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战斗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5 20:54:51

点击下载

作者:林中白狼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考战斗手册

高考战斗手册试读:

序言

林中白狼

大家好,我是林中白狼,多年来一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夜间节目。

我在电波里的名字是林白,林中白狼原本是个网名。很久以前,有一回我在网上跟人发生争执,对方争不过我,气哼哼地在屏幕上打出愤恨的语句:“你……你……你这头林中白狼!”“什么,竟敢叫我林中白狼?!我……等等,咦?这名字倒是,蛮拉风的嘛……那么好吧,谢啦!”

从此以后我就自称林中白狼了,在广播里也经常这么称呼自己。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不喜欢你的人有时会送给你最好的礼物。听众听了广播,给我写信的时候就会称呼我为“狼哥”。

总之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狼是一种怪不错的动物,勇敢、团结、对家庭忠诚。因为一直不愿意像狗那样对人类社会俯首帖耳,所以被人扣了许多帽子。但是我很喜欢这种动物,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狼、喜欢狼。不过还是有不少老同志听到这种动物的大名就紧张。

所以后来,领导不让我在广播节目里自称林中白狼了。可尽管这样,还是会有许多听众习惯性地称呼我为“狼哥”,新听众不明就里地也跟着叫,但是因为不清楚这名字的来历,于是他们在发给我的邮件里写着:“浪哥”——觉得我比较“浪”,主持节目如波涛般起伏;“榔哥”——觉得我的风格像榔头,擅长在节目中砸人;“郎哥”——觉得我适合做伴郎?“廊哥”——该听众一定经常在走廊里听收音机;“螂哥”—— ……

其实应该是“狼哥”,林中白狼。

如今我能够毫无压力地用“林中白狼”作笔名并且再版,这事儿必须感谢凤凰联动,除了第八章的部分内容和某一整章被删除,其他章节基本保持原样。

我喜欢主持广播电台的夜间直播节目,播出时间通常是在午夜时分。听众中很多都是学生,学生中很多都是高三考生。他们在深夜里熬夜用功,无意间听到广播,就此沦为本狼的听众。

时间长了,我就会和听众产生某种奇特的共鸣。信不信由你,午夜时分,大地一片寂静,但寂静也是一种声音,能穿透人的心灵。有时候我觉得似乎能让自己的声线随寂静而起伏,穿越空间的界限,然后清晰地感受到节目那边的人,感受到他们心中的苦恼与忧伤、他们不为人知的梦想……这个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帮助他们,或者至少是陪伴他们。

曾有听众留言说听过林中白狼的节目后,晚上就会做梦:窗外的树林中有狼影闪过,醒来时床头似乎有温柔的爪痕——那正是本狼我在陪伴着如此年轻的你,在守望着你那残酷的青春岁月。

青春异常残酷,而高考正是残酷中的残酷。每一年,我都亲眼目睹无数高三同学被高考所“追杀”、所“压垮”、所“摧毁”。为什么是这样?原本不是应该大家一起“追杀”高考才对的吗?后来我才想明白,“追杀”同学们的并不是高考本身,而是高考所凝聚的来自老师、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巨大合力,而这其中也包含着你自己内心的惊慌、恐惧和怨恨,以及那深埋心底、从未放弃挣扎的梦想。

高考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以说,高考就不该避免。

关键在于,你打算自己冲向高考还是等着高考撞向你(多半直接被撞倒并且惨遭碾压),以及你冲锋时处于何种状态。本狼连续几年在节目中关注高考,然后意外地发现,大批高三考生居然因为收听我的节目而变得神勇,最终战胜高考。也就是说,考生们完全可以从精神上、心理上调整自己,进入某种针对高考的战斗状态,然后战而胜之。

没错,就是战斗状态。

这就是诀窍。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为什么高考是一场战斗,为什么你必须战斗,你又该如何战斗。老师和家长不必再因为担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遮遮掩掩了,这些年轻人没那么脆弱,他们早就应该正视自己残酷的青春、残酷的人生了。既然高考根本就不可避免,那还不如鼓励他们换种姿态,去面对,去战斗。

如果高考是猛兽,你打算以何种状态去面对它?

兔子?

绵羊?

……

狼?

正确的答案是,成为一个战士,然后去战斗。CHAPTER 01我们是战士

高考是一场战斗。

参加者应该是战士。

你愿意作为一名战士去参加战斗吗?

许多人不愿意。

他们不愿意参加任何形式的战斗。

他们觉得自己根本就不适合当什么战士。

每年高考前后,本狼的电子邮箱里都会塞满惧怕作战的呻吟声:我们生活在和平岁月,身体发育尚未完成,怀揣着小小的秘密和忧伤,我们只想不打扰别人也不被别人打扰地成长,为什么非要去当什么战士?

为什么我们被迫在兵营一样的高三向高考发起冲刺?一本本教材像沙袋,一张张卷子如弹坑,一次次模考似战壕。为什么我们非得要跌跌撞撞地从沙袋后面发起冲锋,从一个弹坑扑向另一个弹坑,从一条战壕摔向另一条战壕?班级的名次、年级的排名,像战场上空不断升起的曳光弹,一次次照亮我们狼狈不堪的匍匐姿势,也暴露着我们内心的慌张与恐惧。我们的身边有无数同伴,所有人都密密麻麻地朝着同一个方向,可是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如此孤单无助?是否你已明白他们都和你一样自顾不暇?是否你正害怕会被他们所有人落下?

我们国家为什么会任凭这一切发生,任凭每年数百万甚至近千万年轻人投入他们并不喜欢的战斗,任凭那些并不情愿战斗的少男少女违背自己的天性走上残酷的战场?

听我说吧朋友,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我们国家需要自己的年轻人在必要时能够进行战斗。

写下这些文字时,正好是5月30日。午后的阳光和着微风轻轻掀动窗帘,窗外的城市仿佛凝固的楼宇海洋。这已是高三考生迎接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考试近在咫尺,结果却已基本注定。然而在七十几年前的这个中午,成千上万的年轻战士正奋力冲上山岗,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激烈战斗仍然胜负未卜。

1943年5月,日军布置10余万人发动鄂西会战。他们所要攻击的核心目标,是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南岸的石牌要塞。那时的长江三峡,还没有雄伟的大坝,风景异常美丽,山岭也异常险峻。石牌就位于如今的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之间,是长江三峡最险要的关口,也是当时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的门户,中国军队就在石牌要塞据险而守。

日军的计划是,全力夺取石牌要塞,然后溯江而上,直取重庆。为此他们在石牌方向集中了10万精锐大军,如果他们的计划成功,四川的大门就会被攻破,富庶的天府之国将会在日本师团的铁蹄下沦为一片焦土,残余的中国军队将无险可守,只能退向川康交界的大雪山,或更加遥远的西北荒漠,再也无法形成任何威胁到日本军事力量的战斗力。中国的本土可能就此彻底沦丧于东瀛之手,亡国的危机笼罩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头顶。

1943年的日本陆军,仍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具战斗力的军队之一。当面对中国军队的时候,他们的优势似乎更加绝对。日军拥有更好的装备和给养,更多辅助攻击的舰艇和飞机,更多的大炮和机枪,他们的士兵受过严格的步兵操典的训练,并且被疯狂的武士道精神所鼓舞,好战、嗜血。此前中日两军相抗的战例似乎在告诉人们,虽然中国军队可以英勇抵抗并给敌人造成重大杀伤,但是日本陆军最终总会攻克他们想要征服的任何城市与要塞。

而在中国方面,希望越来越渺茫。残酷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多年,我们国家丧失了所有的海岸线,国都被攻破、百姓被屠戮,军队屡战屡败,向西一退再退。随着大量成年人力不断损失,军队不得不越来越多地补充进更加年轻的士兵。所谓更加年轻的士兵,指的是少年兵。他们可能只有十七八岁,或者十五六岁,甚至更加年轻,越来越多的连队几乎全部由少年兵组成。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来自中国广大西南地区的农家子弟,此前从未接触过武器,一直宁静地与家人一起生活、劳作,不曾与人争斗,更不愿伤人性命。许多少年兵应征入伍后,仅接受了简单的训练,便要穿着草鞋,背着老式的“汉阳造”步枪,步行几百里山路赶赴战场。1943年5月,参与石牌保卫战的中国军队陆续聚集到石牌要塞附近的外围阵地,对于其中的许多少年兵而言,这将是他们平生第一次参加战斗——可能也是最后一次。

直接驻守石牌要塞核心炮台的是一百名中国海军的水兵,他们早已没有可以驾驶的舰艇了——没有比这更能令人辛酸地反映出当年中日两国的实力对比了:1943年,日本帝国海军拥有多艘航空母舰、大和级战列舰、重型巡洋舰、驱逐舰,并能够在南太平洋的广阔海域里与美国海军大打出手;而在石牌要塞,中国的水兵们只能把炮台当成军舰的甲板来坚守。他们一定希望外围阵地上数以万计的守军(尤其是那为数众多的少年兵)都能像他们一样坚决,然而他们对此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图为石牌抗战遗址,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月28日,日军全线进攻,进攻的方式包括飞机轰炸、炮火覆盖以及密集冲锋。中国守军的阵地上任何一点只要稍微出现缝隙,日军就会集中全力进行锥形攻击。

5月29日,越来越多的山头上出现以往战事的翻版:中国守军无力支撑或全体战死,日军攻克阵地或堡垒。与以往战例稍有区别的是,那些主要由少年兵组成的连队并没有像许多年长军官事前担心的那样崩溃,他们仍然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下坚守着阵地。

5月30日,越来越多的日军突破外围防御,开始强攻石牌要塞。几个小时之内,国家的命运就要被决定,而胜利的天平似乎又在向日本方向倾斜。越来越多的中日两军士兵开始上刺刀——他们已经近到能够清晰地看到彼此的面庞了。率领中国守军的胡琏将军接到询问电话:守住要塞到底有无把握?紧急之中,胡琏只回答了一句:“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此话后来被许多人认作是英雄气概的体现,但在本狼看来,这话也可以理解为:我们会战斗到死……但是可能已经无法阻止最坏的结果发生了。而这个时候,中日两军成千上万的士兵正端着刺刀冲向彼此。

日本陆军以擅长白刃战而著称,在严酷的训练之下,普通的日军士兵都拥有良好的拼刺技术。那些缺乏训练,更缺乏杀人经验的中国少年,怎么能选择与如此强大的敌人拼刺刀呢?石牌抗战遗址一角

因为没有选择了,也没有退路了。国家没有退路,个人也一样。而如果用刺刀战斗,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抗战之中,中日两军的军力对比,不妨形容为轻武器对抗战斗机。每次战役,中国守军都不得不蜷缩在堑壕里挺过炸弹与炮火的轰击,然后才有可能获得向日军射击的机会。而中国士兵所使用的“汉阳造”或“老套筒”,射击精度和距离都不及日本士兵使用的“三八式”步枪。所谓“武士道”战斗精神的真实情形是:日军狂轰滥炸,饱和射击,中国军队却常常无法打到对手。而白刃战、拼刺刀,双方必须面对面,实在是公平了许多。纵使单个的日军士兵擅长拼刺,但在大规模的白刃战中,拼刺技术的施展会打折扣。当上万把刺刀彼此绞杀时,更具勇气的一方会更加接近胜利。问题在于,那些尚显稚嫩的中国少年,他们能够比强悍凶残的日本武士更有勇气吗?

1943年5月30日的午后,石牌保卫战进入到白热化程度。在战斗最激烈的阵地上,曾经有3个小时完全听不到枪声。两军并未停战,更不会休息,仗已经打到无法开枪的程度了,他们在拼刺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白刃战就此爆发。日军像洪水一样攻上来,连续不断,白刃闪着寒光。成群的中国士兵端着刺刀正面冲向日本人,前面的刚刚倒下,后面的又冲了上去;成排的中国少年把瘦弱稚嫩的肩膀紧紧并在一起,彼此支撑着向前冲锋,他们战死后,尸体依然紧紧地靠在一起。《中国国家地理》曾这样描写在这场白刃战中战死的少年:“那时候,中国农民家的孩子营养普遍不好,十六七岁的小兵,大多还没有上了刺刀的步枪高。他们就端着比自己还长的枪上阵拼命。如果他们活着,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也会在自家的橘园里啜着小口的香茶,悠闲地看着儿孙,温暖地颐养天年。可他们为了别的中国人能有这一切,死掉了。”

许多国家的历史都曾记载,当国家面临败亡,成年人已然斗志消沉时,少年战士往往是最忠诚、最勇敢的,坚持到最后的战斗力量,他们的鲜血最纯洁也最神圣。只要孩子们依然愿意战斗,愿意流血,国家的血脉就依然可以延续,种族就不会彻底覆亡。

在那个残酷的午后,无数少年的鲜血浸透了长江南岸的土地。3个小时没有枪声的拼杀后,白刃战落下了帷幕。少年们的阵地没有丢失,败退的是日本人。

一天以后,日军全线溃退。

天可怜见,孩子们打败了强大的敌人。

国家何其有幸,在最关键的时刻,我们拥有最年轻的战士。

少年的鲜血,就这样洒在祖国的山岗上。山岗长满青草,不知名的野花至今仍在灿然开放。

在1943年的那个午后,1.5万名中国士兵静静地躺在中国最美的江山中。他们曾英勇地战斗,此时却安静、腼腆,犹如他们短暂生命中的大多数时间那样。我们国家此后享有无数个不再被异族威胁与欺凌的午后,但都不似那一天,轻风吹拂,花香遍野,少年们骤然停顿的青春正沿着江水静静流淌。

他们没有机会讲述自己的故事,所以他们是谁如今早已无人知晓。

他们没有机会结识同样羞涩的异性,所有即将开始的爱情与生活都风吹云散。

他们没有机会像与他们同样年龄的我们一样,准备参加高考。

……

我们国家其实希望年轻人能够战斗。

一直是这样,估计未来很长时间还会这样。因为国家经常别无选择,我们也一样。

在没有战争的年代,高考算得上是最近似战斗的锻炼形式了。通过大规模地举办高考,每年都会有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接受基本的“战斗方法培训”,并进行低烈度的“实战比拼”。正是由于经历了这个过程,我们才有可能从平淡无聊的生活中抬起头来,唤醒内心深处像密码一样传递下来的、固执而又亲切、唯少年独有的战斗精神。

别再叫苦连天了,各位至少不需要去拼刺刀,因为有些年纪与我们相仿的战士在七十多年前替我们拼过了。今天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参加一次全称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试,简称“高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证明自己可以进行战斗,我们应该证明自己可以成为战士。

网络文学中,“穿越”一直是一个热门主题,主人公穿越时空并展开不可思议的冒险,让无数读者羡慕。为了增强现场感和说服力,本狼邀请正在阅读这一章的高三男生与我一起进行一次与战斗有关的“穿越”。

假设你是某中学高三X班的男生,貌不惊人,学业一般。自从上了高三,你曾屡次打算听从老师和家长的良言相劝或恶言批判,甩开膀子苦学一场,却似乎总下不了真正的狠心。你既在心里暗自梦想能够考上一个好到你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好大学,又觉得毫无头绪并由此憎恶教育体制、憎恶高考制度。有时你真希望面对厚厚的复习资料眼前一黑,再醒来时你已完成复习、结束高考、尘埃落定爱谁谁……这件事一直没有发生,直到那天早操时,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正在操场上聆听教导主任声色俱厉的训话,突然有强光袭来,刺得你睁不开眼……

等到你再睁开眼的时候,四周是青翠的大山,峡谷的尽头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大江剧烈流淌。水声激烈,同时伴有某种不祥的声音,似乎是枪炮在轰隆作响。你周围的同学仍保持着做操时的队形,正彼此惊慌地议论着,某老师说大家被集体“穿越”了,而且似乎被传送到抗战时的一个战场了。一些同学试图拨打随身携带的手机,旋即发现完全没信号,有的女生已经被吓哭了。

教导主任爬上高处声嘶力竭地喊着什么,因为没有音箱放大音量,他的声音听上去断断续续的:“……附近有战斗……军队要求我们派学生增援……”人群中抱怨的声浪越来越高,你看到教导主任把手拢在嘴边想让音量再大些:“……我们要对你们负责……绝对不允许……”

一枚日本九二式山炮的炮弹笔直地落下来,教导主任被炸飞了。女生的尖叫声响成一片,物理老师疯狂地打着手势扑向你们:“趴下!快趴下!”草绿色的飞机从头顶席卷而过,翅膀上分明有血红色的圆形标志。越来越多的山炮炮弹和航空炸弹在山谷里炸响,尘土和气浪压迫得你无法呼吸。人群中的惊呼声越来越小,他们都和你一样被吓住了,并且都和你一样在心里念叨:这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这是真的。”校长的眼镜上有裂痕,但还是显得比所有人都从容镇定。按照他的说法,大家不知什么原因被集体“穿越”了,但“穿越”后所面对的现实却是真实的。中国军队正在周围的山岭上抗击日军,他们急需增援。我们可以退向江边,但无法脱离战场,一旦山岭上的防线被突破,全校师生都将难以幸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且这场战斗对于国家至关重要。所以全体男生都需要留在这里参加战斗培训并志愿参加战斗,而全体女生将在女教师们的带领下暂时退到江边躲避。“我要回家!”高三Y班学习委员、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的双料宠儿、那个因为个头高、长得帅而颇受女生关注的大男生突然爆发出上气不接下气的哭喊,却立即被校长以出人意料的严厉喝止:“不许哭!你们已经到了可以当战士的年龄,现在需要你们去战斗,看看那些孩子,他们比你们还小!”——附近正有一群穿着草鞋的少年兵跑向山岭,他们一边跑,一边好奇地扭头打量这边的师生。

你开始明白了,这会儿学习好不管用,学习不好如果这会儿下决心好好学也不管用。山梁那边是铁石心肠的鬼子,跟他们商量肯定不管用。退向江边也不管用,你在历史书上读到过南京大屠杀是怎么回事。你心乱如麻,有点担心这是对你不肯全力投入高考的报应。你想找你的死党商量,却发现他像青蛙一样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他死了吗?你没有勇气上前翻过他的身体,生怕看到的是血肉模糊。你想哭又不敢哭,你完全没了主意,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亲爱的兄弟,让我来告诉你后来你做了什么吧。你和其他人一样领到了武器,整个上午你都在机械地学着如何射击、如何拼刺。中午的时候你主动站到了进攻队列里,其实当女生们开始撤向江边的时候你就决心这么做了,因为她也在那里面——那个你一直暗恋的女生。她在离开的时候曾经转过头来忧虑地张望,那双明亮的眼睛是否也会顺便看到你呢?决不能让她有危险,哪怕她根本不知道你想保卫她,你就是这么想的。

高三的队列组成得很迅速,尤其当校长和男教师们站在前排的时候。队尾起了一阵骚动,你的班主任,那位因为身材矮胖而被你们起过不少外号的中年妇女,正抱着步枪试图挤入你们班的行列,又反复地被男教师们拉出去。队列的后方也起了喧哗,高一高二学生组成了笨拙的方阵,他们竟然想越过高三站到最前列,理由是“学长们还要回去参加高考呢”。结果激起了全体高三男生的怒斥,你也回过身怒吼:“笨蛋,你们自己就不高考了吗!”当你转身向前的时候,觉得自己仿佛已经是个老兵。

现在已经是午后了,山梁那边的枪炮声突然沉寂了下来,可是你和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清楚,战斗还在进行。“是时候了。”校长这么说着,他开始上刺刀,每一个人都跟着他这么做。不过当队列开始前进时,高三Z班的几个男生冲到前面,把校长护在了身后。你吃惊地发现你的死党就走在你的身旁,死党没死,他刚才只是像你一样惊慌失措,如今也像你一样决心战斗。高三的肩膀紧紧地靠在一起,刺刀迎向山岗。必须击退日军混成旅的进攻,决不能让鬼子突破防线,更不能让他们冲向江边。挡住他们,击退他们,打败他们,他们只配滚回小岛吃生鱼,他们只配掉到江里喂王八!

冲上山顶时你在呐喊,所有人都在呐喊。你从前呐喊是为了掩饰内心惊慌,你现在呐喊是因为你已无所畏惧!而眼前迎接你的,是刺眼的强光……

该死的作者本狼我在现实世界中迎接你。别急着骂我,我比你们更加渴望能够通过“穿越”到达1943年的石牌阵地,去增援那些要塞的保卫者。如果出生在那个年代,你们可能就是必须跟鬼子拼刺刀的他们;别小瞧那个时代目不识丁的农家少年,如果有机会接受教育,他们能轻松地把你们班所有喜欢泡在网上的家伙挤到三本去(可能还包括你)。

他们和你们都面临战斗,他们需要面对面地和敌人拼刺刀,你们需要参加高考。因为他们当初拼赢了,你们如今才获得了参加高考的机会。

去参加高考吧,就像去迎接山梁后面的战斗。你们仍然无法指望获得充分的火力掩护,也别对步枪的射击精度抱太大希望,想打赢就需要上刺刀。

这刺刀早已深埋在你的心底,一直在等待你去唤醒。

它的名字是“勇气”。

高考是一场战斗。

我们是战士。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田间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

这是奴隶!”CHAPTER 02中国式“成人礼”

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成人仪式——通常被称作“成人礼”。年轻人往往在参与了正式的“成人礼”之后,才会被认为真正长大成人,可以承担起成年人的义务与责任,可以开始着手成家立业,可以得到作为成年人所应该获得的尊重。

韩国每年都会公开举办大型的“成人礼”,常会吸引到各国媒体和游客,其中当然也少不了来自中国的旅行团。但是其实,这些仪式原本来自中国。

与日本一样,韩国也是一个深受中华汉唐文化影响的国度。一年一度的“成人礼”上,彩衣舞动,韩服飘扬,而其精髓却是儒风盛典,汉唐礼制。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历史渊源极深,在历史上,朝鲜一直以中国的一部分自居,或者以天朝的藩属国为荣。历史学家葛剑雄说,他曾在韩国看到不少古代士大夫的墓碑,都题为“大明朝鲜国”“大清朝鲜国”“有清朝鲜国”。很自然地,来自中华文化的文字、书籍、服装、礼制,被原汁原味地传播到汉江两岸,就此生根发芽,或继续东渡,直达日本。这其中就包括“成人礼”。

所以我的朋友,如果你有机会目睹韩国的成人仪式,与其将其视作独树一帜的韩风异俗,倒不如将他们看作明朝的青年男女正在翩翩行礼;如果你有机会参加每年1月15日举行的日本“成人节”,那迎面走来的东瀛少女,只怕像极了长安城里的唐代丽人……

中国古代的成年仪式是男冠女笄,即男行冠礼,女行笄礼。昔日官府盛典浩大辉煌,远胜如今日韩的山寨版。即使是民间的寻常人家,也会为自家儿女精心准备简朴素雅却庄重规范的“成人礼”。此风不行久矣,儒家风范的“成人礼”在它的发源地几乎彻底没落。这就难怪如今许多成年人举止幼稚好似未成年,而许多未成年人貌似成年却近乎脑残。

近年来一些颇有勇气的汉服爱好者(尤其是女生),面向公众推出行笄礼等成人礼仪,很是抓人眼球。惜乎观者众而从者少,此等古装礼仪尚未超越COSPLAY范儿,要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任重而道远。日本少女参加“成人礼”

与此同时,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校园、不同机构正竞相推出各具特色,尤其是现代特色的“成人礼”。据上海媒体报道:复旦大学500名大一新生曾进行过一场声势浩大的“成人礼”。本狼断定这500位复旦新生应该基本上都是男生,因为报道称这场“成人礼”的主要内容是——集体剃胡须。有网友描述情景:彼时泡沫横飞、刀光闪闪,偶有生疏者手起刀落,顿时血染典礼、惨叫连连。想来500个下巴白花花,间或有血丝飞舞,一定蔚为壮观。

复旦召集五百壮男集体演示个人卫生行为,此等仪式给参与者留下的记忆究竟是兴奋还是狼狈,很难说。本狼猜测该校本着“男女平等”的原则,似乎应该同时另行组织500名大一女生,至于她们最后以何等壮举纪念自己的“成人礼”,这个很难猜。媒体的报道中完全没提这码事。复旦大学的“剃须成人礼”

不过若论举办此等“成人大典”的规模和创新,却另有高校抢风头。据湖北媒体报道: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曾有近3000名男生在校内举行过振奋人心的成人仪式。在那次经典的成人仪式上,有著名影星与亿万富翁到场,为宣誓的大学生们鼓劲加油。仪式结束后,参与主办活动的一家企业,现场为参加宣誓活动的大学生代表们每人发放了一本宣传责任意识的“成人手册”以及一个——安全套。不知那本“成人手册”中是否会为学机械专业的大学生们详解安全套的生产工艺以及使用流程,也不知参与主办活动的企业是否恰好生产成人用品,更不知该校势单力薄的女生(工科院校通常女生较少)是否在数星期内都感到惴惴不安,反正本狼觉得这样的成人仪式似乎太豪放了些。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通常依然渴望庄重和规范,如果为他们举办仪式,可否不那么喜感、不那么雷人呢?

除大学外,全国各地许多中学也都组织过诸如“五四成人礼”“十八岁成人礼”等大型活动。其中一个通行的重要环节是集体宣誓,除个别词汇与段落外,誓词内容与中学生守则乃至小学生守则并无本质区别。此类“成人礼”的效果需要根据你在仪式上的地理方位来判定:倘若你坐在主席台上,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看到他们像小树林般密密举起的右手,听到他们又一次保证以后会听话、守规矩——这感觉肯定不错,而且多半会产生真正的自豪感,成年人的自豪感。中国少年身着汉服举行“成人礼”

可如果你站在台下,辉煌的主席台看上去离你很遥远,那上面坐着的小人儿更是看都看不清楚。面前晃动的众多后脑勺迟早会分散你的注意力,你的内心也许会在众人齐声诵读成人誓言的声浪中感到由衷的感动,但是你很难把这种感动保持到散场以后,甚至与其他人交流——因为你知道,这一切其实与距离主席台颇为遥远的你,没多大关系。

此类仪式其实用“成人观礼”来形容更加贴切,意思是成年人喜滋滋地坐在主席台上观看同学们行礼。至于全国其他学校、其他绝大多数少男少女,他们根本连参加这类“成人观礼”的机会都不曾有过。

百代之间,中原子弟在他们成年时,都曾享有代代相传、令人期待的成年仪式。然而让人泄气的是,当代中国的青少年,并不享有法定的、规范的、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成人礼”。孔子老先生曾经说“礼失而求诸野”,不知如今我们是否需要求诸首尔或者东京这样的异乡之野?

年轻人需要一个正式的“成人礼”,在阳光下,在草地上,在庙堂前,白衣胜雪的学子,衣袂飘飘的同伴,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成人仪式,一个成长岁月中的美好记忆。迟早有那么一天,我们国家将恢复为自己的年轻人举行庄重的“成人礼”的传统,家长和老师也将会郑重地为孩子们举办仪式,甚至他们还将学会真正尊重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人。那么现在呢?当代中国的青少年是否注定会错过专属于自己的“成人礼”?

一万年前,冰河期即将结束,气候正变得越来越温暖。远方不时传来冰川断裂时发出的隆隆巨响,激荡山谷,也激荡着原始部落中正在成长的少年的心。狩猎季节即将在天明时展开,这意味着激动人心的成人仪式就要开始了。那时的成人仪式很猛很刺激,年轻人需要单枪匹马地逗引猛犸象群,将它们引入部落的成年勇士们所设下的圈套,然后捕获其中最不走运的一只。一象捕获,全族不饿。围猎成功的时候,你也就长大成人了。不过,部落的长老补充道,也可能你会被踩扁的,但是没关系,因为巫师会把大象的心脏交给你母亲,这可是无上光荣……那年头不兴走后门什么的,所以就算长老的儿子也曾在一年前参加过这种成人仪式,那家伙自信过度,专门去挑衅一头最大的猛犸象,结果差点被踩扁。“我会去挑战个头儿更大的猛犸象!”兴奋不已的少年天明前才沉沉睡去。剑齿虎在远处咆哮,忧心忡忡的母亲在火光前缝补着兽皮……

人类早期的“成人礼”,通常是以成功捕杀猎物甚至敌人为标志的。环境越艰苦,成人仪式就越残酷、越血腥。这种残酷版的“成人礼”,时至今日仍可在一些部落地区找到踪迹。比如澳洲土著人的成人仪式上,要把少男的门牙折断,少男们必须在成年人制造的种种“恐怖音响”前镇静自若,然后还要接受3名成年男子的挑战,血洒脚面坚持到底方能成人。而在刚果的一些部落,倒霉的也是门牙,族长会在成人仪式上用锉刀把你的门牙锉成尖刀状,据说这种“铿牙礼”意味着少男就此长成“男子汉”,可以与任何野兽搏斗了。可以想象,该部落的许多猎物,都是被活活咬死的。

墨西哥海滨地区某部落的成人仪式是这样的:少男们必须每人携带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游过一条海峡,石头与人哪样沉底都算输。秘鲁的一些地区则盛行“跳崖礼”,少男们(看来世界各地的少男活得都不易)要从悬崖上往下跳,据说有点像高台跳水——只不过崖下通常无水,胆怯者、恐高者都没机会通过考试成为“大人”。最变态的莫过于加拿大洛基地区,那里的印第安少男在成人仪式上,必须生吞一物方可“成年”——此物有腿四条,活蹦乱跳——乃一只活蜥蜴。本狼查到的少女成年仪式中,比较酷的当数因纽特人,少女以驯服一头鹿并独自跨越冰原来向族人宣告:“我已不再是孩子,我会独立闯荡北极的冰原!”

总结一下,发展水平越低、环境越艰苦,“成人礼”就会越残酷,所代表的青春也就越残酷。而当文明发达、国家富裕时,“成人礼”就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雅致。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富裕、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度,难怪那时我们会向邻国出口最规范的“成人礼”模式。

还是关注下今天吧。随着原始部落日益强大,越来越多的少年长大成人,猛犸象只好从地球上灭绝了,今天的我们就不需要在“成人礼”上跟大象玩儿命了。而对于中国的青少年,好消息是没人会跟你们的门牙过不去,不太好的消息是,鉴于我们的国家仍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远没有发达到能够为你们中的每一位举行优雅、规范的“成人礼”的程度,所以,应该派遣大家去参加多少有那么点“残酷”的成人仪式。

其实,三十多年来,我们国家每年都会为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举办明显带有残酷青春特征的、中国式的“成人礼”,该仪式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

其他国家也有高考,但是没有我们这么规模浩大、严肃认真,没有我们这么强的仪式感。每年6月,全国各地近千万年轻人收拾好书包,走出家门去参加这个被称作“高考”的成人仪式。他们为这个仪式已经准备很久了,尤其是高三这一整年,无数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磨砺,他们汗流浃背、头破血流、痛哭流涕,在焦灼与惶恐中怀疑自己、痛恨自己、折磨自己……

受折磨的还有他们的家人——那些年轻人的已经不再年轻的父母,那些已经不再对自己的生活抱有多少梦想却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中年人,那些饱含对儿女的深情却经常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的家长们。他们压抑自己内心的惊慌,笨拙地安抚面对压力张皇失措的孩子;他们通常会陪伴个头已经超过自己的子女走向考场,看着他们走进去,再看着他们走出来。多年前他们也曾是背着书包向前走的少男少女,如今他们站在那里,盼望孩子们能够顺利通过这成人仪式,能够走得比自己更远……

整个中国社会都在关注这盛大的成人仪式,并且尽量保护仪式能够顺利进行。每年夏季,各地官方都会出台专门的政令,要求企业停止夜间施工以免打扰高三考生——对于许多热衷追求GDP增长的地方政府官员,这是他们唯一真诚地希望机器停止运转的时刻;每一起高考舞弊案的发生都会激起全社会的公愤和舆论不依不饶的声讨,试图破坏高考公正性的任何人都将成为全民公敌,因为全社会都明白,那些人在破坏孩子们长大成人的机会;每年距离高考100天的时候,林中白狼都会在电波里发出“高考百天总动员”,它在月光下发出狼一样的嚎叫,分散在全国各地苦读未眠的年轻人会随之而呐喊,好像天明时就要出发去猎杀猛犸象……

我的朋友,这一切只说明一件事:高考,就是中国式的“成人礼”。我们都应该参加这个“成人礼”,然后长大成人。

本狼明白,不是所有人都热心参与这样的“成人礼”。事实上,这年头根本不想成人的大有人在。S.H.E在歌中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节奏明快,旋律动听,但是如果有谁把这话当真,那他就是脑残。我们国家要是发达富裕到大家停止发育都不打紧的程度,那根本也用不着每年为近千万人设计高考这样既残酷又冷酷还不怎么有人性的成人仪式了,不是吗?

小到成绩平平的高三×班某男生,大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国家,都需要经历自己的“成人礼”。好比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就被许多人称作是我们这个共和国的“成人礼”。各位想必还记得那个富丽堂皇的夜晚吧?

在那个神奇的夜晚,一个强大繁荣的国度似乎突然在世人面前绽放开来,令全球为之瞠目。本狼以为,一个国家举办如此惊艳的“成人礼”盛典,并借助现代传媒的力量迅速在整个世界传播,在人类历史上实属空前绝后。在外人看来,中国的“成人礼”之夜超级完美,据说还严重动摇了下届奥运会主办方英国伦敦以及再下届主办方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自信。可是作为中国人,我们自己必须知道,2008年的这场“成人礼”有多不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2008年4月,奥运火炬的传递在西方国家首都的街头遭到骚扰。光天化日之下,暴徒在巴黎街头殴打坐在轮椅上的中国女残疾运动员,而后者把火炬死死地抱在怀里不撒手。大批80后的中国留学生涌上异国的街头,试图保护火炬的传递,试图捍卫自己的国家。他们不熟练,却绝不退缩。那个月过后,国内批判80后玩世不恭、自甘沉沦的声音戛然而止。许多人都记得在伦敦街头,一个中国女孩一边追随着火炬奔跑,一边努力抑制自己泪水的情景。她应该已经知道,一个国家面对挑战无法选择回避,一个普通人面对挑战同样无法选择逃避。残疾运动员金晶在巴黎护送奥运火炬汶川地震中英勇的救援者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更大的打击袭击了整个国家。伤亡惨重、瓦砾遍野,而整个国家迈向“成人礼”的步伐却坚定不可动摇。那些在倒塌的废墟中拼命求生的人,那些被石板压住还挣扎着对亲人说话的人,那些冲向废墟的士兵和志愿者以及无数再也无法发出声音的人,那些仍然在教室里握着圆珠笔却再也无法写出下一道题的答案的孩子们……这一切直到今天依然撞击着我们所有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而所有的挣扎、挽救、奉献,眼泪与汗水,痛苦与希望,令我们国家的人民有权要求免于灾祸并获得更美好的生活,令我们国家有资格要求一个盛大与荣耀的“成人礼”。

一个国家是否可以拒绝长大,可以在绝望与哀痛中一蹶不振,放弃国家的使命与理想,拒绝成长为成熟的国家?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这样的国家是天然地负有使命的,不仅对自己,而且对全人类。如果我们甘心在二流国家的行列里厮混,并且照会其他国家,说本国麻烦多多,尚无意成人,望各国宽宏大量容我继续保持天真——谁会相信?谁会善意同情而不是冷笑连连、鄙夷有加?谁会真诚抚慰而不是趁机占便宜甚至蹬鼻子上脸欺负上门?

如果生来就是大象的命,为什么甘心做猪?!

国家如此,个人也是一样。国家需要以举国之力渡过难关,去举办宏大的“成人礼”;我们需要整理书包,穿好外套,告诉自己以战斗状态去迎接高考——这中国式的“成人礼”。CHAPTER 03为自己而战

数年以前,本狼主持网络访谈节目。有一回采访的是一位刚刚在国内赛区胜出,即将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选美大赛的佳丽。该佳丽眼波柔媚、身材曼妙,温言软语地回答着网友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在远离祖国的地方参赛,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美女,你是否会感到紧张?

该佳丽听闻这个问题,立刻挺直纤腰,正色答道:“不会,因为我知道,我的身后站立着13亿中国人民!”——网上顿时一片喝彩、撒花外加“挺”和“顶”。?霎时间,一个妖娆的选美小姐消失了,我的眼前恍惚闪现出从前仰慕过的某位三好学生的身影……

记得当时本狼犹豫半晌,最后还是诚恳地建议佳丽小姐:倘若在国外参赛时遇到类似问题,能否不这么回答,能否不要提“13亿中国人民”之类的话?佳丽听闻此言,樱唇半张,她完全没料到这句处处赢得掌声的“必杀句”竟然没有征服本狼。美女瞪大杏眼怒目相向,那放射状的假睫毛眼看就要化作小箭射将过来,我急忙解释道:其实美女您出征选美大赛,完全靠的是自己的美貌、智慧以及征服人心的亲和力,只要能获胜,世界人民自然会对培养出此等佳丽的国土心驰神往;您的同胞虽然人数众多,却没办法身着比基尼集体出现在泳装环节为你助阵,再说那样人家会说你以势压人的。说到底,这事您只能靠自己……2016年世界城市旅游小姐三甲出炉

在我们传统的报道方式中,取得佳绩之后的体育健将们似乎最爱使用这样的“必杀句”:因为我的身后站立着×亿中国人民!殊不知人民有太多的事情要忙碌,很难做到为了某体育项目而集体驻足——足球除外,但是偏偏国足战绩不佳。这就是为什么当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上乐不可支地说“我已经使出洪荒之力啦”时大家那么开心。另外,此种思维的基础依然是“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似乎没太考虑一些小国的感受。

比如飞人博尔特是牙买加人,该国总人口只有不到300万,跟北京市海淀区的人口差不多,但并不妨碍博尔特在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国际体育赛事百米大战中奋勇争先。黑壮小伙博尔特,当他在起跑点蹲下时,并不需要想到在家乡有二百多万双眼睛正牢牢地注视着自己,体育场里的眼睛就够多的了,他要做的是集中精力,牢记起跑要领;而当发令枪声响起,也没必要在心里念叨:为了牙买加,冲锋!他要做的是不顾一切地把身旁赛道的选手甩到后面,在这一刻他必须一心一意地为自己而战,才有机会抢先撞线。而当夺取桂冠、功成名就时,博尔特高举牙买加国旗绕场示意,此时他就可以把奋斗得来的荣耀愉快地、从容地奉献给自己的祖国。

一个强大的国度之所以强大,一定不仅仅是因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还应该是因为该国的国土上,生活着许多优秀而强大的个体。这些个体通常并不打算倚多为胜,却能够凭借自身的优秀素质在较量中胜出,从而惠及自己所从属的国度。这样的个体并非高不可攀,不需要跑得像博尔特那么快,也不需要拥有世界小姐那样的美貌,可以是任何人,但在关键时刻,必须要懂得并且善于为自己而战。2015年博尔特在北京田径世锦赛夺冠

一个国家最不需要的,就是那种嘴上高喊爱国,并且总是以偏激、极端的言行显示自己比别人更爱国,但实际上个人素质低下、生活一团糟、P本事都没有的乌合之众。他们总在龇牙咧嘴地到处挑衅,看似很好战,却永远不明白为何而战、为谁而战以及如何正确有效地作战,结果只好在无聊的网络聊天与谩骂中浪费生命。而当真正的战斗来临,国家根本无法指望他们,因为作为个体,他们实在太垃圾,战斗力基本等于零,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避免自己沦为这等货色。

那么,国家究竟需要我们成为怎样的个体呢?

2050年,我国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知道,对于许多高三的同学而言,这些屡经背诵的文字只是文字而已,不代表任何实际意义,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们能随我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这首先意味着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奔着发达国家水平猛冲——中国人口众多,是美国的4倍之多,这就意味着只要中国的人均产值达到美国的四分之一,总量就可以与美国打个平手;如果人均达到一半,总量就是人家的两倍;而如果人均追平,那我们就很低调地不去想会发生些什么了。反正我猜那时国家又会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人均不拿第一坚决不罢休。

这可真是史无前例的发展蓝图,是史诗般的国家复兴战略。而在这个现在已经开始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多地涌现出这样的个体:自信、有教养、受到良好教育、不偏激不狭隘、通过奋斗赢得富裕和成功。本狼真诚希望本书的读者能够成为其中一员,成为令你的家人、令你自己感到骄傲的优秀而强大的个体。

要成为这样的个体,一定要懂得并且善于“为自己而战”。

但是请恕我直言,你们中的大多数,根本就没有过“为自己而战”的概念,更不习惯于斩钉截铁、理直气壮地大声说“我要为自己而战”。

在漫长的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诸位逐渐领悟到以下理论的表述是受欢迎的:学校是全心全意地为学生着想的,老师是无微不至地爱护同学的,家长是呕心沥血地为子女打算的。这些基本上都是事实,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一定能够领悟到的。但是我们的教育体系,似乎认定了我们天生愚钝,无法看清这么明摆着的事实,要么就是害怕我们年纪轻轻就患了健忘症不知感恩,所以总忍不住把这几条对大家反复提示,甚至强行灌输。虽然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在情急失控的时候都会说出真话来:“你总得为自己想想!”但是基本上,长辈们不提倡“为自己而战”的概念,以免下一代不好管教,忘记感恩戴德倒还罢了,倘若战斗的火焰烧到自己的脚面那可是大大的不妙。

于是,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之中产生了许多被大人唤作“怎么这么不懂事”的孩子,他们居然一点都不被许多感人肺腑的话语所感动,甚至当一些成年人自己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时候,那些孩子仍然拒绝作感动状——其实那种感觉与吃多了肥肉没什么区别。他们拒绝为了没完没了的感恩和报答而战,但是通常也不晓得,其实还可以“为自己而战”。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真诚地“为他人而战”的好孩子,他们会为了不辜负学校的殷切期望,为了不辜负张王赵李诸位老师的精心培养,尤其为了不辜负含辛茹苦对自己寄予莫大期望的父母——“我爸妈,真的太不容易了……(泪光闪烁,开始哽咽)”——好吧同学你赢了,我必须和大家一起用力拍巴掌以示嘉许,其实也是为了防止你的泪腺进一步泛滥,把大家强行拖进不得不陪你伤感的尴尬中。同学你真的好无私,好高尚,好符合传统教育对于我辈的期待。但是我跟你说吧,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高考不相信眼泪,其实你的父母也未必相信正在面对高考的你所流下的眼泪,“这孩子……该不会是关键时刻不行了吧?”(父母一边抚慰你一边想)

假如你的父母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那么基本上,他们从懂事起就怀着对高考的巨大恐惧。在他们出生之前,国家曾经历了大饥荒,经历了“文革”,高考在年轻人的欢呼声中被取消了,但是欢呼的年轻人随即被送到农村去“上山下乡”,他们上下了没多久就不怎么欢呼了,反而特别希望能有机会回到城市上大学——这件事情证明如果没有高考,情况可能会更糟糕。

所以你父母的父母很可能原本以为他们的孩子将来长大后就会加入在广阔天地“修地球”的行列,可是到了1977年冬天,国家宣布恢复高考。这消息像一声霹雳,响彻了冰封的大地,让无数绝望中的年轻人看到了希望。五百七十多万考生闻讯赶来,冲进了全国各地简陋的考场。五百七十多万考生,只相当于如今每年高考人数的一半多,但在当时却是史无前例的。由于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远远超过了有关部门最大胆的估计,一时竟然找不到足够的纸张来印刷考卷!关键时刻,据说是由邓小平同志亲自拍板,调用了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这才解了燃眉之急。镇江一市民展示1977年高考准考证

1977届高考考生中的大多数,是憋了10年之久的50后,个个经历曲折、历经磨难,而且把高考当作最后的改变命运的机会。在1977年的高考中,五百七十多万考生中最后录取的人数是27.3万人,录取比例是21:1,录取率是4.8%,谁被录取谁直接就是天之骄子。对比一下吧,2016年高考考生总数高达940万,录取人数752万,录取率高达80%。也就是说,如果把1977年的考生挪到现在,全体录取还有富余。但是那年,他们没这么好的运气。太多人含恨落榜,然后怒而婚嫁,生下了很多70后……

这下子你知道70后的成长背景了吧,全体70后,无论他们的父母是否参加过高考、高考有没有成功(绝大多数没成功),他们都会被父母深刻地影响,以至于70后在青少年时代最大的梦魇便是面对高考。那时所有家庭都不富裕,所有学校都单调乏味,所以大家都不用操心没钱或者无聊之类的事情。70后像你们这么大时,不上网、不自拍、不看手机、不聊QQ、不淘宝、不打LOL、不早恋,他们最最关心的就只有一件事:考大学。

这便是70后那么在乎子女考大学这件事的深层心理原因。70后自己都曾经陆续参加过高考,如果当年他们曾幸运地考上,那么他们理所当然地把自己如今取得的一切成就都追根溯源地归功于当年的高考成功,并希望子女延续自己的辉煌;如果他们当年不幸落榜,那么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认定今日的坎坷与磨难都起源于那次失利,起源于一道答错的题目,起源于那个清晨的感冒……他们会加倍地希望从自己的子女身上获得补偿,怀着青少年般的热情盼望自己的孩子去实现自己当年不曾实现的青春梦想。

?所以同学们,请理解一下你们的70后父母吧——他们是仍然没有摆脱青春伤痛的中年人,高考给他们留下的伤口从未愈合,也许只有你们才能帮他们最终痊愈,也许只有你们才能最终安抚他们的心——70后的心,曾经同样怀揣天真与梦想的心,曾经被无情的命运践踏过的心,假装坚硬却脆弱到生怕再被打击一次的心。人长大后,迟早会发现,你需要像照顾孩子那样照顾父母的情绪。要是你愿意,不妨从高考开始。

阅读这本书的人,应该也有70后的家长吧?一心想帮助各位高三考生所以才写作这本书的本狼我,想对各位说:你们为孩子们操了很多心,为他们提供了你们小时候无法想象的丰富的物质条件,你们劳累自己、损耗健康,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所以你们原本应该是值得孩子们尊重和热爱的父母。但是请恕我直言,现在看来你们有些方面提供得太多,有些方面又给予得太少。造成的现状是孩子们通常不太领情,而你们也不太理解他们究竟在想什么。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难道说他们在吃穿不愁的情况下就不可以有烦恼、不可以有更大的烦恼吗?

本狼曾在非洲旅行,在简陋的西非渔村,看到过在沙滩上滚铁环的父亲和他的孩子们。他们不停地转动铁环,每次旋转似乎都能成为欢乐的源泉,成为父亲露出雪白牙齿和孩子们在沙堆里打滚的理由,成为他们互相拥抱的理由,那景象好似在天堂一般。那位父亲或许无法提供iPad或者智能手机,却为他的孩子提供了更加重要的东西:爱、呵护、陪伴、全身心的关注和支持,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的幸福感和深沉的安全感。

而这些正是我们的许多父母所无法提供的,也偏偏是许多父母本应给予自己子女的最重要的东西。70后的你们忙碌不堪,为了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而步履匆匆,为了在事业上打拼出自己的位置而征战不休,你们认为自己已经给孩子创造了足够丰富的生活条件或者掏了择校费就算对他们很好了,又或者,你们从幼儿园时代就让孩子们披挂上阵,毫无兴趣地上所有“兴趣班”,不论长短地练习各种特长项目,就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你们几乎要把他们累死在起跑线上。本狼冒昧问下:你们是否能想象一只母猎豹热衷打猎,为了下一代的茁壮成长而捕食了N多羚羊,却懒得理睬自己的孩子,不肯去用舌头为幼仔梳理皮毛?又或者,一头成年北极熊为了让幼熊尽快适应北冰洋,不停地推它入水,逼迫它参加“铁熊三项”?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像其他动物照顾它们的幼仔那样去照顾我们的孩子?

没有关爱的物质是冰冷的,没有呵护的富足是孤独的。许多孩子的问题,在本狼看来,都是由于长期低温所导致的冻伤。更别提这一代孩子的父母,恰好是史上离婚率最高的一代,不少未离婚的夫妻又长期貌合神离。轻率与不负责任的婚姻导致无数裂痕,而最深的裂痕隐藏在孩子们貌似什么都不在乎的表情后面……

各位家长,我知道你们各有各的不容易,但是你们没有理由把你们自己无法化解的压力转嫁给下一代。所以请不要再对孩子说:“我为你操碎了心,你要是高考考不好你对得起我吗?”“我如何如何不容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吧啦吧啦,其实你们只是在习惯性地抱怨自己不如意的生活,在喋喋不休地诉苦而已,但是拜托请不要再打扰高三考生了。

请住口,谢谢。

同学们,你们没必要为上一代而战!你们只应为自己而战!

一个人如果不学会为自己打算,不学会在关键时刻为自己而战,那么你就算过得了高考,也迟早会在未来某个关口被KO掉,或许是在大学毕业找工作时,或许是在职场中面临升迁时,也或许是期盼已久的爱情、婚姻来临时……

一个人,只有当他全力以赴地为自己而战时,才是真正生活在真实世界里的真实的人,才有可能真正发现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才真正有可能依靠自己独立生活,而不是多亏别人的溺爱、说教、忍让或者斥责。“为自己而战”的人是最有生命力、最有战斗力的。当他战而胜之,才能够惠及他人,惠及父母,惠及师长,惠及国家。高考就是一次这样的机会,高考是诸君第一次充分体验什么叫“为自己而战”的机会,请好好把握,为你自己战斗一回吧!

在高考中“为自己而战”,首先意味着为自己的独立和自由而战。

12年来,我们为了学习成绩这点事受尽折腾。多少人被老师点名批评,多少人被父母大声责骂,多少人受到同窗的冷嘲热讽,多少人付出了视力降低的代价。更别提多少次我们曾战战兢兢,担惊受怕;多少次我们痛恨自己,自卑到家;多少次我们悄悄燃起希望,却又被冷水无情浇灭,心中冷到结冰打滑。

12年了,这一切应该有个了结。没有一个人,应当永远在指责中生活,即使我们身为凡人缺点多多,达不到没有尽头的完美境界;没有一个人,应当永远在被催逼中度过自己的人生,就算我们性格闲散,不求没完没了的上进拼搏。学校、老师、家长,他们无休止的督促与责罚必将有休止的那一天。那一天,我们去高考。

说来真是好笑,由于所有人都对我们连哄带骗、连拉带拽、连踢带踹,所以我们本能地抵触、反抗那一天的到来。然而其实我们自己才应该是最盼望那一天的,因为那一天之后,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将获得相对的独立和自由。

高考是一艘渡船,它会承载我们穿越忧愁与烦恼的青春河流,驶向成年的彼岸。彼岸并不完美,却至少会有独立的天空,和比较不被打扰的自由的空气,传说许多人都在那里找到了新的希望。渡船很拥挤,不配救生衣,每个人都得靠自己,认真划桨,拼命努力。船行一半你才得知,剩下的一半要靠自己游过去。河面上乱成一团,有些倒霉蛋直接沉底,有些人被河水卷走,随波逐流地漂向不知名的远方。而一些准备充分的幸运儿,则开始有条不紊地游向彼岸那金色的港湾。你也在水中挣扎,寻找着彼岸的方向。虽然人头攒动,你却无法依靠其他人——哪怕是你最好的朋友,哪怕是你一心以为不能撒手的情侣,快撒手吧我的朋友,拖拽只会让两个人一起被淹没!所以你只好靠自己,你只好开始独立面对。绝望的浪头一个个打向你,让你的泳姿变形,让你不时呛水,让你心生惧意。坚持住我的朋友,别去想那些闪闪发光的港湾,忘掉不切实际的庆典场面,只要能到达彼岸,哪怕只是个陈旧的码头,哪怕只是个小小的渡口,哪怕只是片人迹罕至的沙洲,爬上去,你就第一次有资格说,我终于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了相对的独立和自由!

对许多同学而言,高考为我们赢得了人生中第一次离家的机会,第一次去另外一个全新的城市、全新的学校、全新的环境的机会。我们爱父母,但是别再每件事都要管我们了。既然我们通过了高考,我们首先索要的报偿就是独立生活的机会,自由地呼吸大学空气的机会。

在高考中“为自己而战”,还意味着为你的梦想而战。

各位面临高考的亲,你们从未经历过真正的动荡,所以你们太容易忧伤,容易忧伤的人太软弱,会对那些经历过动荡的人无法抵抗。那些人是70后,你们的父母,经历过动荡的他们不会忧伤,只会选择对过去遗忘,对未来对你们设定梦想;这梦想如同襁褓包裹着你们那孤单的成长,这梦想如同鼓足劲的风帆不在乎你到底为什么忧伤。但这梦想其实并非你的梦想,它既有可能让你加速成长,也有可能像锁链窒息属于你自己的真正梦想。

你有自己的梦想吗?

如果你此刻居然对着这本书说你根本没有梦想,那么劳驾你放下书本,走出房间,往脸上泼点凉水,然后找个地方坐下来认认真真去想。如果头脑一片空白,那就不妨左右开弓拍打自己的面颊——有人管这叫作“抽自己”——直到想清楚你的梦想到底是什么。

我不相信你没有梦想。哪怕你羞于承认,竭力掩饰,有时还否认它的存在。可是梦想就在那里,在思维的尽头闪闪发光。你梦想受人瞩目,梦想变得富有,梦想长得漂亮,梦想二诊反败为胜,梦想北大清华,梦想哈佛耶鲁,梦想浪迹远方,梦想当个白领,梦想开间小店,梦想爸妈复合,梦想和她肩并肩骑车回家,梦想他会注意到你爱上你……没有谁的梦想是卑微的,也没有哪个梦想应该被嘲笑,纵然梦想常被自卑所遮蔽,被虚荣所歪曲,但梦想依然像茫茫黑夜中的灯塔一样指引我们前行。

而在我们国家里,许多年轻人要接近自己的梦想,就必须首先通过高考这个关口。每年高考发榜后最悲惨的事情,并不是有多少人落榜、失利,而是多少曾经的梦想就此破灭,如同尚未开放的花朵陨落在心灵的泥潭。恕我直言,如果你不在高考中为自己而战,为自己的梦想而战,那么你很可能就没资格继续保有梦想,更别提接近梦想甚至实现梦想了。因为这个社会,正在极严厉地惩罚那些不读书的人!

在高考中“为自己而战”,对于许多县城的同学,尤其是农村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