场运作条件提出有效的架构,为未来本土化平台的搭建、资源共享提供支撑,也为进一步实现学分认证、职业通道提供规范。

上海学习网是由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主管,上海开放大学承建,是一个面向终身学习的MOOCs平台。在本书的研究成果指导下,构建了上海学习网四个主要方面的应用:①形成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联盟,建设分布式的资源中心形成资源综合;②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大规模社区学习活动,形成在线与离线、分散与集中、异步与同步相结合的大规模开放社交活动模式;③组建大规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团队;④提供大规模学习激励服务,以“全员、全程、全方位”为目标,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激励机制;上海学习网通过打造专属的终身教育MOOCs平台,将教育资源大规模传播,实现价值最大化,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和社会,上海学习网全面助推MOOCs在终身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开放远程教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本书的研究成果设计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MOOCs学习平台“微课堂”和多门成人继续教育移动MOOCs通识课程,并在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通识课程中得到了大规模应用,其中部分老师在移动端完成了课程交互学习。经调查分析发现,教师愿意接受新型的移动培训方式,参与者活跃,互动参与度和黏性高,任务完成率及合格率高,同时超过90%的教师对于学习体验和交互设计方面满意度高。面向终身学习的MOOCs设计及其应用在提高教师能力、教学质量的同时,助力终身学习的发展,为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奠定了基础。

本书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的曙光计划项目“面向上海终身学习的MOOCs设计与实证研究”(13SG56)课题组以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面向上海终身教育的在线学习模式研究”(A1403)课题组研究编写和审定。课题组成员吴忭、余晔、许贞、王腊梅、王玉、姜冰倩、徐颖、乔惠、刘芳芳、孟会真都积极地参与了本研究工作。本书也得到了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上海开放远程教育工程技术中心”(13DZ2252200)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经验有限,书中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肖君上海开放大学2016年12月  第1章面向终身学习的MOOCs发展路径研究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是终身学习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MOOCs呈现出资源数字化、学习自主化以及环境虚拟化的特征,这些特征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发展空间,运用技术去支持不同的学习方式,开拓更多的学习途径,能够为终身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实现技术助力终身学习的落地和发展。因此,构建面向终身教育的MOOCs学习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章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MOOCs平台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目前MOOCs平台的显著特征,并选取了国内外两个有显著影响力的终身学习MOOCs平台——英国开放大学FutureLearn平台和上海学习网,通过对这两个平台的分析发现目前终身学习MOOCs平台向稳步的、常态化的、多元化的、无缝化的方向发展。在此研究基础上,本章总结出终身学习MOOCs平台的泛在学习特征,为之后的MOOCs平台设计、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以及运营模式设计奠定了基础。1.1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提高,出现了各种教育思潮,其中影响最大、意义最深远的要数“终身教育”思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实现向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行终身教育契合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需求。终身学习思想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强调“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除了正式学习之外,也要重视非正式的学习,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不管男女老幼、贫富差别,都要学会在生存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作为学习型社会的个体,每个人都处于终身教育的范畴中。同时,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构建我国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即“构建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通过互联网络等载体建立相应的公共服务平台,从而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古希腊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Solon)说:“活到老,学到老(It’s never too old to learn.)。”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也就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缘起于20世纪60年代,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在各领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广泛关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教育和学习领域正在发生着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信息的海量增长,知识的加速更新,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因此,“终身学习”成为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1994年,首届世界终身学习大会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是在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在人类社会变革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而来的,是人的学习状态在一生中的纵向延伸。终身学习的目的是实现知识技能的不断提升,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及精神生活的充实。因为个体需求的差异性,终身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与实用性的特点。目前,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项国际性政策,也越来越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群。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终身学习发展,已经从一种思潮或者观念,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实践和现实的社会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和经验。1.2 终身学习对MOOCs的需求

终身学习更多的是学习者出于实用性或者兴趣导向的自主学习,它为成人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提供了实践路径。学习者其学习行为大多是在传统教室课堂外的非正式学习空间中进行的,传统的学习方式并不能满足他们对于学习内容及学习环境多样化、个体化的需求,我们需探索终身学习背景下适合学习者的新型学习方式,MOOCs的出现为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MOOCs拥有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同时这些技术本身所传递的优质、开放、创新、自主的“精神内核”与人们对终身学习的追求高度契合,两者具有良好的融合性。打造服务于终身学习的MOOCs学习平台,推进终身教育的落实和发展,已成为摆在眼前的现实任务。

MOOCs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放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MOOCs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打造面向终身学习的MOOCs平台,是MOOCs成为终身学习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将零散的优质教育资源按照大规模的在线学习的需求进行重整,为终身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在线学习服务。面向终身学习的MOOCs平台应该具有自主化、个性化、多样化乃至智能化的特点,同时又需要满足学习的三个“any”,即“任何人(anyone)、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MOOCs呈现出资源数字化、学习自主化以及环境虚拟化的特征趋势,这些特征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运用技术去支持不同的学习方式,开拓更多的学习途径,能够为终身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实现技术助力终身学习的落地和发展,因此,构建面向终身教育的MOOCs学习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传统在线教育相比,MOOCs凭借其可扩展性、开放性、交互性及自主性等特征,短时间内以强势之姿席卷在线教育领域,形成全球化的热潮。而在出现之初的狂热追捧退却之后,现如今学术界对于MOOCs的态度也趋近理性思考。MOOCs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在线课程,具有比较完整的课程结构和学习周期,它以一种开放的教育形式将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免费向大众开放,突破人数、时间、地点的限制,满足成千上万学生在线学习的需求,为大众提供了一种技术支撑下的精细化教学,同时作为一个典型的教育传递模型,MOOCs打破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界限,能够适应不同程度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MOOCs平台是开放教育的新大陆,对打造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将具有积极意义。

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4—2016)中的重点专项3明确提出“智慧教育”的概念,强调要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其中就提到:建设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为市民提供在线学习、终身学习等个性化学习服务;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挖掘需求,建设网络服务平台,面向不同人群提供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s),丰富互联网教育产品。通过对MOOCs平台和终身教育性质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当前MOOCs拥有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同时这些技术本身所传递的优质、开放、创新、自主的“精神内核”与人们对终身学习的追求高度契合,两者具有良好的融合性。打造服务于终身学习的MOOCs学习平台,推进上海终身教育的落实和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任务。1.3 国内外MOOCs的发展趋势1.3.1 国内外MOOCs平台梳理

Udacity、Coursera、edX、Future Learn、学堂在线这五个平台是当前国内外最具代表性的MOOCs平台。这五大平台在实现了传统网络教学功能的基础上,在资源呈现、教学评价和交互、服务支持方面均做了较大的改进,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体验,比如授课或学习进度的可视化功能。本书就国内外这五个典型的MOOCs平台作一梳理(如表1-1所示)。表1-1 国内外MOOCs平台比较

从表1-1可以看出,在资源呈现上,Coursera、Udacity等平台的授课视频不是简单的课堂录像,而是按照授课流程标注重点难点,同时嵌入随堂测验、提问的功能。在评价方面,五个平台均嵌入了自动评测的功能,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其中有的平台如Udacity还提供了一对一的教学辅助。在交互方面,所有的平台都建立学习论坛和其他工具(如Facebook、Meetup等)来支持师生/生生之间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Udacity、EdX和学堂在线也使用了wiki来支持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Future Learn在论坛中添加了社交网络中的关注功能,方便学生的协作交流。在服务支持方面,MOOCs平台也考虑了学生学习的便利和学科的特性,比如Coursera和学堂在线的全文搜索功能,Coursera的课程推荐功能以及学堂在线的可视化公式编辑器、手写汉字与公式识别功能。1.3.2 面向终身学习的MOOCs典型案例

创建FutureLearn平台(https://www.futurelearn.com)的英国开放大学是一所以远程教育为主要教学方式的研究型大学,是英国20世纪教育改革最成功的典范。遵循对学习者开放、学习地点开放、学习方法开放和思想开放这一著名的“四开放”宗旨,英国开放大学向所有的大学求学者打开了求学之门。在这种开放的办学理念指导下,英国开放大学已有超过20万在校生,包括了研究生、本科生、继续教育学习者、残疾学生、海外学生等,课程数量超过了2 000门。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遵循英国国家教育质量标准,英国开放大学质量保证体系和科研实力一直位居全英高校前10名,学生满意度达到前5名,87%研究项目获得国际认可,其远程教学被视为与面对面教学相当。图1-1 英国开放大学FutureLearn网站

英国开放大学的教学环境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思想,伴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学环境建设也开始关注学习数据的使用。通过对学习者及其学习情境的“大数据”进行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英国开放大学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为基础,以学习分析为手段,为学习者提供可用性强的体验式在线教学环境。本书从MOOCs学习平台、在线课程设计和学习支持服务三方面入手,对英国开放大学面向终身学习的MOOCs发展进行介绍。1.MOOCs学习平台

FutureLearn是英国推行的首个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该平台的口号为“Learning for Life”,由开放大学投资建设,并与精英大学、海外大学、大英博物馆等机构合作,向英国乃至全世界免费开放课程,以应对由美国率先掀起的以Cousera、EdX和Udacity三大MOOCs平台为代表的全球开放教育资源的竞争,满足学习者不断增长的需求。FutureLearn在英国开放大学远程和开放学习领域所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运行机制,向全世界的学习者开放学习,并将移动技术、社会性网站结合到平台中,来重构学生学习的体验。目前,FutureLearn已覆盖了全世界19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

作为面向全球的MOOCs学习平台,FutureLearn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和学习体验提高英国开放大学的影响力,使英国开放大学在当下开放教育资源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力求将更多对MOOCs感兴趣的非正式学习者转化为英国开放大学学历、资格认证的正式学习者。在平台设计中,FutureLearn借助英国大学的课程资源优势,强调大规模开放课程的社会性学习(Social Learning)。社会性学习的表现形式是社会群体的各种交流活动和交流过程,而网络效应显示,使用者的行为活动可以增加网络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因此,社会性学习可以使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交互,更容易获得学习的成功。作为大规模开放在线学习平台,FutureLearn的平台功能设计充分融入了社会性学习理论。与其他MOOCs学习平台不同,FutureLearn没有将学习者根据不同的讨论主题进行划分,而是令所有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讨论模块自由“流动”呈现,所有学习者都可以看到现有的讨论主题并进行回复。加入这门课程的学习者越多,讨论模块的“流动”速度越快,同时讨论的内容就会融入更多不同的观点,变得更加丰富。为了防止由于信息量过多而产生的学习焦虑,平台会自动隐藏讨论区回复并根据学习者的选择进行显示。学习者可以在感兴趣的评论话题中添加标记,并以此来帮助其他学习者对内容进行筛选。除此之外,FutureLearn鼓励学习者形成学习小组,并相互批改学习同伴提交的作业,在学习平台中创建虚拟社区,共同进行学习探讨,增强学习伙伴之间的联系和交互。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学习平台有效地维持了学习者的参与度,也是FutureLearn平台建设的有效手段。以课程“MOONs”为例,其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涉及了100多个学习活动,使学习者拥有了很强的学习参与度。同时,学习模块中融入了学习指导和同伴学习关注等功能,增强了学习者之间的社交互动。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还请来NASA的专家对学习者进行直播研讨。丰富的课程设计使得“MOON”课程相较于Coursera等美国主导的MOOCs学习平台有了更高的用户参与度和更低的辍学率,课程全部学完的学习者达到30%。2.MOOCs课程设计

高质量的MOOCs资源是英国开放大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其教学质量的保障。英国开放大学注重MOOCs资源的设计,在传统课程学习设计方法的指导下,开展基于学习活动的MOOCs课程设计,开发了大量的优质MOOCs课程资源。课程开发团队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网络统计等进行数据收集,获得了丰富的学习设计过程数据,并进行有效的设计评估支持。随着学习设计方法的改进,英国开放大学又推出了一些创新的学习设计方法并引入到实践开发中,最为突出的为故事讲述型课程设计。

1)故事讲述型的在线课程设计

故事讲述型(storytelling)学习其实有着很长的历史,寓言、传奇等都可以被视为一种故事讲述型的学习。随着教学越来越注重客观事实和科学方法,这种讲述型的课程逐渐被边缘化。然而,随着目前网络信息的持续增长,学习者们通过故事性的情节帮助他们获取所需资源。

英国开放大学的在线课程多为故事讲述型。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叙述式教学(narrative pedagogy),设置教学和学习活动模块使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及其他学习伙伴分享学习经验,以聆听和吸收不同的观点。同时,英国开放大学强调以故事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创设。这种学习环境基于增强现实、学习游戏、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提供一个“故事世界”以引导学习者进行探索学习。在课程的设计中,会以学习任务的形式要求学习者在创设的学习环境中提出科学问题,设计实验,进行预测,提出并验证假设。创设以故事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是为了使叙述式教学更好地展开,并激励学习者更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任务的设置则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提供学习挑战,促使他们在学习中进行探索。

就像故事可以被不同的人以不同形式进行解读一样,用故事讲述手段设计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可以被更广泛的学习群体使用并有效地发起学习讨论,维持学习参与。以FutureLearn平台中一门《法医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Forensic Science)课程为例,该门课程就以一个神秘谋杀案的形式在平台中呈现。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经历比较目击者陈述、检查犯罪现场、开展血液分析、鉴别脚印等各种学习环节,可以感受曲折的故事情节。该门MOOCs课程在最后一周鉴别凶手的课程环节获得了超过1 300条学习评论,有效地维持了学习者的学习参与。

2)基于用户体验数据的学习资源评估

面对开放的学习对象,英国开放大学的学生呈现多元化的状态,其中残疾学生接近2万人。同时,开放大学的课程很耗费时间并且要不断开发制作,投入巨大。为了给每位学习者提供完备的学习体验,并降低课程开发成本,开放大学非常注重学习资源的用户体验评估,并为残疾人设置了无障碍网站服务。

开放大学的学习体验包括可用性和可访问性评估,以及开发性、易用性测试。从学习者模块选择、注册、学习到获得学习认证,学习的整个过程都会作为可用性和可访问性评估的数据。同时,网站的课程资源评估涵盖了在线的全过程,包括课程阶段的设计、发展以及最终的评价。针对开放大学接近5.5%的残疾人学习者,学校通过搜集他们在网站查找、学习的数据及时做出调整,提升网站、软件和资料的可接入性,竭力使教学更具包容性,使他们也能参加健全同龄人参加的各种活动。通过搜集学习网站用户的使用体验数据,课程开发者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反馈数据评测课程资源的学习效果和测试结果是否满足了预期,从而为学生提供用户友好性的课程资源。

在确保课程的高质量和达到教育目的上,开发性测试和易用性测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易用性测试服务旨在从一开始就提高课程资源的易用性,以节约课程开发成本。开发者通过对网站用户体验数据的搜集,以及是否满足预期结果的反馈,为学生提供用户友好性的课程资源。而开发性测试则基于课程发布后的学习数据,对课程进行进一步调整。通过开发性测试,可以对学习者经常遇到的由于资源的形式和内容造成的学习困难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造成困难的原因,找到可行的改变方案,以便更有效地支持学生,并确定更好的课程元素和特点。

除了关注用户体验数据之外,英国开放大学课程开发团队还会根据学习平台中搜集的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学习分析,通过客观的学习数据调整课程教学环节和内容的设置,并结合学习体验的评估结果,对在线课程不断地调整和改进。1.3.3 上海学习网

上海学习网(www.shlll.net)由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主管,由上海开放大学承建。上海学习网以“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为愿景,秉承“资源共享、服务优先”的设计理念,面向白领、家长、老年人、务工者等各类人群构建了课程学习、特色活动、互动乐享、悦读分享、专题频道、学习地图、学习档案、教育资讯等核心功能模块;创新建设摄影、人文等系列特色频道;推出上海乐学、上海(社区)学习地图等移动应用;整合上海各高校、社区以及专业教育培训机构的优质资源,并运用互联网、移动终端、数字电视等学习通道,为广大市民提供全方位、多形式的学习云服务。1.上海学习网平台建设

上海学习网支持分析用户使用反馈,在学习过程支持、学习互动以及学习激励等方面加以完善。通过360度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在学习目标导向、学习过程引导、学习全局管理、学习活动参与以及学习成果激励等多个环节,为学习者提供体系化的学习支持服务;通过“活动—学习圈—讲座”立体化的学习互动体系,以主题学习为引导,凝聚市民的学习热情;通过“积分—证书—头衔”一体化的学习激励体系,为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评定提供支持,并通过个人护照陈列、展示其学习成果。图1-2 上海学习网平台首页2.上海学习网资源建设

上海学习网以提供适合网络自学类教育资源为主,内容涵盖了终身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包括了国内外知名高校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电视大学的部分精品网络课件,并且不断增加更新。

在提供网络课件的同时,上海学习网还通过提供手机课程、主题课程等形式各异的资源以满足广大学习者“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需求。

上海学习网终身教育类资源形式多样,有视频、动画、三分频以及网页等多种形式,此类课件主要为非正规学习的资源,学习时间较短,具有微型课程的一些特点,符合终身学习者的学习习惯。

随着上海学习网的深入应用,将进一步调研资源需求和使用情况,建设更多符合市民学习需要的资源。同时为了使网上的学习资源更贴近学习者的需求,网站通过与各区及所有上海学习网的个人用户开展资源共建和众建的新型资源建设整合模式,形成更多优质学习资源,分享给所有学习者。

1)市区资源共建共享

上海学习网每年投入一定经费,征求各区合作意见,与区共同整合建设社区学院(校)所需的优质终身教育课程资源。各区则根据终身学习网平台资源建设的内容规范,结合本区县自身特色和需求,向市级平台申报资源共建意向,开展资源共建工作,开发形成的资源将成为市、区共享资源。

2)各区优质资源征集

上海学习网根据所开展的主题活动,配套完成对优质资源的征集,采用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各区及用户上传资源,资源形式范围广泛,图片、电子讲稿、多媒体课件、视频文件或是一门完整网络课件,同时市级平台通过提供资源技术规范,以保证征集上传的资源在平台中的接入。3.上海学习网应用推广

上海学习网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推广实践,包括在线资源学习支持、学习圈构建、品牌活动打造等内容。结合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学习团队风采展示、社区精品课程及移动微课资源等内容,开展上海学习网多维度的应用推广活动,不断扩大网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市民数字化终身学习的开展。

1)在线资源学习支持

上海学习网对于用户的在线资源学习支持分为学习前、学习中以及学习后支持三大部分,通过三大部分的支持工作,系统性地帮助用户完成在线学习。

学习前支持主要包括导学光盘的发放、用户学习卡的发放,使用户能够最便捷地加入在线学习行列;“学习卡”采取“学习积分制”,以学习兑换积分,以积分兑换奖励。目前,“学习卡”用户无需再进行注册,直接可登录使用,在使用上不受任何限制,享受上海学习网提供的所有服务。在后期市民参加由市级学习活动、区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牵头开展的市民大课堂、群众性教育活动、民间社团活动及网上学习等各项活动,涵盖双证制学习、素质学习、休闲学习、校外学习等诸多方面,都可按学时积累积分记录进卡,按积分兑换礼品,或在部分有偿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等值的教育消费等。用户学习过程中的支持主要由一线客服人员、辅导教师、志愿者等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支持;学习后支持为每一个实名用户提供电子档案袋,电子档案袋可以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通过各种报表展现学习档案的统计信息,学习档案能支持展示和评比,对先进进行奖励。到目前为止,终身网已经在其开展的各类大型活动中通过电子档案对用户的参与度进行评比,而电子档案也被用到了每月学习之星的评选当中。图1-3 在线学习资源展示

2)构建学习圈,营造互动学习氛围

作为对用户在线学习的重要支持,上海学习网在原有基础上强化了学习圈的互动功效。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开放了针对性的学习圈,将这些学习圈更系统地与用户的学习结合起来。目前开放的学习圈有:健康保健、摄影交流、家庭教育、休闲娱乐以及红色经典等版块。其中,针对健康保健这个用户关心的主题,学习圈还进一步开放了食疗、健身、心理健康等专题版块。

学习圈给予用户一个在学习之余能够进行在线互相讨论的平台,并且与用户所喜爱的在线活动进行结合,部分活动内容及讲座都可通过学习圈进行开展。例如:用户在参与大型活动的同时,可对相应学习圈所进行的讨论抽奖活动进行关注;而用户在活动中被选出的优秀作品均会在相关的学习圈中进行展出。

在学习圈的组织管理方面,除日常的维护之外,还针对不同主题的学习圈,聘请专业人士担任论坛版主,解决学习者在学习或者活动过程中的专业问题,并且由版主定期开展各类展示、交流活动。学习圈在资源及活动方面的支持,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在线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上海终身网学习圈也将逐步形成一个成熟的在线学习社区。图1-4 学习圈建设展示

3)以活动为抓手打造品牌系列活动

上海学习网以社会热点、居民需求为依托,开展不同主题的线上活动,如健康保健、法制知识、摄影知识、投资理财、开心学习等主题,围绕主题开展课程推荐、专家讲座、网上知识竞赛、电子报刊制作评选等活动。市级承担主题策划,提供技术支持及相关奖励机制,各区结合自身特长轮流主持活动。2016年开展的第6届网上读书活动特别开设了精品阅读书架、团队学习园地等特色板块,同时通过活动官方微信平台,开设“网上书评”“读书秀”“微信期刊”三个特色栏目,并将电脑网络端和手机微信端的活动功能打通,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数字阅读体验。

结合学习积分,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推出不同版本的电子“市民终身学习护照”,完成某一课程的学习者可在“学习护照”上进行盖章,积累用户学习成果,并且与用户在网站的学习身份进行关联;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用户的学习,也对终身网本身起到了提升作用。

除此之外,上海学习网配合第12届上海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建设了活动专题页面,集中展示了本次学习活动周全市范围内举办的各类活动介绍和成果,并提供了100门在线课程供用户学习浏览。

上海学习网技术支持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本次年会在江苏省南通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436名社区教育专家学者和致力于社区教育的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上海学习网作为上海市民数字化终身学习的市级平台,积极与各地社区教育代表交流沟通,拓展业务领域,并为本次活动提供了微信签到服务及相关技术支持,提升了网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图1-5 教育活动建设展示图1-6 第12届上海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题页面图1-7 上海学习网制作的微信签到及展示墙

同时,上海学习网为上海老年教育的成果展示服务,打造了“上海市老年教育成果网上展厅”,成为全天候为老年人服务的老年教育成果展示平台,为更多的老年学员提供切磋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并提供在线课程资源供老年学员学习。1.4 终身学习的MOOCs发展路径1.4.1 MOOCs发展路径1.开放教育资源的兴起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从2001年开始启动的开放式课件项目(Open Course Ware,OCW)带动了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此后,在OCW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下,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不断发展和演化,出现了世界名校视频公开课,如“正义”“幸福”等,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OER)运动是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云计算、社会化网络媒体等的发展与成熟提供了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与支持,并极大地降低了创建与共享教育资源的成本。新的开放教育资源概念与实践模式不断进步和演化,进一步推动了终身教育的研究与实践。2.MOOCs的兴起

2008年,终身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种新型课程模式: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根据Ken(2011)对于MOOCs的概念解释,大规模(massive)主要是指大量的学习者参与课程,也可以指大规模的课程活动范围;开放(open)是指学习者可能来自全球各地,信息来源、评价过程、学习者使用的学习环境都是开放的。MOOCs最早由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的乔治·西门斯(George Siemens)和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高级研究员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于2008年提出,开设了第一门名叫“联通主义与连接性知识”的课程,吸引了2 3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线学习。其后,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导论”吸引了16万人注册,成为MOOCs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MOOCs起源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及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是一种开放的、旨在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网络课程。其初衷是不限定学习者的身份、背景和知识水平,通过交互式视频和练习支持对学习者的即时反馈,支持免费开放的学习过程。当前,MOOCs已经引起了从国际到国内,从传统学校到网络学校,从大学到中小学以及社区学校等的广泛关注。MOOCs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新发展和突破,体现了开放教育资源从单纯资源到课程与教学的转变。从开放教育资源到开放教育课程再到现在的大规模开放课程,MOOCs的出现弥补了开放远程教育的不足,引起了国际上巨大的教育变革,2012年也因此被称为“MOOCs元年”。

2012年刮起的MOOCs风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甚至颠覆学校传播知识的功能,模糊学校与社会、老师与学生的界限及角色。MOOCs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模式,势必比传统的远程教育有更具优势的方面。除了MOOCs平台是一个系统化的学习平台,具有完整的学习、讨论、评估体系以外,MOOCs还与移动学习、“翻转课堂”以及混合学习等模式相结合。在高等学府,MOOCs除了线上学习外,还会举办定期的面对面的讨论,线上线下混合教育。美国许多中小学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课前在网上观看教学视频,这样老师就可以在面对面课堂上集中答疑和讨论问题。3.MOOCs的演变

正如哈佛大学在线实验学术委员会主席Robert Lue(2013)教授所说:MOOCs仅仅代表了在线教育的初始形态,而现在好多方面发生了变化。虽然都是用MOOCs这一名词,但是2008年提出的MOOCs和2012年盛行的MOOCs在内涵上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前者被称为cMOOCs,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的乔治·西门斯和斯蒂芬·唐斯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Connectivism)首次提出cMOOCs并创建了该类型的第一门课程“联通主义与连接性知识”;后者被称为xMOOCs,是201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基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cMOOCs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设计者、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资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将不同学习者的思想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如Facebook、推特等)进行联系,引发知识的迁移和创造,使面向批判理解、信息整合、知识构建、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真正发生。cMOOCs注重非结构化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者们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和深度互动,通过协作学习来共同创建知识。然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支持的cMOOCs教育模式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反而是基于行为主义的xMOOCs教育模式受到了各高校以及教育研究者的推崇。xMOOCs借鉴了部分cMOOCs的思想和可汗学院的教学模式,沿用传统课堂的课程组织形式,强调视频、作业、答疑和测试等学习方式。新兴教育企业如Udacity和Coursera,把xMOOCs看作一种进入高等教育市场的方式,通过提供xMOOCs平台和高校发展合作关系,开发新的教育传递模式,实现颠覆性创新,吸引大量学习者进入xMOOCs平台。

此外,国内华东师范大学的祝智庭教授提出了“后MOOCs”时期的新方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学法出现了新动向,出现了新的在线教学模式;第二,平台服务出现了新动向;第三,典型案例有:

●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私播课):是哈佛大学继MOOCs之后提出的一个新概念。SPOC对入读人数和入读条件都有限制,但它仍然是开放和免费的。从本质上说,SPOC与MOOCs属于同一类,在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上并没有多大突破,只不过更加小众而已。

● DLMOOC(Deep Learning MOOC,深度学习公播课):是High Tech High教育研究生院、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结伴大学组织(Peer to Peer University)以及休利特(Hewlett)基金会深度学习实践共同体之间的协作探究项目。

● MOOL(Massive Open Online Labs,大众开放在线实验室)较于实体实验室有两大优点:一是没有时间限制,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是开放的,学习者可以随时做实验;二是实验过程可重复,可回放,方便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

● DOCC(Distributed Open Collaborative Course,分布式开放协作课):2013年8月,FemTechNet在15所大学开设了一门名为“女权主义与科技之对话”的课程。该课程不局限于单一专家授课,专家背景多样化,分布在各大高校,强调在数字时代的协作学习,避免学生被动学习。

● PMOOC(Personalized MOOC,个性化公播课):由北亚利桑那大学的弗雷德里克·M·赫斯特教授提出。PMOOC对在线学习的学生在个性化需求上做了一些变革,比如学生自定学习步调,自我选择开始与结束时间;系统可以自动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并给予每个学生恰当的学习建议。

● MOOR(Massive Open Online Research,大众开放在线研究课):2013年9月,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帕维尔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团队在Coursera上推出了一门名叫“生物信息学算法”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第一部分,第一次包含了大量的研究成分。MOOR为学生从学习到研究的过渡提供了渠道,使得教学重心由知识的复制传播转向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 MobiMOOC(移动公播课):2011年,比利时的Inge de Waard、英国的John Traxler、美国的David Metcalf等多个移动学习领域的专家合作发起移动公播课。该课程自始至终由Ingatia DE Waard组织,课程向任何对mLearning主题感兴趣的人员免费提供,这也切合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的理念。课程完成后的内容是可用的开放资源。虽然大部分由主持人和参与者提供的资源可以在线访问,但是一些学术资源,比如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论文,需要付费访问。所有的参与者(包括主持人)免费接收新的信息并建构适合自身mLearning需求的新知识。因此,参与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参与者通过自己的视角向全部团队寻求帮助来获取信息。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MOOCs的发展为远程教育带来了崭新的教学模式,推动远程教育领域积极探索管理制度的改革,改变了学习方式,影响了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世界观。MOOCs的发展路径如图1-8所示。图1-8 MOOCs的发展路径

从MOOCs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服务的对象和高等教育不同,主要面向普通市民,提供休闲修养类、大众化基础课程、写作演讲技能等。随着移动网络技术、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的发展,MOOCs的应用从最开始的非正式学习环境,到与传统课堂环境相结合的正式学习环境,再到非正式学习环境与正式学习环境相结合的泛在学习环境中,MOOCs正向稳步的、常态化的、多元化的、无缝化的方向发展。1.4.2 上海MOOCs的发展1.终身教育的相关政策、规划

MOOCs是上海终身学习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可以将零散的优质教育资源按照大规模在线学习的需求进行重整,使终身学习者享受到随时随地的高质量在线学习服务。

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4—2016)中的重点专项3明确提出:建设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为市民提供在线学习、终身学习等个性化学习服务;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挖掘需求,建设网络服务平台,面向不同人群提供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s),丰富互联网教育产品。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加快探索终身教育MOOCs资源服务供给模式,有效提升MOOCs教育资源服务水平与能力;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模式,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更加完备,教育资源分布更加均衡,学习支持服务更加智能,终身学习通道更加通畅,市民终身学习更加普及。到202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习型城市,使学习型社会建设成为支撑人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动力引擎。加强终身学习网站、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等公共学习服务平台建设,办好开放大学,加强对农村、边远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的服务与支持,缩小数字鸿沟。降低在线学习成本,优化数字学习环境,加强学习质量保障,满足广大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2016年上海市终身教育工作要点》指出:2016年上海市终身教育工作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健全终身教育制度,创新终身学习方式,营造终身学习氛围,进一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积极发挥上海开放大学分校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做强区域性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健全终身教育制度,创新终身学习方式,上海老年教育慕课平台建设组建教育慕课联盟,丰富学习内容,实现教育慕课平台的教育服务互动功能;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激发非正式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社会活力。

从上海市关于信息化背景下的终身教育政策规划发展来看,要建设一个“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需要为市民提供在线学习、终身学习等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打造服务于终身学习的MOOCs学习平台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构建面向终身教育的MOOCs平台对于保障和满足市民学习的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构筑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上海MOOCs的发展

构建面向终身学习的MOOCs平台,顺应了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也符合上海学习型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打造面向终身学习的MOOCs平台,使MOOCs成为终身学习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将零散的优质教育资源按照大规模在线学习的需求进行重整,为终身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在线学习服务。图1-9 面向终身教育的MOOCs平台总体架构

面向终身学习的MOOCs平台架构主要包括四个层次,见图1-9。第一层是分布式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支持灵活访问,一站服务,稳定可靠,易于管理。第二层是教育资源和学习成果中心层,主要包括终身教育资源中心和学习成果中心。其中终身教育资源中心采取自建、共建、整合、引进等多种机制相结合的资源建设方式,形成一个满足学习者供需的资源中心;学习成果中心主要包括学分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功能,提高学习者在线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层是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层,主要包括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大规模开放社交活动、大规模支持服务等智慧化的学习服务功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学习者提供开放的自主式在线学习和引领式学习等多模式整合的在线学习课程服务,满足学习者对在线课程灵活学习的需求;大规模开放社交活动,旨在解决学习者的学习可持续性和参与性问题,组织大规模的线上线下的社交活动,组建学习团队,开展学习活动,构建学习圈,促进在线学习的互动;大规模支持服务提供包括学习激励等各类服务,如以学分银行为基础的学习成果转换和相应的学习成果库建设,通过分析学习轨迹跟踪记录,实现学习资源的智能检索、个性化推荐等;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所需的各类优质资源和服务资源来源于终身教育资源中心和学习成果中心,形成动态的供给机制。第四层是门户接入层,通过多通道支持接入平台门户,方便学习者通过各种终端和各种学习方式灵活学习。

面向终身学习的MOOCs平台是支持泛在学习的平台,主要特点如下:

1)具有支持泛在学习的特征

终身学习者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学习,需要构建泛在化的学习环境,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结合,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不同终端接入在线学习。

2)有大规模智慧学习的特征

智慧学习要求能够满足大规模学习者群体化、个性化的学习要求,需要建立资源丰富的资源库;能够感知学习者的学习方向、学习风格,实现智能推荐;能够实现无障碍的深层次互动交流。

3)具有大规模开放社交活动的特征

大规模开放社交活动是以线上交流为目的的社会化学习活动,学习者可以对学习过程中感兴趣的各类主题通过社交工具展开社会化讨论。通过组建学习团队、开展线上学习活动、构建学习圈,让学习者不再产生孤独感和厌倦感。参与的人越多,讨论的进程就会加快,问题解决得就会越快。

4)具有大规模支持服务体系的特征

由于面向终身学习的MOOCs平台的学习者一般是通过网络学习,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因为没有固定的场所和时间,所以需要有健全的支持服务体系。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为学习者提供各类在线学习活动中的及时支持、问题解决和学习激励等服务。

5)具有支持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的特征

为了加强平台的激励机制设计,提高学习者在线学习完成率和学分转换,平台需提供学分银行功能,学习者可以通过成果认证获得终身学习学分,实现学分的积累和转换。

综上所述,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与上海市的规划,MOOCs是终身学习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MOOCs呈现出资源数字化、学习自主化以及环境虚拟化的特征,这些特征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发展空间,运用技术去支持不同的学习方式,开拓更多的学习途径,能够为终身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实现技术助力终身学习的落地和发展,因此,构建面向终身教育的MOOCs学习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后续几章将对面向终身学习的MOOCs平台功能、课程资源以及运营模式进行介绍,这对于正在建设的上海终身教育平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加快上海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步伐,增加和拓展市民学习的机会和途径,以满足市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参考文献[1]肖君,姜冰倩,陈海建.基于学习分析的体验式开放在线教学环境研究——英国开放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5(10):64-70.[2]姜永玲,宋文红,陈凯泉,等.我国高校MOOCs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4(11):18-21.[3]姜淑慧.MOOCs与SPOCs:在线课程发展的不同路径与共同问题[J].远程教育杂志,2014(4):106-112.[4]祝智庭,刘名卓.“后MOOC”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4(3):36-43.[5]Green K 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and Other Digital Initiatives[J]. Journal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in the Academy,2013(8):10.[6]王佑镁,叶爱敏,赖文华.MOOC何去何从: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研究热点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7):12-18.[7]刘杨,黄振中,张羽,等.中国MOOCs学习者参与情况调查报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4):27-34.[8]袁松鹤,王海荣,张伟,等.四个MOOCs平台10门课程的比较研究∗——MOOCs教学的创新方向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42-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