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金口财(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1 07:40:39

点击下载

作者:水中鱼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社交金口财

社交金口财试读:

前言:有口就有财,会说就会赢

在社交场所,在谈判桌上,在销售圈中,在演讲台前……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交流,就需要对话,就需要高超的讲话能力和卓越的口才。“口才、金钱、电脑”是最有力气的三大法宝。口才独冠“三宝”之首,可见其作用和价值非同小可。古有使楚的晏子,口才不凡,挣回颜面;苏秦以雄辩之才挂起六国相印;张仪四处游说,建功立业;诸葛亮联吴抗曹,舌战群儒……到了近现代,也出了梁启超、孙中山、鲁迅、毛泽东、周恩来、闻一多等诸多能言善讲的口才巨擘。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慷慨陈词,掷地有声地讲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声音,口才的威力让中国人昂首挺胸、扬眉吐气;国务委员吴仪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桌前,妙语连珠、语出惊人,口才体现了“说得出的能力,做得到的成就”。

无怪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感叹:“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有哲人说,眼睛可以容纳一个美丽的世界,而嘴巴则能创造一个精彩的世界。在现代交际中,口才就是生产力。有口就有财,会说就会赢。是否能说、会说,着实影响着一个人的财富积累与成败。

当你突然意识到,自己笨嘴拙舌,并不是先天就有“赚钱”与“成功”的潜质时,也没有必要感到懊恼。放心,财神爷并不会因此而不来眷顾于你。相反,先天不足就后天来补,只要积极地进行口才方面的训练,假以时日,你也可以练就“金口玉言”的功夫,成为有“财”人,名利双收也是指日可待的。

闻此,有人可能会不屑地说:“哼,钱财、名誉,这些都是‘身外之物’,追求它们的人,真俗……”但是,倘若关起门来,看着存折上不断攀高的数字,想着头顶上绚丽的荣耀光环,谁心里不窃喜呢?如果你想品尝这种窃喜的滋味,无“脱俗”之念,那么,请继续往下看吧。销售金口财:买卖不成话不到,话语一到卖三俏

销售人员是靠嘴巴吃饭的。正所谓“买卖不成话不到,话语一到卖三俏。”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一定有出色的口才。他会凭借三寸之舌来迎合顾客,吸引顾客的注意,使顾客对产品或服务产生信心和兴趣,并诱发购买动机,进而在交易博弈中突破困境,达到销售目的。一天,某公司的王总正在考虑给刚来不久的侄女投保。碰巧,这时候秘书来电,说是门口来了两个销售保险的销售人员,便大方地请其登堂入室。经过咨询,王总得知二人分别属于两家不同的保险公司。他对各自的保险细则感觉都比较满意,但却表示对保险公司的办事效率持怀疑态度。这时A公司的销售员说:“在意外发生的当天,我的保险公司十有八九就把支票送到投保人的手中了!”B公司的销售员却诙谐地说:“那算什么!我的一位客户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来,还在等医院急救车的时候,他手里就已经拿到我们公司赔付的支票了!”王总听完B公司销售员的一番话后,忍不住笑起来,并对他心生好感。投保意向自然更倾向于B公司。一个星期后,王总拿起B公司销售员留下的名片,拨通了上面的电话……就这样,B公司销售员签成大单,不仅为公司赚得业绩,下个月还将拿到一笔丰厚的奖金。

由此可见,良好的口才是销售成功的一把金钥匙。对于推销人员和搞营销的人而言,是否会说话,往往直接决定了其交易的成败。通常,会说话的推销员能比其他人卖更多的东西,拿更多的销售提成。日积月累,有口“才”的人,早晚一天会变成有“财”人。领导金口财:一语激起千层浪,上下齐心打胜仗

在市场经济如火如荼进行的今日中国,能言善辩、口才卓越的企业领导者越来越显示出一种独特的优势。领导者说话中肯有力,言之有物,权威不求自立;领导者言辞犀利、咄咄逼人,会迫使对方作出让步,或达成共识;领导者妙语连珠、慷慨陈词,会促成上下齐心,外引内联,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今年年初,据中国口才网报道:某橡胶企业原来主要生产黑底黄帮的“解放鞋”和白底蓝帮的“网球鞋”,已有相当规模。然而近些年,这两种鞋子销售量一路走低,致使厂里有大量产品积压。企业濒临倒闭危机之际,在一个大型订货会上,该企业领导者瞅准时机,开始向各地客户热情地介绍企业的艰难历程,并向客户们保证:“我们失败,败在产品老化上,现在我们已研究开发了新的品种,要把企业的新产品推向市场,大获成功!”

这位企业家把握住时机大声疾呼,用斩钉截铁的话语把企业的灵魂传播给大众,企业百折不挠、东山再起之新形象迅速扎根于人们心目中。结果,“一语激起千层浪”,客户反应十分强烈,纷纷看样订货。在订货会结束之时,该企业的领导者还“趁热打铁”,再次重申要全体员工齐心协力打翻身仗,全厂上下要吃苦、受累、拼搏、开拓新产品、名优产品!

没有敢说、会说的企业领导人,没有企业领导人这番感人的口才,这个企业能在短期内再铸企业灵魂,大获订货,提高绩效吗?“哪里有声音,哪里就有力量;哪里有口才,哪里就有了战斗的号角,就有了胜利的曙光。”口才之于领导者,好比氧气之于生命。很难想象,一个口才欠佳的领导者,如何在工作环境中支撑局面,稳步攀升,成为百万财富的实践者。幽默金口财:一句话说得人跳,一句话说得人笑

最会说话的人是言辞幽默的人。培根也说:“善谈者必善幽默。”在一些论争场合里,巧妙使出“因势利导,诱敌深入”的幽默招数,寻找出突破口,能收到“虽没千斤之鼎,却能给对手精神重压,使其毫无回击之力”的功效,最后让对方折服,甘拜下风。有位客人到一家星级饭店吃饭,点了一份“龙虾刺身”。当菜上来之后,客人发现盘中的龙虾少了一只虾鳌,就好奇地询问侍者其中的缘由。侍者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就只好请来老板。老板见状,先是道歉说:“真是对不起,先生,您知道,龙虾是一种残忍的动物。所以,您点的这只龙虾可能恰巧在与同伴打架时被咬掉了一只鳌。”此时,客人也不示弱,同样巧妙回答:“既然是这样,那就请你给我调换一只打胜的龙虾吧!”老板无言以对,只得吩咐伙计按照顾客的要求重新上菜。老板与顾客交谈均运用幽默,在营造轻松活泼气氛的同时,阐明了各自的立场。言语幽默的魅力在于,话并不明白直说,却让人通过曲折含蓄的表达方式心领神会。假如顾客暴跳如雷、大动肝火,恐怕会是另一番结果吧?不难看出,顾客的口才更胜一筹。顾客对老板,没有剑拔弩张、怒发冲冠,而是“因势利导”,用艺术性的言语与对手过招。

正所谓“一句话说得人跳,一句话说得人笑。”语言要讲究艺术性,掌握好分寸,展示口才的过程中,适当加进点“幽默”的佐料,可助你化劣势为优势,变危机为转机,在谈笑间无往不利。演讲金口财:临渊羡鱼不如结网,苦练口舌方能成钢

你羡慕那些在大庭广众之下镇定自若地侃侃而谈、自信从容地妙语生花、吐词琅琅地感染大众的演讲家吗?羡慕!你想要自己在与他人交谈时,令对方感觉到“春风拂面”而非“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吗?当然想!

可问题是,我不敢讲,我不善讲,我的话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我最怕开会。开会前一个星期我就开始紧张,越是临近开会日就越紧张,甚至紧张得晚上睡不着觉;坐在会议桌前发言,我面红耳赤、大脑空白;我心跳会加速,双腿会不听使唤地抖,声音也会哆哆嗦嗦地颤;我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无理……我如此怯场该怎么办?!

不敢讲、不善讲、不能讲,统统不要紧,关键的是要认识口才的重要性,加强学习,就能百炼成钢。只要不是哑巴,讲话的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训练“口舌”而增强。我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演讲家肖楚女,就是靠平时的艰苦训练,练就了非凡的口才。当他还在重庆国立第二女子师范教书时,除了认真备课外,还每天天刚亮就到学校后面的一处僻静之地,拿出一面镜子挂在树枝上,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演讲,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面目表情与肢体动作。经过刻苦训练,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讲艺术,他的教学水平也得到迅速提高。1926年,年仅30岁就在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切实践行了“三十而立”的壮志豪言,寻到了安身立业之本。

一个具备良好演讲口才的人,可以让领导瞩目,让同事欣赏,让下级钦佩。我们有一千个理由仰羡别人的口才,但更有一万个理由成为具备良好口才能力的人。按照书中的战略进行训练,持之以恒,除能口吐莲花外,还将大大提升你的职业形象、职场前景和职业生涯的发展,让你在笑傲江湖的同时求得生财之道,赚得盆满钵溢。社交金口财:赢得他人好感,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社交口才是一种技能、一种艺术。通过良好的口才这一媒介,一个人可以成为社会交往中的主角,不相识的人可以熟识起来,长期形成的隔阂可以消失,甚至单位之间,社会集团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有时也可以通过它得到解决。

然而,在人际交往中并非每个人都深谙此中深义。有的人说话轻车熟路,能闪烁出真知灼见,并由此给人以精明、睿智之感;有的人要么处于无话可聊、无人可谈的尴尬之境,要么跟老和尚念经似的索然无味、催人入睡;还有的人言语运用不当、啰啰嗦嗦地没完没了,既影响说话效果,又影响自己的社交形象,甚至导致交际失败。

口才最差的人可能就是喋喋不休的人。但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大多还认为自己口才一流。殊不知,言语的精贵之处在精不在多,抓住要表达的东西的精髓,把话说到点子上,把力量用在关键问题上,往往能达到一招制胜的效果。1988年美国总统竞选,民主党在选民中造成了布什是毫无独立主张的这一印象,他们甚至称“布什是里根的影子”。在交谈时,民主党人总爱用挖苦的口气问:“布什在哪里?”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才恰到好处呢?布什的竞选顾问、老资格政治公关专家艾尔斯,为布什设计了一个回答:“布什在家里,同夫人巴巴拉在一起,这有错吗?”

艾尔斯为布什设计的回答颇具艺术性,为布什的政治家风度增添了不少光彩,这就是口才的力量。试想,如果你在社交场上遭到别人挖苦时,就马上给对方以迎头痛击,那将产生什么效果呢?也许你自认为是胜利者,可在别人眼里,你却是一个心胸狭窄、不善言辞的人。反之,在任何场合,拥有良好的口才的人总是能赢得他人的好感,获得众多的支持和理解。拥有了良好的口才,我们便有了一笔受益终身的无价之宝。

语言大师林语堂有“语言的艺术”一说,意思就是,语言不是一般的工具,使用起来不同于其他工具。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用事例说话,融理论指导性与实际可操作性于一炉,语言精妙,文字洗炼,告诉大家怎样提高说话能力,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书中难免错谬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篇 社交口才让你备受欢迎

第1章 摆脱当众讲话的恐惧

话水平与心理素质的关系是不言自明的。心理素质好的人一般说话水平也高于常人。但通常情况,心理素质并非一成不变,说大多是可以调节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当众说话水平的高低与其个人主观愿望和要求密切相关。

好口才体现心理素质

口才好的人其心理素质都比较好。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锻炼和培养。以口才素质和需要来说,演说家的心理素质训练和培养包含很多方面的因素,我们主要介绍以下三个方面。1.自信

我们以演讲为例来看看自信时说话口才的影响,有些自信心弱的演讲者,在一次演讲中遇到失败,就一蹶不振,形成自卑和压抑心理,这对演讲是很不利的。其实,对演讲中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应该辩证地看待并作具体的分析。

有的演讲者常常为自己的容貌、服饰、年龄、性别而惴惴不安;有的演讲者以自己的职业“不高尚”而自惭形秽;有的演讲者为自己演讲的内容过于平淡而认定难以成功;有的演讲者又以听众的文化教养、理论素质、欣赏水平不高或过高而感到忧虑、畏惧,等等。

其实,这些不利因素,只要演讲者能够正确对待,想方设法加以改进,是可以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大可不必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特别是一些客观原因造成的不利因素,即使对演讲造成了某些干扰,听众也是可以理解的,演讲者完全可以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讲上去,不要为一些小事影响了自己演讲水平的发挥。《演讲与口才》杂志有一期上登载了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大专女生有一回接到同学的电话,问她愿不愿意做家教。她很惊奇,以为是天方夜谭,疑惑地问:“我能行吗?”同学说:“行不行,你去试试看嘛!”家长认为她平时做事总是缺乏信心,就鼓励她去做。被教的是个初中女生,智力稍弱,经她一番细心辅导,学习有了明显进步,不久又参加了“高中—大学”的一体化考试,结果初试告捷,顺利进入复试。初中生的家长很高兴,对女儿说:“能考上一体化,多亏了这位小教师,往后啥时候也不能忘了你的启蒙教师。”这位大专女生方才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家教才能。她找到了自信,勇气倍增,打算毕业后不要等分配,自己去南方闯闯。这说明放弃实践,不敢试验,自信就找不到基石与支点;抓住机会,投入你的实践,找到的不只是自信,还有你人生的起跑线。2.自控、冷静

只有在头脑冷静的情况下,人们才能迅速认准并抑制引起消极心理的有关因素,同时认准和激发引起积极心理的有关因素。例如,社交中演讲者在遇到听众不愿听或提出责难的情况下,要想对恐慌和不满情绪加以抑制,就只有通过冷静的分析,找到真正的原因是在听众方还是在自己方面,具体原因是什么。脑子不冷静,不知道怎样控制自己,就发现不了问题,场面就会失控。所以,交际中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首先需要的是沉稳、冷静。

只有冷静,才会有适当的自控。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次群众大会上演讲时,反对者在下面鼓噪,其中一人高声大骂:狗屎、垃圾!面对听众可能产生的误解和骚动,威尔逊首相沉稳地报以宽厚的微笑,非常严肃地举起双手表示赞同,说:这位先生说得好,我们一会儿就要讨论你特别感兴趣的脏乱问题了。捣乱分子顿时哑口无言,听众则报以热烈的掌声。3.自强

对于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强的高手来说,其自强表现为不怕失败,不怕打击和挫折,敢于和善于从口语交际失败中一次次崛起,敢于和善于从挫折中一次次挺直腰杆走上讲台,有意识地在顺境、逆境、胜利、失败等各种情境中经受锻炼和考验,以此来培养自己坚强的韧性。古代的思想家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宋代大文豪苏轼也说:“古之所谓豪杰志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不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些古训,对于今天人们训练坚韧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关键是要正确地看待失败。一次演讲的失败是人生的一杯苦酒,但不是人生的彻底失败。一个人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只要他不甘于失败,不气馁,以积极的态度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坚持不懈地讲下去,就会从失败走向成功。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最勇敢的人有时是最不幸的人。因此就有傲然抗衡胜利的意气扬扬的失败。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要善于从失败中培养成功。障碍和失败,是通往成功的两块最稳靠的踏脚石。若肯研究它们、利用它们,便没有别的因素更能对一个人发挥作用。且回头看看,难道你不见失败在那里帮助过你吗?他还说:是失败使骨头坚硬;是失败化软骨为肌肉;是失败使人不可征服。这些话对人们培养自己的自强心理,是很有启发的。

了解说话时的心理类型

人们说话水平的高低与心理状态的不同,在说话时便有不同的表现。心理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冲动型

冲动是指不顾后果,率性而为,情感强烈,缺乏理性的心理状态。这种类型的人,情绪往往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好似打开的煤气灶,一遇火星就会燃烧起来。其表现是遇事不够冷静,易动肝火,急于表态,喜说好讲,轻易决策。发言大都脱口而出,不求周密,不讲策略,不计后果。要么噎得听者受窘而无法与其沟通交流;要么将自己全都暴露给听者;要么惹恼甚至激怒听者,使听者奋而对其反击。

但是,这种人心底坦荡,说话肆意。就像竹筒里的豆子,啪啦一下倒出,倒完了,他就没事一般,转趋平静,往往也不存在怯场现象,兴致所至,常常滔滔不绝。

梁山好汉中多有此类人物,如鲁智深、李逵、阮小七等。李逵与燕青外出,投宿一庄院,听庄主太公说宋江抢了他女儿,当即对燕青大叫道:“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燕青劝他:“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李逵说:“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里,到这里怕不做出来。”然后不顾劝阻,一口气奔回梁山,砍倒“替天行道”的杏黄旗,指着宋江大骂:“我平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待后来事实弄清,原来是一强盗假冒宋江之名,他才醒悟认错。他的这种心理素质不仅不影响他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反使人们更加认识了他的憨厚、坦荡,愈发可爱。但在当众讲话时,此类型的人需控制自己的情绪,仔细斟酌再发言,以免不仅达不到表达的效果,还惹来不必要的麻烦。2.理智型

理性是一种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表现。这种人情感内敛,不轻易表达,并善于控制情感。遇事不急不躁,冷静处理;不轻易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表态;言辞常常深思熟虑之后才出口,较为周密、策略。这种言辞听者易于接受;即使不能接受,也不致产生很大抵触。但是,这种人在需要当机立断的紧急关头,有时也会误事。有些机会是稍纵即逝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等你深思熟虑下来,为时晚矣。并且,过于理性,会让人觉得虚伪、城府很深,没法获得听众心理上的认同。

同项羽相比,其对手刘邦就属理性型。秦始皇出巡,刘邦也看到了,可他只悄悄叹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在本意上他与项羽是一样的,都想当皇帝。但他不像项羽那样冲口而出,剑拔弩张地要夺取皇位,而只是悄声赞叹,即便旁人听到,也无关系。他屯兵垄上,明明就是欲攻关中,与项羽抗衡,可在不利于己的鸿门宴上,却俯首帖耳地对项羽说:“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不仅博得项羽的信任,而且诱使项羽将告密者说出。后刘邦与项羽两军对阵,当项羽推出他的父亲要烹杀而逼他退兵之时,他竟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在他灭了项羽后,群请其由汉王尊为皇帝,他还说:“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经三让,不得已才勉为其难。

对说话者来说,理性型心理是优于冲动型心理的。只要在紧急关头能够显出果断的气魄,恰当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便会受听者欢迎,于当众讲话是很有利的。3.优势型

优势型是指讲话者凭借其在职位、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在当众讲话过程中居于高位。如自己是领导、专家、教授、名人,而听众只是普普通通的人;或者自己是大国、强大集团的代表,而对方代表的是小国、弱小组织。

这种人当众讲话时往往会发表一些非同寻常的居高性言辞,或有意,或无意。如果是有意,他会高标自置,旁若无人;如果是无意,但由于其身份特殊,在听者听来,也会产生一种由上而下的压力。这在单向交流中,听者无从与之理论,只得任你去说。如系双向交谈,对方虽有应答之责,但会显得拘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双方沟通交流的效果。

居高型的人有两种不同表现:一种是唯我独尊、自负固执,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听。另一种是敷衍塞责、不痛不痒,你听也可,不听也可。沈剑虹在他的《使美八年纪要》中记述这样一件事:沈在担任蒋介石的英文秘书兼翻译时,蒋一次宴请来访的外宾,请其中学时的英语老师董显光作陪。席间,外宾问蒋是否曾学过英文,蒋说:“学过,但老师不好,所以没学到多少。”外宾问:“谁是您的老师呢?”蒋扬手指着坐在旁边的董显光说:“这就是我的老师。”董显光窘极,在整个宴会中都显得神色不安,如坐针毡。蒋介石凭其高位,盛气凌人,全然不顾中国尊师的传统美德,这是优势型的典型表现。

对讲话者来说,优势型的心理类型是要不得的,如不将自己摆在与听众平等的位置,或提高个人素质,加强自我修养,是百害而无一利的。4.综合型

这是一种既没有无谓冲动,又不着意抑制,居高而不自傲,位低而不自卑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其言辞不卑不亢,不偏不倚,让人听来如沐春风,如饮甘霖。

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当众讲话时是必然受听众欢迎的。即使在某种场合,某个时间会让人不快,暂时影响交际效果,但时间一久,那不快的人大多会醒悟,自然会觉得还是这种人好。为我国科学事业献身的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典型。他逝世后,《人民日报》和《中国科学报》记者作了这样的报道:作为上级,他会与你平等相待,友好合作。他的老同事说:“新松作风民主,绝不独断专行。有不同意见争论时,你甚至可以跟他拍桌子、摔帽子,外人这时搞不清谁是领导;但事后,他从不记恨别人。如果你坚持你的正确意见,他倒很欣赏你的执着。”作为下级,他敢讲真话,敢作敢为。一个“863”项目要调整,但领导同志犹豫不决。蒋新松会上批评说:“在这个问题上,你朱主任应该负责。”时任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的朱丽兰教授,今日谈及此事仍十分感叹:“蒋新松是科技帅才,有时我和他也争论,我觉得他这个人很有人格魅力,坦诚直言。一定程度上他帮我下了决心,我非常感谢他。我觉得每次跟他交谈都很有启发,在争的过程中,就得出结论了。”

高手示范

身为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前共和国主席的江泽民,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他虽位尊权重,但与人交际时毫无居高临下的架势,说话非常平易近人。

1991年12月25日,江泽民视察贵州民族学院时,亲切询问一个苗族女学生是哪里人。女学生回答他后,他和蔼地告诉女学生:“我是扬州人。扬州你去过吗?”女学生回答没去过。他微笑道:“啊,有机会请到我家乡扬州看看,三月最好,李白不是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吗?”本来颇有些拘谨的女学生,一下轻松了。在当众讲话时应努力保持这种平和的心态,在平时讲话也要努力培养这种心理,以达到最佳的讲话效果。

说话时的自卑心理调节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自卑感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起源于在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信任、不自信、胆怯和痛苦的感觉。从普通心理学上说,自卑感一般指个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如智力、记忆力、判断力、气质、性格、技能等欠佳)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自卑心理容易使人孤独、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人的某种能力缺陷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往往会大大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等方式表现出来。

调节和克服自卑感首先要培养自我意识。即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自我认识,进而对自己心理和身体特征的研究而形成自我意识;或者通过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而形成自我意识等。

其次要自我强化,即通过自己的行为结果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古希腊的演讲家德摩西尼从小有口吃的毛病,而且讲话时的姿态也不好,老是一个肩高一个肩低,还爱不停地耸动。在崇尚口才的古希腊,像他这样的自然条件要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演讲家是很困难的。因而他十分苦恼,心中有很强的自卑感。不过,他并不气馁,没有被自卑压垮。相反,他以超常的毅力和吃苦精神进行刻苦训练,每天清晨站在海边口含石子练习演讲。回到家中在两肩的上方悬挂两柄利剑,面对一面镜子练习演讲,以避免两肩抖动。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德摩西尼终于练就了一口滔滔不绝的好口才,名列古希腊“十大演讲者”之首。

最后要进行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即不断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行,且不比别人差。纵使是处于不利的地位,也要鼓励自己增强自信。

说话时的羞怯心理调节

人都有羞怯感,在某些交际场合中,由于各种原因“羞于启齿”是很正常的。但是社交活动中,说话是人们传情达意、交流思想的主要手段,如果“羞于启齿”就会造成交际障碍。

美国的一个心理调查表明,在宴会上与陌生人相处时,有四分之三的成年人会感到局促不安,至于在一些演讲场合,由于羞怯心理造成的演讲失败更是屡见不鲜。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说话时的羞怯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任其发展。

因此,只有克服交谈羞怯的心理障碍,说话才能轻松自然,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为此首先要提高认识水平,克服“无知”,勤于说话训练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保持心理平衡;其次要进行自我暗示,不断鼓励自己增强自信。另外要精心准备。林肯说:“即使是有实力的人,若缺乏周全准备,也无法做有系统、有条理的演说。”精心准备至关重要,只有精心准备才能胸有成竹。有一位英国演讲新手要去向一群教养水平很高的听众讲话,尽管他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还是不放心,就去请教英国著名的演讲大师法拉第先生,什么是听众已经知道了的东西。法拉第干脆利落地回答道:“他们一无所知!”

说话时的表现欲调节

人都喜欢表现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演讲活动也就是一种自我表现。一个演讲者往往需要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意识,因为适当地表现欲能激励演讲者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成为推动演讲者崭露头角、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但表现欲过于强烈,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公众接受的限度,就会把崇高的演讲活动变成纯粹的自我表现,这样的演讲者,在演讲前会显得跃跃欲试,急于想赢得听众的掌声和喝彩声,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如果演讲成功,赢得了掌声,他会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自豪感;而要是听众不买账,会场掌声稀疏,会后评价不高,颇高的期望值和一己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他又会气急败坏,恼羞成怒,或自轻自贱,悲观丧气,成了泄了气的皮球。

由此可见,过分强烈的表现欲是一种十分有害的心理障碍,而要克服这种障碍,我们主要得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端正演讲动机,明确说话目的;

正确看待荣誉、看待成功,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对荣誉产生过分奢望;

正确评价自己,不要对自己作过高的估计,更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千方百计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那样反而会让人瞧不起。

正确控制怯场的方法

在公众场合讲话,感到恐惧和怯场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次有趣的测验,题目是:“你最害怕的是什么?”测验的结果竟然是“死亡”名列第二,而“当众演讲”却名列榜首。有41%的人对在公众面前讲话比做其他事情感到恐惧,可见,在大多数人看来,当众讲话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一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作为见习老师第一次登上讲台,当学生起立,师生互致问候时,他想好的开场白不知跑到哪儿去了。惊慌中,他用颤抖的声音说了句:“同学们,再见!”同学们莫名其妙,面面相觑,见老师满脸通红,不知所措,不由得哄堂大笑。他努力让场面安静下来,但换来的不是镇静,而是脑门上涔涔的汗珠。当他下意识地掏出“手帕”揩汗时,台下又是一阵哄堂大笑。这是为什么?经一位学生暗示,他才发现自己手里拿的不是手帕,而是一只袜子——啊?真该死!大概是昨晚洗脚时,鬼使神差地把袜子装进衣兜了。他想避开几十双眼睛的注视,抓起黑板擦擦黑板,整个课堂闹得翻了天。他窘得无法自控,无地自容,只好跑下了讲台,慌乱中一抬脚又踢翻了讲台旁的热水瓶……

很多政治家、演说家最初都有过怯场的经历。就拿林肯来说,他初登演讲台时窘迫不已,恐惧得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直到被轰下台去。但他并未就此消沉下去,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勤讲多练,绝不放过每一次讲话机会,演讲水平日益提高。后来他的总统就职演讲被誉为最精彩的就职演讲之一。

又如雅典著名的演讲家狄里斯。在最初走上演讲台时,尽管经过周密细致的思索,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仍然遭到了失败。极度的恐惧让他语无伦次,别人都不知他在说什么。但他并没有就此灰心泄气,丧失信心,而是比过去更努力地训练自己的讲话胆量。他每天跑到海边,朝着大海呐喊,向着浪花抒怀;回到家里对着镜子做发声练习,反复矫正,坚持不懈。经过几年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功了,被誉为“历史的雄辩家”。

那么,如何破除怯场这个心理障碍,拥有卓越的口才呢?可以考虑用下面的办法。1.豁出去了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敢在公众场合自如说话的,都有一个艰难的“第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每一个新手,常常都有一种心慌病。心慌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过度的精神刺激。古罗马著名演讲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讲就脸色发白、四肢颤抖;美国的雄辩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时两个膝盖不停地抖;印度前总理英·甘地首次演讲不敢看听众,脸孔朝天。可见,只要抱定豁出去的心态,管他三七二十一,整个人也便放开了。2.视而不见

自己在发言前,心中有听众,但在发言时,眼中不能有听众,只顾按自己的意图去表达。一位教师第一次登台讲课效果就不错,有人向他请教经验,他说:“备课时我心中一直想着学生,可一上讲台,我眼中所见,只有桌椅而已。这样,我就放松自如了。”3.加强训练

加强训练可以采用如朗诵、自言自语,大胆与陌生人交往、与亲近熟悉的人交谈,多听别人当众讲话等。

这里特推荐美国著名魅力专家都兰博士发明的抗怯场练习的几种方法,供你选择使用。(1)追蝴蝶练习

在登台前最后一刻做,效果最好。①双脚开立,与肩相齐,膝微屈,挺背,双臂放松垂于身体两侧。②不必刻意呼吸,边叫“呜”边做蹦跳,一共10次,尽量用力,“呜”声要短、急、用力。每次说完“呜”,双拳向下猛砸。③放松闭嘴,缓慢深呼吸。④嘶嘶吸气,微张嘴,弯腰至膝,蹲于地。重复3遍,做缓慢深呼吸。(2)蒸汽机练习①双脚与肩齐,站在那里,屈膝,将头抬起,闭嘴,右臂后拉,左臂前伸,尽量用力,同时深呼吸。②左右臂换个方向,重复上述动作。节奏要平稳。③开始要慢,随后要越来越快,持续做3~5分钟。记住闭着嘴。(3)劈柴动作练习①两腿分开30~45厘米,脚尖向前,两膝轻松放直,攥紧双手。②吸气,摆动紧握着的手,高抬过头。③把举起的手摆下来,猛向前屈,吐气。再屈膝大叫一声“哈”。④吸气,再举手。⑤重复上述动作,做上10~20次。

注意:吸气时要闭着嘴,直到你摆手时叫“哈”,这样就可吸进更多氧气,练习就更有效。(4)摇来摆去练习①双腿分开站立(与肩相齐),同时摆动身躯、脖子和头,先向右,再向左。②让双臂自由摆动,随身体转来转去,最后双臂放松地围住双肩。③在摆动时,尽可能大声叫:“我不在乎!”④如此反复,也可叫“不,我不在乎!”或“你奈我何?”重复几十次。身体摆动时,保证头随身子转。尽可能轻松自在地去做。(5)减压练习①站在门槛上,手掌挤着两边门框,鼓气用力,面部、头部、脖子会有热血上涌。尽量多坚持一会儿。②突然完全放松。③深呼吸。④重复3遍。(6)心怀世界练习①吸气,感觉你像是在扩张,张开双臂,拥抱整个世界。伸展四肢,感觉你的心脏是世界的扩充与展开。你不再是单纯的一个生命体。②至少坚持1分钟以上,让世界置于你的怀抱中,手放胸前,双手轻抵。③如此做上4次,把消极的意念都去掉。努力去喜欢它,把它容纳进来,放在心上,化恨为爱。

沉着处理冷场的情况

冷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单向交流中,听的人毫无兴趣,注意力分散;另一种是双向交流中,听者毫无反应,或者仅以“嗯”、“噢”之类应付。

冷场的根本原因在于说话人的话没有吸引力。听者仅仅出于纪律的约束或处世的礼貌而扮演一个“接受”的角色。因此冷场完全应由说话人负责。

冷场的出现,是发言者的失败,因为它不能达到彼此沟通交流的目的。发言者要发言,就必须实施控制,避免冷场的发生。控制的办法是:1.发言简短

单向交流中那种应景式讲话,越短越好。如华达商场举行开业仪式,邀请了市内各方面的人士参加。总经理只说了两句话:“女士们,先生们:热忱欢迎各位光临!现在我宣布:华达商场正式开业!”

双向交流中,任何一方都不要滔滔不绝地包场,要有意识地给对方留下发言的时间和机会。自己一轮讲完,应待对方有所反应后再讲,不要一轮就讲得很长。2.变换话题

当众讲话时遭遇冷场可通过暂时变换话题的办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目的达到后,仍要回到原有话题的轨道。比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东张西望、打瞌睡、窃窃私语、在桌上乱画,可以暂停讲授,穿插几句应景、时髦、诙谐的话;或者简短地讲个与教学多少相关的掌故、趣闻,学生的精力便会一下集中起来。之后,再继续教学。

双向交流的话题变换是不定的,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进行。比如你与别人谈今日凌晨看的一场世界杯足球赛电视直播,可别人并不喜欢足球,也没有在半夜里爬起来观看,对你所议显得毫无兴趣,出现冷场。这时,你就应及时转移话题。3.中止交谈

任何发言者都不愿碰到冷场。当这种情况出现后,自己又采取了诸如压缩发言、变换话题、加强语气等控制手段,仍然不能扭转冷场的局面,那就应中止交谈。长时间的冷场对交流双方都是残忍且浪费时间的。比如你同他谈足球他无兴趣后,变换话题他仍无兴趣,就不可再谈下去。这叫做“话不投机半句多”。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搅场,搅场就是恶意破坏现场秩序,使发言者不停被打断,甚至被迫终止。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单向交流中。如上课、作报告、大会发言、演讲等场合,听众开小会、串座位、随意进出、喧哗、嘲笑、喝倒彩、吹口哨、瞎鼓掌。

搅场原因有三种:一是听者本就对发言者有成见,是反对派。之所以来听,就是想来钻空子、找岔子,不管你怎么说,他都要搅。二是发言者思想、学术、业务等水平不高,听者觉得言之无物,听下去纯粹是浪费时间。三是听者对讲话内容不感兴趣。

作为发言人,只能自己去控制搅场。那种依靠与听者有利害关系的他人出面干预、压制,或者自己愤而退场之举,都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那样做,产生的负面效果可能会更差。因此,发言者必须正视搅场,主动实施控制。

控制搅场的办法要区分不同原因。

对第一种原因的搅场:坚定信心、置若罔闻。1860年2月,林肯第一次竞选美国总统,在纽约库钥学会作演讲。他到纽约时,当地报纸已发表了许多攻击他的文章。在他登台时,还未开口,台下便掀起一片嘲笑起哄声浪。演讲开始不久,台下已十分混乱,一些共和党人高声叫嚷要他滚下台去。但林肯全然不为所动,十分镇静地按事先准备的讲下去。渐渐地,会场安静下来,除了林肯的声音,只有煤气灯的燃烧声,听众都听得入迷了。第二天,报纸又纷纷发表了赞扬林肯演讲异常成功的文章。

对第二种原因的搅场:谦虚谨慎,自剖自责。1986年菲律宾大选,竞选者科·阿基诺夫人曾被人指责成什么也不懂的家庭主妇。她上台发表竞选演说,不少人以这种眼光看待她。反对派则公开叫嚷说她只配围着锅台转,要她回去烧饭菜。她一开口便说:“我只是一个家庭主妇,对政治和经济都不甚了解,也没有经验。”这诚恳、真挚的大实话使听众一下静了下来。接着她又说:“对于政治,我虽然外行,但作为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我精通日常经济!”听众旋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对第三种原因的搅场:幽默风趣,生动活泼。某厂宣传部长按总厂的宣传工作计划,到一分厂宣传时事政策。分厂一些工人正为下岗问题忧虑。但在这节骨眼儿上又不敢不来听。当分厂厂长讲了部长要宣讲的时事政策内容后,台下一下炸开了锅,吵吵嚷嚷,闹得不可开交。部长扯开喉咙大喊道:“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台下顿时静了下来。部长故意停了一下才说:“我爱人下——岗——了!”台下先是一愣,随即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接着部长就从自己爱人如何主动要求下岗讲起,将夫妻的对话、儿女反对的言辞惟妙惟肖地描述一番。待听众情绪完全调动起来后,才简要讲了讲为什么要下岗、当前下岗的形势等问题。事后,大家都说部长真会讲话。

敢于应付各种责难

责难就是责备非难。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所谈有疑问或不同意见而提出问题和反对意见。一般来说,这是善意的。另一种则是恶意的,故意刁难,搞恶作剧,以达到让发言者难堪、出丑的目的。

对责难的控制办法,也要区别对待:1.对善意的责难应尽己所知,认真、负责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解答对方的问题

只要不是涉及国家、组织机密和有伤风化等内容的,都应有问必答,不可用“无可奉告”之类的外交辞令搪塞。如果确实回答不了,应当老老实实地表示歉意,或者留下另行探讨的话语。

前面所举宣传部长到分厂宣讲时事政策,一女工站起来问道:“你老讲形势好,为什么全国到处都在下岗?”部长说:“下岗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恰恰说明形势好。现在一些地方、部门人浮于事,有人没事做;而一些地方、部门又事多没人做,这正常吗?一个工厂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产品没市场,大家都发不出工资,还不如让一些人下岗转行,去干社会需要的事。这样,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大家又都有钱可挣,不比要死不活地吊着好吗?”2.对恶意的责难应针锋相对,坚决、果断地予以驳斥或揭露

手法上可以多样化:或反唇相讥,或以牙还牙,或幽默风趣。总之,不能让其企图得逞。在这种情况下,不予理睬、拒绝回答,或者发火、生气,或者令其离开或自己离开,都是不恰当的:一是会助长其气焰;二是混淆其他听众的视听;三是有损自己的形象。

美国前总统布什在一次演说时,台下递上一张纸条,他打开一看,写的是“傻瓜”。他若无其事地笑道:以往别人递纸条都是提出问题,而不落姓名;而这位只落了姓名却没有提问题。巧妙地将本想辱骂他的恶语,转移到辱骂者身上。

让自信推动你的说话能力

有人曾作过调查,想搞清楚人们进行口才训练的原因和内心愿望是什么,调查的结果惊人的一致。大多数人的中心愿望与基本需要是一样的,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当人们要我站起来讲话时,我觉得很不自在,很害怕,使我不能清晰地思考,不能集中精力,不知道自己要说的是什么。所以我的最大愿望就是可以在公众面前自信、泰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且逻辑清晰,内涵丰富,让人折服。”

有强烈自信心的人,一般来说是能言善辩的人;能言善辩的人,一般来说又都具有强烈的自信心。

自信可以促进说话能力的提高;说话能力的提高又可以进一步增强自信,两者是互相作用的。

自信,是提高说话能力的推动力,是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力量;说话是自信能力的外在表现,是提高自信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林肯说:“不论人们如何仇视我,只要他们肯给我一个略说几句的机会,我就可以把他们说服。”这是何等自信!

我们不妨从别人的经验开始我们的信心训练。

卡耐基是一位享誉全球的当众讲话训练大师,在他的一生中所收到的感谢信堆积如山。他的学生各行各业、三教九流都有。所有这些人都感到需要自信,需要有在公开场合中表达自己的能力,好让别人接纳自己的意见。他们在达到目的之后,就满怀感激地给卡耐基写信,以表示谢意。

看一看成功的范例,或许可以让我们从感性上认识到获得出色的当众讲话能力并非什么很难的事情,他们的经验可以让我们“从战略上藐视敌人”!有一位叫彼得森的医生,是位热心的棒球迷,经常去看球员们练球。不久,他就和球员成为好朋友,并被邀请参加一次为球队举行的宴会。在侍者送上咖啡与糖果之后,有几位著名的宾客被请上台“说几句话”。突然之间,在事先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宴会主持人突然宣布说:“今晚有一位医学界的朋友在座,我特别请彼得森大夫上来向我们谈谈棒球队员的健康问题。”作为一位已从医30余年,有丰富卫生保健知识的人,按说对这类问题是小菜一碟。他可以坐在椅子里向坐在两旁的人侃侃谈论这个问题谈一整晚。但是,要他当众,即使面对很少的人讲这个问题,那却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这个问题令他不知所措,他心跳加速,而他每一沉思,心脏就立即停止跳动。他一生中从未作过演讲,而他脑海中的记忆,现在全飞到爪哇国去了。结果呢?宴会上的人全在鼓掌,大家都望着他,他摇摇头,表示谢绝。但他这样做反而引来了更热烈的掌声,纷纷要求他上台演讲。“彼得森大夫!请讲!请讲!”的呼声愈来愈大,也更坚决。他心情非常矛盾,他知道,如果他站起来演讲一定会失败,他将无法讲出完整的五六个句子。因此,他站起身来,一句话也没说,转身背对着他的朋友们,默默地走了出去,深感难堪,更觉得是莫大的耻辱。他不愿再度陷入脸红及哑口无言的困境了,他开始进行当众讲话训练。他有极为迫切的需要。他希望拥有演讲的能力,他锲而不舍地练习自己当众讲话的能力和信心。通过努力练习,进步简直是一日千里,他紧张的情绪消失了,信心愈来愈强。两个月后,甚至开始接受邀请,前往各地演讲。他现在很喜欢演讲的感觉及那份成就感,以及所获得的荣誉,更喜欢从演讲中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高手示范

一次,一个公司的董事长找到卡耐基。他对卡耐基说:我这一生每逢要说话时都很紧张。身为董事长不能不主持开会。董事们个个都已熟悉多年,大家围桌而坐时,我同他们对答如流,一点困难也没有,然而一旦起身说话,我竟然一个字也说不出。这种情形已有多年。我不奢求你的训练有帮助,这个毛病已经根深蒂固了。卡耐基说:你既然认为我帮不上你的忙,干吗还要找我?只为了一个原因,他答道,我有一个下属以前内向腼腆,每次见我都眼观地面,很少说话,但最近每次进办公室时,他都显得神采奕奕,信心十足,头颅高昂,还主动和我打招呼,甚至有一次开会时竟然当众作了10分钟发言,我惊讶于他的变化,后来才知是因为他参加了当众讲话的训练。

卡耐基告诉他,定期来上课,并照课程的要求做,不出几星期,就会喜欢在听众面前讲话了。

这位董事长果然来参加课程,并且进步神速。3个月后,卡耐基邀请他参加阿斯特饭店舞厅里的3000人聚会,并谈谈自己在训练中所获得的收益。为了以自己的故事激励更多的人去除讲话的恐惧,他推掉了自己的其他约会,如约在聚会上发言,卡耐基说让他讲两分钟就行,结果对着3000人,他足足讲了10多分钟。

类似的奇迹还有很多,许多人因此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其中,有好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获得了远远超过自己所希望的擢升,在商业上、事业上和社会上达于显赫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正确的时刻,一场演说就足以使大功告成。因为在这样一场演说中,人们可以以别人的经验为梯,摘取当众讲话的信心、勇气和技巧。

时刻保持你的热情之火

要想获得自信心、勇气以及能力,以便在向人们发表谈话的同时能够冷静而清晰地思考,这并不像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般困难。就像你完美地完成其他事业一样,任何人只要对它充满火山熔岩般的热情,并肆意释放出其潜在的能力,就一定能成功。

你一定要具有果敢的决心,并把这种决心转化为一个单词,一段讲话,一步行动,倾尽全身心地训练培养。有位商界的传奇人物,在大学时代,他初次起立讲话时,老师指定的五分钟讲演,他讲不到一分钟,便脸色发白,匆匆下台。但他坚强地承受了那次失败。他立下决心要做个优秀的演说家,片刻不懈,最后终于成为政府的经济顾问,令人瞩目,他就是蓝道尔。谈到当众讲话时他说:“我的讲演排得满满的,现身的场合有厂商协会的午、晚餐会,还有商务部、扶轮社、基金筹募会、校友会等。我曾经在密歇根州的艾斯肯那巴发表爱国演说,于慷慨激昂中投身一次世界大战;我曾与米基·龙尼下乡做慈善讲演;与哈佛大学校长柯南和芝加哥大学校长胡钦斯下乡宣导教育;我甚至曾以极蹩脚的法语做过一场餐后演说。“我想我了解听众要听的是什么,以及他们希望它被怎样地讲出来,对于堪当事业重任的人而言,这其中的窍门是:只要他愿意去学,没有什么学不会的。”

歪嘴评论

蓝道尔的经历说明,在努力成为有效的说话者的过程中,坚强的意志是成败的关键所在。坚强的意志和明朗的思想决定了在当众讲话技巧上的进步会有多快。因此,要想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用毅力来磨平高山,并且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有天生的演讲家。历史上有些时期,当众讲话是一门精致的艺术,必须谨遵修辞法与优雅的演说方法,因而,要想做个优秀的大众演说家那是极其困难的,是经过漫长的学习才能达到的。现在我们却把当众演说看成一种扩大的交谈。以前那种说话、动作俱佳的方式,如雷贯耳的声音已经永远过去。我们需要的是言简意赅,常人可以理解的真挚的思想和话语,而非华丽的辞藻、严谨的修辞和泛泛而谈。

当众讲话不是一门闭锁的艺术,并不像在学校那样容易学到知识,必须经过多年的美化声音,以及苦学修辞学,多年以后才能成功。平常说话简单易学,只要遵循一些简单的原则就行。对于这一点,口才大师卡耐基的经验可以证明。1914年,他在纽约市青年基督协会开始教授学生时,讲授那些低年级的方法,同他在给大学新生演讲的方式大同小异。但是他很快发现,把商界中的大人当成大学新生来教是一种很大的失误。因为学生们所需要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在面对听众时有足够的勇气直起腰来,做一番明确、连贯的报告。于是他抛弃教条,用一些简单的概念和那些学生互相交流和切磋,直到他们的报告辞达意尽、深得人心为止。事实证明,这一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可见,当众讲话并非是古代那样精致的艺术,这是必须认识到的一点。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保持轻松与乐观的心态,这种心态将引领你体会到训练的快乐,并最终走向成功。

第2章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话是一门艺术,它所能表达的内容包罗万象,如果只在技巧上下工夫,而忽略了自身素质的培养和说话知识的积累,只能是说舍本逐末,徒有一个空架子。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以为社交口才只是口上之才,以为口才好的人,只是因为他们很会说话,而自己是因为没有掌握说话的技巧,才不会说话的。他们看见许多口才好的人什么都可以说,谈什么都很动听,就觉得他们的口齿伶俐。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肤浅的。固然,口才的能力有赖于相当的训练,但口才的实际基础是他们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兴趣广泛、常识丰富,以及具有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俗话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

好口才是知识积累的成果

“知识就是力量。”要有丰富的学识、阅历,对表述材料要充分熟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像毛泽东、周恩来等许多伟人和名人那样谈吐睿智、幽默,都是以学识渊博和阅历丰富为基础的。

追本穷源,一个口才好的人,必须经常在知识积累上下工夫。他们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兴趣,积累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他们谈话的题材源泉是非常充实的,而那些认为自己口才不好的人呢?是不是每天看报纸?看报纸的时候,是不是只看看副刊上的小说消遣而已?是不是同时也很注意重要的国际及本地的新闻呢?是不是很留心地去选择节目?是不是随便听听就算了呢?是不是选择有意义的、精彩的电影和戏剧?是不是看戏时集中精神地去欣赏它们,而不是坐在戏院里打瞌睡?

著名剧作家曹禺曾说过,哪一天我们对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成为语言方面的富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具体学习、锤炼语言呢?下面介绍几种可行、有效的方法。1.要多读书,多看报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报纸、杂志和书籍。在读书看报时,备一支笔、一些卡片纸和一把剪刀,把所见到的好文章或让自己心动的话语画出来,或者剪下来,或摘抄在卡片纸上。每天坚持做,哪怕一天只记一两句,也是很有意义的。日积月累,在谈话的时候,你也许就会不经意地用上它们,从而使自己讲话的内容丰富起来。2.要善于学习

对于谈话的题材和资料,一方面要认真地去吸收,另一方面要好好地去运用。懂得如何运用,可以使一句普通的话发挥出惊人的效果。学习吸收的目的是为了很好地应用,不能应用的吸收毫无意义。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穷书万卷常暗诵”,吟咏其中,则可心领神会,产生强烈的兴味。摸熟语言的精微之处,则会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彩妙笔,则会获得丰富的词汇,自己演说和讲话时,优美的语言亦会不召自来,这并非天方夜谭。只要我们潜心苦读,勤记善想,揣摩寻味,持之以恒,就能尝到醇香厚味,如果反复地用,不断地学,久而久之就可以像郭沫若所说的那样“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他”了。3.要注意搜集并积累警句、谚语

在听别人的演讲或别人的谈话时,随时都可以听到表现人类智慧的警句、谚语。把这些话在心中重复一遍,记在本子上,久而久之,你谈话的题材、资料就越来越多,说起话来也就越来越条理清楚,出口成章。4.要提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就要不断提高自己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时的敏锐性,丰富自己的学识与经验,并增强自己的想象力与敏感性。随着表达能力的提高,你的生活也将丰富多彩,整个人的个性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提高,从而成为一个演讲高手。

总之,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可使人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当众讲话,听众能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表述者也可从容不迫,挥洒自如,充分占有材料。熟知材料是培养自信的基础条件,正所谓“充实,是自信的前提”,而“自信,就是力量的源泉”。

怎样选择话题

一般情况下,谈话要选择一些容易引起对方兴趣的话题,这样有利于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谈话氛围,使交谈得以深入,友谊得以发展。

一般而言,以下几种话题,容易引起大家的谈话兴趣。与谈话者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话题;与谈话者兴趣、角色相关的话题;具有权威性的话题;新奇的话题;某些特殊的话题;社会和他人禁锢、保密、敏感的话题。

但在具体选择这些话题时,要考虑谈话对象。一个话题,只有让对方感兴趣,谈话才有维持和继续的可能。比如,自己是球迷,就切莫以为别人都是球迷。逢人就谈球赛,遇到对球不感兴趣的人也大谈特谈,让对方感到索然无味。

关怀和帮助是人人都需要的,因此关心对方也是个永远受欢迎的话题。有一位女记者,在鸡尾酒会上与伊丽莎白女王进行了简短的交谈。记者问女王昨天是不是在风雨中视察过铁矿。女王听后非常吃惊。原来女王的外衣被什么东西染上了红褐色,经女记者的提醒,女王才发现。女记者从关心女王的外衣开始,自然引起了女王的好感,使这次交谈也获得了成功。美国女记者芭芭拉·华特初遇美国航空业界巨头亚里士多德·欧纳西斯时,见他正与同行们热烈讨论着货运价格、航线、新的空运构想等问题,芭芭拉没法插上一句话。在共进午餐时,芭芭拉灵机一动,趁大家谈论业务中的短暂间隙,赶紧提问:“欧纳西斯先生,您在海运和空运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是令人震惊的。您是怎样开始的?当初您的职业是什么?”这个话题一下拨动了欧纳西斯的心弦,他立即同芭芭拉侃侃而谈起来,动情地回顾了自己的奋斗史。

日常生活中,同病人谈治病强身的事情,同家长谈培养子女的方法,同青年人谈今后的发展目标,同家庭主妇谈安排生活的诀窍,同学生谈提高学习效率的经验……这些话题无一例外都是对方乐于接受的。

选择话题,除了注意对方的需求外,还要小心避开“雷区”,尽量选择“安全系数大”的话题。

首先,不要不识深浅,误入禁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禁区,譬如个人隐私、怪癖、生理缺陷等。这一类内容应当有意避开,不要去谈论。不然的话,轻则破坏谈话气氛,重则伤感情,甚至会导致争吵或关系破裂。

其次,避开可能引起对方伤感或误解的敏感话题。每个人除了有若干“禁区”外,还存在“敏感地带”,谈话中都应当小心避开。譬如,不幸者忌谈他遭受不幸的往事,失恋者忌谈爱情与婚姻问题,残疾人的家庭忌谈家中的那位残疾者,等等。有时,与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交谈,在他们工作以外的时间里,不宜谈过分具体的专业话题,如什么病该怎么医治,什么纠纷该怎么处理等。同要人交谈,往往忌谈政治、宗教和性的问题。“敏感话题”很难处理,一般要尽量避而不谈。

选择话题除了看人之外,还要看场合。会话是在一定场合、情境之中进行的,话题应当同场合、情境协调,不协调的话题不但大煞风景,而且还有可能损害人际关系。喜庆的场合,不能谈令人伤感或通常认为不吉利的话题。悲哀的场合,不能谈令人捧腹大笑的话题,也不宜谈婚恋喜庆等话题。

掌握说话的节奏

20世纪的口才大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自己的第一篇口才学论文中曾认真地分析和论证了口才的语言技能问题。他得出结论:口头表达艺术主要有四大要素,而其中占第一位的就是口语的节奏。丘吉尔是深谙口才之道的,他将“节奏”列在四大要素之首,就是因为他切实体会到和懂得口语节奏具有十分强烈、深刻和丰富的表现力。

节奏,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运动形式的一种表现。日出日落,潮涨潮消,花开花谢,冬去春来;人的起居作息,社会的兴衰更替,无不体现出事物运动形式的变化,一种有规律、有秩序的变更。事物运动过程中所呈现的有规律、有秩序的变化,就是节奏。

我国的古代典籍《礼记》中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还说,“言语之美,穆穆皇皇。穆穆者,教以和;皇皇者,正而美”。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就对琵琶音乐节奏有过绝妙的写照。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里的“急雨”“私语”“莺语”和“大珠小珠”等就生动地展现了琵琶乐音的轻重快慢及起伏停顿的节奏。

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节奏的性质和口语节奏的表现力。现代人也常说,“急人快语”“疾言厉色”“语重心长”“听话听声,锣鼓听音”等。这些,也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口语节奏所具有的感情色彩、形象内涵和动人力量。

一次谈话、一回座谈、一场论辩、一台演讲、一堂教学从头到尾声调高亢不行,从头到尾轻声细语也不好;从头到尾平铺直叙,平淡无奇不妥,从头到尾光怪陆离、危言耸听也不佳。要使听众自始至终都能精神饱满和有效地接受信息,使讲话、座谈、教学和演说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做到以下两点。(1)在声音形式上,语音就应有高有低,语调就应有抑有扬,语速就应有快有慢,吐字停顿就应有长有短。(2)在内容、风格和表达手法方面,信息就应有强有弱,主旨就应有贴有离,文采就应有浓有淡,风貌就应有俗有雅,情与理就应有穿插交错,论述与例证就应有多种多样的逻辑格式展开。

一般来说,口语节奏有如下语言效果。

一种效果是,高亢铿锵的语调催人奋发,快急的语速使人激动、紧张,低沉的语音叫人深思和黯然神伤。或者进一步说,快的语速,重的语音,扬的语调,短的句式,小的停顿,凝练的信息内容,刚健的词语风格会表现出兴奋、爽快、高昂、激动和急切的感情色彩,从而使听众不自觉地受到相应的感情冲击和影响,并产生相应的亢奋、紧张或紧迫等心理。

另一种效果是,慢的语速,轻的语音,抑的语调,长的句式,大的停顿,松散的信息内容,柔和的语词风格又可显示出安然、从容、平静、淡雅和严肃、沉重的感情色彩,从而又会使对象不由自主地受到相应的情绪感染和影响,并产生相应的闲散、悠缓、恬适、庄重、深沉和悲痛的心理。

掌握交谈中的细节

有人说,细节决定一切,谈话也是如此。重视每次谈话细节的人,往是那些被称为说话高手的人,他们之所以成为口才高手,是因为他们不轻易放过任何一次交谈的机会,把说话的有利战果尽收囊中。

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除了一些业务性质的交谈,一开始就要进入正题之外,一般社交性质的谈话,多半是从“闲谈”开始的。有些人就是不喜欢“闲谈”,他们觉得“今天天气怎样”和“吃过早饭了吗”这一类的话,都是无聊的废话,他们不喜欢谈,也不屑于谈,他们不知道像这一类看来好像没有意义的话,却对接下来的正式交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什么作用呢?就是交谈的准备作用,好比在踢足球之前,蹦蹦跳跳,伸手伸脚的热身运动。

一般的交谈总是由“闲谈”开始的,说些看来好像没有什么意义的话,其实就是先使大家轻松一点,熟悉一点,造成一种有利交谈的气氛。

当交谈开始的时候,我们不妨谈谈天气,而天气几乎是中外人士最常用的普遍的话题。天气对于人生活的影响太密切了,天气很好,不妨同声赞美;天气太热,也不妨交换一下彼此的苦恼;如果有什么台风、暴雨或是季节流行病的消息,更值得拿出来谈谈,因为那是人人都关心的。

开始交谈,的确需要相当的经验,当你面对各式各样的场合,面对着各式各样的人物,要能做得恰到好处,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倘若交谈开始得不好,就不能继续发展彼此之间的交往,而且还会使得对方感到不快,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自然,亲切有礼、言辞得体是最重要。然而做到这一点,也不能说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平时除了你所最关心、最感兴趣的问题之外,你要多储备一些和别人“闲谈”的资料。这些资料往往应轻松、有趣,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1.家庭问题

关于每个家庭里需要知道的各方面的知识,例如儿童教育、购物经验、夫妇相处、家庭布置、亲友之间的交际应酬……这一切,也会使多数人产生兴趣,特别对于家庭主妇们。2.运动与娱乐

夏天谈游泳,冬天谈溜冰,其他如足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都能引起人们普遍的兴趣。娱乐方面像盆栽、集邮、钓鱼、听唱片、看戏,什么地方可以吃到著名的食品,怎样安排假期的节目……这些都是一般人饶有兴趣的话题。特别是有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足球队前来表演的时候,或是有特别卖座的好戏、好影片上演的时候,这些更是热闹的闲谈资料。3.健康与医药

谈谈新发明的药品,介绍著名的医生,对流行病的医疗护理,自己或亲友养病的经验;怎样可以延年益寿,怎样可以增加体重,怎样可以减肥……这一类的话题,不但能吸引人的注意,而且实在对人有很大的好处。特别遇到自己或家人健康有问题的时候,假如你能向他提供有价值的意见,那他更是会对你非常感激的。事实上,有哪一个人、哪一个家庭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呢?4.无伤大雅的玩笑

例如,买东西上当啦,语言上的误会啦,办事摆了个乌龙啦,等等,这一类的笑话,多数人都爱听。如果把别人闹的笑话拿来讲,固然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但对于那个闹笑话的人,就不免有点不敬。讲自己闹过的笑话,开开自己的玩笑,除去能够博人一笑之外,还会使人觉得自己很随和,很容易相处。5.惊险故事

特别是自己或朋友亲身经历的惊险故事,最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人们的生活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每天大家照常吃饭,照常睡觉,可是突然大祸临头了,或是被迫到一个很远的地方,路上可能遭遇到很多危险……怎样应付这些不平常的局面,怎样机智地或是幸运地在刻不容缓的时候死里逃生,都是一个人永远不会漠视的题材。6.政治和宗教

这两方面的问题最容易引起人们谈话的兴趣,倘若你遇到的人在政治上和你见解颇为接近,或是具有共同的宗教信仰,那么这方面的话题,就变成最生动、最热烈、最引人入胜的了。7.社会新闻

假使你有一些特有的新闻或特殊的意见和看法,就足够可以把一批听众吸引在你的周围。8.笑话

当然,人人都喜欢笑话,假如你构思了大量各式各样的笑话,而又富有说笑话经验的话,那么你恐怕是最受人欢迎的人了。9.特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或者是兴趣和爱好,而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特长有一定程度的关心。只要我们在与人交往中用心去观察,就很容易发现对方的长处,而在与之闲谈时投其所好,让对方因此而很快对你这个人感兴趣,从而轻轻推开交谈的大门。

说话要有力度

同样两个人在讲话,一个讲得听众情绪紧张起来,一件不大被人注意的事被他说得津津有味;另一个则不然,本来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他说出来之前,听众的情绪已经相当紧张,可是他一开口,听众紧张的情绪反而松弛了,为什么呢?无非是一个说话有力度,而另一个则不懂说话的力度。

那么,怎样说话才算有力度呢?1.少说道歉的话

我国古来有句俗语叫做“谦,美德也,过谦则诈”。我们对别人说话,谦虚是应该有的,因为你的谦虚,会让别人容易接近。可是,你过分地谦虚了,你的谦虚便失去了价值,而且别人也无法相信你。一位演说家,当他登台之后,便对听众说道:“诸位,真是很对不起,今天我所讲的题目,并不是我所熟悉的,我对这题目也没有多少的研究,准备也不充分,所以今天所讲的可能也没有多大价值,讲得不好,请一定见谅。”

一位演讲者对台下听众这样讲着,在他自己看来是谦虚,可是别人能否相信他呢?所以,我们要想说话有力,首先谦虚应该得当。2.态度要诚恳

古语讲“至诚足以感人”,要想说出有力的话诚恳是关键,一个人无论说什么都可以,但若是口是心非,所说的话肯定不会有力量。3.说话要经得住推敲

一个人说话是否有力,必须要看是否有客观依据,即经得起推敲,只有经得起推敲的话才有充分的说服力。在林肯当律师的时候,一位叫小阿姆斯特朗的人因涉嫌杀人案而被捕入狱。小阿姆斯特朗不服,提出上诉,林肯找到被告证人福尔逊,他发誓说在10月18日的晚上,清楚地目击了小阿姆斯特朗用枪击毙了受害者的全过程。对此,林肯要求复审。林肯先问证人福尔逊:“你发誓说看清了小阿姆斯特朗?”福尔逊答:“我发誓看清了。”林肯问:“你在草堆后,小阿姆斯特朗在大树下,两处相距二三十米,你能看清吗?”福尔逊答:“看得很清楚,因为月光很亮。”林肯问:“你肯定不是从衣着方面看清是他的吗?”福尔逊答:“不是的,我能肯定我看清了他的脸,因为月光照亮了他的脸。”林肯问:“你能肯定时间是在11时吗?”福尔逊回答:“我能肯定,因为我回家时看了钟,那时是11时15分。”林肯问到这里,便转过身来,语惊四座:我不能不告诉大家,证人福尔逊所说的全是谎言。他一口咬定10月18日晚上11时在月光下看清了被告的脸。我们都知道,10月18日那天是上弦月,晚上11时月亮都已经下山了,哪里还会有什么月光?退一步说,也许他的时间记得不十分清楚,时间稍有提前。但那时,月光是从西往东照,草堆在东,大树在西,如果被告的脸对着草堆,脸上是不可能有月光的。大家先是一阵沉默,紧接着是掌声、欢呼声一起迸发出来。福尔逊则傻了眼。

林肯借助客观事实推理,充分揭穿了福尔逊的谎言,使一桩冤案得到昭雪。

思想是口才的基础

古人云:“言为心声。”语言的使用,主要取决于说话者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道德情操,但讲究语言的艺术也同样十分重要。同样一个思想,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往往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同样,不同的人接受他人意见的方式和敏感度都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文化水平较高的人,不屑听肤浅、通俗的话,应多用抽象的推理;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应多举明显的事例;刚愎自用的人,不宜循循善诱,可以激他;喜欢夸大的人,不妨诱导;生性沉默的人,要多挑动他发火;脾气急躁的人,用语要简明快捷;思想顽固的人,要看准他的兴趣点,进行转化;情绪不正常的人,要让他恢复正常后才谈。如此等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收到最好的说服效果。20世纪90年代,大连(香港)经贸合作洽谈会在香港举行。这是新任大连市长薄熙来在香港举办的第一次大型招商活动。他心里似乎有底,然而,他的自信很快迎来了考验。开幕前举办的新闻记者招待会上,一些外国记者似乎对做另外一类文章兴趣更浓。一位记者一上来劈头盖脸就问:“薄先生,你的父亲是中共高官,你做市长,是不是并非主要因为政绩,而是沾老子的光?”全场所有摄像镜头都对准了薄熙来,看他如何回答。薄熙来微微一笑,说:“我欣赏这位记者先生的直率,也许他提出的问题不止是他一个人想问的。我不否认‘沾老子光’,而且还乐意告诉诸位,我曾沾的光使我终身受益!当我还是个正在认识社会和人生的中学生时,因为家庭牵连,我被关进了监狱。五年的监狱生活,使我经受了磨难,锻炼了意志,学会了思考,懂得了公正、民主、法治对一个社会是多么重要,温饱、自由、尊严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命运在这五年里给予我的馈赠,并非人人都能得到的。如果没有一个倒过霉的老子,我也得不到这份礼物,这岂不是沾了大光?至于个人政绩,我不便评价,这是我的市民的事,但有个事实我想在这里提醒大家:我是由大连人民推举的代表选出的市长,而大连人民是不会视他们的权利为儿戏的!”

这番应对,使在场的记者们立即对这位风度翩翩的年轻市长刮目相看。

做生活的有心人

语言是以生活为内容的,没有生活,话就无从谈起,而生活内容越丰富,谈话内容自然也越丰富多彩。因此,我们要想说出有水平高质量的话,一是要用心观察和体会生活的点滴内容;二是要积累各种知识,做一个生活上的有心人。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广博、严谨的知识结构是表达者妙语连珠、左右逢源的坚实底蕴。当一个人在某些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多于周围其他人时,他就对该方面的话题取得了发言权,并且有充分的自信心。因此,只有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我们才能赢得更多的发言权。要求一个人什么都懂并不现实,但至少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尤其要多掌握一些文史哲方面的知识。这样,你就能出口成章,言之有物。

知识丰富会扩大一个人的想象力,而想象力会为思维和语言插上翅膀。要在语言表达中“飞”起来,就必须在生活中通过学习和实践长出这样的翅膀。如果你想拥有出众的口才,就要像酿蜜的蜜蜂那样,终日在生活的百花园里采撷;要像淘金的老汉那样,在沙砾中筛出真金。我国历代的丰富语言宝库,五湖四海的优秀语言财富,鲜明生动的民间语言,精心雕琢的书面语汇,都是我们应开掘出的“富矿”。首先,可直接从生活中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生活是语言最丰富的源泉,要使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就要从生活中汲取,老舍说:“在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学习语言要博采口语。”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称赞农民是语言的“大家”。语言的“天才”,的确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比如我们讲话常用程度副词“很”字,如“很黑”。在人民群众的口语中,却用更精确、更形象、更简练的表达法“漆黑”。学习语言还要多看,即勤于观察、体验,真正熟悉你的对象,掌握它的声调、声色等,而不是生搬硬套。其次,要多读中外名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经验之谈,是大家所熟悉的。它告诉人们要提高口才技巧,就应多读名著。“穷书万卷常暗诵”,心领神会,自会产生强烈的兴味;体味语言的精微之处,就能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彩妙笔,可以获得丰富的词汇,演说和讲话时优美语言会不招自来。

最后,知识贫乏是造成语言贫乏,特别是词汇贫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生活积累和语言知识,是决定一个人说话水平高低的关键。有本书上说,生活是语言的王国。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这个王国里的王者。

如何提高说话的水平

每一种谈话,无论怎样琐碎,总要保持中心点,这也是所谓谈话目的,其目的就是能够促进你和对方的关系。你必须使人觉察你是一个有思想观点的人,绝非是个糊涂虫。单单无聊地空谈,是绝不能使对方对你有一点良好印象的,更不能显出你说话的水平。

当你们谈话正用闲语来进行时,你必须要不失为“虚心”者,不可自傲。

如果具有丰富的一般知识,你可以拿出来随时应付。一个人既然是社交的人,每天在生活当中,须与他人频繁发生接触,所以对于世界上的形形色色,自己应当努力去获得各方面的知识。

怎样可以得到这些知识,以便在你谈话之时有所帮助呢?唯一的最好方法,便是每天阅读报纸。还有一个方法,是随时留意你周围所发生的事,虽然只是极琐碎的事也不要轻易放过它。另外还有个方法便是时常和人谈话。你和别人闲着无事时谈谈天,次数愈多,不单脑子里可以贮藏起许多知识,可当成下次谈话的资料,而且也可以使你对谈话有兴趣,甚至谈话的技术因而会更加熟练起来。

世界著名的谈话艺术专家切司脱·费尔特先生,曾经教人谈话时注意下列一些问题。他说道:

你应该时常说话,但不必说得太长。少叙述故事,除了真正贴切而简短之外,总以绝对不讲为妙。“和人谈话,同时也要注意到态度。切不要拉住别人的衣袖,手舞足蹈地讲话,应当和顺一些,切忌妄自尊大,平常的话要避免争论。谈话最好要一般化,勿作自我的宣传,把自己捧上天去。外表应该坦白而率直,内心应该谨慎而仔细。”“谈话的时候,姿态可以表现你的诚意,所以要正面向着人家,不要随随便便,不要模仿他。”“和人家开口赌咒,闭口发毒誓,是既坏又蠢而且粗鄙拙劣的事。高声哄笑,是文化素养不高的表现,真实的机智和健全的理性,绝不会引人哄笑的。此外,再没有比咬人耳朵,像蚊虫叫似的谈话态度,更叫人难受的了?”

这位谈话艺术专家以上列的各条警戒人的谈话艺术,除开“禁止大家哄笑”这一条外,大多都是正确的。因为粗声喧闹固然有失常态,但是出自情感挑动的大笑,是不会妨害到任何人的。

在任何谈话之中,必须记住,切不可以说到会触怒他人的话题上去。因为凡是在你面前听你谈话的人,一定会从你的谈话中窥测你的个性,同时也在留意你日后是否会说他本人的坏话。

顶尖诀窍

以下是口头表达的基本技巧。1.轻松自然

约翰·莫菲说:“我们不要硬是从头脑中榨出一些名言警句。当我们放松下来的时候,很多妙语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甚至在最具刺激性的谈话中,也有50%的内容是没什么意义的。只有经过一段加热过程,思想的车轮才能转动起来。2.循循善诱

成为一位出色的交谈家并不在于你有多聪明,或者有多少传奇性的经历,而在于启发、诱导别人讲话。值得一提的是,“你”在谈话中是一个前进的信号,而“我”则是一个停止的信号。要设法把谈话引向对方的兴趣点,多用“为什么”“哪里”“怎么样”等。当他说“我在宁夏老家开了个店”时,你千万不要匆忙抢着说:“啊,我在西安也有两家店铺。”而应该问:“在宁夏的什么地方?”3.长于忍耐

在与人交谈中,千万不要期望对方一开始就热情高涨,善言者总是等到对方变得热心以后,才试图从他们那里引导出一些有趣的想法,因此,在谈话中一定要长于忍耐。例如,他们会先问:“请问您尊姓大名?您是哪里人?您的丈夫干什么?您准备在这儿待多久?您是乘飞机来我市的吧?”等等,以激起对方的谈话兴趣。谁关心这些?你也许会这样问。诚然,这些问题似乎没有任何风采和智慧可言,但它们的确能使交谈启动起来。4.注意谈话重心

无可否认,人们总是对自己的工作、家庭、故乡、理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实,即使像“你从哪里来”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说明你对别人感兴趣,结果会使别人也对你产生兴趣。但你千万别像一位年轻的剧作家那样,跟他的女朋友谈论了自己的剧本两个小时后,接着说:“有关我已经谈得够多了,现在来谈谈你吧。你认为我的剧作怎么样?”5.多说赞同的话

如果他说:“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你最好回答:“我也是。”或多少讲一点你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这会让他感到很亲切。如果他说:“我喜欢吃冰淇淋。”恰好你也有同样的爱好,一定要想办法告诉他。如果他说他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镇上,碰巧你过去也喜欢在那里度暑假,那你也一定要告诉他……6.适当谈谈自己

当有人要求你讲自己的时候,不要守口如瓶地拒绝。稍微告诉对方一点你的情况,他会感到十分荣幸,因为你是用非常友好的姿态与他交谈的。7.尊重对方

交谈双方应相互尊重,即使已经相熟,也不可胡乱开玩笑,逗弄和取笑会触痛别人的自尊,而威胁他人自尊的任何事情都是危险的,即使在玩笑中也是如此。民意测验的结果表明,人们不喜欢被取笑,即使是他们的亲朋密友。只有在非常亲密的朋友之间,才可以开一些充满善意的玩笑,因为他们是不会追究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的。如果别人非常了解你,非常喜欢你,你也可以与他开个玩笑,但千万别开得过了头。

积之愈深,言之愈佳

人类知识包罗万象、纷繁复杂,也是当众讲话者侃侃而谈的力量之源。知识在于厚积而薄发,有深厚知识积累的人,讲起话来,也底气十足,成竹在胸。有的人说话之所以很有水平,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丰厚的知识积累。胸有成竹,欲发则出;积之愈深,言之愈佳。

交谈看起来好像是临场发挥,其实也是平时积累的结果。要想在社交时有话可讲,必须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讲话者来说,知识是多方面的;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知识要求;不同的人,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也不尽相同。但作为讲话者应当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有以下几方面。1.处世知识

处世就是指处理人情世故、社会活动、与人交往。每个人与社会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分子,没有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是无法在社会立足的。曹操出兵汉中,与刘备相持不下,进退维谷。夏侯惇夜入帐问夜间号令,时曹操正喝鸡肋汤,便随口道:“鸡肋。”杨修听传“鸡肋”号令,便叫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不解,问何故。他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于是各营军士皆打点起行装来。曹操闻之大惊,斥责杨修道:“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令斩之。

曹操杀杨修,后人多有评说。清初毛宗岗说:“杨修之死,在于‘不善处人骨肉。’夫以正直忤操,则罪在操;以不正不直忤操,则罪在修。故修之死,君子于操无责焉。”(《三国演义》毛批)他认为杨修是自取其祸,根子就在不善处事,乱说话。这应当说是中肯的。作为一个下属,忘了自家身份,随意揣测主帅的意图而擅自散布消息,当然是不应该的。2.世事知识

世事知识指的是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常识、经验、教训、风土、人情、习俗、掌故等。这种知识是一种客观存在,一般无须潜心去学;只要不脱离社会生活,在实践中都会逐步体会、感悟得到。人们要想丰富自己的语言修养,实现当众讲话的沟通目的,必须具备这类知识。曹雪芹就认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不谙世事的人,所发言辞要么造成笑话,要么酿成苦酒。

1974年,美国康宁公司将一件制作精巧的蜗牛工艺品赠送给中国政府。当时中国正在搞“批林批孔”,江青臆断这是对中国的侮辱,旨在讥讽中国像蜗牛一样龟缩、爬行。周恩来指示外交部急电中国驻美联络处调查。时任联络处对内参赞,又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冀朝铸说:“不用调查,蜗牛象征有耐心,这是表示祝福的意思。”联络处将冀朝铸这权威性的世事知识报回国内,江青这才悻悻地收敛起发难的嘴脸。这事既说明冀朝铸熟谙世事,也成为江青不懂世事的笑柄。3.文化知识

文化是指大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经济、法律等。这些知识往往以成语、典故、佳作、名言、警句为载体。最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开阔视野,从而使表达者的言辞也更具感染力、说服力、吸引力。这种知识不能从实践中获得,需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在人生路上,只要不断积累学习,当众讲话时便会充满活力,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长期担任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英语翻译的冀朝铸,从小到美国,缺少对中国文化的深刻了解。周恩来对他说:“你是当翻译的,中国历史一定要熟悉。要多读历史书籍,才能当好翻译……你有时常做毛主席的翻译,毛主席最喜欢引用历史典故、古代诗词,如果你不懂历史,不读诗词,就没法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此,周恩来给冀朝铸开了一张长长的书单要他去读。经过几年锲而不舍的学习,冀朝铸终以博闻强记在外交部闻名,以至于有“老夫子”的雅称。人们每有不解的知识,常说:“去问问冀老夫子。”

第3章 开场瞬间打动对方

话应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果你说出的第一句话礼貌而得体并能赢得对方的好感,那么沟通就能深入下去。相反,如果你说说出的话让对方反感和忌讳,那么谈话不可避免地要碰钉子,因此一定要注意说话的细节,与人交谈时开场白要精彩。

把握最初10秒钟

一位演说家说,我们开始说话的10秒钟最能吸引听众。原因是:在这最初的10秒钟内,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觉。所以,如果你抓住了这10秒钟,整个说话的场合就会形成一种有利于你的形势。

如何把握住这最初的10秒钟呢?1.用吸引人的故事或幽默开头

感人的故事(尤其是真人真事)或能够使观众们发出会心笑声的幽默,能够一下便抓住听众的心,即使前面发言者已使观众思绪分散,也仍然能起到把握全局情绪的作用,引起听众的兴趣,从而使自己很快被听众所接受。2.用一些物品吸引听众

一张图纸、一个战场上带回的实物或是一张相片,因其能够直观地反映一定的主题,故能很快地把听众吸引过来。如果讲者乐意,他还可能将自己的话题抽象成一幅画——根本不必去追究它的艺术性,或者随便写几个有趣的大字。别出心裁的举动也能一下集中听众的注意力,只要物品有助于讲者借题发挥就行。3.不妨用提问来开头

提问,是有趣的开头法。在问题提出以后,几乎所有感兴趣的人都会去思考,并产生一种要求知道正确答案的欲望,而这将能使听众的注意力得到迅速的集中——他们等着用你说出的答案去验证自己的判断。但是要注意,提出的问题不要过于简单,要能“发人深省”引起思考,或能使听者有所收益。4.制造悬念

可以通过听众的求知欲而造成悬念,采用此种讲话开头方法时可能需要一些“内幕”消息。无疑,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吸引听众的方法。5.从听众的利益和关心焦点出发

有经验的谈话者,往往善于将自己的讲话与听众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即使牵强一些,为了开始讲话时能吸引听众,有时也不得不有策略地绕个弯子,待听众兴趣已起时再转入正题。6.从与听众的共鸣说起

共同的经历或遭遇、共同的研究专业和方向、共同的希望和展望等,都是能够引起听众共鸣的话题,以此种方式开场,常常更易于使自己被听众“认同”。7.用一句名言开场

名人名言是很好的开场白。心理学研究认为,公众具有崇拜权威(名人是人们自认的权威)的共同心理。名人的话对听众来说总是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因而也最易于将听众的注意力集中起来。8.先赞扬听众

世人都爱听赞颂之辞,因此,具体的赞扬会使他们很注意听,同时,也会使讲话者被认作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而被听众接受。

说好第一句话

社交要与一些新人打交道。初次见面的第一句话是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这第一句话说好说坏,关系重大。说好第一句话的关键是:亲热、贴心、消除陌生感。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方式。1.攀认式

赤壁之战中,鲁肃见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是:“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是鲁肃的同事挚友。短短的一句话就定下了鲁肃跟诸葛亮之间的交情。其实,任何两个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亲”、“友”关系。例如:“你是复旦大学毕业生,我曾在复旦进修过两年。说起来,我们还是校友呢!”“您是体育界老前辈了,我爱人可是个体育迷;您我真是‘近亲’啊。”“您来自苏州,我出生在无锡,两地近在咫尺。今天得遇同乡,令人欣慰!”2.敬慕式

对初次见面者表示敬重、仰慕,这是热情有礼的表现。用这种方式必须注意: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能乱吹捧,不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一类的过头话。表示敬慕的内容应因时因地而异。

例如:“您的大作我读过多遍,得益匪浅。想不到今天竟能在这里一睹作者风采!”“今天是教师节,在这光辉的节日里,我能见到您这位颇有名望的教师,不胜荣幸。”“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您——尊敬的山水画家!”3.问候式“您好”是向对方问候致意的常用语。如能因对象、时间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问候语,效果则更好。

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宜说“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对年龄跟自己相仿者,称“老×(姓),您好”,显示亲切;对方是医生、教师,说“李医师,您好”、“王老师,您好”,有尊重意味。节日期间,说“节日好”、“新年好”,给人以祝贺节日之感;早晨说“您早”、“早上好”则比“您好”更得体。

说好第一句话,仅仅是良好的开始。要谈得有味,谈得投机,谈得融融乐乐,有两点还要引起注意。

第一,双方必须确立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有人以为,素昧平生,初次见面,何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其实不然。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国土,只要善于寻找,何愁没有共同语言?一位小学教师和一名泥水匠,似乎两者是话不投机的。但是,如果这个泥水匠是一位小学生的家长,那么,两者就如何教育孩子各抒己见,交流看法,如果这个小学教师正在盖房或修房,那么,两者可就如何购买建筑材料,选择修造方案沟通信息,切磋探讨。只要双方留意、试探,就不难发现彼此有对某一问题的相同观点,某一方面共同的兴趣爱好,某一类大家关心的事情。有些人在初识者面前感到拘谨难堪,只是没有发掘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已。

第二,注意了解对方的现状。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还必须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对方近期内最关心的问题,掌握其心理。例如,知道对方的子女今年高考落榜,因而举家不欢,你就应劝慰、开导对方,讲讲“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的道理,举些自学成才的实例。如果对方子女决定明年再考,而你又有自学、高考的经验,则可现身说法,谈谈高考复习需注意的地方,还可表示能提供一些较有价值的参考书。在这种场合,切忌大谈榜上有名的光荣。即使你的子女考入名牌大学,也不宜宣扬,不能津津乐道,喜形于色,以免对方感到脸上无光。

开场白的6种形式

成功的开场白有以下几种形式。1.动作吸引式

临时性的演讲,会场秩序往往比较差,听众的态度不但随便,也不专心,效果更不用谈了。遇到这种情况,有说话技巧的人是如何做的呢?有一个演讲家,站在闹哄哄的会场讲台前,一声不响取出一块手帕不停地转,一次,二次,三次……吵闹声逐渐停止,大家的目光终于都集中到台上了。

又有一位中学教师采用的方法是:背对骚动的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学生的名字,大家猜不出发生何事,纷纷停止喧哗,注视黑板,教室顿时安静下来,教师才开始讲课。

日本两位演说家德田球一和尾崎行雄曾经这样做过开场白:德田球一在劳动节演讲开始前,面对着大家脱下上衣,引起大家的注意;尾崎行雄的方法则是,登台等到掌声停止,沉默片刻,取出备忘录摆出一副朗读的姿态。

以上几位成功人士演说前的动作,都能使听众迫不及待地等待演讲者开口。2.即兴发挥式

1938年,陈毅率领新四军在浙江开化县华埠镇休整。当地抗日组织召开欢迎大会,陈毅被邀请上台演讲。开始司仪做介绍称陈毅为“将军”,陈毅登上讲坛,接过话头大声说:“我叫陈毅,耳东陈,毅力的毅。刚才司仪先生称我将军,实在不敢当,我现在还不是将军。当然叫我将军也可以,我是受全国老百姓的委托,去‘将’日本鬼子的‘军’。这一‘将’直到把他们‘将’死为止……”这个开场白十分漂亮。陈毅在别人语言的基础上尽情发挥,讲得自然风趣,幽默传神,活跃了会场,紧紧抓住了听众。3.自我贬低式

在一次联欢晚会上,台湾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凌峰做了一段精彩的演说,他的开场白是:“在下凌峰,我和文章不一样,虽然我们都得过‘金钟’奖和最佳男歌星称号,但我是以长得难看而出名的……一般来说,女观众对我的印象不太良好,……她们认为我是人比黄花瘦,脸皮比炭球黑。”

自我贬抑不但不会被贬,还能表现出演讲者坦率幽默,机智随和。用这种方法做开场白,往往能博得听众的掌声。4.环境烘托式

这是利用当时当地的环境特点来渲染气氛,激发听众热情的一种说话形式。这种形式灵活生动,富于情感。但描绘的环境特点必须与主题思想相吻合,切不可牵强附会。鲁迅先生曾在厦门中山中学做过一次演讲,他开头时说:“今天我能够到你们学校来,实在很荣幸。你们的学校,名叫中山中学,顾名思义,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设立的学校。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40年,结果创造了“中华民国”。但是现在军阀混战,民生凋敝,只有‘民国’的名目,没有‘民国’的实际。”鲁迅先生从自然环境中的学校名称讲起,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名与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从而激发中山学校的师生们为完成中山先生未竟事业而奋斗的革命热情。5.借花献佛式

奥斯卡颁奖大会上,最佳女主角雪莉·布丝莱由于跑得太急,在上领奖台台阶时绊了一下,差点摔倒,想不到这个差点摔倒的动作却被她巧妙利用了起来。她的第一句话是:“我经历了漫长的艰苦跋涉,才到达这事业的高峰。”在场的人都能悟到,她的话看起来是指平时的刻苦探索,但又包含了刚才差点摔倒的难堪。6.情感沟通式

选择与听众息息相关或最能为听众所接受的话题,从而引起听众与自己在感情上的强烈共鸣,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与听众属于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场合。1944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欢度圣诞节发表的即兴讲话是这样开头的:我的朋友,伟大而卓越的罗斯福总统,刚才已经发表过圣诞前夕的演说,已经向全美国的家庭致友爱的献词,我现在能追随他讲几句话,内心感到无限的荣幸。我今天虽然远离家乡和祖国,在这里过节,但我一点也没有异乡的感觉。我不知道,这是由于本人的母系血统和你们相同,抑或是由于本人多年来在此地所得的友谊,抑或是由于这两个文字相同、信仰相同、理想相同的国家,在共同奋斗中所产生出来的同志感情,抑或是由于上述3种关系的综合。总之我在美国的政治中心地——华盛顿过节,完全不感到自己是一个异乡之客……丘吉尔把美国总统说成是自己的朋友,短短几句话就一下子拉近了自己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第4章 把握谈话的主动权

谓主动权,就是在交谈中要学会没话找话的本领。“找话”就是“找话题”,找交谈的切入点。找到了一个好话题,就能使所谈话顺利地进行下去,使双方的谈话更加融洽自如。

主动引发一场谈话

在与人交谈时,有些人常常挖空心思去想一些很有水平的话,以显露自己的本事。但是,如果没有顾及对方的感受,对方在你的这种强势情绪下会怎样呢?他当然是不甘示弱,也会比你更加努力地找一些更加有水平的话。他找出了之后,你又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又要搜索枯肠去寻找很有水平的话呢?这样循环往复,你们就不是在交谈,而是在斗智。在交谈中,太强势的语言有时会给对方造成压抑,使得交谈难以进行下去。

实际上,要进行一次谈话并不是困难的事。陌生人之间一些简短的寒暄就能引发谈话。每个人都可能流于平俗,都可能涉入到那简短的谈话,只谈论一些既缺乏机智又毫无意义的事情。然而这种短暂的交谈对于正式交谈的顺利启动却是十分有必要的。

引发谈话的目的是必须让对方说话,而切忌将谈话引入死胡同。如不能说诸如“今天天气真好!”之类的话,而应该问对方:“干什么工作?”“是哪里人?”这样对方必须回答干什么工作,是哪里人,而不会用“是”或“不是”将你打发。

在开始谈话时,要准备经过一个“预热”的阶段。没头没脑地就开始一次意味深长的交谈是不明智的,不要期望一开始就像老朋友见面一样。

短暂的交谈不仅能为你引发一次谈话,而且还可以用来为进一步的交谈预热,引导对方为进一步的交谈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在这种交谈中观察别人的兴趣。这正如点篝火,不必期望用一个火把开始,只需有一根小火柴就行了。只要方法得当,这一根小火柴就能让篝火熊熊燃烧……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交谈的过程中也不要太掉以轻心,成为一位说话高手的艺术并不过多地依赖于你有多么聪明,或者你的经历有多么曲折,而在于善于启发、诱导别人讲话。要想成为出色的说话高手,就一定要避免在谈话中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人们往往从始至终只对他们自己,以及他们的工作、家庭、故乡、理想感兴趣。其实,即使是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向他人传达了你对他感兴趣的信号,结果必然会使别人对你产生兴趣。

在提出这个简单的问题之前,你只需要在心里给自己提一个问题:“通过交谈我究竟想得到些什么?”是想表现和炫耀自己呢?还是想与别人做成交易,让别人在议定书上签字,并得到他的准许和友善呢?很多人在与人谈话时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谈自己感兴趣的事,而不去谈别人感兴趣的事。你谈自己感兴趣的事,虽然自己兴高采烈,但别人却不一定会高兴,那你要求别人办事、请别人帮忙,以及你谈话的目的又怎能达到呢?

打开一个话题

有人说:“交谈中要学会没话找话的本领。”所谓“找话”就是“找话题”,找交谈的切入点。就像写文章一样,有了一个好题目,往往会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同样,双方交谈,有了一个好的话题就能使谈话融洽自如。好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媒介,深入细谈的基础,纵情畅谈的开端。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双方对话题比较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好谈。

那么,应当怎样去挖掘一个好话题呢?1.找准兴奋点

当跟众多的人在一起谈话时,要选择众人都感兴趣的事件为话题,激发起大家交谈的欲望。因为这类话题是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的。人人都有话,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然能使话题进行下去,以至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发言,进而产生共鸣。2.就地取材

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能取得好的效果。“即兴引入”法的优点是灵活自然,就地取材,但关键是要思维敏捷,能迅速作出由此及彼的联想。3.试探询问

与陌生人交谈,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对对方的年龄、职业、性格、兴趣等略有了解后再进行有目的的深入的交谈,便能谈得更为自如。就好像“投石问路”一样,如在聚会时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投石”询问:“你和主人是同事还是同学?”无论问话的前半句对,还是后半句对,都可就此展开话题;如果问得都不对,对方回答说是“老乡”,那也找到了可继续谈下去的话题。4.循趣入题

试探出陌生人的兴趣,由兴趣起始,能顺利引发出话题。例如对方喜欢看电影,便以此为话题,谈电影的优劣,讨论故事的情节等。如果你也喜欢看电影,那你们就找到了共同的兴趣,可顺利进入话题;如果平常不怎么看电影,那也正是个学习机会,可静心倾听,适时提问,借此大开眼界。

引发话题的方法很多,诸如“借事生题”法、“即景出题”法、“由情入题”法,等等。可巧妙地从某事、某景、某种情感,引发出一番议论。引发话题,类似“抽线头”、“插路标”的做法,重点在引,目的在导,使对方有话可说,诱发对方谈话的兴趣。5.一见如故

与人交谈时,还要在缩短彼此的距离上下工夫,力求在短时间内了解得更多一些,缩短彼此认识上的距离,力求在感情上融洽起来。只有志同道合了,才能谈得投机。“一见如故”这个成语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与陌生人要做到能谈得投机,就必须在“故”字上做文章,变“生”为“故”,这也有不少的方法。(1)适时切入。看准情势,不要放过应当说话的机会,适时插入交谈,适时地“自我表现”,能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

交谈是双边活动,光了解对方,不让对方了解自己,同样难以深谈。陌生人如能从你“切入”式的谈话中获取教益,双方会更亲近。适时切入,能把你的知识主动有效地传授给对方,实际上符合“互补”原则,奠定了“情投意合”的基础。(2)巧找媒介。寻找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媒介物,以此找出共同语言,缩短双方距离。如见一位陌生人正在看报纸,可从报纸上的一条新闻切入,与对方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对别人的一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媒介引发他们表露自我,交谈也就能顺利进行。(3)留有空间。留有谈话的空间以便让对方接口,使对方感到彼此之间的心是相通的,交谈是和谐的,进而缩短二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因此,和陌生人的交谈千万不要把话讲完全了,把自己的观点讲死,而应虚怀若谷,欢迎探讨,最好把作结论、归纳的机会留给对方。6.自作笑料

坦率地把自己的不足讲出来,不仅不会因此失去别人的敬重,反而会引起别人的同情和爱怜。如能用开玩笑的形式讲出自己的不足,那就更能表现出你非同寻常的气度了。有位著名的主持人在大家的掌声中走上前台主持节目,在上台的路上不小心被地毯绊倒了,摔在地上。但她毫无慌张之色地爬起来,走到麦克风前说:“真让我激动,我是为你们的热情而倾倒的。”于是,观众们给予她更加激烈的掌声。相反,如果你明知自己的不足之处,却还要想方设法地拼命掩饰、装腔作势,只想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行家,结果只会使别人感到你的可笑。因此,在与人交谈的时候,能够大胆地同自己开个玩笑是很明智也很了不起的。同时,也能使谈话现场的气氛活跃起来,增强别人对你的好感。

你想说点什么

如果在与人交谈时,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说出对别人的要求,以及向对方说明如此做了以后,他们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利益时,你千万不要婆婆妈妈地为一些琐屑的细节所羁绊,只要简单地说出你的主张就行了。1.信心十足地说出要点

所谓的“要点”,就是你与对方交谈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为了使对方依赖你,对于完成你的要求或实现某一目标充满信心,所以你一定要信心十足地说出来。对于对方的行动要求,必须以乐观而坚定的语调,直率地强调出来。为了获得较好的交谈效果,在说话时,你一定不能畏缩而要信心十足。对于你真挚的陈述,对方一定会感动,并为此立即采取有效行动,从而达到你的要求和目标。2.使对方明白采取行动

不管你所阐述的是哪一种问题,你的目的就是要把问题的要点以及要求对方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简单扼要地表达出来,以便让对方容易理解,这样才能够让对方顺利地展开行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最妥善的方法就是把关键部分具体地说出来。

如果在说话时,你能够具体地为对方提示事情的关键和问题的要点,那么你就要比其他人更容易和别人交谈,也更容易使对方感动。“发给客户的商业信函寄出去了吗?”比起漠然地对下属说“去把发给客户的商业信函打印出来”效果更好。

到底以肯定的方式叙述要点好,还是以否定的方式叙述要点比较妥当?这一点是无关紧要的,只要你能把你提出的要求叙述清楚表达准确即可。但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作出这一决定。3.具体而简短的叙述要点

当你要求对方做一些什么事情时,必须进行简明扼要的叙述,因为对方只会做他们明白理解的事情。他们既然要依照你的话采取行动,那么你就得准确而精练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激起对方的谈话欲望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渴望友谊,希望拥有更多的朋友。但朋友都是由陌生人发展而来的,有相当一部分朋友是萍水相逢时认识的。在风光绮丽的景区、在熙攘喧闹的汽车上或者在小型聚会上,凭一个会心的微笑、几句得体的幽默话、一个礼貌的动作等,都可以与他人相识。关键是得找出交往的契机,主动伸出友谊之手,打开对陌生人关闭着的心灵之门。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善谈的,有的人沉默寡言,虽然有交谈的欲望,却不知从何谈起。这就需要其中的一方改变态度,率先向对方发出友好信号,激起对方的谈话欲望,以达到交流的目的。

假若你的一个话题使对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无论他是一个如何沉默的人,都会发表一些言论的。因此你在谈话的停滞之中,一定要想法寻找并且不断地激起对方的兴趣,使谈话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当你对做父母的人称赞他们的孩子,甚至表示你对那孩子感兴趣时,那么孩子的父母很快便会成为你的朋友了。给他们一个谈论其孩子的机会,则他们就会很自然而又无所顾忌地滔滔不绝了。

与陌生人见面,要善于倾听,主动关心他人,还可以通过慷慨的给予帮助来激发他们的谈话欲望。

初次相见或不太熟悉时,没有谁愿意向有困难的陌生人施舍什么帮助,因为他们怕不清楚对方的底细而帮出麻烦来。这种想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正是它把自己结识别人的大好机会给赶跑了。善于交际的人是不会这么想的,他们认为与人方便自己也方便,只有放下顾虑、慷慨解囊,才能赢得别人的感激与好感——这恰是一座沟通感情的桥梁。

对于那些腼腆的人,交谈者应主动寻找话题,消除对方的紧张感。

朋友相交,重在交流。由陌生人到朋友,需要通过深入的交流才会相互了解。要达到深入交流的效果,就要在掌握交谈艺术的同时激发对方的谈话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彼此加深了解,从陌生走向熟悉,进而成为朋友。

第5章 真诚是最佳社交方式

话是敲击人们的“心铃”。“心铃”是最精密的乐器。因此,智者总是用真挚的情感、竭诚的态度击响人们的“心铃”,刺说激之、振奋之、感化之、慰藉之、激励之。对真善美,热情讴歌;对假丑恶,无情鞭挞。让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使黑白贬褒,泾渭分明。用自己的心去弹拨他人之心,用自己的灵魂去感染他人之灵魂,使听者闻其言,知其声,见其心。

只有真诚才能换来真诚

真诚,顾名思义就是真实诚恳。我们与人相处,追求成功,良好的目标和准则应该是为了自己、他人和社会,三者均是获益者。交际的实质是给予和索取。如果属于精神上的给予,没有真诚,别人就不可能得到你的给予;如果是物质上的给予,缺乏诚意,对方只能视作恩赐,可能因出于无奈,不得不接受。社会上不乏虚伪之人。他们把社交的技巧看成是蒙骗对方并谋取私利的一种手段。历史上那些奸臣,正是因为善于拍马逢迎,将自己伪装成一副正人君子、心口如一的样子,其见不得人的勾当才能得逞。但是,虚伪、伪装的东西是绝对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迟早会被人所识破。所以,一个人若在说话方面染上了这种毛病,也就注定了他失败的命运。

可以这样说,人的本性是真诚的,虚假是社会对人性的扭曲。由于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不同,有些人以追求名利为目的,当达到这一目的的方式在社交中表现出来时,就造成了虚假。它对被蒙骗的一方会造成较大的损害。一个把自我实现目标放在金钱与权势上的人,虚假几乎是其痼疾。一个以财与势作为社交本钱的人,是绝不会获得别人的真诚回报的,也绝不可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只有真诚待人,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真诚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谚语说:“真诚贵于珠宝,信实乃人民之珍。”说话真诚的人,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说话真诚著称。他14岁时参加殿试,真宗出了一道题让他做。晏殊看过试题后说:“我10天以前做过这个题目,草稿还在,请陛下另外出个题目吧。”真宗见晏殊这样真诚,感到他可信,便赐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在使馆任职期间,每逢假日,京城的大小官员常到外面吃喝玩乐。晏殊因为家贫,没有钱出去玩,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书写文章。有一天,真宗点名要晏殊担任辅佐太子的东宫官,许多大臣不解。真宗对此解释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和他兄弟们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合适的人选。”晏殊向真宗谢恩后说:“我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里穷而已,如果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真宗听了,越发赞叹他的真诚,对他更加信任。由此可见,真诚,不论对说话者还是对听话者来说,都非常重要。若不真诚待人,等于欺人、愚人,若轻信他人的不实之词,就有可能会耽误大事,造成不良后果。

寥寥数语,打动人心

说话,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因此,提高自己的说话自信心,增强自己的说话魅力,不仅在于说话者本人能否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在于你所表达的思想、信息能否为听众所接受并产生共鸣。也就是说,要把话说好,关键在于说的话能否拨动听者的心弦。

生活中,有的人长篇大论或慷慨激昂,可就是引不起听者的兴趣;而有的人虽寥寥数语,却掷地有声,产生魔力。何故?因为后者了解人们的自尊心,能设身处地地站到对方的立场上,以对方的眼光来观察问题。因此,他们的谈话充满了真诚,很能打动人心。195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在政治上出现严重的危机,当年他是年轻的参议员,艾森豪威尔的竞选伙伴。当他为竞选奔忙时,《纽约时报》却抛出抨击他在竞选中秘密受贿的文章。新闻飞遍全国,顿时舆论哗然,压力越来越大。使他化险为夷的奇迹,是他做了一次震撼美国的演说。尼克松被迫在电视台发表半小时讲话。全国电视台将各种镜头、话筒都对准了尼克松。当尼克松在电视屏幕上出现时,整个美国都安静下来了。他采取了一个罕见的行动,把自己的财务史全部公开,从自己的家产,一直谈到他的欠债。这样,尼克松首先得到了听众的同情。紧接着,他详细说明自己的经济收入情况,连如何花掉每一分钱都告诉听众。他还告诉大家,“这次竞选提名之后,确实收到一件礼物,这就是德克萨斯州有人送给我孩子的一只小狗。”当他讲完时,到处都响彻欢呼声。有100万人打电话、电报或寄出信件,从邮局汇来的小额捐款达6万美元,全国听、看这次演讲的竟达6000万人。演讲不仅使事实得以澄清,还得到了大批的同情者。

情深,则可以惊心动魄。尼克松的演说,就是以真诚和朴实赢得了大众之心。

拳王阿里由于年轻时不善于言辞而影响了他的知名度。有一次,阿里参赛时膝盖受伤,观众大失所望,对他的印象更加不佳了。当时他没有拖延时间,立即要求停止比赛。阿里说:“膝盖的伤还不到不能比赛的程度,但为了不影响观众看比赛的兴致,我请求停赛。”在这之前,阿里并不是一个很得人缘的人,却由于他对这件事的诚恳解释,使大家对他有了极佳的印象。他为了顾全大局而请求停赛的确是替观众着想,由此而深深地感动了大家。

以上几个例子足以说明只要说话者情真意切,话语充满真诚,就一定能打动听者的心。

高手示范

日本著名的推销员原一平说过:“做人做生意都一样,第一要诀是诚实。诚实就像树木的根,如果没有根,那么树木也就没有生命了。”原一平自身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

原一平年轻时曾在一家机器公司当推销员。有一次他在半个月内就和30位顾客做成了生意。不久,他却发现他现在所卖的这种机器比别家公司所生产的同样性能的机器价钱要贵。他想:如果客户知道了一定以为我在欺骗他们,将会对我的信用产生怀疑。

为了妥善解决问题,原一平便带着合约书和订单,逐户拜访客户,如实向客户说明情况,并请客户重新考虑选择。这种诚实的做法使每个客户都深受感动。结果,30人中没有一个解除合约,反而都成了更加忠实的客户。

做生意的规律是,只要你的一件产品有问题,你的全部产品就都会受到怀疑。说话也是如此,只要你十句话中有一句是谎言,你的全部话语就都会受到质疑。

诚实的语言也是论辩的技巧

很多人都想用一种机智的语言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话。但在现实中,这种方式并不是不可取,只是做起来太难了。

生活在现代的这个社会,你一定要相信,比你聪明的人虽然不是很多,但至少有很多人和你一样聪明。

那么你凭什么要让那些和你一样聪明的人相信你的话呢?

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要想让对方相信你的话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一位大学生,毕业之后到了一家大公司。这是一家经营玉石的公司,规模相当大。本来这位大学生是应聘公司职员的,可是领导却把他分到了公司下面的店里站柜台,让他向客人卖玉石。虽然当一名售货员并不是这位大学生的理想,但是他想既然分到了这里就应该安心地干下去。干了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这位大学生竟然是全店售货员中卖出玉石最多的。那么这位大学生采用的是什么样的销售方式呢?他采用的就是诚实的方式。当一位客人到来的时候,一般的店员都是向客人说自己经营的玉石多么好价钱多么合理。这位大学生并不是这样,他先是向对方说出这种玉的价格,然后对客人说:“这种玉是一种顶级玉石,如果不是有些微瑕,那么它的价格就不是现在的这种价格了。”然后他就向客人指出那玉石的微瑕,然后再向客人讲解一些鉴定玉石的技巧。结果,客人总是高高兴兴地买下他推荐的玉石。

由此可见,诚实的语言也是论辩的技巧,有时,这种方式比巧舌如簧更加有力。当然,通过机智加诚实的申辩不但能令身处逆境者转危为安,有时还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另类经验

古时候,魏文侯得到了一只天鹅,就派了一名叫毋择的人给齐侯送去。毋择小心翼翼地捧着天鹅前行,谁知一不留神,天鹅直冲云霄飞走了。毋择吓坏了,苦思冥想后,毅然来到齐侯的宫殿,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呈上一只空空的鸟笼,并对齐侯禀道:“大王,我的国君派我来给您送天鹅来了。”“请问,天鹅在哪里?”齐侯见是只空鸟笼,非常生气地问。周围的大臣也都露出愤怒和鄙夷的神情。

但见毋择不慌不忙地回答:“一路上我非常小心地看守着天鹅,当我发现天鹅干渴得厉害的时候,于心不忍,就将它放出来喝水,谁知就这一会儿的工夫,它就飞上天,再也没有回来,当时我难过到了极点。我原想,世上的天鹅那么多,不如就买一只相似的送给大王吧,但一想,这样岂不是欺骗大王吗?我又责怪自己,连送一只天鹅都送不到,不如自杀算了,但这样一来,传出去岂不会让别人认为国君把鸟兽看得比人还重要吗?我又想,没有天鹅有何颜面见大王呢?干脆逃跑好了,但这样岂不因为我而影响两国的友好往来吗?最后,没有办法,我只好呈上一只空鸟笼给大王,请大王发落。”

听完毋择的话,齐侯被感动了,非但丝毫没有怪罪毋择,反而对他说:“你这几句话远远胜过了一只天鹅,我封给你百里之地好吗?”毋择谢恩不已。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毋择凭着他的智慧及诚实的回答,不但没有因丢失天鹅而被责罚,反而得到了齐侯的看重和奖赏。他的话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雄辩力量,是因为他使用了诚实的这种论辩方式,即如果换了一只天鹅,就是欺骗大王;我不能欺骗大王,所以我不能换一只天鹅。

当然,诚实的语言并不总能得到让你满意的结果。有个老师好心地提醒一名学生的家长说:“你应该回家好好地给你的孩子洗洗澡了,因为他的身上带有一股臭味,同学们都不愿同他坐在一起。”那位家长蛮横地对老师说:“你真是多管闲事,我的儿子又不是玫瑰,我送到学校是为了让他学习,不是送他来让您闻的!”这位老师采用的就是诚实的方式,但是却不为学生的家长所接受。但是这位老师却不慌不忙,她笑着对那位家长说:“是呵,他确实不是用来让我闻的。但是他身旁的同学因为无法忍受他的气味儿,上课都用手捂着鼻子,以至于没有空闲的手用来写字和举手回答问题。而学校的规定是这样的,如果一个学生扰乱了课堂秩序,让别的学生无法上课,那么可以让这位学生回家去,你看你的孩子是不是这种情形呢?”那位家长听了之后默默不语,他答应回去之后就为孩子洗澡。

第6章 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一句民谚说:“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而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西方还有一句著名的话:雄辩是银,倾听是有金。中国人则流传着“言多必失”和“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样的济世名言。这些话都给了我们这样的建议:在个别交往中,尽可能少说而多听。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这样的人,他们喜欢多说话,总是喜欢显示自己如何如何厉害,好像他博古通今似的。这样的人,以为别人会很服他们,其实,只要有点社会阅历的人,都会对他不以为然。更聪明的人,或者说智慧的人,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知道自己要是多说,必然会说得多错得也就多,所以不到需要时,总是少说或者不说。当然,到了说比不说更有效时,我们一定要说。

乱插嘴的人令人讨厌

在社交场上,你时常可以看到你的一个朋友和另外一个不认识的人聊得起劲,此时,你可能就会有加入进去的想法。

因为你不知道他们的话题是什么,而你突然加入,可能会令他们觉得不自然,也许因此话题接不下去了。更糟的是,也许他们正在进行着一项重大的谈判,却由于你的加入使他们无法再集中思想而无意中失去了这笔交易;或许他们正在热烈讨论,苦苦思索解决一个难题,正当这个关键时刻,也许由于你的插话,会导致对他们有利的解决办法告吹,到后来场面气氛就会转为尴尬而无法收拾。此时,大家一定会觉得你没有礼貌,进而都厌恶你,导致社交失败。

假设一个人正讲得兴致勃勃时,你突然插嘴:“喂,这是你在昨天看到的事吧?”说话的那个人因为你打断他说话,绝对不会对你有好感,很可能其他人也不会对你有好感。

许多不懂礼貌的人总是在别人谈着某件事的时候,在说到高兴处时,冷不丁地半路杀进来,让人猝不及防。这种人不会预先告诉你,说他要插话了。他插话时有时会不管你说的是什么,而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有时又把你的结论代为说出,以此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口才。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让说话的人顿生厌恶之感,因为随便打断别人说话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

培根曾说:打断别人,乱插嘴的人,甚至比发言者更令人讨厌。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最无礼的行为。

有一个老板正与几个客户谈生意,谈得差不多的时候,老板的一位朋友来了。这位朋友插进来了,说:“哇,我刚才在大街上看了一个大热闹……”接着就说开了。老板示意他不要说,而他却说得津津有味。客户见谈生意的话题被打乱,就对老板说:“你先跟你的朋友谈吧,我们改天再来。”客户说完就走了。

老板的这位朋友乱插话,搅了老板的一笔大生意,让老板很是恼火。随便打断别人说话或中途插话,是有失礼貌的行为,但有些人却存在着这样的陋习,结果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破坏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会有情不自禁地想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但如果不去了解别人的感受,不分场合与时机,就去打断别人说话或抢接别人的话头,这样会扰乱别人的思路,引起对方的不快,有时甚至会产生误会。

要获得好人缘,要想让别人喜欢你,接纳你,就必须根除随便打断别人说话的陋习,在别人说话时千万不要插嘴,并做到以下几点。不要用不相关的话题打断别人说话;不要用无意义的评论打断别人说话;不要抢着替别人说话;不要急于帮助别人讲完事情;不要为争论鸡毛蒜皮的事情而打断别人的话题。

打断别人易引起抵触情绪

他人的自我意识好像一个卫兵,站在他的潜意识的入口,如果你唤起了他的自我意识或把它激发过重,他绝不会接受你的意见。因此,想说服对方,先不要打断他,让他陈述他的意见和理由,即使你无法同意和接纳,也不要打断对方,尤其是提出正面反对意见时,更应先听对方的意见。等听完后再开始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等反对理由。

心理学家提出一个概念——心理定势:若一个人心里有事,他就会启动其心理定势准备讲话,直到他把事情全部说完,他的心理定势才会转而听你的意见。所以,假如你想让自己的意见被对方听进去,达到说服他的目的,首先必须学会听对方讲话。这么一来,对方就会有一种你很注意听他说话的感觉,认为你尊重他的意见,进而产生想和你说话的心理。这时,对方已经对你有了好感,会不知不觉地朝被说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这一点是在说服对方时相当重要的一种心理战术。

如果你不听对方的意见就直接提出反论,那么,势必引起对方在感情上的反驳,当然也就无法引起他听你说话的欲望。所以,你这样做是极不明智的,尤其是对一些比较霸道和固执的人,采取这种方式会马上遭到反驳。

最有攻心技巧的人,当他的意见遭到反对,或某人要发牢骚时,总是耐心地听对方把话讲完,还进一步请对方重复其中某些观点和理由,询问对方是否还有别的什么事情要说。这样做就消除了对方的抵触情绪,使对方意识到倾听者对他的观点感兴趣。

另外,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对人际关系的研究,一致提出,人际相处的一个最根本的信条就是“不批评对方”,并且,要完全倾听对方的谈话,这样,才能使对方开怀畅谈。心理咨询时,心理医生通常都尽量让对方说完自己想说的话,而避免在中途打岔。否则,对方倾诉的欲求得不到满足,彼此也就无法建立较亲密的交谈关系,甚至会造成双方敌对的情绪。另外,一项客户与推销员问题信赖程度的调查也显示:那些在商品售出之后会受到客户非分要求的推销员,大部分都喜欢说话,并且经常打断客户的话。因此,我们可以推知,要启开对方心扉,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关键就在于说话的方式与内容。这样,大家就能明白有作为的推销员多半较木讷的道理了。

耐心听别人谈他自己

有一首诗说:“九牛一毛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这话是针对那些缺乏自知之明,盲目自满的人所说的,但对于我们正确地对待生活,塑造自己良好的交际形象和性格品质,也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人的学业无止境,无论潜心自学还是向人求学,没有谦虚的态度就不会有长进。人生道路曲曲折折,要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里游刃自如,健康发展,没有虚心、诚恳的态度同样是不行的。“成由谦逊败由奢”,有了谦逊的态度,才会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不足,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不少人,为了使别人赞同自己的意见,就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使别人根本没有说话的余地。尤其是有的推销员最易犯这个毛病,一味地对顾客夸耀自己的货物如何好,使顾客没有插嘴的余地,其实这是最错误的做法。顾客有购买的念头,才挑剔货物,他批评这些货物,不必与之争辩,选定之后,他自然会购买。若是你和他争辩,就如同指责顾客没有眼光,不识好歹。顾客受此侮辱,肯定到别家去了,岂不白白损失了一笔生意?

所以人家说话的时候,自己若有不同意之处,应待别人说完,切不可插嘴或阻止人家,阻止人家其实是最大的错误。因为当人家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完,人家绝不会接受你的意见,也根本不注意听你的。所以我们应鼓励别人把意见表达出来,耐心地倾听别人讲话。

倾听者的良好素质

在听别人说话的过程中,一位高明的谈话者往往能够体现出许多良好的素质。他有一颗细致的心,能够体察别人的感情;他富于同情,能乐人之乐、忧人之忧;他有深厚的涵养,能体谅别人的难处,宽恕别人的错误,容忍别人的缺点;他有良好的耐性,能够长时间地听取别人零乱、不成熟,甚至是语无伦次、前后矛盾的意见。他还具有发掘和吸收别人观点的热忱和能力,当别人因有顾虑而欲言又止的时候,他能诚恳而友善地鼓励他们继续下去;而当别人偶尔说出有趣的话时,他就发出会心的笑;当别人讲出一些不错的道理时,他就连连点头;当别人试图说出一些难以表达的思想时,他就凝神细听,并且不时就没有听清楚的问题向对方请教;当别人的讲话告一段落时,他就把别人所讲的内容整理得条理清楚,并加以吸收。由于有以上的良好素质,高明的谈话者往往能深刻细致地了解各式各样的人。他的语言,往往可以非常有效地打动人心。这样,无论什么人见到他,都愿意把他当做知心朋友,愿意向他吐露自己的心事,把自己藏在心中的剧烈痛苦、烦恼都向他倾吐出来,希望得到他的同情、安慰和帮助。

此外,一个高明的谈话者还必须谦虚谨慎。无论别人怎样敬仰他、佩服他,他都应该态度谦恭,虚怀若谷。一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人,是没有多少人愿意与他交谈的;同样,一个心胸狭窄得只容得下他自己的人,也是不受欢迎的。

前车之鉴

乔·吉拉德是首屈一指的汽车推销员,然而,他也有过一次难忘的失败经历。

有一次,有位顾客来找乔商谈购车事宜。他向顾客推荐一种新型车,进展非常顺利,就在成交的节骨眼上了,对方却突然决定不买了。

那天晚上,乔辗转反侧,百思不得其解。他忍不住给对方拨通了电话:“您好先生,今天眼看您就要签字了,为什么却突然走了呢?”“先生,你知道现在几点钟了吗?”“真抱歉,我知道是晚上11点钟了,但我检讨了一整天,实在想不出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很好,你现在用心听我说话了吗?”电话那头说。“非常用心。”他答道。“可是,今天下午你并没有用心听我说话。就在签字之前,我提到我的儿子即将进入大学,我还跟你说到他的学习成绩和理想,可你根本没有听!”

对方继续说道:“当时你在专心听另一名推销员说笑话,可能你认为我说的这些与你无关,但是我可不愿意从一个不尊重我的人手里买东西。”

乔从此知道了,用心倾听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的重要。

倾听中的插话技巧

一个倾听高手在倾听过程中如何插话,才有助于达到最佳的倾听效果呢?

根据不同对象可采取不同的方法。1.当对方在同你谈某事,因担心你可能对此不感兴趣,显露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你可以趁机说一两句安慰的话“你能谈谈那件事吗?我不是十分了解。”“请你继续说。”“我对此也是十分感兴趣的。”

此时你说的话是为了表明一个意思:我很愿意听你的叙说,不论你说得怎样,说的是什么。这样可以消除对方的犹豫,坚定他倾诉的信心。2.当对方由于心烦、愤怒等原因,在叙述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时,你可用一两句话来疏导“你一定感到很气愤。”“你似乎有些心烦。”“你心里很难受吗?”

说这些话后,对方可能会发泄一番,或哭或骂都不足为奇。因为,这些话的目的就是把对方心中郁结的一股异常情感“诱导”出来,当对方发泄一番后,会感到轻松、解脱,从而能够从容地完成对问题的叙述。

值得注意的是,说这些话时不要陷入盲目安慰的误区。不应对他人的话作出判断、评价,说一些诸如“你是对的”、“他不是这样的”一类的话。你的责任不过是顺应对方的情绪,为他架设一条“输导管”,而不应该“火上浇油”,强化他的抑郁情绪。3.当对方在叙述时急切地想让你理解他的谈话内容时,你可以用一两句话来“综述”对方话中的含意“你是说……”“你的意见是……”“你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这样的综述既能及时地验证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对其的印象,又能让对方感到你的诚意,并能帮助你随时纠正理解中的偏差。

以上三种倾听中的谈话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对对方的谈话内容发表判断、评论,不对对方的情感作出是与否的表示,而始终处于一种中性的态度上。切记,有时在非语言传递的信息中你可以流露出你的立场,但在语言中切不可流露,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试图超越这个界限,就有陷入倾听误区的危险,从而使一场谈话失去方向和意义。

第7章 批评也可以令人愉悦

评之所以被人拒绝,有两种原因:其一是批评者不了解当事人的处境和造成错误的原因,使当事人感到委屈;其二是批评者批采用了权威性的立场,暗示当事人行为的“笨拙”或“愚昧”性质,引起了当事人的反感。基于诚恳的批评,应能避免这两种错误,应当讲究批评方法和批评艺术。

切莫轻易指责别人

1863年7月1日,美国南北战争中的葛底斯堡战役拉开帷幕,到了7月4日晚上,南方的李将军大败。林肯高兴极了,他意识到只要打败李将军的军队,战争很快就可以结束了。于是,他满怀希望地下了一道命令给前线的米地将军,要他立刻出击。但是,米地违背林肯的命令,他用尽了各种借口,拒绝攻打李将军。最后,李将军和军队越过波多络河,顺利南逃。林肯勃然大怒,极端失望之余,他坐下来给米地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内心的极度不满。林肯有一段话是这么写的:“亲爱的将军,我不相信你对李将军逃走一事会深感不幸。他就在我们伸手可及之处,而且,只要他被俘虏,加上我们最近获得的胜利,战争即可结束。现在,战争势必延续下去,上星期一你不能顺利抓住李将军,如今他逃到波多络河之南,你又如何能保证成功呢?期盼你会成功是不明智的,而我也并不期盼你现在会做得更好。良机一去不复返,我实在深感遗憾。”信写完了,但林肯没有急于寄出去,他望着窗外,心里思绪万千,“慢着,也许我不该这么性急。坐在安静的白宫里发号施令很容易,如果我身在葛底斯堡,像米地一样每天看见许多人流血,听到许多伤兵哀嚎,也许就不会急着要攻打敌人了,如果我的个性像米地一样畏缩,大概也会做同样的决定吧!无论如何,现在木已成舟,把这封信寄出,除了让我一时觉得痛快以外,没有别的用处。米地会为自己辩解,会反过来攻击我,这只会使大家都不痛快,甚至损及他的前途,或逼他离开军队而已。”于是,林肯把信搁到一边,惨痛的经验告诉他:尖锐的批评和攻击,所得的效果都等于零。相反,努力去理解对方的用意,结局会好一些。

记住,别人也许全错了,但他本人并不一定意识到这一点。不要去责备他,那样做太愚蠢了。应该试着去了解别人,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人。别人之所以那么想,一定有他的原因。找出那个隐藏着的原因,那你就拥有了解释其行为或者个性的钥匙。试试看,真诚地使自己置身于别人的处境里。如果你总能对自己说:“我要是处在他的处境中,会有什么感觉?会有什么反应?”那你就能节约不少时间,免去许多苦恼。因为“若对原因感兴趣,我们就不大会讨厌结果”。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一个“苏东坡错改王安石菊花诗”的故事。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未遇王安石,却见其书桌砚台底下压着一首未写完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罢心想:“只有秋天才刮金风,金风起处,群芳尽落,但菊花有傲霜之骨,怎么花瓣飘落呢?王公真是‘江郎才尽’,铸成大错啊!”于是,他一思忖挥笔续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便拂袖而去。时隔不久,苏东坡与好友陈季常一日到后花园赏菊饮酒。这天正是刮了几天大风之后,园中十几株菊花枝上一朵花也没有了,只见满地铺金,落英缤纷。苏东坡一时瞠目结舌,感慨万分。他对友人说,这事给他的教训太深了,今后凡事要谦虚谨慎,千万不可自恃聪明,随便讥笑别人。回城后,他主动向王安石“负荆请罪”,承认错误。由于他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王安石也消除了对他的意见。苏东坡自恃聪明,随便讥笑别人,造成了错误,这是应当引以为鉴的。

注意说话的方式并不是提倡大家一团和气,不能开展任何形式的批评,而是说不能不注意方法方式,随心所欲地指责人。当我们自己有了错误时,一般来说我们会对自己承认;如果别人以温和的方法来处理,采取适当的方式向我们指出,我们亦会对他们认错,甚至觉得爽直坦白是光荣的;但别人若硬将不能吃的食物往我们口中塞,随意地对我们过分地指责,我们也是绝不会接纳的。我们自己是这样,难道人家就不如此?

纠正他人错误的方法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免不了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且人们犯了错误都很难及时醒悟,甚至不愿承认。这样,就有必要有人对他人的错误及时给予纠正,而纠正他人的错误又是一种得罪人的事。小黄刚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晚上加完班,老板提出,为了犒劳大家,请大家去唱卡拉OK,小黄和部门同事兴高采烈地接受了邀请。进了包房,小黄很自然地在离自己最近的一个沙发坐下。老板进来后,发现沙发已经被坐满了,就顺势坐在小黄身边的一个椅子上。过了半个小时,老板离开了。小黄万万没想到,老板一走,其乐融融的气氛大变,室温仿佛骤然下降了十几度。一个男同事语气激动地指责小黄:“你这人怎么这么没眼力见儿?老板坐在你旁边,都不知道让个座?真是太不懂事了!”长到23岁,小黄从没被人这么大声训斥过,尤其是还当着全体同事及KTV服务生的面。她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委屈的眼泪也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转,心中不禁无限懊恼:“啊,自己怎么就缺根筋呢?老板以后会怎么看自己呢?”

这位男同事的初衷可能是想教小黄在职场上如何做人,但说话方式不恰当,不仅让小黄尴尬,也破坏了当时的气氛。其实,如果早先他主动给老板让座,别人看在眼里,自然能心领神会,效果不是更好吗?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始终很乐意倾听他人的批评,接受他人的批评的。有的人做错了事,不但不会坦然地承认,反而还会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的错误辩解。从人的心理来看,即使是极小的疏忽或错误,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在一经指正之后就坦率地、不加解释地承认。但是,现实生活中,无论父子、兄弟、上下级、同事,还是知己、朋友,绝对不批评别人是不可能的,也是行不通的。

那么,在纠正他人的错误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易于为对方所接受的说话方式呢?以下方法可供参考:(1)对人要具有极大的同情心,这样我们就不仅不会对人吹毛求疵,反而会对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加以谅解。而且,我们要时刻想着自己与对方是站在一边的,而不是和他敌对的。(2)说话要温和委婉,不可用刺激的或使人听了不舒服的字眼。如果说话会令人无法忍受,那么即使对方嘴上承认,心里也是不会服气的。(3)纠正他人的错误的言语越少越好,最好能一两句就使对方明白,然后转至其他话题,不可啰唆不绝,使对方陷于窘境,甚至产生反感。(4)别人做错了事情,我们对其不妥之处固然须加以指出,但对其可取之处更须加以极大的赞扬。这能使对方保持心理平衡,心悦诚服。(5)改变他人的意见时,最好能设法将自己的意见不知不觉地移植给他,使他觉得是他自己改正了,而不是由于受了我们的批评。(6)对于别人出现的不可挽回的过失,我们应该站在朋友的立场上,给予恳切正确的指正,使他知过而改,而不能对之施以严厉的责问。(7)纠正别人过错时,切忌采用命令的口吻,最好采用请教式的语气。(8)旁敲侧击,隐晦地指出别人的错误,以保留对方的自尊心,使他自觉地改正过失。

当然,纠正错误的方法还有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都不外乎是讲究策略,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就能成功。

另类经验

秦汉之际,刘邦率兵攻破函谷关,进入咸阳,灭了秦朝。他进入秦朝皇宫,见宫室富丽堂皇,美女珍宝不计其数,于是流连忘返,想留在宫中,享受做皇帝的威风。

将军樊哙见此情景便气冲冲地责问:“沛公,你是想得天下,还是想当富翁?此室中所有,皆秦所以亡天下也,沛公赶快回灞上,千万别留在宫中。”刘邦听了,大为反感,不予理睬。

不一会儿,张良劝刘邦说:“只因秦王贪暴,不得人心,你才取得今天的胜利,我们既然为天下除去暴君,理应以俭朴为本,现在刚进咸阳,若又像秦王一样享乐,岂不等于助纣为虐?况且,‘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希望您能听从樊哙的劝说。”他们终于说服刘邦还军灞上,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歪嘴评论

张良与樊哙同为批评刘邦,但张良成功了,樊哙失败了,原因在于张良恰到好处地抓住了刘邦的心理,强调刘邦所关心的成败问题,再加上语气委婉动听,虽是批评意见,刘邦听起来顺耳,因此就欣然接受。攀哙就比较鲁莽,反语暗含讥讽,令刘邦心生反感,因而对他的话置之不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为什么良药就一定是苦的,忠言就一定是逆耳的呢?现代医学十分发达,许多良药如蜜糖,如水果,早已不苦口;语言科学发展至今,批评的忠言也可做到“顺耳”,人人爱听。

批评的5个前提

1.注意场合

批评时应考虑时间、场合和机会。假设一位管理者带着部下到顾客那里去访问,当管理者发现部下在言谈举止上存在问题时,就不能当着顾客的面提出批评。这时候,最重要的还是要用高明的谈话技巧,把部下的缺点掩饰过去。当没有旁人的时候,在车上或回程的路上对部下提出批评,才是绝妙的时机。2.对事不对人

有人批评人时总是说:“从你做的这件事就能看出你这个人怎样。”这是批评之大忌。批评时,只能针对事情,而不能针对个人的人格、品性,拿事来说人。

比如可以这样说:“小姜,根据往常的经验我知道,你不至于犯这种错误,是否有什么原因使你这次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这种气氛有助于使对方认识到你不是在攻击他的人品,不是批评他这个人,而是批评他的某项工作或某件事情。你把批评指向他具体的工作,就无损于他的整个自我形象。这种批评建立在友好的气氛中,使对方感到无拘无束,欣然接受。用这种方法,在指出他人错误的同时实际上夸奖了他,使他得以重新树立自我形象。3.先赞扬,后忠告

批评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把对方压垮,不是整人,而是为了帮助他成长;不是去伤害他的感情,而是帮他把工作做得更好。

有的成功人士之所以善于运用批评,就是因为他们能采取先扬后抑的方式。比如:“小张,你的调查报告写得不错,你肯定下了不少工夫。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你要注意……”;“小李,自从你调到这个单位来之后,你表现不错,对你取得的成绩,我非常赞赏。就是有一点我觉得你可以做得更好,我也相信你一定愿意改正的……”如果对方需要得到忠告批评,一定要从赞扬其优点开始。这种方式就好像外科医生手术前用麻醉药一样,病人虽然有不舒服的感觉,但麻醉药却能消除痛苦。

从赞扬开始,以忠告结束批评,问题解决了,感情也没受到伤害,真是奇妙的方法。4.缩小批评的范围

人们犯错时,最受不了的是大家对他群起而攻之,因为这伤害了他的自尊,他也许会承认错误,但无法接受这种批评方式,这将使他对领导、对同事充满敌意,一旦有机会,将以牙还牙。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批评取得效果,就绝不能使别人反对自己。我们的目标是取得一些好的效果,或者使对方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而不是去贬低他的人格。即使你的动机是高尚的,是真心诚意的,也要记住,对方的感觉也在起作用。当其他人在场时,哪怕是最温和的方式也有可能引起被批评者的怨恨,不论是否辩解,他已感到他在同事或朋友面前丢了面子。对于一些过失,只要他认识到错了,就没有必要当着众人的面要求他作公开检讨,而只要在你的办公室里面对面地跟他谈,就足以使他反省了。任何具有上进心的人都不愿犯错误,从他个人角度来说也是如此,何况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他改进工作,而不是贬低他的人格。5.不要新账旧账一起算

话说三遍淡如水。要想对一个已知的过错引起注意,一次提醒就足够了,批评两次完全没有必要,而三次就成了纠缠。如果你被引发提起过去不愉快的事,或改头换面地重谈过去已犯的错误——揭人疮疤,会令人不舒服。除非他又重犯类似的错误,否则,无缘无故地挑刺儿,他就会认为你对他抱有成见,或者别有用心。要记住批评目标:使这方面的工作得以改进,顺利地完成任务。一旦这种错误得到纠正和解决,就应当忘掉它。一次批评,一次提高。当对方接受批评、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时,他就已经在新的起跑线上了。

批评不是存款,时间越久,利息越多。总是翻阅别人的老账,唠叨个没完,于做事没有丝毫的帮助。批评别人时,宜“就事论事”,不要新账旧账一起算。在交谈结束时,说几句诸如“我相信你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此类勉励的话,就会让人觉得这不是有意打击,而是变失败为成功之母,不失为一次有益的教训。这样想过之后,他便会鼓起精神,更加踏实地投入工作。

批评的13种方式

行动失误,办了错事的人,常有保卫其自我尊严的倾向,如果有人再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指责他的想法不够高明,行动不够周密,他将感觉尊严感到更大的威胁。这时其防卫倾向会更增强,充耳不闻乃是极自然的反应。有鉴于此,我们在劝说别人的时候,就得多加注意,不要轻易将“你错了”说出口,尤其是不要强迫人家当面承认错误,而应采取一些温和委婉的方式,巧妙地暗示他错在哪里。

批评有如下13种方式。1.安慰式

年轻的莫泊桑向著名作家布耶和福楼拜请教诗歌创作技巧。两位大师一边听莫泊桑朗读诗作,一边喝香槟酒。布耶听完说:“你这首诗,句子虽然疙里疙瘩,像块牛蹄筋,不过我读过更坏的诗。这首诗就像这杯香槟酒,勉强还能吞下。”这个批评虽严厉,但留有余地,给了对方一些安慰。2.劝告式

东汉名臣杨震,才高学绝,被时人誉为“关西孔子”。他为官清正廉洁,不受私请,曾官至司徒、太尉。

杨震调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县境。此前为杨震所举荐的昌邑县令王密,一直想报答杨震的举荐之恩。这天夜里,他特地前往驿站拜谒谢恩。为略表酬谢之意,王密暗携黄金10斤,单独造访。杨震对此颇感不快:“我知道你的为人,你却为何不了解我的秉性?”王密说:“您放心,这么晚了,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会说没有人知道呢?”听了这番话,王密顿感羞愧难当,只好歉疚地收礼告辞了。3.模糊式

艾尔费雷德因有诗才而闻名。一天,他给一些朋友朗诵自己的一首诗,颇受大家赞赏。但是事后一个叫查尔斯的朋友说:“艾尔费雷德的诗我非常感兴趣——不过这首诗是从一本书中窃来的。”

这话传到艾尔费雷德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气,要求查尔斯赔礼道歉。查尔斯说:“我承认这一次是说错了。本来我以为你的诗是从那本书里窃来的,但我又查了一下,发现那首诗仍在那里。”4.暗示式

苏东坡天资聪明,幼年时由于读书特别多,书上的字几乎没有不认识的,再加上文章写得好,因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在一片称赞声中,苏东坡有点飘飘然了。于是有一天,他在自己书房门前书上一联: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对联贴出后,有的人捧场,更多的人则是不以为然,认为他太不谦虚,口出狂言,因而使他的形象降低了。

有一位长者专程来到苏家,向苏东坡“求教”,请苏东坡认一认他拿来的书。书上写的全是周朝史籀创制的字体。苏东坡一个也不认识,羞得面红耳赤,只好向长者道歉。长者也没有说什么,便含笑而去。苏东坡这才感到自己门前的对联名不副实,马上将对联各填一字,上联是:读尽人间书好,下联是:识遍天下字难。这件事教育了苏东坡,最后他终于成了有名的大文豪。5.请教式

王祈写了一首《竹诗》,他将最得意的“叶攒千口剑,茎耸万条枪”两句抄给苏东坡看,希望得到苏东坡的称赞。苏东坡看了后说:“我想请教一下:你这竹子是何品种?怎么十条竹竿才长一片叶子呀?”苏东坡没有直接批评诗句的不真实,而是换了请教的口吻,让王祈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误。6.比喻式

有一位化学老师当堂批阅学生的化学实验报告,见一位女同学所画的实验方案很糟糕,便把学生叫到身边,调侃道:“你看你画的这个烧杯,像个手雷似的!你还用酒精加热呢,要是爆炸了,不是要了我的老命吗?”女学生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之后,她严格地遵循画图程序,并用上了各种画图工具,而不再信手乱画了。这位老师没有直接批评该学生的画图态度,而是用比喻进行提示,诙谐风趣,自然容易为学生所接受。7.善意式

这是用平常随和的语气去批评,其中的语气亲切热情而不粗暴冷淡,平易近人而不居高临下。陶行知先生有一次对偷了寺庙里和尚木鱼的学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的同学喜欢用敲木鱼来作为乐曲的节奏,动机是好的,但现在寺庙里缺掉了一只木鱼,而木鱼又是和尚的‘吃饭家私’,我们总不能只顾自己欣赏音乐,却断了人家的生路吧。我相信拿人家木鱼的同学是一时糊涂。希望他在没人的时候,仍旧把木鱼归还到原来的地方去。菩萨会保佑他,我们也不会责怪他。”

陶先生的一番话,从“生路”的实处入手,避开了抽象的大道理的训斥,有希望,有鼓励,包含了许多真与善的内容,人情味是浓厚的。8.启发式

批评是针对对方的错误而言,错误的改正还是“内因”起决定作用,而批评者的“外因”只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对方从根本上改正错误还要靠自己的“良知”。所以,高明的批评者,总是逐渐地“敲醒”对方,启发其进行自我批评。

有一个中学生上外语课时看卡通书,老师没有马上批评他。下课后,老师把他找到教研室,亲切地对他说:“你是咱们班的语文科代表,现在我问你一个成语,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那个同学回答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聚精会神,一心不可二用。”老师赞扬说:“你回答得很好,但能不能举个具体例子说明一下?”那个同学听到这句话时,脸“唰”地一下红起来,低下头吞吞吐吐地说:“就拿刚才上外语课来说吧,我没有注意听讲,在下面看卡通书,这就没有做到‘专心致志’。老师,我错了,请您原谅我吧!”

在这个批评的故事中,教师未批评学生一句,而是通过让学生解释成语的方式启发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见启发式批评多么有实效。9.幽默式

这种批评的特点是以不太刺激的方式点到被批评者的要害之处,含而不露,以缓解被批评者的紧张情绪,启发被批评者的思考,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使批评不但达到教育对方的目的,同时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薄一波是山西人,他生性幽默,满口俏皮话,说话像唱歌一样带有韵味,抑扬顿挫,高低婉转。一次,他在各省工业书记会上,批评某些人搞工业建设,只图眼前不顾将来,在台上将大腿一拍说:“你们不能近视眼,只图一时痛快,光考虑眼前这几个建设,不考虑长远的整体计划……还是要考虑如何讨媳妇儿建设好这一整个家……”哄堂大笑中,与会的书记们都得到了深刻的启示。10.建议式

唐朝末年,李克用奉命带兵讨伐叛逆者。正当李克用整装待发之时,朱全忠与杨彦洪共同谋变,倒戈攻击李克用。李克用气得发狂,发誓集中兵力,讨伐朱全忠,以解心头之恨。可是,他的夫人刘氏却不同意,她说:“你此次带兵伐叛是为国讨贼,并不是为了你个人的怨仇。现在,朱全忠叛变要谋害你,你当然很气愤,我也十分生气,觉得他该伐该杀。可是,如果你真的带兵去攻伐他,你的任务就完不成了,而且也改变了事情的性质,变国家大事为个人怨仇小事。我认为,朱全忠叛变的事,你应该上书朝廷。由朝廷兴兵讨伐他,岂不是更好?”李克用听了夫人这番话,怒火顿消,便听从了夫人的意见,不再出兵攻打朱全忠了。

刘氏对这件事的处理是有分寸的,对丈夫的委婉批评也是有理有节的。倘若李克用不听刘氏的建议,或者刘氏不贤惠,怂恿李克用发兵讨伐朱全忠,其结果如何,谁胜谁负,谁是谁非也就难说了。11.迂回式

作家班奇利在一篇文章里谦虚地谈到他花了15年时间才发现自己没有写作的才能。结果一位读者来信对他说:“你现在改行还来得及。”班奇利回信说:“亲爱的,来不及了。我已无法放弃写作了,因为我太有名了。”这封信后来被刊登在报纸上,人们为之笑了很长时间。事实上班奇利的作品闻名遐迩,但他没有直接指责那位读者,他以令人愉悦的、迂回的方式回答了他的问题,既保护了读者的自尊心,也维护了自己的名誉。12.间接式

这是用借彼喻此的方法声东击西,让被批评者有一个思考余地。其特点是含蓄蕴藉,不伤被批评者的自尊心。冯玉祥向来提倡廉洁简朴。他在开封时,不准部下穿绸缎衣服,一见到有穿绸缎的,他便要想办法批评一下。有一次,冯玉祥看见有个士兵穿着一双缎鞋,连忙上前深深地作了一个揖,随着一个90度的鞠躬,而且还左一个大揖,右一个鞠躬,把那个士兵弄得莫名其妙,呆若木鸡。最后,冯玉祥告诉他说:“我并不是给你行礼,只因为你的鞋子太漂亮了,我不敢不低头下拜哩!”那个士兵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脱下新鞋,赤着脚跑回去了。13.三明治式

美国著名企业家玛丽·凯在《谈人的管理》一书中写道:“不要只批评而要赞美,这是我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不管你要批评的是什么,都必须找出对方的长处来赞美,批评前和批评后都要这么做。这就是我所谓的‘三明治策略’——夹在大赞美中的小批评。”

接受批评最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担心批评会伤害自己的面子,损害自己的利益。为此,批评者应该在批评前帮助批评的对家打消这个顾虑。打消其顾虑的方法就是将批评夹在赞美当中,也就是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批评。

批评的4大内容

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由于对反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本质认识不足,怀着过于慈善的心肠来找到列宁论理,说不能镇压知识分子。列宁巧妙地借一位工人的话说,如果不镇压那些顽固坚持反动立场、替沙皇作帮凶的知识分子,苏维埃政权就一天也不能维持下去。列宁的劝说既有说服力,态度又诚恳,高尔基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他临别时还对列宁说:“列宁同志,您真行,批评了人,还让人高高兴地走。”

怎样才能像列宁那样,做到批评使人口服心服?批评时该说些什么?又该怎么说呢?这就涉及批评的内容。

以下是批评的内容:1.批评要有针对性

批评之前认清批评是针对哪一种行为的,不要把话说得太笼统,避免使对方无端受到冤枉或产生猜疑。如某大学的一名班干部批评一位同学,可有两种说法:①你怎么一点也不关心集体。②你已经有两个月没做值日生了。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这两个都是批评句子。①句说得太笼统,而且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全盘否定人。说话笼统,也就不够确切了。对方可举例反驳:“我怎么一点也不关心集体,上次秋游活动我不也参加了吗?那天班级拔河比赛,我不也在拉拉队里吗?”这样一来,就会引起新的矛盾。②句就比较好,没有用“一点也”这样绝对的话,就事论事,向对方指出一件确有其事,又是不应该的行为。受批评的人不认为是受了不公平的攻击,就容易心平气和地接受意见。2.衡量改正的可能性

如果在公共汽车上有人踩了你一脚,如果你的未满10岁的女儿把饭碗打破了,这些事应不应批评?这些事都不能动辄批评。别人踩了你,是因为公共汽车太拥挤;女儿打破碗是因为不小心,对这些都应采取宽容、安慰的办法。

认清了要批评的那件事,在批评之前还必须衡量一下对方是否有能力、有条件改正到你所要求的程度。

美国著名职业篮球明星巴克利,他的个人篮球技术是非常出众的,但他对别人的失误就缺乏耐力,见同伴失了一个球,就怒气冲冲地冲着对方说:“每次都是你,害得我们输了球”。凡与巴特利同队一起打球的人,都觉得他“老是在批评别人,像一位完人一样看不惯别人”。最后,巴特利众叛亲离,凄凉地隐退了。巴特利这种批评是不明智的,倒是他应该自问:“我是不是也有责任?何况人家已尽了力,怎么能拿别人当出气筒呢?”这样一问,就会知道自己批评不妥,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批评的话就不会冲口而出了。3.指出“错”时,也指明“对”

大多数的批评者是把重点放在指出对方“错”的地方,但却不能清楚指明“对”的应怎么做。必须仔细想过后,才能明白你究竟要对方怎样做,该怎么把话说出来。有的人批评人家说:“你非这样不可吗?”这是一句废话,因为没有实际内容,只是纯粹表示个人不满意。又如一位丈夫埋怨妻子说:“家里一团糟,又有客人要来,你怎么只管坐在那儿化妆?”这种话也不会起作用,他只说了一半。到底期望妻子怎样做,他一句也没有提。应该这样说:“客人要来了,你帮我去买点青菜和水果,然后将客厅里的报纸收拾一下,好吗?”

说明要求人应做的事,其实是指示对方改正的方向,让对方从另一个角度来接受批评的内容。一位车间主任批评一位青年工人说:“你最近比较散漫。”青年工人听了手足无措,并不清楚自己有什么问题。车间主任应该说清楚是指他上班迟到,还是没有参加技能培训等。

另外,为提高批评的效率,应该“不说我们不满意的,只说我们赞成的”,这样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一位刚刚搬到新宿舍区的青年人向居民委员会主任提意见,抱怨这儿摩托车保管站的服务态度太差劲。这位主任及时地把意见转告了保管站的保管员。几天以后,这位青年人又送摩托车到保管站,保管员笑脸迎接,主动把他的摩托车安放好,还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使这位青年大为感动。事后他才知道,居委会主任向保管员说:“新来的青年人对你的服务特别满意,还要感谢你。”“真正懂得批评的人着重的是‘正’,而不是‘误’。”这是英国18世纪著名评论家约瑟·亚迪森的名言。4.“你懂得我的意思吗?”

批评人的话语,一定要让受批评者听懂,否则无异于对牛弹琴。常常听到夫妻俩之间的埋怨:“我们俩总合不到一块儿。”这句最普通的埋怨话,可能会被对方误认为是要“离婚”。

如果要求证对方是否听懂你的意思,最简便的方式就是问一问:“你懂我的意思吗?”然后听听对方口中说出来的话是否是你的本意。可惜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这一点。问一问对方是否同意你的看法,也是批评别人时可以采取的沟通方式之一。能开口问,起码排除了对方沉默、生闷气的可能,如能坦然地提出异议,解决问题就有希望了。因为能明白对方还有哪些问题未想通,或自己有什么讲得不准确的,可以作更深一层次的探讨。

第8章 拒绝但不使人难堪

绝别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有一位教授说:“求人办事固然是一件难事,而当别人求你办事,你又不得不拒绝的时候,也是拒叫人头痛万分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我们也不希望给别人带来不愉快,所以也就很难说出拒绝别人的话。”简单生硬地说“不”,不叫拒绝,拒绝是要讲究技巧的:既要拒绝对方的不适当的要求,又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同时又不能损害彼此的正常关系。因此说,拒绝别人并不是容易的事。怎样才能既拒绝别人又不至于得罪他、不恶化相互关系呢?这需要一定的技巧。

人际交往中学会拒绝

在人际交往中,处处需要说“不”。比如,双休日你正在家休息,推销员不期而至,说什么“给您送礼来了”,软磨硬缠推不出门;电话铃忽然响了,是某家电器公司的推销人员,向你介绍一种最新产品,是如何的物美价廉;你本来经济就有点紧张,却有朋友告诉您“××要结婚了,我们去祝贺一下吧”,“××刚生了个小孩,我们去看看吗”;当你正在办公室聚精会神地工作,来了一位工作刚告一段落的同事对你说:“休息一下,别那么累。”刚送走这位先生,又来一位聊天的同事,如果你对他们都热情地奉陪到底,这半天就泡汤了,什么事都做不成了。对付“聊天客”,你可以说:“真抱歉,今天是我近来最忙的一天,再累都不敢休息。”稍有自知之明者,立刻就会明白你的意思。所以说,在社交中善于说“不”,是摆脱一切干扰的技巧。“不”字是一个情绪强烈的负面词,当我们对上司、朋友使用它时,一定要面带微笑,语气亲切。即使是对素不相识的营销人员,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对来自亲戚朋友的请求更需要一些拒绝的技巧。假如我们担心老朋友埋怨我们不近人情,怕人们说我们不愿帮助人,怕伤害别人的自尊心或怕给人带来不愉快和麻烦,便轻易答应别人一些事情,结果反而使自己陷于无穷的烦恼和纠缠中不能自拔,这样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还浪费了自己的精力,伤害了自己与朋友的感情。1. 首先为说“不”字而表示歉意

当你要拒绝朋友的求助时,首先态度要温和,尽管说“不”是自己的权利,但仍需先说“非常抱歉”或者说“实在对不起”,然后再详细陈述自己不能“帮忙”的各种理由。这样,朋友在感情上就能接受,从而避免一些负面影响。

让朋友在感情上体会到,你拒绝的是这件“事”,而不是他这个“人”。使朋友感觉这件“事情”虽然被拒绝了,而他和你还是要好的朋友。你可以如此说:“这件事我非常乐意干,只是不巧,我现在手头正做一个急件,下次您再有这样的美差,我一定干。”你还可以这样说:“这几天我实在脱不开身,您是否请老张来帮忙,他在这方面业务比我精通,您若是不便于找他,我可以代您向他求助。”2. 委婉地拒绝朋友

不要生硬地拒绝朋友的求助,应该让朋友意识到你是为了他的“利益”而拒绝的。你可以这样说:“我非常同情您,也非常想帮助您,但对这件事我并不在行,一旦干坏了,既耽误了工作,又浪费了财物,影响也不好。您不如找一个更稳妥的人办。”或者说:“您的事限定的时间太短了,我若轻易接下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肯定干不好。您可以先找别人,实在不行了咱俩再商量。”这位朋友即使转了一圈回来再求你,你已有言在先,这时你就可以提出一些诸如推迟完成日期之类的条件。如果这位朋友认为不行,他自然会另请高明去了。

如果朋友请求帮助的事的确思考不周,你可以耐心地实事求是地给朋友分析这件事办与不办的利弊。让朋友自己得出“暂时不办此事”的结论。3. 在工作中学会拒绝

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虽然帮助同事是种良好的品质,但若妨碍了自己的工作则应该学会拒绝。

当然,拒绝他人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一些技巧。例如,拒绝接受不善体谅他人而又十分苛刻的上司的要求,通常都被视为不可能的事。但是,有些老练的时间管理者却深谙回绝的方法,经常将来自上司的原已过多的工作,按轻重缓急编排办事优先次序表,当上司提出额外的工作要求时,即展示该优先次序表,让上司决定最新的工作要求在该优先次序表中的恰当位置。这种做法具有三个好处:第一,让上司做主裁决,表示对上司的尊重;第二,行事优先次序表既已排满,任何额外的工作要求都可能令原有的一部分工作无法按原定计划完成,因此除非新的工作要求具有高度重要性,否则上司将不得不撤销它或找他人代劳,就算新的工作要求具有高度重要性,上司也不得不撤销或延缓一部分原已指派的工作,以使新的工作要求能被办理;第三,部属若采取这种拒绝方式,可避免上司误会他在推卸责任。因此,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拒绝方式。

不要不好意思说“不”

很多人在想要拒绝对方的时候,会产生一种“不好意思”的心理。这种心理阻碍了人们把拒绝的话说出口。由于这种矛盾的心情,态度上就不那么热心了,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欲藏又露。在这种心理的制约下,最终往往是依照对方的意图行事。即使拒绝了对方,其态度也容易使对方产生误解,认为你成心拿架子,不够朋友。因此,要想使自己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不致惹出许多麻烦,首先要克服这种“不好意思”的心理障碍。

国外研究拒绝艺术的专家强调,要建立这样一种意识:“你有权利说‘不’,你不必因为拒绝了别人一件事而感到不好意思。”这样,你在拒绝时就会心情坦然、举止大方、态度明朗,避免被误解和猜疑。即使对方开始会对你的拒绝产生一点失望和遗憾,但由于你的态度表情向对方表明你是坦诚的,使对方受到感染,容易弱化对方心中的不快。如果你自己都觉得拒绝不应该,心里发虚,那么你的态度表情就会迟疑不决,对方也会觉得你拒绝的理由是不可信的。

在服装店,你在挑选一件衬衣,样式和做工都令人满意,但在价钱上你却觉得不够理想,但看到售货员的热情服务,使你不好意思不买它。售货员就是利用你的这种心理,越是看到你在犹豫,就服务得越是热情越周到,帮你量好尺寸、试大小,甚至动手包装好,放进你的购物袋里,造成既成事实。

初次交女朋友,你也许会感到左右为难,因为她的长相实在让人爱不起来,但是,由于是你的上司介绍的,或者是上司的女儿,使你在拒绝上产生了犹豫,虽然每次会面都使你感到不舒服、不愉快,恨不得马上逃得远远的,但你一想到姑娘的身份、上司的威严,你就不得不仔细斟酌。姑娘却对你一见倾心,脉脉温情,你的上司也觉得好事可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一再丧失拒绝的机会,勉强交往,这样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

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因为不好意思说出那个“不”字,而买了不称心的衬衫,娶了自己不喜欢的姑娘,答应了自己办不到的事情,耽误了自己不应该耽误的约会。

拒绝,但不使人难堪

在你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可能也会遇到下列的情形:一个信誉不良的熟人来缠住你,非要向你借钱不可,但你知道,如果借给他便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你的顶头上司在增减人员上向你提出一些建议,但是这些建议又不符合公司现实情况。诸如此类的事你必定要加以拒绝,可是拒绝之后,就要伤和气,引人恶感,被人误会,甚至积怨甚深。

要避免这种情形发生,唯一的方法便是要运用些聪颖的智慧。请看下面的例子:在德国某电子公司的一次会议上,公司经理拿出一个他设计的商标征求大家意见。经理说:“这个商标的主题是旭日。这个旭日很像日本的国徽,日本人民见了一定乐于购买我们的产品。”营业部主任和广告部主任都极力恭维经理的构想,但年轻的销售部主任说:“我不同意这个商标。”经理听了感到很吃惊,全室的人都瞪大眼睛盯住他。年轻的销售部主任没有同经理争论那个带红圈圈的设计是否雅观,而是说:“我是怕它太好了。”经理感到纳闷,脸上却带着笑说:“你的话叫我难理解,解释来听听。”“这个设计与日本国徽很相似,日本人喜欢,然而,我们另一个重要市场中国的人民,也会想到这是日本国徽,他们就不会产生好感,就不会买我们的产品,这不同本公司要扩展对华贸易营业计划相抵触吗?这显然是顾此失彼了。”“天哪!你的话高明极了!”经理叫了起来。

向有权威的人士表示反对或拒绝,你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还要注意技巧。年轻主任用一句“我是怕它太好了”先抚平了经理的不快,使他不失体面,然后他用更充分的理由,提出反对经理看法的意见,经理也就不会感到下不了台。

拒绝用语

拒绝是难免的,遭到拒绝又是不愉快的。诚恳的态度,得体的用语可以把这种不快减少到最低度,并得到对方的谅解和认可。1.诱导法

甲向乙打听机密,乙神秘地问:“你能保密吗?”甲说:“能。”乙接着说:“你能,我也能。”2.推托法“前几天经理刚宣布过,不准任何顾客进仓库,我怎能带你去呢?”“这个问题涉及好几个人,我个人决定不了。我把你的要求带上去,让人事部讨论一下,过几天答复你,好吗?”“这件事我做不了主,我把你的要求向领导反映一下,好吗?”3.委婉法“这个设想不错,只是目前条件不成熟。”“这倒是个好办法,但我的上司恐怕接受不了。”“主意不错,可惜我那天正好出差在外。”4.隐晦法“小伙子,我真难以想象公司少了你会怎么样,不过我从下星期一开始想试试看。”“贵公司地理环境不太好,我看××公司可能更适合举办这次活动。”5.虚实法问:“中国能拿几块金牌?”答:“到时候就知道了。”问:“××认为贵公司不可能按时交货。”答:“他们有充分的言论自由,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拒绝的七大妙招

怎样才能既拒绝别人又不得罪他,不恶化相互关系呢?这里列举7种既恰到好处,又不失礼节的拒绝妙招:第一招:幽默诙谐式

著名导演希区柯克在执导一部影片时,有位女明星老是向他提出摄影角度问题,她左一次右一次地告诉希区柯克,一定要从她最好的一侧来拍摄。“很抱歉,我做不到!”希区柯克回答:“我们拍不到你最好的一侧,因为你把它放在椅子上了。”他的话,引得在场的人都笑弯了腰。

招式妙诀:通常,幽默的语言可以调节气氛,并且能让对方在笑过之后得到深刻的启示,如果以幽默的方式来拒绝,气氛会马上松弛下来,彼此都感受不到有压力。第二招:热情友好式

一位青年作家想同某大学的一位教授交朋友,以期今后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携手共进。作家热情地说:“今晚6点,我想请你在海天楼餐厅共进晚餐,我们好好聚一聚,你愿意吗?”事情真不凑巧,这位教授正在忙于准备下星期学术报告会的讲稿,实在抽不出时间。于是,他亲热地笑了笑,又带着歉意说:“对你的邀请,我感到非常荣幸,可是我正忙于准备讲稿,实在无法脱身,十分抱歉!”他的拒绝是有礼貌而且愉快的,但又是那么干脆。招式妙诀:如果你想对别人的意见表示不同意,请注意把你对“意见”的态度和对人的态度区分开来,对意见要坚决拒绝,对人则要热情友好。第三招:相互矛盾式

春秋时,鲁国相国公仪休喜欢吃鱼,因此全国各地很多人送鱼给他,但他都一一婉言谢绝了。他的学生劝他说:“先生,你这么喜欢吃鱼,别人把鱼送上门来,为何不要了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才不能随便收下别人送的鱼。如果我经常收受别人送的鱼,就会背上徇私受贿之罪,说不定哪一天会免去我相国的职务,到那时,我这个喜欢吃鱼的人就不能常常有鱼吃了。现在我廉洁奉公,不接受别人的贿赂,鲁君就不会随随便便免掉我相国的职务,只要不免掉我的职务,就能常常有鱼吃了。”听了先生这番话,学生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招式妙诀:当别人向你提出使你感到为难的要求时,你不妨先承认他的要求可以理解,你同时也希望满足他的要求,但接着说出不容置疑的客观原因,从而拒绝他的要求。第四招:相反建议式

有这样一则对话:小李:“小张,王经理让我把这些资料整理好,但我怕做不好,你能帮我完成吗?”小张:“我很愿意帮你的忙,可是很不凑巧,我自己的那份工作还没干完。其实以你的能力和素质是完全可以做好那件事的。你不妨先干着,也许我能帮你干点别的什么。”小李:“那好吧!谢谢你啊!”

招式妙诀:小张的这一番话说得非常妙,如此既有拒绝,又有相反的建议,建议他先干着,对方还有什么话好说呢?相反,如果小张本能地回答:“你的事我可不在行”。这是很不好的拒绝方法,很容易伤了同事之间的和气。第五招:岔开话题式

林肯曾经有一次巧妙的拒绝:一个秃头的来访者对林肯纠缠不休,浪费了他不少时间。为了摆脱他的再次打扰和纠缠,林肯想出一个妙方。在那人第二次来访时,他故意打断对方的话,匆忙拿出一瓶生发药水送给对方:“人们都说这种药水可以使脑袋长出头发来。现在你把它拿走吧,过几个月再来看我,告诉我效果如何。”那人有点尴尬,但看林肯诚心诚意的样子,只得拿起药水走了。林肯的这一招确实高明,不仅一下子把对方打发走了,还使对方不好意思在短期内再来打扰他。

招式妙诀:当别人向你提出某种要求时,他们往往通过迂回婉转的方式,绕个大弯子再说出原意,如果你在他谈到一半时就知道了他的意图,并清楚自己不能满足他的愿望时,你不妨把话题岔开,说些别的。让他知道这样做只会使你为难,他也就会知难而退了。第六招:反弹式

在《帕尔斯警长》这部电视剧中,帕尔斯警长的妻子出于对帕尔斯的前程和人身安全考虑,企图说服帕尔斯中止调查一位大人物虐杀自己妻子的案子。最后她说:“帕尔斯,请听我这个做妻子的一次吧。”他却回答说:“是的,这话很有道理,尤其是我的妻子这样劝我,我更应该慎重考虑。可是你不要忘记了,这个坏蛋亲手杀死了他的妻子!”

招式妙诀:别人以什么样的理由向你提出要求,你就用什么样的理由进行拒绝,让对方无话可说。第七招:寻找出路式

例1:甲:您就帮我把这件事办了吧!

乙:这件事我实在没有时间帮你去办了,你不妨去找××试试。

例2:甲:这份资料,我能借用几天吗?

乙:对不起,这份资料我这几天还要用,不过图书馆里还有一份没有借出去,你赶快去还可以借到。

招式妙诀:当对方确有为难之事求助于你,你又无法承担或不想插手时,你可以用为对方另找其他出路的方法,来弱化可能产生的不愉快。对方有了其他“出路”,就会对你的拒绝不太在意了。

说“不”的禁忌

说“不”有以下几个禁忌:1. 忌拖延说“不”的时机

有些人觉得不便说“不”,便随便找些不值一驳的理由来暂时搪塞对方,以求得一时的解脱。这个方法并不好,因为对方仍可以找理由跟你纠缠下去,直到你答应为止。比如你不想答应帮他做事,推说:“今天没有时间。”

他就会说:“没有关系,你明天再帮我做好了,这种事情就拜托你了。”

又如你不想要对方想转让给你的一件衣服,你推说:“钱不够。”

那么对方会说:“钱以后再说。”就把你轻易应付过去了。

或者你不愿意跟对方跳舞,推说:“我跳不好。”

那么他一定会说:“没关系,我慢慢带着你跳。”2. 忌与对方套近乎

给人以“敬而远之”的态度,比较容易把“不”说出来。或者说,对方试图与你套近乎,你要保持头脑清醒,以免做了感情的俘虏,给对方可乘之机。一般说来,见一次面就能记住别人名字的人,常容易与人接近。故此,在交谈中不断称呼别人名字,并冠之以“兄”、“先生”等词语,这易产生亲近感,那么,反过来你想说“不”时,便应杜绝这种亲密的表示,即对方的名字一概不提,这样加大与对方的心理距离,容易说“不”。还有,谈话时尽量距离对方远些,使其不容易行使拍、拉等触动性的亲密动作。据心理学家研究,“触动”是很容易产生共同感受的,所以想说“不”时应注意避免。另外,最好也不要触摸对方递出来的东西。东西也和人一样,一经“触摸”也会产生“亲密感”,想要拒绝就不容易了。

因为这些都是小小的谎言,一经反驳,你定有所慌乱,“不”的意志便很难贯彻了,所以对付这种情况,你倒不如直截了当地用较单纯的理由明确地告诉对方:“你托办的这件事办不到,请原谅。”“这件衣服的颜色我不喜欢,很抱歉。”“我已经另约了舞伴,不能跟你跳,对不起。”

这样虽说显得生硬些,但理由单纯明快,不给对方可乘之机,反而可以免除后患。3. 忌优柔寡断

拒绝别人时,要坦诚明朗,不要优柔寡断。当然,这并不是主张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都直来直去地说出这个“不”字。对于那些自尊心较强、敏感或是“脸皮薄”的人来说,只婉转地表述拒绝的理由,而不说出拒绝的话会更好一些。因为对方会从你的话音中体察到你拒绝的意图,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来。这种拒而不言绝、诿而不言推的方式,可以避免使对方感到下不来台、丢面子,避免破坏交往的好气氛。比如,当朋友在你正要出门时来访,你在表示欢迎的同时可以说一句:“你来的真巧,稍晚一会儿定会扑空!”这等于暗示对方,你马上要出门办事。如果对方是知趣的人,便会简短地说明来意后很快告辞,或者另约时间再访。这比由你发出明确的“逐客令”要好得多。需要注意的是,你的暗示必须含义清楚,使对方易于觉察。

第9章 看清对象因人而言

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是指办事时要针对具体情况,灵活机动,不能拘泥于现成的条文,生搬硬套。说话也是俗这样,也要针对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因人而异。《鬼谷子·权篇》将“看人说话”的技巧演绎得淋漓尽致:“与智者谈话,要以渊博为原则;与拙者谈话,要以强辩为原则;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以简要为原则;与高贵的人谈话,要以鼓吹气势为原则;与富人谈话,要以高雅潇洒为原则;与穷人谈话,要以利害为原则;与卑贱者谈话,要以谦恭为原则;与勇敢者谈话,要以果敢为原则;与上进者谈话,要以锐意进取为原则。”这些都是与人谈话的原则。

边看边说,边说边看

不同的人爱听不同的谈话内容,这是容易理解的。但困难的是你怎么知道他爱听什么、不爱听什么呢?这就要“看”人说话——边“看”边说,边说边“看”。

这“看”,即是观察:在与对方谈话时,要善于一边说一边察言观色。“看”对方的什么呢?1. 看面部表情

狄德罗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有时对方口头表示赞同你的意见,但他的眉头却不知不觉地紧皱了起来,或者他的嘴唇突然紧闭,而且嘴角向下撇。这些表情恰恰是内心不愉快的流露。因此他说的赞同的话其实是言不由衷的,或是碍于情面,或是屈于权势,才不得不这样说的。2. 看体态表情

几乎每一种体态,每一种动作都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都在宣泄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问题在于我们要能看懂这些体态表情,要能领会它们的内在含义。假如与你谈话的人双脚并立,双臂交叉在胸前,这就表明此人对你怀有某种敌意,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的谈话姿势;而当他不仅双臂交叉,而且双拳紧握时,那就是说他不止在自卫,还要向你进攻了。又如,如果谈话者常向你摊开双手,这就表明此人是真诚坦率的,他对你毫无提防之心。3. 看语言表情

与人交谈时不但要看他说什么,而且还要看他怎么说。这就是要从对方说话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腔调等听出他的弦外之音。这是因为说话声音的种种变化不但表现一个人的性格——急性子的人说话节奏快、声音响亮,慢性子的人说话节奏缓慢、声音低沉——而且能够表明一个人的情绪与心境。例如,人忧伤时语速慢、声音低、节奏平缓,而人兴奋时则与之相反,语速快,声音高,节奏强烈。

所谓“看人说话”,主要是“看”上述三种表情。从这些表情变化中,我们便可随时猜度对方的心理态势,透视对方的心理需要,然后也就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谈话的内容与方式,使之更适应对方的思想线索。这样,说话便可获得预期的效果。“看人说话”,将使你在成功的道路上路路绿灯,处处顺畅。

注意对方,谨慎开口

与人交谈要善于观察,尽可能地用眼睛捕捉一些与对方深入谈话的信息与灵感。如果有机会到陌生朋友家里去做客,就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细心观察对方的有关情况,加强对对方的了解。比如,我们从对方家庭的日常生活用品及布置设计中,就可以判断出对方的经济状况、生活情趣、艺术修养格调等;从对方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及衣着表情,就可以窥探出对方的性格、品德以及在为人处事与待人接物方面怎样;从对方家中案头放的书籍、墙上挂的艺术作品,就可以了解到对方的个人爱好、学习兴趣、审美情趣等。有了以上这些对对方的了解,我们就可以轻松自如地与对方进行交谈。1. 注意对方的心理

了解听者的心理,是掌握说话技巧的基础。我们只有在了解听者心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选择在某个场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哪些话能够打动听众的心灵,能使听众产生共鸣,真正使谈话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

人的心理捉摸不定,较难把握,但是,在有些场合,人内心的东西又常通过各种方式而外露。善于观察听者的一举一动,并能据此加以分析和推测,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掌握听众的心理和情感了。譬如,在讲话时,听者发出欷声,说明听众不喜欢那些话;如果听者两眼注视,说明说话的内容非常吸引人;如果听者左顾右盼,思想不集中,说明他心里可能很着急,但又出于面子而不愿离开……当然,有许多人善于抑制自己的感情,不让它外露,不过即使是这样,也仍会露出蛛丝马迹。战国时,魏文侯和一班士大夫在闲谈。文侯问他们:“你们看我是怎样的一位国君?”许多人都答道:“您是仁厚的国君。”可一位叫翟黄的人却回答说:“你不是仁厚的国君。”文侯追问:“何以见得?”翟黄有根有据地答道:“你攻下了中山之后,不拿来分封给兄弟,却封给了自己的长子,显然出于自私的目的,所以我说你并不仁厚。”一席话说得文侯恼羞成怒,立刻令翟黄滚出去,翟黄若无其事地昂然离去。文侯仍不甘心,他又接着问任痤:“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国君?”任痤答道:“您的确是位仁厚之君。”文侯更加疑惑了。任痤说:“我听说过,凡是一位仁厚的国君,其臣子一定刚直,敢说真话,刚才翟黄的一番话说得很直,而不是阿谀奉承之词,因此,我知道他的君主是位宽厚的人。”文侯听了,觉得言之有理,连声说:“不错,不错。”立即让人把翟黄请了回来,而且拜他为上卿。

在这则故事中,我们不但能看出任痤的人品高尚,救助同事;而且能看出他机巧聪明,善于抓住魏文侯愿意被人尊为仁厚之君这种心理,从同一事件中巧妙地引出了有利的结论,化解了文侯和翟黄之间的矛盾。2. 注意对方的身份

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在说话的时候不考虑到彼此的身份。不分对象,不看对方的身份,都用一样的口气说话,实在是一种幼稚无知的表现。虽然身份不同不会妨碍人际交流,比如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普通人对于有名气地位的人,等等,不必表现得屈从、逢迎,但在言谈举止上有必要表现得更加尊重一些。在不是十分严肃隆重的场合,身份较高的人对身份较低的人说话越随和风趣越好,而身份较低的人对身份较高的人说话则不宜太过随便,尤其是在公众场合,说话要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自己与听者的身份差别。1953年6月28日,毛主席到了北京市郊区鱼池村视察。他走访的第一家,主人名叫张振。走进院里,毛主席就问寒问暖,他摸着院子里晾的一床露棉花的破被套问,冬天盖这样的被子冷不冷;又走进屋里问,冬天烧不烧炕;还问家里几口人,都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小孩子上学没有,庄稼长得好不好……当问到粮食够吃不够吃时,张振如实回答:“过去吃野菜,现在有吃的了,不过还不大好,荒月还要吃些白菜团子。”毛主席点点头,安慰他说:“不用急,生活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与乡亲拉家常,毛主席对不同的人擅长说不同的话,讲究话语的形式与自己和对方的身份相符,既得体又恰当,更把自己与乡亲的距离拉近了。3. 注意对方的地位

地位,是个人在团体组织中担负的职位和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社会职责和交际目的,对口才表达也会产生不同的需求。美国军队中规定,凡是军人都不能蓄长发。而黑格尔将军在担任北约部队的总司令时,却蓄着一头长发。有一名留长发的士兵看到画报上登载着一头长发的黑格尔将军的照片,就把它撕下来,贴在不允许他留长发的连长的办公室门上。为了表示抗议,他还画了个箭头,并在旁边注了一行小字:“请看他的头发!”连长看了这份别出心裁的抗议书后,并没有立即把这个愤愤不平的士兵叫来训斥,而是将那箭头延长到总司令的肩章处,并也加注了一行小字:“请看他的军衔!”

这个士兵只想和黑格尔攀比头发,因而愤愤不平,却没考虑到两者身份和地位的悬殊差异,连长则不失时机地提醒了他。清朝的乾隆皇帝有一次到镇江金山游览。当地的方丈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小和尚做向导。当乾隆皇帝上山时,小和尚边走边说:“万岁爷步步高升。”乾隆听了很高兴。一会儿,下山了。乾隆皇帝有意试试小和尚的口才,便问:“你在上山时说我步步高升,现在你看我怎样?”小和尚不假思索,立即答道:“万岁爷后步更比前步高!”——下山时后面的脚当然比前一只脚要高,所以也暗含着“步步高升”的意思。这个小和尚能注意说话对象的身份地位并选择恰当的用语,体现了他随机应变的智慧。4. 注意对方的性格特征

性格,又称性子或脾气,是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一个人的性格特征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比如:那些快言快语、举止简捷、眼神锋利、情绪易冲动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的人;那些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稳重的人;那些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是性格骄傲自负的人;那些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是性格谦虚谨慎的人。

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人,和他们说话时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比如他喜欢婉转的,就说流利的话;他喜欢亢直的,就说激切的话;他喜欢学问的,就说高远的话;他喜欢家常的,就说浅近的话;他喜欢诚恳的,就说朴实的话。说话方式与对方性格相投,自能一拍即合。罗斯福任国会议员的时候曾参加过一个宴会。他看见席间坐着许多不认识的人。这些人是认得罗斯福的,不过因为他们和罗斯福的地位不同,所以虽然认识罗斯福,也只是淡淡地表示认识而已,并不因罗斯福地位高而献殷勤。那时罗斯福刚从非洲回来,正在预备1912年选举的第一次旅行。罗斯福看见这些人对他没有表示友好的意思,立刻想出一个办法,故意拿出几个简单的问题,去问那些不相识者。陆思瓦特博士是筵席上的主人,那时,正坐在罗斯福的身边。罗斯福凑近他轻轻地说:“请把坐在我对面那些客人的情形告诉我一些!”陆思瓦特把每个人的性情特点都大略告诉了他。罗斯福了解到每个人的性情以后,立刻就有了适宜的谈话资料。5. 区别对方的知识水平

与人说话要区别听话人的文化知识水平。知识水平与人的经历、职业、文化教养等是紧密相关的。江苏省语言学会成立之时,蒋礼鹤教授受浙江省语言学会的委托向大会表示祝贺。他是这样说的:“今天我受浙江省语言学会的委托,到这里来祝贺。江浙是兄弟之邦。从龚自珍和段玉裁来说,江苏还是浙江的‘外公’,我来向‘外公’祝贺。现在祝贺‘外公’健康长寿!”

这几句话中,蒋礼鹤引用了有关的历史名人。段玉裁是清代著名文学家,龚自珍是段玉裁的外孙,也是个著名的文学家。由于在座的都是语言学工作者,对于段玉裁和龚自珍的这层关系都是十分了解的。因此,蒋礼鹤这几句针对对方的知识水平而说的话,说得十分得体。6. 考虑对方的语言习惯

说话要考虑感情、褒贬、民族、时代、地域等问题,不可大意。我们说某人“壮得像头牛”,英语则说“壮得像匹马”,就是语言习惯的问题。有个牧师,想翻译《圣经》给非洲居民读,可是译到“你们的罪恶虽然是深红的,但也可以变成像雪一样的白”的时候,难题就出现了。因为热带的土人,根本不知道雪是什么东西,雪的颜色和煤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后来,牧师从椰子得到启发,把这句话改译成“你们的罪恶虽然是深红的,但也可以变成像椰子肉一样的白”,这样,非洲居民就懂了。

把“罪恶可以变成像雪一样的白”译成“罪恶可以变成像椰子肉一样的白”,这正是考虑到了对方的语言习惯。7. 顾及对方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加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说话时,需要顾及对方对该事物的兴趣,顺着他的心理倾向,如对一位潜心学问的学者就不能谈“股票”、“生意经”;对一位经商的人就不能谈“治学之道”。一个具有敬业精神、勇于开拓创造的人,喜欢听事业、工作方面的具体指导和建议;生活困难,穷困潦倒的人喜欢听到扶贫济困、发财致富的信息。不同的兴趣有不同的“兴奋点”,兴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交谈,可以激发出话题焦点的“火花”,进而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面包商图维一直试着将面包卖到纽约某家饭店,可连续4年都失败了,最后图维决定改变策略。他打听到经理是“美国招待者协会”的主席,于是不论在何处举行活动,他都必定出席。当图维再次见到经理时,就和他谈论他的“招待者协会”,这一下打开了经理的话匣子,反应异乎寻常的热情。经理在图维离开办公室之前,“卖”给了他一张协会的会员证。图维只字未谈面包销售之事。几天以后,饭店的人主动打电话要他们送面包样品和价格单。4年努力未成,一朝交谈得手,全在于投其所好。

10种会说话的人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所以语言是鉴识别人的重要依据。人的思想及情感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一个人的品格是粗鲁还是优雅,会在粗鲁或优雅的措辞中自然而然地流露。生活中多数人谈吐漫无边际,说话不得体,不管别人愿不愿意听,必然是言多必失。

试看那些善于言谈的人,把生活弄得随时随地都很快乐。他们在业余的时间里,可以和他们的朋友或他们的家人快快活活地过一个晚上,使大家得到更多的乐趣。这些人在需要说几句话的场合,往往能说得十分得体,恰到好处。因此,善于运用口才的人,在生活、工作中都有很大的成功。1.奇思妙语者

这种人机智风趣,谈吐幽默,灵感的火花常常在只言片语中迸发。他不论走到哪里,都能给那个地方带来笑声,带来愉快和欢乐。2.转守为攻者

这种人心思细密,关键时刻能稳住阵脚,应变能力强,攻防之间都能做到随心所欲,进退自如,不拘一格。这种人还有一个令人羡慕的优点,他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凡事总是先求不败,再求胜机。3.善于倾听者

一个善于静静聆听别人谈话的人,必定是一个富于思想,有缜密见识和品行、有谦虚柔和性格的人。这种人在人群中,最先也许不大被注意,但最后必定是最受人敬重的。因为他虚心,所以为每个人所喜欢;因为他善思,所以为每个人所信任。4.随机应变者

这种人反应迅速,他的头脑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电子计算机,在一秒钟内就能正确分析自己目前处境的优劣并设法找到为自己开脱的理由,巧妙应对。5.妙语反诘者

这种人不仅能说,而且会听,对对方所说的话能够抓住机会提出各种问题加以反击,令对方哑口无言,从而一举赢得论辩的胜利。6.说服力强者

这种人是优秀而不可多得的外交型人才。他对别人的思想、感觉、看法了解得非常清楚,谈别人的事如数家珍,能替人指点迷津,并能把那些和他不同的或相反的意见推倒移开,使谈话照着自己设计的方案和计划向前走。因此,这种人总是最后的赢家。比如我国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就是一位说服能手。7.谈吐幽默者

富有幽默感的人不但能愉快地做事,更能愉快地说话,他走到哪儿,欢乐就散布到哪儿。这样的人难免有缺点,但由于有情趣,使人欢笑,使人快乐,人人都愿意与之相处。幽默型的人,他们很少遵从逻辑的法则,相反经常运用奇谈怪论,或类似诡辩的手法,使对方如坠五里雾中。打趣话、俏皮话、笑而不谑的话连续不断,使举座为之倾倒。这种才能特别发达的人,总是非常圆活、灵通的聪明人。有幽默感的人,是感觉敏锐的人,心理健康的人,也是笑颜常开的人,胸襟豁达的人。因而,别人乐意与之交往、与之亲近、与之为友。8.滑稽搞笑者

这种人总是以一种调侃的方式,随心所欲地对一个问题进行自由自在的解释,硬将两个毫不沾边的东西粘连在一起,以造成一种不和谐、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效果,从而在这种因果关系的错位和情感与逻辑的矛盾之中,产生出搞笑的艺术。9.旁敲侧击者

这种人和人打交道善听弦外之音,又会传达言外之意,老于世故,擅长话里有话,一语双关。10.软磨硬缠者

这是一种性格顽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他会采用软磨硬缠法,友好地赖着对方的时间,赖着对方的情面,甚至赖着对方的地盘,不答应就是不撤退,不把事情办成就是不回头,搞得对方急不得恼不得,最后不得不答应他的要求。

7种似是而非的人

人世间有不少假象存在,人身上也有许多似是而非的东西。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经由嘴里说出来,初听好像是优点,实际上是致命的缺点,对这种人要仔细看清楚,才能确定怎么说话。1.吹毛求疵者

这种人总是故意挑剔毛病,鸡蛋里挑骨头,没有问题时只想弄出些问题。他有时伪装成对工作事业认真负责的样子,有时又换上一副蛮不讲理的或自以为聪明透顶,或傲慢无知的面孔。不管他属于其中的哪一种,吹毛求疵者心里都揣着一个不正当的念头——不愿与人为善。当一个人处处都这么做的时候,他不是冲着真理、正确原则而来的,他只是以此作为口实和把柄,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害人害己。2.花言巧语者

常言道:“虚浮不实的话语缺少仁爱。”英国谚语也说:“诚实的话语常常不华丽雕琢;华丽雕琢的话语常常不诚实。”像这种描写“花言巧语”的说法还有很多。花言巧语听起来十分顺耳,但如果谁要是全信这一类话,久而久之,后果必然不堪设想。爱听花言巧语的人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去奉承别人,在别人被冲昏了头之后,自己的私欲也得到了满足。不仅如此,花言巧语中隐藏着一口陷阱,一个鲜花覆盖的陷阱,受害人经常是掉进了陷阱后才发现。3.好讲空话者

这种人说大话,爱虚名,行架空之事,谈过高之理,言虚伪之言。爱说空话的人,当他的话不能兑现的时候,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便会编出一些假话来搪塞,这样,就常常使自己陷入失败的泥潭而不自知。王衍清谈误国,赵括纸上谈兵,这是好讲空话者的典型事例。他们最后都落了个祸国殃民、身败名裂的下场。4.鹦鹉学舌者

这种人自己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只是善于借用别人的思想,将别人的思想嫁接到自己的口中,在众人面前宣讲,给人造成“这个人还真行”的错觉。无形之中令大家把他当高人看,从而尊敬崇拜他。鹦鹉学舌的性质说严重一点就是抄袭剽窃。在写作方面,这种人不会成为真正的作家,在演说方面也不会成为真正的演说家。5.华而不实者

这种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开始和他接触,容易对他产生好感,但接触时间长了之后,这种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性会暴露无遗。公元前622年,晋襄公手下有个大臣叫阳处父。他平时喜欢高谈阔论,好为人师。有一次,他奉襄公之命去卫国访问,回来的时候路过鲁国的宁城。宁城有个叫宁赢的人陪他同行。可是,刚走了几天,宁赢离开阳处父独自回家来了。宁赢的妻子很纳闷,便问他为什么这么快回来。宁赢回答:“我虽然同阳处父相处只有几天,但我发现他这个人好像是一株树花开得好看,可就是不结果子。”宁赢叹了口气,颇为感慨地继续说:“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这后一句话的意思是说:“你想想看,像这样华而不实的人,别人定然都会怨恨他,积怨多了,我再跟着他,不仅不能得到好处,反而会受到连累的。所以,我就赶早回来了。”果然,一年以后,阳处父因为没有真本事而被人杀了。6.常发牢骚者

牢骚是个人在受到挫折时的一种抑郁不平的精神性宣泄,也就是说些怪话、不满的话。适当地发些牢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是一种比较原始的“保护性措施”。但一个人经常发牢骚就意味着他适应社会能力的低劣,是一个无能的人,是一个只考虑个人得失的、喜欢斤斤计较的人。经常发牢骚的人,不仅不会获得社会的同情,反而会使其本人的层次更低,因为人们并不喜欢将发牢骚作为社交的主要形式。7.絮絮叨叨者

这些人,说话抓不住要领,看问题看不到本质,一谈及问题,总觉得什么都有理,什么都联系得上,什么都想说个明白,于是,不管他人爱不爱听,能不能接受,不分先后次序、轻重缓急,将想说的都说出来,一直说到他人不耐烦为止。碰到这种人,最好的办法或者是转移话题,或者是闭目养神,或者是做自己的事,免得浪费时间。

与名人交谈,不卑不亢

与名人说话时,不要有害羞畏怯的心理,只要真正表现你内心的意思,你就能与任何名人开口说话。有些人对名人只是一味地说些奉承话及空洞话,这样是不能使对方愉快的。如果你是真诚的,那你就把深烙在内心的印象,说给他听,他会感到愉快,但所用的措辞和说话的态度都要得体。你可以把他视为一位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对他提出一些能够表达感情的问题,不要把他视为什么超人。他也实实在在像任何人一样,敌不过疲倦,也承受不住伤害。他们可能比你更脆弱,而且与你一样害羞。不要认为他的人格真的就很强大。他向公众所投射的信心、睿智、仁慈、滑稽或情感等,实际上很可能是杜撰的。

当你同时应付两位名流时,不要只顾你所景仰的一位,而置另一位于不理。这会让他们两位都不自在。你应该说,遇见两位真是使人兴奋,如果你想和他们继续交谈,那么你必须保证话题是他们二位都能表达意见的。换句话说,你要确保三人交谈的方式。即使你对另一位名人并不熟悉,而且在经过介绍之后,你仍想不起有关他的任何事迹,你也不能对他有所疏忽。你必须一视同仁,表现出同样的热情和友善。

不喜欢说话的名流,包括外貌滑稽突出而似乎容易亲近的喜剧演员在内,他们在舞台上已经笑到了极限,因此,在真实生活中是再也无法幽默的。

作家、诗人、画家、音乐家等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虽不大喜欢说话,但这些人往往对政治乃至于宗教,都有广泛的兴趣。他们在社交场合也许不活跃,不自在,但他们有启发人们思想的独见,你和他们说话,必须耐心,不要轻易动怒,也不要太热切,要温和、冷静和体贴,就像应付任何敏感的人一样。

知名度一般的名人,总是生活在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他们内心的恐惧,使他们脆弱敏感,别人稍有疏忽就会激怒他们,而且他们也容易傲慢。然而,他们绝对需要你的尊重和顺从,他们的名气愈小,对于亲切、尊重的需要也就愈大。

对褪了色的名人,也就是过时的名人,最好采取迂回的战术,通过第三者来了解他的问题。你的开场白应当是积极的,最好不说如“这些日子你是如何打发的呀?”或“我们很久没有见你在公众场合露面,你去哪儿了?”或“这么久不在舞台上露面,会不会觉得无聊呢?”之类的话。这些话等于当头泼他一盆凉水。

消极的开场白,要尽量避免,这无法使他表达他的真情。

在多数情形下,与名人谈孩子是不会错的。你可以问对方有几个孩子,多大了,他们现在在哪儿,以及孩子读的学校好不好,学习成绩好不好……如果你也当了爸爸或妈妈,那么,你就更具备和他们谈论孩子的资格了。你可以告诉他们,你的孩子已经长大,或和对方的孩子同龄,你也可以向他们表达你对孩子染头发的感觉,或孩子喜欢搜集小动物,等等,不过话题不要扯得太远,要适可而止,更不要把所有的秘密都抖出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