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与得——做人做事的取舍艺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5 06:10:26

点击下载

作者:范宸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舍与得——做人做事的取舍艺术

舍与得——做人做事的取舍艺术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舍与得——做人做事的取舍艺术作者:范宸排版:辛萌哒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8-01ISBN:9787515816579本书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 言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不断地追求“得”,渴盼得到“得”,但是,人生的意义真的是必须追求“得”吗?

得与失是相辅相承的,有得就会有失,失去了,可以再得,得到的可能会失。所以,有句老话,得失得失,有得有失。

人生得失常互为转化,所以要保有一颗平常心。关于“得失”的名言有很多,像“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像“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像“不思八九,常想一二”等。

舍得,自古就是我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命题,历代智者提倡舍,认为有利他之心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本书围绕舍得,给读者启示,人生有所舍,才会有所得。第一章有一种智慧叫舍得把生命的脚步放慢

现今时代,很多人对生活采取的是“一切都要争分夺秒,一切都要做得越来越快”的态度,于是整个人生在匆忙的“追赶”中疲惫不堪。

很多人的脚步像时钟上紧了发条,分秒不停地向前奔。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送孩子在英语班、数学班、才艺班……各种“班”中奔跑,许多年轻人也是不停地考各种“证”,生怕被他人超过。

星云大师曾写下《慢的生活艺术》一文,他说:“其实,人生不能一味地求快,所谓“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人间万事都有其平衡之道,‘慢慢来’是治速成之弊的重要法宝,而慢,也不一定代表低效。”

在德国,人们倡导“慢生活”,那里的人家都低低地挂着盆花,整个街道像花海一般;在城市的街头和旅馆,几乎没有钟表,因为德国人认为,如果因为钟表的存在而使大家“争分夺秒”,那么,人就会活得“风风火火、气喘吁吁”。

德国的很多公路旁边都设有路标,上面写的不是诸如“前方是事故多发区,请注意”之类的警示语,而是“时速30公里”和大大的“慢”字。在有的地区,如果行人在大街走得过快,比如步速达到半分钟50米以上时,警察就会拦住他,撕一张“超速罚单”。那里的人时时提醒走得过快的游客:在街头,请优雅地慢行!

慢一些,把脚步放慢,让“着急的生活”“慢下来”,让为赚钱而奔忙的步伐慢下来,让孩子有多一点的玩乐时光,让家庭有多一点的团聚机会,让学生有多一些的睡眠时间,让上班族们有一些休息时间,让人们有平淡的、悠闲的生活态度,是对人生的重视,是对生命的关爱。“慢生活”绝对不是懒惰,不是拖延时间,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放松自己,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轻松和一张一弛的调剂,让人们在繁重的压力下找回心灵的平衡。感恩生活,感激生命

生活中,人们会拼命地追求一些东西,而一旦得到了之后,又往往发现这种千方百计弄来的东西并没有那么高的价值;还有一些人对于自身所拥有的一切,平时很不在意,而一旦失去之后,又会感觉到是多么的珍贵,比如,健康、爱情,甚至我们的亲人。“一战”期间,美国著名飞行员贝克驾驶的飞机在太平洋中坠毁,他侥幸逃生,在救生筏上整整漂流了21天后,被一艘渔船救起。

事后,有人问他:“从这件事中你学到了什么?”贝克说:“假如有水喝有东西吃,就应该感激生活。”

现实中,许多人可能不会有贝克如此的遭遇。大家都很“幸福”,于是对已经拥有的东西,不知珍惜,不太在意,眼睛向前看,脚步向前冲,追求着金钱、权势、名车、豪宅、美女、珠宝……也许只有将他们放进大沙漠中,他们才会明白,拥有一杯水与一个面包,是多么的不容易。

对生活充满感激,不是一个虚无的概念,而是可以实实在在做到的:我们应该感谢生活给了我们享受生命的过程,给了我们享受家庭、天伦之乐的机会,给了我们一日有三餐,有衣服穿,有朋友带来的友情,……我们能够健康活着,实在应该感谢生活了!

天使遇见一个人,他年轻、英俊、有才华,并且富有,他的妻子貌美而温柔,但他却感觉过得不快乐。天使问他:“你不快乐吗?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吗?”

那人对天使说:“你能够给我幸福吗?”天使犯难了,怎么才能给那人幸福呢?

过了一会儿,天使有办法了。他把那人所拥有的都拿走:拿走他的才华,毁去他的容貌,夺去他的财产和他妻子的性命。瞬间,那个衣衫褴褛,流浪街头乞讨。

半个月后,天使将那人已有的一切还给了那人。此后,天使发现,那人与妻子、孩子经常在一起,游戏、劳作,因为,他终于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了。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感激生命,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生命将让你享受到她的美好,而不感激,也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将可能一无所有!

好好享受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你就会懂得生活的真谛,而生活的真谛就是,付出得到回报,不埋怨会有意外惊喜。热爱生活,感恩生活!

无论生活顺利、不顺利,无论是幸运还是举步维艰,我们都应该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善待自己

每个人都会有些许不如意,都会遇到事业上的挫折、人际关系中的困扰、经济上的窘迫、健康上的烦忧……这些对人们来说都是正常的生活常态。但是,如果我们在这些时候,不善待自己,不以开朗、自信、乐观的心境去面对的话,那就会导致悲观、消极的处理方式,也会导致心理疾病,使本来困难的现象更加困难。

有位邮局送信人,从20岁那年开始,便每天往返50公里去送信。从邮局到送信的那条道路,开始时没有一枝半叶,有的只是尘土飞扬。

这样荒凉的路还要走很多年呢。他一想到自己要在这无花无树、充满尘土的路上,踩着脚踏车走过他的人生时,心中就觉得有些遗憾与茫然。

有一天,当他送完信,身心疲惫地回家时,路上刚好经过一家花店。他眼前一亮,于是他走进花店,买了一些花的种子,并且从第二天开始,带着这些种子撒在往来的路上。一个月,两个月……他坚持着散播花种子。

没多久,那条已经来回走了很多年的荒凉道路,竟开起了许多各色的小花;春天开春天的花,夏天开夏天的花,秋天开秋天的花,四季盛开,永不停歇。

后来的日子里,这个人在不是充满尘土而是充满花瓣的道路上吹着口哨,踩着脚踏车快乐地工作,他觉得自己不再是孤独的送信人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且其间还充满了太多的曲折。但是,只要我们懂得善待自己,懂得享受人生、寻找乐趣、解脱自己,就会成为一个活得快乐、充实的人。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不会善待自己,还会善待他人、善待工作吗?

某公司招聘一名女助理,经过层层筛选,最后,只剩下水平相当的两人。这时候,老板决定加试一道测试题来决定取舍。

问题是:某天公司有紧急情况需要马上与客户沟通,但恰好在前一天,热恋七八年的男友突然提出与你分手,你的心情坏到了极点。此时此刻,你准备用怎样的心态去与客户打交道呢?

甲说:“我会丢掉一切杂念,把公司的这件要紧事处理好。”而乙说:“我想请一天假,因为我的精神状态很差,我需要有时间来调整自己。”

听完她们的答复后,老板当场就决定录用乙。并对困惑的甲说:“你的答案虽然很完美,但却不真实。因为人是感性的,情感方面的因素不可能不影响到工作情绪。相比之下,乙的答复是真心话。我们需要的正是有理性的、能够善待自己的员工。”

人不能太苛求自己,更不能为了追求完美“不择手段”,人要时时刻刻善待自己,这样才能感受生命的内涵。出好人生的每一张“牌”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将军年轻时,有一次和家人打扑克,那天,他手气不顺,抓的都是很糟糕的牌。于是他唠唠叨叨诅咒起手中拿到的糟糕“坏牌”。他的母亲静静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说:“你到底还打不打牌?上天给你的就是这样一副牌,你抱怨一点用处也没有,如果你不想放弃,就请出好你手中的牌。”

母亲的话提醒了艾森豪威尔,从此以后,无论从军还是从政,他都会常常用“出好手中的牌”来鞭策自己,鼓励自己勇敢面对失败和挫折,最终打出了漂亮的“人生牌局”。

的确,“上天”有时很偏心,在“发牌”的时候,给一些人的是一副春风得意的“牌”,给另一些人的则是普普通通的“牌”,还会给一些人很差的“牌”。“牌”的好坏我们不能选择,但怎么“出牌”却完全由自己说了算。拥有好牌,但如果出不好,同样会输;而手中握有“一般”的牌,如果“出得好”,同样也会赢。所以,如果我们幸运地“拿到”了一副“好牌”,同样也需要认认真真地去“出牌”;如果我们“拿了”一手普普通通的“牌”,我们也要想方设法,争取打赢这牌局;当然,如果我们“摊上”了一副糟得不能再糟的“牌”,也要尽可能找出一两张精彩的牌,使结局变得相对好一些,如果再能“借势”,没准结局会令你惊喜呢?

有一位历经沉浮的商人说:“人生就像‘打牌’,每个人都可能分到一手非接受不可的‘差牌’,靠‘牌好’打赢的人没有什么可骄傲的,而只有那些将‘差牌’打赢的人才值得我们学习。”

周婷婷生下来48天的时候,双耳全聋。父母望着婷婷,做出“打牌”的决定,其父周弘开始了艰辛的教女历程。为了让婷婷说话,父亲抱着饼干桶,“不说不给吃”,一遍又一遍重复“饼干”,硬着心肠任她哭喊,整整40分钟后,婷婷终于吐出石破天惊的两个类似字音—“布单”。正常孩子能轻而易举地叫出“哥哥”的“哥”字,而婷婷整整用了三年时间才吐出这个音。

父女俩就是这样努力地一张张“出牌”,最终取得了比较好的结局,超过了很多本来有着一手“好牌”的人。16岁的周婷婷就读辽宁师范大学,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她又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为研究生,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研究生。

人生如“打牌”,既然“发牌权”不在你手里,那么,你能做的只有用你手里的“牌”打下去,并努力打好,除此之外,你没有任何选择!

现实生活中,有些拿着“差牌”的人,不是在努力将“牌”打好,而是在抱怨自己为什么“命苦”,拿了这样“烂”的“牌”。还有的埋怨父母没有能力,还有的愤慨社会不公平,还有的憎恨老板不看重自己等。他们怨天尤人,就是没有想到怎样“打好”手中已经有的“牌”,比如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勤快做事、找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等。

人生“牌局”的游戏规则是,每个人都会被分到一副非接受不可的“牌”,无论这副“牌”好与不好,你都必须打下去,不允许“换牌”、“扔牌”,更没有逃跑的可能。所以,拿到“差牌”而又怨天尤人的人,终将碌碌无为、平庸一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作者,是19世纪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这是一本讲述她如何改变自己悲惨命运的自传。这本书告诉人们:身有残疾,只要刻苦,一样能成为有作为的人,海伦的“牌”并不好,但她却打出了“优秀”的结果。

人的许多条件在客观上是不能改变的,比如相貌、家庭、身高等,这些就好比手中拿到的“牌”。出身名门、玉树临风、智力超群,当然算是拿到了一手“好牌”,取胜的机会也大得多。但是,如果因此沾沾自喜而不思上进,即使有了“好牌”也会输掉“牌局”。

而出身寒门、天生残疾、智力平平的人,如果能通过刻苦、认真、踏实、坚强这些因素将“牌”打好,也是肯定能够最终取胜的,而且更值得人们佩服与尊敬,自我发展的前景更光明。一手“差牌”却有绝好的赢局。

弱者顺从命运,强者改变命运。在人生的漫漫路途上,我们要经常审视一下自己手中的“牌”,不管“好坏”,都要相信:最终的胜利,不在于“牌”,而在于自己!只有经过生命的锤炼才有的味道

人生就像一架天平,保持平衡很难,因此,失意之时需不失信念、需奋发有为;而得意之时需收敛锐气,不被胜利冲昏头脑,保持淡然平和的心态。

有些人遇上得意之事就大呼小叫、忘乎所以,夸夸奇谈,遇人就说,逢人便讲,恨不能全世界都知道,这说明他已经被得意冲昏了头脑,失去了应有的冷静。有些人遇上困难、坎坷,会变得垂头丧气,食不知味,精神萎靡,甚至陷入因境不能自拔。

在人生道路上,得意忘形会跌跤,使人和事常由盛转衰,甚至一蹶不振;所以得意之时保持淡然平和,能让人虽胜不狂、胜果绵长。因此,做人不可得意,更不能忘形。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对情侣在咖啡馆里发生了口角,互不相让。之后,男孩愤然离去,只留下他的女友独自垂泪。

心烦意乱的女孩搅动着面前那杯清凉的柠檬茶,泄愤似地用匙子捣着杯中未去皮的新鲜柠檬片。过了不久,柠檬片就被她捣得不成样子,杯中的茶也泛起了一股柠檬皮的苦味。

女孩叫来侍者,要求换一杯剥掉皮的柠檬茶。侍者拿走那杯已被她搅得很混浊的茶,又端来一杯冰冻柠檬茶,只是,茶里的柠檬还是带皮的。

原本就心情不好的女孩更火了,她叫来侍者。“我说过,茶里的柠檬要剥皮,你没听清吗?”她斥责着侍者。

侍者看着她,轻声细语道:“小姐,请不要着急,柠檬皮经过充分浸泡之后,苦味溶解于茶水之中,将是一种清爽甘甜的味道,请不要急躁,不要想在3分钟之内把柠檬的香味全部挤压出来,那样只会把茶搅得很混。”

女孩愣了一下,心里有一种被触动的感觉,她望着侍者,问道:“那么,要多长时间才能把柠檬的香味发挥到极致呢?”

侍者笑了:“12个小时。12个小时之后,柠檬就会把生命的精华全部释放出来,你就可以得到一杯美味到极致的柠檬茶,但你要付出12个小时的忍耐和等待。”

侍者顿了顿,又说道:“其实不只是泡茶,面对生命中的任何烦恼,只要你肯付出12个小时忍耐和等待,就会发现,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女孩看着他:“你是在暗示我什么吗?”

侍者微笑:“我只是在教你怎样泡制柠檬茶,随便和你讨论一下,用泡茶的方法是不是也可以泡制出美味的人生。”然后他鞠躬,离去。留下女孩面对一杯柠檬茶静静沉思。

女孩回到家后,自己动手泡制了一杯柠檬茶。她把柠檬切成又圆又薄的小片,放进茶里。女孩静静地看着杯中的柠檬片,似乎看到它们在呼吸,它们的每一个细胞都张开来,有晶莹细密的水珠凝结着。她感到柠檬的生命和灵魂在慢慢升华,在缓缓释放。

12个小时以后,她品尝到了有生以来从未喝过的最绝妙、最美味的柠檬茶。女孩明白了,因为柠檬的灵魂完全深入茶水之中,才会有如此完美的滋味。

很快,女孩与男孩又重归于好。女孩将柠檬茶的故事运用到她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她从此,学会了耐心和等待。

三毛曾经说过关于品茶与人生的一句话:“第一道茶苦若生命,第二道茶浓似爱情,第三道茶淡若微风。”第三道茶淡淡的,轻轻的,有一种飘忽的感觉,为人生的至高境界,但那是只有经过生命的锤炼之后,才会有的味道。

人们常说人生如茶,是的,妻子是丈夫永远也品不完的茶;丈夫是妻子永远也品不完的茶;孩子是夫妻永远也品不完的茶;婚姻是家庭永远也品不完的茶;工作是人永远品不完的茶……

生活的过程,就是以水冲茶的过程。茶经沸腾至温至冷,茶水由浓归于淡,由淡归于无味,全需人细细品尝。人也一样,要拥有一个完整的人生,就要细细品味,才能品出其滋味。

失意之时不气馁,得意之时不猖狂。不完美才是完美

人都喜欢追求完美,但有一个事实是我们必须接受的,那就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包括我们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不苛求自己,不苛求生活中的任何不完美,这样才能拥有轻松的心态。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有过1000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但他在晚年时却固执地反对交流输电,一味主张直流输电;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创造了生动而深刻的喜剧形象,但他却极力反对有声电影。他们完美吗?不完美,但我们认为他们依然伟大。

人都喜欢追求完美的形象,但不幸的是,极少有人的形象能符合自己心目中的“完美”标准。当你站在一面穿衣镜前观察自己的面孔和全身时,你可能喜欢某些部位,而不喜欢某些部位。你会认为自己有些地方可能不怎么耐看,而对耐看的地方又会多看。其实,人都会有长得出众的地方,有让自己遗憾的部位,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地方,请不要逃避,不要自卑,不要否认自己的全部。你需要对你不喜欢的地方,更呵护,更爱护,慢慢地,你会发现不喜欢的地方也会有让你惊喜的改变。但如果总用苛求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就无法自我接受,不自我肯定,结果就是总念念于自己缺点之处。

在人们的心目中,出现在杂志封面上的模特或女演员们形象是完美的,她们容光焕发,气质高贵,拥有令人惊羡的身材。于是许多年轻女孩会以她们为偶像,实际情况并不是那样的。那些“完美”的女明星们都经过了长时间的妆扮,她们的头发经过专业发型师几个小时的细心打理,她们的形象是她们付出了某种“代价”换来的,比如屏气收腹,使头保持在某个高度和角度上,还有摄影的技巧以及摄影后期的制作。

人不要总是期待着完美而对自己过于挑剔,像为了达到身材苗条减肥而苛待自己,还有为了像某明星去整容、整身体部位,你就是你,不必去模仿那些他人的“完美”;坦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同样可以很优秀。

许多人不肯接受有缺陷的“自我”,就参照某个“完美”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结果却失去了真正的自我。一个成熟理智的人,懂得去营造内心的平和。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不存在着完美。寻找快乐,感受快乐

生活具有两面性,一面是快乐,一面是悲伤。而人活一辈子,要学会自己找快乐,遇到悲伤,要尽快摆脱,这样才会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人在一帆风顺时,自然舒心快乐;不顺心时,则要以苦为乐。只有这样,才能总是积极地面对人生。

有人说,人生在世,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升官,是为了发财,是为了抱得美人归……。其实,快乐是人生的最终目的。

人的一辈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前财富再多,死时也是赤身而去。

人过的是日子,是一天天的鲜活日子,这种日子平常、普通,像时时有家人的围绕,像在绿叶转红的时候喝杯好茶,像在每一天终了时,感激上天赐予自己又可以睡个好觉。或者每天准时上下班,下班后,能跟相爱的人一起看书、看电视、聊聊天,然后一起相拥入眠。

刘炽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刘老说:“做人,快乐是最要紧的。但快乐要靠自己去寻找,我们不是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对快乐的发现和感受。”

的确,陪伴爱人逛逛街,和妻儿“常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与孩子做做游戏聊聊天,看一场电影,看看自己喜欢的书,躺在草地上享受温暖的阳光,倾听窗外雨声或蚊虫的低吟……

人的双眼,除了看其他东西,最重要的是寻找快乐,发现快乐,快乐能够打开人的心扉,会让阳光照进心里。我们快乐,周围的人也会快乐!所以,让快乐时时刻刻围绕在身边非常重要。知足常乐

人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为生计奔波,有一些欲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如果欲望过多、过大,就肯定会让人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重任”在肩,怎么会有快乐呢?

园子里的葡萄成熟了,狐狸们馋得直流口水,但因为有栅栏,狐狸进不去园子。甲狐狸就自我安慰:这葡萄一定是酸的,于是“心安理得”、高高兴兴地走了。乙狐狸看着葡萄,尽管流口水,想想进去实在是太难了,于是转身就找别的东西去了。

丙狐狸看着葡萄,想了个“办法”。它狠下心,饿了自己三天,终于钻过园子栅栏缝,进去吃了个痛快。但因为吃得太多,丙狐狸发现自己又出不来了,只好又饿了自己三天,才筋疲力尽地从园子栅栏缝挤出来。

出来后,丙狐狸对甲乙狐狸说:“我真不应进去吃葡萄,挨饿两次,早知道如此,还不如不去吃呢!”

人常常由于欲望得不到满足而焦急、愤怒、痛苦,一旦满足,又会贪婪,希望得到的越多越好。

此外,人们还有这样的通病,越得不到手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越得不到就会越痛苦,而得到手了呢?又会产生两种情况,一是觉得到手的东西不过如此,得到了放到一旁,不再关注;二是担心得到的还会失去,于是整日诚惶诚恐、患得患失,比没得到时还要焦虑。如此看来,欲望太过于强烈,就是苦恼的根源、快乐的天敌。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心灵的快乐呢?减少欲望,平淡生活,知足常乐。机会是找出来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生的际遇也是千变万化,世外桃源也许一夜之间就变成硝烟弥漫的战场;昨天财富让人艳羡,今天也许就挤大通铺;得势时众人围绕,失意时孤身一人……这并不是说说而已,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很多,这就要求人在各种情况下都能“适者生存”。

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这个设计的诞生有这样一段小故事。

在迪斯尼乐园即将对外开放之际,各景点之间的路该怎样连接还没有具体方案。为此,设计师格罗培斯心里十分着急。

一天,他开车到法国南部去办事,在途径的乡间公路上,他发现这里漫山遍野都是农民的葡萄园。当车拐入一个小山谷时,他发现那儿停着许多车。原来这是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人们只要在路边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据说,这是当地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她因无力料理而想出这个办法。谁知道这样一来,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园里,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设计师深受启发。

回到驻地,格罗培斯给施工部下了命令:撒上草种,提前开放。在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迪斯尼乐园绿油油的草地被踩出了许多小道。第二年,格罗培斯就让人按这些被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

日本人仓冈天心写了一部名为《茶之书》的著作,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

茶师千利休看着儿子少庵打扫庭院,当儿子完成工作的时候,千利休却说:“不够干净。”要求儿子重做一次。少庵又花了一个小时打扫,完毕之后对父亲说:“父亲,我又认真地打扫了一遍,这回真的干净了,没有一片树叶留在地面上。”听完儿子的话,千利休望了望,然后走进庭院,用力摇动一棵树,抖落了一地金黄的树叶。他转过头来,对儿子说:“打扫庭院不仅要求清洁,更要求自然。”

千利休的境界可谓高矣。

人们常说“君子如水”,是因为水具有进退自如、灵活变化、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品格。看似柔弱的水,能圆能方,适应力极强。同时,为了适应环境,它可以是液态、可以是固态,也可以是气态,尽管千变万化,但本性不改。水也是最有韧劲的,在通往大海的路上,没有直线,就走曲线;没有机会,就积聚能量,千回百转,百折不挠,最终劈山入沟,归入大海。

我们的人生也应是这样,要百折不挠,永往直前,该顺其自然,心态平和,随遇而安,该后退,绕绕弯路,就后退,绕弯路,这样才能到达目的地。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人生发展的最佳路径。机会是找出来的,不是等来的!有一种智慧叫妥协

在有些人的头脑中,有种“非此即彼”的习惯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其实是错误的,因为人生是道多项选择题,而不是是非判断题。对他人、对现实甚至对自己,适当的“妥协”都是必要的。

人与人相处,如果固执己见、一意孤行,或凡事只强调自我,是不会有多少朋友与合作伙伴的。适当的“妥协”,则能换来对方的让步,容易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也容易形成合作关系、取得双赢。

现实生活中,会“妥协”是一种大智慧。像人与人之间的约定,商家与商家之间的交易,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都是经过多次“妥协”才能达成一致的。

在国际事务中,两个剑拔弩张的敌对国家,如果各自做出让步而化敌为友,全世界都会为之鼓掌叫好,没有一方会被认为是懦夫。所以,“妥协”不是耻辱,而是一种明智、务实的选择。

在人际交往中,“妥协”更是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够妥协,意味着对对方的尊重,意味着将对方看得和自身利益同样重要。采取了“妥协”,事情会进展得更顺利,交往起来会更自由。

孔子有一次没米下锅了,就叫子路去一有钱人那里请求施舍一点米。那个人知道来意后说,你既然是孔子的学生,一定认得字,我写个字给你认,认对了,就给你们米吃;不认得,就不给。

于是,他写了一个真假的“真”字。子路说,这个字你还拿来考我,这是“真”嘛!那个人把门一关说,“不是‘真’字,不给米”。

子路回去告诉老师,孔子说:“我们到了这一步,连饭都吃不上的时候,你还认‘真’个什么!”孔子亲自出马,那人又拿“真”字考孔子,孔子说“这个字是直八”,那个人听了,哈哈大笑,将米送给了孔子。

孔子妥协,并没有什么原则性错误,但他为什么要“妥协”呢?

于个人来讲,“妥协”能够使人随机应变,进退自如;于团队来讲,“妥协”能够沟通意见、团结同事,形成战斗力;“妥协”能够加深理解、达成共识,化干戈为玉帛。所以,某些情况下的“妥协”不是一个贬义词,更不是“耻辱”的代名词。

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冲突,有冲突就需要“妥协”,“妥协”是调和彼此之间因差别而产生的问题的智慧,是当今社会每一个成功者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多替对方着想

一个男人觉得自己每天辛苦工作,而老婆却整天待在家里。他心理不平衡,就向上帝祈求,要求与妻子互换角色。上帝满足了他的愿望。

第二天一醒来,男人就变成了妻子。先是很早起床,为丈夫孩子准备早点,帮孩子穿衣服,给孩子端上早饭,然后送孩子去学校。返回家后,洗衣服,整理房间,打扫花园,然后去采购,接孩子回家,准备午餐。

下午,先送孩子上学。回家后,给地毯吸尘、除尘,清扫、擦洗厨房的地板;然后买菜,再接孩子回家,先辅导孩子做作业;而后又开始准备晚餐,吃完晚饭,又开始收拾厨房。一切搞定之后,辅导孩子写作业,让孩子睡觉后,才有点时间看电视。

这么累了一天,他终于理解到妻子每天的辛苦。于是他祈求上帝将他换回丈夫的角色。

为他人着想,首先要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人的各种问题。过去人们常说“将心比心”,现在提倡“换位思考”,说的都是一回事。归根结底,就是要我们多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想事情。要理解对方的想法,尽量满足对方的需求,特别是对方在失意、受挫折、有伤痛的时候,千万不能熟视无睹,甚至幸灾乐祸,而是要多关怀、多帮助。

一家工厂被大火烧得精光,全厂3000名员工面临着集体失业的危险。然而,老板却宣布下个月全体工人继续领工资。员工听到这消息后欢呼雀跃,并积极投入到工厂的重建之中。

工人们在临时搭建的厂房中,启动重新购置的机器,恢复了中断的生产线。每日的产量是大火前的两倍。工人们昼夜不停地卖力气干活,恨不得一天工作25小时。半年之后,公司便重新建起了一座崭新的厂房,而且效益大增。

这个老板很聪明,他知道这个道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替人着想也就是替自己着想。

一位流浪画家请求为爱因斯坦画像,得到的回答是:“我没有时间。”

画家说:“但是我需要画你来为自己做宣传,才能挣钱吃饭啊!”“哦,既然这样,”爱因斯坦回答说,“那我就坐下来让你画。”

爱因斯坦本是个大名人,但对流浪画家如此“有求必应”,可见他对人的真诚!

将心比心能以心换心,多替对方着想,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尊重与友谊,能协调人际关系、凝聚人心,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为自己的发展赢得更多机会。谨言慎行

语言的力量是不能小瞧的,它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大到了“一言兴邦”的地步。

1967年,一名以色列女孩当选了“世界小组”,那时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的战争正打得不可开交。很多人都劝那位当选“世界小姐”的以色列女孩:“你的国家正在打仗,那么一个小国,随时会被吃掉的!你回去多可怕啊,不如留在美国吧!”

谁知这女孩却在电视上发表谈话:“我出来竞选‘世界小姐’,就是要让世界知道,以色列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我的祖国正在艰苦奋战,我一定要回去,为祖国而战!希望全世界的人民支持我们国家的独立!”

女孩说到做到,第二天就坐飞机回国了。知道此事的人认为以色列人真了不起!而以色列的军队也军心大振,仅用7天时间就把阿拉伯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语言是把双刃剑,既可“一言兴邦”,也可“一言丧邦”。

当年,鲁定公见到孔子,问他“一言丧邦”是真的吗?孔子回答说:“当然是真的啊,如果一个国君昏庸无能又刚愎自用,胡乱发号施令,下面的人不敢违抗,那么久而久之,国家不就接近灭亡了吗?”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人在生活中重要的工具。因为“说话”太容易了,所以,很多人说话时或者口无遮拦、口若悬河,或者夸夸其谈、随意发挥或者信口雌黄、不懂装懂,或者别有用心、挑拨离间……说话要分场合、对象,说话之前要考虑周全,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要避免祸从口出。《三国演义》中的杨修,是三国里面的一个很聪明的人物,他才华横溢、智识过人。在曹操的手下当官,被“委以军政钱粮之重”,但最终因为“太会说话”而惹来了杀身之祸。

最初,曹操在点心上写“一盒酥”,杨修看见了就自作聪明,迫不及待大声嚷嚷,让众人将点心分着吃了。后来,杨修听到晚上的口令是“鸡肋”后,就四处说,这是让士兵们趁早卷铺盖准备撤退的意思。如此自以为是,不仅透露了军事机密,而且还动摇了军心,让曹操很生气。再后来,曹丕与曹植争夺世子之位,杨修帮着曹植在曹操面前“煽风点火”,结果惹怒了曹操,惹来了杀身之祸。

古人说:“诚于中而形于外”,意思是对他人的真诚尊重首先要从谦恭的言辞上表现出来,即言语是一个人内在德行的外化表现。

一个人如果内心成熟,就能流露出以礼待人的言语,就能够使得家庭和睦,同事关系融洽,减免人际冲突。反之,“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不仅不利于己,还容易造成关系不和,四处树敌,因此,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

古语说: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拒绝的艺术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常遇到他人向自己提出请求帮助的事。有些事情会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有些事情对我们来说非常容易做到。当我们做不到时,只能拒绝。但如何拒绝却大有学问,效果也不一样。

有些人硬邦邦地对他人请求帮助说“不”,让他人心中不悦,脸上放不下“面子”;有些人吭吭哧哧,不说行也不说不行,让人摸不清帮还是不帮;有些人满口答应,却又最后帮不了,自己尴尬,他人也觉得此人说话不算数。那么,如何说拒绝的话,能使对方心悦诚服,无言以对,甚至还对你充满感激之情呢;不善于说拒绝的话,既伤害对方的“面子”,还会招致对方的埋怨。下面是在拒绝他人时应注意的几点:(1)不要断然拒绝。

断然拒绝,会让对方觉得你对他的困难一点也不在乎,让对方怀疑你们之间是否存有深厚的友情。一般来说,求人帮助是他人认为与你有“交情”,而你在接到求助时,至少要耐心地听完对方说的话,并对他的困难表示深切的关注。到了最后,你再说出“爱莫能助”的理由,这样对方也能理解。(2)最好采用“迂回战术”。

从侧面拒绝,这样能把对方由于被拒绝带来的不悦心情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是拒绝的一种艺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纪念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保卫英伦三岛做出的卓越功绩,英国国会拟通过一项提案,在公园里塑造一尊大型的丘吉尔铜像,让人景仰。丘吉尔不愿意搞个人崇拜,他说:“多谢大家的好意,我怕鸟儿喜欢在我的铜像上拉屎,还是免了吧。”听了这一委婉的拒绝后,国会很快撤销了这个提案。(3)要面带笑容的拒绝。

拒绝的时候,要面带微笑,态度庄重,让别人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礼貌,就算被你拒绝了,也能欣然接受。如果再能运用幽默的语言,说出拒绝的理由,那就更能缓和因为拒绝而带来的尴尬气氛。

启功先生是我国“国宝”级的书法家,向他求字、求教的人很多,敲门声终日不断。启功先生自我嘲笑:“我快成了动物园里供人参观的国宝大熊猫了!”

有一次,启功先生患了重感冒,起不了床,又怕有人敲门,就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四句话:“熊猫病了,谢绝参观;如敲门窗,罚款一元。”那些登门拜访者,看见如此幽默的语言,都禁不住开心一笑,然后就自觉地回去了。(4)有建设性的拒绝。

有时候对方的请求是一般性的要求或者是没有道理的请求,那么,通过推心置腹的交谈,或许就能解决对方的要求;有的请求的确是对方急需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那么,可以为对方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提供相关的信息,这也是“拒绝”的方法之一。

宋朝的吕蒙正,曾三次为相。有一次,有人送他一面镜子与一方古砚。据说那面镜子能照二百里远,而那古砚不需加水,只要一呵气就湿润得可以磨墨写字。

面对这两件宝物,吕蒙正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送来的人说:“我哪里会在二百里远的地方照镜子呢?砚台虽好,但即使一天呵出十担水,也不过值十个钱罢了。”对方一听,将东西带回家了。“拒绝”人的具体方法很多,要遵循的原则只有一条,即不要伤害他人的“面子”。

俗话说,“人不求人一样高”,对方既然有求于你,就已经是放下了自尊。所以,即使你不能帮助对方,也要有礼貌地、委婉地拒绝,尽量保全他人的“面子”,千万不要盛气凌人、态度傲慢、自以为是,伤害对方的自尊。

你不能帮助他人,更要有礼貌地、委婉地“拒绝”,要站在他人角度想问题,多理解,千万不能嘲笑、轻视向你求助的人。

汉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姑妈出差经过他所在的城市,并顺便看望他。

汉斯带着姑妈在城市里玩了一圈,就到了吃午饭的时候。汉斯已经工作了,当然要请姑妈吃饭。但是他的口袋里只有20美元。他想找个实惠点的餐馆吃饭,然而姑妈却挑了家很气派很体面的饭店。汉斯没说什么,跟着姑妈进了饭店。

点菜的时候,姑妈让汉斯点菜,汉斯为了显示自己的绅士风度,就请姑妈点。姑妈也没客气,点了几样很名贵的菜。吃饭的时候,姑妈不停地夸饭菜可口,但是汉斯什么味道也没吃出来,他在担心账单。

最后,令人难堪的时候来到了。彬彬有礼的侍者走向汉斯,汉斯尴尬极了,他的钱远远不够。这时,姑妈温和地笑了,把账单接过来付了钱。

出来后,姑妈对汉斯说:“孩子,我知道你有多少钱。我一直在等你说“不”,可是你为什么不说出来呢?说出来,就可以避免难堪。这就是我这次来要告诉你的道理。”

拒绝是一门艺术,我们不可能满足每个人请求帮助的要求。不懂得拒绝,往往会让自己陷入两难境地,同时容易出现失误,让对方也不满意,费力不讨好。所以,“拒绝”视情而论,下面是一些方法供你借鉴:(1)拒绝需要勇气,怕得罪人的心理要不得。

对于信任的朋友或有恩于你的人,能帮忙的或有能力帮忙的一定要帮,不能帮的要敢于说“不”。(2)对于借钱、借物的。

如果能帮,一定要让对方写借据,数据要大写,最好有担保。(3)不要贪图别人给予的各种诱惑。(4)不要轻易显示自家的家底。

人不能充阔、炫富、显能,否则会被别人利用、索要,以至于你难以拒绝。

总之,如果是能力之外的事情,一定要及时地拒绝,否则便会让自己陷入更加难堪的境地。适者生存

有一个人很有才华,却总是落魄不得志,便向一智者请教。智者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那人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

智者摇了摇头,先把水倒入杯子,然后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花瓶。最后再把水倒入盘子里面。

对于智者一连串的动作,这个人想了半天,最终开窍了,他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通过水告诉我,我们经常面临的各种环境,就好像这一个个容器。而人应该像水那样,根据容器主动地改变自己,去适应各种环境,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

是的,水是适应性非常强的事物。

在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却只有雪松。造成这一奇异景色的谜底是什么呢?

原来,在下雪天,当雪松上的雪积到一定程度时,它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就算积雪再厚,雪松也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却因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这些情况会带来方方面面的事物,有些事物令我们一时无法适应;有些事物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这时候,我们需要像雪松那样具备弹性,主动改变自己,弯下身来,释下重负,这样才能够重新挺立。雪松主动的弯曲,并不是向困难低头或承认失败,而是一种再次挺起的生存方式,是一种生存的艺术。

人想要成功,能不能适应环境,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不能适应突变的,就不能生存得好,不能生存得好,又谈何发展,不能发展又如何能成功呢?

有句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达尔文讲,适者生存。适应环境是务实的心态。心理平衡需要自我调节

医学专家研究发现,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的压抑感有关。紧张、生气、愤怒和敌意等不良情绪使人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病,而且破坏人体免疫功能,加速人体衰老过程。所以,联合国国际劳动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心理压抑是20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情绪不好对人杀伤力极大,人只有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平衡心理才是最务实的办法。所有的人都应该学会保持心理平衡,因为这样会对自身事业发展、生活质量提高、身体健康有好处,同时也有益于参与竞争。

那么,如何保持心理平衡,这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心理学家提出了十点要求,值得我们借鉴:(1)不苛求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但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负目标定得太高,一旦实现不了,于是郁郁寡欢,这实际上是自寻烦恼;有些人是完美主义者,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求得十全十美,一旦出现小小的瑕疵要么自责,要么怨天怨地,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所以,为了避免挫折感,人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的能力,心情自然就会舒畅。(2)不要处处与人“争”。

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与人“争”,甚至与人“斗”,使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只要你不敌视他人,他人也不会与你为“敌”。(3)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

妻子盼望丈夫飞黄腾达,父母希望儿女成龙成凤,孩子期望父母是个有钱的“大款”……这是人之常情。然而,当亲人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时,有些人便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长期依靠他人是不现实的,所以,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4)适当“逃避”。

人在受到挫折时,可以暂时采取“避让”措施,像“躲蔽”、“逃跑”,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运动、读书、旅游等,暂时“放一放”,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思考解决的办法。(5)适当“让步”。

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应尽量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人与人之间难免有利益争夺,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非原则问题上,在小事情上面,不要过分坚持,能“让步”则让“让步”,以减少自己的烦恼。(6)对人表示友好。

在生活中被人排斥,常常是因为别人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自己对他人的善意与友好,主动伸出友谊之手,隔阂自然就会减少,心境自然会变得平静。(7)找人倾诉烦恼。

在生活中产生烦恼是常事,把所有的烦恼都闷在心里,只会令自己抑郁苦闷,于身心健康有害。如果能把内心的烦恼向知己好友倾诉,心情会顿感舒畅。(8)快乐忘忧。

在人生的旅途中,千万不要让悲哀、凄凉、恐惧、忧虑、彷徨的心境困惑着我们,牵绊着我们,不要让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及诸多的烦恼笼罩在心头,失去前进的动力。无论命运如何,人都要尽量做到泰然处之,以不变应万变,保持平和心态。(9)培养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不仅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还能增长知识,获得乐趣。像绘画、书法、种花、雕刻等,都可以让我们拥有好心情。(10)知足常乐。

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攀比心太重,处处以他人作为比较对象,于是让自己常处于紧张状态。人如果能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宠辱不惊,就很容易做到心理平衡。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调节自己的心态非常重要。所有的人都应该学会保持心理平衡,因为这样会对自身事业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大有好处,同时也对身心健康大有益处。虚荣蒙蔽心灵

有很多人,被虚荣充斥了心灵,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不能正确听取意见,喜欢他人称赞自己,对自己也不能一分为二,这是他们人格中最大的缺陷。

现今挣钱在很多人看来是应放在活着的首位上。追逐物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来越好高骛远。他们越是看重金钱和物质,就越不容易满足,心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越脆弱。虚荣心导致攀比风、奢华风盛行,更加剧了心态失衡、情绪失控。

托尔斯泰说:“没有虚荣心的人生几乎是不可能的。”人皆有虚荣心,适度的虚荣心可以为人生加分,成为前进的动力;但过度的虚荣心却是一朵带刺的玫瑰,会让人盲目膨胀,付出惨重代价。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就是过度虚荣的代表。她为了能在舞会上引起注意而向女友借来项链,最后虽然如愿以偿,但却乐极生悲,丢失了借来的项链,做了10年苦役才还清这一项链带来的债务。

最为讽刺的是,玛蒂尔德最后却被告知借来的项链是假的。这一切的后果,都是她的虚荣心所致。如果她不那么“想出风头”“与他人争高低”,就不会为了一条假项链,付出10年青春的代价。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玛蒂尔德”类人,他们的月收入也许刚好能维持基本生活开支,可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品味”,他们会用半年攒下的积蓄去专卖店买一个超出收入的奢华品,这种虚荣心,体现了他们追逐利益、不知满足的心态。

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让我们看清楚,虚荣心是怎样让本来倾心相爱的两个人各奔东西的。

雷娜特与恋人艾利希闹翻了,原因很简单:她嫌他是个没出息的钳工。当艾利希羞愤地离去时,雷娜特冲着他的背影大声喊道:“今后你要是不混出个人样儿来,这辈子就甭想来见我!”可她万万没有料到,这句不过是在气头上说的话,竟使他们真的天各一方。

5年后,在科隆火车站的站台上,他们不期而遇了。雷娜特将在这里乘坐开往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火车,而艾利希则刚从驶自汉堡的火车上下来。

久别重逢,百感交集,万分激动,他们忘情地相拥在一起。离开车站后,两人携手走进一家咖啡馆。“快告诉我,雷娜特,你好吗?这5年日子过得怎么样?身体好吗?成家了吗?”艾利希迫不及待地问道。

雷娜特说,她现在是科隆一家纺织品公司的经理,为了在事业上干出点名堂来,她没有时间谈情说爱,所以至今仍单身一人。最近她要去荷兰休几周假,松弛松弛。

想不到原本平庸无奇的雷娜特如今竟有这样的成就,艾利希为她事业有成暗暗喝彩,但怅惋之情也油然而生:假如她和以前一般,那他此刻还可以问她想不想重归于好。可如今要是贸然问她的话,难保不会像5年前那样受到她的冷嘲热讽。“艾利希,你的身板儿看起来还像以前那么结实,想必你也一帆风顺万事如意。”雷娜特边微笑地望着艾利希,边开始探询他近年来的情况。“我吗,这几年运气也还不错,眼下在汉堡造船厂当采购部主任。我今天正巧到科隆办点儿事。”“哦!”她为曾经平庸的他居然升迁高就感到震惊,同时心里又有一股子说不出来的滋味:想不到短短几年工夫,他果真干出了名堂。要是他没飞黄腾达的话,那我说什么也得问问他,还打算不打算和我重续前缘。可万一他要是提及5年前的事儿,那我可就没法子下台了。

随后,他俩又随便聊了一些往事。下午3点,他送她到火车站,送上了头等车厢。别离在即,黯然神伤,两人只是凄楚地凝视着对方,每当四目相遇,却又受惊似地避开对方的泪眼。火车徐徐启动,四目凝眸对视,直到双方身影渐次消失。

艾利希木然地伫立在站台上,懊悔不已:他本应如实告诉心上人,现在自己只不过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吊车司机,而不该打肿脸充胖子冒充什么“主任”。

火车上,雷娜特离开头等车厢,走进二等车厢。她临窗而坐,举报掩面,啜泣不止:“我真是天下第一号大傻瓜,本该毫无隐讳地把自己的现状告诉他,说自己至今仍是小售货员。可我却鬼迷心窍,硬要往自己脸上贴金,谎称是公司经理。再说,千不该万不该,至少也该问清他的住址,兴许日后还有缘再叙衷肠呢?”

一个在站台上,一个在火车上,他们此刻才醒悟到,自己都还爱着对方,但他们更为刚刚的虚荣心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尽管好像保全了一时的“面子”,却永远失去了心上人。

虚荣不是美丽的光环,而是一顶带刺的荆冠,虚荣的人,会将它戴在自己的头上。但是,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毕竟,日子是自己过的,别人代替不了你,你也代替不了别人。凭借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实实在在、轻松自如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这才是人生的真谛;脱掉虚荣的外套,还原真实生动的自我,才会活得健康快乐、有声有色。生活中需要学会“拐弯”

会骑自行车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刚学骑自行车时,摔跤是难免的,而摔跤最多的要数拐弯的时候,因为拐弯时车最容易倒下来。不过,一旦学会了“拐弯”,骑起车来就灵活自如了。其实,不只是骑自行车需要学会“拐弯”,我们的人生同样需要学会“拐弯。”

马嘉鱼是一种银色的海鱼,长着燕子一样的尾巴,眼睛又圆又亮。它们平时生活在深海中,春夏之交会溯流而上,游到浅海去产卵。渔人捕捉马嘉鱼的方法很简单:用一个孔目粗疏的竹帘,在竹帘的下端系上铁块,放入水中,用两只小艇拖着,拦截鱼群。这种捕鱼方法听起来很可笑,因为除非所有的马嘉鱼都瞎了眼睛自己往上撞,否则,休想逮到它们。然而事实告诉人们,这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马嘉鱼有一种独特的“性格”,就是不爱“转弯”,总是一往无前,所以一只只前赴后继地陷入竹帘孔中。即使到这时,它们也不会停止,仍拼命往前冲,结果被竹帘孔牢牢地卡死,为渔人所获。

生活中,有些人就像马嘉鱼一样,头撞南墙也不懂得回头,一条路走到头。他们在前途不明、身处劣势的情况下,或者在有更好的机遇出现的时候,却不知适时调整自己的定位,做出新的选择,结果陷入失败的深渊不能自拔。诚然,执著是成功者不可或缺的品质,但同时也要懂得“变通”,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拐弯”。

20世纪80年代,美国大片《超人》在全球取得巨大成功,其主演克里斯托弗·里夫也因此蜚声国际影坛,风光无限,接下来的《时光倒流七十年》等影片,也让他在影迷心目中有着较高的人气。然而在1995年5月,正当盛年的里夫遭遇一场飞来横祸,人生彻底改变。在一次马术比赛中,他意外地坠落马下,从此,这位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变成了一个永远只能固定在轮椅上的高位截瘫者。

当里夫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他对家人说出的第一句话便是:“让我早日解脱吧。”这时的里夫,可以说万念俱灰。出院后,为了让他散散心,平缓他肉体和精神的伤痛,家人便推着轮椅上的他外出旅行。

有一次,小车正穿行在落基山脉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里夫静静地望着窗外,他发现每当车子即将行驶到无路的关头,路边都会出现醒目的一块交通指示牌:“注意,前方转弯!”而拐过每一道弯之后,前方照例豁然开朗,又是一片柳暗花明。随着峰回路转,“前方转弯”几个大字一次次地冲击着他的眼球,也渐渐叩醒了他的心扉:原来,不是路已到了尽头,而是该转弯了。他觉悟了,冲着开车的妻子大喊一声:“回去,我还有路要走。”

从此,里夫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还用牙关紧咬着笔,开始了艰难的写作,他的第一部书《依然是我》一问世,就进入了畅销书排行榜。与此同时,他创立了一所瘫痪病人教育资源中心,并当选为全身瘫痪协会理事长。他还四处奔走,举办演讲会,为残障人的福利事业筹募善款,成了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尽管只能坐在轮椅上,但里夫每次在公开场合露面时都仍然非常英俊,他蓝色的眼睛依然明亮,声音浑厚清晰。在1996年3月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时,里夫说:“好莱坞应该做更多的事情,在很多方面,电影界可以给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们应该勇敢地迎接挑战。”他的一席话,让在场的观众欢呼雀跃。

美国《时代周刊》曾以《十年来,他依然是超人》为题报道了克里斯托弗·里夫的事迹。在这篇文章中,里夫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时说: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只能做一位演员,没想到今生我还能做导演、当作家,并成了一名慈善大使。原来,不幸降临的时候,并不是路已到了尽头,而是在提醒你:你该转弯了。“拐弯”是一种清醒的舍弃和理智的选择。我们身处一个多变的时代、多变的世界,处处都有“岔路口”,在“岔路口”前,人有时不免彷徨,有时不幸走上一条不适合自己的路,这时候,需要我们停止脚步静心思考,从不适合走的路上“拐回来”,重新走一条更宽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有一个黑人女孩,她从小就显示出音乐天赋,不会认字却能识谱,这让父母以及周围的人都很惊讶。从她2岁起,母亲就教她弹琴,她4岁时就举办了自己的独奏音乐会,并且梦想到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开音乐会。

女孩家所在的阿拉巴马州是美国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地方。种族歧视深深地刺痛了她幼小的心灵,她发誓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成为世界一流的钢琴演奏家。16岁时,她如愿进入著名的丹佛大学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演奏,朝着既定目标稳步迈进。

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她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大二那年暑假,她有幸参加了一个著名的音乐节,在那里她遇见了几个音乐奇才。令她大感震惊的是,在她眼里难度很高的几首曲子,几个十来岁的孩子竟然弹奏自如,而她即使勤学苦练好几年,也无法达到那几个人的水平。她突然意识到,音乐不适合自己,她无法做到世界一流,不如趁早放弃,寻找另外的人生之路。

这一冒险的想法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但她义无反顾,开始调整人生的方向。经过冷静思考,她觉得自己更适合学习政治,于是转入了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这次成功的“转弯”,使她的人生揭开了崭新的一页。26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政治学博士学位,并破格成为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她也是当时唯一的黑人助理教授。由于她政治见解独到出色,渐渐她在美国政界打响名声,后来又被邀入白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政治生涯。

2004年底,她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女性国务卿,被称为华盛顿最有权力的女人。这个黑人女孩,就是康多莉扎·赖斯。不难想象,如果那次没有及时的人生“转弯”,世界上会多一个无足轻重的二流钢琴师,却失去了政坛上叱咤风云的女强人。

看似无路的时候,也许转一个弯,就能看到一片新的天地。顺境与逆境没有好坏之分

顺境与逆境,正犹如硬币的正面与反面,没有好坏之分。在人生的道路上,人有时会遇到顺境,有时会遇到逆境;还有的人,一生顺境多一些,有的人则是逆境多一些。当然,人们都希望遇到顺境,而逆境则是大家都不欢迎的。

其实,人无论处于顺境与逆境,都有可能取得成功,也都有可能失败。关键还是看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以什么样的方法去把握。

顺境能让人心情愉快,做起事情来得心应手。但是,人太顺利了,不一定是好事,多少会让人有点春风得意、得意忘形,看不到潜在的危机,看不清自身的现状,努力奋斗的心态也会逐渐懈怠,浮躁、骄傲、专横等毛病会越来越突出,最终,往往是被自己搞垮。因此,人越是在顺境中,越应该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如临大敌,这样才能将顺境牢牢把握住。

李自成在轻而易举地攻下北京后,事业顺利达到了顶峰,所以他失去了警惕。对于满族的威胁视而不见,做事不再那么谨慎,自己忙着称帝,将领们忙着封官加爵,士兵们忙着抢掠民财,因此,一个多月之后,就被赶出北京。

与李自成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毛泽东,在革命即将成功之前,他多次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实际上就是教育我们的军队,越是在顺境中越要谨慎。因为提前打了“预防针”,所以在进驻北京城时,毛泽东很有信心地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当然,并不是处于顺境的人就一定经不起考验,如果在顺境中能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利用顺境中的各种有利条件,踏踏实实做事,当然容易取得成就。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她们从小生活在科学之家,可以说一生下来就处于顺境之中。但她们两人并不坐享父母的科学成果,而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长女伊伦娜是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则是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于196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顺境中要谨慎,要谦虚,那么,逆境中该怎么办呢?逆境中要不灰心丧志,不怨天尤人,不绝望、不失去信心,找机会、找他人帮助自己摆脱逆境。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

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看见窗外的长青藤的叶子,在秋风中一片片掉落下来。联想到自己的病情,病人想:“等叶子全部掉光,也就是我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此事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贴在墙上。结果,这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病人就认为自己一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