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标准化题库一本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5 03:55:36

点击下载

作者:《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标准化题库一本通》编写组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标准化题库一本通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标准化题库一本通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标准化题库一本通作者:《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标准化题库一本通》编写组排版:青杨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2ISBN:9787515812243本书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 言

会计职业以其高薪、稳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特点,而被誉为“黄金职业”,颇受年轻人的青睐。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每年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数不胜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由国家财政部组织的全国性考试。该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各地自行编制教材及安排考试时间的政策。

为了使考生更好地熟悉考试题型,掌握命题规律,提高答题能力,把握解题技巧,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我们依据财政部发布的最新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修订)》,结合调整后的考试题型,组织专家精心编写了本书。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包含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个科目

本书涵盖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三个科目: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使考生能够通过一本书就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进行全面、深入的复习,一举三得!

★包含本章要点、考纲解析、标准题库、答案与解析四个栏目

本书的编写着眼于实用性、权威性、科学性,包括本章要点、考纲解析、标准题库、答案与解析四个栏目。

本章要点是对学习重点的提炼,考生可通过本章要点了解学习重点,及时查漏补缺;考纲解析是用简明、直白的语言对最新考试大纲进行阐述,便于考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知识点;标准题库是对每章内容的训练与应用,考生可通过做题来核查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需要识记、理解的内容;答案与解析为标准题库的每道题目提供准确的答案及解析,考生可通过该栏目得到反馈,并了解考查的具体知识点。

建议考生依次连贯地阅读本书,然后回过头来再看一遍本章要点、考纲解析,将烦琐的知识点整理清楚,从而达到将书读透、读精的目的。

★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案例分析题、实务操作题等多种题型,共有2000余道题目

本书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案例分析题、实务操作题等多种题型,共有2000余道题目。我们根据最新考试大纲,对这些题目进行了详细分类,考生可以通过练习大量题目,结合本章要点、考纲解析栏目,牢固掌握所有知识点,轻松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附赠机考操作系统光盘

本书附赠一张机考操作系统光盘,包含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个科目。本光盘能够智能组卷、智能评分,为考生提供仿真考场。考生还可以通过“错题回顾”,了解哪些题目做错了,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此外,本光盘提供近年来的真题,考生可以通过做这些真题,了解考前训练的方向和重点。建议考生将光盘、图书结合起来使用,复习效果更好!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启发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祝广大考生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取得高分,顺利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早日成为优秀的会计!

编者科目一会计基础第1章总论本章要点

了解会计的概念;了解会计对象;了解会计目标;了解会计准则体系;了解会计的核算方法;了解收付实现制;熟悉会计的基本特征;熟悉会计的基本职能;掌握会计基本假设;掌握权责发生制;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考纲解析一、会计的概念与目标(一)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1.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书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会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2.会计的基本特征

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3.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1.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2.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二、会计的职能与方法(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和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

1.基本职能(1)核算职能。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2)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2.拓展职能

会计的拓展职能:(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3)评价经营业绩。(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1.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专门方法构成。它们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确保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2.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反复运行的会计程序。从会计工作流程看,会计循环由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环节组成;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组成。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起点。三、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假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二)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1.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2.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以及部分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四、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做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做出预测。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五、会计准则体系(一)会计准则的构成

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调控经济活动、规范经济秩序和开展国际经济交往等的重要手段。会计准则具有严密和完整的体系。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二)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三)小企业会计准则

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符合适用条件的小企业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并鼓励提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一般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经济规模较小的企业,具体标准参见《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四)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2012年12月6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施行。该准则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予以规范。标准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会计是以( )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A.劳动 B.实物

C.货币 D.实物和货币

2.下列关于会计的产生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会计最早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

B.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独立的会计

C.在原始社会有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D.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的

3.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

A.记账、算账和报账

B.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C.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和评价经营业绩

D.监督和管理

4.( )是最基本的会计方法。

A.会计核算方法 B.会计分析方法

C.会计检查方法 D.会计使用方法

5.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职能称为( )。

A.会计核算职能 B.会计监督职能

C.会计控制职能 D.会计预测职能

6.会计人员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称为( )。

A.会计预测职能 B.会计核算职能

C.会计监督职能 D.会计评价职能

7.关于会计监督职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B.会计监督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C.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D.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

8.( )是进行核算和实施监督的基础。

A.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B.正确进行会计核算

C.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D.进行财产清查

9.( )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核心。

A.复式记账 B.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C.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D.登记会计账簿

10.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界定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的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期间 D.货币计量

11.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这属于( )。

A.持续经营 B.货币计量

C.会计分期 D.会计主体

12.下列关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B.如果企业发生破产清算,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可以继续适用持续经营假设

C.在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D.会计的货币计量假设,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以货币作为会计的统一计量单位;二是作为会计计量单位的货币,其币值是稳定不变的

13.企业应当以( )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永续盘存制 D.实地盘存制

14.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 )。

A.收付实现制 B.永续盘存制

C.权责发生制 D.实地盘存制

15.某企业2014年1月份发生如下支出:(1)预付租赁仓库租金,全年共12000元;(2)支付去年第

四季度水电费2000元;(3)购买办公用具800元;(4)预计本月应承担的短期借款利息1500元,

季末支付。按照权责发生制,该企业本月的费用为( )元。

A.3300 B.12800

C.3800 D.14300

16.下列业务中,( )的处理符合权责发生制。

A.本月根据销售合同发出商品一批,售价10000元,但本月没有收到货款,因此不能将其确认为本月收入

B.本月收到上月销售商品货款50000元,因此确认本月收入为50000元

C.本月发生广告费用3000元但尚未支付,确认本月销售费用3000元

D.根据销售合同预收客户定金10000元,因此确认本月销售收入10000元

17.确认办公用楼租金600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100000元,500000元未付。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分别确认费用为( )。

A.100000元,600000元 B.600000元,0

C.600000元,500000元 D.600000元,100000元

18.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以( )为基础。

A.可理解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可靠性 D.谨慎性

19.某企业发出材料的计价方法前半年为先进后出法,后半年随意改为加权平均法,这种做法主要违背了( )。

A.谨慎性原则 B.可比性原则

C.相关性原则 D.重要性原则

20.计提坏账准备体现的是会计信息质量的( )原则。

A.真实性 B.相关性

C.谨慎性 D.重要性

21.( )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A.实质重于形式 B.重要性

C.谨慎性 D.及时性

22.(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A.重要性 B.相关性

C.谨慎性 D.及时性

23.( )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A.相关性 B.重要性

C.可比性 D.及时性

24.2012年12月6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自( )起在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施行。

A.2012年12月25日 B.2013年1月1日

C.2013年1月10日 D.2013年2月10日

25.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不包括( )。

A.资产负债表 B.收入支出表

C.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D.利润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下列关于会计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A.会计是以货币为唯一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B.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C.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D.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管理工作

2.会计的基本特征有( )。

A.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B.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C.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D.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3.资金运动包括( )环节。

A.资金的投入 B.资金的运用

C.购买材料 D.资金的退出

4.关于会计的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B.凡是特定单位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运动都是会计的对象

C.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

D.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5.下列属于会计核算具体内容的有( )。

A.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B.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C.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D.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下列关于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说法正确的有( )。

A.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B.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

C.没有核算所提供的信息,监督就失去依据

D.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7.下列属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有( )。

A.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B.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C.登记会计账簿 D.编制资产负债表

8.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有(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9.下列各项中,即是会计主体又是法律主体的有( )。

A.销售部门 B.分公司

C.母公司 D.子公司

10.下列组织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的有( )。

A.企业内部某生产车间 B.合伙企业

C.子公司 D.企业集团

11.下列属于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的有( )。

A.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B.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

C.明确会计主体,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D.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

12.会计中期包括( )。

A.年度 B.半年度

C.季度 D.月度

13.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可采用的会计基础有( )。

A.持续经营 B.权责发生制

C.货币计量 D.收付实现制

14.下列属于会计基础的有( )。

A.权责发生制 B.收付实现制

C.核算和监督 D.持续经营

15.本月收到上月销售产品的货款存入银行,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收付实现制下,应当作为本月收入 B.权责发生制下,不能作为本月收入

C.收付实现制下,不能作为本月收入 D.权责发生制下,应当作为本月收入

16.下列关于权责发生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以本期是否有收款的权利或付款的义务为标准来确认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B.当期已经发生的收入,如果款项没有收到,就不应当作为当期收入

C.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在当期收到,也不应当作为当期收入

D.不能将预收或预付的款项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

17.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该做到( )。

A.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B.在符合重要性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C.在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D.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列示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

18.可比性包括的含义有( )。

A.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B.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C.同一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D.不同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19.我国已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有( )。

A.《企业会计准则》 B.《小企业会计准则》

C.《大中型企业会计准则》 D.《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20.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 )。

A.资产 B.净资产

C.所有者权益 D.利润

三、判断题(请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表述正确的打“√”,表述错误的打“×”)

1.企业的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各种债务、缴纳各项税费、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将离开企业,退出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 )

2.会计的职能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

3.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保障,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 )

4.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 )

5.企业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事项都需要进行会计记录和会计核算。 ( )

6.合伙经营的企业是会计主体。 ( )

7.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 ( )

8.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是对等的概念。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 )

9.会计主体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空间范围,会计分期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 )

10.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必须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 )

11.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必须使用中文而不能使用其他任何国家的文字。 ( )

12.会计期间中的“中期”就是指半年。 ( )

13.持续经营假设是假设企业可以长生不老,即使进入破产清算,也不应该改变会计核算方法。( )

14.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 )

15.可靠性原则是指会计主体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的确认、计量和变更,而不应该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 )第2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本章要点

熟悉会计要素的含义与特征;熟悉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与构成;掌握常用的会计计量属性;掌握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掌握基本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考纲解析一、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含义与分类

1.会计要素的含义

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2.会计要素的分类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其中,前三类属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后三类属于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在利润表中列示。(二)会计要素的确认

1.资产(1)资产的含义与特征。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以下特征:①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②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③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3)资产的分类。资产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一个正常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起至实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期间。正常营业周期通常短于一年,在一年内有几个营业周期。但是,也存在正常营业周期长于一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与生产循环相关的产成品、应收账款、原材料尽管是超过一年才变现、出售或耗用,仍应作为流动资产。当正常营业周期不能确定时,应当以一年(12个月)作为正常营业周期。

2.负债(1)负债的含义与特征。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具有以下特征:①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②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③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2)负债的确认条件。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3)负债的分类。按偿还期限的长短,一般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偿还,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3.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的含义及特征。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①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②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③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2)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扣除债权人权益后的净额,即为企业的净资产,反映所有者(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3)所有者权益的分类。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具体表现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资本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被计入了资本公积,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项目反映。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留存收益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统称。

4.收入(1)收入的含义与特征。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收入具有以下特征:①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②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③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入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①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②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③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3)收入的分类。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由企业的主营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收入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5.费用(1)费用的含义与特征。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具有以下特征:①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②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③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2)费用的确认条件。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①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②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③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3)费用的分类。费用包括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

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生产费用应按其实际发生情况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生产几种产品共同发生的生产费用,应当按照受益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分配计入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6.利润(1)利润的含义与特征。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降。利润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指标之一,也是投资者等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2)利润的确认条件。利润反映收入减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3)利润的分类。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反映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以便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三)会计要素的计量

会计要素的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

1.会计计量属性及其构成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1)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是指为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2)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金额。(3)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4)现值。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5)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2.计量属性的运用原则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持续取得并可靠计量。二、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1.财务状况等式

财务状况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经营成果等式

经营成果等式,亦称动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恒等关系的会计等式。即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等式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使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的交易或者事项。

企业经济业务按其对财务状况等式的影响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九种基本类型:(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7)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8)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上述九类基本经济业务的发生均不影响财务状况等式的平衡关系,具体分为三种情形:基本经济业务(1)、(6)、(7)、(8)、(9)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保持不变;基本经济业务(2)、(3)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增加;基本经济业务(4)、(5)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减少。标准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下列关于会计要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B.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C.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框架

D.收入、费用和利润属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2.下列各项中,不作为企业资产加以核算和反映的是( )。

A.准备出售的机器设备 B.委托加工的物资

C.经营租出的设备 D.待处理财产损溢

3.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

A.机器设备 B.土地使用权

C.存货 D.应付职工薪酬

4.负债是指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

A.过去义务 B.现时义务

C.将来义务 D.永久义务

5.下列属于流动负债的是( )。

A.预收账款 B.应收账款

C.应收票据 D.应付债券

6.下列关于所有者权益的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的唯一来源

B.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C.企业清算时,应先偿还负债,有剩余才向所有者返还

D.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可以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是( )。

A.盈余公积 B.长期股权投资

C.实收资本 D.未分配利润

8.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入称为( )。

A.收入 B.费用

C.利得 D.损失

9.下列关于收入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B.收入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C.收入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D.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

10.下列各项中,( )不构成企业的收入。

A.销售商品一批,价款20000元 B.出租包装物,租金收入5000元

C.分得股利2000元 D.销售低值易耗品收入500元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费用的是( )。

A.制造费用 B.管理费用

C.长期待摊费用 D.财务费用

12.下列关于利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利润是指企业的经营成果

B.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

C.企业发生亏损,表明企业业绩下降

D.利润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指标之一

13.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 )。

A.重置成本 B.可变现净值

C.公允价值 D.历史成本

14.在( )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的金额计量。

A.重置成本 B.历史成本

C.可变现净值 D.现值

15.下列各项中,属于表现企业资金运动显著变动状态的会计要素有( )。

A.收入 B.所有者权益

C.资产 D.负债

16.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 )。

A.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 B.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C.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之和 D.实收资本与未分配利润之和

17.下列等式不正确的是(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

C.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增加的所有者权益

D.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18.下列属于静态会计等式的是( )。

A.收入-费用=利润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19.经批准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属于( )。

A.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B.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C.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减少

D.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20.计算分配应交的所得税,这项经济业务引起的变化是( )。

A.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B.一项负债增加,一项费用增加

C.一项负债增加,一项资产增加 D.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21.投资者投入设备一台,该项经济业务引起( )。

A.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 B.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C.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资产减少 D.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减少

22.下列经济业务同时引起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变化的是( )。

A.向银行借入款项 B.债务转为资本

C.投资者投入资本 D.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23.某企业期初资产总额为468000元,负债总额为210000元,以银行存款归还长期借款100000元

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是( )元。

A.358000B.258000

C.158000D.410000

24.某企业月初时资产总额为1600000元,负债总额为600000元,本月发生下列业务:①向银行借入300000元短期借款;②收回前欠货款150000元;③以银行存款购入一台70000万元的设备。该企业月末的资产总额为( )元。

A.1600000B.1900000

C.2120000D.1970000

25.下列会引起收入增加的业务是( )。

A.购入设备一台,价值50000元 B.支付广告费20000元

C.预收甲单位货款100000元 D.销售产品一批,价款30000元未收

26.某企业本期期初资产总额为100000元,本期期末负债总额比期初减少10000元,所有者权益比期初增加30000元,该企业期末资产总额是( )元。

A.90000B.100000

C.120000D.130000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下列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的有( )。

A.收入 B.负债

C.资产 D.利润

2.下列属于资产特征的有( )。

A.资产是由于过去或现在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

B.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C.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D.资产一定具有具体的实物形态

3.资产的确认条件是( )。

A.固定资产未发生过修理 B.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C.固定资产因生产季节性停休 D.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4.下列各项中,属于非流动资产的有( )。

A.原材料 B.固定资产

C.专利权 D.在建工程

5.下列各项中,属于负债特征的有( )。

A.负债是由现在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偿债义务

B.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现时义务

C.负债是由将来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偿债义务

D.负债将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6.下列各项中,属于非流动负债的有( )。

A.长期借款 B.应付债券

C.长期应付款 D.应付账款

7.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包括( )。

A.盈余公积 B.实收资本

C.未分配利润 D.资本公积

8.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事项包括( )。

A.收入的实现 B.费用的发生

C.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D.提取盈余公积

9.下列各项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直接来源的有( )。

A.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B.不应记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C.留存收益 D.收入

10.下列关于收入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A.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所有者权益增加一定表明企业获得了收入

C.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D.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属于收入

1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规定,企业的收入按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

A.销售商品收入 B.提供劳务收入

C.营业外收入 D.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12.下列各项中,属于费用特征的有( )。

A.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C.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D.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13.会计计量属性包括( )。

A.权责发生制 B.历史成本

C.现值 D.公允价值

14.会计等式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是( )的理论依据。

A.复式记账 B.设置账户

C.财产清查 D.编制财务报表

15.下列关于会计等式的表述,正确的有(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

B.“利润=收入-费用”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说明了企业经营成果对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产生的影响

D.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16.下列经济业务中,引起等式两边总额发生变化的是( )。

A.向银行借入款项30000元

B.投资者投入设备一台,价值78000元

C.购入材料一批,价值58000元,款项尚未支付

D.以银行存款购入机器一台,价值70000元

17.下列经济业务中,属于资产内部增减变动的有( )。

A.购买一批材料,款项尚未支付 B.购买一批材料,以银行存款支付货款

C.从银行提取现金备用 D.接受现金捐赠,款项存入银行

18.下列经济业务会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是( )。

A.用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货款 B.以银行存款购买办公用品

C.以现金发放职工工资 D.以银行存款支付应交的所得税

19.下列经济业务中,引起资产和权益总额增加的有( )。

A.以银行存款100000元偿还短期借款 B.投资者投入货币资金500000元

C.从银行提取现金2000元 D.收到投资者投资转入的一批新设备

20.关于企业经济业务对财务状况等式的影响,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

A.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

B.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

C.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

D.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

三、判断题(请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表述正确的打“√”,表述错误的打“×”)

1.企业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属于固定资产。 ( )

2.资产既包括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也包括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经济资源。 ( )

3.某项经济资源虽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但企业不拥有其所有权,则企业不能将其视为自有资产核算。 ( )

4.某企业某工序上有甲、乙两台机床,其中甲机床型号较老,自乙机床投入使用后,一直未再使用且已不具备转让价值。乙机床是甲机床的替代产品,目前承担该工序的全部生产任务,那么甲机床不应确认为企业的固定资产。 ( )

5.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 ( )

6.与所有者权益相比,负债一般有规定的偿还期,而所有者权益没有。 ( )

7.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下降。 ( )

8.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反映的是静态的企业资金运动,如考虑收入、费用等动态要素,则资产与权益总额的平衡关系必然被破坏。 ( )

9.“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 )

10.用银行存款购入材料一批,该笔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也不会引起资产与权益总额的变化。 ( )

11.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只会引起资产和权益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 ( )

12.“收入-费用=利润”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动态方面,反映的是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一个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 )

13.企业接受捐赠机器一台,计价100000元,该项经济业务会引起收入增加,权益增加。 ( )

14.已到期的应付票据2500元因无力支付转为应付账款,该项业务会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边会计要素发生一增一减的变化。 ( )

15.从银行借入期限为3个月的短期借款8 000元,该项经济业务会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边会计要素发生同时增加的变化。 ( )第3章会计科目与账户本章要点

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概念;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分类;熟悉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熟悉常用的会计科目;掌握账户的结构;掌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考纲解析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与分类

1.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2.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可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即所属会计要素)、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1)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

①资产类科目,是对资产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②负债类科目,是对负债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

③共同类科目,是既有资产性质又有负债性质的科目,主要有“清算资金往来”“外汇买卖”“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等科目。

④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对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⑤成本类科目,是对可归属于产品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成本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等。

⑥损益类科目,是对收入、费用等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2)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①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②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做进一步分类,提供更为详细和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果某一总分类科目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较多,可在总分类科目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在二级明细科目下设置三级明细科目。(二)会计科目的设置

1.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各单位由于经济业务活动的具体内容、规模大小与业务繁简程度等情况不尽相同,在具体设置会计科目时,应考虑其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但设置会计科目时都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

2.常用会计科目

企业常用的会计科目如表3-1所示。表3-1 常用会计科目参照表二、账户(一)账户的概念与分类

1.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2.账户的分类

账户可根据其核算的经济内容、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进行分类。(1)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六类。其中,有些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存在备抵账户。备抵账户,又称抵减账户,是指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确定被调整账户实有数额而设置的独立账户。(2)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核算的内容相同,只是反映内容的详细程度有所不同,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核对。总分类账户统驭和控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从属于总分类账户。(二)账户的功能与结构

1.账户的功能

账户的功能在于连续、系统、完整地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具体信息。其中,会计要素在特定会计期间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分别称为账户的“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二者统称为账户的“本期发生额”;会计要素在会计期末的增减变动结果,称为账户的“余额”,具体表现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账户上期的期末余额转入本期,即为本期的期初余额;账户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即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账户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对于同一账户而言,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如下所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

2.账户的结构

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账户通常由以下内容组成:(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2)日期,即所依据记账凭证中注明的日期;(3)凭证字号,即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4)摘要,即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5)金额,即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

从账户名称、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的左右两方来看,账户结构在整体上类似于汉字“丁”和大写的英文字母“T”,因此,账户的基本结构在实务中被形象地称为“丁”字账户或者“T”型账户。(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两者核算内容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并通过其结构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余额。标准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会计分类核算的项目是( )。

A.会计科目 B.账簿名称

C.会计对象 D.会计本质

2.“研发支出”科目按所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属于( )类科目。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成本

3.按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预收账款”科目属于( )类科目。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成本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损益类科目的是( )。

A.“制造费用”科目 B.“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C.“投资收益”科目 D.“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5.“预付账款”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属于( )类科目。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成本

6.下列各项中,与“制造费用”属于同一类科目的是( )。

A.“固定资产”科目 B.“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C.“生产成本”科目 D.“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7.下列会计科目中,不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 )。

A.“实收资本”科目 B.“资本公积”科目

C.“盈余公积”科目 D.“未分配利润”科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