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中医谈风湿病(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6 13:21:00

点击下载

作者:茅建春,顾军花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龙华中医谈风湿病

龙华中医谈风湿病试读:

前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而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博大精深,简便廉验,已成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代表。为了推进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增进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我们特别编撰了《中医养生重点专科名医科普丛书》。

本丛书一共分为8本。其中,《龙华中医谈养生》最为重要,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此书对中医养生的精髓做了详尽的介绍,具体从中医养生的概念和特点、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五脏养生、情志养生、体质养生、环境与养生、起居作息与养生、睡眠养生、饮食养生、气功养生、针灸经络养生、药物养生、因人养生等方面,论述了中医养生的脉络发展、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既有理论的探索,更注重对大众健康养生方法的指导。

另外7本分别是《龙华中医谈心病》《龙华中医谈肝病》《龙华中医谈肺病》《龙华中医谈肾病》《龙华中医谈脑病》《龙华中医谈肿瘤》《龙华中医谈风湿病》。这7本书均采取问答体例,重在说明具体各科疾病诊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各科疾病的特征、发病机理、辅助检查资料的解读、西医基础治疗、临床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日常中医养生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偏重实用,重在解决具体问题。

全套丛书既有宏观论述,又有微观内容,理论联系实际,选材精练,专业严谨,对大众养生健康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于书中的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时进一步完善。最后,希望本套丛书的出版,能使大家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肖 臻 郑培永2018年8月

内容提要

风湿病是困扰民众的一大类疾病,大多与免疫相关,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手段以中西医结合为优。本书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围绕常见风湿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原则、保健、养生、护理、营养、食疗、心理、外治法等方面展开,有利于读者对风湿病知识的初步了解,但具体用药仍需根据病情咨询专科医生。

本书力求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科普性,但也不乏科学性,内容涉及现代医学知识及中医知识,还有许多具体临床治疗方法的运用。本书编著者多为长期从事风湿病临床研究的著名教授、主任医师及高年资主治医师。全书涉猎广博,涵盖风湿病各方面内容,适合需要了解风湿免疫病相关知识的读者阅读,对基层医生也是一个较好的科普读物。第一章风湿免疫话基础1 什么是风湿病

风湿(rheuma)一词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文集》有关人体解剖一文中提到:人的体液由于湿冷而下注于四肢、内脏引起疼痛的疾病,即为风湿。与此同时,公元前5世纪,在我国《黄帝内经》出现了“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记载,认为风、寒、湿等外邪可以引起骨骼、皮肤、肌肉、筋脉不利而疼痛,日久可累及内脏。随着中西医学不断交融,发现两者存在共通性,故而将rheuma翻译为风湿。从广义上说,凡是引起骨关节、肌肉疼痛的疾病都可以归属于风湿病。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风湿病的认识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这里所讲述的风湿病,主要是一大类有关节、肌肉等临床症状及病变,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相关联的疾病,故而西医也将这一类疾病称作自身免疫病,它包含了许多种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等,同时也有些跨学科的疾病,诸如痛风、骨关节病、产后风湿等。对于老百姓而言,风湿病这个说法更容易接受。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和对风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风湿病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用于治疗风湿病的手段也越来越多,风湿病的预后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着探索,许多未解的难题等待攻克。2 风湿病主要包括哪几类疾病

现代风湿病全称为风湿性免疫病,因此,除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知道的以关节疼痛、周身酸痛为症状的疾病外,还包含了因免疫系统出现异常而引起的疾病。风湿病大致分为10大类,包括100多种疾病,现简要介绍如下:①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包括类风湿、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坏死性血管炎及其他血管炎、干燥综合征、重叠综合征及其他(包括风湿性多肌痛、脂膜炎、嗜酸性筋膜炎)。②与脊柱炎相关的关节炎包括强直性脊柱炎、赖特综合征、关节炎、慢性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关节炎等。③退行性关节病包括骨关节炎等。④与感染因素有关的关节炎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直接感染引起的关节炎和间接感染引起的反应性关节炎等。⑤伴有风湿性疾病的代谢或内分泌疾病包括痛风性关节炎、假性痛风、淀粉样变等。⑥肿瘤包括滑膜瘤、骨软骨瘤等。⑦神经血管疾病包括神经病变性关节炎、腕管综合征、椎管狭窄等。⑧伴有关节表现的骨、骨膜及软骨疾病。⑨非关节性风湿病包括纤维织炎、肌腱炎、筋膜炎等。⑩其他有关节表现的疾病包括复发性风湿病、结节病、结节性红斑等。3 关节痛是不是风湿病

现代医学的风湿病泛指侵犯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腱、滑囊、筋膜等的一组疾病。按美国风湿病联合会命名与分类委员会1983年修订的风湿性疾病分类体系,风湿病被分为10大类,包括100多种疾病。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其中尤以起源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除关节痛外,大多数风湿病还有肌肉酸痛、血管炎及各种皮肤损害,一些系统性的风湿病还有各脏器受累的表现。此外,关节痛还可见于其他如化脓性关节炎、骨结核、骨肿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疾病,因此关节痛虽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但二者之间不能画等号。4 出现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患有风湿病

风湿病的症状各种各样,千变万化,当某些症状出现后反复不能缓解,就要考虑风湿病的可能了。常见症状:①发热是常见的风湿病的症状,可为低热、中等程度发热、高热,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应用抗生素无效或效果不佳。②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风湿病的疼痛中,来源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然而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也可见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病变,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③皮肤黏膜症状表现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症状、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④雷诺现象: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⑤伴有肌肉疼痛、肌无力等。⑥系统损害表现在某些风湿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有多个器官的损害,表现为心脏损害可见心悸、胸闷、气急等症状;肾脏损害可见尿少、浮肿、泡沫尿等症状;血液系统损害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呼吸系统损害可见气急喘促、胸痛等症状;消化系统损害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尿黄、皮肤发黄等症状。出现疑似风湿病症状时,大家千万不可大意,应及时就医。5 风湿病与免疫功能异常有什么关系

风湿病的诊断一般是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免疫学检查及其他临床检查所做的综合分析。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这类疾病的认识逐渐加深,发现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多与机体的异常免疫应答相关,免疫学检查在这类疾病的诊断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免疫治疗是这类疾病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因此,风湿病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极其密切。6 什么是未分化性结缔组织病(UCTD)

很多人认为未分化性结缔组织病(UCTD)就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且难以治愈,其实不然,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是指具有某些结缔组织病的临床表现,但又不符合任何一种特定疾病的诊断标准。它可能属于某一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早期阶段,正如胎儿在母亲体内尚未成形一样。对于有些人,可能就戛然而止于这个状态,但有些人可能会成形于具体的某种结缔组织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UCTD发病年龄多在18~67岁之间,以育龄期女性多见。对于处于这种阶段的患者,有些人可能会止于这个程度,但另外有一些人,病情可能会发展。因此,在发现疾病的初期需要积极控制,让疾病维持于稳定的阶段。同时,对于结缔组织疾病的治疗,和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其他疾病一样,应以尽量控制病情为主要目的。7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是什么

如果说未分化性结缔组织病是指胎儿未成形时,那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就相当于孩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接触社会逐渐形成多样的性格。它是指一种同时或不同时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发性肌炎(PM)、硬皮病(SSc)、类风湿关节炎(RA)等疾病的混合表现,血中有高滴度效价的斑点型ANA和高滴度U1RNP抗体的疾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主要表现为雷诺现象、手指肿胀、皮疹、关节及肺部损害等病变,血中可检测到高滴度抗核抗体(ANA)及抗U1核糖核蛋白(U1RNP)抗体。MCTD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存在?这个问题在国内外的学者中还存在很大的争议,近年来的报道从基因、血清学和临床方面提供了足够的证据,支持MCTD为独立的疾病。8 抗核抗体阳性就一定是风湿病么

自身抗体是指能与机体正常组织成分或改变了的组织成分起反应的抗体。自身抗体的存在并不都提示患有疾病,如5%左右正常人群中类风湿因子为阳性,老年人群可能由于多种外来抗原的长期刺激,类风湿因子阳性者比一般人高。自身抗体可以是器官特异性的,如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抗精子抗体等;也可以是非器官特异性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抗核抗体,可与很多不同器官或组织细胞核结合。自身抗体能否致病,关键在于正常的免疫调节是否得以维持。正常人体可以测得抗甲状腺球蛋白及DNA抗体,细菌感染中的脂多糖体亦可刺激某些自身抗体的产生,但在正常免疫调节下,这些自身抗体维持不久,最终会消失而不致病。9 抗“O”滴度增高能诊断为风湿热吗

抗“O”(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增高只能说明有链球菌感染史,而不能诊断为风湿热。虽然风湿热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密切关系,但并非链球菌的直接感染所引起。因为风湿热的发病并不是在链球菌感染的时候,而是在感染之后,感染1~4周发病。近年来,发现溶血性链球菌含有与人体心肌、心瓣膜相类似的交叉抗原。一些具有特殊反应的人,在链球菌感染后产生的抗体,不仅作用于链球菌,也作用于人体心肌和心瓣膜,从而引起炎症反应,罹患风湿热。但人体感染了链球菌并不都会得风湿热,能导致风湿热发生的链球菌感染,必须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10 血沉、CRP高是风湿病活动吗

风湿病病情的变化除了体现为临床症状的加重,还有一些指标可以很好地提示疾病的活动性,如血沉、CRP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着病情的活动度增高。然而血沉、CRP等容易受体内激素水平、细菌感染等其他因素影响。所以在判断疾病活动度时应注意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综合考虑。11 哪些风湿病会出现间质性肺病

风湿性疾病常常合并间质性肺炎,特别是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肌炎/多肌炎(PM/DM)和系统性硬化病(SSc)等均可有呼吸系统受累。当患者出现渐进性劳力性气促、干咳等症状时,要注意间质性肺病的可能,体征有双下肺吸气末捻发音或湿啰音、杵状指。肺HRCT(高分辨率体层摄影)可清楚地显示肺内的细节表现。12 反复流产也可能和风湿免疫疾病有关吗

复发性流产是一种常见的妊娠相关疾病,免疫紊乱也是可能导致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原因,其主要原因在于风湿免疫病患者多伴有自身抗体的存在,部分抗体会引起胎盘绒毛微血栓的形成,从而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发生。比如在SLE患者的各种自身抗体中,与复发性流产关系明确的有抗心磷脂抗体、抗β2-GP1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其中抗心磷脂抗体、抗β2-GP1抗体会导致胎盘绒毛微血栓形成,此时应辅助阿司匹林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改善胎盘绒毛血液供应,降低流产率。13 患了风湿病能怀孕吗

风湿免疫病包括上百种疾病,常见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白塞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用药,疾病的不同阶段对生育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由于很多患者处于生育年龄,风湿免疫病的有些治疗用药对生殖系统有一定影响,比如服用雷公藤多苷后女性会出现闭经。反应停对胎儿发育会造成影响,而且药物的代谢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建议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避免服用上述药物。另外,药物对于男性和女性生育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具体需听从风湿免疫科医生专业指导。14 风湿病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遗传因素与风湿病的关系极为密切。早在1889年就有人指出,风湿病常在同一家系中有数名成员发病。此后也有人证实本病家族性发病率较高,父母患过风湿病的儿童,其发病率高于双亲无风湿病的儿童。有关单卵双胞胎的研究认为,其中一个患风湿病,则另一个有20%的可能亦将发病。因此在对风湿病患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之后,有的学者认为风湿病的易感性与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有关,但并未得到其他学者的进一步证实。另一项对40对双卵双胞胎的研究,只有2对有风湿病的相同病史。因此,认为风湿病属遗传性疾病尚缺乏足够的证据。15 为什么说关节炎患者能预报天气

许多关节炎患者,在下雨或暴风雪来临前,常感到关节疼痛加重而能预报天气的变化,甚至像气象预报那样准确,这是为什么呢?正常人在湿度增加,气压降低时,细胞内的液体渗出,导致尿量增加。当湿度降低,气压升高时,液体就潴留在体内的组织间隙中。这种液体的转移是机体细胞对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的一种适应手段。而有炎症的关节,病变组织不能随天气的变化而排出液体,致使有炎症的关节局部细胞内的压力较之周围组织高,从而导致疼痛加重和局部肿胀,因此可使患者先人一步知道天气的变化。16 中医是如何认识风湿病的

中医学关于“风湿病”的称谓,自古有之。长沙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记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风湿”有26处之多。历代著作中关于风湿的论述更是不胜枚举。凡提到“风湿”“痹证”“痹病”“某痹”均属于中医风湿病范畴,其含义大致有三:一是指病因;二是作为病名而称;三是指病位。因此,风湿病在中医学中的概念是指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或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虚弱,内生痰浊、瘀血或热毒,出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重着、麻木、酸楚、肿胀、僵直、变形及活动受限或累及脏腑为主要特征的一大类病证。17 风湿病和中医风湿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由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从起源、思维方式、认识论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对风湿病的病因、治疗等方面的认识是有区别的。风湿病在中医被统称为“痹证”,主要指的是肢体关节肌肉疼痛的一类疾病。其病因主要是“风”和“湿”。中医治疗风湿病方法多样,有中药内服外洗、针灸理疗等,其原则不外乎祛风除湿。西医认为风湿病是由免疫反应、遗传因素、感染、内分泌因素所致的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难度,血液中多可检查出不同的自身抗体,可能与不同HLA亚型有关,对非甾类抗炎药(NSAID),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短期或长期的缓解性反应。两种理论下对风湿病的认识有一定重叠,但很难完全符合。18 平时怎样预防风湿病呢

中医强调治未病,是因为预防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平时我们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①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各种健康活动,强健体魄,提高抗病能力及防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②要避免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不要贪凉受凉,暴饮冷饮等;秋季气候干燥,但秋风送爽,天气转凉,要防止风寒侵袭;冬季寒风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③注意劳逸结合。过度劳累,正气易损,风寒湿邪可乘虚而入,因而平时应劳逸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活动与休息适度是很重要的。④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有一些患者是由于精神受刺激,过度悲伤,心情压抑等而诱发本病的;而在患病之后,情绪的波动又往往使病情加重,这些都提示精神(或心理)因素对疾病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⑤预防和控制感染。有些风湿病是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这是由于人体对这些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免疫反应而引起本病的,所以预防感染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灶也是非常重要的。19 风湿科常用西药有哪些

风湿病的治疗药物按其适用范围可分为通用药物和专用药物两大类。专用药物只适用于个别疾病,例如别嘌呤醇、秋水仙碱等药物专治痛风。通用药物适用于多种风湿病,目前治疗慢性炎症的通用药物很多,按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特点可分为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等。20 每次关节疼痛就用消炎止痛的药会不会上瘾?副作用那么大,可以不用吗

首先说明一下,一般止痛药大体可分三类。一类是解热止痛抗炎药,又称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作用比较弱,没有成瘾性。第二类则是中枢性止痛药,以曲马多为代表,是人工合成的中枢性止痛药,主要用于中等程度的各种急性疼痛及手术后疼痛等。第三类是麻醉性止痛药,以吗啡、杜冷丁等阿片类药为代表,这类药物止痛作用很强,但反复使用会成瘾。一般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由于局部关节或软组织有炎症形成,故产生疼痛。因此,在选择止痛药时,基本会选用第一类抗炎药。通过对炎症的抑制从而产生止痛效果,因此可以说是对“因”治疗,而不仅仅是对疼痛的改善。但当然也需要考虑药物的副作用,患者自身不能随意使用,需要在医生建议下合理使用。21 关节炎患者能服药酒吗

酒性辛温走窜,有祛风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用酒将治疗风寒湿痹之有效中药进行炮制,则药力借酒力通达四肢关节,使气血行而风湿除,筋骨强而痹病愈。长期饮用对治疗慢性风寒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但对于阴虚有热或外感风热或风湿热痹以及高血压、孕妇等均应禁服,还应注意药酒内不要兑入其他酒类。除内服外,一些药酒还可外擦患部,或加点穴按摩,或加用小木棒叩击,亦有一定疗效。22 激素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如何

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具有很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但长期大剂量应用会引起机体代谢紊乱,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因而不作为常规的抗风湿药物使用,但对大多数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能有效控制病情,常常作为控制病情急剧恶化的首选药。23 风湿病患者病情好转后,能否立即停用激素

各种风湿病一般应用强的松等激素均有较好疗效,原则上已使用激素超过3天的患者即使病情明显好转也不应当立即停用。在减量问题上,由于不同风湿病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及个体对激素反应的差异,难以有统一的减量模式,何时开始减量,如何减到小剂量,需要根据病情,因人而异。通常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随意减量或停服,以免产生不良后果。对有些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通常需较长时间甚至终身服用糖皮质激素,因而减量的目的还在于寻找能够控制病情的最小维持剂量,以期将激素不良反应减到最小。若长期应用激素难以减量或减量过程中病情反复,则应在医师指导下选用或及早加用免疫抑制剂。24 长期使用激素的副作用有哪些?如何防治

激素常见的副作用有:激素性肌病、感染、激素性糖尿病、消化道溃疡、类固醇性精神症状、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为减少使用激素的副作用,可在服用激素的同时注意配合应用胃黏膜保护剂(防止消化道溃疡发生),补钙(使用钙片配合骨化三醇或阿尔法骨化醇防治骨质疏松);如激素用量较大时应注意监测血糖及血电解质,如发现血糖异常升高应配合降血糖治疗,血钾降低应适量补钾(如使用枸橼酸钾、氯化钾缓释片等药物);如有感染发生,应尽早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25 什么是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能降低机体免疫反应。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等。其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毒性较强,尤其是骨髓毒性。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硫唑嘌呤(AZa)、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CTX)。环孢素是作用很强的免疫抑制剂,且有骨髓毒性较小的优点。26 生物制剂有哪些?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

治疗风湿病的生物制剂种类较多,目前研究较多的有肿瘤坏死因子阻滞剂、白介素-1阻滞剂(anakinra)、白介素-6阻滞剂(tocilizumab)、选择性T细胞共刺激因子(abatacept)及抗CD20单抗(rituximab)等。当经过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慢作用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仍无法控制疾病的病理进展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活动程度、经济因素等选择是否使用生物制剂。27 哪些风湿病患者可以使用膏方

膏方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为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以一般中药饮片为基础,配以高档的中药材为主的细料加工制成的一类制品。风湿性疾病的患者体质一般以脏腑阴阳亏虚、气血不足为主,而且患者因病情需要常用到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从而使患者抵抗力下降,膏方的使用可以调整患者免疫功能,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可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可以减少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产后风湿等的复发。第二章外治疗法促康复1 中医外治法从何而来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很多,广义上可以分为内治法与外治法。其中内治法是指通过内服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外治法是指运用非口服药物的方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皮肤、肌肉、筋骨等以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传统医学疗法。其实,外治法起源早于内治法。早在远古时代,当人们生活在“茹毛饮血”的环境中时,有意无意地对各种原因所致的伤痛进行不断抚摩,并使伤痛逐渐减轻时,最早的推拿按摩便由此而生;当人们发现钻木取火,发现烤火具有祛寒止痛的作用时,产生了最早的熨烫疗法。到了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又对外治法中的针刺疗法做了大量的论述,并逐步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体系;至晋元时期,随着灸法的不断发展,针灸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专科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借助光、电、磁等现代科学手段,将中医外治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中医外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临床疗效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 中医外治法治疗痹证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外治法通过体外给药作用于体表,起到就近驱邪、内病外治、调整脏腑治疗疾病的作用,在痹证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外治法分为两大类,即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与脏腑经络腧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针灸、推拿、刺络等非药物疗法,直接作用于体表特定穴位与经络,引起局部气血变化,通过对不同经络腧穴的影响,对内在脏腑或是病变部位产生调节作用,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药物疗法则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体系的指导下,采用不同的方式将药物通过经络传导、皮肤黏膜吸收来达到治疗作用。中医外治法能与内治法并重、并行,弥补内治法的不足。3 风湿病的中医外治法有哪些

风湿病的中医外治法有针刺、灸法、温针、电针、神灯治疗仪(TDP),拔罐、推拿、中药熏蒸(洗)、敷贴(包括三伏贴及三九贴)、涂擦、蒸气浴、中医定向透药等。4 中医外治法适合哪些风湿疾病呢

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颈腰椎退变性疾病、产后风湿病、复发性口腔溃疡、骨质疏松、风湿性多肌痛、纤维肌痛综合征、间质性肺炎、痛风、雷诺病等风湿性疾病及免疫失调类疾病。5 风湿病适合冬病夏治吗

很多人会问风湿病适合冬病夏治吗?答案是非常肯定的。中医认为,风湿病的发病与风寒湿痰瘀等邪气痹阻经络骨节,机体气血阴阳失调有关,具有遇寒、遇风、遇湿、遇劳加重,冬重夏轻的特点,并常伴有气血不足、阳气亏虚等表现。因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亦有欲盛欲旺之势,此时应充分顺应时令,借助外界阳气而温通人体阳气血脉、祛湿散寒、活血通络,可以病缓治本,纠正体质,从而对风湿病的治疗或预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 为什么要选择“三九敷贴”治疗呢《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四时之气,春为发陈,夏为蕃秀,秋为荣平,冬为闭藏。三九天是冬季最寒冷的时间,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敛藏,气血不畅,毛窍闭塞,此时诸多疾病容易侵犯,如果在此时运用三九敷贴疗法,通过外用药物直接刺激穴位或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高于其他部分,作用直接,达到温通经络、温阳益气、补肾散寒、活血通络等目的。三九敷贴在治病的同时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鼓舞人体阳气,共奏治病、养生等多重功效。可与内治并行,内外合治,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起到显著的疗效。7 哪些风湿病针灸治疗效果比较好

针灸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其中治疗效果比较好的是强直性脊柱炎、产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脊柱关节病以及其他风湿病所引起的各种痛症及伴随症状,也包括神经痛、内脏痛。实验研究表明,针刺止痛与促进人体镇痛物质的分泌、提高痛阈、解除肌肉痉挛、促进局部微循环有关。而强直性脊柱炎、产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和脊柱关节病都有不同程度的肌肉关节疼痛,因此针灸治疗效果比较明显。8 针灸治疗风湿病的疗程是多久

风湿病大多都是慢性病,因此针灸治疗的疗程要比一般的疾病长。有些风湿病有发作期和缓解期之分,发作的时候开始治疗,病情缓解后不能马上停止治疗,否则容易导致病情反复。一般针灸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风湿病患者治疗则以3个疗程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治疗后可休息1~2个月再进行下一个周期的治疗。另外建议风湿病患者除了在夏季进行冬病夏治外,冬季也应予以相应治疗,冬季气候寒冷,经络气血遇寒运行不畅,容易导致风湿病症发作,冬病冬治能减少疾病的发作,改善病情。9 艾灸治疗风湿病有什么作用

艾灸近年来越来越成为人们养生的热门项目,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温热刺激人体的穴位或者特定部位,调整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风湿病很多都是由于感受风邪、湿邪、寒邪引起的,而艾灸具有很好的祛湿散寒作用,同时还能活血行气,补充体内的阳气,长期艾灸除了能防病保健,还能延年益寿。10 有哪些穴位风湿患者可以自行在家艾灸或者按摩

可祛风止痛的穴位:风池、天柱、外关、后溪、风市等。可温经止痛的穴位:后溪、昆仑、命门、关元、神阙等。可祛湿化痰的穴位:中脘、足三里、阴陵泉、委中、太溪等。可清热止痛的穴位:大椎、曲池、内庭等,若是虚热证可用三阴交、照海、曲泉等。可益气养血的穴位: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等。可活血化瘀的穴位:膈俞、血海、三阴交等。11 风湿患者针灸或者拔火罐后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一般患者艾灸或者拔火罐过后1~2个小时内不要洗澡碰水,而风湿患者应比一般患者时间再长点,尽量2~3小时内不要碰水。因为风湿患者大多与感受风、湿、寒邪有关,艾灸和火罐有助于祛除体内风寒湿邪气,但治疗之后患者的毛孔张开,这时候非常容易有风寒湿邪再次进入体内,因此治疗过后要注意保暖,不能马上洗澡。另外艾灸过后可以补充些温水,在饮食上也不要过食生冷,最后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以达到最佳的疗效。12 哪些风湿病患者不适合艾灸

大多数风湿病患者都适合用艾灸进行治疗,以下几种情况除外。

①风湿患者正在发高烧时不适宜艾灸,低热可适当艾灸,具体情况由医生来判断。②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血压过高的情况下不适合艾灸。③合并心脏疾病时,若有严重的心动过度、心悸等情况下不适合艾灸。④风湿病患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咯血、吐血、咳血时不能艾灸。⑤有传染性皮肤病时不能艾灸。⑥对艾叶过敏的患者不宜艾灸。⑦患者过饱、过饥、过劳、醉酒、大怒、大恐、大惊的情况下也不宜艾灸。第三章类风湿关节炎1 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的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以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的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2 什么叫晨僵?为什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出现晨僵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晨起床后,手发僵、握拳困难,活动后好转,在医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晨僵。晨僵是类风湿关节炎非常突出的一个临床表现,晨僵持续时间的计算,应从患者清醒后开始活动算起,到患者晨僵明显减轻时为止,通常以分钟计算。出现晨僵的原因是由于在睡眠或运动减少时,水肿液蓄积在炎性组织,使关节周围组织肿胀所致。患者活动后,随着肌肉的收缩,水肿液被淋巴管和小静脉吸收,晨僵也随之缓解。因此,只要受累关节活动减少或维持在同一位置较长时间均可以发生,白天也可出现关节发僵。随着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的缓解,晨僵持续时间缩短,程度可以减轻,所以,晨僵是反映全身炎症严重程度的一个很好的指标。3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代表类风湿关节炎吗

常有患者看到化验单上结果显示类风湿因子阳性,就认为自己得了类风湿关节炎,这是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因为,第一,严格说类风湿因子不应只报告阳性或阴性,而应该报告具体数值。每个医院的化验室应该有自己的阳性判断标准,不报告具体数值的类风湿因子阳性没有参考价值,反会误导诊断。一般而言,类风湿因子超过正常值三倍以上才有价值。第二,正常人也有5%左右类风湿因子阳性,老年人阳性率更高些,达10%左右。第三,类风湿因子阳性除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外,还可见于病毒感染如肝炎,慢性感染如结核、细菌性心内膜炎,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等许多疾病。因此不能仅凭类风湿因子阳性就诊断类风湿关节炎。4 类风湿因子(RF)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吗

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常呈阳性,持续高滴度常提示RA的活动性,且骨侵蚀发生率高,常常会伴有皮下结节或血管炎等全身并发症。需要注意的是高滴度表明的是患者病情不易控制,或者容易出现系统损害,常提示预后不良。5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病吗

不是。两种疾病之间有很大差别。

首先,发病情况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初发年龄以9~17岁多见,男女比例相当;类风湿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见。其次,病因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是链球菌感染造成;而类风湿关节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再次,症状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累及大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不造成关节的畸形,还有环形红斑、舞蹈症、心肌炎的症状;类风湿关节炎往往侵犯小关节(尤其是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也会侵及其他大小关节,晚期往往造成关节的畸形,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和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的内脏病变。

另外,实验室检查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抗O高;类风湿关节炎往往类风湿因子高,抗环瓜氨酸抗体(CCP)、抗角蛋白抗体(AKA)会出现阳性。还有,治疗不同,风湿性关节炎以消除链球菌感染为主,同时对于关节疼痛、心肌炎等进行相关处理;类风湿关节炎以防止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用药上及早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出现内脏并发症时进行相关治疗。最后,预后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后关节无变形遗留;类风湿关节炎晚期会出现关节畸形。6 回纹型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怎么区别“回纹”是用来形容症状快速出现和消失的特点,每次发作以单个或少数几个关节急性开始,可在几个小时内达到高峰,关节疼痛明显,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但很少超过一周,发作间期关节完全正常,血液检查和影像都不能发现问题。而类风湿是多个小关节对称性慢性起病,血液检查常能查到RF、CCP抗体,病久X线也能发现骨质损害。7 如何判断类风湿关节炎处于活动期还是缓解期

判断类风湿关节炎是否处于活动期有许多方法,较为简单的方法如下:①休息时关节痛超过4~5个以上关节;②晨僵持续60分钟以上;③5个以上关节肿胀;④关节压痛数超过5个;⑤血沉:男性大于25mm/h,女性大于30mm/h。一般来说,具备上述5项中的4项或4项以上者,即可称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期。8 为什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定期到医院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定期到医院检查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长期不愈而又复杂多变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随时结合病情的变化,定期检查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X线、B超等,以评价疾病是否活动及其活动程度;骨关节破坏是否进展以及治疗的效果,如疗效不佳,应考虑及时改用其他药物或联合用药,以免延误病情,失去治疗的最好时机;第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可产生各种各样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出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皮疹、生殖系统损害等,长期应用还可出现视网膜病变,肺、肝纤维化等。因此,有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有关检查,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达到副作用最轻、疗效最好的治疗目的。9 类风湿关节炎会遗传吗

类风湿关节炎会像遗传病一样传给下一代吗?这是很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所关心的问题。早期家系调查和孪生子患病率的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轻微的家族聚集倾向和孪生子共同患病的现象,提示遗传因素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同卵双生子的共同患病机会并非100%,仅为30%~50%,而异卵双生子则更低,仅为5%左右。因此,类风湿关节炎有遗传易感性,但其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遗传只起一定作用。10 类风湿关节炎会引起瘫痪吗

类风湿关节炎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很大,是一个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国外有人比喻说:“因本病死亡的虽很少见(不是绝对没有),但因此而终身监禁的,却相当常见。”据美国报道,类风湿关节炎病程在一年内自行缓解者为10%,如在两年内不出现缓解,估计不会自然缓解;病程较长者约为10%,治疗困难,终成残废;约有80%的患者长期呈慢性经过,久治不愈;多数患者迁延多年,反复加重;10%~15%的患者,由于发病急骤,受累关节较多,病情严重或关节外病变严重,终因治疗困难,丧失工作和生活自理的能力。11 类风湿关节炎会引起贫血吗

贫血是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外表现的常见症状,发生率为16%~65%,贫血的程度和类风湿关节炎活动与否有关。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的贫血是慢性病性贫血,一般为轻度至中度的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也有部分为低色素性和小细胞性贫血。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贫血中,缺铁性贫血约占25%,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铁代谢障碍有关。类风湿关节炎的贫血一般不严重,如较重应注意是否有消化道出血或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贫血的治疗有赖于彻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一般应用铁剂、叶酸或维生素B效果不好,除非有证据表明属缺铁性1贫血。铁剂不能长期应用,因大剂量铁剂可使关节症状加重。12 类风湿关节炎能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吗

糖皮质激素包括强的松、强的松龙及地塞米松等,是目前已知最强的一类抗炎药物。尽管如此,仍不能阻断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进展和关节破坏,而且长期应用还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细菌或病毒感染、无菌性骨坏死等,这些危害并不小于类风湿关节炎本身的危害。因此,对这类药物在类风湿关节炎中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仔细观察临床反应。目前倾向于使用小剂量,即小于每日15mg的强的松,根据病情需要,在短期内可酌情增减。对于有严重关节外表现的,其激素治疗方案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似,采用中到大剂量,甚至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采用激素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格遵循医嘱,不能擅自改量或停药。13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怀孕时应如何用药

目前资料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本身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然而母亲患有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抗SSA阳性,可导致新生儿狼疮。约70%的类风湿关节炎妇女在妊娠期间病情可以改善,大部分在妊娠3个月病情缓解。尽管如此,妊娠期间病情仍会出现波动,而且大部分妊娠期间病情稳定的患者,多在分娩后复发。因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妊娠时的关键是解决如何用药的问题。

对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妊娠前3个月及妊娠后期必须严格限制使用,妊娠中期必要时可以使用。哺乳期间最好使用半衰期短的药物,如布洛芬等。妊娠期间禁止使用细胞毒药物,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金制剂、雷公藤等。14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急性期活动会导致症状加重,因此急性期不适合进行功能锻炼。待急性期控制以后,患者可以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和体育锻炼。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身体的耐受情况来选择1~2种运动。病情较轻的可以选择太极拳、老年迪斯科;病情较重的,可选择动作简单,量少的,如慢跑和散步。患者可针对自己病变关节来选择不同部位的关节体操。15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适合喝药酒吗

酒性辛温走窜,有祛风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其能助药力通达四肢关节,使气血行而风湿除,筋骨强而痹病愈。所以类风湿关节炎是可以喝酒的,但是要少量,不绝对禁止喝酒,但不主张喝烈性酒。在类风湿关节炎稳定期,可以喝少量黄酒或药酒以达到祛风、活血及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对酒有禁忌的人不能饮用,一些年老体弱的人群也要谨慎服用。饮用药酒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仅起到一个辅助作用,要想很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还是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积极的治疗。16 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如何选择食物

一般而言,以关节疼痛游走不定为特点的风痹应选用辛散类食品,如葱、姜等辛温发散之品;以关节剧痛得暖好转为特点的寒痹宜用干姜、胡椒等温热类食品;以关节疼痛重着为特点的湿痹宜用薏苡仁、黑豆等祛湿类食品;以关节疼痛局部红肿发热为特点的热痹宜用冬瓜、南瓜、赤小豆等清利类食品,而不宜用辛辣刺激食品。要少食牛奶、羊奶等奶类和花生、巧克力、小米、干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因其能产生致关节炎的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体及抗牛奶IgE抗体等,易致过敏而引起关节炎加重、复发或恶化。少食肥肉、高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少食甜食,因其糖类易致过敏,可加重关节滑膜炎的发展,易引起关节肿胀和疼痛加重。少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注意避免被动吸烟,因其都可加剧关节炎恶化。可适量多食动物血、蛋、鱼、虾、豆制品、土豆、牛肉、鸡肉等富含组氨酸、精氨酸、胶原的食物。17 类风湿关节炎有哪些中医外治方法

中医外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经济、方便等优点。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多种疗法。如熏洗疗法尤其适合手、足关节,熏洗的药物可以是中医风湿专科医师处方的内服药物,前二煎内服,第三煎先熏后洗,或者用专用的外洗方。熏洗疗法的具体操作是将中药煎煮后,趁热对患部进行熏蒸或浸泡,使药物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第四章系统性红斑狼疮1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什么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患者血清中有多种自身抗体,基本病理改变是血管炎。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组织内可见多种自身抗体,多见于生育期的女性。如果患者不经过正规的有效治疗,死亡率较高,其主要死因为感染、肾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 系统性红斑狼疮会传染吗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痢疾、麻疹、百日咳、艾滋病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同病毒、细菌感染有关,但目前尚未证明病毒、细菌感染是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唯一原因。至今世界各地没有发生过系统性红斑狼疮在人群中迅速蔓延的情况,因此认为它不是传染病,不需要采取隔离措施。至于一个家庭出现有两个以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非由传染而致,而是与遗传因素有关。3 系统性红斑狼疮会遗传吗

系统性红斑狼疮不是遗传性疾病,但与遗传因素有关。许多临床资料表明:家庭中某一成员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则其他成员的发病率增加,有5%~12%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发病。人类遗传基因研究发现:某些人类白细胞抗原(HI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有关。先天性补体C2、C4的缺乏,也易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世界上许多风湿病学家正在寻找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致病基因,旨在从根本上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是受多因素影响的,遗传因素只是发病的一个内因,还要有某些外因参与才可能发病。4 早期未分化结缔组织病以后会发展成红斑狼疮吗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是有结缔组织病的症状和体征,但不满足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等任何一种结缔组织病的诊断,且持续时间至少3年,2次ANA抗体检查均提示为阳性。如病程在3年以内,则可能为早期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当抗体中出现抗dsDNA抗体阳性,有脱发、浆膜炎症状,抗Sm和ANA抗体阳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时提示疾病向系统性红斑狼疮转化,多数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可能是某一结缔组织病的早期阶段或顿挫型,应早诊断、早治疗。5 为什么皮肤没有发过红斑,也诊断为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由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导致血管炎,造成不同部位组织损伤,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因为全身各器官都有血液供应,所以有血管的部位均可能受累,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皮肤损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发生率为80%左右,典型的可见颧部蝶形红斑,也可在面部、额部、颈部、胸背部、手掌或足底、指端呈片状无痛性红斑、斑丘疹,局部可有鳞屑。除各式各样的皮疹外,皮损还可表现为弥漫性脱发、雷诺现象等。因此约有20%的患者虽病程中无红斑发生,但其他的临床症状及免疫检查符合,同样可诊断为红斑狼疮。6 为什么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会出现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疾病开始或在病程中可有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改变,这是因为抗细胞膜抗体,通过依赖性细胞毒作用或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直接使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破坏;也可能因为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在通过网状内皮系统(如脾脏)时被吞噬破坏,使这些细胞减少。5%~1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严重的患者血红蛋白可低至30g/L,如同时合并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则贫血更加严重。另外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功能衰竭,使红细胞生长受抑制而出现贫血。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有严重的血小板减少,这不仅同血小板膜抗体有关,还可能同抗磷脂抗体有关。7 如何防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肾病是造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肾病的发生。如已有肾病发生,则应正确、合理治疗,切勿失去治疗机会,导致肾功能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患者应该注意的是:①经常检查尿常规及肾功能,及时发现肾损害。常规尿检查常常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而应检查24小时尿蛋白。通常认为狼疮性肾炎损害的严重程度与尿蛋白成正比,但已有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可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少尿或无尿,尿蛋白并不增加甚至尿蛋白阴性。尿中出现细胞管型常提示肾损害加重。②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经常测血压,查肝功能、血糖、电解质等。③必要时做肾穿刺检查,以了解肾炎的病理分型及肾损程度。④及早使用免疫抑制剂,防止肾病发展。8 怎样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又复发了

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在经过激素等治疗后,病情通常会趋于缓解,转入稳定期(缓解期)。因为至今无根治的方法,所以在某些诱因,如感染、妊娠、手术、劳累、停药等因素影响下,疾病即从稳定期转为活动期。从临床方面看,处于缓解期的患者,如果出现下列症状和实验检查的异常,则要考虑疾病复发:①原因不明的发热;②新鲜的皮疹再现或伴有指(趾)端或其他部位的血管炎样皮疹;③关节肿痛再次发生;④脱发明显;⑤口、鼻新鲜溃疡;⑥出现胸水或心包积液;⑦蛋白尿增多;⑧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或贫血明显;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抽搐;⑩抗双链DNA抗体滴度增高;血沉增快,为50mm/h以上;补体下降,尤其C下降。结合病史及详细3体格检查,一般不难做出疾病复发的判断。补体C和抗双链DNA抗3体常常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的实验室指标。9 红斑狼疮患者都必须服用强的松一类的激素吗

对于仅有皮肤受损的盘状红斑狼疮患者,并非必须服用激素,可局部涂抹激素制剂或中药外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也并非人人都要用激素,一些仅有轻微关节疼痛而无内脏损伤者,可以只服非甾体类抗风湿药物,或口服硫酸羟氯喹。无明显临床表现抗核抗体阳性者也只需对症治疗,不必服用激素,但应在医师密切观察下定期检查,可请有经验的中医风湿免疫医生辨证用药。只有在临床上出现症状和明显体征才考虑应用激素。激素服用剂量有个体差异。一般来讲,危重患者应使用大剂量或用冲击剂量,待病情平稳后逐渐减量而改用维持剂量。10 为什么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易患骨质疏松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易患骨质疏松,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第一,因疾病因素、患者主观因素引起的活动量减少;第二,多数红斑狼疮患者经日晒后会出现斑丘疹,因此患者会减少日晒,从而减少了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第三,红斑狼疮若处于疾病活动期,则会产生的一些炎症因子,此类炎症因子刺激可诱发骨质疏松;第四,红斑狼疮累及到肾脏,则发为狼疮性肾炎,从而引起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会导致体内钙元素的流失;第五,应用CTX治疗引起的卵巢功能不全和提前绝经,狼疮治疗需要避免使用雌激素,以防引起病情恶化,雌激素的低水平是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第六,药物因素,如糖皮质激素会导致骨质疏松。因此为了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建议患者适量活动,但也不可一味追求运动量,应以患者耐受为宜,清晨或者傍晚日光不强烈的时候去散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并在使用激素的同时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另外患者需积极治疗,控制疾病发展,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激素、免疫抑制剂的用量,以求病情的稳定及生存质量的提高。11 激素是引起红斑狼疮患者无菌性骨坏死的直接原因吗

激素的确是造成无菌性骨坏死的重要原因,长期、大剂量服用激素的患者容易出现无菌性骨坏死。但还有证据表明,不论红斑狼疮患者是否接受过激素治疗,在坏死的骨活检中,都有慢性血管炎,所以有人认为红斑狼疮本身的血管炎可导致骨坏死,激素不是引起无菌性骨坏死的唯一原因。有些出现无菌性骨坏死患者,并非患有红斑狼疮。有的患者服用激素仅一周就出现无菌性骨坏死,这说明无菌性骨坏死发生还与个体的敏感性有关。另外,酒精、止痛片也可造成无菌性骨坏死。12 为什么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会出现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发生于行经期的妇女。它是自身免疫控制网络紊乱性疾病,内脏器官受累及内分泌系统紊乱可导致月经紊乱;另外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也是造成月经紊乱甚至闭经的重要原因,如长期应用环磷酰胺可抑制卵巢功能,服用雷公藤超过半年者也常常导致月经紊乱和闭经。13 红斑狼疮患者能否结婚、怀孕

一般来讲,红斑狼疮患者可以同正常人一样恋爱和结婚,体贴入微的配偶在某种意义上比药物更为重要。但患者结婚前不应向对方隐瞒病情而应取得对方的理解,否则婚后会带来更多的不快,甚至使病情加重。盘状红斑狼疮患者完全可以放心地怀孕和生育,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一定要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并征得专科医师的同意,方可怀孕与分娩。病情尚未控制和正在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者不宜怀孕。有肾、脑、心等重要脏器受累的患者,最好不要怀孕和分娩。一般情况下讲,在疾病稳定期怀孕,而且无明显的内脏损害,可以安全分娩。但红斑狼疮孕妇的病情常常难以判断,有时“一帆风顺”,有时遇“暴风骤雨”,因此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随访检查十分重要。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时一定要服用激素吗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对妊娠的影响主要为异常妊娠,常见的有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及死胎,也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同时,妊娠会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加重,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增高及产后出血倾向,因此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期间应在风湿科医生及妇科医生随诊的情况下,定期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自身抗体和补体的监测,了解SLE病情变化,并通过自测胎动、B超检查,判断胎儿宫内安全程度。现认为大多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疾病控制后可安全地妊娠。妊娠期SLE患者的治疗仍以糖皮质激素作为孕期及产后的常规用药。国内有研究表明,强的松对胎儿无致畸作用,可提高妊娠成功率。因此,正确选择妊娠时机,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是SLE患者安全渡过孕产期及保证胎儿健康的重要因素。15 红斑狼疮患者妊娠和产后病情会有怎样的变化

我们都知道狼疮患者的病情发展与体内激素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妊娠及产后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巨大的变化,此种变化会对患者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有研究显示,妊娠后病情无变化的概率为25%~56%,妊娠后病情好转的概率为6%~25%,妊娠中病情恶化的概率为24%~75%,妊娠后初发狼疮概率为10%~28%,妊娠后死亡的概率为1%~17%,分娩后病情恶化的概率为17%~55%。然而这些只是概率,只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均不一样,病情的发展和预后均不同,妊娠后唯有与风湿免疫科、妇产科等专科医生积极配合,及时调整用药,才能安全妊娠并生育。16 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更年期后是不是会稳定下来

有研究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雄性激素水平降低。同时也有研究证明泌乳素水平增高也可能对此病病情有影响。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生育年龄女性的发病率绝对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也高于青春期前的儿童和老年女性。另外,妊娠后期和产后哺乳期常出现病情加重可能与体内的雌激素和泌乳素水平有关。所以,可见雌激素、泌乳素与此病十分相关。因此,绝经后女性可因雌激素减少而病情趋于稳定。同时,绝经后女性发病率也降低,即使发病,其病情侵袭性亦比较低。17 红斑狼疮患者并发带状疱疹该如何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由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其自身免疫力低下,易被病毒感染,带状疱疹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且病毒感染易反复发作,可发生在疾病的各个阶段,与病情的轻重无关,常有后遗神经痛。西医治疗主要以口服抗病毒药为主,症状较轻者常口服伐昔洛韦、阿昔洛韦,甚者予静脉滴注,外用药可选用青黛膏、复方黄柏液等。自我调护方面,如水疱溃破,应注意创面清洁,避免感染,可用大青叶或板蓝根20克,煎水代茶抗病毒。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甚者可持续半年以上,中医主要的治疗方式有局部刺络拔罐,及中药口服治以疏肝清热、通络止痛。平时可以服用玉屏风散等中药益气固表以增加抗病能力,减少病毒感染机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