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创新系列教材·中级财务会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1 05:49:51

点击下载

作者:高志谦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创新系列教材·中级财务会计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创新系列教材·中级财务会计试读:

前言

中级财务会计在会计学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囊括了会计核算中最常见的方法和最基本的理论,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基本核算程序和基本会计事项的核算方法在其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因此,掌握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对立志于学习会计知识、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书共分为十六章。第一章为总论部分,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第二章至第十五章从会计要素出发,分别介绍各要素项目的确认、计量和会计核算方法以及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等相关内容;第十六章为财务报告部分。

本书最大特点在于面向将来的资格测试。教材紧紧围绕2014版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对企业常用的会计核算内容都有所阐释,同时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辅以资格测试案例,体现了应试特点。另外,在各章节的结构安排上我们也做了特殊设计,以体现本书的特色:

1.每章开始部分设知识目标,介绍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特点和分类,让初学者对全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2.每章设置能力目标,提示学生对本章知识点掌握的重心及程度;

3.为便于学生更快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务认知,对关键知识点部分都配备了对应的案例及其解析;

4.本书配有教学资源包,内附每章设置的习题及答案,请相关任课教师发送邮件至hjj@dlmpm. com免费索取。

由于水平所限,教材中的不足甚至差错在所难免,恳请使用者和同行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编者学习路径指导

学习本门课程,必须明确课程体系结构及各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预先掌控学习重点。一、课程体系结构

本教材共设十六章,从结构上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会计基础理论部分

第一章总论,解析的是会计基本准则,即四个会计假设、会计核算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以及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二)会计要素的详细解析

1.资产要素的解析

第二章至第十章,阐述了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以及与资产相关的资产减值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对于各项资产通常从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减值测试及处置等四个环节展开阐述。

2.负债要素的解析

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解析的是负债要素及债务重组,第十一章流动负债主要阐述的是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流动负债的会计处理,第十二章非流动负债阐述的是应付债券、借款费用及长期应付款的会计处理,第十三章债务重组解析了以现金清偿、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转股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下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3.所有者权益要素解析

第十四章所有者权益解析了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及具体会计处理。所有者权益由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五项内容组成,其中实收资本(股本)和资本公积合并称为投入资本,代表投资人的投入资金总量,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合并称为留存收益,代表着企业经自身努力创造的利润积累,其他综合收益则代表着企业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各项利得或损失。

4.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的解析

第十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解析了三个动态要素,即收入、费用和利润。重点在于收入,其中包括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和建造合同收入。费用部分则从理论上解析了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收支的内容构成。利润部分通过公式展示其组成层次及计算过程。(三)财务报告的解析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加工体系,财务报表是其最终产品,企业的财务报表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四张正表,二是报表附注。此内容在本教材的第十六章展示。

1.资产负债表,是基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展示企业某静态时点财务状况的报表。

2.利润表,是基于“收入-费用=利润”的关系式,展示企业某经营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3.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某经营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过程及结果的报表。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企业某经营期间各项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过程及结果的报表。

5.财务报表附注是对正表信息的详细阐述及补充。二、各章节知识点的掌握标准续表续表续表第一章总论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会计计量等内容。

能力目标:

1.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

2.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辨认;

3.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

4.会计要素变动的辨认。第一节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和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假设。(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的概念及界定(1)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比如,苹果公司的会计所要描述的资金运动是苹果公司这个空间范围内的资金运动,而且是站在苹果公司的角度进行反映和描述的,则苹果公司就是会计主体。(2)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会计主体。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可以确认为一个会计主体,设置会计核算体系描述属于该空间范围的资金运动。除此之外,可成为会计主体的经济组织还包括企业、企业集团(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事业单位等。

2.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别

法人是一种具备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法律赋予它等同于自然人一样的人格,以便于其独立地行使权利并承担自身的义务。成为一个法人首先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法人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仅仅独立核算是不足以支撑其成为法人资格的,所以,法人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比如,企业集团、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均是会计主体而非法人。

3.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

简言之,就是会计应当仅为特定的会计主体服务。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4.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1)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2)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分开来。

总之,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就是圈定会计的核算范围。(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假设的内涵

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即假设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持续经营假设的目的

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核算的开展提供了正常的业务背景。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上会有较大差异,只有假定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会计核算才可正常进行,否则将依据破产清算时的特殊规定进行处理。

3.例外情况

当有确凿证据(通常是破产公告的发布)证明企业已经不能再持续经营下去时,该假设会自动失效,此时企业将由清算小组接管,会计核算方法随即改为破产清算会计。(三)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假设的内涵

会计分期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资金运动人为地分割为若干期间,以分期提供会计信息。

2.具体划分方法

会计期间通常有四种口径: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按年度口径所编报告为年度报告,其他期间所对应的报告为中期报告。

3.会计分期假设的目的

会计分期假设的目的在于分期提供会计信息,以达到实时反映和监督企业资金运动的目的。(四)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假设的内涵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该假设包括两个意思:(1)会计仅反映那些能以货币表达的信息。如果某项信息本应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但无法用货币来表达,则只能无奈地排除在会计核算范围之外。比如,人力资源就应该作为企业的一项关键资产进行账务反映,但人力资源的货币计量尚无法广泛地达到实践的可操作性,因此大部分企业是不反映人力资源的。(2)币值稳定假设。为了会计信息的稳定性,货币计量假设还包含一个假定币值不变的含义。

2.货币计量假设的目的

在诸多的计量手段中,只有货币标准是具有最大限度的无差别性和统一性的,货币计量假设为会计活动的开展选定了主要核算手段。

3.货币计量假设的要求

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核算,但应提供以人民币反映的报表,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4.例外情况

当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时,该假设不成立,应改用物价变动会计或通货膨胀会计。二、会计核算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都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相关性应以可靠性为基础,即会计信息应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以便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此可比性要求企业达到如下标准:

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为达到此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应保证前后期一致,即使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也应当按规定方法进行会计口径的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前后期可比。

2.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为了达到此要求,企业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五、实质重于形式

1.实质指的是经济实质,形式指的是法律形式。此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为准,而不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2.实务中的应用案例:(1)合并报表的编制;(2)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3)售后回购;(4)售后租回;(5)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等。六、重要性(一)对于会计业务的处理要抓住重点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二)重要程度的判断

只要具备下列中的一条即可认定为重要事项:

1.金额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应界定为重要信息;

2.指标本质上属于重要信息,比如净利润。(三)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1.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内容的选择就体现了重要性原则;

2.季度报告没有必要像年度财务报告那样披露详细的附注信息;

3.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核算与权益法核算的转换。七、谨慎性

1.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2.实务中的应用案例:(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2)加速折旧法;(3)或有事项的处理。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第三节会计要素的确认及计量一、会计要素的界定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而会计要素则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可以划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两大类。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二、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二)资产的确认条件

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三、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负债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二)负债的确认条件

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四、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二)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体现在“股本(或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科目;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体现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3.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五、收入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具备如下特征:

1.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二)收入的确认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六、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2.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3.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二)费用的确认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七、利润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二)利润的构成

利润=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三)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的确认依赖于上述公式中诸要素的确认。八、利得与收入的区分(见表1-1)表1-1九、损失与费用的区分(见表1-2)表1-2十、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一)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二)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三)各种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见表1-3)表1-3本章小结

本章对会计基本准则作了全面的解析。首先对会计基本假设作了全面阐述,然后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含义作了解析,继而对八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作了较为详尽的阐示,最后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属性及其适用范围作了对比分析。本章主题词

会计基本假设 权责发生制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要素第二章货币资金及应收款项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本章主要介绍了货币资金的组成及会计处理、现金折扣及商业折旧对应收账款入账额的影响、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及其他应收款的会计处理及应收款项减值的处理。

能力目标:

1.现金长短款的损益归属;

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3.其他货币资金的构成;

4.应收票据贴现额的计算及贴现的账务处理;

5.应收账款现金折扣、商业折扣的账务处理;

6.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的报表列示;

7.应收款项减值核算。第一节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一、库存现金(一)现金的使用范围

由于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所以加强现金管理对于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对于现金的使用管理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根据国务院颁发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开户单位可在下列范围内使用现金:

1.职工工资、津贴;

2.个人劳务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1 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企业与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除在上述规定范围内可以使用现金外,应当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二)现金长短款的会计处理(见表2-1)表2-1【要点提示】现金的盘盈或盘亏应重点把握盘盈或盘亏的费用归属对象,另外要和存货及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进行对比。二、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是企业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一)银行结算方式种类

1.银行汇票(见图2-1)图2-1

2.银行本票(见图2-2)图2-2

3.商业汇票(1)商业承兑汇票(见图2-3)图2-3(2)银行承兑汇票(见图2-4)图2-4

4.支票(见图2-5)图2-5

5.汇兑(见图2-6)图2-6

6.委托收款(见图2-7)图2-7

7.托收承付(见图2-8)图2-8

8.信用卡(见图2-9)图2-9

9.信用证(见图2-10)图2-10(二)银行开户规定

银行存款账户分为基本存款户、一般存款户、临时存款户和专用存款户,相关规定如下:

1.基本存款户:①工资、奖金支取只能使用该账户;②具有“四个一”规定,即一个企业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③不能多家银行开立。

2.一般存款户:①是银行借款转存账户、分支机构账户;②可转账、存现但不能支现;③可多家银行开立,但同一家银行不能多处开立。

3.临时存款户:①临时经营开立;②符合规定可存取现金。

4.专用存款户:特定用途开立。(三)银行存款损失核算

对于因金融机构的破产而造成的无法收回的银行存款应计入营业外支出。(四)银行存款的对账

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如没有记账错误,调节后的双方余额应相等。

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存在未达账项。发生未达账项的具体情况有四种:一是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收款入账;二是企业已付款入账,银行尚未付款入账;三是银行已收款入账,企业尚未收款入账;四是银行已付款入账,企业尚未付款入账。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是为了核对账目,并不能作为调整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记账依据。【要点提示】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会计处理。【同步案例2-1】(单选题)甲公司4月30日的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为83 820元,银行对账单余额为171 820元。经逐笔核对,发现有以下事项:(1)29日企业开出现金支票18 300元支付劳务费,持票人尚未到银行办理结算手续;(2)29日银行代企业收取货款52 000元,企业尚未收到收款通知;(3)30日银行代企业支付电话费3 600元,企业尚未收到付款通知;(4)30日企业送存银行的转账支票35 000元,银行尚未入账;(5)30日企业开出汇票56 300元并已入账,但会计人员尚未送银行办理电汇手续。该公司根据以上事项进行相关账务处理后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则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应为( )元。

A.97 220

B.132 220

C.153 520

D.188 520【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甲公司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表2-2所示。表2-2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单位:元【同步案例2 -2】(单选题)下列关于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用来核对企业和银行的记账有无错误,并作为记账依据

B.调节前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反映企业可以动用的银行存款实有数额

C.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反映企业可以动用的银行存款实有数额

D.对于未达账项,企业需根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账务处理【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不作为记账依据,企业不需要根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账务处理,所以选项A、D错误;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反映企业可以动用的银行存款实有数额,选项B错误。【同步案例2-3】(单选题)某企业2014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10万元,经查无记账差错,但发现:(1)企业期末计提了12月1日至31日的定期存款利息2万元;(2)银行支付了水电费5万元,但企业尚未入账;(3)企业已转账支付购买办公用品款1万元,但银行尚未入账。则该企业12月31日可动用的银行存款实有数额为( )万元。

A.4

B.5

C.7

D.10【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可动用的银行存款实有数额=10-5=5(万元)。三、其他货币资金(一)其他货币资金的概念

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存出投资款。【要点提示】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构成。(二)其他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处理

其他货币资金的会计处理,大致可以分为办理(或开立)、收到发票账单、退回余款三个阶段,见表2-3。表2-3【同步案例2-4】(多选题)下列各项存款中,应在“其他货币资金”科目中核算的有( )。

A.一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

B.信用卡存款

C.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D.为购买三年期债券而存入证券公司的款项

E.银行汇票存款【正确答案】BCDE【答案解析】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存出投资款等。第二节应收款项一、应收票据(一)票据的分类

1.按是否带息,分为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

2.按承兑人的不同,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二)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

1.不带息票据的会计处理(1)赊销取得票据:(2)到期按面值收回票款:(3)票据到期债务人无力支付款项:

2.带息票据的会计处理(1)赊销取得票据:(2)带息票据的利息处理:

①计提利息的时点:

一般应在中期期末(即6月30日)和年末(即12月31日)计提利息。

②计提利息的会计分录:(3)到期收回票据本息:(4)如果票据到期债务人无力支付票款:【同步案例2-5】A公司2014年3月1日赊销商品给B公司,售价100万元,成本8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当天B公司开出并承兑商业汇票一张,面值为117万元,期限为6个月,票面利率为6%。

要求:作出A公司相关账务处理。【答案解析】A公司相关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1)发生赊销(2)6月30日计提利息(3)票据到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