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波的(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1 19:38:09

点击下载

作者:孙毓修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加里波的

加里波的试读:

出版前言

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曾经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他的散文《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作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蓬勃朝气,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

或许是受到梁启超先生的感召,1908年冬天,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推出了一套系列丛书——《少年丛书》,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这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部历史人物类学生课外阅读丛书。首任编辑和作者是林万里,第二任编辑是孙毓修,孙毓修是这套丛书的主要作者,后期加盟写作的骨干还有国学大师钱智修。他们都博览中外,以精准而严格的眼光审视中外古今文化资源,选取其中有益于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材料,予以整合,编写成册。这套书出版以后,广受少年儿童的欢迎,每册前后加印达几十次,若整套书累计,恐怕达到数百次之多,发行量之大,影响力之广,在二十世纪的人物传记类图书中堪称罕见。《少年丛书》前后出版了近三十余种,每一册传主为一位中外历史名人。我们在全国各地经过多方的搜寻,共得二十八册,其中中国名人十五位,外国名人十三位。每篇先叙述名人的生平传记,后加以作者的评论,根据时事,启发少年,借以激励少年树立远大志向,明确奋斗目标,成就健全人格。著名作家茅盾在阅读这套书后曾评论说:“记事简明,议论正大,阅之足以增长见识,坚定志气。”这套出版之初即为砥砺少年志向的书影响了当时无数少年儿童由此走上振兴中国之路。著名作家张天翼、赵景深、陈伯吹等,都曾深受这套书的影响。《少年丛书》的三位作者,都是当时学贯中西的通儒,不仅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也有睁眼看世界的非凡眼光。撰写本套书册数最多的孙毓修先生,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目录学家、藏书家、图书馆学家。他同时还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除了《少年丛书》,他还先后主编出版《少年杂志》、《童话丛书》等,被茅盾誉为“中国童话的开山祖师”。

另一位作者钱智修,浙江嵊县人,字经宇,是著名的国学大家,博古文学家,东方学派思想家。他在学时,就以“国学国文湛深,文章洛阳纸贵”赢得尊敬,并被上海多家进步报馆争揽为特约撰稿人。1911年毕业后,他应编译所长高梦旦之聘,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1920年7月他任《东方杂志》主编,长达12年,是该杂志有史以来任期最长的主编。他还参与编辑《辞源》及《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931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秘书长。

第三位作者林万里是民国年间著名的报人,原名獬,又名白水,字少泉。他幼承家学,又拜名士高啸桐(商务印书馆创始人之一)为师。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在杭州参与创办求是书院、养正书塾、东城讲舍、蚕学馆4所新式学堂,任求是书院总教习;后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宣传新思想。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出任《警钟日报》主编,宣扬孙中山及其领导的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帝制取消后,林万里重操新闻旧业,创办过多份报刊。

鉴于每位作者独有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热点,每位编者对人物都有自己的选择。孙毓修所撰写的大部分是中国历史名人,而且写作的视角也非常独特,如其所写的《玄奘》是一个历史人物,而不是《西游记》中的唐僧。现代的普通读者对玄奘的了解绝大部分是来自于《西游记》等小说,而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却鲜有人知——玄奘取经并非唐太宗支持,相反还受限于当时的法令,他冒着生命危险才得以出境。这就需要有人为读者打开另外一扇窗户,还原真实的玄奘,而不是小说中的文学形象。茅盾先生对孙毓修所写的《玄奘》评价很高:“可以说是内容翔实,深入浅出,既宜于少年阅读,也使成年人增加历史知识。”再如《苏秦》,作为一位著名的辩士,《史记》必然为之列传。孙毓修在写苏秦游说各国发言的时候采用了《史记》中记载的史料,而在后面的评论部分对苏秦的表现作了恰当的点评,分析苏秦游说秦、燕、赵、韩魏、齐楚的过程,阐述了苏秦辩术策略的不断提高。对于国外人物的选取,孙毓修也是偏爱励志型的,如德谟士,从一个小人物成长为大演说家;彼得大帝,从受制于人,成为欧洲赫赫有名的皇帝。

另一位作者钱智修,先后写有《林肯》、《苏格拉底》、《拿破仑》等,这些都是西学东渐后中国人十分崇仰的外国名人。值得注意的是,钱智修秉承严复所主张的信、达、雅翻译原则,特别讲究传记所含的真实性。他所抒发、张扬的传主虽然都被列为人们仿效的楷模,写法却不做作,更没有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更改史实。

林万里所写的外国传记和钱智修的作法大致相近,即在第一章抒发己之传记宗旨,后文谈及传主读书之术、治学之道与其行事风格,并进行了点评。此外还有其他人关于传主的言论,更有编译者自己的评论,以引导少年儿童正确地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一味盲从。《少年丛书》的最大特色,就是“记事简明,议论正大”。书中除了记叙人物的生平故事之外,作者的评论也让这套书大为增色。其议论宏富,既能够结合少年的成长特点,指明如何学习书中人物的优良品质,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对于引导少年如何立志修身,大有裨益。

这套书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全部用文言文写作,语言凝炼,文笔流畅,保持了中国传统作史传的鲜明特色。当时,白话文风已经悄然兴起,而作者能够不从时髦,采用文言写作,甚为难得。以至我们今日再读此书,依然能够体味到文言笔法的无穷魅力。然而考虑到近百年来,国人的文言文水平已经一落千丈。今日的大部分少年,阅读文言文尚有一定困难,因此我们特别组织人员,将全套书进行了白话翻译。尽管我们做了最大的努力,文言文的神韵依然是难以用白话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希望少年朋友通过阅读这套书,体会文言文的独特魅力,进而热爱和学习文言文。《周易》有云:“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说的就是多学习古人的嘉言懿行,对我们修身立德至为重要。古人尝言:“童蒙养正,少年养志,壮年养德。”少年时期是人生至为关键的时候,这个时期树立什么样的志向,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往往会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人生成就。而一个人少年时期读的书,也足以改变他的一生。在今日少年课外读物良莠不齐的状况下,《少年丛书》堪称鲜有裨益少年的优秀读物。若今日的少年,能够认真研读这套《少年丛书》,对于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健全人格、完善道德情操将大有裨益。或许,今日的风华少年,即是将来成就伟业的千古豪杰、泽被世人的大圣大贤。勉哉!勉哉!

为什么要读名人传记——《少年丛书》白话语译序

我从小很喜欢读书,可是,因为身处偏僻山村,小的时候却无书可读。那个时候,家中只有父亲买的一本《古文观止》,儿时翻阅过无数次,虽看不太懂,却记忆深刻。有人说,儿童时期读的书,一生也难以忘记。此言确实不虚。

没有想到的是,儿时无书可读的我,日后竟然投身于出版业。今天,我国的出版业已经非常发达,给少年儿童读的书也非常多。可是,若细心寻求,真正的好书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给少年儿童介绍历史文化的书。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与这套百年前的《少年丛书》结缘,这套当初专为少年而写的中外名人传略,让我眼界大开,没想到,百年前的前辈们,竟给少年们创作出如此优良的传记读物。要知道,给少年儿童写作,比给成年人写作更难,尤其是给人物作传,既要符合历史史实,不可随意编撰,又要注意引导青少年如何取其长,避其短,以免误人子弟。因为,作为历史人物,不可能处处皆堪为今人楷模。这就需要作者要极富有爱心、责任心和严谨精神,才能让读者从中获得纯净的人生智慧。可以说,目前各种写给青少年的人物传记,很少能与这套《少年丛书》相提并论的。

这套书中的二十八位中外名人,大多数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但是对于他们的生平事迹,也许就知之甚少了。读了他们的传记,方知欲为圣贤豪杰,需下一番苦功夫才能有所成就。“人人皆可为尧舜”,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圣成贤的资质,然而虽有圣贤之资,也需后天的不懈努力,方能成就一番伟业。所以,这一套书作者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读者了解一下名人轶事,而是以伟人的事迹启迪和激励少年朋友,树立人生的志向,汲取这些英雄豪杰的人生智慧,修身立德,练就自身本领,最终成为造福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这套书虽然是写给少年看的,并不意味着就不适合大人阅读。大作家茅盾就曾大力推荐这套书。现在的青年人,乃至家长、老师,若能读读这套书,对于人生事业,教育子弟,也是大有益处的。可以说,这是一套老少皆宜的好书。《少年丛书》在当时之所以大受欢迎,销量巨大,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套书每册文字量不大,文笔流畅,史实可靠,评议精彩,这都是许多普通名人传记所不具备的。因此,这套书深受读者欢迎,也就不难理解了。

读名人传记,重在学习名人的智慧和经验。正如文天祥所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有涯,知也无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寻求到人生的价值,获取人生的智慧,而不浪费光阴?《少年丛书》中的这些圣贤豪杰,就是我们的榜样。他们身上伟大的人格,比如孝友、善良、爱心、坚毅、勇敢等等,这些人性的光辉,都是我们的学习之处。

我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将这一套书作了白话语译,希望今天的少年们,能够喜欢阅读并且从中汲取智慧。若能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够有所收获,那就不负当初写作这套书的三位老前辈的一片苦心,而我们的工作也就没有白做了。

这一套书规模宏大,在校对和语译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错误,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少年丛书》语译小组 主编 萧祥剑第一章绪论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甚矣。人心之不可侮也。夫匹夫犹不可以夺志,而况号曰社会者乎?亡国之民,犹不可以狎视,而况其俨然以国民称者乎?人之生也,其生命托于灵魂,而灵魂实隶于躯壳。故躯壳一敝,而人遂亡。国家之结合,其基础在于人民之意志,故意志一消,而国乃灭。然则即其国之既亡,苟其人民恢复之精神,一日不死,则恢复之事业,亦一日不息。而恢复之机会,亦终有来贲之一日。

不观罗马之事乎?罗马当驱佳里亚民族而奠居于意大利也。幅员之大,迈于前古。东界挨乌佛拉托河,西临大西洋,南至亚非利加,北逾多瑙河,侵入亚麦尼亚诸地,非里太尼亚及英吉利之一部,皆为所辖,何其盛也。迨纪元后四百余年,西罗马陷落,意大利全土乃为日耳曼族所有。五百年时,东罗马皇帝更复其地。自是之后,遂为罗马法王所居。至八百年,文艺复兴,复古之说渐盛。国民缅怀故国之念,自兹乃起。千一百年前后,日耳曼人,领有南意大利地,束罗马帝国。自是遂亡,意大利诸州,分崩离析矣。其后虽稍得自由,然终在人肘腋之下。若罗马、若西西里、若托斯卡那、若巴尔马、若莫底那诸国,皆为奥大利属邦。奥人造兵驻其地,而法国亦垂涎诸州,常与奥斗。于是意大利乃得乘间成恢复之业。夫意大利之亡,千有余年矣,然而国民惓怀,祖国之志,未尝一日衰,卒能光复旧物。然则国之未进于文明者,斯已矣。若夫于世界中,号为文明古国者,必有独立自尊之心。根器既厚,种子殆难遽灭。吾愿世界之人,对于此种国民,不可过于易视。吾尤愿国民之有此资格者,勿自易视,而甘为人之奴也。

吾今为加里波的传,顾乃于罗马之事,独有所述者。则以加里波的者,亦不过时代之产物也。彼之精神,社会精神之表现也,彼之结果,社会之结果也。故当时之意大利社会,第恐其无独立之性耳,既有如彼之独立性,则虽不有加里波的,亦必有他之英雄与加里波的相若者起而为之。故凡为国民者,不可无崇拜英雄之心。然崇拜英雄,非倚赖英雄之谓。特自视聪明才力不及英雄,即当奉其身,以供英雄之驱使耳。若夫狃于空论,而怠于实践,社会之责望于英雄者甚深,而自忘己之责务,而号为英雄者,亦复诋諆社会,巧以逃责。则全社会之精神,与其国家,既不相属,灭亡之祸,可翘足以俟矣。

虽然世间固有如是之现象乎,吾不敢不信之,而吾又不忍遽信之。吾尝稽之历史,凡号称文明之国者,如印度、如埃及、如波兰、如希腊、如罗马,其亡国之后,能成光复之业者,未及其一二也。夫郁之愈深者,发之愈暴,事势固尔。然与其在他人肘腋之下,而方图反抗,何如及时努力,以亟谋其自存之方。乌乎,读“如此江山坐付人”之诗,吾不能不为世之青年人勉也。

据宗教家之说,则谓造世界者,为造物主。虽然,是说吾不敢信,吾所敢信者,则以造国家者,决为英雄。夫彼印度、埃及、波兰、希腊,非与意大利同其为亡乎?乃意大利卒能始亡而终存,而彼印埃波希诸国,至今不复,何也?则以彼数国者,不产有加里波的其人而已。虽然,彼数国即产有加里波的,亦胡济焉。社会人人无独立自由之精神,无光复旧物之思想,虽百加里波的,且不能以免亡。故凡可以立国者,赖有英雄也,而相与助英雄而立国者,又赖有其时之社会。彼华盛顿之谋北美独立也,战争盖七年焉,倘非十三州人民,咸有独立之思,华盛顿其曷济矣。

即使楚国只剩下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说的极是。因为人心是不可以侮辱的。平民百姓尚且不能剥夺他们的理想,更何况那些自己号称是社会者的人呢!亡国的人民,尚且不能轻视他们,更何况这些自称为故国国民的人呢!人生在世,他的生命依托的是灵魂,而灵魂实际是属于身体的。所以身体一衰败,人随后就会死亡。国家的建立,其基础全部在于人民的意志。所以人民意志一旦消沉,国家就会灭亡。然而即使这个国家已经灭亡,假设这个国家人民恢复了复国的精神,只要这种精神一日不死,那恢复国家的事业,也就一日不会停止。而恢复国家的机会,也终究有一天会到来。

没看到罗马人复国的事迹吗?罗马人应当是在驱逐了佳里亚民族后,定居在意大利的。他们国土面积之大,超越了前面所有的朝代。东边边界挨着乌佛拉托河,西边靠着大西洋,南边到了亚非利加,北边越过了多瑙河,到达了亚美尼亚等地方,非里太尼亚及英吉利的一部分地方,都是它的辖区,那是何等的繁荣昌盛啊。等到纪元后400多年,西罗马陷落,意大利全境被日耳曼人所占有。约公元500年时,东罗马皇帝收复了所有土地。从那以后,罗马便为罗马法王所占有。到800年时,文艺开始复兴,复古的说法慢慢兴盛。国民缅怀自己故国的情绪,从此慢慢滋生。1100年前后,日耳曼人占领了意大利南边的领土,控制了罗马帝国。随后罗马帝国灭亡,意大利各州,分崩瓦解。后期虽然稍微有点自由,但是始终还是在别人的制约之下。比如罗马、西西里、托斯卡那、巴尔马、莫底那等国家,全部属于奥大利的邦国。奥大利派兵驻扎在这些地方,而法国也一直垂涎这些地方,经常和奥大利争斗。于是意大利得以趁机恢复了国土。本来意大利已经灭亡差不多已经一千多年了,然而国民眷恋故国,对恢复国土的意志没有衰退一天,最终光复了自己的国家。但是国家最后没能进入文明国家的行列,便已经停滞不前了。像那些在世上能称之为文明古国的,国民必定有独立自主的自尊之心。国家的根基、基础雄厚了,立国的种子就很难被毁灭。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人,对于这样的民族,不要过于轻视。我尤其希望国民里有这样资格的人,不要轻视自己,而甘愿成为别人的奴隶。

我如今为加里波的写这篇传记,但对于罗马的事情,单独有讲述。但是加里波的这个人,也不过是时代的产物而已。他的精神,是当时社会精神的表现;他取得的成果,也是社会的成果。所以当时的意大利社会,就怕没有独立的愿望,既然已经有了独立的愿望,那么即使没有加里波的这个人,也必然会有其他的英雄与加里波的一样的人站出来。所以凡是国民,不能没有崇拜英雄的心态。然而崇拜英雄,并非是说要依赖英雄。特别是那些自认为聪明但能力不如英雄的,便当奉献自己,以供英雄差遣。如果只是习惯空口说白话,而废掉疏忽了平日的实践,但社会对于英雄寄予的希望比较深,但他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这些号称为英雄的人,也同样会毁谤污蔑社会来逃避自己的责任。这样,全社会的精神,与自己的国家就没有从属关系,那么灭亡的灾难,便可翘足以待了。

虽然这是世间固有的一种现象,我不敢不信,但我又不忍心那么快的相信。我曾经查考历史,但凡是号称文明国家的,比如印度、埃及、波兰、希腊、罗马,他们的国家灭亡以后,能够成功光复国家伟迹的人,不到十之一二。那些积郁越深的人,爆发时就会越猛烈,这是事情固有的形势。然而与其在别人的控制之下,而试图去反抗,不如及早努力来谋取自我生存的办法。唉,读到“如此江山坐付人”的诗句,我不能不和现在的青年人一起共勉啊。

按宗教家的说法,则说创造世界的人,是造物主。虽然,这个说法我是不敢相信的,我敢相信的,是创造国家的人,一定是个英雄。比如说印度、埃及、波兰、希腊,并非是和意大利一起灭亡的,但是意大利灭亡后最终可以生存下来,而印度、埃及、波兰、希腊这些国家,到现在都不能复兴,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这些国家,没有像加里波的这样的人而已。虽然如此,就算其他国家有加里波的这样的人,也是没有多少用的。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都没有独立自由的精神,没有光复故国的思想,即使有一百个加里波的,也不能免于灭亡。所以,凡是可以独立建国的,都是因为国家有英雄出现;而同时帮助英雄建立国家的,又要依赖于当时他所在的社会有建国的精神。华盛顿当时谋求北美独立,战争打了大概七年多,倘若不是当时十三州的人民,都有独立自主的思想,华盛顿又怎么能够成功呢!第二章加里波的幼时及水夫生活

加里波的者,名祚塞夫,加里波的其姓也。西洋名人,多以姓为字,故世但称之曰加里波的,不复称祚塞夫。父名多麦尼,为水夫。母名丽金多氏,贵族家女也,皆意大利人。千八百七年七月二十二日,生加里波的于意大利尼斯地。

加里波的幼时,好为游戏。一日游郊野,见草间有蟋蟀,就而捕之。蟋蟀跳遁,加里波的以手猛扑之,伤其一股。加里波的见之大悲,持归,入室涕泣良久。

加里波的年十二岁,与从兄某,猎于山中。道出河上,见有一妇,在河沿浣衣。妇忽坠水,道旁人观者,但挺立而呼曰:“妇坠水矣!妇坠水矣!”顾莫肯援。加里波的遂解衣跃入救之。水流湍急,几溺。努力挽妇向岸而泅,遂得免。

加里波的少入神道学校读书。然性不喜宗教,专究天文、地理、算术诸学,欲为航海业。年十四,私与同学约,乘一小舟,径航海中。人告其父母曰:“加里波的驾舟趣入海矣。”其家大惊,急沿海岸追及之。归家后,日郁郁不乐。父母以为忧,意加里波的既好海上生涯,不如听之,乃命加里波的航海。加里波的既得父母之命,就航海之生涯,则大喜。一日航行俄罗斯海湾,入夜,月明浪涌,海天如洗。加里波的乐甚,与同行数人同上陆,入酒肆沽饮,酒酣赌棋。加里波的忽投子而叹曰:“嗟夫,诸君,吾辈奈何以有限之光阴,而作此无益之事乎?行矣,自今以后,吾更不复为此。”对弈者以加里波的败兴,甚怒。既闻其语,乃感动,敛子而罢。又一日,航行至旧罗马府。罗马为今意大利故国,其强盛时代,大类西秦,后为日耳曼蛮族所略,遂至分崩离析,不可收拾。加里波的至罗马故都,见废殿断垣,荒宫幽草,零落于夕阳晚霞之中。乃感慨不自禁,喟然而嗟曰:“乌乎罗马!尔昔日之光荣,今安在也?尔庄严华丽之遗迹,犹留于人间也!宁使志士仁人过兹土者,空为尔吊耶?抑语彼以光复尔之旧物耶?乌乎罗马,吾若舍尔,将安归也。”加里波的言既,乃更为激抗之词曰:“罗马乎,吾誓,必恢复尔。”

自是之后,加里波的日以恢复罗马为己任,乃至魂梦之所萦绕,精神之所寄托,无一不在于此。其志一,故其业能成也。【批评】

启蛰不杀,方长不折。古之圣贤,非好为是迂阔,母亦欲自养成仁爱之性,使家国天下之被其泽耳。观加里波的不能忍一蟋蟀,乃能推之而救浣衣之妇人,乃能推之以救全意大利。殆所谓善推其所为者非耶,不然则亦不过妇人之仁而已矣。

加里波的之投弈具,何等决心。今人当游戏安乐时,耽之忘反,其结果不免为庸人。故青年人必当时时自警,勿谓恶小而为之,则庶乎不至于自暴弃也。

全国心理,所以能巩固者,必藉历史上之事。观加里波的以游罗马故府,顿起恢复之雄心,则历史事迹,其有以启发后人者不浅矣。吾国历史上之人物事迹极多,祖如黄帝,师如孔子;人物如汉武秦皇,宫殿如南京之明故宫,墓坟如南京之孝陵。何在不足以为观感,乃国人熟视若无所睹。其神经质亦未免太薄弱矣。青年男女,尚兴起哉。

加里波的,名字叫祚塞夫,加里波的是他的姓氏。西洋人的名字,多数都是以姓氏为名字,所以历史上称他为加里波的,而不是祚塞夫。他的父亲叫多麦尼,是一位船长;母亲是丽金多氏,是个贵族的女儿,父母都是意大利人。1807年7月22日,加里波的出生于意大利的尼斯地这个地方。

加里波的小的时候,很喜欢玩游戏。有一天,他在郊外玩游戏,看见草丛间有蟋蟀,便靠近草丛去抓蟋蟀。蟋蟀跳着要逃走,加里波的用手猛的扑过去,伤了蟋蟀的一条腿。加里波的见此十分悲伤,拿着蟋蟀回了家,在房里哭了好久。

加里波的12岁的时候,和他的一个堂兄,在山里打猎。他们途径河边时,看见有一个妇人,在河边上洗衣服。妇人忽然落入水中,河边的其他人看见,只是站着大喊:“有妇人掉到水里了!有妇人掉到水里了!”但都不肯伸手援救。加里波的于是脱了衣服,跳入水中救人。水流十分湍急,有好几次他都差点溺水。经过努力,他牵着妇人游向岸边,最终妇人幸免于难。

加里波的年少的时候,进入神道学校读书。然而他天性不喜欢宗教文化,专门研究天文、地理、算数等学术,最想从事航海业。十四岁时候,便私下与同学相约,乘坐一艘小船,直接航行到了海中。有人告诉了他的父母,说:“加里波的驾驶着船向海里去了。”他的家人听后十分惊慌,急忙沿着海岸追赶,把他他带了回来。回家后,加里波的天天郁郁不乐。父母为此很担忧,想着加里波的既然爱好海上的生活,不如就听他的,于是差遣加里波的去航海。加里波的得到了父母的允许,可以从事航海生涯,十分欣喜。一天他航行到了俄罗斯海湾,夜晚时,月色明亮,浪花奔涌,大海和天空如洗过般干净。加里波的十分高兴,与同行的几人一同登陆,到酒吧喝酒。大家开怀畅饮,赌博下棋,玩得很高兴。加里波的忽然扔掉棋子叹息说:“唉,各位,我们为什么要用有限的光阴,来做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呢?走了,从今以后,我不会再做这样的事情了。”和他下棋的人认为加里波的扫了兴致,十分生气。随后听了他说的话,很感动,收了棋子。又有一天,他们航行到了旧罗马府的地方。罗马是现在意大利的故国。罗马强盛的时候,就像是中国的秦朝时期,后来被日耳曼民族侵略,最终分崩离析,无法再维系。加里波的到了罗马故都,看见到处都是废弃的宫殿和残垣断壁、荒凉的宫殿和幽深的荒草,零星的分布在夕阳晚霞之中。于是加里波的感慨万千,情不自禁,他喟然长叹道:“唉,罗马啊!你过去的光荣岁月,现在在哪呢?你庄严华丽的遗迹,尚还遗留在世间!难道这只是为了让有志之士、仁义之人经过这里时,仅仅为你吊唁吗?还是说想让他们光复你先前的辉煌?罗马啊,如果我舍弃了你,我又将回归何处呢?”加里波的说完,更是慷慨激昂道:“罗马啊,我发誓,我一定会恢复你昔日的荣光!”

从这之后,加里波的每天都把恢复罗马过去的辉煌做为自己的梦想,甚至到了魂牵梦绕的地步,精神上所有的寄托,没有一样不是在这个上面的。他的意志非常坚定且专一,所以他能成就自己的事业。【评论】

动物冬眠蛰伏时不杀,树木生长时不砍。古时的圣贤,并非都是思想迂腐而不切合实际的人,父母也想让他们自己养成仁爱的天性,让天下国家都可以享受他们的恩泽与庇护。从加里波的不能忍受蟋蟀受伤,便能推想出他为什么要救洗衣服的妇人,便能推想到他会以拯救整个意大利为目标。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从一个人的善行可推算出他所做的不会是坏事,要不然他也只不过是妇人之仁而已。

加里波的能扔掉棋子,这是何等的决心。现在的人在游戏享乐时,无不沉溺于其中,甚至忘了回家,他们的结局便沦为碌碌无为的庸人。所以年轻人要时刻自我警醒,不要觉得坏事小就无所谓,这样到最后也不至于自暴自弃。

全国人民的心理,凡是可以巩固的,必定都是凭藉历史上的事情。加里波的游历了一次罗马国的旧府地后,顿时便起了恢复古罗马的雄心。所以历史事迹,对于启发后人的雄心壮志有不小的作用啊。我国历史上这样的人物事迹很多,如先祖黄帝,儒师孔子,其他人物如汉武帝、秦始皇,宫殿如南京的明故宫,坟墓如南京的孝陵。这些那个不足以作为观感之物呢,只是国人熟视无睹罢了。他们在这方面的精神未免太过于薄弱了。青年男女,还需要努力啊。第三章共和党员

加里波的航海至君士但丁堡(土耳其都),羁迟旅舍,无所事事。纵读希腊罗马名人之传记,故国之感弥深,恢复之志益壮。时意大利国中有志士曰玛志尼者,组织秘密党,被捕。以年少不论,更集同志为少年意大利党,发行新闻纸,即名曰少年意大利,专以激发国民为事,声誉籍甚。

加里波的至君士但丁时,同舟有法兰西人,抵掌谈玛志尼事。加里波的听之,不觉意为之移。嗣又得读其檄文,感动弥甚。乃径往谒之,一见如故,坐语移日,退而语人曰:“余遇玛志尼,知其所志。余见玛志尼而悦,即哥仑布发见阿美利加,殆不过是。”玛志尼亦语人曰:“余见加里波的,殊足以减我负荷之半。”两人相得如此。

时玛志尼在国外纠合同志,欲与其国之党员相应。加里波的亦与其议,拟乘某节日之夜,击钟为号,同时起事。以仆沙尔基尼亚(意大利中一国)政府,而脱奥国之羁绊。事觉,党员大半被捕,并严捕加里波的。加里波的走匿一卖果肆中,卖果者之妻怜之,衣以农夫之服,令其乘夜急走。间行十日,得抵尼斯(加里波的乡)。自以狼狈之状,恐惊其母,藏于季父家。偶以事出外,为法兵所得。夜窥监,守者稍懈,乃逾垣逃入山中。后得新闻纸读之,见己身已定死刑。乃变易姓名,流寓他方。会至一处,其地盛行虎列刺病,传染至速,医师多潜匿不肯出。加里波的乃谋得一看护之职,昼夜辛勤,病者感之。

欧洲诸国,疾视意大利独立。加里波的益不见容,乃赴南美。在南美十四年,不履欧土,其间可纪之事甚多,详于下章。

加里波的乘船赴南美,名其船曰玛志尼。盖其时方与玛氏友善,且同在患难中,名船曰玛志尼者,志不忘也。其后千八百四十八年,罗马有洛基伯暗杀事,加里波的闻而赞之,顾玛志尼不谓然。自是加玛两党,宗旨不同,议论日益相背。加里波的至谓亡罗马共和政府者为玛志尼之徒,玛志尼亦以加里波的献南意大利于沙尔尼亚王,斥之为卖国(事详下),两人意见,遂终身不复洽。【批评】

加里波的与玛志尼,一见如故,可见惟英雄乃能相慕相爱。今之新党,人人要想做大统领,做头目,做魁首,见一才干稍好,学问稍好者,辄睨而忌之。若才学胜己者,更思排而挤之,务使不得逞志而后快。日言团体,而体不团,可见其去英雄远矣。所以到底做不出一桩事。

加里波的始与玛志尼相友善,后乃不协,因其所持主义异耳。顾所持虽异,而为国则同,并无有一毫私的意见,存乎其间。世之反复子,不能以彼为借口。

加里波的航行到了君士但丁堡(土耳其的首都)时,因故被迫停留在旅社里,无所事事。于是先后读了很多希腊罗马的名人传记,对罗马故国的感情更加深厚,想恢复国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当时意大利有个有志之士叫玛志尼,组织了秘密党,被抓捕了。因为他年纪小,不予定罪,于是他更是积结了大批同志成立了少年意大利党,发行新闻报纸,即叫少年意大利党,专门以激发国民的情绪为己任,声誉很盛。

加里波的到君士但丁堡的时候,同行的里面有一个法兰西人,常兴奋地谈论玛志尼的事情。加里波的听了,不知不觉意志就被他影响了。而后又读到了玛志尼发出的公告,更是感动。于是直接前往去拜见,两人一见如故,说了很久的话,告辞后对别人说:“我遇见了玛志尼,知道了他的志向。我见到玛志尼很高兴,就算哥仑布发现了阿美利加,其兴奋之情我想也不过如此。”玛志尼也同样对别人说:“我见到加里波的,绝对可以减轻我一半的压力。”两个人相互欣赏到了如此地步。

当时玛志尼在国外聚集同志,想和国内其他的党员遥相呼应。加里波的也参与了他的讨论,拟定乘着某个节日的夜晚,以击钟为信号,同时起事。以仆沙尔基尼亚(意大利的一个邦国)政府为契机,让它脱离奥国的控制。事情被人发觉了,其党员大部分被抓,并下令严捕加里波的。加里波的逃走并躲在一家水果店铺中,卖水果的人的妻子可怜他,给他换上农夫的衣服,让他乘着夜色急忙逃走了。从小道走了10天,到达了尼斯(加里波的故乡)。他怕自己的狼狈样子,惊吓了自己的母亲,便藏匿在小叔家里。偶然因事外出,被法国兵士抓住了。夜晚时暗中窥伺监视的人,见其守卫稍有松懈,便乘机翻墙逃入了山中。后来从新闻报纸得知,自己已经被定了死刑。于是他便改了姓名,流落他方。当时正好到了一个地方,那里正流行虎列刺病,传染的速度很快,很多医生都躲了起来不肯出来医治。加里波的于是求到了一个看护的差事,日夜辛勤干活,病人都十分感动。

欧洲各国,全部都仇视意大利的独立。加里波的更加不受欢迎,便奔赴南美。他在南美呆了十四年,没有踏足欧洲领土。期间可记载的事情很多,详细见下章讲述。

加里波的乘船奔赴南美,命名其船为玛志尼。因为那时候他正与玛志尼相处交好,又同在患难中,把船叫玛志尼,是表达自己不忘他的志向。后来1848年,在罗马发生了洛基伯暗杀事件,加里波的听闻后十分赞赏,但是玛志尼不赞同。从这后加里波的和玛志尼两个党派,宗旨便出现了分歧,讨论的方向也渐渐相背。加里波的甚至说灭亡罗马共和政府的便是玛志尼这些人,玛志尼也认为加里波的将南意大利献给沙尔尼亚王,是卖国的行为(事情详见下章),两人因此产生了分歧,最后终生不再来往。【评论】

加里波的和玛志尼,两个人一见如故,足可见只有英雄之间才能相慕相爱。现今社会的新生党派,人人都想着要做大统领,做头目,做魁首,看见一个才干稍微强点、学问稍微好点的,便总是斜视嫉妒别人。如果是才学胜出自己的,更是想着如何排挤他,务必不能让他称心如意才舒服。每天都说团体,但只体而不团,可见他离英雄还很远啊。所以最终都做不成一件事。

加里波的开始时与玛志尼相处很友善,但后面不融洽了,主要是因为两人所主张的主义不同。虽然两人所持见解不同,但为国之心却是一样的,并没有一丝一毫为自己的意思,存在其间。世间那些反复无常的人,不能以这个为借口。第四章南美之流寓

加里波的既赴南美,适其时里阿古兰共和国,与巴西国开战。加里波的潜助里国,夺巴国之船,自乘之。诘朝大雾,发于海上,遥见敌舰,自远而来,然冥蒙中莫辨其旗章也。雾少霁,谛审之,则固巴国之兵舰也。一将立船首促降,并以炮击。加里波的面无怖色,亦还击之。炮烟蔽天,彼此不相见,敌舰益进迫之。一士官名希奥达者,以炮击敌舰,发无不中,敌兵入海死者无算。希奥达反身引缆,适一飞弹贯其颅,遂仆。加里波的趋视,亦中弹仆,兵士散乱。时加里波的与希奥达相抱伏舱板上,不省人事。久之,始能启目,然口犹不能言。船人不明地理,乃以海图就希奥达,乞其指挥。希奥达手不能动,亦不能语,惟溅泪于海图之上而已。仓猝之中,众始转舵向其所指之处驶去。未几,希奥达死,士卒投其尸于海中。加里波的欲有所言,不能发声,第以手作指示状。良久乃言曰:“余若死,愿归葬。不愿学希奥达。”

于是僵卧不能起。船漂海中凡十九日,乃入佳尔佳港。港官命医师为之疗治。

加里波的留佳尔佳六阅月,病势有间,然身如羁囚。

同舟者悉被捕缚,不去,祸且及己。乃乘马宵遁,未数里,为追者所及,缚于马上,疾驰至佳尔佳。港官严诘之,鞭扑数十,又缚其双手,悬置梁上。历二时间,气息几绝,手足皆冰冷。加里波的睥睨港官,曾不屈。官怒,复命鞭。已仍投之狱中,幽囚二月余,始见释。亡命归里阿古兰,投大统领军,再与巴国抗于亚莲河口。猝遇暴风,契友路基死焉。加里波的自是唱则寡和,离群索居,益以寂寥。有马尼他者,舞尔佳地少女也,性情温婉。加里波的见之,相结为友,后卒与之定婚。自是马尼他常从加里波的行阵间,大小二十余战。两军交绥,炮火连天,未尝动容,人皆称马尼他为天下之健妇也。

其后加里波的又助舞尔佳为战争,屡奏奇捷。凯旋时,舞尔佳市民欢迎之,感谢不可以状。法国水师提督亦临凯旋式,又亲往加里波的家。至则见其居处,颓垣破壁,莫蔽风雨。日暮,尚不举灯,提督怪而问之。黑暗中但闻有声言曰:“仆与共和政府约,日用品供给诸费中,忘蜡烛费。顾足下此来,意在与仆谈,宁必以睹仆之面为快耶。”

提督乃知此发言者,即加里波的也,因称谢,纵谈而去。去后,语军务卿,以金百元赠加里波的为蜡烛费。加里波的收其金以赠战死者之遗族,仅买烛少许。语其夫人曰:“此烛勿动,留待法提督再来时用之。”

加里波的既留南美久,心念意大利甚切,日思归本国,谋恢复事业。时意大利革命之论,已嚣于国中。罗马法王新即位,民心不靖,颇有可乘之机。玛志尼乃以书来促加里波的归国。加里波的患无资斧,不得发。久之,始从一商人假得,乃纠集决死队六十三人,以千八百四十八年三月十七日,扬帆而归。送行者数千人,咸以加里波的为里阿古兰立功,功成洁身而归,殊可爱敬也。

加里波的行至中途,闻意大利境内民军四起,布告独立自由于九州岛万国。加里波的闻之,扼腕挥泪,欢喜若狂。因裂其旧军服,及寝衣为青白赤三色旗,径向尼斯而发。六月二十四日抵乡,乡人欢迎,声振天地。盖加里波的距去国之日,已十有余年矣。【批评】

加里波的任侠好义,实根于天性。彼醉心共和,凡与彼同主义者,虽属异国,亦不惜舍身助之。西洋人往往有此义举,夫今日国家思想,固不能无。然若不明人类主义,而抱一世界的慈悲心,对于外国人,咸怀敌视,则并不知国家所以存立之意矣。

予人以恩,而不肯责报者,斯为真道德之人矣。若施恩望报,则不过一商贾买卖之行为耳。观于加里波的与共和政府所约日用之费,至不足以给灯烛,盖彼固以为吾之助彼,为实行吾之主义而然,非于彼有所私也。故但求粗足自给而已。世俗之人,每施人以小恩,责人以厚报;耰锄箕帚,德色形焉,读此宁无汗颜。

加里波的奔赴南美时,正好碰上里阿古兰共和国与巴西正在打仗。加里波的偷偷帮助里阿古兰共和国,夺取了巴西国的船,自己驾驶着。早上乘海上大雾时,出发行到海上,远远看见敌舰从远方过来,然而昏暗中辨别不清敌人的旗帜。雾稍变少时,仔细观察,果然是巴西的兵舰。一位大将站立在船首催促加里波的投降,并用炮轰击他。加里波的脸上毫无惧意,也用炮火还击他们。炮火的烟雾遮盖了天空,两方彼此都看不见对方,敌方的军舰进一步逼近。有一个士官叫希奥达,他用炮火轰击敌舰,百发百中,敌人掉入海中死亡的不计其数。希奥达背过身去拉缆线时,刚好一颗飞弹贯穿了他的头颅,随即倒下了。加里波的快步向前查看,也同样中弹倒地,顿时兵士大乱。当时加里波的和希奥达抱着躺在船舱夹板上,不省人事。过了很久,才能睁开眼睛,然而嘴巴仍不能说话。船上的船员不熟悉地理,于是拿着航海图靠近希奥达,希望他指挥战斗。希奥达手不能动,嘴也不能说话,只有眼泪掉在了航海图之上而已。仓促之间,众人开始转舵向希奥达所指的方向驶去。没多久,希奥达便死去,士兵们将他的尸体丢入大海中。加里波的想说些什么,但是不能发声,只能用手做指示的样子。过了很久才说:“我要是死了,希望可以送回去安葬。我不愿意像希奥达那样。”

于是僵直的躺着不能起来。船在海中漂泊了十九天,随后进入佳尔佳港湾。港湾的官员命令医师为加里波的治疗。

加里波的留在佳尔佳港,过了六个多月,病情有起伏,但身体却如同囚犯一样。同船的人全部都被捕了,如果不离开,祸患肯定会波及自己。于是他趁夜色乘马逃离,没跑几里路,便被人追上,绑在马上,迅速带回了佳尔佳港。港口的官员严厉地训斥了他,并鞭打了几十下,又把他的双手绑起来,悬挂在房屋梁上。过了两个时辰,几乎没了气息,手脚都变得冰冷。但加里波的斜视着港官,不曾屈服。港官大怒,又命令鞭打。随后仍将他关在狱中,幽禁了差不多两个多月,才释放了他。加里波的逃回到里阿古兰,投奔了大统领军,又在亚莲河口与巴西军队对抗。一天突然遇到了暴风,好友路基死了。加里波的从此少言寡语,喜欢一个人活动,变得越发寂寞。有一个叫马尼他的人,是舞尔佳当地的一个少女,性情温婉。加里波的见后,和她结为好友,后来与她订了婚约。从那以后,马尼他经常跟着加里波的行军打仗,大小经历了二十多场战役。两军交战,炮灰连天,她丝毫没有动容,大家都称她是天下最强健的妇女。

后来加里波的又帮助舞尔佳打了几次战役,屡建奇功。凯旋归来时,舞尔佳的市民十分欢迎他,感激之情不能言表。法国水师提督也亲临了凯旋仪式,又亲自前往加里波的家里慰问。到了他住的地方,看见颓垣破壁,非常破败,都不能遮风挡雨。天都黑了,还没有点灯,提督非常奇怪,便问是为什么。只听见黑暗中有声音说:“我之前与共和政府约定时,在日用品供给费用中,忘记了蜡烛费。但您这次前来,是来与我谈事的,难道一定要看到我的脸才高兴吗?”

提督知道说话的人,就是加里波的,因此道过谢,畅所欲言后离去。离开以后,他对军务卿说,赠给加里波的黄金百两作为蜡烛费。加里波的收了黄金并将黄金赠给了战死者的家人,仅买了少许蜡烛。他对妻子说:“这些蜡烛不要用,留着等到提督来了时再用。”

加里波的留在南美已经很长时间了,心里很是想念意大利,日夜都想着回到自己的祖国,谋求复兴故国的事业。当时意大利的革命言论,在国内已经沸沸扬扬。罗马法王刚刚继位,民心还没有安定,机会很多。玛志尼写信来催促加里波的赶紧回国。加里波的苦于没有旅费,不能出发。很久之后,才从一个商人那里借到了资金,便集合了敢死队六十三人,在1848年3月17日,扬帆归国。当时来送行的有一千多人,他们都认为加里波的为里阿古兰立了大功,而在立了大功后能洁身而归,是十分可敬可佩的。

加里波的一行走到半途中时,便听说意大利国内农民义军四起,纷纷宣告从九州岛万国自由独立出来。加里波的听后,扼腕挥泪,欣喜若狂。因此撕裂了自己的旧军服,以及睡衣,做成了青、白、红三色的旗子插于船上,径直向尼斯地挺进。6月24日抵达家乡,家乡人热烈欢迎,欢迎声震天动地。因为距离加里波的离开祖国,已经有十几年了。【评论】

加里波的行侠仗义,见义勇为,这实际根源是来自于天性。他醉心于人民共和,只要是和他拥有同样观念主义的人,即使是其他国家的,也不惜舍身相助。西洋人经常会有这样的行为,我们现在国家的思想,本就不能没有这种行为。然而如果不明白人类生存的意义,而只是对一国人民心怀慈悲之心,对于外国人全怀敌意,那么说明他并不知道国家之所以存在的意义。

对人施恩,而不要求回报的人,这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如果施恩后希望求得回报,那只不过是一种商人的买卖行为而已。加里波的与共和政府所约定的日常费用,甚至不足以给自己买蜡烛,这是因为他认为我帮助别人,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思想主义,并非是他有什么私心,所以他只求能够自给就可以了。世俗之人,每每向别人施舍一点小恩小惠,就责求他人要厚报自己;借给父亲锄和耰,就流露出恩赐的脸色;母亲取用一下畚箕和扫帚,便立即会遭到责骂,像这样的人,读到这里,难道不觉得汗颜吗?第五章独立

加里波的既归,谒查尔斯王。王惮之,不敢纳。因去之米兰,米兰市民欢迎之,四方义勇之士,驰集麾下者,络绎于道。不数日,兵数已达三万以上。此时人民热望,悉属于彼之一身。当时有边多氏者,目击军队状况,曾为记录,述之如左:

军队中所含人物,种类甚杂。有十三四岁之少年,有老兵。有为功名心所驱者,有欲乘战争时,为不义之事,以逞其欲者。然主将皆能统一之,使服己命令。且制其欲,俾不得遂。主将及将校,皆跨马,马饰美利坚鞍,着深红外套,无上下着别;冠形殊诡,无定制(中略)。其阵营与敌相距远时,加里波的常伸张其肢体,仰卧天幕中。敌近时,则跃跨马上,号令军士。时为农夫,以侦敌情,多坐高丘上,以望远镜窥察四周地势。喇叭一鸣,传出阵之令,则群起加鞍辔于战马上。进军令,率先一日定。出发时,一军皆不知当赴何地。其号令务为简便,谓之为一军之将,不如谓之为亚美利加土族酋长也。顾加里波的行军,猝遇危险时,泰然不稍动。其行事机敏迅速,三军之士,望之若神焉。

千八百四十九年二月八日,意大利全国代议士百四十五人,集于罗马会堂,议独立事。加里波的方病,扶掖而至。临席演说,意欲罢法王(即天主教教主)政权,而建共和政府。最后厉声言曰:“自今以往,吾辈非孤立的罗马市民,当勿自忘其为合众的意大利国民也。”语语皆含热泪,闻者感动,乃定共和政府假设之宪法。

独立之报,传于欧洲,法、奥、西三国,咸谋干涉其乱。法国以保护法权为借口,遣兵至意。加里波的闻之,请于玛志尼,假与一军,直趋揑布尔,以蹙法军。玛志尼不可。加里波的曰:“今敌国内侵,吾若不早为之备,设一旦罗马僧侣,应三国之军而迫我,悔何及乎?”玛志尼因别有所计,不用其言。

法将奥特诺,将兵数万,入意大利,所向无敌,猝迫罗马府。加里波的据卑拉马宫殿,伏两翼以待。侵晨,获一斥候,麾于戏下,斥侯战栗伏,连呼乞命。加里波的笑顾左右曰:“虏在我足下矣,乃贷其生。”法军渐集前门,将进薄二门间,行未半,两翼突起击之。法知有备,退据小丘,已复进击。加里波的军因路狭进退不便,左右受敌,死者甚众,加里波的亦身受敌刃数处。正危急间,忽尘沙大起,呼声振天,一军直贯敌阵,敌人披靡。视之,则意大利大学学生军也。加里波的因挥兵与学生军相应,夹击法军。法军走且仆,意军追逐数里外,杀伤甚众。

法军既败,气大沮。奥特诺乞休战。加里波的语玛志尼曰:“法人请休战,实欲缓师以待援也。援至,更与我剧战,我不如乘机追逐之国外。”玛志尼不听,因与法将约休战数月。是时尼亚与奥、西联兵来袭,警报达罗马,加里波的乃率师赴援。战方酣,玛志尼忽遣使者来召,谓法军得援,复来促战,当急归谋应敌。加里波的乃敛兵归。玛志尼以前此不用加里波的言,深自敛抑,欲迎其意,乃问所欲。加里波的答曰:“余惟望得一独立独断之权,不然,则宁令余为一下士。”盖彼深愤朝士之掣其肘也。

法将奥特诺,既以休战欺玛志尼,乘间整理兵备。兵备既整,与意军约六月二日开战。先战期二日,乘深夜袭罗马府。加里波的从睡梦中,闻变惊觉,乃急勒阵以待。时外廓卫戍,已为敌所歼,并夺意军要塞一。加里波的力战复之,十五分间,再为敌据,将士战死者甚多。是时敌势甚盛,罗马府陷落在旦暮间。而加里波的终不少挫其志气,励士卒进军,垒于高邱之上,弹丸注射敌垒。敌不能支,稍引退。此时一片加里波的万岁之声,振动天地。二十九日,敌又大举来攻,战甚剧。加里波的决以身殉,挥刃出入敌阵中,奋迅如狂猘,敌人当之辄靡。方事之殷,政厅忽遣急使相召,加里波的乃休战,随使者归。入议场时,袍夸尽赤,刀缺口,且作曲形,半在鞘外。援刀斫案,数当局者不用其谋,致有今日;且谓当移政厅于别地,更造罗马,以与敌抗。慷慨而谈,声泪俱下。徒以军无斗志,不用厥谋,卒遣降表于法军。官吏中居重职者,咸惧诛,悉遣妻孥居乎境外。加里波的愤懑不可遏,乃自率所部决战,效死勿去。顾其时降表既上,城楼上白旗临风而飘,夕阳返照,益呈黯淡之色。加里波的见大势已去,计无复之,乃集兵士说以降敌之可耻,不如逃入山野,为再举计,且告之曰:

余愿与诸君辟一新战场,开一新面目,以与世人相见。夫世之人,必以为与余同行者,终必受我国民之报。虽然,吾辈宁望报耶?吾所求于诸君者,惟爱国之至情,与夫不灭之精神而已。若乎俸糈及休息之事,诸君不能得之于余,惟随地觅食耳。苟不能堪此境遇者,不如勿与余俱。余今者出此庄严神圣罗马之都门,再归之时,必不见法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