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7 12:33:11

点击下载

作者:张潇潇,蒋旭军,李军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解

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解试读:

前言

利用休闲获得健康,是最理想的渠道。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们在休闲中放松平时紧绷的神经,通过对平时缺乏运动的身体加以锻炼,有效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在吃穿不愁的情况下,休闲内容的不健康,将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过去人们干完繁忙的家务后,常欣赏音乐、阅读小说或聊天以享受人际交往之乐。而今却鲜有人在闲时读书了,电视几乎走进了每个家庭,看电视占去人们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成为大众最主要的娱乐活动。但是,把长时间地看电视作为主要的休闲方式,或痴迷于电子游戏等休闲内容,会因运动不足而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在改变,而人的健康则是社会活动的基础。当然,人们要具有强健的身体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但其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则是体育锻炼和保健养生。体育锻炼必须有科学合理的方法作指导,因此,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育锻炼的成效,减少不必要的损伤。所以,我认为不论体育运动怎样发展,都必须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运动技术作保证,不然就会脱离体育运动这个范畴。

全书共分为十四个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阐述了体育教学的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的评价;第六章介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第七章讲述了关于特殊群体的教育方法;第八章、第九章介绍的是对身体素质和体能的训练方法;第十章至第十二章则主要阐述了几项运动项目,其中包括:塑身、球类、有氧运动等,使读者一目了然,突出了本书的实用性;第十三章则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标准和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最后一章是对人的身心健康与膳食营养做了一些介绍与概述。

本书由张潇潇、蒋旭军、李军主编,编写分工如下:

张潇潇(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第一章、第十章,共185440字符。

蒋旭军(铜仁学院)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共109440字符。

李军(重庆理工大学)第九章,共103360字符。

孙小娟(运城学院)第二章、第三章第一节、第三章第二节,共51680字符。

沈君田(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第四章第二节、第四章第三节、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一节、第七章第二节,共51680字符。

古彬(成都东软学院)第七章第三节、第七章第四节、第八章第一节、第八章第二节、第八章第三节,共51680字符。

杭喜洲(贵州健康职业学院)第十四章,共38000字符。

沙努(西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第十三章,共33440字符。

纪海鹰(西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第八章第四节、第八章第五节,共22800字符。

秦雷(四川音乐学院)第三章第三节、第四章第一节,共12160字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引用了相关研究成果及有关资料,在次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出现错误或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7年11月第一章体育教学理论概述第一节体育教学概述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传统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实现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一、体育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一)体育课程教学的目的

体育课程教学的目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体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一起共同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建设人才的战略目标。体育课程教学的这一目的充分体现了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功能,充分展现了体育课程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体育课程教学的意义

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为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所进行的,以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一个系统体育教育过程ˊ这一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它存在着很多体育教学的规律、现象以及影响体育教学过程的因素。

我们观察、理解、认识和研究体育课程教学的规律、现象以及影响体育课程教学的各种因素,其目的是为了将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学习、掌握、应用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学习良好的体育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有效地增强体质。

体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科学健身的方式与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ˊ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体育、掌握体育、参与体育,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知识的方法。4.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通过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体能,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学习、掌握与应用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的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式、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二、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与基本任务(一)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为了适应这些新的发展思想,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发了普通高级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我国体育教育的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定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仅给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内涵,而且在提升学校体育价值含量的同时,使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变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重竞技”,围绕“达标率”“合格率”等功利性倾向,改变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的脱节现象,更直接体现学校体育教学的实质,使体育课程教学与21世纪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使体育课程教学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加贴切。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体育教学实践的指南,是对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的总结,在失败教训挫折中不断地形成、优化和发展的,通过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融合不断地印证和完善。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对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和体育锻炼过程的体系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是整个体育教育理论(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体育教育目标、体育教学观念和体育教学方法)的核心。(二)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

为实现教育都颁布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育课程教学的总任务应包括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工作。

1.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

2.使学生学习、掌握、应用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与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

3.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坚持锻炼身体,科学地应用健身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4.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积极进取与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坚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第二节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所进行的,以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一个系统体育教学过程。

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是对体育教育的规律性总结,是指导体育教学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科学层次的一个基本前提。科学的体育教学理论是对体育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依据科学的体育教学理论和体育方法学习原理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实践要符合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特别是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时间较短的教师,由于不懂得如何在体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做出详细规划,因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随意发挥,必然使体育教学的过程处于无序状态’从而使其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即使是有些有经验的教师,如果轻视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时局限于经验化处理,教学效果也会不理想。因此,体育教师只有自觉运用体育教学的科学理论指导体育教学设计,课前进行精心的设计才有可能使体育教学摆脱狭隘的经验主义’才有可能使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与调控处于最佳化状态,才能获得教学实施过程的最优化效果。

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要求在研究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从系统观点出发,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从而取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效果。一、体育课程教学的理念

体育课程的定位,着眼于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需求,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教学的中心,以“健康第一”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重视教材的整体性,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创新意识并重,是体育课程教学所体现的课程教学理念。(一)体育课程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体育课程教学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改变过去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运动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对体育课程知识、运动力’法和动作技术的学习。体育课程将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研究和探索,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运动,处理好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学习兴趣与教学目标、接受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更多实用的体育基本知识、运动方法和动作技术技能。(二)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的整合

体育课程的教学,要在继承与发扬传统的体育教学成功经验基础上,改变过去片面追求成绩的单纯竞技观念,摒弃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在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强调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贴近生活,根据社会的需要结合人的发展进行有意义、有效的学习。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体育课程打破了学科的本位主义框框,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改变了过于重竞技运动的状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体育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

体育课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锻炼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把课程同归现实生活。新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育运动与健身方法的结合,强调体育锻炼与日常生活的融合,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三)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进行教学,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现代科学发展越来越呈现综合化的趋势,无论足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各学科之间往往相互渗透,产生新的边缘学科。体育课程的教学是以体育科学、教育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根据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任务、内容,结合社会发展与学生学习的需要所进行的、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习、掌握、应用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与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同时注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社会竞争意识。要完成上述的教学任务,必须综合运用体育科学、教育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与方法,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

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是指学生生理机能、身体形态、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组织与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所涉及的学科较为广泛,体育课程教学不单纯是运动,它是奠基于智育、德育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的身体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的运动过程。健康发展的内涵是指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二、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过程(一)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的范畴主要包括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为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术,培养其运动技能的具体方式。

体育课程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探索、研究与发展,从始至终都遵循教育学、心理学、运动人体科学的原理,遵循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事物发展规律,遵循人体运动知识、技术技能的形成规律。

体育教学方法主要研究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其中心课题是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地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知识与运动的规律,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从宏观的角度上分析体育教学方法时,我们认为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体育教学任务,实现共同的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使学生学习、掌握体育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运动技术,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和体育健身习惯,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目的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总称。从微观的角度上分析体育教学方法,则它是由各种不同层次、具体性的教学方略、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等所组成的一个系统性结构,包含有多层面的教学技术。根据分析现阶段我国学校领域的体育教学方法,编者认为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手段三个主要的基本层次。(二)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

体育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建构的过程。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教(体育基础知识、健身方法、运动技术的传授和对学生学习掌握动作技术过程中进行指导与帮助、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身体练习),以及学生的学(对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方法、动作技术的理解、感知与掌握,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身体练习与强化训练,并增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参与运动实践)所构成的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教学结构系统。

教师根据学校体育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通过体育课程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等不同的组织形式,将具体的体育基础知识、健身方法、运动技术和练习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并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应用体育基础知识、健身方法、运动技术和练习手段进行运动健身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

体育课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使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体育知识、健身方法和运动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技能、体育锻炼习惯和体验运动乐趣;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运动能力,关注和重视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过程;是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方法和形成感知、理解、掌握与运用的过程;是科学地锻炼身体,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过程。

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教学具有促进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的功能,体现在骨骼发育、肌肉发育和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形态、机能的发育方面。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是调节脑力劳动的有效方法,是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需要。三、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的材料,是教学的主要媒体。体育教学内容是根据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指导思想、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需要与教师的职业技能制定的,教学内容要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来选择教学素材,并且要对其进行体育教材化的加工和创造,构成科学的、合理的、适合于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结构体系。

育课程教学内容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择、应用的体育理论知识、健身方法手段和运动技术技能素材内容体系及信息。教学内容不仅包含体育教育类别静态的教学内容、教具、体育理论知识,还包含健身方法和运动技术技能等动态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载体,包含了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体育健身的方法、运动技术、思想品质教育等体育教学要素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教”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的过程,使学生学习、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体育健身的方法、运动技术,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水平和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并在体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从体育教育活动实施过程及其对人的发展角度进行分析,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从本质上起到了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载体作用。

体育教学素材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素材来源广泛,内容丰富;二是教学素材之间不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教材系统结构中每项教学素材内容都具有各自的功能性,由多项教材内容具有的功能性总和构成了能够达成多元教学目标的可能。

体育教学内容与竞技运动内容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但体育教学内容在性质上有别于竞技运动内容,这个区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体育教学内容是根据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指导思想、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需要与教师的职业技能,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所选择的教学素材,是以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和增强体质为教学目的,以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健身方法、运动技术,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为体育教学任务,而竞技运动内容则是以参加竞技比赛,夺取金牌为目的,以运动员掌握、运用运动技术,提高运动竞技能力与水平为运动训练任务,明显存在着不同的任务和目的。(二)体育教学内容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行体育课程教材化的改造、组织和加工,而竞技运动内容则是由统一的竞赛规程、规则制定,通常情况下不允许进行改造。体育教学内容属于教育内容,在形式上与其德育、智育内容也存在明显的区别而具有身体运动的特点,既有体育运动的性质又有教育的性质,因而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加工以及体育课程教材化处理过程都相对较难和较复杂。

体育教学内容与其他教育内容一样,是伴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学习与发展而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之中,现代的体育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变化与发展,其内容的基本结构体系是随着学校体育和近代体育运动的发展而逐步形成、改进与完善过程所实现的。四、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评价促发展,因此评价学生的学习要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水平。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是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体育课程教学的评教,是依据《新课程标准》所进行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在教学评教活动中强调体育课程教学应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在全面锻炼身体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生理机能、心理索质及社会适应能力几方面的发展,同时注重学生自我体育锻炼习惯及能力的培养,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规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和学习结果应达到的期望标准。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通过了解与评估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教学的过程、质量和水平,包括课程教学的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找出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过程,以利于在教师与学生参与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途径、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与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激励和导向作用。通过评价能反映出教师对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层次水平,反映出教师本身所具有的教育素质及其职业技能。

通过评价能反映出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动机、兴趣、学习方法及其学习结果,能够激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师生了解与掌握自己所进行的教学状态及其发展变化情况,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从而获得最佳的结果。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与完善教学计划,调整教学的方案、模式、方法和手段,从而形成更有教学意义、更为有效的教学过程以实现所期望的教学目标。第三节影响体育教学的基本因素

体育课程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对体育知识、运动方法和技术技能学习、掌握与运用的活动过程,其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优劣受多层次因素的影响,这些多层次因素对体育课程教学既有促进发展的作用,也具有相对制约的作用,在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深刻地理解这些因素的内涵、功能和作用,认识体育教学的内部结构,处理好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充分运用多层次因素的综合效应进行组织与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教学工作效率,获得更好的体育教学质量。一、影响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因素

影响体育课程教学过程的效果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八个方面,这些主要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密切联系。(一)体育课程教学的学生因素

学生是体育课程教学的第一基本因素,是体育课程教学的主体。体育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组织的,课程教学过程的效果和质量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状态和学习结果,因此,体育教学的首要因素是学生。尤其是现代教育观强调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教育之根本,提倡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学生的学习就不成为教学过程,学生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是主角,是教学活动系统结构的主体。

体育课程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满足学生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强调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基础上,注重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体育的基本理论、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健身方法,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和体育健身习惯。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要坚持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增强学生体质”为本,在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构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有机结合。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学活动过程必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起到有效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已有的体育训练水平作为重要依据进行教学。(二)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因素

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因素体现在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方面,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是组织与实施教学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的人文素质、专业基础理论水平、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案的设计、实施过程及教学结果都产生必然的“因果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作用,在传授知识与技能、指导、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体育的知识,形成体育运动和体育健身的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体育课程教学过程的中心工作。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在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模式、教学手段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的需求、认识规律和学习兴趣,着眼于引导、指导、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获得体育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一定意义上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能力决定了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优劣,科学、严谨、合理的教学方案在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有优秀的教师才可能使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的实施状态,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人文素质、专业基础理论水平、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能力的层次,将教师的素质、教学能力与影响教学过程的多因素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素质、教学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与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形成有机的统一,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三)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因素

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是在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背景下,依据学校体育教学目的和结合教师、学生及教学环境情况进行分析与制定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过程所期望学生达到的具体标准,对教学过程具有引导、指导、调控的导向作用。

体育课程教学设计对每一层次、领域和水平的目标设计,通常依据认知教育目标、技能教育目标和情感教育目标三个方面进行分类,具体确定与细分教学目标的类别与性质,并为进一步具体形成教学方案设计提供依据,从而确定学段、学年、学期、单元或课时等不同层次教学水平目标。

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中至少用到两类目标:预计某段教学过程结束时应该实现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过程中必须依次实现的各个阶段性目标。前一种称为体育课程教学的“终末性目标”,如学段、学年、学期、单元或课时的终末性目标,后一类称为“阶段性目标”,即实施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的过程目标。教学目标分析与制定所采用的方法步骤是从终末性目标开始,然后由上一层次目标依次至下一层次目标的顺序进行分析、细化与制定,确定为实现终末性目标的一系列的阶段性目标,并把它们按目标层次分类建构为体育教学的目标系统结构。(四)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学环境因素

现代体育教学论和体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与氛围。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的物质环境(体育课程教学时的场地、器材、教室、媒体等硬件设施)和精神环境,即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气氛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它是我们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成功的教学,还是失败的教学,其中都有课堂气氛的功与过。课堂气氛的优劣直接制约和影响师生关系,双方信息与情感的交流;直接制约和影响教学过程和结果,直接影响教学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的心理状态。积极的良好的课堂气氛给教师和学生愉悦氛围的刺激,使教学双方精神焕发,思维活跃,灵感迸发;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交融,心理共振,配合默契;使教师教的最佳教学状态和学生学的最佳学习状态相吻合,充分激发教学双方潜能的发挥,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使课堂明朗、轻松、愉悦,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体育课程教学的环境与氛围对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教法应用、教学方式、教学形式、练习手段等教学因素都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体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对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体育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的学习,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过程都与教学的环境与氛围有必然的联系。在课程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环境与氛围对体育教学实施过程的影响,创设有利于体育教学的环境和氛围,使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和氛围与其他影响体育教学系统的要素形成有机的结合,精心地策划体育教学方案,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五)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因素

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习的体育知识理论、体育运动技术技能与思想品质教育的总和。体育教学内容对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体育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体育运动技术,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和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有积极作用与意义,是对体育教学内容上下、左右关系进行详细剖析的过程。

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分析时,将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学生学习目标的一种载体,教学内容不等于教科书,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依据学生教学内容中具体的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术技能的逻辑结构和学习理论,还要依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所确定,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人体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合理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掌握与应用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体育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六)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因素

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是根据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以教育学、心理学、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随着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而逐渐发展与完善的、为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所采用的教学程序与方法。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的范畴主要包括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为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术、培养其运动技能的具体方式。

从宏观的角度上分析体育教学方法时,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体育教学任务,实现共同的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使学生学习、掌握与应用体育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运动技术,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和体育健身习惯,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目的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总称。从微观的角度上分析体育教学方法时,体育教学方法是由各种不同层次、具体性的教学方略、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等所组成的一个系统性结构,包含有许多层面的教学技术。(七)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因素1.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学过程因素

体育课程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体育课程教学过程是以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术作为教学的内容,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使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体育基本知识、健身方法、运动技术,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教育活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与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和应用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术的理论知识、技术和形成运动技能,是学习与实践的过程。2.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学评价因素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是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和结果。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有:确定教学内容对实现目标的实效性;确定教学内容组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定教学内容的教学性和可行性。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即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二、体育课程教学对教师职业技能的要求

体育课程教学对教师职业技能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良好的教师职业技能结构主要包括教师的人文素质、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专业技术运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教法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是成为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一)教师良好的人文素质

教师良好的人文素质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条件保证,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现代的人文主义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科学、实用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

人文素质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即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和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文化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素质相比,人文素质具有较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包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

在人文素质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追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

教师的人文素质第一层面是人文学科的素质,包括语言能力、文学水平、历史知识、哲学理念、艺术技巧、道德意志、思想品质等素质。第二层面是文化程度,包括传统文化、基本理念和生活方式等内容。第三层面是人类意识教育,包括人类文明、博爱、和平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共同的行为规范等内容。具体的生活中与他人、社会、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第四层面是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内容。(二)教师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教师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广博的体育运动基础理论知识,如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奥林匹克运动、竞技运动、体育健身、社会体育、大众体育等基础理论知识,随时了解与掌握体育的重要新闻及事件,并能应用所掌握的体育运动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进行交往。

2.熟练地掌握体育运动的竞技、健身、娱乐内容、方法和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传授其内容与知识,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运动技能。

3.具有深厚的体育科学理论基础,如全面掌握体育运动生理学、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科学、合理地应用体育课程理论知识进行基础理论课和运动实践课教学。(三)教师良好的专业技术运动能力

体育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运动能力·尤其在运动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式教学动作示范的能力,是体现体育教师专业功底和合理技能结构的主要指标。体育教师良好的运动技能可以使直观式教学的效果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熟练、准确、规范的示范动作,可以起到最佳的直观式教学效果,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感知运动技术·使学生知道学习的方法,如何去进行身体练习,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渐掌握体育教学内容的知识、运动方法和动作技术,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熟练、准确、规范的示范动作,对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动机和树立完成动作的信心、鼓励学生进行身体练习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优美规范的动作技术示范,是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中所独具的身体语言,来自对体育运动技术的深刻理解与感受,来自对体育运动技术的刻苦学习与训练,建立在广泛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运动实践的基础之上,建立在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基础之上,是体育教师最为重要的职业技能,也是体育教师独有的专业技艺。(四)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帖,语句简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的能力。

体育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体现在语言的讲解方面能够达到讲解的内容正确,能够突出中心,其有清晰的层次、概括性强;在语速和语调的运用方面得体、生动、连贯;语法简洁、精练、准确、贴切、犀利;观点鲜明、是非清楚、褒贬明确。尤其是体育运动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精讲多练,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感知体育知识方法和技术,促进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知识、运动方法和动作技术的学习与发展,获得知识与技能。

体育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建立在对体育教学专业理论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总结能力、策划分析能力、论证表述能力的基础之上。要成为一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多听别人的说话方式,学习其说话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听的时候一方面要听讲话人的说话技巧,另一方面听的时候要有侧重点。例如,听体育新闻联播时,就要学习其对体育时事的报道性、概括性、新闻性的语言技巧。再就是要多读体育专业书籍,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从专业书籍中吸取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和技巧,通过增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来增加语言的素材,增加本身的语言修养,多学对体育运动事物评价、分析的表述方法和语言。并且要多说和多写,通过多说锻炼与提高演讲的目的性、条理性、实效性和精彩性。通过多写养成多动笔的习惯,把对体育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观察、心得以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定期进行思维加工和整理,日积月累提高演讲稿的写作技巧,在讲解前做到有准备、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说,多写的目的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说得明白、说得精简扼要,写的准备过程和实际说的过程,也是训练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五)教师良好的教法运用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

教师良好的教法运用能力体现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新”几个方面,实践证明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运用合理的教法、手段可以使学生处于生动活泼、意义性强的学习过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教师良好的教法运用能力,是保’正教学运作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的基础。

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科学合理地应用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践,是体育教学职业技能水平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职业技能的重要体现。评价教师运用教法的能力,主要评价教师能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来调控课堂教学,从教学设计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直到教学评价过程,观察学生能否随教师的引导投入积极主动的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中,观察教师运用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是否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的运用能力主要体现在应用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应用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及启发性;运用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等方面。

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一般的观念认为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能力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相关程度不高。换句话说,如果教师自己的知识残缺不全,不能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那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但当教师的知识达到一定水平的临界值以后,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不一定成正比,此时决定教学效果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因素是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尤其是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

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在“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在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效果好的课,教师的教学技巧体现在“精讲多练”的基础上所凸显的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形式上。体育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在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过程。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学放到课堂教学的首位,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帮助,使他们能够认真有效地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

体育课程的组织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职业技能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科学合理地设计、组织与实施教学内容与身体活动,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组织教学,保持严密有序的课堂教学秩序。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集中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率。三是关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学习,注重分层教学,利用反馈调节方法实施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控制,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改进和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体育教师课堂组织教学能力的途径是加强学习管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进行不同形式的管理,采用合理的组织教学形式提高组织教学的质量;注重研究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和学习特点,采用因材施教,分层教育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合理运用知识技能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体育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组织教学的能力。第四节体育教学原则概述

体育教学原则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中具体的指导思想,是组织与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具有体育运动教学共性特点的规律性总结。

体育教学原则奠基于人体发展的规律、技术技能形成的基本特征和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它是应用人体科学、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实践经验,研究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所形成的保持体育教学性质基本原理和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并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的体育教学指导性原则。一、体育教学原则建立的过程和原则的基本类别(一)体育教学原则建立的过程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而体育教学原则则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中具体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原则的建立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创造性思维和运动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是体育教学原则产生的物质基础,而体育教学理论(包括体育科学、人体发展及教育科学等学科理论)则是体育教学原则产生的理论基础。由此可见,体育教学原则的建立,是由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实践经验提出,经过科学理论的论证和支撑,再同到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指导运动实践,经过运动实践的检验多次重复循环与调节,逐步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所形成的。

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当人们探索、分析、讨论和归纳建立体育教学某一基本的教学原则时,首先根据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依据体育教学的基本原理,结合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和体育教学的基本标准,通过分析影响体育教学的有关因素,归纳出完成体育教学的途径及其基本规律,从而建立体育教学的科学模式,指导体育教学活动实践。体育教学原则是根据人们对体育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出来的,人们对于体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受到人们认识水平的制约,随着人们对体育教学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全面,体育教学原则将会不断发展与完善。(二)体育教学原则的基本类别

根据体育教学原则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指导功能和意义,我们将体育教学原则分为体育教育的心理学原则、人体科学原则和教育学原则三种基本的类别。构成体育教学原则的心理学、人体科学和教育学基本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掌握及应用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方法和运动技术,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培养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在体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中,遵循青少年身体发展规律,根据教育过程中知识技能学习的基本理论和依据人体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合理地应用体育教学原则组织与实施体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是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效率,获得优质体育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

体育教学的心理学原则是指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应用的积极主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等。心理学类别的教学原则是依据教育学认知主义学派、建构主义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关于人对知识、技能学习的理论所建立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的人体科学原则包含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应用的适量性原则、健身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和直观性原则等。人体科学类别的教学原则是依据人体科学的人体生理机制、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规律、特征及运动健身理论所建立的教学指导思想。

体育教育的教育学原则包含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应用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巩固提高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安全性原则等。教育学类别的教学原则是教育领域学科理论研究成果与体育教学实践的结合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对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具有直接指导与帮助作用的基本原则。

体育课程教学原则是在教育科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体育课程教学过程特点,根据人体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经过多年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对体育课程教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具体性原则,是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与体育课程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经验总结相结合的历史产物。二、体育教学原则对体育教学的指导作用

体育教学原则对体育课程教学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体育教师和学生深刻理解、掌握、贯彻与应用体育课程教学原则,对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实践时必须遵守的准则,它主要包括了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性、适量性原则、健身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巩固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安全性原则等。体育教学原则对体育教学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体育教学原则是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

体育教学原则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性质和体育教学规律的具体体现,是对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工作的准则,由于体育教学原则充分地体现了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对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精略概括、集约和准确的表述,所以体育教学原则对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具有更加明确和具体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师与参加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学生可以依据体育教学原则指导自己进行体育知识、方法、技能方面的学习与应用,应用体育教学原则进行体育教学是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要求,是教师和学生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二)体育教学原则是保持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性质的基本因素

体育教学原则是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教学实践的作思路,是保持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性质的基本因素,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两方面都必须遵循的指导性原则。在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手段的实施、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体育兴趣与健身习惯的培养、运动技能的形成包括教学外部条件的准备与优化等方面,都要遵循和依据体育教学原则,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虽然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有千头万绪的工作,但其所有的活动都围绕体育教学原则所进行与拓展,体育教师与学生只要遵循体育教学原则,实施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学生的学习,教学工作有明确的具体要求和思路,就可能在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反之,如果体育教师与学生在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违背了体育教学原则就会降低体育教学效率,不可能获得较好的体育教学效果,甚至可能“劳无所获”。(三)体育教学原则是观察与评价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标准

体育教学原则包含了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学的基本因素和体育教学的基本标准,因而体育教学原则足观察与评价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标准。根据体育教学原则分析影响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有关因素,针对性地观察与评价体育教学工作与基本要求之问的差距,采用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价,通常情况下在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遵循与应用体育教学原则进行的教学都具有符合教学要求的过程及其结果,呈现合理的教学活动外部特征与规律。反之,如果在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能够遵循与应用体育教学原则进行的教学,就不可能具有符合教学要求的过程及其结果,就可能呈现不合理的教学活动外部特征与状况。

体育教学原则在体育教学与评价的过程中,应用体育教学原则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作为评价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标准,从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活动是否遵循与应用体育教学原则的“视角和焦点”上观察该教学活动的外部特征和分析影响该教学活动的内部因素,从而在观察与评价该教学活动过程中获得科学性、合理性评价的结果。换句话说,体育教学原则的贯彻与否可以从教学活动的外部特征上进行观察,这些可观察与评价的教学要求可以作为对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价的具体标准。

综合评价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也牵涉多方面层次的因素,在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评价中由于观察与评价的视角与焦点不同,存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