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巧转变,孩子更优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3 17:26:37

点击下载

作者:岳贤伦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父母巧转变,孩子更优秀

父母巧转变,孩子更优秀试读:

前言

调查显示,当今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家长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大伤脑筋。其实,家庭教育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是家长把它复杂化、严重化了。家长总是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但这些方式有很多是错误的,可是家长却没有意识到或者不知道改变,这样当然得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了。

在教育孩子这个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永远处于主体地位,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主要不在孩子那里,而在家长身上。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家长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育人先育己,教育孩子,家长首先就要教育好自己。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更是家长青春和生命的延续,是家长的另一个自我。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心灵这块土地是荒芜的,家长是它的第一个播种者,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的人生历程中,6~16岁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能够把握好教育孩子的杠杆定律,改变孩子之前先改变自己,将会使孩子少走很多弯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成才。

或许,家长可以从帕斯卡的成才故事中得到启示。

法国著名的数学天才帕斯卡从小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在帕斯卡7岁的时候,父亲就为他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以便把他培养成才。按照计划,父亲先让他学习历史、哲学,然后再学习数学等课程。可是,某一天父亲看到帕斯卡趴在地上专心地画一些数学图形,父亲感到非常吃惊。让父亲感到更加出乎意料的是,从没学过数学的帕斯卡竟然知道欧几里得几何定律。父亲看到了帕斯卡的数学潜能,便说服自己,改变了教子计划,为帕斯卡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最终把他培养成了数学天才。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的思想方法和态度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意义。帕斯卡的成功除了和自己的天赋有关,和父亲的精心培养也是分不开的。如果父亲没有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依旧用原来的计划教育帕斯卡,那么他也许就成不了数学天才。所以,家长想改变孩子,首先就要改变自己。

正所谓“上所施,下所效”,如果说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那么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那么,家长到底应该怎样掌握教育孩子的杠杆定律?怎样避免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把孩子培养得更优秀呢?

本书根据家长的需要,按照6~16岁孩子的特点,从良好的习惯、优秀的性格、出色的成绩、优异的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五个方面,为家长提供教子的参考方法,从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家庭教育问题入手,结合相应的分析指导,使家长明白自身需要做的改变,让家长通过1%的改变,100%地教育出好孩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家长改变才能让孩子改变,我们真诚地希望家长在改变孩子之前先改变自己。也许,家长读完本书不一定能够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只要家长用心读这本书,努力改变自己,那么孩子一定会距成功更近一步。第一章 孩子的问题,99%是你的问题身教胜于言传100%的问题

仕程家三代单传,爸爸妈妈对仕程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平时,爸爸经常告诉他:“儿子,想要将来有出息,你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多读一些书。”妈妈也总是告诉他:“程程,你将来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可不要辜负爸爸妈妈对你的期望啊!”听到爸爸妈妈的话,仕程深有感触,决心好好学习,不能让爸爸妈妈失望。

然而,没多长时间,仕程的决心就有所动摇了。因为每天晚上,吃完饭之后,爸爸妈妈总是在客厅里看电视节目,一直到很晚。仕程在房间做作业的时候,不时地被从客厅里“飘”来的声音吸引。

于是,他草草地把作业写完,然后跑到客厅里去看电视。可是妈妈却严厉地对他说:“你现在最大的任务是学习,为将来考大学打下基础。小孩子看什么电视,看你的书去!”

无奈之下,仕程只好回到房间。他一边心不在焉地翻书,一边忿忿不平地想:爸爸妈妈总是让我好好学习,可是他们却总是看电视,这太不公平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仕程学习也不专心,效率大大降低,而且变得越来越叛逆了。杠杆定律:家长身教的作用,远胜过单一的说教“孩子,你应该……”是很多家长的口头禅。不可否认,很多家长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尤其重视言传的作用,总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身教往往比言传更重要。研究表明,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中,有70%来自于父母。孩子的品德、心灵、才智、体魄、习惯等等,都源自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教育孩子,仅仅言传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知道,孩子善于模仿,尤其在儿童时期,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身教应当重于言传。试想,如果家长总是要求孩子多读书,可是自己却整天泡在电脑桌前或者麻将桌前,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样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的。可见,教育孩子不仅仅是讲道理,家长的身教——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

所以,家长要充分利用身教的力量,提高自身修养,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更要利用自身榜样的作用教育孩子,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父母1%的改变

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家长的行为对孩子起着非常重要的榜样作用。家长的一些行为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记在心里,并表现在日常行为上,时间长了会形成一种习惯。

所以,想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家长首先就要提高自身修养,为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

爸爸得知,15岁的儿子峻然不知什么时候养成了吸烟的习惯。

刚开始,爸爸怎么也不相信峻然小小年纪就养成了吸烟的习惯,直到上周接到峻然班主任的电话,他才知道这是真的。于是,爸爸决定好好地和儿子沟通一下。

峻然下午放学回到家后,爸爸把他叫到房间,轻声地问:“儿子,想不到咱们还有共同的爱好。你能不能告诉爸爸,你什么时候开始吸烟的呀?”峻然看到爸爸并没有生气,便娓娓道来:“爸爸,我现在迷上吸烟还不是让你从小熏出来的。我小的时候,你一吸烟就往我脸上‘喷’烟,有时候还让我尝一口。后来,我非常好奇,便趁着你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跟小伙伴学抽烟,结果从那以后逐渐养成了吸烟的习惯。”

这时候,爸爸才知道原来峻然已经有三四年的吸烟史了。虽然自己因为工作压力比较大,一直习惯了吸烟,但是为了给儿子做一个好榜样,让儿子不再吸烟,爸爸决定和儿子一起戒烟。“儿子,你我都知道吸烟对身体不好。你看这样好不好,为了咱爷俩的身体健康,咱们一起戒烟。”看到爸爸态度非常坚决,峻然答应了爸爸的要求。

虽然爸爸已经是一个老烟民了,戒烟有很大的困难,但是为了给儿子做一个好榜样,爸爸忍受了烟瘾的痛苦,最终戒烟成功。在爸爸的榜样作用下,峻然也把烟戒掉了。

从此,爸爸更加注重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时刻注意改掉不良习惯,提高自己的修养,为峻然做一个良好的榜样。

爸爸得知峻然有吸烟的坏习惯后并没有简单地指责批评他,而是平静地和他进行沟通,了解峻然吸烟的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后来,爸爸以身作则,为峻然做出了好榜样,和他一起戒烟,最终让峻然改掉了吸烟的毛病。包办不如适当放手100%的问题

书涵是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小男孩,他的自理能力非常差,这都是妈妈的包办一手造成的。

书涵小的时候,是一个独立性非常强的孩子,他见同龄的小朋友自己整理书包,便也试着整理自己的书包。可是,当妈妈看到他把书包整理得一塌糊涂后,便不再让他尝试了。妈妈经常告诉他:“乖儿子,你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其他事情妈妈帮你做。”

后来,随着书涵年龄逐渐增大,学习任务逐渐加重,妈妈对他照顾得更加周到了。平时,妈妈不仅不让书涵做家务,甚至连书涵自己的事情妈妈也都会尽力帮他完成。例如,书涵写完作业,妈妈会帮他收拾书包;晚上书涵洗完脚后,妈妈会帮他洗袜子;甚至每天书涵要穿的衣服,妈妈也都会帮他准备好……

爸爸曾建议妈妈适当放手,让书涵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可是妈妈却说:“那样我怎么放心呀?再说了,儿子现在的任务是学习,让他做别的事情,肯定会浪费他的时间,那会耽误孩子学习的。”最终,妈妈仍然按照自己的方法,替书涵做好了一切。

在妈妈的细心照料下,书涵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了,而且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了。杠杆定律:家长包办是在害孩子,不如适当放手帮孩子

家长总认为孩子年龄比较小,很多事情还做不了,也做不好,因此会包办孩子的一切。家长也许不知道,这种事事包办的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还会阻碍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因此,教育孩子,家长应该适当放手,这才是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方法。家长适当放手,孩子才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才有成长的机会。这样,孩子的劳动能力才能在动手的过程中得以提高,孩子对家长的依赖程度也会降低,孩子才能学会自我服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家长放手,孩子的意志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无形之中增加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所以,家长应该摒弃包办代替的教育方法,适当放手,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父母1%的改变

1.适当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

目前,孩子的动手能力差,独立性弱,究其原因,和家长总习惯包办孩子的一切有很大的关系。生活中,很多家长总是怕孩子做不好而包办孩子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因此,家长应该“狠”下心来,适当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孩子才能减少对家长的依赖心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婧雅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同学们要学着自己整理自己的书包,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是,婧雅一回到家,这一切妈妈都会帮她完成,她根本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

后来,妈妈在一本教育书上看到了孩子缺乏自理能力的危害,妈妈这才意识到应该适当放手,让女儿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了。

于是,妈妈开始放手,让婧雅自己去整理书包。“丫头,妈妈教你整理书包好不好?”“好呀,妈妈这可是我期盼已久的事情呢。”婧雅高兴地说。在妈妈的指导下,婧雅终于学会了整理自己的书包。

渐渐地,妈妈开始引导婧雅做更多的事情。例如,早晨,妈妈会让婧雅下楼去买早点;让婧雅试着整理自己的房间;让她参加家庭大扫除,和家长一起做家务等。

在妈妈的放手教育下,婧雅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家长要像婧雅的妈妈那样,多给孩子一些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动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收获更多。

2.适当放手,给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

孩子6岁后,自我意识增强,如果家长总是帮孩子打理好一切,不利于孩子自主性、独立性的培养,从长远来看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着消极作用。

包办会剥夺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因此家长应该适当放手,给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让孩子安排自己的时间与生活。

天智以前上学的时候,都是由妈妈接送,即使他现在已经读小学四年级了,但妈妈每天还是坚持送他上学。

一次,妈妈下班的时候遇上了堵车,等赶到天智学校的时候,学校已经空无一人了。妈妈连忙打车回家,沿途找寻天智。结果,妈妈在快到家的时候,在楼下花园的台阶上看到了天智。原来天智见妈妈很久都没去接自己,便独自走回家了。这让妈妈很受启发。

于是,从那以后,妈妈便有意识放手,给天智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锻炼他的自主能力和独立能力。

刚开始,妈妈在日常小事中放手,让天智自己安排生活。后来,随着天智逐渐长大,妈妈放权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如报培训班、参加集体野炊等,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也会让天智自己拿主意。当然,妈妈会适当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让天智参考。

妈妈从天智独自回家的事情上受到启发,开始放手教育孩子,不仅给了孩子一个更自由的成长天空,而且也有助于让孩子在生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3.适当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

教育孩子,家长适当地放手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放任,放任不管同样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所以,家长放手管教孩子的时候,也要适当地引导、教育,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由于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紫璨从小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紫璨的爷爷奶奶刚开始时认为“树大自然直”,因此对紫璨放任不管,任其自由成长。

然而,渐渐地爷爷奶奶发现了问题。他们发现没有了家长的约束,紫璨变得越来越不爱学习了。以前放学回到家,她总是先写完作业再去做其他事情,可是现在,紫璨放学回到家后,首先要做的是看电视,只要爷爷奶奶不管她,她总要在睡觉前才急急忙忙地赶作业。

爷爷奶奶知道,对孙女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放任不管了。于是,他们开始加强对紫璨的督促和引导。针对做作业的问题,爷爷奶奶给她制定了一些制度,帮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爷爷奶奶的精心教育下,一段时间以后,紫璨的个性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紫璨的爷爷奶奶刚开始采取放任不管的方式对待孩子,但事实证明那样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利。后来,两位老人在放手培养孩子的同时,也给了孩子一个合理的约束,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给孩子营养不如给孩子健康100%的问题

楠楠从小就在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共同关爱下成长。

由于就这一个小孙女,因此奶奶非常疼爱楠楠。奶奶看到电视上有很多关于孩子补锌、补钙、补铁的广告,认为现在的孩子营养不良,因此非常注重给楠楠补充营养。奶奶经常给楠楠买一些果味钙片、维生素胶囊、牛初乳咀嚼片等保健品。此外,奶奶在膳食上也非常注重给楠楠补充营养,他们家的餐桌上几乎每天都有鱼、肉。

由于天天吃很多营养品,加上楠楠越来越不爱运动,她的体重逐渐上升,都快成了一个小胖子了。妈妈觉得这样发展下去对孩子的身体成长不利,因此建议奶奶少让楠楠吃一些营养品。可是奶奶却不以为然:“现在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我让孩子多吃点儿营养品,这有什么错啊?”

在奶奶的照料下,楠楠长得越来越胖了。然而她的身体不仅没有变得更强壮,反而出现了头晕、心慌等现象,体质越来越差了。杠杆定律:营养并不是孩子成长的全部保障,健康才能让孩子快乐成长

很多家长都非常注重给孩子提供物质营养,让孩子吃一些营养品、保健品,以为这样孩子就能健康成长。其实,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除了要给孩子必要的营养补充外,还要注重孩子的健康。

当然,我们这里所指的健康并非狭义上的没有疾病,而是指孩子在身体和精神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包括孩子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的健康。研究表明,现在的孩子虽然物质生活充裕,但是普遍存在着缺乏锻炼、心理压力大、情绪失控、生活不规律等问题,严重危害着孩子的健康,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由此可见,家长给孩子营养,不如给孩子健康。那么,家长要经常带着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还要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也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1%的改变

1.经常带孩子进行体育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想要孩子身体健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是促进孩子机体发育和增强孩子体质的最有效的方法,对孩子意志的磨炼也很有好处。所以,家长要经常带着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以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13岁的小苑是一个性格有些内向的小女孩,她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就是不喜欢体育锻炼。

妈妈从家长会上得知小苑在学校的时候也不喜欢参加运动,上体育课的时候,别的孩子结伴玩耍、做游戏,可是小苑总是静静地待着,有时候甚至会请假回教室看书。平时,妈妈也会带着小苑出去锻炼身体,可是小苑对妈妈说:“妈妈,天天锻炼身体太累了,还不如在家看会儿电视呢。”

为了提高小苑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妈妈选择了温和教育法,每天都带着小苑到附近的一个大公园里面去,那里有很多体育器材。在逛公园的过程中,小苑已经多走了很多路。有时,见到别的同龄人利用体育器材锻炼身体,兴致好的时候,小苑也会上去试一试。

渐渐地,小苑喜欢上了锻炼身体,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好了。

妈妈选择去公园锻炼身体的方式,提高小苑锻炼身体的兴趣,让她喜欢上了锻炼身体,小苑的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好了。由此可见,先提高孩子体育锻炼的兴趣,然后和孩子一起坚持体育锻炼,是一个好方法,这样,在获得健康的同时,也有助于亲子交流。

2.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身体健康对孩子的成长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孩子成长和成才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孩子心理不健康会导致孩子出现忧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引起孩子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等,危害孩子的成长。

所以,家长平时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促进孩子心理健康。

妈妈发现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世伟最近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了,早上的时候不愿起床,有时候还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整天无精打采。

妈妈非常担心,连忙带着世伟到医院检查,但是医院并没检查出什么。于是,妈妈带着世伟到心理医生那里咨询。在心理医生的协助下,妈妈这才知道,世伟最近面临的升学压力非常大,加上平时作业比较多,睡前他总是担心没做完作业会影响到中考成绩,因此睡眠质量并不好,久而久之便出现了心理问题。

于是,妈妈和世伟的班主任老师谈了一下,建议老师少给孩子布置一些作业,以免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另外,妈妈平时也会抽时间和世伟聊天,做一些互动的亲子游戏。由于妈妈和世伟经常交流,这样世伟有什么问题妈妈就会很好地了解,并帮他分析,排解压力。

在妈妈的帮助下,世伟的心理压力减轻了很多,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了。

妈妈看到世伟的变化后,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并积极和老师沟通,加强和世伟的情感交流,让世伟的心理健康起来。所以,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在注重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帮孩子解决心理问题。

3.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我们知道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家长的溺爱中成长,生活比较随意,甚至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

所以,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还需要督促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如经常带着孩子到户外去,让孩子按时作息以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这些习惯一旦养成,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谷洋从小就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爷爷奶奶培养了他很多好习惯,这让他受益匪浅。

爷爷奶奶平时赋闲在家,有充足的时间来教育孩子。两位老人知道,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应该多到户外去呼吸新鲜空气,还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因此,在平时,爷爷奶奶经常带着谷洋到公园里去散步,并且在散步的过程中教给他很多知识。爷爷知道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精神过度紧张,因此经常带着谷洋到户外去,让他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

此外,奶奶也非常注重让谷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奶奶知道,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孩子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整,从而保证孩子健康成长。于是,奶奶规定,谷洋每天晚上最晚10点睡觉,早上7点起床,周末的时候可以晚睡半个小时。

在爷爷奶奶的严格要求下,谷洋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爷爷奶奶经常带着谷洋到公园等户外去呼吸新鲜空气,让他多和小伙伴玩耍,这对他放松身心非常有好处。此外,奶奶也非常重视培养谷洋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对谷洋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一味满足不如适当拒绝100%的问题

一提到孩子买玩具的事情,亚菁的妈妈总有一肚子的苦水。

亚菁虽然已经读小学四年级了,可是仍然非常喜欢玩具,尤其是比较流行的玩具。以前,《长江七号》刚上映的时候,她就缠着妈妈给自己买了很多“七仔”;《功夫熊猫》上映之后,她又喜欢上了“功夫熊猫”;现在她又疯狂地爱上了“喜羊羊和灰太狼”……

此外,电视上“麦当劳”、“肯德基”等商家做广告,宣传儿童套餐时也会用玩具吸引孩子,亚菁每次看到广告后为了得到那些玩具,也总会缠着妈妈带着自己去吃。

一次,妈妈上午的时候刚给亚菁买了一个塑料的“美羊羊”,可是下午的时候亚菁又缠着妈妈去买毛绒的“美羊羊”。妈妈刚开始并没答应给她买。于是,亚菁不高兴了,又是哭又是闹,还说:“我同学就有很多这样的玩具,妈妈不给我买玩具,妈妈不爱我。”听得妈妈心里非常难受,最终还是给她买了新玩具。

从那以后,每当亚菁提出要求要买玩具的时候,妈妈总会满足她。杠杆定律: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容易引发孩子的攀比心理,适当拒绝更利于孩子成长

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这样的误区:现在生活富裕了,家庭生活条件好了,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爱,对孩子的要求应该尽量满足。

而研究表明,家长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不如适当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这样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总是满足孩子,会引发孩子的攀比心理,导致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恩等不良行为。

印度哲学家、诗人泰戈尔曾说过:“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永远不能再在天空翱翔。”同理,家长如果总是满足孩子的要求,无疑是在孩子的脚上戴上了沉重的脚镣,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旅程中寸步难行,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所以,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应该适当拒绝孩子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感恩,而且还能让孩子受点挫折教育,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助孩子早日成才。父母1%的改变

1.委婉地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该适当地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家长拒绝孩子,但不是拒绝爱孩子。所以,家长在拒绝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避免伤害孩子。

经常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比较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对孩子而言是正常而不合理的事情。因此,家长拒绝孩子的过分要求,不要直截了当地对孩子说“不”,而要委婉地拒绝孩子,把理由告诉孩子。

小轩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好孩子,这和妈妈的精心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以前,小轩总喜欢向妈妈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对此,妈妈有自己的妙招。一天晚上,小轩正在看电视节目,妈妈对他说:“轩轩,该去睡觉了。”小轩正在兴头上,他央求妈妈:“妈妈,你让我再看5分钟好不好呀?”妈妈知道,如果答应了他的要求,那么他以后一定会用同样的方法要求其他的事情,很容易让他养成拖拉、任性的坏习惯。

于是,妈妈顺着小轩的感觉说:“孩子,你现在正看得高兴呢,妈妈也不想打扰你。不过你答应过妈妈,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你看,现在已经到了睡觉的时间了,妈妈可不喜欢说话不算话的孩子。”听了妈妈的话,小轩乖乖地关掉电视机,去洗漱睡觉了。

现在,小轩已经读初中了,可有时候还是免不了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他和妈妈逛商场,看到一樽玻璃工艺品,他非常喜欢,便让妈妈买下来。妈妈知道那件工艺品价格非常昂贵,即使买下来放在家里也没多大的用处。因此妈妈对小轩说:“尽管这件工艺品很有艺术价值,但是这东西很昂贵,再说了它也不适合咱们家。”小轩想了想,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因此也没再提出买下来的要求。

孩子总有很多超出常理的想法和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不可能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也不能那样做。但是,家长可以像小轩的妈妈那样,结合现实,委婉地拒绝孩子。这样可以让家长得到孩子的理解,对教育孩子是非常有帮助的。

2.孩子任性,家长不妨冷处理

有些孩子从小在家长的娇惯下成长,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非常任性,当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总是用一些哭闹、撒娇等方式来“威胁”家长。有些家长经常因为看不得孩子哭闹而心软,这对孩子是非常不好的。

因此,家长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对孩子的哭闹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对待。

馨蕊从小就在妈妈的疼爱下成长。和别的孩子一样,每当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的时候,她就会用哭闹的方式解决问题。结果她一哭,妈妈总会“投降”,她的要求也就会得到满足。

妈妈知道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利,但又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教育孩子。后来,见馨蕊变得更加任性、自私了。妈妈决定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用“冷战”的策略教育馨蕊,纠正她任性、自私的不良个性。

一次,妈妈刚给馨蕊买了一条新裙子,可是当她看到同学中有的人比她穿得还漂亮,就不乐意了,一放学就缠着妈妈给自己买新衣服。妈妈对她说:“丫头,妈妈刚给你买了一条新裙子,因此最近一段时间你不能再买新衣服了。”馨蕊根本听不进妈妈的话,她又使出了撒手锏——哭闹。

可是这一次,馨蕊失算了。妈妈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妥协,而是狠狠心,没有理会馨蕊的哭闹。过了一会儿,馨蕊见妈妈没有理会自己,她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便停止了哭闹,乖乖地跟着妈妈回家了。

改变一味满足孩子要求的不良教育方式,馨蕊的妈妈有自己的小妙招。当馨蕊任性的时候,妈妈让她自己哭闹。虽然这样妈妈看起来有些狠心,但是可以让馨蕊改掉坏习惯,对她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惩罚孩子不如教孩子懂规矩100%的问题

爸爸妈妈非常疼爱晓萌,他们觉得孩子还小,不应该给她立下这么多规矩束缚她。因此,爸爸妈妈对晓萌采取自由教育法,很少教给她一些做人和做事的道理,更不会教她规矩了。

周六,晓萌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客厅里看电视。过了一会儿,家里来了一些客人,晓萌最讨厌周末家里来客人了,因此她坐在沙发上,既没和客人打招呼,也没有和妈妈一起端茶倒水招待客人。

爸爸见晓萌这么不懂事,感到非常失望,便生气地说:“晓萌,怎么见到客人也不说话啊?”晓萌见爸爸因为客人而批评她,因此更加不高兴了:“我就是不喜欢周末的时候家里来客人,他们一来我都不能自由地玩了,我才不和他们说话呢。”这时候,爸爸妈妈和客人都感到非常尴尬,爸爸气得随手打了晓萌一下。

晓萌挨了打,呜呜地哭了起来。于是,爸爸让她回自己的房间去反省。这样一来,客人也不好多待,过了一会儿便相继离开了。杠杆定律:惩罚孩子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不如教孩子懂规矩提高孩子的修养

不少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了对孩子的规矩教育,结果当孩子犯了错或者做出不守规矩的事情后,家长总是严厉地惩罚孩子,以便让孩子改掉坏习惯。

专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是非常合理的,在所有的家庭教育方法中,惩罚孩子应是最后一招,家长不得已的时候才可用。家长与其在出现问题后惩罚孩子,不如事先给孩子立一些规矩,让孩子从小学会懂规矩。

让孩子学会懂规矩,对孩子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学会了懂规矩,孩子就能适当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正确的轨道中发展,这对孩子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是非常有帮助的。孩子能否懂规矩,不仅可以看出孩子的基本素质,还能看出孩子做人的品位,将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

所以,家长平时要多给孩子提要求、立规矩,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懂规矩、守规矩的好习惯。那么,家长不妨参考下面提供的方法,改变自己,成就孩子。父母1%的改变

1.给孩子制定合理的规矩

让孩子懂规矩,家长首先就要给孩子制定合理的规矩。有些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让孩子守规矩就是让孩子听话,因此总是按照听话的原则来教育孩子。其实,这样对孩子并无好处。

让孩子守规矩,其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言谈举止都合乎礼仪规范的人,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制定一些合理的规矩,并以此来要求孩子。

9岁的铭晖是一个活泼的小男孩,他经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为了更好地教育他,爸爸给他制定了一些家规让他遵守。

爸爸规定铭辉必须遵守以下规定:铭辉要负责自己房间的卫生,周末的时候参与家庭的大扫除;周末的时候要帮妈妈洗碗;每天只能看半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周末的时候可以适当延长一个小时;要懂礼貌,见到长辈要问好,懂得孝敬父母……

后来,爸爸发现铭辉周末的时候不看电视,但会玩很长时间的电脑游戏,爸爸管他,他却说:“家规里面又没有提到这一条,再说了,你平时就经常玩电脑游戏,不让我玩有些不公平吧。”听了铭辉的话,爸爸反思了一下,觉得他说得对,家长不能只要求孩子,还应该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于是,爸爸把家规修订了一下,又加了两条:平时玩电脑游戏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周末的时候也不能超过两个小时;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要遵守家规,严格按照家规来要求自己。

这下,家规变得更加合理了,铭辉无话可说,便和爸爸妈妈一起遵守家规。

刚开始,爸爸制定的家规有些不合理,但是爸爸能够认真听取铭辉的意见,并对家规做了修改,最终制定了合理的家规。我们相信,这份家规对铭辉的成长肯定会有很好的约束和引导作用。

2.定下规矩,就要坚持执行

我们知道懂规矩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习惯,一旦家长有所动摇使孩子养成了不守规矩的习惯,就不容易纠正了。所以,家长制定好规矩之后,一定要将规矩坚持到底。

妈妈觉得孩子应该守规矩,因此给舒薇制定了一些规矩,让她约束自己。

为了把舒薇培养成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妈妈加强了对舒薇的锻炼,专门让她接电话。妈妈先给舒薇示范:“薇薇,接电话的时候你要先说‘您好!’然后再说‘我是……您找谁?’这样别人从电话中就能感受到你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好孩子。”听了妈妈的话,舒薇点点头,开始学习接电话。

刚开始,舒薇接到姥姥、姑姑等亲戚打来的电话,她按照妈妈教她的方法,非常有礼貌地接电话,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可是时间一长,舒薇有些懈怠了。一次,她拿到电话后,劈头就问:“喂,你找谁?”妈妈听到了,便提醒她说:“舒薇,想想这样说对吗,妈妈怎样教你的?”经妈妈提醒,舒薇立刻就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马上就改过来了。

在妈妈的坚持下,舒薇终于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成了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在培养孩子懂规矩这方面,舒薇的妈妈给家长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舒薇的妈妈能够给孩子制定合理的规矩,并把规矩坚持到底,最终把舒薇培养成了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经常重申规矩

我们知道孩子的记性不能长久坚持,尤其是孩子还没有形成习惯的时候,所以,让孩子守规矩,家长还要经常重申规矩。

博宇的爸爸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而且他教育孩子有自己独到的方法,他不是简单地用说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而更注重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景对孩子进行教育。

爸爸并不像别的家长那样宠爱孩子,并且对他要求非常严格。爸爸曾告诉过博宇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闯红灯。对此,博宇却认为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偶尔闯红灯也是可以的。

爸爸知道,教育孩子不能仅停留在嘴上,更重要的是要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因此爸爸从来不闯红灯,即使时间比较紧张也会耐心等待。

一次,爸爸去学校给博宇开家长会。开完家长会之后,爸爸带着博宇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爸爸指着井然有序的路况对博宇说:“儿子你看,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所以路面上才会畅通无阻,发生的事故也比较少。你可要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呀。”“爸爸放心,我一定会向您学习,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博宇对爸爸说。

此外,在带着博宇去商场、逛公园等时候,爸爸也会充分地提醒博宇要遵守交通规则。在爸爸的反复教育下,博宇也牢记遵守交通规则,并且从那以后也没再闯过红灯。

为了让博宇记住遵守交通规则这一规矩,爸爸利用生活中的情景,经常给他强调这一点,反复提醒。从例子中可以看出,这个方法教育效果不错,爸爸经常重申规矩,让博宇牢记在心,养成了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替孩子选择不如让孩子选择100%的问题

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泽瑞是一个没有主见的男孩。

上周,老师组织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别的孩子都告诉老师自己去还是不去,可是泽瑞却拿不定主意:“老师,这件事我不知道妈妈是不是同意我去,等我回家问问妈妈再说吧。”就是平时同学们相约一起打球,泽瑞也不能决定:“我不知道妈妈让不让去,还是等我问问妈妈吧。”……久而久之,同学们都知道了泽瑞是一个没有主意的人,因此也不愿意和他交往了。

其实,泽瑞变得这么没有主见,和妈妈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小时候,妈妈对泽瑞照顾得非常周到,泽瑞的事情妈妈也帮他选择好,并且从不询问他的意见,如明天要穿什么衣服,周末怎么安排,参加什么兴趣班,等等。

久而久之,泽瑞就变得没有主见了,什么事情都要妈妈拿主意。杠杆定律:家长替孩子选择容易让孩子失去主见,不如放手给孩子自主选择权

在爱的光环下,很多家长剥夺了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事无巨细都会帮孩子选择好,从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家长认为孩子生活经验不足,总怕孩子出现差错。

研究表明,家长这样做并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家长总是替孩子选择,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家长的木偶,不仅失去了主见,而且也失去了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没有主见,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如此怎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专家指出,孩子终归是要走出家长的视线,早晚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家长替孩子选择,不如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决定,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勇于挑战困难的意志,以及遇事有主见的心理素质。

让孩子自己选择,也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需要。所以,家长不妨把选择权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给孩子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给孩子空间,让孩子自己选择朋友,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父母1%的改变

1.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善于自主选择是孩子自主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然而,在生活中很多家长总是怕孩子出错误,很少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凡事总是帮孩子选好,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所以,家长应该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负责。

淑媛是一个自主能力非常强的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主见,这和妈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妈妈知道现在的孩子缺少主见,因此在淑媛小的时候就注重培养她的自主性。一次,妈妈带着淑媛到少年宫去报名,妈妈本来想让淑媛报名参加绘画课,可是淑媛却对妈妈说她想学舞蹈,她站在舞蹈组门口看别人训练,看得出神。

妈妈对淑媛说:“乖女儿,想报什么班你自己拿主意。但是妈妈提醒你,你要是学习舞蹈,需要练基本功,这是非常艰苦的事情。如果你选择了舞蹈课,就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淑媛说:“妈妈放心,我非常喜欢舞蹈,我不会放弃的。”

于是,淑媛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了舞蹈班。虽然每天的基本功练习非常辛苦,但是淑媛想到自己对妈妈的承诺,咬咬牙坚持了下来,最终完成了舞蹈课的学习。

妈妈能够把选择的权利交给淑媛,让她自己选择,不仅增强了淑媛的责任心,而且还提高了她的自主选择能力,这对她的成长无疑是非常有好处的。

2.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毕竟还小,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因此总是帮孩子安排好一切。其实,家长也明白这样做孩子只是一个执行者,他的自主性是永远也培养不出来的。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时间,让孩子自己去安排,以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明彬正在读初中一年级。他是一个非常懂得安排自己时间的孩子,善于合理利用时间,学习效率非常高,经常有同学向他讨教安排时间的妙招。

明彬告诉同学们,他之所以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既能玩得高兴也能学得愉快,和爸爸的精心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原来,明彬小的时候爸爸就非常注重对他进行自主性锻炼了。明彬刚上小学的时候,爸爸每天晚上给他两个小时的时间让他自己安排,他可以写作业、看电视、玩,但是必须保证每天的作业都能完成。

刚开始的时候,明彬只顾着玩或者看电视忘记了时间,结果作业没有及时完成,只好早起来补作业。针对这种情况,爸爸给他提供了一些建议:他可以放学回家先把作业写完,或者用闹钟来提醒自己以免忘记时间。在爸爸的帮助下,明彬逐渐学会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对时间的利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明彬的爸爸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给孩子时间让孩子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并及时地给孩子引导和帮助。长此以往,孩子便懂得了珍惜时间,并学会了安排时间和合理地利用时间。

3.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选择朋友

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家长还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孩子自己选择朋友。很多家长总习惯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交朋友,那样会束缚孩子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适当的空间,让孩子自己选择朋友。

霄丹正在读小学五年级,她有自己的朋友圈。她最好的朋友雯雯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小女孩,虽然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但她学习的态度非常端正,并且乐于助人,积极乐观。

一次家长会后,妈妈拿到霄丹的成绩单,看到雯雯的学习成绩差很多,排在班级的中等位置。妈妈担心霄丹长期和雯雯在一起,会受到不良影响,但是妈妈知道不能简单地干涉孩子交友,应该让她自己选择。

于是,回到家后,妈妈对霄丹说:“霄丹,妈妈见雯雯的成绩并不是很好,你是不是考虑一下以后少和她来往啊。”霄丹却说:“妈妈,我和雯雯是最好的朋友了,她虽然学习成绩并不好,可是她有很多优点呀。您不知道,雯雯乐于助人,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哦,原来雯雯有这么多的优点呀,那你可要多学习她的优点,可以帮她补习功课,你们共同进步。”妈妈笑着对霄丹说。

霄丹的妈妈给她足够的空间,让她自己选择朋友,并给于必要的引导,让她学习朋友的优点。不难发现,在选择朋友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孩子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孩子存钱不如教孩子理财100%的问题

春节期间,婉君收到了很多压岁钱,有姑姑给的100元钱,姥姥给的200元钱,舅舅给的100元钱,爷爷奶奶给的300元钱……她一共收到1300元的压岁钱。

收到这么多压岁钱,婉君非常高兴,天天拿着钱数来数去。可是好景不长,妈妈便问她:“婉君,你的压岁钱呢?”婉君把钱拿给妈妈,妈妈对她说:“压岁钱妈妈先帮你存起来,作为你的教育基金。”

婉君不高兴了,对妈妈说:“妈妈,这是我的压岁钱,我还想用呢。”妈妈却说:“你这压岁钱还不是亲戚给的,又不是你自己挣的。再说了,你平时有零花钱,压岁钱你就用不着了。你现在上小学,以后上初中、高中、大学,要花不少钱呢?所以压岁钱还是让妈妈给你存起来,等你以后用得着的时候花。”

婉君十分不情愿地把压岁钱给了妈妈。后来,婉君再得到压岁钱,便偷偷地把它花光,等妈妈问她要的时候,她手里已经没钱了。杠杆定律:为孩子存钱教育效果太片面,不如教孩子理财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财富观

目前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孩子日益受到重视,手中的压岁钱、零花钱逐渐多了起来。针对这个问题,不少家长都会帮孩子把钱存起来,作为孩子日后的生活费或者教育资金。

专家指出,家长为孩子存钱,不如利用这些钱教孩子理财。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生存和适应社会的必备能力之一。想要孩子获得成功,家长不能只注重培养孩子的智商和情商,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财商。“月光族”、“啃老族”和“卡奴”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因此家长教子理财是十分有必要的。

从小教孩子学会理财,对孩子具有重要意义。让孩子学会理财,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形成正确的财富观、消费观、价值观,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提高孩子的投资意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日后的理财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家长要改变只为孩子存钱的习惯和意识,教孩子学理财,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独立性强、能够适应社会的人。父母1%的改变

1.教孩子学会有计划地消费

教孩子理财,家长首先就要教孩子制定合理的理财计划,让孩子学会有计划地消费。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有计划地消费是一个好习惯,可以避免孩子将来独立生活后成为“月光族”。

所以,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制定理财计划,建立收支簿,让孩子学会有计划地消费。

以前晨熹花钱总是大手大脚,尽管妈妈对她说要有计划地消费,可是她从不会让自己受委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因为她知道自己的钱不够花,可以向爷爷奶奶要,他们最疼她了,总是偷偷地塞给她零花钱。

为了提高晨熹的理财意识,妈妈决定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从细节着手教她学会有计划地消费。妈妈先让晨熹把每周的交通费、零花钱、学习用品费等做一个预算,教给妈妈审核,等妈妈审核后,她才能领到每月的零花钱。

根据晨熹的计划,妈妈规定:晨熹每月可以从父母手里要100元零花钱,其中30元用于交通费,40元用于买书,剩下的晨熹可以自由支配,但她必须按照计划用钱,每周都要建立收支簿,并交给妈妈审核。此外,妈妈还和晨熹的爷爷奶奶沟通,共同约定不再私自给晨熹零花钱。

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晨熹做得并不理想,前两周都超支了,但是在妈妈的指导下,她终于学会了有计划地消费,避免了零花钱不够花的状况。

晨熹的妈妈,帮助孩子提高了理财的意识,给孩子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学会有计划地消费,这样孩子才能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做到理性消费。

2.传授购物技巧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要及时地向孩子传授购物技巧,这是教孩子理财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所以,家长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教孩子一些购物技巧,这样孩子才能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东西。那么,家长不妨教孩子一些杀价技巧,让孩子列一个购物清单,告诉孩子一些商品报价和实价的比例,教孩子学会一些购物技巧等。

妈妈知道为孩子存钱不如教孩子理财,因此她非常注重对梦岚进行理财教育,尤其是在生活中向她传授购物技巧,提高她的理财能力。

一次,妈妈带着梦岚去买味精,某家超市的标价为7元,可是另一家超市的促销价却是5元。妈妈经过仔细比较发现两家卖的都是同一种质量和重量的味精,但是价格却相差不少。

看到妈妈为买一袋味精而跑了两个超市,梦岚不解地问:“妈妈,不就是一袋味精吗,又差不了几块钱,你直接买下来得了,这样跑来跑去,多累呀。”妈妈却说:“丫头,你不知道,这样看起来省不下钱,但是时间长了,买的东西多了,就能省不少钱呢。买东西就要货比三家,这可是妈妈多年的购物经验呀。”梦岚明白了,这是一条重要的省钱、赚钱之道。

还有一次,妈妈带着梦岚去买衣服。一套衣服标价为95元,妈妈做了精心的对比之后,向老板开价为30元,最终以40元成交。在这个过程中,梦岚也学到了不少购物的经验。

妈妈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梦岚进行理财教育,让梦岚学到了不少购物技巧,掌握了不少购物经验。家长从现在起就要改变不重视孩子理财能力的做法,加强对孩子进行理财能力的培养,使孩子学会理财。

3.传授理财知识

年龄较大的孩子,尤其是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家长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理财知识的教育,提高孩子的理财能力。

孩子在学校可能也会学到一些相关知识,如利息的计算方法等,这时候家长要及时地和孩子沟通,教孩子了解识别人民币的方法,认识银行的主要功能,必要时还可以带孩子到银行去让孩子自己办理一些业务,让孩子更好地掌握理财知识和技能。

在同学们眼中,凌飞是班里最厉害的理财小能手,这主要得益于爸爸的精心教育。

爸爸知道,教育孩子不能只培养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孩子的财商也非常重要。因此,在凌飞小的时候,爸爸就开始对他进行财商教育了。

爸爸从零花钱开始培养凌飞的理财能力,教他正确地使用零花钱。随着凌飞逐渐长大,看到凌飞对理财非常感兴趣,爸爸就开始教他一些深入的理财知识。爸爸经常给凌飞讲一些银行、基金、保险等相关的知识,让他广泛了解各方面的金融知识。

此外,爸爸也非常注重实践的作用,有时还会带着凌飞到银行去,让他办理存款、取款、转账等一些简单的业务,以加强他对此的了解。

在爸爸的教育下,凌飞的理财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经常和同学们讲自己的理财经历,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理财经验。

爸爸这种教育方法非常好,不仅教给凌飞理财知识,而且还注重实践,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尝试,提高了孩子理财的兴趣和能力。过度保护孩子不如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100%的问题

昕淼从小体质就比较弱,所以妈妈总怕她受到伤害而处处保护她。

为了让昕淼安心待在家里,妈妈经常以电视上或者报纸上拐卖儿童,或者家长没有保护好孩子而导致孩子受伤或残疾的例子来教育昕淼。久而久之,昕淼就变得非常“乖巧听话”了,一放学就回到家待着,从不到外面去找别的小朋友玩。

此外,妈妈怕昕淼受伤,从不让她做饭,甚至连煤气都不让她开。妈妈以为这样能给昕淼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让她避免受到外界的伤害。但是,事实证明妈妈的做法并不科学。

昕淼在家里非常安全,可是一出家门就有很多麻烦事:上体育课的时候摔了,动手能力非常差,不敢和人竞争……一次她在回家的路上,被几个不法之徒勒索,结果一周的零花钱都被抢走了,她回到家也不敢和妈妈讲。一连几天,昕淼都会受到那几个人的勒索和恐吓,她每次都是把身上值钱的东西全给了他们。杠杆定律:过度保护不能让孩子避免外界伤害,不如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让孩子平安成长”是每位家长的心愿,在这种心理引导下,有些家长总是过度保护孩子,给孩子营造一个没有危险的成长环境,以为这样就能让孩子平安成长。从长远来看,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当今社会错综复杂,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难免会受到外界的伤害。在家长的过度保护下,孩子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更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自我保护能力是人的本能,也是孩子在社会上生存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保护自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所以,家长应该从小加强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孩子走出温室,健康、快乐、安全地成长。

那么,家长不妨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还要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父母1%的改变

1.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

孩子生活阅历和经验有限,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比较差,不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东西不能玩,有时候还喜欢做一些危险的尝试。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灌输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

妈妈知道现在的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因此平时经常给海波讲一些安全知识,让他提高安全意识。

妈妈经常对海波说,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红灯;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以免发生被坏人诱拐的事情;妈妈告诉海波“110、119、120”等一些常用电话,让他多一条保护自己的途径;随着海波的成长,妈妈还对海波进行性知识教育,让他学会保护自己。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也非常注重利用身边的例子引导海波,提高他自我保护的意识。例如,看电视的时候,遇到因为不注意安全而出现事故的例子,妈妈都会及时地提醒海波,要吸取教训,注意保护自己。

在妈妈的教育下,海波掌握了一定的自我保护常识,具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独自出门的时候也会注意安全,这让妈妈放心了不少。

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是随时随地、时时刻刻的。海波的妈妈利用生活中的机会教育他,教他一些最基本的常识,让他掌握了自我保护的知识,学会了保护自己。

2.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

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家长还要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所以,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机会给孩子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孩子找出保护自己的方法,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

为了提高泽群的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他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爸爸妈妈认为从小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次,爸爸妈妈带着泽群到公园里玩。由于是周末,公园里面人非常多。这时候爸爸妈妈和泽群玩起了“失踪”的游戏,他们趁着泽群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溜到一边,看泽群会怎么办。

泽群正在欣赏花园里的郁金香,他一回头发现爸爸妈妈不见了,不禁有些慌乱,急忙四处搜索。他向周围看了看,没看到爸爸妈妈,这时候他突然想到平时爸爸妈妈教给他的话:“遇到事情不能慌乱,要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于是,他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根据公园里的路标提示,找到一个保安岗亭,告诉他们“爸爸妈妈跑丢了”。听到泽群的话,公园里的保安觉得非常好笑,当泽群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之后,保安联系了广播室,帮助泽群找爸爸妈妈。由于泽群记得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保安很快帮他找到了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先是表扬了泽群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懂得向保安寻求帮助,然后根据他的表现,又具体地加以引导和指点,提高了他的自我保护能力。

爸爸妈妈给泽群设置情境,有意识地锻炼他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家长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机会,给孩子创设一些情境,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引导孩子找到保护自己的方法。放任孩子不如管教孩子100%的问题

晋凯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从小就是在爸爸妈妈的宠爱下长大的。

妈妈认为“树大自然直”,加上自己成长的经验,认为对孩子还是不要管得太多,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空间。所以,妈妈对晋凯采取的是放任的教育方式。

一次,在家长会上老师提到晋凯学习不太认真,上课经常睡觉。可是妈妈却认为老师讲的知识也不一定都重要,孩子上课睡觉是正常现象,因此并没有纠正晋凯的坏习惯。结果,晋凯见妈妈没有管教自己,更加“放肆”了。

晋凯上课的时候经常做小动作,不听课,爱睡觉,当老师管他的时候,他会理直气壮地说:“我妈妈都不管我,老师更管不着我。”

一段时间以后,晋凯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而且他还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生活上也很懒散。这时,妈妈才后悔当初不该对晋凯放任不管。杠杆定律:放任孩子激发孩子不良心理,不如管教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究其原因主要有:受“树大自然直”观念的影响;家长平时工作比较忙,无暇顾及孩子;家庭不和睦,等等。

专家指出,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在孩子的成长中弊端重重,这是毋庸置疑的。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内向等性格,引发孩子产生嫉妒、极端等不良心理,让孩子养成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对孩子放任自流,是家长不称职。所以,家长要改变以前的错误教育方式,放任孩子不如管教孩子。家长教育孩子,就像护理树苗,必须从小就予以重视。世界上没有人生而知之,孩子也离不开家长的帮助与谆谆教导,家长的管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家长帮助孩子,中心是“帮”,重心是“助”。那么,家长一定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适时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1%的改变

1.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要摒弃放任不管的不良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成才。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家长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生活中很多家长惯于以长辈的姿态教育孩子,总是以教训的口吻“帮”孩子,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家长要明白,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才是主角,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帮助孩子,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利靖正在读初中一年级。他虽然外表看起来非常文静,可是脾气非常暴躁,学习成绩时好时坏,还不愿意和家里人交流,有什么问题总是闷在心里。

其实,利靖小时候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他非常孝敬父母,经常帮妈妈做家务,是一个让家长省心的孩子。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不听话了。妈妈专门查找了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这才知道原来初一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渴望得到独立。此时家长对孩子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要抓住不放,要适当插手,帮助孩子渡过“心理断乳期”,让孩子健康成长。

妈妈深受启发,决定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一次,妈妈见利靖对着作业本发呆,便轻轻地走过去,像朋友似的和他进行了一番谈话。经过仔细聆听,妈妈了解了利靖的内心世界,并帮他找到了好的学习方法。

一段时间后,利靖的学习成绩稳定了下来,而且在妈妈的帮助下变得愿意和人交流了,脾气也改了很多。

利靖脾气变得暴躁,妈妈并没有放任不管,也没用打骂等不良的方式教育孩子,而是以良师益友的身份和他进行了一番谈话,帮他找到了问题所在,并帮他解决了问题。

妈妈的做法对利靖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家长也要尝试着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帮助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