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论:源于湖南省永州市的实践(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0 06:04:50

点击下载

作者:王西琴 陈秋红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型职业农民论:源于湖南省永州市的实践

新型职业农民论:源于湖南省永州市的实践试读:

前言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为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而做出的战略决策。201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要超过2 000万人。当前,全国300多个市正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试点工作,如何发展壮大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立一套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成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之一。因此,加快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建设,积极推动建立全面系统的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在分析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界定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评定指标体系,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制度框架,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认定与管理制度体系等。全书包括以下内容:(1)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发展。分析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形成背景,总结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包括新型职业农民的组织管理、培育目标、培育对象、培育内容、培育模式、建档与跟踪管理等,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转变过去仅仅重视技术人才培育的模式,将农民职业培育与农村党员培育相结合,将培育目标定位于既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又培养党员和后备干部(以农村青年党员培育为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转变过去农民职业培育多部门管理的模式,由地方党委主导和统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负责。(2)新型职业农民概述。基于永州市的实践和案例分析,结合学术界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界定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以永州市17个生产经营型案例和16个企业型案例为基础,分别从生产类型、规模、收益、带动效应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新型职业农民的类型及特征,并论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地位和作用。(3)新型职业农民评定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与特征,基于实地调研案例,结合已有的国内外指标体系,构建了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量化指标体系与标准,包括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及其标准,按照百分制的赋分方法进行赋分。并通过3个生产经营型和3个企业型案例,采用上述评价指标与标准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评价,以评分结果说明评价指标体系是否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合理性。(4)基于永州市的实践,构建了“五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包括党建引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5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从党委政府和新型职业农民两个角度,探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的运行机制,以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稳定高效运行。(5)初步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通过比较国际经验,结合全国和永州市的实践经验,构建了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组织架构、培育对象、培育内容、培育模式等在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其主要特点是:1)在组织架构上,体现为以党委主导、以党建为引领、以培训中心为载体、以基层党组织为堡垒的结构体系。2)在培育对象上,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党员、青年农民、返乡农民工、中专毕业生、产业工人等群体为主体。3)在培育内容上,突出党建教育、政策解读、技术教育、理念教育等多元化的培育内容。4)在培育模式上,采用“课堂+实践”的“双元化”教学模式。(6)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与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初步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与管理制度体系,包括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对象、组织机构、认定标准、动态管理、跟踪服务、扶持与激励等,并给出认定对象的基本条件、认定的具体流程,以及各部门在其中应承担的责任等。强调新型职业农民的动态管理,指出应从建档管理、年度考核、继续教育、资格晋升、退出机制、认定后的跟踪回访、技术支持、扶持与激励政策等全方位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管理,以体现新型职业农民适应性管理的特征。

本书以湖南省永州市的实践为基础,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分类及特征、培育和认定管理制度等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无论是实践调研还是理论分析,均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希望本书的出版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推进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制度的深入研究。作者2018年9月16日第一章 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发展第一节 培育模式第二节 发展现状第三节 类型与特征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开创性战略任务,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没有任何先例可借鉴,没有任何经验可复制。永州市委以全新的眼光、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创性地提出“党建+产业技术扶贫”模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改变传统的职业农民培育机制。以党建为先导,以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为培育对象,以永州市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培训中心(简称“培训中心”)为基地,由全国工商联颁发结业证书和专项技能培训证书,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农民、社会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培训中心”培育的1万多名学员,用学到的实用技术回乡创业,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平台,成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带头人和骨干人员,带动传统农民迈入新型职业农民的行列,并以新型职业农民的姿态出现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如星星之火一般,发挥着脱贫致富的“火种”效应。第一节 培育模式一、以党建为培育抓手

永州市委为破解脱贫难题,开展了“万名干部下基层,精准帮扶解难题”的调研活动,以此为脱贫攻坚精准把脉,并及时发现、总结出了脱贫中存在的“三难三忧三盼”。其中,“三盼”的关键是“盼技术”,所谓“一技在手,生活不愁”,只有学到一门过硬的技术,掌握一技之长,心里才踏实,扶贫队走了也不用担心。针对急需解决的问题,永州市委决定启动农村人才培育计划,由市委牵头进行顶层设计,整合涉农、财政、党校、扶贫、组织等部门资源,以永州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为依托,创建了“培训中心”,以培育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为突破口,计划用4年时间,采用“党建+产业技术扶贫”模式,培育5万名农村党员、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全面提升农村党员、青年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从源头上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本领。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民职业培育都是由农业部门主管,并由教育、财政等其他部门协调配合,但是在具体执行中,形成了多部门之间难以协调的被动局面,限制了农民职业培育的质量和进程。2017年5月3日,“培训中心”第一期培训班揭牌开班,各级领导出席开班式

鉴于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永州市委结合实际,创新性地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这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农民培育模式呈现出两个关键转变(见图1-1):一是培育对象转变,更加注重党性修养。转变过去仅仅重视技术人才培育的模式,将农民职业培育与农村党员培育相结合,把培育目标定位于既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又培养党员和后备干部(以农村青年党员培育为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筑牢党的基层战斗堡垒。二是管理部门转变,更加强化党建引领。转变过去农业部门主管并负责的模式,由地方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从培育对象摸底、学员名单确定、学员申报、学员考核、跟踪问效、建档管理、培育费用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监督,避免了多部门之间难以协调的被动局面,保障培育有序稳定开展。图1-1 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两个关键转变

为更好地管理和监督培育工作,永州市委成立了农村党员、青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志雄担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书记裴春雷,道县县委书记刘勇会担任副组长;由市财政、农业委、扶贫办、科技局、科协、人社局等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道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执行领导小组确定的各项决策,起草培育工作方案、拟订培育计划、组织开展培育,协调相关单位做好培育保障,加强调查研究等。

2017年以来,为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永州市委组织部出台多个文件。文件涉及培育对象的选拔程序、名额分配,每期的学员名单,培育的费用等内容(见表1-1)。表1-1 2017—2018年永州市委组织部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文件《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关于印发〈2017年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要点〉〈2017年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指导方案〉的通知》(永组发〔2017〕9号)指出,将永州市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定为基层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永州市委组织部2017年4月2日发布《关于做好全市农村党员、青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永组通〔2017〕15号),要求2017年共组织20期培训班,每期培育学员500人左右,每期培育时间为10天;2017 年11月25日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度全市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党建+产业技术扶贫”培训工作的通知》(永组通〔2017〕50号),制定了2018年的培育任务,并规定了培育费用的具体执行方法:参训学员不需要缴纳培育费用,费用采用“农民点单,政府买单”的形式予以解决。2018年3月,永州市农村党员、青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培训中心”的硬件建设及经费来源进行了安排部署。永州市委组织部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文件二、以乡村振兴为培育目标

永州市以“立足永州、面向湘南、辐射南方、走向全国”为目标,努力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有影响”的“永州品牌”和“永州名片”,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在提档升级上下足功夫,力争早日完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任务,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撑。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永州市开展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的“党建+产业技术扶贫”培训,秉承“学员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理念,探索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培育以“统一调训、学以致用、跟踪服务、注重实效”为原则,致力于培育有发展潜力、有培养前途的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力争早日完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任务,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预计到2020年年底,永州市部分农村党员将成为科技示范户,大部分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将基本达到新型职业农民或农民技术员的水平,全市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的政治素养、致富带富能力和收入水平将显著提升。三、以农村新生力量为培育对象

过去,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多偏向于广撒“胡椒面”、下“毛毛雨”,可谓“雷声大,雨点小”。永州市根据实际需求,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将有发展潜力、有创业基础的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作为主要的培育对象,同时将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永州市委组织部负责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育对象的选拔、培育进度的规划与培育的具体安排,制订各年度培育学员的名额分配计划等。规定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农科园)党委组织部以个人自愿报名和组织点名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参训人员,根据培育对象参训专业的意愿摸底情况统筹考虑、综合平衡,确定每期培训班的参训人员,并将参训情况上报市委组织部。2017年,永州市委组织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进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选拔的文件(见表1-2),用于指导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表1-2 永州市委组织部出台的关于推进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选拔的文件续前表

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选拔程序可概括如下:(1)每年年初或上一年年底下发培育摸底通知,分配培育名额。(2)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农科园)党委组织部门按照名额分配情况,主动征求农村党员、青年农民个人对参训专业的意愿,按现代种植、现代养殖、农村电商3个专业类别,填写好每年度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参训人员摸底情况汇总表,上报市委组织部。(3)市委组织部根据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农科园)报送的年度农村党员、青年农民参训摸底情况,统筹考虑、综合平衡,确定每期各地参训人员、培育时间等。(4)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农科园)党委组织部,根据每年度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党建+产业技术扶贫”培育时间预安排表,及时组织学员参训。

永州市“党建+产业技术扶贫”培育对象的选择,不同于过去农业部门主导的职业培育模式,是由永州市委统一领导、管理、实施和监督的。培育显示出了党委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时的优势,突出了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也突出了党建引领下脱贫致富的“火种”效应,着眼于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脱贫动力。在培育对象的选拔程序上,永州市由县区(管理区、经开区、农科园)党委组织部经由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等深入农村群众中选拔培育对象,并结合村民自愿报名,从下至上遴选培育对象。培育对象的选拔聚焦于有发展潜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农民和有坚强党性、经过实践锻炼的农村党员,特别是应把贫困农民、农村党组织书记、有一定发展基础的种养大户作为培育重点,用这批“火种”点亮脱贫攻坚主战场。

事实证明,永州市选拔培育对象的方式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培养了一批后备党员和干部,打造了党建人才的“摇篮”;另一方面,脱贫致富的“火种”效应显著。截至2018年7月,已经参加培育的1﹒6万多名学员回乡创业,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而且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能人带动、大户带动、产业带动”的“火种”效应逐步显现,形成了“培养一名学员,带动一个家庭;培养一名能人,带活一项产业;培养一名党员,带富一方山水”的效应。2017年,参加培育的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中,有345名学员经过换届选举新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其中67名学员成为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道县白芒铺镇吴家村吴永生培育后当选村主任,祁阳县文庙街道大忠桥镇江边村郭小刚培育后当选村主任,宁远县文庙街道恩里村杨义勇培育后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象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短期培育对象继续按照既定的培育模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将湖南省永州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的在校生纳入培育范围,这部分学生每年约为2 000人。(3)将永州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在校生纳入培育范围,这部分学生每年约为2 000人。(4)将返乡大学生、农民工、复员军人等返乡能人纳入培育范围。

开设现代种植、现代养殖、农村电商等专业课程,使受培育人员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知识,为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奠定基础。四、以多元化培育为内容

根据2017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有关要求,永州市紧紧围绕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和特征,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并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培育理念转变,从过去的“虚对虚”转变为“实打实”。以往的农民教育培训普遍存在两种问题:一是农民将培育当作一种“待遇”来对待,往往学非所盼、听而无趣;二是相关部门将培育当作“任务”来完成,有的课程内容与实用技术结合不够,教而不专、学而难用。为此,在永州市委组织部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永州市农业优势资源和农业基础条件,以需求引导供给,考虑农民需求、市场需求,培育开设了现代养殖、现代种植、农村电商3大专业,大的专业下细分为20多个小的专业,并组织编印了3本教材,实现了由“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向“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的转变。学员根据自己所需选择专业,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其次,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新型职业农民“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高素质、有文化”的特征。以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为依据,在注重实用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培育内容增设党建课、政策公共课、实践操作课等。每期第一节课为党课,安排党的知识、政策法规等内容的学习。此外,培育内容还增加了农业性质的专业教育,将农村政策和实用技术相结合,为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奠定基础。2017年7月20日,永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晖为第8期学员上党课

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要开设以下专业(见表1-3):表1-3 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业设置续前表(1)现代种植专业。主要开设林果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园林苗木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中药材生产技术、植物保护技术、果蔬商品化处理与贮藏加工、经济林生产技术等课程,也包括种植教学实践基地现场教学。(2)现代养殖专业。开设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草食动物养殖技术、特种动物养殖技术、家禽生产技术、活水养鱼技术、家鱼集约化生产技术、特种水产养殖技术、畜禽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等课程。同时,还组织学员到养殖教学实践基地实习。(3)农村电商专业。开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电商信息设备和互联网的使用与维护、农村电商实务、电商营销技巧、农资集中采购、乡村旅游电商、农产品网络营销、农产品物流等教学模块。同时,还组织学员到周边示范电商创业街考察和观摩。“三大专业”除了设置专业课,还设置种养综合课程以及公共课,帮助学员了解党建实务、微营销、“三农”政策、新型职业农民相关政策、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产业园规划等,重点以国家政策解读为主,帮助学员了解基层党建业务、“三农”政策,接受廉政教育。“培训中心”3本常用教材永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志雄上党课

从以上课程内容可以看出,专业课主要围绕专业特色,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突出市场化和技术化特征,确保学员掌握一技之长;公共课则强调加强党建、“三农”政策的学习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授课教师以永州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为主,以高校科研院所农学专家为辅,同时聘请农业生产基地的专家、企业家为客座教授,建立跨院校跨行业的师资专家库(共有53名专家学者,其中,39人来自科研院校,13人来自农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生态农场等生产实践基地,1人来自电子商务公司。有19位教授、14位副教授)。五、采用“中心+基地”为培育载体

永州市采用“中心+基地”为培育载体,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基地实践相结合。“中心”即永州市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培训中心,“基地”即实践教学基地。永州市委组织部发文确定第一批与第二批实践教学基地(见表1-4)。截至2018年7月,共确定实践教学基地53个,其中,种植示范点37个,养殖示范点9个,农村电商示范点2个,美丽乡村示范点4个,扶贫示范点1个(见表1-5)。表1-4 永州市关于实践教学基地的文件表1-5 永州市实践教学基地续前表

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为培育学员提供实习场所,并提供技术指导。(2)为学员解决就业问题。实践教学基地大多为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可吸纳优秀的学员直接作为基地职员,以解决就业的方式帮助其脱贫。

永州市通过“中心+基地”的培育载体,注重学员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齐头并进,以培育出理论知识突出、综合素养过硬的新型职业农民,从而达到突出实用、注重实效的培育目标。理论方面,永州市创新“课堂教、现场学”培育方式,建设“跨院校、跨行业”师资队伍,完善“重引导、重跟踪”培育机制。实践方面,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从课堂学习转向现场教学,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学、书本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坚持“怎样方便农民学,就怎样教”,坚持以实践为主,突出现场互动式教学,把培育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基地公司”中,真正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学,保证学员树立信心、掌握真本领。永州市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培训中心实践教学基地揭牌

通过“中心+基地”的培育载体,收到了多重效果:(1)学员提高了致富能力。(2)产生了带动脱贫致富的效应。(3)培育了农村后备党员。(4)培育了农村后备人才。

把优秀青年农民培养成党员、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优秀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为培养农村后备人才的“摇篮”,为村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活水源头”。在2017年的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参加培育的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有345名经过换届选举新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67名成为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六、建档与跟踪管理

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改变了以往培育仅仅是“一训了之”、缺乏跟踪管理的局面,转向学员全过程管理,管理途径包括:(1)搭建服务平台。通过建立网络学堂、创建微信群和QQ群等方式,提供技术服务,及时实地“会诊”,打造永久的“流动学堂”,解决学员的“训后之忧”。(2)建立电子与纸质两种形式的档案,便于管理。将学员的基本情况、培育情况、创业情况全程记录,分期、分班级存档,由“培训中心”负责管理,实现培育管理精细化,及时跟踪掌握培育成效。截至2018年7月,已建立16 600份纸质档案。另外,还有视频档案、电子档案等。(3)回访。以定期电话回访、不定期实地回访等形式进行跟踪管理,为学员及时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了解学员回乡创业情况,挖掘学员典型创业案例,由新闻宣传中心制成专题宣传片,依靠培育学员和农村致富能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截至2018年7月,“培训中心”已开展不定期实地回访162次,回访了涵盖全市各县(区)的493名学员,电话回访学员14 627人次。通过跟踪问效机制保障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效果,全过程跟踪学员培育成效和后期参与创业及产业发展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课程内容设置及课程结构,以进一步提高课程培育效率、巩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果。“培训中心”学员记录电话回访典型案例

1.陈辉:道县白马渡镇雷家洞村民,“培训中心”第8期种植1班学员。培育之前养鱼的规模很小,培育之后办起了集约化养鱼基地,目前养鱼规模已经达到8万尾。当前,15户村民正在向陈辉学习养鱼技术,准备扩大养鱼规模。

2.高井凤:江永县兰溪人,“培训中心”第8期种植1班学员。培育前种植80多亩鹰嘴桃,培育结束后决定扩大种植规模,计划在旅游地江永县勾蓝瑶寨开办“农家乐”和种植桃树林,供游客赏花游玩,增加收入。

3.王先荣:宁远县五龙山瑶族乡洋塘村人,2014年担任村主任。经过“培训中心”的课堂培育,现在养牛13头,并成立了养牛合作社,争取让更多的养牛农民加入合作社,共同致富。

4.何志豪:道县清塘镇人,在“培训中心”学习后,信心大增,把养鸡数量扩大到1万只。

5.胡玉民:新田县普通农民,在“培训中心”学习养殖技术并取得“真经”,现与温氏集团合作养猪2 800多头。

6.李志辉:蓝山县塔峰镇西埠头村人,“培训中心”第3期养殖4班学员。现任村支委委员、村委秘书。目前李志辉拥有食用菌8万袋、沃柑80亩、桃园80亩、葡萄800亩、柑园300亩、枣园50亩、鱼塘50亩,还有猕猴桃、火龙果、百香果等果树,正在筹划青蛙、龙虾养殖和发展乡村旅游。

7.黄建胜:宁远县上山脚同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共党员。通过学用结合,现建成2 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年出栏鸽子5万羽,养殖成年牛70多头,种植油茶2 000亩,蔬菜大棚20亩,稻田养殖50亩,带动90多个贫困户脱贫。

8.李甫生:蓝山县塔峰镇西外村人,参加“培训中心”第2期种植2班学习。2014年种植砂糖橘200亩,通过培育学习,2017年又扩大种植砂糖橘200余亩、台湾青枣80余亩,带动附近13户农民脱贫,共同发展种植产业。第二节 发展现状

截至2018年7月,“培训中心”已举办34期培训班,共培育16 600人。其中,2017年度培育21期、学员9 968人,2018年度1—7月培育13期、学员6 632人。

近年来,永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主要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服务组织等,种养大户还没有确定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其规模和等级。截至2017年12月底,永州市共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 118个。在不考虑种养大户的情况下,每个行政村约有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包括2个农业企业,2个农村专业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据统计,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 537家、农民合作社5 662个、家庭农场4 597个、农机服务组织322个,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头人和骨干人员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见表1-6)。表1-6 永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成

未来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将不断壮大,除“培训中心”学员外,永州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的在校生、永州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在校生、返乡能人等也将被纳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队伍。“培训中心”现已累计培育学员16 600人,未来还将培育33 400人。本次课题调研发现,受到国家政策的鼓舞以及农村未来发展机遇的吸引,越来越多的能人返乡创业,平均每年每村有1~2个能人返乡,他们将与其他8 000返乡大学生一同成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新生力量(见表1-7)。表1-7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队伍第三节 类型与特征

经过培育的1万多名学员返乡创业,涌现出了一批经营蔬菜、中药材、龙虾、甲鱼、藏香猪等特色产业的种养户。他们将种养技术传授给周围村民,累计带动3万余人脱贫致富。其中,有些学员以种植和养殖等生产经营为主,如扩大家庭农场规模、成立种植合作社或养殖合作社;有些学员则注册公司,将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相结合;还有部分学员通过电商将互联网与农业相结合。目前,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第二类是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型新型职业农民;第三类是技术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一、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

永州市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包括当地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见表1-8)。表1-8 永州市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代表续前表

道县蚣坝镇石马神村许立红曾是当地贫困户,2017年参加培训,学习水产养殖技术,养殖出生长快、肉质好、受市场欢迎的优质泥鳅,市场价达12元/斤。每亩田产出3 000~5 000斤泥鳅,年净利润可达30万~40万元,并带动10多户村民通过养殖泥鳅摘掉贫困帽。

道县营江街道办事处午田村朱习洪学习海虾淡养技术,创立道县鑫淼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了海虾淡养基地,雇用20人,并给7人传授海虾淡养技术。

祁阳县大忠桥镇江边村村支部书记郭小刚是一名党员,参加“培训中心”培育,学习油茶培育改造技术,油茶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以合作社的形式种植油茶,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吸纳全村现有的23户建档贫困户,带动全村人民脱贫致富。

冷水滩区牛角坝镇雷溪坪村党支部书记冯德友参加“培训中心”现代养殖班学习,回村后组织群众发展土鸡养殖,目前养殖蛋鸡12 000余只,还带动10户村民发展规模蛋鸡养殖,日产蛋6万余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永州市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培育获得专业化技术,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了种植、养殖效率,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组织化的农业产业。同时,这批“土专家”“农博士”在不断探索中扩大项目产业规模、增加经营效益,从而辐射带动更多的贫困户摘贫帽、迈小康。

调研发现,永州市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呈现以下特征:(1)生产经营规模较大。课题组所调研的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规模普遍大于当地平均水平。以种植业为例,宁远县柏家坪镇坝子头村李国训的烤烟种植规模已达13 000亩,聚合了全镇烤烟种植的农户,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带动了全镇农户就业,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养殖业为例,冷水滩区牛角坝镇冯德友、东安县大江口乡新麻塘村唐孟军的禽类养殖规模分别为15 000羽和24 000羽,并逐渐发展成为合作社,从原来的单一养殖变为集养殖、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2)依托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永州市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在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的基础上,依托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延长产业链,带来规模效益。以郭小刚、许立红、唐孟军、蒋作红等成功农民创业者为例,他们在发展自身产业的同时,通过建立合作社的形式吸纳农户入社,合作社已经成为永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主要方式,在课题组所调研的17个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案例中,有13人成立了农村专业合作社或者小规模农业加工企业。(3)农业效益可观。生产经营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为新型职业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从第一手数据来看,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的年收益一般在5万元以上(因油茶种植周期比较长,前两年的收益较低),最高年收入可以达到500万元。农业收入一般与其农作物的类型和种养规模直接相关,蔬菜水果类的种植收入要高于粮食种植收入。(4)带动效应明显。不仅自己发展,更要共同致富。永州市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技术扶贫、就业扶贫等方式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形成效果显著的“火种”效应。以何流勤为例,他所成立的香柚合作社每年需要雇用大量的工人进行打药、除草、施肥等,全村50岁以上的劳动力中有90%左右的人口在何流勤的合作社做过工。除了以就业帮扶的方式带动以外,何流勤还通过向周边村民免费传授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种植技术,使10户以上的农户直接受益,其中大部分为贫困户;李国训的烤烟合作社是以其规模优势带动全镇280户农户加入其中,解决了全镇1 700人以上的就业问题。二、企业型新型职业农民

永州市还涌现出一批以农业规模以上企业、龙头企业等法人为代表的企业型新型职业农民(见表1-9),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如湖南果秀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阳国秀、湖南野也味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蒋丽萍、永州零陵易购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唐辉龙等。表1-9 永州市企业型新型职业农民典型表前续表前续表前续

湖南野也味食品有限公司是经营本地农副特产的电子商务企业,致力于在双牌县打造“一县一特、一村一品”。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湘园剁椒系列(剁椒河鱼、剁椒兔肉、萝卜丝炸肉、原味萝卜脆、野生小笋),以及生态茶叶、原生态农副产品等,并获得绿色产品认证。公司每年营业额为1 000万元,净利润300万元。法人为蒋丽萍,目前已帮扶贫困户481个,按照保底价回收农户产品,为农户提供销售渠道。

永州零陵易购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永州农产品电商企业,2016年被湖南省认定为省电子商务企业。创始人唐辉龙,毕业于农校,助力永州市特色产品走出永州,带动老百姓种植促就业,从源头开始大力培育农业特色品牌。公司租种农户土地3 000多亩,并雇用、帮扶20多个贫困户、60人,扶贫绩效为每户每年6万元。“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果秀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品研发、果蔬基地、食品生产、包装制造、物流配送和国际国内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化食品企业,拥有一条完整的生态产业链。公司旗下的4个品牌与产品果秀、果愿、倍思达和宇秀,从事水果加工及食用菌种植。公司拥有10万余亩果园、2个果苗基地、1家果业公司,产品出口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8 000万元。公司帮助下岗工人再就业,帮扶返乡农民工再创业,每年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超过8 000个,直接带动超过12 000个农户脱贫致富。

道县营江街道办事处上汶村蒋楼喜建立种植合作社喜而登实业有限公司,已形成专业化产业链。该合作社与农户合作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农户做帮工,包括加工和包装;二是公司与农户签订协议,免费提供技术和种苗,农户种完之后保底回收。目前有60多户农民流转土地,在流转土地后成为上述两种形式的雇员。除此之外,还吸纳了9个贫困户。目前合作社金丝皇菊种植面积86亩,年销售额近500万元。

阳国秀、蒋丽萍、唐辉龙等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典型,具备强烈的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拥有充足的经济知识和市场经验,以专业化企业的方式运作农业产业,注重对雇佣工人的培育及管理,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体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特性。学员蒋丽萍介绍自己的电商创业经验

企业型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具有较大的经营规模。通过永州市企业型新型职业农民典型可以看出,企业型新型职业农民往往具有较大的经营规模。如黄俊成的宁远县好放心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粮食种植面积5万亩,刘道忠的东升农场富硒蔬菜种植3万亩,阳国秀的湖南果秀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拥有果园10万余亩,远超传统农民的种植规模。(2)具有较明显的带动效应。通过永州市企业型新型职业农民典型可以看出,企业型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明显的带动效应,通过入股、雇佣、帮扶传授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提高收入,最终脱贫致富。如欧阳植竹的香满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吸纳了2 000多名贫困村民以土地入股或雇佣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年均收入2万~3万元;阳国秀的湖南果秀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每年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超过8 000个,直接带动超过12 000个农户脱贫致富;黄俊成的宁远县好放心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吸纳3 735名贫困对象以扶贫贷款入股公司,年均增收1 400余元,并对500多个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采取订单收购方式,每人年均增收1 200余元。(3)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永州市企业型新型职业农民典型可以看出,企业负责人要有更自觉的责任意识和更广泛的责任要求。传统农民的责任仅局限于自己的家庭成员,而新型职业农民要对消费者、工人、生态环境等负起相应责任。如阳国秀的湖南果秀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周时胜的双牌湖湘农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刘道忠的东升农场等企业均已拿到了有机食品的认证,通过有机生产方式,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又为消费者提供了放心的绿色产品。(4)具有现代化的经营能力。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文化、懂技术,还要会经营。企业型新型职业农民往往具有较好的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和现代化的生产经营能力。通过新型职业农民的现代化经营能力,永州市诞生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如黄俊成的宁远县好放心米业有限责任公司、阳国秀的湖南果秀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均为省级龙头企业,唐善平的金易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蒋丽萍的湖南野也味食品有限公司等均为市级龙头企业。(5)具有经济人属性。传统农民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而新型职业农民则充分进入市场,把实现自身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职业发展目标。如阳国秀的湖南果秀食品(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21亿元,出口创汇6 822万美元;刘道忠的东升农场,年产值可达1﹒3亿元;黄俊成的宁远县好放心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年销售收入可达1亿元。三、技术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

永州市技术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依托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包括农药施用、化肥施用、机械化等技术服务人才,或依托农机服务组织,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等环节。以农机服务组织为例,截至2017年底,永州市各类农机服务组织322个,农机维修网点473个,农机经销点749个,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1﹒8万户,农机大户(农机原值20万元以上)554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258家。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土地面积31﹒8万亩,服务作业面积187﹒98万亩,解决农民转岗再就业2﹒1万余人。江华县兴农农机合作社、宁远县三农农机合作社、永州市利农农机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永州市利农农机合作社等5家现代农机合作社被评为“2017年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永州市技术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大部分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阶段性从事农药、化肥、农机或其他绿色农业生产服务。(2)具有专业技能,如具有病虫害防治、有机化肥配比及使用、农机操作等专业技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多方面的专业服务。(3)具有一定规模的自有农业产业,同时提供专业服务。农机合作社插秧技术服务员正在插秧小 结

本章介绍了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发展情况,根据调研的典型案例,论述了永州市生产经营型、企业型以及技术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永州市在就地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致力于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支撑上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并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有益探索。通过“六大转变”创新性地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以培育为抓手、以技术为关键、以产业为基础、以脱贫为核心、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培育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开启了培育职业农民探索之路。永州市“党建+产业技术扶贫”模式让数以万计的、经过培育的“政治素养高、掌握一技之长”的实用农村人才活跃在广大农业农村一线,为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一支具有开创精神、扎根农村的实用型职业农民队伍(在“培训中心”参训的农机服务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的带头人和中坚骨干)应运而生,一些具有开创意义的独具特色的培育教学模式得以运用,一批教学成果包括新型职业农民理论得到总结、完善和提炼。永州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理念和成果,为深入了解现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运作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章 新型职业农民概述第一节 内涵第二节 特征第三节 类型第四节 地位和作用

永州市采用“党建+产业技术扶贫”的模式培育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积极投身到农业的建设中。本章以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状为基础,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进行界定,对比传统农民总结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类型进行划分,并论述新型职业农民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节 内涵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历史的推动者。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农经济社会的传统农民已经很难承担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任,限制了我国农业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鉴于此,我国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中缺乏人才支撑的问题。

新型职业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的,是一个阶段性、发展中的新概念。2005年11月,《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农人发〔2005〕11号)首次提出“职业农民”的概念,指出以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作为培育对象,把他们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2007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化分工,培育一批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201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求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

新型农民和职业农民,是农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其中,新型农民强调的是传统农民的身份转换,而职业农民则强调为传统农民赋予一种职业属性。新型农民和职业农民是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农民的发展方向,并最终统一在“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之中。一、从传统农民到新型农民

传统农民大多缺乏专业知识,农业生产的目的多为自给自足。而新型职业农民素质高、农业技术水平高,适应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的需要,突破了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桎梏,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农业生产。当前,传统农民的农业收入不高,务农积极性也逐渐降低,而新型农民拥有较高的农业技术,从事大规模农业生产,收益较高。随着国家制定扶持政策,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新型农民队伍,使得新型农民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二、从传统农民到职业农民

美国的人类学家沃尔夫指出,职业农民是充分进入市场,把农业当成产业,利用自身能力和素质使其利润最大化的从业人员。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农民市民化、兼业化情况非常普遍。传统农民是依靠户籍制度划分的,一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因为户籍原因而被认定为农民,而事实是大量传统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多元化,无法专心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国家呼吁启动农民职业化进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并以此获得农业报酬的农民,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而非一种被动接受的身份。因此,随着农业发展呈现出巨大的潜力,返乡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也开始加入职业农民队伍。职业农民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和农民职业道德,其特征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高素质、有文化”,相比传统农民更强调时代性、现代性。

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是社会发展和人才进步的关键因素,而培育职业农民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职业化的新型农民挣脱了小农经济的束缚,进入了围绕市场形成的农业产业专业化分工体系。他们把农民作为一项职业,熟悉农业专业知识,掌握了稳定的职业技能和专业化的管理经验,遵守职业道德、岗位明确、职能细化,赢得了社会的认同。

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其内涵:(一)爱农业

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为深厚的农业情怀、农村情结,对农民有认同感、对农业有亲近感、对农村有归属感,能够献身农业、扎根农村。“爱农业”,一方面表现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精心呵护土地,长期培植地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表现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体体现在对消费者负责,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对环境负责,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污染和破坏环境;对后代负责,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为子孙后代留下最宝贵的可利用资源。(二)懂技术

兴农富农,技术先行,懂技术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必备素养。新型职业农民是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农民,“懂技术”既包括掌握相关农业技术技能,如高产优质、防灾减灾、绿色安全、设施装备等,也包括适应农业科技进步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和转化能力。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农民职业技术培育和考试,获得关于农业生产和经营技术的资格证书,并能够切实利用好技术实现农业增产、扩大农业经营规模,还能把技术传授给他人,实现技术扩散效应,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三)善经营

现代农业不是小农经济,而是大农业,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等全过程。“善经营”是指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经营主体,了解农产品市场需求,能够根据市场信息,判断市场需求变化,从而进行科学生产决策;能够合理安排劳动力、农用机械等生产要素组织农业生产,有效防范和应对生产经营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的风险。面对错综多变的市场环境,新型职业农民善于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具备一定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市场开发等能力。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自产自销,而是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大生产,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四)高素质

新型职业农民在发展农业生产、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还肩负着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重视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熟悉党和国家对“三农”相关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有积极向上的理想。他们敢于创造和追求新的生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新型职业农民遵守职业道德,文明生产、守法经营、讲求信誉,是高素质的现代农业生产者。(五)有文化

新型职业农民有良好的文化基础,一般通过培育掌握了较高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具备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新型职业农民热爱学习,崇尚知识,能够灵活利用农业部门机构、培训学校、书籍和网络等各类信息渠道,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不断解决新问题、发现新机遇。他们不仅自己掌握了文化知识,还向他人传授文化知识、分享学习心得,是乡村里的“文化人”。能够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提供文化支持。

由表2-1可知,不同角度对新型职业农民有不同的定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