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8 04:33:38

点击下载

作者:白雪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试读:

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出版说明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全面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编写组组织相关力量对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保障重点专业建设的主干课程进行了规划和编写。

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是面向中等职业教育的规范性教材,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发的教学大纲编写,并通过了专家的审定。本套教材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内容编排、例题组织和图示说明等方面努力作出创新亮点,在满足不同学制、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办学条件教学需求的同时,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希望各地、各校在使用本套教材的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及时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编写组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我国的财务管理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培养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成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编写组组织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编写了本教材。

在编写过程中,编者以国家最新颁布的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为基础,结合我国财务管理的实践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财务管理知识。本书不仅注重教授学生基础知识,而且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将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有机结合。

全书共分为9章,主要包括财务管理概述、筹资管理、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投资管理、营业收入管理、利润管理、财务分析以及企业清算管理等内容。

相关专家审稿后认为,“本书内容全面,结构合理,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本书不仅是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的基础性教材,也可作为财务人员岗位培训教材和自学用书。

根据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参考学时分配如下:

本书由白雪主编,杜海琴、王建民、李强参与编写。中央财经大学张玉梅审稿,马丽君统筹全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相关论著,并吸取了其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有益经验,在此向原著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缺点和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

第一章 财务管理概述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财务管理的概念、目标;认识各种财务活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明确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了解财务管理的环境。【技能目标】能够对财务管理有概括性的认识,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的根本任务是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获取更多的财富。而企业的资金和资金运动,产生了各种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这构成了财务和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财务管理是基于人们对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关系日趋复杂,竞争愈发激烈,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也就越加突出,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财务管理不同于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它主要利用资金、成本、收入、利润等价值指标,运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等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其目的是增强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提高资金周转率,理顺与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使企业在市场中能够更好地抵御风险并增强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财务管理的对象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指财务管理活动的客体,主要包括两部分: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活动所体现的企业财务关系。(一)企业财务活动

企业财务活动是指对企业资金运动实施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企业资金运动是通过财务活动来实现的,两者是紧密相联的。企业自身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分配活动3个方面。

1.筹资活动

企业的建立和经营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企业可以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方式筹措资金。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从一定的渠道,采用特定的方式,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筹集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也是资金运动的起点。

筹集资金主要有以下3种渠道:(1)由国家、法人、个人等直接投入或通过发行股票取得,这属于从企业的所有者处取得的资本金。(2)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商业信用等方式取得,这属于从债权人处取得的负债性资金。(3)从企业经营获利中留存一部分收益,这属于权益性资金。

企业所筹集的资金主要表现为货币形态,也可以表现为实物资产形态和无形资产形态。企业筹集资金表现为资金的流入。偿还借款和支付利息、股利、各种筹资费用等表现为资金的流出。这种资金的流入流出,即构成了筹资活动。

在筹资过程中,企业不但要确定筹资的总规模,以保证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同时也应对以上所提到的3种筹资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筹资方式,在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尽量使筹资的代价最低。

2.投资活动

投资是筹资的目的,企业取得资金后,必须将资金投入使用,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投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投资是指企业采用现金、实物等方式对外进行投资,如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债券等;广义的投资,除了对外投资,还包括企业的内部投资,即企业将所筹集的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如用来购置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通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来获取收入,以弥补前期购入这些资产所耗费的资金,重新回到资金起点。

企业在投资活动中需要支付资金购买外部资产或内部资产时,表现为资金的流出;当企业收回对外投资或变卖对内投资形成的各种资产时,就会产生资金的流入。这种由于企业投资而产生的资金收支,即为企业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

在投资过程中,企业不但要确定投资的规模,以保证获得最佳的投资收益,同时也要选择投资的方向和方式,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使得投资的收益较高而风险较低。

3.分配活动

企业通过资金的投放和使用会取得各种收入,这些收入首先用来弥补生产耗费及期间费用,剩余部分形成企业的营业利润。对外投资会产生对外投资净收益。此外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还会产生营业外净收入。营业利润、对外投资净收益以及营业外净收入构成企业的总利润。企业依据法律、法规及章程对利润进行分配,在依法缴纳了所得税后,还必须按规定提取公益金和公积金,分别用于扩大积累、弥补亏损和满足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等方面的需要。剩余部分利润根据投资者的意愿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可作为投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或暂时留存企业形成未分配利润,或作为投资者的追加投资。

企业必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所确定的分配原则,合理确定分配的规模和分配的方式,以使企业获得最大的长期利益。

企业财务活动的3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它们构成了完整的财务活动过程。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财务活动也循环往复,不断进行。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二)企业财务关系

企业在筹资、投资和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必然要与有关方面发生广泛的经济联系,因此必然会与相关利益者发生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称为企业财务关系。企业财务关系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的关系:

1.企业与国家之间的财务关系(1)政府凭借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利用政治权力,强制和无偿参与企业利益的分配。企业必须按照规定向中央和地方缴纳各种税款,包括所得税、资源税以及教育费附加等。这也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体现的是强制的、无偿的再分配关系。(2)国家作为投资者,通过其授权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的形式向企业投入资本,并根据其投资所占的比例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体现的是一种所有权性质的投资与受资的关系。

2.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的资本除来自国家投资者之外,还来自于社会法人企业、单位、个人以及外商等,从而形成企业与这些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联营以及并购等方式接受法人和个人等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企业利用投资者的投资进行经营,实现了利润后,按照投资者的出资比例以及合同的规定,向投资者支付投资报酬。现行的法律规定,投资者凭借其出资,有权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分享企业的利润并承担企业的风险;被投资企业拥有投资者投资所形成的法人财产权,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要保全资本,对投资者承担资本保值和增值的责任,有效运用资本,实现盈利。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的是一种所有权性质的受资与投资的关系。

3.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除了向投资者筹集资本金进行经营外,一般还要向债权人筹集部分资金,以便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企业的债权人主要包括本企业债券持有人以及金融信贷机构、商业信用提供者和其他出借资金给企业的单位和个人等。企业利用债权人的资金,要按约定的利率及时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债务到期时,应当合理安排资金,及时向债权人归还本金。债权人主要关注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和支付利息能力,并做出相应决策。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债务与债权的关系。

4.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联营投资或并购投资等方式向外投出资金所形成的经济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企业收购、兼并其他企业或对其他企业进行参股、控股越来越普遍,这种关系也越来越广泛。企业应按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并依据其出资份额参与受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企业与被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的是一种所有权性质的投资与受资的关系。

5.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以购买债券、提供贷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将资金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将资金出借后,有权要求其债务人按照合同、协议等约定的条件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债权与债务的关系。

6.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内部各部门既分工又协作,共同形成一个生产组织系统。企业内部每个部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各子系统既要独立执行各自的职能,又要相互协调、配合,这样企业整个系统才具有稳定性,才具有实现企业既定的生产经营目标的能力。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各个生产单位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要按内部转移价格进行结算,以便考核和评价各个部门的业绩。这种在企业内部形成的资金结算关系,体现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利益关系。

7.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向职工支付劳务报酬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职工是企业的劳动者,也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企业要用实现的产品销售收入,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以职工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依据,向职工支付工资、津贴、奖金等,并按规定提取公益金。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了企业与职工在劳动成果上的分配关系。

企业应通过正确处理和协调与各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均衡不同财务活动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创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为最终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服务。

知识链接财务管理与会计的联系与区别在我国,长期以来,财务管理与会计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实际上,财务管理虽然与会计关系密切,而且经常会利用会计信息,但其基本内容与侧重点是不同的。会计主要是以货币形式核算过去的财务活动,而财务管理主要是着眼于现在与未来的资金管理与决策。会计可以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财务会计,主要为外部使用者提供信息,又称为对外报告会计。财务会计以财务报表为基本表现形式,由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构成财务报表体系。管理会计,主要为内部管理者提供管理信息,又称为对内报告会计。它运用成本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诊断,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服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的长期投融资决策与营运资金进行管理。会计偏重于企业的微观管理,财务管理则偏重于企业的宏观管理。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标,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从根本上说,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管理的目标。

一、企业管理的目标

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处在一个特定的大环境下的,不同环境下的企业,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会有很大的差异。企业所处的文化背景、政治法律环境、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等因素的变动都会引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变动。

企业管理的目标也对财务管理有着一定的要求。首先,企业要生存,即力求保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减少破产的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其次,企业是在发展中求得生存的,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二个要求。最后,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因此,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利,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三个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企业按出资者的不同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3种形式,其中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比较相似,均不具备法人资格,出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二者的区别在于独资企业的出资者只有一人,而合伙企业的出资者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合伙人)共同构成。我国的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类。这两类公司均具备法人资格,对公司债务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注意:公司形式是最典型的企业形式,因此,本教材以公司形式为背景来阐述财务管理的相关问题。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既要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相一致,又要反映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体现财务活动的基本规律。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理论界和实务界主要有以下3种观点:(一)利润最大化

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诸如筹资投资项目的选择、资本预算、资本结构的优化、股利政策的制定等,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归结于利润水平。这种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越符合企业的目标。

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主要优点是,利润可以直接反映企业创造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利润是企业补充资本、扩大经营规模的主要源泉之一。追求利润最大化符合企业的利益要求。

但是,利润最大化目标也存在以下4个缺点:(1)没有考虑利润取得的时间。例如,今年获得100万元的利润和明年获得100万元的利润,若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2)没有考虑所获得的利润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例如,A、B两个企业在相同的1年时间内,都获得了100万元的利润,但其中A企业是在500万元起步资金的条件下获得的,而B企业则是在1000万元起步资金的条件下获得的,若不联系投入资本额,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3)没有考虑获取的利润和所承担风险的关系。一般而言,利润越高,所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大。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使企业承担过大的风险。例如,A、B两个企业同样投入500万元,本年均获利100万元,A企业获利已全部转化为现金,B企业获利则全部是应收账款,并可能发生坏账损失,若不考虑风险的大小,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4)没有考虑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片面追求利润,可能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而损害到长期的利益。(二)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即企业价值最大化。因为股东将资金投入到企业的目的是增加自身的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即为股东财富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目标。

如同商品的价值一样,企业的价值只有通过其市场价格才能表现出来。虽然企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但当今的投资市场是开放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假设出售的价格来评价一个企业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对企业进行评价时,看重的不是企业已经获得的利润,而是企业潜在的盈利能力。因此,企业价值不是账面资产的总价值,而是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总价值,它反映了人们对企业潜在或预期获利能力的估计。投资者在评价企业价值时,将目标企业的未来收入根据其所承担的风险和货币的时间价值折算确定。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其股票是可交易的,股票的市场价格是公司目前和将来的盈利能力、预期收益、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所以,股票市场价格的高低本身就代表着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的大小。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一定条件下演变为股票市场价格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主要优点是,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有利于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顾及到企业长期的利益和发展。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主要缺点是,对于非上市的公司,其公司价值不易衡量。另外,对企业除股东外的其他人员,如对债权人、职工等的利益重视不够。

注意: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虽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成为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占据主导地位的观点。(三)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收益最大化

资本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后净利润与资本额的比率。每股收益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税后净利润与普通股股数的比值。这种观点认为,应当把企业的利润和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在一起考察。

以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收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的优点是,可以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不能反映企业获取的利润额同投入额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的缺陷,有利于正确衡量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有利于不同规模企业之间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

同利润最大化目标一样,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的缺点是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因此不能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三、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受到外部环境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两方面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外部环境属于不可控的因素,我们将在本章第五节进行探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属于可控的因素,企业可以通过正确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经营决策和分配决策来促进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般而言,股票的价格代表了股东的财富,因此股价高低反映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从管理当局的可控因素来看,股价高低取决于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和风险,而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和风险,是由企业的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和股利分配政策所决定的。因此,这5个因素影响着企业的价值,成为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一)投资报酬率

投资报酬率是指单位投资额所获得的报酬水平。投资报酬率与管理当局的投资决策、经营理念、管理战略直接相关。在风险相同的情况下,预期投资报酬率高的企业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企业的市场价值会上升,股东的财富会增加。(二)风险

风险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企业的任何决策都是面向未来的,并且会有或多或少的风险。决策时需要权衡风险和报酬,才能获得较好的结果。财务决策不能仅考虑每股盈余的高低,而不考虑风险,当所冒风险与期望得到的额外报酬相称时,方案才是可取的。如果投资者预期某企业的风险过大,而报酬平平,则该企业不会受到投资者的垂青,企业的市场价值必然会下降。(三)投资项目

投资项目是决定企业投资报酬率和风险的首要因素。一般说来,被企业采纳的投资项目,都会增加企业的报酬,增加股东的财富,否则企业就不应该投资于该项目。与此同时,任何项目都是有风险的,区别在于风险的大小不同。因此,企业的投资项目会改变其投资报酬率和风险,并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四)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和风险。资本结构是指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比例关系。一般情况下,当债务的利息率低于企业投资的预期报酬率时,企业可以通过借债提高企业的预期每股盈余,但同时也会增加企业未来的风险。这是因为,一旦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如产品滞销、销售萎缩或管理失误等,会使实际的报酬率低于债务的利息率,这样负债不但不能提高每股盈余,甚至可能因为无法按期支付本息而使企业破产。资本结构安排不当,往往是企业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五)股利分配政策

股利分配政策也是影响企业投资报酬率和风险的重要因素。股利分配政策是指企业对于当期获得的盈余的分配策略。对于股东而言,股利分配政策的确定实际是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企业当期盈余的多大比例分配给股东,多大比例继续留在企业进行再投资,都是企业进行股利分配时必须做出的决策。加大保留盈余,会提高未来的报酬率,但是,再投资的风险比立即分红要大。因此,企业收益分配政策会影响企业未来的收益和风险。

四、财务管理目标的协调

企业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财务活动所涉及的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不均衡,而产生不协调的行为,若不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整体目标的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在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以及社会之间往往会发生一定的冲突,同时,这也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最重要的财务关系,必须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股东与债权人都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来源,但是他们都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只有经营者在企业中直接从事管理工作,而国家是企业利益的分配者,由此不可避免地引起各方利益的相互冲突。(一)股东与经营者的矛盾与协调

企业是股东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是求得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委托经营者代表他们管理企业,因此,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财务关系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财务关系。实际上这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当股东与经营者分离后,经营者的具体行为目标与股东的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甚至有很大的差异。

1.经营者的目标(1)增加报酬,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报酬。如增加工资、奖金,提高荣誉,提供足够的保障与社会地位等。(2)工作尽量轻松,增加闲暇时间。包括较少的工作时间、工作时间里较多的空闲和有效工作中较小的劳动强度等。(3)避免风险。经营者努力工作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当他们的行为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时,经营者总是力图避免风险,希望得到有足够保障的报酬。

2.经营者对股东目标的背离

由于经营者的目标与股东的目标不完全一致,经营者可能为了自身的目标而背离股东的目标,其主要表现形式如下:(1)工作不努力,存在道德风险。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尽最大努力去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一般来说,经营者并不做什么错事,只是不十分努力。这种做法并不构成法律与行政责任问题,只是道德问题,股东很难予以追究。(2)逆向选择,贪图享受。例如,经营者可能借工作需要之名,装修豪华办公室,购买高档汽车等。

3.防止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的方法(1)制定财务规章制度。让经营者在制度范围内行使职权,尤其是涉及经营者利益方面的活动。例如,招待费实行限额控制,经营者应享受的待遇尽量做到制度化,在一定限度内,让经营者行使特权。(2)建立监督机制。经营者之所以能够背离股东目标,是因为经营者了解的信息比股东多,所以为了防止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股东最好获取更多的信息,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当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时,对其减少各种形式的报酬,甚至解雇他们。监督可以减少经营者违背股东意愿的行为,但是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3)采取激励的措施。防止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的另一个办法是采用激励报酬计划,使经营者分享企业增加的财富,鼓励他们采取符合企业最大利益的行动。其缺点是,报酬过低,不足以激励经营者,股东不能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报酬过高,股东付出的激励成本过大,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因此,激励可以减少经营者违背股东意愿的行为,但也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

通常,股东同时采取以上方法来协调自己和经营者的目标。监督、激励成本和偏离股东目标的损失之间是此消彼长、相互制约的。因此,股东应权衡轻重,力求在成本与效益间平衡,以取得最佳的解决方法。

知识链接股票期权股票期权主要适用于对上市公司高层经营管理者进行激励。所谓股票期权,是指企业给予以首席执行官为首的高级经营管理者在未来的某一时间按某一固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普通股票的权利,该权利本质上是一种剩余索取权。在行使权利以前,股票期权持有人没有任何现金收益;行权以后,其收益为股票市场价格与预定行权价格之间的差额。如果经营者经营有方,股票在市场上表现良好,价格上升,经营者通过行使股票期权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例如,假定某企业经营者拥有以每股100元的价格在两年后购买该企业1000股股票的期权,如果两年后,该企业股票市场价格上升到150元,则该经营者行使股票期权时,其收益为[(150-100)]×1000元;当然,如果股票市场价格低于100元,该经营者则应当放弃行权而不能得到任何收益。(二)股东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

当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后,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债权人把资金交给企业,其目标是到期收回本金,并获得约定的利息收入;企业借款的目的是用于扩大经营,投入到有风险的生产经营项目,两者的目标并不一致。债权人在把资金借给企业之前,就已经考虑了该企业应有的风险与报酬的关系,但一旦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后,债权人就失去了对资金的控制。股东为了自身的利益,有时会通过经营者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1.股东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常用的方式(1)股东改变资金的用途,将资金用于风险更高的项目。如果高风险的项目取得成功,超额的利润将完全归股东所有;如果高风险项目失败,企业无力偿债,债权人将与股东共同承担损失,到期无法收回本息。(2)股东为了提高利润,不征得旧债权人的同意而迫使管理当局发行新债券,致使旧债券价值下降,使旧债权人蒙受损失。

2.协调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矛盾的方法(1)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条款。例如,规定借款的用途、借款的担保条款和借款的信用条件,规定不得举借新债或限制举借新债的数额等。(2)当债权人发现股东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应该拒绝进一步合作,不再提供新的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以保护自身的权益。(三)股东与社会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1.企业在追求自己的财务管理目标时,自然会使社会受益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的目标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企业在追求自己的财务管理目标时,自然会使社会受益,主要表现在:企业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就业培训,促进员工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产品在社会上得到推广,可以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企业的利税是对社会的贡献;此外,企业还可能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2.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会背离社会的利益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社会的目标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生产伪劣产品;污染环境;损害其他企业的利益等。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除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外,还要受到商业道德的约束,要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监督,以及社会公众舆论的监督。

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

财务管理环节是指为了达到既定的理财目标而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一整套程序和相应的方法。财务管理环节是否严密、科学和完善,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以及财务分析,这些环节相互配合,紧密联系,形成周而复始的财务管理循环。

一、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是指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信息,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做出科学的预计和预算的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预测和测算,为企业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例如,通过预计财务收支的发展变化情况,测算融资规模、结构和经营目标。因此,进行财务预测对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行财务预测的一般程序如下:(1)明确预测的目的;(2)搜集和整理资料;(3)确定预测方法,一般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分析方法;(4)利用预测模型进行测算;(5)提出多种设想和方案,供财务决策时选择。

二、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指财务人员在理财目标的总体要求下,对财务预测所做出的多种设想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在财务管理的所有环节中,财务决策是核心,它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其他财务管理环节都是围绕这个环节展开的。

进行财务决策的一般程序如下:(1)提出问题,确定决策目标;(2)提出备选方案;(3)分析、评价、比较备选方案;(4)选出最佳方案。

三、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数量方法,对将来的财务活动的内容以及指标进行的具体规划。财务预算是以财务预测提供的信息和财务决策所确立的方案为依据编制的,是财务预测、财务决策的进一步深化。

进行财务预算的一般程序如下:(1)分析财务环境,确定预算指标;(2)协调人力、物力、财力,保持平衡;(3)选择预算方法,编制财务预算。

四、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以财务预算为依据,对财务活动如资金的收入、支出、占用和耗费,进行日常的指导、监督、协调和限制,将其控制在制度和预算规定的范围之内,发现偏差,及时进行纠正,以实现财务预算所规定的财务目标。

进行财务控制的一般程序如下:(1)分解指标,落实责任;(2)计算误差,实时调控;(3)考核业绩,奖优罚劣。

五、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指以会计核算资料和其他方面提供的资料为主要依据,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通过财务分析,可以肯定过去财务工作中的成绩,并揭露问题、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来指导未来的财务管理活动,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进行财务分析的一般程序如下:(1)收集资料,掌握信息;(2)计算对比,做出评价;(3)分析原因,明确责任;(4)提出措施,改进工作。

第四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正确地揭示了不同时点上资金之间的换算关系,是财务决策的基本依据。因此,财务人员必须了解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一、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概念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定量的资金在不同的时点具有不同的价值。今年的10000元和明年的10000元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因为今1年的10000元可以用来投资获得收益,年后它的价值将超过10000元,其增值部分即为资金的时间价值。因此,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货币的时间价值。

资金的时间价值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前提条件:(1)资金必须投入生产运营中;(2)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将资金投入使用而创造出了新的价值,因此只有不断周转使用中的资金才具有时间价值。资金每完成一次循环,就增加一定数额;资金循环周转的次数越多,其增值额也就越大。因此,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增值额会不断增加,资金的时间价值就表现为资金周转使用后的增值额。

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大小通常表现为各种利息率,其实际内容是社会资金利润率。但是一般的利息率除了包括时间价值因素外,还包括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因素。因此,作为资金的时间价值表现形态的利息率,应该以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为基础。

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存在,不同时点上的资金其经济价值不等,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所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必须对不同时点上的收入或支出进行换算,使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基础上具有可比性。

二、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要正确进行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必须弄清楚在不同时点上收到或付出的货币价值之间的数量关系,掌握各种终值和现值的计算方法。

例如,将现在的1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为1年,银行1年定期存1款利率为10%,年后该项资金的本利和为1100元,其中,存入资金1000元,是1年后收到的本利和资金1100元的现值;而1年后收到的1100元是现在存入资金1000元的终值。所以,现值是指资金现在的价值,即现在收回资金或存入资金的价值,也是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现金折合到现在的价值,也称为本金。终值是指资金按照一定利率计算,若干时间后包括本金和利息在内的未来价值,也称为本利和。(一)单利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单利是指在规定的期限内,就本金而计算出的利息。它的特点是仅对初始投入的本金计息,对本金产生的利息不计息。单利的计算包括单利、单利终值和单利现值的计算。

1.单利的计算

单利的计算公式为:

I=P×i×nP

式中:I为利息;为本金;i为年单利率;n为计息期数。【例1-1】某人持有1张带息票据,面额为2000元,年单利率为6%,出票日期为2007年3月1日,到期日为2007年5月1日,请计算到期的利息。

I=2000×6%×2÷12=20(元)

2.单利终值的计算

单利终值就是本利和。现在的1元钱,年利率为10%,从第1年到第4年,各年年末的单利终值可计算如下:

1元1年后的终值=1×(1+10%×1)=1.1(元)

1元2年后的终值=1×(1+10%×2)=1.2(元)

1元3年后的终值=1×(1+10%×3)=1.3(元)

1元4年后的终值=1×(1+10%×4)=1.4(元)

因此,单利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S为终值或本利和。【例1-2】某企业用20000元购买年利率为12%的债券,期限为3年,按照单利计算债券的终值。

S=20000×(1+12%×3)=27200(元)

3.单利现值的计算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可能会根据终值来确定现值。单利现值就是以后年份收到或付出的资金按单利计算折合到现在的价值。单利现值的计算同单利终值的计算是互逆的。由终值求现值叫做贴现。因此,单利现值的一般计算公式为:

P=S÷(1+i×n)【例1-3】如果两年期国库券按单利计算的年利率为10%,某人希望两年后得到1200元,请计算他现在一次需购买多少国库券?(二)复利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资金的时间价值一般都按复利的方式进行计算。在这种方式下,不仅对本金计算利息,而且对利息也要计算利息,即在每一次计息期后,不仅本金要计算利息,而且以前各期计算出的利息也都会转化为本金在以后各期生息。随着时间的延长,计算次数不断增加,利息的利息也不断增多,也就是所谓的“利滚利”。复利的现值是资金现在的价值,复利的终值是资金将来的价值。

1.复利的计算

复利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I为利息;P为本金;i为年单利率;n为计息期数。【例1-4】某人在银行存入定期存款1000元,年利率为10%,若以复利计息,请计算两年后的复利为多少。

2.复利终值的计算

现在的1元钱,年利率为10%,从第1年到第4年,各年年末复利终值可计算如下:1元1年后的终值=1×(1+10%)=1.1(元)

1元2年后的终值=1×(1+10%)2=1.21(元)

1元3年后的终值=1×(1+10%)3=1.331(元)

1元4年后的终值=1×(1+10%)4=1.4641(元)

因此,复利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S=P×(1+i)n

其中,(1+i)n被称为复利终值系数或1元的复利终值,用符号(S/P,i,n)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复利终值系数可以通过查阅“复利终值系数表”得出。“复利终值系数表”的第一行是利率i,第一列是计息期数n,相应的(1+i)n在其纵横相交处。利用该表不仅可在已知i和n时查找1元的复利终值,而且可在已知1元复利终值和n时查找i,或在已知1元复利终值和i时查找n。【例1-5】某人在银行存入定期存款2000元,年利率为7%,若以复利计息,请计7算5年后的本利和。(经查阅复利终值系数表可得(S/P,%,5)=1.4026)

3.复利现值的计算

复利现值的计算是复利终值的计算的逆运算,是指今后某一特定时间收到或付出的一笔款项,按折现率i所计算到现在的时点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P=S÷(1+i)n=S×(1+i)-n

上式中的(1+i)-n为复利现值系数或1元的复利现值,用符号(P/S,i,n)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其数值可以通过查阅“复利现值系数表”得出。【例1-6】某人欲在5年后获得本利和1400元,银行存款年利率为8%,若以复利计息,请计算他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现金?(三)年金终值与现值的计算

年金是指在连续期限内每期(如每年或每半年等)等额的收款或付款。年金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租金、保险金、养老金、用直线法计算的折旧额、等额分期收款、等额分期付款等。根据收付的次数和支付的时间划分,年金可分为普通年金、先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等种类。

1.普通年金

普通年金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又称为后付年金。(1)普通年金终值的计算。普通年金终值是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款项的复利终值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S=A×[(1+i)n-1]/ii

式中:S为普通年金终值;A为年金数额;为利率;n为期数。

式中的[(1+i)n-1]/i是普通年金为1元,利率为i,经过n期的年金终值,通常称为“年金终值系数”,记作(S/A,i,n),可直接查阅“年金终值系数表”得出。【例1-7】某人每年年末存入银行10000元,连续存5年,年利率为10%,则5年期满后,请计算他可获得的本利和。

S=10000×[(1+10%)5-1]÷10%=10000×6.1051=61051(元)

动脑思考:如果已知年金终值,在利率一定、期数一定的条件下,如何求出年金?(2)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普通年金现值是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款项的复利现值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P=A×[1-(1+i)-n]/i

式中:P为普通年金现值;A为年金数额;i为利率;n为期数。

式中的[1-(1+i)-n]/i是普通年金为1元,利率为i,经过n期的年金现值,通常称为“年金现值系数”,记作(P/A,i,n),可直接查阅“年金现值系数表”得出。【例1-8】某企业进行设备改造,每年可增加收益50000元,按年利率6%计算,若设备还可继续使用10年,其投资额不高于多少才合算?

P=50000×[1-(1+6%)-10]/6%=50000×7.3601=368005(元)

2.先付年金

先付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与普通年金相比,在期数相同时,先付年金各期都提前一期,所以,先付年金价值高于普通年金价值。先付年金与普通年金的区别就在于收款或付款的时间不同。(1)先付年金终值的计算。先付年金终值是各期期初等额收付款项的复利终值之和。n期先付年金终值会比n期普通年金终值多计算一期利息。因此,在n期普通年金终值的基础上乘以(1+i)就是n期先付年金终值。先付年金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S=A×{[(1+i)n+1-1]/i-1}i

式中:S为先付年金终值;A为年金数额;为利率;n为期数。

式中的{[(1+i)n+1-1]÷i-1}是先付年金终值系数,或者称为先付年金为1元,利率为i,经过n期的先付年金终值。它和普通年金系数[(1+i)n-1]/i相比,期数加1,而系数减1,用符号[(S/A,i,n+1)-1]表示。可利用“年金终值系数表”查得(S/A,i,n+1)的数值,减去1后,便得出1元的先付年金终值。【例1-9】某人每年年初存入银行1000元,年复利率为8%,请计算第10年末的本利和。(2)先付年金现值的计算。n期先付年金现值比n期普通年金现值多折现一期。因此,在普通年金现值的基础上乘以(1+i),就可以求出n期先付年金现值。先付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P为先付年金现值;A为年金数额;i为利率;n为期数。

式中的[1-(1+i)-(n-1)]/i+1是先付年金现值系数,或者称先付年金为1元,利率为i,经过n期的先付年金现值,它和普通年金现值系数[1-(1+i)-n]/i相比,期数要减1,而系数要加1,用符号[(P/A,i,n-1)+1]表示。利用“年金现值系数表”查得(P/A,i,n-1)的数值,然后加1,便可得出1元的先付年金现值。1【例1-10】某人购入房屋1套,采取分期付款方式,0年中每年年初付10000元,若银行利率为10%,请问该套房屋相当于现价的多少。

第五节 财务管理的环境

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影响企业财务管理职能作用发挥的各种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统称,也叫做理财环境。企业财务活动是在一定的财务管理环境下进行的,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企业筹资成本、风险、生产经营成本、生产总量、投资报酬以及利润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在财务管理中,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财务管理环境及其变动趋势,判断其对企业财务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据此采取相应的财务措施。

影响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部分,我们在第二节已经进行过探讨。在本节中,仅讨论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问题。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主要由经济环境、金融环境以及法律环境构成。

一、经济环境(一)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发展速度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企业为了跟上这种发展并在其行业中维持它的地位,至少要有同样的增长速度。企业要相应增加厂房、机器、存货、工人以及专业人员等,就需要大规模地筹集资金,需要财务人员进行一定的财务筹划。

经济发展的波动,即经济周期对企业财务管理同样有着重大的影响。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的相对循环状态,一般经过萧条、复苏、上升、高涨和回落等几个反复性阶段。在经济发展的萧条阶段,最先受到影响的是企业的销售额,销售额下降会阻碍企业资金的周转。例如,产成品积压不能变现,需要筹资以维持运营;由于投资机会的减少,企业可能闲置资金。在经济发展的高涨阶段,销售增加会引起企业的经营失调。例如,存货枯竭,需筹资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积极筹措资金,保证供应。尽管政府试图减少不利的经济波动,但事实上经济有时“过热”,有时需要“调整”,财务人员应当对这种波动有所准备,筹措或分配足够的资金,用以调整生产经营。(二)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导向

由于我国政府具有较强的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其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经济体制改革措施、行政法规等,对企业的活动都有重大的影响。例如,财税政策,它对企业的资金供应、税收负担甚至企业收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收缩还是扩张的财税政策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活动,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能够适应这种政策变化,合理地组织财务活动,适时地调整股利政策、投资方向和筹资结构。

国家对某些地区、某些行业、某些经济行为的优惠、鼓励和有利倾斜构成政府政策的主要内容。从另一方面来看,政府政策也是对另外一些地区、行业和经济行为的限制。企业在财务决策时,要认真研究政府政策,并且按照政策导向行事,才能趋利避害。(三)竞争

竞争广泛存在于市场经济之中,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企业之间的竞争表面上是产品与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的综合实力,包括设备、技术、人才、营销等各个方面的比拼。竞争能促使企业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生产更好的产品,以获取更高的收入和利润。但为了改善竞争地位,企业往往需要以大规模投资为代价,这会相应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四)市场利率的变化

银行贷款利率的波动,以及与此相关的股票和债券价格的波动,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筹划空间。在为过剩资金选择投资方案时,可以利用这种机会为企业获得营业以外的额外收益。例如,当购入长期债券后,由于市场利率的下降,按固定利率计息的债券价格上涨,企业可以出售债券获得比预期更多的现金流入。如果出现了相反的情况,企业也会因此而蒙受损失。

在选择筹资来源时,情况也与此类似。在预期利率将持续上升时,以当前较低的利率发行长期债券,可以节省资金成本。当然,如果后来事实上利率下降,企业要承担比市场利率更高的资金成本。(五)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包括货币的供给大于需求、政府支出的增加以及货币供应量增长引起的货币贬值等。通货膨胀会直接影响资金占用、筹资成本以及投资收益率,从而影响财务决策。

通货紧缩则与其相反,通货紧缩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甚至会出现负增长,物价持续下跌,失业率不断增加。在通货紧缩时期,企业融资成本不断增加,产品库存也不断增加。(六)就业状况

就业状况一般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在经济繁荣时期,就业率较高;在经济萧条时期,就业率较低。对企业而言,就业率或高或低都不利于企业正常用工。因为在就业率较高的时期,经济发展往往处于上升的阶段,企业为了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必然会增加劳动者使用的数量,这时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就业者,同时企业往往还需要增加薪水或奖金来留住现有的高水平的劳动者。当就业率比较低时,国民经济往往处于低水平状态,而企业为了今后的发展,又不可以裁员过多,尤其是对技术熟练的工人。这些对企业财务管理而言,都是不利的。

二、金融环境

金融环境也被称为金融市场环境,是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某种形式融通资金的场所和条件。企业从事投资和经营活动离不开资金,而资金的取得,除自有资金以外,还要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取得。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筹资、投资和资金运营活动。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金融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利息率。

金融环境的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 金融环境的结构(一)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概念

金融一般指资金的融通,即资金借贷关系。金融市场是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是创造、发行和交易金融产品的场所。

金融市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市场是指一切资本流动的场所,包括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流动,其中包括货币借贷、票据承兑和贴现、有价证券的买卖和黄金、外汇的买卖等;狭义的金融市场一般是指有价证券市场,即股票和债券的发行和买卖市场。

按交易的期限,金融市场可以划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按交割的时间,金融市场可以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按交易的性质,金融市场可以划分为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流通市场(二级市场)。

金融市场由主体、客体和参加者组成。主体是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是金融市场的中介机构,是连接筹资人和投资人的桥梁;客体是指金融市场上的买卖对象,如商业票据、政府债券、公司股票等各种信用工具;金融市场的参加者是指客体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如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个人等。

2.金融市场的功能(1)融通资金的功能。融通资金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功能,金融市场是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其主要功能是资金供给者将剩余资金的使用权转让给资金需求者,并据此获取资金使用的报酬。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各种金融工具,资金需求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工具。(2)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金融市场打破了资金利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金融市场为资金的自由流动提供了最有效的场所,它通过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来调节资金的使用情况,使得资金在各个部门重新组合,优化配置。(3)分散和转移投资风险的功能。金融市场是一个筹资场所,也是一个投资场所。在金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可供投资者选择。投资者可以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各种金融工具,形成科学的投资组合,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金融市场通过期货交易、期权交易等交易方式,为投资者转移和防范风险提供了可能。(4)信息传递的功能。金融市场可以反映国民经济的情况,通过金融市场,我们可以了解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前景。金融市场是信息传播迅速的市场,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都可以反映在金融市场上。

3.金融市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1)金融市场是企业投资和筹资的场所。当企业需要资金时,可以到金融市场上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方式进行筹资。如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行新股、配股、增发新股、发行普通债券及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当企业有了剩余的资金时,可以灵活选择投资方式,在金融市场上为其资金寻找出路。企业可以将暂时闲置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的股票、债券和基金。(2)企业通过金融市场可自由地实现长、短期资金的相互转化。例如,必要时,企业可将持有的长期股票和债券在金融市场上随时变现,成为短期资金;可将远期票据通过贴现,变为现金。与此相反,企业的短期资金也可以在必要时在金融市场上转变为股票、债券等长期资产。(3)金融市场能为财务管理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金融市场的利率、价格变化趋势以及资金供求情况等,都是财务管理所需的及时、有用的信息。金融市场上利率的高低、各种金融工具的价格波动都将影响企业的筹资成本。例如,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会影响企业的贷款成本;公司股票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公司配股或增发新股的价格;观察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动,可了解资金的供求状况;通过了解有价证券市场的行情,可反映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的评价等。

4.金融性资产

金融性资产是指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是可以进入金融市场交易的资产,包括银行存款凭证、股票、基金、债券、保险凭证、票据、期货及期权等。这是与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产相对而言的。

金融性资产的基本特征如下:(1)流动性。流动性指的是金融性资产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金融性资产的流动性对资金供需双方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金融工具的持有人来说,流动性强的金融性资产相当于现金,能够快速地变现,而且在变现的时候,价值波动小,持有人不会遭受重大的变现损失。一般来说,金融性资产的流动性与债务人的信用成正比,债务人的信用好,流动性就大,如国家发行债券、信誉好的公司所签发的商业票据等,其流动性就较强;反之,流动性较小。金融性资产的流动性与期限成反比,期限越短,流动性越大;期限越长,流动性就越小。(2)风险性。风险性是指不能及时偿还本金或支付利息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在金融市场上,机会与风险并存,几乎所有金融性资产都会有一定的风险。金融性资产的风险主要是指违约风险、市场风险和购买力风险。违约风险是指证券的发行人由于经营状况的恶化,导致投资者购买的金融性资产的本金不能够得到偿还或无法按时获得利息。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投资的金融性资产的市场价格的波动而带给投资者的损失。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物价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3)收益性。收益性是指金融性资产能够带来一定的收益。金融性资产的收益性通常用所得收益与投入本金之比来表示,即收益率。不同的金融工具,其收益率相差很大。一般来说,收益性与风险性是共存的,风险越大,其收益也越大;风险越小,其收益也越小。(二)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性资产买卖的机构,是金融市场的主体之一。金融机构通过吸收存款、出售金融债券等方式从资金供应者处获得资金,再通过贷款、投资、购入有价证券等方式向资金需求者供应资金。金融机构通过提供中介服务,将资金供应者与资金需求者联系起来,为企业筹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金融机构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银行类金融机构可以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是指除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外的其他各类金融机构。

1.银行类金融机构(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指专门从事货币发行、办理对银行的业务、监督和管理金融业、执行国家政策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中央银行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中央银行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中央银行的业务经营对象主要是政府和金融机构,不直接对工商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对政府的业务,主要是充当政府的经济顾问,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代理国库向政府发放贷款等;对金融机构的业务,主要有再贷款、再贴现、提供票据清算等。中央银行具有特殊的金融管理方式,是一个国家的金融管理机构,它不同于一般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2)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业务极其广泛。它的资金不仅可以来自储蓄存款,还可以来自自身发行的股票、债券等。其资金不仅可以用来发放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还可以发放信托贷款,购买债券、股票等。商业银行还办理中间业务,如代客户保管各种贵重物品,代客户买卖有价证券,代理财务及业务咨询等。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广泛性,客观上给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商业银行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居于特殊的地位。

我国的商业银行按其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由国家专业银行演变而来,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虽然这类银行的股权结构各异,但都完全按商业银行模式运作,服务比较灵活,业务发展很快,主要包括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和招商银行等。(3)政策性银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目前共有3家,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它们都成立于1994年,是根据当时国家的需要由政府设立的。它们不面向公众吸收存款,而是以财政拨款与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为主要资金来源。它们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为了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与区域发展政策。但是,它们的资金必须有偿使用,其贷款也要经过严格审查,并要求还本付息、周转使用。

2.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及政策性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统称为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这类金融机构主要有保险公司、投资公司、证券机构、信用合作社等。(1)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主要经营保险业务,包括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和人身保险。它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由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聚集起来的大量的保险资金。这笔资金在未做赔款使用前,是一种比银行存款更稳定、运用起来也更可靠的巨额信贷资金。这种资金主要用于长期投资,特别是用来购买公司债券。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被严格限制在银行存款、债券与证券投资基金范围内。近年来开始逐步放宽,允许保险基金包括社保基金的一部分直接进入证券市场。(2)投资公司。这种类型的金融机构是将投资者的资金聚集起来,再分散投资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以减少投资的风险。(3)证券机构。证券机构是指从事证券业务的机构,包括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等。(4)信用合作社。信用合作社是一种集体所有的信用机构。信用合作社的资金主要用来为社员提供非营业性的贷款,如购买汽车和其他耐用消费品、住宅抵押贷款等。(三)利息率

1.利息率的含义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利息占本金的比率。从资金的借贷关系来看,利率是一定时期运用资金资源的交易价格。

2.利息率的种类

按照利率之间的变动关系可以划分为基准利率和套算利率;按照利率的实质可以划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按照利率是否随市场的情况变动可以划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按照利率形成机制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市场利率和官方利率。

3.影响和决定利息率的因素

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是平均利润率。此外,宏观经济情况、财政货币政策、资金供求关系、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状况、国际利息率水平等都会影响利息率的高低。

4.利息率的构成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报酬率(1)实际利率,也称为纯粹利率,是指没有风险,没有通货膨胀情况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2)通货膨胀补偿率,也称为通货膨胀溢酬,是指为弥补因通货膨胀造成的货币贬值而要求的报酬率。(3)风险报酬率,也称为风险溢酬。

①违约风险报酬率。当借款人未能按时支付贷款的利息或本金时,称为违约,而投资者所必须承担的这种风险称为违约风险。

②流动性风险报酬率。某资产若能在短期内变现,并且变现价格与原先买进的价格相差不大,则称该资产具有高度的变现力或流动性。对于一些变现力不强的证券,投资者会要求流动性风险报酬作为补偿。

③期限性风险报酬率。它是指国债与拥有相同到期日、变现力和其他特性的公司债券之间的利率差距,是对投资者承受利率风险的一种补偿。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上升而使购买长期债券的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

三、法律环境

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是指企业经营中与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应该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主要是企业组织法律规范、税收法律规范和财务法律规范等。

国家管理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3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行政手段逐步减少,而经济手段,特别是法律手段日益增多。(一)企业组织法律规范

企业组织必须依法成立。组建不同的企业,要依照不同的法律规范。这些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等。这些法律规范既是企业的组织法,又是企业的行为法。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非公司企业与公司企业有很大的不同。非公司企业的所有者,要承担无限责任,他们占有企业的盈利或承担企业的亏损,一旦经营失败必须抵押其个人财产,以满足债权人的要求;而公司企业的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经营失败时其责任仅以出资额为限。(二)税收法律规范

税负是企业的一种费用,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企业无不希望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减少税务负担,税负的减少只能靠精心的安排和筹划,而不允许在纳税行为已经发生时去偷税漏税。企业可以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通过经济事务和投融资的合理安排,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因此,精通税法对财务管理人员有着重要的意义。

税收的法规可以分为两大类:(1)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为核心的程序法系;(2)以增值税为主导的实体法系。

目前我国的实体法按征税对象分为5类:流转税、收益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等。(三)财务法律规范

财务法律规范主要是指企业财务通则和行业财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是各类企业进行财务活动、实施财务管理的基本规范。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发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对建立资本金制度、固定资产的折旧、成本的开支范围、利润的分配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行业财务制度是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的规定,为适应不同行业的特点和管理要求,由财政部制定的行业规范。

除上述规范外,与企业财务管理有关的其他经济法律规范还有许多,包括各种证券法律规范、合同法律规范等。财务人员要熟悉这些法律规范,在守法的前提下履行财务管理的职能,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从整体上说,法律环境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筹资活动中,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筹资的最低规模和结构,规定筹资的前提条件和基本程序;第二,在投资活动中,国家通过法律规定投资的基本前提、投资的基本程序和应履行的手续;第三,在分配活动中,国家通过法律规定企业分配的类型和结构、分配的方式和程序、分配过程中应履行的手续以及分配的数量;第四,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国家制定的各种法律也会引起财务管理工作的变动。本章思考和练习

一、思考题

1.什么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什么?

2.以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的目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要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3.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哪些?

4.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之间有哪些矛盾和冲突?应当如何协调?

5.财务管理有哪些环节?各环节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金融市场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有哪些?

7.金融机构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8.资金的时间价值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9.普通年金与先付年金有什么区别?

二、计算题

1.设某企业每年年末存入10000元,年利率为10%,存款期限为10年。

要求:(1)按单利法计算10年后的终值。(2)按复利法计算10年后的终值。

2.某企业于2006年年初向银行借款50万元购买设备,第1年年末开始还款,每年还款1次,等额偿还,分5年还清,银行借款利率为12%,试计算每年应还款多少?

3.某人现在准备存入一笔钱,希望在以后的20年中每年年底可以得到3000元,假设银行存款利率为10%,请计算此人目前应该存入多少钱?

4.某人每年年初存入银行100元,银行存款利率为10%,试计算第10年末的本利和是多少?

5.某公司需用1台设备,买价为2000元,可用10年。如果租用,则每年年初需付租金250元,除此以外,购买与租用的其他情况相同。假设年利率为6%,试计算说明购买与租用哪种方法更好?

第二章 筹资管理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自有资金、借入资金的概念以及取得的程序;理解自有资金和商业信用的特征以及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理解资金成本、杠杆原理以及资本结构的含义。【技能目标】掌握资金需要量的预测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较资金成本法对资本结构进行调整。

第一节 筹资管理概述

筹集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的正常运营离不开资金。企业筹资是指企业根据运营的实际情况,合理估计资金需求,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采用适当的筹资方式,获取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

一、筹资的目的

企业筹资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自身的生存、盈利与发展。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要素,任何企业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都始终需要维持一定的资金规模。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变化,往往还需要追加投资。从企业资金的运动过程及财务活动的内容来看,筹资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其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设立企业

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新企业的设立,必须具备充足的开业资金,以便购置厂房、机器设备,购进原材料,支付开办费等。作为企业设立的前提,筹资活动是财务活动的起点。

2.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

随着企业的发展,其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而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也不断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要筹集资金来满足增加的资金需求。

3.偿还债务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常会出现举债经营的情况,在债务到期时,若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到期的债务或者虽有支付能力,但偿还债务会影响到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时,企业便应当选择继续筹资来偿还债务。

4.调整资本结构

企业可以通过筹资来调整其资本结构。运用合理的筹资方式和筹资组合,可以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趋于合理,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筹资的分类

企业筹集的资金,由于具体的属性、期限、范围和机制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企业筹集的资金可以分为股权资金与债权资金、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内部资金与外部资金、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等类型,其中最主要的分类是股权资金与债权资金、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一)股权资金与债权资金

按照所筹集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企业资金可以分为股权资金和债权资金两大类。

1.股权资金

股权资金又称为主权资金或自有资金,是企业依法筹集并长期拥有、自主支配的资金,其数额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也称为净资产,由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组成。

股权资金的特点如下:(1)股权资金的所有权归投资人,投资人可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取得投资收益并承担一定的责任;(2)股权资金一般不用偿还本金,企业在经营期间可以长期使用;(3)股权资金主要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和利用留存收益等方式筹集;(4)企业采用吸收股权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财务风险较小,但是资金成本相对较高。

2.债权资金

债权资金又称借入资金或负债资金,是企业依法筹集并依约使用,需以资产或劳务按期偿还的资金,其数额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总额,也称为债权人权益。

债权资金的特点如下:(1)债权资金的所有权归债权人,债权人有权按期索取利息和收回本金,但无权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也不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2)企业只能在约定的期限内享有资金使用权,并承担按期还本付息的责任;(3)债权资金主要通过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和利用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4)企业采用吸收债权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财务风险较大,但是资金成本相对较低。(二)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

按照所筹集资金使用期限的不同,企业资金可以分为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两大类。

1.短期资金

短期资金是指使用期限在1年以内或超过1年的1个营业周期以内的资金。其特点如下:(1)短期资金主要用于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等;(2)短期资金一般可以在短期内收回;(3)短期资金主要通过向银行取得流动资金借款和利用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4)企业采取吸收短期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资金成本相对较低,筹资风险较大。

2.长期资金

长期资金是指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或1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资金。其特点如下:(1)长期资金主要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生产规模的扩大、厂房和设备的更新等;(2)长期资金一般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收回,使用期限长;(3)长期资金主要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公司债券、取得长期借款、融资租赁和利用留存收益等方式筹集;(4)企业采取吸收长期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资金成本相对较高,筹资风险较小。

三、筹资的基本原则

只有合理的筹资才能使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运营,筹资的数量与结构直接影响企业效益的好坏,因此合理的筹资要遵循以下4个基本原则:(一)合理性原则

企业的资金需要量在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估计所需的资金。如果资金筹集不足,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如果资金筹集过多,闲置的资金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则会增加企业偿还债务的负担。(二)及时性原则

在筹集资金的时候,应当根据资金需求的情况,合理安排资金的筹集时间,不能过早也不可过晚。因为,过早筹集资金会造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浪费资金的时间价值;过晚筹集资金则有可能造成错过投放资金的最佳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三)效益性原则

企业筹集资金和投资是相互关联的。企业筹资必须与投资结合起来考虑,如果资金投放项目错误,投放时间不当,尽管取得低成本的资金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另外,企业筹集资金时,必须认真分析、评价影响筹资的各种因素,如采用不同渠道筹集资金,其难易程度、资金成本、偿还时间等不同,讲求资金筹集的综合经济效益。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筹资方式,以求降低筹资成本,经济有效地筹集资金。(四)合法性原则

企业的筹资活动,影响着社会资本以及资源的流向和流量,涉及相关主体的经济利益,为此,企业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履行约定的责任,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避免非法筹资行为给企业自身及相关主体造成损失。

第二节 资金需要量的预测

企业的资金需要量是筹资的数量依据,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预测。进行资金需要量预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使筹集来的资金既能够保证生产经营的需要,又不会有太多的闲置,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常见的资金需要量的预测方法有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

一、定性预测法

定性预测法是指依靠预测者个人的经验、主观分析和判断能力,对未来的资金需求量进行估计和推算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由熟悉业务,并有一定理论知识与综合判断能力的专家和专业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掌握的情况,对预测目标将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结果进行预测。

定性预测法适用于缺乏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场合,需要对许多相关因素作出判断的场合,以及在经营活动过程中有关人员的主观因素起主要作用的场合。例如,企业需要对资金需要量进行预测,却缺乏完整的历史资料,这时应当由熟悉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专家根据其积累的经验来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初步预测意见,再通过集体的讨论对初步意见进行修改和补充,得出预测的最终结果。

二、定量预测法

定量预测法是指以历史资料为依据,采用数学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资金需要量进行预测的方法。这种方法预测的结果比较科学和准确,有较高的可行性,但计算较为复杂。常用的定量预测法有销售百分比法和因素分析法。(一)销售百分比法

销售百分比法是依据某财务项目与销售收入之间固定的百分比以及已知的预计销售水平估计资金需求量的方法。其基本前提是:假定财务报表中各项目与销售紧密相联,其比率已知且固定不变;假定未来的销售预测已经完成。

销售百分比法的主要优点是,能为财务管理提供短期预计的财务报表,以适应外部筹资的需要,并且易于使用。但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如果有关销售百分比与实际不相符,那么这种预测就会形成错误的结果。因此,在有关因素发生变动的情况下,需要相应地调整原有的销售百分比。

运用销售百分比法,一般借助于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通过预计利润表来预测企业留用利润这种内部资金的增加额,通过预计资产负债表来预测企业资金需要总额和外部筹资额的增加额。

销售百分比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分析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与销售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确定变动项目和非变动项目

在资产负债表中,某些项目的金额会因销售收入总额的增长而相应地增加,通常将这些项目称为变动项目,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应付费用和其他应付款等,其中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称为变动资产项目,应付账款、应付费用、其他应付款等称为变动负债项目。而其他如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净值、短期借款、长期负债、实收资本等项目,其金额一般不会随销售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因此称为非变动项目。

2.计算基期资产负债表中各变动项目的销售百分比

各变动项目销售百分比的计算公式为:

各变动项目销售百分比=该变动项目金额/销售额×100%

3.计算预测期各变动项目的预计数并填入预计资产负债表

预测期各变动项目预计数的计算公式为:

各变动项目预计数=预计销售额×该变动项目销售百分比

4.计算预测期需要增加的流动资金额

预测期需要增加的流动资金额的计算公式为:

预测期需要增加的流动资金额=预计资产总额-预计负债总额-预计所有者权益总额

5.计算预测期外部筹资额

预测期外部筹资额的计算公式为:

预测期外部筹资额=预测期追加投资额-预测期内部筹资额

预测期内部筹资额的计算公式为:

预测期内部筹资额=预测期预计销售收入总额×预测期销售净利率×预测期收益留存率【例2-1】天华公司2006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如表2-1所示。表2-1 天华公司资产负债表

天华公司2006年销售收入总额为200000元,销售净利率为10%。预计2007年销售收入总额会提高到250000元,销售净利率仍保持原来的水平,预测收益留存率为30%,要求预测该公司2007年需要增加的资金额和对外资金需求的数量。(1)计算天华公司2006年资产负债表中各变动项目的销售百分比,见表2-2。表2-2 天华公司销售百分比表

上表中,销售百分比均是用该公司2006年资产负债表的有关项4目金额除以2006年的销售收入总额,如现金:000÷200000×100%=2%。不变动的项目是指该项目不随销售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又已知预计2007年销售额为250000元,得出预计资产负债表如表2-3所示。表2-3 天华公司预计资产负债表(2)确定预测期需要增加的流动资金额。预

测期需要增加的流动资金额=预计资产总额-预计负债总额-预计所有者权益总额=(5000+20000+47500+42000)-(7500+17500+20000+18000+30000+12000)=9500(元)(3)确定预测期对外界资金需求的数量。

步骤(2)中9500元的流动资金需求,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两个方面进行。通过利用留存收益方式进行内部筹资=250000×10%×30%=7500(元)

预测期对外筹集资金额=9500-7500=2000(元)(二)因素分析法

采用因素分析法预测持续经营企业的资金需要量,主要是在企业基期实际资金占用水平的基础上,考虑预测期有关因素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预算企业预测期的资金需要量。其分析步骤如下:

1.确定企业基期资金的合理占用数额

企业在基期实际占用的资金数额,既包括企业正常生产所必需的合理占用数额,同时也包括不正常的占用数额,如呆滞积压物资以及超储积压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的占用额。只有将这部分不合理的占用额剔除掉,才能将预测的基数调整到合理的水平,保证预测数值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确定预测期有关因素变动对资金需要量的影响

影响资金需要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业务量的变化、资产价格的升降、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等。(1)业务量的变化对资金需要量的影响。生产经营业务量的变化情况必然会对企业资金的占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当业务量增加的时候,企业的资金需要量就会增加;反之,则会减少。因此,对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在产品、产成品和其他库存商品这些与生产经营活动有直接关系的资金占用项目,可以根据业务量的增长率进行同比例的调整;而对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修理用备件等资金占用项目,则可按适当的比例进行调整。(2)资产价格的变化对资金需要量的影响。在业务量、资金周转速度、实物占用数量均为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的资金需要量将随固定资产和存货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一般是同方向、同比例的。(3)资金周转速度的变化对资金需要量的影响。在其他条件均一定的情况下,资金周转速度越快,企业的资金需要量就越少;反之,则越多。所以,在预测企业资金需要量时必须考虑资金周转速度的变化。

综合以上因素,采用因素分析法预测资金需要量的公式为:

预测期资金需要量=(基期资金的实际占用额-其中不合理的占用额)×(1±预测期业务量变化率)×(1±预测期资产价格变化率)×(1±预测期资金周转速度变化率)【例2-2】某企业基期实际占用的资金数额为1100万元,其中100万元属于超储积压的原材料,该企业预测期预计业务量将增加10%,资产价格将提高8%,资金周转速度将减缓5%,根据上述资料预测该企业的资金需要量。

预测

期资金需要量=(1100-100)×(1+10%)×(1+8%)×(1+5%)=1247.4(万元)

第三节 筹资渠道和方式

一、筹资渠道

筹资渠道是指企业筹措资金的来源。认识筹资渠道的种类和特点,有利于企业充分拓宽和利用筹资渠道。我国企业目前的筹资渠道主要有以下7种:(一)国家财政资金

国家财政资金是指国家以财政拨款、财政贷款、国有资产入股等形式向企业投入的资金,是我国国有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国家财政资金来源充沛,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再加上国家不断加大扶持基础性产业和公益事业的力度,说明国家财政资金仍然是国有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二)银行信贷资金

银行信贷资金是指商业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企业提供的各种贷款资金,这是我国目前各类企业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银行信贷资金有居民储蓄、单位存款等较稳定的资金来源,贷款方式灵活,能适应各种企业的资金需要,是企业的重要筹资渠道。银行信贷资金分为商业性银行贷款和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信贷资金投放的金融机构,主要为企业提供各种商业贷款。政策性银行则是为各类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三)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租赁公司、企业集团所属的财务公司等非银行机构,它们可以为企业直接提供资金或为企业筹资提供服务。(四)其他企业资金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部分暂时或长期闲置的资金,可以在企业之间互相调剂使用。企业间的购销业务也可以通过商业信用方式来实现,从而形成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企业间的相互投资和商业信用构成其他企业资金。其他企业资金也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五)居民个人资金

居民可以将闲余的资金向企业投资,这也是企业资金的一项重要来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部分资金的利用空间会越来越大。(六)企业内部资金

企业内部资金是指企业内部形成的资金,主要包括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以及通过计提折旧费而形成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资金。这些资金的特点是无需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筹集,而是直接由企业内部自动生成或转移。(七)外商资金

外商资金是指外国投资者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金。企业通过吸引外资,可以大大增强资金实力。

二、筹资方式

筹资方式是指企业筹集资金所采用的具体形式,它决定着资金的属性。如何选择筹资方式并进行合理的组合,以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筹资效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内容。我国企业的筹资方式主要有以下6种:(一)吸收直接投资

吸收直接投资是企业以合同、协议等形式吸收国家、其他企业、个人和外商等主体的直接投入资金而形成企业自有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二)发行股票

股份制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而成为上市公司,可以直接从资本市场上筹资。(三)金融机构贷款

金融机构贷款是指从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处取得借款,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本付息。(四)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和延期交货而形成的一种借贷关系,这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关系,是企业短期筹资的主要方式。(五)发行债券

债券是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向出资者出具的凭证,持有者可以凭借债券要求发债企业还本付息。企业可以通过发行普通债券或可转换债券的方式从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六)租赁

租赁是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资产租给承租人的行为。这是现代企业筹集资金的特殊方式。

三、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的对应关系

筹资渠道解决的是资金的来源问题,筹资方式解决的是资金的属性问题。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一定的筹资方式可能适用于不同的筹资渠道,同一渠道的资金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取得。

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的对应关系如表2-4所示。表2-4 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的对应关系

第四节 自有资金筹集

一、自有资金的概念

自有资金又称为主权资本或权益资本,是企业依法筹集并长期拥有、自主支配的资金,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总额即自有资金的数额。

根据现行制度规定,企业自有资金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自有资金筹集渠道比较多样,可以通过国家财政资金、其他企业和单位的资金、职工和民间的资金、外商资金等渠道筹集,采用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利用企业自身的留存收益等方式筹集获得。

二、吸收直接投资

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用合同、协议的方式来吸收国家、其他企业、个人和外商的投入资本,形成企业资本的一种筹资方式。吸收直接投资是非股份制企业筹集权益资本的最主要的形式。吸收直接投资中的投资者是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拥有经营管理权。(一)吸收直接投资的种类

1.吸收国家投资

国家投资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者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企业,这样形成的资本称为国有资本。国有资本的特点是产权属于国家,其运用和处置受国家的约束较大。吸收直接投资方式在国有企业中运用比较广泛。

2.吸收法人投资

法人投资是指法人单位将其闲置或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投入企业,这样形成的资本称为法人资本。这种筹资方式发生在法人单位之间,以参与企业利润分配为目的,出资方式灵活多样。

3.吸收个人投资

个人投资是社会个人或者本企业内部职工以个人合法财产投入企业,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资本称为个人资本。这种筹资方式的特点是参与的人员较多,每人投资的数额相对较少,以参与企业利润分配为目的。(二)直接投资的出资方式

1.现金出资

现金出资是直接投资中最重要的一种投资方式。在各种资产中,现金的流动性是最强的,可以随时用于购置资产和日常支付,所以企业一般愿意接受这种出资方式。大多数企业对于现金出资占资金总额的多少都有规定。

2.实物出资

实物出资是指投资者以厂房、设备等实物作为出资方式。能够作为实物出资的实物一般应当具有下列条件:该实物是为企业科研、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技术性能良好,作价公平合理。

3.无形资产出资

无形资产出资是指投资者以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等工业产权或者土地使用权等进行投资。对出资的工业产权的要求是能够帮助企业研究开发新的或适销对路的高科技产品,能帮助企业改进产品质量,能帮助企业降低各种消耗,作价合理;对出资的土地使用权的要求是该土地使用权确为企业科研、生产、销售活动所需要,交通、地理条件比较适宜,作价比较合理。(三)吸收直接投资的程序(1)确定吸收直接投资的资金数额。吸收直接资本是筹集权益资本的一种形式,权益资本的拥有量会涉及到企业的控制权问题,因此企业需要合理确定所需吸收直接投资的数量。(2)确定吸收直接投资的投资单位和具体形式。企业要了解各个投资单位的财力和意向,这有利于企业在比较多的投资单位中找到最合适的合作伙伴。确定投资单位后,双方可以进行具体协商,即合理确定投资的数量和出资方式,以保证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现金资产与非现金资产的最佳配置,使企业的运营能力得到提高。(3)签署合同或协议等文件。双方经过初步协商后,还要进一步协商,最后如果双方对各个方面都不存在异议,便可以签署合同或协议。合同或协议中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4)取得资金来源。签署完合同或协议后,企业应按文件规定,采取适当方法,按时取得投资者的出资,及时办理有关资产验证、注册登记等手续。(四)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缺点

1.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点(1)吸收直接投资所筹集的资金属于自有资金,有利于增强企业的信誉和借款能力,对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有着重要的作用。(2)吸收直接投资可以直接得到所需要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开拓市场,打开销路。(3)吸收直接投资与发行股票相比,其履行的法律程序相对简单,筹资速度较快。

2.吸收直接投资的缺点(1)吸收直接投资的成本较高。吸收直接投资向投资者支付的报酬是从企业所实现的利润中来的,这样出资者就会承担比较高的风险,因此会要求较高的报酬率。(2)企业的控制权容易分散。因为投资者都会取得与其投资数额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权,如果外部投资者较多,那么容易分散企业的控制权。

三、发行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集自有资金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投资人拥有公司股份、取得股利的凭证,它代表了股东对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权。(一)股票的分类

1.按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分类

按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分类,股票可以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1)普通股是股份有限公司依法发行的无特别权利的股票,是企业最常用的股票筹资方式,持有者享有参与公司经营决策权、盈余分配权、优先认购权、股份转让权和剩余财产要求权等,但其收益率并不固定,取决于公司经营的状况。(2)优先股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具有一定优先权的股票,是企业资本的一部分,其股息预先确定,在股利分配的时候先于普通股分配股利。当公司解散时,优先股也先于普通股分配公司的剩余财产。但是,优先股不享有公司公积金,其享有的公司净资产以优先股份的面值为限。

2.按投资主体的不同分类

按投资主体的不同分类,股票可以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1)国家股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公司所形成的股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机构持有,并向公司委派股权代表。(2)法人股是法人单位依法以其可支配的资产投入公司所形成的股份,或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以国家允许用于经营的资产投入公司所形成的股份。(3)个人股是指个人和公司内部职工以个人合法财产投入公司而形成的股份。

3.按是否记名分类

按是否记名分类,股票可以分为记名股票与无记名股票。(1)记名股票要在股票票面和公司股东名册上记载持有人的姓名或名称。这种股票除了股票上所记载的股东外,其他人不得行使其权利,并且股票的转让有严格的法律程序和手续,需要办理过户。这种股票要同时附有股权手册,只有同时具备股票和股权手册,才可以领取股息和红利。我国《公司法》规定,向发起人、法人发行的股票,应为记名股票。(2)无记名股票是指票面上不记载股东姓名的股票。无记名股票的持有人,即股份的所有人,具有股东资格。无记名股票的转让、继承都比较自由,不用办理过户手续,只要将股票交给受让人,就可产生转让效力,移交股权。

4.按是否标明面值分类

按是否标明面值分类,股票可以分为面值股票和无面值股票。(1)面值股票是指在票面上标明每股金额的股票。持有这种股票的股东,对公司享有的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大小,根据其所持有的股票票面金额占公司发行在外股票总面值的比例而定。(2)无面值股票是指在票面上标明股数而无每股金额的股票。这种股票仅表示每一股在公司全部股票中所占的比例。股票的价值随公司财产的增减而变动,股东对公司享有的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大小,直接依照所持有的股票数目占公司发行在外股票数的比例而定。目前,我国《公司法》不承认无面值股票。(二)股票的发行

股票的发行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以筹集资金的过程。我国《公司法》规定,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能发行股票,有限责任公司是不能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同时还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在股票发行工作开始前,要确定股票发行的价格,选择一定的发行方式。

1.股票发行的目的

明确股票发行的目的是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发行方式、发行程序、发行条件的前提。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总的来说是为了筹集资金,其具体的原因可能是为了设立新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等。

2.股票的特点

股票代表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发行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筹措自有资金的基本方式。与其他证券相比较,股票有以下4个特点:(1)不具有返还性。对于股票购买者而言,如果购买了公司的股票,一般不可以中途要求股份有限公司退股抽回资金。已经售出的股票只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转让、买卖与流通,股票投资者只能将股票转让给新的投资者,才能收回资金。所以,对于股份有限公司而言,股票投资者购买股票投入的资金是没有期限限制的,不具有返还性。(2)权责性。股票的持有者具有参与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和盈利分配的权利,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股东权责的大小取决于股东所持股票在公司股本中所占的比例,比例越大,权利和责任也越大。(3)风险性。股票投资一般具有较高的风险。股票投资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具有不确定性。当经营状况好时,股票的收益率会提高;当经营状况不好时,股票的收益率会降低。二是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会给投资者带来风险。当股票市价上升时,该股票的持有价值上升,投资者可以按高于买价的价位抛出股票,获取投资收益;当股票的市价下降时,投资者会发生损失。(4)流通性。股票可以随时在股市上进行转让、买卖,也可以作为抵押品以筹措资金。股票是一种流通性较强的资产。

3.股票发行的条件

股票的发行是公司以筹资为目的,分配或出售自己的股份,公司设立时以及生产运营期间,一般都会多次发行股票。在公司设立时,要通过发行股票募集注册资本。公司设立之后,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改善资本结构,也会增资发行新股。

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按照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同次发行的股票,每股的发行条件和价格应当相同。任何单位和个人所认购的股份,每股应当支付相同的价格。(2)股票发行价格可以等于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3)股票应当标明公司名称、公司成立的日期、股票种类、票面金额及代表的股份数、股票的编号等主要事项。(4)公司向发起人、法人发行的股票应当为记名股票,并应当记载该发起人、法人的名称或姓名。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股票,可以为记名股票也可以为无记名股票。(5)公司发行记名股票的,应当置备股东名册,记载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各股东所持股份数、各股东所持股票的编号、各股东取得其股份的日期。发行无记名股票,公司应当记载其股票数量、编号及发行日期。(6)公司发行新股,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结构;

②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

③最近3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

④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7)公司增资发行新股,股东大会应当对下列事项做出决议:新股种类及数额;新股发行的价格;新股发行的起止日期;向原有股东发行新股的种类及数额。

4.股票发行的方式

股票发行的方式是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何种途径发行股票。按照股票是否公开发行,我国股票发行的方式分为公开间接发行和不公开直接发行两大类。实际发行情况中,股票发行的方式分为定向募集发行、股东优先认购和公开发行3种。其中,定向募集发行、股东优先认购属于不公开直接发行,公开发行属于公开间接发行。(1)不公开直接发行。不公开直接发行是指股份有限公司不公开对外发行股票,不通过中介而只向少数特定的对象直接发行。我国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发起设立方式和以不向社会公开募集的方式发行新股的做法,就属于不公开直接发行。这种发行方式弹性较大,发行成本低,但发行范围小,股票变现能力差。(2)公开间接发行。公开间接发行是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中介机构公开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我国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募集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新股时,须由证券经营机构承销的做法,就属于股票的公开间接发行。这种发行方式的发行范围广,发行对象多,易于募集足额资本;股票的变现能力强、流通性强,有助于提高发行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这种发行方式存在手续繁杂、发行成本高等不足之处。

5.股票的发行价格

股票的发行价格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时所使用的价格,也是投资者认购股票时所支付的价格。它可以和股票面额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股票的发行价格通常由发行公司根据股票面额、股市行情和其他有关因素决定。影响股票的发行价格的因素主要有:(1)每股净值。一般认为,每股净值越高,股票的发行价格可以定得越高。(2)公司的市场地位。市场地位较高的公司,其经营水平、盈利水平和发展前景等一般都比较好,因此其股票的发行价格也较高。(3)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及股价水平。当供过于求时股价一般较低,当供不应求时股价一般较高。

股票的发行价格一般有平价、时价、中间价、溢价与折价等类型。(1)平价发行。平价发行也称为等价发行,是指以股票面额为发行价格发行股票,即股票的发行价格与票面金额相等。平价发行股票一般容易摊销,但无法取得股票的溢价收入。这种发行价格,通常是在股票初次发行或是股东内部分摊增资的情况下使用。(2)时价发行。时价发行,也称为市价发行,是以该公司的股票在流通市场上买卖的实际价格为基准确定的股票发行价格。其原因是股票在第二次发行时已经增值,收益率已经发生变化,所以选用时价发行股票,考虑了股票的现行市场价值,可以促进股票的顺利发行。(3)中间价、溢价和折价发行。中间价发行是取时价与平价的中间值作为股票的发行价格;溢价发行是指按超过股票面额的价格发行股票;折价发行是指按低于股票面额的价格发行股票。以超过面额溢价发行股票所获得的溢价款应当列入资本公积金。我国《公司法》规定,股票的发行价格可以等于票面金额或超过票面金额,但是不得低于票面金额,即公司可以平价或溢价发行股票,但不可以折价发行股票。

知识链接

标准·普尔股票价格指数

标准·普尔股票价格指数在美国很有影响,它是美国最大的证券研究机构即标准·普尔公司编制的股票价格指数。该公司于1923年开始编制、发表股票价格指数,最初采选230种股票编制两种股票价格指数。到1957年,这一股票价格指数的范围扩大到500种股票,分成95种组合。其中最重要的4种组合是工业股票组、铁路股票组、公用事业股票组和500种股票混合组。从1976年7月1日开始,改为400种工业股票、20种运输业股票、40种公用事业股票和40种金融业股票。几十年来,虽然有股票更迭,但始终保持为500种。标准·普尔股票价格指数以1941年至1943年抽样股票的平均市价为基期,以上市股票数为权数,按基期进行加权计算,其基点数为10。以目前的股票市场价格乘以股票市场上发行的股票数量为分子,用基期的股票市场价格乘以基期股票数为分母,相除之数再乘以10就是股票价格指数。

第五节 借入资金筹集

借入资金,即负债,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借入资金只能在一定时期内供企业使用,必须按期还本付息,它实质上反映了企业与债权人的一种债务债权关系。根据借入资金可使用时间的长短,通常将借入资金分为长期负债筹资和短期负债筹资。长期负债筹资是指可以经过1年以上时间偿还的债务,主要筹资方式为银行借款、发行企业债券和融资租赁等。短期负债筹资是指偿还期小于1年的负债,例如商业信用、短期借款和短期融资等。

一、银行借款

银行借款是指企业根据借款合同从银行借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按偿还期限长短划分,银行借款可以分为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一)办理银行借款的程序

1.借款人提出借款申请

当借款企业需要资金时,必须先向主办银行或者其他银行的经办机构直接递交借款申请,说明借款原因、借款时间、借款数额、使用计划、还款计划等内容,并且提供必要的说明企业具备借款条件的资料。

2.银行对借款人进行风险评估

贷款人受理借款人申请后,应当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以及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抵押物、质物、保证人情况,测定贷款的风险度。

3.贷款审批

审查人应当对调查人员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和评定,提出意见,按照规定权限进行审批。

4.签订借款合同

当贷款人决定贷给借款人款项后,双方应当签订借款合同。借款合同需要载明借款种类、借款用途、金额、利率、借款期限、还款方式、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的责任以及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5.取得借款并及时还款

借款合同签订后,企业取得贷款,并且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使用贷款。另外,借款企业应按照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期清偿贷款本金与利息,或续签合同,否则银行可根据合同规定,从借款企业的存款户中扣还贷款本息及罚息。(二)银行借款的信用条件

银行借款的信用条件包括信贷额度、循环使用的信贷协议、补偿性余额、抵押贷款、贷款期限和贷款偿还方式、贷款利率和利息支付等几个方面。

1.信贷额度

信贷额度是指借款人与银行在正式或非正式协议中规定的银行可以贷给借款人的最高金额。如果企业信誉恶化,即使银行曾经同意按信贷额度提供贷款,企业也可能得不到借款,这时银行不会承担法律责任。

2.循环使用的信贷协议

循环使用的信贷协议是指银行具有法律义务地承诺提供不超过某一最高限额的贷款协定。在协定的有效期内,只要企业借款总额没有超过最高限额,银行必须满足企业任何时候提出的借款要求。例如,银行与某企业签订的循环使用的信贷协议中规定,信用额为500万元,期限为半年,使用期限为2年,也就是说,该企业在未来2年内每半年时间可取得500万元的借款额度,也就是相当于取得一笔500万元的2年期借款,但是需要每半年期满的时候将500万元归还,然后在下一个半年的时候再使用不超过500万元的借款。

银行除了按一般贷款向借款人收取利息外,还要就贷款限额的未使用部分向借款人收取支付承诺费。例如,上一例中的企业,若借款年利率为10%,年承诺费率为0.5%,该企业在第一个半年中实际使用借款400万元,则这半年企业应付的利息为400×10%÷2=20(万元),承诺费为(500-400)×0.5%÷2=0.25(万元)。

3.补偿性余额

补偿性余额是指银行要求借款人在银行账户中保持按贷款限额一定百分比(一般为10%至20%)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补偿性余额有助于银行降低贷款风险,补偿其可能遭受的损失,但是对企业而言,则加重了其实际利息负担。【例2-3】某企业按年利率10%向银行借款200万元,银行要求保留20%的补偿性余额,企业实际可以动用的借款只有160万元,则该项借款的实际利率是多少?

4.抵押贷款

银行向财务风险较大、信誉不好的企业发放贷款,往往需要有抵押品进行担保。借款的抵押品通常是借款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股票、债券以及房屋等。抵押贷款的利率要高于非抵押贷款的利率,这是由于银行把抵押贷款看成是一种风险投资,因此收取较高的利率,而且管理抵押品也需要成本,一般会收取手续费。

5.贷款期限和贷款偿还方式

借款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具体贷款期限,如果贷款到期但是无力偿还,银行会加收罚息。贷款的偿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到期一次性偿还,另一种是在贷款期限内定期等额偿还。一般情况下,企业不希望采用后一种方式,因为这会提高借款的实际利率,而银行不希望采用前一种方式,这会加重企业还款的财务负担,增加企业的偿还风险。

6.贷款利率和利息支付方式

银行在确定贷款利率时根据不同的企业可以采用优惠利率和非优惠利率。优惠利率是指银行向财力雄厚、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发放贷款时收取的名义利率,而非优惠利率是指银行向一般企业收取的利率,非优惠利率一般高于优惠利率。

利息支付方式有收款法、贴现法和加息法3种,借款人向银行借款时应选择合适的利息支付方式。(1)收款法。收款法是指借款到期时再向银行支付利息的方式。银行向企业发放的贷款大部分都采用这种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2)贴现法。贴现法是指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而到期时企业要归还全部本金和利息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例2-4】企业按年利率10%向银行借款20000元,期限为1年,利息为2000元,按照贴现法计算,企业可利用的贷款为18000元,则企业的借款实际利率是多少?

企业的借款实际利率=2000/(20000-2000)×100%=11.11%(3)加息法。加息法是银行发放分期等额偿还贷款时采用的利息收取方式。由于贷款分期均衡偿还,企业实际只平均使用了本金的一半。因此,采用这种方式,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的两倍。(三)银行借款的优缺点

1.银行借款的优点

银行借款的缺点(1)筹资速度快,手续简便。银行借款是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涉及到广大投资公众,不需要像发行证券那样通过审批、发行等程序。(2)筹资成本低。银行借款的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可以减少企业的实际利息费用,而且银行借款并不需要大量的发行费用。(3)借款弹性大。企业和银行可以直接接触,可以根据彼此的需要进行协商,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2.(1)筹资风险大。因为借款需要按期还本付息,如果企业因经营不善或资金周转困难而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时,企业会面临破产的可能。(2)限制条件多。企业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对企业的行为有严格的限制条款,从而影响企业未来的筹资和投资活动。(3)筹资数量有限。银行不可能将资金过分集中地投放于某一个企业,与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方式相比,企业通过这种方式筹集的资金量通常较少。

二、发行债券

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书面凭证,它向债权人承诺会按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债券持有者有权在约定期限内要求发行者还本付息。(一)债券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债券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1.有担保债券和无担保债券

按照债券是否有特定的财产担保,可分为有担保债券和无担保债券。有担保债券是指以一定的财产作为担保而发行的债券。根据担保形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抵押债券、质押债券和保证债券。无担保债券是指没有财产作为担保的信用债券。

2.可转换债券和不可转换债券

按照债券是否可以转换为股票,可分为可转换债券和不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是指能在一定时间内按规定的价格或一定比例,由持有人自由地选择转换为普通股的债券。不可转换债券是指将来不可以将债券转换为普通股的债券。

3.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

按照债券是否明确记载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固定利率债券是指将利率明确地记载于债券上,并按这一固定利率向债权人支付利息的债券。浮动利率债券是指在债券上明确发放利息时,利率水平按某一标准,如银行存款利率或物价指数变化情况等,来进行计算的债券。(二)债券的发行程序

1.做出发行债券的决议和决定

发行债券的决议和决定,是由企业最高权力机构做出的。我国有资格发行债券的主体有3类:股份有限公司、国有投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公开发行债券,由董事会制订方案,股东会做出决议;国有独资公司发行债券,应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做出决定。

2.提出申请,报请审批

企业提出发行债券的申请,报请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和国务院确定的发行规模审批。

3.公告债券募集办法

企业制定好募集办法后,应当向社会公告。募集公告发布后,应在公告所规定的期限内募集资金。

4.委托证券经营机构销售

债券的发行方式一般有企业直接向社会发行和由证券经营机构承销发行两种。在我国只有后一种,即由证券经营机构承销发行。

5.交付债券

债券由证券经营机构发售后,投资者向证券经营机构付款购买,证券经营机构代理收取券款并同时交付债券,最后,由发行企业向证券经营机构收缴券款并支付手续费用。(三)债券的发行价格

债券的发行价格是指债券发行时使用的价格,也是投资者购买债券所支付的价格。债券发行的价格有平价、折价和溢价3种形式。平价是以等于债券票面金额的价格为发行价格;折价是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为发行价格;溢价是以高于票面金额的价格为发行价格。

债券之所以会存在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是因为资金市场上的利率是经常变化的,而企业债券票面上的利息率,一旦印出就不再进行调整。从债券的印制到正式发行,会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如果资金市场的利率发生了变化,就需要用调整债券发行价格的方法来使债券顺利发行。无论以何种价格发行债券,投资者的收益率都应当保持在与市场利率相等的水平。

债券的发行价格可以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n为债券发行期限;t为付息期数;市场利率为债券发售时的市场利率。【例2-5】某公司打算发行面值为100元,利息率为4%,期限为5年,每年末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如果到债券正式发行时,市场利率发生了变化,就需要调整债券的发行价格,现分3种情况来说明:(1)市场利率保持在4%,债券票面利率为4%,可采用平价发行。

由此说明,按100元的价格出售此债券,投资者可以获得4%的报酬。(2)市场利率上升到6%,债券票面利率为4%,应采用折价发行。55

=100×(P/S,6%,)+100×4%×(P/A,6%,)=100×0.747+100×4%×4.212=91.55(元)由此说明,按91.55元的价格出售此债券,投资者才可获得与市场利率6%相等的报酬。(3)市场利率下降到3%,债券票面利率为4%,应采用溢价发行。3535

=100×(P/S,%,)+100×4%×(P/A,%,)=100×0.863+100×4%×4.580=104.62(元)

由此说明,按104.62元的价格出售此债券,投资者可获得与市场利率3%相等的报酬。(四)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1.债券筹资的优点(1)资金成本较低。债券的资金成本低于普通股和优先股的成本,但高于其他长期负债筹资的成本。(2)保证了原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债权人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一般情况下不分享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3)债券的利息可以列入税前支出,可以为企业减轻实际负担。

2.债券筹资的缺点(1)财务风险大。因为债券必须按时还本付息,如果企业因一时周转不畅而不能按时还本付息,企业将陷入财务危机,甚至面临破产。(2)筹资条件严格。一般在长期债券的合同中,会约定有各种限制性条款。这些限制性条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各项分红决策,会影响企业正常的发展和筹资能力。(3)筹资金额受到限制。我国《公司法》规定,普通企业发行债券的总额不得大于该企业自有资产净额,发行债券企业流通在外的债券总额不得大于企业净资产的40%。

三、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由于商品交易中的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所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直接信用关系。商业信用是企业短期筹资的主要方式,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采用商业信用这种短期融资方式。(一)商业信用的形式

商业信用的主要形式有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应付票据等。

1.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是指在发生商品交易后,卖方准予买方在购货后一定期限内支付货款的一种形式。对于卖方来说,这种形式是为了扩大销售,而对于买方,延期付款等于向卖方借用资金购进了商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短期资金筹集的需要。应付账款是一种最常见的商业信用。这种信用形式是建立在卖方对买方的财务状况充分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的。

一般情况下,卖方为了尽快收回货款,都会规定一些信用条件。如“2/10,n/30”表示在开具购货发票日之后的10天内付款可以享受2%的商业折扣,若迟于10天付款则不能享受折扣。全部货款必须在30天内付清,其中10天是折扣期,30天是信用期。

应付账款可以分为免费信用、有代价信用和展期信用。免费信用指的是买方在规定时间内付款享受到折扣而获得的信用。有代价信用是指买方放弃折扣、付出代价而获得的信用。展期信用是指买方超过最迟的规定期限付款而获得的信用。

如果买方购买货物后在卖方的折扣期内付款,便可以享受免费信用,这种情况下买方没有付出代价。但是如果买方放弃折扣,超出折扣期付款,买方需要承受因放弃折扣而造成的隐含成本,即商业信用成本。【例2-6】某企业按“1/10,n/30”的条件购买一批价值10万元的商品,则:(1)如果某企业在10天内付款,则可获得最长为10天的免费信用期,并可取得折扣1000元(100000×1%),免费信用额为99000元(100000-1000)。(2)如果某企业放弃这笔折扣,在30天内付款,该企业将承受机会成本。

在放弃折扣承担成本的情况下,企业可取得这笔为期30天的信用10万元。(3)如果企业延期至50天付款,则成本会下降为9.1%,即:

这样,企业获得展期信用10万元,但是需要冒一定的风险,例如丧失了对方的信任,日后可能会被迫要求用现款购买商品。

动脑思考如何利用现金折扣才能使利益最大化?

2.预收账款

预收账款是指卖方在交付货物之前向买方预先收取部分或者全部货款的信用形式。预收账款一般用于生产周期长、资金需要量大的货物销售,如大型机械、房屋等的销售。预收账款是一种常用的商业信用,相当于卖方向买方预先借用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然后用货物抵偿。通过收取预收账款,卖方取得了短期资金。

3.应付票据

应付票据是指企业根据购销合同的要求,进行延期付款商品交易时开具的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应付票据可以分为商业承兑票据和银行承兑票据。商业承兑票据是指由收款人开出经付款人承兑,或由付款人开出并承兑的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由收款人或承兑申请人开出,由银行审查同意并承兑的汇票。应付票据的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对于买方而言,这是一种短期筹资方式。

此外,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还会产生一定的应付费用,如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等。这些应付费用使企业受益在前,费用支付在后,相当于获得了一部分短期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需求。(二)商业信用的优缺点

1.利用商业信用筹资的优点(1)筹资便利。商业信用是一种自然性融资,伴随着购销行为的发生而自然产生,与产品买卖同时进行,弹性大,并不需要做任何特别的安排。(2)筹资成本低。除非买方放弃现金折扣或者使用带息的应付票据,否则商业信用没有实际成本。(3)限制条件少。同其他筹资方式相比,利用商业信用所筹资金的使用限制条件较少。

2.利用商业信用筹资的缺点(1)期限短。商业信用属于短期筹资方式,不能作为长期资产占用。(2)风险大。各种应付款项经常发生,需要企业随时做好现金调度。

四、融资租赁

租赁是指资产的所有者授予另一方使用资产的专用权并获取租金报酬的一种合约。租赁的种类很多,目前我国主要有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类。融资租赁是一种长期租赁,可以解决企业对资金的长期需要,是现代租赁的主要形式。(一)融资租赁的种类

1.直接租赁

直接租赁是指承租人直接向出租人租入所需要的资产,并支付租金。直接租赁的出租人主要是制造厂商、租赁公司。

2.售后租回

售后租回是指根据协议,企业将某项资产先卖给出租人,再将其租回使用。资产的售价大致为市价。售后租回的出租人为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

3.杠杆租赁

杠杆租赁涉及出租人、承租人和资金出借者三方。承租人按照合同的规定,在租赁期内定期支付租金,取得资产的使用权。出租人只出购买资产的部分资金,作为自己的投资;另外以该资产作为抵押向资金出借者借入其余资金,出租人拥有资产所有权。如果出租人到期不能偿还资金出借者的资金,那么资金出借者就会拥有资产所有权。(二)融资租赁的程序

1.选择租赁设备

承租人根据市场的要求和自己的需要选定所需要的设备,并且选择合适的租赁公司。

2.向租赁公司提出融资租赁申请

承租人根据自己选定的租赁设备向租赁公司提出租赁申请书,租赁公司接到承租人的申请后,对承租人进行审查,包括承租人的经济效益、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等,出具评估报告后,报公司进行审批。

3.租赁谈判,签订租赁合同

谈判由租赁公司、承租人、设备制造商共同参与,对租赁的各方面事项进行协商,根据协商的结果签订有关合同。

4.购进设备

按照租赁合同的规定,租赁公司向设备制造商购进承租人所需的设备,并会同承租人对设备进行验收。

5.支付租金

承租人应当在租赁期内按照合同规定的租金数额、支付方式等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

6.租赁期满后处理设备

租赁期满后,根据合同的规定对租赁设备进行处理。一般有3种处理方式:一是承租人将设备退回租赁公司;二是继续租赁;三是经双方协商将设备出售给承租人。(三)融资租赁的租金

1.租金的构成

融资租赁的租金包括租息和设备价款两部分,其中租息可以分为租赁公司融资成本和租赁手续费等,设备价款是租金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设备买价、运杂费和途中保险费等。租赁公司融资成本是指租赁公司为购买租赁设备所筹集资金的成本,即设备租赁期间的利息。租赁手续费是指租赁公司承办租赁业务的营业费用和一定的盈利。

2.租金的支付方式(1)根据支付期长短可以分为年付、半年付、季付和月付等。(2)按支付期先后可以分为先付租金和后付租金,先付租金是在期初支付,后付租金是在期末支付。(3)按每期支付金额可以分为等额支付和不等额支付。

3.租金的计算方法

我国融资租赁业一般采用等额年金法计算租金,即将租金总额分期平均,每期期末支付。其计算公式为:

应付租金总额=购进成本+租赁成本+租赁手续费

每期应付租金=应付租金总额的现值÷年金现值系数【例2-7】某企业在2006年1月1日以融资租赁的方式从租赁公司租入一套设备。设备的购进成本为5000万元,租赁期为5年,租赁公司收取的设备租赁成本和手续费现值总和为1000万元,经双方协商,租金在租赁期内每年末等额支付一次,贴现率为12%,则该企业每年应支付的租金为:

每年应付租金=(5000+1000)÷{[1-(1+12%)-5]÷12%}=6000÷3.605=1664.36(万元)(四)融资租赁的优缺点

1.融资租赁的优点

融资租赁的缺点(1)筹资速度快。租赁比借款购置速度更快,因为租赁是筹资与设备购置同时进行,可以缩短设备的购进、安装时间,使设备迅速投入到生产运营中。(2)限制条款少。同发行债券和长期借款等筹资方式相比,其限制条款较少。(3)设备陈旧过时风险小。多数租赁协议都规定由出租人承担设备过时的风险。(4)财务风险小。租金和本金在整个租期内分摊,可适当减少不能偿付的风险。(5)税收负担轻。因为融资租赁的租金可以在税前扣除,具有抵免所得税的效用。

2.(1)资金成本较高。一般情况下,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的租金会比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筹资所负担的利息高。(2)资产处置权利有限。承租企业在租赁期内无资产所有权,不能根据自身要求自行处置租赁资产。

第六节 资本结构

一、资金成本(一)资金成本的概念

企业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不可能无偿使用,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资金成本就是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而支付的各种费用。资金成本是资金使用者向资金所有者和中介机构所支付的占用费与使用费,它是资金所有权与资金使用权分离的结果。(二)资金成本的构成

资金成本由资金筹集成本与资金使用成本构成。

1.资金筹集成本

资金筹集成本是指企业在资金的筹集过程中所支付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借款的手续费、发行股票、债券而支付的各项代理费用等。资金筹集成本同筹集金额与使用时间没有关系。

2.资金使用成本

资金使用成本是指资金使用人在生产经营、投资过程中因使用资金而支付给资金所有者的报酬,主要包括支付给股东的股利、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等。资金使用成本一般与所筹集资金的多少以及资金的使用时间有关。(三)资金成本的计算

资金成本通常用相对数来表示,即企业使用资金所负担的费用同筹集资金净额的比率,也称为资金成本率。其计算公式为:

由于各种不同的筹资方式具有不同的资金成本,以下根据不同的筹资方式计算其资金成本。

1.债券资金成本

企业发行债券,需要偿付利息,由于利息是在税前支付的,具有避税效应,可以抵减企业所得税。债券资金成本率的计算公式为:【例2-8】某企业发行总面值为100万元的债券,票面利率为15%,期限为5年,发行费用占发行总额的5%,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债券发行总额为120万元,则债券资金成本率是多少?

2.银行借款资金成本

银行借款资金成本率的计算与债券基本一致,其计算公式如下:【例2-9】某企业从银行取得长期借款50万元,年利率为10%,期限为4年,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借款的筹资费用率为1%,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则银行借款资金成本率是多少?

3.优先股资金成本

企业发行优先股的成本包括筹资费用和股利两部分,即企业不但要支付筹资费用还要定期支付股利。与债券不同的是,优先股的股利在税后支付,并且没有固定的到期日,因此股利的支出不会减少企业所得税。优先股资金成本率的计算公式为:【例2-10】某企业发行优先股总面额为500万元,预定每年股利率为15%,总价为600万元,筹资费用率为5%,则优先股资金成本率是多少?

注意:

优先股股东的风险大于债券持有人的风险,而且优先股股利要从净利润中支付,不减少企业所得税,所以优先股资金成本通常高于债券资金成本。

4.普通股资金成本

普通股持有人参与剩余资产分配的权利在优先股持有人之后,因而其投资风险最大,所以资金成本也最高。普通股资金成本率的计算公式为:

普通股资金成本率= 普通股预期最近一年股利额普通股市价额×(1-筹资费用率)×100%+普通股股利年增长率【例2-11】某企业发行普通股股票100万股,每股面值为100元,以110元每股溢价发行,筹资费用率为5%,最近一年股利每股12元,以后每年增长5%,则普通股资金成本率是多少?

5.留存收益资金成本

企业的留存收益是企业税后净利润扣除发放股利后形成的,它属于企业的普通股股东。股东将其收益留用于企业而不是将其作为股利取出投资于别处,会要求与普通股等价的报酬,因此,留存收益的使用也存在成本,其确定方法与普通股相同,只是不考虑筹资费用。留存收益资金成本率的计算公式为:【例2-12】某企业留存收益为200万元,最近一年预期股利率为12%,以后每年递增6%,则其留存收益资金成本率是多少?

6.综合资金成本

企业的资金来自多种渠道,不同来源的资金,其成本率各不相同,企业可以根据各种资金的来源构成,求得筹资的最优组合。这就要求计算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综合资金成本是以各种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为权数,对个别资金成本进行加权平均后确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K为综合资金成本率;K为第i种个别资金成本率;W为Wii第i种个别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即权重。【例2-13】某企业共有资金1000万元,其中债券为300万元,优先股为100万元,普通股为400万元,留存收益为200万元,各种资金的成本率为:债券资金成本率为6%,优先股资金成本率为12%,普通股资金成本率为16%,留存收益资金成本率为15%,求该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

二、杠杆原理(一)杠杆原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原理是指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当销售量发生较小的变化时,利润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固定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方面的固定费用和财务方面的固定费用。在生产经营方面,固定费用表现为固定成本;在财务方面,固定费用表现为债务的利息与优先股的股息。(二)经营杠杆

1.经营杠杆的概念

对于企业而言,其生产经营方面的固定成本是不变的,当企业的产销量增加时会导致单位固定成本降低,从而提高单位利润,这样使得利润的增长率大于产销量的增长率;相反,产销量的减少会使单位固定成本增加,从而使单位利润降低,使得利润的下降率大于产销量的下降率。由于固定成本而造成利润率的变动大于产销量的变动,称为经营杠杆。

2.经营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

经营风险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风险,特别是指利用经营杠杆而导致的息税前利润变化的风险。如果企业的固定成本占很大的比重,只要企业的产销量有小幅度的变化,就会导致息税前利润有大幅度的变化,所以,经营杠杆越大的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也就越大。

3.经营杠杆系数(DOL)是指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销售额变动率的倍数。经营杠杆系数可以用来反映经营杠杆的作用程度,估计经营杠杆利益的大小,评价经营风险的高低。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ΔEBIT为息税前利润的变动额;ΔS为销售额的变动额;S为变动前的销售额。

如果企业的成本、销售量、利润保持线性关系,可变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变,固定成本不变,则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如下公式:

式中:S为销售额;VC为变动成本总额;F为固定成本。【例2-14】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固定成本为60万元,变动成1本为销售额的40%,当企业的销售额分别为300万元、200万元、00万元时,经营杠杆系数分别是多少?

通过计算说明,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额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其所对应的经营风险也越小;反之,销售额越小,经营杠杆系数则越大,其所对应的经营风险也越大。(三)财务杠杆

1.财务杠杆的概念

财务风险

对于企业而言,其债务利息与优先股股息是固定不变的,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减少;相反,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减少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增加。由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使普通股每股利润的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幅度,称为财务杠杆。财务杠杆利益是指利用债务筹资这个杠杆给企业股东带来的额外收益。

2.财务风险是指与企业筹资相关的风险,也称为融资风险或筹资风险,是企业利用负债来取得财务杠杆利益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变动的风险。企业增加负债,能够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然而,如果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下降,企业的固定财务费用难以补偿,此时每股收益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3.财务杠杆系数

财务杠杆系数(DFL)是指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变动率和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比值,也就是每股利润的变动对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的反映程度。财务杠杆系数可以用来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及其给企业所带来的杠杆利益程度。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财务杠杆作用表现为财务杠杆收益;当息税前利润减少时,财务杠杆作用表现为财务杠杆损失。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对财务杠杆利益的影响就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高。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EPS为普通股每股利润;ΔEPS为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额;EBIT为息税前利润;ΔEBIT为息税前利润的变动额。

如果企业存在优先股,则可以采用如下计算公式:E

式中:I为利息;D为优先股股利;T为所得税税率;BIT为息税前利润。如果企业不存在优先股,则可以采用如下计算公式:

式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I为利息。【例2-15】某企业全部资本为500万元,负债比率为40%,利息率为10%,当销售额为300万元时,息税前利润为60万元,该企业不存在优先股,则该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是多少?(四)联合杠杆

1.联合杠杆的概念

由于企业固定的生产经营成本的存在会产生经营杠杆的作用,可以通过扩大销售影响息税前利润;而固定的财务成本的存在会产生财务杠杆的作用,可通过扩大息税前利润影响每股收益。所以每股收益的变化情况是由二者的共同作用实现的。由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杠杆效应,称为联合杠杆。

2.联合杠杆系数

联合杠杆系数(DCL)用来衡量企业联合杠杆作用的大小,是企业经营杠杆系数与财务杠杆系数的乘积,表示的是每股收益的变动对企业销售额变动的反映程度。其计算公式为:【例2-16】某企业经营杠杆系数为1.5,财务杠杆系数为2.0,则其联合杠杆系数为多少?

3.联合杠杆系数的意义

联合杠杆系数可以反映销售额的变动对于企业每股收益的影响。在联合杠杆的作用下,当企业的经济效益好时,每股收益会大幅度上升,而当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好时,每股收益会大幅度下降。由于联合杠杆的作用而使企业的每股收益波动造成的风险称为联合风险。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联合杠杆系数越大,企业面临的风险就越大,相反,企业的联合杠杆系数越小,企业面临的风险就越小。

三、资本结构(一)资本结构的概念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企业应当综合考虑有关影响因素,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并在以后追加筹资的时候继续保持。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企业通过各种筹资方式进行资金筹集而形成的。筹资方式组成的不同决定着企业资本结构及其变化。企业筹集的资金,可以分为负债资金和权益资金两类。在企业筹集的资金中,短期资金的需要量和筹集是经常变化的,并且在整个资金总量中所占比重不稳定,因此短期资金不列入资本结构管理范围。

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资本由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构成,资本结构也就是指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在资本总额中的比例关系。

判断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如下:(1)企业综合成本最低;(2)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增加投资者财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3)资产保持适宜的流动,并使资本结构具有弹性。

其中综合成本最低是其主要标准。(二)最佳资本结构的选择

选择最佳资本结构主要采用比较资金成本法。比较资金成本法是指通过计算不同资金组合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并以其中综合资金成本率最低的资本组合为最佳资本结构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以综合资金成本率的高低作为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的标准。

其判断步骤是:(1)确定不同筹资方案的资本结构;(2)计算不同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率;(3)选择综合资金成本率最低的资本组合作为最佳资本结构。【例2-17】某企业拟筹资1000万元,有3个方案可供选择,其资本构成和个别资金成本率如表2-5所示。表2-5 各方案资本构成和个别资金成本率 单位: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采用比较资金成本法计算可供选择的各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率。

方案一的综合资金成本率=100/1000×6%+200/1000×10%+700/1000×15%=13.1%

方案二的综合资金成本率=200/1000×6%+300/1000×10%+500/1000×15%=11.7%

方案三的综合资金成本率=300/1000×6%+400/1000×10%+300/1000×15%=10.3%

经过计算,方案三的综合资金成本率最低,因此选择长期借款300万元,债券400万元,普通股300万元的筹资结构。

注意:最佳资本结构选择的方法有多种,如每股收益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这里介绍的是较为常用的比较资金成本法。(三)影响资本结构决策的因素

1.企业的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由于经营上的原因,如销售量、销售价格、产品成本等的变化,而导致企业未来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是确定企业资本结构时应当首先考虑的因素。具体来说,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应降低负债比率,以保持较低的财务风险;而经营风险较低的企业可以适当提高负债比率,以获取财务杠杆收益。

2.企业的销售稳定性和成长率

高速成长并且销售稳定的企业,对外界的资金融通能力很强。因为这种企业一般有较好的前景,能承受较大的负债风险,所以,这种企业比成长慢、销售不稳定的企业能使用更多的负债筹资。

3.企业的盈利能力

投资报酬率高、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较少采用负债筹资,这是因为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往往可以通过使用其留存收益,采用内部融资的方法来解决筹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企业为了保持较强的举债能力,确保企业的融资弹性,而倾向于在正常情况下少使用负债筹资。

4.企业的财务状况

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企业的资产结构、资产的周转速度、资产的变现能力、现金流量等因素。财务状况好的企业,可以承受较大的财务风险。因为负债到期时本息必须用现金支付,而现金支付能力不仅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取决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或现金流量状况。因此,除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外,若资产中可供贷款担保资产或其他易变现资产比例较大时,可较多地使用负债筹资,否则,不适宜大量使用长期负债。

5.股东及经营者的态度

企业的信用等级高低与债权人的态度

在企业经营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在选择筹资方式时,股东偏向于提高负债比率,一方面是出于不愿分散对企业的控制权的考虑,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财务杠杆提高每股收益与权益资本报酬率。

企业经营者的态度也会影响筹资决策,这主要取决于他们的风险态度和对业绩表现的重视程度。那些风险意识较强,管理方式趋于稳健的经营者,一般会尽量保持现有的资本结构,不会为追求过高的收益而使企业负债过高;那些风险承受能力强,乐于显示其经营业绩和才能的经营者,一般会偏向于提高负债比率,从而使企业潜在的风险增加。

6.如果企业的信用等级不高,贷款人将要求较高的利率或不愿向企业借贷,从而使企业无法达到其所希望的负债水平。因此,企业的信用等级高低与债权人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筹资的便利与成本。

一、思考题本章思考和练习

1.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和方式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股票是如何分类的?

3.利用股票筹资和利用债券筹资各有什么优缺点?

4.用销售百分比法预测资金需要量有哪些优缺点?

5.什么是融资租赁?

6.什么是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

7.什么是资本结构?影响资本结构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二、计算题

1.某公司2006年的财务数据如表2-6所示。表2-6 某公司2006年财务数据

假设该公司的实收资本始终保持不变,预计2007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1)需要补充多少外部筹资额?(2)如果收益留存率是100%,销售净利率提高到6%,目标销售收入是4500万元,计算是否需要从外部融资?如果需要,需要补充多少外部资金?

2.某公司计划筹资500万元,发行债券100万元,票面利率为10%,筹资费用率为2%,所得税税率为33%;发行优先股筹资100万元,股利率为12%,筹资费用率为3%;发行普通股300万元,筹资费用率为4%,预计最近一期的股利率为12%,以后每年按5%递增。(1)债券资金成本率是多少?(2)优先股资金成本率是多少?(3)普通股资金成本率是多少?(4)综合资金成本率是多少?

3.某公司计划筹资1000万元,有3个方案可供选择,其资本构成和个别资金成本率如表2-7所示。表2-7 各方案资本构成和个别资本成本率 单位:万元

利用比较资金成本法,计算应当选择哪种方案。

第三章 流动资产管理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流动资产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方法;熟悉流动资产中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功能与成本。【技能目标】掌握现金余额控制方法、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办法和存货控制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并做出决策。

第一节 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一、流动资产的概念和特点(一)流动资产的概念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以内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使用或变现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待摊费用和1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等。流动资产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不足,会妨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作;如果企业所持有的流动资产过多,会使企业的资本成本增加,利润降低。流动资产管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只有科学、合理地安排流动资产,才能降低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二)流动资产的特点

1.投资回收期短

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

投资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通常能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收回,而像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价值,则需要经过多次转移才能逐步得以收回或补偿,即需要较长的变现周期,所以,将资金投放在流动资产上投资,回收期短,对企业的影响时间也比较短。

2.流动资产在循环使用过程中,经过不同的生产阶段,其占用形态也不断发生转化。这种转化是循环往复的,使得流动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流动性使得流动资产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例如,流动资产中的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等都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意外,而需要大量的现金时,可以迅速变卖这些资产,以获取现金。

3.与生产经营周期的一致性

企业每完成一次生产经营周期,流动资产也完成一次循环。当企业经过供、产、销的不同阶段,流动资产也完成了现金———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应收账款———现金的顺序转化,因此流动资产循环的时间与生产经营周期具有一致性。生产经营周期决定着流动资金循环时间,而流动资产循环周期又会反映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组织供产销的过程,实现企业流动资产的加速周转,充分发挥流动资产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作用。

4.流动资产占用数量的波动性

投资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数量不是固定的,会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变化而变化。流动资金的占用数量时多时少,起伏不定,季节性企业和非季节性企业都具有这样的特点。随着流动资产占用数量的变化,流动负债的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流动资产的分类(一)按照流动资产的占用形态分类

按照流动资产的占用形态划分,可分为现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账款和存货。这种分类是计算流动资产需要量和分析流动资产周转的基础,有利于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对各种流动资产进行合理的管理。

1.现金

现金是指企业可以立即用来购买物品、支付各项费用或偿还债务的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现金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有时也会将即期或到期的票据视为现金。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流动资产。

2.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是指企业持有的能随时变现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的各种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主要是指有价证券投资。

3.应收及预付账款

应收及预付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债权以及向供货方或劳务提供方支付的款项,包括各种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等。

4.存货

存货是指企业为了生产经营的需要而持有的各种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按流动资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分类

1.生产领域中的流动资产

生产领域中的流动资产是指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流动资产,例如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等。

2.流通领域中的流动资产

流通领域中的流动资产是指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流动资产。对于商业企业来说,它的所有流动资产均为流通领域中的流动资产;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它的产成品、现金、外购商品等属于流通领域中的流动资产。

按流动资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进行分类,有利于根据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各自的特点与要求来对流动资产进行组织和管理,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高效地运行。(三)按流动资产的变现情况分类

1.速动资产

速动资产是指那些能够直接作为支付手段或者能够直接变现用于支付的流动资产,其主要包括现金、应收账款、短期投资等。

2.非速动资产

非速动资产是指那些不准备迅速变现或者不能迅速转化为现金的1流动资产,其主要包括存货、年内到期的长期投资、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等。

这种分类便于计算速动比率,而速动比率可以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第二节 现金管理

一、现金管理的目的和现金的成本

交易动机

现金是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金通常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与有价证券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现金需求情况,使现金与有价证券相互转化,这样既可以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要,又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现金是流动性(即变现能力)最强的一种资产。对于企业而言,拥有足够的现金,可以提高偿债能力和信用水平,降低财务风险。然而,现金不具有盈利性,过多地持有现金,会使企业的资金占用成本增加,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如何在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做出合理的选择,是现金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一)持有现金的动机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常会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其持有现金的动机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交易动机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日常业务需要而保持一定现金的动机。如用于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和缴纳税款等。企业每天都会有现金支出和现金收入,但是,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很少会同时等额发生。如果不维持适当的现金余额,企业的日常交易活动必然难以维持,会出现无法支付现金的情况,进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与交易活动,影响企业的效益与信誉。

2.预防动机

预防动机是指为了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而保持一定现金的动机。在生产经营与交易活动中,现金的需求是很不稳定的,企业对现金收支的预测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准确,一旦预期与实际情况发生较大偏差,必然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应付不确定的现金收支的波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继续进行,应当持有比日常支付所需更多的现金。现金持有量的大小与企业预测现金收支的准确性、企业的举债能力以及企业愿意承担的风险程度等相关联。

3.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是指企业为抓住随时可能出现的投机机会而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的动机。一般来说,这种投机机会具有时间短、收益高的特点。例如,当证券市价下跌,但是预期价格将会反弹的时候,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购入有价证券即可获取收益。但投机动机只是企业确定现金持有量应考虑的较为次要的因素,其持有量的大小与投机机会及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相关。

注意:企业持有现金时应当综合考虑以上3个动机,尤其是前两个动机。此外,所持有的现金不一定都是货币形态,也可能是变现能力很强的有价证券及其他形态。(二)现金管理的目的

为了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企业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如果现金持有量不足,不但会使企业承担财务风险,还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如果现金持有量过多,出现闲置,会影响企业投资收益的提高,企业要为此付出机会成本。因此,现金管理的目的就是将现金持有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并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三)现金的成本

企业的所有资产都是有成本的,现金也不例外,现金的成本主要由机会成本、转换成本与短缺成本构成。

1.机会成本

现金作为企业的一项资金占用,是有代价的。如果持有现金,就失去了将现金进行投资而获得的收益,这项收益就是现金的机会成本。例如,某企业的资金成本率为10%,年均持有50万元的现金,则该企业每年现金的机会成本为5万元(50×10%)。

现金的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就越高,反之则越小。企业为了经营活动的开展,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是必要的,因此会付出相应的机会成本,但是现金的持有量过多,机会成本代价太高,就会使企业的利益受到影响。

2.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是指企业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以及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付出的交易费用,如经纪人费用、税捐及其他管理成本。

转换成本与现金持有量的关系是:在现金需要量既定的前提下,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越少,其持有的有价证券数量会越多,进行证券变现的次数就越多,即相应的转换成本就越大;反之,现金持有量越多,相应的转换成本就越小。因此,现金持有量的不同会通过证券变现次数的多少对转换成本产生影响。

3.短缺成本

短缺成本是指因现金持有量不足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由于现金的短缺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资受到影响而造成的损失。例如,由于现金短缺而无法购进急需的原材料,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无法正常进行而造成损失。间接损失是指由于现金的短缺给企业带来的无形损失。例如,因为现金短缺而不能及时支付货款,会损害企业的形象和信用。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呈反比关系,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上升。

二、现金管理的内容

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制现金收支预算,合理估计未来的现金需求,确定最佳现金余额。(一)编制现金收支预算

编制现金收支预算是指预计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现金的收支状况,以便对这一时期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做出安排与平衡。企业通过编制现金收支预算能够防止现金过多或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现金收支预算是对现金流量所做的控制,现金流量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

1.现金流入

现金流入是指预算期内的现金收入额,其中包括在预算期内可实现的销售收入以及可收回的应收账款,此外还有租金收入、股利收入、营业外收入等。预算期的现金流入额和期初现金余额是在这一时期内可以动用的现金总额。

2.现金流出

现金流出是指预算期内发生的全部现金支出额,其中包括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采购支出、支付工资支出以及各种付现费用。此外,固定资产投资支出、有价证券购买支出、偿还债务本息等也是企业的现金支出。

3.现金净流量

现金净流量是指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间的差额。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不断变化,会使现金净流量也发生变化。现金净流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为了使现金收支预算具有一定的弹性,企业应在期末保持最低并且相对稳定的现金余额。

4.现金余缺

现金余缺是指计划期现金期末余额与最佳现金余额之间的差额。如果期末现金余额大于最佳现金余额,说明企业目前持有的现金过多,应当将多余的现金进行投资或者偿还债务;如果期末现金余额小于最佳现金余额,则说明企业目前持有的现金过少,应当进行筹资予以补足。现金余缺的计算公式为:

现金余缺=期末现金余额-最佳现金余额=(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流入-现金流出)-最佳现金余额=期初现金余额±现金净流量-最佳现金余额

现金收支预算是计划安排和控制使用现金的有力工具,但是运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