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体育文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8 02:04:12

点击下载

作者:王俊奇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航空体育文化

航空体育文化试读:

前言

随着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体育在全球产生的极大影响,“航空体育”一词跃然而出,它指的是利用飞行器或其他器械进行的一项体育运动,特别是近几年,航空体育已经从过去的专业比赛逐渐走向社会,有些项目开始在大众中普及。然而,航空体育作为学术研究才刚刚开始,有几位体育界的年轻学者,尤以博士为主,已经开始着手于航空体育的研究,并发表了一些相关的论文,其中也有少数几篇论文涉及到航空体育文化的研究。总体上看,航空体育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门类,学术研究尚没有形成规模。但从航空体育的国际发展来看,它将在休闲体育、旅游体育、军事体育、航空类高校体育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而且它将成为一种后现代和休闲社会最为时尚的体育活动。我国在发展航空体育的同时,学术研究要跟上,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国家,研究航空体育文化更应该走在世界的前列。“航空文化”对大家来说已不是一个陌生词,但“航空体育文化”却很少有人提到,对大多数人来讲,这是一个盲区。笔者想要向广大读者呈现这部书,首先有必要在此简略地解释一下何谓“航空体育文化”。文化,其现代含义甚为广泛而复杂,很难给它下一个简单定义。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文化定义最有代表性。他说:“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体。”英国功能学派的创始人B·马林诺夫斯基把文化定义为:“文化是指即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这概念包容着及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再简单一点说,文化实际包容了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大体上又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大方面。依此而论,航空体育文化所涉及的也应该包括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美学、风俗、制度、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其范围是相当广泛的。本书将紧扣航空体育这一环,分析其与文化的各个方面之间的联系。但由于时间和篇幅有限,有些方面未能涉及,比如航空体育与人类学、航空体育与社会学、航空体育与大众健康等,希望今后有时间再继续扩充、丰满本书。

本书主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第一、航空体育文化的继承性。人类航空的梦想,是从观鸟飞翔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模仿鸟类试图飞向天空,不过那时的模仿还只是做成鸟的样子放飞,虽然不能飞很久,但还是满足了当时人们梦想飞天的愿望,也是人类探索航空的开始。

从航空体育的定义上说,木鸟、风筝、竹蜻蜓、孔明灯文化可列入体育文化,因为体育文化包括体育观念、体育思想、体育理论科学、体育精神、体育艺术、体育道德、体育法规、体育风尚等。风筝、竹蜻蜓的制作很讲究艺术,风筝上有各种绘画,是文化艺术的具体表现;古人制作木鸟、用风筝为测量工具和测风向,包含了科学精神,孔明灯是古人为纪念英雄人物和他们心中的神话人物而发明的,这又包含了道德。其次,木鸟、风筝、孔明灯文化的出生地是民间,它们文化根在民间,又可称之“民俗体育文化”。

第二、航空体育文化的普及。航空体育门槛高,是否航空体育离我们的生活太远?目前,航空体育运动会更多地还是停留在观赏、娱乐阶段,但我们正试图让航空体育运动从专业化走向大众化。所以,群众融入航空体育的日子并不遥远。

第三、航空体育技术发展的脉络。尽管中国有过四大发明,汉唐各方面的科学技术都为世界领先,并有各种古代飞行器的发明。但真正的现代航空体育却始于西方,西方近代科学技术诞生于15世纪下半叶,发源地在欧洲大陆,但其萌芽应追溯到15世纪初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为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准备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在天文学、数学取得大的发展影响下,中世纪的西方在航空体育方面也有很多发明。18~19世纪,近代西方科技、工业革命对航空体育的影响也是深刻的。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工业文明时代。这次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使航空体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四、航空体育发展的技术性因素。20世纪又发生了高技术革命,科技进步不仅推动了人类现代化的进程,而且促进了现代西方文化中非理性的现代人文主义和理性的科学主义两大既相对立又统一的文化思潮的产生和发展。这种思想观念影响深远,在很大程度上铸造了西方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就是征服自然的基本态度。受此文化影响,在航空体育方面,西方人征服自然的意识很强,他们在航空体育方面,不断创新,征服自然的意识形成一股对科学技术的热烈追求,从而对航空体育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五、航空体育文化因素的研究属于航空运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航空体育学联系着航空体育的历史和地理文化分布。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航空体育呈现出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也即体现在知识性、技术性、工具性层面,而在审美意识、价值取向等文化深层次问题上,则应保持其异质性,即文化多元性。当今航空体育文化正处于和寻求一种兼容和并存的状态,这是其特点之一。在文化差异基础上的和谐,不需要绝对排除文化群体之间的冲突,多元文化观已经告诉我们处理这种差异的办法只能是理解、尊重、宽容、接纳和认同。要使航空体育思维互相借鉴,使航空体育文化的认同性在国家之间不断深化,使文化冲突化解矛盾,使旧的、落后的文化得到改造、创新,使航空体育文化达到和谐,使航空体育得到发展,就要维护文化的和谐,就必须接受这种多元化的文化。

第六、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度工业化和科技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休闲时间也将越来越多,休闲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人类度过美好的休闲时光,这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不同学科的学者都积极参与到休闲的研究中。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体育与休闲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休闲体育这个概念的出现和广为流行正说明了这一点。航空体育作为一种新兴的运动也受到人们关注,其休闲的价值、发展前景被看好。

虽然笔者长期从事体育史和体育文化研究,但航空体育文化与体育史不是一码事。由于缺乏资料,以及需要重新去认识和学习许多新知识,比如数学、物理、材料学、飞机制造、航模飞行、气象学、动力学等,因此本书在这些方面的论述是肤浅的、是初探的。当然撰写本书的目的并非为上述研究而著,而是为了开阔航空体育的视野,让爱好航空体育的读者从中感受航空与体育的关系,并初步认识航空体育文化这门知识,也可为航空旅游业、航空体育教育、航空体育竞技、航空体育产业提供参考。本书的内容主要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航空体育文化的含义和发展(主要在1~2章);航空体育的自然属性(3~11章);航空体育的社会属性(书中的12~16章),通过这三部分诠释航空体育文化,这也体现了文化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属性。王俊奇2011年立秋于上饶

第一章 古代航空体育文化

人类很早就有飞天的梦想,神话故事中有女娲补天、黄帝乘龙上天之说。人做梦也会经常梦见自己在空中飞翔。《渊鉴类函》中说:“庄子梦为蝴蝶,相栩然飞。”又说:“宋照公梦为鸟,喙加于南门,尾加于桐门,曰‘予梦美必去’。”秦穆公“梦游天,上观钧天。”类似的记载不绝于史书。图1-1 埃及阿拜多斯新王国神庙的壁画,记录了3000多年前人类梦想中的飞行器

人类航空的梦想,是从观鸟飞翔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模仿鸟类飞行试图飞向天空,不过那时的模仿还只是做成鸟的样子放飞,虽然不能飞很久,但还是满足了当时人们梦想飞天的愿望,也是人类航空的开始。公元前340~前278年,伟大诗人屈原就曾描写过在空中飞行的景物。屈原在《离骚》中写道:“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乎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驾八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委蛇。”反映了人们飞天的梦想。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调张籍》中也写过:“我愿生两翼,捕逐出八荒”,意思是很想长出像鸟一样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飞向四面八方。宋朝的大学者苏东坡在《金山妙高台》里也写有:“我欲乘飞车,东访赤松子;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这些诗句均说明,中国古代有着无限的飞行遐想。

从航空体育文化的定义上说,木鸟、风筝、竹蜻蜓、孔明灯文化可列入航空体育文化,因为体育文化包括体育观念、体育思想、体育理论科学、体育精神、体育艺术、体育道德、体育法规、体育风尚。风筝、竹蜻蜓的制作很讲究艺术,风筝上有各种绘画,是文化艺术的具体表现;古人制作木鸟和风筝作为测量工具用于测风向,又包含了科学精神,孔明灯的命名是为纪念英雄人物和他们心目中的精神人物,这又包含了道德。其次,木鸟、风筝、孔明灯文化的出生地是民间,它们根植在民间,又可称之“民俗体育文化”。图1-2 楼兰古城遗址出土的“有翼天使”壁画

第一节 木鸟

鸟,是一种飞禽,由于身上有长满羽毛的翅膀可以在天空自由飞翔。《尔雅》记载的“(鸟)二足而羽谓之禽”形象地把鸟的特点刻画了出来。那么鸟为什么能飞呢?古人也有自己的认识。如《白虎通》描述:“鸟者阳也,飘轻故飞也。禽者何?鸟兽之总名明,为人所禽制也”,说明鸟是一种阳物。“阳”为升腾之意,能飞者属阳,当然主要原因是鸟的身体轻飘,所以能飞。《淮南子》中:“鸟排空而飞,兽厥实而走。”指出鸟的轻飘、排空是鸟能飞的原因,现代航空、滑翔的技术原理都依据了这一点。1898年,有人在埃及一座3000多年前的古墓里发现了一个与现代飞机极为相似的模型。这个模型是用当时古埃及盛产的小无花果树木制成的,有31.5克重。因当时人们还没有飞机这个概念,便把它称为“木鸟模型”。这个模型现在放在开罗古物博物馆,编号为“物种登记”第6347号,放在第22室。直到1969年,考古学家卡里尔·米沙博士获得特许进入这个博物馆的古代遗物仓库,发现了许多飞鸟一样的模型。这些飞鸟模型有个共同特点,即都有鸟足,形状半人半鸟的,而这个模型除了头有些像鸟外,其他部分都跟现在的单翼飞机差不多;有一对平展的翅膀,一个平卧的机体,尾部还有垂直的尾翼,后面还有脱落的水平尾翼的痕迹。图1-3 古代木鸟模型

正因为古人对鸟的细致观察和飞行特点的认识,从而衍生出制作鸟的念头。从史料记载来看,我国最早制作会飞的鸟是在战国时代。《庄子·逍遥游》有“列子御风而行”之语。对风力的认识是制作飞鸟的前提条件,所谓“御风而行”就是要根据风力飞翔,当时对鸟的飞行也有观察和认识。《易》说“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就是说飞鸟腾高时会遇上逆流,有危险,而向下飞时,不会遇上大的阻力,所以顺而少危险。先秦人们有了这些知识就开始实践了,大概人们认为木头最轻,于是就用木头制作飞鸟。《墨子·鲁问》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巧。”《韩非子·外诸说左上》:“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飞)一日而败。”《杂俎》说:“鲁般(班)墩煌人,于凉州造浮屠,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六国时鲁班亦为木鸢以窥宋城。”类似的说法还见于《列子》等,一说公输,一说墨子。《墨子》一书中有不少古代数学、力学、光学等自然科学知识。鲁班是与墨子同时代的著名巧匠,至今仍被民间木工奉为祖师。图1-4 鲁班制作木鸟想象图

为什么当时制作飞鸟要选择“鹊”这种鸟为模型呢?这与鹊飞行的自然属性和人们对鹊的喜爱有关系。《尔雅》说:“鹊,鸡醜,其飞

[1]也翪”。古人对鹊还进行了全身形体的描述,如《格物总论》写道:“鹊,一名飞驳,形类于鸦而差,小嘴尖足,爪黑颈项,背深绿色,白翮尾,毛黑白相间,善为巢,其音楂楂然,南人闻其噪则喜。”关键是古人认为鹊属阳物,是升腾之鸟。如《周易·统卦》说:“鹊者阳鸟,先物而动,先事而应,见于未风之象,今失节不巢,癸气不通,故言春不东风也。”鹊鸟不仅是阳鸟,而且可以知风象,是判断天气的候鸟之一。“阳”气是升腾的气,古人甚至认为“天”是阳气积聚而成的,战国屈原《楚辞·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洪兴祖注云:“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鹊鸟人见则喜,故名喜鹊,鹊鸟是阳鸟,阳为仁,又阳气上升,鹊鸟可以占卜风象等等,正因为鹊鸟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古人首先选中鹊鸟为试飞的模具。《韩非子》说:“墨子为木鸢”,鸢(即雄鹰,一称老鸱),不仅有利爪,有捕抓害鼠的功能而深得人们赞许,更主要的是鸢这种鸟高空盘旋、力搏云天的能力极强,鹰有“鷞鸠”一名,又叫鹰隼。《尔雅》:“鹰,鷞鸠”。又说:“鹰隼,丑,其飞也翔。”《本草释名》对鹰作了详细描写和分类:“鹰以应击故谓之鹰,其顶有毛角,故曰角鹰,其性爽猛,故曰鷞鸠,昔少皞氏以鸟名官:有视鸠、鳲鸠、鹘鸠、睢鸠、鷞鸠五氏,盖鹰与鸠同气禅化,故得称鸠也。”《会经》云:小而鸷者皆曰隼,大而挚者皆曰鸠是矣。《尔雅·翼》云:“在北为鹰,在南为鹞,一云大为鹰,小为鹞,《梵书》谓之嘶那夜。”

鹰很凶猛,作为打猎工具受到人们的喜爱,而要把鹰作为试飞模型,是因为鹰的自然属性、飞翔能力极强。《秦子》说:“鹰能飘击,不可以寄多佳。”《孔氏志怪》记载:“楚文王少时雅好田猎,天下快马名鹰毕聚,有人献一鹰曰:‘非王鹰之俦’,俄而云际有物凝翔飘繇,鲜白,鹰见之,便竦翮而升直,若飞电,须臾羽堕如雪,血丽如雨,有大鸟堕地而死,度其两翅,广数十里,喙边有黄泉,莫能识,时有博物君子曰:此鹏雏也,始飞焉,故为鹰所制,文王乃厚赏献者。”这一段故事不仅仅是说鹰的凶猛,而且也体现了鹰直飞向上,快如闪电的飞翔能力。墨子选中这样一种鸟做试飞模型,显然是看中了它能直上腾飞的能力。

从鲁班和墨子两个人造的木鸟相比较,墨子花了三年时间,造了鹰形的木鸢,只飞了一天就坏了,而鲁班造的木鹊,能飞三天而不败,看来似乎木鹊飞的时间更长。但是从模型大小和用料不同来看,墨子造的木鹰是纯木头的,而且模型更大,而鲁班造的木鹊是竹木混合的,模型更小,应该说两者各有千秋。所以飞行模型的大小、材料是至关重要的。尽管鲁班造的是木鹊但能“飞三日不下”,在当时科学技术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这一成就可以说是很大了,所以各类史书纷纷记载,史家称之为“巧艺”、“奇术”,这也为后来纸鸢、风筝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甚至可以说是现代飞机、滑翔机的鼻祖。

1957年,在西安灞桥、甘肃居延等地出土的西汉初期的麻纸,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这说明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在前人造纸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造纸,造出来的纸质地良好,还能大大降低成本,因此很快推广,使“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汉书·蔡伦传》),自从蔡伦造纸后,人造飞鸟也进入了空前的改造和发展。人们纷纷用纸制作飞鸟,故而木鸟就有了“纸鸢”一名。由于纸鸢更为轻巧,能放飞得很高,甚至可以直入云端,因此魏晋南北朝时,纸鸢一时成了测量、通信的工具,并发展为风筝。图1-5 墨子所制作的木鸢,会是这个样子吗?

第二节 风筝

图1-6 风筝

按“筝”字来说,筝是古代一种乐器,《说文》解释说:“筝,五弦筑,身乐也。”《释名》:“筝,施弦,高筝筝然。”这是根据筝发出的声音命名。而其特点是“五弦”,是弹奏乐器,又说筝是“秦音”。《史记》说:“秦逐客,李斯上书曰:夫击甕,扣出缶、弹筝、搏髀而歌呼、鸣鸣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风俗通》也说:“筝,秦声也,或曰蒙恬所造。”足见,筝就是一种乐器。

一种乐器,如何能放飞呢?这是牛马不相及的事,其实放飞的风筝,并非是弹奏的筝,而是因为唐代的风筝上装有鸣笛,其声响如同筝鸣,故名风筝。

放风筝,亦称放纸鸢、放鹞子,有悠久的历史。风筝这个名字,大约始于五代(公元907~960年)。据明代郎瑛《询刍录》记载,五代有位叫李邺的,在宫中制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在纸鸢头上系竹哨,放飞时,风入竹哨,发出与“筝”一样的声音,故名之为“风筝”。最早的风筝出现在中国,是国际风筝界一致的结论。恰如一位外国风筝专家所说的:“中国人在两千年前就发明了风筝,这是举世公认的。”在我国各类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风筝的记载,放风筝还是我国传统岁庆体育活动之一。在风筝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风筝在造型上更是多种多样、奇巧百出,并且从风筝的造形还能看出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宗教意识的特色,无不显示出其文化内涵。

鸟形风筝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放飞风筝和飞行物。众所周知,风筝最初的名称叫“鸢”,鸢就是鹰。据宋高承《事物纪原》载:“高祖之征陈豨(音西)也,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以穿地隧入宫也”。因纸鸢牵有长线,只要把长线放出,让纸鸢飘到指定地点的上空,以此测出两地的距离,在当时科学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种巧妙的测量方法。也由于纸鸢在测量和通信上的应用,大大促进了风筝在造形方面的发展。

在南北朝的战争中,鸟形风筝曾被用作传递书信的工具。据《独异志》记载:“梁武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侯景围台城,简文(帝)缚纸鸢飞空告急于外,景令左右善射者射之”。《南史·侯景传》中对这个史事记载的更详细,当时梁简文帝被侯景围困于城中,里外隔绝,简文帝期望援军,有个叫羊车儿的人献计“作纸鸦,系以长绳,藏敕(黄帝诏令)于中”,简文帝于太极殿迎西北风而放,可是纸鸦一飞出城就被侯景手下射断了系绳,结果“纸鸦飞入云中,不知去向”。又见《北史》说,元世哲的从弟黄头使被囚于金凰台,与众囚越狱“各乘纸鸱以飞”。鸱(音尺),即鸱鴞(音消),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类小动物。从以上几段史料可知,先秦至南北朝的风筝至少有鹰、鹞、鸦、鸱和鹊等类型。

唐宋时期,鸟类风筝的制作有明显进步,人们已能造出像鸾凤的大型纸鸢,并在纸鸢上装配各种鸟鸣的哨笛,当纸鸢高飞时,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这使鸟形风筝更为形象逼真,能达到很好的娱乐效果。据《询刍录》记载:“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又如唐人鲍溶《风筝》诗写道:“何响与天通,瑶筝挂望中。张弦难按指,操缦喜当风。雁柱虚连势,鸾歌且坠空”。这里以一个“天通”和一个“挂望”就将唐代风筝飞高的特点生动地刻画出来。而“雁柱”和“鸾歌”不仅反映了唐代风筝多以鸟类造型为主,更是对风筝悦耳的鸟鸣声的赞美。鸟形风筝是以鸟头做迎风面,古人巧妙地在鸟首部装竹笛,当鸟头高昂时正对风口而发出声音,远处望去就真象鸟儿放声歌唱一样,这使玩者更是爱不释手。

宋至清代,鸟形风筝的种类大量增加,诸如有凤凰、雁、鹰、鹤、鹊、燕、鹞等造型,而且还在鸟形风筝上装灯,能在夜间放飞。如江西清同治刻本《铅山县志》载:“铅邑二三月间,城乡各处儿童竞放风筝……或群雁,巧样不一”。满天高低放飞的纸雁,那是一幅大雁东南飞的景观。又四川《合川县志》说:“清明节前扎鹰鹞……儿童购去放之”。又山东《潍县志稿》:“三月清明……小儿女作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等。清代鸟形风筝最大的特点是在鹰鹞上悬灯。如《杭州府志》:“元旦,纸鸢之能鸣者曰‘风筝’,其制不一,上可悬灯,曰‘灯鹞’,以竹为弦,吹之有声如筝,故曰风筝,今亦名琴筝,春初竞放,‘清明后乃止”。灯鹞在夜间放飞,犹如金光闪闪的串珠,玩者别有一番情趣。

在宋、明、清各类书籍中都记有鸟形风筝。清潘荣陞《帝京岁时记胜》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清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记》中就介绍了40多种扎法;现存《北京风筝谱》中收集了200多个品种。北京风筝造型大体有沙燕、硬翅、软翅、担子、拍子、串儿、筒儿七类,风筝以制作带翅膀的鸟类和昆虫类最具特色。如鹰、燕、蜻蜓、蝴蝶、凤凰、鸽子、蝙蝠等。其中性能最好,对全国影响最大的是沙燕儿。沙燕儿仿真燕子夸张变形而成,形成一种装饰性的风筝。造型上又分为胖沙燕、瘦沙燕、雏燕和比翼燕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有描写风筝的精彩片段,如在口诀《比翼飞》中写道:“比翼双燕子,同命相依依。雄羽映青彩,雌衣跃紫辉。相期白首约,互证丹心誓”。可知曹雪芹制作的是燕形青、紫两色风筝,并以此借喻相依为命的比翼鸟,不愧是遐迩闻名的文学大师。然而,清代鸟形风筝当属京城最为精致。如大沙燕风筝当时最流行的一种。其制“一尺以至丈二,折竹结架,作燕式,纸糊,绘青蓝色”(《清明采风志》)。当时京城最名贵的有“京师纸鸢,极尽工巧,有价值数金者”(《帝京岁时记胜》)。当然,这样昂贵的风筝都是京城豪门贵族子弟的玩具。不难看出,鸟形风筝是我国最古老和最多见的一种风筝。

在古代风筝类型中,虫形风筝名列其次。这类风筝主要有蝴蝶、蜻蜓、蜈蚣和蝉等造型。虫形风筝较鸟形风筝出现晚得多,约到明清才出现。又清代山东《寿光县志》:“正、二月间……儿童辈以竹为胎,糊作蝶形……系以长线,放之空中”。又山东《潍县志稿》:“三月清明……小儿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有蝶、蝉各类”。

蝴蝶和蝉(又名知了)都属于昆虫纲,是春夏之际最多见的昆虫。它们的特点是;蝉翼薄而轻,古人常用蝉翼来比喻微薄的事物。如《文献 屈原》:“蝉翼为重,千钧为轻。”蝉的翅膀虽然很薄,但扇动的速度惊人,而且蝉翅非常有韧性,模仿蝉翅做成的风筝既透明,又不易损坏。蝴蝶的翅膀虽没有蝉翅那么薄而坚韧,但蝴蝶翅膀却色彩斑斓,非常美观。所以蝴蝶也是古人制造风筝争相模仿的对象。蝴蝶风筝的特点是在风筝首部伸出两根长须和在尾部留有两条长长的飘带,既雅观又能起到平衡的作用。蝴蝶风筝绘图也较简便,只要在两边翅膀上勾画粗细线条,再涂上黄白两色就有模样了。蜈蚣为多足纲,腹部分21节,每节有足一对,最末一对向后延伸呈尾状,蜈蚣的这种形状是制作风筝的好样品,蜈蚣风筝的特点是长而大,很有气派,其色彩多以红黄两色为主。蜈蚣风筝制作既要注意两侧数十只足的平衡,又要考虑整体的平衡,否则放飞时就会不停地翻转或头高尾低了。蜈蚣风筝在放飞时,珠圆的头部迎风高昂,而身体和尾部随风飘舞,加之蜈蚣风筝是以红黄两色作彩,在阳光的照射下,全身金光闪烁,显得高贵而壮观。

除鸟形和虫形风筝之外,还有鱼形、人物形、字形等类型的风筝。四川的八卦风筝在造型上并没有特别之处,只是在纸上绘有八卦图,八卦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种自然现象,也用以表示方位,四川地区的八卦风筝与农耕民族自然崇拜有一定关系,是清代巴蜀民间宗教信仰文化心理的反映。另外,在清代一些县志中还能看到鲢鱼、鲤鱼等造型的风筝。鲢鱼和鲤鱼是农村地区最多见的鱼类,鲢鱼头大身长,有很好的流线形,所以鲢鱼风筝有很好的飞行效果。“鲤鱼跳龙门”更是民间的美丽传说,加之鲤鱼虎头圆身、活泼可爱,也是制作风筝模仿的好对象。

在我国一些博物馆还有古代风筝或风筝画的收藏品。如中国体育博物馆有一只清代的斗彩风筝瓷器碗,碗上绘有一小儿正在聚精会神放风筝,绘画将古代儿童戏风筝的童趣表现得活灵活现。在山东潍坊市风筝博物馆藏品中有一只传统仕女绘风筝(清代),风筝上有两位仪态安详的古代仕女,绘画上的两位仕女为一前一后直立姿势,制作者巧妙地将仕女头部对准风筝首,而以仕女的长裙作风筝尾,最妙之处是两位仕女各伸出一只手(前者左手,后者右手)充作风筝的两只翅膀,这种将绘画艺术与风筝造型如此揉合,构思奇巧,确属难得的风筝极品。

现代人认为放风筝是一项对健康十分有益的活动。放风筝时身体随着风筝不断运动,时而静止,时而慢跑,身体得到了充分的活动,特别是对颈椎和视力有缓解和改善的作用。有些人经常伏案工作或是整天面对着电脑,时间长了颈椎因为得不到充分活动而引起疾病,视力也出现了问题。放风筝时抬头挺胸、翘首举目、左顾右盼,能够增加颈椎的活动,保持韧带的弹性和椎关节的灵活性,可以缓解颈椎疾病,同时也能够调节和改善视力。由于“风”字与“丰”字谐音,新年放风筝,有“丰衣足食”之寓意。所以每到节假日和节庆时,人们也出外放风筝,在碧海蓝天黄沙滩上,彩蝶巨龙浮天宇。

风筝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它已上升到能为现实服务、为经济服务的崭新民俗文化。

第三节 竹蜻蜓

竹蜻蜓,是模仿空中飞行的蜻蜓创造的,模样似T形。竹蜻蜓是中国人发明的,而且是中国古代儿童手里的一种体育玩具。玩时,双手一搓,T形的横竿就像直升机的旋翼飞快地旋转,竹蜻蜓就会飞上天空,并且根据力量的大小,竹竿的轻重,玩者搓抛的技术,竹蜻蜓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也有长短,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不仅成为中国民间体育游戏让儿童爱不释手,也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将其称为“中国螺旋”。图1-7 竹蜻蜓

晋朝(公元265~420年)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中有这样的记述:“或用枣心木为飞车,以牛革结环剑,以引其机。或存念作五蛇六龙二牛、交罡而乘之,上升四十里,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罡,能胜人也。”其中用牛皮结扎的“环剑”似竹蜻蜓的横竿。“以引其机”中的“引”大概就是利用旋转的原理,使机身上升,故名“飞[2]车”。当时葛洪制造的“飞车”是否真“上升四十里”了,因没有更多的资料说明,也没有图画证实,所以对葛洪的“飞车”究竟是什么样子还只是猜想,但这种“飞车”应是我国竹蜻蜓的最早记载。

许多外国学者指出,葛洪最早提出了直升机的原理。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第二分册对此进行了翻译。意思如下:有人问抱朴子关于登上危险的高度并飞驰进入无垠的太空的方法,抱朴子说:“有人用枣树的树心制造了飞车,用系在旋转叶片上的牛皮(带)来使机器转动(‘还剑以引其机’)也有人想作5条蛇,6条龙,3头牛来对付‘罡气’,并且乘在它的上面,不停留,一直上升达到20千米的高度。那个地方叫做太清(最纯净的空域)。那里的‘气’是极其刚强的,以致可以胜过人(的力气)。像老师所说的:‘莺(鸟)飞翔盘旋升了又升,到后来只需把它的两翼伸展开来,而不必再拍动空气,供以自行前进。’这是因为它开始在‘置风’之上滑翔的缘故。以龙为例,当它们开始上升时,它们以云为梯而上升,及至它们达到了40里的高度后,它们就急速前进而无需费力(滑翔)。”李约瑟说:“对于公元4世纪初期来说,这的确是一段令人吃惊的叙述,几乎可以说是关于空气动力学的一段话。”他又说:“无疑,葛洪关于飞行所提出的第一个方案是直升陀螺;所谓‘旋转叶片’很难意味着别的什么东西,特别是在与一条带子或者一根条带结合在一起的情况下。”西方科学界,特别是航空学界对直升机的初模诞生于中国是置信不疑的,而且对葛洪首创旋翼升空动力原理也赞不绝口。

据说竹蜻蜓早在18世纪就传到了欧洲,并启发了人们的思路,被誉为航空之父的英国人乔治·凯利一辈子都对竹蜻蜓着迷;他的第一项航空研究就是在1796年仿制和改造了“竹蜻蜓”,并由此悟出螺旋桨的一些工作原理。他的研究推动了飞机研制的进程,并为西方的设计师带来了研制直升机的灵感。有人认为,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描述直升机的原理,很可能也是受中国竹蜻蜓的启发。

竹蜻蜓被国际航空界视为直升机旋翼的最早雏形。令人炫目的直升机特技动作是依靠竹蜻蜓一样的旋翼系统来完成的。比如直升机在空中突然停车时的自转下滑特技,就利用旋翼自转着陆;竹蜻蜓的叶片和水平旋转面之间有一个倾角(这个倾斜角度是可以调整的)。当旋翼旋转时,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而空气也给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这股升力随着叶片的倾斜角而改变,倾角大升力就大,倾角小升力也小。当升力大于竹蜻蜓的重量时,竹蜻蜓便可向上飞起。中国古代玩竹蜻蜓的儿童,做梦也想不到他们的游戏会是未来的飞机动力推动器。图1-8 达·芬奇设想的直升机图1-9 现代直升机

竹蜻蜓的制作非常简单,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竹柄,用一根竹片削成长20厘米、直径4~5毫米的竹竿(柄);二是“翅膀”,用一片长18~20厘米、宽2厘米、厚0.3厘米的竹片,中间打一个直径4~5毫米的小圆孔,用于安装竹柄。然后在小孔两边对称各削一个斜面,以起到竹蜻蜓随空气漩涡上升的作用。翅膀做好后,将竹柄插入小孔中,就可以玩了。放飞时,用两手掌夹住竹柄,朝两手反方向用力一搓,竹蜻蜓就会借助翅膀的螺旋而飞向天空,要想飞得更高,一是要讲究搓的技术,即搓的力要均匀;二是要讲究搓的力度,平时要加强练习,主要是加强腕力、臂力的练习,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两手夹住较粗(接力棒粗细)的棍棒反复做搓抛练习。[1] 原注:翪,翅上下也,音宗。[2] 1里=0.5千米。

第二章 现代航空体育运动

航空体育运动是利用飞行器或其他器械进行的一项体育运动,它是伴随着飞行器的诞生和航空技术的发展而开展起来的。航空体育运动一般包括跳伞运动、飞行运动、气球运动、滑翔运动和航空模型运动等。

第一节 跳伞运动及降落伞的发展

现代降落伞的外形多样,有圆形、条形、翼形……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降落伞都是拱形或顶棚形的,并且在伞缘连接着多条拉带,人通过拉带悬挂在下方,拱顶被风吹或鼓起在上方,由于人体的重力和自由落体的原理,降落伞是缓慢往下降的,并最终落在地面上,因此叫降落伞。降落伞的工作过程分为自由坠落、拉直、充气、稳降四个阶段。其中充气阶段是指伞衣、伞绳全长拉直后,主伞开始充气直至伞衣全部充满这个过程。在降落伞四个阶段的研究中,伞衣的充气过程无疑是物理过程最为复杂,人们最难理解的一个阶段,也是目前航空界探讨的重要问题。图2-1 各种各样的降落伞一、降落伞的渊源及其文化意蕴

伞的本字是“繖”,在古文中也叫“盖”、“伞盖”或“罗伞”。《通俗文》中说:“张帛避雨,谓之伞盖。”这就是说,伞最早是用来挡雨的,古人根据水流的特点,把伞做成顶棚状,好让雨水从四周快速地流落。

伞的雏形是“簦”,徐广注《史记》时曾经说,“笠有长柄者谓之簦。”这个“笠”实为古代的竹帽子,史称“笠帽”,是用竹箬棕皮等编成。《诗·小雅·无羊》说:“何蓑何笠”指的就是这种有尖顶的笠帽,也指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如笠盖;笠覆。又篇海中也有记载,“簦笠以竹为之,无柄曰笠,有柄曰簦”;在《急就篇》中有更详尽地说明:“簦笠皆所以御雨,大而有把手执以行,谓之簦,小而无把手戴以行谓之笠。”簦是用来挡雨的用具,所以比戴在头上的笠要大一些,而且可以用手握着簦柄在雨里行走。但早期的簦是不能收放的,其形状与现代的伞无大区别,我们现在所说的防雨的伞,是到南北朝时才有。据清代麟庆编篡的《河工器具图说》引《玉屑》中说:“元魏之时,魏人以竹碎分并油纸造成伞,便于步行。”这段记载说明,魏时的伞是用竹为支架,外面用油纸蒙成,有长的握柄。雨伞在宋代又称为雨盖。如岳珂《木呈史》卷十一《番禺海獠》记载:“予之登也,挟二雨盖,去其柄。既得之,伺天大风,鼓以为翼,乃在平地,无伤也。”用伞防日晒的,《默记》卷中有载:“元丰末,王荆公在蒋山野次,跨驴出入。时正盛暑,而提刑李茂直往候见,即于道左遇之……语甚久,日转西矣,茂直令张伞,而日光正漏在荆公身上,茂直语左右,令称伞就相公。”都说明中国古代用伞主要是遮阳挡雨,在宋明朝就普遍使用了。

伞的形状作为遮挡作用可能更早,并且是盖子的样子。(晋)崔豹《古今注》卷上记载:“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其实文中说的“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是指阳光或霞光,或者是晕,天空中有一层高云,阳光或月光透过云中的冰晶时发生折射和反射,便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彩色光环,光环彩色的排序是内红外紫。称这七色彩环为日晕或月晕,统称为晕。由于有卷层云存在才出现晕,而卷层云常处在离锋面雨区数百里的地方,随着锋雨的推进,雨区不久可能移来,因此晕就往往成为阴雨天气的先兆。据此来看,黄帝时代已经会观测气象了,大概是看到晕的出现,预计大雨将来临,因此制作拱型盖,准备遮雨。另外从这一文献的“华盖”和天空出现的彩色现象来看,当时人们看到的也许就是一种叫“华”的气象。华,是指天空中有一层透光薄云,云中的水滴大小均匀,若是由冰晶组成的云则要求冰晶尺寸均匀。月光或阳光透射云层过程中,受到均匀云滴(水滴或冰晶)的衍射,结果会在月亮或太阳周围紧贴月盘或日盘形成内紫外红的彩环,称为华。因日光太亮,所以人们不易观察到日华,月华则比较常见。紧贴月盘的华又称华盖,通常华盖的紫色不太显著故内环呈青蓝色,其外呈黄色为主,最外呈红色。有时在华盖外隔一暗圈后还会出现一个甚至几个彩色排序与华盖相同,但亮度弱得多的同心光环,称为副华,所以黄帝根据五色云气制成华盖,应是彩色的。图2-2 古代的伞图2-3 华盖

据《史记》记载,五帝时其有人拿着华盖形(即笠)的伞从高处往下跳。故事说帝王虞舜的父亲瞽叟偏爱后妻生的儿子,而想害死舜。一次,瞽叟让舜上仓廪工作后,便在下面放起火来,想烧死舜。但舜却利用两个斗笠从仓廪上跳下,从而幸免遇难,后人认为舜就是我国第一个跳伞的试验者。伞在古代还是有等级划分的。《事物纪原》记载:“今天子用红黄二等,而庶僚通用青,其天子之以黄,盖自秦汉黄屋大纛之制也。”《通典》里说:“北齐庶姓王仪同以,翟尾扇伞,皇家三品以上,青朱里,其伞碧星,达于士人。”可见,皇帝所用伞,红黄二色,十分鲜艳,当然黄色代表权利,只有皇帝才能用,百姓、百官戴的伞是青色,是当时地位低的象征。到北齐时,三品以上大官所用伞里面可以为红色。到隋朝又有一变,《隋书·礼仪志五》说:“王,庶姓王,仪同三司以上,亲公主,雉尾伞,紫伞。皇宗及三品以上官,青伞朱里。其青伞碧里,达于士人,不禁。”不难看出,古代伞是身份的标识,所以只要一见伞的颜色,便知伞下是何人,等于说,伞就是撑伞者的标签。

在西方,13世纪就有人想用伞从高空降落。1495年,意大利的艺术大师达·芬奇曾画了一个形似金字塔的降落伞装置,但他仅有这种设想,没有付诸实践。并就该装置做了说明:“一个物体的阻力等于空气遇到的阻力……假如一个人有一具亚麻织的10.8米宽、10.8米高的帐篷,就可以从任何高度跳下,而不受伤。”可以断定一具长宽10.8米的达·芬奇伞以合理的阻力系数来衡量,那确实会使人安全着陆。这可能算是降落伞早期理论文献的记载了。1595年意大利福·维拉泽奥用一个帆布制作了一个方框形的降落伞从一个高塔上跳下来,安全着陆,创造一个历史奇迹。1783年,法国的一个叫勒·纳·旺西的人自制了一个直径4.2米的降落伞从蒙彼利埃的一座塔上跳下,据说他是寻找遇上火灾时逃生的方法。18世纪末,蒙哥菲尼兄弟发明了热气球,从此热气球代替了高塔,第一个从热气球上跳伞的人是法国的加纳林。1797年,加纳林用小狗做实验,从几百米高空乘降落伞平安地降落到地面,动物的实验成功,说明人类也可以利用降落伞的空气阻力,从高处缓慢下降安全落地。后来加纳林亲自做试验,当气球升至1800米高度时,他割断了伞,在下降过程中,伞并不稳定,左右摇摆得很厉害,按此情状两脚接触到地面,一定会有很大的反冲力,后果难以预测。可是加纳林降到低空时,正好落在一匹马上,马给了他很大的缓冲,幸免于难。加纳林的成功使他顿时成名,成为名扬欧洲的英雄。图2-4 福·维拉泽奥的降落伞

1903年,莱特兄弟造出第一架飞机,人们对飞机上跳伞有了期待,第一个从飞机上跳伞成功的是美国人格·莫顿。1911年,俄国退役炮兵中尉克杰尼柯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能折叠的、固定在人身上的背包式降落伞,经过改进,这种伞就系在飞行员身上,供危急时刻使用。根据不同需要,可使用不同类型的降落伞。到20世纪20年代,飞机跳伞已开始普及,甚至连女子也加入到跳伞行列,此后,跳伞不再是生命冒险,而是在军事、救生、体育运动中的一门独立的技术,并加以推广。二、现代跳伞运动与体育

跳伞作为一项航空运动,最早源于欧洲,此后在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开展,但尤以欧美各国开展得更加广泛。由于跳伞运动惊险刺激,能培养人们勇敢、机智、沉着和果断的品质,被人们称为勇敢者的运动。

尽管跳伞起源的很早,但真正把跳伞从救生、娱乐阶段推向运动竞赛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叶。1951年在荷兰的海牙举行的国际航空联合代表大会上,一致通过在1951年8月16日举行第一届世界跳伞锦标赛,地点定在南斯拉夫。一共有6个国家17名运动员报名参加了比赛。当时的比赛项目只有500米高空强制开伞、定点开伞与2000米高空延迟开伞等。第一届世界跳伞锦标赛冠军是法国运动员彼埃尔·拉尔德。虽然这一届国际跳伞锦标赛参加的国家不多(大多是欧洲国家),但它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这标志着跳伞从军事走向体育运动的开始,为现代体育开辟了新的项目。

1954年,第二届世界跳伞锦标赛在法国举行,7个国家的31名运动员(其中20名女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这届比赛最有历史意义的是,规定了以着陆点距靶心距离的远近来评判比赛胜负,谁离靶心最近,谁就获得冠军,这种测量离靶心远近制定胜负的方法是苏联代表捷藩诺夫提出来的。虽然这届比赛第一名的成绩距靶心有5米多远,成绩不佳,但这一比赛的方法一直保持至今。降落伞的形状也有特点,使用的是PD-47方型降落伞,这种伞很不好掌控,比赛中大多数人落地时距靶心都有二三十米远。

1956年7月,第三届世界跳伞锦标赛在苏联莫斯科杜申诺机场举行。这届跳伞锦标赛最有看点、最有创新的是伞形的大改进,当时捷克斯洛伐克人使用了一种圆形开缝伞,这种伞因开口处有气流流出从而可产生相反的作用力,能产生2~3米/秒的向前水平速度,同时人可以操纵降落伞开口的大小及方向,使伞能作水平移动。由于可以操控,而使过去只能随风飘的伞改造成具有水平速度的降落伞,这种最具先进水平的伞形,让捷克人轻而易举夺得冠军。从此,人们在跳伞器具上大动脑筋,目的是想让伞更容易操纵,使落点更接近靶心而夺取冠军。

1958年8月3日,第四届世界跳伞锦标赛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底斯拉伐举行。这届比赛最引人注目的是特技跳伞,要求跳伞者在自由坠落过程中完成左右水平五个盘旋并一个后垂直筋斗组成的一套特技动作。可以说,这届跳伞锦标伞进一步完善了跳伞运动,此后的世界跳伞比赛中,比赛项目就为定点与特技两项,至今没有变动。

第五届世界跳伞锦标赛于1960年8月在保加利亚举行,当时美国人推出了一种倒T形开缝伞,比赛的结果无疑是具有先进伞形的美国人获胜,冠军是美国运动员理查·迪克·福登别里。第六届世界跳伞锦标赛没有什么突破,到第七届锦标赛,又是美国在伞型上给人以视觉的冲击,这届锦标赛上美国制造的圆形滑翔伞使水平速度更高,而且操纵性能更好,运动员可以自由操控下降和转弯,这让运动员脚踩靶心更有了信心,准确率比过去大有提高。60年代初期,有些人很想突破美国的圆形滑翔伞,又出现三角形伞、心型伞,但是都没有大突破。图2-5 冲压式翼型伞图2-6 翼伞

到60年代中期美国人多米纳·贾伯特提出了一种冲压式翼型伞的原理,并以Notre Dame大学为主进行研制,由该校定名为Parafoil(翼伞,即parachute-Airfoil两字之头尾),推出了翼形降落伞。这种伞的优点是具有较大的滑翔能力,能产生较大的升力,伞衣面积也较小,又具有很好的操纵性,它不光采用了一般降落伞利用空气阻力减慢物体在空中下降速度的工作原理,而且还运用飞机翼形产生升力的原理在空中滑翔,运动员在操纵它滑向指定场地时,若把伞的后缘向下拉,伞的水平速度可接近于零,降落伞可垂直下降,有如鸟雀急速下落一般,跳伞运动员也可以像雀鸟那样轻巧落地,当时人们戏称这种降落为“雀降”。由于落地轻巧也大大提高了踩靶的命中率,所以这项成果也是开拓了降落伞落地技术的新的里程碑。

第十届世界跳伞锦标赛于1970年在南斯拉夫举行,这届比赛新的看点是美国人表演的造型跳伞,造型跳伞是人在跳伞过程中做各种各样的花样造型,并在空中形成某种图案,比如手牵手或多人拉手成三角形、五星形、垛形、T形、U形等,当人坠落到离地面大约1000米左右高度时,才允许打开降落伞。1970年的造型跳伞只是一种表演,直到1973年国际跳伞委员会正式把造型跳伞列入比赛项目。1980年国际跳伞委员会确定跳伞比赛为定点、特技、造型和踩伞造型比赛四类,从而使跳伞运动更加丰富多彩,颇具观赏性。图2-7 精彩的跳伞运动图2-8 国外“蝙蝠侠”1200米高山表演跳伞特技

现在世界上又出现了“极限跳伞”,是当今在欧美最流行的空中极限运动。它的独特魅力在于跳伞者可以从正在飞行的各种飞行器上跳下,也可以从固定在高处的器械、陡峭的山顶甚至建筑物上纵身而下,通常起跳后伞并不是马上打开,而是由跳伞者自己控制开伞时间。以高度为标准的极限跳伞最有挑战性,人类最高跳伞纪录保持者乔·奇延尔在1960年成功从10.2万英尺(约3.1万米)高空跳下。当年,他在高空中急速下降过程中出现了眩晕现象,他甚至失去了意识和知觉,没能打开降落伞。幸好自动开伞装置及时启动,救了他一命。极限跳伞虽然不是一种竞赛跳伞运动,但却是一种人类挑战人体极限的尝试,对一个人的体能、意志,智力都是一种极限挑战。

20世纪80年代,BASE跳伞比赛兴起(BASE是建筑物、天线、跨距、地表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写字母缩略词),这种从陡峭的悬崖或建筑物等固定物体上跳伞的比赛危险性极大,被人们称为“死亡比赛”。90年代,一种空中滑板的极限运动开始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起来,运动员除配备降落伞外,脚上还穿有一种特别的滑板。运动员在自由降落阶段利用空气的动力完成旋转、翻腾和滑行等高难度动作。目前,这一项目已正式被列为ESPN极限运动会项目。图2-9 极限跳伞运动图2-10 空中滑板

目前,牵引伞运动刚刚兴起,牵引升空伞可普遍用于航空体育学校、专业跳伞人员训练跳伞,亦可供体育爱好者及旅游者娱乐跳伞或空中观光。牵引升空伞借助地面或水上牵引装置(如汽车、绞盘车或汽艇)动力拖拽升空的降落伞。拽升时,用规定长度尼龙绳作牵引绳,一端连接在汽车或汽艇受力件上,另一端连于牵引升空伞的三角扣上。升空前,牵引绳处于松弛状态。运动员穿好背带系统,并配挂好伞衣系统,迎风站在空旷的平地(或沙滩、水上平台)上,由两人协助撑起伞衣两侧稳定幅,做好升空前伞衣充气准备,随后汽车或汽艇起动并加速前进。运动员随牵引绳张紧程度加速跑动,左右撑伞员同时撒手放掉伞衣。当人伞系统达某一相对速度时,牵引升空伞载人自动离地升空,随着牵引装置速度增加,运动员也不断随之升高,当达到预定高度时,就不再随牵引速度增加而升高。图2-11 牵引伞图2-12 双人牵引伞

现在还有双人牵引伞,这种牵引伞包括伞衣、伞绳在内的牵引伞本体,伞绳的末端连接有两个平行的三角架,三角架上悬挂着至少两组平行串联的吊带。游客可以双双悬挂在吊带上,有些厂家为了让游客乘坐舒适,安上座椅式吊带。牵引伞会随风飘动,人悬挂在牵引升空伞上也有跳伞的感觉。许多海边度假胜地都有这项娱乐项目,游客只需在牵引伞管理员的临时指导下,就可以自己完成,当系好挂带之后,你只需等着拖艇或者牵引绳把你像放风筝一样拽向空中,你的感觉是海水在脚下飞速向背后流去,而蔚蓝的天空却向你靠近。牵引伞确实使人享受到其他运动所不能带来的刺激和快乐。三、我国跳伞运动的发展

我国跳伞运动虽然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柳州,但那些跳伞只是为了空降兵训练使用的,跳伞水平也很低。新中国成立以后,跳伞在军队中普及,而且还出现了女伞兵。到1954年,我国少数城市相继修建了跳伞塔。有了这些跳伞塔,跳伞运动才开始受到人民群众喜爱。大田湾体育场的跳伞塔是我国第一座跳伞塔,也是当时远东地区最高、设备最好的跳伞塔。大约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飞机跳伞运动才开始兴起。我国首次参加世界性跳伞比赛是在1955年8月,举行地在保加利亚,参加比赛的国家有保加利亚、匈牙利、中国、苏联、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7个国家,比赛结果中国名列团体第七位,尽管成绩落后,但却为我国跳伞运动朝面向竞技发展开了个好头。

1956年初,为了发展我国的跳伞运动,积极参与国际跳伞比赛,当时中央航空俱乐部从北京、天津等大城市选拔了一批中学生,同时从伞兵部队抽调了一批战士、干部组成了我国跳伞集训队,集训队按照国际跳伞的各项比赛规则要求进行训练。从此,我国跳伞进入专业化水平,并且开始向世界跳伞纪录发起冲击。1958年在北京举行的首届滑翔伞运动会上,郝建华等3人创造了女子1000米集体定点跳伞世界纪录。随着跳伞水平的提高,跳伞运动很快引起国家体委的重视,并于1959年举行的全国第一届运动会上,跳伞正式列入比赛项目,这使我国跳伞运动技术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图2-13 20世纪70年代,成都的跳伞塔图2-14 大田湾体育场的跳伞塔

到1978年,我国跳伞运动有了新的起色,当年在河南省安阳市举行的飞机跳伞比赛期间,我国运动员成功地进行了4人踩伞造型。1978年10月24日,国际航空联合会第71届代表大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了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运动协会为正式会员的决定,这样,我国在世界跳伞运动中的应有地位被确定。1979年8月,在法国夏特鲁举行的第三届造型跳伞锦标赛,我国第一次派队参加,这次中国队获得8人造型和4人造型两项第四名的好成绩,接着在1980年,我国又派队参加了第十五届世界跳伞锦标赛,中国女子代表队成绩较好,共获队女子团体第四,女子集体第四,女子集体定点第二的佳绩,让世界跳伞界刮目相看。我国也在1992年成功地举办了第四届世界踩伞锦标赛,在技术设备、场地条件,尤其是服务方面受到一致好评。

21世纪以来,我国各种跳伞表演更是五彩缤纷,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如2007年第二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飞行跳伞表演。最精彩的属空中开花表演,3架飞机分别从1800米、2000米、2200米的高度同时进入,12名跳伞员分乘3架飞机,4人一组以15秒的间隔手拉手一起跳离飞机,以每秒60米的速度坠落,到1000米左右的高度时打开降落伞。

2008年10月2日,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运动管理中心与重庆市奉节县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长江三峡奉节(天坑)国际低空跳伞节”在奉节县兴隆镇举行,来自10多个国家的20多名国际顶尖低空跳伞运动员从深662米,被誉为“世界第一坑”的奉节天坑跳下,近万观众在绝壁四周观看了惊险的比赛。此次跳伞的高度实际上只有约480米,为了确保安全,要求应在不低于100米处开伞。运动员伞打开后,在山谷中飞旋一圈,然后擦过树枝,缓缓落在坑底搭建的着陆台上。国内外极限运动员们在天坑绝壁和钢绳上大展绝技,完成了翻滚、飞燕、前后空翻、双人跳、三人跳及多人组合技巧表演等一系列扣人心弦的跳伞动作。四、跳伞运动的社会效能

跳伞运动从早期的救生,发展到现在用于军事目的,进而发展到救援、救灾、医疗紧急救护、体育竞赛、庆典表演、娱乐、挑战极限、社会公益活动等。(一)安全救援

20世纪初期,由于航空事业的发展,跳伞成为保证飞行人员的安全的唯一方法。实践证明,跳伞确实解救了许多飞行人员的宝贵生命,这是跳伞的基本功能。而后才逐步用来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丰富人们的文化体育生活。(二)竞技比赛

广阔的空中竞技场是航空运动的舞台,飞机跳伞是其中最夺目的奇葩。飞机跳伞是国际航联最早开展的航空体育项目之一,多年的不断演化,这项传统运动形成了一套国际通用的严谨细致的竞赛规则,竞赛科目分为定点跳伞、特技跳伞、造型跳伞、踩伞造型跳伞,近年来,又出现了花样跳伞、滑雪跳伞和滑板跳伞。我国的飞机跳伞运动位于世界前列,在各类国际大赛中屡获殊荣,为国争光。(三)庆典表演

跳伞运动具有惊、险、奇、美的特点,观赏性甚佳。从诞生起就作为大型庆典活动的助兴节目,有许多传统的表演项目,如喜降彩带、双人拉手、空中开花、巧叠罗汉、仙女散花、巧踩气球、空中彩虹、欢庆跳伞等等。(四)挑战极限

1999年6月26日,在北京慕田峪长城,四位跳伞运动员从落差1000米的高空降落到长11.4米,宽8.5米的7号烽火台上,一个新的吉尼斯纪录诞生了。不跳长城非好汉,这世纪之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跳伞史的光辉乐章。(五)广告宣传

绚丽伞翼在碧空中飘舞宛如一个个自由精灵,无论出现在哪里都引得人们凝神仰望。伞衣近25平方米的面积可以张贴广告,伞下可以张挂条幅广告,运动员还可以携带彩旗。跳伞广告简便易行,费用低廉,效果有口皆碑。

除了作为运动形式外,跳伞运动还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一)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

跳伞运动能起到为山和水添光增色、吸引注意力、提高知名度的作用。通过开展跳伞比赛和活动,当地的旅游资源也将随着赛事的开展得到最广泛的宣传。并且,航空运动所需要具备的先决条件还将促使举办地加速交通、接待等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为大力发展旅游业创造有利环境。(二)商业表演

跳伞表演形式多样,场面热烈,聚集人气,烘托气氛,为各类庆典活动添姿增彩,是极富感染力的表演项目,必然提升庆典活动品位,吸引媒体关注,成为节目单中的热点,促进门票销售。(三)树立企业形象

古人将羽毛扎成的翅膀缚于身上,从高处跃下,用生命为代价换取瞬间翱翔的精彩。今天人们只须一具色彩斑斓的伞衣,便可舞于蓝天,感受人天合一的妙趣。跳伞运动演绎出人类的灵感、毅力和一如既往的探索精神。因此,独具慧眼的企业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一点作为自己的形象定位。(四)性能卓越的广告载体

伞类航空器广告新颖、时尚,容易引人注目,且价格合理,因而成为新兴的、备受青睐的广告载体,它具有如下特性:

1.形式多样:伞衣可张贴,伞下可拖带,地面靶标可以成为固定广告。因此,广告效果是空中、地面全方位的。

2.价格合理: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设计不同价位的广告宣传活动,回报大于投入,广告效果有口皆碑。以往经验证明,赞助企业对伞类飞行器广告的满意率极高。

第二节 现代滑翔飞行运动

动力悬挂滑翔机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超轻型飞行器。它体积小、质量轻、能够折叠、拆装方便、飞行速度快,低空性能好……适用于娱乐、运动飞行、以及农林作业等飞行。悬挂滑翔机(也称三角翼)运动是一种价格低、易于操纵、维护方便的运动,同时它也是动力悬挂滑翔机、滑翔伞和其他飞行器飞行运动的基础。因为易于操作,所以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的人,而且参加这项运动不需要进行体检和理论考试。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身体正常,都可以驾驶悬挂滑翔机,许多人上机操作几次后,就能飞上蓝天,既有机械操作的快乐,更有像鸟一样飞行的感觉,乐趣无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