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1 18:20:49

点击下载

作者:丘木生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试读:

总序

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运用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若没有作为潜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转化器和产业升级转型的助推器的职业教育,先进的科学和设备就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再好的设计也只能是一张图纸,成不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产品。现代职业教育的勃兴是伴随着现代工商业的繁荣发展起来的。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新科技革命,世界发达国家进一步推进和发展了职业教育。

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都是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有4000所左右的高等院校,其中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就有3000多所;在德国,读完高中后有70%以上的学生读的是高等职业院校;澳大利亚仅有2300多万人口,而高等院校就有400所左右,其中有近300所是高等职业院校。就当前国际范围内来讲,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最高者莫过于德国,职业技术教育被誉为促进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高等职业院校,如英国的多科性技术学院、法国的短期技术学院、瑞士的高等职业培训学院、加拿大的社区学院和俄罗斯的高等职业学校;印度、马来西亚、阿富汗的综合技术学院;韩国的初级职业大学、我国台湾地区的高等专科学校和工业技术学院等。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数人接受的高等教育应当是高等职业教育。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不能将职业教育狭义地理解为实利教育。以前的教育尽管名称不叫职业教育,但实际上都具有职业教育的性质。我国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说,职业教育就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2006年时任总理温家宝考察重庆第二财贸学校时说:“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各个方面,面向各个阶层,面向人人的(教育)。”接受职业教育关乎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

在我国,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观念:职业教育似乎是低一等的教育。其实,纵观全球教育理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不是层次的区别,而是类型的区别。普通教育有中等、高等之分,职业教育也有中等、高等之分;普通高等教育有专科、本科及研究生之分,职业高等教育也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之分。当前,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格水平逐渐提高,在硕士甚至是博士层次出现了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这些现象表明,各国都在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积极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

从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兴行业的层出不穷,人们转岗择业现象日趋频繁,加之人本主义和终身学习思潮的涌动,世界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逐渐偏向满足人全面发展的需要,现代职业教育已从单纯培养职业技能走向培养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已成为国际共识。有人从各种能力的关系角度,将现代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两种。专业能力或称岗位能力,是指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专业技术指标和方法完成某一项工作任务的能力,是传统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重点;非专业能力又称综合职业能力、通用职业能力(英国称为通用能力,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称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为基本能力,我国香港地区称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是指超越专业能力而对整个职业生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基本能力。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研究报告中首次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及外语应用。普适性是职业核心能力最主要的特点。对劳动者来说,掌握好核心能力,可适应就业择业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解决难题,不断创新,同时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调整自我,和谐地与他人合作相处。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能使每个人获得满意工作和幸福生活的有效能力。在德语中,“关键”一词原意为“钥匙”,“关键能力”意味着“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教育部在2006年颁布的16号文件中指出,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尽管目前各国对非专业能力的概念认识还未能达成一致,但总的来看是相近或相似的,在大的方向上是趋于一致的,重视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目前,从大量的资料和企事业单位所反映的情况来看,一些刚就业的人员和职场中的人群所欠缺的并非专业能力,而是职业核心能力。这些人,或合作意识不强,或沟通能力欠缺,或个人和团队管理能力差,或创新意识薄弱,或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等。这就对职业核心能力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要变过去注重课程本身的严密性、完整性、系统性和权威性为注重学习者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变对“技术应用”和理论上的“必须够用”的简单、片面理解为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必要性的全面深刻的认识;在教学方法上,要让学生边学边用,以用促学,学以致用,变过去为就业而学为为提高就业能力而学,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变专攻一种技能的学习为寻求多种技能的学习。顺应这一发展需要,国内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开始呈现出一种火热局面。但纵观职业教育教材市场,还是以专业能力教育的课程教材居多,而有关职业核心能力教育的课程教材品种亟须开发创新。

正是基于上述意义,我们编写了这套“现代职业核心能力教育丛书”。该丛书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围绕现代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提升和综合素质训练,拟由文化素养读本、职业道德素养读本、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社交礼仪与口才、信息能力与应用文写作、团队合作和发明创新七个系列组成。为确保内容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每个系列又分中等和高等两个层次,每个层次由一种到数种课程教材构成。全套丛书预计可产生20种以上的课程或教材。丛书的选题紧扣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现代职业核心能力的界定(参见《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丛书编写者都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高等学校或职业院校教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科学,理念先进,且突出实用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职业教育的发展异军突起: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上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无论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在规模和质量方面都已步入前所未有的阶段。

我们期望大家的辛勤劳动和本套丛书的出版,能对高职、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核心能力教育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高级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1)曾宇辉 刘雪庚2015年3月20日————————————————————(1) 曾宇辉,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刘雪庚,原广东省韶关市技师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东省韶关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绪论

中国有句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事业成功的导航仪。哈佛大学的一项追踪研究表明,没有明确目标的职业生涯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实际上,只有4%的人能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而他们成功的共同点就在于他们早早地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并且始终坚持。一、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在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或社会客观条件,确定其最佳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一)有利于发掘自我潜能,增强职业竞争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正确审视自我、发掘兴趣爱好并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引导大学生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运用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通过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对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潜能,对自身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不断增强职业竞争能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通过就业指导老师的指导,借助信息化的职业倾向、职业类型测量分析等各种测试题目、测试软件,更好、更全面地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二)有利于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作用就是使自我分析与职业分析达到平衡,从而促使大学生寻找到人生的真正使命,实现人生目标。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职业价值观,从而影响大学生职业方向的确立、职业岗位的选择以及在职业活动中的情感、态度、意志与品质的培养。健康积极的职业价值观有利于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优化,有助于职业生涯设计的预期指标及指标的组合关系的优化,有助于将职业生涯设计变为现实,并提升实现的速度。因此,大学生要认清形势,准确定位,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合理安排大学的学习生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正确选择既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优势,又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职业岗位,提升个人品质,丰富职业知识,明确职业意向,从而使职业选择更加理智和顺利;还能够促使大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精神推动力,使其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的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激励大学生为了成功实现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三)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安排大学的学习生活

SWOT分析法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比较清楚地认识外界的机会与威胁,避免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切实际性,还有助于大学生进行准确的人生定位,并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灵活运用好四年的大学时光,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活,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挖掘个体潜力和资源优势,谋求自身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大学生应正确地认识自我,着力培养某些职业特质;拟定适合自身情况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树立有长远意义的职业理想,从而规划、指导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制订合理的行动计划,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而进行各种准备;客观地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职业目标与理想。如此,才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正确的选择,才不会虚度大学时光。(四)有利于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追求完美人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逐层推进的,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功的职业规划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获取维持人类自身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有助于大学生获得别人的赞赏、尊重、地位和荣誉,获取合理的报酬,实现人生价值,从而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在法制化建设不断完善、民主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价值;促使大学生追求包括健康的生理、健全的人格、丰富的知识、多方面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在内的全新生活。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通过确立职业目标来规划职业生涯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五)有利于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匹配,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正确定位,自觉地将个人的职业理想与国家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重点塑造大学生的职业化精神,使大学生在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职业兴趣,分析评估相关的职业,形成明确有弹性的职业认知,做出理性的职业生涯决策与有效的行动;能够使大学生有效地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根据差距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锻炼实用的职业技能;能够促使大学生提升责任感、主动性和抗压能力,最终使大学生的职业技能等各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最大限度地避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职业目标与理想、发展目的与计划的统一,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匹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更全面地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促进大学生和谐就业,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更加稳定、有序。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要突破障碍、激发潜能、实现自我,它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或工具,可以促使大学生养成一种能力,使其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一个重新审视、评估的机会,并不断调整自己,修正可执行的计划,为自己的每一个人生阶段创造最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正如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需要目标一样,只有经过规划的职业人生,才有明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政治学上的自我管理概念最早来自空想社会主义及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狭义的自我管理是指工人直接参与各个企业的基本决策,广义的自我管理则是整个经济的民主组织形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自我管理是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方面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类型的民主。而作为一个发展心理学概念,自我管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进行的约束和监控,它是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自我管理是一种利用个人内在力量改变自我行为的策略,普遍运用于减少个人不良行为与增加优良品质方面。(一)自我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管理革命,自我管理是使大学生适应社会组织和知识经济发展、毕生从事有意义的工作的必要条件。在人类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管理学领域也必将出现一场极其深刻的管理革命。自我管理,或将被称为“没有管理的管理”,“无人管理”正是这个变革中的重要趋势之一。当然,现代管理所追求的自我管理指的是全员参与管理,人人自我管理。因为,管理的目标不仅是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对被管理者的行为进行控制,更主要的是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治能力,最终使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己管理自己。自我管理是帮助大学生脱离激烈的市场竞争困境的有效途径。因此,大学生只有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从自己的优势着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毕生都从事有意义的工作。(二)自我管理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管理的真谛是帮助员工提升竞争力,而自我管理是最好的管理,是管理的极致。从成本/收益观点来看,自我管理是令人向往的目标,因为它可以使企业减少雇佣管理者的货币和时间成本;同时,它也可以使管理者腾出精力处理更加需要重视的长期的关键性问题。管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实现有效的管理。管理的有效性是衡量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实现有效管理的关键又在于实现公司全员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理论上突破了以往管理理念中普遍存在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对立关系,而且在实践中体现为:①使管理者通过这种全新的、最经济的管理方法摆脱了长期面临的困惑;②节省了管理费用;③能够使员工保持工作热情,确保了企业组织的永续经营和发展。(三)自我管理是真正人本主义的体现

真正的“人性化管理”,是帮助和引导员工实现自我管理,而非要求员工完全按照已经设计好的方法和程式进行思考和行动。人本管理理念是指创造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开发人的良知、潜质和智慧,同时关心人、激励人,从而促使人全面发展,实现自身价值。通过自我管理,员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本管理是对人性的肯定和赞美,是一种崇高的信仰和情感,自我管理正是对人本管理理念的实践与发展,是对真正的人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体现。员工的自我管理是一种积极的目标,但是真正做到却非常不容易:领导者和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培训、帮助和引导的技巧,还需要极大的热情、耐心以及正确的态度。然而,虽然许多企业在推行人本管理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普遍缺乏对员工的帮助和引导,效果不甚理想。(四)自我管理是人生成功的基础和途径

杰克迪希·帕瑞克(Jagdish Parikh)在他的《管理者的自我管理》一书中说:“现代教育教给我们的几乎全部是关于外部事务的,世界就在那儿,它们如何运作,如何操控,如何管理,但是,在人们所知和行动之间,却有着‘缺失的一环’,这就是‘自我管理’。”他还表示:“除非你能管理‘自我’,否则你不能管理任何人或任何东西。”个人的进步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我管理,成功是与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紧密相关的。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智力、情绪或性格的某个单项指标是否突出,而是取决于各单项之间的合理乃至最佳匹配,即取决于智商与情商的有机结合,而这种有机结合则需要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一个有较高自我管理能力的人,不仅能较合理有效地安排各项人生任务,而且在客观理解他人、摆正自己与他人的位置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优势,于是便在自身与环境、主观与客观这两个方面都能够实现对基本条件的最佳利用,把自己安排在一个最能做出贡献的地方,从而大大提高事业和人生的成功率。自我管理不仅能帮助自我高效地服务于组织,更能使其自如地舒展身心;换句话说,也就是使自我不仅拥有更丰富多彩、心满意足的个人生活,同时又能使自身的知识、技能、态度、创造性智慧和意识有机地组合,使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更有效地融为一体。任何一个成功者的成长过程都离不开严格的、科学的、不懈的自我管理,否则就无法遇逆境而不折,处顺境而不惰。(五)自我管理有利于青年学生及国民的素质的提高

有效的自我管理是促进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根本途径,也是人的现代化的基本目标。过去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教育,只偏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对年轻人的培养中,我们应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相结合,而这种能力培养就包括了对年轻人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人以全方位的素质实现个人发展,并适应社会的发展。人的现代化必须通过个人的自觉意识和活动来实现,并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起点和归宿。人的现代化是促进个人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根本途径,但是这离不开个人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人实现现代化的现实条件和基础,构成了人的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和内在机制。实现社会行为的自我管理正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行为的自我管理是个体达到现代化和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总之,自我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是真正人本主义的体现,是人生成功的基础和途径,有利于青年学生及国民的素质的提高。三、当代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就业乃民生之本,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及社会的安定和谐。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相比2014年的727万毕业生增加了22万,待就业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之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也给应届毕业生就业带来较大的压力,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还在加剧,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由此可见,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意义重大而深远。(一)毕业生自我认知与社会需求错位,“精英情节”导致就业方向狭窄

被喻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自小被灌输“精英”意识,过分强调自身价值而忽视了社会需要。近年来,多数毕业生择业时依然倾向于一线城市,政府部门及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和上市公司等传统“精英”企业受到毕业生的热捧,然而这些单位招收的人数却在不断减少,竞争日益激烈;相比之下,市场需求量大的小企业、民营企业提供的岗位最多,对大学毕业生的渴求有增无减,但鲜有人问津。长期以来,毕业生对民营企业存在薪酬福利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发展空间小等错误认知。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多数民营企业已经走过创业阶段,资本积累和业务基础都在不断地提高,面对人才荒的瓶颈,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及薪酬福利待遇;同时,二、三线城市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对人才的需求,为毕业生带来了职业发展的新机会。例如,三星、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纷纷加大了对二、三线城市的投资,再加上近几年“人才回流”的热潮,已有部分毕业生转而关注如杭州、西安、天津、长春、济南和哈尔滨等二线城市。“就业难”并不是难在岗位的缺乏,而是难在毕业生对未来方向、社会需求的认知错位及自我认识的不完善。(二)高校毕业生结构错位,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毕业生仍然扎堆财务、人力、贸易和高级管理等看上去“轻松”且“高端”的职位,而忽视需求不断增加的服务类、销售类岗位,最终导致高端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以及低端技工、服务人员供不应求,而中端的普通白领供给过剩。究其原因,一是毕业生对服务类、销售类岗位存在误解,同时认为蓝领技工等职位门槛低、工作压力大、职责不规范、劳动强度大而报酬相对较低,不适合手握大学文凭的毕业生;二是毕业生对职位的发展前景缺乏了解。服务类职位需求旺盛,但大学生盲目择业导致供需缺口较大。职能性岗位往往上升通道短,常常有职位“天花板”;而看似低端的销售类岗位能够提供较高的绩效提成,增加收入,职位发展通道也相对宽广。(三)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结构性矛盾突出

毕业生扎堆在IT、环保、能源、信息和电子等朝阳产业,导致朝阳产业竞争力暴涨,传统的医药、制造、加工等行业备受冷落。腾讯、华为和百度等成为校园招聘中最受关注的公司,而汽车业和制造业成为校园招聘中备受冷落的行业。资格证书的热度间接反映了对应职位的热度。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的繁荣,刺激了对应资格证书考试的热度。从近两年的搜索热度来看,建造师资格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司法考试是最热门的三类资格/职称考试,但是人才市场上对这三类初级人才的需求逐渐饱和,因此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证的热度与往年相比,已有大幅下降。以往以高薪、高职、明星人物频出为优势的IT、信息和电子等行业,近年来受到广大求职者的追捧,“人才热”现象导致朝阳产业人才局部饱和;而“程序猿”“IT民工”“码农”等网络名词的出现,也体现了这些行业人才过剩、职位层级低、工作压力大等特点。事实上,朝阳行业的高薪优势明显丧失,而企业淘汰率高、人员流动过快等不安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职业发展。反观医药、制造、加工等传统行业则出现技术、生产人才的巨大缺口,近年来薪酬增长速度惊人,正成为高薪人才的“摇篮”。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前景最不被看好的红牌专业有:生物科学与工程、法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动画学、美术学、艺术设计、体育教育;前景需要预警的黄牌专业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英语、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前景最被看好的绿牌专业有:建筑学、地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车辆工程、城市规划、船舶与海洋工程、审计学。(四)毕业生能力素质普遍低于岗位要求,或选择逃避就业

校园招聘活动中常见的宣讲会、介绍会和就业指导等很难让毕业生深入了解企业的制度、文化,从而进行自我职场规划和职位定位。毕业生对职场信息掌握的不到位,导致其在职业道路上处于迷茫状态;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工作适应能力不强,实际动手能力较弱;普遍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心理素质不高,抗挫折能力差。企业传统的“高薪留人”“高压管理”思路遭到心态浮躁、缺乏耐久力的新生代职场人的反感和抵抗,导致频繁跳槽和裸辞现象的发生。加上来自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毕业生在受到求职打击、四处碰壁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迷茫、焦灼的状态,在悲观的情绪中失去方向,从而失去就业信心,不敢投递简历或选择逃避就业。(五)价值观、需求偏离,企业与毕业生产生代沟

随着企业人力发展不断趋向成熟,在人才成本管理上更加精打细算,招聘“性价比”高的毕业生并将其培养成为企业后备力量已成为趋势。然而部分企业对“90后”自由、独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了解欠缺,导致部分企业未能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仍然沿用针对“70后”“80后”传统的集体管理模式,忽视了个性化管理。通过解构我们发现,“80后”的父母大多为60年代出生的人,这一父母群体集体意识强,对社会缺乏安全感,致力于艰苦奋斗,被他们教育出来的“80后”大多继承了通过自己的奋斗提高生活品质的精神;而作为“90后”父母的70年代出生的人,享受过经济改革的各种红利,生活水平得到跨越式提高,被他们教育出来的“90后”毕业生往往没有生活压力,不为金钱工作,更看重工作的趣味性和个人喜好。这一代中的频繁跳槽和裸辞现象,让企业大为头疼。

目前,在校大学生仍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还有部分学生抗压能力差,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应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帮助其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能力及职业理想、时代要求,尽快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制订人生规划,合理有效地规划大学生活,提高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为将来成功就业做好准备。【案例分析】

26人争抢环卫工作“香馍馍”

广州市环卫局下属单位公开向社会招聘的第一年,286个本科生、研究生竞争13个职位,其中26人抢一环卫工作岗位。普通人难以忍受的工作环境,却得到高学历才子的青睐。就是广州市卫生处理厂化制车间一个要终日与病、死禽畜打交道的职位,竟引来19名本科生和7名研究生角逐。小左就是当时从26个本科生、研究生中脱颖而出的优胜者,拥有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研究生高学历的他说:“当时是有一些选择,在应聘这里之前我也在环保公司做过。但是这里的环境已经不是以前那样什么都要手工做,而且待遇很稳定,又有各种保险、公积金,不是见不得人的职业。”

作为一个名校研究生,为何选择与这些病、死禽畜打交道呢?小左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就业压力很大是个现实问题。

据悉,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为了就业,搞出各种各样的名堂。比如,曾有个女同学拿自己的“少妇”艺术照作为应聘简历的封面,本打算以此吸引招聘方的眼球,结果没有一个用人单位给她面试的机会,还惹得社会一片哗然。还有一些人为了获得一份工作,居然做起了“面霸”。更有甚者,在自己投简历总是没有用人单位理睬的情况下,干脆“找”上门去强行要求企业对其进行面试……分析:

案例中硕士研究生争当环卫工和上述种种求职怪招一样,可能都是缘于学生对职业生涯缺少规划。有专家认为,硕士研究生争当环卫工虽不是不可,但总的来讲,是一种资源浪费。这也恰恰印证了国家有关人事研究机构的一份调研报告所云:我国还是个人才资源浪费严重的国家。面对就业竞争激烈的局面,我们的解决之道应该是:规划好自己的目标职业,尽量做与其相关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报酬低也值得,因为参加这样的工作你是在给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获取并积攒经验);任何人做任何工作,至少要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前景,另一个是“钱”景(这本身无可厚非);如果是刚进入职场的毕业生,哪怕你是硕士研究生,也应该在选择职业时注重前景而不是“钱”景;如果你现在所选择的行业不是你打算永久待下去的行业,请尽早撤离。【知识链接】

韶关学院刘荣万校长寄语2015届毕业生:行动·自信·感恩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四年前,也是在这个体育馆里,你们身穿新生军训的迷彩服,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开启了自己的大学之旅;四年后的今天,同样在这个体育馆内,你们个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带着对大学的留恋与不舍,带着我们的祝福与嘱托,结束了这段美好的大学生活。

这也许是你们在大学的最后一堂课。跨过今天,迎接你们的将是另一片崭新的天地。

所以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要跟大家分享几个关键词:

第一是梦想与行动。

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一眨眼你们就要毕业了。我不禁要问“时间都去哪了”?穿梭在时光隧道里,我们看到,四年来大家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也是蛮拼的。教师证、会计证、普通话证、律师证、计算机证和四六级证等,每个证书背后都能看见你们努力的身影;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十佳青年、社团活动积极分子和各类比赛获奖证书等,每一项奖励和荣誉的背后都能看见你们奋斗的青春。的确,青春苦短,就像李宇春说的:“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我非常欣赏大家的这股拼劲、这股干劲。我也希望,你们能将在大学里的这股干劲和拼劲,带到你们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去。

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同学们,行动起来吧,去创造更加精彩的未来。

也许今后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你会遇到更激烈的竞争、更艰难的选择、更严峻的考验……但是,无论何时,请不要忘记大学四年这段奋斗的青春,不要放弃追求梦想的权利。有多少次的跌倒,就要有多少次的站起,这才是行动的真正含义。

第二是自信与从容。

四年前入学时,可能韶关学院并非你们心中理想的大学;四年过去了,可能现在你还觉得手上的证书分量不够,但是请不要忘记:它是你用四年的青春和努力换来的结晶。谁也无法轻视它,除了你自己。也许,院校会有层次不同,但是梦想绝无贵贱之分;也许工资会有高低之分,但是幸福的确是冷暖自知。

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你可能富有或者贫困,你可能幸福或者悲伤,但无论何时,请你不要失去自信,不要放弃追求幸福的权利。

韶关学院建校57周年来,至今已经培养了十几万名毕业生。他们的足迹遍布了全国各地,甚至走出了国门。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另一部分也在经营着自己的小幸福。无论是哪一种,他们都是学校的骄傲和荣耀。

今天,在座的你们,有的即将成为教师、公务员,有的即将成为商人、工程师等等。你们今后是要成就大事业还是经营小幸福,一切的选择权都在你们手上,现在就下定论,还为时尚早。我作为学校的校长,在这毕业的最后一堂课上,只想告诉大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忘记天高地厚,何以冲上新的高度?如果你能打破心中的畏惧,就能打破过去的自己,就能打破所有人的想象。

第三是感恩与回报。

感恩是什么?感恩是对曾经养育你们成人的父亲母亲的一个拥抱;是对曾经传授过你们知识的老师兄长的一声感谢;是对曾经留下过你们青春足迹的母校的一种眷恋。

感恩是通往幸福的大门。感恩,让我们意识到,一个人在成长、成才、成功的过程中,都不是完全独立的,都是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的。当你们身处困境无法超越的时候,要学会张开双臂,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他人的帮助;当你们渡过难关、渐入佳境的时候,要学会感恩与回报。因为表达感恩不仅是一种社交礼貌,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充满感恩的人能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压力,具有更强的抵抗力。即使在困境中,他们也能发现美好的东西。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请大家静静地想一想,那些曾经给予过你们爱与帮助的父母、老师、朋友和母校,轻轻地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说到这里,我也要对抚养你们成长成才的父母们说声“谢谢”;对四年来传授你们知识与道理的老师们说声“谢谢”;对四年来一直不断努力的你们说声“谢谢”。

同学们,你们将走出校门,奔赴社会大舞台。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母校的心总是和你们连在一起,并将陪伴你们一路前行。如果说母校是一支永恒的进行曲,那么你们就是她放飞的一个音符,无论你们将来汇入哪一首歌,都跳动着她的旋律。我们期盼,你们在将来的人生历程中,能够弹奏出属于自己的最强音,与母校一道合奏出共同发展的乐章!

最后,祝各位同学一路顺风,鹏程万里!谢谢大家!2015年6月18日(资料来源:刘荣万.寄语2015届毕业生:行动·自信·感恩.韶关学院校园网,http://www.sgu.edu.cn/test/News_Details.aspx?id=51342)

大学生活指导篇

第一章 大学生活指导

大学生活是自由的,但不是不着边际的散漫;是多彩的,但不是缺乏美感的随意涂鸦;是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的,但需要你用自我约束去填充。

第一节 认识大学

一、何谓大学

大学,泛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的高等教育组织,包括大学、学院和高职高专(专科院校及高等职业院校)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学”一词,首先是指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这本书,它是《礼记》中的一部,相传为曾子所作,但近代许多学者认为其是秦汉之际儒家的作品。此书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大学》一书中的“大学”即大人之学,亦即未来君主、人臣治理天下的必修之学。

据文献记载,大学作为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在我国,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的成均和上庠。汉代时,中央设立太学作为最高学府。隋代以后,太学改为国子监,唐代以后,出现书院,如白鹭洲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和茅山书院等都是著名书院的代表。不过,中国古代的高等学府和西方现代的大学存在差别,尤其官办学校以培养治理国家的仕人及从事文化教育的文人为主,学科上自然科学尤为缺乏,所以到了近代中国整个传统教育体系就面临着转型。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新学堂中的“高等学堂”和“大学堂”属高等教育,例如北京大学的前身即“京师大学堂”。

在英文中,大学一词为“university”,是由“universe”(宇宙)这个词派生而来的。“universe”的前身,在拉丁文中为“universus”,是由表示“一”的“unus”和表示“沿着某一特定的方向”的“versus”构成的,因此,“universus”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universum”是“universus”的中性单数形式,用作名词时指“宇宙”,派生词“universitas”也指“个人的联合体,社团”。今天的“university”首次被记录下来是在大约1300年,当时就是用来指某种联合体。在更早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附近的Academos建立“Academy”,教授哲学、数学、体育,这被一些人认为是欧洲大学的先驱。

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是从教会办的师徒结合的行会性质的学校发展起来的。欧洲中世纪的大学主要有三种形式:教会大学,是学生和教师在校长领导下形成一种密切配合的团体,如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公立大学,由学生选举出来的校长总揽校务,如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等;国立大学,由帝王征得教皇认可而建立,如西西里的腓特烈二世成立的那不勒斯大学、卡斯蒂拉的斐迪南三世成立的萨拉曼卡大学。1088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Bologna)建立的博洛尼亚大学,被认为是欧洲第一所大学。这所学校先由学生组织起来,然后再招聘教师。而有“欧洲大学之母”之称的巴黎大学,则是先由教师组织起来,之后再招收学生。1810年,威廉·冯·洪堡建立柏林大学,将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并确立了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原则,这被认为是现代大学的开端。这种模式最早被美国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所效仿,到现在一直被世界各地的大学广泛采用。二、大学生活适应

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说:“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也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对个人未来发展具有奠基性作用。怎样适应大学生活?具体来讲,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或矛盾。(一)大学学习与中学有所区别

大学的学习是外松内紧的。和中学相比,大学很少有人监督,也很少有人说教。在这里没有人给你具体的学习指导,考试不排名,也不公布分数,但这绝不等于没有竞争。进入大学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模式,学生课后不仅要消化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且要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发展自己的专业才能。可以说,自我规划、自主学习和自我管控水平的高低,成为影响大学学业的最重要因素。(二)人际交往很重要

大学生素称“天之骄子”。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的同学,人人有个性,个个有特长,同学之间稍不留意就可能造成人际交往危机。据某高校毕业生反映,班里竟有40%的学生是在“人际冷漠中度过了大学四年”。进入大学后,重要的是超越封闭的自我,确立健康的集体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发展。(三)理想让渡现实

许多大学生凭借高考取胜的心理优势,对自己、对未来、对生活,存有强烈的不切实际的想法,而一旦碰壁,便会产生失落感。多次反复以后,便热情下降,情绪消沉,生活无序,或在牢骚中度日,或产生盲目的逆反心理。克服盲目乐观或“自我中心”意识,是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矛盾的关键。(四)学会与异性交往

大学生性生理完全成熟,性意识觉醒,对异性产生好感;大学相对宽松的与异性交往的氛围,也使得大学生们原本被压抑的性生理、性心理得到释放。而我国中学有关青春期的教育近乎空白,因而大学生普遍缺乏成年人性生理、性心理以及性道德、性法制方面的知识和与异性交往的技能,这使得相当多的大学生面对异性的求爱、自己对异性的爱慕以及失恋、性骚扰等情况时不知所措;恋爱不成就“仇恨异性”,甚至做出打击、报复等行为。这些都需要高度重视,因为爱是需要学习的。

第二节 大学学业规划

大学是一个全面提升自己的舞台,未来的人生应该从认认真真地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绘制一张美丽的蓝图开始。一、大学学习的特点

大学学习与中小学相比有明显区别。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自主学习特点鲜明

首先,大多数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是自愿选择的,是他们所感兴趣的,因而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高。其次,大学生除了要学习基础知识外,还要掌握各种专门知识,成为某学科的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更善于自觉、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大学生的求知欲、观察力和思考力都很强,学习自由度相对增大,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合理地安排学习计划,而这需要更强的学习主动性、自我组织性和较强的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设计的能力。同时,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某些选修课,独立地阅读各种书籍,制订学习计划,采用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也体现出较大的自主性。因此,大学阶段的学习虽然也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比中小学时小得多。有的同学虽然进入大学,但仍然采用中学的学习方法,任何知识都希望教师来“喂”,不善于自主学习,这显然不能与大学学习生活相适应,最终将影响其学习效果。大学教师也应认识到这一点,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二)专业学习目标明确

大学学习实际上是某种专业性学习,从入学开始学生就有了专业定向,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们可以逐步成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结构合理、能力强、具有创造性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各种素质结构,都被深深地打上了专业的烙印。为此,大学学习要正确处理“博”与“专”的关系,做到“博”与“专”的统一。“博”指的是学习知识的广度,“专”指的是学习知识的深度;“博”是学习成才的基本条件,而“专”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俄国的季米里亚捷卡曾说过:“一切学科你都要知道一些,但有些学科你要知道其中的一切。”这段话很恰当地说明了大学学习“博”与“专”相统一的要求。大学生既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也不能忽视专业课的学习。忽视前者,不仅学不好专业,而且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忽视后者,则可能成为“身无长技”且“一事无成”的“废品”。(三)学习方法多种多样

大学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几乎是学习唯一的途径;而在大学,虽然课堂教学还是主要形式,但大学生可以依靠多种渠道来获得知识。大学有学识渊博的教师群体、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和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学习途径有选修课、学术讲座、教师科研、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学习方法有自学、实验、课堂讨论、看参考书、做读书笔记或论文。大学生,尤其是大学高年级学生,自习时间较多,往往有一半或更多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这些都是大学增长知识和才干的有利条件,都有利于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四)学习内容精专前沿

和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明显的探索和研究性质。大学课程多,单元授课时间信息量大,教学内容具有高深的理论性、鲜明的定向性和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大学教师上课的内容既要立足于课本,又要拓展国际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科学发现等前沿知识。人文学科的内容变化更大,知识更新更快,这就要求大学生的学习观念从正确再现教学内容向汇集百家之长、形成个人见解的方向转变。大学生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作业到独立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都带有明显的探索性质。国家建设也需要培养出大批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五)学习任务繁重,竞争性强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处于人生中学习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属于最富有朝气的群体。学习是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也是他们未来事业的基础。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掌握本领是大学生的重要职责。

大学生除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外语、计算机等多种课程,学习任务繁重。大学的环境决定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不轻松,搞好学习不仅要有刻苦的精神,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处理好各种矛盾才能更好地投身到学习中去;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很多,都要依靠大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这些都说明,大学学习同时也充满压力和竞争。二、大学学业规划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大学是学习的天堂。学业是大学生面向未来的立身之本、就业择业之基,学生应当努力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完成学业。大学时光如白驹过隙,大学生必须做好学业规划。(一)大学生活从学业规划开始

大学学业规划,就是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专业学习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为自己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以及为实现学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换言之,大学学业规划,就是大学生通过解决为什么学、为谁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以确保自身顺利完成学业,为成功就业或开辟事业打好基础。只有及早制订学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学业目标,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机会,获得成功。(二)树立正确的学业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完成好大学学业规划,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业观。所谓学业观,就是对所学专业、课业的态度和认识,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及人生前景。当代大学生在学业问题上存在着种种误区:或对学业含义的理解过窄(以为主要是学好功课),或过分强调热门专业及个人兴趣(忽略社会需要或轻视专业学习),或对学业角色定位不准(主要依靠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引导来学习),或对未来职业期望过高(只准备到收入或工作条件好的单位去工作)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同专业学习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社会要求干什么有机地结合起来。(三)科学的学业规划内容

以本科四年为例,科学的学业规划内容应该包括:①四年学习的总目标是什么?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习目标分别是什么?③每学期如何度过?每月如何度过?每周如何度过?每天如何度过?四个寒暑假如何度过?双休日和每年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假期如何度过?④功课或专业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业余爱好或个人发展的目标是什么?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的学习目标是什么?⑤主要学习方法、作息制度、交往处世原则、生活工作学习纪律和自我激励与惩罚措施是什么?学业规划的目标、内容和行动措施要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每一天,确保严格执行。(四)正确处理四种关系

科学的学业规划,要正确处理以下四种关系:(1)学业与专业的关系。重视学业要从珍重自己的专业开始,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常言道,“学一行,爱一行”。只有把自己的爱好和社会发展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专心致志地去掌握专业知识,获得专业技能,培养过硬的专业本领。(2)学业与职业的关系。学业即“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黄炎培语)。在学习期间,大学生应自觉地学好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锻炼专业能力,以期在将来的从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学业与事业的关系。将自己现在的学业、将来的职业和未来的事业联系起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认识所学专业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作用和发展前景,立志献身其中,在工作中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4)学业与就业的关系。就业与学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就业是学业的导向,这有助于大学生专业报考的选择、学业目标的调整、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外延的拓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就业也是衡量学业成就的重要标志。想要就业好就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广博精专的知识、较强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以及创新精神,这些都应当在完成大学学业的过程中养成。

第三节 大学生活管理

广义的大学生活管理,包括学业管理、人际关系管理、时间管理、爱好与特长管理、社团活动与课外兼职管理。一、大学学业管理(一)当代大学生学业存在的问题(1)学习目标缺失。一是没有明确目标,虽然平时好像很忙碌,但由于缺少具体的学习目标,其实是陷入了“有事则忙,无事则闲”的状态,真正所学并不多;二是目标不确定,在学习中表现为人云亦云,别人干什么就跟着干什么,有盲目跟风的倾向;三是目标大而空,完全脱离了自身实际,也没有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同样不能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2)学习动机功利。目前大学生重实用知识、轻人文社科知识的趋势越来越严重。校园里常见“逃课族”,他们不愿去上那些以后在找工作时没有明显作用的课程,逃课去学英语、计算机和用人单位要求的各种资格证考试所需的内容。很多同学学习的动机和目的就是将来找一个报酬高、待遇好的工作,把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是否有用作为学习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标准,觉得有用就肯学、想学、苦学、乐学,没有用就不肯学、不想学、少学、厌学甚至逃学。(3)学习方法不当。很多同学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也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考前突击学习的现象很普遍。从可利用的资源来看,很多同学对大学图书馆的利用率很低,而真正利用网络来学习的学生也不是很多。(4)自制力太差。大学里的各种诱惑让人眼花缭乱,有谈恋爱的,有玩网络游戏的,有打台球的,有吸烟酗酒的,更有逃课忙着赚外快的……其实很多人都是盲从,看见别人这样做,自己抵不住诱惑也这样做,最后发现其实自己是盲目的。(二)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造成大学生学业表现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包括学业在内的大学生活缺乏规划。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参加高考成为高中生唯一且明确的目标,在学校、家长的压力下,高考这一阶段目标受到过度强化,其他目标,包括人生目标都反过来让位和服从于它,有的甚至就将高考成功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至于考上大学后做什么、怎么做,却很少有人认真去思考,更不要说做好切实的规划。

如何防范和克服学业不良问题?大学生应该在学业管理上狠下功夫:(1)树立自主学习理念。大学学习是一种层次更高的、需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的学习,学生自己安排自习、阅读、钻研学问的时间,要学会独立思考、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就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在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当务之急。(2)培养学习兴趣。在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大学生要学会将有趣的学习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进行学习,并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得津津有味。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内容过深或过浅,都会降低学习兴趣,只有所学内容新颖陌生才能诱发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因而大学生还要学会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人们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科的特点引起的,因此大学生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培养自己对该学科的特殊兴趣。当然,学习兴趣的培养更主要的还是应该与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使学习兴趣深深扎根于人生理想的沃土,变兴趣为志趣。(3)学会计划管理。一天做什么?一周做什么?每个月如何度过?每个学期如何度过?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既然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大学生就应该养成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的事情的好习惯,力戒茫无头绪,力戒四面出击,力戒虚度时光,力戒拖延和磨蹭。(4)苦练意志品质。大量的学习实践及成才经历证明,坚持、恒心、毅力等意志品质是最终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具有良好学习心理品质的大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能以坚强的毅力战胜学习上的各种困难,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自觉抵御各种不健康因素的诱惑,承受和应对学习上的挫折,从而取得骄人的成绩。如果已经受到学业不顺的困扰,应该注意不良情绪的排除,克服焦虑与恐惧心理,避免由于连续的学业失败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同时,也不要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努力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二、大学人际关系管理(一)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1)以自我为中心。自幼倍受家庭宠爱与呵护,在人际交往中,更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出发,对别人期望高、要求严,对自己约束松、要求低。在与同学、朋友、老师相处的过程中,较少去体会别人的想法与感受,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及换位思考的能力。(2)消极闭塞。平时沉默寡言,形单影只,独来独往,性情冷僻,沉稳有余,激情不足,很少与同学交流,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也使其他同学不愿与其交往。自卑心理致使一些同学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出现不自信、敏感、猜疑等现象,害怕、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心情抑郁。有些同学一旦看不惯别人做的事,听不惯别人说的话,便当即反驳,毫不留情。有些同学性格恬静,不喜张扬,习惯于迁就、忍让,不善于与人坦诚沟通,总是委屈自己,结果与他人的关系也未处理得当。(3)功利化。过分重视人际交往的功利性,“有用即交往”,“有求即结识”,“用处大的深交,用处小的浅交”。注重“往前看”,用得到的就想办法结交相识,用不上的就不交往;忽视“向后看”,缺乏感恩意识。(4)虚拟淡漠。“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互诉衷肠”,可谓是对某些大学生交际现象的形象描述。网络交往虽然可传递思想情感,但无法感受到现实人际交流的色彩,长此以往必然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匮乏而使其趋向冷淡。加之一旦在现实交往中受阻,就会转向虚拟世界寻求安慰和满足,导致其更加沉溺于网络,最终导致退缩孤僻、自我封闭,致使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对大学集体生活忧心忡忡、自身定位过高和过于留恋旧的人际关系等,也会对大学生融入新的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产生阻碍作用。(二)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造成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除了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包括互联网)外,最不可忽视的是来自自身的因素。大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且从学校到学校,社会阅历肤浅,思想意识单纯。学习内容多集中于书本与理论知识,虽掌握了较为扎实的理论与书本知识,但因生活阅历简单,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多以学习为基点,被幸运的光环所笼罩,往往过誉自己,导致在分析自己、处理与同学的关系时,极易产生困惑与错觉。

大学生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呢?(1)心态很重要。首先要明确,自我中心主义是集体生活的大忌,必须坚决摒弃。试想,你在家里是宝贝,宿舍同学又何尝不是呢?所以,不能要求别人事事迁就自己,要学会尊重、宽容、忍让、关心他人。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心理学上将这一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