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诊疗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9 00:26:12

点击下载

作者:王树森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前列腺炎诊疗手册

前列腺炎诊疗手册试读:

前言

前列腺炎综合征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病之一,占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8%~25%。前列腺炎症状繁多、轻重不一,故有学者称其严重的症状所带来的痛苦不亚于前列腺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也悄悄地蛀蚀着他们的家庭。本病一些症状难于启齿,医生重视程度不够或患者得不到正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患者朋友前列腺炎的基础知识极度缺乏,对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而使他们处于极度的痛苦之中。鉴于上述情况,我们编写了这本《前列腺炎诊疗手册》,目的在于宣传有关前列腺炎的医学知识,让人们对其有一个科学认识,从而提高认知能力,让患者消除精神压抑,得到系统合理的个体化治疗,尽快从前列腺炎的困扰中解脱出来。同时,也希望从事男性科的同道们在知识的拾零中稍有裨益。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妥之处难免,恳请垂读该手册者不吝赐教,惠于指正。编者2013年5月

前列腺解剖

1.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毗邻

前列腺的形状似一倒锥体形,位于膀胱颈和尿生殖膈之间,是一管腔状腺体,包绕尿道的前列腺部。色淡红而稍带灰白,可分为底、体、尖三部分,前、后及两侧面。前列腺横径约4cm,纵径约3cm,前后径约2cm,重18~20g。其底部朝上,紧邻膀胱颈部,底部宽大,中间稍凹,前部有尿道穿入。尖部位于最下方,前列腺的尖部细小,与膜部尿道融合,止于尿生殖膈上筋膜的上面。尖底两部分之间为前列腺体,尿道穿过前列腺实质,在尖部的前上方出来。前列腺前面较窄呈凸形,邻耻骨后间隙,约在耻骨联合下缘后方2cm处,它在耻骨后面之间有静脉丛和一些疏松结缔组织,前列腺前面下部由耻骨前列腺韧带与耻骨相连接,起固定作用。前列腺的后面横向平坦,纵向呈凸面,正中有一浅纵沟,称为前列腺中央沟;此沟将前列腺后面分为左右两部,肛门指诊隔着直肠前壁可触及前列腺的大小、硬度和表面形态。前列腺后面与直肠下段前壁相邻,其间隔以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和膀胱直肠筋膜;前列腺后面的上部有左右射精管穿过,分别开口于精阜附近。前列腺下外侧面较粗糙,被肛提肌的前列腺提肌覆盖,起支撑作用。

2.前列腺的组成成分

前列腺的周围被一层由结缔组织与平滑肌所构成的被膜所包绕。前列腺的被膜分为3层:外层为血管层,中层为纤维层,内层为肌层。被膜中的结缔组织与平滑肌与前列腺内部的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相连接,这两者组成基质,占前列腺重量的1/3。平滑肌的收缩可促进分泌物的排出。(1)腺组织

腺组织由30~50个管泡腺组成,最后汇成15~30条导管,直接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两侧。腺组织以尿道为中心,排成内、中、外3个环形区带。内带位于尿道周围,成为黏膜腺;中间带位于尿道周围的外周部称为黏膜下腺;外带居最外侧,是前列腺的主要组成部分,叫主腺。主腺最大,其分泌量占首位,受雄激素的控制。黏膜腺和黏膜下腺较小,受雌激素的影响。(2)基质

前列腺的基质由3种成分组成——结缔组织、平滑肌组织与弹性纤维,各种成分的比例随年龄而不同。

3.前列腺的分泌功能

前列腺分泌前列腺液参与精液的组成,约占精液总量的30%左右。前列腺液为精子提供适宜的环境,让精子能自由地在精液中游动,为精子进入女性的子宫并与卵子结合创造必要的条件。前列腺可分泌多种酶,例如淀粉酶、葡萄糖醛酸酶、蛋白水解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等。此外,还分泌胆碱、胆固醇、氨基酸、镁、锌、钙及多种调节肽等。

前列腺炎的概念

1.什么叫前列腺炎

目前认为前列腺炎并非是单一的疾病,而是几个不同类型疾病的总称,即我们平时所称的前列腺炎综合征。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前列腺炎综合征的病因有微生物感染、理化因素、免疫因素和其他相关因素(如性因素、精神因素)等。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病,也是让人十分困惑的一种疾病。它可以严重影响某些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生活变得十分痛苦。

2.前列腺炎的好发人群和发病率

前列腺炎一直是男科和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多见于成年人及性活动频繁人群,波动于4%~25%。接近半数的男性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会患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炎。据统计,在25~40岁的男性中,有30%~4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炎可以影响各个年龄阶段的男性,50岁以下成年男性患病率较高,以25~35岁青壮年为高发,发病率在8%~25%。中老年男性患有前列腺炎也有较高的发病率,老年男性常发生良性前列腺增生,而前列腺增生常可与前列腺炎并存。

3.前列腺炎的国际分型

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Meares-Stamey法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Ⅰ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BP);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Ⅲ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BP)/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CPPS),该型又可分为ⅢA炎症型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和ⅢB非炎症型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型;Ⅳ型:无症状性炎症性前列腺炎(AIP)。Ⅰ型和Ⅱ型前列腺液(EPS)细菌培养阳性。Ⅲ型虽然有前列腺炎的盆底部疼痛症状,但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阴性。ⅢA炎症型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阳性;ⅢB非炎症型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阴性。Ⅳ型为无症状性炎症性前列腺炎,临床上无症状,但前列腺液镜检有炎症的依据。表1 NIH前列腺炎分类方法

4.前列腺炎国际评分表

表2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表(NIH-CPSI)说明:1.病情(1~6题总分之和)轻中重分级:轻(0~9分),中(10~18分),重(19~31分)。2.总分(1~9题总分之和):0~43分可以用于每位患者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

5.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和相关病因

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其诱发因素有以下几种学说:(1)病原体感染理论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器官之一。并因此导致前列腺炎的发生。最常由细菌、衣原体、支原体和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至前列腺导致炎症。(2)尿液反流理论

尿路不畅、故意憋尿等引起尿液反流,尿液里的化学成分反流至前列腺导致化学性前列腺炎。反流尿液中可能有致病微生物存在,也可能不含微生物,而是化学物质如尿酸盐等化学因素。特别是在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患者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时,发现尿液反流非常严重,前列腺及射精管内均可见显影。因此认为前列腺内尿液反流所造成的化学性因素,可能是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的重要原因。(3)交感神经理论

交感神经系统对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也有重要影响。膀胱内括约肌和前列腺前括约肌含有很多α-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而且在前列腺被膜、肌肉、腺泡平滑肌、腺管周围的肌肉,以及精囊、输尿管、射精管,α-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也很丰富。慢性前列腺炎、特别是前列腺痛患者,其主要症状是会阴、耻骨上等部位疼痛,以及显著的精神症状如焦虑、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血循环糖皮质激素浓度增高,全身和局部的儿茶酚胺也随之增加,肾上腺能神经纤维活动增加。(4)免疫因素

免疫机制和前列腺之间有密切关系,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组织、血清、前列腺液中存在免疫球蛋白,这表示前列腺对异物的免疫应答,表明免疫反应参与了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并为免疫治疗前列腺炎奠定了基础。目前认为,前列腺炎症是以细胞因子为中介产生的连锁反应。炎症在始动因素的作用下产生促炎性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可以增加趋化因子的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各自的机制对机体组织造成损伤并导致疼痛。(5)其他相关因素

1)不洁性交,致病菌通过尿路逆行感染,是感染的重要因素。

2)前列腺充血,因长途骑车、久坐等致盆腔、前列腺被动充血,可使局部的代谢产物堆积,前列腺腺管阻塞,腺液排泄不畅。

3)频繁手淫,性活动造成尿道及前列腺的过度充血和水肿,有利于病原体感染尿道并经尿道扩散进入前列腺。

4)性生活无规律,较长时间性生活中断,前列腺液及代谢产物不能有规律的得到排出。

5)过量饮酒、辛辣食物能对尿道和前列腺形成刺激作用,并引起其组织充血和血管扩张,使局部组织对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降低,有利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与扩散。

6)局部受凉,局部受凉后可使人体处于应急状态,引起前列腺内丰富的α-肾上腺能受体兴奋,使尿道内压增加,影响前列腺液排泄,产生淤积而充血。尿道括约肌α-受体兴奋性增高,使后尿道膀胱颈部收缩,压力增高,而导致功能性尿流梗阻,功能性尿流梗阻又可使尿液或病原体反流入前列腺内,形成细菌性或化学性前列腺炎,进一步加重临床症状。

7)前列腺活检,前列腺的感染是前列腺活检的一种并发症,留置导尿管和糖尿病并发症是前列腺活检后前列腺感染的危险因素。

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突然发热,寒战,乏力,虚弱,厌食,恶心,呕吐等。

2)局部症状:会阴或耻骨上区域重压感,且向腰部、下腹部、背部、大腿等处放射,患者坐立不安。

3)尿路症状: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滴沥和脓性尿道分泌物,膀胱颈部水肿可致排尿不畅,尿线变细或中断,严重时有尿潴留。

4)直肠症状:直肠胀满、便急和排便痛,大便时尿道流白。

2.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发热及寒战症状比较少见,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尤其是年老体衰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长期不规则发热或低热症状,体温可不规则波动在37.5~39℃。

2)下尿路症状:主要表现为下尿路症状,常见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或烧灼感、排尿等待和排尿不尽等。

3)骨盆疼痛症状:表现为骨盆区域疼痛不适,为定位不明确的胀痛、隐痛,位置广泛,可为会阴部、耻骨上、肛周、阴囊、大腿根部内侧、阴茎等。患者可感觉下腹部憋胀、隐痛不适;会阴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耻骨上、腹股沟区、股内侧等也伴有酸胀感,也可有睾丸、双侧阴囊坠胀不适。

4)生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性欲减退、勃起功能减退、阳痿及早泄等。

5)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昏、记忆力减退、焦虑、多疑、失眠、忧郁等。对身体的不适和疼痛过度敏感。

前列腺炎的检查与诊断

1.检查前列腺通常采用的体位

患者可取侧卧位、胸膝位或弯腰位,检查者右手食指戴指套,涂润滑剂后置入肛门,在距离肛门缘4~5cm处,可以摸到前列腺,要注意前列腺的大小、边界、中央沟、硬度、光滑度、压痛等情况。取前列腺液动作要轻柔,在前列腺两侧叶自外向上方向内下方按压2~3次,再在中央沟又上向肛门口按压2~3次,然后挤压会阴部尿道,既有乳白色前列腺液流出,用玻璃片或无菌试管接取检查。前列腺检查体位

2.前列腺炎的诊断流程

(1)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流程

1)突然发病的病史。

2)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以致不能自行排尿;会阴部胀痛;突发高热、寒战等。

3)指诊前列腺肿胀、表面光滑、明显压痛、局部温度增高;若有脓肿形成可触及波动感。

4)检查有无精囊炎和附睾炎。

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常提示白细胞增高及核左移,血培养检查有无菌血症发生;尿常规常见白细胞增多,尿培养常有细菌生长。(2)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流程

1)询问病史。

2)根据前列腺炎国际评分表打分。

3)尿常规检查。

4)前列腺液(EPS)湿片检查。

5)根据EPS检查结果进行(或不进行)前列腺液、取前列腺液后初段尿(VB3)、解脲支原体(UU)培养加药敏试验,以及衣原体检查和必要的奈瑟淋球菌检查等。

6)进行必要的包括前列腺的泌尿系超声检查、残余尿测定、尿动力检查。

7)必要时进行四管定位法培养。

8)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可能的相关性疾病。

3.四管定位法的结果分析

所谓四管即:初段尿(VB1)、中段尿(VB2)、前列腺液(EPS)和取前列腺液后初段尿(VB3),进行细菌培养、细菌鉴定、菌落计数和药物敏感试验。

四管定位是用来鉴别前列腺炎、膀胱炎还是尿道炎的方法。

1)VB2细菌培养菌落数增多为膀胱炎。

2)EPS和VB3菌落数>5000个/ml,而VB1和VB2菌落数<3000个/ml或EPS菌落数最多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3)经治疗后,尿VB1、VB2转阴而EPS仍阳性,进一步表明为细菌性前列腺炎。

4)VB1菌落数明显>EPS、VB3和VB2应考虑尿道炎。

5)4管均无细菌,可为无细菌性前列腺炎。

6)VB3菌落>VB1达10倍以上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4.在慢性前列腺炎中如何看待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报告结果

检查前列腺炎时,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是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EPS检查结果受到医生重视是因为涉及慢性前列腺炎(CP)的分型,即用来区别是Ⅲa型还是Ⅲb型;如果有炎症,则行细菌学检查,以区别是细菌性抑或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然而EPS检查结果常常被所有患者和部分医生所误解,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EPS检查结果阳性则确诊为CP,阴性则排除了CP。2)EPS检查结果炎症表现轻则CP就轻,炎症表现重则CP就重。

3)经治疗后EPS检查结果炎症表现重则疗效差或使病情加重,炎症表现减轻则认为病情减轻、疗效好;EPS检查结果如果正常则认为CP已治愈。

所有的治疗效果评价完全抛开了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表,而单纯看重EPS改变,因此使患者误入迷途而难以知返。由于EPS变化反复,患者产生明显精神压抑,心理负担加重,使治疗增加难度。近年来许多学者对EPS中白细胞数量与CPSI评分相关性进行研究,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雅峰等证明,EPS白细胞计数与症状严重程度不相关。提示将它作为临床诊断、选择治疗、预测疗效等工具的价值有限。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多少可能并不代表前列腺组织内白细胞浸润程度,前列腺中不同部位的炎症程度往往不同,所以某一次收集的前列腺液并不能代表前列腺的整体情况。慢性前列腺炎好发于前列腺外周带,前列腺按摩取得的标本常常以中央带腺泡分泌液为主,外周带腺泡中聚集的白细胞无法进入标本。

2)炎症细胞的数目多少,可能并不代表炎症活动程度的高低。细胞因子可能较白细胞更好地代表了炎症反应的高低。与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一样,细胞因子IL-1β、TNF-a、IL-6、IL-8在Ⅳ型前列腺炎(无症状型)中也发现升高。这说明前列腺炎症可能与症状发生与否没有必然的关系。

3)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患者症状不单纯是由前列腺局部细菌感染和炎症所致,而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在患者存在精神心理因素、盆底神经肌肉痉挛等非致炎因素的作用下更表现出这种特点。还有多家类似研究证实上述结果。

前列腺炎的治疗与护理

1.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通常对抗菌药物反应良好,应采用快速有效的抗菌药物,迅速控制炎症。如未达到体温正常、炎症消失,用药应持续一段时间,以防迁延成慢性或反复发作。在用药之前应先做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1)药物治疗

应根据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常用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类。根据病情单独应用或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力求完全治愈,防止迁延成为慢性前列腺炎或反复发作。(2)全身支持疗法

全身支持疗法包括卧床休息、补液、退热止痛和大量饮水。若有急性尿潴留,最好做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尽量避免经尿道留置导尿。(3)疗效判断参考

1)治愈:症状消失,局部肿胀消退,无触痛,连续3次以上前列腺液检查均为正常者。

2)有效:症状改善,但前列腺液常规检查仍达不到正常标准。

3)无效:治疗1周后,症状、体征仍无改善者。(4)预后

急性前列腺炎的预后较好,大部分患者能完全治愈,少数患者并发前列腺脓肿,则应切开引流。

一旦前列腺脓肿的诊断确立后,在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基础上施行切开排脓术。全身治疗的目的是为了促使脓肿吸收,消除和控制炎症。

前列腺脓肿形成后,首先应行外科引流。常用的手术引流方式有:①经会阴行前列腺切开排脓术,本法具有能充分显露脓肿,充分引流,不留无效腔或假道的优点,但组织损伤多,伤口深,愈合慢(平均约需2周时间),术后形成瘢痕等缺点,目前已经很少采用。②经直肠前列腺切开引流术,适用于后叶周围脓肿,在直肠黏膜下,指诊时波动明显处切开引流,脓液由肛门流出,操作简单方便,损伤小,引流彻底,术后不需要换药,但要注意谨慎操作以防止尿瘘发生。③经尿道前列腺切开或切除也是采用的手术方式之一,手术难度不大,但在偏远地区受到设备限制。

前列腺脓肿治疗及时得当,则预后良好。由于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前列腺脓肿治愈后均没有复发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前列腺脓肿的病死率已经从以前的30%下降到目前的5%左右。急性期治疗如不彻底,可并发附睾炎、睾丸炎,也可以转变为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脓肿破溃后经久不愈,最容易引起漏管,形成“海底漏”者经过内外并治可望治愈。

2.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原则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疼痛、改善排尿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评价应以症状改善为主。(1)一般治疗

健康教育、心理和行为辅导有积极作用。患者应戒酒,忌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憋尿、久坐,注意保暖,加强体育锻炼。(2)药物治疗

最常用的药物是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植物制剂和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其他药物对缓解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1)抗生素:目前,在治疗前列腺炎的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一线药物是抗生素,但是只有约5%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有明确的细菌感染。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穿透前列腺的能力选择抗生素。前列腺炎确诊后,抗生素治疗的疗程为4~6周,其间应对患者进行阶段性的疗效评价。不推荐前列腺内注射抗生素的治疗方法。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抗生素治疗大多为经验性治疗,理论基础是推测某些常规培养阴性的病原体导致了该型炎症的发生。因此,推荐先口服氟喹诺酮等抗生素2~4周,然后根据疗效反馈决定是否继续抗生素治疗。只在临床症状确有减轻时,才建议继续应用抗生素。推荐的总疗程为4~6周。

2)α-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能松弛前列腺和膀胱等部位的平滑肌而改善下尿路症状和疼痛,因而成为治疗Ⅱ型/Ⅲ型前列腺炎的基本药物。

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α-受体阻滞剂。推荐使用的α-受体阻滞剂主要有:多沙唑嗪、萘哌地尔、坦索罗辛和特拉唑嗪等,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上述药物对患者的排尿症状、疼痛及生活质量指数等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3)植物制剂:植物制剂在Ⅱ型和Ⅲ型前列腺炎中的治疗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为推荐的治疗药物。植物制剂主要指花粉类制剂与植物提取物,其药理作用较为广泛,如有非特异性抗炎、抗水肿、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与尿道平滑肌松弛等作用。推荐使用的植物制剂有:普适泰、沙巴棕及其浸膏等。由于品种较多,其用法用量需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通常疗程以月为单位。不良反应较小。

4)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是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相关症状的经验性用药。其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和不适。一般多使用栓剂。

5)M-受体阻滞剂(如托特罗定等)治疗。

6)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对合并抑郁、焦虑等心境障碍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治疗前列腺炎的同时,可选择使用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治疗。这些药物既可以改善患者心境障碍症状,还可缓解排尿异常与疼痛等躯体症状。应用时必须注意这些药物的处方规定和药物不良反应。可选择的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主要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等药物。

7)中医中药:推荐按照中医药学会或中西医结合学会有关规范进行前列腺炎的中医中药治疗。(3)其他治疗

1)前列腺按摩:前列腺按摩是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研究显示,适当的前列腺按摩可促进前列腺腺管排空并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进而缓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故推荐为Ⅲ型前列腺炎的辅助疗法。Ⅰ型前列腺炎患者禁用。

2)生物反馈治疗:研究表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存在盆底肌的协同失调或尿道外括约肌的紧张。生物反馈合并电刺激治疗可使盆底肌松弛,并使之趋于协调,同时松弛外括约肌,从而缓解慢性前列腺炎的会阴部不适及排尿症状。

3)热疗:主要利用多种物理手段所产生的热效应,增加前列腺组织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利于消炎和消除组织水肿,缓解盆底肌肉痉挛等。短期内有一定的缓解症状作用,但长期效果不明确。对于未婚及未生育者不推荐使用。

4)前列腺注射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灌注治疗:疗效与安全性均未得到证实。

3.慢性前列腺炎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疗效疗效及注意事项

(1)热水坐浴

在大盆里加入接近半盆的水,患者排净大小便后,将臀部坐在盆里。一般水温要求在41~42℃,每次坐浴15~30min,中途可以加入热水以维持水的温度,每日坐浴1~2次,直到前列腺炎治愈为止。由于热水浴的作用,可以使患者的局部温度增高,使肌肉松弛、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进局部炎症渗出物的消散与吸收,并可以使患者感到温暖舒适,缓解临床症状。(2)超声波

超声波是一种正常人无法听到的频率超过2万Hz的声波。超声波作用于人体病灶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和组织修复,而且还可以产生机械振动并产热,有抗炎和止痛作用。(3)短波或超短波

短波或超短波是一种频率很高的高频电流,具有较强的穿透作用和杀菌能力。治疗时在臀部和下腹部各放一块电极板,短波或超短波通过电极板射向前列腺,起到治疗作用。(4)微波

微波是一种频率更高的高频电流,较短波和超短波有更强的穿透能力,有可能杀灭前列腺深部的细菌。微波治疗有经直肠发射探头和座椅式两种。经直肠微波需将探头插入直肠内5~6cm处,隔着直肠前壁向前列腺照射;座椅式患者只需坐在座椅上,微波发射管在前列腺处聚焦,每日治疗1次,10d为1个疗程。在做微波治疗时应注意保护睾丸不受照射,以免因高温妨碍精子产生。对于未婚或者已婚未育的患者,不宜采用微波治疗。(5)射频

射频是频率为100~300MHz的中频类电磁波,其波长较长,组织穿透力强,能均匀穿透人体到达特定的治疗部位。原理为射频热疗在42℃以下时可起到增强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加酶活性,加强代谢及免疫功能,降低肌肉组织张力的作用,用于前列腺液治疗时可达到消除炎症,减轻水肿的目的。一般温度选择在41~42℃为宜,可经直肠或经尿道进行。治疗时间60min,近期效果比较明显,远期效果有待观察。(6)主流电药物导入

融物理与药物治疗于一体,无毒性作用,通过电场使锌离子向前列腺及其周围组织做趋向移动,同时前列腺组织细胞的固有生物电磁场,在外加电磁场的作用下发生某些变化。这种变化使前列腺组织细胞加强对锌离子的主动摄取或排泌,因此前列腺液锌含量提高。(7)激光

可用氦氖激光器会阴部穴位照射。激光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直接到达前列腺体,引起腺体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加强白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加速病理产物及代谢产物的吸收,起到杀菌消炎消肿的作用。(8)磁穴疗法

用表面磁场1300~1500Gs(磁感应强度单位)的圆形磁片直接贴敷在穴位上。主穴为关元、中极、三阴交;配穴有会阴、足三里等。(9)机械振动

将特制探头插入直肠5~6cm,通电产生振动,有理疗和按摩作用。

4.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是否需要禁欲

过度的性生活可导致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并加重病情。因此有些患者认为干脆不过性生活就好了。其实这也是不对的,这样不但不会给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带来帮助,还会引起相反的作用。

一方面,前列腺发生炎症时,前列腺液中有很多的细菌和炎症细胞,如不进行性生活,前列腺液积聚在腺泡内无法排出,细菌不断繁殖,虽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也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规律的性生活,可通过射精动作使前列腺平滑肌收缩,腺液排入尿道,能比前列腺按摩起到更好的引流作用。另一方面,如禁欲,不过性生活,前列腺液长期不能排出或长期没有射精,男性成年人就会产生一种胀满感,并有把充满的东西排出去的欲望,如欲望无法满足常会因性冲动引起阴茎勃起及前列腺充血,加重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因此,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情况保持适度的性生活,既不能过于频繁,更不应禁欲,一般保持7~10d一次为宜,未婚的男青年也应该在10d左右排精一次,使前列腺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加速炎症的消退。

然而,如果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为支原体或衣原体时,则应该采取前列腺按摩等方式排出前列腺液,而不是规律的性生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