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第二版)(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商贸类系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7 04:52:44

点击下载

作者:黄倩、秦川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经济学基础(第二版)(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商贸类系列)

经济学基础(第二版)(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商贸类系列)试读:

第二版前言

本书注重适用性,以“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够用”为原则来取舍内容,努力做到针对性强,结构合理。在编写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课程设计中,首先按照职业能力的要求把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在特定的案例及实训任务中。其次,教材建设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采用全新的教材编写体例,并在文中穿插导入案例和实训任务,在每一个项目后都设计有项目技能训练题目。整个设计符合现代高职院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出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本教材主要以经济类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重点,坚持“理论系统,注重应用”的课程建设原则,将现实生活中反映经济学理论和知识的实际例子贯穿于整个课程中,从而充分体现教材的专业性、职业性和实践性;本教材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总体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具与方法、理论运用和政策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行为理论,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等等。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的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分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帮助学生做出更加优化的决策。

本书既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经济学课程使用,也可作为教师教学参考书和教师手册,同时可供社会上经济管理干部以及社会读者阅读参考。为方便教学,本书配有配套电子课件和项目技能训练题详细的参考答案,凡选用本书做教材的教师均可免费获取。

本书由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黄倩和秦川担任主编,共同设计教材体例、内容框架和拟定写作大纲;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潘伟、刘盛坤、涂悦担任本书副主编,参与审稿和修改工作;参加编写的人员还有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谢睿、周世兵、熊梦鸿、牟莉和杨作亚。具体编写分工如下:潘伟编写项目一;黄倩编写项目二和项目三;熊梦鸿编写项目四;秦川编写项目五;牟莉编写项目六;刘盛坤编写项目七;涂悦编写项目八;谢睿编写项目九;杨作亚编写项目十;周世兵编写项目十一。最后的统稿工作由黄倩和秦川共同完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拜读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的论著,并借鉴了其中部分内容,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对书中的不足和遗漏之处,望各位专家学者、老师、同学见谅并给予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完善。编者2018年4月项目一 走进经济学学习目标

1.明确什么是经济学;

2.了解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

3.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4.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重点难点

1.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含义与运用;

2.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含义与理解。项目导言经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因为人类一开始就面临着经济问题;但经济学却是一门比较年轻的科学,因为在亚当·斯密以前,经济学还不能算作独立的学科,有关的思想或理论往往围绕着哲学、法学或其他学科。如果把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出版作为经济学形成的标志,那么至今不过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然而,由于经济生活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和经济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困扰,使得经济学成为近代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经济学成为当今的显学。经济学的殿堂是怎样的呢?项目导入导入案例1-1 关于水资源短缺问题——资源的稀缺性水,一个沉重的话题。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300吨,为全球人均拥有量的1/4。城市贫水状况更为严峻: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380座城市缺水,128座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城市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此损失的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缺口也越来越大。素有“东方水都”之称的上海,三面临水,头上还顶着“一盆”太湖水,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近些年由于苏州河和黄浦江一些河段受污染,该城市水厂取水口“节节败退”。每到枯水季节,太湖流入黄浦江的水减少,加上受潮水顶托,黄浦江下游的污水和东海咸潮上溯,造成向江浙两省“借水”吃的窘境。导入案例1-2 《南柯一梦西》——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选择性的关系终日奔忙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天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使人心理足,除是南柯一梦西。问题1:空气、水、食物、钻石任你选择你最喜欢哪样?分析:据说,人如果3分钟不呼吸就会憋死,3天不喝水会渴死,7天不吃饭会饿死,对于人的生存来讲,空气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水和食物,没有钻石照样能好好活着。那么现在假如问你最喜欢哪样,很多人的答案是钻石。因为对人们来说,空气、水、食物都是很容易得到的。如果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不要付出任何代价,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所有资源十分充裕,丝毫不存在“稀缺”,那么你还有偏好吗?你还能够作出选择吗?当然事实并非如此,没有资源的稀缺就不会有经济学,因此经济学认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满足欲望所需的资源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无论社会还是个人,稀缺性都是普遍存在的。任何社会和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稀缺性问题,正因为存在稀缺性,满足不了人们所有的欲望,才会产生研究它分析它的意愿,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经济学的研究目标也正是由这种稀缺性决定的。问题2:如果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你将用来做什么?时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如果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你可以用来学习,或睡眠、娱乐,或打工赚钱。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在此时间是宝贵的,你必须将你的时间作最合理的安排。因此,这就面临一个选择的问题,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稀缺性所引起的选择问题。任务一 学会选择与放弃理论知识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如何进行分配的一门学科。经济学的定义隐含了两大核心思想,即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率地利用其资源。一、稀缺性

稀缺性是相对于人们无限的需要而言的,社会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即社会提供再多的资源也是不够的。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的,是相对于人们无限的需要而言的。但这并不否认人类的无穷欲望,没有无穷的欲望,人类社会和文明就不会进步。(一)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

需要是指人们想要得到的任何东西,包括物品、劳务、娱乐、旅游和某种环境。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必须被满足的需要层次,其范围从基本的生理要求到爱、被尊重和自我实现。同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同一种物品(如牛奶或面包)的需要是有限的,但从整体看,人类的需要是无限的。(二)资源是有限的

资源是指生产要素、投入要素,是用来生产满足需要的物品的东西和劳务。资源可分为经济资源和免费资源。免费资源是指那些不需要付出代价即可获得的资源,而经济资源是指需要付出代价才能获取的资源。

在经济学传统里,经济资源被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四种要素。(1)劳动是指由人类提供的所有努力,包括体力和脑力。(2)土地是一切自然资源的简称。包括由大自然提供的一切,诸如土地本身、空间场所、矿产、森林、水域。土地和劳动被称为“初级生产要素”。(3)资本是指由劳动和土地生产出来、再用于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包括厂房、机器、设备、道路、原料和存货等。它是一种投入品。(4)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勇于创新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总和,有时将之简称为“企业家”或“管理才能”。二、资源配置:经济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资源的稀缺性和欲望的无限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是经济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资源配置问题,即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最多的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一)选择:资源的多用途性与需要的轻重缓急

土地可以生产粮食,又可以作为建筑基地,还可以作为交通用地和绿地。资源的稀缺性表现为用于生产某一种物品的资源多了,生产其他物品的该种资源就会相应减少。因为稀缺,人们不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不得不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选择。(二)机会成本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学就是一门关于如何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做出最佳选择的学问。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一旦某一选择已定,便会产生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用所有选择中的最佳选择的价值来度量的;或者用所失去的最佳选择的价值来度量。即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最佳东西。

经济学研究就是使决策者在现有信息的情况下,如何使机会成本更小一些。

我们将上述讨论总结在图1-1之中。图1-1 有关稀缺性的关系图三、经济学要解决的三大基本经济问题(一)生产什么

生产什么的问题实质上包括了生产什么品种、生产多少、什么时间以及什么地点生产四个方面的问题。何谓生产呢?生产是将投入转为产出的活动。一个经济系统必须决定产出的水平和构成:生产什么和多少。例如,一吨钢铁用来生产什么,汽车还是飞机?若生产飞机,生产多少最好?

所谓资源配置就是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调节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二)如何生产

一个经济系统必须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生产方法或资源配置方式来生产预期水平和构成的产品,如何生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由谁来生产;其二,用什么资源生产;其三,用什么技术生产;其四,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生产,即怎样生产。如蔬菜,用大棚生产还是传统的生产方式?是资本密集型生产,还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生产?要对此做出选择。(三)为谁生产

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商品的分配取决于收入的分配。收入高的比收入低的人可以消费更多、更好的商品。为谁生产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问题。四、经济体制和两个基本的经济模型

要想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最多的产品,在生产时必须做到有效率: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一项经济活动如果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那么这项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率的,这被称为帕累托最优,也叫帕累托效率。(一)市场经济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1.生产什么的问题是消费者的“货币选票”所决定的

消费者选择购买某种商品,就是用货币投这种商品及其商品生产者一票。同时,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又成为该企业支付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来源。

2.如何生产的问题主要由企业之间的竞争决定

对生产者来说,对待价格竞争、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佳方法就是采用最为有效的生产手段使之成本最小化。

3.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由生产要素的价格所决定的

要素市场的供需联合决定着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它们被称为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所有的要素收益加总便得到了总收入。因此,人们的收入分配取决于所拥有的要素数量、质量以及价格。(二)看不见的手

市场机制中最重要的就是价格体系。在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看来,价格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及其活动。市场机制之所以会使经济活动有序地进行,就在于价格在市场经济中有两大相关的功能。

第一,价格提供了信息。价格的相对高低在市场经济中反映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它为消费者、生产者以及中间商提供了各自所需的信息。

第二,价格提供了激励。正是价格所提供的信息,加上企业的利润动机,生产者便需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

由此可见,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如果价格扭曲,便会出现资源配置失当。(三)其他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是指由中央计划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也依靠计划来实现。

混合型经济以一种经济制度为主,辅助以另一种经济制度。一方面是市场机制或者说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意识地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另一方面,政府也在对一些经济活动进行有意识的干预(即一只“看得见的手”),这势必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产生影响。这种由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便是一种混合经济。(四)两个经济模型——生产可能性曲线和市场运行图

1.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用来表示在资源既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要素最大产量的组合。图1-2是黄油和大炮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图1-2 生产可能性曲线

从图1-2中可以看出,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且凹向原点的曲线,其经济含义是:

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揭示了稀缺法则,即任何经济不可能无限量地生产。

第二,任何一个经济必须做出选择,但不可能同时选择两个不同的点。同时,决定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进行生产就意味着决定了资源的配置。

第三,选择就要付出代价,选择就有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点的斜率就代表着该产量水平上黄油的机会成本,其斜率为负表明要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势必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第四,凹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机会)成本递增法则”。以典型的替代关系“大炮与黄油”为例,它是指随着黄油的产量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黄油产量所需放弃的大炮产量呈递增的趋势,或者说,黄油的机会成本随其产量的增加而递增。

第五,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在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下,如果增加某种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能不减少其他产品的产量的话,这被称为有技术效率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隐含着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这一效率的定义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首先提出的,因此,技术效率也可被称为帕累托效率。

2.市场运行图

如图1-3所示。图1-3 市场运行图

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配置经济资源的体制,它由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机制构成。

市场是指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或接触点;市场主体是指市场上从事各种交易活动的当事人;市场客体是指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的交易对象;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其核心是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实训任务画一张市场经济运行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1)张博向店主支付3元买了250毫升牛奶。(2)余丽在快餐店工作,每天赚40元。(3)王益花10元看了一场电影。(4)胡宾从他在A公司的10%股权中赚到了10万元。任务二 了解经济学十大原理理论知识

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的技巧和分析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学习经济学是为了学会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当然,正如你不能在一夜之间成为一个数学家、心理学家或律师一样,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也需要一些时间和努力。一、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一)理论或模型

经济学利用理论(或模型:理论的表达方式)解释经济现象。

第一,理论是一组内在逻辑一致的假设和假说构成的解释系统。如厂商理论包含利润最大化假设、市场和成本约束条件的假设。

第二,理论或模型是对经济现象及其关系的简化描述。对于“厂商难道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吗”这样的批评有两点回答:任何科学总是简化的,“1比1地图是取消地图”;简化的模型有可能加深对经济现象和变动规则的理解。(二)假设

假设的作用:如果你问一位物理学家,一块大理石从十层楼的顶端掉下来需要多长时间?他会通过假设这块大理石在真空中落下来回答这个问题。

假设可以使解释世界更容易。例如经济学家为了研究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假设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组成,而且每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当我们理解了只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这种假设世界中的国际贸易,才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国际贸易。(三)检验

虽然经济学家像其他科学家一样引用理论和观察,但是在经济学中做实验是非常困难的。研究万有引力的物理学家可以在实验室里扔下许多物体得到能检验他们理论的数据,但研究通货膨胀的经济学家却不能为了得到有用的数据而控制一国的货币供给。经济学家和天文学家与进化论生物学家一样,通常不得不使用这个世界碰巧向他们提供的数据。

由于不能创造实验环境,统计和计量分析对于检验经济学理论假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需求与价格负相关假说,对于制成品(如数码相机)、服务产品(如理发劳务)和资源性产品(如石油、粮食)价格不同走势的假说,都可能在设立相关模型和观察实际数据基础上,并通过统计和计量分析技术来检验。二、经济学十大原理

要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首先需要掌握经济学家们思考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工具,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将经济学家们的看家本领归纳为十大原理。“经济”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无论我们谈论的是中国经济、美国经济,还是全世界的经济,经济只不过是一个在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一群人而已。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探险”就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原理开始。(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关于作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我们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国家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交替关系。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交替。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政府在设计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认识到人们面临交替关系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仅仅由于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仅仅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认识到生活中的交替关系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假如美国投入1个劳动力,能分别生产衣服5件,或电子产品10件,而中国同样投入1个劳动力,能分别生产衣服3件或者电子产品5件,从中可以看到,无论制衣与电子加工,中国的效率都赶不上美国,但这绝不意味着在国际竞争中,中国的制衣、电子行业均会被美国同行挤掉。仔细算一下大家发现,在美国多生产1件衣服,必须放弃2件电子产品,而在中国多生产1件衣服,只需放弃5/3件电子产品。也就是说美国生产衣服的机会成本比中国要高,或反过来说,美国人生产电子产品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人要低。聪明的美国人会发现,对美国最有利的战略不是凭借技术优势将中国所有的行业都挤掉,恰恰相反,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对美国最有利的做法是集中生产自己机会成本低的产品,而将机会成本高的产品交给别国去生产,这样做,对双方都有好处。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作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年龄正处于念大学阶段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收益。(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生活中的许多决策涉及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来作出最优决策。

例如,假设一位朋友请教你,他应该在学校上多少年学。如果你给他用一个博士的生活方式与一个没有上完小学的人进行比较,他会认为这对他的决策没有帮助。你的朋友很可能已经受过某种程度的教育,并要决定是否再多上一两年学。为了作出这种决策,他需要知道,多上一年学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和所花费的额外成本。通过比较这种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他就可以评价多上一年学是否值得。

正如这些例子说明的,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例如,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用要的工人采摘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收益高了。

对设计公共政策的人来说,激励在决定行为中的作用是重要的。公共政策往往改变了私人行动的成本或收益。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就会难以产生想要的效果。(五)自由贸易是互利的

也许你听说过,在世界经济中印度人、越南人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这是真的,因为中国和印度、越南企业生产许多相同的产品。又比如,长安公司和大众公司在汽车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长虹公司和创维公司在电视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

但在思考国家之间的竞争时,这种想法很容易产生误导。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并不像体育比赛一样,一方赢而另一方输。实际上,事实正好相反: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为了说明原因,我们考虑贸易如何影响你的家庭。当你的一个家庭成员找工作时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的家庭成员竞争;当各个家庭购物时,他们也相互竞争,因为每个家庭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

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更好。如果那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自己盖房子。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受益匪浅。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从相互交易的能力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日本人和印度人、越南人与巴西人一样,既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又是我们在世界经济中的伙伴。(六)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的巨变可能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上最重要的变化。在这些国家里,政府的中央计划者能在最正确的位置上指导经济活动。这些计划者决定生产什么物品与提供何种劳务,生产多少,以及谁来生产和消费这些物品与劳务。支撑中央计划的理论是,只有政府才能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

大部分曾经是计划经济的国家现在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并努力发展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企业决定雇用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以及用自己的收入买什么。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

乍一看,市场经济的成功是一个谜。千百万利己的家庭和企业分散作出决策似乎会引起混乱。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进普遍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1776年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全部经济学中最有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当你学习经济学时,你将会知道,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由于家庭和企业在决定购买什么和卖出什么时关注价格,所以,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社会收益与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虽然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但这个规律也有一些例外。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这就是说,大多数政策的目标不是把经济蛋糕做大,就是改变蛋糕的分割。

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是,出于各种原因,有时看不见的手不起作用。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公共政策并不是天使制定的,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利益。(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高收入国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好的食物、更好的医疗保健,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

随着时间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很大。在美国,从历史上看,收入的增长每年为2%左右(根据生活费用变动进行调整之后)。按这个比率,平均收入每35年翻一番。在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甚至更快。例如,在日本,近20年间平均收入翻了一番,韩国在近10年间平均收入翻了一番,而在中国,不到十年就能翻一番。

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这就是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差别。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高生活水平;在那些生产率低的国家,大多数人必须忍受贫困的生活。同样,一国的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增长率。(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92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1922年11月,同样一份报纸价格为7000万马克,经济中所有其他价格都以类似的程度上升。这个事件是历史上最惊人的通货膨胀的例子,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德国,当物价平均每月上升3倍时,货币量每月也增加了3倍。美国的情况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美国经济史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20世纪7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迅速增长是相关的,而20世纪90年代的低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缓慢增长也是相关的。(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如果通货膨胀这么容易解释,为什么决策者有时却在使经济免受通货膨胀之苦上遇到麻烦呢?一个原因是人们通常认为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交替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根据普遍的解释,这种交替关系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例如,假定政府减少了经济中的货币量,在长期中,这种政策变动的唯一后果是物价总水平将下降。但并不是所有的价格都将立即作出调整。在所有企业都印发新目录,所有工会都作出工资让步,以及所有餐馆都印了新菜单之前需要几年时间。这就是说,可以认为价格在短期中是黏性的。

由于价格是黏性的,各种政府政策都具有不同于长期效应的短期效应。例如,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因此,在价格作出完全的调整之前,货币量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只是暂时的,但可以持续数年之久。因此,菲利普斯曲线对理解经济中的许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决策者在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利用这种交替关系。短期中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经济所经历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结合。实训任务请同学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2.水是生活必需的,一杯水的边际收益是大还是小?3.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4.描写下列各种情况所面临的权衡取舍:(1)一个家庭决定是否购买一辆车。(2)政府决定对交通部门的支出。(3)一个公司总裁决定是否开一家新厂。(4)一个教授决定用多少时间备课。5.你正计划星期六去从事业余工作,但一个朋友请你去溜冰。去溜冰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现在假设你已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那么溜冰的机会成本又是什么?6.你得到了500元奖学金,你选择现在花掉它或者在支付2%利息的银行账户中存一年。现在花掉500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7.你的室友做饭比你快,但你打扫房间比你的室友快。如果你的室友承担全部做饭工作,你承担全部打扫工作,这比你们平均分摊每一项工作时你要花费的时间多了,还是少了?8.假设每个人在第二天醒来发现,政府给了他们一笔等于已有钱数的额外津贴。解释货币供给量翻一番对以下情况会有什么影响?(1)支出物品与劳务的总量。(2)价格是黏性时的物品与劳务的购买量。(3)价格可以调整时的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任务三 了解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理论知识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在市场经济中的个体决策单位,如消费者、资源拥有者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它的着眼点是“个体”,而不是“总体”。因此,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微观经济学:

第一,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第二,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最优化。

第三,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一)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一,市场出清。

第二,完全理性。

第三,完全信息。(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均衡价格理论。

第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生产理论。

第四,分配理论。

第五,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第六,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科。宏观经济总量或称宏观经济变量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及其增长、价格总水平、就业与失业、利率水平和国际收支等。微观经济学研究某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而宏观经济研究的是产出水平及其变化。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种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学:

第一,研究的对象是整体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个量的总和与平均量。(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一,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第二,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二,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三,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四,开放经济理论。

第五,宏观经济政策。三、经济学的地位与作用

经济学是最古老的科学、最新颖的艺术,是社会科学之王。

凯恩斯认为,“经济学家的思想无论是否正确,其力量之大超过对它们的通常理解。事实上,世界总是受这些思想的统治的。许多自以为不受任何理论影响的实践家却往往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

萨缪尔森作为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认为,“政治经济学是最古老的艺术,最新颖的科学——的确,它在社会科学中居于首要地位”。

美国的唐斯博士列举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16部巨著中,其中有3部经济学著作:(1)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776年发表。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他在《国富论》中谈到过中国,他当时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已经不可能再往高处走了。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他的预计是非常准确的。(2)马尔萨斯的《人口论》,1798年发表,只有短短的5万多字,在这部书中,马尔萨斯认为地球人口的增长是几何增长,即以指数方式增长,而生产和生活资料则是代数增长,若干年后,地球将人满为患。此书一发表,立即引起恐慌,引起了人们对此书的痛斥,但一旦出现人口危机,人们又大加赞赏。中国也有个“马尔萨斯”叫马寅初,“文革”时任北大校长,他回浙江老家考察后,怀着焦虑的心情提出了他的《新人口论》,希望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否则,中国的人口问题将遗患子孙。当时中国向苏联学习,鼓励生育,以人多力量大等一些思想为指导,使中国失去了控制人口数量的最佳时期。(3)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1930年发表,资本论改变社会结构。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一种普通的经济理论,也有它的时代局限性。四、经济学的方法

西方经济学采用许多分析方法,如边际分析与最优分析、规范和实证分析、均衡和非均衡分析、静态和动态分析、流量和存量分析、总量和结构分析等。这里重点介绍规范和实证分析。(一)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基本排除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主要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这种问题。(二)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反,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这里所说的价值不是指商品价值范畴,是指好不好之类的价值判断。知识链接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是由发明炸药的瑞典人诺贝尔(Alfred Nobel)在1895年设立的,1901年首次颁奖。受奖对象为在物理、化学、医药、文学以及对世界和平有杰出贡献的人。但在19世纪末期,社会科学尚在萌芽阶段,因此没有被包括在内。到了1968年,当世界最古老的中央银行——瑞典银行——成立三百周年时,该行总裁感叹地问:“为什么诺贝尔奖只为自然科学而设立?”他认为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社会科学有它重要的贡献,他全力争取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最后终于得到瑞典政府同意,并经国会批准,由瑞典中央银行拨款设立另一个基金,颁赠给“以科学研究发展静态和动态的经济理论,以及对提高经济分析有积极贡献的人士”。尽管经济学奖与其他五个奖的奖金来源及颁发组织不同,但其奖金金额、荣誉、仪式及遴选程序均相同。经济学奖的遴选国首先由委员会将一份详细的问卷寄给世界各地的著名经济学者,征求他们的提名。通常经由各国学者推荐的候选者为100~200名。然后委员会再聘请权威的经济学家研判这些提名学者的学术成就。被聘请担任评判的学者自然是保密的。通过这些匿名评委的判断,然后再进一步分析他们的成就,经过了这一次审查,只有五位进入“准决赛”。从五位中选出一位相当难,正因为这样难以取舍,所以经常出现两位候选人同时得奖。例如,1969年第一届经济学奖即由挪威的弗里希及荷兰的丁伯根分享。遴选的主要标准是候选人的学说及成就对经济学的发展及现实世界的影响,这些影响一定要能促进现实世界或经济学的发展;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候选人提出学说的独创性。而且,这些独创性必须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一些不着边际的空想。实训任务解释下列每一项政府活动是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还是关注效率的动机。(1)管制有线电视频道的价格。(2)向一些穷人提供可用来购买食物的票证。(3)在公共场所禁止抽烟。(4)把微软公司分解为几个较小的公司。(5)对高收入的人实行高个人所得税。(6)制定禁止酒后开车的法律。项目技能训练

一、单选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

A.居民户

B.厂商

C.劳动者

D.政府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9.(  )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10.(  )为首的经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二、判断题

1.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

2.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

4.假设就是对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  )

5.通过验证证明正确的假说就是理论。(  )

6.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

7.“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

8.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

9.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

10.“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项目二 揭开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的面纱学习目标

1.了解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知识;

2.理解供求如何决定市场均衡价格;

3.掌握供求分析方法;

4.了解供求弹性的含义与简单计算。重点难点

1.需求、供给的含义与规律,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与运用是教学重点;

2.需求、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是难点。项目导言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论是经济学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与其紧密相关的弹性理论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学理论,本项目将为你们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项目导入假如你是一个大型艺术博物馆的馆长。你的财务经理告诉你,博物馆缺乏资金,并建议你考虑改变门票价格以增加总收益。你将怎么办呢?你是提高门票价格,还是降低门票价格?回答取决于需求弹性。如果参观博物馆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提高门票价格会增加总收益。但是,如果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提高价格就会使参观者人数减少,以至于总收益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降价,参观者人数会增加,以至于总收益增加。为了估算需求的价格弹性,你需要请教统计方面的专家。他们会用历史资料来研究门票价格变化时,参观博物馆人数的逐年变动情况。或者他们也可以用国内各种博物馆参观人数的资料来说明门票价格如何影响参观人数。在研究这两种资料时,还需要考虑到影响参观人数的其他因素(天气、人口、藏品多少等),以便把价格因素独立出来。任务一 了解需求理论理论知识

需求和供给被认为是市场两个主要的力量,是市场价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一、需求的含义

需求不等于需要,经济学研究消费者的选择行为,而不去研究人们的需要。因为需要是一种主观愿望,它和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无关,是当价格为零时想要多少的问题。但是,一旦收入为给定,在某一个大于零价格的条件下,你想买多少,便是一个需求的问题。

因此,需求是与价格密切相关的。严格来说,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所愿意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即不同的价格与相应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就是需求。

需求有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消费者有购买欲望。需求量是一个意愿购买量。

第二,消费者有支付能力。需求是与价格密切相关的。

第三,需求量总是和时间相关。二、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定理

影响你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有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莫过于商品自身的价格。价格是消费者在购买某种商品数量时所支付的货币量。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可以用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来刻画。(一)需求表

我们已知,需求是表明价格与需求量的一种关系。那么,需求表就是利用表格的形式表明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在每一个价格下,将市场中的每个人的需求量加总便可得到市场需求表。表2-1是某商品的需求表,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表2-1 某商品的需求表(二)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表明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它可分为个人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

1.个人需求曲线

将表2-1中每一组(P、Q)数值在图中描一个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一条需求曲线,如图2-1所示。图2-1 个人需求曲线

个人需求曲线是用曲线的形式表明某一个消费者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纵轴表示该商品X的价格,横轴表示商品X的数量(这里表现为需求量),曲线的任何一点均代表着某种价格与需求量的一种关系。

个人需求曲线有两个特征。其一,因变量Q从数学上说本应在纵轴,但它放在横轴;而自变量价格P本应在横轴,但它又在纵轴。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最早绘出,后人按照马歇尔惯例照抄不误。次要的原因可能是行文上的方便,比如说“在相同价格上,需求量增加或减少”就是看在同一水平的价格上需求量的变化,这就需要把价格放在纵轴。其二,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它们的含义是:价格下降,你可能买得更多。

2.市场需求曲线

将市场需求表用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市场需求曲线。还可以在给定市场中每一个人的个人需求曲线的前提下来推导出市场需求曲线。这就需要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将所有消费者的需求量加总得到市场需求曲线上的一点,以此类推,将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可以得到一条市场需求曲线。(三)需求定理

需求定理也称需求法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变化是反比的关系,即商品的价格高则需求量小,价格低则需求量大。

为什么商品的需求与价格会呈反比关系呢?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商品降价后,会吸引新的购买者,从而使需求量增加。第二,原先的购买者会因为商品价格下降而感到自己比过去稍微富裕一些,即实际收入增加,因而也会增加购买,这就是收入效应;同时,该商品价格下降使其他商品显得相对更贵了,消费者会增加该商品的购买以替代其他商品,这就是替代效应。

需求定理有两个例外:(1)吉芬商品。英国统计学家吉芬(Giffen)在研究爱尔兰土豆销售状况时发现:当土豆价格下降时,消费者购买得更少;当土豆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反而上升。这种情形被后人称为“吉芬之谜”(Giffen Paradox)。(2)炫耀性商品。社会心理因素也会导致某些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化方向出现“反常”。例如一些家庭为了显示其地位,愿意购买价格昂贵的名画、古董等;而当这些商品价格下跌到不足以显示其身份时,就会减少购买。具有这种“炫耀性消费”特征的商品被称为“炫耀性商品”,它是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仑(Veblen)提出的。三、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一)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2)消费者的收入(M):一般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与对商品的需求量呈正比关系。(3)相关商品的价格(P):相关商品可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R替代品是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增加的两种商品。互补品是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减少的两种商品。替代品是指具有相似功能的商品,如鸡和鸭;互补品是指一起消费才具有某种功能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4)预期变量:预期变量主要包括对自身商品价格的预期(P)E和对收入的预期(M)。当你预期某个商品在近期会涨价时,为了E避免未来支付更高的价格你会增加现行需求量,因此,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则左移。当M上升时,对正常品的需求量上升,需求曲线右移;E反之则左移。(5)消费者的爱好: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爱好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到需求的变化。(6)人口:当市场中的人口增加时,对大多数商品的需求量会有所增加,市场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左移。(7)气候:许多商品的需求量和天气变化相关。

此外,政府政策、社会时尚等也会对需求产生影响。在此,我们不讨论。(二)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我们把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作为因变量,把影响人们对这种商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需求函数:Q=f(Y,X,P,H,Λ)d

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决定需求量的最基本因素,所以,我们往往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价格因素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这样需求函数可以用下式表示:Q=f(P)d

其中:Q表示需求量,P代表价格,f表示函数关系。d(三)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既影响需求量,也影响需求。但在经济分析中为了方便起见,我们要区分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个点。

需求: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条曲线。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点在曲线上的移动,如图2-2(a)所示。

需求的变动:是指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移,如图2-2(b)所示。

需求曲线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反映了不同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的变化”。换言之,需求曲线刻画的是仅有自身价格变动时“需求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的变化使得在相同价格水平上需求量有所不同,这便是“需求的变化”,它导致需求曲线的平移。图2-2

需求的决定因素与需求曲线变动的关系如表2-2所示:表2-2 需求的决定因素与需求曲线变动的关系实训任务将学生分组,从需求的决定因素分析讨论下面每一种表述及其相应的需求曲线的变动。1.如果西红柿价格上升,面包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动?如果饼干价格下降,面包市场又会发生什么变动?2.当寒流袭击江南大地后,全国市场中橘子汁的价格上升。3.当每年夏天天气炎热时,空调的价格直线上扬。4.当中东爆发战争时,汽油价格上升,节能型汽车价格上涨。任务二 学习供给理论理论知识一、供给的含义

供给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企业愿意生产并销售某种商品的数量。这一定义体现了供给也具有三个要点:意愿生产量,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

与需求一样,供给也可以分为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1)个别供给(单个厂商的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单个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2)市场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生产某种商品的所有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总和。市场供给是单个厂商供给的加总。二、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定理

影响供给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因素是商品自身的价格。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可以用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来说明。(一)供给表

供给表是关于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一种表格形式。现假定,通过对个别供给在一些价格水平的加总,我们得到对某种商品x的市场供给表。表2-3 市场供给表

可以发现:市场供给量Q与价格P成正比。(二)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用曲线表示的关于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一种关系。同理,它又有个人供给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之分。后者为在一定价格水平上由个别供给之和所得到的一条曲线。

将表2-3的数据在图中描点并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一条供给曲线,如图2-3所示。它一般为一条斜率为正的曲线。图2-3 正斜率供给曲线(三)供给定理

供给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成正比,即商品价格高,供给量大;价格低,则供给量小。商品的供给量之所以与价格成正比,一是因为价格上升后,现有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愿意提供更多的产量;二是价格上升后会吸引新企业进入该行业进行生产。正因为供给量与价格成正比,所以供给曲线通常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供给法则也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即:dQ/d>0。sp

同需求一样,供给定理也会出现某些例外情况。(1)像劳动力的供给,当工资增加时,一般都会增加劳动力的供给量;但当工资上涨超过一定限度后,劳动力供给反而下降。(2)一些原来以单件手工生产的商品,由于生产技术发展和规模经营,使成本锐减且大批量供给成为现实,这时虽然价格下降,厂商仍然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三、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一)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如上所述,供给与商品的价格呈正比关系。(2)供给要素价格:如果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意味着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企业便会减少供给量;反之,企业会增加供给量。(3)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即效率的提高,隐含着生产一定产量所需成本的下降,或者在给定成本时产量会有所增加。这样企业就会在相同价格情况下增加供给量。(4)相关商品的价格:企业总是选择利润高的商品生产,当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就会影响到企业增加或减少现有产品的供给量。(5)预期价格:当企业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囤积商品,待高价出售,从而可能减少现期供给量;反之,将增加现期供给量。(6)自然条件:许多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供给量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

此外,政治事件、历史传统等也影响到商品的供给量。(二)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与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我们把对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作为因变量,把影响供给量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供给函数:Q=f(A,B,P,G)s

仍然将价格作为影响供给的内生变量,其余影响供给的因素作为外生变量,则供给函数为:Q=f(P)。s

其中,Q代表市场供给量,P代表价格,f为函数关系。s(三)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在经济分析中也要特别注意区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厂商提供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个点。

供给: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条曲线。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它在图上表现为点在曲线上的移动,如图2-4(a)所示。

供给的变动:是指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移,如图2-4(b)所示。图2-4

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导致供给量沿着供给曲线发生变化,这被称为“供给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的变化导致供给曲线的左右移动,这被称为“供给的变化”。同理,我们需要注意“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和“供给曲线的平移”的差异,这一差异实质上体现了“供给量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的差异。“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是由产品自身价格变化所致;而“供给曲线的平移”则是某产品自身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如生产要素价格)变化所致。供给曲线右移表明,企业在任一相同的价格水平上所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增加;左移,则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