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精神(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1 21:45:49

点击下载

作者:舒绍福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试读:

第一辑 纪律与秩序

有理智的人不会反对我们革命者向德国帝国主义学习。我们要学习德国人的纪律性,否则,我们的民族将会灭绝,将永远被奴役。

——(俄)列宁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毗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海岸线长约1333公里。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面积356970平方公里,人口8200万左右。主要民族有德意志人、丹麦人、吉普赛人、索布族人。主要语言德语。宗教主要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首都为柏林。现用货币为欧元。

第一节 重要的不是“合理”,而是“合法”!

皇帝和磨坊

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立了一座离宫。

一次,他来到这里巡视,住进了离宫,登上高处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他的视线却被一座磨坊挡住了,皇帝大为扫兴,这座磨坊“有碍观瞻”。于是皇帝派人与磨坊主去协商,打算买下这座磨坊,以便拆除。

应当说,皇帝的做法是相当文明的,他并没有仗势欺人,并未运用手中至高无上的王权,命令磨房主无条件地搬迁,以服从国家建设的需要。他用的是一种公平交易的手段。

出乎意料的是,磨坊主表示:这是我祖上世代留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无论多少钱都不卖!

皇帝大怒,下令卫队强行将磨房拆除了。倔犟的磨坊主提起了诉讼。皇帝以被告的身份出现在被告席上,让人不可思议。而且更让人惊讶的是,法院居然判皇帝败诉,判决皇帝在原地按原貌重建这座磨坊,并赔偿磨坊主的经济损失。皇帝顺从地执行了法院的判决,重建了磨坊。

事情到这里并没有完。

数十年后,威廉一世与磨房主都已相继去世。磨房主的儿子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他写信给当时的皇帝威廉二世,自愿将磨坊出卖给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接到这封信后,感慨万千。他认为磨坊之事关系到国家的司法独立和审判公正的形象,它是一座丰碑,应当永远保留。便亲笔回信,劝其保留这座磨坊,以传子孙,并赠与磨坊主6000元,以偿还其所欠债务。

小磨坊主收到回信后,十分感动,决定不再出售磨坊,以铭记这段往事。

终于找到判案的依据

在菲特烈大帝时期,一次某郡法院审理了一起丈夫强奸妻子的案件。在这个案件中,妻子由于在外面有情人,逐渐对丈夫失去感情,以至在夫妻同房时她总像是在“强咽苦水”般不自在和难过。后来她明确提出不能再有性关系,可丈夫哪管那么多,仍然不客气地我行我素,妻子只好告到法院。虽然按照常情似乎这个妻子很难以让人同情,但是法院还是把当时通行于全普鲁士的《普鲁士邦法》搬来认真地逐字逐句查找相关条目。整本法典大约2万多个条目,法官们不辞辛劳,仔细查找,终于找到了这样一条规定:“夫妻双方不得拒绝对方因婚姻关系而产生的性权利,除非女方正在怀孕期或是哺乳婴儿又或男方无法举事。”法院据此驳回了妻子的起诉要求。

现在在这里指挥的是军长

1887年,未来的新皇帝威廉二世到第三军司令部视察军事演习。军长冯-瓦腾斯勒本上将是1870年时期的出色参谋长,但却遭到王储的批评,要中断他的演习。将军冷静地说:“殿下,请稍等一下,现在在这里指挥的是军长。”后来,王储决定把将军打入冷宫,让他在约定的期限内进行待命。当约定的日期到后,将军对值勤的副官说:“请您报告殿下,将军将遵照最高统帅的命令等下去,但是瓦腾斯勒本伯爵不想再等了。”

重要的不是“合理”,而是“合法”!

一位中国留学生对德国处理家庭垃圾的复杂程序感到不满和不解,经过一番调查后,他去市政当局提意见:“我们辛辛苦苦地将垃圾分拣归类,而到了垃圾处理站,这些垃圾不还是重新倒在一起处理吗?何必还那么辛苦将垃圾分类呢?”对方答曰:“法律没有规定进了垃圾站之后,还要重新分拣。”对于德国来说,重要的不是“合理”,而是“合法”!

德国没有一条法律规定用黄柿子打人是什么处罚

一个德国官员在街上被一个人用柿子打了,于是这个人被抓了起来。按法律,用柿子打人的话,用青柿子罚得重些,用红柿子罚得轻些,因为红柿子比较软。但是调查发现,那个人不是用红柿子也不是用青柿子,而是用黄柿子打的,而德国没有一条法律规定用黄柿子打人是什么处罚,最后那个人只有被释放。

你为什么要超速

中国驻汉堡的副总领事曾讲过他刚来汉堡时的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限速的公路上超速了几秒钟,为的是超过前面德国人开的一辆车去转弯。转弯后,他发现被超过的这辆德国人开的车在他后面紧追不舍,一直追了一个半小时。到了总领事馆下车后,他问这个德国人为何一直跟着他。这个德国人说:“我追了你一个半小时就是想问你一句话:你为什么要超速?”

那将是得不偿失

在德国,不管是乘地铁、公共汽车、轮渡都没有专门的人查票。一次,一个在德国生活的中国人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既然没人查票,是否以后可以不买票,这点钱可以省下来?当他将这个想法说给一个德国朋友听时,她连忙摆手:“的确,有时你不买票也可以搭乘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地铁或公共汽车上仍然有人不定时查票,一旦查到你没买票,将处以巨额罚款,同时在你的个人档案中有一笔黑色记录,以后你出国签证、贷款买房或其他大的活动,需要政府帮忙的事,就很难得到同意。那将是得不偿失,因此不要占这个小便宜。”

我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

一个德国某著名大学的教授在完成了一项很重要的实验后,心情非常高兴,他驾车回家。路过一个红灯,他没等就过去了(50多岁的人了,以前从没这样做事,干什么都是踏踏实实的)。虽然是当地时间深夜一点多了,路口也没有摄像头,可是偏偏就让一个路人看到了,结果一个星期以后,他的生活中发生了一系列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保险公司的通知到了他家,从下个月起车辆保险费用增加2%;

二、银行的通知到了他家,15年的房屋贷款建议他10年还清;

……

他太太问他为什么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他说:“我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我在得意的时候违法了。”

我每19分钟便开车出去转一圈

一个中国考察团在德国请了一个德国司机。一天,考察团成员在宝马公司总部发动机形状大楼前拍照。拍完之后,大家又去了奥林匹克体育场。回来时,司机和车都不见了。“哪去了?”大家产生了各种疑惑。一会儿,司机开车回来。“开车转了一圈。”司机答道。“转一圈干什么呀?”“停满20分钟,就要交停车费,我每19分钟,便开车出去转一圈……”

第二节 我们应当遵守秩序

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孩子们不得在街上乱跑

尼采小时候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学生。有一天放学回家的时候,忽然下起了大雨,其他孩子都发疯似的往家里跑,而尼采却慢慢地走着,帽子遮着脑袋,上面还放着小手绢。当妈妈催促他赶快回家的时候,浑身湿透了的尼采却一本正经地回答:“妈妈,我们的校规明文写着: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孩子们不得在街上乱跑,他们必须安静地、举止文雅地走回家。”

守纪律的士兵像灰色的潮水

一位学者这样描述普法战争期间的德国军队:“1870年,他们从充满香烟烟雾、靠火炉取暖的房子里走了出来。这些头戴钢盔、不露面貌、守纪律的士兵像灰色的潮水,像无情的不可阻挡的战争机器,跨过了法国的边界。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指挥得当的德军在几个星期之内在谋略上挫败并包围了欧洲最具光荣传统的军队,活捉了年迈的法国皇帝。他们又向巴黎进军,并在凡尔赛取胜。德国士兵所向披靡,四处残杀,令人难忘。”

直到战争结束,全德国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乱砍滥伐的事情

1944年冬季,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合围,法西斯德国败亡在即。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匮乏。由于德国地处中欧,冬季非常寒冷,缺燃料可能导致许多居民冻死。不得已,各地市政府只得让市民上山砍树。

据那时候留学被困在德国的季羡林先生回忆:林业人员先在茫茫林海中搜寻,寻找老弱树或劣质树,找到则在上面画一个红圈。“砍伐没有红圈的树,要受到处罚。”问题是,谁来执行处罚?当时德国行政管理名存实亡,公务员尽数抽调到前线去了,市内找不到警察,全国近乎处于政权的真空。但直到战争结束,全德国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乱砍滥伐的事情,他们全部忠实执行了规定。事隔50多年后,季羡林老人提起这事仍感叹不已:德国人“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

未经相关机构允许,不得砍伐树木!

二战末期的一个冬天里,一批德军溃退到一片原始森林中,饥寒交迫,面对皑皑白雪,大家畏缩一团。这时候有一士兵建议去伐木生火取暖,一群士兵正准备砍伐树木时,有个士兵看见树木的旁边竖立一个警示牌“未经相关机构允许,不得砍伐树木!”士兵们看着警示牌犹豫了,最终大家还是放弃了伐木生火取暖的想法,只好蹒跚前行,士兵们最后都被冻死了。

他们果然被安排在梦寐以求的好展位上

在法兰克福举办的一次展会上,一家公司想在展会上找个好位置。于是,他们就想和展厅策划公司拉拢关系。公司派人提前到达法兰克福,跟那位展厅策划人员寒暄了几句,留下一个包裹就走了,包裹中有两枚金币。没多久,这家公司收到了退还的包裹,两枚金币原封不动。信中附有一张纸条,严重警告该公司不要来这一套。结果那次展会上,该公司的展位被安排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角落里。一年过后,那家公司又另外派了一拨人去参加展会。这次他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赶在展会开始以前,给那位展厅策划人员献了一束鲜花,并坦言想要在展会上获得一个好的展位。结果,他们果然被安排在梦寐以求的好展位上。

反正有厕所当抵押品

德国人编了一个嘲笑德国公务员僵化管理的故事:

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叫威利,想要靠自己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尝试创业。创业之初没什么本钱,就想利用家里闲置的车库做办公室,以便节约费用。他和朋友一起在车库里努力设计新的软件,没几天就有不知道哪个单位的人员来找他们了,按照规定,工作场所不能没有窗户,威利必须给车库打个窗户。威利想:这有什么难的?开窗就开窗吧。

窗开好了没几天,又有人来找威利,问他:开窗户有没有申请建筑许可?原来还要申请建筑许可。威利乖乖地去申请,然而得到的答案是:对不起,车库不能安装窗户。

威利傻眼了,没办法,那就暂时不管这事吧,先把公司业务做起来,赚了钱就能搬离车库了,不是吗?有人开始对威利的软件感兴趣了,为了加速软件开发,威利多聘了两名员工。没几天,又有人来找威利了,这次的问题是:超过四个员工的办公场所必须有独立厕所。威利没有钱盖厕所,只好去跟银行借钱。还好,以前不愿意借钱给他创业的银行,这次倒是很爽快,理由是:反正有厕所当抵押品。

旅馆起火

有一则幽默故事,说的是印度某旅馆起火,游客纷纷出逃:

中国人:夫妇二人扶着父母,子女二人随后,不分左右东西,下楼,打破通向后花园的门窗玻璃,仓皇逃离险境。

美国人:一男士打破住房窗户,顺雨水管往下爬。

日本人:几个女孩儿聚在一起,焦急地查看旅馆墙上贴的起火时紧急通道说明,因英文不好,一时弄不清,不知所措。

德国人:一男一女,很快看懂紧急通道的说明,并循着标记及时到达紧急出口,但此出口年久失修,锈住了。二人遂不知如何是好……

我们应当遵守秩序

一群大学生在德国某城市街头做了个试验。他们把“男”、“女”两个字分别贴在马路边两个并排电话亭的门上。结果发现,来打电话的男士都走进了“男”电话亭,女士则都进了“女”电话亭。一会儿,“男”电话亭爆满,先生们宁可在门外排队,也不去光顾正空着的“女”电话亭。问起德国人,他们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既然标明了男女,就说明了是一种秩序,我们应当遵守秩序。”

挂急诊的父子

有一天下着瓢泼大雨,一对德国父子去医院挂急诊,来到一个偏僻的小路上,遇到红灯。尽管没有人,也没有车,父子俩还是在雨中等了很久。后来,儿子实在忍不住了,便想穿过马路,遭到患病的父亲的严厉训斥。最后,又等了很久后,他们才发现,原来是交通指示灯出了故障,红灯亮而绿灯不亮。

不!

德国西门子公司庆祝成立250周年时,曾经担任德国法务部长的弗格尔想趁机请求西门子拨出一点小钱,算是给自己多年服务而又空手而归的一点报酬。然而,西门子公司断然拒绝了,这个坚决的“不!”字拒绝一笔不起眼的小钱,竟然来自德国第二大企业之口。

抄可以,复印不行

一位中国人到德国政府的官方机构去查找德国的工业标准。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他很快找到了。但当他问能否复印一份时,德国人摇起头来。因为按规定,他们没有让人复印工业标准的权力。最后,德国人为他腾出一张桌子,奉上纸笔,让这位中国人花了几个小时从头到尾抄了一遍。

巡警的报告

两个德国警察在街上巡逻,在图书馆门口发现一匹死马,警察甲对警察乙说:“出了什么事情了?我们得登记下来,报到分局去。”然而,两个人一下子对图书馆这个词怎么拼写都想不起来了,正在手足无措的时候,警察乙看到前面有一个邮局,便说:“你看,前面有个邮局,我们把马拖过去,然后写在邮局旁发现一匹死马,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于是两个警察挽起袖子把死马拖到了邮局边,再写上在邮局旁发现一匹死马,向分局报告了。

第三节 普鲁士的胜利,在小学教师的

讲台上已经奠定了

普鲁士的胜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已经奠定了

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以压倒优势打败了法国军队,法国大军上自皇帝元帅,下到普通士兵,几十万人当了俘虏。战后,普鲁士的总参谋长毛奇将军说了句名言:“普鲁士的胜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已经奠定了。”普鲁士的胜利,是爱国主义对自由主义的胜利。普鲁士在历史上是个弱国。启蒙运动时期,普鲁士的教育强调忠君爱国,从小学开始就要求孩子们守纪律,尊重权威,办事严谨。普鲁士人干什么都认真,很有团队精神。法国的教育,强调以个人为中心,轻视国家民族利益,培养出来的学生,平时夸夸其谈,遇到危险时束手无策。法国的演说家很多,民主自由的辞藻很华丽,但实干家不多。普鲁士是号令整齐,训练有素;法国军队是松松垮垮,各自为战。两军对阵,法国能不失败吗?普法战争的结果是:普鲁士方面获得了统一,并从法国割走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地区,外加50亿金法郎的赔款;法国方面,丢掉了领土,赔了很多钱,自己的东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国家,今后几代人都要跟这个对手拼死搏斗。

我是一个士兵,不是一个叛徒

1945年,一位美国记者采访德军元帅伦德施泰特,问他为何不推翻希特勒的暴政。这位元帅愤愤地回答:我是一个士兵,不是一个叛徒。伦德施泰特元帅出生于一个拥有着850年军人传统的家族,身上深深地烙着普鲁士军人“忠诚、服从、秩序”的传统。

你们怎么能这样不负责任

欧洲某海湾,德海军的布雷艇每周一、三、五来布雷,英海军扫雷艇每周二、四、六来扫雷。有一天英国人厌烦了没去扫雷,想看看明天会发生什么事。结果第二天德军布雷艇撞中自己前一天布下的水雷沉没。英国人把德国人救了上来,德军艇长破口大骂:“你们怎么能这样不负责任?这在我们海军里是绝不允许的。”

肯定是有道理的

有一个关于德国人的老生常谈的笑话:一个德国操作工,一天早上去上班的时候发现他的椅子上有一个大头针,他看着大头针思考了片刻,然后小心翼翼地坐在了那个大头针上,并自信地认为管理层之所以将一颗大头针放在他的椅子上,肯定是有道理的。

不取得一致不能中断讨论

在一个美国公司设在欧洲的分公司里,为了增进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曾经敌对国家的员工的感情,设有一个法德青年办事处。一次,为讨论一个重要的问题,20名主要的研究人员被分成法国组和德国组分开讨论。会前要求在一个小时后回到全组提交讨论结果。结果,75分钟过去了,德国组的讨论还没有结束,还在就这个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因为德国组的人员认为,在没有取得一致,达成共识之前,不能轻易中断讨论。最后,在组织者的要求下,德国组很不情愿地在没有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提交了讨论意见。而当德国组的人员步出会议室的时候,法国组的研究人员早已坐在旅馆的酒吧里轻松交谈。虽然法国组也没有达成一致,但他们在讨论进行到45分钟时,因为各自观点迥异,因而决定保留分歧,以一种愉快的方式来度过余下的时间。

因为这里写着“禁止游泳”

汉斯掉进湖中,最后被别人救了上来。有人问他:“你会游泳,为什么不游?”汉斯很无辜地回答道:“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这里写着‘禁止游泳’吗?”

换一个灯泡需要50个工会会员

德国流行这样一个笑话,问:换一个灯泡需要多少个工会会员?50人。为什么?工作合约里写明的。

由于您的缘故,我已经错过两站了

在德国一个城市的地铁里,一位女士上车后,他旁边一位先生从他的座位上站起来。“不用”,女士对他说,“您坐着,别动!”过了一会儿,他又站起来,女士还是坚持让他坐着。到了第三站,那位男士憋不住了:“您还是让我站起来吧,由于您的缘故,我已经错过两站了。”

他们竟然扣除我在天上那段时间的工资

赫伯特问:“你真的不在炸药厂工作了?”彼得回答道:“是的,我上星期辞职了。你知道他们有多小气,在最近的一次爆炸中,我也被炸上了天,而他们竟然扣除我在天上那段时间的工资3马克90芬尼。”

汽车相碰后

在德国一个火车站附近,两辆小汽车蹭了一下,两辆车马上停了下来。两辆车的车主走出来,没有出现在中国司空见惯的争吵,而是轻轻关上车门,走到一起相互握了一下手,并相互自我介绍,各自向对方表示歉意。然后再打电话叫警察,由警察处理事故,分清责任。在警察到来期间,两位车主在车边聊天,像是朋友一般。警察到了后,经过观察和测量,很快分清了谁是谁非,各该负多少责任,双方并无争执。事故很快处理完毕,双方各自坐进汽车,开车离开。在德国人看来,吵骂无助于分清是非,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事故更加复杂化,耗费处理事故的时间。

关于德国人的笑话

有这样两则关于德国的笑话:

一则是说,若是在大街上遗失一元钱,英国人绝不惊慌,至多耸耸肩就依然很绅士地往前走去,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美国人则很可能唤来警察,报案之后留下电话,然后嚼着口香糖扬长而去;日本人一定很痛恨自己的粗心大意,回到家中反复检讨,绝不让自己遗失第二次。惟独德国人与众不同,会立即在遗失地点的100平方米之内,画上坐标和方格,一格一格地用放大镜去寻找。

还有一则笑话是说,如果啤酒里有一只苍蝇,美国人会马上找律师,法国人会拒不付钱,英国人会幽默几句,而德国人则会用镊子夹出苍蝇,并郑重其事地化验啤酒里是否已经有了细菌。

第四节 信守诺言是一个德国男人的原则

这是我的职业

在中世纪的德国巴塞尔,一次哈布斯堡王朝的国王鲁道夫偶遇一个满身污垢的制革工人,这个工人正在臭气扑鼻的车间操作,他邀请国王第二天去他家里做客,国王勉强答应了。出乎国王意料的是,这位工人住在一座十分讲究的房子里。当国王到达的时候,这位工人和他的妻子穿着十分漂亮的衣服站在一张铺满银器的桌旁等待国王的到来。国王在席间问道:“你既然如此富有,为什么还要从事那么肮脏的工作呢?”“这是我的职业,”这位工人回答道,“正是它给了我这座房子。”

为天空创制法律

开普勒在上大学时立下了“为天空创制法律”的决心。在为天空立法的过程中,开普勒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进行斗争。1598年,为了去布拉格拜布拉赫为师,他带着妻子儿女,忍着饥寒劳累,长途跋涉,不幸中途病倒,在一个小客栈里躺了几个星期。一个拖家带口的远行人,病在异乡,身无分文,怎能不痛断愁肠!开普勒心想,自己可能这次要病死,妻儿也可能会饿死。但壮志未酬,即使死了也不瞑目,他挣扎着一定要活下去。实在走投无路了,他只好提笔向布拉赫写信求援。慷慨的布拉赫很快给他捎来了钱,使他慢慢摆脱了狼狈处境,来到布拉赫身边,投入了对行星运行规律的研究。

在贫病交加中奋战了20多年,他终于探索到了一个个宇宙和星辰的秘密,建立了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实现了年轻时立下的宏愿。不过,开普勒并没有因此时来运转,他还是生着病,一贫如洗。1630年11月14日,一个阴寒的秋日,年近花甲的他辞别爱妻,去布拉格索要拖欠了20余年的薪水,但走到拉迪斯本镇,他就起不来床了。他在病中最后的一句话是:“我是惯于这种病痛,不久就会好的。我的星表还没有做完……”

布吕歇尔:滑铁卢的致命一击《悲惨世界》里有这样一句叙述——五点钟,英国将军威灵顿取出他的表,忧心如焚地说:“布吕歇尔不来,就真的完了!”这就是普鲁士元帅布吕歇尔在滑铁卢一战里的作用。其实早年布吕歇尔也曾在耶拿战役中吃过败仗,还做过法军俘虏。在滑铁卢战役中,正是布吕歇尔按照约定及时赶到助战,拿破仑失去了最后的抵抗能力。滑铁卢一战,布吕歇尔改写了世界历史。

他肯定会来

伦敦有个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里除了收藏许多珍贵文物以外,还有一间收藏着大量书籍和文献资料的图书馆,图书馆里有一间阅览室。阅览室是一间结构别致、宽敞而又明亮的大型锥体建筑,四周有环形的大书架,正中是环形的图书目录柜,从目录柜向四周伸展出一排排长桌和座椅。马克思经常到那去学习和写作。他每天早上9点钟就到阅览室里借阅书籍,又作摘录,又写笔记,一直到晚上7点钟才回家。吃完晚饭后,他又在书房里整理笔记,进行写作。

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里前后学习了10年多,他总是准时到那里,坐在D行第2号座位上。当时英国议会出版一种蓝皮书,是专门发给议员们的资料。但是,饱食终日的议员先生们没有“空闲”去看这些枯燥的大部头的报告,有的议员就把它当废纸出卖,有的议员把它当作手枪射击的靶子,根据子弹穿透的页数来测量手枪的威力。马克思却把图书馆里所有的蓝皮书都进行了认真研究。

马克思在读书的时候,常常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下用脚来回擦地,经过常年累月的磨擦,竟把水泥地磨去了一层,被人们称为“马克思的脚印”。

一天早晨,一位读者借了一本书正想到D行第2号座位来阅读,图书馆的值班人员走过来说:“先生,这是马克思博士的座位,请您不要占用,他马上就来。”那个读者怔了一下,问:“就是《共产党宣言》的作者,那个工人领袖吗?”“是的。”“他每天都来吗?你确信他今天会来吗?”“请放心,多少年来,马克思博士每天都到这儿足足工作10个小时,我在这里已经20年了,我很了解这里的读者。”那位读者听了这一番话,默默地走开了。

信守诺言是一个德国男人的原则

一个中国留学生回忆在德国的留学生活时写道:

史蒂凡曾是我的同班同学。有一回我请他星期六晚饭后来我的宿舍喝咖啡,他接受了邀请,但是要我告诉他一个精确的时间,因为“晚饭后”这个时间概念对一个德国人来说太模糊了。我说那就晚上六点半吧。这天晚上六点半左右,我打开房门,看见他正像卫兵一样在我门外的走道上来回踱着,我问他既然来了为何不敲门,他抬起手腕指指表,六点半还差两分钟。后来我们喝着咖啡聊天,史说起他的祖父二战时当过纳粹士兵,并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去了一条腿,几乎常年卧床。出于对二战历史的兴趣,我提出以后去见见他祖父,史答应了。几天后我已经忘记了这次谈话的内容,史却煞有其事地跑来向我提出一个请求,请我以后见到他祖父时不要谴责这位老人,因为祖父一辈子都在受良心的遣责。他说他为了向我提出这个请求,已经思考了好几天。我被他的认真劲儿弄得很过意不去,我说你既然有这样的担心就不必把家里的地址给我,你完全可以不让我见你的祖父。他涨红了脸回答,那怎么可以?信守诺言是一个德国男人的原则……

临时请假不好

一位从德国留学回来的中国学者,在谈到留德期间的事情时提到,他曾经在一个同位素实验室工作过。一次实验室一位技工在和他一起做几个样品低温浓缩,在拧瓶盖时,一不小心拧碎了瓶子,玻璃碎片划破了她的手掌,伤口很深,流了不少血。中国学者关切地对她说:“快去看医生。”但这位技工只是打开急救箱,用一块创可贴按住伤口,并对中国学者说:“没关系,让我接着做完,好吗?”第二天她又来上班了,中国学者问她为什么不休息两天,她说:“这点小伤,不必。再说,事先没安排休假,临时请假不好。”

第五节 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背叛真理

一个真正的信徒,心中没有“为什么”三个字

马丁-路德曾经说:“一个真正的信徒,心中没有‘为什么’三个字;他的顺服,丝毫没有疑问。”1521年4月17日,马丁-路德因为他引起轩然大波的著作,被带到皇帝查理五世与王宫贵族、枢机主教、大主教、骑士们的面前,进行一场辩论会。司法官对马丁-路德说:“你想要为所有这些书籍辩护,还是打算放弃其中一部分?”皇帝让路德在24小时内回答,以使这场辩论不在仓促中结束。第二天下午六点,路德坚定地回答:“我不能放弃这些著作,除非它造成暴虐和对神的不敬。如果有人能指出我的错误,我将率先将我的著作投入火堆。我的学说所引起的意见分歧,别人已对我有所提醒,但我只能以耶稣说过的话回答:我来不是带来和平,而是剑!”司法官斥责道:“回答简单一点,路德!你是否愿意收回你所写的一切?”路德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能也不愿意收回任何东西,因为违背一个人的良心办事,既不安全也不正直。这是我的立场,我只能这样做。上帝助我。阿门!”

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背叛真理

贝多芬在1792年写道:“一心向善,爱自由甚于爱一切。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背叛真理。”

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写道:“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复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后来,人们在一代乐圣贝多芬的笔记本中也发现了这样的话:“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我们头上的星空。康德!!!”

只有清洁后的躯体才能培育纯洁的心灵

德国的威廉皇帝说:“只有清洁后的躯体才能培育纯洁的心灵”。

恩格斯向鸭嘴兽“道歉”

1843年,有人告诉恩格斯,在澳洲有一种奇特的动物,叫鸭嘴兽,它们是哺乳动物,可以用卵来繁殖后代。那人还把鸭嘴兽的蛋拿给恩格斯看,恩格斯看后哈哈大笑地说:鸭嘴兽既然生蛋,就一定不是哺乳动物,因为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

恩格斯这一回错了。原来鸭嘴兽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哺乳动物,它是爬行动物进化来的,还保留着一些爬行动物的特征。它虽然下蛋,可是身上长着密密的绒毛,不是鸟类的羽毛;从蛋里孵出的小鸭嘴兽,是靠妈妈的奶汁长大的。这两点都是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

不久,恩格斯认识到自己错了。他给朋友写了一封信,坦率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说:我要向鸭嘴兽道歉,请鸭嘴兽原谅我的傲慢和无知。

他首先应该被吊死在第一棵树上

19世纪20年代,欧洲的资本主义革命进入低潮,民主共和派遭到无情的镇压。维也纳也是如此。但贝多芬无视特务、密探们的监视,经常去小酒店与从事地下活动的共和主义者们聚会。这使他成为维也纳警察局严密注意的对象,他的名字出现在秘密警察的“记录名册”之中。面对这种状况,贝多芬仍然敢于公开咒骂奥地利皇帝:“他(指奥地利皇帝)首先应该被吊死在第一棵树上!”

希望我和我的同志们是这个制度的最后牺牲者

著名反法西斯战士保尔-格斯在写给战友的遗书中说:“希望我和我的同志们是这个制度的最后牺牲者,怀着这种希望向你和一切朋友们问好,并向你们大声疾呼:‘你们来到我们的坟墓旁不是为了哭泣,你们应该从我们的坟墓上带回对我们伟大正义事业的信念和力量,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弄不清两杯水中哪杯该先喝

一个德国哲学家晚上睡觉前将没有喝完的半杯水拿到睡房中。夜里口渴醒来,发现床头柜上还有一杯昨夜喝剩下的水,由于弄不清两杯水中哪杯该先喝,便索性不喝,忍渴到天亮。

德国劳工组织为中国劳工“维权”

在珠三角地区的某台资企业里,以前,在这里打工的人们每天十余小时工作得到的薪酬相当于“一天三碗方便面”。一天,公司突然宣布涨工资,一涨就是原来的一倍多。激动不已的工友们先惊后闷,莫非真是天上掉“馅饼”?后来得知,根本不是老板屡屡跑去教堂赎罪的结果,原来是德国一劳工组织在为中国劳工“维权”。德国的这家工会认为,这家台资企业工人薪酬福利大大低于国际通行的社会责任标准,由于这家公司是德国某著名公司采购链上的一个节点,严重影响了该公司在国际上的声誉。

第六节 德国市长和中国县委书记

德国市长和中国县委书记

中国某县希望与德国一个市成为“兄弟城市”以吸引德资投资建厂。德国人也对这个项目充满了期望,双方就用国际电话会议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对话。中方对德方为什么不亲自来中国会谈而用国际电视电话会议的方式来会谈感到奇怪,但碍于是外宾而不好意思细问。

会议开始后,中方详细地介绍了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这个县的人口、经济结构及特色行业等,德方也开诚布公地对资金和所要投入的行业在国际上的行情等做出了详细的解释。但同时德方对中方的报告却深感不解,而中方也对德方的与会人员的构成感到奇怪。因为德国人认为中方的报告空洞,有75%是在讲国家的政策好,党的政策优惠,改革开放的春风……只有25%的内容被德国人认为是“可信、必须和实用”的,其他的是在浪费“电话费”。

中方在看德方与会人员名单时,发现除了该市和厂方的领导、相关专家之外,还有一个烤面包的厨师、一个水管工和一个家庭妇女。会议进行到最后,是双方主要领导的谈话。中方的县委书记终于忍不住好奇心,向那位德国市长问了藏在心中的问题。“市长先生,您为什么不带人来实地考察一下呢?”县委书记问。“虽然是贵方主动邀请我们来,而且愿意负责一切费用,但我们考虑会给贵县的预算带来负担,贵县的纳税人没有义务照顾我们,而且如果这样还可能影响招商的公信性和我们的判断力。”市长微笑着回答。县委书记接着说:“我详细地看了一下贵方与会的名单,怎么还有些无关人员呢?”“什么无关人员?”德国人好奇地问。“一个厨师、一个水管工和一个家庭妇女。”“他们是市政监督人员,没有他们的监督和市议会的支持我无权做任何重大决定。”

在会议的最后,德方热情地邀请中方有空来德国参观考察,我们的县委书记一口答应,同时也邀请德国市长有空来中国转转,可德国人犹豫了一下,没有马上答应。“首先感谢贵县的盛情邀请,”德国市长说,“今年可能不行了,因为本年的市政预算没有这笔预算,而且我也不能随便向议会和市民乱要拨款,但明年我会把此事以预算案的形式提交议会商议,或者等我不是市长了也可以自费去中国旅游。”

总理的坐骑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任的时候,每年俸禄是24.5万美元,然而三次不幸的婚姻令这位本应该富甲一方的总理囊中羞涩。每次离婚,施罗德都不得不花上一大笔钱来处理离婚的各种相关“手续”,而且还要向离婚的妻子们支付一笔数额不菲的“补偿费”。1997年与第三任妻子希尔特露德离婚时,施罗德不仅要担负她3600英镑的法律费用,还要赔偿3.3万英镑。施罗德承认,3次离婚经历使他“元气大伤”,为此,他的生活水准也大打折扣。

在德国,政治家的家人必须为乘坐政府飞机的特权付钱。1998年,施罗德带着多丽丝及其女儿和母亲乘坐一架政府喷气机前往西班牙旅行,为此被收取2620英镑。这位总理的家人从此吸取了教训,从那以后,每次出门度假,他都让妻子多丽丝和女儿乘坐普通航班,而自己则坐着空荡荡的政府专机前往目的地。

为了省钱,施罗德私事外出一般都乘火车,而且还只能选择二等车厢,有时干脆开着自己老掉牙的“大众”。施罗德一家周末出游大多是自己开车,德国政府给他配的高级防弹轿车不是其个人财产,如果周末使用必须按规定付费,所以在郊区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奇怪场景:星期一到星期五,他可以坐着豪华的奔驰去会见各国政府首脑;可一到周末,他却只能驾驶着属于他自己的一辆破旧的大众在前面开,后面跟着一辆防弹的豪华轿车,上面坐满了保镖,两车相隔一段距离,去美丽的吕贝克海滩度假。德国人认为,政府总理没有理由不受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他们坚信“法律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

政治记者于尔根-霍格雷费把施罗德描述成一个满怀政治热情的人。霍格雷费对《观察家报》说:“如果他受到金钱的诱惑,到现在他也许已经经商了。但我认为,他持有物质利益随后将到来的观点。”

当施罗德退休后,他将获得每月大约1000英镑微不足道的退休金。施罗德说:“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很多机会享受政治以外的生活。我必须承认,我喜欢闲适的生活,但我现在根本没有时间优哉游哉。”“寒碜”的默克尔

2007年8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虽是一国领导人,但默克尔在访华期间却处处像一个普通客人。在南京,除了入住索菲特银河大酒店的普通套房外,早餐时,酒店本来准备了两套方案,房内用餐或是在只为贵宾服务的46楼行政楼层索菲特会所用餐,但默克尔总理坚持和一般住店客人一样去7楼的锦绣西餐厅,而且不进VIP包间,和随行的德国工作人员一道在大厅吃自助早餐。吃早饭时,她也谢绝了工作人员的服务,坚持自己到自助餐台取食物,并自己动手切法式长棍面包。此时,发生了一件令工作人员感动的小插曲。默克尔总理在拿食物时,一不小心把麦片面包掉在地上,她不让赶过来的餐饮经理帮忙,而是自己将面包捡起,放回了自己的盘中。默克尔总理的早餐很简单,煎鸡蛋卷、奶酪饼、西瓜、面包,也包括掉到地上的那两片麦片面包。

第二辑 严谨和细致

多做实事,少出风头,多些实在,少些虚假。

——(德)施里芬

第一节 这绝对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责任心问题!

这绝对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责任心问题!

1984年,武汉柴油机厂聘请德国退休老人格里希任厂长。在这以前,“中国制造的柴油机噪声远播几公里,油迹溅洒数米外。而德国人生产的柴油机可以放在办公室红地毯上工作,不影响隔壁房间人们办公”。

武汉柴油机厂聘请格里希时,气缸杂质长期徘徊在五千毫克。格里希上任后的第一次会议,只讲了两句话。一是:“清洁度是产品寿命的关键!”二是当着市机械局长的面,把几个气缸放在会议桌上,然后从气缸中一抓一大把铁砂,脸色铁青地说:“这绝对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责任心问题!”格里希治厂两年,将武汉柴油机厂的气缸杂质由五千毫克降到了一百毫克左右。即使卸职(因种种原因)后,每次去武汉柴油机厂探望,他还念念不忘质量问题。当他拿出磁头检查棒伸进缸体孔道探测,发现有未清除干净的铁粉;当他拿出放大镜检查齿轮上的光洁度,发现有些波纹时,竟忘记了自己已不是厂长,火气又上来了……

而曾经聘请格里希的武汉柴油机厂,由于质量和经营的原因,最终破产。

建议拆除,否则造成的事故,德国方面不负责任

在济南八陡小学前有一座小桥,是德国人在100多年前造的。2004年的一天,德国当年的建设方给济南铁路局发来传真,大意是这座桥安全保质期是100年,现在已经到了100年,建议拆除,否则造成的事故,德国方面不负责任。

这座桥是一座年代久远的水泥桥,由于风吹雨淋日晒,水泥混凝土浇铸的桥身已经全身泛黄,两三米宽的桥高达十米左右,铁轨的锈迹已经顺着桥墩下流到了地面,尽管已经使用了一百多年,却依然安然无恙。这么小的一座远在中国的小桥,当它早被我们遗忘了的时候,它的档案竟然仍然在德国保存完好,当它的设计寿命将要到的时候,德国人还不忘了提醒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使用者。

卧倒

德国一家电视台开展用高薪征集“十秒钟惊险镜头”的活动。许多新闻工作者为此趋之若鹜,征集活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诸多参赛作品中,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

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位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对于这个作品,每个人都渴望一睹为快。

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

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前观看了这组镜头,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议论纷纷,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充满了泪水。

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进车站。假如他不及时扳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是抢救儿子,还是扳道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

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轰鸣着驶过,孩子丝毫未伤。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那个扳道工惟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没误工过一秒钟。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诉儿子说:“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呼呼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就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惟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德国是后起工业化国家的成功典范

一位学者在研究了德国的发展道路后作了这样的总结:“德国从每一个方面而言,都是后起工业化国家的成功典范。德国的策略包括,挑选有利于国家优势和较具未来潜力的产业、科技应用和产品,加以改进,重点发展。德国研究英美现有产业,加以系统地整理、记录和改善。……先是一起合作模仿,随后便逐渐超越竞争者。”

跟后来同尼克松讨论世界形势时毫无二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上台执政的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少年时代就曾试图培植一种“蔓延的三色紫罗兰”,受到父亲的告诫。后来,因反对希特勒两次入狱被纳粹党迫害的时候,他从玫瑰园的劳动中得到慰藉;在战后担任十几年总理职务期间,这种劳动又调剂了他的生活。1953年,一个园艺爱好者培植了一种花朵饱满、颜色深红的新品种玫瑰,并命名为“康拉德-阿登纳”。阿登纳十分高兴。1959年,阿登纳去美国访问,得知尼克松的夫人也喜欢养花。在去尼克松家拜访时,他特地要求看看后院的小花园。几个星期后,阿登纳便从联邦德国空运来一百株玫瑰送给尼克松夫人。次年3月,阿登纳再次访问美国,事先托人捎话要见尼克松,约好傍晚六时在尼克松家见面。在约定时间的前十五分钟,阿登纳的座车已经开到主人屋前。尼克松夫人开门迎接客人,只听阿登纳说:提前到来是为了看看他送的玫瑰在严冬之后的存活情况。当尼克松六点如约回家时,发现阿登纳正在花园里同夫人议论玫瑰,其神情之专注,跟后来同尼克松讨论世界形势时毫无二致。

第二节 在德国要想买假的东西很难

在德国要想买假的东西很难

一个在德国生活了很长时间,对德国深有了解的中国人在柏林旅游时,花7马克买了一块巴掌大的柏林墙作为纪念,带回上海后给朋友观看。可几乎所有的朋友都问过一个问题:这花了近40块人民币从德国买来的水泥块,真的是柏林墙上的一块吗?会不会是假的?他感到悲哀。悲哀的是只有自己的同胞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人被自己席卷全国、无孔不入的造假吓坏了。他知道,在德国什么东西都可能买到,可要想买假的东西却很难、很难!

安全和可信赖的德国造

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博览会的评委对于德国货所给的评语是“价格便宜而质量低劣”,认为德国送到博览会的所有产品都是如此。所以,在那以后,德国货成了劣质产品的标志。但是,当时德国产品的价格却是很便宜的,在英国,消费者在没有商品产地的情况下购买了质次价廉的德国货,购买后大呼上当。当时,包括德国货在内的外国质次价廉的产品对英国本地产品构成了很大冲击。为此,英国不得不采取措施保护本国工业。于是从1887年起,英国法律规定各国必须标明产地,冠以“Made in…”的说明,以便英国消费者可以区分产地购买商品。

这样一来,质次价廉的德国商品和其他国家一些质次价廉的商品一样,无法继续鱼目混珠下去了。于是,德国商人才痛下决心,狠抓产品质量,在德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提高质量运动。凭借德国人引以为豪的认真彻底的工作态度,很快改变了德国产品的国际形象。几十年过去后,德国货不再是质次价廉的代名词。如今在消费者心目中,德国货就等于优质产品,“Made in Germany”便成了“可靠安全和可以信赖、一丝不苟和严谨”的象征。

不怕火的电钻

一个人买了把博世电钻,有一天家里不幸发生火灾,后来在大火现场找到的可以继续工作的惟一的东西就是这把博世电钻。

银行的流动服务车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德国骑自行车外出,把钱包夹在自行车后的书包架上,没想到被一辆摩托车上的劫匪夺走了钱包。她马上去银行挂失,认为这样不至于丢失钱。但当她后来去银行查帐户的时候,却发现少了800马克。原来,德国银行不仅有固定营业点,为了方便顾客,还设有流动车在假日为顾客服务,本来是一项为顾客周到服务的措施,却由于流动服务车上的营业员没有收到挂失信息,而让歹徒取走了800马克(德国银行规定,活期存折每月最多只能取走800马克现金)。

在德国开店的英国妇女

一个英国妇女在德国开设了一家出售英国商品的商店。当她第一次去储蓄银行时,贷款员仔细看了她的投资计划,并且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她得到了所需要的贷款,整个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后来,她的商店开业时,贷款员带着一束美丽的鲜花出席了商店的开业典礼,并且带着银行经理写的一封祝她好运的信。

退货

在德国留学的小李买了一个电子钟,碰巧另一个中国留学生学成归国,他将自己的旧电子钟送给了小李。于是,小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商店退货。商店的女服务员看了他的发票后,试了试电子钟,在确认没有问题后,笑容满面地告诉他:OK!就将货款退给了小李。

为什么沃尔玛败走德国

阿迪是德国最大的食品零售企业,没有豪华的装饰,没有优雅的购物环境,甚至连停车场和购物所需的塑料袋都不提供,但无论是德国的穷人还是富人,都发自肺腑地“感谢上帝创造了阿迪”。阿迪的成功使其创始人卡尔-阿尔布莱希特也成为“福布斯富豪榜”上的三号人物,资产约计230亿美元。

沃尔玛通过“总是最低价”,将无数竞争对手挤垮。这通常在其他市场都能奏效的“进攻性倾销战略”在德国却失灵了。在阿迪面前,全球最大的零售商美国沃尔玛公司被迫宣布退出德国。沃尔玛在德国9年中,曾与阿迪进行过无数次激烈的战役。在这数次争夺战中,沃尔玛大伤元气。

相对以折扣促销闻名的沃尔玛,阿迪货品的定价比它还低,在“节约社会”的德国当然大受欢迎。阿迪创始人卡尔坦承:“我们惟一的经营原则就是最低价格。”

相对于沃尔玛“超级购物中心”的15万种卖品,一家典型的阿迪店只有约700种卖品,全是“少得不能再少的生活必需品”。仅有的货品大大降低了阿迪的物流成本,并让阿迪与供货商就品质控制和价格谈判时处于绝对优势。相对于沃尔玛1500平方米的“超级大卖场”,一般每个阿迪店的营业面积只有750平方米,大大降低了房租与水电的费用。相对于沃尔玛一家店40-50个员工,阿迪每个连锁店内一般只有4-5名员工,远远低于普通超市15名员工的平均数字。由此阿迪可以支付员工很高的薪水,但是从整体意义上又做到了节约劳动力成本。在阿迪店内,一般四个收款台只开放两个,当买东西的顾客排成长队时,只需按一下收银台的按铃,很快就有另外的收银员过来。除了收款台之外,整个商店内只能看到两个员工的身影,他们正专注于把空的盒子拿出去或装满盒子。阿迪的工作人员都是收银员兼理货员,根据顾客排队的长短随时调节自己的工作。

相对于沃尔玛优雅的轻音乐或者柔和灯光的购物氛围,阿迪甚至不愿意浪费时间来精心摆放货物:物品都是摆放在原来的包装盒子里面,只是盒盖被撕掉了,它们或靠墙堆积,或者放在简易的架子上;价格写在普通纸上,然后贴在从天花板垂下的贴板上。于是顾客在阿迪店内经常看到鲜桃汁旁边售卖的就是蒸汽清洁器,葡萄干旁边是大米,或者名贵葡萄酒旁边是长筒丝袜。

第三节 我说过只要一块,就是一块

我说过只要一块,就是一块

一个德国人去一个法国人家里做客,主人端出一种奶酪,这个德国人非常喜欢,便要了一块。当主人第二次端出奶酪时,德国人在那里欲言又止。主人问他是否再要一块,他想了想,很郑重地回答:“我说过只要一块,就是一块。”

给德国人开药方

给德国人开药方,一定要将用药量明确到毫克,并明确告诉他究竟是在饭前还是饭后五分钟或十分钟服用,而不能只是笼统地告诉他“饭前或饭后服用”。

德国人开茶馆

一个德国人迷上了中国茶,在柏林开了个中国小茶馆。他从中国弄来各种绿茶。那些绿茶都附了简单的用法说明,标明该茶需要泡几分钟。这当然不必认真,那些时间数字大概都是随手写上去的。但这位德国老兄仔细看了说明后,感到问题十分严重,最后想了个大概只有德国人才能想出来的办法。他买了一批闹钟回来,给每个来喝茶的人都发一个,按茶的说明把闹钟设置好不同的时间,并告诉茶客说:闹钟响了才可以开喝。茶客无一异议,都认真听话,乖乖坐好,或看书或看报或干等,闹钟一响便动手倒茶喝。喝茶时,那个茶馆里闹钟铃声此起彼伏,场面热闹而滑稽。

买鱼

在德国菜市场买鱼,一条4元,3条10元。

买:四条多少钱?

卖(掐指一算):16元。

买:不是三条10元吗?

卖:那是买三条的,4条就是4乘以4等于16元。

买:那我先买三条再买一条呢?

卖(掐指再一算):14元。

买:那就先买三条再买一条。

聪明的中国打工者

一个中国人在德国打工,到仓库盘点货物。

老板:货架上还有多少货?

打工者(看了一眼):34件!

老板(十分惊讶):不用数的吗?

打工者:货架共四层,每层9件,最上一层少2件,不就是34件吗?

老板(十分不相信)又叫来两个员工,分别从下往上数了两遍,果然是34件。

老板:中国人真聪明!

超市找零

一位中国人周末在德国一个超市买东西。应付九块零一分,给了收银员十块钱,他用计算器一减,准备找99芬尼。中国人突然发现口袋里有一芬尼的硬币,就又递给了他。他说不行了,已经显示要找99芬尼。中国人说你拿了我这一芬尼,再找一马克不是一样的吗。他低头想了半天,很坚毅地摇了摇头,还是找了一把硬币。

中国人和德国人煮鸡蛋

某杂志上登载了一则关于中国人和德国人煮鸡蛋的小故事:

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德国人每天早餐都是一杯牛奶和一个鸡蛋,中国人把鸡蛋往锅里一放,然后出去洗漱洗漱或干点别的,等再回来鸡蛋就煮好了。但德国人会用一个差不多刚好装得下一个鸡蛋的专门容器,下面焊一托盘,然后加满水,1分钟水就开了,3分钟就关火。关火之后他们利用余热再煮3分钟,把鸡蛋煮到刚刚达到营养价值最高的状态。接下来用凉水泡3分钟,使这个蛋很好打开,德国人认为这样做很标准。跟中国人相比,他们节约了4/5的水、2/3的热,同时还让鸡蛋达到了最佳的营养状态。

问路

一个外国人向一个德国人打听自己要去的目的地,问路怎么走,要走多长时间。德国人听了以后一言不发,只是瞪着眼睛看着他。外国人觉得德国人态度很不友好,生气地走了。然而,他走出没几步,德国人追上来了。认真地告诉他说:“先生,请等一等,您要去的地方,向前走到第一个十字路口向右拐就到了。按照您刚才步行的速度,您大约需要5分钟。”外国人很奇怪,不解地问道:“刚才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呢?”德国人说:“因为您问我要走多久,我没有看到您走路,不知道您步行的速度,所以一时无法回答您的问题。”

第二题该保留几位小数

一位中国人曾在德国的某城参加当地大学的入学考试。当时考的科目是数学,规定一个小时交卷。都是些极其简单的问题,中国学生一口气做到最后几题,正感觉十分爽快,突然听到临座的考生举手问监考老师,第二题该保留几位小数。没想到该问题招致几乎全班同学的响应,原来他们都卡在这儿了。老师想了想,说,就保留两位吧。于是大家才算松了一口气,纷纷埋下头去,开始按起了计算器。中国学生在一旁不禁哑然,其实那道题是三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再减去五分之一。

他们太习惯符合纯度法的啤酒的味道了

德国人酷爱啤酒。早在500多年前,德国人就制定了法律来保证啤酒的纯度。这条《德国纯啤酒令》是在1516年由一位巴伐利亚公爵制定颁布的,它规定只有啤酒花、大麦、麦芽、酵母和水这5种物质才能充当啤酒原料,任何其他不纯成分都被认为是杂质。这一法规一直沿用到20世纪80年代。但在1987年,欧洲法院以该法为不公平关税为由要求德国允许出售其他原料的啤酒,但德国啤酒迷们并不理会欧洲法院的这项规定。虽然在那以后其他成分的啤酒可以在德国销售,但是鲜有人购买,因为他们太习惯符合纯度法的啤酒的味道了。

中世纪的啤酒作坊(纽伦堡,约1430年),左上角悬挂的六角星为啤酒行会的标志。今日的德国为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境内共有1300家啤酒厂,生产的啤酒种类多达5000多种,根据官方统计每个德国人平均每年喝掉138公升的啤酒,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德国人更热爱啤酒的民族了!特别是在每年慕尼黑啤酒节期间,竟可消耗高达600万公升的啤酒。多年来经德国人培养形成的啤酒文化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第四节 一切都有明确的时间表

康德的时间表

康德一生起居非常有规律,其时间表:

4:45 仆人浪泊叫醒康德。康德命令:无论他怎么赖床,浪泊都必须把他从床上叫起来。这是康德一生中最激烈的斗争,但每次都以浪泊胜利告终。

5:00 喝两杯茶,抽一斗烟,备课。康德严格规定自己每天只抽一斗,终生不变。但是,随着年纪增加,烟斗的容量越来越大。

7:00—9:00 在一楼教室上课。

9:00—12:45 写作。康德的三大批判都完成于这个时间段。

12:45 下楼待客。对迟到的客人一律赏以长脸。

13:00—16:00 康德生活中的惟一高潮:与自己点名邀请的友人共进午餐。

16:00—17:00 散步。之后看书到22点。康德的书房温度要求恒定15度。22点一到他立刻上床,且终生沾枕头即着。康德睡觉,铺床和盖被子都有严格程序。为保障睡眠的连续性,他在夜壶上绑了一根绳子,晚上起夜不用点灯下床,直接拽过夜壶即成。

每天如是,一生不变。惟一的新鲜事儿,就是周一、周五邮车来送书报信件。

一切都有明确的时间表

一位匈牙利教师嫁给了一个德国人。婚后,他们的感情生活很好,但这位教师的德国丈夫却要求她一切家务都要按照制订好的时间表来进行。从清晨起床直到晚上就寝,一切都有明确的时间表。久而久之,这位匈牙利教师终于忍受不了这种机械的、模式化的生活,最终离开了她的德国丈夫。

非洲游客的“重大发现”

一位来自非洲的游客来到德国后,觉得自己有一个“重大发现”:德国的公共汽车不仅清洁干净、准时进站离站,而且排队乘车的乘客也必定在汽车进站前两三分钟之内陆续到达,彷佛事先约好似的。到达后,这些乘客便在站台上像士兵一样开始排队候车,有时只有两个人,也能排起队。原来,这些乘客只不过知道公交公司对外公开的时间表罢了。

现在不到12点,还是上班时间

一位柏林市民到户籍管理办事处办事,管理处的女职员有些不耐烦,对他说:“您想干嘛?您知道今天是星期几?您看看现在是几点了?”见对方没有理会,这位女职员又大声喊道:“今天是星期五,而且现在已经下班了。”来办事的人看了看表,理直气壮地说道:“现在不到12点,还是上班时间。”

如果他能够活下来的话,他得交50马克的罚款

一天深夜两点,街上已经几乎是空无一人。一个行人没等到绿灯亮起就横过马路。一辆疾驰而过的汽车驶过,把这个行人撞倒在地。警察来后,伤者被送往医院抢救,而撞人的司机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就被释放了。目睹这一情景的一位外国人感到颇为震惊,便问处理事故的警察,伤者怎么处理。警察回答道:“如果他能够活下来的话,他得交50马克的罚款。”

正好一个小时!

汉诺威一家德国著名公司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司总裁第一句话就说:会议要开一个小时。总裁一人讲了20分钟。接下来8个负责人,每个人都恰好讲5分钟。全部发完言,正好一个小时!

第五节 绝不仅仅是运气

billow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原籍德国的亨德尔虽然居住英国多年,英语却一直很糟糕。这对于要写歌剧和清唱剧来说是个障碍,因为他需要根据歌词的意思来配乐,而有些词汇他搞不清楚。

一天黎明,住在伦敦近郊的一位作家被楼下的喊声吵醒了。揉揉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一看,原来是亨德尔乘马车来访,那时他正在根据作家的唱词写一部清唱剧。作家很奇怪他为什么在这时光临,亨德尔一开口却让作家哭笑不得:“billow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原来作家写的唱词里的这个词亨德尔不认识。作家站在二楼的窗口告诉他:“billow是大海里的巨浪。”“啊,巨浪。”亨德尔喃喃自语着,转身上了马车回去了。想不到他大清早赶路来就是为了弄清一个词的意思。

不,我们应该先制定一个方案

有一则笑话说:一只德国公鸡和一只法国公鸡在山坡上相遇了,正要打架,发现山坡下来了一群母鸡。两只公鸡停下来商量求和,法国公鸡建议说:“我们俩现在就冲下去,一人分一只最漂亮的母鸡,如何?”德国公鸡马上断然拒绝:“不,我们应该先制定一个方案,把她们包围起来,一网打尽!”

绝不仅仅是运气

在2006年的世界杯上,德国队最终靠点球大战将阿根廷队淘汰。德阿点球大战中有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小细节,德国守门员莱曼之所以表现得如此神勇,与一张柏林城堡酒店的便条有非常大的关系。这张纸条是德国守门员教练科普克在点球大战前亲手交给莱曼的,而莱曼在每个阿根廷球员罚点球前都看一眼这张纸条,特别是在阿根廷第四个出场的坎比亚索射门前,莱曼站在门线上从右腿球袜中掏出了这张纸条,仔仔细细地又看了一遍,之后他将纸条又塞回到袜子中,随后相信所有人都看到了,莱曼判断准确,将坎比亚索的射门轻松扑出,同时也将阿根廷队“扑出”了世界杯四强。这张神秘的纸条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呢?德国《图片报》的记者将这张“秘笈”公布于众。

原来,在德阿罚点球前,德国主帅克林斯曼曾用一种期待的眼神望着前守门员科普克,克帅问道:“我们都准备好了?”这位前德国著名门将的回答是:“是的,一切尽在掌握中。”但克林斯曼可能没有想到,莱曼得到了科普克的“真传”,一张9×10cm的“秘笈”被交到了莱曼手中,正是凭借着这张不起眼的“秘笈”,莱曼将德国队送进了半决赛。

这张纸条来自“城堡酒店-绿林大街”酒店——德国队在柏林所居住的酒店。下面是科普克写的关于阿根廷射点球球员的习惯,“在赛前,莱曼和我一起分析了我们所掌握的信息。”科普克向记者透露道。科普克所说的“信息”是克林斯曼手下的首席球探西根塔勒尔和他的助手们所搜集来的阿根廷球员的情报。

另外,莱曼在赛前还曾打电话给沙尔克的教练施戴芬,希望这位以前的恩师能够提供给他一些私人的数据库信息。之后,施戴芬的儿子迈科尔向莱曼提供了所有阿根廷国家队球员射点球的信息,科普克说道,“当然,我们不可能将这些厚厚的资料全部看过来,在给莱曼的纸条上我只写下了对方最有可能主罚点球的人,以及他们的射门习惯。”

令人叹服的是,科普克所写的与实际情况完全一样,这张纸条从上到下依次写着:

克鲁兹——长距离助跑,右上角;

阿亚拉——注意他的射门腿,左下角;

罗德里格斯——大力抽射右边;

坎比亚索——短距离助跑,左上角;

……

凭借这张“绝世秘笈”和莱曼的出色发挥,阿亚拉和坎比亚索的点球被拒之门外。德国队获胜后,人们可以从电视画面上看到莱曼并没有十分兴奋,脸上也基本没有笑容。赛后,所有人都在欢庆胜利,而莱曼只说了一句话,“作为德国队的门将,你要做到的就是在点球大战中将对方的射门扑出,而其他人要做的是将点球射入对方大门里。”

泰国狗和德国狗

据说在泰国的金三角,毒品走私泛滥得特别严重,所以那里的警犬交易也非常的火热。有一种泰国本地狗,叫价3000元一条,但是有一种进口的德国狗,叫价30000元一条。同样是警犬,为什么德国狗的叫价是泰国本地狗的10倍呢?那些警察百思不得其解。他们做过一个实验,在山头上埋藏了一包毒品,然后把泰国本地狗和德国狗放出来,结果都把毒品找到并叼了回来。

那些警察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他们觉得德国狗之所以卖那么贵,肯定是有理由的。他们又做了一个实验,同样的在山头上埋藏了一包毒品,不同的是在途中安排了一些母狗,然后同时把泰国狗和德国狗放出来。这次结果出来了,德国狗还是把毒品找到并叼了回来。但泰国本地狗却没有找到。原来泰国狗遇到了母狗,忘记了任务。

那些警察终于明白过来,原来德国狗之所以卖那么贵,是在于它们做事的专注!

第六节 难道中国人不懂得节约资源吗?

拾到一欧元后

有一个笑话说,在路上拾到一欧元,法国人买一支玫瑰送给情人,意大利人买一块巧克力吃了,而德国人,则是把钱赶快存到银行去。

难道中国人不懂得节约资源吗?

一个德国人在与他的中国朋友聊天时不解地问:“为什么在已经设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还必须有交通警察呢?”中国人解释说是因为中国人没有服从交通信号灯的自觉行为,只有在有警察指挥的情况下交通灯才有效。德国人又不理解了,“既然人们只听警察的指挥,为什么还要设红绿灯呢?难道中国人不懂得节约资源吗?”

这样洗碗,全汉诺威的水都被你一人用光了!

几年前,一位中国博士到德国汉诺威进修,刚开始住在德国人家里,为感谢房东对她的热情关照,饭后总抢着去洗碗,没想到房东却很不高兴。原来,中国人洗碗时喜欢用长流水冲碗。这在许多德国人眼中是不能容忍的:“这样洗碗,全汉诺威的水都被你一人用光了!”

以后要是丢这种东西,先跟我打个招呼好吗?

来自广东的留学生小李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刚到波恩时寄住在德国人家中,房东是个医生的遗孀,独自住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楼,家境殷实。一次,小李的一个同乡学成回国,由于行李超重而精简行装,临走前送给他一包杂物供他选用。其中有一套“彪马”运动衣,他穿着嫌太小,就随手塞进了院子里的垃圾桶。第二天女房东对他说:“你昨天扔的名牌运动衣丢了太可惜。我已经把它洗干净,明天包好了送到孤儿院或者慈善救援站去。以后要是丢这种东西,先跟我打个招呼好吗?”

水虽然不值钱,但它是我们日耳曼人宝贵的资源

王经理到德国考察,顺便拜访一位重要客户舒尔茨先生。舒尔茨先生临时有急事出去了,他的太太接待了王经理。“王先生,喝点茶吧!”舒尔茨太太知道中国人有喝茶的习惯,很想为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一下自己的殷勤。陪同王经理的德国朋友不喝茶:“半杯白开水,OK!”王先生也不想太麻烦她,就说:“我也要一杯!”

很快,水就烧开了。“你半杯,你一杯!”舒尔茨太太为客人准备好了开水。然后,大家开始随便聊天。聊了很久,舒尔茨先生还没有回来,王先生估计舒尔茨先生可能事情还没有办好,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了,就决定告辞了。走之前,陪同王先生的那位德国朋友的半杯水喝光了,而王先生的杯子只喝了一点点。“王先生,你不是要一杯水吗?”舒尔茨太太一脸的疑惑,眼睛盯着茶杯里剩下的水。王先生有些尴尬,赶忙把剩下的水一饮而尽。“王先生,水虽然不值钱,但它是我们日耳曼人宝贵的资源,希望你爱护。”

考察准女婿

德国一个老先生在初次和准女婿见面后,离开前特意跑到他家后院翻弄垃圾,确定女婿规规矩矩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确认女婿是个有责任感的人,才同意把女儿嫁给他。

再也没人想“宰”M了

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曾经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德意志研究联合会的装备局局长M博士是个汉学家,兼任中德科学中心德方主任,每年有好几个月在北京工作。他的月收入达到10000欧元,合人民币将近110000元,但他在请客吃饭方面有个原则:“三块钱吃饱,五块钱吃好。”起初大家以为他是开玩笑,还隔三差五地起哄想“宰”他一顿。有一天加班结束后,M主任为了表示谢意,果真邀请两位中方同事外出吃饭。没想到走出大门不远,他指着一个大排挡摊位说:“就请你们吃拉皮!”三碗拉皮加上一碟子凉拌豆腐丝,连啤酒都没喝一口,总共才花了不到20元钱。同事们这才明白,M主任的“三块钱吃饱,五块钱吃好”原来是真的。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想“宰”M了。

费力拾瓶子的超级胖子

在德国生活过的钟强曾经记叙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电车停在德国一个不知名的小站,上来一个超级大胖子,他一屁股坐在两个人的位置上,才感觉刚好够用。到站后,超级大胖子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一步步挪下车去。当他的身影从钟强的目光中消失时,钟强的思维与认识仍集中在这个人——出生以来所见到过的最胖的人身上。当电车开动的一霎那,钟强的同事指着窗户外——只见那个超级大胖子,一只脚站在铁轨上,另一只脚斜靠在站台边上,正吃力地弯下腰将铁轨上的一个空矿泉水瓶拾起来。拾起一个空矿泉水瓶子,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之事,而对于一个手都摸不到自己肚脐眼的超级大胖子来说,却是一件相当费力的事。何况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与他毫无关系,可他在日常生活中,牢记的是他作为一名普通德国人必须遵守的环保法则。

施密勒先生处理牙签

一位中国商人赴德国波恩考察一家园艺公司。回国前夕,为答谢这家园艺公司部门经理施密勒先生的不吝赐教,他特地邀请施密勒一块到一家中国餐厅用午餐。

中国商人清楚德国人不喜欢奢华浪费,因而只点了四道中国菜。1个小时后,餐桌上的菜肴和啤酒全部被解决了。施密勒看着空空如也的盘子,朝着中国商人竖了一下大拇指,意思是“这样很好”。之后,他从桌上一只精致的牙签筒里抽出了一根牙签,捏在手指中打量了一下:“这是用竹子制成的吧。”然后转过头去向着墙壁的一隅,并用另一只手掌轮流遮挡着腮,悄悄地剔起牙来。中国人也从牙签筒里抽出一根牙签剔着牙缝,剔完就将这根牙签放在碟中,等待服务生来收拾。

施密勒也剔完了,他却没有将牙签放在碟里,而是用两只手捏着两端,将其折断为三截后并拢,接着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块手帕,把这三小截牙签放在手帕上,并示意中国商人:“把你的那根牙签也放在我的这块手帕里吧。”

中国人颇为不解,但还是把牙签交给了施密勒。只见他很熟练地卷叠起了手帕,将这几截牙签段厚厚地包了起来,放入公文包里面的夹层中。中国人十分纳闷,禁不住问:“施密勒先生,您这是干吗?”施密勒说:“带回家放入粉碎机里粉碎,粉碎出来的渣粉,还是一种极好的土壤膨松剂呢。”中国人说:“这种小得不起眼的牙签,交给服务生处理不就得了么?还要带回家粉碎?”

施密勒立刻脸色严肃起来,一边比划着,一边吹胡子瞪眼正儿八经地说:“据我所知,这家餐店暂时还没有专门粉碎牙签之类物品的机器,处理这种废弃物的方式是扔在废弃物袋里。先生,你肯定已经看到了,牙签的一端像针尖一样的锐利,当我们剔完牙齿后放到盘碟中,服务生可能就会扔到垃圾袋里,这样就很有可能把垃圾袋戳出个小窟窿,里面的脏东西就会溢漏出来,会弄脏环境;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牙签被裹在残菜中,一旦被饿极了的狗呀猫呀等动物吃了,很可能被卡住喉咙,那就不道德了;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如果清洁人员的手忽然碰上了它,很有可能被刺破皮肤,流出鲜血,不及时进行处理,那就很有可能会感染上细菌……”

这把椅子还能用

德国著名的跳蚤市场大王总裁R,70年代初把跳蚤市场从巴黎引进德国。如今,R总裁经营的跳市已经遍布黑森州的许多乡镇,据说他每个“跳日”个人纯收入达到60000欧元。一天清晨,R总裁开着奔驰300豪华轿车去火车站接人。这一天是当地废弃家具免费搜集日,马路上到处可以看见前一天晚间各家扔出来的废弃物品。在回公司的途中,R总裁一边与客人聊天,一边用余光扫视街面。突然,他一个急刹车停在一个废弃家具堆前,下车打量片刻,操起一把旧木椅就装进汽车后备厢,嘴里说:“这把椅子还能用。”

买酒退瓶

迈克是德国学生。在一个节日聚餐会上中国同学随口对他说:“你们德国的啤酒很有名,哪天请我们尝尝怎么样?”结果,第二个周末,迈克真的驾车从他家把一大箱德国啤酒带到了学校,逐门逐户送给同楼的每个人。过了一会儿,中国学生的房门又被迈克一一敲响了,他认真地关照,喝完啤酒后,每个人都必须把空瓶完好无损地还给他,因为他还要把这些空瓶运回去退给啤酒店老板。大伙听了都大笑起来:“迈克,你大老远地从家乡把啤酒运来,成本已经够高的了,再把这些不值钱的空瓶运回去干嘛,还抵不上汽油钱呢。”可迈克回答说:“这是两码事,我多年来买啤酒都是退空瓶的,所以这一次也不想改变。”

第三辑 “德意志”的意思是“同属一家”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注定没有未来。

——(德)黑格尔《纽伦堡审判》是以审理二战战犯为题材的一部电影,它集中讨论了二战后国际社会对战犯的态度及处理问题。纽伦堡审判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它是1945年至1949年美、苏、英二战盟国在纽伦堡所组建的国际法庭对二战战败国战争责任人进行的十三轮审判的总称。《纽伦堡审判》这部电影则根据其中第三轮审判——审理纳粹德国法官和司法官员的历史虚构而成。

第一节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希尔布兰德之歌

早在1000多年前,德国民间开始流传这么一个故事。在早期民族大迁徙时代,东哥特人(日耳曼人的一支)的国王狄德里希手下有一个叫希尔布兰德的大臣,年轻时因遭到罗马人的迫害跑到匈奴人那里。30年后,他抱着对民族的热爱重返故土。他的儿子问他是哪个民族的,他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如实相告。不料,儿子不但不认这个父亲,拒绝把他带回,而且还说他是匈奴人,甚至提出挑战。希尔布兰德没有别的选择,起而应对儿子的挑战。这个故事后来被改编为《希尔布兰德之歌》。

德意志的来历

查理大帝(742-814)是历史上横跨几乎整个欧洲的法兰克王国的国王,萨克森的征服者,神圣罗马帝国的缔造者,欧洲史上最早的君主之一。为了征服萨克森人——日尔曼人的一支,查理大帝以开会为名,一举逮捕了4500名萨克森贵族,并在一天之内杀了个精光,鲜血横流之后,查理大帝若无其事地到另一个地方庆祝圣诞节和复活节。

公元814年1月28日黎明,查理大帝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死前,他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念出了一句诗:“进入您的手中,噢,上帝,我交出我的灵魂。”

查理大帝去世后,法兰克王国分崩离析,在瓜分遗产的过程中,形成了西部和东部两个王国。在此期间,政治上的分界线与德语和法语两个语区的分界线几乎完全一致。仅仅29年后,查理曼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将法兰克帝国这个庞然大物一分为三:日尔曼路易得到莱茵河东部地区与巴伐利亚,相当于今天德国的西部,地理上称德意志;秃头查理则获得莱茵河以西地区,地理上称法兰西;罗泰尔得到意大利中部和北部,以及查理与路易之间的部分土地,他还承袭皇帝称号,但不具备对兄弟辖区的最高统治权。从这个角度来说,查理曼的法兰克帝国可以被视为德、法、意三者的共同祖先。正因为此,法德很多年来为查理曼的归属争论不休。

在东部王国百姓心目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德意志”(意思是“同属一家”)的情感。从这个时候起,“德意志”这个词就不仅仅是指语言和文化了,还兼指说这种语言的人,即王国中说日耳曼语的部族。后来,这些部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他们不仅用“德意志”这个词命名自己的语言和人民,还用来称呼自己生活的国家。“德意志”这个词是逆向发展形成的:先有德意志,后有德意志人,再最后到德意志国家。

只要德国不嫌弃我,我将永远忠于德国

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一生命运多舛,但他依然执著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他曾经说:“只要德国不嫌弃我,我将永远忠于德国。我生为德国人,在德国长大,我只希望在有德意志风俗、充满自由思想的王国中生活。”当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于1630年去世的时候,他的身边仅仅有22个弗罗林和一匹价值11弗罗林的瘦马。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诗人海涅曾经说:“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1843年底,海涅回到阔别13年的祖国。他在《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中写下这样的诗句:

踏上了德国的国土以来,

灵妙的液体便流贯了我全身。

巨人再一次触到了他母体,

他身上就又有新的力量成长。

一个德意志人希望活着并永远是一个德意志人

费希特(1762-1814)向他的祖国同胞说:“在我们这里,生活和思维必须是一个整体,而且必须是一个融会贯通、毫无瑕疵的整体;我们必须在生活和思维中合乎自然和真理,从我们这里抛弃那些外来的玩意;一句话,我们必须塑造自己的性格;因为‘具有性格’和‘是德意志的’,这两者无疑是意义相同的,这件事在我们的语言中没有别的名称,因为它恰恰应当无需我们的一切知识和思索,而从我们的存在中直接产生出来。”

他大声疾呼:“没有祖国的人是可怜的人”,为了“保持德意志人的生存与延续,……其他的不同意见都化为乌有。重要的是,对于德意志民族全体人民来说,要更加热爱祖国。”“每一个德意志人希望成为罗马人,不如死去。一个德意志人希望活着并永远是一个德意志人。”

与别的民族爱自己的国家不同

德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洪堡(1767—1835)说:“德国人之爱德国,确实与别的民族爱自己的国家不同。这是由一种看不见的感情凝聚在一起而成的。这不仅仅是对土地的爱,而是对日耳曼精神和感情的向往,人们可以从任何地方感觉到这一点,而且这种感觉是可以移植的。”

勃兰特访问东德

1970年,上任仅4个月的德国总理勃兰特前往东德爱尔福特与东德首脑举行德国分裂后的首次会晤。勃兰特后来回忆说,那天出发前,“有很多人前来送行,祝愿我们一路顺风。一群年轻人强烈要求承认东德。在铁路沿线,在车站上,到处都是挥手示意的人们。”到达东德后,勃兰特受到热烈欢迎,在他下榻的“爱尔福特宾馆”前,数以千计的东德人齐声欢呼:“维利-勃兰特到窗前来。”勃兰特来到窗前,“看到了那些激动欢呼的人们”,他深受感动,但心情也更加沉重,他和一些同事眼里含着泪水。

永远不做美国人

1998年的夏天,诺维斯基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乌尔茨堡,离开德国。那时谁都不会想到从此NBA会出现一位巨星。“德克,你已经为达拉斯小牛效力了六年,有没有考虑过加入美国国籍呢?”没有丝毫考虑,诺维斯基脱口而出:“当然不会,德国永远是我的德国。”

第二节 德国?她在哪里?

德意志,你还在沉睡吗?

思想家赫尔德(1744-1803)在1798年写作的《日耳曼尼亚》中深情地写道:

德意志,你还在沉睡吗?

放眼看看你的四周,

看看你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情,

别再麻木,振作起来,

不要等到胜利者的剑刀,

在嘲讽的伴随下,

剃光你的头发!

假如我那天哭了的话,那只是为了那个小女孩

终其一生,海涅都思念着德意志。他晚年流亡法国,一次在路上碰到一个同样颠沛流离的德国小女孩,小女孩的遭遇使他黯然泪下。海涅虽然深受现代国家观念影响,但那种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故国情怀无法抛去,因而当他见到小女孩的时候,他哭了。但在理智上,他不愿承认自己是因思念祖国而哭泣。他痛苦却冷静地写道:“我向你保证:我不是个爱国者。假如我那天哭了的话,那只是为了那个小女孩。那时天色已近黄昏,一个德国的小女孩,就是先前我在德国移居人群中注意到的那个,她独自站在海滨,像是在沉思,并且眺望着浩瀚无垠的大海……”

一年后他写信给朋友:“如果有人问您我在巴黎过得怎么样,那就告诉他:如鱼得水;更确切一点,请告诉他们,当一条鱼在海中问另一条鱼过得怎么样时,后者会回答:就像海涅在巴黎!”

正义行事吧,不要怕任何人!

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普鲁士对法作战失败,被迫对法国表示忠诚。1812年,拿破仑征俄失败后,原侵俄大军中的普鲁士后援部队指挥官路德维希-冯-约克在未得到普鲁士国王允许的情况下,在陶拉格附近与俄国方面签订协定,对俄军保持中立。普鲁士国王在得知这一协定后大惊失色:“真是晴天霹雳!”他一面向法国表示忠诚,一面宣布陶拉格协定无效,并撤掉约克指挥官职务。但约克并没有理会这一套。他在给普王的信中宣称:“我的行动几乎是全民族的共同语言”。他是以“丹心热血冲破了服从的束缚”。当司令员对是否要参加约克的行动迟疑不决,并准备征询普王意见的时候,约克回答他:“我们生活在行动的时代,不是询问的时代。问得多,答得也多。正义行事吧,不要怕任何人!”很快,整个东普鲁士在德意志的名义下行动了起来。

德国?她在哪里?

歌德目睹德国分裂,深深感觉到,没有一个政治文化中心的现实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他曾经问:“德国?她在哪里?我们怎么才能找到她的整体?德国人是博学多才的,但是这个国家却是另一回事。”

他在和爱克曼的谈话中感慨道:我们全都过着一种基本上是孤陋寡闻的生活!我们很少接触真正的民族文化,一些有才能、有头脑的人物都分散在德国各地,东一批,西一批,彼此相距好几百里,所以个人间的交往以及思想上的交流都很少有。当亚-汉波尔特来此地时,我一天之内从他那里得到的我所寻求和必须知道的东西,是我在孤陋状态中钻研多年也得不到的。从此我体会到,孤陋寡闻的生活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但是试想一下在巴黎那样的城市,一个大国的优秀人才都聚集在那里,每天互相来往,互相斗争,互相竞赛,互相学习和促进。那里全世界各国最好的作品,无论是关于自然还是关于艺术的,每天都摆出来供人阅览;还试想一下在这样一个世界的首都里,每走过一座桥梁或一个广场,就令人回想起过去的伟大事件,甚至每一条街道的拐角都与某一历史事件有联系。

法国的轻浮浪子

在17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成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以贵族为首的德国上层社会和国王们都以讲法语为时尚。弗里德里希大帝(又称腓特烈大帝,1712—1786)完全瞧不起德国文化,他竟然以自己的德语“讲得像马车夫”而自豪。他几乎不能用德语写作,其文章基本上都是用法语写就的,因此,他被他的父亲称为“法国的轻浮浪子”。

用敌人的语言交流

德国各地方言差别很大。据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中一个连队的普鲁士士兵和巴伐利亚士兵在与法国军队鏖战之时,这些士兵都只会说各自的方言,以至于无法进行沟通。因此,来自同一战壕的战友常常不得不用正在与他们作战的敌人的语言——法语进行交流沟通。

第三节 德国只有统一才能强大!

德国只有统一才能强大!

在德国著名的德意志角,有一座威廉大帝骑着骏马的雕像,雕像下刻了一行字:“德国只有统一才能强大!”

俾斯麦之死

1898年7月28日,俾斯麦仍像往常一样,喝着香槟酒,用每天必用的5个烟嘴轮流抽着他的烟,并对建议他卧床休息的保健医生大发雷霆。第二天,他要求举行领圣体仪式,在一口喝完圣餐杯里的圣水时,他喊道:“前进!”30日晚,他说:“晚上,每当想到我用石头一块一块堆造起的这个小丘时,我就难以入睡,它们将会把我的身体弄成碎屑。”夜间,他开始昏厥,并伴有谵语,谵语中出现最多的两个词是“俄罗斯”和“德国”。近11点钟,俾斯麦忽然高声说道:“是德国吗?可惜呀,德国……”接着,他突然从床上坐起,两手捂眼,仿佛要避免看到一幅可怕的图像,旋即仰身倒下,去世了。

李斯特与德意志关税同盟

面对德国分裂的状况,德国19世纪的经济学家李斯特(1789-1846年)认为,如果当时落后的德国要发展,要达到当时发达工业国家的水平,就必须消除内部关税,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可能。为了呼吁各邦国建立全德关税同盟,他四处游说。但是很多小邦国都将他驱逐出境,德意志邦联的第二大邦国奥地利,称他为“最危险的煽动者”。因为,各个邦国都不想取消关税这一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李斯特身体虚弱,在很长的时间里,他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也没有一个正式的助手。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止他的脚步。十多年的时间,李斯特几乎跑遍了所有邦国,最终,德意志邦联中最大的邦国普鲁士接受了李斯特的建议。

经济融合仿佛坚冰下的细流,缓缓汇聚。破冰的一天不可阻挡地到来了。

1834年1月1日零点,在德意志18个邦国的边界上,满载着货物的四轮马车,像潮水一般汹涌而过,几百年来第一次,无须在边界停下来交纳过境税。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了。它的主导者是普鲁士。

把国王的意志同民族的意志调和起来

俾斯麦向德国皇太子说:“每一个普鲁士首相都必须尊重国王意志的权威,但同时也必须努力把国王的意志同民族的意志调和起来。”

铁血演说

1862年9月30日,出任首相不久的俾斯麦在普鲁士议会上发表了著名的“铁血演说”。他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人的决议能够解决的,而是要通过铁和血。……德国所仰望于普鲁士的,不是它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武力。”正是凭借着“铁血精神”,俾斯麦完成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大业。但也正是俾斯麦的“铁血精神”,使德国渐渐从一个拥有强大军队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拥有国家的强大军队。

柏林墙上的第一次交锋

1961年8月12日凌晨1点,2万多军队突然开到东西柏林边境,立刻开始了修筑柏林墙的工程。仅到13日凌晨,第一期工程全部完工,整个东西柏林被铁丝网全部分割,再加路障。在13日中午12点37分,最后一个路口宣布封锁,柏林墙正式树立了起来,东西柏林正式分割。

在柏林墙的修筑过程中,东德人就开始了翻越柏林墙。13日下午,柏林墙树立以后,第一个逾越柏林墙的人出现了。一个青年在光天化日之下,用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向铁丝网。但是,三名警察追上了他,将他打倒在地,谁也没有想到,被打倒的他竟奇迹般又站了起来,夺过警察的枪,一边与警察对峙一边继续向西柏林飞奔。警察是尽职的,他们不顾这个年轻人的枪,冲上去和他又一次扭打成一团,并且一刀刺进青年人的膝盖。这次年轻人失去了奔跑的能力。

就在此刻,西柏林群众的怒吼惊醒了三名警察,原来在扭打的过程中,他们已经越过了柏林墙,现在是在西德的土地上,他们不再是警察,而成了违法者。他们扔下青年跑回柏林墙的另一侧。这个青年拖着伤残的腿,一边拼命呼救一边爬到了西柏林。

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大大的误会。事实上柏林墙并不是沿东德西德的边境修筑的,而是偏东德一侧,这是为了保证,即使你越过了柏林墙,你仍然在东德土地上,警察和军队仍然有权力和能力开枪将你击毙。当时那三位警察并没有越界,他们大可以合法将那个青年绑回东德。然而,面对这柏林墙上的第一次交锋,他们误会了,害怕了,那个青年简直是奇迹般地逃脱了已经笼罩住了自己的厄运。

一个奇迹

1968年,一位东德青年利用河流潜水到达西德。大家心目中的潜水不过就是潜水服、潜水镜之类的东西,而这位青年自己造的潜水工具却是潜水艇!他用的是摩托车马达,配上自己组装的钢板,还有导航,压缩气体等系统,硬是在家造出了一个个人用的小潜水艇。这潜水艇在水下航行了超过5个小时,才从西德那边冒出来,其中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这小潜水艇当然是一个奇迹,该青年的逃亡经历使他立刻在西德找到了工作,各大机械公司竞相聘用该青年为设计师,后来他还真在机械设计上大有成就。

你们自由了,这里是西德领土

1979年某夜晚,从东德一个家庭的后院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热气球。气球下面的吊篮里装着两个家庭——两对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气球完全由这两个家庭手工制成,花了数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两个家庭自学成才,从材料学,工程学,气体动力学,气象学……一直到建立家庭实验室,最后成功地在家庭的后院里制作完成了这个高达28米的热气球!

经调查,此热气球是欧洲历史上最大的热气球,被记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热气球在通过柏林墙的时候,被警察发现了。警察目瞪口呆之余,开始开枪射击。这时,逃亡者把热气球一下升高到了2800米以上的高空,不但枪打不到,连探照灯都照不到!警察只好紧急呼叫空军支援。苏联空军战机立刻出动,但是热气球在28分钟的飞行以后,已经完成了使命,安全落地。

但这一“紧急降落”,谁也摸不准方向,降落的地点无法确定。到底是已经到了西德,还是被迫降在东德,谁也不知道。面对未知的前景,8个人都失去了验证的勇气。他们根本不敢走出气球,就这样躲在吊篮里长达24小时之久。他们已经没有勇气亲自揭晓自己的命运了,他们惟一做的就是祈祷。

降落整整24小时以后,军人来了,揭开了气球。他们对这8个逃亡者说出了他们盼望了多年的话:“你们自由了,这里是西德领土。”

第四节 德国人就是德国人

德国人就是德国人

美国学者戈登-克雷格说:“事实是,德国人就是德国人,不像任何其他人,而且从他们的历史来看,简直不可能指望他们像任何其他人。”

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你是德国的奇迹!“你是德国的奇迹!”——这是德国从2005年9月底到2006年年初开展的“你是德国”宣传活动的广告片片头。面对经济低迷和国民情绪的消沉,《明镜周刊》、《法兰克福汇报》、贝塔斯曼媒体公司、德国电视一台、二台等25家德国大型传媒和广告公司挺身而出,发起了“你是德国”的公益宣传活动,参与此事的单位和个人分文不取。德国所有电视台曾在黄金时间统一播放了一个两分钟的广告片。

该片动用了40位“演员”,包括德国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威克特、著名记者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姚赫、国家足球队门将卡恩,以及众多的科学家、作家、影视明星。此外,策划者还邀请了十几位从事教育、服务、建筑行业的普通人。这些着装不同、肤色各异的“演员”们每人说一句台词,却传达着同一个信息:我们呼唤自由、平等的新生活,摆脱悲观狭隘的自我,重新振兴德国!他们精神振奋,代表着一个充满生机的新时代,向全德国人宣告:

不要说你无能为力,不要说你的声音过于渺小,不是你为舒马赫摇旗呐喊吗?因为你知道,赛场上每一个声音汇合在一起,就是一首响亮的交响曲。你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的一部分是你!

你是德国!

你的愿望犹如在你身后燃烧的火焰。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无论你在什么岗位,是你,经营着企业!你就是企业!

你是德国!

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不能再各享清福了。也没有人会再这样想!也许,你已经被逼到了墙角;也许,你的面前是一座穿越不了的城堡。但是,我们曾经有一点是共同的:我们曾经一起推倒了横在我们中间的那堵高墙。德国有足够多的手,手与手相接,心与心相连!我们是8200万个灵魂!让我们用劳动弄脏我们的手吧!你就是那双手!你就是8200万中的一员……

解雇劳动联合会负责人的后果

美国一家公司在德国分公司的经理阿尔敏-伯希特尔收到一封来自美国总部的通报:全球各个分公司的销售经理职位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他必须尽快解雇他的销售经理。伯希特尔回复美国总部:他不能解雇他的德国销售经理,因为此人正是公司劳动联合委员会的负责人。美国总部收到伯希特尔的回复后命令:如果我在那儿,我将解雇整个劳动联合委员会。伯希特尔陷入了困境,因为他知道德国的实际情况。于是,他设法安顿这个销售经理,但当劳动联合委员会拒绝时,协商陷入死胡同。当总部再次收到伯希特尔的反映情况时,再次命令到:“执行!”因此,伯希特尔明知不可为,也不得不向这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