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卖力,富人借力:互联网时代的致富新思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3 22:48:12

点击下载

作者:蔡富强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穷人卖力,富人借力:互联网时代的致富新思路

穷人卖力,富人借力:互联网时代的致富新思路试读:

穷人卖力,富人借力

:互联网时代的致富新思路作者:蔡富强排版:燕子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6-01ISBN:9787548430414本书由北京紫云文心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穷人卖力,富人借力

20世纪80年代,广东经济发展特别迅速,城市变化日新月异。城市变化得越快,建筑业就越兴旺发达。在广东有一个村子,正好有一条大河流过,两岸有大量河沙,同时村子离城里很近,当城里的建筑业发展迅猛时,也带旺了这个村子的河沙开采业。

这个村子的人靠着河沙开采,就有了丰厚的收入。一天下来,最起码会有20多元的收入。那个年代,很多在央企、国企里上班的人,一个月的薪水才100元左右。所以,每天20多元在当时算是一笔大收入。采沙这么赚钱,搞得连村里的一些小孩都不愿意去读书了,整天就想着拉一辆架子车,凭自己的力气到河里去采沙“赚大钱”。

有一户人家,每天用两架车子到河里采沙,不到一年就盖起了一间大瓦房,成为周围一带快速致富的典型。一提起这家人,左邻右舍都会跷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不过,采沙致富,凭的完全是个人的力气。越卖力,越赚钱。

村里大多数人都在卖力采沙赚钱的时候,有一个人并没有加入到采沙大军里。这个人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高中毕业。连续三年高考都落榜了,最后只好回到村里务农。但他不属于有力气可卖的人,瘦弱的身子骨,干不了重活儿,所以平时不怎么劳动。

20世纪90年代开始,城里人流行起了喝牛奶,但当时养牛的人并不多。为了鼓励大家养奶牛,国家银行大力支持,提供无息贷款。这个人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凭借银行贷款的扶持,他建起了养牛场,专门雇人来养奶牛。由于喝牛奶的人多,养奶牛的人少,所以牛奶供不应求,根本不用愁卖。

来订牛奶的人每天都络绎不绝,门庭若市。这个人抓住机会,顺势扩大了养牛场的规模。后来,养牛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利润节节攀升。几年后,这个人便富甲一方。

时光匆匆,20年过去了。如今,村里最早盖起大瓦房的那户人家,儿子们都已经进城打工去了,只有户主还在采沙去卖,但现在他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了。现在河沙已经没什么市场需求了,人们盖楼房基本上都使用机器打出来的山沙。因为即使卖力去采河沙,也远没有去城里打工挣的钱多,所以采河沙的人越来越少了。

那个养奶牛的人呢?他早就不养奶牛了。10多年前,通过养奶牛赚了大钱的他,看到周围学习他开养牛场的人越来越多,他知道未来通过养奶牛赚钱会越来越难,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于是,他就到城里开起了粤式快餐店。经过几年的经营,他的粤式快餐店现在已经开了50多家分店,成为广东著名的快餐品牌之一!

这个人如今已经有亿万身家,总结他的致富之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很善于“借”。当年搞养牛场能赚大钱,离不开向银行借的钱,离不开向专业奶农借的技术,离不开聘请到养牛场的技术人员的智慧……后来开快餐店,更是把“借”字升级,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更多。

卖力挣钱,就算起早贪黑地忙碌,挣的钱也终归有限,想致富真的很难;借力赚钱,只要看准了机会,就能轻轻松松发家致富。换言之,想迅速致富,就一定要学会借力。会借财力,懂得怎样向银行、向亲戚朋友、向一切能借到钱的人借钱;会借智慧,求助懂行的专家,聘用专业人员为你工作;会借一切你需要的物资;会借一切你需要的……

学会借力,借別人的力,借工具的力,借金钱的力,借自己的力……你便找到了杠杆的着力点,就可以去撬动整个世界,就能让自己迅速地富起来。若是只靠自己苦干,埋头卖力,却不知道借力,恐怕永远只是混个温饱,几乎不可能致富。总之,想要迅速致富,想要赚到大钱,关键不在于你能做多少事,而在于你能借多少力去做多少事!第一章更新观念:穷人卖力难致富,富人借力赚大钱

富人与穷人的一大差异是,富人懂得借力,知道什么时候信任他人,依靠他人的力量,能在恰当时冒险,敢于承担打开财富之门所带来的风险。因此,穷人或许很少会失败,但他们也不大可能会成功;富人或许有跌落深渊的时候,但同样,他们也能抓住攀登财富巅峰的机会。

穷人想要蜕变,想要改变命运,远离贫穷,首先要能从心态上进行转变,跳出“只相信自己,只依靠自己”的思维牢笼,懂得信任他人,依靠他人,借助他人的力量来构建自己的优势资源,抬高自己的起点,增强竞争力,进而抓住致富的机会。

归根到底,想迅速致富,就一定要学会借力,而不是自己卖力。否则,拥有再高的学历、再多的个人技能也很难致富。只要你善于借力,无论你自身条件有多差,都一定能成为富人,实现梦想。01 穷人变身富人的捷径:借力生财

富人与穷人的一大差异是,富人懂得借力,知道什么时候信任他人,依靠他人的力量,能在恰当时冒险,敢于承担打开财富之门所带来的风险。

很多穷人都曾抱怨过,自己哪怕付出120%的努力,也不及富人稍微动动手指头赚得多。确实如此,穷人奋斗一辈子所能抵达的终点,也许都远远不及富人曾经站立的起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富人生来就是富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富人,他们曾经也是辛劳的穷人,他们曾经也站在低起点,仰望那些站在云端的富人。

从赚钱的能力和途径方面来说,富人拥有的资源绝对是穷人望尘莫及的。一个身家数千万的女老板曾谈起过她其中的一次赚钱经历。她通过朋友认识了一个富商,有一次这个富商在进行一项生意的投资,却因为某些意外导致资金周转不灵,这位女老板便将自己名下的一处房产在银行进行了抵押,借贷出了一百万元给这个富商应急。一个月后,除了按时归还本金外,富商还给了女老板十五万元的利息作为酬谢。

一个在二、三线城市从事普通工作的人,月收入大概三四千元,累死累活,不吃不喝,一年也就能有三四万元的收入。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上班族大概需要辛劳四年左右才能赚到这十五万元。可是女老板呢,去银行办个手续,签个字,一个月以后,十五万元轻松到手,期间还有大把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可见,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穷人并非没有成为富人的可能,比如上面提到的这个女老板,她并不是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她也曾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只不过运气好一些,是在一个效益不错的国企上班,薪资待遇也曾令人很羡慕。

在这名女老板三十六岁的时候,该企业进行了一次大改革,开始频繁地进行各种考试和考核,旨在提高员工们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女老板感到心力交瘁,她生平最怕的事情大概就是背书考试了。于是,几个月后,她主动提交申请,办理了“内退”。

那个时候,她其实并没有多少积蓄,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能干什么。机缘巧合之下,她得知一个朋友找到机会,打算开挖煤矿,但是资金方面有些问题,经过一番权衡,她一咬牙,东拼西凑地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借了一笔钱,投资给了这个开挖煤矿的朋友。后来,通过这一冒险的投资行为,她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从而开始了她的投资、经营之路。

如今,年近五十的她身家已数千万元,与那些笑傲商海的大亨自然没法比,但在这样的三线城市,也算得上是个富婆了。而她曾经的同事们,如今大多也已经在企业里熬到了做领导的资历,月入过万估计是没问题了,但与她相比,有着相当明显的差距。

这位白手起家的女老板从能力上来说,强过她曾经的那些同事吗?未必。毕竟当年她之所以选择“内退”,完全是被各种考试和考核逼的,而挺过那些考试和考核,甚至晋升为企业领导的同事难道不比她厉害吗?

从起点上来说,她的出身也是普通家庭,没有任何特殊背景,和她的同事们并没有什么不同。那就是选择方向上的问题了?或许吧,如果没有当年的“内退”,可能现在的她依然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能不能进入领导层还真不一定。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年选择“内退”的不止她一人,可那些人里如今能像她一样成为富人的,一个也没有。

作为一名没有特殊技能也没有雄厚背景的普通人,她究竟靠什么发家致富的呢?其实关键就在于一个字——“借”。

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机会怎么办?借!女老板发家致富的第一桶金是来自对朋友煤矿的投资。煤矿的机会是朋友找的,而资金的缺乏则让女老板有了“可乘之机”。但女老板那时候也没有资金啊,怎么办?同样是借!通过向亲戚朋友借钱,从而抓住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第一桶金”到手了。

与富人相比,穷人有着天生的劣势:信息少,人脉窄,缺乏资金支持。这些都是穷人在赚钱方面的“硬伤”,但这些“硬伤”却并非不能改变。就像这名女老板,她缺少赚钱的信息,但她认识的人里有人能获取到这样的信息;她缺乏人脉,但她认识的人里有已经建立起来的可用人脉;她缺乏资金,但她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筹集,不管是向银行贷款,还是向亲戚朋友借贷。解决了这些问题,弥补了这些劣势,她自然就能够抬高自己的起点,像有钱人一样去赚钱,直至成为名副其实的有钱人。

很多穷人干得又累又苦却依然成不了富人,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去借力,他们只相信自己,只愿意依靠自己。但一个人不管能力还是资源都是极其有限的,在这些有限条件下,怀抱着劣势的穷人又凭什么去和拥有着优势的富人竞争呢?

相信绝大多数人在人生路上都曾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机会,就像女老板遇到“朋友开挖煤矿正好缺乏资金”这样的机会一样,但很多人在这些机会面前都选择了放弃,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并没有足够的资源或资本去抓住这样的机会。

客观来说,这样的机会很显然都是伴随着不可预知的风险的,挖煤矿未必都能赚钱,投资未必都有回报,借贷出去的资金也未必都能收回来。正是因为有着种种不可预知的风险,于是很多人便放弃了这场可能带来成功的冒险。但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与财富失之交臂。

富人与穷人的一大差异是,富人懂得借力,知道什么时候信任他人,依靠他人的力量,能在恰当时冒险,敢于承担打开财富之门所带来的风险。因此,穷人或许很少会失败,但他们也不大可能会成功;富人或许有跌落深渊的时候,但同样,他们也能抓住攀登财富巅峰的机会。

穷人想要蜕变,想要改变命运,远离贫穷,首先要能从心态上进行转变,跳出“只相信自己,只依靠自己”的思维牢笼,懂得信任他人,依靠他人,借助他人的力量来构建自己的优势资源,抬高自己的起点,增强竞争力,进而抓住致富的机会。02 学会借力,你自身条件再差也能致富

想迅速致富,就一定要学会借力,而不是自己卖力。否则,拥有再高的学历也很难致富。只要你善于借力,无论你自身条件有多差,都一定能成为富人,实现梦想。

每当高考来临之际,除了大量对考生的祝福与激励外,互联网上也总会流传着不少“恶搞”的考生寄语。今年,互联网上有一则流传甚广的给考生们的留言是这么写的:“高考后,考上大学的同学要和没考上的同学多联系,以便大学毕业后好去他们的公司打工;考上名校的要和考上二本的搞好关系,他们就是家乡未来的领导;考上二本的也要多和考上大专的联系,他们没准儿就是你们孩子未来的老师……”

这则看似“恶搞”的段子却也从某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一些奇特的现象:高学历者为低学历者打工,低学历者领导高学历者干事!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直以来,我们也都被教育说“知识改变命运”,只有好好读书,将来才会有大出息。但现实却一次次告诉我们,拥有高学历,未必等于拥有成功通行证,即使你头上冠着“博士”头衔,也可能要对只有初中甚至小学文化程度的老板“俯首听命”。

这种现象按世俗的眼光来看的确非常奇怪。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难道还比不上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人?那些低学历的老板凭什么来领导那些有着傲人学历的高材生?

这类现象看似奇怪,其实又非常正常。从人性角度说,人类都具有惰性,很多高学历者在选择工作方面往往都有较大空间,尤其是某些专业性人才,他们凭借着自己的高学历和专业能力,往往轻轻松松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享受着平常人所望尘莫及的丰厚年薪。此外,各种福利保障也让他们无需担心退休以后的生活。在这种优越环境中,很多高学历者都不愿意放弃现有的舒适环境而迈出较有风险的创业步伐。须知,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这也就使得很多高学历者往往难以有更大的突破与跨越。

低学历者则不同。在工作方面,他们的选择面非常狭窄,且收到的报酬也不够丰厚,很多低学历者甚至只能从事一些低收入的体力劳动。在这种情况下,低学历者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不断寻找机会,不断想办法。他们会通过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敏锐的商业嗅觉,凭借过人的胆量和较高的情商,在冒险中寻求突破,努力创业,直至拥有自己的公司,创造出一方天地。

高学历者要给低学历者打工,其中一个原因恐怕就是古人说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吧。可见,真正造成这种奇特现象的并不是学历本身,而是由于学历高低的不同所造成的环境的不同,从而促成了这两个群体的人在心态上的差异。一个人成功与否,富有与否,和他的学历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心态与选择才是决定其命运的根本原因。

此外,高学历也并不意味着高能力。学历高,只能说明你在某个方面具备一定的特长,或具有较强的学习与应试能力。一个企业,无论主要从事哪方面的生产或销售,都必然会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能力。作为一名高学历者,你可能在某个特定的领域里有着平常人难以企及的优势,这也许能使你成为企业运转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样的你就如同某台机器中的一个重要零件,但真正能够让这台机器以及你这个“零件”发挥作用、产生价值的,却是背后那个操控机器的人。

有一位企业家在应邀给某大学的学生们演讲时,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穷人,因为贫穷总是吃不饱也穿不暖。一天,他在佛祖面前哭泣,控诉老天的不公平。就在这个时候,佛祖出现了,问穷人说:“你说这个世界不公平,那么你倒是说说,要怎么样才公平呀?”

穷人哭着说道:“这样吧,要么你让我和富人变得一样有钱,或者让富人变得和我一样穷,如果以后我们的生活还是有如此大的差距,我就绝对不会再埋怨了。”

佛祖答应了穷人的请求,把当地最有钱的富人变得和穷人一样穷,但同时分别给了穷人和富人每人一座山。

佛祖对他们说道:“这座山里有煤矿,你们可以挖煤去换钱。但你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这两座山都会消失。”

穷人很高兴,看看富人瘦弱的身板和自己强壮的胳膊,心中想着,这不正是自己翻身做富人的大好机会么!于是,穷人开始干劲十足地干了起来,每天天不亮就起来上山挖煤,然后拉到集市上去卖,天黑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和换来的钱心满意足地回家睡觉。

富人就苦了,他平时没干过重活儿,也掌握不到挖煤的窍门,第一天下来,连穷人一半的煤都没能挖出来。第二天,富人很早就起来了,却没有上山,而是去了集市,用头一天卖煤换来的钱雇回了两个身强力壮的穷人,并指挥他们挖煤、卖煤。这一次,有了两个强壮的劳动力,富人挖到的煤多了不少。之后,换来更多钱的富人又雇了更多的劳动力……

一个月后,富人已经开采完了整座山的煤矿,拥有了一大笔资金。他利用这些钱开始投资做买卖,不久之后变得比以前更加富有了;而穷人呢,一个月的时间里,仅仅开采了整座矿山的一个角落罢了,当佛祖收回矿山之后,穷人挥霍完了手中的钱财,又回归到了贫穷的状态。

单从挖煤这一技能来说,穷人远远胜过富人,他身强力壮,懂得如何能又快又好地挖出煤矿,这是富人比不上的。富人深知自己在这方面的劣势,因此他雇用了在这方面有优势的人来替自己工作,借助他们的力量来为自己谋取财富。于是,明明缺乏劳动优势的富人却因此“拥有”了胜过穷人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劳动能力,自然也就获取了比穷人多了数百倍甚至数万倍的财富。

低学历的老板们就像故事中的富人一样,他们在某些方面的确缺乏知识和能力,但他们能够通过借助不同领域的高学历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来为自己做事,从而获得比单独打拼的高学历人才更强大的能力。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高学历并不是阻碍我们走向成功、实现富有的原因。假如将人比作一辆车的话,能力就如同发动机,学历就好像油门,经历则是燃油。没有燃油,发动机不过只是摆设罢了;不给足油门,发动机则难以发挥最佳效果。而车的性能高低,主要就是取决于发动机。可见,人是否能够成功,心态是关键,心态对了,高学历就能成为促使你通往成功、实现富有的巨大助力,甚至能把低学历的老板们远远甩在身后。

归根到底,想迅速致富,就一定要学会借力,而不是自己卖力。否则,拥有再高的学历也很难致富。只要你善于借力,无论你自身条件有多差,都一定能成为富人,实现梦想。03 越富越喜欢借钱,越穷越不敢借钱

银行的钱主要都借给了富人,而银行的钱来源于储户们的储蓄。在这个社会上,哪些人最喜欢储蓄?穷人,越穷的人越痴迷于储蓄。

每次听老人说起旧社会,几乎都会提到不少关于穷苦农民给地主干活儿,向地主借粮食被刁难、被压迫之类的事情。而在现代社会,却出现了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越是有钱的富人越喜欢借钱,越是没钱的穷人越不敢借钱。

富人到底有多爱借钱?据一项调查显示,在整个东亚地区,除了非常不喜欢借钱的日本人之外,那些拥有100万美金以上的净资产的人中,平均负债占据了他们总财富的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一个拥有100万美金以上财产的人,可能背着至少25万美金的负债。这个比值还是相当惊人的。

在旧社会,穷人向富人借钱或借粮,往往是出于生存的需要。他们需要用这些东西来维持生计,但他们没有东西,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去向富人借。而现在呢,富人明明很有钱,为什么偏偏还那么喜欢去借贷呢?这大概是许多穷人都想不通的问题。

中国人普遍不喜欢负债,不管是向亲戚朋友还是向银行或者某些金融机构借钱。对他们来说,这样做是有巨大压力的,所以他们通常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开口借钱的。对大多数人来说,负债是一种沉重的压力。我们这里所说的大多数人,其实都是穷人。

穷人不喜欢借钱,这其实不难理解。对穷人来说,钱这种东西是很重要的,并且极不容易得到。欠别人钱,通常会让穷人感到坐立难安,心里总觉得自己对别人有亏欠,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在对方面前连头都抬不起来。因此,他们往往很难开口向别人借钱,即使迫不得已欠了债,也会想方设法地将钱尽快还清,毕竟无债才能一身轻嘛。

富人与穷人的想法、观念完全不一样。从心态上来说,富人虽然很爱钱,但并不会将钱看得很重。对他们来说,钱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资本。他们借贷,是为了扩大手中所拥有的资本,从而赚到更多的钱,获取更多的财富。正是心态的不同,使得富人与穷人对“借贷”这件事情有了截然不同的想法与态度。

那么,“借贷”这件事情对财富的积累究竟有多大影响呢?举个例子,如果现在有个机会摆在你面前:你只要投入100万元的资本,就很可能赚到200万元。但问题是,你现在手上没有资金;而幸运的是,你可以向别人或向银行借贷来这100万元的资本。你敢借吗?

众所周知,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如果有人告诉你,某项投资高收益、零风险,绝对不会赔,那么你可以放心,这绝对是个骗局。投入100万元,赚200万元,这绝对是个充满吸引力的机会。但问题是,假如这项投资失败了,那么你将从此背负100万元的巨债。对一个穷人来说,这绝对是个天文数字。于是,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很多穷人都放弃了这一机会,同时也放弃了一次改变命运、踏入富人行列的机会。

而富人与穷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对富人来说,机会远远比钱财更可贵。在富人看来,钱恐怕才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他们所拥有的财富绝大部分都是实物性的资产,比如房地产、工厂、材料、设备、品牌……除了生活费用、应酬费用以及生意运转所需的流动资金外,富人很少会留一大笔现金在手里。富人不喜欢储蓄。当某个需要投入资金的赚钱机会摆在眼前时,富人通常会选择借贷,借别人手中所拥有的钱财来作为自己赚钱的资本。

银行的钱主要都借给了富人,而银行的钱来源于储户们的储蓄。在这个社会上,哪些人最喜欢储蓄?穷人,越穷的人越痴迷于储蓄。

前面说过,中国人普遍不喜欢借钱,这就使得很多穷人手中缺乏发家致富的资本。有时候哪怕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会因资本的匮乏和潜在风险所带来的压力而选择退缩。这样一来,穷人积累财富的方法就只剩下储蓄了。

对很多穷人来说,未来是缺乏保障的,他们需要尽可能多的储蓄,来预防未来可能产生的某些必要开支。穷人会产生这样的不安全感,与中国的社会情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国目前在养老、医疗、教育、失业等方面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让众多中低收入阶层的人有着极大的不安全感,他们只能自己想办法,通过增加储蓄来给自己一份保障。此外,中国人普遍追求稳定的心态也让很多人热衷于储蓄。对他们来说,与其它投资行为相比,储蓄是风险最低的。

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人民币对内连年贬值,把钱放在银行的结果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因此,穷人再怎么省吃俭用,储蓄的数字也只能缓慢增长,甚至都赶不上物价的上涨速度。而富人呢?他们从银行借来了穷人的钱,将其变成了能够赚到更多钱的资本,让自己的财富成倍地增长。这也就是为什么穷人总是越来越穷,而富人则越来越富。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投资都值得冒险,无论面对多高回报率的投资,在下定决心之前都应该做好风险评估,盲目投资除了让你买个教训外,对你的人生或事业都不会有任何帮助。没有经过风险评估的冲动性投资只不过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赌博行为罢了。

总之,穷人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就要从观念和心态上做起,摆正对钱的态度,用正确的观念去认识钱。要认真对待每一分钱,又不能沦为钱的奴隶。钱是一种资本,只有合理利用,借助钱的力量,让它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才能为我们创造更大的收益。04 穷人只节流,越节越穷;富人会花钱,越花越富

一味的节省能为你带来的财富极其有限,只有不断开拓新的赚钱渠道与方法,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才可能脱贫致富,跨入富人行列。

最近听到朋友L抱怨,说同学聚会时见到了大学时候的室友A小姐。A小姐是个花钱“大手大脚”的人,从来不懂得节俭,有时候看到喜欢的漂亮衣服,哪怕没有了生活费也会借钱去买。当年临近毕业时,A小姐还曾向朋友L借过钱去学开车考驾照,还去买了一款照相机。但就是这么一个完全不懂得节俭的人,几年后相见时,却光鲜亮丽,有着体面的工作,存款听说比省吃俭用的朋友L还要多得多!

很多人都曾有过像朋友L这样的抱怨与困惑。他们勤劳节俭,辛辛苦苦算计着生活中的一分一毫,从来不敢乱花钱,兢兢业业地工作,老老实实地存钱。可到头来,为什么反而过得不如那些看似花钱如流水、根本不懂节俭的人呢?那些人的起点并不比自己高,为什么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拥有更多的机遇呢?

之所以有人存在这样的困惑,实际上是因为他们错将“赚钱”与“花钱”看成了一种对立关系。在他们的思维模式里,一个人想要积累财富,拥有更多的钱,就一定要不停地攒钱,杜绝一切所谓“不必要”的花钱行为。但事实上,很多时候,会花钱,花对钱,反而能帮你赚来更多的钱!

想要积累财富,不外乎是做好两个方面的事情,一是“开源”,二是“节流”。所谓“开源”,指的就是想方设法地寻找赚钱的机会与渠道,或不断提升自己赚钱的能力;而所谓“节流”,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不乱花钱,将不必要的花费省去。当收入提高,支出减少时,手中的财富自然会越来越多。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积累财富,往往会在“节流”方面下苦功夫,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开源”。要知道,一味的节省能为你带来的财富极其有限,只有不断开拓新的赚钱渠道与方法,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才可能脱贫致富,跨入富人行列。而很多时候,想要做好“开源”,就必须要“会花钱”。

什么才叫做“会花钱”呢?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两个字——投资。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一次上帝来人间考察的时候遇见了三个穷人,见他们十分可怜,便动了恻隐之心,想要帮助他们发家致富。于是上帝给了他们一人一袋金子,并约定一段时间后再来探望他们。

到了约定的时间,上帝再次造访人间。他先拜访了第一个人,这个人现在已经是镇上最富有的人。见到上帝后,他十分激动,满怀感激地送还了上帝十袋金子。原来当初这个人从上帝手中得到金子后,便打算投资,于是买下了一座山种植果树,却没想到无意中发现了金矿,摇身一变,成了坐拥金山的金矿老板。

上帝紧接着又去拜访了第二个人。第二个人虽然不如第一个人那么成功,但也是个收入颇丰的小老板了,拥有着一家属于自己的水果店,而这个水果店,正是用上帝当初给他的那袋金子置办起来的。在他勤奋经营下,这家水果店生意蒸蒸日上,现在已经筹备着在临街开分店。见到上帝光临,第二个人同样十分开心,热情地款待了上帝,并满怀感激地送还了上帝五袋金子。

告别第二个人后,上帝又拜访了第三个人。令上帝意外的是,与前两个人的境遇完全不同,第三个人直至今天也依然是一副衣不蔽体的穷苦样。上帝疑惑地询问他说:“这些日子你用那些金子做了什么?为什么你依旧如此贫穷?”

这个人看着上帝,无奈地说道:“我已经十分节省了,可您给的金子实在太少了,没过多久就被我花没了,要不这次您再多给我点儿……”

财富只有在流通中才能显示出它的意义。当你把钱死死守住,舍不得动一分一毫时,这些钱实际上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当你能够灵活地将它们调动起来,让它们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时,钱才会越来越值钱。

中国有很多人在对金钱的理解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他们总是追求保底、稳妥、保障。他们将自己小心翼翼攒下来的积蓄放到银行,自己则继续为了养家糊口而奔波劳碌,他们看着存折上缓慢增长的数字就能心满意足。

但事实上,他们的行为与故事中的第三个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当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时,随着时间的流逝,等待它的只会是一次又一次的贬值,而一味“节流”的穷人,也只会随着手中钱财的贬值而变得越来越贫穷。

富人则不同,对他们来说,钱不过就是一种赚钱的工具。他们从不会对它小心翼翼,与其将它小心地珍藏在某个地方,富人更愿意让它进入市场,变成资本,从而拓宽财富渠道,让更多的财富滚滚而来。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富人往往比穷人更喜欢“负债”,银行的借贷业务所迎来的多数的客户也都是富人,而非穷人。

除了以钱生钱的理财投资外,投资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自我投资。让朋友L艳羡不已的大学室友A小姐就是一个懂得自我投资的人。

从朋友的描述中可以知道,A小姐是一个非常注重形象并乐于学习的人。她愿意花钱打扮自己,买漂亮的衣服;愿意花钱去学习新的技能,比如考驾照;也愿意花钱去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买相机等。A小姐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花钱,但很显然,这些钱都花在了能有所回报的事情上。

在毕业之初,朋友L与A小姐踏入社会的起点基本上是一样的。然而在之后的数年之中,朋友L所做的事情就是埋头工作,赚钱存钱,她所站的位置高度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A小姐不一样,她一直都在投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美丽动人,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技能,她在这些方面所花的钱,实际上都是在提升自己的起点,提升自己所处的高度。正是这种自我投资,让她与朋友L逐渐拉开了距离,最终她站上了更高的发展平台。

可见,“节流”永远不可能成为致富的方法,只一味“节流”的人,只会“越节越穷”。当你不断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和要求时,实际上也是在无形中将自己的起点与位置不断拉低,过分的“节流”只会成为你未来发展的阻碍。所以,请尽快学会如何“开源”,如何去投资理财和投资自己。05 穷人有社交恐惧症,富人借社交获得更多赚钱的信息

现代信息获取的方式很多,但想要获得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最关键的还是必须建立起高价值的人脉。而这恰恰是绝大多数穷人做不到的。

富人赚钱永远比穷人容易,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与穷人相比,富人最大的优势到底在哪里呢?有人说是钱,毕竟钱是最直接的资本,有钱你能买到最先进的设备,能招募到最优秀的人才;也有人说是地位,地位高你就能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东西,轻易拿到别人抢不到的机会……

要一条条列举清楚富人比穷人所具备的优势,可能列举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富人具备太多的优势了,有时候他们甚至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能赚得比穷人一辈子辛劳工作、拼命卖力付出所得到的还要多得多。但究其根本,富人之所以赚钱更容易,是因为他们能够获得比穷人更多的信息。

自古以来,不管在哪个领域,信息向来都是制胜的关键。在战场上,获得的信息越多,获胜的把握越大。比如了解战场的自然情况,就能够做出相应的布置,利用原本就存在的优势条件增强军队战斗力;获取敌人的行军布阵信息,就能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找出对方的破绽和薄弱点。在政治上,信息同样至关重要。当你能够准确把握民意、顺应民意时,你就能相应地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从而引导民意,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商场上,信息更是最宝贵的资本。先一步获得信息的人就能先一步抓住商机,占据有利地位,成为最大获益者,赚取到巨额的财富。

富人之所以处处比穷人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能够获得比穷人要多得多的信息。以炒股为例,无数怀抱幻想的小股民炒股,主要靠的是听各种专家的分析,看各种与股票有关的新闻,或者依靠一些炒股软件等。这些东西实际上都触及不到股市的根本,小股民们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这支股票究竟为什么今天会涨,为什么明天会跌。也就是说,在股市里的小股民们,更多的是凭借运气在赚钱。“股神”巴菲特,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人人都知道巴菲特炒股很厉害,对股市的动向把握得简直如有神助,但很多人却并不知道,在巴菲特的办公桌上,每天都会摆放着来自无数公司的运营情况的分析甚至资产数据等。巴菲特的炒股“神技”,正是建立在对这些信息的了解与分析之上的。他可不是个凭借运气“混饭吃”的主儿,所以,穷人永远成不了巴菲特,抛开智力、天赋等方面的因素,仅仅是对信息的获取这一条就已经让无数股民望尘莫及了。

现代信息获取的方式很多,但想要获得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最关键的还是必须建立起高价值的人脉。而这恰恰是绝大多数穷人所做不到的。

在我们周围,如果你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越穷的人往往就越恐惧社交行为。而穷人对社交行为的恐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钱财不宽裕;二是心理自卑。

社交就意味着要花钱,这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不管是同学、朋友之间的聚会,还是人情之间的往来,都离不开一个“钱”字。你去别人家拜访,总不好意思一直两手空空吧?你和别人出去吃饭,总不能老让别人付钱吧?你和别人约着出去培养感情,也总不能每天都逛免费公园吧?对穷人来说,这些社交花费往往会成为一种负担。于是,在这种经济压力之下,穷人不可避免地对社交开始感到恐惧。对于绝大多数穷人来说,有时间,宁愿待在家里,也不想出去“乱花钱”;有聚会,宁愿找理由推掉,在公司加班,也不想去凑热闹。

心理自卑也是引起穷人“社交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能够长期保持良好关系的两个人,在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等方面通常是“门当户对”的。正所谓“人以群分”,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两个站在同一高度的人,往往才能更理解对方,也才能更好地与对方进行交流。如果一个人平台太高,一个人平台太低,那么在交往的过程中,必然难以和谐。

很多穷人都不喜欢和富人交往,究其原因,除了可能缺少共同话题,存在经济压力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心理上的自卑。在某大型情感节目中,有一期节目来了一对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悬殊的情侣。女孩家里条件不错,从小娇生惯养;男孩来自农村,从小就打上了“贫穷”的烙印。这两个年轻人在大学相遇并相恋了,但在一年的相处之后,男孩坚决要和女孩分手。

作为女朋友,女孩是体贴的,她知道男孩家庭条件不好,所以主动承担起了更多的经济支出;她知道男孩生活不容易,在男孩每次送她礼物之后,总会偷偷把钱塞进男孩的钱包里。但就是这些充满爱意和关怀的举动,让男孩感到痛不欲生,他觉得女孩看不起他,嫌他穷。最终,感情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走到了尽头。

很多穷人都和男孩一样,敏感自卑,尤其在富人面前,更是表现得无所遁形。因此,许多穷人往往会不自觉地画地为牢,将自己一直禁锢在穷人的圈子里,远离富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自己脆弱的自尊。但这样一来,穷人其实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平台和上升空间,失去了建立有用人脉的机会,从而失去了更好的、获取信息的平台,最终失去了成为富人的一切机会。

在这个社会上,资源的分配是极其不均的,富人拥有的永远比穷人多,富人做事情永远比穷人便捷。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既然如此,穷人为什么不考虑去“借助”富人的资源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呢?想要成为富人,你就应该大胆地多与富人交流,多与富人接触。真正自强的人,从不会因为对方的强大而退避三舍;真正有骨气的人,也绝不会因为对方的优秀而感到自卑。

如果你想成为富人,就请学会战胜因穷而引发的社交恐惧症,勇敢地踏入富人的圈子。只有当你敢于与优秀的人为伍时,自己才可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志气。富人就如同这“好风”,懂得借助“好风”的力量,穷人才能平步青云,踏上财富巅峰。06 穷人用“知足常乐”作为懒惰、不思进取的借口

野心和欲望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只有当你对生活不满意,当你强烈地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时,你才会不畏艰辛,不怕辛劳地去拼,去做,去改变,去创造!“知足常乐”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它劝导世人,只要懂得满足,就能感到幸福、快乐。确实如此,人生的许多烦恼与悲苦,其实都源于与他人的攀比。因为眼睛总盯着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反而忽视了自己真正拥有的一切。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情,它不是一个可以具体衡量的指标,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或标准,更不是一种通过比较而得来的胜利。

懂得知足的人是了不起的。但在生活中,很多人却把“知足常乐”当成了不思进取的借口,当成了懒惰的“精神毒品”。

有个没什么文化的农村妇女,几十年前和腿部有残疾的丈夫离开农村到附近的县城居住,住的房子是丈夫的父亲的,在一条老街的胡同里。房子条件在当年还算可以,但以现在的生活水平来说,就实在寒酸了些,没有厕所,连洗澡的地方也没有。

在亲戚的帮助下,腿部有残疾的丈夫在家附近摆了个小摊,给人擦鞋修鞋。那位妇女则做起了全职家庭主妇,每天在家煮煮饭,洗洗衣服,带带孩子,偶尔去帮丈夫看看小摊。那个擦鞋补鞋的小摊就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几十年。在这几十年里,这一家人的状况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这对夫妻一共有三个孩子,如今都已长大成人。大儿子年近四十却一事无成,整天打打零工,偶尔还会回来和父母争抢这处生活了数十年的老房子;二女儿嫁人有了儿子,成天被老公打,却始终唯唯诺诺,连“离婚”两个字都不敢提;三女儿在外漂泊多年,同样一事无成,嫁了个外县的男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这对夫妻是笔者的亲戚,在数十年的接触中,对于这个家庭,给人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鲁迅先生所说的八个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从客观条件来说,这个家庭的确是不幸的,令人同情的。腿部有残疾的丈夫,从自身条件来说,比起四肢健全者,的确缺乏竞争力。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村妇女,在县城里也根本找不到什么体面的工作来改变全家人的命运。加上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面对生活的重压,他们也确实不可能有时间或精力来做任何的“自我提升”,让自己拥有成为富人的条件或潜质。

但这个家庭的不幸真的只是由客观条件造成的吗?恐怕不尽然。要知道,在现代社会,哪怕是一个小康家庭,都鲜少有妻子会做全职家庭主妇的。从主观方面来说,很多现代女性都希望能和男性一样,拥有自己的事业或职业,不愿意只把自己局限于家庭这个小环境里;从客观方面来说,巨大的经济压力也是让不少女性外出工作的重要原因。

其实这对夫妻还是有可能改变命运,脱离贫穷的。这位妻子虽然没什么文化,却炒得一手好菜,平日里在家做的咸菜或一些小食品也令人赞不绝口,曾有亲戚朋友建议她出去摆个小摊,用这一手艺赚点钱。但她拒绝了,理由是:太累,挣不了几个钱。

和这对夫妻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还有几户人家。其中一户是一对母女,那位母亲同样来自农村,丈夫很早就去世了,独自带着女儿过日子。那位母亲平时主要是在一个幼儿园里帮人做饭,闲暇时就自己炒些香瓜子和板栗之类的坚果,在家门外的街口支个小摊。天长日久的,竟还在小县城里出了名,不少人觉得她炒的坚果特别好吃,逢年过节还会有人来提前“预订”。靠着这么个不起眼的小生意,这个同样来自农村,同样没有文化的女人,愣是把女儿供成了大学生。

后来,这家人搬离了那个破败的小胡同。女儿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在新城区买了一套新房,嫁了一个在银行上班的男人。

这对母女的故事说不上有多么传奇多么励志,但在那个院子里,却被不少人津津乐道。毕竟,在那样的一个环境里,培养出了一个大学生,考出来了一个公务员,能让左邻右舍都有一种“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的感觉吧。

两个同样来自农村,同样没有什么文化,同样没有什么特殊才能,生活在同样环境里的女人,在生活面前却展现出了两种全然不同的姿态。生活给了她们同样的一手烂牌,她们却打出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相信你一定听过类似这样的话:“我穷,但我快乐呀!”“我没钱,可我一点儿也不羡慕有钱人。”“钱根本不重要,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

的确,有钱未必会获得幸福,有钱未必就活得快乐。但扪心自问,当你因为钱而忙碌奔波时,当你的父母头发花白却还在辛苦劳作讨生活时,当你的妻子挺着大肚子却还要为明天的生活发愁时,当你的孩子羡慕地看着别人身上穿着的新衣服时……你真的还能问心无愧地说出“知足常乐”这四个字吗?你真的快乐吗?

如果你所拥有的一切根本就“不足”时,“知足”难道不是一种自我欺骗吗?知足常乐是富人的“心灵鸡汤”,是告诫富人,指引富人寻找幸福的路牌。作为一个穷人,一个什么都缺少的人,你有什么资格去“知足”?

知足常乐不是不思进取的借口,野心和欲望也不全然就是洪水猛兽。法国媒体大亨巴拉昂在去世前曾用一百万法郎的奖励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谜题:“穷人最缺乏的是什么?”最后,一个9岁的小姑娘猜中了答案:穷人最缺乏的是野心,成为富人的野心!

野心和欲望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只有当你对生活不满意,当你强烈地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时,你才会不畏艰辛,不怕辛劳地去拼,去做,去改变,去创造!就像那个供女儿上了大学的母亲,她做帮厨,支小摊卖坚果,为的就是改变自己穷困的生活,改变自己女儿的生活,而她做的一切,对她的女儿必然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丈夫腿部有残疾的那位妇女,肯定也曾经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也羡慕过别人的富足,但即使如此,她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很可能心中也曾经是“满意”的,而这种“满意”从某种程度来说,也对她的孩子们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管是一事无成的大儿子,还是唯唯诺诺的二女儿,或者碌碌无为的小女儿,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缺乏创造生活的欲望和改变命运的野心。

贫穷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大部分人的人生之所以停滞不前,往往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追求财富的欲望与野心。切记,不要总用“知足常乐”来作为你不想奋斗、害怕失败、懒惰成性的借口,更不要让这四个字成为你的“精神毒品”。要知足常乐,首先你要富有。07 远离“仇富”心理,借富人之力助自己致富

当你拥有相应能力时,富人就会将自己拥有的优势资源借给你,让你成为他投资的对象。当你们成为利益共同体时,你离改变命运,远离贫穷,跻身富人行列已然不远。

曾有人感慨,在中国,做个富人也挺不容易的。你要是个特别有钱的大富豪,人人都盯着你,比如哪里一有灾情就等着看你捐钱。没捐?找骂,为富不仁,没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捐的少?同样找骂,这么有钱怎么那么抠门儿呢。哪怕说今天心情好,买了个限量版跑车或者奢侈品包包,发个微博都能找骂——又在炫富呢?

你要是个普通的富人,同样过得不容易,虽然没有全国十几亿双眼睛盯着,但身边盯着你的人并不少。上门找你借钱,不借?找骂。抠门儿、小气、不讲义气……一大堆说辞都来了。上门找你帮忙,不帮?同样找骂。为富不仁,没有良心……总之,骂出来的意思都差不多。哪怕出去吃个饭,你不主动结账都有可能招来别人背后对你的闲话与非议。

这大概就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仇富心理。

所谓“仇富”,真正仇的当然不是“富”,而是富人。人人都想富,怎么会去仇“富”呢?真正有仇富心理的人,所仇的其实是“凭什么他就比我富”。因此,有仇富心理的,通常都是穷人。因求而不得而仇,因羡慕嫉妒而仇。

仇富的人对富人总是存在某种偏见,认为他们的财富来得都不干净,认为“为富”必定和“不仁”联系在一起。不可否认的是,在富人中,的确存在一小部分人,他们的财富是来路不正的,他们通过践踏规则、践踏道德来获取财富,成为富人。但理性地说,这种现象并不是普遍的,如果以偏概全地给所有富人都打上“不道德”的标签,那对富人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

富人之所以能成为富人,一定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也一定有着值得别人学习或借鉴的地方。但很多时候,仇富心理却会蒙蔽人们的双眼,让他们看不到富人身上的优点,甚至可能把这些优点都曲解为缺点。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试想,如果你因为仇富而将一切富人都看作是不好的,从而不愿意与他们为伍,那么会如何呢?很显然,你只能朝着与他们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陷入贫穷的深渊。千万不要小看环境对人的影响,当你与什么样的人为伍时,你也非常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是:在这个社会上,越富有的人赚钱就越容易,越贫穷的人赚钱就越难。

富人拥有更雄厚的资本、更广阔的人脉、更多的项目、更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更宽广的视野……富人的确具备太多的优势了,如果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去竞争同一个机会,那么除非这个穷人拥有极好的运气或不凡的智慧,否则通常情况下,穷人是无法竞争得过富人的,毕竟资本和能力的差距就在那里。

因此,作为一名穷人,你有两种选择:第一,避开与富人的竞争,去和其他穷人一起争抢富人不要的资源;第二,借助富人所拥有的优势,提高自己的起点和竞争力。

两种不同的选择,其结果都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个社会上,大多数的资源都掌握在富人手中。如果你选择避开富人,和穷人去争夺富人不要的资源,那么就意味着,你将和一个庞大的群体去竞争,争夺稀缺的东西,而你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或许根本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毕竟资源太少,竞争太激烈,怎么想都是一笔极其不划算的生意。

但如果你能借助富人的优势,那么一切就都大不一样了。这意味着你拥有了比大多数穷人都要高的起点,甚至可能拥有能够和一部分富人竞争的资本。这样一来,你既可以以更大的优势去和穷人竞争少数的资源,也能够去和一部分富人争抢穷人或许一辈子都无法触及的资源。

但有仇富心理的人显然是不可能与富人为伍的,他们只会选择第一条路,永远在贫穷中苟延残喘,对富人心怀怨忿与不满。可见,仇富心理除了会让你陷入贫穷的恶性循环之外,并不能为你带来任何好处。这是一种因嫉妒或不甘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并不是你所认为的“嫉恶如仇”。“仇富”心理没有任何好处,但“媚富”心理同样不值得提倡。当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马云超越王健林成为中国的首富后,网络上一大群把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称为“老公”的人,立马转过头去,纷纷管马云叫“爸爸”了。当然,对大多数网友来说,这是一种调侃和逗趣,但事实上,这其实也讽刺了社会上存在的一种与“仇富”相反的现象——“媚富”。

在现实生活中,媚富的人也很多。相信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人:面对穷亲戚时,架子摆得跟权贵大人物似的;一遇见有钱或有权的人,立马装得跟孙子似的。每个人心中对财富都有所渴望,这是非常正常的,但如果为了获得一点点的“施舍”就抛弃自己的尊严,那么终将沦为金钱的奴隶,即使获得了物质上的富有,在精神上也只能是“卑躬屈膝”。

一个抛弃自己尊严的人,是永远不会获得别人尊重的。对于“媚富”者,富人或许会大方地“打赏”其一些好处,但绝不可能将其视为合作伙伴,帮助其跻身富人行列,站上与他相同的位置。

无论是“仇富”还是“媚富”,归根结底其实都是心态的问题。当你因自己的贫穷而感到自卑,无法在富人面前抬起头时,往往就容易产生对富人的仇恨或谄媚心理。要知道,贫穷或富有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唯一标准,贫穷不意味着你就低人一等,富有也并不意味着你就高人一头。

这个世界上本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甚至就不存在公平。从每个人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不公平就已经产生了。有的人生而富有,有的人生而贫穷;有的人天生头脑聪明,有的人天生智慧不足;有的人拥有出众的外貌,有的人则平凡无奇。这些都是人生的极大不公平,但这些都不应该成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标准。

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在价值上也都是相当的。贫穷不是一种罪恶,更不是一种缺陷,只有当穷人明白这一点,接受这一点时,才能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富人相处,去向富人学习、取经,提升自我,进而成为让富人认可甚至佩服的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你拥有相应能力时,富人就会将自己拥有的优势资源借给你,让你成为他投资的对象。当你们成为利益共同体时,你离改变命运,远离贫穷,跻身富人行列已然不远。08 富人与时俱进,所以财源滚滚

几乎每一批富翁都拥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都能走在时代的前沿;几乎每一批穷人都习惯于固步自封,偏安一隅。这种思想观念与心态的差异,决定了富人与穷人截然不同的际遇与命运。

美国有钱人非常多。在美国,“有钱人”的概念不仅局限于华尔街的大亨或好莱坞的巨星。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美国的百万富翁里,60%以上的人都在经营一些十分常见且平凡的生意,比如开干洗店,或者做电焊工等。那么,这些从事平凡工作的人,到底是如何成为富翁的呢?

一家美国投资公司曾做过统计,他们发现,全世界花钱最厉害的就是美国人。但有趣的是,美国人所积累的个人平均财富也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居民的个人平均财富。换言之,美国经济的特点就是:储蓄少,消费高,投资多。

中国经济的特点与美国正好相反:储蓄多,消费低,投资少。

中国人崇尚节约,热爱储蓄。但现实却是,很多中国人都很穷,节约和勤劳并没能让大多数人致富。节约的中国人为什么没有高消费的美国人有钱呢?仅仅是因为国民收入水平的不同吗?曾有一名中国学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访了不少美国学者,而他得到的答案是:“美国人虽然在生活上消费得很厉害,却在生产成本上节约;中国人虽然在生活上节约,但却在生产成本上浪费。”这其实就是“开源”和“节流”的问题。

美国人更注重“开源”,他们对于储蓄并不热衷,虽然也会拿出一部分钱存入银行,但更多的收入则会被他们运用到投资上,比如购买证券或投资房地产。中国人则不然,大多数中国人都会选择“节流”的方式来积累财富,因此他们更喜欢储蓄,虽然储蓄所得的收益微乎其微,但胜在稳定,因此,中国居民的储蓄率一直都很高。

在财富的积累过程中,资金实际上就是一种生产成本。资金的意义只有在流动中才能体现出来。将资金存入银行实际上就是一种生产成本的浪费,因为存入银行的资金除了变成存折上的数字之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资金只有合理地流动起来,才可能创造收益,带来更多的财富。

中国人普遍缺乏理财意识,而这正是造成中国人热衷于储蓄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国民经济发展也主要是以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为主。虽然如今中国社会已经步入现代化进程,并开始与国际接轨,但普通百姓的经济思想并没有多大改变。在他们看来,积累财富的方式依旧是非常单一的:努力工作,获得报酬,将节俭度日后的剩余报酬存起来。

在这一点上,美国人完全不一样。在中国还处于闭关锁国时期,美国就已经展开了工业革命,并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这使得美国民众在理财方面的理念显然要比中国民众先进得多。他们了解并热衷于接受一切新的理财方式和投资手段,对他们来说,任何一项投资都比储蓄能更好地利用“钱”这一资本来获得更多的财富。

中国有句谚语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来看,这句话确实非常有道理。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民众至少拥有六次以上可能一夜暴富的机会,很多人抓住了,蜕变成了中国第一批富人;但更多的人却错过了,至今依然是社会底层辛苦奔忙卖力工作的穷人。

我们不妨列举一下这六次机会,都是哪六次:

第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些被国营经济拒之门外的人成为了中国第一批个体户,那时候这些人也被称为“投机倒把分子”。但就是这些人,率先成为中国第一批“万元户”。

第二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股票刚刚发行,但绝大部分人对这一新事物并不了解,因此很少有人敢去接触。那时候为了推销股票,政府甚至强行要求各个单位的领导干部都必须购买股票。后来呢,几乎所有股票一上市都开始疯涨,那些被强迫购买股票的人,一夜之间都莫名其妙成了百万富翁。

第三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继股票之后,期货出现了,又一群胆大的人从怀揣几百块钱的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了百万富翁。当然,也有很多人贪心不足,没有见好就收,从百万富翁赔成了穷光蛋。

第四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股市迎来了大幅度的上涨,那时候的社会观念普遍认为炒股就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很多炒股的人都被人看不起,但就是那些人,在股市中收获了巨大的财富。

第五次是在2000年初,互联网时代来临,对于这个新东西,依旧很多人都没兴趣了解,也不敢触及。但在那个时期,不管是开网络公司还是买网络股,甚至开网吧的人,赚个千八百万并不是难事。

第六次是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房地产市场大热。那时候房价还很便宜,一部分人开始炒房炒楼。但同样,依旧有非常多的人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投入其中,毕竟那时候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前景还并不是那么清晰,而现在呢,看看飞涨的楼价,穷人再想投入其中,恐怕已经不可能了。

这些机会,你赶上了吗?抓住了吗?

每一次新机遇的到来,都会造就一批富翁,而能够成为富翁的,都是胆大的。因为只有胆大的人才敢于并乐于接受新事物,只有胆大的人才敢于并乐于去冒险,也只有胆大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沿。

当经商活动刚刚出现时,许多人都不敢去尝试,敢于下海经商的人都赚钱了。

当股票刚刚出现的时候,许多人都认为是场骗局,但率先进入股市的人都赚钱了。

当马云说互联网能改变人们生活的时候,许多人都说他是骗子,而现在马云成了首富……

几乎每一批富翁都拥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都能走在时代的前沿;几乎每一批穷人都习惯于固步自封,偏安一隅。这种思想观念与心态的差异,决定了富人与穷人截然不同的际遇与命运。

任何一次财富的缔造,都必将经历一个过程,先知先觉的人往往能成为经营者;后知后觉的人往往会成为跟随者;而那些不知不觉的人则只能成为消费者,为别人贡献自己的财富。

切记,人生比勤奋和努力更重要的,是抓住财富发展的趋势,四两拨千斤地赚取巨大的财富。怎样才能抓住财富的趋势,让自己财源滚滚呢?与时俱进,胸怀胆略,借力成事。09 任人唯贤的富人事业发展,任人唯亲的富人事业失败

亲缘关系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第一道人脉关系网,但并非牢不可破。任人唯亲的富人,所看重的就是亲缘关系的可信性。但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这种可信性有时候最不可信。

2012年,70岁高龄的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正式卸任集团董事长职务,把辛苦打下的江山交到了职业经理人方洪波以及外姓管理团队的手中。这证明了何享健十几年前所说的话:“美的不会做成家族企业。”

在中国,子承父业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往大了说,封建社会的皇帝在传承帝位时必定是要从自己的儿子里选继承人的,再不济,也得是自己的直系亲属;往小了说,哪怕是普通老百姓家的几文钱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