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一按小妙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4 02:31:02

点击下载

作者:王富春,胡英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点一按小妙招

一点一按小妙招试读:

前言

F O R E W O R D

当今的社会坐上了一列飞速前进的列车,人们总是在忙碌之后才发现健康的信号灯闪了又闪,匆匆忙忙赶到医院想要马上根除病痛。殊不知疾病不是一时得的,又怎会马上消除呢?本书正是在身体警示灯闪烁时,及时帮忙的好助手。

当身体的某个部位疼痛时,就会下意识地用手去按摩那个部位。比如肚子痛,就会用手揉搓肚皮,或者把手搓热按到肚子上;腰背痛,则愿意用手握拳,捶打腰背部紧张的肌肉以缓解疼痛。用手按揉疼痛部位,通过疏通经络来缓解疼痛,就是人类早先的一种自我推拿按摩的行为。

你有听过下面这些点按治疗疾病的小故事吗?——点按的奇特

中医推拿疗法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华夏祖先就在与野兽的搏斗和日常的劳动中,应用一些抚摸手法祛痛,于是推拿这一起源于人类自卫防御的自发性医疗行为,逐渐发展成为人类重要的治疗手段。

点穴疗法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点穴、打穴、拿穴、踢穴和解穴等动作演化而来的一种推拿疗法,在我国胶东半岛一带盛行。在武术中,上述的点穴手法既是进攻手法,也是疗伤的方法。点按就是借鉴了武术中积极点穴的技术动作,总结中医点穴的经验,在中医经络和气血理论的指导下,用来防治疾病的简单自疗手法。——点按的神奇疗效

对于胆火旺盛导致失眠的患者来说,想要睡踏实了,关键就要把胆火降下来。因此,可选用足少阳胆经的风市穴。风市穴非常好找,站起来,双臂自然下垂,中指指尖与大腿相交处即是此穴。这个穴位有促进胆经气血循环的功效。胆经气血循环畅通,胆气下降,人体阴阳得到平衡,自然就会安然入睡了。但晚上敲打胆经是不合时宜的,因为敲打会促进气血循环,这样人会越来越精神。那么如何刺激这个穴位才好呢?这有点类似太极拳收式上的一招功夫“点按风市把气藏”。即双手放松,十指自然下垂,捂于大腿两侧,这时会感到双腿热乎乎的,然后中指稍用力点按风市穴。这里用中指是有讲究的,因为中指指端是中冲穴,中冲穴是心包经上的穴位,有清心泄热的功效,而且可以疏通全身的经络。用中冲点按风市穴,除了可以泄胆火外,还可以平衡全身的阴阳,使心神俱安,自然就可以安然入睡了。每次临睡前点按3分钟,很快就会产生困意,治疗失眠的效果相当好。

点按穴位能够防治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按法是用指尖垂直作用在穴位上,通过对局部的刺激、经络的传导,起到活血止痛、消瘀散结和防病保健的一种外治方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养生文化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无副作用、简便、易操作的保健治疗方法,神奇疗效的点按法得到了广泛重视。

本书选取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病症,图文并茂地进行讲解,具有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特点,可以作为中医爱好者、中老年健康保健者、青年医师及医学生的良师益友。王富春2015年9月

一点一按小妙招

1 伤风

“小案例”——小明的小伤风

春夏秋冬,四季变换,不论哪个季节都会有人得感冒。伤风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感冒。小明周日不小心淋了雨,晚上感觉头痛鼻塞,正好姐姐是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看见小明这样难受,想起老师教的穴位点按,遂给小明进行了迎香穴位点按,没想到小明真的好多了,鼻塞症状明显缓解,家人都夸姐姐没有白学中医。在随后的几天里每天都进行点按迎香穴的治疗,不仅感冒症状减轻了,而且鼻塞的症状也没有了。现在小明一有鼻塞流涕的症状,家里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点按穴位。

“小妙招”——迎香给你帮帮忙

迎香穴是人体的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出自《针灸甲乙经》。此腧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鼻塞、鼽衄、口歪、胆道蛔虫等病证。其部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左右各一穴。如果出现头痛、鼻塞、喷嚏、流涕等症状,伤风引起的流鼻涕、鼻塞,或者过敏性鼻炎,按摩迎香至发热,便能立即缓解症状。经常用食指指腹垂直按压迎香,每次1~3分钟,能使鼻子保持舒畅,对肺部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预防肺病。经常按摩迎香穴可以祛头面之风,散巅顶之寒,从而增强抵抗病菌的能力。经常揉搓迎香穴可以促进鼻周围的血液循环,使气血畅通,外邪不容易侵入体内,对抗病菌侵入,以预防和消除感冒。

“小提示”——防寒保暖很重要

● 日常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冒雨涉水。

● 忌吃油腻荤腥及甘甜食品,故大鱼大肉、糯米甜食、油炸糕等不宜服食。

● 不宜食辣椒、狗肉、羊肉等辛热的食物,以免伤气灼津、助火生痰。

● 感冒后忌饮酒和浓茶。

● 感冒后要充分休息,多喝水,多吃水果或喝果汁,及时补充维生素C。

● 可以服用姜糖饮:生姜5g,红糖10g,将生姜洗净切丝,放入水杯内,以开水冲泡,加盖浸泡5分钟,再调入红糖,应有足够辣味,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取汗。

2 咳嗽

“小案例”——咳嗽的张奶奶

咳嗽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很多疾病均可引起咳嗽。张奶奶冬季喜欢在南方居住,四月份刚从三亚回到长春,春季的长春本就是极为寒冷的,再加上春季的空气质量较差,她回来后便咳嗽不止,导致晚上自己和家人都不能安睡。后来想起邻居小王是医生,便去请他看看,小王进行简单的询问和检查后,给张奶奶的天突穴和孔最穴进行了点按,结果张奶奶的咳嗽当时便减轻了不少。回家后张奶奶进行了自我点按,几天后咳嗽症状就消失了。

“小妙招”——天突、孔最好拍档

天突穴属于任脉,是阴维脉、任脉的交会穴,位于锁骨中央的凹陷中。刺激天突穴可以起到宣肺气、利气道、化痰浊而止咳平喘的作用。此穴主治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梅核气等。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因其内部有气管,故按压时不能直接按压,力度要向下。用拇指在天突穴缓慢均匀地用力按揉,使局部产生酸麻、重痛感觉1~2分钟,再嘱咐患者做吞咽动作,以加强指压的感觉,然后再用轻揉法放松,重复3~5遍。孔最穴出自《针灸甲乙经》是手太阴肺经之郄穴。手臂向前,仰掌向上,用另一只手握住手臂中段处,拇指指甲下压就是孔最穴。此穴是肺经脉气所发,肺经经气深聚之处,善治肺经之急重症和相关的血证,此穴能泻肺热、降肺气、宣窍通络,而达到消肿止痛、开音利咽的目的。天突穴和孔最穴这对好搭档一起可宣肺降气止咳。

“小提示”——预防感冒很重要

● 由于咳嗽大部分由外感引起,因此平时加强锻炼,防寒保暖,增强体质,避免感冒对于咳嗽的预防很有意义。

● 作息规律,饮食清淡,保证充足睡眠。

● 室内空气要清新,室内湿度应维持在60%~65%。咳嗽严重、喉咙有痰时,可吸入蒸汽或在浴室里打开热水,让温湿的蒸汽进入气道。

● 加强饮食调护,注意食补养肺。可以适当进食一些养阴生津之品,如百合、蜂蜜、梨、莲子、银耳、葡萄,及各种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少吃辛辣燥热之品。

● 用热水袋敷背可以缓解咳嗽的症状。在热水袋中灌满40℃左右的热水,外面用薄毛巾包好,然后敷于背部靠近肺的位置,可以加速驱寒,很快止住咳嗽。

3 头痛

“小案例”——倍受折磨的小娜

想必大家都受到过头痛的折磨,十分难受。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引起头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多见,发病率高,有人称头痛是仅次于感冒的常见病。邻居小娜过年期间头痛反复发作,去医院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可是只要一熬夜,精神一紧张就头痛得受不了,实在没有好办法的她便去了中医院寻求医治的良方,由于她晕针,坚决不肯针灸,所以大夫给她进行了穴位点按,几分钟后她的症状就明显减轻了,嘱咐她回家后按照医生的方法进行自我点按,一周后头痛症状基本消失,终于不再被头痛所困扰。

“小妙招”——太阳太阳你最棒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属于经外奇穴,它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当人们用脑过度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太阳穴的正确位置在外眼角与耳朵尖连线的中点上,用手触摸最凹陷处就是太阳穴。按摩时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坐站皆可,但要身体端正,脊背挺直,挺胸收腹,情绪稳定,精神集中。一般都采用坐姿。坐或站好后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相同的次数。也可以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然后,顺逆各转相同的次数。一般按摩的次数可多可少,自己按照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小提示”——精神作用很重要

● 预防一般性头痛的最佳方法是讲究心理卫生,让自己心胸开阔,不自寻烦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注意不要用脑过度,千万不要让大脑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也不要熬夜,在电脑前时间不要过长,要劳逸结合。

● 头痛时不要掉以轻心,剧烈甚至伴随恶心呕吐的头痛一定要进行细致的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 头痛发作时应保持舒适体位,避免声光刺激,解除思想顾虑。平时应注意情志的调节,学会移情易性,保持日常的心情愉悦,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

4 心悸

“小案例”——心悸,我该拿你怎么办?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王女士今年45岁,是一个大公司的副总,最近经常感觉心慌,有的时候受点刺激就感觉心脏像是要从嗓子眼里跑出来,去医院检查又没有什么毛病,一次在同学聚会中突然发病,一个学中医的同学,由于没有针具和急救药,就为她进行了点穴治疗,掐按内关穴、点按膻中,十分钟后她的心悸症状就逐渐消失了。现在王女士每天把点穴当成了一项重要的日常保健,心悸的症状也基本不再出现了。

“小妙招”——巧用内关穴、膻中穴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经常按摩内关穴、膻中穴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心脏的作用,刺激此两穴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内关穴位于腕臂内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寸处,主治胃、心、心包络疾患,以及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官、肢体病变,广泛应用于临床。膻中穴位于胸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平第四肋间处,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刺激此穴有阻挡邪气、宣发正气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膻中穴位于人体胸腺的部位,可参加机体的细胞免疫活动。点按该穴后可影响心血管神经的调节中枢,促进全身血液的重新分配,改善冠状血流量,还可以提高胸肺部的自主神经功能。

“小提示”——身心养护很重要

● 情志调畅,饮食有节及避免外感六淫邪气,增强体质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 积极治疗胸痹心痛、痰饮、肺胀、喘证及痹病等,对预防和治疗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 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坚定信心。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

● 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轻证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

● 重症心悸应卧床休息,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等先兆症状,做好急救准备。

5 休克

“小案例”——休克莫慌张

小王和朋友逛街忽遇一女子突发休克,街上的行人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只是在围观,有的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由于在闹市区堵车比较严重,救护车不能马上赶来。小王马上就想起老师上课讲的急救措施,立刻上前用拇指掐按患者的人中穴,一开始没敢使劲,看患者没有苏醒就用指甲用力掐按直至患者苏醒过来。

“小妙招”——危急时刻找人中

休克是一种急性组织灌注量不足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各科严重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长时间不处理会对病患的身体造成极坏的损伤。运用人中穴救治昏厥急症,是简单易掌握的应急性急救措施,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实为救命之法宝。人中穴位于鼻下,上嘴唇沟的中点,位于上嘴唇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主治癫、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面肿、腰背强痛等证。历代医家认为,人中穴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手指掐或针刺该穴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医者用食、中两指端置于拇指面,以增强拇指的指力,用拇指端按于唇沟的中上处行强刺激。以每分钟20~40次为宜,可使患者很快苏醒,或者用拇指指甲进行用力掐按。西医学研究对人中穴的急救作用做了科学解释:刺激人中穴可以升高血压,可影响人的呼吸活动,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运行。

“小提示”——身心养护很重要

● 休克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对有可能发生休克的伤病员,应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伤后1~2天禁食或少进食,第3天开始以少量试餐开始,如米汤、安素(肠内营养粉剂)等,每日3~6次,每次50~100ml,以后逐步增加牛奶、肉汤等,每日可进3~8次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宜。

● 一周后可将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进食肉末粥、鱼米粥、蒸蛋、面条等。此后要为患者提供充足的热能和蛋白质,多食用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家禽等。

● 休克患者忌食刺激性食品,如辣椒、酒、醋、胡椒、姜等,忌食螃蟹、田螺、河蚌等寒性食物,忌坚硬、难消化的食物。

6 眩晕

“小案例”——张大爷的老毛病

很多人都有过地转天旋的感觉,极为难受。眩晕发作时,甚至会有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表现。张大爷从十年前开始就有头晕的毛病,起初只是有些轻度的头晕眼花,休息之后就会好转,张大爷以为自己只是有些疲惫,并没有把这毛病放在心上。这十年间,张大爷眩晕的毛病就一直断断续续地发作,严重的时候,只要闭上眼睛安静地休息之后就会有好转。有一次张大爷突然感觉天旋地转,躺在床上休息很久都没有好转,只要轻轻一动就恶心想吐,脸色也很差,还不时地冒冷汗。家人带着张大爷到了附近的中医诊所寻求帮助,中医大夫给张大爷做了头部推拿手法,重点按揉了风池穴,当日推拿之后,张大爷眩晕的症状明显好转。此后一个月里,张大爷每天坚持让家人点按风池穴,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不断好转,现在张大爷眩晕的毛病已经很少发作了。

“小妙招”——神奇的风池穴

风池穴属于足少阳胆经,是胆经与阳维脉交汇的位置。该穴位具有平肝息风、祛风解毒、通利关窍的作用。如图所示在后发际正中上1寸又旁开两指的凹陷就是风池穴,左右各一穴。如果出现头晕眼花、视物天旋地转等症状,可在患者平静时点按其风池穴,用两拇指分别点按患者左右风池穴,由轻及重,以局部酸胀为度,反复操作,一次20分钟左右。

“小提示”——寻找原因很重要

● 眩晕不是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并且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涉及多个学科的内容,当出现眩晕症状后,一定要弄清楚病因,治疗时才不会走弯路。

● 眩晕发作时应保持舒适体位,避免声光刺激,解除思想顾虑。平时应该注意情志的调节,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刺激。

● 忌烟、酒及油腻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 失眠

“小案例”——失眠有办法

失眠就是一个小恶魔,让我们无法安宁,在日常的生活中,工作的压力、学习的紧张、希望的破碎、思想的冲突,或者是晚饭吃得过多都会引起暂时的失眠。当去除这些诱因之后,我们的睡眠又可以恢复正常。小华由于工作的原因,常常需要熬夜,每天只能睡三五个小时。近日来工作压力并没有那么大,小华想好好地休息一下,可是每夜却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这使小华白天总是疲惫,常常无精打采,还时常健忘,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长期失眠也不是办法,小华还担心吃西药治疗失眠会有副作用,于是上网求助,网友给她介绍了穴位点按方法,在家人的帮助下,小华每天进行穴位的点按,点按穴位一周后,小华的睡眠就好了很多。连续治疗一个疗程之后,小华的睡眠有了明显好转,白天精神状态也好了起来,整个人都有了活力。现在小华每天临睡前都会进行自我穴位点按。

“小妙招”——巧用安眠穴

安眠穴是十四经穴之外的奇穴,具有镇静助眠的作用,是治疗失眠的特效穴位。如图所示,该穴位于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的中点处。当出现夜间难以入睡、睡后易醒、睡眠质量差、夜间多梦等睡眠问题时,可以用双手中指分别按揉两侧安眠穴,每次2分钟,每日多次,睡前应认真按揉数分钟,以达到镇静安神助眠的作用。

“小提示”——调节情志很重要

● 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当人失眠之后往往都会焦虑不安,焦虑的情绪又会影响睡眠,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失眠的患者要尽量保持乐观的态度,对疾病的治疗要有信心。

● 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以舒缓心情、放松身体,忌饮含咖啡因的饮品及茶类,忌饮含酒精的饮品,避免精神刺激。

● 若夜间辗转不能入睡,不能强迫自己去睡,可以起床做些其他事情,待有困意后再尝试入睡。

8 嗜 睡

“小案例”——告别嗜睡症

老郑今年50岁了,是一名公司职员,高血压病史9年,今年开始总是犯困,感觉天天怎么也睡不够,几乎每天的睡眠时间都有延长,连白天也禁不住想睡觉,随时随地坐着都能睡着,家里人也发现老郑的睡眠时间明显延长,每天长达12小时,每次将他唤醒后不久又睡,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四处的求医问药也没有得到任何疗效。后来去一位老中医那里被诊断为嗜睡症。老郑妻子听人介绍中医点按穴位可以治疗,于是便带着老郑到针灸科就诊。由于工作时间的关系,老郑无法每天去就诊,医生便嘱咐他妻子试着每天给老郑点按百会穴3次,3周后,老郑的嗜睡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小妙招”——你不知道的百会穴

嗜睡症是指患者抱怨过度思睡至少1个月,几乎每天的睡眠时间都延长,连白天也禁不住想睡觉,而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因为前一天晚上没睡好,或睡眠不足所造成,也不是因为使用药物或身体状况不佳所导致,这时可以初步诊断为嗜睡症。百会穴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是治疗嗜睡症的有效穴之一。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巅顶,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的汇聚之处。此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点按百会穴可使阳气旺盛,有清脑醒神之效。故治疗嗜睡症,可点按百会穴,每日3次,3周为一个疗程。

“小提示”——饮食很重要

● 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适当增加鱼类、鸡蛋、牛奶、豆制品、猪肝、鸡肉、花生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 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摄生消息论》)。所以春天来临要注意多食碱性食物,中和体内酸性产物,消除疲劳。不可多食寒凉、油腻、黏滞的食品,更不可过多饮酒。

● 最好每天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中含碱量较多,多吃蔬菜水果对改善嗜睡非常有帮助。

● 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C有制造细胞间粘连物质的作用,对人体细胞的修补和增长很有帮助;B族维生素有防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消除精神紧张的作用。

9 胃痛

“小案例”——胃痛缠身的小李

小李今年38岁,最近一年日渐消瘦。问其原因得知,一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食欲减退,胃部不适,体重减轻,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进食后感到肚子发胀不舒服,喜欢暖和,害怕着凉,按着可以减轻疼痛。曾去医院进行胃镜检查,被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医生建议他每天点按中脘穴3次,每次10~20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半个月后小李的气色好多了,自己也感觉胃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小妙招”——巧用中脘穴

胃痛是指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的病证,又称胃脘痛。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相当于西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等。治疗胃痛可以选取中脘穴。中脘穴,属奇经八脉之任脉,是治疗胃痛的有效穴之一。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定位方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中脘穴又为胃之募、腑之会,可用治一切腑病,尤以胃的疾患为先,有疏利中焦气机、补中气之功。胃痛时,可以每天点按中脘穴3次,每次10~20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

“小提示”——生活规律很重要

● 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环境舒适安静,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防寒保暖,消除引发疼痛的因素。

● 建议胃痛康复期患者要选择适合自身的体育锻炼健身,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旨在通利经脉,调和气血,以达到防治胃病的目的。

● 患者多学习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小常识。如脾胃虚寒:可自行膏药贴敷、炒盐热敷胃脘部,以温中祛寒止痛。

● 偶因情绪因素导致胃痛的患者,要自我进行心理疏导,经常保持乐观情绪,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 胃痛患者应选择多吃清淡、营养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勿过冷过热,忌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均,克服偏食,戒酒戒烟。

10 高血压

“小案例”——高血压怎么办?

张大爷今年68岁,平素总爱吸烟,每天要一包左右,还喜欢和朋友喝酒,每天都是醉醺醺地回家,儿子女儿劝了好多次,告诉他不能总是吸烟喝酒,这样对身体不好,每次张大爷都是表面答应,但实际上却从没戒掉。久而久之,他感觉身体大不如从前了。最近,他总感觉头痛、眩晕,甚至站立时都会头晕,手脚也不如以前灵活了,而且睡眠质量也下降了。张大爷的子女得知后,给张大爷买了好多药,但效果并不明显。后经朋友介绍,子女们带张大爷去了当地的中医院就诊。医生了解病情后,确诊为高血压,医生在张大爷的后项部点按一个穴位——风池穴,不一会儿,张大爷就感觉头痛、头晕的症状缓解了好多,连续治疗3周,张大爷的症状明显缓解,也把吸烟、喝酒的坏习惯戒掉了。

“小妙招”——巧用风池穴

高血压是西医学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可见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其中尤以老年人最多见。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等症状。风池穴是治疗高血压的特效穴,风池穴位于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取穴方法:定位此穴时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俯卧、俯伏姿势,以方便准确取穴并顺利实施相应的点按手法。风池穴位于后项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平齐。该穴袪风解表,清头明目,通脑活络。适用于颈项强痛、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高血压等病症,是高血压病的常用穴。每次点按风池穴20~30分钟,以能耐受为度,每天1次,3周为一个疗程即可好转。

“小提示”——生活习惯很重要

● 平时要注意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 一定要戒烟戒酒,因为烟和酒都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 要多进行身体锻炼,保持心情愉快。

11 呃逆

“小案例”——呃逆不是病

呃逆即打嗝,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呃逆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邻居李大爷胃肠功能一向不好,周日去公园散步回来就呃逆不止,深呼吸、喝热水等办法都不见效,他孙子的女朋友是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正好来家里看望老人,诊断是呃逆之后,取双侧攒竹穴为老人点按,几分钟之后老人的呃逆就停止了。

“小妙招”——巧用攒竹穴

中医认为呃逆的产生主要是由胃气上逆、寒气蕴蓄、燥热内盛、气机不畅、气郁痰阻、正气亏损引起。攒竹穴属鼻针中的胸穴,中医学认为肺居胸中主气,主宣发肃降,对维持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起着重要作用。膈位于胸、腹腔之间,胃气上逆引起膈肌痉挛,必然导致气机的失降失调。攒竹穴具有调节气机升降出入、降逆止呃之功效。用双手拇指尖分别点按在患者两侧攒竹穴上,然后由轻到重向后上方用力,持续指按1~2分钟,用力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此法无论对各种原因所致之呃逆均有立竿见影之效。但呃逆只是某些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因此,在用本法止住后有必要寻因根治。本疗法见效快、疗效可靠,经得起重复使用,无副作用,患者乐于接受,简便易学,值得推广。

“小提示”——疏肝健脾很重要

● 宜多吃疏肝、健脾和胃的食物,多吃含有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 注意情志的调控,忌发怒。

● 平时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食用寒凉之品。

● 如果持续不停地打嗝,就可能是胃、膈、心脏、肝脏疾病或肿瘤的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

12 呕吐

“小案例”——高速路上的小李

小李是一名药物营销人员,平时工作很繁忙,经常出差,有时还要喝酒应酬,日子久了身体也越来越不如从前了,这不,刚刚连喝了几顿酒,又匆匆踏上了征程,坐在高速路的长途客车上,小李只觉得昏沉沉的,忽然司机一个急刹车,小李顿时感觉胃里翻江倒海,一下子胃里的东西就涌了上来,吓得小李赶紧捂住嘴,洁白的衬衫袖口顿时染满了污渍,小李顿时感觉尴尬异常,立马清理了衣服上的污物,可是却怎么也止不住恶心欲呕的感觉,同行的小王恰巧是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的,见此情况马上抓住小李的胳膊,进行了内关穴的掐按,一会儿工夫小李就舒服了很多,总算坚持到了目的地,下车后小李对小王感激不已,坚持要请小王吃大餐,不过小王拒绝了小李的好意,因为呕吐过后脾胃受伤不能进食油腻刺激性食物,结果两个人找了家粥铺安慰了一下受伤的胃肠,从此以后小李再也不敢酒醉后坐长途车了。

“小妙招”——呕吐快来掐内关

呕吐是由于食管、胃或肠道呈逆蠕动,并伴有腹肌强力地痉挛性收缩,迫使食管或胃内容物从口、鼻腔涌出的一个症状。中医认为呕吐是胃气上逆所致。内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有宁心安神、和胃降逆、理气镇痛的功效。因此在有恶心呕吐的感觉时,及时掐按内关穴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小提示”——明确病因是关键

● 呕吐的患者一定要查明病因,因为引起呕吐的原因多种多样,颈椎病、胃肠感冒、肠胃炎、晕车、醉酒、妊娠等都能引起呕吐,所以不能单纯以止呕为目的,一定要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 呕吐后不要吃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一定要清淡饮食,保养肠胃。

● 呕吐的患者大部分都有胃病,所以日常也要注意胃肠的调理,饮食起居都要注意,还有情绪的控制也很重要。

13 便秘

“小案例”——丽丽的烦恼

丽丽是一名高三学生,临近高考,时间非常紧张,妈妈每天换着样地给她做好吃的,可是最近丽丽什么都吃不下,烦恼异常。因为丽丽最近便秘,好几天不上厕所,没有胃口吃东西啊!这把妈妈愁坏了,想来想去她决定求助于初中的好朋友王医生。王医生告诉她,孩子是因为饮食过于油腻,而且临近高考,比较上火,便秘很正常。王医生又告诉丽丽妈妈近期不要吃大鱼大肉,做些清淡有营养的,让孩子多喝水,尽量多运动,再做一下穴位的点按就好了。丽丽妈妈马上照做,一周之后丽丽胃口又和以前一样好了,可以安心备战高考了。

“小妙招”——天枢穴、支沟通肠道

天枢穴,出自《灵枢》,属足阳明胃经。仰卧,人体中腹部,距脐中2寸,大约肚脐向左右各三指宽处,即为天枢穴。经临床摸索发现,天枢穴有其特殊的作用,因本穴与胃肠道联系紧密,对调节肠道有明显的双向性疗效,既能通便,又能止泻。支沟穴,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在前臂手背侧,当腕部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也就是腕部上大约一个手掌的宽度,在尺骨与桡骨之间的位置,善治便秘。天枢穴和支沟穴相配可以巧治便秘。用拇指点按天枢穴和支沟穴,以有酸胀感为宜,约1分钟。连续治疗1周即可起效。

“小提示”——粗粮蔬果防便秘

● 饮食不要过于精细,要适当食用粗粮、高纤维的蔬菜水果,这些食物都有助于缓解便秘。

● 慢性便秘患者平时可以按摩脐周,仰卧于床上,双腿自然伸直,将右手掌心重叠在左手背上,左手掌心放于肚脐旁,适当用力,绕肚脐做顺时针按摩30~50次,坚持早晚各按摩1次。

● 保持心情舒畅,饮食起居要有规律,早上5~7点是大肠经当令的时候,一定要养成早起定时排便的习惯。坚持晨起空腹饮一杯淡盐水或蜂蜜水,白天也要多喝水,有助于排毒、润肠通便。

● 加强体育锻炼,多活动有助于促进排便。

14 腹胀

“小案例”——上课揉肚子的小明

小明今年七岁,上小学一年级,周日下起了大雪,妈妈还是坚持送小明去上书法课,并给小明带了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牛奶,下课妈妈来接小明的时候老师特意把她叫到一边,告诉她小明今天上课一直不太专心,总是捂着自己的小肚子,说自己的肚子胀胀的不太舒服,老师让妈妈赶快领小明去看看。妈妈慌了,马上打车去了中医院,医生询问了小明的病情,又做了检查,告诉妈妈,小明没什么大事,天凉小明穿得有点少,早上又喝了凉牛奶,导致了腹胀,去小儿推拿做做按摩就好了。妈妈马上带着小明去了小儿推拿科,几分钟的工夫小明就排气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小肚子也不胀了,整个人都活泼了起来。小明的妈妈在边上看着也学会了,以后小明再腹胀也不怕了。

“小妙招”——点按公孙加摩腹

公孙穴,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足太阴脾经入腹,属脾络胃。因此公孙穴具有通调脾、胃、肠的功能。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物质,升清降浊;胃肠主受纳、腐熟水谷和传导化物。因此,刺激公孙穴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消食导滞,利湿止泻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的病症。临床研究表明,刺激公孙穴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

“小提示”——要让胃肠动起来

●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每天坚持一小时左右的适量运动,不仅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还可帮助消化系统维持正常的功能。

● 少食易在肠胃部产生气体的食物,如土豆、红薯、萝卜等,都易在肠胃部产生气体,最后导致腹胀。

● 不吃难消化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因为如果在肠胃里滞留的时间较长,可能产生较多气体引发腹胀。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不要狼吞虎咽地进食,因为进食太快或边走边吃容易吞进不少空气,常用吸管喝饮料也会让大量空气潜入胃部而引起腹胀。

● 慢性便秘的患者平时可以自我按摩脐周,仰卧于床上,双腿自然伸直,将右手掌心重叠在左手背上,左手掌心放于肚脐旁,适当用力,绕肚脐做顺时针圆形按摩30~50次,坚持早晚各按摩1次。

● 保持心情舒畅,饮食起居要有规律,早上五点到七点是大肠经当令的时候,一定要养成早起定时排便的习惯。

● 加强体育锻炼,多活动有助于促进排便。

● 坚持晨起空腹饮一杯淡盐水或蜂蜜水,白天也要多喝水,有助于排毒、润肠通便。

15 腹泻

“小案例”——差点耽误人生大事的小李

小李是一名大四的学生,最近半年由于临近考研每天都很辛苦,早出晚归,吃饭经常是随便对付一口,有时就电话叫外卖,第二天就是研究生考试了,小李总觉得自己复习得还不够充分,看完考场就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学习,七点多的时候感觉饿了,一看桌子上还有中午剩的饭菜,就边看书边吃了起来,吃完又喝了一杯寝室同学买回来的冰可乐。十点多的时候小李肚子突然疼了起来,竟然拉肚了,一会儿跑一趟厕所,小李郁闷不已,第二天就要考试了,自己这种状态怎么办啊?宿舍还没有药,无奈的时候想起求助网络,一看才明白原来自己吃的饭菜太凉又不是很新鲜,饭后又喝了冰水,导致急性的胃肠炎,点按穴位就可以治疗,小李立马照着网上说的方法让寝室的同学帮着点穴,半个小时过去了,小李没有再肚子疼,这可把小李乐坏了,第二天早起又让同学按照同样的方法帮他点按,小李就这样顺利参加了研究生的考试。

“小妙招”——天枢、上巨虚上下配穴显奇功

天枢穴,仰卧取穴,在人体中腹部,肚脐旁边,距脐中2寸,大约肚脐向左右各三指宽处,即为天枢穴。天枢穴与胃肠道联系紧密,是大肠经的募穴,对调节肠道有明显的双向性疗效,既能通便,又能止泻,是治疗胃肠疾病的重要穴位。上巨虚,属足阳明胃经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取穴时正坐位或仰卧位,折量膝中至外踝尖为6寸,折量出膝下6寸所在,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即上巨虚穴位所在。上巨虚是大肠的下合穴,《黄帝内经》云:“合治内腑”,所以本穴适用于调肠和胃,可以治疗胃肠病证。大肠经的下合穴和大肠经的募穴相配合共奏通调腑气,除湿止泻之功效。

“小提示”——饮食禁忌要记牢

● 腹泻的患者早期尽量禁食,给肠道适当的调整时间,可以禁食12小时,以后逐渐进少量流食,如米汤、藕粉,或稀粥、面汤等,慢慢地恢复正常饮食。患病期间严禁进食生冷油腻以及刺激性的食物,慢性腹泻患者平时也要注意尽量少食。

● 腹泻患者不能吃甜食,因糖类易发酵和胀气,会加重腹泻的症状。

● 很多慢性患者着凉就会犯病,所以保暖很重要,尤其是腹部和下肢的保暖。腹泻患者容易引起电解质的紊乱,一定要鼓励患者多饮水。

16 小便不利

“小案例”——老张的难言之隐

老张年前退休了,本来打算退休后和老伴去环游世界,可是直到4月份也没安排好行程,而且每天无精打采的,朋友们都很奇怪,因为老张已经计划很久了,两人的护照都提前办好了,听着朋友关切的问候,老张不禁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出了自己的难言之隐。原来老张最近小便不正常了,想尿尿不出来,小腹坠胀难耐,每天憋得慌,不想尿的时候又一滴一滴地出,把老张折磨得什么精神都没有了,又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自己偷偷买了些治疗前列腺炎的药,结果反倒越来越严重了,说到这老张又禁不住叹了口气。朋友老王听了后笑了,原来他去年也得了这个病,找中医院的朋友给治好了,现在每天还坚持点按局部穴位。老张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马上向老王取经。两个月后老张和老伴就开始了两人的环球之旅。

“小妙招”——偏历穴的妙用

偏历穴为手阳明经络穴,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即是本穴;或两手虎口垂直交叉,当中指端落于前臂背面,所指处有一凹陷,即为此穴。偏历穴可清泻阳明、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偏历既可借宣散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小便;又可宣泄阳明经气,加强发汗以祛除水湿,达宣上利下之功而解小便不利、水肿之苦。古代文献关于偏历治疗小便不利的记载甚多。《古今医统大全》《针灸聚英》等都指出偏历“利小便”;《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六集》等也说偏历治“小便不利”。小便不利的患者可以经常用拇指指腹揉按偏历数次,每次1~3分钟,感觉局部酸胀为宜。

“小提示”——饮食禁忌要记牢

● 建议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百合、糯米、蜂蜜、花生、鲜山药、白木耳、梨、红枣、莲子、甘蔗等清补柔润之品。

● 天气寒冷时应该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不要久坐在凉石头上,因为寒冷可以加重症状,受凉时极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腺体收缩,使尿道内压增加,影响排尿,而排尿困难,又会对前列腺产生不良的影响,恶性循环可使前列腺发生病变。

● 尽量少吸烟,香烟中的烟碱、焦油、亚硝胺类、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质,不但可以直接毒害前列腺组织,而且还能干扰支配血管的神经功能。

● 内裤要宽松,不要挤压膀胱和前列腺,避免久坐。

17 腰痛

“小案例”——白领族的痛苦

佳佳是某公司的室内设计人员,每天都需要早8点到晚5点地坐在电脑旁工作。她已经从事设计工作6年余,从一个小职员升为主管,她的努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外表风光的她,却一直忍着腰痛的折磨,没有请过一天假,一直在坚持工作。谁知道如此坚强的人也有被病魔打败的时候,她实在有些挺不住了,她每天都非常痛苦,但一直也没有找到简便快捷的方法,一度想过辞掉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做中医的本科同学,老同学说要帮她做治疗,并且短时间就能让她恢复正常。过了半个月的时间,佳佳的症状就基本消失,又高兴地回去奋斗她的事业了。

“小妙招”——巧用腰部夹脊穴

腰部夹脊穴在背腰部,当第1腰椎到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5个穴位,一共10个穴位。用肘推法作用在这10个穴位上进行单方向地直线推动。每次治疗30分钟左右,力度要以患者感知有酸胀感为宜,其目的为缓解腰部气血瘀滞的症状,舒筋活络,持续治疗半个月的时间为宜,也可以用肘部点按这些穴位,力度由轻到重,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小提示”——日常护理要注意

● 不要睡过软的床铺,最好睡硬板床,因为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 注意腰间和下肢部的保暖,不要贪食生冷之物,不要涉水受寒。不要吹冷风,尤其不要长时间暴露在空调下腰痛的时候或者在电脑前工作的时候可在腰部戴一个腰围,这样有利于腰椎的恢复。

● 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抬重物等,注意劳动姿势,避免长久弯腰和过度负重,以免加速椎间盘的病变。

● 正确的站或坐的姿势应该是“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而且同一个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避免久坐久立,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的疲劳。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过度劳累。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

● 平时提重物时尽量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腰不弯。

18 颈椎病

“小案例”——记者的痛苦你怎知

小张是一个女记者,20多岁,上班才短短三年,长期的伏案工作便落下一个右肩麻木、脖子发硬的毛病,而且经常恶心头疼。虽说工资挣得有点可怜,可大大小小的医院没少跑,X线片一个没少拍。采访过的一位医生推荐她去了一位朋友那里做了一段穴位点按的治疗,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多年的疾病一点点地改善啦!她非常感激这位医生朋友,她希望我们写成小案例分享给更多的人看,让更多的人去除病痛。

“小妙招”——大椎、风池穴颈病必取之

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直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治疗项强,脊痛。风池穴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治疗颈项强痛。治疗时可于颈部的大椎穴、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揉按、推掐,按推时要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治疗30分钟,1个月为一个疗程,两三个疗程就可痊愈。

“小提示”——日常保健极为重要

● 选好枕头。枕头要有弹性,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弹棉或谷物皮壳为宜。喜欢仰卧的,枕头的高度为5cm左右(受压以后的高度) ;喜欢侧卧的,高度为10cm左右。仰卧位时,枕头的下缘最好垫在肩胛骨的上缘,不能使颈部脱空。

● 颈部注意保暖。很多时候颈椎病的发病都是受寒引起的。颈部受寒冷刺激会使肌肉血管痉挛,加重颈部板滞疼痛。

● 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预防慢性劳损。不要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颈部应该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倾,不要扭转、倾斜,工作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休息时可做些颈部运动或按摩。不要把头靠在床头或沙发扶手上看书、看电视,有很多老年性颈椎病患者都是看电视不注意诱发的颈椎病。

● 保护颈部,严防急性头、颈、肩外伤,头颈部跌仆伤、碰击伤及挥鞭伤,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查和彻底治疗。颈椎病急性发作时,颈椎要减少活动,尤其要避免快速地转头,必要时用颈托保护。

● 颈椎的锻炼应该慎重,要避免无目的地快速旋转或摇摆,尤其是颈椎病急性期、椎动脉型颈椎病或脊髓型颈椎病。

19 落枕

“小案例”——落枕常见表现

李女士,32岁,六月份出差,在宾馆吹了一夜的空调,又垫着高高的软枕头,早上起来就觉得脖子不舒服,酸痛难受,活动了一阵后感觉症状有所缓解,可是第二天早上脖子干脆动不了了,扭头都不行了,症状比头一天重了很多,转头低头明显受限,咳嗽或深呼吸感觉疼痛,痛连左肩和背部,抬胳膊时疼痛加剧,疼痛以肩上和肩前区明显。李女士赶紧叫来了同行的小周,让小周给她敲打敲打脖子,小周给她捏了一会儿脖子忽然想起来在网上曾经看过一个落枕的治疗方法,马上给李女士使劲点按落枕穴,并让她同时活动颈部,没想到李女士果然舒服了很多。

“小妙招”——巧用落枕穴

如果夜间睡觉时枕头高低、软硬不合适,或者颈部受风寒,均可引起落枕。这虽然不算什么大病,但是发生后脖子酸痛、扭头不方便,严重时穿衣、吃饭、洗脸、梳头都要受到限制,患者十分苦恼。万一发生了落枕,一定要警惕,一般落枕都是颈椎病的先兆,或者已经得了颈椎病,首先要调整枕头的高低和软硬,不要枕过高、过低或过硬的枕头。其次,夜间睡觉时注意脖子的保暖,不能被凉风吹着。另外,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脖子及后脑勺,每次半小时,每天早晚各1次,也有一定效果。将左手或右手中、食、无名指并拢,在肩颈部疼痛处寻找压痛点,由轻到重按揉5分钟左右。可左右手交替进行。手背第2、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5分(约1cm)处有个穴位叫落枕穴,属于经外奇穴,是专治落枕的经验效穴,以拇指或食指点按这里3~5分钟,待有酸胀感觉时再持续点按2~3分钟,可明显缓解落枕的不适。

“小提示”——日常预防

● 尽量用适合自己的枕头,枕头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注意锻炼,加强身体素质。

● 落枕通常都是耳朵后面的肌肉会疼痛,我们可以找一些绿豆,然后把绿豆放在耳朵凹下去的地方,然后用力往下按,会有点痛,但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打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 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给脖子做做按摩,患者先坐在椅子上,两只手放在耳朵后面,然后从耳朵后面慢慢按摩,从耳朵到脖子再到肩膀进行按摩,可以使血液畅通,还可以祛瘀止痛。

20 坐骨神经痛

“小案例”——疼痛难忍的周先生

周先生,今年54岁,4个月前感觉右腿痛得厉害,经医院CT检查说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由于疼痛难忍,周先生听了医生建议,在家卧床静养,老先生休息了3个多月,症状有所减轻。但仍时有疼痛,周先生比较喜欢研究中医,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治疗坐骨神经痛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周先生马上让老伴帮他治疗,几天后疼痛果然缓解了很多。

“小妙招”——承山给你帮帮忙

承山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小腿后面正中,伸小腿时,腿肚的肌肉出现交角处,可通经活络,运化水湿,主治精神系统疾病。因此,时常点按承山穴可以有效地缓解坐骨神经痛。

“小提示”——运动起来

● 蹬自行车。就是仰面躺在床上,双腿抬起做蹬自行车的动作。动作很简单,关键是程度。双腿一定要在能力范围内尽量抬高,蹬的幅度也是在能力内越大越好。以腰部肌肉和大腿肌肉略感酸痛为佳。建议每天3次,每次单腿100次。每次可分几组完成。

● 击鼓。俯卧,双臂放于体侧或高举过头顶,小腿向后折叠,后跟尽量触碰到自己的臀部,两腿交替进行,就像打鼓一样。每天3次,每次单腿100次,可分组完成。

● 摆尾。俯卧,手臂向两侧伸开以保持身体平衡。双小腿并拢抬起,小腿与大腿膝关节处成90°,以腰部为轴,双腿同时左右摆动。注意,两腿一定要并拢,不可分开,摆动的幅度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大。每天3次,每次单侧100次。

21 痛经

“小案例”——痛经我该拿你怎么办?

邻居小王月经期脸色特别不好看,小腹冷痛,而且那种痛的感觉简直比死还难受,吃不好饭,也睡不好觉,一天都精神恍惚的,到了冬季天气寒冷,疼痛更加厉害,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为了缓解疼痛,小王每次月经都吃止痛药,但只能暂时止痛,有朋友建议她去看中医,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中医门诊就诊,医生用点按手法按她小腹部的一个穴位——中极穴,不一会儿,王女士的腹部发热,疼痛缓解,医生告诉她每次来月经前7天治疗,连续治疗三个周期,痛经消失了。小王经过点按疗法轻松摆脱了多年的痛经困扰。

“小妙招”——中极很关键

痛经是困扰女性的常见病症,80%以上的女性,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坠胀疼痛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恶心呕吐,手足厥冷,甚至昏厥,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极穴是治疗宫寒引起痛经的特效穴,中极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肚脐下4寸。如图所示,从脐与耻骨连线五等分,由下向上1/5处,就是中极穴。因任脉主胞宫,起于中极之下,点按中极穴能够起到培元固精、理血暖宫的作用,故可治疗调理月经等生殖系统疾病。点按中极穴20~30分钟,以不能耐受为度,每次月经前7天开始,月经来了停止手法,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

“小提示”——经期调理很重要

● 保持环境整洁舒适,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腹痛剧烈时卧床休息。居室温度稍高,湿度以50%~60%为宜。

● 不宜吃生冷、酸辣食物,多饮开水,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盆腔充血。

● 喝茶饮也有助改善,红枣桂圆饮适合宫寒的女性,可以在经前、经行时当作日常茶饮,对缓解经痛有帮助,做法:5颗红枣、2颗桂圆肉,放到锅里,再倒入500ml的清水,接着用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熬煮15分钟熄火,等温热后即可饮用,可适当放入红糖。

22 闭经

“小案例”——饱受闭经困扰的陈女士

陈女士今年31岁,5年前生了二胎。在闭经之前的四个月,月经便越发地少而稀。陈女士平日里月经规律,13岁初潮,周期30天,经期5天,量中等,无痛经。一年前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月经周期延长至50~60天不等的情况,经量与之前相比稍减少,经期5~7天,无痛经。在这期间她也去看过西医,间断口服药物治疗,吃药时挺好,停药月经就减少。最后一次月经是在2013年12月,经量适中,经期5天,从那以后便再没有来潮。最近这一年来陈女士的体重增长近10kg,饮食也减少了,没有腹痛腹胀、心悸手抖、多汗等症状。去西医妇科做检查也没有查出具体是什么原因。后来她的朋友推荐她进行中医点按穴位的疗法,医生在对陈女士做了初步的检查后,采用手指点按关元、气海、三阴交三个穴位,治疗半小时,调理2个月后月经复来,半年后月经正常。

“小妙招”——关元、气海、三阴交的神奇之处

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种,原发性闭经是指年龄大于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者年龄大于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继发性闭经是指正常月经周期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停止3个周期以上。气海和关元穴在人体下腹部就像一对好姐妹,共同保护着我们的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子宫、男性精囊的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的部位。刺激该穴时要求我们和呼吸结合起来,先排空大小便换上宽松的衣服放松腹部。然后用手抵住气海徐徐用力下压同时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6秒钟之后再恢复自然呼吸,如此不断地重复可以很好地填精补肾让人每天都有饱满的精力。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经脉的经气都同起于胞宫(子宫和卵巢)。其中,任脉主管人体全身之血,督脉主管人体全身之气,冲脉是所有经脉的主管。用力按揉两侧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能保养子宫和卵巢,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

“小提示”——闭经的护理

● 注意保持外阴部清洁,防止泌尿生殖道发生炎性感染。

●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 适当控制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含动物蛋白、钙、铁的食物,少吃含有较多胆固醇类动物内脏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 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活要有规律。

● 要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多参加体育锻炼。

23 崩漏

“小案例”——虚弱的小李

小李今年21岁,是一名在读大学生,本是青春年少的花样季节,可是小李却没有这个年龄段女孩子的红润面容,一张小脸苍白晦暗,经常头晕,食欲不振。去看中医时,她说自己月经淋漓不尽3年多了,每次都是量少色暗,只用卫生护垫即可。曾接受过妇科常规检查,并没有发现什么症状。这期间也用过一些方法治疗,但是都没有什么作用。正上火的时候听了电视上关于崩漏治疗的讲座。小李马上照着讲座的说法点按自己的子宫穴和隐白穴,经治疗1周后,小李的头晕、食欲不振较前好转,经血逐渐变淡,半个月后,小李的月经终于停止了。现在小李面色红润,整个人都变得比以前更加开朗了。

“小妙招”——子宫穴和隐白穴的“秘密”

崩漏,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其中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可发生在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足以影响生育,危害健康。崩漏相当于西医的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穴为奇穴之一,出自《针灸大全》,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位于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开0.1寸。通过刺激隐白穴可以温阳补气、补中益气,故手指点按隐白穴可大益脾气,升举下陷之阳,温散沉疴之寒湿,使脾阳得升,中阳得运,而行其统血之功,使崩漏得愈。

“小提示”——崩漏的预防

● 注意身体保健。要增加营养,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及蔬菜和水果。在生活上劳逸结合,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睡眠要充足,精神愉快。

● 恢复卵巢功能,调节月经周期。一般连续服用己烯雌酚等药物,每天0.5~1g,连用20天,用药最后5天增加注射黄体酮每天20mg。一般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合理治疗,可很快痊愈。对于有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在排卵前期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望调节月经周期。

24 盆腔炎

“小案例”——张小姐的盆腔炎

家在二道的张小姐这两年每当月经来临,就备受疼痛困扰,心情非常烦躁,睡眠不好,而且觉得下腹隐痛、下坠,腰骶部酸痛。如果稍微累一点儿,或者站得时间长一点,这些症状就加重,总感觉经期特别没有精神。但是经期过去,这些不适症状就会消失,除了在经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