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系创业传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0 05:06:27

点击下载

作者:郭万富,汉明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蒙牛系创业传奇

蒙牛系创业传奇试读:

版权信息

书名:蒙牛系创业传奇

作者:郭万富,汉明

排版:JINAN ENPUTDATA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01

ISBN:9787517116806

本书由北京汇智博达图书音像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一)草原星辰落四方,“蒙牛系”创业传奇

有人写书是靠灵感而成,有人写书是靠亲身感悟和汗水积聚而成。毫无疑问《蒙牛系创业传奇》这部作品是靠后一种方式完成的。这样的作品,令人倍感敬意。

时代在催生新的事物,古树可以发出新芽。十多年前,蒙牛从大草原拔地而起,狂飙大江南北。今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成为新的潮流。

如果说从《蒙牛内幕》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人与一个企业火箭般的发展速度及巨人般的成长历程;那么在《蒙牛系创业传奇》里,人们将看到八个人,都与那第一个人有关,共同构成了扩大版的“蒙牛人”。今天,“蒙牛人”分散在几个不叫蒙牛的事业里,他们好像不约而同地走在续写民营蒙牛的下一篇章。

我非常赞同一位创业者的话:成功总是一波一波的,而不是一个一个的!通过《蒙牛系创业传奇》,我们看到了在蒙牛本土默默奉献、修缮地球的和盛生态,看到了从草原南下山西从事另一种乳业的智天然集团,看到了横跨国民经济第一、二、三产业,从事草、乳、肉全产业链的田牧实业,看到了中国最大的马铃薯公司—民丰薯业等九家蒙牛系企业,这一切都与国家近年来对中小微企业的大力扶持息息相关。

从书中不难看出,这批老蒙牛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牛奶的上游领域创业,从草到饲料,从肥料到环境治理,甚至创建了专注生态环保修复的“蒙树”品牌。这都凸显了老蒙牛人精神境界的成长——不单追求利润的高速增长,更关注对社会的回馈。从这个侧面,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成熟。

换个角度讲,全国应该有更多个蒙牛系为国家站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有社会分工的企业越多越好。

本书作者作为原蒙牛管理团队重要成员之一,见证了蒙牛高速成长的历史;作为蒙牛乳业集团党委原宣传部部长,他肩负着对蒙牛文化传承的责任,并以此来鞭策自己,终于完成了本书内容。

全书主要围绕当年蒙牛各事业部的大区经理、主管一方的“战区司令”等精英人物,讲述了老蒙牛人以曾经的金戈铁马精神和不服输的创业信念,以及与自己较劲的企业文化,带领大量的老蒙牛人再次创富的传奇故事。这批蒙牛系的创业者分布在乳业这支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或者相关产业,在祖国各地遍地开花,并且在创业伊始,有的就以当年的蒙牛速度甚至超越蒙牛的速度迅猛发展,结出累累硕果。用这些创业者的话讲就是“朽聚一团火,散作满天星”,表达了他们对创业的自信。

本书再现了蒙牛文化,并以另一种方式续写和传承了蒙牛精神,可读性极强,符合当前大力提倡的创业精神,是创业者或即将创业者的行动指南。

相信读过此书的人,一定会在这些蒙牛系企业家的传奇中收获比我更多的体会,汲取到丰富的营养和管理智慧!

是为序。

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呼和浩特市政协副主席呼和浩特市工商联主席李岳清2015年7月序(二)九九归一忆蒙牛

值此世界经济局势风云变幻之际,我在美洲听到了祖国大陆传来的好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为中小微企业再出发指明了方向。更让我高兴的是,我在蒙牛的老搭档、蒙牛原宣传部部长郭万富先生慧眼前瞻,悄无声息地跟踪从蒙牛乳业出来创业的八位新秀,写就了继《蒙牛内幕》之后的又一部扩大版的蒙牛故事,在这个夏天提前收获了秋季的果实。这让我在欣喜之余,也滋生了一番羡慕和丝丝“醋意”!

放眼中国西部13亿亩草场的内蒙古自治区,我们看到了中国乳业双雄之一—曾一度领跑中国乳业5年之久的蒙牛乳业集团,它创造了中国乳业发展史上的神话,成为一家著名的、受人尊敬的中国企业。本人作为跟随蒙牛起步的咨询策划机构负责人,对蒙牛创业16年来的一点一滴都十分关注,倒不是因为蒙牛创造的经济效益,而是我亲眼看到了蒙牛把成千上万的员工都培养成了职业经理人的社会效益。

通过万富这本《蒙牛系创业传奇》,让我更清晰地看到了这些职业经理人的成长和成熟。我发现,他们虽暂时离开了蒙牛,却无时无刻不在新的层面丰富和扩展着蒙牛,我的这些同事们在各个领域又续写着新的传奇。这让我感动,也让我振作。

大草原的七月刚过,从祖国传来信息,曾经在一个战壕里战斗过无数岁月的老部下郭万富,让我为他的这本《蒙牛系创业传奇》写序。我在电话里听万富讲完这本书的创意和人物,顿时感觉意义不凡。书中写了八个人,如果加上万富自己,他们正好九个人,九九归一是蒙牛,真是有根有叶好大一棵树啊!这种情况下,让我对他们的创业评头论足实在不配,为书写序也让我顿觉诚惶诚恐。但万富再三要求,作为蒙牛的部门同事,我实在不好推辞,遂在美洲聊续几句感想,谨表对蒙牛系创业弟兄们的赞赏和支持。

我认真地看完本书,才知道这些“蒙牛系”创业者们大部分还是在蒙牛的产业链上去做事,围绕着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养牛、种草、饲料加工、生物繁殖技术、土壤改良、有机肥料生产、仓储物流、冷鲜食品、植物蛋白饮品等,打造出了一大批环保、绿色、有机产品,构筑了中国正北方一道绿色的经济走廊。真想不到短短几年时间,他们有的已经超越了当年的蒙牛速度,有的已经走在上市的路上,我为他们取得的骄人成绩大大地点个赞!

一提起这批创业者,我立刻想起在蒙牛工作的日日夜夜,也能感受到他们今天在创业路上遇到的艰辛。更让我激动的是,蒙牛文化在他们身上依然熠熠生辉,他们的共同点竟然都是怀着蒙牛人的感恩文化、责任文化,为国家、为社会、为股东、为消费者、为社会各方提供着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作为从蒙牛第一代创业者中退下来的人,看到这批“牛二代”的创业与崛起,我立刻感觉那份精神财富的再次闪耀!

在此书出版之际,我在此祝愿卢文兵、赵全生、刘瑞、郭凯锐、张建军、马宏伟、段宏波、范志强、郭万富九位老同事的事业蒸蒸日上,不断为国家、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并培养更多的“牛二代”和“牛三代”……

同时,我祝愿广大创业者和青年学子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一定要本着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实”精神,在创业路上发挥聪明才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也期盼伟大的祖国在“互联网+”这个浪潮下涌现出更多的世界级的新型企业家。

愿新一代“蒙牛系”和你们的团队,早日实现伟大的创业梦,并能够融汇在一个更大的梦想中!

片语匆匆,算为序。

蒙牛乳业集团原副总裁孙先红2015年7月自序(一)感恩蒙牛,再出发

提起儒家,你会想到孔子;讲到佛家,你会想到释迦摩尼;说到道家,你会想到老子。在商业领域,提到联想,你会想到柳传志;提到海尔,你会想到张瑞敏;提到阿里巴巴,你会想到马云;提到蒙牛,你会想到牛根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企业与它的创始人是永远分不开的。无论岁月更迭,还是人员流动,一个企业的精神不会改变。一个企业的精神就是公司创始人为他的企业树立起的精神所在,这就是企业的魂,在企业管理中,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如同风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无处不在。蒙牛作为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其企业文化建设无疑是成功的。作为蒙牛曾经的宣传部长,负责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对工作的那份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蒙牛文化不仅影响每位员工的行为,更是深深地扎根于员工的心里,融入到血脉中。蒙牛文化的魅力走出了企业的围墙,影响了社会各个行业和人群。

弹指间,我已离开蒙牛七年了。七年后的今天,我对蒙牛不但没有丝毫的陌生,反而对蒙牛的情感愈加升华,总有写一点儿东西的想法。“好的思想是可以传世的”,蒙牛文化直至今日还在影响着我的工作和生活。蒙牛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培养了无数的精英。蓦然回首,现代牧业、圣牧高科、赛科星……这些有着蒙牛身影的企业短短几年就在香港上市或者正走在上市的路上。近几年,农牧业产业中的新军,居然有很多人都是蒙牛创业时期的核心班底。

三聚氰氨事件发生后,蒙牛创业时的核心班底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掀起创业狂潮。有人说,他们应该拿着钱到别墅里享受生活,但他们说“不”,然后重新上路了。

这些企业是在大体量事件中溅起的昙花一现般的水花,还是一粒粒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多年过后,我们看到,蒙牛创业初期那几颗最硬的脑袋,依然屹立。

我在与蒙牛老同事的聊天中得知,当年液体奶事业部、冰淇淋事业部、奶品事业部、奶源事业部的省区经理、销售总监、生产厂长、牧场总经理都纷纷出来创业,并且都是在曾经部门领导的带领下,闻风而来的其他事业部的同人纷纷入股,成为原始股东,因此蒙牛系产业链上的企业,创业初期的资金瞬间就能到位,有的一开始就是几个亿的“盘子”。

在内蒙古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蒙牛系创业军团异军突起,他们传承着蒙牛的优秀基因,循着蒙牛当年创业的脚步,开拓出了一片全新的天地。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批老蒙牛人血液里流淌着蒙牛人的价值观,怀揣着感恩文化,践行着回报蒙牛、回报社会、回报家乡的历史使命,奔走在创业路上。他们正在讲述着成长在蒙牛、发展在蒙牛、受益于蒙牛、成就于蒙牛,现在又合作于蒙牛的创业传奇,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

我在细心观察与充分了解了蒙牛创业群体的事迹之后,便有了撰写《蒙牛系创业传奇》的想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敢想敢干的谋事实、创业实、做人更实的企业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弘扬。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家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感谢内蒙古企业管理咨询协会常务副会长、慧聪律师事务所主任张献华,全国内蒙古商会联席会秘书长李岳清,蒙牛乳业集团原副总裁孙先红,以及中国著名品牌策划人李光斗等诸位领导的鼎力支持,他们满怀热情地为本书写下了序言、推荐语及祝福。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闪光的地方,那也完全是因为它折射出了蒙牛精神的缘故。感谢书中的这些创业者,他们才是本书真正意义上的“作者”。

郭万富2015年8月自序(二)蒙牛文化:一种珍贵的人文资源

我很少去内蒙古,但只要在内蒙古说到创业,人们就会推荐我去看看“蒙牛系”企业。

在阴山脚下,从乌兰察布到呼市的和林格尔,再到鄂尔多斯的达拉特旗,蒙牛核心班底的创业企业,像黄河的波涛一样,一浪高过一浪。

蒙牛核心班底的创业现象非常“扎堆儿”,个个创业,人人创新,连当年在总裁办的速记员都下海创业了。

蒙牛初创时期的核心班底一度沉寂,但为什么又能异军突起呢?《蒙牛系创业传奇》这本书,会让你找到答案。

蒙牛核心班底的创业呈现出了这样的特征:一是创业企业的数量多,成功率高,已经出现几家上市公司或者正在准备上市的公司;二是创业企业集中于实业领域,而且重点进军与农牧业相关的生态产业,这些龙头企业对带动农牧民致富,对内蒙古的生态恢复、产业升级都有益处;三是创业的管理层多数来自于蒙牛创业时期的团队,但共信一个理念,共享一个生态圈。

蒙牛核心班底的创业者,他们是这样一波人:他们没有在股权变现后拿着钱去享受,而是选择重新上路,再次创业。

乳业做起来了,他们迅速向产业链的前端、末端延伸。有做草业的,有做养殖业的,有做肥料的,也有做物流的。

他们见过大世面,也见过了大钱,很团结,经常在彼此的店铺里,共同经营对方的产品。

他们迷恋品牌,要做就做百年基业。

好心态带来好事业,与第一次草莽创业相比,现在他们更加从容,因为他们享受的是做事的过程。

除了给国家纳税和推动就业,他们一切行为都是民间的。只给政府帮忙,绝不添乱。

他们对蒙牛深怀着感恩,当创业者变成一个整齐的创业军团时,回过头来再看蒙牛。当年的蒙牛不仅是一个企业,还是一所学校。

蒙牛的野蛮生长期,催生了一批经理人,后来他们成长为企业家。

蒙牛是一个品牌,蒙牛创业团队也是一种独立品牌。

蒙牛不仅改变了员工的价值观,还“定型”了员工的行为方式。《蒙牛系创业传奇》让我想到了另一本读过的《麦肯锡意识》,麦肯锡为什么造就了那么多的企业家?为什么在麦肯锡待过两三年的年轻员工,出来干事就靠谱?原因就在于:麦肯锡会告诉员工一种工作逻辑,按照逻辑做事,才会有信念,有成果。在蒙牛也一样,要按照市场经济的产业逻辑来做事,才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蒙牛创业人有这样一些行为特征:注重顶层设计,注重创新,注重团队力量,注重坚持。也就是说同样遇到困难,蒙牛创业人会想到一句话: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这句话不知道激励过多少人,改变了多少人的心智模式。

世界上有独特自然资源的地方,不一定就有相关巨型企业,这是因为当地缺少企业家。企业家需要“士魂商才”,对于全世界来说,优秀企业家是稀有的人力资源。蒙牛的创业文化让它的核心班底走出了大墙,走向了社会,成长为新的企业家。

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这本书非常实用,会从常识上告诉大家怎样创办一家企业,其程序是什么样的。同样,这本书也充满理性的精神,告诉你在没做好准备之前千万不要创业,更不要见到困难就改行。

此书绝没有为蒙牛创业班底贴金的意思,如果不是出于传播创业文化的情怀,这波人几乎都不愿意接受采访。

此书,见方法更见人性,尽量保持这些人的第一人称原汁原味的叙述,让企业家的形象跃然纸上。此书行文亲切、自然,充满着分享知识的快乐,使观点、知识、故事均衡呈现。

对于创业文化来说,蒙牛核心班底的创业故事是当今社会的一种珍贵的人文资源,愿这些故事传播得更远!

汉明2015年8月引言|introduction

三聚氰胺事件,对于中国乳业来说,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同时也是中国乳业重新洗牌的分水岭。民以食为天,奶以安为要,食品安全无小事。为此,许多乳业企业付出了“玩火自焚”的代价。这个事件让中国乳业经受了一次阵痛,作为资源型乳业的内蒙古伊利集团、蒙牛乳业和以城市型乳业为代表的上海光明集团、北京三元等乳业巨头都重新开始重视自身的奶源建设,重新从产业源头思考和布局。

其实早在2005年,蒙牛集团就意识到自身奶源建设的重要性,并成立了以“现代牧业”为主体的奶源建设公司,利用十年时间,在全国建立了25个万头奶牛养殖基地。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先见之明的积极之效目前已基本显现。现代牧业已于2010年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奶源第一股。看到现代牧业的成功,不服输的蒙牛人本着“与自己较劲”的企业文化,纷纷组建团队,开始了漫长的创业路,投入到奶源建设中去。一时间涌现出一大批蒙牛人牵头建立的牧场,如圣牧高科、奔腾牧业、北方联牛、赛科星、中鼎牧业、富源牧业、田牧实业、秋实草业、正时草业等,并以牧场为核心,集聚优质资源,在产业链的上下游开始了他们的植被修复、土壤改良、生物质肥料、饲料加工、种草、养牛、挤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冷链物流等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全产业链。时至今日,已有两家香港上市企业,其他企业也正走在上市的路上或者正在筹备上市。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企业异军突起,出现如此壮观的蒙牛现象?是什么基因让他们成功创业?是什么思维让他们做事的态度如此相似?他们成功创业,是内蒙古人豪爽、踏实、苦干的性格使然,还是受益于团结凝聚、合作包容的蒙商精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鉴于此,笔者用了两年的时间,对这些“蒙牛系”创业者进行跟踪采访,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写下他们的创业足迹,以此来解释“蒙牛系”的成功密码。本书既是这些“蒙牛系”创业者的创业传奇,也不乏“蒙牛系”创业者对经营管理理念的哲学思考。让我们一起在字里行间感受他们当年指点“江山”的意气风发,领略他们为企业谋篇布局的霸气与大气吧。第一章看着地图做企业与领头驼文化

●蒙牛创立之初,就是按照国际一流企业的标准设立的,并提出整合世界资源、做大中国市场的远大目标。蒙牛的牧场不仅以“澳亚牧场”命名,而且每一项事业的确立,都是朝着世界一流而去。正如牛根生当年所言:我们要产业报国,做给总理撑腰的项目。正是这样的追求养成了蒙牛人以全球视角进行中国创业的思维习惯。

●中国当前正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事实证明中国的企业家只有在世界范围内研究行业特质,才能设计出全球化的企业并最终“走出去”,我们把这种看着全世界地图做企业的思维称之为“领头驼”文化。卢文兵领军下的民丰薯业就是这样一家企业。企业档案

民丰薯业是中国最大的马铃薯公司之一,总部位于中国薯都核心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董事长:卢文兵。

卢文兵,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

1989年内蒙古财经学院企业管理系本科毕业。

2003年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生毕业,后攻读中国人民大学EMBA。

2002—2004年,任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主管投融资及股票上市,蒙牛筹备上市期间,任上市领导小组副组长。

2005—2007年3月,任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全面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工作。

2007年3月—2012年2月,任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总裁,主持公司经营管理工作。

2012年2月,百胜餐饮集团收购小肥羊的交易顺利完成,还宣布了一项人事变动,小肥羊总裁卢文兵离职。

目前,卢文兵先生的腾格里投资公司以投资高科技、农业和连锁产业为主,在他所投资的领域里,民丰薯业是他唯一担任董事长的企业。以实业思维,做马铃薯文章

在蒙牛人的心中,牛根生无疑是一位英雄。提到蒙牛对自己的影响,卢文兵说:“牛总搞过大企业的运营管理,在企业总体上的管理运营方面非常有经验且有高度,我觉得企业整体也管得非常好。我原来没做过实业,对实体企业的管理运营一点概念都没有。在蒙牛,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管理企业的经验方法,弥补了我在实业管理运营知识方面的空白。”随后,卢文兵把蒙牛实业运营的思维带到了小肥羊,又带到了民丰薯业。

作为蒙牛创业时的核心班底出来二次创业的主要代表,我们把民丰薯业放在第一位,原因在于:民丰薯业的董事长卢文兵先生曾在蒙牛公司工作过3年,作为蒙牛乳业集团副总裁,为蒙牛公司的上市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民丰薯业的管理层有一部分来自蒙牛,有的管理人员宁可放弃呼和浩特优越的生活条件,也要追随卢文兵来集宁工作,他们在讨论工作时经常拿蒙牛创业时的故事来打比方,大家均看好民丰薯业的前景。从企业的规模、志向、影响力上看,民丰薯业俨然是蒙牛式实业思维在马铃薯领域的延伸。

蒙牛做的是乳品,与内蒙古的牧业优势有关,而民丰薯业做的是农产品,与内蒙古的马铃薯优势有关。再细细观察,在民丰薯业,我们多多少少还是能看到蒙牛的影子,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专注农牧业产业。农牧业产业看上去投资战线长、回报慢,但它们是从全球的产业规律出发,对接人们的健康生活刚性需求。蒙牛是乳品行业,民丰薯业是农业领域,虽然看上去有距离,但它们都关注的是食品行业。与当前各种很火的投资项目相比,卢文兵更看好第一、二产业的实业领域。他说:“文化产业现在很火,但风险很高,一个电影投资上亿,一旦没有票房就打水漂了,而实业不一样,市场上出现波动,然而你的土地还在,厂房还在,团队还在。所以,只要立足于长期经营,就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顶层设计出发。蒙牛公司当年的餐厅里挂着一张成吉思汗出征欧亚的地图,显示了蒙牛走向世界的雄心。蒙牛立足于内蒙古,但不局限于内蒙古,它是运用全球资源,做好中国乳业市场。于是连它牧场的名字都起得很大气,叫澳亚牧场,堪称大手笔。牛根生当年曾说,我们的蒙牛是站在全球化视野上,做给总理撑腰的项目。对此,卢文兵深表同意,他说做企业确实要像站在月球上看地球一样,要谋势而不仅仅是谋棋子。卢文兵虽然从事的是马铃薯产业,但他却盯着该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最新动态。民丰薯业的管理层考察完美国及欧洲各国的马铃薯产业后,成立了中国马铃薯研究院。卢文兵认为,民丰薯业对于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马铃薯种子、开发老少边穷地区经济、促进中国人的健康饮食结构、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都富有独特使命。他说要么不做企业,要做就照着上市公司的标准做,卢文兵一进入民丰薯业,就与辅导过小肥羊等上市公司的会计师、律师合作,按照上市标准打造企业。

要做就做全国品牌。当年遇到房地产投资热的时候,蒙牛提出一心一意做雪糕,全心全意做牛奶,做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民丰薯业则提出专注做马铃薯,且一定要做行业领军品牌。卢文兵还提出将来要让马铃薯盖上“蒙薯”商标,像卖苹果一样卖马铃薯。

巧借产业政策东风。据说蒙牛人当年之所以敢于追随伊利的脚步,在同一个城市呼和浩特再建一家乳品企业,就是看好当时国家正在以举国之力推动牛奶消费。“让每一个学生每天喝上一杯奶”曾是中国人的梦想,如今梦想已经变成现实。同样,民丰薯业早就预感到了国家对马铃薯产业的扶持,在民丰薯业大举开发马铃薯产业的同时,国家就提出了大米、小麦、玉米之后马铃薯主食化的计划。企业的脚步与政府的鼓点互相踩住,企业就步入了快车道。

走政商良性互动之路。良好的政商关系,是企业发展的良性土壤。呼和浩特提出打造中国乳都,给伊利、蒙牛做巢;乌兰察布市提出打造中国薯都,民丰薯业作为马铃薯行业的领军企业栖落此地,正可谓是借巢生力,再上云霄。选择一个很高的坡,然后开始滚雪球

何谓领头驼,领头驼就是不但要走在前面,而且能在风沙弥漫中看得清楚方向。企业商机,稍纵即逝,如何准确地把握大势,需要经营者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与牛奶不同,马铃薯的上下游产业链特别长,一般没有人敢进入,但卢文兵敏锐地看中马铃薯行业,恰恰因为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马铃薯产业其消费潜力大,产业链长,值得终生去做。

提到蒙牛核心班底二次创业高成功率的现象,我们观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就像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一样,选择一个很高的坡,然后开始滚雪球,这样可以避免走到中间再走回头路,任何事都从顶层想透,然后严格按照这一标准一脚油门踩到底。正所谓从全球化的角度把问题想透,然后干够。

出生于内蒙古察右中旗的卢文兵,高中在察右中旗的铁沙盖中学读书,毕业于内蒙古财经学院,曾留校任教,后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有着深厚的学识修养。他曾在内蒙古发改委工作,也在光大证券工作过,但他是以小肥羊总裁的身份而成名的。卢文兵是一个理性的财经人。他把一个市值几个亿的企业,最后以60亿的价格卖给国际一流企业,从投资人、职业经理人的角度,应当算是一次完美收官。

笔者问卢文兵:“民丰薯业做大了,还会卖吗?”卢文兵坚定地说:“不卖了,因为马铃薯的上下游产业链长,会做成终身的事业。”

卢文兵一直在关注农业,在关注农业的过程中发现了薯业。民丰薯业的马铃薯基地之一——察右中旗是他的家乡,投资这里虽有感情的因素,但真正让他决定把后半生奉献给马铃薯产业的主要原因是,他对全球马铃薯产业的全面考察和对中国马铃薯产业的透彻思考。

察右中旗,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辖下的一个旗县,内蒙古西部地区的人们,习惯于把大青山后的地方,称为后山地区,这里昼夜温差大,生产的马铃薯特别好吃。后山马铃薯曾经是北京奥运会专用的食材。

卢文兵小时候没少吃马铃薯,他还记得,儿时没有什么休闲食品,父母经常在火盆中埋一两颗马铃薯,等熟了的马铃薯从热灰中拿出来后,满屋都是香喷喷的味道。儿时家里来了客人,马铃薯是上不了台面的,谁也没有想到,卢文兵在飞黄腾达之后却选择投资马铃薯,并致力把后山的马铃薯卖向全国乃至世界。

卢文兵曾进入内蒙古的糖菜、牛奶、羊肉产业,还把这些产业助推成品牌。然而,在他人生盛年的时光,他却把大把的时光与精心积累的财力投入到了小土豆方面,这让很多人大感意外。

有本书叫《院士思维》,它分析了中国众多科学院院士思维的特征。这些人很重要的共性就是紧跟世界潮流,结合中国国情。卢文兵对马铃薯产业的思考,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与别人做马铃薯产业的理念不一样,卢文兵认为投资马铃薯有三个原因:一是马铃薯在中国当下可谓最安全的食品;二是与国际平均消费水平相比,中国马铃薯消费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三是马铃薯产业上游可以开发种薯,中端可以供应品牌菜薯,下游可以加工成各种个性化的食品,所以说马铃薯的产业链很长,足够他做一辈子。

安全:卢文兵说:“马铃薯和别的农作物不一样,它没有农药残留,现在种马铃薯时,虽然要施一点儿氮磷钾的化肥,但是施完以后它不会在马铃薯果实里面渗透,农产品里边最健康安全的就是马铃薯。尤其内蒙古的马铃薯,百分之百不可能含有重金属元素,像乌兰察布,那里没有什么工业,不会有重金属,水都是由地下打出来的,更没有污染。”

观念:对于马铃薯的营养价值,中国居民还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实际上,马铃薯是全营养的产品,它比苹果的营养成分都高,它的营养成分远远超过大米小麦,在国外它就是粮食。夸张一点讲,外国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马铃薯,中国的人均马铃薯消费比美国低一半。马铃薯在中国的地位也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中国农业部2014年4月份在衡水召开了一个会议,会议由农业部常务副部长主持,大力提倡中国要将马铃薯主食化,把马铃薯作为五大粮食作物,所以它已远远不是简单的蔬菜了。很多中国老百姓瞧不起马铃薯,东北一些地方招待客人绝对不能上马铃薯,认为那是饥荒之年才吃的食品。因此好多投资者也就退却了,而在卢文兵看来,这种观念上的误区,正表明马铃薯产业深藏着巨型产业的独特空间,一旦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产业的发展就会实现“井喷”。

品牌:中国马铃薯菜蔬市场是1500亿,但有数量没质量。在农村有大量的优质马铃薯卖不出去就喂猪了,一方面农民很穷,另一方面储藏不好马铃薯就变质了,实在是巨大的浪费。所以,中国农村马铃薯的商品化率不高,更别说树立品牌了。中国的薯片消费市场巨大,但基本都被美国、韩国、日本的品牌独占。卢文兵说:“我们要做就做品牌,像卖苹果一样卖马铃薯,每一颗马铃薯都要贴上商标,民丰薯业正朝这个方向努力。”

加工:卢文兵在考察马铃薯产业的时候,曾去过国外比较大的马铃薯公司。荷兰的、比利时的、美国的马铃薯公司全看过,包括对它们的机械制造、种植的农场、深加工的过程的参观。卢文兵说:“中国的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刚刚开始,前一段时间我们在北京的一家超市就看到了马铃薯饼,拿回家用平底锅一煎特别好吃。五星级酒店的早餐供应的就是这种薯饼,还有冻薯条,回家把薯条放在油锅里一炸,往外一捞就可以吃了。这些在国外太常见了,而在中国,它的消费才刚刚开始,所以机会应该非常大。”马铃薯可以做成薯泥、薯片、冰淇淋。如果给乡村的中小学配餐中加上一盒薯泥,对学生补充营养无疑有很大的益处。

种薯:对于种薯,卢文兵忧心如焚,他说中国的农作物种子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这在无形中蚕食着中国农业的利润,也威胁着中国的粮食安全。他认为马铃薯的种子研发有很大的文章可做,这也涉及国家的知识产权问题。为此,民丰薯业主动与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联手,成立了马铃薯研究院。

民丰薯业是一家有民族品牌使命感的公司,它致力改变中国马铃薯的行业结构,并为此设立三大目标:一是要提高种植水平;二是要提高新鲜马铃薯加工包装技术;三是进行马铃薯的深加工。卢文兵的很多决策信息都是来自国际市场的,每年都要参加美国的马铃薯大会,他学习的目标是美国最大的马铃薯公司——百信食品公司,那是一家世界五百强的公司。差距就是动力,民丰薯业要一步一步向这个目标迈进。手松开的时候,恰恰钱赚得最多

我们在蒙牛系企业采访,感觉每个企业家想的都是总理在想的问题,格局大,手笔大。这体现了蒙牛核心班底二次创业的又一个特点,就是责任心强,使命感强,义利并重,以义为先,有着家国为上的企业价值观。也就是说,有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

如果论赚钱,卢文兵是内蒙古最早进入证券行业的一波人,用外人的话说,他个人的钱几辈子也花不完。但是在卢文兵眼里,钱不仅仅是用来消费的,还是用来做事业的,且不是一个人做事业,而是让所有股东凝聚起来做事业。就像有人喜欢打扑克一样,卢文兵则喜欢投资,当他投资的项目如他所料时,那比打赢一把牌不知高明多少。

卢文兵是以投资闻名全国的,有人把他称为“草原上的巴菲特”。你还别说,他与巴菲特还真有一些像,他们都从事价值投资,且长期拥有优质公司股权。从生活上,巴菲特在身居世界首富时,也是开着一辆简朴的车,深居一个小镇里,而不是住在华尔街,最奢侈的生活也就是喝一罐可口可乐。卢文兵同样是非常简朴,没有司机和专职秘书,从集宁来呼和浩特办事都是自己开车,他的业余爱好就是每周打一次篮球。

卢文兵于2004年年底受邀加盟小肥羊,2005年增资扩股的时候一股是5块钱,那时候小肥羊的总股本是6000万股,市值不到4个亿。到2012年2月份卖的时候,就卖了70多亿港币的市值,这个企业从当时利润两三千万,后来达到2个亿的净利润。这个企业走了从发展壮大到出售,打了一场漂亮仗。这也是令卢文兵自己感觉较为满意的一件事儿。作为一个做资本运营的人来说,买卖企业是最高的境界,在商业社会实现了最大的商业价值。

卢文兵专注于做投资,他的内蒙古腾格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亿元,主要业务是辅导企业上市及农牧业产业升级。

卢文兵作为著名资本运作实干家,在一次民营经济的论坛上提出,民营企业要打破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的传统融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银行的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

卢文兵的投资事业有很多追随者,甚至有人说,你投资什么我都跟着你。这一方面是看中卢文兵的投资眼光,更重要的是对卢文兵诚信做事的认可。蒙牛系二次创业的创业者们有了好的项目,也愿意推荐给卢文兵,因为有了他的加入,资本的力量就强大了,一直到企业上市也不会停止。

蒙牛出来的人格局大,这体现在他们的思维宽度、思维角度上,也体现在对名与利的淡泊上。“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这是蒙牛文化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同样,牛根生的财富观也影响着蒙牛的每一个人,只不过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

围绕着卢文兵,一个平台效应正在产生,如何搭建这个平台,卢文兵的感受是:“人不能把钱看得太重,很多人做事不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对钱想不开,所以当你把钱想开的时候也是你做事最容易成功的时候,每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把你这个钱给想好了,自己少拿点儿,人家多拿点儿,包括合作伙伴,包括你的客户,包括你的上下级,如果这个想开了,以后做事儿肯定容易成功。”

民丰薯业所在的乌兰察布市,虽然靠近北京,但长期以来却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卢文兵领导下的民丰薯业,就是要让股东获得利益,让辛苦的农民获得更好的收入。用了民丰薯业的种薯,农民的马铃薯产量会提高一倍,此外,民丰薯业每年要花一千多万元用来雇用农民工,这也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卢文兵说:“内蒙古除了养殖业,就是马铃薯容易做出点成绩来。养殖业比如说奶牛和肉羊,现在奶牛做出成绩了,但是你肉羊现在还没有做出来,而小肥羊又是餐饮,反过来我想种植马铃薯绝对能做出很多的事儿,不能光是种植,一定要有深加工的产业链。我看内蒙古的老百姓还是非常的穷困,尤其农村,如果要是把马铃薯的产业做好了,真正带动社会进步,带动就业不比奶牛差,我应该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致富。”找到事实的真相

白永平,曾任民丰薯业的副总经理,与卢文兵一起工作过九个月,他说卢总特别善于学习,走到哪儿都带着各种各样的笔记本,且把各种东西分门别类地记下来。他的学习能力特别强,一个问题他会分析得很透彻,并且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所谓才易长,识难提。做大事者,需有大见识。见过钱、见过权、见过名的卢文兵,把很多问题想得很透。用白永平的话说,他善于走出惯性,不被浮云遮望眼,有双能识别真伪问题的火眼金睛。

什么叫伪问题?就是天长日久,一代一代被人们相传的,被惯性所遮蔽的问题。

卢文兵刚进入民丰薯业的时候,企业内部有一种管理思路认为:高产的马铃薯质量肯定是没有保证的。卢文兵认为这种思路不对,我们的种植必须高产,如果我们种植产出水平还不如农民,那我们的公司化经营是没价值的。卢文兵研究马铃薯两年时间,就解决了好多问题,最终做到了高产量高质量,整个团队的人对他都是心服口服。白永平称卢文兵有自己的方法论,学习东西非常快,不做书呆子,他像野马一样不被表面所掩盖,而是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一直追到问题的真相,可谓是实用主义的思想家。

他对卢总有一个评价就是问题想得很透,标准定得很严。卢文兵想问题想得特别深,也特别系统,但一旦想好就高标准执行。对达不到标准的一定严词批评,开大会直接批评,绝不留情面。

卢文兵有极强的事业心,对事业的成功有极度的渴望,可他心里是无私的,他把每件事的进展都记录到本上,每个月会检查,谁掉链子谁就挨板子。

卢文兵虽然表面上严格,但实际上也是个讲情义的人,很会为他人着想。他为从呼市、包头来集宁工作的员工提供家属楼、食堂等保障,平时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对于工作绝不含糊,用他的话说叫“甚不甚先把事做好”。

企业做大了就要按流程管理,按制度管理,蒙牛当年在这方面是非常严格的。卢文兵在蒙牛时主要是负责投资、在哪儿建厂、如何建等工作。呼和浩特和林格尔以外的很多工厂,都是卢文兵分管时候建的,包括内蒙古巴彦淖尔、通辽、兴安盟,东北的沈阳,河北的唐山,湖北的丹阳,山东的泰安,河南的焦作,当时在黄河沿线、长江沿线建了大量的工厂,有时候路过看到那些工厂心里挺开心。感到当时的建设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很欣慰。

卢文兵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深入的调研,论证分析后才做出谨慎的决策。卢文兵说:“民丰薯业投资投建了六七个工厂,在战略战术方向方面把控很严,在做出建工厂的决策之前,肯定要做深入的调研,进行很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及不可行性研究,这些工厂都不是随便建的。”

卢文兵说:“蒙牛的细节管理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内部的绩效管理、文化管理、销售管理、品牌管理,还有如何做品牌、搞品牌部,这些东西对我都有影响。原来做现代消费品所有的做法,对我都有很大的影响,我在小肥羊任职期间就用到了很多,现在仍然在用。”领导人践行的文化才是企业文化

卢文兵没有忘记蒙牛。说到蒙牛为什么好这个问题,卢文兵认为蒙牛的文化好,是蒙牛文化为蒙牛创造了一个好的生态圈,蒙牛的文化不是一两句口号,而是牛根生亲自践行的文化,只有领导人践行出来的文化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卢文兵说:“蒙牛那几年对我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改变,过去想问题老站在自己角度思考,而蒙牛的企业文化在随时提醒我,改变了我很多不好的东西,其实这对每个人都很有影响。”

当年的蒙牛,一进入园区,随处可见各种牌子,这些牌子集纳了全世界著名管理机构包括西点军校在内的管理智慧,可谓是吸纳百家编创而成。最有名的如“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等等。

卢文兵看到了这些牌子,也看到这些牌子后面牛根生亲自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说领导与员工下饭店,领导埋单;员工结婚,牛根生给开车等。蒙牛宣传部的一位干事生了孩子,牛根生即便再忙也要抽时间亲自到医院送去红包,向这位干事表示祝贺。这位干事许多年后说:“牛总日理万机,还能想着我家生小孩,真是太感动了。”目前在蒙牛核心班底创建的企业里,吃饭领导埋单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大家认为这样更合理些。

在优化企业的外部环境方面,牛根生非常重视媒体。有一次蒙牛迎来了一批北京来的记者,牛根生定在下午一点请记者们吃饭,时间到了,他的会还没有开完,记者们实在饿了,就开吃了,以为牛总不来了,但是一点半的时候,他还是出现了,看到桌上杯盘狼藉,只得填酒回灯重开宴。偏偏食堂里的菜又吃光了,上得慢,分管此事的宣传部长急得一头汗,食堂经理也急得一头汗,但牛根生一点儿都没有发火,而是耐心地等待,一边吃一边与媒体朋友聊天,那顿饭一直吃到三点。

卢文兵说:“我出来已经十多年了,但我觉得蒙牛的企业文化还是非常优秀的。不像有的企业,喊的一套,领导人做的又是另外一套。蒙牛喊出来的,牛根生都是亲自践行。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员工与客户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包括所谓外部社会、上下游的客户关系都非常和谐,这个生态圈非常好。”微演讲:诚信+坚持=成功

演讲人:卢文兵。

我觉得创业要说复杂也复杂,要说简单也简单,我觉得创业主要是四个字:诚信、坚持。有这四个字,在创业过程当中不管对谁,不管和谁相处,不需要你多付出,只要你有诚信就可以。还有就是坚持,不管遇到什么事儿,都坚持到底。

创业必须建立诚信。有人说,他愿望上是诚信的,但他能力上做不到诚信,这肯定不算诚信。这就和牛根生讲的,一个人的心地再好,嘴巴不好也不算好人。很多人不敢搞农牧业产业化,怕订单到时候难以到位,我没有这个担忧,你就坚持按照诚信原则做事,最后农民一定会选择跟随你的。民丰薯业采用的是公司加农户,做订单,2014年和农民有接近七八千亩地的马铃薯订单,后来马铃薯跌价了,但是不管赔赚,我们一定要全部收回来。

因此,不管到什么时候一定要坚持,把自己的业务研究透了,把自己的行业搞透了,坚持下来,然后遇到困难再坚持,难能可贵的就是坚持。有信心坚持下来做一件事儿,总能做出成绩。微倡议:全民创业之前应是全民劳动

马铃薯放在窖里烂掉是一种浪费,卢文兵说中国更大的浪费还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但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经常看到进了城的年轻人整天在城市综合体里泡吧,也有人一到50岁就进入吃喝玩乐模式,这与国外是恰恰相反的。

卢文兵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民丰薯业在最忙的时候,想在察右中旗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地方雇一些当地人在机器翻过的土地上捡马铃薯,一天150元,居然雇不到。用的民工都是东北、安徽、四川等外地的。

卢文兵说:“你去美国、欧洲、新加坡、香港、澳门这些地方看看,餐馆里的白头发老太太,有的都在65岁以上,全在端盘子,在美国几乎六七十岁的人都在干活,没有不干活的。中国的就业观念很糟糕,一个是独生子女年轻的不干活,再一个是上了55岁以上的基本不干活,所以现在劳动力短缺了,关键是现在的劳动力利用率太低,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国外过了18岁,你就得干活养家了,挣钱养活自己。中国长期施行独生子女政策,又加上家庭观念问题,一直养到30岁。”

卢文兵说:“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在做啃老族,很多人一退休就都回家休息了,不干活,劳动力不就浪费了?全世界劳动力浪费最大的国家就是中国,这个在很大程度上是观念问题,就是人们都认为穷归穷,至少我还落个闲坐着呢。”

懒惰是万恶之源,劳动是美德之源。卢文兵呼吁:在倡导全民创业的同时,首先要全民劳动起来。我们要改变人们的观念,意识到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我们把中华民族的勤劳美德真正传承下来,再加上创新思维,创业就会活跃起来。

说到这里,卢文兵的脸上泛起了神采,一个企业家,言谈间流露的是对家国的情怀,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卢文兵。“蒙牛系”命名的小故事

对于成功者,人们总是不乏猜想。

据说当年,牛根生与卢文兵等蒙牛高管吃饭的时候,就指着一盘盘肉菜、一盘盘凉菜,说农牧业将来一定是国民经济的大产业,内蒙古这方面优势独特,蒙牛现在已经冒出来了,谁谁谁还可以把蒙羊、蒙草、蒙树都做出来……果然,蒙牛成为品牌之后,紧接着,蒙草、蒙树、蒙羊、蒙蜜、蒙酒都出现了。民丰薯业的迅速壮大,“蒙薯”估计也要亮剑了。

不知命名蒙牛是因为牛根生姓牛,还是寓意内蒙古的乳业品质好?人们之所以从品牌命名上愿意跟随蒙牛,从“蒙”字上看是对内蒙古农牧业资源优势的认可,从“牛”字上读,是对蒙牛崛起速度的认可,而愿意紧随其后,更深层地说是对蒙牛文化的认同。

一个“蒙”字加一个“牛”字。“蒙”音同猛,有不怕困难的意思,而“牛”则是坚韧不拔、力量的象征。内蒙古品牌中喜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就这样从蒙牛品牌传递开来。第二章跟踪世界潮流与清晨鸟文化

●2005年,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整个国际市场的碳汇价格呈现出上涨的趋势。而我国政治、经济环境稳定,森林资源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模式均有利于森林碳汇项目的开展,通过森林碳汇项目实现碳交易,并实现生态效益的部分补偿,进而促进森林碳汇经济和林下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商机,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当多数人对此还停留在概念的研究上时,内蒙古和盛生态育林已经为此奋斗了七年。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蒙牛人更加信奉这条准则——要做就做一只清晨鸟,把任何事情想到竞争对手的前面去,这样蓝海才会出现。他们紧跟世界潮流,结合中国实际需要,寻找企业的定位,蒙牛人将这种文化称为“清晨鸟”文化。而赵全生就是这样一只“清晨鸟”。企业档案

内蒙古和盛生态育林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这个刚满7周岁的企业,位于华北和西北的交界处,靠近京、津、冀环保一线。不同于其他的公司,内蒙古和盛生态育林有限公司在成立的时候并没有制订雄心勃勃的挣钱计划,而是以生态修复、生态园林、苗木培育、林下经济为核心,立志成为中国第三个获得联合国“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金牌认证项目的企业。

董事长:赵全生。

1995年1月至1999年4月就职于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任调度职务;1999年5月至2002年12月就职于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任区域经理职务;2003年至2004年就职于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任冰激凌事业部销售部长;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就职于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任冰激凌事业部营销副总经理职务;2008年至2010年在大连雪龙产业集团担任副总裁;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职于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任蒙牛董事会出资人委员会委员职务;2011年至今担任内蒙古和盛生态育林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改变卫星云图的事业

如果说一个刚学会涂鸦的孩子在地球仪上写写画画,我们会觉得很自然,但如果是一位成年人正在通过生态修复让卫星云图发生改变,我们会好奇地问:“这是真的吗?”这种把梦想书写在大地上的公司,就是内蒙古和盛生态育林有限公司。

在黄河岸边,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周边,有一片生长着四千万株“蒙树”的林地,这就是和盛生态的事业之所在。和盛生态的生态修复项目,是由老牛基金会、内蒙古林业厅、大自然保护协会和绿色碳基金联合发起,目的就是在关键的土地上恢复植被,使之实现人们赖以生存的一些服务功能——气侯适应、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和绿色产业。

生态修复的核心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县,那里是400毫米等降雨量线的所在之处,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汇地,由于人类农耕范围的扩大,导致这一带土地应有的防风固沙功能丧失掉了。赵全生说:“在2004年之前,这里夏天是农田,到了冬春季节,土地就裸露出来,没有覆盖物。而北方的秋冬季节经常刮风,而且风力常常很大,于是本就贫瘠的土地又被卷走了大部分养分,从而导致了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这里本来是防风固沙带,应该把西北风阻挡下来,但现在恰恰相反,西北风到了这里又卷起了更多沙子,飞到了华北地区,就加重了华北地区的沙尘暴。”

而自2004年起,这一地带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从卫星云图上看,这一带的地表正由浅黄变成微绿。赵全生说:“这一地带的植被正在恢复,水土流失大大减少了。实地走走,你会发现更多变化。小环境小气候变了,野兔、野鸡也多了起来,狐狸、狍子也回来了。动植物的多样性发展起来,就打通了生物迁徙的廊道——从农区到牧区的生物迁徙廊道。”

2008年,和盛生态在荒山植被的恢复中,总结生态修复的有效经验,创建了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修复自然区。从2008年到2011年,和盛生态的育林基地从一个小苗圃开始,逐渐发展出几万亩的生态林地。在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和盛生态采用“生态修复保障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支撑生态修复”的模式,已成功恢复了四万亩植被严重退化的黄土丘陵,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山修复和草地修复提供了范例。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一直强调北方的生态安全建设,和盛生态的目的就是通过现代公司的力量,探索出这样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对祖国北疆的生态脆弱地区进行一个一个的生态复制。小县城想着大世界

何谓“清晨鸟”?“清晨鸟”就是最先醒来,用清脆悦耳的歌声给森林和大地带来生机和活力的歌唱家。和盛生态就是这样一个扎根于西北县城的企业,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县城里的企业,却时刻胸怀天下事。赵全生说:“‘和盛’的‘和’是和林格尔县的‘和’,取仁和的意思;‘和盛’的‘盛’是生生不息的意思。”

1997年12月,来自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东京通过了《京都协议书》,该协议于2005年2月16日在全球正式生效,“碳汇”一词也由此诞生。这份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而签订的全球性公约,是一部限制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国际法案。它确立了一个清洁发展机制(CDM),鼓励各国通过绿化、造林来抵消一部分工业源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因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森林的碳汇功能在缓减气候变暖趋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据测算,树木每生长一立方蓄积,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每营造15亩人工林,可以清除三口之家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每营造11亩人工林,可吸收一辆奥迪轿车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世界各国都在提倡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

和盛生态有两个碳汇项目,第一个是在生态修复方面的4万亩荒山造林。该项目目前正在按照联合国的碳汇造林标准进行,并已经产生了碳汇交易。和盛生态30年的承包期内,碳汇交易22万吨二氧化碳,交易金额达200万美金。这个交易的价值与意义在于:它是和盛生态与绿色碳基金、TNC联手达成的,这不仅是中国的首例,还获得了联合国的CCB金牌认证,成为国内第三个获得此认证的项目和公司。

赵全生说:“咱们国家没有真正的碳汇交易所,若有的话,我们卖掉的那4万亩修复项目的碳汇,就可以留在国内使用。本来这是美国大自然基金会投资的公益项目,作为这个项目的委托施工方,和盛生态在这个过程当中会产生30年碳排放量的碳汇效益,因为我国没有碳汇交易所,所以这个指标也卖给了迪士尼公司。对于国内企业,又何尝不需要这个指标呢?未来国家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合格的标准,就是核定企业的碳排放量,如果在规定的碳排放量之内,企业就不用再花钱;如果超出规定的碳排放量范围,就需要企业买碳额度。到了那个时候,和盛生态就宛如一个碳汇制造工厂,其他的污染行业都要通过交易所来买这个额度,这就是碳汇金融。在中国,这听起来好像挺新鲜的,但这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内蒙古华蒙科创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是内蒙古和盛生态有限公司的下属子公司,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占地46亩,主要从事牧场奶牛的牛粪、牛尿及污水处理,沼气生产、净化、贮存,生物天然气的回收与利用,以及有机肥的生产及销售等业务。这也是和盛生态的另外一个碳汇项目——生物质能研究,它可以通过生物发电工程项目对养殖业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处理,变废为宝。比如把养殖业产生的废料改良成发电机的能源产生电,供应办公室里的电脑使用;牲畜的粪便可以制成沼渣和沼液,以此可以生产高质量的有机肥,用到土地里可以改良土壤。通过生物智能研究,将养殖业和种植业关联起来,变废为宝,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打造北方苗木的百花园

生态修复的关键是育苗种苗。因为和林格尔气候恶劣,土壤贫瘠又没有水,而做生态修复又不能消耗太多的地下水,所以育苗种苗就成了生态修复成功的关键。优质种苗能直接上山,在没有很好的水肥条件下,依然能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存活繁衍,这是和盛生态想要达到的效果。为此他们运用了很多科技成果,比如菌根剂,即使生长环境恶劣,和盛生态的苗木还是可以依靠外生菌根去吸收营养,存活下来并生长下去。

和盛生态于2011年开启了万亩生态苗圃建设项目,共建设十个苗木基地。该项目主要地块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盛乐经济开发区东部、巴彦淖尔市、河北等地,苗木储量达数千万株,已建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林木种苗基地,正适时筹建“中国西北地区优质园林绿化树种及种苗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在苗木培育过程中,和盛生态也发展出一种友好型的国际合作模式。塞夫瑞协会在美国是比较知名的NGO保护组织,和洛克菲洛家族有很好的合作。他们在草地恢复、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和盛生态与塞夫瑞协会、TNC三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项目合作。

2014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召开了全国种苗培训会议,各地的精英在和盛生态进行了为期3天的培训和学习,并对和盛生态的苗木基地进行了考察,后来,他们纷纷表示“看到了国家级种苗基地的作用和前景”。每年植树节或公益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会议开始选择在小小的和林格尔县完成,比如2014年大型媒体联合举办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活动就在这里开展。如同当年的乳业、保健品业非来内蒙古参考不可,“蒙树”正在成为我国林线战线上的标志品牌。不容小看的林下经济

在呼和浩特市的一些和盛生态直销店,我们经常能看到标有“和盛生态”字样的森林散养蛋,不要小看这种林下经济,它正逐步成为和盛生态的支撑点。

为了进一步发展林下经济,2013年5月,和盛生态开始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业观光产业,种植业的核心业务是“鲜食玉米”的育种、生产、深加工及销售,养殖业就是发展森林养鸡、生态鹿等开发项目。

和盛山地森林散养鸡养殖基地,是和盛生态公司在和林格尔县南山万亩生态育林基地上开展的林下经济生态示范养殖项目。公司在充分尊重动物自然习性和保证动物福利的基础上,于万亩生态育林基地中配置高标准鸡舍,对北京油鸡、芦花鸡、贵妃鸡、乌鸡、绿壳蛋鸡、大红公鸡等进行山地森林散养。目前公司的养殖基地面积已达20亩,蛋鸡数量已达3万只。和盛生态复原了鸡在自然状态下的生存环境,给予了它们幸福的生活待遇。

生态鹿养殖也是和盛公司的生态产业之一,公司引进吉林省、黑龙江省的优质梅花鹿品种,聘请专业的养殖专家和养殖人员进行生态梅花鹿的养殖。目前公司养殖的梅花鹿总头数已达300多只,并开始全面向社会提供“和盛生态鹿”系列优质鹿产品。

林下经济虽然是和盛生态的副业产品,但其前景大有超越主业的趋势。与此同时,和盛生态还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及景观园林。和盛生态采用专利技术,建立规模化的“秸秆黄储饲料—牛羊养殖业—沼气工程—有机蔬菜基地”生态循环产业模式,以3000亩为一个生态循环产业园区,建设“大跨距智能大棚”,大棚带后背棚作为养殖棚舍用,另有大棚将作为蘑菇种植棚和观光旅游餐室配套使用。每建立一个3000亩级的“生态循环产业区”,就使5万亩土地资源和相应农村劳力达到了合理利用和高效生产状态。

2011年12月12日,和盛生态还专门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内蒙古聚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荒山荒漠绿化、碳汇造林、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小区绿化等项目。公司在园林绿化方面主要运用护坡、园林绿化养护、水池净化、自动浇灌系统等技术。除此之外,在园林绿化和景观设计方面,公司还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城市学院进行了一系列科研合作,共同分享国际国内在园林绿化和景观设计方面的科研成果。

和盛生态有一个理念,就是成为道德景观的倡导者和自然生态园林的创建者,不仅要美化环境,更要给环境提供生态的服务功能。内蒙古不属于园林绿色发达省份,在园林建设方面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还很落后。而且从全产业链来看,在全国范围内,做园林绿化的公司还很少,既使有也多是做专项的,因为大家都清楚,这个产业链条长,回报时间长,风险相对较大。但和盛生态并不在意,仍然一门心思地进行生态技术、景观设计、种苗供给、工程施工、工程养护等全产业链运营,而且,从始到终严格把控工程质量,不管是成本还是质量,在行业里反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