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遗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6 21:23:23

点击下载

作者:陈廷一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地球遗书

地球遗书试读: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绿色环保的书,同时亦是一部时尚的报告文学书。书中涉及到土地、人口、天文、森林、环境方面的内容。是作者近年来的所想所思。正如他在本书开篇明义中所说,地环的环境每况愈下,我们只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莫让地球哭泣,莫让地球失衡!目下地球的高温创百万年之最,灾难频繁,人类面临着十字路口。我们该怎样选择?每一个地球公民都要回答的问题。难道我们还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吗?难道还让SARS卷土重来吗?难道最后让地球说话,开除我们的球籍吗?作者高屋建瓴,以他特殊的身份,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以小见大,小到一粒雨滴,大到宏观世界,忧患感深切,说理性尖刻,报告面广泛,故事性震憾,给人启迪,是一部不可多得、颇有见解的环保新书。谨以此书献给世界“地球日”:不管你是总统还是百姓,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太阳是大家的,月亮是共有的,不要贪婪地索取,不要奢侈地享受,用刀枪去撕裂土地,用马蹄去践踏丰收,莫让地球变暖,莫让地球失衡!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作者手记序这是一本有关人类生存环境的文集。这是一位有责任感的作家在聆听地球呻吟,抚摸地球流血的伤口时,向全社会发出的一连串挽救地球护卫生存家园的急切呼喊。地球,这颗宇宙间蔚兰色的星球,以博大的胸怀,孕育了人类,养育着人类,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类。地球是人类伟大的母亲,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家园。然而,人类带给地球的却是肆意的索取和深深的伤害。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更是有增无减。地球在呻吟,地球在流血,地球在忍无可忍中愤怒了,开始了对人类过分行为的回击和报复。洪涝增多了、干旱加剧了、沙化严重了、气温升高了、部分物种灭绝了、不知名的疾病流行、资源大量枯竭,如此等等。人类给地球造成了伤害,地球也毫不留情地向人类开始了叫板挑战。在地球上,没有比人类更伟大、更智慧的生命体了。然而,人类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则是十分渺小而脆弱的。而至少在当今科技条件下,人定胜天只不过是一种豪言壮语。尊重自然,永远是人类应当遵守的法则。否则,人类将咽下自己酿成的苦酒。为了警示世人,正视危机、检点行为、防患未然、不自毁家园、不自食苦果,廷一同志奔走于沙漠戈壁、秃岭荒原、走访专家学者,采写了一篇篇有关耕地、淡水、森林、草原、气候、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的纪实报告,以生动的笔触和焦虑的心情,向人们揭示了我国资源、生态和环境方面存在的怵目惊心的问题,冷静深沉地分析种种原由,慷慨激昂地呼唤人们居安思危,万众一心,迅速行动,护卫地球家园。廷一同志的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我都读过,其中不少我是第一读者。原由是这些作品都首发在《国土资源》杂志上,而我则是当时《国土资源》杂志社的社长兼总编辑;警示世人,护卫人类生存的家园,也一直是《国土资源》关注的重大主题之一。在许多问题上,我们彼此又往往所见略同,心有共鸣。正是这一缘故,廷一同志一再让我们在这本书出版之时写几句话。廷一同志是文学界的知名作家,让我担此重任,实感惶恐。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写了这寥寥数语。文字虽然粗陋,但发自肺腑。殷切地希望廷一同志的辛勤奔走和这些充满焦虑之情的呼喊能在全社会引起更大的共鸣和响应。我为之叩拜,为之祈祷。马本理 (原《国土资源》社长兼总编)二○○八年一月八日前言从藏羚羊跪拜人类说开藏羚羊面临着灭绝。这是一个真实的发生在西藏边境的故事。每当我要讲出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那只将母爱浓缩聚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应该说这是七、八年前的事了,那年我作为中国耕地万里行记者采访团的成员,在藏北采访,天黑了,我们宿居住在边境的一个民族小镇。就在这天晚上,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筒藏靴的中年人闯入了我们的视野。他叫扎布。因为脸黑,我们背地里都喊他黑脸扎布。他说他过去也是个“心黑手狠”的猎人,不过现在改邪归正了,从一位猎人,摇身一变成了可可西里野生动物的“保护神”(保护区的头目)。我问他为什么要转变身份?他说当年我们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方圆百里,举目可见的是遍地奔跑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还有天上飞的雄鹰,野山枭,真是个天然动物园了。如今可不行了。这些动物已成为凤毛麟角了,再不挽救,就要消失了。过去你走十步,就能发现这些精灵,现在你走十里可能也撞不到了。尽管我们还有禁止枪杀、乱捕野生动物的法律出台,可是猎捕人还是不断。现在我们当地人少了,外来人多了,包括从内陆省的。这是一个犯案的新特点。出于铜臭金钱的诱惑,他们竟铤而走险,从千里外驾车来我们这里做案,内外勾结,给我们捉起了迷藏。这些团伙中,他见得最多的一次枪杀了二十六头藏羚羊,一网打尽,用“惨不忍睹”形容一点也不过份。有时候猎物不能及时运输出去,都高度腐烂在当地,成了鹰、螂的美味佳肴。黑脸扎布讲着讲着就流下了眼泪。他讲了半夜,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藏羚羊跪拜人类的故事。如今八年了,他还深深留在我记忆的深井,每当想它,我的心便止不住地跳,我浑身上下起鸡皮疙瘩,我为那位涉猎者汗颜,我为人类羞耻,抑或罪孽而向天祈祷。那个故事自然又在我眼前浮现……那是一个落霞的傍晚。藏北高原的山,离天最近,天最蓝,云最白。尤其是西阳夕下时,七彩夕阳折射到白云蓝天上,夕阳红和夕阳美相映成辉,给人以壮观和美感。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罪恶的枪声,震撼了可可西里保护区的巡逻队,黑脸扎布他们朝向枪声的方向迅跑,在那枪声余音低回的自然保护区一角,惊骇的一幕现场出现了,应该说那是一群藏羚羊,有大的有小的,有公的有母的,一共八只,显然这是一个家族。它们被逼到山崖下。当黑脸扎布带人奔到这里时,罪恶者的子弹已射中了七只。还有一只,肚子肥肥的,显得有些笨拙地在拼命地奔跑逃命。在奔跑了一段距离后,它突然收住了双蹄,也许它已意识自己的再快的奔跑也躲不开飞快的子弹,要它收下脚步的一刹那间,它向猎人的枪口跪了下来,两只前肢,尤如人拱手作揖,那意思分明是说:猎人,我求求你了,请你不要开枪,因为我这是两条命啊,包括我肚子里的孩子。猎手并不为之所动,扳机扣动了,子弹射了出去,直奔藏羚羊的天灵盖,串脑而进,同时又射中藏羚羊的小肚,藏羚羊终于倒下了。这是黑脸扎布亲眼看到的一幕。扎布讲到这里已放声大哭,他哭得伤心,像个孩子一样。说我们没有制止坏蛋的枪响。内心有万分内疚。作为走南闯北的记者,我的眼睛也湿润了。更令人震撼的是,出于人们对这只藏羚羊跪拜的蹊跷,他们在埋藏尸体的时候,有意剖开了藏羚羊的肚子,在它的子宫处,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身上已有胎毛,不过它已经死了。这时候,人们才明白为什么藏羚羊的躯体肥肥胖胖,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拙的身子下跪,原是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天下母爱,包括动物,都是最神圣的。谁是母爱的罪恶和背叛?是那颗不长眼子弹吗?不,是人类那张贪得无厌的口。“物极必反”这是千年圣哲老子留下的遗训。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存。反思今年我国南方特大雪灾带来的劫难,不能不说跟福、祸轮回有关。从洪水泛滥非洲、龙卷风光临美国南部,到特大雪灾突袭中国南方,全球各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连续遭遇极端天气,应当说是历史之最。对于南方这场雪灾,人们还记忆犹新,恐怖的阴霾还仍留在心井。这场范围之大之广,波及全国20个省(区),受灾人数过亿,造成10多个机场、众多高速公路关闭、铁路大动脉京广线和诸多干线皆以瘫痪,数以千万的返乡民工,滞留在各个车站,有家不能回,春节难以团圆。由此造成的人员和物流阻滞的连锁反应,直接推动物价高涨和其他社会不安因素出现。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亿元以上。此次雪灾空袭南方,而南方只有应对暴雨和台风的经验,一些地方对百年不遇的大雪有些措手不及。而这场雪灾适逢春运,使交通和电力的困境倍增。电停了,灯灭了。纵观各个车站的情景,部分地方的局势可以用高危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就广州车站来说,数度几乎失控。中国犹如一个病汉,病悬一线。专家认为,中国这场百年不遇的雪灾的“幕后黑手”,是拉尼娜现象。据说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玩笑,一个中等的拉尼娜现象。如果是大的拉尼娜现象,可能要改变南极周边海冰的位置,将冰盖推向该大陆靠近南太平洋的一边。这轮拉尼那现象搅乱了全球天气变化,并引发改善季节性气候预测、加强应急措施的呼吁之声。世界气象组织决定,将在明年举行的世界气象大会上呼吁加强季节性天气预报,以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挑战。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发表声明说:“全球对加强季节性气候预测的科学投入太少。”他说,“该组织明年举行的全球会议将着重讨论这个议题,,从而挽救人们的生命和生计。”劫难之后说雪灾,作为人类——我们确实应从社会伦理、风俗习惯和全球生物链等角度上思考一下我们的“行动”以及我们的“吃文化“了。殊不知,是我们人类把那张贪得无厌的嘴伸向了自己的朋友,是我们人类侵占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地盘,以致于地球村的物种每年以数万种在偷偷的消失。正因为我们人类的的贪婪,看不到失去的虚无,而我们人口由于过快地增长,也真正成为地球之王了。在动物的眼里,人类是地球村的强盗、霸权的制造。在这“三个世界”划分的地球村里,人们最憎恶的是霸权主义,而对于其它生物而言,我们人类才是真正的霸权主义者。亲爱的同类,不知你认真想过没有?作为一个环保主义者,最近我也常常做梦,常常杞人忧天。近来又有南方冰雪入梦,天黑地暗,伸手不见五指……特别是藏羚羊跪拜人类一幕。每每醒来,便大汗淋漓。人间有托梦之说,最近流泪的藏羚羊又走进我的梦幻,把一枚射进它的躯体没有取出来子弹送给了我,我颤颤栗栗地接了下来,我不知其意,但我知道这是证据。许是生命之重托。于是我把这本人类不洁身自好的报告——书名定为《地球的遗书》,于是我又把她送到河南文艺出版社期待庄严的出版,和宇宙的庄严审判!上  篇地球遗书

德国哲学家康德言: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心灵震憾和敬畏,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道德定律。

中国圣人老子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万物之始;有名,天地万物之母。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一、狼真的来了,2007全球气温变暖创千年新高 

旋转的地球,地球的旋转。

当时间的指针指向2006年10月8日时,美联社一则最新的消息——《全球气温变暖创千年新高 》,哗然地球村、打破了这个地球有史以来的平衡和宁静!

应当说这则消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而是一项最新科技研究成果的公布。该研究机构来自美利坚共和国国家宇航局纽约权威的戈达德(Goddard)空间研究所。詹姆斯.汉森(James Hansen)是该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他在几十年前首次提出了气候变暖的危险性,并指出人类制造的温室气体已经成为气候变暖的主导因素。研究明确指出:地球的温度在过去30年以来以每10年0.36华氏温度的速率上升,至使目前全球气温创下了从12000年前开始的本个冰期的最高记录,也是最惊人的记录。

气候变暖在遥远的北部地区表现更为强烈,在那里冰雪融化使得深层的陆地暴露,地下岩石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热能,这些能量要比同面积的水域吸收的更多。水的温度变化要比陆地慢是因为它的比热大,但是科学家们注意到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气温升高非常显著。这些海洋是影响气候的一个主要方面,而气温升高又会导致更多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和海洋风暴的生成。汉森(Hansen)在一次声明中说到,“这些迹象表明我们正在接近人为污染的危险水平,如果全球的气温再升高2到3摄氏度,我们将很可能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星球。最近的一次变暖是在约300万年以前的上新世中期,那时的海平面估计比今天高约25米。研究人员表明,到在20世纪的后50年里,1700种植物、动物和昆虫将以每10年平均大约4英里的速度向两极迁移,尔后便是人类的大灾难开始。 

一石激起千重浪

公元2007年2月2日。

法国巴黎。

这是一个雨后斜阳的一天。

地球村的最高行政机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高官们,一个个西服革履,迈过高高的门坎,齐聚巴黎市中心议事厅。在这里接受IPCC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 ,将要通过一项新世纪最重要的决议。

这是继1990、1995、2001年先后发表了第一、二、三次评估报告之后,IPCC发表的第四次评估气候报告中的第一工作组评估部分,主要回答气候变化观测结果、科学成因等问题。

应当说在这个地球村里,最关注气候变化的莫过于联合国。

时隔6年之后,反映国际气候科学界最新进展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以更高的置信度向世人发出了更加强烈、明确无误的信息:大气层中温室气体浓度确实在上升,地球表面确实发生了异常的快速升温现象,这种全球变暖确实与人类活动有关。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主要是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

  联合国报告还指出:气候系统变暖的结论是清晰无误的。观测显示:全球大气和海洋平均温度显著上升,冰雪广泛消融,全球范围的平均海平面确实有所上升。在大陆、区域和大洋尺度上,观测到了大量的气候长期变化,这包括极地温度和坚冰的变化,降水量、海洋盐度和刮风型式的大范围变化;同时还观测到了包括干旱、强降水、热浪和强台风等在内的极端天气事件方面的变化。

  报告所提供的古气候学研究信息表明:过去半个世纪里的大气升温在以往至少1300年中是不同寻常的。极地地区上一次明显暖于今天的时候还是在12.5万年之前,那时极地坚冰的融化导致了海平面4~6米的上升。

报告预测:在未来20年中,平均每10年气温大约升高0.2摄氏度。即使所有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浓度被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上不变,气温每10年也要进一步上升大约0.1摄氏度。以不小于现在的排放速率而持续排放温室气体,将导致进一步的变暖并且会造成地球气候系统的诸多变化,这些变化在21世纪中将极有可能大于在20世纪中的变化。应当说,全球变暖是国际科学界发出的最新最明确信号。

    当日下午,面对这一震惊消息,地球村村长——一向文质彬彬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顾不得头发的梳理,直接登上新闻发布台,发表声明,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迅速而果断的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潘基文是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表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之际发表这一声明的。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潘基文说,该报告将指导联合国应对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现象,并将有助于有关方面在全球、国家和地方层面上采取行动,阻止气候进一步变暖!

   

   随着这一新闻电波在全球的传播,立刻引发了地球村科学界的哗然……首先是美国科学家的断言:全球气候变暖不是渐变是骤变。报告称:“全球气候变暖被压缩到在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发生,它所代表的是对人类和生物调节能力的严重挑战,突如其来的气候变化将把地球已然脆弱的生态系统推过环境所能承受的临界点,进入到人人自危的局面。” 

这一有关地球气候变化的争议性结论与传统观点背道而驰,后者认为全球变暖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某个地区的影响比较容易预测。 

有专家认为,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二氧化碳含量在3亿年前就有那么大的变化,但现代工业活动迅速将温室气体不断排入空气,过去耗时数亿年自然形成的这种无法预测的气候变化,如今可能在几个世纪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发生。

于是,地球的末日、千年的轮回、地球已将退回恐龙时代末期、地球已不失人类居住的恐怖等等,所有这些,在地球村盛世的欢乐中已向人们频频敲响了警钟。二、全球变暖,世界性“十大”灾难将挑战人类

人类的不幸不是全球变暖的正式宣判之日,而是始变之日。科学家的回忆和预测则又叩击着地球村气候变暖这一脆弱而敏感的神经。灾难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专家称全球气温继续上升将引发世纪性的大灾难。地球气候的变化也正在以某些怪异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怨恨”,例如:瘟疫、飓风、洪水、地震、猖獗的野火、逐渐消失的湖泊、反常的过敏症,负面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这并非耸人听闻。俄罗斯瓦耶科夫地球物理观测台负责人弗拉基米尔·卡佐夫认为,作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成员之一,他认为全球升温将在本世纪之内继续保持强势,气温骤变以及等气象灾难将会更加频发。

   2月2日,巴黎举行的“地球公民”环境问题国际大会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这份由来自113个国家的约2500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报告。全球变暖,同时会引起 “十大”惊异现象。有委员说还远不止以下“十大”现象:

  10、气候变暖,全球每年将有超10万人意外死亡……

世卫组织在一份题为《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危害和对策》的研究报告中说,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迄今仍没有减弱的迹象。据初步估算,全球2.4%的腹泻病例和2%的疟疾病例是由气候变暖引发的,仅今夏欧洲各国出现的热浪就导致约两万人死亡。如果不尽快采取行动,全球每年因气候变暖而死亡的人数还可能继续上升,达10万以上。到2030年可能达到30万人。

世卫组织官员强调,人们不仅要认识到气候变化给人们健康造成的危害,同时更应该为此展开行动,各国应逐步建立相关监控体系。 

        9、北极熊自我相残及动物大逃亡

早在20世纪,我们只需攀爬较高处就能捕捉到花栗鼠、老鼠和松鼠这类动物。然而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全球变暖引起许多动物栖息环境大大改变,如今它们被迫逃亡到海拔更高的地方。同时北极熊也经受类似的遭遇,因为它们居住的海冰环境正逐渐融化。

    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通过调查发现,波弗特海南部的北极熊中出现捕食同类现象,这是因为当地无冰季节越来越长,北极熊很难捕到其他猎物。他们于2004年1月至4月间在美国阿拉斯加北部和加拿大西部发现了3起北极熊捕食同类的事件。

     研究人员说,他们在波弗特海南部和加拿大西北部已研究北极熊20多年,但此前还从未见过这样的捕食同类行为。

     北极熊捕食、求偶、生育等活动离不开海冰环境。环保人士认为,全球变暖导致极地海冰不断减少,到本世纪末北极熊可能会因此以及其他原因而消失。

  

        8、两极圈植物疯狂生长露神秘

北极圈冰层融化可能影响到低纬度地区动植物的生活,但这却为北极生物圈营造了更加直接的阳光充裕的环境。北极圈内的植被数年来都被埋在厚厚的冰层里,然而当冰层在早春时就慢慢融化,那么这些植被将会肆意疯狂的生长。最近也有研究发现,相比旧土壤中生长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新鲜土壤里生长植物的光合作用更加旺盛,产生的叶绿素更多,因此在最近几年里,北极圈内的植物生长势头加剧。

南极冰架坍塌,露出神秘“新物种”。来自14个国家的南极科考队2月25日公布了一项科考成果。他们发现,由于南极两大冰架的坍塌,原本被冰架覆盖的一个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的海床显露沉睡数千年的神秘,科学家们得以发现许多之前不为人知的生物物种。

海床上的植物群和动物群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科考队伍已经采集了1000多种海洋生物标本,其中有至少15种是之前从未发现过的新物种。这些新物种均为甲壳动物,有一种外形像虾的甲壳动物身体长度达到10厘米。

科学家还在这片海床发现了被疑为新物种的4种细胞类动物,其中包括一种寄居在蜗牛壳上的海洋生物,蜗牛带动它行动,同时这种刺细胞生物也可以对蜗牛起到保护作用。

另外,冰架坍塌后,一些棵本地的物种很快“侵入”到这片不被覆盖的浅海中来,其中包括凝胶状的海鞘、玻璃海绵和小须鲸。

科学家们在为发现新物种而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意识到温室效应加剧将对物种带来前所未有的危险。

  7、湖泊逐渐干涸 酿大患

  湖泊是地球的肺叶。在过去数十年里,北极的125个大湖泊逐渐消失,南极也有147个大湖泊逐渐消失。这主要是由于全球变暖问题加剧的影响。关于干涸湖泊的水的去向,研究者们认为这很可能是因为湖泊底面永久冻结带由于气候变暖融化了,使得湖泊的水逐渐渗透到土壤中,最终导致湖泊干涸竭尽。有一个研究人员将其过程比作拔掉浴缸的塞子。然而不幸的是,当这些湖泊逐渐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时,南、北极圈内的生态系统也失去了平衡,地球的生命也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6、永久冻结带解冻,珠峰高度将俯首

从1966年到1999年,珠峰顶部从8849.75米降低到8848.45米,总降低值为1.3米;如果按年降低值算,1966年至1975年间,珠峰顶部的降低比较快,接近每年0.1米,1975年至1992年间,降低过程减弱,只有0.01米;而1992至1998年间,降低过程又快速增大,接近0.1米;1998年到1999年,达到了0.13米。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说,尽管珠穆朗玛峰山体地质结构由于地壳运动不断以微小的速度在增高,但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密实化进程加快,导致珠穆朗玛峰整体高度在降低。珠峰顶部自1966年以来一直在降低。 

    全球变暖不仅仅使地球水面的大量冰层融化,地面以下的永久冻结土壤层也逐渐解冻。这将使土壤开始收缩,地面下沉,日益恶化,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铁轨、公路和房屋因此将会遭到损坏。研究者们认为,在高纬度地区,永久冻结带逐渐解冻的失稳效应甚至可能引起岩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现象。

        5、奇异现象:龙虾结石及适者生存

美国东部纽约附近的渔民约翰·马科夫斯基还记得5年前的一天,那天他捕到龙虾400只,其中却有370只都是死的。此后,那里的龙虾数量一降再降,然而原因却不明。后来这一现象逐渐沿岸北移,经过康涅狄格州、罗得岛、马萨诸塞州和新罕布什尔州,如今已经逼近美国东北部缅因州附近的“龙虾篮子”。专家说,龙虾遭殃原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龙虾生了结石。

由于全球变暖,地球开始出现早春。但是迁徙的鸟类可能因此错过了捕捉食物的最佳时节。有些鸟儿将重新调整自身的生物钟,选择更好的时机并努力生存下来。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它们将该习性代代相传,最终改变整个群体的遗传描述。

        4、 2080年,亚洲可能严重干旱、颗粒无收

专家报告预测到2080年,持续升高的气温将会使数亿人遭受饥饿,到那时候,亚洲将要面临70%严重缺水的局面,欧洲和美国部分地区也难逃此劫。“报告要传达的信息就是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难逃于此。”负责起草该份报告的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前气候主任格雷姆·皮尔曼博士向路透社表示:“如果你留意一下中国,会发现和澳大利亚一样,中国农业地区的降水量也会大大减少。”皮尔曼说道:“在本世纪末,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水资源匮乏会影响到大约11亿到32亿人的生活。人们确实应该估计自己所在区域可能面临的风险,并且确保自己有办法来应对。”

皮尔曼表示,从积极的一方面来看,如果行动及时,国际社会还有很多可以作出努力的地方来避免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3、格陵兰岛冰盖在加速融化成大海 

 地球上第二大冰雪陆地格陵兰岛上的冰融速度目前已达到五年前的三倍。这项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发表在今天的《科学》杂志上,它由美德合作的(th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Experiment)完成。

  格陵兰岛的冰盖自2004年以来正以每年240立方公里的速度消融。而之前的研究表明,格陵兰岛上冰雪在1997至2003年间以每年90立方公里的速度在消融。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宇航局也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们得出的数据是每年224立方公里的消融,当时在科学界引起很大的反响。但是,GRACE的研究结果证实了此前的结论,为“格陵兰岛冰融速度加剧”这一说法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支持。

  研究小组还证实该岛东南部的一块冰山冰融速度最快、最明显。“它的消融速度大约为每年90立方公里,”

  这一研究成果为全球变暖提供事实证据,同时暗示正在消融的极地冰雪将会导致全球海平面的上升。

 

         2、 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将面临淹没危机

除了极端气候事件以外,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冰雪消融等也十分令人不安。在中太平洋南部的小岛国图瓦卣,电影《未来水世界》所预言的噩梦已经出现。2001年11月,图瓦卣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不得不开始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卣将因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消失的国家。

据澳大利亚研究机构表明,图瓦卣的命运完全可能降临到中国一些沿海地区。近年来,中国的海平面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每年2·5毫米,高于全球平均值。研究报告指出,指出逐渐上升的气温和海平面不但会直接威胁部分海岛型国家的存亡,而且对于人口多数集中在沿海或河岸下游地区的亚洲国家,例如中国的青岛、烟台、上海及长江三角洲,以及地势低的国家,如孟加拉,都将面临被淹没的危机。这些地方将会变成第二个图瓦卣。

        1.本世纪未全球两亿人将沧为气候难民,抛弃家园

到2020年,因为温度升高,从干旱的南欧涌入英国的难民越来越多。像孟加拉那样水灾频繁的国家来的难民也会增加。现有的公共运输设备,比如说伦敦的地铁,由于没有空调,在夏天将会变得无法忍受。再者,全球变暖似乎也使野火日益猖獗,许多村庄将遭遇野火侵袭。

气候专家们2月2日在巴黎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发展,到本世纪末,将会出现一种新类型的移民——气候移民。根据这项研究预测报告,到2100年之前,气候移民的数量将有可能达到两亿人。

沦为气候难民,往往只是一瞬间的变化。全球变暖引发人类生活的转变,有时是潜移默化的。这些转变,是逐渐将人们从熟悉的环境中逼走、背井离乡的根源。三、遏止气候变暖,地球村人必须众志成城

坦率地说全球变暖,人类已走到了十字路口。

2004年,美国电影《后天》让全世界的观众体会到在面临气候危机时,人类显得如何渺小。逼真的特技效果使人心悸,气候难民的狼狈神态给每个观看影片的人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不对目前的全球变暖采取行动的话,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影片中的气候难民。

在这十字路口,不管你是惊恐还是忧伤,不管你是超脱还是顺其自然,然而有一点你必须反省,反省是积极面对现实的前提。全球气候变暖,科学界已有定论——全是人类自己惹的祸。修正人类的自我行为,延缓气候变暖的趋势,已是全球的当务之急。

首先站出来大声呼吁的是中国秦大河。

秦大河是中科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局长,他说真正的风险在于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逆转的。未来几十年,气候变暖将对我国的海平面、冰川、海冰、雪盖、冻土以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这种变化是难以承受的、不可逆转的、持久的严重影响,特别是农业生产条件将发生变化,水资源供需将出现变化,干旱洪涝灾害等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会增加等。 

他还说,气候变化已经不是一种预测,而是实在的危险,还在不断增长,给人类带来痛苦和经济困难。美国五角大楼已向布什总统递交的一份绝密报告称“气候变化对世界的威胁将超过恐怖主义”表明,气候和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不容回避。美国在2000、2001、2002财政年度用于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经费分别为75.8亿、80.5亿和81.8亿美元,这表明美国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的同时,并没有缩减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投入。

说起《京都议定书》,这须交待两句。

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过的议定书,根据这份议定书,在2008年到2012年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消减5.2%。这一协议被称为人类"为防止全球变暖迈出的第一步",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为发达国家规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文件。但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以不符合国家利益为由拒绝签署该项公约,致使该公约一直难以生效。

第二位当数是欧洲环境署负责人麦克·葛莱德教授,应当说他是一个性急的人,他在呼吁书中指出:“你们将会很快目睹这一切的发生,5年前我曾经观察到的一个裂口目前已经被冰覆盖。,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是巨大的,严重的,紧迫的,它将会给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他同时呼吁世界各国采取行动,并严格遵守有助于保护气候的国际协定《京都议定书》,并呼吁美国无条件地执行京都议定书》。

第三位热心肠当数是英富翁理查德·布兰森悬赏2500万美元,寻解决全球变暖新方案。布兰森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现在我们都知道,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根本性措施来扭转全球变暖的趋势,设立这项2500万美元的维京地球挑战奖,目的是鼓励全世界的科学家和个人能够找出一种消除地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方法。”

2006年9月,布兰森宣布将投资30亿美元用于抑制全球气候变暖,这笔钱相当于维京集团此后10年的利润总和。他还成立了一家维京燃料公司,计划将在今后3年内投资4亿美元,研发“绿色能源”。

为此,英国首相布莱尔也指使他的智囊团起草了《应对气候挑战》,并聘请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主席拉肯德拉·帕沙乌里教授担任了该项工作的首席科学顾问。布莱尔表示,他将利用英国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以及8国集团主席国的机会,推进西方国家改善气候政策,因为"这是一枚正在嘀嗒作响的生态定时炸弹。"

他在指出人类面临生态灾难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环境改善举措。呼吁西方8国集团在2025年之前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其四分之一的电力,并同时敦促这些国家在2010年前将低炭能源的研究经费再增加一倍。除此之外,报告还呼吁发达国家联手印度和中国两个能源消费大国组建全球气候集团。据悉,自京都大会以来,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20%。同时呼吁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重新考虑加入旨在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为此,英国首相布莱尔指出,美国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如果美国不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世界各国遏制全球进一步变暖的希望将变得极为渺茫。他指出:“全球变暖也已经影响和破坏了美国人自己的生活。气候变化对世界的威胁将超过恐怖主义!”

 然而令布莱尔头痛的是美国布什并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气得布莱尔大喊上当。 

应当说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不以国界论,“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难逃于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政府推卸责任的这种言行,只能让人对美国生出为富不仁的感觉。

可喜的是,布莱尔的讲话却在欧盟国家和中国得到了一片掌声。欧盟国家表示,作为地球村的人,我们休戚与共。减少温室气体排量,这是责任,我们不能以一已私见,放弃责任。更不能以国之殊,逃避责任。他们决定每年减少20%的排量。

响应布莱尔的讲话的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称,他要坚持对美国的兑服,将会与布什“抗争到最后一分钟”。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了控制气候变暖,也作了自己的最大努力。首先在全国人大会上立案,接受代表监督。与此同时,与世界大国举办论坛。去年5月23日中美科学家在美国加州举办了“中美气候变化应对论坛”。 在论坛上,著名气候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方又嫦表示,人类的工业化活动已严重破坏了地球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自然循环。在工业化之前,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只有280ppm,如今已达380ppm,预计到2099年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680ppm,呼吁各国关注。

2007年3月16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英国记者时庄严宣称:“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态度,我们赞成京都议定书。虽然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还是根据国际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公约,制定了中国气候变化的应对方案。我们提出,从2006年至2010年,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降低20%,我想虽然京都议定书对于发展中国家并没有规定必须执行的指标,但是中国政府还是本着对世界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国际义务。”

专家们普遍认为,即使人类从现在开始行动,要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稳定下来,也需要100至300年,而要将气候变暖的趋势扭转还需要几百年。           四、敬畏自然,用真诚去拯救沦落的道德

随着时间的向前推进,灾难一步步向我们展示。进入2007年以来,禽流感、牛蹄疫在亚洲、欧洲、非洲的多个国家呈卷土重来之势,令人担忧。人们的担心既源于近年来像禽流感、牛蹄疫这样的流行疫病带给人们的痛苦,也源于瘟疫在历史上留下的深深烙印。

笔者在走笔行文此文的时候,正赶上大雾频频光顾北京天空,2米外就看不到人。近些天来,从华北到西南,浓雾一场紧接一场:北京气象台分别于2月21日7时30分及11时两次发布大雾黄色预报。重雾频频“眷顾”中国各城市,严重影响了各地交通运输和人们的出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室刘颖杰杰博士告诉记者,与往年相比,今年大雾呈现出范围更广、次数增多、时间延长、阴霾天气出现等四大特征。入冬以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出现雾的频率较高,中国北方特别是东部地区大面积降雾。去年11月,河北地区大天气接近11天,两天内相继发布6次预警,比往年同期要多4到5天。

覆盖地区之广也是少见的,北京、天津、河北等华北地区,辽宁沈阳等东北大部、山东北部、河南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不同程度雾天,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500米,而很少降雾的深圳2006年共出现大雾天气4天,为近10年来最多。

另外一个特点是雾天天数偏多并且出现比较频繁,仅2月21日上午,北京、上海、江西、浙江等地陆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辽宁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此外,雾气浓重而且持续时间长是近来雾天又一特征,2006年年底前,仅四川省南充市气象台就发出过31次大雾预警信号。

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多雾之城还是英国首都伦敦,它素有“雾都”之称。除了英国等典型地貌和气候条件形成的“雾都”外,工业革命以来,经济的调整发展使发达国家更容易一百万由于环境恶化导致的大雾。美国旧金山也是常年笼罩在浓雾之中。旧金山位于加州海岸一个狭长半岛的尖端,东临旧金山湾,西滨太平洋,市区早晚常有大雾。美国著名的金门大桥是旧金山最明显的地标,桥身为独特的橘红色,而当初采用该色正是因为橘红在大雾中能见度最高。不过,从历史上看,还没有研究表明有典型的大雾多发期和少发期。

重庆是中国的“雾都”,但越来越严重的大雾天气是否会导致我国新“雾都”的出现呢?专家指出,大雾已在我国多个重点区域呈加重趋势: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东北平原地区的都市化城市和重工业城市出现雾天的状况比其他地区严重城市化带来的多重污染如果不加以防范,四大城市带将有可能成为“雾染”重症区。沈阳也成为今年时下的“雾都”。

常言道,雾来雾去下大雪。接着,3月3日夜间,一场56年来最强的暴风雪袭击了辽宁各地。最大降水量达到90毫米,全省11条高速公路全线封闭。沈阳陆空交通中断,中小学生停课一天。应当说,气候变暖,已经引发灾难频频,我们不能孰视无睹了!但是,面对专家们的警告,我们多少人意识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和危害呢?剥开迷雾见太阳,加强治理很重要。有人认为,环境恶化都是单向的,一坏只能再坏,不能逆转。但这并不是事实。历史证明,人类能创造环保奇迹。

20世纪中叶,由于工业生产和居民家庭大量使用煤炭发电和取暖,伦敦的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1952年持续5天的“大雾”事件迫使伦敦政府不得不在改善空气环境上下大力气。从1936年开始,城市开始减少居民取暖煤炭使用,将火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迁到伦敦以外。随着煤炭使用的迅速降低,到20世纪80年代,伦敦已经甩掉了“雾都”帽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数量持续增加的汽车取代煤成为英国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从1993年1月开始,所有在英国出售的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器以减少氮氧化物污染。伦敦每天有1100万辆次汽车行驶,交通是目前伦敦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伦敦市于几年前设立了“收费区”,进入该中心区域的机动车辆必须缴纳每天5英镑的“交通堵塞费”。该措施的实施,一方面大大缓解了伦敦市中心各条道路的交通压力,同时还减轻了市中心的空气污染。

1964年东京举办奥运会时,日本正处于经济调整发展期。当时由于空气污浊,东京人出门不得不带着医用口罩。但是今天东京是世界上最为清洁的大城市之一。治理汽车尾气也是日本的重要方法。东京大街小巷跑着5万多辆出租车,这些车辆现在全部烧天然气,这样不仅减少空气污染,而且节约成本,节省能源。

大雾天气频发也是暖冬的一个征兆,暖冬造成强冷空气非常弱也导致大雾产生。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变暖才能缓解环境压力。

很少有人会注意暖冬与自己的活动的联系,就像我们的先辈在砍伐森林、大炼钢铁时很少想到那样做对子孙后代的不利影响。实际上,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影响遍及全球每一个家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当我们浪费能源时,当我们浪费纸张时,当我们每天开车时,当我们使用空调时,都很可能在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制造”暖冬。认识到这种紧迫性,同样是在应对挑战,怎么能说和普通人没关系呢?

这些天,加拿大环境科学家在白令海拍到了一幕悲情:一对北极熊孤独地站在浮冰之上,茫然失措。由于气候变暖,浮冰离陆地越来越远,北极熊游到陆地需要消耗更多能量,其处境越来越危险。人类面临的处境与这对北极熊何其相似。

如果说,过去“暖冬”一词对人们来讲是新奇的,那么今后“寒冬”一词或可能让人惊喜,留住寒冬成为人类的希冀。但愿这个诡异的暖冬能激发起我们更多的“全球公民意识”和环保意识。

敬畏自然,珍惜拥有,从自己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母亲,是我们的美好家园。地球给予我们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对人类社会具有永恒的重要价值。人类社会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历史。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辛勤耕作、繁衍生息,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地球的负荷变得越来越沉重,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人类必须在自然资源与环境容量所允许的范围内去谋求自身的发展。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中央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决不能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变成人类的眼泪!

最近喜闻,为遏制全球变暖,2007年7月7日,长达24小时的“地球现场”大型音乐会将在全球七大洲同步举行。这是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与2005年“现场八方”音乐会的执行总监凯文·沃尔,在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上述计划。

与“地球现场”同时发起的遏制全球变暖的活动主题为“救救我们”。主办方估计,全球约20亿人将通过亲临现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及在线音频或视频等多种形式参与音乐会。音乐会将使用再生能源、可降解塑料及节能设备,以体现其环保承诺。

同时,戈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通过发起‘地球现场’和‘救救我们’活动,将启动一系列宣传,号召世界各地的人们行动起来。只有通过前所未有且持之以恒的全球性运动,才能遏制气候危机的蔓延。”

据沃尔介绍,音乐会将在中国上海、澳大利亚悉尼、南非约翰内斯堡、英国伦敦和南极洲等地举行,巴西、日本和美国的具体举办地尚未确定。每场音乐会将持续4小时至8小时,在24小时里,任一时刻都会有2至3场音乐会在不同地方同步举行。“红辣椒”乐队、“黑眼豆豆”乐队、邦·乔维、谢里尔·克罗、费丝·希尔、凯莉·克拉克森、蒂姆·麦格劳、恩里克·依格莱西亚斯以及墨西哥组合MANA等100多位著名歌手、乐队和组合将登台表演,奉献一场精彩演出。

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同时也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发展的空间。只要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万众一心,善待地球,珍惜资源,就一定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不然的话,目前我们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地球的遗书,那么人类也成了这地球上的千古罪人! 世纪警钟——中国耕地锐减忧思录引子

当时间的秒针一刻不停地进入21世纪,当世界每天都有一个鲜红的太阳出现时,位于美利坚合众国的纽约市联合国办公大厦,晨曦已挂到高高的楼尖。晨曦下,大楼像雨果笔下的女神米罗休斯,半露半掩,妩媚动人,直到紫红色的朝霞喷洒东方,太阳的光辉以锐不可挡之势,穿透宇宙、穿透云雾、拥抱大厦、亲吻大地的一霎间,太阳和大地都将快乐而无遮无掩的羞怯面孔,展露在人们的视野中……诗界泰斗李白曾把太阳喻成公公,大地喻成婆婆,或许是受到《易经》文化——天为阳、地为阴的启迪……

宇宙与太阳是妙不可言的。

太阳与大地是妙不可言的。

那么,我们的地球和居住在这个地球上的人类,也是妙不可言的吗?

是的。地球是妙不可言的。然而、居住这个星球的人类却正面临人口与资源的严峻挑战;粮荒的阴云正从远处悄悄地向人类飘来。

联合国的农业情报中心位于主楼大厅,实用面积100平方米,四周摆满电脑。大厅的正面墙壁上,悬挂着庞大的电视屏幕,屏幕上显示着来自各国的粮食情报和期货交易行情。

这里的官员,如今常常忧心忡忡地注视着电脑屏幕上令人不安的消息。粮食短缺,粮食,粮食……严重危机的前兆,以千真万确的事实,像警世钟一样,震撼着人们的心……

当今世界面临五大难题,粮食危机是其中之一。可是至今不少国人却沉浸在“粮食过剩”的幻觉中。这是极可怕的!殊不知当今世界正面临粮荒的挑战!

粮食危机,实际上主要是地球上的耕地危机、人口危机。解决粮食危机,须从保护耕地开始!中国耕地减少大趋势

倘若说土地的大分母——人口炸弹的引信尚未拆下,而老百姓的命根子——耕地锐减的地雷又已埋下。

说起这方面的情况,与人口相比,更不容乐观。在上中学时,老师不无激动地在讲坛上这样讲解: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处亚洲东部,幅员辽阔,南北相距5,500公里,跨45个纬度,东西相距5,200公里,越60个经度,陆疆长为20,000公里,海岸线达18,000公里,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在这辽阔的领土上,有广阔的肥田沃土,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从遥远的古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世世代代在这里居住繁衍,在这里劳动、斗争,创造着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

为此我们曾骄傲过、自豪过。骄傲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采烨烨。自豪我们的民族,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于是,我们变得无忧无虑,以至于我们个人和家庭,包括整个民族没有了忧患,仿佛被锁进一个保险箱里——在祖先留给我们天地里尽情地享乐。

历史在迷茫的日子,翻过一页页。

时间在迷茫的日子,走过一站站。

当我们站在世纪的门坎,重新审视世界、审视自己的自豪和骄傲,抑或优势时,我们便窘迫地发现我们国家已拥有近13亿人口,正向14亿迈进。

人口危机!

耕地危机!

列祖列宗留给我们的地盘,全被人口吃掉。

我们曾为之骄傲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人口的大分母一除,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看看这组数字,我们成了真正的“贫下中农”。

世界人均陆地面积为44.5亩,中国人均12.4亩,少32.1亩。

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4.8亩,中国人均1.51亩,少3.29亩。

世界人均草地面积为10.4亩,中国人均5.2亩,少5.2亩。

全世界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中国的人均耕地占有量仅高于孟加拉国和日本,为倒数第三位。

土地,国之命脉,民之命根。

土地,“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菀”。

封建时代民众曾经把社(土地)稷(谷物)奉为国家的象征。一个国家结城的大小、土地的多寡,往往成为衡量盛衰强弱、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后来历史的发展中,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谁拥有疆土,谁就拥有权力。春秋战国,八方争雄,无不是为土地。

土地,这一永恒的主题,为人们世世代代所咏颂。富饶的土地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她衍生了繁荣的农业文明,滋润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养育了勤劳善良的炎黄子孙。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土地和土地管理问题。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为强化土地管理而制定了许多制度和办法,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阶级利益的局限性,所有封建统治者都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土地公有制,才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成立了统管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的土地管理机构,并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使我国的土地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依法、统一、全面、科学管理的轨道。

虽然有了政策和法规,土地的状况仍不容乐观。

就土地与人口而言,两者皆像是两个不听话不走正路的孩子,令父母头痛的是,他们总是沿着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最终走向极端。即: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

再看看几组数字,是不是地球要开除我们的球籍?是不是我们真的要“温柔亡国”?

我国人均耕地的变化,分成几个阶段,其数据如下:

公元前2200年,人均耕地70亩。

公元700年,人均耕地42亩。

公元1949年,人均耕地3亩。

公元1989年,人均耕地1.5亩。

1957年至1986年的29年间,中国耕地面积净减少2.4亿亩,而同期的中国人口平均每年以1,400万的速度增长,净增人口4亿多。这一加一减之下,人均耕地到1986年时已经从1952年的2.98亩下降到1.5亩。

1979年至1989年,中国累计减少耕地面积5500万亩,相当于丢了一个山西省;与此同时,人口却增加了1.38亿,相当于江苏省人口的两倍。

人多地少的矛盾将愈来愈突出。

近10年来,中国耕地减少的速度更加惊人。

1985年,减少2,300万亩。

1986年,减少1,600万亩。

1987年开始执行土地法,当年减少1,200万亩。

1988年以后,中国的耕地状况继续恶化,尤其是在开发区热和房地产热中,非法批地、越权批地比比皆是,国人称之为“圈地运动”。

1989年,减少耕地625.9万亩。

1990年,减少耕地519.5万亩。

1991年,减少耕地672.5万亩。

1992年,减少耕地1,060.8万亩。

1993年,减少耕地937.8万亩。

1994年,减少耕地1,177.8万亩。

1995年,减少耕地1,197万亩。

1996年,减少耕地1,230万亩。

面对着耕地锐减的大趋势,应该说,1997年,是中国政府的理智年、改革力度年。

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土地管理、耕地保护被写入刑法法典,从此,中国在保护耕地上悬起了刑法之剑。

4月1日,首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冻结审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一年。

冻结,意味着警钟猛击,意味着大声疾呼,意味着唤起国人的警觉,我国的耕地锐减,已到了非采取紧急措施刹车不可的时候了。

中国不但要对中国负责,同时还要对世界负责。

一场成功的变革源自成熟的时机。

分析1997—2000年的4年间耕地资源的变化情况,有一个显著特点,建设占用耕地虽然得到初步控制,但占用优质耕地仍然较多。同期补充耕地数量加大,但质量不高。耕地从数量上占补平衡有余,但粮食生产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形象地说,1949年以来中国减少的耕地总面积相当于一个法国,两个英国或两个半日本。

照此下去,50年后,中国人均耕地仅有0.7亩,而联合国公布的人均耕地的极限为0.7965亩。届时,西方预言家的预言将变成现实。

照此下去,100年后,我们的子孙将无地可种、无饭可吃!

一位老人曾言之谆谆:“21世纪,中国经济要出问题,可能就出在农业上。”

大声地就中国土地面对的严峻形势,发出中华大地200年后不耕不种的警告的,是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巽浩先生,他说:建国以来,中国耕地每年平均净减少700万亩,等于一个北京市。1952年到1986年人均耕地减少了一半。1983年后全国平均每年减少耕地1,135万亩,以人均1.4亩计算,等于增加了800万人口。而近两年,实际每年人口净增长大约1,000万,也就是说减少的耕地数量等于将人口增长的速度提高了一倍。所以说控制耕地减少和控制人口增长具有同等意义。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丰则天下安!

古人云:民之所生,衣与食也;食之所生,水与土也。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历史发展的要素,是不可代替的宝贵资源,是一切生产和生存的源泉。“有土地不愁衣食,有粮食不愁生活。”

人只有依附着土地,依附着庄稼,依附着粮食,才能去创造价值。土地不存,国将安附?

在日益减少的中国的耕地上展望未来,未来实在不是玫瑰色的,或者说即便有玫瑰色的影子,那也只是像云一样地飘过我们眼前,而不肯落到中国人的头顶上。

按刘巽浩先生所说的速度推算:

50年以后,中国的人均耕地只有0.7亩,与眼下日本的人均数相等。日本的粮食有2/3是靠进口的。50年以后,农业大国的中国也要如日本、韩国一样靠进口粮食来维持生计。

这种前景难道还不可怕吗?如果是那样,我们真的是要“温柔亡国”啦。

更可怕的是200年以后,我们将没有耕地,不耕不种,不稼不穑,密密麻麻的人口拥挤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或者等着救济,或者等着饿死。

谁也不希望出现这种后果,倘若如此,中华民族不就要完蛋了吗?为此,我们必须改变耕地减少的状况,并切实控制人口增长。要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到21世纪,首先要有这种忧患意识。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特别是占用耕地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况下,忽视粮食生产,忽视耕地保护的思想抬头,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忧虑。2000年底,温家宝副总理要求国土资源部从战略高度,抓好耕地保护,提高大家对耕地保护和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