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安全我做主——个人安全读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4 06:13:45

点击下载

作者:李旭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我的安全我做主——个人安全读本

我的安全我做主——个人安全读本试读:

自序

有备未必无患,无备必定大患

独自夜行,可能遭遇歹徒的侵害;乘坐公交,可能遭遇色狼的侵扰;逛商场时,可能会遇到火灾;乘电梯时,也会发生电梯事故;走在大街上,也许会有车祸的降临或者歹徒的袭击;甚至连家也不一定是绝对安全的,因为不法分子可能会“光临”……这绝不是耸人听闻,它就发生在我们所生活的地方。打开电视,每天都有各种刑事案件和天灾人祸的报道,这些危险就在我们身边,甚至有一天也可能会降临到我们的身上。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

大家好,我是李旭,就是那个曾经出版过《中国第一保镖》和《女人安全保卫战》的李旭。每当我看到报纸或者电视上又报道了枪击、割喉、打砸抢烧等恶性事件时,我都异常气愤。我异常迫切地想做些什么能让这些天灾人祸远离我们。我发现,在很多时候,悲剧发生的原因除了那些令人痛恨的犯罪分子贪婪凶残的本性外,还有一些则是由于受害人在错误的时间采取错误的方法而造成的。因此,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危害离我们并不远,并学会规避危险变得尤为重要。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个人安保体系的研究:我将科学合理的实战防身技巧进行了总结,对各种犯罪心理进行了分析,对大量的案例进行了剖析。通过自己多年的保镖实战经验和个人安保体系的研究,最终浓缩汇聚出了这样一本书。我希望通过本书,教给大家如何树立个人安保意识,搭建起个人安保体系,从而规避危险,在遭遇歹徒或突发事件时可以获得更高的生存概率。

本书从个人安保意识入手,帮助读者建立个人安保体系,时刻警惕并预判危险,从而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本书从生活实际场景和个人安保需要出发,帮助读者积累关于个人安保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安保习惯,从而在突发事件袭来时,每位读者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采取正确、果断的措施,降低各种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我将这本书奉献给广大读者,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有备未必无患,无备必有大患。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切实提高安全意识、掌握规避危险的基本知识,真正做到“我的安全我做主”。

第一篇 个人安保意识

在多年的保镖实战工作,以及各种渠道的不断学习中,我接触到了一些非常专业的自我防护理念。这些理念都不谋而合地把个人安保意识放在个人安保体系最重要的位置。意识先于行动,唯有在心中树立起强烈的个人安保意识,我们才能在生活中远离危害,在困境中化险为夷。所以,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都要有强烈的防范意识,即使在安全的环境中,也要试着假想自己遭遇不幸的场景,并在心中思考出应对的办法,不断增强遇到危险时的心理意识。这样一来,强烈的个人安保意识就逐步形成了。本篇将从“安全意识”和“心理意识”两个方面,帮助读者建立起系统的个人安保意识。

第一章 安全意识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城市越发充满活力与生机。但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城市同时也是危机四伏、暗流涌动的。久居城市的我们,在享受城市带来的便捷与惬意的同时,也在承受着城市可能带给我们的伤害:危险就在我们身边。

独自夜行的您,可能遭遇歹徒的侵害;乘坐公交车的您,可能遭遇色狼的侵扰;逛商场的您,可能遇到突袭的火灾;乘电梯时,也会发生电梯事故;走在大街上,也许会有车祸的降临或者歹徒的袭击;甚至连家也不一定是避风港,因为不法分子也可能会“光临”……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各种危险就在我们身边,它有可能在某一天降临到您的身上。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

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普及,不法分子的犯罪方式与作案手段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很多恶性袭击事件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采取的(例如近期发生的厦门BRT爆炸事件),犯罪分子对于目标的选择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这让我们防范危害变得更加困难。

然而,面对种种潜在的危险,大众的安全意识显得严重不足。唯有时刻提高警惕,心存自我安全的防范意识,密切关注身边可疑的人或事,随时准备着应对突发事件的降临,才能把伤害降到最低限度。对突发事件有预判、对可疑人员有警觉,这就是本章所要重点讲解的个人安全保护的基本意识——安全意识。

第一节 意识在先,规避危险

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在脑中建立起来的必需的安全观念,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面对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的人或外在环境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强化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对自己最好的安全保障。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如何使用防身武器、如何报警等的安全知识,虽然这些安全知识并不一定科学、系统,但至少聊胜于无。然而,现在民众普遍缺失的是安全意识。很多情况下,我们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仍旧停留在“吃一堑,长一智”的低端层次上。很多人认为歹徒和天灾人祸都是电影里的情节,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所以就疏于防范,很少有人在心中树立规避危险的安全意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正如前文所述,我们身边暗藏着很多危险因素,为了个人的人身安全与家庭的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构建起个人安保体系,在构建个人安保体系时,安全意识是基础。

一方面,安全意识会让每个人时刻保持警惕,让你洞察陌生人与你接触的动机,让你规避危险,防止受到威胁和侵害。

另一方面,在面对已经暴露出本来面目和犯罪动机的歹徒时,自我安全意识会让我们更加从容和冷静,这种意识在肾上腺激素的配合下会产生如奇迹一般的巨大力量,大到足以让我们以最少的牺牲来换取我们的生还和逃脱。一、观察细节,防范为本

树立安全意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心存侥幸,一定要时时刻刻提高警惕性。在保镖的日常工作中,为了确保委托人的安全,总要事无巨细地想到所有可能发生的细节,这不是未雨绸缪,这是将危险御之千里之外的安全意识。

多年的保镖实战工作中,我一直恪守这样一句话:“魔鬼隐藏在细节中,永远不要忽视任何细节。”对于保镖而言,安全防护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疏漏都可能是致命的,危险不会因为我们心存侥幸就消散开来。所以,做自己的保镖,我们一定要养成细致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要懂得随机应变,知道在危险来临时采取何种措施才是最合理的,不能放过任何危险的蛛丝马迹。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也要有这样的意识。比如,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要有先观察逃生路线的意识,以防止灾难发生时我们不知所措;在易于发生抢劫的路线或时间出行时,一定要有安全意识,避免独行……这些具体环境中的防范意识将在后续章节逐一讲解。

有了安全意识,才能决定你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习惯,一个好的习惯就可能让您远离灾祸规避危险。因此,在心中养成了良好安全意识就能掌控你的命运,让你规避危险。谈到规避危险,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如何规避危险。二、预判危险,减少伤害

在国际上,有一条各国保镖都严格遵守的惯例——“BBSTS”法则。“BBSTS”法则即Better Be Sure Than Sorry,中文意思就是“宁愿万无一失,不愿后悔莫及”,应用在防身术中,简单地说就是“规避危险”,详细地说就是“把危险排除在预感之后,发生之前”。

然而这条原则说起来比较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有许多细节上的要求。比如乘车到公园散心,你会把自己搞得一路上疑神疑鬼、内心惶惶不安吗?其实所谓个人安全体系的建立,大可不必这样草木皆兵。比较科学的方法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隐性的危险,即侵害发生前的规避;二是针对显性的危险,即侵害发生时的保护。前者的措施需要你提高警惕,多观察周围的环境,多注意你所在的不熟悉场所的可疑人员;后者的要求更高一些,除了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之外,还需要一定的防护技巧,包括简单的格斗、擒拿、躲避攻击等基本技能(关于个人安保技法请参照本书第三篇)。

作为保镖,一定要预判出危险可能来自哪里。同样的道理,在建立个人安保体系的过程中,也要做到“先下手为强”。这里所谓的“先下手”,不是指看到可疑人物就冲上去大打出手,而是指要做好周密的准备工作并要有预判危险的意识。比如:在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之前,就要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下目的地的治安情况;开车之前仔细排查汽车轮胎、发动机等可能出现的问题;独自夜行到偏僻昏暗的地方之前,就将手电、钥匙等防身小物件准备好……

在此,我不厌其烦地再次向读者传达这样的理念:在个人安保的体系中,防范意识先于防范措施。正如《孙子兵法》中所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上上计,百战百胜之计所不及也。培养强烈的个人安全意识,能够避免很多危险的发生。

当你已经处处谨慎事事小心却还是不得已要与歹徒进行肢体对抗的时候,自卫防护一定要准确有效。生活中有“打人一拳,防人一脚”的俗语,如果采取的自卫措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你即将迎来的一定是更加危险和被动的处境。因此,无论是采取行动、实施自卫之前,还是行动之时,任何可能招致更坏结果的预想以及行动方式都要遵循“BBSTS”的原则进行剔除,直至筛选出最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在确保个人安全的过程中,坚持这个原则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确保你以最小的代价,采取最简单最直接的行动,来达到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重点介绍一下如何贯彻“规避危险”的BBSTS原则。其实规避危险的方法很笨但是很有效,那就是看、听、想、避。(1)看

看,也就是观察。要看些什么呢?与自己有关的各个环节都要“看”,要看所处的环境,还要看将要面对的各色人等。只要是离开了自己绝对安全的环境,你就需要遵循“BBSTS”的原则进入规避危险的程序,而“看”是规避危险的第一步。举例来说,走在路上要时刻留意一下周围的环境,譬如遇到雨天雪天门口会打滑,譬如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会造成交通拥堵,譬如公交车站人特别多会不容易挤上车……这些虽然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危险,但是通过“看”,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规避掉这些出行路上的不顺利,一来保障了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来提高了我们的办事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这里提到的“看”,绝非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也不是草木皆兵般的一再审视,而是在条件允许并符合社会要求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通过观察采集周围环境的信息。此处提到一个关键词——观察。在日常的生活中,可分为三种观察形式:①常态观察:即观察有无可疑的人、物、事,哪些是否会威胁到自己,比如周遭环境中的人是不是很多?有没有瞻前顾后、无所事事的可疑人员?如没有也不要草木皆兵,免得劳心累神。②有意关注: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可疑的人、物、事后,进行重点关注,评估是否会威胁到自身安全。③高度警戒:对有可能威胁到自身安全的人、物、事紧密观察,如有威胁尽快规避。此时也要观察周围有没有保安?有没有巡警?有没有治安亭可以在遇到危险时求救?周围有没有能够运用的防身器物。

相信读者了解了以上三种观察形式后,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不断训练,就能培养起善于观察这项最基本的安全意识。

观察的目的就是了解并熟悉所处的环境和所要面对的人。只有熟悉你身处的环境和将要面对的人,在你遇到危险的时候才更容易想到对策。举个例子,比如你出去见网友,将要面对的都是不很熟悉的人,而且约会地点你也不甚熟悉。那么,你是不是需要对将要见面的周围环境作一个了解和评估呢?如果仅对环境进行观察,这还是不够的,还要对要见面的人进行观察,看对方什么目的;看对方是什么情绪,是不是很激动;看对方有什么特征,比如衣着、身高、体形、长相;看对方有没有武器等等。观察到这些细节之后,你就能对自身所处的危险程度做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和评估,如果感觉到了危险的存在,那就通过对环境和人的观察有的放矢地考虑对方攻击时自己如何脱身。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有了脱身的计划,最起码让我们在心理上不处于劣势。如果对方真的要采取什么行动,而你恰好事先已经有所防备了,这样应对起来就会相对容易些。正所谓,有备而无患。无患的前提是你是否进行了细致的观察。(2)听

同“看”一样,“听”也是为了熟悉环境、规避危险而作出的准备。那要听什么呢?听周围的动静,耳朵能收集到的,一切值得怀疑的声响。

在一个视觉无法完全发挥作用的场合,比如黑暗或者大雾的环境里,比如拥挤的车厢或者光线迷乱的舞厅中,就更加需要倾听周围有没有值得注意的动静,尤其是在你觉得这个环境不安全的时候就更应该注意探听有没有异常的声响。在此,我想讲一个真实的案例:2012年10月某日晚7点,我驾车来到北京望京某商城,商城外的马路两侧车位已经很紧张了,我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一个车位,于是高兴地驶了过去。就在刚要进车位的时候,职业的本能告诉我,这个位置不安全,原因是与我相邻的车位上停着一个无牌照的白色轿车,车边上站着几个男子,其中一男子靠着驾驶室一侧车门(先是看到可疑的人和物,从而使我提高警惕,这就是上文中提到的“看”),观察之后,我就通过“听”来收集可疑的信息。我听到这些男子进行着一些不和谐的对话,于是我本能地驶离了那个车位,停在了不远处的另一个车位。虽说有点挤,但勉强停进去了。还没等我下车,刚才那几个男子就大打出手,几个人打一个,白色轿车也快速地驶离,一名男子拽住车门被拖出百米,衣裤被地面摩擦得都掉了,光着身子被拖走直到拐弯消失,也不知那名男子生命是否安全,很快警察来了……

如果我冒冒失失地将自己的车停在最开始看到的那个车位,也许我的车就被白色轿车剐蹭或碰撞了。可见,警觉地“看”再加上仔细地“听”,是预判危险的有效手段。(3)想

用保镖行内的专业术语叫“危险评估”,就是根据你的听觉和视觉所收集到的信息来判断自己的处境是否安全,继续下去会不会发生危险。在陌生的环境中,通过观察、倾听,你会得出一些直观的信息并且要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作出应对,这些都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比如,出门的时候发现外面下雪,门口都已经结冰了,正常人便会针对雪和冰的环境状况再结合自己鞋子的情况来决定行进路线并作出防滑的行动策略,这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会太耗费心思。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规避危险”的原则也是如此,一旦有了个人安全的意识,它便会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不过“想”出的应对措施正确与否,取决于你“看”和“听”所搜集到的信息。在信息不足或者在对信息分析发生错误的情况下,人就可能疑神疑鬼,表现出一些非理智甚至有点神经质的举动。其实,这属于心理素质的问题,而不是个人安全意识过强的副作用。在任何情况下,“看”和“听”的目的是为了让你更加理智更加从容地应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和侵害,而不是让你失去理智,陷入某种不能自拔的恐慌之中。因为只有你看到的越清楚,听到的越清楚,你的“想”——也就是“评估”才可能越准确。所以大家不要有“是不是多心”的顾虑,在自己的安全问题上,多想一点,即使有点多疑也总比真正遇到危险时的措手不及要好得多。(4)避

也可以笼统地说成“跑”,这是我们规避危险的最后对策,但这个“跑”不同于慌不择路的“逃”,它指的是“迅速离开危险环境,摆脱即将被侵害的处境”。当你一个人要穿过一条黑暗的大街,周围寂静无声,前方漆黑一片,你还听说这一带治安不好,那你就应该尽量规避这一危险区域。在流感频发期,大家会不约而同地避免到空气不流通、人员拥挤的场所中去,这就是一种自我防御意识中“规避危险”的表现,实际上也是“避”的一种。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对所处环境以及所接触人群的控制,来使自己的安全系数最大化。

总之,“BBSTS”原则中的“看、听、想、避”,实际上就是观察、评估和决策。也就是说,个人首先要有自我安全意识,有了安全意识之后,贯彻“规避危险”的原则就会成为习惯,这时你的安全保护等级自然而然地就会上升一层。

在小心了很长时间却并没有遇到什么危难之后,很多人可能都会有“害我白担心一场”的失落,不过反过来想一想,是否也值得庆幸呢?这岂不正说明了你规避危险的成功,你怎么知道你之所以安全不是因为你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而带来的福泽呢?

我希望大家今后在生活中能够严格贯彻“BBSTS”原则,觉察到危险的时候要规避,没觉察到危险的时候,预想到一些可能的危险也要做好规避的准备。

第二节 弱势武力,避免对抗

如果没有成功规避危险,那该如何应对呢?坐以待毙肯定是不可取的,但是面对歹徒时也是要有原则的,那就是——弱势武力,避免对抗。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可能手持凶器或者人数上占有优势,所以相比犯罪分子而言,我们很可能处于劣势。因此,要扬长避短,尽量弱势武力,避免与犯罪分子直接对抗。与犯罪分子周旋时一定要记住是智斗,不要武斗,没必要非和犯罪分子对抗到底,在生命和财产面前,生命更重要。记住,只有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才选择使用武力进行反抗。

当你面对凶恶的歹徒而身后没有退路的时候,你必须要采取行动了,此时,绝境中的防身术自卫就变成了一把双刃剑,何时出手,怎样出手,往哪里下手,这都是每一个陷入危险境地的人所需要深思熟虑的。

其实,防身术以及其他的个人安全保护措施,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我们自己不受到危险的侵害。很多时候,犯罪分子都处于优势地位,我们是劣势,真正打起来,我们不一定能够把他们打倒、制服,吃亏的常常是我们,更为主要的,不能成功制服坏人的结果就无法让你脱离危险,不理智的反击举动很可能会把你推向更为危险的处境。

既然说“弱势武力,避免对抗”,那是不是遇到特别强悍、特别凶残的歹徒时我们就不使用防身术了?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只是不使用防身术中跟歹徒对抗击打的部分。防身术中还有很多别的东西,其中除了格斗之外,智慧同样十分的重要,甚至,防身术中占更多份额的是智慧,而不是格斗。对待强势的坏人和危险,还是用那句耳熟能详的俗话: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因此,在本书的后续章节中,无论介绍的是身处任何环境中的防身术还是面对不同敌人的防身术,基本原则都是——防范意识在先,规避危险为上。弱势武力,避免对抗。提示:构建个人安保体系的第一步就是树立安全意识,在灾祸尚未到来之时就预判并规避危险,从而让歹徒无从下手,让危害无处藏身。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最高明的。

第二章 心理意识

在我的职业保镖生涯中,曾经面对过黑洞洞的枪口,曾经遭遇过闪着寒光的匕首……如果我胆怯了、恐惧了,那么我的注意力将无法集中,脑子里会是一片空白。这样一来,我就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变得容易冲动,从而导致无法挽回的恶果。同样的道理,如果广大读者在面对歹徒侵害时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恐惧,这会使歹徒更加肆无忌惮实施犯罪。

所以,我想通过本章内容的讲解,使大家能够在面对侵害和危险时不会因恐惧而失措,反而会更加沉着和冷静。要知道,坏人比你更紧张;要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我真心希望广大读者在阅读完本章内容之后能够树立起面对侵害和危险时应有的心理意识,从而在穷凶恶极的歹徒面前凭着一身正气,用智慧和技巧降伏歹徒,成为一个不畏强暴,面对侵害时还能沉着应对的人。

第一节 战胜恐惧,邪不压正

大家在面临危险之前,如果能够细心地想一想:如果坏人也有专业和非专业之分的话,那么他们在做坏事的时候是否也会紧张,也会有破绽和漏洞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当穷凶极恶的歹徒来临之时,我们要战胜恐惧,坚信邪不压正,冷静下来思考如何应敌。接下来,先讲一个我在网上看到的真实案例:2005年5月9日14时许,某市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一名20多岁的男子走了进来,环视四周后坐到了沙发上,大约过了10多分钟,大厅内只剩下4名女储户。该男子突然转身将银行的门关上,并拿出“手枪”大喊:“都别动,抢劫!”随后,该男子将4名女储户逼至营业厅左侧的沙发上,由于紧张,他握枪的手不住地颤抖。此时,该银行的李先生恰好从外面办事回来。刚一进营业厅,李先生立即被该男子用枪抵住。见持“枪”歹徒热汗淋漓,脸红脖子粗,李先生稳定了一下情绪说:“哥们儿,你这么年轻,犯不上干这个,要是你后悔了,现在可以离开。”说着还递给他一支烟。持“枪”男子没有接烟,而是神色慌张地说:“你报警吧!让警察来抓我!”这让李先生深感意外,便推说自己没有手机。而更让人吃惊的是,该男子竟掏出了自己的手机说:“用我的手机报警吧!”李先生担心在该人面前报警,会刺激他,于是拨打电话后,装作未接通,此时两人之间相距两三米远。李先生再次拿出烟,并往那名男子西服兜里揣,希望借此拉近距离。而男子马上后退了一步,从身后掏出一把菜刀。李先生看着男子不停颤抖的手,再次劝说。持“枪”男子在试图把刀重新别到腰带上时,因为紧张过度,菜刀几次都差点掉到地上,最后他竟然用“手枪”逼迫李先生,帮忙把刀别到原处。李先生转到歹徒身后时,看见了上级单位前来检查工作的同志正在外面,于是他马上使了个眼色,那名同志会意后,突然敲窗。趁歹徒吃惊的机会,李先生顺手把菜刀扔到了一旁,一把搂住歹徒的脖子将其撂倒,随后又飞起一脚,狠狠踢在歹徒脸上。之后大家一拥而上将歹徒制服,此时,歹徒竟呜呜地哭出了声:“我们家不要我了,我现在没人管了!”事后,据警方介绍,持枪歹徒在事发前特地到附近商场买了把仿真手枪。为了壮胆,不常喝酒的他特地喝了一瓶啤酒后,来到银行打劫。这名歹徒是因为最近与女友关系紧张,所以想干点大事,让女友回心转意。最终,这名歹徒因为涉嫌制造恐怖气氛,危害公共安全,被刑事拘留。

通过上述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歹徒手握仿真手枪恐吓银行工作人员,但其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依然紧张异常。

紧张是人的一种正常情绪,普通情形下的紧张都是暂时性的,而突发性的紧张则会转变成为一种恐惧。遇到突发意外时,我们每个人都会紧张,不管是受过训练的军人、警察、保镖,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紧张无处不在。比如,面试时你会紧张,见到自己心仪的人时你会紧张,遇到坏人袭击时你会紧张,独自走夜路时你也会紧张……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对坏人也是这样。犯罪分子在做坏事的时候生怕被发现,他会更紧张。人都有着自身的弱点,坏人也不例外,所谓“做贼心虚”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其实无论是何种犯罪分子,只要还有点人性,良知还没有完全泯灭,他在做坏事的时候多多少少还是会紧张的,我们往往以为坏人就不紧张,这是错的,坏人他为什么紧张?因为他自己很明白他做的事是没有正义支持的,法网恢恢,邪不压正,早晚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其实,面对歹徒时处于劣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把别人的劣势变成自己的优势。

那么了解了这些,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

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思想家孙子就曾经教导我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方面,我们要了解“紧张”情绪对于自己在关键时刻作出判断时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坏人的这种紧张情绪对增加我们安全几率的重要意义——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坏人的紧张情绪同样会让他们在实施侵害的过程中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就给我们安全逃出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在遇到侵害事件时,首先要让自己镇定,然后偷偷观察侵害你的歹徒的情绪状态,由于这种紧张情绪的存在,一般来说,对峙的时间越长,受害者逃生的机会也就越大。如今由于物质化风潮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使得一些随机性犯罪案件的几率升高,简单地说,就是一些意志薄弱、道德观念低下的人在无法平息占有欲以及物质诱惑的时候,选择铤而走险,靠抢夺和伤害别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也正因为这些念头是随机产生的,歹徒一方面没有完善全面的犯罪技术,另一方面心理上也承担着有悖传统道德观念的巨大负担,因此在行凶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比受害人还要紧张的情绪反应。

这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情绪急躁,说话声音或语速会很异常;用威胁的手段恐吓受害人;心理波动大、情绪不稳定;面部表情僵硬,动作慌乱……

歹徒的紧张情绪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他心理上的弱点,除了通过细微的观察之外,还需要跟犯罪分子进行一些互动式的沟通来探察,比如尽量用对方所在乎的人的口气跟他站在一边,避免用敌对的语气和教育的口吻,不要讲大道理,不要用威胁和刺激的话语和犯罪分子进行交流。

另外,在危险的场合下,受害人沉着冷静的态度,反而会加剧歹徒的心理负担。而了解这一点,也会使我们具备一种相对有利的心理素质,便会使我们在面对这种突发性事件时占据主动地位。

第二节 凝神静气,冷静应敌

一般来说,坚持贯彻本书第一章中提到的“BBSTS”原则就可以把个人出行时所可能遭遇到的危险降低到最小的范围内,但“看、听、想、避”并不是保证个人安全的灵丹妙药。当前期规避危险的尝试失败,而不得不跟歹徒进行面对面的对峙或交涉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行动呢?

当我们面对歹徒时,既然已经在体力和武器方面处于劣势,那么我们还有什么优势可以让自己在这种情势下转危为安呢?那便是我们冷静的头脑和高于歹徒的智慧了。

既然坏人会紧张,那我们就应该冷静,他都紧张了你还用怕什么?冷静地面对危险,会让你的战斗力得到更大的发挥。“不紧张”跟“冷静”可不是一个概念。有些人心理素质较强,能够做到“不紧张”,但是面对歹徒时采取的对策不合理,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面对危险千万不要大意,紧张的坏人极有可能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这样就会让你更加不安全。我们要做的是,在坏人紧张的时候,保持冷静,唯有保持冷静,我们才能摒弃内心中恐惧的障碍,选择最合理的方式与歹徒周旋。

当然,遇事则乱和临危则晕之类的情绪跟人的性格和个人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我也是通过后天的不断训练才使得自己的心智和胆量有所提高的。在此,结合我的经历和大家分享几条经验:①主动且持续性地进行一些防身格斗训练(参见本书第三篇的内容),正所谓艺高人胆大,有了方法也就增强了自信心,有了防身术的基础,我们就会减少面对歹徒时的恐惧心理。②练习大声地怒吼。“呔”、“哈”、“嘿”选择一种,利用腹部丹田位置的气力发出声来,声音要简短有力。通过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受惊失神的状态中恢复,另一方面在关键时刻的一声怒吼不但能够起到震慑对方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为自己争取到逃离现场的时间。③去游乐园的时候可以去鬼屋练习一下自己的胆量。当面临突如其来的惊吓,好的心理准备可以让自己作出随时防备的心理暗示,也可以逐渐缩短惊吓时回过神来所需要的时间。

总的来说,不管在什么时候,冷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项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在工作和生活中,冷静是我们解决困难、减少失误的前提和基础;而在危难时刻,冷静绝对是可以将伤害降到最小甚至救命的必要素质。

其实,所有的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都是有所求的。有所求就有弱点,有弱点就有可能失败。所以,当遇到危险而紧张不已时,先做一个深呼吸,告诉自己要冷静、冷静、再冷静,然后再进行观察和判断。唯有冷静,才能让你观察到对方的弱点并采取最及时有效的办法。

第三节 揣测对手,有效谈判

一、树立谈判的意识

当我们处在暴力侵害的状态下,面对形形色色的歹徒时,除了要有随时报警求援的思想准备及寻找机会进行反击外,我们是否还需要与歹徒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谈判呢?结论是肯定的。“一名歹徒在劫持了出租车后,在女出租司机的有效沟通下,使穷凶极恶的歹徒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从而放下了屠刀,与女司机一起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据世界上相关部门的分析,在遇到暴力侵害时,马上使用武力进行反击,致使出现伤亡的几率非常高。因此,在遇到危害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从而避免使用武力。那么,在这里与歹徒进行沟通和谈判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所以,在面对危险和歹徒时,我们首先要有谈判的意识。

如果你是在一个开放的空间,周围人很多,如商场、广场、大街上,在没有被犯罪嫌疑人控制的情况下,大声呼救,同时观察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能跑就跑,不要跟他纠缠。如果你是在一个狭小的、密闭的空间,如洗手间、车里……不要做刺激犯罪嫌疑人的举动,包括喊救命,而要先稳住对方,满足对方的不合理要求——当然这些要求不能损害人身、生命安全。然后尽量取得对方的信任,让他相信你不会对他造成威胁。取得对方的信任之后,试探对方的目的和动机,他到底想要干什么,缺钱?受刺激了?还是劫色?还是复仇?只有了解了他的目的和动机,你才好与他谈判,在谈判中,不要站在对方的对立面上,要顺着他说。其次找准要害攻击对方,找准机会摆脱危险。

通过谈判,我们可以达到以下目的:第一,使歹徒接受劝阻,放下武器,终止犯罪,问题得到和平解决;第二,搜集信息,麻痹歹徒,拖延时间,为自卫反击或寻求外援创造条件。二、有效的谈判手段

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仅有谈判的意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沉着冷静采取一些有效的谈判手段。面对歹徒时,我们处于劣势,如何让这种劣势通过谈判变为均势甚至是优势呢?歹徒可能是出于一时的心理波动或混乱而从事犯罪行为,如何通过谈判让歹徒用理性的思考看待问题呢?这些都需要有效的谈判手段。接下来就介绍几种有效的谈判手段。(1)手段一——摸透心思,查明动机

在谈判的第一步,一定要摸清歹徒的心理,搞清引发犯罪事件的动机,这样就能正确评估危险、搞清犯人的危险程度,从而避免事态的恶化。

在稳定歹徒情绪后,通过提问及对话技巧,尽量搜集歹徒的信息,揣摩犯罪动机,并向其传达生活的美好及他应考虑的后果,站在他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帮助他解开心中的纠结。有些罪犯犯罪只是一时糊涂或因生活、工作遇到很大的困难而一时冲动犯罪;有些是思想简单、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而犯罪。通过认真细致地开导,以合理分析帮助歹徒认清形势,放弃最初的偏激想法,是有可能让歹徒改变的。即使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由于你的诚恳开导,真心、爱心的体现,也有可能使歹徒改变对你的态度,使你暂时不会受到暴力伤害。

犯罪分子最大的弱点就是心理上的。发现这一点需要细微的观察,比如对方的情绪极不稳定,那有可能受到了什么刺激;对方精神萎靡,那有可能受到过什么伤害。除了细微的观察之外,还需要跟犯罪分子进行一个互动的沟通。注意,谈判是一种互动的沟通,不是你自己在说,对方毫不搭理。所以,沟通要尽量用对方所在乎的口气,谈判时以让歹徒易于接受的方式,运用得体的语句和语气,避免用敌对的语气和教育的口吻,不要用威胁和刺激的话语和犯罪分子进行沟通。要引导歹徒表达自身想法,了解其过往经历,犯罪动机,使其得到情感宣泄,并对症下药进行劝说,从而使其情绪平静下来,恢复理智,说服歹徒放弃最初想法,停止犯罪。

曾经有一个案例:受害人是一个独自在家的女孩,犯罪嫌疑人是一个刚刚失恋、情绪有些失控的男子,该男子原本想筹集一些资金挽回女友的心因此入室盗窃,没想到受害人正在家,于是将受害女孩五花大绑地绑了起来,然后自己在那翻箱倒柜。而受害人起初很害怕,后来渐渐冷静下来,并仔细观察着犯罪嫌疑人。她发现这个犯罪嫌疑人情绪非常消极,于是就试着跟犯罪嫌疑人聊天,开始这个犯罪嫌疑人不说话不搭理,但女孩一直在说一些宽慰他的话。后来随着聊天的深入,女孩渐渐知道了犯罪嫌疑人的变故,并以犯罪嫌疑人女友的角色跟他沟通,取得了犯罪嫌疑人的信任,也松了绑,并喝茶聊天起来,女孩乘机报警,最后成功劝说犯罪嫌疑人自首,自己平安无事。

这就是摸透心思,查明动机后利用对方心理上的弱点进行自卫的典型例子。运用得好,同样可以让自己摆脱危险。

此处,还要提醒读者注意谈判时的心态。在与歹徒谈判时,虽然要努力表现得轻松自然,但由于内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知道自己哪句话会激怒了歹徒,使其发难自己,必须要抑制住自己所有的恐慌、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在谈判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胁,紧张、恐惧是在所难免的,但要努力地保持情绪稳定,以平和的心态与歹徒进行沟通,要强迫自己从容冷静,即使歹徒激动暴躁、谩骂侮辱威胁,也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争论,以清晰的语调、平和的语气与对方交谈,从而逐步影响其情绪,使谈判在冷静平稳的气氛下进行,这样不仅能有效开展谈判对话,还能帮助歹徒恢复理智,反之,不理智或紧张恐惧则可能使双方越来越激动。(2)手段二——建立互信,讨价还价

对歹徒的处境表示理解,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尽量满足歹徒的要求,以表明你配合的诚意,使其对你放松心理戒备。这样一来,歹徒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就会下降。通过上文中介绍的手段,探明歹徒的具体要求后,在有回报或承诺的前提下满足部分要求,以便拖延时间。由于歹徒在沟通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很有可能为你创造出反击控制对手的机会,即寻找报警和求助外援的机会。(3)手段三——顺情说话,主打亲情

在介绍手段三之前,再讲一个真实的案例:一名劳改犯释放后,因社会排挤找不到工作。在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双重压力下,这名劳改犯冲动之下到了一户人家入室抢劫。被抢劫的室内只有一个小女孩,孩子虽然很害怕,但看到抢劫犯手指有伤口时说了一句:“叔叔,你手指破了,我给你拿个创可贴吧。”从来没有人关心的劳改犯瞬间被感动了,主动放下了手中的匕首,最后投案。

可见,歹徒在进行犯罪的过程中,有紧张、恐慌、不信任的感觉,同时还伴随着悲观、无助、孤独等心理。人性感化攻心,在与歹徒接触沟通时,必须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理解对方的想法,尽量为对方解决问题想办法,以真诚的关心来满足其基本需要,使其感受到人性化的对待,唤起其内心深处的人性良知,主动回心转意。

良好的沟通环境需要你全身心地投入,不能以欺骗的态度对待,那样说出来的语言无力,没有感染力,对方很难接受。但无论怎样投入情感,你始终要记住,你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让歹徒放下武器,停止犯罪。(4)手段四——法律武器,攻心为上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盗窃者在盗窃过程中被保安黄某发现。于是歹徒掏出枪威胁黄某。面对歹徒的枪口,他开始很有些害怕,但很快镇定下来。这时,对方恶狠狠地开口了:“你不要逼我,要不,老子一枪搞死你!”黄某怒目圆瞪,直视对方。尽管对方的口气很凶,但他没有丝毫畏惧,不仅不退后,反而一步一步朝对方走去。这时,对方反倒开始胆怯了,他那拿枪的手开始微微发抖。对方心理的变化,细心的黄某都看在眼里。他一边朝向歹徒走去,脑子一边在高速地运转。他想,既然对方开始心虚,精神开始崩溃,倒不如用攻心战来制服对方。于是,他边走边对对方说:“我是刚从特种部队转业的,而且穿着防弹衣,你开枪也没用,打不死我的。”听了他的话,对方手中的枪抖得越发厉害起来,但始终没有离开黄某的胸膛。黄某见攻心战果然奏效,于是继续对他施以攻心战。他从法律的角度,向对方讲述持枪杀人的严重后果,而且说话时的声音越来越大,听得对方一脸的恐惧。黄某学过犯罪心理学。他知道,对方此时的心理已经很脆弱,自己的义正严词,声音洪亮可以起到震慑对方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同伴听到自己的声音,前来救援。这时,他离歹徒越来越近,对方拿枪的手也抖动得越来越厉害。这一切,黄某都看在眼里,趁对方精神开始崩溃,他继续对对方说:“兄弟,你家里也有老人吧,他们可都希望你能够平平安安回家,你的妻子儿女也不想你出事。兄弟,只有把枪放下,你才有条生路啊。”边说边向对方靠近。待他走到离对方不到两米之隔时,对方的心理承受力终于达到了极限,精神彻底崩溃了。只见他扑通一声,朝黄某跪了下来,哀求说:“大哥,放我一条生路,我把钱全给你!”黄某趁他精神崩溃的当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他的枪缴了。闻声赶来的同伴和他一起把歹徒抓住,交给了公安机关。到这时,他才长长松了一口气。生与死的较量,在四十分钟之内完成。

可见,平时如果能多学习一些犯罪心理学和刑法的相关知识,在面对歹徒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介绍的四种谈判手段是面对歹徒最基础最实用的谈判手段。面对各种各样的罪犯,身处各种各样的环境中,我们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有针对性的谈判手段。无论采取何种手段,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受侵害的程度降到最低,力争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提示:面对犯罪分子时,我们要尽快平复紧张与恐惧的心情,冷静下来寻求对策,仔细观察犯罪分子的大致身高、体重、口音、外貌特点等基本信息。要牢记,脱离险境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寻求救援是我们的首选手段。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