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的力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5 09:13:14

点击下载

作者:[美]道娜·马尔科娃,[美]安吉·麦克阿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协同的力量

协同的力量试读:

作者手记

本书的写作理念源于我们多年的个人及集体体验,书中所有故事及事例皆以真实事件为原型,对涉及我们身边人的许多地名、人名及具体细节等内容,本书都做了特别处理。此外,书中有些故事是许多人的经历的“合成版”。

坚决支持一切探索可能性的创举!道娜与安吉冲出黑暗许多农场主过去一直认为互相痛啄是鸡的本性,认为这种动物生来就不合群,它们之间根本不可能友好相处。于是一些农场就把鸡的嘴剪短,可这样做只是让它们吃东西更困难,于是鸡们愈加饥饿,自啄和互啄反倒更凶了。后来,一位养鸡的农场主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简单却不易察觉的现象——鸡舍里很暗,没有光线进来,所以这些鸡才会啄自己,也啄其他的鸡。于是乎,这位农场主想办法让鸡舍亮了起来,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没错,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人和鸡没什么不同。在想法出现分歧却不知如何统一时,人类和那些黑暗中互啄的鸡毫无二致。两者看似天壤之别,却又极为相似:交流顺畅、理念相同时,我们的脸上便会“光彩照人”;心里光照不足时,我们的思想就会崩溃,于是开始自我抨击、互相攻击。在黑暗中独自摸索思考已经成为人类不能承受之重,协同的力量才是个人和集体生存必需的生命之光。今天的世界,除了共同思考,我们别无出路。序言英雄所见各异,但是他们可以尝试共同思考!本书呈现了一种全新理念,等待你我评判。这一理念关

乎人类的可能性,关乎人们联合起来能做什么。很多人内心

都怀有这个理念,却没有勇气讲出来,只觉得自己的想法太

疯狂。但事实上,这一理念代表的其实是一种新智慧,即能

够创造美好未来的想法和做法。——梅格·惠特利

人类带给这个世界最大的礼物是思考的能力,最大的危险则是无法与思维方式不同的人共同思考。这本书我写了40年,前前后后修修补补,原来的一本书变成了后来的13本书。书稿放在几个马尼拉文件夹里,伴随着我四处闯荡;从美国东北部佛蒙特州的湖畔,到西部的犹他州山区,再到地处美国最西部的加州的丘陵地带,如今又到了太平洋上这个群岛州夏威夷的火山旁。20岁那年我曾给一群孩子上过课,那些孩子住在佛罗里达州的外来劳工区,他们都被贴上了有学习障碍的标签,那时的我满心想的都是这本书;后来我在佛蒙特州诺维奇开设私人诊所做精神治疗师的时候,也会想到这本书;我在美国东海岸、中西部及西海岸为心理学家和社工做培训时,还是会想到这本书;在为多家跨国公司CEO(首席执行官)担任顾问时,这本书仍旧牢牢盘踞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之所以觉得有必要写这样一本书,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全面发掘和发挥我们自身的独有智慧和集体的独特智慧,这个本领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却从来就没有人教给我们!这一缺憾一直是本书写作的原始驱动力。

如今我73岁了,我只能说完成这本书就是我此生的使命。我的人生一直以来就是这种或者那种形式的协同合作,我痴迷于这种生活方式。随着协同合作趋势日益明显,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要在全球经济中保持竞争优势,我们思考问题时就必须学会协作和创新。但是,如果你曾经耐着性子挨过一次无聊透顶的会议,尝试过左右身旁同事对某个项目的想法,和家人反复争论过某个问题,抑或是拼了命地要去参与一项社区活动,那你一定已经发现,大部分人其实并不知道思考问题时如何与他人通力合作。我曾连年参加教育与职业培训,却发现没有任何人谈到“如何学会协同合作”这一话题。

我们常会误解别人,于是沟通就会出现问题。我们会互相埋怨、贬低对方,有时又会责备自己、妄自菲薄,因为没人教过我们要注意自己对他人的影响,也没有人告诉我们要随时调整沟通方式去适应他人。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智慧存在于自己的大脑中,却没有意识到它同样存在于你我之间。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无法有效沟通,是因为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与那些思维方式不同的人共同思考。

过去10年里,神经系统科学家对人类心智和大脑不断探索,有了一些非凡的发现,这些发现能够直接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随着这些新见解的提出,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有多深。我们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能力,也可以削弱其能力。即使无限热衷于电子设备,我们仍然渴望与他人面对面交流。更多的时间我们都在面对电脑屏幕独自工作,根本无法获得协同合作可能带来的新理念和灵感。

我怀着对认知神经科学的无限向往,开启了自己临床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生涯。我接受过专门训练,知道如何用静态的事物、一个名词或者一个“东西”(比如杯子)来衡量智慧高低。那些专家告诉我,有些人生来就聪明,拥有一个大杯子;有些人则没有那么聪明,只有一个小杯子。教师的职责就是装满这些杯子。如此说来,我的杯子大概已经在学校装满了吧。为了支付研究生阶段高昂的学费,我曾去教那些别人都已放弃的“没希望的”孩子。我从未质疑过他们杯子的大小。那里的每个孩子都让我懂得智慧并非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正如花园需要照管一样,智慧也需要培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发现这些孩子多么聪明,只有这样,我才能帮助他们重拾迎接挑战的能力。

过去50年里,我一直以帮助人们发现其特有的智慧为己任,向企业领导、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孩子们传导“智慧多样性”的理念。提到多样性,人们通常会想到种族、性别和文化的多样性,却很少有人认识到人类的思维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安吉。·麦克阿瑟是多维沟通方面的专家(最后成了我的儿媳妇),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见到她的时候,我意识到,若能与她合作,我的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进展。我是在中东长大的美国侨民,在家里4个女儿中行二,

我的整个童年都在探索那些偏僻的角落。那样的生活让我学

会了与不同的人交往,学会了全面看待问题,学会了征询他

人意见、懂得群策群力的意义。很多人认为婆媳之间就像敌

人相见,总难相处,但是我婆婆道娜和我却同心协力地承担

着一项共同使命:持续探索和研究人与人之间成功建立联系

的必要条件。过去13年里,我们一直是一些国际大公司的CEO或高

层领导团队的专业思考合作伙伴,与他们共同探索智慧多样

性的方方面面。我和道娜曾经问过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百事

可乐公司、菲多利公司、哈雷戴维森公司、默克公司和英特

尔公司等大公司的管理人员,他们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最常

见的答案是“人”。他们都表示公司需要及时学习如何更有

效地协同合作,进而在飞速变化的社会中树立一个追求卓越

的集体目标,在员工及同事之间形成更加强大的联盟。因此,

我们与这些客户合作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便是提出一些策

略和惯例,以便他们能发掘每个人的潜能,打破常规思考问

题。我们教会他们如何使自身的智慧多样性(我们称之为协

同的力量)发挥最大价值。

协同商(collaborative-intelligence quotient,也就是本书所说的“CQ”)用来衡量一个人面对重大集体问题时与他人共同思考的能力。要想拥有较高的CQ,就必须学会尊重和维护人与人之间思考方式的差异性,并且运用这种差异性应对复杂多样的挑战。与思维方式不同的人共同思考时,难免会有摩擦,因此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似乎不大可能。我们赞同体育和艺术等传统领域的多样化,然而,对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相对较新的概念,却鲜有应用,因为我们未曾受过相关培训,无法对这些多[1]元化的智能进行评价和运用。经典商业著作《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的作者彼得·圣吉认为,与一个群体中众多个体的智商相比,群体的整体智商实际上会降低30%以上。人们尝试共同思考时出现的这种弱智现象着实令人震惊,然而,协同合作仍然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当下之需。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混沌和萎靡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每一次重要交流看上去都像是一场激烈的多极竞争。非黑即白,非红即蓝,我们不知道抑或是已经忘了该如何共同思考一下怎么才能得到紫色。我们以为必须在两种对立因素中做出选择:要么彼此独立,要么互相依赖,这种错误观念让一个集体四分五裂,无法统一。我们以为自己只有两个选择:独立自主,有鲜明的个人立场,获得认同;牺牲自己的个性及见解,迎合更大的群体——公司、家庭或社区。《市民狗》,马克·奥黑尔

假设你正手握一条绳子,两只手分别攥着绳子两端向相反方向拉扯,那会是什么感觉?而眼下,你的生活中又有哪些对手或者对抗的力量在撕扯着你?大多数思想家、领导者以及组织都深陷这一困境。我们越是努力地挣脱对方,就越是被对方束缚得动弹不得。实际上,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再施压,任凭绳子两端对向弯曲,问问自己“怎样才能一一满足这些对抗力量的真正需求”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解放思想,共同思考如何“让绳子两端团结起来”,直至形成一个圈。

我们凭直觉就知道,只有团结一心,方可度过艰难时世。“二战”期间,伦敦有一条街,那里的几户人家数十年老死不相往来,邻里之间从来不说一句话。谁如果胆敢越雷池,就会受到众人的诅咒,这一做法延续了一代又一代。后来伦敦遭到德国无情的大轰炸(the Blitz)时,这条街上的人家不得已只能挤在同一个防空洞里。面对共同的致命威胁,他们的怨怼瞬间化为乌有,革命友谊顿生。几十年间从未说过一句话的人们开始彼此扶持,互相帮助,交换笑话,笑作一团。

事实上,将我们分开的障碍很多时候压根儿就不存在,只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只要大家都还活着,这些障碍就会冰消雪化,而我们身上与生俱来的交往能力便会发挥作用。还记得“9·11”事件后的第一天吗?作为一个社群,人们发自内心地渴望互相联系,互相帮助,倾其所有帮助那些受影响最大的人,为他们祈祷,为他们提供人力和物资。我们顷刻间改变了习以为常的个体思考方式,那些初看迥然有异的人类需求暂时归于平衡,只可惜这样的状态持续时间太短。理念转折期:从市场共享转为思维共享

我们生活在一个转折期。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为一个时代接受教育,而那个时代却成了过去时。今天的领导者面临的挑战与他们的前辈大不相同,那些前辈只学会了如何正确行事,却不知如何与他人有效相处。他们接受的教育是为市场共享(market-share)经济服务的,而我们则正在步入思维共享(mind-share)的世界,不仅要以理性方案来解决各类分析性问题和程序性问题,还需用创新型和关系型的方式共同思考。素未谋面的人需要一起为复杂问题找出突破性解决方案,因此我们必须克服时空限制、文化冲突以及性格差异,一起工作,一起思考。

在市场共享的思维方式中,物以稀为贵——我有你无,则我占上风。事物的价值由稀缺程度决定,比如钻石。用市场共享理念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实践性、分析性及程序性理念思考问题。我们可以把挑战细分为很多小块,按先后顺序排列整齐,期待可以轻松找到解决方案。一旦有问题提出,我们的大脑会迅速给出答案:预备,瞄准,射击。我们总是把个体和集体的注意力放在缺陷上——认知缺陷、情感缺失和财政赤字。

这种思维方式会导致意见分歧,让我们备受那根绳子两端用力的困扰:要么我对,要么你对,答案只能二选一。领导者之所以是英雄,因为他已经爬上了成功的梯子,积累了高于他人的权力。成功就是靠资产的积累来衡量的。

宜家家居美国前CEO约兰·卡斯泰特将与市场共享理念相对的概念称为思维共享理念。与其说财富是通过交易获得的,不如说它是靠思想和人际关系创造的。一旦事物有了价值,拿它送人就会有所损失;可一旦思想有了价值,情况则完全不同。你有一个好想法,我有一个好想法,我们交流一下,你会轻松获得两个想法,而我也会有两种想法。分享越多,收获就越多。这样,我们形成、分享和提出想法的能力便成为最宝贵的财富。

思维共享的时代要求我们学习如何影响他人,而不是控制他人。这一点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在这个时代,人们能够快速形成维克罗式团队(Velcro teams),跨越地域限制,实现短期远程协作,这种合作形式下,要取得突破性进展需要的是影响力,而非权力。思维共享同样也需要我们培养自身受他人影响的能力,进行巧妙合作,共同推动事业发展。于是,领袖便成了动词“主持”,而不再是名词“英雄”。在一个思维共享的世界里,那些思维最灵活的人终将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人。

市场共享要求我们迅速熟练地给出问题的答案,然而思维共享则需要我们学会如何提出各类问题,打开自己和他人的思路,寻找新的可能性。市场共享用来判定孰是孰非,而思维共享则在探寻可能性。这种探究方式会激起大脑的奇思妙想,而这种奇思妙想正是创新的丰富土壤,有了它,诸多理念开始形成,很多看似完全不同的想法也可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美国趋势专家丹尼尔·平克在其畅销书《全新思维》(A Whole New Mind)中指出,我们无法用昨天的思维方式解决今天和明天的问题。大多数人只接受过市场共享理念的教育,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技巧、逆向思维及弥合差异性等能力都没能及时形成,连正常的生活都无法维持。我们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最努力的人会笑到最后。我们学习使用一些思维策略,比如力求正确、根除异己、控制他人、打击报复、撤回资源等,结果却总是顾此失彼。这些策略使用权力控制他人:利用权力煽动他人,保护自己,牟取利益,维护地位。

CQ是思维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能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现有的专业知识及存在的不足。假设你和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素未谋面的人通话45分钟;开始每个人先就自己的思考才能、盲点以及自己与他人沟通最有效的方式等问题做一介绍。事实上,这就是你了解他人思维方式的使用指南。随着交流的推进,你可以轻松避开那些效果适得其反的假设,通常你会认为这些消极假设是由性格差异导致的。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使用指南,可以帮助你理解周围人的不同思维方式。

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席管理教授罗莎贝斯·莫斯·坎特曾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过一篇关于协同优势的研究论文,对全球11个地区的37个公司及其协同合作伙伴做了观察研究。她和同事发现,与其他地区的公司相比,北美地区的公司往往“对人际关系持有狭隘的机会主义观点”,“经常忽略协同合作关系中的政治、文化、组织和人性因素”,协同合作联盟“需要搭建紧密的人际关系网和强大的内部基础设施网络”。

人们很容易误入歧途,非要在市场共享和思维共享两种理念中分出个好坏。在这样一个转折时期,市场共享和思维共享需要彼此平衡。除了相互竞争,我们还必须学会如何协同合作。

网络专家艾伦·S.柯恩坐拥多家企业,他是这样描述协同合作关系的:“在硅谷,‘协同合作’即你和其他同事或公司为获得成就感共同做的事情。”硅谷人总在寻找新方式加速解决更大的难题,他们采用很多新策略,不断推动事业发展,因此硅谷可谓长盛不衰。这并不意味着硅谷缺乏竞争,也不意味着没有不同思想的交锋。事实上,这里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在竞争之外,这里有更多有意义的协同合作,因为这些公司有着共同的目标:尽可能为顾客提供最好的产品或服务。

很多公司可能在一个市场上力图打败对手,而在另一个市场上又是对方的合作伙伴。微软的Windows系统可以在苹果电脑上运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职业社交网站领导者领英公司也是如此,有时与猎头公司竞争,有时又为其所用,美国著名记者托马斯·弗里得曼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领英公司创始人之一、执行总裁里德·霍夫曼曾经说过,“的确,这一行竞争很激烈,但是,谁都不能单枪匹马获得

成功。苹果公司当下就在集中全力谋求与其应用软件开发团

队的更好合作”。苹果公司的兴盛离不开他们。“取得辉煌

成就的唯一方法就是与他人协同合作,”霍夫曼说,“合作

竞争随处可见。”领英公司便既与猎头公司竞争,同时又为

其所用。领英公司的CEO杰夫·韦纳说过,通过协同合作,一加

一通常可以变成四,他还说:“如果我发现我们能一一得四

的话,我会一直与你合作,毕竟谁自己都不可能做出伟大的

产品。”评估你的CQ

想想谁与你共事时间最长,下面的测评可以帮你评估你们之间协同合作的质量。这个测评将作为一个基准测试,因为在本书的结论部分我们会让你再回顾一下,看看你们之间的默契程度有没有提高。说明•写出5位目前与你共事时间最长的人。•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下面表格的最上面一栏(这个表格

以及其他工具可从我们的网站下载:CQthebook.com)。•接下来,任选一周,估算一下你与他们每个人共事时

间的大致百分比,写在他(她)的名字下方。•按照表格左边所列的4种品质来评定你与这个人的协同

合作,分数从1到5代表不同程度(1分最低,5分最高)。•把每一列数值相加。结果分析

上表左边一栏所列的各项品质可以充实合作思维的内容。这几项品质是我们从全美最大的性别调查社科组织“卫斯理女性研究中心”下属的吉恩·贝克·米勒培训机构的研究成果中借鉴而来的。他们的研究假设人们终其一生都可以在各种关系中不断成长,这一点与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若上表所得总分较低(人均10分及以下),你和同事就要学习和运用新的方法了。

较高的总分(人均15分及以上)说明你们之间是合作共赢的关系。这项测评提供了一种方法,使你能对自身不同的人际关系进行比对,取得分高者之长补得分低者之短。

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会影响你的心智,要么促其成长,要么致其停滞。也许你能直观地感受到,和一个狂躁的人相处久了你会感到焦虑;同理,和一个平静安详、注意力集中的人待在一起,你很可能会感觉更平静、更自在。然而,直到最近我们才发现,他人对我们大脑工作方式的影响竟是如此深远!与我们相处时间最久的人决定了我们的能力是增强还是减弱。与可能结伴而行:激活CQ的4项策略

每当有人问我是不是教练时我都忍不住笑,因为我在运动方面向来没有天赋。我不会扔球,不会握球拍,每个带我玩的运动队总是在实在找不到人的情况下才拉我进去。有的人有一副好嗓子,有的人会分析金融走势,而我唯一的才能就是能帮助别人周全地思考。

安吉也不是教练。从前为了在异国他乡生存发展,她只能事事留心,处处顺应,练就了强大的生存能力。很多时候她无法用语言与人沟通,于是便学着用手势、动作以及多感官并用的交流方式去接纳和弥合许多不同的事物和理念。

Professional Thinking Partners™(专业思考合作伙伴™)是我们公司的名字,安吉和我也用这个词组来定义这项让我们满怀激情投入的工作。我们已经运用本书提到的多种策略帮助和支持全球很多销售团队扩大了影响力,加深了他们与客户之间的联系。我们已经帮助过许许多多个人、团队、公司以及政府跨越由来已久的意见分歧进行思考。通过我们的工作,尼日利亚石油部抛却了几十年的恩怨,目前正与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展开合作;全球最大的休闲食品生产商菲多利公司的高层领导,正齐心协力思考如何生产出有营养的儿童食品;通用金融的全球领袖正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他们面临的市场挑战;知名领导型鲜果果汁公司“博尔豪斯农场”的高层将一项延续95年之久的业务成功转型为市场主导的新业务。

CQ是集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的能量和信息流。为了帮助那些高层领导提高CQ,我和安吉与我们的同事一起,制定出4种思维策略,设计了许多突破性实践活动,将真实的事物与可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下文中我们将分享几个案例,为读者呈现我们是如何与那些被我们戏称为“可能主义者”的领导者共同完成这个CQ项目的。这些人曾经凭借着个人智慧和强大的内驱力成功考入全球排名前10位的商学院,并跻身这些院校前10%的优秀学生行列,然而这个项目让他们认识到CQ与个人智慧和内驱力全无关系。掌握了我们的策略后,这些“可能主义者”意识到,只有当组织内个人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层次改变,整个组织的学习和发展能力才会发生显著改变。本书便致力于帮助你学会像一个“可能主义者”那样思考。

你非常关心的组织或团体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改变世界,都渴望归属于一个更大的集体。与其他能力一样,影响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会休眠,可一旦对其加以培育,它就会不断生长。我们中有太多人不愿意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来改变世界,因为我们压根儿不知道该如何弥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你是个有效率的人吗在这个测试中,重要的并不是最终分数。下面的每个问题会从不同方面加深你对CQ的理解,帮助你进行自我提升。希望你把这个测试当成一项基准测试,现在做一做,读完本书时再做一次,检测一下你与他人协同合作的效率提升了多少。协同合作的效率

本书包含的信息会帮助你了解自己可以做出哪些具体贡献,会教给你最有效的表达方法。你会学着发现身边的人的思考才能,会了解如何拓宽自己的思路让不可能变为可能。最重要的是,本书会让你学会如何充分利用身边的知识多样性,如同一个指挥家那样,虽然自己静默无声,却能指挥乐队里不同的乐器共同演奏出和谐的交响曲。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和安吉希望,通过不断加深对自己及身边人思考方式的了解,特别是对那些跟你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人的了解,你可以成为一个“可能主义者”。首先你得了解如何协调和运用自己的思维,然后拓展自己的认识,这样才能受到周围那些人思维多样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具备激发他人最佳状态的能力,他们也会激发你的最佳状态。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能让你意识到并且说出“和你一起思考时,我会有更好的想法”这句话。

未来一年里,你最想看到什么样的突破?如果能实实在在和身边的人协同合作一次,你想过会有怎样的可能吗?这种可能性对那些追随你的人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和安吉一直在问我们自己同样的问题。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两人一直将自己视为各位读者的“思考合作伙伴”,引导各位运用自己掌握的4项基本策略探索与身边人相处的不同方式,探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激活CQ的4项基本策略

1.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是处理和应对信息的特有方式。我们会教你识别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将其作用发挥到最高水平,还会教你辨认别人的思维模式。

2.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是应对挑战的具体方式。这些方式会激活你的大脑,成为你的自然反应。明确自己的思考能力及思维盲点,也对同事的相关能力和盲点做到心中有数,是提高协同合作效率的关键。

3.探究 探究是构建问题及分析可能性的特有方式。通过分析自己的偏好,了解身边人的行事风格,你会开阔自己的眼界,成为一个更出色的思考合作伙伴。

4.思维共享 思维共享包含令团队团结一心所需的心态转变。我们会教你如何集中个人及集体的注意力、明确意图及发挥想象力来创造思维共享模式。突破性实践

在人类大脑要掌握的事物中,走路和说话算是最难的了。学习这两个本领时,我们并没有把身体上的学习和大脑中的学习区分开来。随着年龄增长,课堂文化、培训项目以及商务会议都让我们知道,学习就意味着熟记客观事实,消化抽象理论。我们可以学着背诵积攒下来的各种细碎的东西,但并没有人教我们改变做法。现实生活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们需要应对各种冲突和压力。使学习活动脱离身体,我们就无法具体呈现所学的东西。从另一方面讲,若能亲身实践该项策略,并特意进行练习,那么当我们最需要它的时候,它就能随叫随到,迅速有效地发挥作用。我们把这些做法称作“突破性实践”。

第一次将突破性实践项目带入领袖研讨会时,我们和彼得·圣吉一同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的组织培训中心做推广宣传。有些人认为他们是这个项目中的“小白鼠”,想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识“真家伙”。然而在经历更多的实践之后,他们开始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比如人类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抑制自己影响他人,在依赖别人和被人依赖时又会有怎样的生理感受。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如何习惯性地运用权力而非影响力去面对挑战。我们仿佛可以听到他们的思维之门大开时的声响。与同事之间的矛盾也从一个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问题变成了一个令人好奇的课题。很明显,亲身体验一个新想法,就会轻松理解该想法。一家大型通信公司的研发部门主管曾如是写道:“在我学过的所有关于系统思考和思维模式的内容中,具体实践对我来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它让我了解到开会过程中我会有怎样的生理体验。”

我们已经习惯了只看自己想看到的,只听自己想听到的,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这些习惯会让我们变迟钝,会限制我们的潜能。这些习惯带来了毫无挑战的舒适环境、毫无洞察力的安心状态以及毫无想象空间的确定态度。•大多数分崩离析都是惯性思维带来的恶果。•大多数瓦解都是惯性思维带来的恶果。•大多数突破都是非惯性思维带来的益处。

在本书中,我们将为各位读者呈现几个精心挑选的突破性实践。这些实践不会给你带来压力,却要求你竭尽全力。你一直在学习惯性思维和非惯性思维的相关内容;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践活动具体感受一下那种理念,这个实践活动一开始我是从摩谢·费登奎斯那里学到的,费登奎斯是一个物理学家,一个获得了柔道黑带的武术大师,也是心理再教育理论的创始人。突破性实践:灵活的思考

按记事起就习惯的那种方式,插握双手并交叉手指。

•现在把注意力集中到你交叉双手的方式上。是右手拇指在上还是左手拇指在上?

•接下来,先松开双手,然后按相反的、不习惯的那种方式再交叉双手(也就是说,如果你习惯右手拇指在上,现在就把左手拇指放到右手拇指上面,反之亦然)。

•反复尝试这两种交叉手的方式,做的同时问你自己:哪种方式感觉更舒服?哪种更别扭?哪种更有安全感?哪种更能让你感受到手指间的缝隙?哪种方式最能让你感到双手的存在?

学习这个实践活动时,我惊奇地发现,我感觉别扭的那种方式反而让我的感知更敏锐,让我更有存在感。而此前,我学到的则是无论如何都要避免别扭的感觉,因为我渴望安全感和舒适感,我一直住在惯性思维的小盒子里,直到我发现了这个小实践。我发现自己做不习惯动作时,其实反倒觉得更有安全感,因为那种“别扭的双手交叉方式”让我感觉更敏锐,而且当挑战来临时,我可以更迅速地松开交叉的双手,做出应对。你是不是也这样呢?无论何时,只要你想提醒自己要尝试以一种新方式思考,试试这个实践活动吧。

[1] 《第五项修炼》于2009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编者注猴子陷阱离这儿不远的一个小岛上,当地居民对一帮恼人的猴子已经出离愤怒了,这些猴子住在村子附近的树林里,村民们井井有条的菜园被这些家伙搞得乱七八糟的。村上一位智慧的长者做了一个小竹笼,里面放上一根香蕉,把笼子放在自家菜园旁边。这天傍晚,一只猴子把手伸入竹笼,想拿走那根香蕉。不料,当它想拿出手时,却被笼子狭小的围栏卡住。想脱身,唯有扔掉香蕉,慢慢将手移出笼子。然而,那天晚上,当老者返回查看陷阱笼子时,这只猴子仍然耗在那儿,紧紧握住香蕉不放,即使这样做会失去自由也在所不惜。很多人和那只猴子一样。有些东西明明可望而不可即,可我们就是抓住不放,即使明白想要获得自由,必须放弃这件东西,我们还是不会放手。困住我们的东西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情形之一便是定式思维——我们总会为自己定位:我是谁,我具备什么能力,如此种种。策略1思维模式 想我所想认识自己思维的工作原理每一个大脑都有自己的思考方法。——拉尔夫·爱默生

我从未听父亲对我说过“我爱你”。他一生中跟我讲过许许多多事情,唯独没说过这三个字。母亲裁剪收集了很多报纸片段,这些片段记录了父亲从一个平民出身的街头霸王蜕变为芝加哥某大公司CEO的传奇历程。父亲经常说,没有儿子能继承他在公司一步步往上爬时积累的知识和智慧,实在可惜。然而,他老人家缺乏一种技能,这是他最大的秘密,也是他最深刻的耻辱。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去父亲的大办公室,走过软软的紫红色长毛绒地毯,走到宽大的红木办公桌旁,再爬到旋转皮椅上。干净整洁的桌面上只有一台很大的盘式磁带录音机和厚厚的一沓文件,用水晶镇纸压着,镇纸上刻着这家公司的标识。日复一日,我摁下录音机的按钮,开始对着麦克风一张接一张地读这些文件。每次读完文件,我就把手伸进一个大大的黑绿色记事簿里,摸出父亲留给我的25美分,这样在回家的路上我就能买个热巧克力圣代。从未有人发现这间办公室里天天发生的故事,从未有人发现我父亲其实大字不识一个。这是我们父女之间的秘密。

整整10年,我一直在父亲的办公室里为他读文件并录音,10年里我们的交流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有趣:事实上,我们已经成为彼此的思考合作伙伴。父亲喜欢我问他问题,我也喜欢学习他给员工鼓舞士气的方法。他向我解释说,作为一个领导,最重要的品质便是能够发现并发掘每一位员工的才能,这个才能也是他(她)为这个世界带来价值的特有方式。写下这番话时,父亲的话仍在耳边回响:“记住这个秘密,道娜,靠人才吸引资金远比靠资金吸引人才可靠得多。”

我知道父亲在某些方面聪慧过人。他能从容地站在千人面前演讲,可以“读懂”手下所有员工的天赋,可他居然不识字!我对其中的原因越来越好奇,越发想了解父亲的思维模式。

过去50年里,我的工作一直围绕着“人们运用不同的‘操作系统’进行思考”这一想法展开。20世纪70年代,我在哥伦比亚的研究生院读书,同时还在哈莱姆黑人区的一个教室给40个孩子上课,于是两地穿梭成了家常便饭。很多孩子的脸上都有被老鼠咬过的痕迹,档案袋里也满是各种标签,写着他们有多么差劲儿。但是,我喜欢这些孩子。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珍贵的谜语,像是在问我:“在这个孩子身上可能会发生什么?”

后来,我在纽约大学遇到了一位清瘦高挑的研究员,名叫E.罗伊·约翰,当时他正在测量某种与一般心理过程相关的脑波频率。他开创了一个名为“神经测量学”的研究领域,使用电脑和脑电图监测一个人思考时的大脑活动。当时,我正和学生一起摸索最适用的阅读方法,想从视读法、拼读法和体验法中选出一种。于是,我把几个学生带到罗伊的实验室,将设备与孩子们连接好。简单来说,我观察到的结果就是,如果我让约翰尼看书面信息的话,他的大脑就产生更多的β波,这表明此时他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但是当我给吉米同样的信息时,他的大脑则产生更多的α波,这表明吉米在阅读此类信息时大脑处于不清醒状态。令我更加困惑的是,当我把同样的视觉信息给詹森的时候,他的大脑产生了更多的θ波,完全是一种呆滞的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在于信息输入的类型决定了每个学生大脑产生的注意力的类型。我又带来一些学生接受听觉输入——声音或者有声文字。在听东西或说话的时候,詹妮的大脑高度集中,而杰西却处于半梦半醒状态,茱莉娅则完全处于呆滞状态。此时,我的困惑完全变成了好奇。我又尝试了动觉输入的方式,让孩子们玩泥巴,来回走动。这一次,一些孩子的大脑产生了更多的β波,一些产生了更多的α波,还有一些产生了更多的θ波。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1)从外界获取的信息输入会让孩子们的注意力在集中、混沌或活跃三种状态之间转换;(2)集中注意力绝不是只有一种方式。大脑会运用三种状态学习和思考。

上述实验加上其他几次经历使我确信,问题不在于“你是否聪明”,而在于“你是怎么个聪明法儿”。凭借这一认识,加上对临床催眠治疗中注意力状态转移的研究,我创建了一个系统,用于了解不同的思考、学习和沟通模式,我称之为“思维模式”。如今,全球各地成千上万的个体都将这一模式运用于教育、商业和家庭关系中,使学习与协同合作更加高效。

CQ的第一个策略是认识这些思维模式。本章及下一章的内容,会在你和那些智商不同的同事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让你们存异求同。首先,你需要学习如何认识自己处理信息的独特方式,这样你才能在[1]学习、反学习、消化所学知识以及表述信息时更加自然。此外,认识自己处理信息的方式还能帮助你设计工作环境,培养新的习惯,从而激发你的最佳思维状态。这一认识还能促使你打开思路,使自己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使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大。

这部分内容旨在增强你的好奇心和个人意识,让你了解不同经历对自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明确如何与他人相处最有效。本章以“理论运用和行动研究”为基础,解释了虽然神经系统科学家至今仍未查明人类的大脑是如何处理信息的,但我们却能通过丰富的实战经验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假设。此类知识能够增加你对自身所处情形的认识,将自己的思考、学习和沟通能力发挥到最佳水平。本章内容与个性无关,尽管一个人思维模式的很多特点通常被错误地归结为个性所致。为你的大脑确定一种特定的顺序来转换注意力,你会发现自己和他人的思想是如何受不同信息输入类型影响的。

书末的附录为你呈现了更加详细的信息和指导,让你明确很多工作环境中如何运用自己的思维模式,也让你了解如何与不同思维模式的人进行默契的互动与交流。

作为思考者,每个人都容易陷在自己的习惯做法和定式思维中,不愿意走出来。你需要学会如何创造各种条件,让自己有机会释放自我,解放思想,迎接可能发生的事。你需要与他人一起不断学习和反学习,这个过程比表面看来更具挑战性。老板和领导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老板有能力暂时搁置信与不信,给各种新事物和新方法出现的机会。起初,我们的所有顾客都认为自己思想很开放,然而他们对解放思想所必需的各种条件的特定组合却一无所知。

[1] 反学习(unlearning):意识到当前运用的学习模式的缺陷,重新思考和建立自己的学习模式。——译者注如何关注自己的注意力

认识自我的思维模式,第一步便是关注自己的注意力,然后再了解注意力的三种状态以及三者之间如何相互促动。准确地说,注意力是指我们处理事情的方式以及从所居环境和所见人群中观察到的内容。注意力可以调节人类自身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流,它是不固定的。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定位、追踪或转换,但是每个人的处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就像水一样,注意力也拥有几种不同的“形式”或状态。它可能是“集中的”,或者说像一块凝冻的冰一样。处于这种状态下,你会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忽略周围发生的其他事情。

注意力也可能处在一个“分配”或“调整”的状态,由内在意识转化为外在意识,然后再由外部意识转化为内部意识,不断对信息进行分类和消化。当你感到困惑不解或者对两个选择举棋不定时(比如在踌躇“一方面……而另一方面……”的时候),或许就处于上述状态之中。注意力还可能处在“开放的”、活跃的、混沌的或发散的状态,此时你会想到某些往事、意象或者念头,并且将其转变为新的模式、想法或者见解。例如,洗澡时脑海中突然“蹦”出一个想法来,或者冷不丁碰上个让自己或高兴或惊讶的瞬间。

下文将对每种状态进行详细探讨。1. 注意力集中

注意力集中描述的是大脑的清醒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脑会产生更多的β波,人的想法会变得非常确定,形成坚定的信念。这时的你目标明确,将集中注意力于眼前的事物上,可能是你的电脑屏幕、其他人的声音或是你手上的铁锤等等。这种注意力状态下最适合做下列事情:

•专注于手头的任务。

•做决策。

•需要注意细节和时限的工作。2. 注意力分配

注意力分配描述的是大脑的潜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脑会产生更多的α波,人的想法会反复不定,不断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在不同事物之间做权衡。这种注意力状态下,你会:

•试图理解。

•消化信息或经历。

•彻底解决困惑。

•在众多选择中权衡。3. 注意力分散

注意力分散描述的是大脑的无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脑会产生更多θ波,此时人会思绪驰骋,天马行空,就像在做白日梦一样。这种思维状态下,你会:

•想出更多可能性,为解决老问题想出更多新方法。

•以新方式看待各种事物,探索不同的选择。

•结合曾经的体验、发生的故事以及见过的人思考问题,会有恍然大悟之感。

我们的思维不断在这三种注意力状态间快速切换——从注意力集中到注意力分配再到注意力分散,再从分散到分配再到集中,循环往复,通常与意识无关。你或许曾经经历过这三种状态的转换,比如夜里驾车行驶在州际高速上,车子经过15出口继续前行,然后等你回过神来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在18出口了,你完全没有意识到车子已经开过了16出口和17出口。你的注意力已经从身边的车转移到车内收音机放送的歌曲上,转移到自己的内在思绪上了。事实上,当时你的“思维”形式正处在动态变化中,从注意力集中转换到注意力分配再转换到注意力分散。你的大脑就像一台织布机,用一种新的方式编织出不同的想法,或是在过去和现在之间不断进行联想式跳跃。我们称这种思考方式为“关系逻辑”,因为你的大脑正在不同想法之间创建新的关联。一个能唤回注意力的日常实践每当我问人们他们最喜欢以何种方式与自己相连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以下手段以一种精巧简单、优雅大方的方式帮助你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帮助你在人生的某些疯狂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选择任意一种感受,比如身体的感受,周遭给你的听觉和视觉感受等,将自己一分钟内的感受写下来或者大声描述出来。•仅仅描述出感官系统传递给你的信息,不要包含任何想法、对比或观点。•转换至另一种感受并用整整一分钟时间描述这种感受。•转换至第三种感受并用整整一分钟时间描述这种感受。例如:“此刻,我看到窗外的桦树在风中轻轻摇曳,在桦树枝头,我看到毛茸茸的嫩芽。我看到一只红色的鸟儿落在草丛上,转过头来。然后,我感觉到自己的手指正在打字,每一个按键都在上下弹跳。我感觉到自己屁股陷在扶手椅里。当我把头往后仰时,感到脖子正在不断拉紧。我感觉渴了。我听到从这所老房子的墙里发出的咯吱声。我听到自己呼吸的声音。我听到自己敲键盘的声音。我听到从大厅里传来的音乐声。”你可以设定时间来完成这一描述任务,时长不限。和我一起工作过的一位男士曾经用40分钟描述出自己的感受。他告诉我说,这个方法比他用过的任何药物(这些药物每一种他都吃过很多)效果都要好。我们认为这种描述能够增加不同感受之间的互通,使我们的思路焕然一新,其效果十分显著。描述法让我们放慢脚步,让我们的想法尽量客观。它能带我们回归中心,回归本身,回归此时此刻。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上述三种注意力状态之间来回转换。每一种状态都是“思想新陈代谢”的一个阶段,在该阶段,你的大脑正在接收、组织、消化、评价和排除信息,并整理编排出新的模式和想法,存储起来,再次对其进行分类,最终确定如何将这一信息表述出来。为什么不对所有三种注意力状态进行评价

如果某人没有对我们做出口头回应,或者他看向窗外、轻轻摇晃或来回踱步时,我们通常认为这个人没有集中注意力。这样的判断未必是正确的。这些表现或许只能表明他处于不同的思维状态或者采取了不同的注意力形式。探索、疑惑、想象、反思、分类……这些都是有效思考的不同阶段。它们都是集中注意力的自然表现,也各有其用。

然而,大多数人接受的教育都在讲,只有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才是有价值的,注意力分配和注意力分散状态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我们十分消极地将后两种注意力状态称为困惑状态、混乱状态或者麻木状态。大多数人在感觉思绪脱缰时,会猛然将自己摇醒,借助原有做法快速找到答案或者明确下一步行动。总有人告诉我们,遇到任何问题,都要尽可能快地找到解决办法。因此,当我们的大脑满是困惑地进行信息分类时,我们就会恐慌,并条件反射似的试图运用逻辑“直奔主题”,迅速集中注意力。

在西方文化中,我们认为在某个人看似沉思或失神的时候打断他,可以有效中断其思路。看到某人全力应对困惑时,我们会积极投入提供帮助,仿佛困惑可以迅速解决一样。我们习惯于立刻给出答案、迅速采取行动、马上做出决策。然而,除非我们情愿花了时间又什么都想不明白,只让脑洞大开,满心好奇,否则梦寐以求的创新思维是根本不可能形成的。

近些年来,许多认知神经科学家进行的多项研究都显示,我们的认知活动(决策、情感、行为、举止)涉及有意识注意的部分比例极小,如同冰山一角。余下绝大部分的心理活动都处在意识表层之下,我们的大脑正是通过这样的活动探索各种关系,建立各种无意识的联系。你或许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工作”,但事实上,你的大脑此刻确实是在这种分散的、相关的思考状态下工作着的。

实际上,处于注意力分散状态且没有外界干扰时,面对各种挑战时胜算也许更大。分散状态可以产生奇思妙想,可以创造华美的交响曲和伟大的发明,可以修复破裂的关系,也可以为彻底解决系统性问题(如气候变化问题)找到多种方案。

能够辨识注意力的不同形式,并且知道如何在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分配、注意力分散三种状态之间转换,你就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发现不同事物之间新的联系,由此可以找到意义。

•将那些看似对立或不相干的想法、客体或事物综合起来看。

•使大呼“有了!”这样的惊喜时刻出现频率提高,此刻总有新事物诞生。

•有真知灼见且敢于表达。

•凭直觉发现可能性。

如今,注意力的三种状态价值越来越显著。下一步自然是通过识别思维语言(language of thought),学习如何在三种状态之间游刃有余地转换。三种思维语言:什么促使注意力转换

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思维语言其实是动觉元素、听觉元素和视觉元素等感性元素的结合体。

举个例子来说,提到柠檬,你可能会想到它的外观——椭圆的、黄色的、有凹纹的、带着绿叶子;或者你会想到它的英文单词拼法——L-e-m-o-n。你可能会通过对柠檬的具体描述——酸的、北京柠檬、水果,对其产生听觉认知;挤压柠檬的时候,大概还会听到柠檬汁流出的声音。你还能根据柠檬在你手上的感觉对其产生动觉感知,回忆柠檬的味道,或者记起上次吃柠檬或挤柠檬汁的经历。

那么上述三种元素的重要之处是什么呢?每种元素都能促使人的思维从注意力的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每个人的大脑都有特定的优先顺序来进行三种状态的转换。在听觉元素、视觉元素及动觉元素之间,有一种元素能够唤起注意力集中状态,另外一种能够唤起注意力分配状态,第三种则可以唤起注意力分散状态。每个人在思考的时候都会用到这三种元素。从动觉元素到听觉元素再到视觉元素的顺序引发的人类注意力状态顺序为集中(1)、分配(2)和分散(3)。这种1——2——3的顺序决定了我们所说的思维模式。

也就是说,视觉信息或许会促使一个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她能轻而易举地用“思维之眼”看到细节所在,顺序吸收复杂的视觉信息。然而,如果你把同样的视觉信息提供给另一个人,这些信息或许会引发其注意力分散状态。他瞪着大眼睛,神情呆滞,想象着各种可能性。这时,第一个人可能会觉得第二个人注意力不集中。而对于第三个人而言,视觉信息则可能引发其注意力分配状态。比如,玛丽看邮件时会很专注,而马蒂看邮件时则可能会发呆。

琼或许在动觉体验上非常积极主动,比如做运动、在房间周围踱步或是做一些动手活动时,她很容易集中注意力,表现得非常警觉、投入、有条理。然而,对凯伦来说,动觉行为、感触或经历却会让他或异想天开,或心乱如麻。

听觉输入在我们的文化中使用最多,滥用也最多,这种输入方式能够促使一些人进入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人们讨论得越多,他们就变得越警觉、越投入、越有条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讨论也许会令他们进入注意力分配状态。他们非常自然地从两方面来探讨一种情形,仿佛一场对话就是一次语言上的网球比赛一样。然而对其他人而言,听觉输入会让他们进入开放而恍惚的注意力状态,此时他们的大脑中充满了疑问。

认识自身天生的思维模式,能够开启你沉寂多年或被错误观念束缚太久的大量才智。也许你曾以为自己不善表达、情绪多变、出言不逊、害羞、太内向或太外向。实际上,当人的注意力处于分散状态时,所有人都很内向;当人的注意力处于集中状态时,所有人都是外向的。重新审视自己片刻:你是在动觉状态中最内向,还是在视觉或听觉状态中最内向?哪种状态下的你又是最外向的?你的思维模式是什么在我的思维机制中,语言似乎没起到任何作用……于我

而言,起作用的元素是视觉和肌肉。——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人的思维是怎样工作的?它是如何在三种注意力状态下自然转换,最有效的信息处理方式又是什么样的?以下4步“迷阵”将会帮你探讨这些问题。你将有机会体验顶级神经系统科学家、作家丹尼尔·西格尔所说的“第七感”或“元认知”,运用与生俱来的思维能力观察思维本身及其工作原理。这种自我评价的方式会引领你走向6种可能的思维模式之一。

和大多数评估测试不同,此番所用的评估模式不是对你进行归类,而是增加你对三种感知元素或思维语言的认识,即动觉元素、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kinesthetic, visual, auditory,简称“KVA”),了解三种元素是如何促使你进入不同的注意力状态的。这一评估模式旨在让你进一步认识到,充分利用自身所想、所学及所谈都需要哪些条件。该模式并非在描述你的性格,然而,识别注意力转换遵循的特定顺序,同样可以让你发现思维的活动。

穿过下列“迷阵”,把它当成你孩童时代常玩的冷热游戏(Hotter/Colder)。当读到不同的描述时,你要明白任何单一的特点可能都不是百分之百符合你,重要的是对思维模式的整体描述。假如,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发现所选的思维模式并不符合自己,那就需要浏览其他模式,看看是不是另一种模式更精准。本书第46页是6种思维模式的对比图。有些人能立刻识别自己的思维模式,有些人却需要用这种新方式进行自我观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你对自己的思维独特而神奇的运作方式会越来越好奇。

第四步

找出你选择的思维模式,然后继续浏览所选模式指向的页码,查看更详细的描述。

如果这一描述与你的情况不符,请再次查看之前的选择,或参考第57页“6种思维模式”,看看是否有更适合你的思维模式。通常,通览6种思维模式是十分有用的,接下来的几天,你可以根据其中内容观察自己的思维模式。如此一来,你或许会对自己思维集中、分配和分散最有效的顺序有深入的理解。VAK模式的特点

你习惯展示和倾诉。浏览目录、逛商店或者观察形形色色的人时,你喜欢观察事物的可能性,会自言自语或者向其他人讲述自己的亲眼所见。你的眼神交流稳定从容,着装通常色彩艳丽,搭配得体,给人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你生性喜爱印刷制品,小说、广告牌乃至麦片盒,都可以吸引你。你的大脑可以储存大量视觉信息,并轻松记住它们。你的感受完全写在脸上,很容易看出来。事实上,在你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之前,别人或许已经从你脸上看出你的感受了。

若推销或创建案例,你的话总能传递很多能量,通常非常有说服力。若讲课,你的课堂也颇具特色,你会为听者讲述细节丰富的故事,运用许多隐喻为他们勾勒出一幅幅图画,讲到要点,你双手也会有所动作来表示强调。说话的时候,你会使用很多视觉词汇,比如“看见、看、色彩缤纷、展示、鲜亮”等词,也会使用视觉短语,比如“我能洞察(see)你的重点”“待会儿见”等。思考时,你通常会用到一些填充语,比如“嗯”“好像”以及“你知道的”等。

你的天赋和优势

•不论你在做什么,从本质来看,都是在讲授或推销。

•你喜欢用故事的形式表述自己的观点。

•你写作很有逻辑性。

•你有很强的视觉记忆,记得住很多人的样貌,记得住某人当时的穿着,记得住某物的样子。

•你可以长时间进行视觉工作。

•你擅长编故事来鼓舞或激励其他人。

•在谈话中,你既可以领会大意,又可以抓住细节信息。

你面临的挑战

•你或许会对身体的感觉麻木,越来越没有活力,比如你只“活在思想里”。

•学习某项肢体动作时,你需要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你对身体接触很敏感。

•长时间参与某项视觉活动以后,你就开始变得麻木无感了。VKA模式的特点

你在视觉上的谨小慎微通常令人震惊。你能立刻在100页报告中找出唯一一个打印错误,这种本领是与生俱来的。对你来说,个人形象非常重要。你想让自己的衣着、身体、财产和周围环境与自己试图打造的内在形象相符。与他人交流时,你最擅长使用眼神交流。你可以保持稳定的眼神交流,但是,有时候你需要闭闭眼睛,或者转移注意力,专心聆听。你凭直觉便能感受到自己看到的事物。

你的内心积聚着强大的能量,所以肢体动作对你而言,可能是很重要的情绪宣泄手段。或许你对读书近乎痴狂,可只有学着按照发音读出声来,你才能坚持读完那些杂志和报纸。开会时,你或许会记大量笔记,这样才不会走神。

在大群体中,你会相当安静。然而,和一两个同行一起或在小群体中,你会表现得很健谈,能从一个话题聊到另一个话题。你的典型特征便是总会问问题。在演讲时,也许人们常会告诉你要“抓住重点”,因为你可能会顾左右而言他,令听众摸不着头脑。做手势、移动或接触都是帮助你准确表达的必要手段。

你会使用许多视觉词汇,即描绘图像或意象的词汇,包括“看、看见、展示、想象”这类词语以及“我能想见那样的情境”或“待会儿见”这类短语。

你的天赋和优势

•你有极强的眼手协调及身体协调的能力。

•你很容易记住看过或读过的东西。

•你能回忆起一个人的长相但不一定能想起他的名字。

•你很容易感知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身体感觉。

•你能感受到周围的人正在经历的内心感受和身体感觉。

•你的肢体活动能力也许很强。

•你具备清晰书写、正确拼读和准确校对的能力。

•你在绘画或设计东西时也许非常注重细节。

•你几乎可以轻松地逐字写下听到的内容。

•你更喜欢小组合作或团队合作,而不是单独工作。

•你会全面听取一件事的信息,而不是断章取义。

你面临的挑战

•你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自发发言。

•你需要花很长时间组织语言。

•你不喜欢别人抢你话头。

•当有人要求你长时间收听某种内容或者有人就你所听内容的细节提问时,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很难集中注意力。KAV模式的特点

你的肢体活动非常活跃,但是眼神或许是害羞而敏感的。一旦机会允许,你很可能会动个不停。即使是坐着,你也很少能老老实实的。你喜欢通过某种有形的方式(动作或接触)与这个世界联系起来。你或许是一个协调能力极好的“天生”运动员,貌似有着源源不断的体能。

对你来说,物质享受非常重要。你会不辞劳苦走老远的路,就为选那些有感觉的衣服,不管它们好不好看。肢体接触很容易,于你而言,这是一个与外界联系的随性而又重要的方式。你的面部表情无法明确体现你的内心感受,然而你的站姿、动作或触碰方式却能说明你的内心想法。

你或许会使用大量的动觉词汇——描述动作或感觉的词或短语,例如“感受”“那东西怎么会让你难以释手呢”或“我驾驭不了它”等。谈话结束时,你可能会说“回头见”或“期待很快再次会面”。当你说“咱们争取从头到尾捋一遍整个过程”时,通常使用的是动觉暗喻。

你的天赋和优势

•你体力很好。

•你的实践能力很强,喜欢徒步行走,做活动。

•你做事有逻辑,有条理。行为有力、沉稳、直接、准确。

•你喜欢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以故事的方式讲出来。

•你看待问题很全面。

•你能够以明确有序的方式感知并说出身体的感受。你能准确地说出头部受伤的部位或腿部肌肉拉伤的部位。

•你喜欢动手工作,比如修理汽车、做木工活或者做工艺品等。

•你擅长教人们如何做事,因为对你来说,将行为转换为语言很简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