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阶段性发展与世界巨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2 01:01:55

点击下载

作者:李琮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当代资本主义阶段性发展与世界巨变

当代资本主义阶段性发展与世界巨变试读: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为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决定自2010年始,设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每年评审一次。入选成果经过了同行专家严格评审,代表当前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水平,体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学术创造力,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封面、统一版式、统一标准”的总体要求组织出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1年3月

自序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基本社会制度或社会生产方式,其历史发展有连续性,同时,更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即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的转变和嬗递。各个阶段都具有它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基本特征。不同阶段的转变,是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现象。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资本主义,固然应掌握其基本性质、基本矛盾、基本规律等基本原理,但这还不够,除此之外,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其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研究和探讨其发展的历史阶段性问题,分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和矛盾。为了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就要准确地判断它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了解它是怎样进入这个阶段的,这个阶段究竟具有怎样的基本特征,它的内部矛盾有了怎样的新变化,它又将从这个阶段走向何方。

我们所说的“当代”,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现在的60多年。在这一时期内资本主义先是进入国家垄断阶段,后又转入国际垄断阶段。本书的任务就是对这两个阶段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尤其把现阶段即国际垄断阶段作为重点,其中包括最近发生的罕见的金融危机,以及后危机时期的展望等。一

每当资本主义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转变或者过渡的关键时刻,学术界对其转变的研究就特别活跃,论争也异常热烈。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转变到垄断阶段时,欧洲的学术界、工业界、银行界、政界都对这一转变予以深度关注,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在社会主义运动内部,甚至产生了激烈的辩论。众所周知,列宁有关垄断资本主义的著作,就是他在与第二国际的代表考茨基等人进行论争中写成的。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和布哈林的《帝国主义和世界经济》等著作深刻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矛盾,对当时的革命运动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至今对人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仍有重要意义。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界就有人提出资本主义已从一般垄断阶段转变到国家垄断阶段了,但由于当时我国处于与资本主义世界隔绝的状态,信息不通,学术界同样是闭塞的,资料收集困难,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并未展开。“十年浩劫”期间,研究工作更完全中断。而且当时“极左”政治思潮肆虐,人们的思想受到禁锢,对资本主义不可能有科学的思考。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常的科研活动得以恢复,关于资本主义阶段性发展的问题又重新提上科研工作日程,特别是对当时资本主义处在什么阶段及有关问题曾出现一些不同意见的争论,我也曾参与其中。由于这一问题提出已久,也酝酿已久,有关学者中,大多数人很快就基本上取得共识,认为“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已进入国家垄断阶段。虽然在个别问题上观点仍存在着分歧,如对这个阶段究竟是垄断资本主义内的一个小阶段,还是超越垄断阶段后的新阶段;这个阶段是从“二战”后开始的,还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就已经开始了,这个阶段究竟有哪些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基本特征等,都有不尽相同的看法。但当时的讨论是认真的、深入的,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是有益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我国对外学术交流也日益活跃,这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问题的研究,包括对有关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尤为有利。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曾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多次去美国、日本、欧洲各国进行学术访问,这对我的科研工作大有裨益。与此同时,我国一批批青年学者成长起来,世界经济和国际问题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工作不断拓展。90年代后期,我国有的学者根据发达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的新发展,又提出资本主义已从国家垄断转变到一个新阶段,即国际垄断阶段。这一问题又立即成为当时讨论的热点,学者围绕这一课题,发表了大量论文和著作,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包括全球化、跨国公司、金融的膨胀和深化、新经济、全球治理等。经过讨论,多数人肯定资本主义已进入国际垄断阶段。虽然与上次讨论一样,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是可以理解的。

对这次讨论,我同样颇感兴趣,并一直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1998年,我的《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一书出版,其中虽然对当代资本主义到那时在体制上、结构上,以及国际经济关系上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有所分析论述,但并未明确作出它已转变到国际垄断阶段的结论。到2002年,我的又一部著作《当代国际垄断——巨型跨国公司综论》出版,对作为国际垄断资本的企业形式的跨国公司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和论述,但该书仍未明确认定资本主义已进入国际垄断阶段。因此,有的学者对我的这种态度有些不解,问我在这个问题上究竟有什么意见。其实在这几年,学术界所发表的不少有关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或跨国垄断资本主义的文章和著作我都注意阅读,我之所以迟迟没有作出明确的肯定结论,主要在于,如果说当代资本主义已进入国际垄断的新阶段,首先必须充分论证它是怎样从上阶段即国家垄断阶段转过来的,它具有哪些新的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是怎样产生的。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占有大量系统、翔实的资料,并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得出具有说服力的论断,而这是需要时间进行深入思考的。除此之外,我发现近十年来西方学者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对外关系等多方面的新发展、新动向非常敏感,发表了数不清的文章和著作,从各种不同角度说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当今资本主义所处的阶段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名目之多,不胜枚举。其中不乏从实际出发,具有科学性和启发性的论述,值得借鉴、参考和吸取。对那些不切实际的观点和谬论,则应进行适当的批判。无论是借鉴和吸取,还是反对和批判,对我们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总之,当时我认为对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已进入一个新阶段这样重大的课题来说,还需要下更大的工夫,花一定的时间。

我经过一番研究和思考之后,认为资本主义已进入国际垄断阶段的论点是符合实际的,也是符合当代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逻辑的。这样,我在2005年决定就这一问题写一本书。尽管这时我国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热潮似乎已经消逝,但这个新阶段仍在继续发展,不断有新问题出现,对它的深入研究,并不嫌晚。我的这本书,原定计划在两年内完成,但到2007年初全书已基本完成时,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发生并迅速扩大和加深,不久,竟演变成全面的严重的金融危机,2008年9月更掀起震撼全球的“金融海啸”和全球经济危机。我的注意力即被这一严重危机所吸引。因为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嬗递,历来是与经济危机分不开的,特别是大危机往往成为资本主义的一定阶段达到顶点开始向新阶段过渡的标志。1873年的经济危机曾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到达顶点加速向垄断阶段过渡的转折点;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和大萧条是垄断资本主义达到顶点开始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起点;20世纪70年代的长期经济滞胀以及在此期间发生的经济危机(1973—1975年和1979—1982年)则是国家垄断阶段达到顶点,开始转向国际垄断阶段的拐点。那么,这次罕见的严重的金融危机是不是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转向又一新阶段的转折点?

从那时至今三年多来,我对这次金融危机进行了跟踪研究,并把它与资本主义又一次阶段性转变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觉得有些心得。虽然我的思考所得是初步的,但我决定把它写在我的书中,而为此,不得不对已写出的原稿几次进行修改和补充,这就又推迟了这本书付印的时间。二

在对现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问题进行研究的同时,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长周期(长波)问题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长波理论是在一百多年前与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争论同时提出的,并由苏联著名的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进行较系统的论证,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除每七八年或十年一次的周期和危机之外,还存在着每五六十年一次的长周期。每一长周期都是由各约为25年的增长期(高涨期、上升期)和下降期(下行期)组成。这种长波理论提出后,立即引起西方学者的极大关注,直到现在,人们仍在进行讨论和争辩。

我经过思考,倾向于肯定长波的存在,并且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波与其阶段性嬗递,两者有内在关联,因为二者都是由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的大飞跃推动的。每当发生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之时,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就必将发生局部变革,以适应生产力新发展的要求,这样,资本主义就会从原先阶段转变到一个新阶段,而在这一转变完成后的一定时期,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经济也就会出现较快增长或高涨,形成长波的增长期。但这一时期,新的矛盾又会出现,并逐步积累,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与生产力更新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又会随之激化,从而会爆发新的严重危机,这种危机既包含严重的生产过剩性危机,又有制度性危机和结构性危机,这些危机互相交织,因此与通常的生产过剩性危机相比格外深重。危机以更大的强制力要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进行新的变革,它将成为资本主义向又一新阶段转变的开端,也是相应长波从增长期转向下降期的拐点。总之,资本主义的阶段性转变是其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部分质变,而长波则是随着这种变革而形成的经济运动形式。

如果从18世纪末期算起,到现在220多年,资本主义已经历了4次半长波,其间曾发生4次大危机,即1873年、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和2008年爆发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关于经济长波及其与资本主义阶段性发展之间的关联,本书专设一章进行具体阐述,如果长波的存在以及它与资本主义阶段性发展之间有着上述内在的关联都是符合实际的、科学的理论,那么对这个理论的确认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三

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性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本书论述既要尽力做到全面性、系统性,又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以一些经济问题作为重点,多用一些笔墨,适当展开论述,其他问题则相对简略。这里不妨对书中着力的地方列举如下。(一)以“当代”为主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如果从16世纪算起,至今已有500年之久,其间经历了多次阶段性嬗递。但本书没有从头写起,而是以当代资本主义新阶段的发展问题为主。如上所述,我们所说的“当代”,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60多年的时间,这是因为,在这之前资本主义历史各阶段,如重商主义阶段(或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自由竞争阶段和一般垄断阶段(或私人垄断阶段),都已成为世界经济史学家著述中的篇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已作出传之后世的经典性论述,人们对此也已有较多了解。而对我们生活的当代,特别是当前资本主义所处阶段,即国际垄断阶段的研究,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当然,资本主义各历史阶段之间如同环环相扣的链条,不可分离,每一阶段都是在前一阶段或前几个阶段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所以在本书的叙述中,也往往要追溯到以往的历史。(二)经济思想和政策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基本社会制度或基本社会生产方式,其阶段性嬗递的推动力,主要在其内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在于一定的外部条件,还在于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政治、哲学思想和经济学理论的反作用。每一次阶段性转变中资本主义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所起的作用,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而对上层建筑,特别是经济思想理论,以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当政集团根据一定经济学理论制定和实行的政策,则应较多地进行介绍和说明。本书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盛行的凯恩斯主义和当时各国政府所执行的政策,以及国际垄断阶段成为西方国家执政者的指导思想的新自由主义和他们所实行的政策及其成败利弊,都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评析。(三)现阶段的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的每一历史阶段都必定出现一系列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是各该阶段实质变化的具体体现,也是该阶段据以区别于前一阶段的基本标志。因此,在论证资本主义从上阶段转变到下一个新阶段时,有必要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充分的、有说服力的分析论述。本书以较大篇幅,对国际垄断阶段的基本特征分别进行了具体说明。(四)金融资本和金融危机

自从英国率先发生第一次产业革命后,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银行、金融业也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占据重要乃至支配性地位。列宁对金融资本高度重视,认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关于金融资本的重大作用问题,贯穿着他的帝国主义论的全部著作。在当代资本主义各阶段特别是国际垄断阶段,金融资本都有显著的新发展。2007年爆发的震撼世界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金融资本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大肆膨胀,投机猖狂达到极点,泡沫崩溃的结果。本书把当代资本主义的金融问题,特别是最近这次全球金融危机问题作为重点之一,并把它看做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期走到尽头,开始向又一新阶段转变的标志,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论述。(五)新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的本性是不断对外扩张,在境外开拓势力空间,加以控制和辖制,以谋取本身的最大利益,因此,本质上就有帝国主义倾向。随着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转变和时代的演进,帝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也不断发生变化,有时是赤裸裸的,有时是很隐蔽的;有时是强硬的,有时是较缓和的。列宁曾把垄断资本主义视为帝国主义,同时他认为帝国主义也表现在其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政策和意识形态方面。在当代资本主义的各阶段中,超级大国的新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表现最为突出。国内外学界对美帝国主义的研究和讨论往往根据形势的变化,时起时伏,在美国小布什总统当政期间,对新帝国主义的批判形成高潮,随着小布什的下台和奥巴马的上台,已渐平息下来。关于这个问题,我也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对西方学者的有关观点,进行了评析。(六)新兴国家的崛起

资本主义从出世那天起,就与落后国家和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其殖民扩张同步而行,直到“二战”后,殖民地先后独立,成为发展中国家。从那时至今,发达的西方国家仍然坚持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但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阶段性嬗递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客观上也出现了一些历史机遇。只要发展中国家实行正确的改革开放政策,也有可能利用这种机遇,加快发展,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崛起成为新兴国家。目前新兴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在迅速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在不断提高。本书对新兴国家的特点及其前景进行了分析,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七)世界巨变

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居于世界的统治地位,“二战”后仍处于优势地位,但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在削弱,美、日、欧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面临着失业率居高不下、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缠身的窘境,左支右绌,难以解脱。世界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国际秩序、世界重心均在发生变化。实际上自从资本主义进入国际垄断阶段以来,这种变化就已开始,近十多年来,变化加快,世界变化之巨大和深刻,是历史上少有的。从这种变化中,可以看到世界未来的走向和人类的前途。本书把这个问题也作为一个重点,进行分析和论述。四

本书并不是一部历史学著作,但我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和新发展问题,即从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探求和揭示当代资本主义阶段性转变的规律性,并对各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进行理论上的说明。由于所涉及的问题较多,其内在联系较复杂,我在本书结构框架的设计上进行了斟酌,最后决定采用读者所看到的这样的章节结构,即全书分为4篇,17章。

第一篇

基本理论,共2章,分别对资本主义阶段性转变与经济长波问题进行理论说明。这两章可视为本书的导论。第二篇当代资本主义各阶段和金融危机,共4章,分别对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阶段的发展进行说明,着重对各阶段的主流经济思想和政策实践进行介绍和评析,对当前这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对后危机时期西方国家经济问题和前景进行了揭示和预测。第三篇基本特征,共6章,对国际垄断阶段诸基本特征一一进行阐述,其中包括当代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金融垄断资本、经济全球化、全球治理等问题。第四篇世界巨变,共5章,包括美国霸权的衰落和新兴国家的崛起、世界矛盾、世界格局、世界重心、世界秩序的深刻变化以及资本主义和世界的未来走向。

由于本书涉及的问题不少都是国内外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在写作过程中我尽量多地参阅他人已发表的有关文章和著作,特别是西方学者的有关文章著作。但这方面的文献丰富繁多,且层出不穷,我看到的可能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难免挂一漏万,对此颇感遗憾。

直到本书完稿时,资本主义向新阶段过渡的曲折过程仍在继续,新的问题和新的变化仍在随时出现。这本书的写作不得不到此为止,但我对问题的研究工作不会停止,而且希望看到今后资本主义和世界发展变化的实际对我在本书中提出的论点进行的检验。

我写此书,希望能够进行一些理论上的创新,至少尽量避免重复传统教条的说教,提出一些有理有据的新见解,同时在文字表述上尽量做到深入浅出,使读者能读下去,并感到有些兴趣和有所收益。但由于个人主客观条件所限,当初的要求和目标恐未完全达到,本书不完善、不适当之处在所难免,请学界同人及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李琮2012年5月第一篇第一章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性综述

在探讨资本主义现阶段问题之前,有必要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方式进行一些说明。从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它既具有连续性,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资本主义的连续性,指的是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基本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方式,其基本性质和基本矛盾非到其生命终结之时,是持续存在,不会发生根本变化的,对此只需作些简单说明;而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指的则是在其发展的全过程中,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在其生产方式范围内,其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制度会发生局部质变,从而出现发展的阶段性的变化。本章着重对这种阶段性变化问题加以说明,包括为什么资本主义的发展会有阶段性,根据什么划分资本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迄今资本主义经历了哪些阶段,资本主义的阶段性转变是怎样进行的,应如何正确认识这种转变的性质等。一 阶段性发展及其原因(一)历史发展的阶段性

资本主义有别于此前旧的生产方式的显著特点,是“生产的不断[1]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资本主义就是在不断的变革、动荡和不安定中发展和前进的。虽然这些变革、动荡和不安定有可能造成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破坏,经济的损失,社会的冲突,从而使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受到挫折,甚至一时倒退,但其基本社会制度不会完全中断,不仅不会中断,而且随之而来的则是新的更进一步的发展。试看资本主义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即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几乎把资本主义大厦的基础摧垮,但最终它仍然凭借自身的力量得以恢复,并在新的基础上和条件下继续发展。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2]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当然,这种历史的连续性,是就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生产方式或一种基本社会制度来说的,至于在个别国家,就可能出现例外的情况。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俄国,因其当时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国内外矛盾激化,以至于1917年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封建专制和资产阶级的统治被推翻,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此外,像旧中国等落后的国家,在“二战”后,也在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个别国家的情况。但即使是个别国家放弃资本主义,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具有重要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但像苏联那样,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由于各种原因,社会主义制度未能得到巩固,终被放弃,又转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以致苏联70多年的社会主义成了资本主义全部历史中的一段插曲,这是值得深思的。

总之,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或基本社会制度,在其诞生后,会不断成长和发展,走过它的全部生命历程,这就是它的连续性。

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更应该注意的是其发展的阶段性。其实,任何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前资本主义的各种社会制度,如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也都各有其阶段性,只不过由于那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发展缓慢,甚至长期停滞,其不同阶段的更替并不明显,以致往往令人难以觉察。而资本主义社会则与此大不相同,它的发展阶段性十分明显,从一个阶段到下一阶段的转变(或过渡)表现得非常突出。

但是应该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标准来区分资本主义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都是以其经济关系作为基础,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全部社会关系和社会上层建筑都将随之发生相应变化,整个社会也就会发生全面的根本的变化。人类各不同的社会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其根本的区分是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基本社会制度的不同。在同一社会制度的发展长过程中所显现的阶段性,同样也是由于其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发生了某种质的变化。不同社会制度的更替,是旧的生产关系完全被突破,被消除,为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所取代;而同一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的转变,则是在这种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并未被突破的情况下,即在原有生产关系和基本社会制度的范围内,发生了部分质变。因此,判断资本主义社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应该从其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特别是其经济制度的变化着眼;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应以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部分质变来加以区分。根据这种观点来观察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到早在14世纪,地中海沿岸的一些欧洲城市对外贸易日益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那是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孕育的时期。直到16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臻于成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世界贸[3]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现代生活史”;“虽然在14和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4]的最初萌芽,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从那时至今大约五百年资本主义的历史,明显区分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初始阶段(有人称之为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或重商主义时期,或手工业工场时期)、自由竞争阶段、垄断阶段、国家垄断阶段,现在则是国际垄断阶段。每一阶段,资本主义都在其基本制度和生产关系范围内,发生局部质变。在发生这种局部质变之前,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渐进式的,而局部质变则是跃进式的变革。关于资本主义各发展阶段的这种划分,我国大多数学者基本上是有共识的。

西方有的学者否认资本主义会发生阶段性变革,如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普赖尔说:“经济体制变革更多是渐进式而不是革命式的,因此[5]不会经常出现结构跳跃。”这在理论上讲不通,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辩证法,也有悖于历史实际。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在平时固然是以渐进方式发展,但到一定程度,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发生跳跃式的变革,产生一定的质变,如果没有这种质变,也就不会发生阶段性转变。此外,西方更多人往往有意无意地回避其生产关系,而是抓住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某些个别新现象来断言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怎样的阶段性变化。例如,有些人单纯根据科学技术的某种新发展,如当前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把当今资本主义称为“数字资本主义”或“网络资本主义”;有人抓住社会生活中的某种个别新现象,如看到资本主义国家持有股票的家庭数目增多,把当代资本主义称为“股东资本主义”;有人从资本主义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的变化角度出发,认为当今资本主义已经是“后福特主义”社会;有人强调资本主义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主导地位,把当今资本主义称为全球资本主义;更有人从西方社会内部关系和国际关系的变化角度着眼,提出“利害相关者资本主义”的观点。此外,还有些人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某些个别新现象、新变化加以过分夸大,断言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超越自身的根本性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似乎已完全被突破,于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新资本主义”、“超资本主义”、“后资本主义”等。

对于当代资本主义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巨大新发展,或其社会经济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出现的新现象、新变化,当然都应加以重视,对西方学者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凡是符合实际的,有科学价值的,应加以肯定和借鉴。但他们忽视或回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基本经济制度,仅从科学技术或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个别新现象来断言资本主义进入了某种新阶段,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至于把某些个别现象加以过分夸大,据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成为历史,或已经进入了某种新社会,则更是不符合实际的。对于其中某些论点,本书将进行必要的评述。(二)阶段性变化的动因

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有其连续性,同时又有明显的阶段性?

如上所述,任何社会的发展变化,基本上是其生产关系发生的变化,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处在不可分的相互联系之中。二者的矛盾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方面。社会生产力是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中所掌握和发挥的能力,这种能力又在人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人们所使用的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和完善,生产活动所及的自然界范围不断扩大和加深,作为生产活动主体的人本身所掌握的经验也不断积累,知识不断丰富,技能不断提高。总之,生产力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有连续性,而且是世代承袭的。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到一定程度,到一定时期,在一定条件下,又会出现飞跃式的变革,发生一定的质变。与生产力的这种既有渐进性又会有飞跃性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社会生产关系也就随之发生既有连续性又呈现阶段性的发展变化。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基本上是建立在人们世代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发展缓慢;无论是社会制度的交替,还是同一社会制度内不同阶段的转变,也都是缓慢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而到资本主义社会,现代科学兴起,远远突破和超越了人们的传统经验,在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成为生产力进步中愈益重要的乃至决定性的因素。这时,生产力的发展就以过去不可比拟的速度前进,水平迅速提高,并且随着科学的重大突破而发生革命性变革。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不仅社会的发展和前进步伐更快,而且其发展阶段性也更明显。所以,马克思把科学看做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和“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

[6]量”。

科学的发展首先是科学知识的发展和科学理论的突破,这主要是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和实验得到的成果。但知识和理论形态的科学,还只是“一般生产力”,只有以科学知识和理论为指导,通过技术发明和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工具(如机器设备)、新的生产工艺,开发和创造出新的原材料和新能源,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科学技术又为劳动者所掌握,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这时,科学知识才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在生产实践中显示出其巨大作用,成为人类发展生产的强大物质力量。

现代科学成为生产力中重要的乃至决定性因素后,不仅大大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科学技术会出现大突破,掀起科学技术革命高潮。当然,这并不是任何一种技术创新。各种一般性的技术发明和创新是随时都会出现的,它们也都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一定作用,但不足以引起科技革命。只有具有基础性的、对生产力的大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科技创新,其实际应用才能导致新产业部门的建立,导致规模更大、生产社会性更高、组织管理更加合理化的新型企业的涌现,导致产业结构的变革,以及新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这样的科技创新才能形成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高潮。在资本主义历史上,已发生过多次科学技术革命,即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以电力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以核能和电子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革命。随着每次科技革命的发生,生产力都会发生飞跃性提高和质的变化,生产的社会性也都提高到新的水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进行新的重大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反过来又促进科学技术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同时也就使资本主义从原有阶段转变到一个新的阶段。

还应该指出,科技革命的发生,并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问题,这个过程还必须具有其他条件,特别是资本的投入。科技创新,其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新企业的建立,新产业部门的发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力资源的开发,新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成长,新市场的开拓,等等,都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这些资本的来源,或者是由于资本家对采用新技术的确能带来超额利润有强烈的期望,因而愿把原有企业积累的资本投入新技术生产和创建新企业,或者是由于银行愿为此提供借贷,或者是由于政府和社会愿予以资金支持。由于科技创新及其实际应用往往具有很大风险性,因此,至少在最初时期内,资本投入是很谨慎的。人们只有看到它确实能带来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时,大量资金才会争先恐后地转移过来,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高潮才能到来。

资本主义阶段性发展和转变的动力,除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飞跃发展这一基本动力之外,还有社会科学理论,特别是经济学理论的特殊作用。社会科学理论属于社会上层建筑,一般来说,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但它一经产生,就会反过来对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当然,如果理论停留在书本上,得不到实际应用,它就不会产生任何作用。但某种经济学说或理论,适应当时资本主义发展和阶段性转变的要求,为大资本集团和当政者所看中,奉为制定政策的理论指针,其政策又为经济工作者、企业家、金融家和各阶层群众所拥护,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向新阶段的转变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如前所述,在资本主义的各历史阶段,都有某种相应的经济学说成为主流学派,独领风骚,但随着资本主义阶段的交替,主流学派的位置也在不断变换。二 阶段性发展的辩证法

为了正确地判断当前资本主义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或正在转变到怎样的新阶段,当然应该根据当前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进行深入的分析,作出科学的判断。与此同时,很有必要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尤其是它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变过程,进行研究和总结,找出其中带有某些普遍性的规律。

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各阶段的嬗变过程,完全体现唯物辩证规律,反过来也可以说,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在资本主义阶段性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从量变到质变

资本主义从一个阶段转变到另一个阶段,是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的某种质变,但这种质变,不可能突如其来地发生,在这之前,必然有一个量变过程。这就是说,在前一个阶段内,会有新的生产关系的某些因素在萌生、发育、成长。当这种新的因素成长到相当程度,足以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时,资本主义才会发生局部质变。这时,资本主义才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种部分质变,首先表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变化。当然,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即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这一基本制度并不会变,但不同历史阶段私有制的具体形态也各不相同。例如,在自由竞争阶段,资本的典型形式是私人资本,企业也是私人企业,资本家既是资本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管理者。这样的资本和企业,规模一般不大。众多这样的私人企业在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优胜劣汰。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信用的发展,私人资本有必要也有可能联合起来成为“社会资本”,企业也变成了以股份公司形式出现的“社会企业”,这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阶段即垄断阶段的前奏。生产力的加速发展,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激烈的竞争,又促进股份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和互相联合,以致在一些重要部门形成垄断。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垄断资本和垄断组织成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转变到垄断阶段。总之,资本主义的每一个新阶段,都是在前一阶段中孕育成熟,最终取代了前一阶段的。在采取新技术、新的组织管理方法、实行股份制的社会企业刚刚出现时,它们也许并不太引人注意,当这种新型企业迅速发展,数目不断增多时,社会生产方式处于量变过程,而当这种企业进一步联合,成为垄断组织,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居于决定性地位时,量变转变为质变,资本主义也就转到了新阶段。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列宁在论证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转变到垄断阶段时,援引了大量“新资本主义经济中万分确凿的事实”,和“一些详细的统计资料”,“来说明银行资本等究竟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量转化为[7]质,发达的资本主义转化为帝国主义,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

再看看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同样,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某种因素,即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国家对宏观经济过程进行干预,国家直接占有生产资料等现象,在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内已经存在。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的结合大大加强。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大萧条和“二战”时期,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二战”结束后,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国际环境中,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已是全面的、经常性的、大规模的,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内在机制,而且在西欧,国家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国有企业在经济和社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资本主义从一般垄断进入国家垄断的新阶段。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其内部,又有新的矛盾产生和发展,又有超越这一阶段的新的因素,即与信息技术大发展相适应的国际垄断资本和新型国际垄断企业不断增长壮大,表明资本主义正在向更新和更高的阶段即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过渡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生了又一次新的局部质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到国际垄断阶段。(二)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转入一个新阶段所发生的局部质变,首先是作为社会基础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质变,其中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管理制和收入分配制等各方面的某种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表现为资本主义的阶段性出现一系列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整个社会关系和政治上层建筑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最重要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基本经济特征。它们涉及或涵盖资本主义国内生产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面,是我们从总体上据以把握和辨识资本主义特定发展阶段的基本标志。在这一系列基本特征中,上述反映所有制变化的新资本和新企业形态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随着所有制的局部质变,又出现了其他基本特征。例如,列宁在论述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转变到垄断阶段时,在说明了“竞争变为垄断”,垄断成了这一阶段的社会基础后,又列举了在此基础上或与此同时出现的其他一系列特征,这就是人所共知的帝国主义“五个基本特征”,即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成金融资本并形成金融寡头;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国际垄断同盟瓜分世界;列强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这些都既是经济特征,又具有社会、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相应特征。

资本主义从一般垄断阶段转变到国家垄断阶段,原有的基本特征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特征。我国学者在研究和论述有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问题时,除了根据列宁的论断,把这一新阶段的基础确定为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融合,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国家直接占有大量生产资料之外,还探究和确定了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其他基本特征。

应该指出,任何一个阶段的基本特征,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一阶段原有特征的基础上演变来的,是前一阶段诸特征合乎逻辑的发展和变化。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8]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资本主义阶段性发展也是如此。因此,在研究资本主义向新阶段的转变时,不能完全抛开前一阶段的诸特征,而应阐明这些特征在新的条件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和因何发生这些变化。

目前,资本主义处在国际垄断的新阶段。研究这个新阶段,必须如实地确切地说明这个新阶段究竟有哪些新的基本特征。(三)对前一阶段的否定

资本主义每一新阶段与前一阶段相比都是更高阶段,其基本特征是在前一阶段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是对前一阶段的继承,又是对前一阶段的某种否定,与前一阶段往往既相联系又相对立。例如,垄断阶段的社会经济的基础是垄断,而垄断是对自由竞争的取代或否定。列宁在论述资本主义转变到垄断阶段时说:“在经济方面,这一过程中的基本现象,就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为资本主义的垄断所代替。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和一般商品生产的基本特性;垄断是自由竞[9]争的直接对立物……”但是,这里应该指出两点,一是这种“代替”、“否定”或“对立”,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发生的,并没有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围;二是这种“代替”、“否定”或“对立”,并不意味着前一阶段的特性完全消失,而是这些特性在新的阶段中或者受到了抑制,退居次要地位,或者在新阶段的条件下,以新的形态表现出来。例如,在垄断阶段,垄断虽然成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但垄断并没有消灭竞争,而是把竞争推向新的高度,赋予竞争以新的特性,它已不再是过去的那种自由竞争,而是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即垄断竞争。列宁说:“从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垄断并不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因而产生许多特别尖锐[10]特别剧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

从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也包含着后者对前者的某种否定。如一般垄断资本主义下的垄断资本,是私人垄断资本,就其本性来说,只要求无约束、无管制地自主运行和扩张,而不愿接受任何外力的干预和管理。因此,即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的一定时期,新古典主义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和理念仍占上风,直到1929年爆发大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岌岌可危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才实行“新政”,建立国家垄断体制,这对一般垄断即私人垄断来说,又是一种否定。虽然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下,私人垄断资本总体上不仅没有受到削弱,反而空前壮大,但它们的发展壮大,已经是在与国家的结合中和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的条件下实现的。

同样,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内部产生和壮大的国际垄断资本又要求放宽和取消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少和消除国家垄断资本和国有企业,与此同时,建立国际组织对全球经济进行干预和管理的机制。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企业即新型跨国公司空前壮大,这又是对国家垄断的否定。(四)理论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变总是伴随着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经济理论的大论战和大创新。资本主义向新阶段的转变,必然有一种新理论或学说,取代旧的理论和学说,被确立为“主流”学派,为统治集团所崇奉,作为执政和治国的指导思想和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例如,在自由竞争阶段,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盛行一时,成为当时资产阶级广为传播和奉行的理论;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转变到垄断阶段后,资产阶级学者对古典经济学加以发展,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以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当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时,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大萧条时,与自由放任的思想相对立的干预主义或管制主义学说应运而生,其代表是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国家干预经济以扩大有效需求,缓解和避免经济危机的主张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说明。“二战”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凯恩斯主义在西方世界一直占据主流地位。此后资本主义陷入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受到质疑和否定,新自由主义又取代了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的主流学派。这种学说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张让市场充分发挥其调节经济的作用。美、英等西方国家当权者大力鼓吹和带头奉行这种思想,不仅把它作为本国政府的政策依据,并且把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向全球广为散播。

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都有与其相适应的理论和意识形态产生并广为流传,这是资产阶级顺应社会经济阶段转变的需要,也是其统治集团对国家进行统治的需要。

经济理论或学说,属社会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当资本主义新发展阶段尚在酝酿时,新的学说即已形成,这时虽然它还不占主流地位,但它已开始向主流学派发起挑战,为新的经济制度的建立大声疾呼,为新阶段的到来起到重要的催生和理论准备作用;新阶段到来后,它又成为这一阶段新经济体制的构建和新经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可见,西方经济理论和学说,在资本主义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不同主流学派的更替,被视为资本主义转向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因此,考察资本主义的阶段性转变问题,对作为上层建筑的相关经济理论和意识形态以及它们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必须予以重视,进行深入研究。

但是,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理论和学术思想,与作为社会基础的经济相比较,有些特点值得注意。首先,任何时期理论和学术思想通常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甚至是派别林立,各有千秋。在一定阶段,即使一种学派成为主流学派,其他学派或理论思想也不会销声匿迹,而是仍然不断发展,力求扩大自己的影响。其次,资本主义的任何一个阶段,总是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不会转瞬即逝。在这个阶段内,反映其经济基础的主流学派不一定始终如一,而可能发生变化,新理论新学说不断产生。这是因为,社会经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的认识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最后,在资本主义的一定发展阶段,不同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对主流学派的贯彻实行,在程度上和方式上也会各有差异;即使同一国家,不同党派的政治理念和经济政策措施也会互有区别。(五)标志性事件

资本主义从一个阶段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生产关系得到调整,经济制度得到改革,经济和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从而生产力有新的发展,社会经济得到相对稳定和较快增长。但好景不长,在新的发展过程中,新的矛盾又在产生和不断积累,新的困难和问题又会一一出现,到一定程度,这些矛盾就会激化,通常表现为经济增长的迟滞、危机的加重和社会的动荡不安。这些都是这一阶段走到顶点,要求向新阶段过渡的信号,其中还可能发生更为重大的历史性事件,如严重的经济危机、政治动乱和战争,成为开始向新阶段过渡的标志。例如,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于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间发展到顶点时,就曾发生过1873年的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欧洲经济的长期萧条。严重的危机和长期的萧条,以及在此期间出现的短暂的高涨,促使资本集中加速进行和垄断组织加速成长,它们也就成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的标志性事件。垄断形成后,从20世纪初,直到1913年,资本主义经济曾出现过强劲的增长势头。但这一增长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打断,到1929年爆发的大危机和其后的特种萧条,以及其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向下一阶段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转变的标志性事件。“二战”结束,资本主义最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20多年间,又出现了生产力飞跃发展和经济繁荣,那就是“二战”后兴起的新的科技革命和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70年代初资本主义陷入了持续约10年之久的经济“滞胀”,宣告了“黄金时期”的结束,也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走向顶点,并开始向国际垄断阶段过渡的标志。2007年起源于美国的房贷危机一年后发展成来势凶猛的“金融海啸”并席卷全球,成为自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成为资本主义从国际垄断阶段向又一新阶段转变的标志。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挥之不去的旅伴。根据实际情况,应把危机分为一般性危机和特别严重的大危机,前者通常是经济失调引起的生产过剩性危机,而后者则除严重生产过剩外,更包含着体制性和结构性问题。这样的大危机的发生,表明在经济体制和结构方面实行重大变革的客观要求十分强烈,即要求实行我们在上面提到过的部分质变,因而这类危机可能成为资本主义阶段性转变的拐点和标志。

资本主义从一个阶段向下一阶段的过渡或转变,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同样,在每一次阶段性转变开始时,某种标志性事件的出现,也并非偶然或人为的失误,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客观现象,如特别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就往往是突如其来,为人们始料不及。

某种标志性事件的发生,只是表明这一发展阶段达到了顶点,并开始向下一阶段过渡或转变,从此资本主义进入前后两个阶段的交替期。这个交替的完成仍需一定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都将处在动荡和变化之中,而不会是平静的和安定的。但这种局势也促进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促进了新阶段中新的因素的成长。因此,这些动荡和不安是新阶段到来前的阵痛,是新的发展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在考察资本主义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的转变问题时,应当对这个过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如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其他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予以特别注意。(六)阶段性转变的阻力

资本主义阶段性转变,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社会关系的部分质变,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如前所述,这个过程通常是从作为微观经济的企业内部开始,因为新技术首先是由个别的、少数的企业采用。这些企业采用新技术的同时管理方式随之改变,内部关系也发生变化,生产率大为提高,竞争力加强,资本积累规模扩大,资本集中加速进行,企业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随着这样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在社会经济中占有决定性地位,社会生产关系才发生局部质变,资本主义才转变到新阶段。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例如,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的转变过程,也就是垄断组织产生、成长和壮大的过程。列宁把这个过程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时期:“(1)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是自由竞争发展到顶点的最高阶段。垄断组织还只是一点不甚明显的萌芽。(2)1873年危机之后,卡特尔有过广泛的发展,但是卡特尔在当时还是一种例外,还不稳固,还是一种暂时的现象。(3)十九世纪末的高涨和1900—1903年的危机,这时卡特尔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一种基础。[11]资本主义变成了帝国主义。”从这里可以看出,垄断组织从萌芽到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即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转变到垄断阶段,用了大约30年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经历了近20年的相对稳定和快速的发展,但这种发展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打断。“一战”后的20世纪20年代,又有了大约10年的相对稳定发展,接着又发生了30年代的大危机。这次大危机是资本主义从垄断阶段向国家垄断阶段过渡的起点,这一过渡经历了大危机、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风雨历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历时约20年,才基本完成。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向国际垄断的过渡也用了10多年的时间,到80年代初才基本完成。

资本主义从一个阶段向下一阶段的过渡之所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除了它是一个复杂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即这一重大阶段性变革,涉及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和群体的根本利益,因此,难免会遇到阻力,发生摩擦和冲突。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转向垄断资本主义过程中,工人阶级和广大居民群众担心垄断组织垄断市场提高价格,众多中小企业更感受到垄断组织的排挤和控制而群起反抗。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反垄断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的。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为挽救经济实行“新政”,更遭到一些垄断集团和自由派势力的反对和阻挠。(七)各阶段矛盾的变化

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其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方式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企业生产的有计划性和社会经济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剥削和反剥削的矛盾、生产能力无限扩大与消费增长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生命终结之前,它的这一基本矛盾是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的。但资本主义从低级向高级阶段的转变,其基本矛盾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则会发生变化,一般说来,会更加复杂化,其表现形态也各有不同,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会有所变化。

资本主义各阶段矛盾的变化,是由于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阶段,意味着其生产关系发生局部质变,具体地表现为其基本特征的变化。而这一阶段的矛盾就是在这些新的基本特征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也就必然发生相应的新变化。例如,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垄断组织成为社会经济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一新的基本特征基础上就产生了垄断组织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矛盾,垄断组织力图垄断市场,操控价格,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各国垄断组织之间争夺世界市场、世界资源和世界投资场所的矛盾,等等。其他各阶段也都有其特有的矛盾。

因此,资本主义各阶段的划分,应确认其基本特征,同时,也应揭示其各种矛盾。反过来说,不同的矛盾,也和不同的基本特征一样,是辨识资本主义各阶段的标志。

由于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在世界上占有统治地位,至今也仍然占有优势地位,资本主义的矛盾绝不仅限于其国内,而必然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而扩及世界,表现在国际经济、政治、安全、文化、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并处于经常变动之中。国际关系学各问题不是本书研究的任务,但关于现阶段资本主义的矛盾和世界矛盾问题,本书将在最后一章(第十七章)进行概括性的阐述。(八)不同国家的差异性

上述资本主义阶段性转变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表现具有普遍性,从理论上说,凡是资本主义国家,都会有这样一些规律性表现。然而,不同资本主义国家又因社会历史、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等互有区别,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国家资本主义阶段性发展也呈现某种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它们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过渡的步调并不完全一致,而是有早有晚,有快有慢,参差不齐;还表现在它们在同一阶段中诸基本特征的具体形式也并不完全一样,而是各有特色。例如,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各国的进度和表现形式就有所不同。对此,列宁曾以英国和德国作比较,指出当时德国工业受到高额保护关税的保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