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赏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9 21:06:19

点击下载

作者:聂洪达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建筑艺术赏析

建筑艺术赏析试读:

前言

“建筑艺术赏析”就是以欣赏的心情进行建筑审美,寻找建筑的诗性。事实上,一切艺术都有诗性,建筑艺术也不例外。建筑,或崇高宏大,像是鸿篇巨制的史诗;或自然亲切,像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赞美诗;或妙趣天成,像是充满智慧的哲理诗……因此,欣赏建筑艺术,就是要静下心来,欣赏建筑的诗趣,体悟人们是如何让泥、灰、土、草、木、石、砖、瓦这些建筑材料,在建筑的空间与时间中唱歌、跳舞;欣赏建筑艺术,就是要用感恩的心,感谢古人用心血、汗水乃至生命,在大地、宇宙中创造了多样性的建筑艺术,使今天的人们得以把它们作为遗产继承下来,并传扬下去,让传统建筑文化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欣赏建筑艺术,就是要有一颗朝圣的心,思考不同环境条件的人们是如何把他们的哲学、宗教、文化、艺术外化成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欣赏建筑艺术,还要有一颗挑剔的心,用美学的原理及科学分析方法,研究建筑中设计创意与构图、结构与构造,使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融为一体……本书希望努力为读者建构一个较为全面的建筑艺术知识体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建筑艺术观念,为实现建筑艺术梦想、诗画生活环境贡献绵薄之力。

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适当增加了新内容,借助修订的机会,编者重新梳理中西方建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脉络,理清建筑艺术与建筑功能,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强化建筑艺术的地域性与时代性,加深对建筑艺术规律的理解。本书为浙江省教委高等教育重点教材建设项目,由浙江工业大学聂洪达任主编,浙江工业大学赵淑红、崔钦淑及浙江树人大学刘霄峰任副主编,浙江科技学院方绪明教授主审。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聂洪达2013.10于杭州前  言

在建筑的诸多因素中,美观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它与建筑的社会条件及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建筑与其所在的社会密切相关,果戈理说建筑是时代的里程碑,中国古人说三分在匠,七分在主,优秀的建筑不只属于建筑者,也属于那个时代的社会。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将其用在建筑上,即建筑应有朴素、真诚的艺术构思,并建立在规律及秩序之上,可赏心悦目,使人愉快。这是建筑艺术创作及欣赏的标准。

本书对建筑艺术进行了多方位透视,视点主要集中在优秀的西方建筑与中国古代建筑两大体系,尽量从时代的层面勾画建筑艺术的发展轨迹。本书为浙江省教委高等教育重点教材建设项目,由浙江工业大学聂洪达、赵淑红任主编,浙江工业大学崔钦淑、浙江树人大学刘霄峰任副主编,由浙江科技学院方绪明教授主审。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所疏漏,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4年1月0 建筑艺术概论0.1 建筑艺术的特点

自从人类创造了建筑,就与之相伴,不能一日离开。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建筑,人们的工作、学习、交往离不开建筑。建筑为人类提供生活环境、活动场所。人们享用建筑、欣赏建筑、维护建筑、直接或间接地建造建筑、自觉或不自觉地为建筑服务,为建筑艺术作贡献。

因此,建筑是大众的艺术,是公众参与的艺术,是人们回避不了的艺术。

对于建筑艺术,人们有各种不同的认识。

哲学家谢林(Friedrich von Schelling, Philosophy of Art)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人类学家赵鑫珊说:“建筑是首哲理诗。”

美学家李泽厚把建筑归为静的表现艺术,认为建筑的美学规则“基本上和工艺相同,而工艺的美不在于实用品的外部造型、色彩、纹样去摹拟事物,再现现实,而在于使其外部形成,传达和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风尚、趣味,使物质经由象征变成相似于精神生活的有关环境”。并且“它的质的特点正在于它的量,其巨大形体的美学影响远大于工艺品”。

意大利现代著名建筑师奈维认为,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

美国现代著名建筑师赖特认为,建筑是用结构表达思想的科学性艺术。

总之,建筑具有技术和艺术的双重性。建筑的技术性自是不言而喻,之所以又称建筑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它具有艺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建筑的形象,即通过各种结构、造型所体现出的建筑外观。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建筑师通过巧妙运用空间、线条、色彩、质感、光影等表现手法,创造了大量优美的建筑形象。北京天坛祈年殿(见图0-1)是其中典型的实例。祈年殿位于天坛主轴线的北端,是一座圆形欑尖顶三重檐的圆形大殿,平面直径约26米,建筑高约38米,坐落在逐层收缩的三层台基上。台基高6米,使祈年殿高出附近的林海,给人以崇高庄严之感。在建筑造型上,祈年殿是中国建筑中构图最完美,色彩最协调的建筑。图0-1 北京天坛祈年殿(公元1420年)(见彩图1)(2)建筑的文化属性。一是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建筑形式;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地理、文化等条件的不同,从而形成建筑形式的地域差别;同一民族,由于地域条件的不同,建筑形式也不一样。二是建筑的历史性和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态存在较大差别,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的差别则更为明显,所以欧洲人把他们以石料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古代建筑称作“石头的史书”。中国建筑仍以北京天坛祈年殿为例,它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木结构体系的代表,有着极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祈年殿作为天坛建筑群的一座建筑,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在用料及造型上表现出明清建筑的特点。

应当指出的是,建筑作为一种艺术,与一般用于观赏的绘画、雕塑艺术具有明显的区别。与工艺美术一样,建筑是和其使用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要考虑建筑的坚固问题,因此,实用、坚固、美观被称为构成建筑的三要素。评价建筑的艺术性,不仅要看它的造型和装饰是否美观,还要看它是否达到了实用、坚固、美观三要素的统一。

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欣赏建筑。一般来说,可以从建筑的体量美与环境美、建筑的性格美与风格美、建筑的造型美与结构美、建筑的色彩美与质感美等方面进行赏析,具体如下。0.1.1 建筑的体量美与环境美

建筑与绘画、雕塑以及工艺美术品相比,有着较大的体量,美学家李泽厚评价建筑艺术“质的特点正在于量,其巨大形体的美学影响远大于一般工艺品”。同时,建筑具有不同的类型和规模,且任何建筑物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处于一定的客观环境之中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很早就十分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讲求二者融为一体。美国现代著名建筑师赖特提出的“有机建筑”理论,也主张建筑应像从大自然里生长出来一样,其最著名的代表作——流水别墅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这座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私人别墅,坐落在一个具有山石、林木、溪流、瀑布的优美环境之中,建筑的前部由浇铸在岩石上的钢筋混凝土支撑悬挑出来,上下两层宽大的阳台,一纵一横,好像从山洞中伸出的两块巨石,后面高起的片石墙和前面的挑出部分取得视觉上的平衡效果,同时又形成水平与垂直方向的鲜明对比。这种自由灵活地组合,不仅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而且使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多种不同的建筑轮廓(见图0-2)。图0-2 流水别墅0.1.2 建筑的性格美与风格美

建筑的性格是指不同类型建筑的不同功能的外在表现。有性格的建筑,不仅可通过采用与其基本功能要求相适应的形式来表现,而且能明显地告诉我们它的作用是什么。如优秀的住宅建筑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以舒适安定的感觉(见图0-3);文化娱乐建筑给人以富丽美好、新颖别致的感觉;办公建筑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学校建筑给人以明快大方、开朗宁静的感觉;纪念性建筑给人以文化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的感觉(见图0-4)。当然,建筑性格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手法是形式服从功能。图0-3 六甲集合住宅图0-4 重庆云阳张飞庙

建筑的风格是指建筑造型、功能布局和建筑装饰所具有的时代共性,不同风格的建筑呈现不同的美。如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与伊斯兰教建筑,虽然同属宗教建筑,但二者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建筑风格:前者空灵轻巧,超凡脱俗;后者清秀明朗,装饰华丽。0.1.3 建筑的造型美与结构美

建筑的造型包括建筑体型、立面、色彩、细部等,是建筑内、外空间的表现形式,是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物质、技术等条件而设计的,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同时,建筑的造型还要考虑到形式美的一些原则,如比例、尺度、均衡、韵律、对比等,这是判断建筑造型是否美观的重要标准。如北京天坛祈年殿在体型和色彩的运用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整个建筑无论是三重檐的圆形大殿,还是逐层收缩的三层台基,各部分之间的比例、线条十分优美;在色彩配置上,三重檐铺以蓝色琉璃瓦,用以象征蓝天,顶上冠以巨大的鎏金宝顶,与下面朱红色的木柱和门窗及白色的台基,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个建筑的色彩显得灿烂夺目;又如贝聿铭设计的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采用三角形体块构图,与老馆及周围环境相呼应,形成鲜明的造型特点(见图0-5)。图0-5 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建筑结构是建筑的骨架和轮廓,中国古典建筑中的斗栱、额枋、雀替等,均可从不同角度映衬建筑的结构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结构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如框架结构、薄壳结构、悬索结构等。当建筑的结构与功能要求、建筑造型统一时,建筑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结构美。如著名的罗马小体育宫,采用了新颖的建筑结构并有意识地将结构的某些部分,如周围的一圈“Y”形支架完全暴露在外,这些支架好像体育健儿们伸展着粗壮的手臂承托起体育宫的大圆顶,象征着体育所特有的技巧和力量(见图0-6)。也正是这种结构美使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图0-6 罗马小体育宫0.1.4 建筑的色彩美与质感美

建筑的色彩设计是取得建筑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筑的色彩效果一般通过建筑装饰来完成。如欧洲中世纪的哥特教堂(见图0-7),其内部玻璃拼贴画和宗教题材的壁画色彩华丽、笔触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而不同的建筑材料所呈现出的独特质感也可赋予建筑不同的艺术特色(见图0-8)。图0-7 哥特教堂室内图0-8 洛桑大教堂的石墙洞口0.2 建筑艺术的规律

建筑艺术的规律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对建筑构图进行分析。建筑形象由墙、柱、门、窗、屋顶、台阶等构件组成,这些构件的形状、尺寸、色彩及其所用材料的质感不尽相同,有的构件甚至有着独特的象征或文化意义。由单一形体构成的建筑很少见,大多数情况下,建筑的平面和体量是由不同的形状和体块组合而成的,而这种组合主要是为了实现功能目的。功能目的主要通过构图设计来实现,考虑更多的是建筑形式的视觉属性,如形状(包含长、宽和高等维度)、尺寸、方位和表面特征(色彩和质感纹理等)以及由表面特征引起的视觉重量感等因素,都属于建筑构图的基本范畴。此外,隐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关系中的视觉效果,如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统一与变化、韵律与节奏、对比与微差、变换与等级等都属于建筑构图的重要范畴。可见,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就是建筑形式中首要的、直观的和特有的要素,同时也是建筑师实现和协调体量组合的基本手段。0.2.1 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的构图容易取得稳定的效果,因为符合力学常识,能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感。建筑史表明,建筑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建立在左右对称的基础上的,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对称的建筑被认为是古怪的,是需要做出解释的。而到了现代,不对称但均衡的构图则被认为是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基石(见图0-9)。然而,对称式并非专属于古典时期,目前仍被广泛应用。图0-9 不对称建筑构图(见彩图2)

对称建筑具有明显的对称轴线;不对称均衡的建筑构图中,往往以门厅为构图中心。

与对称均衡的概念相比,稳定更易受重力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上小下大、上轻下重、上虚下实的建筑是稳定的,对于砖石结构的建筑,金字塔式的建筑造型更受欢迎,中国传统建筑往往有石砌的基座、台阶,就是这个道理。

运用现代技术可以建造倒放的金字塔式建筑,以及上大下小、上实下虚、上重下轻或具有动态感的建筑,这应是对均衡稳定概念的另类应用。0.2.2 比例与尺度

建筑中大到建筑体块,小到建筑构件都有自己的比例与尺度,建筑形式的表现力以及建筑美学的很多特性都源于对比例与尺度的运用。

建筑中的比例一般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建筑整体或某部分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二是建筑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建筑的尺度,则是建筑整体和某些细部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建筑细部之间的关系。

在图形相似的种类中最常用的是矩形相似,当两个矩形的对角线平行或相互垂直时,那么这两个矩形是相似形,由此便得到两矩形之间的比例关系[见图0-10(a)、(b)]。如果把若干个相似矩形连续地排列在一起,就会发现两种基本比例关系:算术比例和几何比例。算术比例是指相邻两个矩形之间的高度差为一常数h。矩形尺寸的相互关系表示为图0-10 比例的应用(a)雅典的伊瑞克先神庙;(b)莫斯科克林姆林的多棱宫;(c)立方体;(d)中国唐代佛光寺大殿的空间比例H-H=H-H=H-H=h122334

几何比例是指相邻矩形之间的边长之比相等,即H∶H=H∶H=H∶H122334

有关算术比例和几何比例的应用问题,自古就引起了建筑师的注意。例如,为了使一个空间的长、宽、高之间有全面的比例关系,使空间具有良好的比例感,就需要在确定房间高度时借用算术比例或几何比例来协调。在确定一个立方体空间高度时,维特鲁威、阿尔贝蒂、帕拉迪奥等人就曾建议,根据平面尺寸(a和b)来决定室内高度(H),即h=(a+b)/2(算术比例)或(几何比例)[见图0-10(c)、(d)]。

黄金分割在比例的种类中始终占有特殊地位,在文艺复兴时期曾被人们奉为“神的比例”。黄金比的比值接近0.618,它有几个重要的特性,如(1-0.618)∶0.618=0.618,0.618+1.618=等,运用前者可以画出螺旋线,运用后者可以做出优美的矩形。采用两种几何作图法求得黄金比如图0-11所示。图0-11 黄金比作图法

比例在建筑的窗或墙面的艺术划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高度为3个单位的建筑物部分,可以进一步划分出2~3个相似形;同样,高为4的建筑物部分,可以进一步划分为3~4个相似形,以此类推(见图0-12)。图0-12 相似形的划分

此外,还可以利用~矩形的特性进行整除划分。利用对角线之间的垂直关系,矩形可分为2个相似形,矩形可分为3个相似形……矩形可分为5个相似形,且每一种划分都能正好把整个矩形面积除尽(见图0-13)。图0-13 ~矩形的划分

建筑中的比例概念,是指两个图形或图形内部各局部要素与整体之间的相似和匀称关系。形式诸要素具有的类似或相似是建筑物具有匀称和比例感的基础。比例问题不仅存在于纯数学关系中,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结构类型的力学性能也决定着比例的性质和特点。如柱间距、跨度随着材料性能(砖石、木、混凝土、钢结构等)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适宜性,对比例的表现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可见,良好的比例关系可以使构图获得和谐。然而,在建筑构图中仅考虑比例关系还不够,当建筑物要表现某些部分的重要性时,便涉及与比例密切相关的另一要素——尺度。尺度同比例一样,建立于两个因素间的衡量关系之中。建筑师运用尺度技巧,可以使一个剧院的尺度大于绝对体积与它相等的住宅建筑的尺度,可见,比例与尺度所衡量的内容是有根本区别的。比例关系从属于数量范畴;而尺度从属于质量范畴,涉及建筑的主题、形式力度感(见图0-14),以及建筑的象征性等多方面要求。图0-14 尺度作为质量的概念(见彩图3)

综上所述,建筑物的绝对尺寸小时也可能有很大的尺度(如陵墓),而大尺度的建筑物的绝对尺寸却可能很小(如多层住宅)。因此,实际体积相同的建筑物由于所处环境、位置和使用性质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尺度表现。

如果比例的运用追求的是形状的和谐——“相似”,那么尺度的运用则追求“相称”,即与人们的知识、经验和期望相和谐。在建筑设计中,和谐的比例感和相称的尺度感,只能通过细致入微地推敲和不厌其烦地试验获得。此外,良好的尺度感总是建立在建筑物同周围环境、建筑物内在主题、人的尺度和期望这三者相称的综合衡量之中。因此,在尺度推敲方面,建立包括环境、现状的全景模式是最为理想的直观手段。

总之,比例感和尺度感虽然是建筑构图中最基本的要求,却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才能达到。尺度感的建立是进入建筑艺术殿堂的一道门槛。0.2.3 统一与变化

统一性是古典建筑美学的最高原则,是建立整体秩序不可或缺的观念,对于目前日渐混乱的建筑环境则显得更加重要。统一的含义和效果常常用和谐、协调、呼应、完整性和一致性等来表达,要求建筑构图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主从有序,细部构件和装饰同主题协调呼应,建筑材料的质感、色彩搭配和谐,同时要求使用功能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功能、形式与结构的逻辑性,平面、立面和剖面之间的内在合理性等,此外,建筑环境、城镇和区域也应具有完整统一的景观。

建筑构图所追求的变化,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把握统一,包括渐变和突变,突变形成对比的效果,渐变形成微差的效果。建筑中的对比关系是指性质相同但又存在明显的差异,如大小、轻重、水平与垂直之间的关系;微差关系则相反,是指尺寸、形式和色彩等之间的细微差别,它反映出一种性质和状态向另一种性质和状态转变的连续性趋势,如形状从全等图形到相似图形,尺寸由大到中,再到小,色彩由白到灰,再到黑等渐变的趋势。

在建筑构图中,运用对比和微差应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并非建筑的任何性质和特性的随意比较都能称为对比或微差,不同种类和性质的要素之间不存在比较的基础,即相异元素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如工业建筑和住宅建筑之间、门与窗之间等。其二,同类元素之间在大小、形式、色彩、表面处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时,还必须考虑到人们在正常状态下感觉的敏感度,也就是说,只有当观众通过视觉能够直接、直观地识别出差异时,微差才能作为构图的艺术因素起到作用。如果实际的差异难以被直观感知和识别,甚至只有通过仪器测量或推测才能判断时,微差的艺术表现力也就消失了。

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对比和微差在构图中的价值取决于其对建筑整体效果的贡献,即从整体效果来考虑,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显示和强调这种关系,在什么条件下则应缓和或避免这种关系。尤其是对尺寸方面的微差而言,对它的应用常常受制于建筑构件的标准化、模数化以及建造的经济性等现实要求,而非取决于艺术效果因素。0.2.4 韵律与节奏

韵律与节奏是音乐、舞蹈以及语言中的重要内容,在建筑构图中,韵律与节奏均是由于构图要素的重复而形成的。重复的类型有两种:韵律的重复和节奏的重复。

首先,韵律来自简单的重复,在建筑上经常表现为窗、窗间墙等均匀地交替布置,或建筑构件及建筑形体的起伏、交错;其次,节奏是较为复杂的重复,当构图要素不是均匀地交替,而是有疏密急缓等变化时,则出现了节奏上的重复(见图0-15)。图0-15 复杂的重复

此外,某些要素在重复过程中还伴有其他视觉属性(如形状、大小、数量和方向等)的变化时,则表现为节奏与韵律的配合(见图0-16)。图0-16 节奏与韵律的配合

形式要素以上述方式重复,归根结底是建筑的结构和功能的直接表现。从原则上讲,美学的构图应服从建筑的结构和功能,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待韵律和节奏,我们在一些复杂的结构体系中会看到韵律和节奏重复的一些变体,如在高层建筑中,除了水平方向的窗、窗间墙和柱间距等韵律构成之外,在垂直方向由于层高的变化还会形成节奏构图。

表面上看来,在建筑构图中,形成韵律和节奏的建筑要素之间呈现几何级数比(等比序列)或算术级数比(等差序列)的关系。然而,节奏和韵律效果的形成不一定要依据某些数学比(但必须是视觉所能感觉到的排列)。此外,在创造节奏排列的表现力时,具有重要作用的不仅包括节奏因素的特点和布置手法,还包括节奏因素的数量。研究表明,形成最简单的韵律排列或者节奏排列,至少需要3~4个能造成连续变化的因素。

节奏序列的美学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断因素的位置和性质。如果把节奏序列看成是一系列的主动因素(称为重音)和被动因素(称为间歇)的交替过程,节奏的中断和停顿则可以通过加强中央要素的对比变化而使节奏序列呈现明确收敛效应,也可以通过加强因素的对比关系而使节奏序列呈现某种运动的趋势,而运动倾向的终点就形成了一种有力的停顿。0.2.5 建筑空间构成

现代建筑师对建筑中“空的部分”(即空间)的兴趣有增无减,并且从理论上承认空间是建筑的“主角”或本质之一。建筑空间是建筑实体从自然环境中分割出来的,建筑空间分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二者具有过渡、联系和交融的关系。以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为例,一个房间是由地面、顶棚和墙面来限定的,因而,基面、顶面和垂直面是空间界面的三要素。一个独立的面,其可以识别的第一特征是形状,它是由面的外边缘轮廓线所确定的。在通常情况下,建筑中的各个面要素之间总是相互联系且延续的,面的表面特征,如材料、质感、色彩以及虚实关系(实墙面与门窗洞口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将成为面设计语汇中的关键因素(见图0-17)。图0-17 建筑中的面(a)从建筑平面看面的构成;(b)中国传统民居中的面构成

1.基面

基面包括地坪以及各楼层的地面,是建筑尤其是住宅建筑中人们以“平方米”计算的地方。

一般来说,人们对基面的关注较少,因此在设计中常常把它做成连续的水平面,以满足正常的、多种行为活动的需求。如果有必要使基面具有可感知的变化,就必须对质感、色彩和图案图形等要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机场迎宾仪式中在地面上铺一条红地毯以取得引导作用;舞厅的地面材料、质感及图案变化可以划分活动的领域等。此外,地面标高的变化既可以划分空间,也可以获得无障碍的视线或取得无干扰的休息环境。

2.顶面

建筑空间与外部自然空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建筑空间的塑造必须在高度上有限定,顶面就是空间容积的上限。为了认识从自然空间中划分建筑空间的过程,我们可以把两只手掌上下相对,慢慢使之靠拢或分离,就会感受到顶面对于空间的重要性。

通常,从空间内部看,建筑的顶面就是楼板、横梁以及吊顶等组成的水平面。除了个别空间顶面需要强调和处理成特殊的视觉效果外,多数空间的天棚应保持简洁。从外部环境的角度看,建筑物的主要顶面要素是屋顶面,它不但影响建筑物整体的造型效果,而且还是体现结构技术水平、自然气候特征和社会文化传统直观的空间形体。

3.垂直要素

在建筑空间中,人们最熟悉的不是基面或顶面,而是垂直面。垂直的各种要素总是与人们面对面地存在,因而它在人们的视野中是最活跃和最重要的一种空间构成要素,也最具有视觉冲击力。垂直要素是空间的背景和分隔者。一般而言,垂直要素可分为垂直面要素(见图0-18)和垂直线要素(见图0-19)两大类别。这两大类别对应于空间的两种典型形态——完全封闭空间和完全开敞空间(见图0-20)。完全封闭空间由四个垂直墙面围合而成;完全开敞空间由四个角柱勾勒出来。前者是一种实体形态空间,后者则是一种虚体形态空间。图0-18 垂直面要素(见彩图4)图0-19 垂直线要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